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边坡锚杆施工方案

边坡锚杆施工方案

边坡锚杆施工方案
边坡锚杆施工方案

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地质:拟建场区位于新华西路,其南侧为玫瑰湾住宅小区和西西里住宅小区,为河流阶地岸坡地貌。

据区域资料,拟建线路位于桑拓坪向斜西翼,根据现场调查,场区内岩层倾向278-301 °,岩层倾角10-16 °。拟建场区内无区域性断裂构造通过,场区内地质构造简单。

根据地面地质调查,在场区北东侧基岩露头观测见I、H两组裂隙

发育。各组裂隙特征如下:

I组裂隙:产状132 ° 64。,裂面较光滑平直,裂面见褐红色铁锰质侵染、无充填,裂隙宽2?5mm,间距一般0.5?2.0m,延伸长度一般2?4m,裂隙结合程度一般,属于硬性结构面。

H组裂隙:产状57° 66-78。,裂面凹凸不平,少量泥质充填,裂隙宽度3?10mm,间距0.3?1.5m,延伸长度一般0.5?2m,裂隙结合程度较差,属于硬性结构面。

(二)地层岩性: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 , 场地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4m l)及第四系残坡积层(Q4e l+dl)冲部为泥炭质粘土、泥炭土、粘土等互层,下伏为志留系中统罗惹坪组

(S11r)的页、泥岩。据钻探揭露,其岩性分述如下:

①杂填土(Q4ml)

灰黄色为主、夹灰色、灰黑色,主要为粉质粘土夹风化泥、页岩

碎、块石,粉质粘土呈可塑状;碎、块石含量约25-40% ,粒径一般3-5cm 不等,大者可达10-30cm 、呈棱角状。稍湿-湿、结构松散- 稍密,土质不均,局部见砖头、混凝土等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固结差,多为近1-2 年内的新近填土。

②含碎石粉质粘土 ( Q 4el+dl)

棕黄色、褐黄色,软?可塑状,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韧性较好,干强度高,局部夹碎块石,碎块石主要为页、泥岩,粒径在1?15cm ,含量约10-20% ,颗粒呈次棱角状,分选性较差,部分钻孔顶部含少量植物根茎。

③粉质粘土( Q 4a l+pl) :

灰绿及褐灰色、局部灰黑色,以粘土为主,可塑状,稍有滑腻感,无摇震反应,干强度较低,韧性较差,无光泽,土质结构不均、局部孔段含未分解植物碎屑及碎块。

④页岩 ( S11r)

为强风化带,灰黄色、灰色,泥质结构,页理构造,页理较发育。岩石风化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多呈块状、及饼状,岩芯手扮易碎,易沿层面分解,断面见铁锈色。为中风化带,灰黄色、灰色及青灰色,泥质结构,页理构造,页理较发育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及短柱状,少量碎块状及饼状,岩石断面新鲜,岩质较硬,手扮不易折断。

二、边坡稳定性评价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分为两段,第一段为岩质段:

相关工程地质横断面为1—1'。该边坡主要为①杂填土、②含碎

石粉质粘土、③粉质粘土组成,为土质边坡;坡长约9m,坡高约9.34m,坡向约

231 °,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

现状地面较陡,坡角约56 °,基岩面坡度39-46 °,基岩面坡度较陡,边坡土体易沿岩土界面呈折线型滑动、前沿沿路面剪出、后缘沿土体内部号圆弧滑动。(详见图1 )。

Z?

2

?

m

MW

第二段为土质段:

图i、第一段段边坡破坏模式示意图

相关工程地质横断面为2 —2'。该边坡主要为①杂填土、②含碎

石粉质粘土、③粉质粘土组成,为土质边坡;坡长约14m,坡高约

10.50m ,坡向约231-267 °,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

现状地面较陡,坡角约60 °,基岩面后缘坡度较缓、前沿埋深较 大,坡体土层厚度较大,边坡土体易沿土体内部呈圆弧滑动。

(详见

图2 )。 2 ---- 卩计算議面及破环叙

图2、第二段边坡破坏模式示意图

人员安排

边坡防护工程计划人员安排 序号

工种

人数(人) 1 管理人员

1

施工机械设备

边坡防护工程计划机械设备

三、锚杆边坡防护工程施工

(一)测量放样

在高边坡施工前按照规范要求已经做好了高边坡的控制测量,并根据控制测量成果对高边坡进行准确测量放样

(二)人工清表刷坡

由于施工现场条件制约,采用人工对边坡进行清理,清除已经

滑坡土石方,并对边坡其余部分进行人工修整边坡。

(三)锚固工程施工

1、施工顺序自上而下进行锚孔钻孔——安装锚杆——锚孔注浆——第一段绑扎肋柱钢筋——合模板——浇筑混凝土

2、搭设施工脚手架

(1)本工程脚手架采用钢管脚手架搭设,钢管质量要好,无破损和变形现象,上下对齐,故搭过程中注施工安全、扣件间的螺丝松紧程度。

(2)脚手架及平台搭设要稳固,具有抗冲击、振动能力。

3、钻孔施工

挡墙肋柱锚杆孔径为130mm ,间距均为1.5m ,设计孔深岩质段

5m, 土质段15m,肋柱间梅花形布置间距2.0m*2.0m注浆小导管,孔径为45mm, 孔深6m。

(1 )钻孔采用潜孔钻机开钻,锚杆成孔采用干作法施工。

(2)锚孔定位偏差不宜大于20mm ,偏斜度不应大于5%。锚杆孔深不应小于设计长度50cm 。

(3)锚孔应一次性钻至设计长度,锚固段进入稳定中等风化岩

(4)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不能立即停钻,要求稳钻1?2分钟,

防止孔底尖灭、达不到设计孔径。钻孔孔壁不得有沉碴及水体粘滞,必须清理干净,在钻孔完成后,使用高压空气(风压0.2 ?0.4MPa )

将孔内岩粉及水体全部清除出孔外,以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壁岩土体的粘结强度。除相对坚硬完整之岩体锚固外,不得采用高压水冲洗。若遇锚孔中有承压水流出,待水压、水量变小后方可下安锚筋与注浆,必要时在周围适当部位设置排水孔处理。如果设计要求处理锚孔内部积聚水体,一般采用灌浆封堵二次钻进等方法处理。成孔后及时放置锚杆、灌浆,间隔时间不得大于6 天。

4、锚杆组装与安放

锚杆钢筋采用两根C22 钢筋,岩质段长度不小于5.5m ,土质段长度不小于15.5 ,用定位支架固定。

(1 )锚杆施工前,在设计的锚杆位置处做基本试验,以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的粘结强度特征值、锚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及锚杆的极限抗拉承载力。试验要求及步骤按GB50330-2002 附录C.2 要求进行。

(2)组装前,钢筋应除油污、去锈,严格按设计尺寸下料,每根钢筋长度误差不应大于50mm 。

(3)锚杆钢筋应按一定规律平直排列,沿杆体轴线方向每隔2m

设一定位支架。

(4 )锚杆钢筋接长按施工规范焊接或机械连接。

(5 )锚杆插入孔内深度不应小于锚杆设计的95% ,杆体安放后不能随意敲击、插拔,不得悬挂重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