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测量平差基础》实验指导书.

(整理)《测量平差基础》实验指导书.

(整理)《测量平差基础》实验指导书.
(整理)《测量平差基础》实验指导书.

江西理工大学

《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

主审人:主撰人:马大喜、肖海平

前言

《测量平差基础》是测绘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测量平差的公式复杂、计算量大,因此,在学习平差方法之后,必须让学生上机实验,应用计算机来解决平差计算的实际问题,利用上机实验课和课外上机,使学生较全面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方法的软件应用,能够应用实用程序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目录

第一部分绪论

第二部分基本实验指导

试验一水准网条件平差

实验二三角网条件平差

实验三水准网间接平差

实验四三角网间接平差

实验五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实验六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实验七控制网平差

第一部分绪论

本实验指导书是根据《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编写,适用于测绘工程专业。

一、本课程实验的作用与任务

通过课程的实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差方法的原理,提高平差计算的实际水平,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工具——计算机及相应软件的应用,激发学生自编测量平差软件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要求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水准网、三角网的条件平差和间接平差的软件应用,增强学生解决实际平差计算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实验的基础知识

具备条件平差、间接平差原理和方法的知识,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使用,初步掌握编制计算机程序的基本知识,熟悉测量学和控制测量的基本知识。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项目及要求

第二部分基本实验指导

实验一水准网的条件平差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例水准网条件平差计算、理解水准网条件平差原理,掌握其应用方法,能应用软件平差计算一个实际水准网。

二、实验原理

正确运行条件平差程序:输入矩阵元素—法方程组成—法方程解算—改正数计算—平差值计算——精度计算。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计算机和相应平差软件、及打印纸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对于给定的水准网列出条件方程并完成相应的条件平差计算,正确安装程序。

步骤:(1)确定条件方程式个数,并列出条件方程式,观测值权阵;

(2)输入条件方程系数矩阵、闭合差矩阵、观测值矩阵,观测值权阵的元素;

(3)根据计算的平差值进行检核。

五、实验主注意事项

1.要求每位学生在计算机房独立进行,自觉遵守机房的管理制度;

2.计算软件在指导老师指导下从服务器下载;

3.每位同学计算实验结束后,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具体要求见后面大纲,计算结果打印)。

六、思考题

1.如何检查输入矩阵元素的正确性?

2.对计算程序有何建议,能否用你熟悉的编程知识进行数据输入、输出的程序设计。

3.如何利用计算机自动生成条件方程?

实验二 (测角)三角网的条件平差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例三角网的条件平差计算、理解三角网条件平差原理,掌握其应用方法,能应用平差计算软件计算一个实际的(测角)水准网。

二、实验原理

正确运行条件平差程序:输入矩阵元素—法方程组成—法方程解算—改正数计算—平差值计算——精度计算。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计算机和相应平差软件及打印纸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根据给定的(测角)三角网列出条件方程并完成相应的条件平差计算,正确安装程序。步骤:(1)确定条件方程式个数,并列出方程式,观测值权阵;

(2)输入条件方程系数矩阵、闭合差矩阵,观测值矩阵,观测值权阵的元素;

(3)根据计算的平差值进行检核。

五、实验主注意事项

1.要求每位学生在计算机房独立进行,自觉遵守机房的管理制度;

2.计算软件在指导老师指导下从服务器下载;

3.每位同学计算实验结束后,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具体要求见后面大纲,计算结果打印)。

六、思考题

1.三角网的观测值权如何确定?

2.能否用计算机程序来完成权函数式的系数计算?

实验三水准网的间接平差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例水准网间接平差计算,理解水准网间接平差原理,掌握其应用方法,能应用平差软件计算一个实际水准网。

二、实验原理

输入矩阵元素—组成法方程—法方程解算—未知数平差值计算—精度计算。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计算机和相应平差软件及打印纸。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根据给定的水准网列出误差方程式并完成相应的间接平差计算。

步骤:(1)确定未知数及其个数,列出误差方程,确定观测值权阵,权函数式;

(2)输入误差系数阵、自由项矩阵、观测值权阵和未知数近似值阵的元素;

(3)根据观测值的平差值进行验证。

五、实验注意事项

1.要求每位学生在计算机房独立进行,自觉遵守机房的管理制度;

2.计算软件在指导老师指导下从服务器下载;

3.每位同学计算实验结束后,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具体要求见后面大纲,计算结果打印);

4、误差方程的自由项计算要仔细,不能有误。

六、思考题

1.试比较与水准网条件平差的不同。

2.如果选择高差观测值平差为未知数,有什么要注意的?

3.如何用程序自动生成误差方程?

实验四三角网的间接平差

一、实验目的

通过(测角)三角网的间接平差计算,理解三角网的间接平差原理,掌握其应用方法,能运用平差计算软件计算一个实际三角网。

二、实验原理

输入矩阵元素—组成法方程—法方程解算—未知数平差值计算—精度计算。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计算机和相应平差软件及打印纸。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根据给定的三角网(测角)列出误差方程式并完成相应的间接平差计算。

步骤:(1)确定未知数及其个数,观测值权阵,列出误差方程和权函数式;

(2)输入误差方程系数阵、自由项矩阵、观测值权阵和未知数近似值阵的元素;

(3)根据观测值的平差值进行验证。

五、实验注意事项

1.要求每位学生在计算机房独立进行,自觉遵守机房的管理制度;

2.计算软件在指导老师指导下从服务器下载;

3.每位同学计算实验结束后,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具体要求见后面大纲,计算结果打印);

4、未知数的近似值选择要保证线性化的要求。

六、思考题

1.试比较与三角网条件平差的不同。

2.如何自动生成误差方程,如何组织观测数据?

实验五三角网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一、实验目的

通过三角网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加深对三角网的附有参数条件平差原理的理解,掌握其应用方法,能运用平差计算软件计算一个实际三角网。

二、实验原理

正确运行条件平差程序:输入矩阵元素—法方程组成—法方程解算—改正数计算—平差值计算——精度计算。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计算机和相应平差软件及打印纸。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根据给定的三角网列出附有参数的条件方程并完成相应的间接平差计算。

步骤:(1)确定条件方程式个数,选定未知数并列出其条件方程,确定观测值权阵;

(2)输入条件方程的系数阵A、B、闭合差权阵的元素;

(3)用平差值L?和X?重新列出平差值方程进行检核。

五、实验注意事项

1.要求每位学生在计算机房独立进行,自觉遵守机房的管理制度;

2.计算软件在指导老师指导下从服务器下载;

3.每位同学计算实验结束后,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具体要求见后面大纲,计算结果打印);

4、未知数之间要独立及近似值选择合适。

六、思考题

1.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中未知数选择要注意什么?

2.和条件平差值相比较,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有何有点?

实验六三角网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一、实验目的

通过测角三角网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计算,加深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原理的理解,掌握其应用方法,能运用平差计算软件计算一个实际三角网。

二、实验原理

正确运行条件平差程序:输入元素—法方程组成—法方程解算—改正数计算—平差值计算——精度计算。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计算机和相应平差软件及打印纸。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根据给定的三角网列出误差方程和限制条件并完成相应的附条件的间接平差计算。

步骤:(1)确定未知数及其个数,限制条件个数,列出误差方程、限制条件方程和权函数式,确定观测值权阵;

(2)输入误差方程,限制条件方程的系数阵B、C,自由项l和闭合差及权阵的元素;

(3)用平差值L?和X?重新列出平差值方程进行检核。

五、实验注意事项

1.要求每位学生在计算机房独立进行,自觉遵守机房的管理制度;

2.计算软件在指导老师指导下从服务器下载;

3.每位同学计算实验结束后,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具体要求见后面大纲,计算结果打印)。

六、思考题

1.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对参数的选取有何限制?

2.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中的限制条件方程与条件平差中的条件方程有何异同?

实验七控制网平差

一、实验目的

通过控制网的平差计算,使学生深化平面控制网平差程序原理的理解,掌握其应用方法,能运用平差计算软件计算一个工程控制网。

二、实验原理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计算机和相应Xmap系统中的平差软件及打印纸。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根据给定的工程控制网,完成平差计算。

步骤:(1)数据准备;

(2)原始数据的输入;

(3)平面控制网的解算;

(4)平面控制网网图打印。

五、实验注意事项

1.要求每位学生在计算机房独立进行,自觉遵守机房的管理制度;

2.计算软件在指导老师指导下从服务器下载;

3.每位同学计算实验结束后,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具体要求见后面大纲,计算结果打印);

4.本实验是一个综合性实验,涉及的知识点多、面广,要多做些预习和内容准备。

六、思考题

1.Xmap系统的平差功能有何特点?

2.Xmap系统的平差功能有哪些?

编写实验报告大纲

编写实验报告是整个实验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科学作风的重要途径,每做完一次实验,都要认真书写实验报告,万不可把它视为一种不必要的负担,更不能敷衍了事,通过写实验报告,还可以训练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针对《测量平差基础》课程的实验特点,建议在书写实验报告时应包括如下内容:

1、实验目的

实验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教学中的有关基本概念,应用基本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当做一个实验的时候,必须明确实验的目的,以保证达到课程所指定的基本要求。在写实验报告时,要进一步确认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实验内容

由于平差原理和方法贯穿于测绘工程专业各专业课程中,涉及内容广,应用范围大,因此根据实验教学大纲安排了多个实验项目,可以选择其中的几个或全部。在实验报告中,实验内容是指本次试验中实际完成的内容,在每一个实验项目中,一般都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其中有些具体要求是为了达到实验目的而提出的。因此,在实验内容中,不仅要写清楚具体的实验题目,还应包括具体要求。在实验报告中应尽量给出较详细的算法说明和流程图,并对其中的主要符号与变量作相应的说明。

3、运行结果

程序运行结果一般是输出语句所输出的结果,对于不同的数据输出,其输出的结果是不同的,因此,在输出结果之前一般还应说明输入的数据,以便对输出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4、实验小结

这是实验报告中最重要的一项,也是容易忽视的一项。实验过程中大量工作是使用平差软件,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每解决一个问题就能积累一点经验。因此,要善于对实验的总结,体会主要是指通过本次实验是否达到了实验目的,有哪些基本概念得到了澄清,对软件完善有什么建议等。

参考文献

[1]测量平差学科组.《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2]测量平差学科组.《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3]张后苏等.《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长沙. 中南工业大学,1996年

[4]葛永慧等著.《测绘编程基础》. 北京. 测绘出版社.2002年

[5]姚连壁等编著.《基于MATLAB的控制网平差程序设计》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年

电工电子实验指导书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改善 一、实验目的 1、验证交流电路的基尔霍夫定律。 ⒉了解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 ⒊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 ⒈数字万用表一块 ⒉交流电流表一块 ⒊ZH-12电学实验台 ⒋日光灯管、镇流器、电容器、起辉器各一个 三、实验原理 ⒈日光灯工作原理: 日光灯电路由灯管、启动器和镇流器组成,如图5-1所示。 ①日光灯:灯管是内壁涂有荧光物质的细长玻璃管,管的两端装有灯丝电极,灯丝上涂有受热后易发射电子的氧化物,管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和少量的水银蒸汽。它的起辉电压是400~500V,起辉后管压降只有80V左右。因此,日光灯不能直接接在220V电源上使用。 图5-1 日光灯的原理电路

②启辉器:相当于一个自动开关,是由一个充有氖气的辉光管和一个小容量的电容器组成。辉光管的两个金属电极离得相当近,当接通电源时,由于日光灯没有点亮,电源电压全部加在启动器辉光管的两个电极之间,使辉光管放电,放电产生的热量使到“U”形电极受热趋于伸直,两电极接触,这时日光灯的灯丝通过电极与镇流器及电源构成一个回路。灯丝因有电流通过而发热,从而使氧化物发射电子。同时,辉光管两个电极接通时,电极间的电压为零,辉光放电停止,倒“U”形双金属片因温度下降而复原,两电极分开,回路中的电流突然被切断,于是在镇流器两端产生一个瞬间高压。这个高感应电压连同电源电压一起加在灯管的两端,使热灯丝之间产生弧光放电并辐射出紫外线,管内壁的荧光粉因受紫外线激发而发出可见光。 小电容用来防止启燃过程中产生的杂散电波对附近无线电设备的干扰。 ③镇流器:它的作用一是在灯管起燃瞬间产生一高电压,帮助灯管起燃 ;二是在正常工作时,限制电路中的电流。 ⒉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在电力系统中,当负载的有功功率一定,电源电压一定时,功率因数越小,线路中的电流就越大,使线路压降、功率损耗增大,从而降低了电能传输效率,也使电源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提高功率因数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 在用户中,一般感性负载很多。如电动机、变压器、电风扇、洗衣机等,都是感性负载其功率因数较低。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是在负载两端并联电容器。让电容器产生的无功功率来补偿感性负载消耗的无功功率以减少线路总的无功功率来达到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⒈了解日光灯的各部件及其工作原理 ⒉按图5-2接好线路,电容器先不要接入电路。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书(第二版)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书 编写整理人员: 丁长河鲁玉杰王争艳布冠好杨国龙田双岐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 2013年4月

实验一食品水分活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食品水分活度仪器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样品在密闭空间与空气水汽交换平衡后,其分水活度近似等于密闭空间空气的相对湿度。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 水分活度仪LabSwift(瑞士Novasina)。 测量样品:小麦、面粉。 四、实验步骤 1.接上电源线,将电源线插头插入带电插座内; 2.按MENU键开机,仪器自动运行“WARM UP”模式,经几分钟后,稳定并显示出测量腔的温度和水分活度值; 3.将标准品放入测量腔内(体积不要超过塑料器皿的上边缘),盖上仪器的上盖,默认模式为F模式,按MENU键开始测量; 4.仪器显示器上方会显示数据,下方会显示ANALYSIS及温度,下方数字会闪烁; 5.待仪器到达分析终点后会发出蜂鸣声并所有数字停止闪烁,此时即为测定平衡终点; 6.按MENU键,然后按ACTURAL键至屏幕显示CALIB页面,再按MENU 键进入校正程序; 7.仪器页面此时会显示数字,下面会有CAL XX字样,XX代表着放进去的标准品的浓度,然后按MENU键; 8.仪器页面会显示0000提示输入密码,按ACTURAL及MENU键输入8808,具体是按ACTURAL选择数字,按MENU确认; 9.密码输入后仪器显示为CAL NO,此时按ACTURAL使之变为CAL YES,按MENU确认,仪器会显示WAITING至DONE,此时校正结束,仪器页面显示水活度值; 10.将待测样品放入塑料盒(去掉塑料盒的盖子)后放入测量腔内,盖上盖子,默认模式仍然是F,仪器自动进行测量; 11.仪器显示器上方会显示数据,下方会显示ANALYSIS及温度,下方数字会闪烁; 12.待仪器到达分析终点后会发出蜂鸣声并所有数字停止闪烁,此时即为测定平衡终点; 13.分析结束后,长按MENU键仪器会显示OFF,并自动关机,拔下电源线,将仪器及电源线放入便携箱内。 注意:实际试验操作过程中,由于设备已校准,第3-9步不需要操作。

产品管理-电脑产品可靠性试验作业指导书 精品

作业指导书WORK INSTRUCTION 文件名称:Doc. Name Fujitsu产品可靠性试验作业指 导书 Fujitsu’s Product Reliability Test WI 文件编号: Doc. No. WI/750/050 拟制部门:Prepared by RTC版号: Version A/0 受控印章Ctrl. Stamp 受控副本章Ctrl. copy

一. 温湿(带操作)试验 1 目的 评价产品在温湿条件下使用和贮存的可靠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名(东莞)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Fujitsu计算机音箱产品. 3 试验设备 恒温恒湿试验箱、噪音发生器 4 试验步骤 4.1 环境条件:温度:15℃~30℃,相对湿度:35%~80%. 4.2 取1对(或以上)无包装的合格样品. 4.3 将样品(工作状态下)放入恒温恒湿试验箱内(温度:30°C,RH:90%),2小时后,取出样品,在室温下放 置1小时. 4.4 试验后,检查样品的外观和功能. 5 质量要求 5.1 试验后,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应正常,样品应无异音. 5.2 试验前、后,样品的灵敏度变化须小于3dB. 6 参考文件 《Fujitsu可靠性试验项目》客户数据 7 记录保存年限 《RTC试验报告》750PR002 3年 二. 低温(带操作)试验 1 目的 评价产品在低温条件下使用和贮存的可靠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名(东莞)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Fujitsu计算机音箱产品. 3 试验设备 冰箱、噪音发生器. 4 试验步骤 4.1 环境条件:温度:15℃~30℃,相对湿度:35%~80%. 4.2 取1对(或以上)无包装的合格样品. 4.3 将样品(工作状态下)放入冰箱内(温度:0°C),8小时后,取出样品,在室温下放置1小时. 4.4 试验后,检查样品的外观和功能. 5 质量要求 5.1 试验后,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应正常,样品应无异音. 5.2 试验前、后,样品的灵敏度变化须小于3dB. 6 参考文件 《Fujitsu可靠性试验项目》客户数据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高电压试验指导书20121021

实验二、不均匀电场气体间隙的工频放电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不均匀电场气体间隙放电电压和电极距离的关系; 2.掌握击穿电压的换算; 3.观察不均匀电场气体间隙放电、击穿现象; 4.观察不均匀电场下的气体间隙在不同电极距离的击穿电压波形中放电时延的变化。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测量尖—板电极不同电极距离的工频击穿电压; 2.作出标准条件下气体间隙击穿电压和电极距离的实验曲线。 三、实验装置线图原理框图 K 1、K 2——交流接触器 A T ——调压器 T ——实验变压器(升压器) R ——电阻 V ——静电电压表 G ——放电间隙 四、实验步骤 1.接好被试品和静电电压表; 2.调节好被试品间隙距离; 3.合上开关柜的刀闸开关DK 和调压电极开关FK ; 4.旋转控制台上的电源开关ZK 在“合”位置; 5.按“合闸”按钮; 6.按“高压通”按钮; 7.按“升压”按钮,控制电压逐渐升高,直至间隙击穿,记录击穿电压值和间隙距离值; 8.按“高压断”和“降压”按钮,直至调压器输出指示电压表为零; 9.按“分闸”按钮,并把电源开关ZK 旋转至“分”位置; 10.重新调节被试品间隙距离; 11.重复4.5.6.7.8.9.项操作,测出不同间隙距离下的放电电压。 五.实验注意事项 1.间隙击穿后,应立即按“高压断”按钮,以免长时间电弧短路而烧坏电极。 2.击穿电压由静电电压表和控制台电压表读出,二者在此情况下误差应不大。 3.注意记录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和压力,用来做换算用。 六、实验报告要求 1.记录不同电极距离的尖—板放电击穿电压实验值; R G 电源

2.把不同电极距离的尖—板放电击穿电压实验值实验换算成标准条件下的击穿电 压值(换算时湿度修正指数取w =0,空气密度校正指数取m =n =1),写出换算过程; 【注】空气密度校正系数: 空气密度校正系数:K h = 1 平均击穿场强: E m = U 0 / d (kV/cm) 标准条件击穿电压值U 0 (kV)为标准大气状态下外绝缘放电电压:U 0 =U b /K d (kV) 标准大气状态: ? 大气压P 0 = 0.1013MPa; ? 温度t 0 = 20℃; ? 绝对湿度h=11g/m3 3.将实验数据填入表1中; 4.作出标准条件下尖—板间隙击穿电压和电极距离的实验曲线; 5.思考题:分析实验数据和曲线的正确性。 实验环境温度: 大气压力: n m d t t P P K ??? ??++????? ??=27327300

修改高分子化学实验指导书(最新x)

目录 实验一苯乙烯的悬浮聚合 (1) 实验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4) 实验三乙酸乙烯酯的溶液聚合 (6) 实验四醋酸乙烯酯的溶液聚合与聚乙烯醇的制备 (7) 实验五醋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 (10) 实验六聚己二酸乙二醇酯的制备 (13) 实验七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悬浮共聚 (16) 实验八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 (19) 实验九酚醛树脂制备 (21) 实验十单体、引发剂和溶剂的精制

实验一苯乙烯的悬浮聚合 1.1 目的要求 (1) 学习悬浮聚合原理和实验技术. (2) 掌握苯乙烯的悬浮聚合的实验操作 1.2 实验原理 悬浮聚合是依靠激烈的机械搅拌使含有引发剂的单体分散到与单体互不相溶的介质中实现的,由于大多数烯类单体只微溶于或几乎不溶于水,悬浮聚合通常都以水为介质。在进行水溶性单体如丙烯酰族的悬浮聚合时,则应当以憎水性的有机溶剂如烷烃等作分散介质,这种悬浮聚合过程被称为反相悬浮聚合。 在悬浮聚合中,单体以小油珠的形式分散在介质中,每个小油珠都是一个微型聚合场所,油珠周围的介质连续相则是这些微型反应器的热传导体。因此,尽管每个油珠中单体的聚合与本体聚合无异,但整个聚合体系的温度控制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悬浮体系是不稳定的,尽管加入悬浮稳定剂可以帮助稳定单体颗粒在介质中的分散,稳定的高速搅拌与悬浮聚合的成功关系极大。搅拌速度还决定着产品聚合物颗粒的大小,一般说来,搅速越高则产品颗粒越细。产品的最终用途决定着搅拌速度的大小,因为用于不同场合的树脂颗粒应当有不同的颗粒度,用作离子交换树脂和泡沫塑料的聚合物颗粒应当比1mm还大一些,而用作牙科材料的树脂颗粒的粒径则应小于0.1mm,直径为0.2一0.5mm 的树脂颗粒则比较适于模塑工艺。 悬浮聚合体系中的单体颗粒存在着相互结合形成较大颗粒的倾向,特别是随着单体向聚合物的转化,颗粒的粘度增大,颗粒间的粘连便越容易,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分散颗粒的粘连结块不仅可以导致散热困难和爆聚,还可能因使管道堵塞而造成反应体系的高压力,只有当分散颗粒中单体转化率足够高、颗粒硬度足够大时,粘连结块的危险才消失。因此,悬浮聚合条件的选择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工业上常用的悬浮聚合稳定剂有明胶、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和聚乙烯醇等,这类亲水性的聚合物又都被称为保护胶体。另一大类常用的悬浮稳定剂是不溶于水的无机物粉末,如硫酸钡、磷酸钙、氢氧化铝、钛白粉、氧化锌等等,其中工业生产聚苯乙烯时采用的一个重要的无机稳定剂是二羟基六磷酸十钙(Ca10(PO4)6(OH)2)。 本实验进行苯乙烯的悬浮聚合,若在体系中加入部分二乙烯基苯,产物具有交联结构并有较高的强度和耐溶剂性等,可用作制备离子交换树脂的原料。 1.3 仪器及药品 三口烧瓶、回流冷凝管、搅拌器、固定夹及铁架、加热器、温度计、量筒、烧杯。 苯乙烯单体45g、聚乙烯醇1.0g、过氧化二苯甲酰(BPO)0.45g、蒸馏水。 1.4 实验装置

电脑产品可靠性试验作业指导书

作 业 指 导 书 WORK INSTRUCTION 文件名称: Doc. Name Fujitsu 产品可靠性试验作业指 导书 Fujitsu’s Product Reliability Test WI 文件编号: Doc. No. WI/750/050 拟制部门: RTC 版 号: A/0

5.1 试验后,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应正常,样品应无异音. 5.2 试验前、后,样品的灵敏度变化须小于3dB. 6 参考文件 《Fujitsu可靠性试验项目》客户数据 7 记录保存年限 《RTC试验报告》750PR002 3年 二. 低温(带操作)试验 1 目的 评价产品在低温条件下使用和贮存的可靠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名(东莞)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Fujitsu计算机音箱产品. 3 试验设备 冰箱、噪音发生器. 4 试验步骤 4.1 环境条件:温度:15℃~30℃,相对湿度:35%~80%. 4.2 取1对(或以上)无包装的合格样品. 4.3 将样品(工作状态下)放入冰箱内(温度:0°C),8小时后,取出样品,在室温下放置1小时. 4.4 试验后,检查样品的外观和功能. 5 质量要求 5.1 试验后,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应正常,样品应无异音. 5.2 试验前、后,样品的灵敏度变化须小于3dB. 6 参考文件 《Fujitsu可靠性试验项目》客户数据 7 记录保存年限 《RTC试验报告》750PR002 3年 三. 高温高湿(带操作)试验 1 目的 评价产品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使用和贮存的可靠性,并确认胶脚(c ushion)是否影响涂装面(产品如有胶脚(c ushion)贴在涂装面上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名(东莞)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Fujitsu计算机音箱产品. 3 试验设备 恒湿恒湿试验箱、噪音发生器 4 试验步骤 4.1 环境条件:温度:15℃~30℃,相对湿度:35%~80%. 4.2 取1对(或以上)无包装的合格样品.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高压试验作业指导书

高压试验作业指导书 (企业标准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周期: 施工班组: 班组长: 北京送变电公司 年月日

目录 1 施工准备阶段 0 1.1 人员组织 0 1.2 准备工作 0 1.3 技术交底 0 2 施工阶段 (1) 2.1 作业(或每个工作日)开工 (1) 2.2 试验电源的使用 (1) 2.3 施工步骤、方法及标准 (1) 500kV变压器试验 (1) 500kV电抗器试验 (3) 220kV变压器试验 (5) 35kV、10kV变压器试验 (7) 500kV 及以下定开距瓷柱式SF6断路器 (8) 500kV罐式及HGIS;220kV、110kV 罐式及GIS断路器 (9) 500kV、220kV、110kV GIS、HGIS回路电阻试验 (10) 10kV、35kV 真空断路器 (11) SF6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 (12) 500kV、220kV、110kV GIS电流互感器,变压器、开关、穿墙套管电流互感器, 35kV、10kV穿芯电流互感器 (12) 500kV及以下电压等级油浸式电流互感器 (13) 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干式电流互感器 (14) 50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15) 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15) 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16) 500kV及以下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 (17) 隔离开关 (17) 并联电容器 (17) 放电线圈 (18) 橡塑电缆 (18) 66kV及以下系统耐压 (19)

变电站接地装置 (19) 2.4 作业(每个工作日)结束 (20) 3 安全技术措施 (20) 3.1 风险预测及控制措施(新建站) (20) 3.2风险预测及控制措施(扩建站) (21) 3.3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21) 3.4 应急措施 (22) 4 结束阶段 (22) 5 附件 (22) 5.1 设备、工器具 (22) 5.2 材料 (24) 5.3 施工作业卡 (24)

高频实验指导书2017

实验平台操作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平台基本操作方法 在使用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时,要按照标准的规范进行实验操作,一般的实验流程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将实验台面整理干净整洁,设备摆放到对应的位置开始进行实验; (2)打开实验箱箱盖,或取下箱盖放置到合适的位置;(不同的实验箱盖要注意不能混淆); (3)简单检查实验箱是否有明显的损坏;如有损坏,需告知老师,以便判断是否可以进行正常实验; (4)根据当前需要进行的实验内容,由老师或自行更换实验模块;更换模块需要专用的钥匙,请妥善保管; (5)为实验箱加电,并开启电源;开启电源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实验箱电源指示灯(每个模块均有电源指示),如果指示灯状态异常,需要关闭电源,检查原因; (6)实验箱开启过程需要大约20s时间,开启后可以开始进行实验; (7)实验内容等选择需用鼠标操作; (8)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打开置物槽,选择对应的配件完成实验; (9)实验完成后,关闭电源,整理实验配件并放置到置物槽中; (10)盖上箱盖,将实验箱还原到位。 二、实验平台系统功能介绍 实验平台系统分为八大功能板块,分别为实验入门、实验项目、低频信号源、高频信号源、频率计、扫频仪、高频故障(实验测评)、系统设置。

1.设备入门 设备入门分为四类,分别是平台基本操作、平台标识说明、实验注意事项、平台特点概述。 2.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是指实验箱支持的实验课程项目,可以完成的实验内容列表,分为高频原理实验和高频系统实验。 高频原理实验细分为八大实验分类,分别是小信号调谐放大电路实验、非线性丙类功率放大电路实验、振荡器实验、中频放大器实验、混频器实验、幅度解调实验、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鉴频器实验。如下图所示。

可靠性试验管理规范(含表格)

可靠性试验管理规范 (IATF16949-2016/ISO9001-2015) 1.0目的: 为规范可靠性试验作业流程,保证出货产品的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特制定本检查指引。 2.0适用范围: 适用制造中心生产的所有机顶盒试验及其他客户所要求试验的产品。 3.0名词定义: 无 4.0职责: 品保课负责落实本指引规定相关事宜,各相关部门配合执行。 5.0作业内容: 5.1 试验要求与标准不同客户的产品要求与标准都有差别,具体选择参照不同客户的要求与标准执行。 5.2 试验项目: 5.2.1高温老化试验: 试验员对量产的机顶盒进行高温老化试验,具体操作与标准请参照《高温老化作业指导书》执行;并将结果记录与【高温老化报表】中。如在老化过程中出现不良现象需及时反馈到QE和工程人员分析并记录与【可靠性试验不合格分析改善报告】。 5.2.2 高低压开关冲击试验:

1)试验前,将接触调压器电源根据试验要求进行电压调整; 2)每个产品根据机型电压范围,在90V、135V、260V各电压段每4分钟切换一次电压,通电3分钟,再断电1分钟,冲击时间至少1小时。具体操作与标准请参照《高低压开关状态试验作业指导书》执行,并将试验结果记录在【高低压开关状态试验报表】中。如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不良现象需及时反馈到QE和程人员分析并记录与【可靠性试验不合格分析改善报告】。 3)每天对高低压冲击仪器的输出高、中、低电压用万用表进行电压点检,并将点检结果记录在【高低压冲击电压点检表】。 5.2.3 模拟运输振动试验: 将QA抽检后的产品按每天订单量的2%进行振动试验,具体操作与标准请参照《模拟运输振动作业指导书》执行,并将试验结果记录在【模拟运输振动测试报表】中。如在测试过程中出现不良现象需及时反馈到QE和工程人员分析并记录与【可靠性试验不合格分析改善报告】 5.2.4 恒温恒湿试验: 将QA抽检后的产品按每个订单量抽取5台进行高、低温试验,具体操作与标准请参照《恒温恒湿作业指导书》执行,并将试验结果记录在【恒温恒湿测试报表】中。如在测试过程中出现不良现象需及时反馈到QE和工程人员分析并记录与【可靠性试验不合格分析改善报告】 5.2.5 跌落试验: 将QA抽检报的产品均需做一角三梭六面跌落试验,跌落试验的数量至少为1箱,具体操作与标准请参照【跌落试验作业指导书】执行,并将试验结果记录在【跌落测试报告】中。如在测试后出现不良现象需及时反馈到QE和工程人员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高电压技术实验指导书1

高电压技术实验指导书1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高电压技术实验指导书 高电压专业实验室 2007-4-12

安全规则 1.实验前必须熟悉试验内容,并检查设备及仪表是否正常。 2.在合电源之前,务必有两人以上检查接线是否正确,接地是否可靠,做好分工,专人记录。 3.在高压电源和带有高压的设备周围围以遮栏,以便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实验时应站在遮栏之外,不得向遮栏内探头或伸手。 4.在实验进行中不允许交谈或议论,有问题需要讨论时,要切断电源。 5.实验完毕,应先用接地棒使设备放电,尤其是在做完电容器或者电缆等大电容试品实验后,务必仔细放电,同时须将试验场地恢复整齐。 6.在未亲眼看到设备接地之前,不得接近或触摸高压设备。 7.使用升压设备时,升压必须从零开始,使用完毕后,要退回零位。 8.实验中发生事故或异常现象时,应立刻拉闸切断电源,放电后检查线路和设备,如果发生人身事故应立刻进行抢救。 凡在本高压实验室进行试验之人员必须遵守本规则,并保持实验室整洁及良好的工作秩序。

冲击电压放电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冲击电压发生器的结构、产生冲击电压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了解用分压器与示波器测量冲击电压的方法; 3.观察气体间隙放电、击穿现象; 4.观察在均匀电场和不均匀电场下的气体间隙击穿电压以及不同幅值冲击电压作用下击穿电压波形中放电时延的变化。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测量冲击电压波形,了解用分压器与示波器测量冲击电压的方法; 2.观察在均匀电场和不均匀电场下的气体间隙击穿电压及电压波形,不 同电压下放电时延的变化,了解冲击电压下的放电时延特性。 3.回答思考题。 三、实验装置及接线图: 冲击电压发生器接线原理图如下图: 冲击电压发生器原理接线图 图中: T:高压试验变压器 D:高压硅堆 C:主电容 R b:充电回路保护电阻 R:充电电阻 g0:点火球隙 g1~g3:中间球隙 g4:隔离球隙 R g:阻尼电阻 R t:波尾电阻 R f :波头电阻 C f :包括负荷电容和电容分压器的电容

(整理)回转体的动平衡实验(实验指导书).

回转体的动平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的试验方法。 2、初步了解动平衡试验机的工作原理及操作特点。 3、了解动平衡精度的基本概念。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1、CYYQ —50TNC 型电脑显示硬支承动平衡机 2、转子试件 3、橡皮泥,M6螺钉若干 4、电子天平(精度0.01g ),游标卡尺,钢直尺 三、CYYQ —50TNC 型硬支承动平衡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硬支承动平衡机的结构 该试验机是硬支承动平衡机,实物如图1所示。 动平衡试验机是用来测量转子不平衡量的大小和相角位置的精密设备,一般由机座6、左右支承架4、圈带驱动装置2、计算机检测显示系统、传感器5、限位支架3和光电头1等部件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硬支承动平衡机结构示意图 1.光电头 2.圈带驱动装置 3.限位支架 4.支承架 5.传感器 6.机座 左右支承架是动平衡机的重要部件,中间装有压电传感器,此传感器在出厂前已严格调整好,切不可自行打开或转动有关螺丝(否则会严重影响检测质量)。左右移动只需松开支承架下面与机座连接的两个紧固螺钉,把左右支承架移到适当位置后再拧紧即可。支承架下面有一导向键,保证两支架在移动后能互相平行,支承架中部有升降调节螺丝,可调节转子的左右高度,使之达到水平。外侧有限位支架,可防止转子在旋转时向左右窜动。 图1 硬支承动平衡机实物照片

转子的平衡转速必须根据转子的外径及质量,并考虑电机拖动功率及摆架动态承载能力来进行选择。本动平衡机采用变频器对电动机调频变速,使工作速度控制自如。 2、转子动平衡的力学条件 由于转子材料的不均匀、制造的误差、结构的不对称等诸因素导致转子存在不平衡质量。因此当转子旋转后就会产生离心惯性力,它们组成一个空间力系,使转子动不平衡。要使转子达到动平衡,则必须满足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 ???? ?==∑ ∑00 M F 或 ???? ?==∑∑00 B A M M (1) 即作用在转子上所有离心惯性力以及惯性力偶矩之和都等于零,这就是转子动平衡的力学条 件。 如果设法修正转子的质量分布,保证转子旋转时的惯性主轴和旋转轴相一致,转子重心偏移重新回到转轴中心上来,消除由于质量偏心而产生的离心惯性力和惯性力偶矩,使转子的惯性力系达到平衡校正就叫做动平衡试验。 3、刚性转子的平衡校正 转子的平衡校正工艺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操作工艺: (1)平衡测量:借助一定的平衡试验装置(如动平衡试验机等)测量平衡机支承架由于试验转子上离心力系不平衡引起的振动(或支反力),从而相对地测量出转子上存在着的不平衡重量的大小和方位,测量工作要求精确。 (2)平衡校正:根据平衡测量提供的不平衡量的大小和方位,选择合理的校正平面,根据平衡条件进行加重(或去重)修正,达到质量分布均衡的目的。 A 、去重修正是运用钻削或其它方法在重心位置去除不平衡重量。 B 、加重修正是运用螺纹联接、焊接或其它平衡块方法在轻点位置加进重块平衡。 选择哪种校正办法,要根据转子结构的具体条件择定。在本实验里采用适量的橡皮泥作加重修正。采用橡皮泥作试验的平衡试重,是工业上行之有效的常用方法之一。 4、刚性转子动平衡的精度 即使经过平衡的回转体也总会有残存的不平衡,故需对回转体规定出相应的平衡精度。各种回转体的平衡精度可根据平衡等级的要求,在有关的技术手册中查阅。 5、动平衡机的工作原理 转子的动平衡实验一般需在专用的动平衡机上进行。动平衡机有各种不同的型式,各种动平衡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也不尽相同,有通用平衡机、专用平衡机(如陀螺平衡机、曲轴平衡机、涡轮转子平衡机、传动轴平衡机等),但其作用都是用来测定需加于两个校正平面中的平衡质量的大小及方位,并进行校正。当前工业上使用较多的动平衡机是根据振动原理设计的,测振传感器将因转子转动所引起的振动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电子线路加以处理和放大,最后显示出被试转子的不平衡质径积的大小和方位。 图3所示是动平衡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被试验转子6放在两弹性支承上,由电动机1通过圈带传动2驱动。实验时,转子上的偏心质量使支承块的水平方向受到离心力的周期作用,通过支承块传递到支承架上,支承架的立柱发生周期性摆动,此摆动通过压电传感器4与5转变为电信号,连同光电传感器3的电信号,通过A/D 转换器,传送到计算机的实验数据采集及处理软件系统,直接在屏幕上显示出来,或由打印机打印输出实验结果。 根据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原理,一个动不平衡的刚性转子总可以在与旋转轴线垂直的两个校正平面上减去或加上适当的质量来达到动平衡目的。

可靠性测试规范

手机可靠性测试规范 1. 目的 此可靠性测试检验规范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挖掘由设计,制造或机构部件所引发的机构部分潜在性问题,在正式生产之前寻找改善方法并解决上述问题点,为正式生产在产品质量上做必要的报证。 2. 范围 本规范仅适用于CECT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手机电气特性测试。 3. 定义 UUT (Unit Under Test) 被测试手机 EVT (Engineering Verification Test) 工程验证测试 DVT (Design Verification Test) 设计验证测试 PVT (Product Verification Test) 生产验证测试 4. 引用文件 GB/T2423.17-2001 盐雾测试方法 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Ab:低温) GB/T 2423.2-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Bb:高温) GB/T 2423.3-199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Ca:恒定湿热) 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自由跌落) GB/T 2423.11-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Fd: 宽频带随机振动) GB 3873-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手机成品检验标准》XXX公司作业指导书 5. 测试样品需求数 总的样品需求为12pcs。 6. 测试项目及要求 6.1 初始化测试 在实验前都首先需要进行初始化测试,以保证UUT没有存在外观上的不良。如果碰到功能上的不良则需要先记录然后开始试验。在实验后也要进行初始化测试,检验经过实验是否造成不良。具体测试请参见《手机成品检验标准》。 6.2 机械应力测试 6.2.1 正弦振动测试 测试样品: 2 台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高压试验专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讲解

1、变压器试验; 2、电抗器高压试验; 3、电流互感器高压试验; 4、电压互感器高压试验; 5、真空断路器高压试验; 6、套管高压试验; 7、电力电缆高压试验;8、并联电容器高压试验;9、氧化锌避雷器高压试验; 10、SF6断路器高压试验。

高压试验专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八、, 刖言 供电作为煤矿重要的生产保障单位,肩负着为煤矿供电神圣使命。近年来,煤矿建设和矿区服务 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确保煤炭持续稳产,给煤矿供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按照集团总体部署,为进一步强化三基工作,保证电网现场作业安全和工作质量,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零事故,质量至上百分百”,公司提出了“四化一成效”工作目标。为全面做好“生产管理标准化”工作,公司结合生产实际,历经半年,依据国家和电力行业生产技术标准,编写了电网运行、检修和试验专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内容涵盖了电网巡视、操作、检修、试验、验收等方面工作,是电网生产管理模式的革新,使电网生产管理更加科学化,同时,也是岗位人员培训的基础工具。 本书为《高压试验专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在广泛征询了相关基层单位和机关部室意见、建议 的基础上,集中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智慧和经验,并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 持,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对提升电网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变压器高压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1 消弧线圈高压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10 电抗器高压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16 电流互感器高压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23 电压互感器高压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30 多油断路器高压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35 真空断路器高压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42 套管高压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50 悬式绝缘子和支柱绝缘子高压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57 电力电缆高压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64 并联电容器高压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68 耦合电容器高压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74 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高压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77 串联间隙氧化锌避雷器高压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82 母线高压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86 接地阻抗高压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92 局部放电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92

高频实验指导书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实验指导书 闽江学院物理学与电子信息工程系 2013年10月

实验一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组成及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2.通过对谐振回路的调试,对放大器处于谐振时的技术指标进行测试,包括电压放大倍数,通频带,矩形系数等; 3.进一步掌握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电路采用共发射极接法,晶体管的集电极负载为LC并联谐振回路,该电路同时完成放大高频信号和选频作用。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由电阻WA1、RA2,RA3及RA6决定,其计算方法与低频单管放大器相同。 图1-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三、调谐放大器的性能指标及测量方法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谐振频率 f,谐振电压放大倍数

0v A ,放大器的通频带BW 和选择性。指标的测量方法如下: 1、谐振频率0f 放大器的调谐回路谐振时所对应的频率0f 称为放大器的谐振频率,其值为 LC f π21 0= 式中,L 为调谐回路电感线圈的电感量;C 为调谐回路的总电容,即 ie oe C P C P C C 22211++= 式中, Coe 为晶体管的输出电容;Cie 为晶体管的输入电容。 测量方法:采用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不同频率的等幅正弦波信号,测量输出端电压,找出输出幅值最大的频率点既为谐振频率点0f 。 2、电压放大倍数0v A 放大器的谐振回路谐振时,所对应的电压放大倍数A V0称为调谐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A V0的测量方法是:在谐振回路已处于谐振状态时,用高频电压表测量电路输出电压0u 和输入电压u i 的大小,然后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得到A V0。 i v u u A 00=(或dB u u A i v )lg(2000=) 3、通频带 当工作频率偏离谐振频率时,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下降,习惯上称电压放大倍数A V 下降到谐振电压放大倍数A V0的0.707倍时所对应的频率偏移称为放大器的通频带B W ,其表达式为 BW = 2△f 0.7 = fo/Q L 其中,Q L 为谐振回路的有载品质因数。 通频带BW 的测量方法:是通过测量放大器的谐振曲线来求通频带,这里采用逐点法来测量:先调谐放大器的谐振回路使其谐振,记下此时的谐振频率f 0及电压放大倍数A V0然后改变高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保持其输出电压u S 不变),并测出对应的电压放大倍数A V0。由于回路失谐后电压放大倍数下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