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龙江省黑河市高一上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黑龙江省黑河市高一上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黑龙江省黑河市高一上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黑龙江省黑河市高一上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黑龙江省黑河市高一上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 (2017高二下·廊坊月考)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恪守(gē)瞥见(piē)安步当车(dàng)

B . 喘气(chuǎn)熨帖(yùn)冠冕堂皇(guān)

C . 笨拙(zhuō)蓬松(péng)越俎代庖(páo)

D . 拮据(jū)嬉戏(xī)休戚相关(qì)

2. (2分) (2017高三·太原月考)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109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

②都市职场女性剧《欢乐颂》播出以来,大家评价很高,叫好声一片,它成了2016年炙手可热的电视剧目之一。

③除了朋友圈里的微商推销外,张女士还常被各种名目的诸如“最萌宝贝”“最美人物”等等投票刷屏搞得不胜其烦。

④毕加索的抽象画风格为何引人注目?人们一直对此莫衷一是。即便是同一个欣赏者,在不同时间去看毕加索的作品,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⑤市民对城市日益堵塞的交通怨言颇多,但市民是否深刻反思过自己对红灯视而不见、横穿公路、跨越防护栏等不可理喻的行为呢?

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都是美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毫无瑕疵的人或事,因此不必求全责备。

A . ①④⑥

B . ②③⑤

C . ①②⑤

D . ③④⑥

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随着西安首条轻轨线路“大唐新干线”曲江观光轻轨已经竣工,市民年底可空中观看大雁塔。

B . 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农业产后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利益保障,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

C . 俄罗斯富商议员克里莫夫以260公里/小时的时速在大道上行驶,结果与一棵大树亲密接触,险些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

D . 10月22日中午,子午路十字西北角小寨西路上,路北一家单位的广告门头突然跌落,刚好砸中一名过路的带小孩女子,导致该女孩受伤。

4.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和谐”的概念不简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人民的生活也会更加安宁。

①也就是“天人合一,人人合一,个人合一”三个层次,缺一不可

②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③如果全世界都能够接受这个概念,我们这个地球村就会安静很多

④它既包含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也包含了个人自身的和谐

⑤时至今天,我们又提出“和谐”

⑥这是我们中华民族送给世界的一个伟大礼物

A . ④②⑤⑥③①

B . ③④⑤⑥①②

C . ⑥⑤③①④②

D . ④①②⑤⑥③

二、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33分)

5. (11分) (2016高一下·沙市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亢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奋六世之余烈烈:功业

B .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报怨:报仇

C . 金城千里金城:像钢铁般坚固的城池

D . 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应:响应

(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贾谊是汉赋的早期作家,《过秦论》不是赋却带有赋的特点,讲究铺排渲染,行文多用骈偶,它的骈偶不同于后来的骈体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句式,而是灵活多样,有时字数不完全相等。

B . 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由于此前经历了五百多年的战争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他主张施行仁政以安民,《过秦论》就是为了宣传这种主张写的。

C . “殊俗”指风俗不同的边远地区;“黔首”是秦代对百姓的称谓。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山东”是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D . “奋六世之余烈”的“六世”是指:秦孝公、惠文、武、昭襄王、孝文王和庄襄王。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选文第一段主要写秦始皇统一天下。作者写到了秦始皇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等方面巩固政权的措施。

B . 选文第二段写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极力写了陈涉的地位低下、才智不足,缺乏作战能力,这其实是在为最终结论做铺垫。

C . 选文第三段阐述渚侯国和秦王朝灭亡的原因。通过秦王朝、陈涉与九国之师三者的对比,对统治者不施仁政进行了讽刺和批判。

D . 选文在写秦的强盛和陈涉的地位身份时,都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气势磅礴,语意酣畅淋漓,读起来有一泻千里之感。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称现代汉语。

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6. (11分)(2016·新课标Ⅲ卷)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流寇扰河南,太监陆訚谋督师,下廷议,莫敢先发。珪厉声曰:“师老民疲,贼日炽,以冒功者多,偾事者漏罚,失将士心。先所遣已无功,可复遣耶?今贼横行郊圻肘腋间,民嚣然思乱,祸旦夕及宗社。吾侪死不偿责,诸公安得首鼠两端。”由是议罢。疏上,竟遣訚,而中官皆憾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遣命毋请恤典。抚、按以为言,诏廕其子中书舍人。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 .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 .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 .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

左/右侍郎/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 . 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 .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 . 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A . 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 . 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 . 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 . 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②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7. (11分) (2017高二上·邢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窦荣定,扶风平陵人也。荣定沈深有器局,容貌瑰伟。周太祖见而奇之,授平东将军,赐爵宜君县子,邑三百户。后从太祖与齐人战于北芒,周师不利,荣定与汝南公宇文神庆帅精骑二千邀击之,齐师乃却。以功拜上仪同。后从武元皇帝引突厥木杆侵齐之并州,赐物三百段。袭爵永富县公,邑千户,进位开府,除忠州刺史。从武帝平齐,加上开府,拜前将军。

其妻则高祖姊安成长公主也。高祖少小与之情契甚厚,荣定亦知高祖有人君之表,尤相推结。及高祖作相,领左右宫伯,使镇守天台,总统露门内两箱仗卫,常宿禁中。

高祖受禅,来朝京师。上顾谓群臣曰:“朕少恶轻薄,性相近者,唯窦荣定而已。”赐马三百匹。坐事除名,高祖以长公主之故,寻拜右武候大将军。上数幸其第,恩赐甚厚。以佐命功,拜上柱国、宁州刺史。突厥沙钵略寇边,以为行军元帅,率九总管,步骑三万,出凉州。与虏战于高越原,两军相持,其地无水,士卒渴甚,至刺马血而饮,死者十有二三。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岁余,拜右武卫大将军,俄转左武卫大将军。上欲以为三公,荣定上书曰:“臣每观西朝卫、霍,东都梁、邓,幸托葭莩,位极台铉,宠积骄盈,必致倾覆。向使前贤,少自贬损,远避权势,推而不居,则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臣每览前修,实为畏惧。”上于是乃止。

开皇六年卒,时年五十七。上为之废朝,令左卫大将军元旻监护丧事,赙缣三千匹。上谓侍臣曰:“吾每欲致荣定于三事,其人固让不可。今欲赠之,重违其志。”于是赠冀州刺史、陈国公,谥曰懿。

(节选自《隋书·窦荣定转》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B . 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C . 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D . 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中的“子”“公”“长公主”均为爵位。所谓“爵位”,也称封爵、世爵,原本是指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按国之大小待遇不同,权限也不同

B . 受禅,也叫禅让,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种方式,節部落客次表决,以多数决定。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如东汉献帝刘协禅让给魏文帝曹丕。

C . 葭莩,本意是芦苇杆内的薄膜,常常用作为亲戚的代称;如文中的“幸托葭莩”就是有幸依赖妻女姊妹等有关的亲戚关系。

D . 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北周太祖一见沉着稳健、气概不凡的窦荣定就感到奇异,授予他平东将军的官职,赐给他宜君县子爵位,食邑三百户,其被重视可见一斑。这对荣定而言,是平步青云的契机。

B . 熊恭得触兵凉州,在高越愿与沙钵略开战,两军胜负难分。此地没有水,隋军官兵干渴难禁,竟有十二三个官兵被活活渴死。

C . 窦荣定因为妻子的关系和功绩卓越,屡被封赐。当高祖还想封赐他三公的爵位时,窦荣定援引先例,担心自己重蹈先贤覆辙,高祖才作罢。

D . 窦荣定逝世,高祖很悲痛,为此不上朝,命令左卫大将军元曼亲自掌管丧事,并追封窦荣定为冀州刺史、陈国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后从太祖与齐人战于北芒,周师不利,荣定与汝南公宇文神庆帅精骑二千邀击之,齐师乃却。

②向使前贤,少自贬损,远避权势,推而不居,则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8. (8分) (2018高三下·江门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送杨君之任永康

(宋)欧阳修

剑峰云栈未尝行,图画曾看已可惊

险若登天悬鸟道,下临无地泻江声、

折腰莫以微官耻,为政须通异俗情

况子多才兼美行,荐章期即达承明①

【注】①承明: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此处代指皇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题目内涵颇丰,“送”点明事件,“永康”杨君所往之地。“任”暗示其身份。

B . 首联表明杨君不曾到过永康,看到去永康道路的图画就吃惊,暗示其有畏难之意。

C . “折腰”暗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然该句是劝慰杨君不要学阿渊明。

D . “为政”句嘱咐杨君要深入了解当地风俗民情,因地制宜,多为当地百姓造福。

E . 尾联表达了对杨君才能品行的肯定,并告诉他,到时候自己会把他推荐给皇上。

(2)请赏析颔联的妙处。

四、默写 (共1题;共6分)

9. (6分) (2019高二下·白山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杜牧《阿房宫赋》中,运用夸张、比喻、反问的手法批判秦统治者肆意搜刮、挥霍民财的行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五、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10. (5分) (2016高一上·思南期中) 仿照下面句子,(从李白,杜甫、贾谊,孟子,荀子、韩愈中任选两

人)在下面横线处续写两个句子,所写内容必须符合文段主旨。

阅读屈原,就是在阅读一种伟大,“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奋力前行;阅读文天祥,就是在阅读一种忠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鼓舞一代人奋力前行;。这些思想、文化的传承也铸就了中国文化,也正是这种吸收传统文化的特点,使得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11. (5分)高考前夕,有些学校把高三学生的音体美课停掉,用来进行语数外复习。请你对此做法从赞同和反对的角度各写两点理由。要求语言得体,理由合情合理。

赞同理由:①

反对理由:①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5高一上·扬州期中) 请以“拒绝”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不得抄袭或套作,字数不少于8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名称和人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33分)

5-1、

5-2、

5-3、

5-4、

6-1、

6-2、

6-3、

6-4、

7-1、

7-2、

7-3、

7-4、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8、答案:略

四、默写 (共1题;共6分)

9-1、

9-2、

9-3、

五、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10-1、

11-1、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学会学习、成就梦想——高一新生第一次主题班会开场白

学会学习、成就梦想——高一新生第一次 主题班会开场白 学会学习成就梦想高一新生第一次主题班会开场白 同学们: 从今天开始你们已经正式成为一名高中生,开始你们人生最伟大、最艰巨、最关键、最有价值的冲击。高中生活直接决定你们人生的规格和品位,决定你们的前途和命运,决定你们的事业和成就。 升入高中,意味着你们在逐渐长大和成熟,同时也面临更为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更为激烈的竞争。考入高中,有些学生就认为该轻松轻松了,思想上容易懈怠,难免会产生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心理,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我们要时刻牢记: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进入龙中读高中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这里只是我们实现人生目标的一个平台,来到了这里只能说接近了人生目标一大步,而要最终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你们在这一平台上继续努力、继续拼搏。所以,我们要尽快调整心态,避免出现心理止步,在求学路上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我们不仅仅树立一生的奋斗目标,一生的远大理想,也应该确立在某一阶段,某一学期甚至某一天的努力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永远不迷失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才会常常有成功的喜悦。

高中的你更应该有理想有信念。那么,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呢?你觉得距离自己的梦想有多远呢?你又将怎样走好高中求学之路呢? 我想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理想,谁都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三年后有人实现了梦想,有人却发现自己距离实现梦想是那么遥远,为什么呢?其实实现梦想是有条件的:1、要刻苦勤奋,持之以恒;2、要方法得当,合理用时;3、要有良好的心态,心无杂念;4、要提高修养,尊师重教。 高中和初中的生活有很多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的生理和心理逐渐发展成熟,初中时期完全依赖老师和家长的思想将渐渐被打破。然而,同学们一方面希望完全摆脱家长和老师的控制,另一方面又常常表现出学习、生活上的不能自控。其次,初中和高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会有很的不同,初中老师是保姆式的包办代替,学生的一切事情有老师一手操办。高中的老师更多的是教给同学们自立。第三,高中的学习科目、内容发生了明显变化,科目更多了,程度更深了,并且会有与以前学习联系很少的科目,初中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与高中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说初中的知识内容是浅、少、易,则高中的知识内容便是深、多、难。高一新生面临从初中保姆型学习方式向高中半开放型学习方式转变,从而为以后进入大学基本自主型学习打下基础。换言之,初中时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块橡皮用细线悬挂于O点,用铅笔靠着线的左侧水平向右匀速移动,运动中始终保持悬线竖直,则橡皮运动的速度 A.大小和方向均不变 B.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C.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D.大小和方向均改变 2.如图所示,一个物体在O点以初速度v开始作曲线运动,已知物体只受到沿x轴方向的恒力F的作用,则物体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 A.先减小后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 C.不断增大D.不断减小 3.甲、乙、丙三船在同一河流中渡河,船头和水流方向如图所示,已知三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均大于水流速度v0,则 A.甲船可能垂直到达对岸B.乙船可能垂直到达对岸 C.丙船可能垂直到达对岸D.都不可能垂直到达对岸 4.下列四个选项的图中实线为河岸,河水的流速u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虚线为小船从河岸M驶向对岸N的实际航线,已知船在静水中速度大于水速,则其中正确是() A. B.

C . D . 5.如图所示,在一次救灾工作中,一架沿水平直线飞行的直升机A ,用悬索(重力可忽略不计)救护困在湖水中的伤员B .在直升机A 和伤员B 以相同的水平速度匀速运动的同时,悬索将伤员吊起,在某一段时间内,A 、B 之间的距离以l =H -t 2(式中H 为直升机A 离地面的高度,各物理量的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制单位)规律变化,则在这段时间内 A .悬索的拉力等于伤员的重力 B .伤员处于失重状态 C .从地面看,伤员做速度大小增加的直线运动 D .从地面看,伤员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6.质量为2kg 的物体在xoy 平面上运动,在x 方向的速度—时间图像和y 方向的位移—时间图像如题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前2s 内质点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B .质点的初速度为8m/s C .2s 末质点速度大小为8m/s D .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16N 7.如图,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在斜面底端A 点正上方高度为6 m 处的O 点,以1 m/s 的速度水平抛出一个小球,飞行一段时间后撞在斜面上,这段飞行所用的时间为 (210/g m s ) ( )

高一(下)学期 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浓硫酸是实验室必备的重要试剂,下列有关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强腐蚀性B.能使蔗糖变黑 C.能用于干燥氨气D.加热时能与铜发生反应了 【答案】C 【详解】 A.浓硫酸具有酸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所以具有强腐蚀性,故A正确; B.浓硫酸能使蔗糖中H、O元素以2:1水的形式脱去而体现脱水性,从而使蔗糖变黑,故B正确; C.浓硫酸具有酸性,能和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所以不能干燥氨气,故C错误; 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加热条件下,能和Cu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睛】 考查浓硫酸的性质,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脱水性是考查高频点,注意吸水性和脱水性区别,注意浓硫酸不能干燥氨气等碱性气体、不能干燥硫化氢等还原性气体。 2.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A.迅速退色B.不退色 C.先退色后又恢复红色D.慢慢退色 【答案】B 【详解】 Cl2和SO2同时通入到溶液中,发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若Cl2和SO2的物质的量相同,它们在溶液中反应恰好没有剩余,即没有漂白性的物质剩余,故溶液不会褪色,故选B。 【点睛】 Cl2、SO2都具有漂白性,同时它们的漂白性都需要在湿润的环境中才能得以体现;若将这两种气体以物质的量比为1:1的方式通入到溶液中,二者优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l2+SO2+2H2O=2HCl+H2SO4)生成无漂白性的物质;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气体的漂白原理也不相同,Cl2是因为溶于水后生成了HClO,该物质具有强化性,漂白作用是不可逆的,而SO2是因为溶于水后生成了H2SO3,该物质可以和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漂白作用是可逆的。 3.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与灼热的炭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不能干燥 NH3、 H2S等气体 C.SO2和 Cl2均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将溶有 SO2的品红溶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说明 SO2的氧化性没有 Cl2强 D.以 FeS和稀硫酸反应制H2S气体为氧化还原反应

高一班新生入学第一次主题班会

【班会时间】:2014年8月20日 【班会地点】:高一(5)班教室 【班会目标】: 1. 让学生熟悉学校和老师,增进师生感情,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 2. 引导学生尽早融入高中生活。 3. 增进学生间的认识和交流,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 4. 帮助学生摆正心态,介绍高中学科特点,指导学生做好思想、心理、学习上的准备。【班会内容】: 一、自我介绍 同学们,大家好!首先祝贺大家,你们冲过了中考的封锁,又经历了酷夏的思考,来到咱们一中,从今天开始真正成为一个个斗志昂扬的高中生,开始你们人生最伟大、最艰巨、最关键、最有价值的冲击。高中生活直接决定你们人生的规格和品位,决定你们的前途和命运,决定你们的事业和成就。 当然,我知道同学们一路走来,早已明白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正如汪国真写给青少年的诗句:“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是咱班的班主任,我的名字叫王琴,以后大家叫我王老师就可以了。 二、拉近距离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很激动,胸膛中流淌着一种莫名的暖意,我想用三个词来形容。 第一个词:“缘分”:——佛说:前世的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而我们却有缘能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朝夕相伴,更是难得的缘分。人就如一粒沙,海水的漂流或许会让一些沙聚在一起,这就是缘。有缘相聚,希望大家能够珍惜。 第二个词:“朋友”:——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课上我们是师生,课下我们是朋友。古有“忘年之交”,作为一名老师,同学们青春的气质时常让我忘记自己的年龄,总感觉我们年龄相仿。那么就让我们彼此敞开心扉,真诚相待,共度美好学习时光,共逐美丽人生梦想。 第三个词:“团结”:——古人云: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一首歌唱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只要你我热情相拥,懦夫也会变成金刚。” 团结就是大家相互理解尊重,共同进步;团结就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就是我们大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让我们的班级成为最坚固的堡垒,最幸福的家园。 三、咱们学校 1、校园环境 2、校园文化 教风:严格、规范、创新、求精 学风:惜时、善学、多思、求真 校风:团结、勤奋、严谨、求实 校训:自胜自强 美国教育家伯尔凯·史密斯说:“一个办得成功的学校应以它的文化而著称,即有一个价值和规范的结构、过程和气氛,使教师和学生都被纳入走向成功的教育途径。”我相信,迈入七中,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学习是快乐的,我们的生活是幸福的。 四、咱们班级 1. 班级理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努力,我能行!”我们是“高一(5)班!”,班级共有学生49人,女生23人,男生26人。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试题

西安某工大附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 注意:1.本卷分试卷和答题卷部分,只交答题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上,写在其他地方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 1.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 .很小的实数可以构成集合。 B .集合{} 1|2-=x y y 与集合(){} 1|,2-=x y y x 是同一个集合。 C .自然数集N 中最小的数是1 D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设集合}5,4,3,2,1{=U ,}3,2,1{=A ,}4,2{=B , 则图中阴影 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A.}4{ B.}4,2{ C.}5,4{ D.}4,3,1{ 3. 已知{}{}22|1,|1==-==-M x y x N y y x , N M ?等于( ) A. N B.M C.R D.? 4. 下列给出函数()f x 与()g x 的各组中,是同一个关于x 的函数的是 ( ) A .2 ()1,()1x f x x g x x =-=- B .()21,()21f x x g x x =-=+ C .2(),()f x x g x ==.0()1,()f x g x x == 5. 已知函数()533f x ax bx cx =-+-,()37f -=,则()3f 的值为 ( ) A. 13 B.13- C.7 D. 7- 6. 若函数2(21)1=+-+y x a x 在区间(-∞,2]上是减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 3,+∞) B .(-∞,-2 3] C .[ 2 3 ,+∞) D .(-∞,2 3]

最新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

一、单选题 1.已知,,则= A. B. C. D. 2.已知点,,则直线的斜率是() A.1 B.-1 C.5 D.-5 3.函数的定义域为() A. B. C. D. 4.函数f(x)=(m2-m-1)x m是幂函数,且函数f(x)图象不经过原点,则实数m=()A. B.1 C.2 D.或2 5.已知函数,则() A. B.8 C. D. 6.已知函数f(x)=3ax-1-2a在区间(-1,1)上存在零点,则() A.或 B. C.或 D. 7.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关于平面的对称点为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点,则间的距离为( ) A. B. C. D. 8.圆:和圆:=0交于A,B两点,则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 ) A.x+y+3=0 B.2x-y-5=0 C.3x-y-9=0 D.4x-3y+7=0 9.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是正方形,侧视图是等腰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168 B .98 C .108 D .88 10.直线与 、 为端点的线段有公共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 B . C . D . 11.已知函数且在上为减函数,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 B . C . D . 12.已知为定义在上的奇函数,,且对任意的 时,当 时, 则不等式 的解集为(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 13.若函数 ,则________. 14.已知一圆经过两点,且它的圆心在直线 上,则此圆的方程为 ______。 15.若关于的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16.设点P 是函数y =点()(),3Q a a a R -∈,则PQ 的最小值__________.

2021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物理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钟乐彬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关于互成角度的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下属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直线运动 B.一定是抛物线运动 C.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一个物体在相互垂直的恒力F1和F2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突然撤去F2,则物体以后的运动情况是: A.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B.物体做变加速曲线运动 C.物体沿F1的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物体做直线运动 3.如图⑴所示,在长约80cm~100c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用红蜡做成的小圆柱体(小圆柱体恰能在管中匀速上浮),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然后将玻璃管竖直倒置,在红蜡块匀速上浮的同时使玻璃管紧贴黑板面由静止开始水平向右匀加速移动,你正对黑板面将看到红蜡块相对于黑板面的移动轨迹可能是下面的: 图1 A. B. C. D. 4.如图所示,质点通过位置P时的速度、加速度及P附近的一段轨迹都 在图上标出,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 在同一高度将质量相等的两球以大小相等的初速度分别竖直上抛和竖 直下抛,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B落地时位移相同 B.在运动过程中,A、B的加速度相同

A B C C.A、B落地时速度相同 D.在整个运动过程中,A、B的速度变化量相同 6. 一物体从某高度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大小为v,则它运动时间为:A.B.C.D. 7.在同一点O抛出的三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则三个物体做平 抛运动的初速度v A、v B、v C的关系和三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时间t A、t B、t C 的关系分 别是: A.v A>v B>v C,t A>t B>t C B.v A=v B=v C,t A=t B=t C C.v At B>t C D.v A>v B>v C,t A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 1 -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化学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 23 Cl:35.5 S:32 Mg:24 Al:27 N:14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表示物质所含粒子的多少 B .1mol 氢中含有2mol 氢原子和2mol 电子 C .1molH 2O 的质量等于N A 个H 2O 分子的质量总和 D .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 2.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3. 下列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 A 实验桌上的酒精灯倾倒了燃烧起来,马上用湿布扑灭 B 不慎将酸或碱液溅入眼内,立即闭上眼睛,用手揉擦。 C 皮肤上溅有较多的浓硫酸,赶紧用水冲洗。 D 衣服沾上大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需将此衣服浸泡在盛水的盆中。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 mol CO 2 的质量为44g/mol B. CO 2的摩尔质量为44g C. N A 个CO 2的质量与CO 2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同 D. CO 2的摩尔质量等于CO 2的相对分子质量 5. 关于“摩尔”叙述正确的是: ( ) A .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 B .摩尔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C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D .国际上规定,0.012kg 碳原子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摩 6. 用N A 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28gN 2所含原子数为N A 班级: 姓名: 考号: 考号: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后裔.(yì)汨.(mì)罗江枷.(jiā)锁溘.(hè)然长逝 B、旌.(jīng)旗抛锚.(máo)殷.(yīn)红自怨自艾.(yì) C、谥.(yì)号逡.(qūn)巡取缔.(dì)刚愎.(bì)自用 D、猝.(cù)发肇.(zhào)锡缇骑 ..(tíjì)否.(Pǐ)极泰来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迟暮僵硬斡旋迁移默化 B、逡巡户牖骷髅舐犊情深 C、滞笨苍穹庚寅直接了当 D、撕打枷锁招展沁人肺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要更好地理解肖邦音乐同波兰风光的联系,可以说任何地方也无法同这朴素的马佐夫 舍的村庄——热那佐瓦沃拉相比了。乍一看,这种说法或许显得有些荒诞不经 ....。 B、尤其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宛如船歌的一串琵音,而那银灰、淡紫的亭 亭玉立的树干,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 ....,宛如f小调叙事曲开头的几节。 C、清风徐来,树影婆娑,花园里充满了簌簌的声响。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 心荡神驰,犹如是在聚精会神地倾听这匠心独运 ....的音乐的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 D、上有危崖如欲倾坠,下有深潭不可逼视。轰隆的巨响,震耳欲聋 ....,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4、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A、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B、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C、几天前,他刚接待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来到县里,专门调研返乡农民工问题。 D、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科学无禁区,不过并非没有科学伦理的规范。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毋庸____________,法兰西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②小男孩一下子___________索然了,站在那里没有目标地东张西望。 ③当浮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时,物体上浮,_____________-物体下沉。 A、置疑兴味反之 B、质疑趣味反之 C、质疑趣味否则 D、置疑兴味否则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的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般墓碑记通常记述死者的姓氏籍贯、生平事迹、生卒年寿等大概情况,但是《五人墓碑记》站在历史的高度,突出赞颂五位义士强权英勇不屈的反抗精神,深刻阐发“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重大意义。通过这篇碑记,作者也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和历史观。B、《离骚》是屈原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作章句。C、艾青,原名蒋海澄,其成名作是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D、普希金,俄罗斯人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 二、现代文阅读(共16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9题。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 第一次段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性,漂白原理与其它几种不同的是() A.氯水B.SO2C.H2O2D.HClO 【答案】B 【详解】 二氧化硫漂白原理是它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氯水、双氧水、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故选B。 2.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A.迅速退色B.不退色 C.先退色后又恢复红色D.慢慢退色 【答案】B 【详解】 Cl2和SO2同时通入到溶液中,发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若Cl2和SO2的物质的量相同,它们在溶液中反应恰好没有剩余,即没有漂白性的物质剩余,故溶液不会褪色,故选B。 【点睛】 Cl2、SO2都具有漂白性,同时它们的漂白性都需要在湿润的环境中才能得以体现;若将这两种气体以物质的量比为1:1的方式通入到溶液中,二者优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l2+SO2+2H2O=2HCl+H2SO4)生成无漂白性的物质;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气体的漂白原理也不相同,Cl2是因为溶于水后生成了HClO,该物质具有强化性,漂白作用是不可逆的,而SO2是因为溶于水后生成了H2SO3,该物质可以和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漂白作用是可逆的。 3.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SO- A.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一定含有2 4 B.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用稀盐酸洗涤后灼烧至火焰为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酒精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 C.待检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NH+ 中一定含有 4 D.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 CO- 气体,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2 3 【答案】A 【详解】 SO-,还可能含A.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可能含有24 SO-,所以A错误; 有SO32-被硝酸氧化成2 4

高一新生第一次主题班会

高一新生第一次主题班会 亲爱同学们: 高中时期是人生走向成熟、走向独立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你会发现自己已不再像初中时那样动荡、不稳定,发展变化那样明显;自己不再随波逐流,对问题会有独自的观点、看法;不知不觉中还会发现自己已拥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16岁,多么美好的年龄!它意味着青春洋溢,意味着朝气蓬勃、意味着无忧无虑。它使得多少作家为之赞美!为之倾倒!它又引起多少人美好的回忆!然而,这个鲜花开放的季节并非总是阳光明媚,也许不知哪边飘来的乌云会悄悄笼罩你心灵的天空;于是伴着霏霏细雨,忧郁和烦恼油然而生。 刚开始的日子,离开了相伴多年的同学和老师,离开了父母乡亲,看到的全是新的面孔,你也许会有一些失落和紧张;刚刚熟悉了新的环境,学习上的不适应又可能使你感到沮丧;等到一切纳入正轨,没准儿和老师、同学的交往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对自己的认识也有些困惑和疑问。另外,你会渴望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式的,但父母却总把你当成小孩子;当你开始对社会上的一些事情有独特的看法,但老师和家长却说你的看法片面、偏激、不成熟…… 但是,无论出现了哪种糟糕的事情,你一定要知道,你是一个发展中的强有力的人,你的身上有无限的潜力,等待着你去开发;你的大脑中有无穷的智慧,等待着你去挖掘。只要不丢掉自信,你会微笑着穿过成长中的风风雨雨。 磐安县第三中学是一所历史名校,又是一所学习竞争十分激烈的现代化省级省级规范化高中,学习生活环境优美,并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传统,相信你一定会很快适应这里的学习和生活,并不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合作,成为磐安县第三中学的骄傲。 现代人不可能独立于社会之外,人际交往、合作是伴随一生的基本生活生存能力。尤其是刚到一个新环境,尽快适应环境、学会交际、学会合作也是新生必备的素质之一。 让我们彼此尽快认识 { “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这样问他的弟子。 佛祖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 是的,一滴水的寿命是短暂的。但当它汇入海洋,与浩瀚的大海融为一体时。它就获得了新生。因为大海永远也不会干涸。 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你单枪匹马、孑然一身时.力量是微薄的。只有像滴水汇入大海一样.全身心地融入集体中.才能获得无穷无尽的力量。你的生命才能迸发出灿烂的光华。 告别了初中的海域,我们进入了高中这个海洋。 来到一个新的集体。与新同学初次见面,相信每个同学都希望尽快彼此认识,但对于怎样彼此认识的问题同学们会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同学说:不必主动与别人打招呼。时间长了自然就认识了。 有的同学说:只向自己周围的同学做自我介绍,并询问对方的情况,至于其他同学.时间长了就认识了。(

高一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英语试卷

翰林学校2017-2018第一学年高一英语第一次月考试题 (共四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单项填空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每题1分,共 15分) ( )1. The sea was _______ at the beg inning of our voyage. But after a while a storm was coming. A. quiet B. calm C. sile nt D. still ( )2. Tom is able to lift the heavy box to the truck. He is full of ______ . A. stre ngth B. force C. en ergy D. power ( )3. She soon ______ h erself and stopped crying. A. got back B. ren ewed C. found D. recovered ( )4. These coun tries have _______ too many wars. A. got through B. gone through C. looked through D. run through ( )5. He asked us _______ we saw the lost cat or not. A. that B. what C. which D. whether ( )6. They hurried into the room to see ______ with their baby. A. what the matter was B. what was the matter C. what matter it was D. what matter was it ( )7. I ' m sorry to have broken your glasses. I mean I didn __________ . ' t do it _ A. for pleasure B. on purpose C. in retur n D. in deed ( )8. The soldiers saved a lot of people in that area. The people there are very ______ to them. A. tha nk B. happy C. grateful D. grate ( )9. Tom is playi ng hide-a nd-seek. Do you know his _____ place? A. hidde n B. hide C. hidi ng D. hid ( )10. The stude nts in my class ______ fifty-four. A. add up to B. add to C. add up D. add in ( )11. The Tita nic sank on its first ______ , and a great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A. travel B. voyage C. trip D. journey ( )1 2. I ' ll come _____ to the point —your work isn ' t good eno ugh. A. straightly B. right C. straight D. direct ( )13. The stude nts _____ busily whe n the teacher went to get a book she _______ in the office. A. had writte n; has left B. were writi ng; has left C. had writte n; had left D. were writi ng; had left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卷

高一(下)学期英语月考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00分钟 第一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第一节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A Ireland has had a very difficult history. The problems started in the 16th century when English rulers tried to conquer(征服) Ireland. For hundreds of years, the Irish people fought against the English. Finally, in 1921, the British government was forced to give independence to the south of Ireland. The result is that today there a re two ―Irelands‖. Northern Ireland, in the north, is part of the United Kingdom. The Republic of Ireland, in the south, is an independent country. In the 1840s, the main crop, potatoes,was affected by disease and about 750,000 people died of hunger. This, and a shortage (短缺) of work, forced many people to leave Ireland and live in the USA, the UK, Australia and Canada. As a result of these problems, the population fell from 8.2 million in 1841 to 6.6 million in 1851. For many years, the majority of Irish people earned their living as farmers. Today, many people still work on the land but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moving to the cities to work in factories and offices. Life in the cities is very different from life in the countryside, where things move at a quieter and slower pace. The Irish are famous for being warm-hearted and friendly, Oscar Wilde, a famous Irish writer, once said that the Irish were ―the greatest talkers since the Greeks‖,Since independence, Ireland has revived(复兴) its own culture of music,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singing. Different areas have different styles of old Irish songs which are sung without instruments. Other kinds of Irish music use many different instruments such as the violin, whistles, etc. 1.What does the author tell us in Paragraph 1? ________ A. How the Irish fought against the English. B. How two ―Irelands‖ came into being. C. How English rulers tried to conquer Ireland. D. How Ireland gained independence. 2.We learn from the text that in Ireland________. A. food shortages in the 1840s led to a decline(下降)in population B. people are moving to the cities for lack of work in the countryside C. it is harder to make a living as a farmer than as a factory worker D. different kinds of old Irish songs are all sung with instruments 3. What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________ A. Life in Ireland B. A Very Difficult History C. Ireland, Past and Present D. The Independence of Ireland B When newspapers and radio describe the damage caused by a hurricane named Hazel, girls named Hazel are probably teased(取笑)by their friends. To keep out of trouble, the Weather Station says,‖ Any resemblance between hurricane names and the names of particular girls is purely accidental.‖ Some women became angry because hurricanes are given their names, but many other women are proud to see their names make headlines. They don’t even care that they are the names of destructive storms. Because more women seem to like it than dislike it, the Weather Station has decided to continue using girl’s names for hurricanes. In some ways a hurricane is like a person. After it is born, it grows and develops, then becomes old and dies. Each hurricane has a character of its own. Each follows its own path through the world, and people remember it long after it gone .So it is natural to giv e hurricanes’ names, and to talk about them almost if they were alive. 4. What happens to girls named Hazel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________ A. Others often make fun of them. B. The Weather Station look for them. C. They suffer from hurricanes. D. T hey can’t find boyfriend. 5. The underlined word ―resemblance‖ probably means ______ A. trouble B. difference C. sameness D. success 6.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is more reasonable? ________ A. Some women feel unhappy because hurricanes are given their names. B. A lot of women complain of the Weather Station. C. Many women want to be known. D. All the hurricanes are caused by women. 7. It is natural to give hurricane names because ______ A. they become old and die B. each hurricane has its own character C. each hurricane has its own day to come D. all of them should be remembered C Do you want to improve the way you study? Do you feel nervous before a test? Many students say that a lack of concentration (注意力) is their biggest problem. It seriously affects their ability to study, so do their test results. If so, use these tips to help you. Study Techniques ●You should always study in the same place. You shouldn’t sit in a position that you u se for another purpose. For example, when you sit on a sofa to study, your brain will think it is time to relax. Don’t watch TV while you are studying. Experts warn that your concentration may be reduced by 50 percent if you attempt to study in this way. Always try to have a white wall in front of you, so there is nothing to distract (make less concentrated) you. Before sitting down to study, gather together all the equipment you need. Apart from your textbooks, pens, pencils and knives, make sure you have a dictionary. If your study desk or table is needed when you are not studying, store all your equipment in a box beside it. ●Your eyes will become tired if you try to read a text which is on a flat surface. Position your book at an angle of 30 degrees. ●Be r ealistic and don’t try to complete too much in one study period. Finish one thing before beginning another. If you need a break, get up and walk around for a few minutes, but try not to telephone a friend or have something to eat. Test-taking Skills ●All your hard work will be for nothing if you are too nervous to take your test. Getting plenty of rest is very important. This means do not study all night before your test! It is a better idea to have a long-term study plan. Try to make a timetable for your study which lasts for a few months. ●Exercise is a great way to reduce pressure. Doing some form of exercise every day will also improve your concentration. Eat healthy food too. ●When you arrive in the examination room, find your seat and sit down. Breathe slowly and deeply. Check the time on the clock during the test, but not too often. Above all, take no notice of everyone else and give the test paper your undivided attention. 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You sh ould study in a different place every day, so you don’t get bored. B. Your concentration will improve if you study and watch TV at the same time. C. Check the time during the exam at a certain time. D. Staying up all night and studying is tiring, but you will learn a lot using this method. 9.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it‖ in the paragraph3 refer t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