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地研发】浙江省杭州市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放大镜和望远镜(教师版

【本地研发】浙江省杭州市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放大镜和望远镜(教师版

【本地研发】浙江省杭州市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放大镜和望远镜(教师版
【本地研发】浙江省杭州市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放大镜和望远镜(教师版

放大镜和望远镜下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4、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5、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6、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第二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苍蝇的复眼:有几千个小眼组成,观察范围广,易于发现周围的敌害;

2、昆虫的触角:是他们的“鼻子”,可以分辨各种气味,是嗅觉器官;

3、蟋蟀的“耳朵”在头上吗? 不是,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可以迅速感知来自周围的动静。

4、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5、苍蝇落在竖直的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爬行,主要和他的脚的构造有关。

二、蚜虫的天敌——草蛉(草蛉是怎样消灭蚜虫的?)

草蛉的幼虫用“镰刀”勾住蚜虫,把尖尖的嘴刺入蚜虫的体内,只用大约20多秒就可以把蚜虫的体内的汁液吸食一空;草蛉还会把蚜虫的空壳背在自己的背上伪装自己。

第三课放大镜下的晶体

一、美丽的晶体

1、食盐的晶体的形状是正方体;白糖的晶体形状是长方体;

碱面的晶体是颗粒;味精的晶体形状是长柱体。

2、晶体的概念:像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P8 )

3、制作晶体方法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方法。

4、减少水分的方法是把某种溶液风干,(即使其水分蒸发,)使物质重新析出;降低温度的方法是:先把某种物质的溶液加热制成饱和溶液,然后冷却,使物质重新析出。

第七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原生动物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3、在池塘的水里可能生活的微生物有草履虫、钟形虫、喇叭虫、变形虫、毛口虫、单胞藻、眼虫、唇滴虫、衣藻、团藻、硅藻、鼓藻等等。

4、怎样判断是不是生物?答:是否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是否吃食物或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是否需要呼吸;是否排泄废物;是否对外界的刺激有应激表现,是否有生殖现象等等。

一、填空题

1、通过放大镜观察可知: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蟋蟀的耳朵长在

,苍绳的眼睛是。

2、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

做。

3、许多的岩石是由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

等矿物的晶体而成。

4、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只能用、、、、五种感觉器

官探知世界。

5、透明的物体不一定是晶体,制作晶体的方法有和。

二、选择题

1、要观察清楚花粉的样子,我们需借助()来观察。

A.放大镜B.显微镜

2、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的微小物体。

A.1/5厘米B.1/5毫米C.0.5毫米

3、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的人是()

A.列文虎克B.罗伯特胡克C.巴斯德

4、我们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

A.放大了的正像B.放大了的倒像C.缩小了的倒像D.缩小了的正像

5、昆虫头上()就是它的触角。

A.触角B.复眼C.鼻子

课外探究:

1.中医给病人看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 )

A、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

B、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什么病

C、获取相关的事实与依据

D、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

地点潮虫只数

水泥路上0

水槽边的石头下24

2. 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潮虫,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

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 一起去寻找探索,他们记录了发现

潮虫的各处环境和潮虫的数(如表所示)。根据调查结果,

可推测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

A 、阳光充足

B 、高温干燥

C 、阴暗潮湿

D 、空气新鲜

二、选择题

1、蟋蟀的耳朵在 ( )。

A 、头部

B 、足的内侧

C 、腹部

2、在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常见的有( )。

A 、草履虫

B 、变形虫

C 、喇叭虫

D 、眼虫

E 、 团藻

3、下列物质中那些全是晶体( )

A .玻璃、冰花、砂石 B.牙齿、砂糖、碱 C.松香、味精、白糖

4、用放大镜观察叶片比用眼睛观察叶片更能看到( )

A.叶细胞 B.叶片的颜色 C.更细的叶脉

5、眼睛看上去比较光滑的物体,如果使用放大镜来观察,可看到该物体会变得( )

A.比原来更粗糙 B.比原来更光洁 C.比原来更迷糊

6、蚜虫对植物危害较大,但它也被别的昆虫所吃掉,常见的蚜虫的天敌有( )

A.瓢虫 B.蚊虫 C.草蛉

7、鱼缸里的水自然发绿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水中有一个绿藻 B.水中的绿藻持续增加 C.水本身变为绿色

8、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材料,标本制作是重要的环节,要想达到较好的观察效果,所观察的标本应是( )

A.完整的 B.薄而透明的 C.有颜色的

9、我们用放大镜观察各种各样的昆虫后,发现他们都有( )

○1一对触角 ○2两对飞行的翅膀 ○3两对足 ○4两排锋利的牙齿

A.○1○2○3 B.○1○2○4 C.○1○2 D.○1○3

三、判断

1、 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

2、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 )

3、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

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

5、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

6、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 )

7、我们一般可以采用降低温度、减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晶体。…………( )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18 干草地中 2

8、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课外探究练习:

1.菊花一般在秋天开花。影响菊花开花的生态因素是什么?

科学兴趣小组对“菊花是否开花与日照长短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1)作出假设:;

(2)进行实验:取十盆大小、长势都差不多且未开花的菊花,放在其他环境条件都适宜且相同的地方,

其中五盆放在日照时间短的地方,另五盆放在日照时间长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开花情况。该实验的主要变量是;

(3)如果他们的假设成立,观到的现象应是。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组别

水质水量水温蛙卵数孵出的蝌蚪数

项目

A组河水 500毫升 22℃30个 28只

B组蒸馏水 500毫升 10℃30个 9只

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水量过多

C、水温太高

D、水中没有水草

一.填空

1、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

白糖、()等。

2、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

3、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

4、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那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

要器官。

三、判断

1、每种物质的晶体都有固定的形状,但不同的物质的晶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各种物质的晶体大小都一样,并且都是很小,必须借助放大镜才能看得清楚。(×)

3、蚜虫危害植物和草蛉幼虫吃蚜虫的方式一样,都是吸食液体。(√)

4、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因为我们可以用显微镜放大任何物体。(×)5、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可以把被观察的物体无限放大。(×)

6、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7、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8、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

9、味精不是晶体。(×)

10、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有规则。(√)

1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12、我们利用放大镜能观察到洋葱的表皮细胞。(×)

13、我们可以在鱼塘中找到微生物。(√)

14、我们不可以自己培养微生物。(×)

15、在观察微生物时,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我们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

16、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3色组成的。(√)

17、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打磨成的。(√)

18、显微镜是利用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透镜的放大作用把细小的物体放大的。(×)

3.小明家昨晚买了一条鲫鱼养在院子的脸盆里。第二天早上,小明发现鱼不见了。为知道鱼失踪的

原因,小明问妈妈鱼是不是被杀掉了,妈妈说没有;小明查看脸盆周围的地面,也没发现鱼跳出来

痕迹;小明爸爸想起来,昨夜听到家里狗和猫的叫声,小明过去查看,发现狗被锁着,而脸盆周围

的桌面上有猫爪印,并且在不远的邻居家的墙脚下找到了被吃剩的鱼尾巴,小明恍然大悟。根据上

述材料回答:

(1)写出小明探究的问题

(2)写出小明对鱼失踪原因的另外3种猜测

如:①鱼被妈杀掉了②

③④

(3)写出小明获取对应的事实和证据:

如:①小明妈说没杀鱼②

③④

写出小明最后得出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没有关系,

和有关。

2、荷兰生物学家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

的,发现了。

3、英国科学家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

的结构。

4、用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5、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

的。

二、判断

1、微生物是生物,也由细胞组成。------------------------()

2、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3毫米的微小物体。------()

3、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4、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

5、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 -()

三、选择题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它的视野()。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2、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制成的,可以放大近300倍。

A、列文虎克

B、巴斯德

C、罗伯特.胡克

D、阿波罗

3、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 倍。

A、200

B、2000

C、200万

D、20

4、蝇眼是()。

A、单眼

B、复眼

C、双眼

D、不能确定

5、()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

B、动力学

C、仿生学

D、植物学

6、蟋蟀的耳朵在( )。

A、头部

B、足内侧

C、腹部

D、尾部

7、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

A、相同

B、相反

C、无关

D、不能确定

8、把印有英文字母“b”的薄纸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图像是英文字母()

?A、b B、q C、d D、p

9、如果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渗出的()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浸入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通过食物链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A、汞

B、铅

C、镉

D、砷

10、()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A、近视镜

B、显微镜

C、远视镜

D、放大镜

11、()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A、老花镜

B、显微镜

C、近视镜

D、平面镜

12、英国科学家()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A列文虎克B巴斯德C罗伯特.胡克D、阿波罗

13、两个()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A、显微镜

B、凸透镜

C、平面镜

D、老花镜

14、用()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A、老花镜

B、显微镜

C、近视镜

D、平面镜

15下列物质中是晶体的有()

A、松香

B、玻璃

C、白糖

D、琥珀

课程顾问签字: 教学主管签字:

参考答案

填空

1.扁平的细毛;足的内侧;复眼

2.有规则;晶体

3.矿物晶体长石、云母、石英

4. 眼、耳、鼻、舌、手

5. 结晶;蒸发

选择:

1-5:BBCAC

课外探究:

1.C

2.C

选择

1.B

2.

3.

4.C

5.A

6.C

7.B

8.B

9.A√×√

判断

1-8:×√×√×√√√

探究

1.菊花在日照时间短时开花

2.日照时间长短

3.放在日照段的地方菊花开花,放在日照时间长的地方菊花没有开花

2、A

填空:

1.晶体;味精

2.细胞

3.触角;气孔

判断:

1-5:√×√××

6-10:√×××√

11-15:√×√×√

16-18:√√×

探究

(1)写出小明探究的问题:昨晚买的鲫鱼养在院子的脸盆里为什么第二天不见了

(2)写出小明对鱼失踪原因的另外3种猜测

如:①鱼被妈杀掉了②鱼跳出了脸盆

③狗捉走了鱼④鱼被猫吃了

(3)写出小明获取对应的事实和证据:

如:①小明妈说没杀鱼②在脸盆周围的地面,没发现鱼跳出来痕迹

③狗被锁着④脸盆周围的桌面上有猫爪印,并且在不远的邻居家的墙脚下找到了被吃剩的鱼尾巴(4)写出小明最后得出的结论:昨晚买的鱼被猫吃掉了

一、填空题

1、镜片的直径、镜片的凸度

2、列文虎克、显微镜、微生物

3、罗伯特·胡克

4、显微镜

5、细胞、功能单位

二、判断

1、V

2、X

3、X

4、V

5、X

三、选择

1、B

2、A

3、C

4、B

5、A

6、C

7、B

8、B

9、A 10、D

11、B 12、C 13、B 14、B 15、C

(完整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放大镜》教案

《放大镜》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或物体的细节,引领学生走进微小世界。 2.能根据放大镜的特征,利用简单材料制作简易放大镜。 3.激发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走进微小世界;能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放大镜。 【教学准备】 放大镜、观察用纸样、记录表、烧瓶等自制材料、幻灯片等。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前测放大镜知识 师:(大屏幕展示“放大镜下的电视机屏幕的画面”)猜猜屏幕上的画面是什么?师:这是放大镜下的电视机屏幕。今天我们要利用放大镜观察周围的世界。(板书:放大镜) 师:你知道放大镜有什么用? 师:刚才有同学说,“能放大物体”,对吗? 师:其实真能放大就好了,如能把米粒,把饼干,把肉放大哪多好啊! 二、尝试使用,掌握放大镜操作 师:看看放大,其实没放大。你们会用放大镜吗?桌上有两个放大镜,你们玩一玩看,把你要看的物体的图像放大了,并想一想你是怎样放大图像的,花两分钟时间吧。 学生开始观察,教师巡视 师:请个同学说,是怎样放大物体的。 师:(师边操作边演示)移动的是什么?不移动的是什么?你们发现了吗,再试一试。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请个同学来说,你怎样看清物体的? 师:放大镜观察物体有几种做法。 生:我们认为是两种,一种是移动放大镜,一种是移动物体。

三、师生交流,探究放大镜特点 师:放大镜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有谁了解过放大镜的结构?谁了解放大镜的特点? 生:中间厚,边缘薄。 生:它是一种凸透镜。 师:凸透镜有什么特点? 生:放大。 师:本来我不赞成用手去摸放大镜这类仪器的镜面,今天为了解放大镜的特点,允许你去摸放大镜的镜面,但你得把手擦干净? 师:发现了吗?谁能画一画它的特点。 师:用语言描述一下。 生:中间厚,边缘薄。 师:“凸”是一个特点,还有吗? 师:透明,象玻璃一下。 师出示铁饼,能放大物体吗?为什么?(不能,不是透明的;放大镜透明,中间又是凸起的) 四、再次使用,认识放大镜作用 师:放大镜在什么地方用过? 师:利用放大镜,我们原来没有看到的,现在看到了,放大镜帮助我们发现细微的地方。 教师:老师现在要考考大家,(出示三种纸的纤维图片)根据三种纸的纤维特征,猜猜哪一张是书写纸、吸水纸、过滤纸。图上看,三种纸的主要差异在哪里?

六年级科学 放大镜教案 教科版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例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纤细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佳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例外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