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绘程序实验报告

测绘程序实验报告

测绘程序实验报告
测绘程序实验报告

实验1 Visual C++.Net环境和程序设计初步

1.掌握 VC++ 语言的基本语法;

2.理解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特点及应用;

3.掌握对基于对话框的 MFC 应用程序设计方法;

4.掌握一些简单算法。

5.编写一个方位角计算程序。提示:先使用反正切函数计算,然后利用坐标增量

的符号来判断所在的象限。

设计思路:在按钮下面添加程序。X Y同时大于0在第一象限,方位角等于arctan(y/x);X>0,Y<0在第二象限,方位角等于arctan(y/x)+90;X<0,Y<0在第三象限,方位角等于arctan(y/x)+180;X<0,Y>0在第四象限,方位角等于arctan(y/x)+270;

界面设计:

主要代码:计同一参考椭球下的三维地心坐标(笛卡儿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转换的程序。

(提示:用 do…while 迭代,B、H 初始为 0 进行迭代,直到 H 的精度达到

米)

注意:东经 0~180(Y>0),西经:0~-180(Y<0)

式中,B、L、H 为椭球面上的大地纬度、大地经度、大地高;X、Y、Z 为空间直角坐标;N 为卯酉圈曲率半径,e 为椭球的偏心率,a 为椭球的长半径,b 为椭球的短半径。(WGS84 椭球参数:长半径 a=6378137m,扁率α=1/)

设计思路:在按钮下面设置主程序,按照指导书给的思路编辑公式

界面设计:

主要代码:

写一个后方交会计算程序。

基本原理及计算公式

若将 Pa、Pb、Pc 看成权,则 P 点的坐标即为三个已知点的加权平均值

计算程序设计步骤

(1)设计界面,用于输入 3 个已知点的坐标和三个观测角、和,以及用于输出待定点坐标的文本框(12 个)、静态标签框和 Button 按钮;

(2)定义文本框控件变量(Value);

(3)根据已知点计算三个内角 A、B、C;

(4)计算 Tan(α)、Tan(β)、Tan(γ)、Tan(A)、Tan(B)、Tan(C);

(5)计算 Pa、Pb、Pc;

(6)计算待定点坐标 Xp、Yp。

界面要求:

三个坐标输入框,两个角度输入框

一个坐标结果输出框

一个计算按钮,一个清除按钮,一个退出按钮。

2.由三角形三个边长求内角函数

计算公式:

设计思路:通过示例编辑框添加变量,在按钮下面添加程序。先将α、β、的度分秒之转换成度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算出γ并将γ转换成弧度。接着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判断P点是否在危险圆上若不在则计算P点坐标若在则弹出“该点在危险圆上”。界面设计:

主要代码:protected:

HICON m_hIcon;

写一个求任意多边形面积的程序。提示:通过界面输入数据,并把数据保存

在一个二维数组或一个一维的自定义结构体类型的数组中,然后再进行计算。要

求计算部分写成函数的形式,使计算程序与界面无关。

动态数组

创建动态数组

结构体的定义

多边形面积计算原理及算法

计算原理:

面积计算的算法:

提示:显示框用 Cedit 控件变量

对每个输入的坐标用 CString str 临时变量格式化,然后用 CEdit 的控件变量插入设计思路:将实现写在按钮在下面。添加顶点下面实现创建动态数组,确认按钮实现返回数组大小值并将添加的数据显示到显示框中去,通过计算按钮实现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清除按钮实现清除输入的数据,退出按钮退出程序。

界面设计:

主要代码:"

#include"05(3)"

#ifdef _DEBUG

#define new DEBUG_NEW

#endif

d % lf %lf \r\n"),t,x,y);

(str);

px[t-1]=x;

py[t-1]=y;

UpdateData(FALSE);

}

void CMy073Dlg::OnBnClickedButton5()

{

掌握面向对象编程基本思想

2. 掌握 VC++ 中创建类

3. 掌握建立和使用对象

4. 掌握运算符号重载

5. 理解类的继承和多态性

二、实验内容

1.设计一个角度类。要求该类具有度分秒至度的换算、度至度分秒的换算、度与

弧度的换算等功能。提示:设置一个角度大小属性,并设定该属性为缺省属性;

另设一个状态属性,表示当前设置的角度大小的形式;度分秒、度、弧度间的相

互转换的方法;定义运算符号(加、减)方法,使得角度类能够像一种普通的数

据类型样的方便使用。

设计思路:设计一个角度类在类的头文件里申明度到度分秒的转换、度分秒到度的转换、度到弧度的转换、运算符的重载,在类的.cpp文件中写出具体的函数实现,在按钮下面调用类的各个函数来实现角度的转换。

界面设计:

主要代码:

DECLARE_MESSAGE_MAP()

public:

double dmstodgree(double dmg);编制简单的 Cass 数据文件进行数据整理的程序。整理后的数据文件中要求无

重复点数据,且数据按点号大小的升序进行排序。要求整理后的数据按与原始数

据文件同样的格式保存为另外一个文件

示例数据“民用园燃气.dat”文件数据格式:

总点数

点号,编码,X,Y,H

例如:

要求:

a.用SaveFileDialog和OpenFileDialog控件获取文件打开或保存的文件

名。

b.自定义一个测量点数据结构体,其元素包括:点号,编码,X,Y,H

c.用文本框显示原始数据和整理后的数据

d..按编程规范进行编码

a. 读数据、保存数据、判断一个点数据是否已经存在、排序、在文本框中

显示文件内容等可以分别定义成一个子过程或函数。

c.编程技巧

打开文件

获得总点数根据点数调整数组的大

逐行读取数据,判断该点是否已经存在数组

中,若不存在,则把该数据存放在数组中

根据删除重复点后的总点

数,重新调整数组大小

按点号大小的升序排序

按原数据格式输出到另外一个文件

设计思路:在按钮下面设置主程序。通过打开文件按钮将原文件打开并显示到示例编辑框内,通过保存文件按钮实现对文件分行、删除重复点、排序、保存更改后的文件并把它显示到示例编辑框中等操作。

界面设计:

主要代码:xt"));at"));umber=_ttoi(strTmp[0]);oder=strTmp[1];

pPoint[i].X=_tstof(strTmp[2]);

pPoint[i].Y=_tstof(strTmp[3]);

pPoint[i].H=_tstof(strTmp[4]);

}

if(strTmp!=NULL)umber=pPoint[j].number)

delete [] pPoint;

umber>pPoint[j].number)

{

t=pPoint[i].number;pPoint[j].number=t;pPoint[i].number=pPoint[j].number;

}

}

}

umber,pPoint[i].coder,pPoint[i].X,pPoint[i].Y,pPoint[i].H);

}

xiugai=xiugai+strOutPut;列数据为一变形监测点的 24 期位移监测结果(分别为X,Y,H),编制程序绘

制出该点的变形曲线图,每个方向一个位移序列图。

设计思路:用类DeformationCurve实现原始文件的读入、文件的拆分、画图等功能,调用类的相关函数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界面设计:因为是基于当文本的所以没有界面

主要代码:class DeformationCurve : public CWnd

{

DECLARE_DYNAMIC(DeformationCurve)

public:

DeformationCurve();

virtual ~DeformationCurve();

protected:

DECLARE_MESSAGE_MAP()

public:

CString *DeformationCurve::Splitstring(CString str,char split,int &isubstr);

void DeformationCurve::ReadData(double *&X,double *&Y,double *&H);

void DeformationCurve::Draw(CDC* pDC,CRect& rect);

};

xt"));f"), pDC->TextOutW(dOrgX-60,dEndY+i*dy,str);

}

for(int i=0;i<=3;i++)

{

(_T("%.3f"), pDC->TextOutW(dOrgX-120,dEndY+i*dy,str);

}

for(int i=0;i<=3;i++)

{

(_T("%.3f"), pDC->TextOutW(dOrgX=180,dEndY+i*dy,str);

}

();

=dOrgX+i*dx;

ptX[i].y=dOrgY-int((X[i]/*3*dy);

}

pDC->Polyline(ptX,24);=dOrgX+i*dx;

ptY[i].y=dOrgY-int((Y[i]+/*3*dy);

}

pDC->Polyline(ptY,24);

=dOrgX+i*dx;

ptH[i].y=dOrgY-int((H[i]*3*dy));

}

pDC->Polyline(ptH,24);

trName=pstrData[0];

m_pKnownPoint[i].strID=pstrData[0];

m_pKnownPoint[i].H=_tstof(pstrData[1]);

m_pKnownPoint[i].flag=1;trName=pstrData[i];

m_pUnknownPoint[i].strID=pstrData[i];

m_pUnknownPoint[i].H=0;lag=0;pBackObj=SearchPointUsingID(pstrData[0]);pF rontObj=SearchPointUsingID(pstrData[1]);ObsValue=_tstof(pstrData[2]);ist=_t stof(pstrData[3]);trID==ID)

{return &m_pKnownPoint[i];}

}

return NULL;

}

trID==ID)

{return &m_pUnknownPoint[i];}

}

return NULL;

}

LevelControlPoint* AdjustLevel::SearchPointUsingID(CString ID)

{

LevelControlPoint* cp;

cp=SearchKnownPointUsingID(ID);

if(cp==NULL)

cp=SearchUnknownPointUsingID(ID);

return cp;

}

void AdjustLevel::ApproHeignt(void)lag!=1)

{

pFrontObj->strID==m_pUnknownPoint[i].strID)

&& m_pDhObs[j].cpBackObj->flag==1 )

{ =m_pDhObs[i].cpBackObj->H - m_pDhObs[i].ObsValue;*/

m_pUnknownPoint[i].H=m_pDhObs[j].cpBackObj->H +

m_pDhObs[j].HObsValue;

m_pUnknownPoint[i].flag=1;

break;

}

}

if(m_pUnknownPoint[i].flag!=1)pBackObj->strID==m_pUnknownPoint[i].strID) && m_pDhObs[j].cpFrontObj->flag==1 )

{ =m_pDhObs[j].cpFrontObj->H-m_pDhObs[j].HObsValue;

/*

m_pUnknownPoint[i].H=m_pDhObs[i].cpFrontObj->H+m_pDhObs[i].ObsValue;*/

m_pUnknownPoint[i].flag=1;

break;

}

}

}

}

if(i==m_iUnknownPointCount-1)lag!=1)ist);

p(i,i)=value;

}

return p;

}

void AdjustLevel::FormErrorEquation(CMatrix &B, CMatrix &L)

{

(m_iDhObsCount,m_iUnknownPointCount);

(m_iDhObsCount,1);

for(int i=0;istrID);

tmpFront=SearchPointUsingID(m_pDhObs[i].cpFrontObj->strID);

trID==tmpBack->strID)trID==tmpFront->strID)bsValue-(m_pDhObs[i].cpBackOb j->H-m_pDhObs[i].cpFrontObj->H);*/

L(i,0)=m_pDhObs[i].HObsValue-(m_pDhObs[i].cpFrontObj->H -

m_pDhObs[i].cpBackObj->H);

(_T("%.3f"),L(i,0));

L(i,0)=_tstof(tmp);

L(i,0)=L(i,0)*1000;+=x(i,0);xt"));xt"));

if()==IDCANCEL) return;

CString strFileName=();

setlocale(LC_ALL,"");

CStdioFile sf;

if(!(strFileName, CFile::modeCreate|CFile::modeWrite)) return;

(LevleContent);

();

UpdateData(FALSE);

}

void CIndircLelveDlg::OnBnClickedComputelevel()

{

f\r\n"), [i].strID,[i].H);

LevleContent+=Temp;

}

(_T("单位权中误差:%.1f mm\r\n"),r0*1000);

LevleContent+=Temp;

LevleContent+=_T("未知点高程中误差(mm):\r\n");

for(int i=0;i< ;i++)

{

();

(_T("%s,%.1f\r\n"),[i].strName,Qx[i]*1000);

LevleContent+=Temp;

}

UpdateData(false);

}

void CIndircLelveDlg::OnBnClickedSavelevleresult()

{

xt"));

if()==IDCANCEL) return;

CString strFileName=();

setlocale(LC_ALL,"");

CStdioFile sf;

if(!(strFileName, CFile::modeCreate|CFile::modeWrite)) return;

(LevleContent);

();

UpdateData(FALSE);

}

二、实验结果

打开文件数据:

平差结果:

四、实验心得

这从实验是我们测绘程序设计的最后一次实验,虽然这个学期我们做了好几次相关的实验,但是我却发现自己学的东西也越来越模糊,感觉很多内容都不理解。这次的实验很大程度上我都是按照《测绘程序设计》上面单导线简易计算来编的,在加上后面的关于水准网间接平差的误差方程和法方程,以及精度评定的相关函数,来完成的。而自己主要完成的就是水准网的数据读取,保存的操作,由于这部分主要用的知识是文件的读取的,因为前面做过,所以不是太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次实验很简单,至少在我心中这的确比较难,因为里面很多东西不是纯粹的把代码写上去就可以完成,还要靠自己做相应的代码对应,才能够真正的得到想要的结果。但学好编程并扎实的为自己所用是需要更多的学习和练习的,我知道在掌握课堂知识的同时,主动的去寻找吸收相关的

知识,希望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学习编程的方法,使自己的水平能够更进一步,循序渐进的掌握更多。虽然这门课的实验已经结束,但是我却深深地知道,我们专业对编程的要求很高,而且必须具备较好的编程能力,或许这些日子下来,我学到的不是很多,但是我或多或少明白,编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想真的能够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就更要花时间多花工夫。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作者: ————————————————————————————————日期: ?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软件学院软件+电商专业09级(2)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2011年6月 20 日起至2011年 6月 24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5#301)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的综合训练,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整机 概念。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最终目标是想通过课程设计的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前必须根据课程设计题目认真查阅资料; (2)实验前准备好实验程序及调试时所需的输入数据; (3)实验独立认真完成; (4)对实验结果认真记录,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2)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按照书稿的规格撰写打印课设论文 (2)论文包括目录、绪论、正文、小结、参考文献、附录等 (3)正文中要有问题描述、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实验步骤、调试过程与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和讨论等 (4)课设论文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 3)课设考核 从以下几方面来考查:

(1)出勤情况和课设态度; (2)设计思路; (3)代码实现; (4)动手调试能力; (5)论文的层次性、条理性、格式的规范性。 4)参考文献 [1]王爱英.计算机组成与结构[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 王爱英.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习题详解与实验指导[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5)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内容天数地点 构思及收集资料1图书馆 实验与调试 3 实验室 撰写论文 1 图书馆 6)任务及具体要求 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模型机,该模型机包含若干条简单的计算机指令,其中至少包括输入、输出指令,存储器读写指令,寄存器访问指令,运算指令,程序控制指令。学生须根据要求自行设计出这些机器指令对应的微指令代码,并将其存放于控制存储器,并利用机器指令设计一段简单机器指令程序。将实验设备通过串口连接计算机,通过联机软件将机器指令程序和编写的微指令程序存入主存中,并运行此段程序,通过联机软件显示和观察该段程序的运行,验证编写的指令和微指令的执行情况是否符 合设计要求,并对程序运行结果的正、误分析其原因。 学生签名: 亲笔签名 2011年6月20 日 课程设计(论文)评审意见 (1)设计思路:优( )、良()、中( )、一般()、差( ); (2)代码实现:优()、良()、中()、一般()、差();

工程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工程测量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D测绘131 姓名学号:戴峻2013132911 测绘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一、精密角度测量 一、实验名称:精密角度测量 二、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三、实验地点:淮海工学院苍梧校区 时间:2016.6.02 四、实验目的: 1. 掌握精密经纬仪(DJ1或DJ2)的操作方法。 2. 掌握方向法观测水平角水平角的观测顺序,记录和计算方法。 五、仪器和工具: 全站仪一台,三脚架一个,记录板一块,自备铅笔,记录手薄和观测目标物。

六、实验内容及设计: 在实验之前,需要做的工作是:了解实验内容,以及读数的多种限差,并选择好实验地点,大略知道实验数据的处理。 1.实验步骤: (1)架设全站仪,完成对中、整平; (2)调清楚十字丝,选择好起始方向,消除视差; (3)一个测站上四个目标一测回的观测程序 2. 度盘配置: 设共测4个测回,则第i个测回的度盘位置略大于(i-1)180/4. 3. 一测回观测: (1) 盘左。选定一距离较远、目标明显的点(如A点)作为起始方向,将平读盘读数配置在稍大于0 o处,读取此时的读数;松开水平制动螺旋,顺时针方向依次照准B、C、D三目标读数;最后再次瞄准起始点A并读数,称为归零。

以上称为上半侧回。两次瞄准A点的读数之差称为“归零差”,检核是否超限,超限及时放弃本测回,重新开始本测回。 (2)盘右。先瞄准起始目标A,进行读数;然后按逆时针放线依次照准D、C、B、A各目标,并读数。 以上称之为下半测回,其归零差仍要满足规范要求。 上、下半测回构成了一个测回,检核本测回是否满足各项限差,如超限,重新开始本测回,合限,进行下一测回工作。 4.记录、计算 (1)记录。参考本指南所附的本次实验记录表格。盘左各目标的读数按从上往下的顺序记录,盘右各目标读数按从下往上的顺序记录。 (2)两倍照准误差2C的计算。按照下式计算2C 对于同一台仪器,在同一测回内,各方向的2C值应为一个定值。若有变化,其变化值不超过表1.1中规定的范围 表1.1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内容样例

第一章目的与要求 书上有。 第二章需求分析 软件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需求分析。本章在对ATM取款机管理系统的应用情况作了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系统目标,并对系统所需要的基础功能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用户的需求。以下是ATM取款机管理系统所需要的需求分析。 ATM管理系统包括六个模块:登录,挂失功能,修改密码,取款功能,转账功能,查询功能。 ①登录: 输入银行卡的账号,密码,验证银行卡的卡号,密码是否正确,之后进入主界面 ②挂失功能: 确认是否对银行卡进行挂失,挂失后账户无法操作 ③修改密码: 用户可自由对其银行卡密码进行修改,修改之后的新密码将会覆盖其原密码 ④取款功能: 用户可自由取得所持银行卡内的存款,所取款数必须在其原有账户余额之内 ⑤转账功能: 用户可将本账户中的存款转入其他账户,转账过程中,需要转入账户的账

号 ⑥查询功能: 用户可查询用户信息,其中包括用户姓名、用户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以及存款余额 模拟ATM取款机的操作: 首先录入账户信息,格式如下 ㈠、登录功能:输入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如密码错误提示重新输入密码,如帐号错误提示无此帐户。 ㈡、查询功能:查询账户余额。 ㈢、取款功能:取款,更新余额。 ㈣、挂失功能:挂失后,该账户不能进行任何操作。 ㈤、修改密码:输入原密码和新设置密码。 ㈥、转账功能:输入转账的转出账户以及转账金额,进行转账。

第三章设计分析 3.1、ATM系统管理 3.1.1系统基本功能 首先,确定系统中存在两种用户,一种是ATM,可以进行信息录入和后台管理。另外一种是取款人,取款人主要是进行信息的查询,不能进行信息录入。所以在创建类的时候,先创建一个ATM类,然后创建取款人类,并与ATM 类形成有元,进而继承ATM的所有功能,并添加录入信息的功能。 基本功能: 登录功能---------输入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如密码错误提示重新输入密码,如帐号错误提示无此帐户。 查询功能---------查询账户余额。 取款功能---------取款,更新余额。 挂失功能---------挂失后,该账户不能进行任何操作。 修改密码---------输入原密码和新设置密码。 转账功能---------输入转账的转出账户以及转账金额,进行转账。、

网络程序课程设计报告模版

《高级网络程序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FTP文件传输协议学号11102410 姓名倪福柱 计算机网络工程教研室 2015年01月12 日

目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实验内容…………………………………………………….. 2、具体要求…………………………………………………….. 三、需要完成的的内容………………………………………………………… 1.FTP系统模型……………………………………………………………. 2. 系统功能设计…………………………………………………………… 2.1总体设计…………………………………………………………... 2.2系统实现…………………………………………………………… 四、具体实现步骤……………………………………………………………….. 1. FTPClient用户界面的实现………………………………………………. 2. FTPClient控制连接的实现………………………………………………. 3. FTPClient数据传输连接的实现…………………………………………. 3.1下载文件操作……………………………………………………….. 3.1下载文件操作……………………………………………………….. 3.3显示服务器的路径………………………………………………….. 3.4进入服务器更改路径……………………………………………….. 4. FTPServer控制连接的实现……………………………………………… 5. FTPServer数据传输线程的实现………………………………………… 5.1读取本地文件下载给客户端………………………………………… 5.2接收客户端的上传的文件…………………………………………… 5.3获取服务器本地系统路径…………………………………………… 五、实验结果……………………………………………………………………. 六、实验心得…………………………………………………………………….

《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报告

《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报告 课程编号:-5 实验编号:9 实验内容:钢尺量距与直线定向 选课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N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长: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组员: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报告日期: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日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工程测量》实验任务书 实验九:钢尺量距与直线定向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钢尺量距的基本步骤,熟练掌握量距的技术要领与计算方法; 2.掌握用经纬仪直线定线的操作步骤及方法; 3.理解直线定向的原理,并理解直线定向的基本方法; 4.本次实验要求距离丈量的容许相对误差[K] = 1/3000。 二、计划与仪器准备 1.实验学时:2学时 2.主要设备:5″级电子经纬仪1台 三角架1副 钢卷尺(30m)1把 花杆3根 测钎4根 记录板1块 三、方法与步骤 (一)平坦地面的(水平)距离丈量 1.在较平坦的地面上选择相距大约80~100m的A、B两点,并用标杆桩定; 2.直线定线(采用经纬仪定线):在AB连线上用经纬仪和标杆进行直线定线, 分别用测钎桩定好AB连线上的各标志点(两点间距离应等于或小于钢卷尺的名义长度30m); 3.钢尺量距主要步骤: 1)后尺手持钢卷尺“0”刻度对准起点A。前尺手持钢卷尺末端和一组测钎 沿丈量方向前进,到达直线定线时桩定好的第一个标志点,然后将钢卷 尺拉直; 2)前、后尺手同时将钢卷尺适当拉紧(钢尺应没有明显曲垂现象),第三位 组员用目测方式指挥前、后尺手调整钢卷尺的高度直至钢卷尺绷直水平。 后尺手钢尺的“0”刻度应对准A点,前尺手取一根测钎对准钢尺30m 刻度处垂直插入地面(此时,为了避免测量干扰和误测,应将之前直线 定线时桩定的测钎拔出收起); 3)量完第一尺段后,前、后尺手抬尺前进,直至后尺手到达第一根测钎处; 4)重复以上第2点操作步骤,丈量第二个整尺段,依次继续向前丈量。测

网络程序设计实验报告-Winsock编程接口实验

网络程序设计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Winsock编程接口实验 实验类型:____验证型实验_____ 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_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 _______ 实验日期2013 年 3 月29 日 实验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掌握Winsock的启动和初始化; ●掌握gethostname(),gethostbyname(),GetAdaptersInfo()等信息查询函数的使用。 二、实验设计 由实验内容可以知道: 1、编写程序能同时实现对多个域名的解析。比如在控制台输入:getip https://www.doczj.com/doc/2712594169.html, https://www.doczj.com/doc/2712594169.html,,能输出https://www.doczj.com/doc/2712594169.html,和https://www.doczj.com/doc/2712594169.html,对应的IP地址列表。 2、编写程序获取并输出本地主机的所有适配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MAC 地址。 首先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gethostname(),gethostbyname(),GetAdaptersInfo()等信息查询函数的基本知识gethostbyname()返回对应于给定主机名的包含主机名字和地址信息的hostent结构指针。结构的声明与gethostaddr()中一致。 之后要根据内容画出函数流程图

三、实验过程(包含实验结果) 1.在实验过程中调用GetAdaptersInfo()时,出现了undeclared identifier的报错,原因是没有包含其头文件,之后进行一些修改解决了问题. 2.实验结果 3.选择查看本机信息 四、讨论与分析 1.Winsock初始化的作用是什么? 答:使用winsock初始化可加载winsock编程的动态链接库。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2013—2014学年第3学期) 题目:C语言课程设计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软件工程技术2班 姓名学号:1 林燕萍 指导教师:吴芸 成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2014年6月23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 二、方案实现与调试 (3) 掷骰子游戏 (5) 射击游戏 (7) 计算存款本息之和 (8) 肇事逃逸 (10) 礼炮 (12) 汽车加油 (14) 大优惠 (16) 金币 (19) 三、课程设计分析与总结 (23) 附录程序清单 (25)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含设计指标) C语言是一种编程灵活,特色鲜明的程序设计语言。C语言除了基知识,如概念,方法和语法规则之外更重要的是进行实训,以提高学习者的动手和编程能力,从应试课程转变为实践工具。这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配合教学过程,使“项目教学法”能在本质上促使学生有更大进步,特编写了该《C语言程序设计任务书》,以在实训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帮助。达到如下目的: 1.在课程结束之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C程序设计语言的编程功能;

2.让学生扎实掌握C程序设计语言的相关知识; 3.通过一些有实际意义的程序设计,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并能将程序设计的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效地结合,更全面系统地了解行业知识。 编写程序要求遵循如下基本要求: ①模块化程序设计 ②锯齿型书写格式 ③必须上机调试通过 二、方案实现与调试 掷骰子游戏 2.1.1题目内容的描述 1) 两人轮流掷骰子,每次掷两个,每人最多掷10次。 2) 将每人每次的分值累加计分 3) 当两个骰子点数都为6时,计8分;当两个点数相等且不为两个6时,计7分;当两个点数不一样时,计其中点数较小的骰子的点数。 4) 结束条件:当双方都掷10次或经过5次后一方累计分数多出另一方的30%及以上。最后显示双方分数并判定优胜者。 2.1.2输入数据类型、格式和内容限制和输出数据的说明 数据类型:整型;内容限制:随机数的产生;输入数据结果:胜利的一方 2.1.3主要模块的算法描述 本算法的思路过程:首先要随机产生随机数,然后进行算法输出数值,执行条件判断输入结果,最后比较结果,判断胜利的一方。

程序设计报告模板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4程序设计实训报告 题目:个人记账软件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科1305 指导教师:江志英

2014程序设计实训任务书

目录 2014程序设计实训任务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任务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行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任务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概要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面向对象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行界面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详细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测试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用户手册(可选).....................................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课程设计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程序代码(仅电子版需要、纸质版不需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编程实验报告

实验一TCP Socket API程序设计 一、预备知识 1.网络编程基本概念 网络上的计算机间的通讯,实质上是网络中不同主机上的程序之间的通讯。在互联网中使用IP地址来标识不同的主机,在网络协议中使用端口号来标识主机上不同进程,即使用(IP地址,端口号)二元组。 套接字(Socket)用于描述IP地址和端口,是一个通信链的句柄,通信时一个网络程序将要传输的一段信息写入它所在主机的Socket中,该Socket通过与网络接口卡相连的传输介质将这段信息发送到另一台主机的Socket中,以供其他程序使用。 图1-1 TCP通信流程 2.TCP通信流程 TCP程序是面向连接的,程序运行后,服务器一直处于监听状态,客户端与

服务器通信之前必须首先发起连接请求,由服务器接收请求并在双方之间建立连接后才可以互相通信。 二、实验目的 1.了解Winsock API编程原理; 2.掌握TCP Socket程序的编写; 3.了解C/S模式的特点; 4.学会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三、实验任务 使用Winsock API相关类实现TCP Socket通信程序,并能成功运行。 四、实验环境及工具 1. Windows2000/XP/7 2. Visual C++开发平台 3. Visual Studio2010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参照《Visual C++网络编程教程》书中81页,TCP Socket API程序设计。 连接: void CChatClientDlg::OnConnect() { WSADATA wsd; //WSADATA结构 WSAStartup(MAKEWORD(2,2),&wsd); //加载协议,使用Winsock 2.2版 m_client = 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创建流式套接字 //服务器地址 sockaddr_in serveraddr; UpdateData(); if(ServerIP.IsBlank()) { AfxMessageBox("请指定服务器IP!"); return; } if(sPort.IsEmpty()) { AfxMessageBox("请指定端口!"); return; }

Web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Web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题目:某电子杂志网站 姓名:肖琴霞 专业:软件工程(国际教育) 班级:10211133 学号:1021113321 指导教师:吴光明 2013 年 3 月 10 日

一、设计目的 《Web应用开发课程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Web程序设计》课程的辅助教学课程。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Web网站的基本概念,结合实际的操作和设计,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用现有的开发工具,规范、科学地完成一个完整地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把理论课与实验课所学内容做一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各行各业中离不开信息处理,这正使得计算机被广泛的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的最大好处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和查询。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密切相关,系统的开发是系统管理的前提。制作电子杂志网站可以方便读者阅读,且可以扩大读者的视野以及提高阅历。 二、设计解决方案 问题解决方案: 经过分析,我们决定利用ASP编程,使用Dreamweaver MX作前端开发工具,利用SQLServer2000作后台数据库管理,数据库驱动使用ADO。 前台功能模块:系统主界面与登录程序设计,杂志查询及订阅,读者服务模块,杂志分类设计等。 后台功能模块:管理主界面与登录程序设计,最新杂志信息管理模块,杂志订阅管理模块,在留言管理模块设计等。后台管理的建立,使管理员可以通过后台很容易的对杂志城进行管理,比如:对最畅销杂志,公告和杂志城注册用户进行添加,删除等管理工作,还可以对读者在线留言的处理。 三、电子杂志网需求分析 3.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最困难、最消耗时间的一步。它的最终结果是提供

图书管理程序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 _2011_—_2012_学年第_2_学期 题目: 图书管理程序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 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X班 学号: 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 学生姓名:xx XX 指导教师: XXX 成绩: 时间: XXXX 年 X 月 xX 日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1 ~2012 学年第 2 学期 学生姓名: XXXXX 专业班级: XX计算机科学与技术XX 班 指导教师: XXXXX 工作部门:计算机学院 一、课程设计题目 图书管理程序 二、课程设计内容 使用文本命令行界面;用文件保存图书馆里的图书信息;能实现图书信息的增、删、改、查等功能。 三、进度安排 (1)1-2学时,选定题目、分析需求、理解需求; (2)3-4学时,程序设计,定义数据类型、数据处理方式; (3)5-10学时,编写程序、调试、测试; (4)11-12学时,编写设计报告; (5)13-16学时,答辩。 四、基本要求 (1)只能使用C++语言,源程序要有适当的注释,使程序容易阅读 (2)至少采用文本菜单界面(如果能采用图形菜单界面更好)(3)学生可自动增加新功能模块(视情况可另外加分) (4)建立文件操作类、界面显示类及相关接口类,用文件读写实现。 (5)写出课程设计报告,应不少于3000字(不含附录),同一组学生只需提交1份,但必须在报告中列明分工。

课程负责人签名: XXXX年 X月 XX日

课程设计分工安排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图书管理程序 摘要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社会,信息作为社会最主要的资源,将成为战略资源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如何获取信息?图书是我们最好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但由于图书馆图书收藏量大大增加,使传统的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日益繁重起来。迫使人们起用新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图书,如何把图书管理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呢?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让人类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各行各业在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使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人类文明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因此,图书管理系统也以方便、快捷、费用低的优点正慢慢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将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彻底的解脱出来,提高效率,减轻工人人员以往繁忙的工作,减小出错的概率,使读者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选择书和看书上。从而使人们有更多时间来获取信息、了解信息、掌握信息。 关键词:图书管理系统工程信息管理系统 VC++

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报告4篇

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报告4篇 导读:本文是关于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报告4篇,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实习目的 1、联系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能够测量出任意两点的高差,掌握水准仪的操作使用及保养方法,熟悉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 2、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掌握水平角与竖直角的测量,掌握经纬仪的操作使用及保养方法; 3、通过实习,熟练地掌握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4、掌握钢尺量距的方法; 5、使用经纬仪和水准仪测绘地形图 6、熟练地掌握小区域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的布设及测算方法,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 7、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8、培养热爱专业、热爱集体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逐步形成严谨务实、团结合作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 二、实习设备 ds3型微倾式水准仪、dj6型光学经纬仪、水准尺、30m钢尺、标杆、绘图纸、铅笔、橡皮等。 三、实习任务 1. 控制点高程测量 2. 竖直角度测量

3. 水平角度测量 4. 导线长度测量 5. 闭合导线业内测量 6. 数据的整理、计算 7. 地形图的测绘 四、实习的内容与要求 1. 平面控制测量 图根平面控制测量一般采用闭合导线。 (1)踏勘选点:根据测图的目的目的和测区的地形情况,拟定导线的布置形式,实地选定导线点并设立标志。踏勘选点时注意 l 相邻点间要通视,方便测角和量边; l 点位要土质坚实的地方,以便于保存点的标志和安置仪器; l 导线边长要大致相等,以使测角的精度均匀; l 导线点应选择周围地势开阔的地点,以便于测图时充分发挥控制点的作用; l 导线点的数量要足够,密度要均匀,以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2)水平角观测:导线转角用经纬仪测2个测回。 (3)边长测量:导线边长可用经纬仪视距法测量,要求进行往返测量。 (4)导线成果计算:首先件检核外业测量数据,在观测成果合格的情况下,进行闭合差调整,然后由起算数据推算个控制点的坐标。 (5)注意事项:照准目标要消除视差,观测水平角用纵丝照准目标,观测竖直角用横丝照准目标。 读取竖盘读数时,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必须居中。 2、高程控制测量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大作业)报告 课程名称:程序设计基础 设计题目:学生成绩记录薄设计 院系:信息技术学院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3.7 8.-2013.7.13 信息技术学院

昆明学院课程设计(大作业)任务书

学生成绩记录薄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1.课程设计目的 (1)综合运用之前所学知识(选择控制,循环控制,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和文件等)来完成一个简单的信息管理程序的设计。 (2)充分体现和体会函数在程序设计中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并反映主函数main()在程序设计中的实现思路和方法。 2. 课程设计要求 设计一个简易学生成绩记录簿设计,其中包括:姓名,学号,C语言成绩; 具体功能: 1.系统以菜单方式工作 2. 创建学生成绩信息并以磁盘文件保存; 3. 读取磁盘文件并显示输出所有学生的成绩; 4. 查询学生成绩 (1)按学号查询成绩 (2)学号姓名查询成绩 5.添加成绩记录; 6.修改指定姓名或学号的学生的成绩并可存盘; 7.显示输出60分以下、60~79、80~89、90分以上各分数段的学生信息。 二、总体设计 图1 系统总体结构

三、详细设计 1、数据结构设计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n=4; struct student { int num; /*学号*/ char name[10]; /*姓名*/ float score[3]; /*成绩*/ } 2.函数说明 1.主函数 main()允许用户通过菜单进行功能选择,使用相应的功能代码来调用对应的函数功能。 2.其他部分功能函数包括 (1) 将学生成绩信息保存为文件void save(); 算法思想: ①定义指向文件的指针变量; ②输入保存路径及文件名,打开文件,若不能打开文件给出提示信息; ③将存有学生成绩信息的结构体数组信息依次保存到文件中。 (2)学生成绩信息录入函数void input() 算法思想: ①依次录入结构体数组中所包含的各个成员; ②直到输入的结构体成员中信息为4,数据输入结束; ③返回实际录入的学生成绩信息数。 (3)从文件中读出学生成绩信息void output(); 算法思想: ①定义指向结构体变量的指针和指向文件的指针; ②输入文件的路径,打开文件,若不能打开文件给出提示信息; ③将文件中的信息依次读出,最后结构体的指针为NULL。

土木工程测量实验试做报告12汇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土木工程测量》 课程编号:01380219 实验试做报告 编写教师:陈少林审核人:李俊 航空宇航学院

目录 1.实验一水准仪的使用与普通水准测量 (1) 2.实验二四等水准测量 (4) 3.实验三微倾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7) 4.实验四经纬仪的使用与测回法观测水平角 (9) 5.实验五竖直角观测和竖盘指标差的检验与校正 (12) 6.实验六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 (14) 7.实验七钢尺量距和磁方位角测量 (17) 8.实验八碎部测量 (19)

实验一水准仪的使用与普通水准测量 实验类型:基本性 1实验目的 (1)了解DS3 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和性能,认识其主要构件的名称和作用。 (2)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瞄准、读数和高差计算。 (3)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施测、记录、计算、闭合差的调整及高程计算的方法。 2计划与设备 (1)实验时数安排为2 学时、实验小组由2~4 人组成,l 人操作仪器,1 人记录。 (2)每组的实验设备为DS3 水准仪1 台,水准尺 2 根, 尺垫2个,记录板 1 块,伞1把。 (3)完成一个闭合环的闭合水准测量的往返观测及相应的记录、计算及检核工作。 3方法与步骤 3.1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 3.1.1安置脚架和连接仪器 测量仪器所安置的地点称为测站、在选好的测站上松开脚架伸缩螺旋,按需要调整架腿的长度,将螺旋拧紧。安放三脚架,使架头大致水平,把三脚架的脚尖踩人土中。然后把水准仪从箱中取出,放到三脚架架头上,一手握住仪器,一手将三脚架架头上的连接螺旋旋入仪器基座内,拧紧,并用手试推一下仪器,检验是否已真正连接牢固。 3.1.2 粗平 水准仪的粗平是通过旋转仪器的脚螺旋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而达到的,按“左手拇指规则”旋转一对脚螺旋和另一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这是置平测量仪器的基本功,必须反复练习。 3.1.3瞄准 进行水准测量时,用望远镜瞄准水准尺的步骤是: (1)目镜调焦,使十字丝最清晰; (2)放松制动螺旋,转动望远镜,通过望远镜上的缺口和准星初步瞄准水准尺,拧紧制动螺旋; 进行物镜调焦,使水准尺分划十分清晰; (3)旋转微动螺旋,使水准尺像的一侧靠近于十字丝竖丝(便于检查水准尺是否竖直); (4)眼睛略作上下移动,检查十字丝与水准尺分划像之间是否有相对移动(视差); (5)如果存在视差,则重新进行目镜调焦与物镜调焦,以消除视差。 3.1.4精平 精确调平水准管,使水准仪的视线水平,是水准测量中关键性的一步。转动微倾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从目镜旁的气泡观察镜中,可以看到气泡两个半边的像,当两端的像符合时,水准管气泡居中。注意微倾螺旋转动方向与水准管气泡像移动方向的一致性,可以使这一步的操作即快又准。

软件测试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技术题目名称图书系统软件测试专业班级软件工程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褚伟 二○一六年五月二十四日

目录 1.测试需求分析 (3) 1.1系统概述 (4) 1.2测试需求 (4) 2. 测试概要 (5) 3.测试计划 (5) 3.1测试方案的选择 (5) 3.2测试方案: (7) 3.3测试项目 (7) 3.4测试准备 (7) 3.5 测试覆盖率要求 (7) 4.测试项目说明 (8) 4.1测试项目名称及测试内容 (8) 4.2测试用例 (9) 5.对软件功能的结论 (24) 5.1功能1(系统登录) (24) 5.2功能2(图书管理测试) (24) 5.3功能3(图书查询测试) (24) 5.4功能4(系统管理测试) (24) 5.5功能5(借书测试) (24) 5.6功能6(还书测试) (25) 6.测试评价与结论 (25) 6.1能力 (25) 6.2缺陷和限制 (25) 6.3建议 (25) 7.总结 (26) 8.参考资料 (27)

摘要(中英文)

1.测试需求分析 1.1系统概述 本图书管理系统是一款功能非常强大的图书管理软件,本系统在继承了以往系统版本优点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在功能上,本系统不仅包含图书管理的常用功能(如书籍管理、期刊管理、物品管理、读者管理、借、还、预借、续借和统计分析等等功能),而且还增加了条码的生成和打印功能(不仅为使用者省去了购买价格昂贵的条码专用打印机的费用,而且条码产生更方便,与系统结合更紧密)。 考虑到很多单位和学校有现成的身份IC卡(校园卡、会员卡等),为了有效的利用这些已有资源,让使用者使用更方便,我们特在系统中加入了会员卡管理功能,这样,图书管理员不仅可以通过读者编号进行借阅操作,也可以通过已有的身份卡(配合刷卡机或者条码扫描抢使用)来完成操作;在系统的办卡管理中有新办卡、换卡和注销卡等功能,彻底解决丢卡后的安全隐患问题(向制卡公司定制卡时,一般会要求每张卡的ID号都不同,所以一旦换卡了,原来的会员卡就作废了,即使丢失卡被别人捡到也不能进行正常的借阅操作)。 本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易学易用的特点。在开发过程中,我们总结了多年使用电脑管理图书馆业务的经验,注意到工作人员在使用电脑时容易发生的人为错误,因而使系统具有较强的容错和排错功能,而且本系统自带了一些常用的资料库(如中图分类库,出版社库等,系统会自动根据图书的标准ISBN码检索出当前图书的出版社名称和出版地点等,从而实现图书的自动录入的功能),使得用户在录入图书资料时更轻松;系统也自带了通用数据导入功能,可以非常简单地把用户以前的已有资料或者通过采集器采集到的数据资料导入到本系统中,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劳动。经过长时间的不断测试和完善,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保证。 本系统完全可以配合条码扫描枪使用,操作会更流畅,更简单。 技术简介:本系统采用Adaptive Server Anywhere数据库、C/S结构,完全支持多用户操作;可运行于 Windows9x/WindowsNT/2000/Xp/2003平台,有良好的兼容性、先进性与扩充性;可在线升级。 系统特点:操作简单、界面清晰、功能强大、运行稳定快速、系统资源占用少。 1.2测试需求 本次测试针对开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包括功能测试,界面测试,图书

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报告范文3篇

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报告范文3篇 对我们学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来说,工程测量实习是一门基本的必修专业实践课,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是收集的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报告,欢迎阅读。 学期末,我们开始了两个星期的测量实习,一直在想,平时实验课虽然也有动手,但混水摸鱼的成分似乎更大些,只有些模糊的认识和理解。现在的实习又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一定认认真真的完成,好将平时遗漏下的知识补齐,努力增强自己对仪器操作的水平。同时也为期末的考试做好准备。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并且解决了很多的问题。 工程测量是要求精确的,数据的误差不能超过一定的数值。在测量开始的时候,我们认为工作简单,为了节省时间,追求速度。加上仪器在测量时候的不精准,导致在测量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了差不多。认为每一段有一点点的小误差很正常,也没有过多的追求准确。以至于在后来的内业计算的,出现了不可弥补的错误,我们还抱着侥幸的心理想修改数据。最终也是以失败告终。终于明白,对待测量,只有小心,认真,加上仔细,测量的过程不能有一丝的马虎,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才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方法。

每一个组员都是一个个体,而我们是一个整体,只有充分的发挥了每个人的长处,在实习的过程里做足了足够的沟通,才能将我们融合在一起。实习的开始,我们组员之间没有做好协调工作,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在测量的时候大家都有很多意见,测量时都不明就里,测完了也不知道目的是什么。进度十分的缓慢,一个早上的时间连一个导线点角度的测量都没有完成。有了教训,吃饭时候,我们之间做了总结,对相互间的问题以及接下来的工作进行了讨论。通过这样的协调,大家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后续的工作才能很顺利的进行下去。 由于平时对仪器使用极少,有时上课自己也在偷懒,只是对仪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明白它的基本功能。测量之初,调节一个仪器通常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对全站仪也是极度的陌生。不能因为自己而影响团队的进程,在空闲的时候不断的翻阅课本补充知识,然后通过仪器进行练习和检验。在实习结束时,对仪器对课本的的熟悉程度都上升了一个层次。终于可以很熟练的进行各项操作。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画图应该是所有测量内容中最困难,也是最繁琐,耗时的一步。由开始的整体逐步细化到局部高程灯柱表示。一张图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整合完毕。看着满满的图纸,心里是满满的成就感。

算法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姓名:王 学号:20100034 班级:软件工程00 班 指导教师:王会青 成绩: 2010年 6 月 实验一.构造可以使n 个城市连接的最小生成树 专业:__软件工程___ 班级:__软件姓名:_王___ 学号:_20100034 完成日期:_2010/6/26 ________ 一、【问题描述】给定一个地区的n 个城市间的距离网,用Prim 算法或Kruskal 算法建立最小生成树,并计算得到的最小生成树的代价。 1 城市间的道路网采用邻接矩阵表示,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定义采用课本中给出的定义,若两个城市之间不存在道

路,则将相应边的权值设为自己定义的无穷大值。 2 显示出城市间道路网的邻接矩阵。 3 最小生成树中包括的边及其权值,并显示得到的最小生成树的总代价。 4 输入城市数、道路数→输入城市名→输入道路信息→执行Kruskal 算法→执行Prim 算法→输出最小生成树 二、【问题分析】 1. 抽象数据类型结构体数组的定义: #ifnd ef ADJACENCYMATRIXED// 防止该头文件被重复引用 #define ADJACENCYMATRIXED // 而引起的数据重复定义 #define INFINITY 32767 // 最大值∞ #define MAX_VERTEX_NUM 20 // 最大顶点个数 typedef int VRType; // 权值,即边的值 typedef char InfoType; // 附加信息的类型,后面使用时会定义成一个指针 typedef char VertexType[MAX_VERTEX_NUM]; // 顶点类型 typedef enum {DG=1, DN, UDG, UDN} GraphKind; //{ 有向图,有向网,无向图,无向网} typedef struct ArcCell { VRType adj; //VRType 是顶点关系类型。对无权图,用1 或0 表示相邻否;对带权图,则为权值类型。 InfoType*info; // 该弧关系信息的指针

VB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完整版

V B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VB程序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2016 — 2017 学年第 1 学期) 题目:排序演示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物流管理1502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阮冰 时间:起 2017年1月3日止 1月6日

一、课程设计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5190124 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 Computer-based Course Design 课程所属单位(院(系)、教研室):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群 课程面向专业:生物科学类、制药工程、制药工程(生物制药)、药物制 剂、物流管理 课程类型:必修课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通识选修课程、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学分:1 总学时:16 二、课程设计目标 掌握所学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熟悉所学语言的开发环境及调试过程,熟悉所学语言中的数据类型,数据结构、语句结构、运算方法,巩固和加深对理论课中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综合设计要求达到下列基本技能: 1.培养查阅参考资料、手册的自学能力,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2.通过对所选题目方案分析比较,确立方案,编制与调试程序,初步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能熟练调试程序。 3.系统设计编程简练,可用,功能全面,并有一定的容错能力。用户界面良好,有较好的输出功能。在完成课题基本要求后,具有创新型设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4.根据个人的设计调试过程,撰写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内容 利用已掌握的VB程序设计语言基础,以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事件驱动的编程方式,进行应用程序和系统的开发设计。在强化巩固已有编程知识基础之上,训练新的设计与编程思路,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设计、编制、调试实用的Visual Basic程序。 四、课程设计要求 1.要求每个同学都要认真对待,积极参与。 2.课程设计结束时,提交完成的所有源程序、相关文件和可执行文件。同 时填写并完成《课程设计报告册》。 3.不符合要求的程序、设计报告、抄袭的设计报告或源程序代码、在设计 中完全未参与的将作不及格处理。 五、考核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