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2014五年级数学公式大全_公式总结

最新2014五年级数学公式大全_公式总结

最新2014五年级数学公式大全_公式总结

最新2014五年级数学公式大全_公式总结

最新2014五年级数学公式大全,查字典数学网为您带来,希望帮到您。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最新2014五年级数学公式大全,不知道有没有帮到您呢?

高等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高数常用公式 平方立方: 22222222 332233223223332233222(1)()()(2)2()(3)2()(4)()()(5)()()(6)33()(7)33()(8)222(a b a b a b a ab b a b a ab b a b a b a b a ab b a b a b a ab b a a b ab b a b a a b ab b a b a b c ab bc ca -=+-++=+-+=-+=+-+-=-+++++=+-+-=-+++++= 21221)(9)()(),(2) n n n n n n a b c a b a b a a b ab b n ----++-=-++++≥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两角和公式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tanAtanB -1tanB tanA + tan(A-B) =tanAtanB 1tanB tanA +- cot(A+B) =cotA cotB 1 -cotAcotB + cot(A-B) =cotA cotB 1 cotAcotB -+ 倍角公式 tan2A =A tan 12tanA 2- Sin2A=2SinA?CosA Cos2A = Cos 2A-Sin 2A=2Cos 2A-1=1-2sin 2A 三倍角公式 sin3A = 3sinA-4(sinA)3 cos3A = 4(cosA)3-3cosA tan3a = tana ·tan(3π+a)·tan(3 π -a) 半角公式 sin( 2A )=2cos 1A - cos( 2A )=2cos 1A + tan( 2A )=A A cos 1cos 1+- cot(2A )=A A cos 1cos 1-+ tan( 2 A )=A A sin cos 1-=A A cos 1sin + 和差化积 sina+sinb=2sin 2b a +cos 2b a - sina-sinb=2cos 2b a +sin 2b a - cosa+cosb = 2cos 2b a +cos 2b a - cosa-cosb = -2sin 2b a +sin 2 b a -

[实用参考]大学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导数公式: 基本积分表: 三角函数的有理式积分:

一些初等函数: 两个重要极限: 三角函数公式: ·诱导公式: ·和差角公式:·和差化积公式: 2 sin 2sin 2cos cos 2cos 2cos 2cos cos 2sin 2cos 2sin sin 2cos 2sin 2sin sin β αβαβαβ αβαβαβ αβαβαβ αβ αβα-+=--+=+-+=--+=+α β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ctg ctg ctg ctg ctg tg tg tg tg tg ±?= ±?±= ±=±±=±1 )(1)(sin sin cos cos )cos(sin cos cos sin )sin(

·倍角公式: ·半角公式: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反三角函数性质: 高阶导数公式——莱布尼兹(Leibniz)公式:中值定理与导数应用: 曲率: 定积分的近似计算: 定积分应用相关公式: 空间解析几何和向量代数: 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应用 微分法在几何上的应用: 方向导数与梯度: 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 重积分及其应用: 柱面坐标和球面坐标: 曲线积分: 曲面积分: 高斯公式:

斯托克斯公式——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的关系:常数项级数: 级数审敛法: 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 幂级数: 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一些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欧拉公式: 三角级数: 傅立叶级数: 周期为的周期函数的傅立叶级数: 微分方程的相关概念: 阳光怡茗工作室https://www.doczj.com/doc/2710200115.html,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全微分方程: 二阶微分方程: 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式大全(整理).doc

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1L=1000mL=1000cm3 1米(m)=100厘米(cm)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同学们: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厘米”通常叫“公分”。(1厘米≈1公分) Δ:a×a=a2a×a×a=a3 500g=1斤1kg=2斤1000g=1kg1吨(t)=1000kg1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0毫米1里=500米 1公里=1000米1km=1000m1元=10角1角=10分1年=365天(平年)=366天(闰年)1小时(时)=60分钟1天=24小时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的分配律:(a+b)×c=a×b+b×c 乘法的结合律:(a-b)×c=a×c-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 ×b)×c=a×(b×c)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 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

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子×因子=积积÷一个因子=另一个因子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被减数-差=减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圆形 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

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完整打印版)

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完整版) 一、基础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2-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 +b 2 完全立方公式:(a ±b )3=(a±b)(a 2 ab+b 2) 3. 同底数幂相乘: 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同底数幂相除: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a 0=1(a≠0) a -p = p a 1 (a≠0,p 为正整数) 4. 等差数列: (1)s n = 2)(1n a a n ?+=na 1+21 n(n-1)d ; (2)a n =a 1+(n -1)d ; (3)n = d a a n 1 -+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5. 等比数列: (1)a n =a 1q -1; (2)s n =q q a n -11 ·1) -((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6.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bx+c=a(x-x 1)(x-x 2) 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 ac b b 242---(b 2-4a 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x 2=a c 二、基础几何公式 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5)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内心;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重心:中线的交点叫做重心;重心到每边中点的距离等于这边中线的三分之一。 垂线:高线的交点叫做垂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垂心连线必垂直于对边。 外心: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

大学数学公式(全集)

高等数学公式 导数公式: 基本积分表: 三角函数的有理式积分: 2 22212211cos 12sin u du dx x tg u u u x u u x +==+-=+=, , ,  一些初等函数: 两个重要极限: a x x a a a ctgx x x tgx x x x ctgx x tgx a x x ln 1)(log ln )(csc )(csc sec )(sec csc )(sec )(22 = '='?-='?='-='='2 2 22 11 )(11 )(11 )(arccos 11 )(arcsin x arcctgx x arctgx x x x x +- ='+= '-- ='-= '? ?????????+±+=±+=+=+=+-=?+=?+-==+==C a x x a x dx C shx chxdx C chx shxdx C a a dx a C x ctgxdx x C x dx tgx x C ctgx xdx x dx C tgx xdx x dx x x )ln(ln csc csc sec sec csc sin sec cos 222 22 22 2C a x x a dx C x a x a a x a dx C a x a x a a x dx C a x arctg a x a dx C ctgx x xdx C tgx x xdx C x ctgxdx C x tgxdx +=-+-+=-++-=-+=++-=++=+=+-=????????arcsin ln 21ln 211csc ln csc sec ln sec sin ln cos ln 2 2222222? ????++-=-+-+--=-+++++=+-= ==-C a x a x a x dx x a C a x x a a x x dx a x C a x x a a x x dx a x I n n xdx xdx I n n n n arcsin 22ln 22)ln(221 cos sin 22 2222222 2222222 22 2 22 2 π π

大学高等数学所有公式大全.

大学高等数学公式 ·积的关系: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 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tan^2(α+1=sec^2(α cot^2(α+1=csc^2(α ·倒数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直角三角形ABC中, 角A的正弦值就等于角A的对边比斜边, 余弦等于角A的邻边比斜边

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 ·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三角和的三角函数: 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 γ-sinα·sinβ·sinγ 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 sinα·cosβ·sinγ-sinα·sinβ·cosγ 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 tanβ·tanγ-tanγ·tanα ·辅助角公式:

Asinα+Bcosα=(A^2+B^2^(1/2sin(α+t,其中 sint=B/(A^2+B^2^(1/2 cost=A/(A^2+B^2^(1/2 tant=B/A Asinα+Bcosα=(A^2+B^2^(1/2cos(α-t,tant=A/B ·倍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2/(tanα+cot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 ·三倍角公式: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半角公式: sin(α/2=±√((1-cosα/2 cos(α/2=±√((1+cosα/2 tan(α/2=±√((1-cosα/(1+cosα=sinα/(1+cosα=(1-cosα/sinα ·降幂公式

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式大全(打印版)

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式大全(请同学们妥善保管) 1L=1000mL=1000cm3 1米(m)=100厘米(cm)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同学们: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厘米”通常叫“公分”。(1厘米≈1公分) Δ:a×a=a2 a×a×a=a3 500g=1斤1kg=2斤1000g=1kg 1吨(t)=1000kg 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0毫米 1里=500米1公里=1000米1km=1000m 1元=10角1角=10分 1年=365天(平年)=366天(闰年)1小时(时)=60分钟1天=24小时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的分配律:(a+b)× c=a×b+b×c 乘法的结合律:(a-b)× c=a×c-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 ×b)× c=a×(b×c)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子×因子=积积÷一个因子=另一个因子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 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式大全91794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1 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精选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 圆形 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 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精选

关于高等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高数常用公式 平方立方: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两角和公式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tanAtanB -1tanB tanA + tan(A-B) =tanAtanB 1tanB tanA +- cot(A+B) =cotA cotB 1 -cotAcotB + cot(A-B) =cotA cotB 1 cotAcotB -+ 倍角公式 tan2A =A tan 12tanA 2 - Sin2A=2SinA?CosA Cos2A = Cos 2A-Sin 2A=2Cos 2A-1=1-2sin 2A 三倍角公式 sin3A = 3sinA-4(sinA)3 cos3A = 4(cosA)3-3cosA tan3a = tana ·tan(3π+a)·tan(3 π -a) 半角公式 sin( 2 A )=2cos 1A - cos( 2 A )=2cos 1A + tan( 2 A )=A A cos 1cos 1+- cot(2 A )=A A cos 1cos 1-+ tan( 2 A )=A A sin cos 1-=A A cos 1sin + 和差化积 sina+sinb=2sin 2b a +cos 2b a - sina-sinb=2cos 2 b a +sin 2b a - cosa+cosb = 2cos 2b a +cos 2b a - cosa-cosb = -2sin 2b a +sin 2 b a - tana+tanb=b a b a cos cos ) sin(+ 积化和差 sinasinb = -21 [cos(a+b)-cos(a-b)] cosacosb = 21 [cos(a+b)+cos(a-b)] sinacosb = 21 [sin(a+b)+sin(a-b)] cosasinb = 2 1 [sin(a+b)-sin(a-b)] 诱导公式 sin(-a) = -sina cos(-a) = cosa sin(2π -a) = cosa cos(2π -a) = sina sin(2π +a) = cosa cos(2 π +a) = -sina sin(π-a) = sina c os(π-a) = -cosa sin(π+a) = -sina cos(π+a) = -cosa tgA=tanA = a a cos sin 万能公式

小学常用数学公式汇总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数+加数=和 6、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8、减数=被减数-差 9、被减数=减数+差 10、因数×因数=积 11、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12、被除数÷除数=商 13、除数=被除数÷商 14、被除数=商×除数 15、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例:90÷5÷6=90÷(5×6)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几何公式 1.正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公式:C=4a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a 正方体的体积=边长×边长×边长公式:V=a×a×a 2.长方形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公式:C=(a+b)×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a×b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3.三角形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 4.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5.梯形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6.圆 直径=半径×2 公式:d=2r 半径=直径÷2 公式: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公式:c=πd =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r 7.圆柱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的周长×高+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总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Sh 8.圆锥 圆锥的总体积=底面积×高×1/3 公式:V=1/3Sh 9.三角形内角和=180度

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请同学们妥善保管)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一些定义、定律、计算公式和法则 一、四则混和运算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运 算, 就从左至右依此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就要先算乘除,后算加 减;如果有括号,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既有小括号, 又有中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二、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乘除法的关系: 一个因子二积啰一个因子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 除数我除数嘀被除数二商>除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0不能作除数在有余数的除法 里,被除数与商、除数、余数之间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二(被除数-余数)嘀 商二(被除数—余数)T除数 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0 的整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我们就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如:6 + 2=3就是6能被2整除,或者说2能整出6。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如果用a, b表示两个数,乘法交换律可以表示为:a x b=b x 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乘积不变, 这就叫乘法结合律。如果用a, b, c表示3个数,乘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 (a xb) x c=a x (b x 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数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将两个

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如果用如果用a,b,c 表示3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表示为:(a+b)x c=a x c+b x c 简便计算的方法很多:如,利用上面的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还可以用凑整法,分解法,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两个数的和,等都可以使计算简便。在简便计算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该用什么方法才能使计算简便,就用什么方法,要灵活运用。 因子与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子不变,另一个因子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一个因子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子也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两个因子扩大(或缩小)的倍数之积。 如果一个因子扩大几倍,另一个因子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的意义:像0.7, 0.45, 0.025, 0.107…?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0.1,0.01,0.001 -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从左到右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 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小数大小的比较:两个小数比大小,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元元上的数较大的那个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元元也相同,百分位上的数较大的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的小数点向右(或左)移动一 位、两位、三位?…原来的小数就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以此类推。 小数的近似数: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数,即:保留整数,就要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 …然后按“四舍

常用数学公式大全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 常用数学公式大全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C=4a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圆形 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高考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 i n m a x m a 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2)当a<0时,若[]q p a b x ,2∈-=,则{}m i n ()m i n (),()f x f p f q =,若

四年级数学公式汇总完整版

四年级数学公式汇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植树问题公式间隔数=全长÷间距 全长=间距×间隔数 间距 =全长÷间隔数 1、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2、两端都不栽: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3、只栽一端:棵数=间隔数 (二)锯木问题(两段都不栽) 段数=次数+1 次数=段数-1 总时间=每次时间×次数 (三)爬楼梯问题(两端都栽) 楼数 = 楼梯层数+1 楼梯层数 = 楼数-1 (四)封闭的图形(例如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 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 (五)方阵问题(棋盘棋子数目) 1、棋盘最外层棋子数:每边棋子数×4-4 或者(每边棋子数-1)× 4 2、棋盘总棋子数:每行棋子数×每列棋子数 3、方阵最外层人数:每边人数×4—4 或者(每边人数-1)×4 4、整个方阵的总人数:每边人数×每边人数

5、多边形上摆花盆:每边摆的花盆数×边数-边数或者 (每边摆的花盆数-1)×边数 质量: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长度: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面积: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人民币: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单位换算:(1)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2)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 1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钝角。 2、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3、图形的拼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 5用2个相同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

常用数学公式大全

常用数学公式大全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C=4a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7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圆形 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6单元复习:概念与公式汇总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公式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10个千万是一亿。 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百亿是一千亿。 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 1、数位顺序表从右往左数,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计数单位有: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且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 2、亿以上数的读法:(1)先分级,再从最高级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2)读亿级和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和“万”字。(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3、亿以上数的写法:(1)从最高级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4、比较数的大小: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多个数进行比较大小时,要看清楚要求,别丢数。可先把相同位数的数组成一组,然后逐一进行比较。 5、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先分级,去掉万位后面4个0,写上“万”字。 整亿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先分级,去掉亿位后面8个0,写上“亿”字。 6、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如:省略亿位后面尾数要看千万位,省略万位后面尾数看千位。 7、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等等)……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8、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测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9、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 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 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 0000平方米=100公顷 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10、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100个边长10米(面积100平方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200个50平方米的教室面积大约是1公顷。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公顷。 11、 12、线 段的特征: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可测量,不可延伸;射线的特征:只有一个端点,不可测量,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直线的特征:没有端点, 不可测量,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13、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14、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角的边。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如:角1记作∠1。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o ”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o。 15、量角的方法:“两重一看” (1)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 重合。(2)量角器的0 o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3)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16、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越大,角越大。对顶角相等。 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小于90o的角叫锐角。等于90o的角叫直角。大于90o而小于180o的角叫做钝角。等于180o的角叫做平角。平角的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等于360o的角叫做周角。周角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 姓名: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长方形面积÷宽 宽=长方形面积÷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周长÷2—宽 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边长=周长÷4

初中数学各种公式大全,超级实用!

数学各种公式及性质 1. 乘法与因式分解 ①(a +b )(a -b )=a 2-b 2;②(a ±b )2=a 2±2ab +b 2;③(a +b )(a 2-ab +b 2)=a 3+b 3; ④(a -b )(a 2+ab +b 2)=a 3-b 3;a 2+b 2=(a +b )2-2ab ;(a -b )2=(a +b )2-4ab 。 2. 幂的运算性质 ①a m ×a n =a m +n ;②a m ÷a n =a m -n ;③(a m )n =a mn ;④(ab )n =a n b n ;⑤(a b )n =n n a b ; ⑥a -n = 1 n a ,特别:()-n =()n ;⑦a 0=1(a ≠0)。 3. 二次根式 ①( )2=a (a ≥0);② =丨a 丨;③ = × ;④ = (a >0,b ≥0)。 4. 三角不等式 |a|-|b|≤|a±b|≤|a|+|b|(定理); 加强条件:||a|-|b||≤|a±b|≤|a|+|b|也成立,这个不等式也可称为向量的三角不等式(其中a ,b 分别为向量a 和向量b ) |a+b|≤|a|+|b|;|a-b|≤|a|+|b|;|a|≤b<=>-b≤a≤b ; |a-b|≥|a|-|b|; -|a|≤a≤|a|; 5. 某些数列前n 项之和 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 -1)=n 2 ;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 2=n(n+1)(2n+1)/6; 13+23+33+43+53+63+…n 3=n 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6. 一元二次方程 对于方程:ax 2+bx +c =0: ①求根公式是x =2 42b b ac a -±-,其中△=b 2-4ac 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

常用数学公式汇总 一、基础代数公式 1.平方差公式:(a+b)×(a-b)=a2-b2 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完全立方公式:(a±b)3=(a±b)(a2ab+b2) 3.同底数幂相乘:am×an=am+n(m、n为正整数,a≠0) 同底数幂相除:am÷an=am-n(m、n为正整数,a≠0) a0=1(a≠0) a-p=(a≠0,p为正整数) 4.等差数列: (1)sn==na1+n(n-1)d; (2)an=a1+(n-1)d; (3)n=+1; (4)若a,A,b成等差数列,则:2A=a+b; (5)若m+n=k+i,则:am+an=ak+ai; (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n为末项,d为公差,sn为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 5.等比数列: (1)an=a1q-1; (2)sn=(q1) (3)若a,G,b成等比数列,则:G2=ab; (4)若m+n=k+i,则:am·an=ak·ai; (5)am-an=(m-n)d (6)=q(m-n) (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n为末项,q为公比,sn为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 6.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2+bx+c=a(x-x1)(x-x2) 其中:x1=;x2=(b2-4ac0)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x1·x2= 二、基础几何公式 1.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4)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5)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内心;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重心:中线的交点叫做重心;重心到每边中点的距离等于这边中线的三分之一。 垂线:高线的交点叫做垂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垂心连线必垂直于对边。 外心: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90度的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