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构设计校对

结构设计校对

结构设计校对
结构设计校对

绘制结构平面图要点

在画结构平面图时,绘图原则一般是从板面以上剖开往下看,看得见的构件边线用细实线,看不见的用虚线。剖到的结构构件断面应涂黑;凡与梁板整体连接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如飘窗、水沟、空调隔板、屋面女儿墙等,必须在结构图中表示;对平面中开洞部分,要用阴影方法表示。

在绘制结构平面图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结构平面图的方向与建筑图的平面方向一致;

◇柱网、轴线号与建筑图一致;

◇墙厚度、柱子尺寸与轴线关系标注清楚(柱子与轴线关系可单独放在一张图或基础施工图中),并与建筑图一致;

◇钢筋混凝土墙、柱与下层平面图一致(墙、柱变截面要示意清楚)

◇梁的编号标注齐全、准确,梁的截面尺寸、宽度,标明与轴线的关系,居中或偏心与柱齐可不标注,统一说明;

◇柱子、纵横小剖面按规定涂黑;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后浇带的位置、尺寸要交代清楚;

◇楼板标高有变化处要有小剖面表示标高变化情况,所注标高要与建筑标高和楼面做法相符,板的轮廓范围要与建筑图一致;

◇所有预留洞、预埋件都要标注清楚、准确,凡需在施

工过程中通过工种配合施工预留、预埋的,在附注中或总说明中交代清楚;

◇楼梯间编号要与建筑图一致;

特殊的板应标出板厚。当大部分板厚度相同时,可只标出特殊的板厚,其余在本图内用文字说明。在各层模板图中,应标出全部构件(板、框架梁、次梁、剪力墙、柱)的编号;

结构平面图校对原则

按照图面——模板——说明一项项检查,查完一项打钩。1、图面校对

◇是否有异常文字(不能显示或乱码)和标注,大小不统一,标注与实际长度不符或非整数;

◇是否有多余文字,尺寸线和多余轴线;

◇轴线,梁线等线型是否正确,线宽是否合适;

◇文字是否重叠或者被覆盖;

◇出图比例是否异常,所注比例是否正确;

2、轴线及结构布置

◇根据相应的建筑平面图,校对轴线网、轴线编号、轴线尺寸;

◇有没有未定位的轴线,有没有多余轴号;

◇圆弧轴线有没有注明半径,圆心有没有定位;

◇结构轮廓与建筑是否一致;

◇结构平面各部分的标高是否注明,是否与建筑相应位

置符合,注意建筑覆土范围、各层卫生间、室外露台、小屋面、电梯机房、屋顶花园、台阶、电梯底坑、水池、厨房等局部标高可能变化的地方;

◇板厚及配筋变化(挑板、卫生间、设备机房、配电间、绿化屋面、较重的荷载、电梯机房、消防前室等);

◇结构变标高位置及反梁是否为实线,有没有实线与虚线相交的地方;

◇邻接区域的梁,板连接关系与分缝是否正确;

◇建筑、设备在板上开的洞有没有遗漏;

3、墙、柱位

◇下层墙柱有没有用虚线表示,是否画了不该升上的墙柱,是否画了梁上柱;

◇柱子到本层楼面标高结束时是否取消涂黑,涂黑代表柱子继续升上;

◇墙柱是否与建筑一致,在位置和尺寸上是否有影响建筑使用;

◇建筑、设备在混凝土墙上开的洞有没有漏;

◇注意墙、柱顶标高是否满足建筑标高,是否满足梁板的搭接要求;

4、梁

◇根据相应的建筑平面图的房间分隔、墙柱布置,检查梁的平面布置是否合理;

◇房屋周围梁是否等高,注意其与建筑周圈墙的关系,是否需要挑板来搭建筑周围墙;建筑外圈梁高应满足建筑立面要求;

◇逐条检查梁的定位、编号、尺寸和跨数;

◇检查梁的截面尺寸及梁的相对标高与建筑图洞口尺寸、洞顶标高、节点详图等有无矛盾,梁高宽是否异常,梁尺寸是否过大而影响建筑开门窗或楼梯间等;

◇检查各设备专业的管道、设备安装与梁平法施工图有无矛盾,楼层较大设备基础下方,一般应设置梁;若有管道穿梁,应预埋套管,并应满足构造要求;

◇对于住宅而言,一般情况下,客厅上方、房间内上方不应有梁,卫生间坐厕正下方不应有梁;客厅、主要房间墙上方不露梁,相邻房间无法避免的,应露在次要房间;按重要性次序分为:客厅、走廊、主卧、书房、次卧、厨卫间、储物间等;对于住宅,内部梁高由计算确定,但不能影响门窗洞口高度;

5、楼电梯

◇有没有注上编号;

◇电梯底坑标高有无遗漏,机房部位是否封板,机房顶部是否加吊筋;

◇楼梯柱是否已表示,是否定位(楼梯柱如果未在详图定位需要在平面图中定位);

6、开洞与井沟

◇风井、水电井、烟道是否遗漏;

◇洞的定位、大小与洞边加强处理;

◇集水井、沟、天面排水沟是否遗漏,定位与大小是否与建筑一致;

◇飘窗、女儿墙,立面要求的构造柱、墙、雨篷等是否与主体结构有效连接(以主体结构为支座),在平面图上的投影是否正确,定位、尺寸是否完整;

◇大样详图在平面图上是否有表示,是否与编号对应,标高、定位轴线与平面是否对应。

7、大样引出号

◇注意剖切方向和索引图号,索引位置是否正确,相应大样是否存在;

8、后浇带

◇后浇带间距是否过大,是否定位,是否穿过重要结构及受力较大部位;

◇地下室平面与侧墙后浇带定位是否一致;

9、模板图说明

◇楼层基本标高是否明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抗渗等级;

◇除图中注明板厚外,其他板厚是否统一说明;

结构平面图常出现的问题

模板平面图出现的问题:

◇楼板面标高与建筑标高和地面做法不一致。局部升高或降低楼板的标高、范围(如厕所、过梁、阳台等)与建筑图不一致;

◇阳台、雨篷和其他挑板的板厚不够,挠度有问题,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不够或构造不当,倾覆不够或构造不当,对模板支撑能拆除的时间没有提出要求。

◇附注中对板厚、剪力墙水平钢筋等是否统一说明;

楼梯需要注意的问题

绘制楼梯结构施工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构件编号表达清晰准确,构件一般在剖面上有完整的表达;

◇要注意建筑的净高,选择合适的楼梯形式(折板、平板等板式及梁式),这个需要时常注意(容易造成人难以通过),有时候由于建筑考虑因素不全,净高不能满足,则需要建筑修改楼梯。

◇梯段平面详图上下的箭头及文字要标注准确;

◇TZ要求注出标高范围;

◇折板是一块整板,整体分析计算绘图,板式楼梯有A、B、C、D四种形式。

◇文字说明要注明混凝土等级及分布筋等;

楼梯校对原则

楼梯校对原则如下:

◇楼梯的平面尺寸轴线号等与建筑楼梯图是否一致,与结构平面图是否一致;

◇楼梯平、剖面不应留非结构构件,剖面与剖视位置是否对应;

◇剖面图各部分标高、尺寸是否齐全、准确;梯板厚度、休息板厚度与计算书是否一致;

◇梯板、梯梁有没有墙、柱等支承(查平面、墙柱定位图);

◇配筋与计算书是否一致,构造是否合理;

◇注意休息平台标高与楼层标高的关系,楼层处是否为楼板钢筋的延伸;

◇楼梯平台梁下净高是否满足最小尺寸要求,有没有碰头现象;

◇分布筋截面、数量;

◇附注中对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等级是否有交代或已在总说明中说明;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试论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在此提出,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问题;策略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this paper,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raised a few questions in this common with everyoneencourage each other. keywords: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problems;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繁重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适用、经济和合理性,但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常常发生建筑结构设计的种种概念和方法上的差错,这些差错的产生,有的是由于设计人员没有对一般住宅尤其是多层住宅设计引起高度重视,盲目参照或套用其他的设计的结果;有的则是由于设计对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缺乏理解;还有的是由于设计者的力学概念模糊,不能建立正确的计算模式,对结构电算结果也缺乏判断正确与否的经验。

教学设计基本结构

教学设计基本结构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教学方案设计基本结构 1、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Teaching Analysis ; 教材分析考试时可以减写,学情分析即对学生情况的分析,相对来说可以多写,熟练的情况下可以不写,考试的时候最好还是写,教材分析几十个字,学情分析100字以内。 2、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教学目标是主线,必不可缺,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and Ability),过程与方法(process and metho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emotion、attitude and value)。 教学目标要具体化、可操作化,根据课标要求、学生的实际确定目标。考试常用格式:使学生记住……事实,理解……概念,形成……技能,经历……的过程,掌握……的方法、应用……定律分析……的问题,坚定……的信念,养成……的习惯,激发……的热情。错误的格式:教给学生……,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的要求,而不是对教师的,考试时一定要注意。 3、教学重点、难点Teaching Emphasis and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教学重难点也是必不可缺的,依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已有知识来确定。考试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最好分开写。 4、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s; 一般情况下要写,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实习法、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 5、课时安排; 课时:一般考1课时的教学设计,可以忽略不计。课前准备可写可不写。

2018年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汇总

2018年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汇总 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应引起每位设计人员的足够重视,应对“施工图审查报告总结”认真学习,引以为鉴。特别强调的是列入结构方案中的问题,审核、审定人员应严格把关。 一、送审资料的完整性 1、计算书封面相关责任人未签字,未加盖注册工程师印章。 2、未提供剪力墙轴压比计算简图,缺墙柱内力简图。 3、未提供桩基承载力计算书。缺基础筏板配筋简图。 4、缺筏板冲切承载力验算,缺地下室外墙计算书,缺筏板反力计算书。 5、未提供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书。未提供地基基础沉降计算书。缺CFG桩承载力、桩身强度验算计算书。 6、补充柱双偏压验算结果,补充梁变形计算结果,补充柱底标准组合下轴力计算结果,补充独立基础计算书。 7、荷载平面图未显示楼板自重。缺超筋超限信息。 8、未提供楼梯计算书。 二、结构方案 1、高度不大于24m的丙类建筑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详见《抗规》第6.1.5条规定。其条文说明中针对一、二层的连廊采用单跨框架时,需要注意加强。建议提高单跨框架的抗震等级。 三、设计总说明 1、总说明中应注明本建筑防火分类及耐火等级。详见施工图审查要点第3.2.4条、国标图集12SG121-1页6。 2、补充车库顶板覆土厚度不得超过设计值。 3、结构设计总说明第8.2条,填充墙长度超过8m应改为5m,详见《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6.3.4条2款3项规定。 四、结构计算 1、某高层住宅楼,阳台和卫生间活荷载取2.0kN/m2,应为2.5kN/m2;电梯机房活荷载取2.0kN/m2,应为7.0kN/m2。 2、正负零处的楼板宜考虑施工荷载,建议活荷载取值5.0kN/m2。

《结构设计原理》试卷和答案

《结构设计原理》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配螺旋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柱,其其核心混凝土抗压强度高于单轴混凝土抗压强度是因为【 C 】 A. 螺旋箍筋参与混凝土受压 B. 螺旋箍筋使混凝土密实 C. 螺旋箍筋横向约束了混凝土 D. 螺旋箍筋使纵向钢筋参与受压更强 2.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极限承载力N u有哪项提供【 B 】 A. 混凝土 B. 纵筋 C. 混凝土和纵筋 D. 混凝土、纵筋和箍筋 3.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其体积【 B 】 A. 膨胀 B. 收缩 C. 不变 D. 先膨胀后收缩 4.两根适筋梁,其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同,其余条件相同,正截面抗弯承载力M u【 A 】 A. 配筋率大的,M u大 B. 配筋率小的,M u大 C. 两者M u相等 D. 两者M u接近 5.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要求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是因为【 D 】 A. 粘结力方面得考虑 B. 耐久性方面得考虑 C. 抗火方面得考虑 D. 以上3者 6.其他条件相同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与平均裂缝间距、裂缝宽度(指构件表面处)的关系是【 A 】 A. 保护层愈厚,平均裂缝间距愈大,裂缝宽度也愈大 B. 保护层愈厚,平均裂缝间距愈小,裂缝宽度也愈小 C. 保护层愈厚,平均裂缝间距愈小,但裂缝宽度愈大 D. 保护层厚度对平均裂缝间距没有影响,但保护层愈厚,裂缝宽度愈大 7.钢筋混凝土梁截面抗弯刚度随荷载的增加以及持续时间增加而【 B 】 A. 逐渐增加 B. 逐渐减少 C. 保持不变 D. 先增加后减少 8.减小预应力钢筋与孔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损失σs2的措施是【 B 】 A. 加强端部锚固 B. 超张拉 C. 采用高强钢丝 D. 升温养护混凝土 9.预应力混凝土在结构使用中【 C 】 A. 不允许开裂 B. 根据粘结情况而定 C. 有时允许开裂,有时不允许开裂 D. 允许开裂 10.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钢筋强度按下列哪项取值【 D 】 A. 比例极限 B. 强度极限 C. 弹性极限 D. 屈服强度或条件屈服强度 二、填空题 11. 所谓混凝土的线性徐变是指徐变变形与初应变成正比。 12. 钢筋经冷拉时效后,其屈服强度提高,塑性减小,弹性模量减小。 13. 在双筋矩形截面梁的基本公式应用中,应满足下列适用条件:①ξ≤ξb;②x≥2a’,其中,第①条是为了防止梁破坏时受拉筋不屈服;第②条是为了防止压筋达不到抗

结构设计校核方法

【结构设计校核方法】 【校对原则】 ※ 能按建筑设计意图将结构骨架搭建起来 ※ 在搭建过程中注意不与建筑、设备发生冲突,做到不错不漏,不碰不缺 ※ 注意结构自身合理性,不合理的要与建筑协商解决 ※ 将设计意图表示完全,表达清楚 ※ 一套图的设计参数是否统一 【校对顺序】 图面――模板――配筋――说明,检查完一项打一个勾。 【图面校对】 ○是否有异常文字和标注(文字为?号,大小不统一,标注与实际长度不符或非整数); ○是否有多余文字、尺寸线和多余轴线; ○轴线、梁线等线型是否正确,线宽是否合适; ○文字是否被重叠,被覆盖; ○墙、柱、后浇带等是否有漏、多余填充或错误填充;不同类型是否用了相同的填充式样; ○出图比例是否异常,所注比例是否正确; ○图签中图名、图号、工程名称、出图时间是否正确。 ○文字表达是否通顺 【平面模板图校对】 ①轴线 ○轴号、尺寸是否有误、是否与建筑图对应 ○总尺寸是不是分尺寸之和 ○角度是否够精度,斜交轴网以长轴两端定位,避免以起点和角度定轴线 ○有没有未定位的轴线,有没有多余轴号 ○圆弧轴线有没有注明半径,圆心有没有定位 ②轮廓与标高 ○结构轮廓与建筑是否一致 ○结构平面各部分的标高是否标明,是否与建筑相应位置符合,注意建筑覆土范围、各层卫生间、室外露台,屋顶花园,台阶位置、电梯底坑、水池的吸水槽、公共厨房与肉菜市场等 需垫高的场所 ○结构变标高位置及反梁是否为实线,有没有实线与虚线相交的地方 ○天面、地下室平面是否为结构找坡,若建筑找坡是否考虑找坡荷载 ○与邻接区域的梁、板连接关系与分缝是否正确。 ○建筑、设备在板上开的洞有没有遗漏

③柱、墙位 ○下层墙柱有没有用虚粗线表示,是否画了不该升上的墙柱,是否画了梁上柱○墙柱是否与建筑一致,在位置和尺寸上是否有影响建筑使用 ○建筑、设备在混凝土墙上开的洞有没有漏 ○注意墙、柱顶标高是否满足建筑标高,是否满足梁板的搭接要求 ④梁 ○房屋周圈梁是否等高,注意其与建筑周圈墙的关系 ○逐条检查梁的定位、编号、尺寸和跨数以及梁顶标高与板面标高关系是否正确 ○梁高宽是否异常。如悬挑梁高小于跨度的1/6,一般梁高小于跨度的1/15,梁尺寸过大影 响建筑开门窗或楼梯间等。 ○有没有高梁搭在矮梁上 ○有没有梁位置不妥,如跨过厅房等。梁布置是否影响了建筑美观○梁平齐的优先顺序:厅、主房、客房、楼梯通道、厨厕、储物间等。 ⑤楼电梯 ○有没有注上编号 ○电梯底坑标高有无遗漏,机房部位是否封板,机房顶部是否加吊钩 ○楼梯柱是否已表示且定位 ○楼梯起步位置有没有表示 ⑥开洞与井沟 ○风井,水电井、烟道是否遗漏 ○洞的定位、大小与洞边加强处理(洞边长大于12倍板厚的需加梁) ○集水井、沟、天面排水沟是否遗漏,定位与大小是否与建筑一致 ⑦大样、构造柱 ○外飘窗台,女儿墙,立面要求的构造柱、墙,雨蓬等是否与主体结构有效连接(以主体结 构为支座)在平面上的投影是否正确。 ○其定位、尺寸是否完整 ○大样详图在平面上是否有表示,是否与编号对应,标高、定位轴线与平面是否对应 ⑧大样引出号 注意剖切方向和索引图号。索引位置是否正确。相应大样是否存在 ⑨后浇带 后浇带间距是否大于55米,是否定位,是否穿过框架梁等重要结构及受力较大部位。地下 室平面与侧墙后浇带定位是否一致 ⑩模板图说明 ○楼层基本标高是否明确,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 ○特殊楼板厚有没有说明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问答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问答 1、住宅工程中顶层为坡屋顶,屋顶是否需设水平楼板?顶层为坡屋顶时层高有无限制?总高度应如何计算? 住宅工程中的坡屋顶,如不利用时檐口标高处不一定设水平楼板。关于顶层为坡屋顶时层高的计算问题新规范未做具体规定,结构设计时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取质点的计算高度仍不超过4m.檐口标高处不设水平楼板时,按抗震规范,总高度可以算至檐口(此处檐口指结构外墙体和屋面结构板交界处的屋面结构板顶)。檐口标高附近有水平楼板,且坡屋顶不是轻型装饰屋顶时,上面三角形部分为阁楼,此阁楼在结构计算上应做为一层考虑,高度可取至山尖墙的一半处,即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至山尖墙的二分之一高度处。 2、砖墙基础埋深较大,构造柱是否应伸至基础底部?较大洞口两侧要设构造柱加强,一般多大的洞口算较大洞口? 新规范,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两条满足其中的一条即可。但需注意此处的基础圈梁是指位于基础内的,不是一般位于相对标高±0.0m 的墙体圈梁。构造柱的钢筋伸入基础圈梁内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X&Qs$对于底层框架砖房的砖房部分,一般允许将砖房部分的构造柱锚固于底部的框架柱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内(上层与下层的侧移刚度比应满足要求)。:新规范表,内纵墙和横墙的较大洞口,指2000mm 以上的洞口;外纵墙的较大洞口,则由设计人员根据开间和门窗洞尺寸的具体情况确定。 3、填充墙的构造柱与多层砌体房屋的构造柱有何不同? 填充墙设构造柱,属于非结构构件的连接,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有一定差异,应结合具体情况分析确定。如挑梁端部设置填充墙构造柱,挑梁在计算时应考虑构造柱传递来的荷载。 4、抗震新规范 新规范,主要指不要在墙体厚度内开洞,烟道等应设在墙外,成为附墙烟道等,以免墙体应力集中。 5、底层框架结构的计算高度如何取?若取到基础顶,抗震墙厚度取1/20层高,是否过大? 计算高度的取值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主要是看地坪的嵌固情况而定,若嵌固得好,如作刚性地坪或有连续的地基梁,可以从嵌固处取,否则从基础顶;抗震墙厚取1/20层高,这里的层高与计算高度的概念不同,是指从一层地坪到一层楼板顶的高度。 6、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允许比表,但不应多于1m,那么此时是否仍可将小数点后第一位数四舍五入吗?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若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允许比新规范,但不应多于1m.因已将总高度值适当增加,故此时不应再将小数点后第一位数四舍五入,即增加值不大于1m.

产品结构设计缺陷及改良方法集粹

产品结构设计缺陷及改良方法集粹 1. 结构优化装配工艺及结构可靠性 在我们的结构设计目标中,除了保证结构的功能外,简化我们的装配工艺和保证结构的可靠性也是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案例i).设计要求和背景:悬臂梁能轻松装配进轴孔,并且能够承受一定的拉力而不掉出来。 我们先来看一下常见的两个设计方案。对于方案1,显然可以变形的部位长度偏短,变形比较困难所以导致装配比较难,而且装配的过程中很容易会给零件造成永久性损坏。而对于方案2,因为开了一条通槽,使得发生变形的部分长度大为增加,从而使得在装配过程中变形比较容易,换言之就是装配比较容易,但也正因为通槽的存在,装配好之后轴的受力稍大便会因两侧的变形而造成脱落。 方案1:装配困难且容易损坏零件方案2:装配容易但容易脱落 通过上面两个方案的分析,我们知道我们的设计要点实际上是如何实现变形的单方向。也就是说我们的设计应该使得在装配过程中的变形比较容易而在装配好之后自然受力的情况下不容易发生变形;根据这个要求我们作出了下面的设计改良,实际生产应用中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改良方案:装配容易而不容易脱落 2. 结构优化装配及拆卸工艺 简化并优化成品的装配及拆卸工艺,实际就可以达到减少产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一个方式。案例i).设计要求和背景:副零件要能轻松压入ABS零件中,并且可以容易取出以更换副零件。卡勾的高度5.0mm因为空间的问题不能再增加。 上图也是通常的设计方案,但对这个设计方法,缺点是很明显的。因为卡勾的高度限制,强行压入副零件会比较困难,并且在压入过程中容易对ABS零件造成损坏。对于需要多次更换而进行的装配更会因疲劳而造成永久性损坏。 针对以上问,我们采用了U型搭勾的方式来实现单向自然变形。实际证明装配简单而固定性好。案例ii).设计要求:装配方法简单。

10结构专业设计图纸校对记录单

编号:010 结构专业设计图纸校对记录单 工程名称:设计号:设计人: 校对人:日期: 请在出图时将此表交到秘书处,如出图无此表,秘书处一律不收图纸。 图号校对内容自我评价校对评价石工具体意见整改情况 一、目录 1)、排序是否合理 2)、图纸编号是否与目录相符 二、总图 1)、地沟及盖板选用是否合理 2)、挡土墙选用是否合理 3)、围墙基础及大样是否合理 4)、道路地基处理是否合理 三、总说明 1)、是否采用我院最新版本 2)、概述内容是否与本工程相匹配 3)、活荷载取值是否正确 4)、材料选择是否合理 四、基础平面 1)、有无指出地质报告的出处及对地质情况描述。 2)、持力层、地基承载力选择是否正确。 3)、地下水对砼有关侵蚀性描述是否正确。 4)、桩总数量、验桩数量、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5)、桩端头大样是否正确 6)、桩型桩径选择是否正确 7)、基础中心与轴线不重合时,是否有关系尺寸 8)、柱子是否详细定位。 9)、天然基础底面如不在同一标高,需加深时, 是否采用放坡处理,注明尺寸,画出剖面图是否 注明每步高宽尺寸和最低处的标高。 10)、承台标高,基础标高,地梁标高是否准确 11)、基础梁是否已注明与轴线的关系;在特殊部 位,如沉降缝处要注意基础及基础梁的相互关系 及与室外地面标高的关系。 12)、坐标定位是否与建筑专业相吻合 13)、施工阶段降水要求是否合理

结构专业设计图纸校对记录单 工程名称:设计号:设计人: 校对人:日期: 请在出图时将此表交到秘书处,如出图无此表,秘书处一律不收图纸。 图号校对内容自我评价校对评价石工具体意见整改情况 五、基础详图及节点大样 1)、编号及尺寸等与基础平面图索引是否一致, 有关的基础断面尺寸是否符合计算的要求。 2)、绘制的基础部分构造、尺寸、基础的埋置 深度、基底标高、垫层材料、厚度是否正确。 3)、独立基础大小及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对沉降观测有要求时,是否注明沉降观测 位置及大样。 六、柱表及墙表 1)、是否与平面图中准确对应。 2)、墙柱变截面时是否表达清楚。 3)、柱箍筋是否加密。 4)、墙柱体积配箍率是否满足规范。 5)、墙柱纵筋间距是否满足规范。 6)、墙柱各段标高是否标明。 7)、墙加强区是否明确。 8)、约束暗柱与构造暗柱是否明确。 七、地下室底板及侧壁 1)、底板抗浮计算及构造是否准确。 2)、后浇带设置是否合理。 3)、集水井、排水沟位置是否与水专业相符, 并核对是否与承台相碰。 4)、高低变化处节点是否正确。是否已绘大样。 5)、侧壁构造是否合理,计算模型是否合理。

44个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析(干货)

44个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析(干货) 1、结构类型如何选择? 解释: (1)对于高度不超过150米的多高层项目一般都选择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2)对于高度超过150米的高层项目则可能会采用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类型; (3)对于落后偏远地区的民宅或小工程则可能采用砌体结构类型. 2、结构体系如何选择? 解释: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当房屋高度不超过120米时,一般均为三大常规结构体系——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1)对于学校、办公楼、会所、医院以及商场等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 当房屋高度不超过下表时,一般选择框架结构; 当房屋高度超过下表时,一般选择框架-剪力墙结构; (2)对于高层住宅、公寓、酒店等隔墙位置固定且空间较小的建筑项目一般选择剪力墙结构.当高层住宅、公寓、酒店项目底部一层或若干层因建筑功能要求(如大厅或商业)需要大空间时,一般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3)对于高度大于100米的高层写字楼,一般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 3、40米高的办公楼采用框架结构合理吗? 解释:不合理.7度区框架结构经济适用高度为30米,超过30米较多时应在合适的位置(如楼梯、电梯、辅助用房)布置剪力墙,形成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这样子剪力墙承受大部分水平力,大大减小框架部分受力,从而可以减小框架柱、框架梁的截面和配筋,使得结构整体更加经 济合理. 4、框架结构合理柱网及其尺寸? 解释: (1)柱网布置应有规律,一般为正交轴网. (2)普通建筑功能的多层框架结构除个别部位外不宜采用单跨框架,学校、医院等乙类设防建筑以及高层建 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 (3)仅从结构经济性考虑,低烈度区(6度、7度)且风压小(小于0.4)者宜采用用大柱网(9米左右);高烈度区(8度及以上)者宜采用中小柱网(4~6米左右). (4)一般情况下,柱网尺寸不超过12米;当超过12米时可考虑采用钢结构.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题带答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题 一 选择题(1分×10=10分) 1.对于有流幅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取( B )作为钢筋设计强度的取值。 A .弹性极限; B .屈服强度; C .极限强度; D .条件屈服强度; 2.受弯构件在正截面工作的第一阶段末期,即将开裂的Ⅰa 状态时,钢筋的应力大约为( B ) A .5~~10MP a ; B .20~~30 MP a ; C .60~~70 MP a ; D .100~~110 MP a ; 3.( c )作为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依据。 A .Ⅰa 状态; B .Ⅱa 状态; C .Ⅲa 状态 ; D .第Ⅱ阶段; 4.《规范》规定,对于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位于同一连接区域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 A )。 A .25% ; B .50% ; C .75% ; D .100%;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d )。 A .C20 ; B .C30 ; C .C35 ; D .C40 ; 6.预混凝土后张法构件中,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预应力损失I l σ应为( )。 A .21l l σσ+ ; B .321l l l σσσ++ ; C .4321l l l l σσσσ+++; D .54321l l l l l σσσσσ++++; 7.c c c E εσ= ' 指的是混凝土的( )。 A .弹性模量; B .割线模量; C .切线模量;

D .原点切线模量应力; 8.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减少预应力直线钢筋由于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1l σ ( )。 A .两次升温法; B .采用超张拉; C .增加台座长度; D .采用两端张拉; 9.受弯构件挠度验算不满足要求时,调整下列哪个因素对增加构件刚度最为有效( )。 A .ρ ; B .0h ; C .'ρ ; D .s E 10.轴压构件按螺旋箍筋柱计算的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大于按普通箍筋柱计算的受压承载力设计值的1.5倍,是因为 ( )。 A .保证间接钢筋的屈服; B .保证在使用荷载下混凝土保护层不致过早剥落; C .保证足够的安全; D .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要求; 二 判断题(1分×10=10分) 1.混凝土在荷载重复作用下引起的破坏称为疲劳破坏。( ) 2.可变荷载的组合值是可变荷载的基本代表值。( ) 3.荷载设计值等于荷载的标准值乘以荷载分项系数。( ) 4.设计中R M 图必须包住M 图,才能保证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满足要求。( ) 5.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中,ζ的限制条件7.16.0<<ζ的目的是保证受扭纵筋和箍筋均可达到屈服强度。( ) 6.受弯构件弯曲刚度是随弯矩增大而减小的。( ) 7.轴压比是影响偏心受压构件截面延性的主要因素。( ) 8.碳化对混凝土本身是有害的。( ) 9.小偏心受拉构件的判别标准条件是b ξξ>。( ) 10.受弯构件裂缝宽度随着受拉纵筋直径的增加而增大。( ) 三 简答题(5分×8=40分) 1. 什么是结构的安全等级?建筑结构功能要求有哪些? 2. 什么是结构可靠度? 3. 应用“平均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推导受弯构件适筋梁与超筋梁的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计算公式

齿轮结构设计和校核

直齿锥齿轮传动是以大端参数为标准值的。在强度计算时,则以齿宽中 点处的当量齿轮作为计算的依据。对轴交角 刀=90。的直齿锥齿轮传动,其齿数 比u 、锥距&图<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参数 >)、分度圆直d i , d 2、平均分度圆直 径d mi, d m2当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d vi , d v2之间的关系分别为: Zj "亠 =■? 现以g 表示当量直齿圆柱齿轮的模数,亦即锥齿轮平均分度圆上轮齿 的模数(简称平均模数),则当量齿数 z v 为 (a) 丘二胆*勇诃娠屁丙pl 2 2 1 _________________ R (b) V 2 2 _ dm2 _ R - ~ = ~R - 令? R =b/R,称为锥齿轮传动的齿宽系数,通常取 ? R =0.25-0.35,最常用的值为 ~c = ? R =1/3 由右图可 找出当量 直齿圆柱 齿轮得分 度圆半径 r v 与平均 分度圆直 径d m 的关 系式为 AjIL 2cos8 --(e) 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参数

(0 显然,为使锥齿轮不至发生根切,应使当量齿数不小于直齿圆柱齿轮 的根切齿数。另外,由式(d)极易得出平均模数mm和大端模数m的关系为 111^=111(1-0.5^)------------------------------------ (h) 、直齿圆锥齿轮的背锥及当量齿数 为了便于设计和加工,需要用平面曲线来近似球面曲线,如下图 OAB为分度圆锥,和为轮齿在球面上的齿顶高和齿根高,过点A作直线AO丄AO与圆锥齿轮轴线交于点O,设想以OO为轴线,OA为母线作一圆锥OAB,称为直齿圆锥齿轮的背锥。由图可见A、B附近背锥面与球面非常接近。因此,可以用背锥上的齿形近似地代替直齿圆锥齿轮大端球面上的齿形。从而实现了平面近似球面。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分析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05T16:27:01.603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34期作者:刘江元赵雷闫园史璐[导读] 建筑结构设计属于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实际设计过程中存在非常多问题,就设计角度而言,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灵活的创作思维以及负责的工作态度。 刘江元赵雷闫园史璐 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 051000 摘要:建筑结构设计属于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实际设计过程中存在非常多问题,就设计角度而言,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灵活的创作思维以及负责的工作态度。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始终以提高设计质量为目标。当前建筑结构设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做好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分析,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才能使建筑结构设计有效性得到提高,本文就此展开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 1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原则 1.1结构设计合理性原则 想要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质量以及最终效果达到要求,首先要做好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保证建筑工程设计工作的合理性,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设计施工方案时,先对该建筑项目的基本信息进行调查,了解该地区的地震设防、分组,风、雪荷载值及建设场地土质情况等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开展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保证设计合理。 1.2结构设计高效性原则 对于土木工程项目来说,首先要做好对建筑物的图表设计。在设计建筑物图表的过程中,做好前期调查工作,包括对一些相关数据的调查,调查之后,相关设计工作人员要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保证土木工程项目设计工作的高效性。 1.3结构设计完整性原则 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设计工作人员忽视了一些问题,导致整体设计方案出现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相关工作人员要在开展设计工作前,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保证设计工作的完整性,特别是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部分,在进行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尽最大可能避免因为一些细节问题而导致设计工作不够完整、系统。 1.4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对于建筑物来说,最重要的部分是建筑物的地基部分,它是整个建筑物的基础工作,因此,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设计时,要格外注意地基部分,相关工作人员要保证该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但目前,建筑工程项目在地基稳定性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很多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团队在进行地基施工时,并没有严格按照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这样就会使建筑工程项目地基的稳定性达不到标准要求,不利于后续施工工作的开展,甚至可能会在后续施工过程中或是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图纸也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指导着每项施工工作的进程,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占据重要地位。除此之外,每个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人员不一样,每个设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专业水平也不同,那么在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的图纸设计工作时,就会出现差异,无法保证设计图纸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2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 2.1基础性设计不合规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基础,而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就是地基等环节在内的基础性设计,基础性设计不合规,建筑结构设计就无从谈起,很大程度上对于工程的整体质量会有不利影响,降低整体建筑工程的稳定性水平。同时,当前建筑工程的规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但扩大,如果地基的设计短时间内没有进行转型升级,就会导致后续的工作都难以为继。同时,地质勘查作为建筑结构中的重要环节,当前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总体建筑基础性设计的合理性较弱,这一方面导致后续的工作展开困难,另一方面难以保障建筑施工的整体工期,不利于成本核算,收益管理角度上有所欠缺。如果在建筑工程中,应用了不合规的基础性设计,不仅损失大量的经济收益,对于整体建筑的安全性和建筑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等,都是一种威胁。 2.2框架设计不合理 建筑结构,顾名思义就是建筑的框架结构设计,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模式,在这一设计过程中,应当结合纵向横向两种渠道,精准把握特征,把控好材料配置的数量。但是当前存在的问题在于,建筑设计的从业者对于结构的把控能力不强,纵向横向两种模式的切换水平不高,导致建筑结构框架的设计往往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合理之处,对于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力都是严峻的挑战。除此以外,建筑结构设计从业者为了减小自身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对于建筑的横截面宽度进行减小,很大程度对于建筑框架的抗弯曲程度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建筑物抵抗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 2.3建筑结构设计人才缺乏 当前建筑结构设计的专业性人才缺乏是一个公认的问题,人才的缺乏自然导致设计的专业性下降,设计的合理性也有所不足,进而导致结构设计的实施率下降。在建筑工程实践中,很多结构设计人才都是不同领域转型而来的人才,对于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掌握情况更好,但是建筑设计与建筑现场管理的差异较大,设计方案的缺陷可能直接导致后续工作开展困难,但是相对外行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却难以从设计中发现问题,导致方案的合理性严重下降。 3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的对策 3.1制定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通过制定科学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结合不同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进行建筑结构基础地基的规范性设计,自然有助于提升建筑结构的科学性和稳定性,进而保障建筑设计方案的高质量,防止出现问题设计,不合规的设计等等。在部分大城市的大型建筑设计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施工进度的具体安排,进行建筑地基结构设计的优化和完善,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调整建筑结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何选取科学完善的解决方案显得意义重大,例如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结构十分复杂,具有地下岩溶地质发育的风险,对于溶洞自然难以应用传统的结构化的建筑设计规范,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灌浆等方式进行综合性处理。

结构设计原理小考试卷

结构设计原理小考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工程设计时,一般先按 承载力 极限状态设计结构构件,再按 正常使用 极限状态验算。 2、T 形截面连续梁,在正截面设计计算中跨中按 T 形 截面,而支座边按 矩形 截面计算。 3、双筋梁截面设计时,s A 、s A '均未知,应假设一个条件为 0=b h χξ ,原因是 充分利用混凝土受压,节约 总用钢量 。 4、梁的斜截面承载力随着剪跨比的增大而 降低 。 5、梁内纵向受力钢筋的弯起点应设在按正截面抗弯计算该钢筋强度全部发挥作用的截面以外h0/2处,以保证 斜截面抗弯 ;同时弯起钢筋与梁中心线的交点应位于按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以外,以保证正截面抗弯。 6、混凝土的变形可分为混凝土的 受力变形 和混凝土的 体积变形 。其中混凝土的徐变属于混凝土的 受力 变形,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属于混凝土的 体积 变形。 7、钢筋混凝土梁沿斜截面的主要破坏形态有斜压破坏、斜拉破坏和剪压破坏等。在设计时,对于斜压和斜拉破坏,一般是采用 截面限制条件 和 一定的构造措施 予以避免,对于常见的剪压破坏形态,梁的斜截面抗剪能力变化幅度较大,故必须进行斜截面 抗 剪 承载力的计算。 8、在长柱破坏前,横向挠度增加得很快,使长柱的破坏来得比较突然,导致 失稳破坏 。 9、实际工程中最常遇到的是长柱,由于最终破坏是材料破坏,因此,在设计计算中需考虑由于构件侧向挠度而引起的 二阶弯矩 的影响。 10、对于结构重力引起的变形是长期性的变形,一般采用 设置预拱度 来加以消除。 11、《公路桥规》规定,混凝土局部承压必须进行 局部承压区承载力计算 和 局部承压区抗裂性计算 。 12、后张法主要是靠 工作锚具 来传递和保持预加应力的;先张法则主要是靠 粘结力 来传递并保持预加应力的。 13、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从预加应力到承受外荷载,直至最后破坏,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 施工阶段 、 使用阶段 和 破坏阶段 。 二、简答题: 1、设计受弯构件时,一般应满足哪两方面的要求? 答:①由于弯矩的作用,构件可能沿某个正截面(与梁的纵轴线或板的中面正交时的面)发生破坏,故需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②由于弯矩和剪力的共同作用,构件可能沿剪压区段内的某个斜截面发生破坏,故还需进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2、简述设置预拱度的目的及如何设置预拱度? 答:设置预拱度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结构重力这个长期荷载引起的变形,另外,希望构件在平时无静活载作用时保持一定的拱度。《公路桥规》规定:当由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并考虑作用(或荷载)长期效应影响产生的长期挠度不超过1600/l (l 为计算跨径)时,可不设预拱度;当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则应设预拱度。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预拱度值按结构自重和2 1可变荷载频遇值计算的长期挠度值之和采用。

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万家小学徐红丹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固然离不开平时勤奋不断的学习积累,但最有效渠道仍须着眼于课堂教学。语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心理对教材内容的筛选加工转化和创造只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奠定了物质基础。要把死准备转化为活需要,把教师储备转化为学生具备,教给学生独立掌握知识的本领,根本出路是在授—受、传—接方式上下一番苦工夫,即优化教学形式设计。以往人们仅仅把课堂看作知识传递的一种形式,却忽视了教师的策略和真挚情感在其中的作用,致使教学缺乏有效性。好比建大楼,有了土地、材料、工人,还要有图纸协调诸因素。 教育理论与实践都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堂课效果的优劣,直接受课堂学生心理气氛的影响。激趣诱因就是在讲授具体教学内容之前,从学生的兴趣和可接受性出发,从教材实际出发,用极短的时间创造性地设置一种最良好的平等、轻松、和谐、热烈的施教气氛和环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求知欲望和进一步学习的内动力,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这是一个老师根据学生心理愿望营造的课堂动机激发和积极心向培养的“铺路搭桥”过程。激主动学习之趣,诱自觉探究之因,去除单调枯燥、沉默压抑、死气沉沉、漫不经心的局面。情绪轻松、气氛和谐、思维敏捷是开发智能的最佳期,也是积极参与潜能开发的有效手段和基本保证。这一环节要新颖别致有情趣,可借助贴近生活实际的悬念巧设、感情渲染、新旧衔接、相机诱导、故事过渡、模仿体验等相关观念的组合,造成心理上的渴求,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激情满怀地展开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这一阶段的目的是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空间、情感上的距离,产生教学活动的认同感,以便下一阶段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但要注意,无论采取什么形式激趣诱因,都不可游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时要浅易明晰。 设计中要增强教与学的“交互性”,好比打乒乓球,有来有往,寻深入浅出之点,剖共同认知之理。具体方式有:1、师生换位思考,有意识地消解对内容理解接受的悬殊,消解交流障碍。2、要敢舍弃重难点,因为学生并非一无所知。3、运用移觉手段,化难为易。将不直观的费解文字转化为可感的形象。4、选准切入点,精心设疑,引发争议。教师“引而不发、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结构设计及强度校核

专业综合训练任务书: 49.9米150吨冷藏船结构设计及总纵强度计算 一、综合训练目的 1、通过综合训练,进一步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掌握静水力曲线的计算与绘制方法。 2、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重视实践的思想。 3、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综合训练任务 1.150吨冷藏船结构设计,提供主要构件的计算书。 2.参考该船图纸和相关静水力资料、邦戎曲线图,按照《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的要求进行总纵 强度计算,提供总纵强度计算书。 3.参考资料: 1)中国船级社. 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 2009 2)王杰德等. 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 3)聂武等. 船舶计算结构力学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0 三、要求: 1、专业综合训练学分重,应予以足够重视; 2、计算书格式要符合要求; 如船体结构设计计算书应包括:(a)对设计船特征(船型、主尺度、结构形式等)的概述,设计所根据的规范版本的说明等;(b)应按船底、船侧、甲板的次序,分别写出确定每一构件尺寸的具体过程,并明确标出所选用的尺寸。(c)计算书应简明、清晰、便于检查。 3、强度计算: a)按第一、二章的要求和相关表格做,如静水平衡计算,静水弯矩计算等; b)波浪弯矩等可按规范估算; c)相关表格用计算器计算,表格绘制于“课程设计”本上 注意:请班长到教材室领取课程设计的本子和资料袋(档案袋),各位同学认真填写资料袋封面。 4、专业综合训练总结:300~500字。 四、组织方式和辅导计划: 1、参考资料: a)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教材 b)某船的构件设计书 c)某船的总纵强度计算书 d)《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最好2009版 2、辅导答疑地点:等学校安排。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 1、平时考核成绩:参考个人进度。 2、须经老师验收合格,故应提前一周交资料,不合格的则需回去修改。 3、第18周星期三下午4:00前必须交资料,资料目录见第2页。 4、一旦发现打印、复印、数据格式完全相同等抄袭现象,均按规定以不及格计。 5、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质量以及学生的工作态度与表现综合评定,分为优、良、中、及格、 不及格五个等级。 六、设计进度安排: 1、有详细辅导计划,但具体进度可根据个人情况可以自己定。 附录:档案袋内资料前2页如下

结构设计原理试题库

《结构设计原理》(上)试题库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 的括号内) 1.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受拉区混凝土 【 】 A 不出现拉应力 B 不开裂 C 必须开裂但要限制其宽度 D 开裂且不限制其宽度 2.钢筋作为设计依据的强度指标是 【 】 A 比列极限 B 弹性极限 C 屈服强度 D 极限抗拉强度 3.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的温度养护条件是 【 】 A C 0)315(± B C 0)320(± C.C 0)515(± D.C 0)520(± 4.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的湿度养护条件是 【 】 A80%以上 B85%以上 C90%以上 D95%以上 5.混凝土立方体强度试验时,其他条件不变得情况下, 【 】 A 涂润滑油时强度高 B 不涂润滑油时强度高 C 涂与不涂润滑油无影响 D 不一定 6.无明显物理流限的钢筋作为设计依据的强度指标σ0.2,它所对应的残余应变是 【 】 A0.2 B0.2% C 千分之0.2 D 万分之0.2 7.混凝土的徐变变形是指 【 】 A 荷载作用下最终的总变形 B 荷载刚作用时的瞬时变形 C 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变形 D 持续荷载作用下随荷载持续时间增加的变形 8.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与混凝土之所以共同工作,是因为它们之间有 【 】 A 胶结力 B 摩擦力 C 机械咬合力 D 黏结力 9.同一批混凝土,在不同情况下其抗压强度不同,下列情况中,抗压强度最低的是 【 】 A 立方体抗压强度 B 棱柱体抗压强度 C 局部抗压强度 D 旋筋柱中核心混凝土抗压强度 10.下列各方面计算中,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情况是 【 】 A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B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C 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D 裂缝及变形验算 11.抗倾覆、滑移验算时,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值为 【 】 A γG =0.9 B γG =1.0 C γG =1.1 D γG =1.2 12.影响轴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是 【 】 A.混凝土截面尺寸 B.混凝土强度等级 C.钢筋面积和级别 D.构件长度

结构设计缺陷及改良方法

【概述】: 结构缺陷及改良方法集粹,针对各种在实际设计中的不良结构进行改良。原始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2713517050.html,/bbs/viewthread.php?tid=4636 作者:不怕,Tony,Steven.yan,烟波浪子,hycad,andy521180等 编辑整理:IceFai 1. 结构优化装配工艺及结构可靠性 在我们的结构设计目标中,除了保证结构的功能外,简化我们的装配工艺和保证结构的可靠性也是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案例i).设计要求和背景:悬臂梁能轻松装配进轴孔,并且能够承受一定的拉力而不掉出来。 我们先来看一下常见的两个设计方案。对于方案1,显然可以变形的部位长度偏短,变形比较困难所以导致装配比较难,而且装配的过程中很容易会给零件造成永久性损坏。而对于方案2,因为开了一条通槽,使得发生变形的部分长度大为增加,从而使得在装配过程中变形比较容易,换言之就是装配比较容易,但也正因为通槽的存在,装配好之后轴的受力稍大便会因两侧的变形而造成脱落。

方案1:装配困难且容易损坏零件方案2:装配容易但容易脱落 通过上面两个方案的分析,我们知道我们的设计要点实际上是如何实现变形的单方向。也就是说我们的设计应该使得在装配过程中的变形比较容易而在装配好之后自然受力的情况下不容易发生变形;根据这个要求我们作出了下面的设计改良,实际生产应用中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改良方案:装配容易而不容易脱落 2. 结构优化装配及拆卸工艺 简化并优化成品的装配及拆卸工艺,实际就可以达到减少产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一个方式。

案例i).设计要求和背景:副零件要能轻松压入ABS零件中,并且可以容易取出以更换副零件。卡勾的高度5.0mm因为空间的问题不能再增加。 上图也是通常的设计方案,但对这个设计方法,缺点是很明显的。因为卡勾的高度限制,强行压入副零件会比较困难,并且在压入过程中容易对ABS 零件造成损坏。对于需要多次更换而进行的装配更会因疲劳而造成永久性损坏。 针对以上问,我们采用了U型搭勾的方式来实现单向自然变形。实际证明装配简单而固定性好。 案例ii).设计要求:装配方法简单。 分析:两件东西通过一个长螺柱装配,但涉及到三个孔的对齐问题,并且中间部分的通孔长度比较长,导致在实际装配的过程中比较难对正装配孔影响装配效率。

手把手教你结构设计(入门到熟练)

手把手教你结构设计(入门到熟练) 1.结构设计的过程(了解) 本文是送给刚接触结构设计及希望从事结构设计的新手的,其目的是使新手们对结构设计的过程以及结构设计所包括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请前辈们不要见笑了,新人们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贴中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共同进步。 1,看懂建筑图 结构设计,就是对建筑物的结构构造进行设计,首先当然要有建筑施工图,还要能真正看懂建筑施工图,了解建筑师的设计意图以及建筑各部分的功能及做法,建筑物是一个复杂物体,所涉及的面也很广,所以在看建筑图的同时,作为一个结构师,需要和建筑,水电,暖通空调,勘察等各专业进行咨询了解各专业的各项指标。在看懂建筑图后,作为一个结构师,这个时候心里应该对整个结构的选型及基本框架有了一个大致的思路了. 2,建模(以框架结构为例)(关键) 当结构师对整个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可以考虑建模了,建模就是利用软件,把心中对建筑物的构思在电脑上再现出来,然后再利用软件的计算功能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符合现行规范以及满足各方面的需要.现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软件很多,常用的有PKPM,广厦,TBSA等,大致都差不多。这里不对软件的具体操作做过多的描述,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每个软件的操作说明书(好厚好厚的,买起来会破产)。每个软件都差不多,首先要建轴网,这个简单,反正建筑已经把轴网定好了,输进去就行了,然后就是定柱截面及布置柱子。柱截面的大小的确定需要一定的经验,作为新手,刚开始无法确定也没什么,随便定一个,慢慢再调整也行。柱子布置也需要结构师对整个建筑的受力合理性有一定的结构理念,柱子布置的合理性对整个建筑的安全与否以及造价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不过建筑师在建筑图中基本已经布好了柱网,作为结构师只需要对布好的柱网进行研究其是否合理.适当的时候需要建议建筑更改柱网.当布好了柱网以后就是梁截面以及主次梁的布置.梁截面相对容易确定一点,主梁按1/8~1/12跨度考虑,次梁可以相对取大一点主次梁的高度要有一定的差别,这个规范上都有要求。而主次梁的布置就是一门学问,这也是一个涉及安全及造价的一个大的方面.总的原则的要求传力明确,次梁传到主梁,主梁传到柱.力求使各部分受力均匀。还有,根据建筑物各部分功能的不同,考虑梁布置及梁高的确定(比如住宅,在房中间做一道梁,本来层就只有3米,一道梁去掉几十公分,那业主不骂人才怪...)。梁布完后,基本上板也就被划分出来了,当然悬挑板什么的现在还没有,需要以后再加上...,梁板柱布置完后就要输入基本的参数啦,比如混凝土强度啊,每一标准层的层高啊,板厚啊,保护层啊,这个每个软件设置的都不同,但输入原则是严格按规范执行.当整个三维线框构架完成,就需要加入荷载及设置各种参数了,比如板厚啊,板的受力方式啊,悬挑板的位置及荷载啊什么的,这时候模形也可以讲基本完成了,生成三维线框看看效果吧,可以很形象的表现出原来在结构师脑中那个虚构的框架. 2.计算 计算过程就是软件对结构师所建模型进行导荷及配筋的过程,在计算的时候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软件的各种参数,以符合实际情况及安全保证,如果先前所建模型不满足要求,就可以通过计算出的各种图形看出,结构师可以通过对计算出的受力图,内力图,弯矩图等等对电算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模型中的不足并加以调整,反复至电算结果满足要求为止,这时模型也就完全的确定了.然后再根据电算结果生成施工图,导出到CAD中修改就行了,通常电算的只是上部结构,也就是梁板柱的施工图,基础通常需要手算,手工画图,现在通常采用平面法出图了,也大大简化了图纸有利于施工. 3.绘图 当然,软件导出的图纸是不能够指导施工的,需要结构师根据现行制图标准进行修改,这就看每个人的绘图功底了,施工图是工程师的语言,要想让别人了解自己的设计,就需要更为详细的说明,出图前结构师要确定,别人根据施工图能够完整的将整个建筑物再现于实际中,这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仔细再仔细,认真再认真。结构师在绘图时还需要针对电算的配筋及截面大小进一步的确定,适当加强薄弱环节,使施工图更符合实际情况,毕竟模型不能完完全全与实际相符.最后还需要根据现行各种规范对施工图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核对,宗旨就是完全符合规范,结构设计本就是一个规范化的事情.我们的设计依据就是那几十本规范,如果施工图中有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地方,那发生事故,设计者要负完全责任的......总的来讲,结构施工图包括设计总说明,基础平面布置及基础大样图,如果是桩基础就还有桩位图,柱网布置及柱平面法大样图,每层的梁平法配筋图,每层板配筋图,层面梁板的配筋图,楼梯大样图等,其中根据建筑复杂程度,有几个到几十个结点大样图. 4.校对审核出图 当然,一个人做如此复杂的事情往往还是会出错,也对安全不利,所以结构师在完成施工图后,需要一个校对人对整个施工图进行仔细的校对工作,校对通常比较仔细资格也比较老,水平也比较高,设计中的问题多是校对发现的,校对出了问题后返回设计者修改。修改完毕交总工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