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氯化钠的用途。

技能: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学习化

学的兴趣。

重点: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氯化钠的用途。

难点: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化学中的盐,是指一类。

2.请列举氯化钠的用途:

(1)(2)

(3)(4)

(5)

3.粗盐提纯的步骤:

4.过滤需要哪些仪器:

5.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通常指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而化学中的盐,不

仅仅是指食盐,而是指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

硫酸铜、碳酸钙等。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NaNO2)误作食盐

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这节课我就来认识常见的盐。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自主学习完成下列内容

1.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盐除食盐外还有、、

、等也属于盐。

2.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是色体,溶于水,其

水溶液呈性。

3.氯化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都蕴藏着氯化钠,用晒盐或用、煮盐,都可

以使水分蒸发,使食盐溶液,再继续就可以得

到,这样得到的食盐含有较多杂质,叫作。

4.氯化钠的用途:

(1)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质量分数为)。

(2)农业上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来。

(3)工业一用氯化钠为原料制取

(4)生活中用于等,是重要的,被称为调味剂()。

内容学习注解(5)在冬天,还可用于。

5.碳酸钠化学式为,俗名、,是色

状体,溶于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

于、、和的生产。

6.碳酸氢钠化学式为,俗名,是色粉

末。在生活上用作,在医疗上是冶的一种药剂,但是的病人不能用,否则会。

7.碳酸钙化学式为,色晶体或状固体,

溶于水,是和的主要成分。生活中和

的主要成分也是碳酸钙。用途:在建筑上可用作,在医疗上可用作,在实验室可用作。

合作探究

1.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可以通过什么方法除去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呢?

2.过滤器的准备需要哪些仪器?滤纸如何使用?过滤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小结:

1.盐的组成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例如不含金属离子。

2.物质的名称与物质的性质不一定一致,如是碳酸钠的俗称,它是不是。

3.食盐是,但是盐不专指食盐。

4.在粗盐提纯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溶解时粗盐要,不能。

(2)过滤时操作要求做到、、。

(3)在粗盐提纯实验中,四次使用玻璃棒,所起的作用分别是:

①粗盐溶解时,使用玻璃棒,起作用;

②过滤时,用玻璃棒,使液体沿玻璃棒缓缓流进过滤器;

③蒸发时,用玻璃棒,防止。

④用玻璃棒,称量回收,用它做转移固体的。

四、回顾小结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常见的盐定义:能解离出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物质俗称物理性质用途

氯化钠食盐白色粉末,

水溶液有咸味,

溶解度受温度

影响不大

(1)作调味品(2)作防腐剂

(3)消除积雪(降低雪的熔

点)

(4)农业上用NaCl溶液来选

(5)制生理盐水(0.9% NaCl

溶液)

Na+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

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Cl-促生盐酸、帮助消化,

增进食欲

碳酸钠

Na2CO3

纯碱(因水溶液

呈碱性)苏打

白色粉末状固

体,易溶于水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

食品工业等

碳酸氢钠

NaHCO3

小苏打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

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

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

备注

1.粗盐中由于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

(无水氯化钙可用作干燥剂)

2.碳酸钠从溶液中析出时,会结合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化学式为

Na 2CO 3·10H 2O 。

碳酸钠晶体Na 2CO 3·10H 2O (纯净物),俗称天然碱、石碱、口碱。 风化:常温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粉末。(化学变化)

3. 2NaHCO 3 △ Na 2CO 3+ H 2O+ CO 2↑ NaHCO 3+HCl===NaCl+ H 2O+ CO 2↑

二、精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1.实验步骤: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结晶

2.实验仪器 五、检测(100分)(请勿提前做)

(一)实验题(结合右图回答问题)(每空4分,共60分)

1.实验名称:粗盐提纯 可能使用到的仪器: ①铁架台(带铁圈)

②烧杯 ③量筒 ④试管夹 ⑤石棉网 ⑥集气瓶 ⑦药匙 ⑧胶头滴管 ⑨托盘天平 ⑩砝码。 在这10种仪器中,实验中一定不需要的仪器是(填编号) ;需要增加的仪器是 (不要求答滤纸)。

实验步骤与有关要求:

(1)第一步:溶解。①称量:称量前先把 放在标尺的 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准确称取5. 0克粗盐。 ②溶解:量取10ml 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加粗盐于水中,并用 搅拌,一直到粗盐 为

止。称量剩下的粗盐质量,计算10ml 水中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第二步:过滤。①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 ,滤纸要紧贴 ,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 ;②过滤时,倾倒未过滤液体的烧杯口应紧靠 ,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 。

第三步:蒸发。①倒入蒸发皿里的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倒入过多的液体,在沸腾时容易迸溅,且不易搅动;②当蒸发皿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应

实验步骤 实验仪器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 烧杯、玻璃棒 加速溶解

过滤 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

杯、玻璃棒

引流

蒸发 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

精灯、玻璃棒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内 容

学习注解

第四步:计算产率。用 将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

中。将提纯后的精盐与溶解的粗盐作比较,计算出精盐的产率。

(二)聪明的选择(每小题5分,共40分)

2.对于某加碘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加碘盐是纯净物 B.“加碘盐”中的碘是指碘单质

C.含碘酸钾1千克的加碘盐中碘元素的质量是0.7千克

D.“不能过早加入加碘盐”的原因可能是碘酸钾受热不稳定 3.检验市场上销售的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元素符号为I )的一种方法是,是在酸性条件下,使食盐样品溶液跟一种试剂X 反应(KIO 3+5X+6HCl=6KCl+3I 2+3H 2O ),如果样品中含有碘元素,则会生成能够使淀粉试液变蓝的碘单质。这种试剂X 是_________;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干冰不是冰 B.金刚石不是金 C.食盐中不含盐 D.铅笔芯中不含铅

5.小红同学在家做“粗盐提纯”实验,对其做法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 A.将粗盐放入玻璃杯中加水溶解——粒子在不断运动 B.溶解时用筷子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C.用自制净水器过滤粗盐水——可将粗盐水变为纯净物

D.实验时不用一次性塑料杯或纸杯——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6.下列物质俗名与化学式不相符的是 ( )

A .纯碱NaOH

B .小苏打NaHCO 3

C .大理石CaCO 3

D .食盐NaCl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盐都能食用,故称为食盐

B .盐就是食盐,易溶于水

C .盐都有咸味,都是白色固体

D .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

8.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①金属钠②氯气③盐酸④硫酸⑤烧碱⑥纯碱等,以上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⑤⑥

B .③④⑤

C .①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9.下面一些化学常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 A .成年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天需摄入食盐5克左右 B .通常的食醋中约含3%~5%的醋酸 C .医用生理盐水是9%的氯化钠溶液

D .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达到1%时,对人就有害处 六、课后反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写在反思横线上)

反思:

审批意见: 审批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优秀教学设计

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侯德榜事迹) 教具重点 1.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2.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3.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1.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2.归纳复分解反应及其条件。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多媒体电视。 学生用具: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滤纸、剪刀、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纸、试管、带导管的塞子、滴管; 药品:粗盐、碳酸钠、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氢钠。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氯化钠。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板书]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引导]复习溶解性表.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氯化钠的重要用途,那这三种盐又会有什么用途呢? [介绍](播放有关录像) 碳酸钠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碳酸钙大量用于建筑业,天然存在的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它们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许多柱子就是用大理石做的。碳酸钙还用作补钙剂。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 [提问]你能写出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说出它们的俗称吗? [回答]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碳酸钙:CaCO3。 [教师]我们知道:纯碱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那我国是不是最早生产纯碱的国家呢? [投影]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 纯碱工业始创于18世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碱技术把持在英、法、德、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手中。1921年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应爱国实业家范旭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中几种常见盐(食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性质及用途。 2、知道粗盐提纯的步骤及各步骤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3、初步总结酸、碱、盐之间发生反应的条件,得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学习重点:1、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学习难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课前预习】 1、盐是一类组成里含有和的化合物。 2、写出常见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式及俗称。 3、从海水中获得的盐属于,通过、、等方法可变成我们食用的精盐。 4、写出下列物质中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食用碱,发酵粉,石灰石及大理石。 5、举例说出你学过的基本反应类型: ; ; 。 【课内探究】

【课后延伸】 1、鉴别化合物中含有碳酸根的最简单方法是: A、加入盐酸后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出现浑浊 B、加盐酸后产生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C、加热时产生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D、加热时产生的气体通入石灰水出现浑浊 2、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Cl,HCl,MgSO4,Cu(NO3)2 B、AgNO3,NaCl,Mg(NO3)2,NaOH C、Ca(OH)2,NaNO3,Na2CO3,NH4Cl D、HCl,K2SO4,NaOH,NaNO3 3、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NaNO3,Ba(OH)2,HNO3 B、H2SO4,NaNO3,Na2SO4 C、H2SO4,NaNO3,FeSO4 D、CaCl2,Na2SO4,BaCl2 4、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不必考虑的是 A、是否有气体生成 B、是否有沉淀生成 C、是否有水生成 D、金属的活动性 5、甲已丙丁四瓶溶液分别是K2CO3, Ba(NO3)2,H2SO4, K2SO4中的一种,其中甲分别能与已丙丁发生反应,则甲是 A、K2CO3 B、H2SO4 C、Ba(NO3)2 D、K2SO4 6、怎样验证水垢、珍珠、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7、种物质两两相混是否能发生反应?若能反应,写出方程式。 H2SO4 Ba(OH)2 NaOH K2CO3 CaCl2 HCl

生活中常见的盐习题精选合集

生活中常见的盐习题精选合集

————————————————————————————————作者:————————————————————————————————日期: ?

生活中常见的盐习题精选(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A.冰、干冰B.烧碱、纯碱C.蓝矾、胆矾D.生石灰、熟石灰 2.下列各组溶液,混合后有蓝色沉淀生成的是() A.FeCl3和NaOH溶液 B.CuSO4和KOH溶液 C.Na2CO3和Ca(OH)2溶液 D.NaCl和AgNO3溶液 3.下列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一组是( ) A.K2SO4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 B.KCl溶液和Cu(NO3)2溶液混合 C.CuSO4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 D.CaCO3和HCl溶液 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易溶于水的一组是() A.NaOH、Mg(OH)2、Fe(OH)3B.K2CO3、Na2CO3、CaCO3 C.CuSO4、Fe2(SO4)3、BaSO4 D.AgNO3、(NH4)2SO4、K2CO3 5.下列物质中,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一组是() A.CuO、Fe2O3B.AgCl、BaSO4 C.Cu(OH)2、Fe(OH)3 D.CaCO3、BaCO3 6.根据下列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判断x、y、z三种金属单质的活动性顺序为() z+ ySO4→zSO4 + y;x+ySO4→ xSO4+y;x +z(NO3)2→ x(NO3)2+z A.x>y>z B.z>x>yC.z>y>xD.x>z>y 7.下列物质中,不跟NaOH溶液反应的是( ) A.CO2 B.Ba(NO3)2溶液C.FeCl3 溶液D.MgSO4 溶液 8.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B.锌粒放入稀硫酸中 C.氯化钠溶液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铁屑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9.用一种试剂便可将AgNO3、BaCl2、Na2CO3溶液区分开,该试剂是( ) A.CaCl2溶液B.盐酸 C.硝酸D.KNO3溶液 10.下列各组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里只留有Na+和Cl-的一组是() A.BaCl2和Na2CO3溶液B.AgNO3和NaCl溶液 C.CuCl2和Na2SO4溶液D.Na2CO3和稀硫酸 二、填空题 1.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误食氯化钡而引起中毒,若及时服用硫酸钠溶液可以解毒,原因是,若及时服用碳酸钠溶液是否可以解毒(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2)食盐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现有石灰石、生石灰、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水、铁屑,从中选取适当的物质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2)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3)有气体生成的置换反应:,

2015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二课导学案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课时:2课时课型:复习课审核:高三备课组 班级组别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再认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观察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2、分析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懂得文化影响需要自觉学习和主动感悟。 3、总结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体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人们文化素养的关系。 4、举例说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了解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5、举例说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6、举例说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重点与难点: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 2、优秀文化对人的作用 三、知识清单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哪些方面? 2、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哪些表现? 3、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何特点? 4、概括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四、判断正误,并予以解释说明。 1、人只要处于一个特定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说明: 2、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的发展发挥着深远持久的正确引导。() 说明: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说明: 4、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说明: 五、巩固练习 1、[2013高考,广东卷]2013年3月,广东某市的读书月活动提出,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②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3高考,江苏卷]某著名大学校长认为,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这是因为() A.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3、(2013广东揭阳一模)30.“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给上述材料加一个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B.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和元大都的繁华的都市生活,知道瓦子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2. 了解宋元时期在文学艺术上取得的成就,感受宋代词人的风格特点,体会文学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重点难点】 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自主学习】 1. 北宋的 _____ 、南宋的临安、元朝的______ ,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 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 _____ 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寺庙内外进行各种商品贸易,还有傀 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3. 随着城市的繁荣,阶层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4.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______ ,包含说唱、杂技等。杂剧形成于宋代,________ 统一后,活动遍及城乡。 5. 今天的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 ______ 都有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等流传至今。 6?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___________ 主要的文学之一。 7. 宋代词人杰出代表有 _、李清照、__________ 等。苏轼的词豪迈飘逸;_______ 的词风委婉清秀。辛弃疾词风豪放,气势磅礴。 8. 兀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艺术。 代表是______ 的悲剧《窦娥冤》,他和______ 、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合作探究】 1. 瓦子出现的原因和意义。 2. 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有哪些?这些时代特征与文化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当堂达标】 1. 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这些节日早在 宋代都有了,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A.重阳节 B .元旦C .元宵节D .中秋 2. 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 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A.集市 B .瓦子C .勾栏D .邸店 3. 读其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超然于尘垢之外”,开创了豪迈词风,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 献的词人是() A.苏轼 B .辛弃疾 C .柳永D .马致远 4. 大相国寺举办庙会时,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杂技等各种表演; 过节时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上述这段文字描述映了何时何地繁华的都市生活()A.唐朝的长安 B .北宋的开封C .南宋的临安 D .元朝的大都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练习题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1课时) 3、粗盐提纯的步骤: 4、过滤需要哪些仪器: 5、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二、合作探究 1、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可以通过什么方法 除去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呢? 2、过滤器的准备需要哪些仪器?滤纸如何使用?过滤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过滤后的液体仍浑浊的原因?产率偏低的原因? 8、下列粗盐提纯步骤中的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 A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B蒸发至固体完全干燥时停止加热 C滤纸边缘应该低于漏斗的边缘D滤液如果浑浊应再过滤一遍 10、小红同学在家做“粗盐提纯”实验,对其做法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将粗盐放入玻璃杯中加水溶解——粒子在不断运动 B、溶解时用筷子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C、用自制净水器过滤粗盐水——可将粗盐水变为纯净物 D、实验时不用一次性塑料杯或纸杯——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1.同学们在实验室对含有泥沙的粗盐进行提纯,实验的基本流程如下: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 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_ (2)操作①②③都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在操作③中,使用这种玻璃仪器的目的是______. (3)计算所获得的氯化钠产率,发现产率偏低,由实验不当导致的可能原因是______(只写一种原因). (4)用提纯所得的氯化钠溶液配制100g6%的氯化钠溶液,若实际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字母编号). a、称量氯化钠所用天平砝码沾有杂质; b、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 c、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 d、配制溶液的烧杯用蒸馏水润洗过 24.(8分)塘沽濒临渤海,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以下是对海水资源的部分利用。 (1)海水经结晶可获得粗盐。

《生活中常见的盐》练习题1

盐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都能食用,故称食盐 B.盐就是食盐,易溶于水 C.盐都有咸味,都是白色晶体 D.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纯碱不是碱 B.食盐不是盐 C.火碱不是碱 D.盐酸不是酸 3.某盐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十分重要。它可维持血液中适当的酸碱度,并通过人体复杂的作用产生消化液,帮助消化。该盐是() A.氯化钙 B.氯化钠 C.硝酸钾 D.碳酸钠 4.我国某地曾发生把白色工业用盐误作食盐食用引起的中毒事件,这种工业用盐可能含有() A.KMnO4 B.Na2CO3 C.NaNO2 D.MgSO4 5.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①消石灰②氯气③盐酸④硫酸 ⑤烧碱⑥纯碱以上正确的是() A.②③⑤⑥ B.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6.工业生产中要用到纯度较高的轻质碳酸钙粉末,它是以石灰石为原料,经分解、化合等反应精制而成的。在精制过程中,另外还要用到的物质是() A.H2O、Ca(OH)2 B.CaO、CO2 C.CaCl2、CO2 D.H2O、CO2 7.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进了一种化工产品的工业生产技术,其产品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这种生产技术用于() A.生产烧碱 B.生产纯碱 C.精制粗盐 D.生产尿素 8.下列是关于“粗盐提纯”实验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为加快过滤速度,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过滤器内的液体 B.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 C.蒸发滤液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用酒精灯持续加热直到蒸干为止 D.倒入蒸发皿里的溶液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9.用足量含杂质的食盐(杂质不溶于水),配制成m g a%的食盐溶液,实验操作有:①称量;②过滤;③蒸发结晶;④计算;⑤溶解;⑥洗涤干净。正确顺序是() A.④⑤②③⑥①⑤ B.③④②③①⑥⑤

文化生活第九课导学案(第一课时)

第九课第一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重点、难点】 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自主学习】 一、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 1.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历程 (1)求索目标: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2)历史结论:奉行“”论或“”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3)重振标志: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4)新民主主义文化:①基础: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人民革命实践。②主线:。③主体:。 2.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基本内涵:①指导思想:。②根本目标:培育有理想、、有文化、的公民。③时代要求:面向、面向、面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④本质特征:文化。(2)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意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和。 ▲特别提醒:“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实际上就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的两种具体表现。前者一味推崇外来文化而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后者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拒绝外来文化和新文化。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是什么 (1)灵魂:指导思想。(2)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4)基础:。 2.为什么 (1)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2)必要性: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所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引领社会思潮,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3)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推动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3.怎么办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鼓舞斗志;用引领风尚。 ▲特别提醒:文化多样性并非指指导思想“多元化”。由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所以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具有独特性,即文化具有多样性。但是在社会主义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练习(含答案):第十一单元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1课时常见的盐 01知识管理 1.氯化钠 化学式:________,食盐的主要成分。 物理性质:________色粉末状固体,________溶于水。 用途:作调味品、制生理盐水、农业选种、消除公路积雪、工业原料等。 特别提醒:粗盐中由于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 注意:有的盐是有毒的,如工业用盐中含有亚硝酸钠,不能食用。 2.碳酸钠 化学式:________,俗称纯碱、苏打。 物理性质:________色粉末状固体,________溶于水。 用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3.碳酸氢钠 化学式:________,俗称小苏打。 物理性质:________色晶体,可溶于水。 用途: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医疗上,治疗____________的一种药剂。 4.碳酸钙 化学式:________,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物理性质:________色固体,________溶于水。 用途:建筑材料、补钙剂。 02基础题 1.(郴州中考)郴州市万华岩是一处规模宏大至今仍在发育的地下河溶洞,属于我国南方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溶洞中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的主要成分是CaCO3。CaCO3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2.下列各组物质中,其成分或主要成分可以用同一化学式表示的是( ) A.石灰石、大理石 B.纯碱、小苏打 C.生石灰、消石灰 D.干冰、冰 3.下列有关NaCl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溶于水 B.溶液呈中性 C.是食盐的主要成分 D.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4.(来宾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 A.食盐可作发酵粉 B.石灰石可作建筑材料 C.碳酸氢钠可制玻璃 D.氢氧化钠可改良酸性土壤 5.下列物质的俗名、化学式及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A.苛性钠——NaOH——碱 B.纯碱——KOH——盐 C.苏打——NaHCO3——酸 D.石灰石——CaO——氧化物 6.(长沙中考)下列盐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 A.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盐制香肠 B.用碳酸钙做补钙剂 C.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目标 通过资料收集和实验探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 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 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了解我国科学家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 重点和难点 重点:粗盐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 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实验准备 ①粗盐的提纯:烧杯、漏斗、量筒(10 mL)、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剪刀、托盘天平、粗盐、水。 ②[实验11-1]与[实验11-2]: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③增加的演示实验: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④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 课时安排共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前准备 学生多渠道收集四方面的资料: ①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高锰酸钾、碳酸钙等实物。 ②食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③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几种常见的盐,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 ④氯化钠、碳酸钙在自然界的存在情况,我县境内的碳酸钙的含量如何?人们是怎样从自然界中获取氯化钠、碳酸钙的? 创设情境 多媒体投影播放电影《盐》(节选),让学生在轻音乐声中,观赏美丽的风光,了解盐的历史,初知盐的用途等。 学生活动 1.交换观察、交流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到的常见盐的实物,简述其外观及性质;交流课外阅读或网上查找的文字、图片等信息资料。 2.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相互交流情况。(教师作必要的补充,给予恰当的点评) 3.阅读教材P72-73,整理资料,完成下表。 (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 4.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交流整理后的资料。(学生可以补充、修正;教师给予提示、补充、点评) 教师指导 1.多媒体投影:投影出整理的完整资料表。(学生对照此表补充、完善自己的资料表,也可以提出疑问) 2.简要说明、释疑,评价学生学习状况。

高三第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一课导学案

第一课文化与生活 课时:2课时课型:复习课审核:高三备课组 班级组别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解释文化生活具有不同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特殊性;确认文化包括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解释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现象,确认文化素养需要培养。 3、说出文化具有的丰富形式。解释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解释现实生活中人们活动所受到的文化影响。 4、结合实例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的关系。说明我国应对文化挑战、维护文化安全的措施。 二、重点与难点: 1、文化的含义。 2、文化与政治、经济、综合国力的关系。 三、知识清单 1、文化的含义?区别广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文化的特点? 3、如何理解文化的力量? 4、文化与经济、政治三者的关系? 5、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四、判断正误,并予以解释说明。 1、文化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成果。() 说明: 2.文化总是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而发展。() 说明: 3.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说明: 五、巩固练习 1、[2013高考,安徽卷]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 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 睛”的雕塑()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④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3高考,天津卷]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方美人”是台湾苗粟出产的一种名茶, 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人品尝到此茶, 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 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这表明() 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能够增强的精神力量 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3、[2013高考,海南卷]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 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棷壳等 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设计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青铜峡市第五中学学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②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③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④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分析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②了解前人的实际,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①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②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③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①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②归纳复分解反应及条件。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杯、漏斗、滤纸、蒸发皿、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塞子、剪刀、药匙、滴管、火柴。 药品:粗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课时:共两课时:第一课时:氯化钠及实验探究。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巩固: 〔提问〕:什么是盐? 〔回答〕:在水溶液里能离解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 〔追问〕:与我们生活中说的盐是一回事吗? 〔讨论〕:学生回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70页。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硫酸铜、硝酸钾、亚硝酸钠等,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 中毒事件。 〔过渡〕:生活中的盐除食盐以外,常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石等。 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优秀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优秀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撰写调查报告,为保护家乡文化遗产做贡献。 2.通过调查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认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核心素养 1.了解调查报告相关知识,掌握调查的语言特点,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 学习并撰写调查报告,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了解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认识到社会发展对家乡所产生的影响,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 通过开展家乡的文化生活实地采访调查,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重难点 1.学习并撰写调查报告,为保护家乡文化遗产做贡献。 2.通过调查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认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了解调查报告: 1.概念解说: 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它可以在报刊上发表,也可以供领导机关作为处理问题、制定政策的依据或参考。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 调查报告是一种说明性的文体,兼有通讯和评论的某些特点,但又与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与通讯相比,二者都有大量的事实材料,而且对事实的叙述都比较完整;但通讯往往是写一连串的事件情节,有形象的刻画和细节描绘,通过生动的事例和感人的形象来表现主题,而调查报告则侧重用事实说明问题,它的主题是由作者直接表述出来的。与评论相比,它们都有鲜明的观点,有理论色彩;但评论文章主要是通过逻辑推理和论证来证实其观点,而调查报告则主要通过事实说明其观点,对调查对象作出评价,阐明其意义,或从总结点上的经验入手,讲明某个道理。 2.类型: (1)介绍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 某一地区、某一单位、某一企业,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过程中,或在日常的思想政治、经济建设、科学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 盐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一些盐的性质和用途。 2.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3.认识复分解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比较碳酸盐的相关化学方程式,能简单的归纳出相同点,为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 4.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增加课外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具体实验,既学会粗盐提纯基本操作,又消除了前面阅读整理知识的单一性,同时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点:常见的盐的性质用途。 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课件:生活中常见的盐01 同学们在家有没有做过饭烧过菜烧菜过程中应加哪些调味品最主要的是加一些盐,厨房中的盐通常指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

同学们,我们化学中的盐是指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不仅仅指食盐,而且有些盐是有毒的,如我国曾发生过多起因误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当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生活中常见的盐有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高锰酸钾(KMnO4)和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等。 二、新课学习 播放课件:生活中常见的盐01 (一).氯化钠 指导阅读: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常见的盐,请大家阅读教材P70—71有关氯化钠的知识。 思考下列问题: ①通过阅读教材,你对氯化钠有了哪些进一步了解? ②你所知道的氯化钠的组成如何?身体每天对氯化钠的摄入量大约是多少为什么能否过多地食用食盐氯化钠有那些重要的用途它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怎样 1.氯化钠的组成 2.氯化钠的用途 3.氯化钠的分布 (归纳、总结要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一定要形成完整的概念。) 过渡: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可以通过什么方法除去泥沙等不溶性的杂质。 引导讨论: ①粗盐初步提纯需要那些步骤? ②过滤器的准备需要那些仪器滤纸如何使用过滤操作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③整个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有那些? 播放课件:生活中常见的盐01——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导学案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①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空谈文化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另一方面,体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①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岀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 ___________ 的过程。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成果。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它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 3.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 )要反对“ 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即一味固守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 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 (2)要反对“”和“”,即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4?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实现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5必由之路:?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 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二)归纳背诵:文化创新的作用(P49-50 )文化创新的途径(P51-55 ) 二、合作学习(议) 1、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2、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3、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 4、文化创新是文化创作者的事,与一般群众无关。( 5、文化创新的作用就是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6、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实践。() 7、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8、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9、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 10、文化创新是文化创作者的事,与一般群众无关。() 11、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如何对待传统“孝”文化? 12、结合课本P54第一个虚线框内容,谈谈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应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 13、结合课本P54第二个虚线框内容,谈谈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应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四、探究未知:通过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完整版)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习题(有答案)

& 物质 杂质 试剂 A CO 2 HCI 气体 NaOH 溶液 B NaNO 3溶液 Na 2SO 4溶液 Ba(OH) 2 溶液 C 稀盐酸溶液 CuCl 2 KOH 溶液 D CaCO 3 Na 2CO 3 H 2O 9.现有Fe 、CuO MgCb 、Ca (OH )2、稀H 2SQ 等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它们两两相互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A.7 个 B . 6 个 C. 5 个 D . 4 个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加入试剂及用量 除杂操作方法 A KCI 溶液 CaCl 2 话量的NazCQ 溶液 过滤,除去滤渣 B Cu Fe 足量的稀硫酸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NaOH 溶 液 Ca(OH) 活性炭 吸附、过滤 D CO CQ 足量的氧化铜 加热 .对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在下面的四种化合物中,与另外三种不 生活中常见的盐 1 ?胃酸能帮助消化,但过多的胃酸会危害健康。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 () A . NaCI B . AI (0H )3 C. CaO D. NaOH 2.下列常见盐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不合理的是( ) A .用亚硝酸钠腌制食品 B .用硫酸铜精炼铜 C .用纯碱消耗面粉发酵生成的酸 D .用食盐生产烧碱 3.通常情况下,下列选项中的两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B . CuO 与稀 H 2SQ D . Na 2CO 溶液与CaCl 2溶液 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B . NaNO 3 NaCI CuSO 4 A . Cu 与NaNO 溶液 C . 稀 HNO 与 Mg(OH> 4.下列各组物质,能在 pH= 1 A . NaNO 3 HCI W2SO 4 C . NaCI Na 2SO 4 Na 2CO 3 5.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Na 2SO 4 12.25g 固体 C.称量固体 D.稀释浓硫酸 *皿跻 D . NaOH BaCl 2 点滴板 Zo o o /o o o ip O O B.测定溶液pH 6. 下列实验中,固体质量变化符合右图的是: A .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B .将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加热 C .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D .将碳和氧化铜混合在高温下反应 7. 不需加任何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一组物质是: ( ) A .氯化钠、硝酸铵、氯化铁三种固体 B.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三种气体、 C .氯化铵、氢氧化钾、硝酸钠三种溶液 D.酒精、汽油、蒸馏水三种液体

生活中常见的盐知识点教学内容

生活中常见的盐 总结日期:2015年2月6日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学习常见的几种盐,对于盐的概念我们要清楚,其次对于常见的几种盐的俗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要记清楚。常见离子的检验我们要不断累积,在化学推断题中很常见。本节有配套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 1、常见的盐 定义:能解离出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注:此时的盐不是指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 NaCl。 物质俗称物理性质用途 氯化钠食盐 白色粉末,水溶液有咸味,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1)作调味品 (2)作防腐剂 (3)消除积雪(降低雪的熔点) (4)制生理盐水 碳酸钠 Na2CO3 纯碱(因水溶液呈碱性) 苏打 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 水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食品工业 等 碳酸氢钠 NaHCO3 小苏打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医疗上,治疗胃酸过 多 备注 1、粗盐中由于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 (无水氯化钙可用作干燥剂) 2、碳酸钠从溶液中析出时,会结合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化学式为Na2CO3·10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纯净物),俗称天然碱、石碱、口碱。 风化:常温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粉末。(化学变化) 3、2Na H CO3 △ Na2CO3+ H2O+ CO2↑ NaHCO3+HCl===NaCl+ H2O+ CO2↑ 2、精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1)、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2)、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实验仪器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烧杯、玻璃棒加速溶解 过滤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引流 蒸发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过滤蒸发

文化生活第九课导学案(第二课时)

第九课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班级:姓名:学号: ①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自主学习】 一、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1.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根本目标): 培育一代又一代、、、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发展教育事业 (1)为什么: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和作用。 (2)怎么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贯彻党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大力发展科技 (1)为什么:科学技术是。 (2)怎么办:大力加强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3.发展文化事业 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坚持把发展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1.为什么: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 2.怎么办:(1)开展创建活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2)完善体系。(3)在全社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4)青年学生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疑难解答】 1.发展先进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 2.反对误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国家的事情,与个人无关。 3.注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二者关系

(完整版)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学案

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一、学习提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2.文化现象: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文化现象;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文化现象。即文化具有普遍性。 3.文化生活: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二)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1.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 (1)内涵:“文化生活”的“文化”是相对于、而言的人类全部及其。 (2)外延: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的部分。 (3)广义上的“文化”与狭义上的“文化”的不同: 前者指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和;后者专指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的程度。 我们所讲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是同的。它既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些狭义的“文化”。 2.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1)文化是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才有文化,文化是。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特别 文 化 一 般第二单元是什么为什么 第一单元 文化概念的界定文化的意义:文化与经 济、政治 文化发展的一般过程文化的传承(传播、继承)与创新 中 华 文 化第四单元怎么看怎么办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的精髓文化的认同:中华民 族精神 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文化的选择:当代文化 生活

是通过参与、接受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精神产品离不开。 ★(三)文化的力量(作用) 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都属于;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 2.文化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和的历史中。 二、课堂探究 1.判一判:不同区域的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提示:错误。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有各自特色,又有共同之处。 2.判一判: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以一切现象都是文化现象。()提示:错误。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提醒:文化具有双重性。先进、健康的文化对人和社会具有促进作用;落后、腐朽的文化则对人和社会起阻碍作用。笼统地认为“文化促进人的发展、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忽视了文化的双重性。 4想一想: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吗? 提示: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而“精神”转化为“物质”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人的实践,如果没有人的实践,精神永远是精神,精神不会自动转化为物质力量。 三、典型例题分析 1.为了更好地传承徽州文化,黄山市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有关专家指出,这样做不仅可以守住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还可以传承徽州文化的“精、气、神”,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B.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材料强调古村落、古民居对徽州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即物质载体对文化的影响,B项符合题意;A、D两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民居”与文化的关系,而非文化的创造与产生,C项不符合题意。 2、电视连续剧《钢铁年代》以工业建设史为大背景,通过鞍钢工厂甚至幸福大院这个小窗户,透过主人公的命运和人生,让观众得以一窥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鼓舞着有梦想的人们坚持不懈,勇敢前进。这表明() A.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B.文化推动社会发展 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D.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答案C。解析《钢铁年代》属于文化作品,通过播放《钢铁年代》鼓舞着有梦想的人们坚持不懈,勇敢前进。这表明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C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意不符;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文化推动社会发展,B项说法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D项说法错误。 四、模拟高考题 1.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太阳和月亮B.长江和黄河C.泰山和黄山D.长城和故宫2.晋东南一带的民歌,调式古朴;晋东北地区的民歌,音调高亢,有雄浑之感;晋南地区的民歌,时代气息浓郁,感情热烈;晋中地区的民歌,灵活自由、富于变化。山西民歌的这些特点表明() A.不同区域的文化具有各自特色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3.在陕北地区,以往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的生产、经贸全靠驴、骡驮运,脚夫们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便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娱,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格鲜明的山歌品种——“信天游”。这表明()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B.文化作品直接产生于人民大众C.只有民间艺术才有持久的魅力D.不同区域文化各有特色 4.我们通过电脑网络、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C.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5.20世纪末,四川全兴集团宣称,在对成都锦江水井街的酿酒车间实施环保改造时,发现了600年前的古代酿酒作坊遗址。于是他们追溯历史,把文化掺在酒里卖,抓住多次文化事件树立水井坊品牌形象,仅仅用七年时间便取得了骄人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