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水路交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公路水路交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公路水路交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公路水路交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公路水路交通

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二〇〇五年九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机遇与挑战 (2)

第二章指导方针 (4)

第三章发展目标 (6)

第四章重点任务 (8)

一、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8)

二、交通科技重点领域研发 (10)

第五章规划的实施 (13)

一、实施“三项”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 (13)

二、推进“三类”交通科技研究开发计划 (15)

第六章保障措施 (17)

一、深化交通科技体制改革 (17)

二、确保科技投入稳定增长 (17)

三、完善交通科技人才管理 (17)

四、提高交通科研管理水平 (18)

五、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18)

附表:主要研发重点 (20)

前言

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交通科技的发展方向,在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中充分发挥交通科技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我部开展了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经交通部党组批准印发的《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战略》(交科教发[2005]29号),从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高度出发,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实施措施。在此基础上编制的《公路水路交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旨在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需求出发,结合交通科技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确定中长期交通科技工作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制定具体的规划实施方案,提出促进交通科技发展的保障措施,为交通行业的科技活动和科技资源配置提供指导。

纲要的编制对于实施“科教兴交”战略,指导交通行业科技发展,提高交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章机遇与挑战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机动化进程的持续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将对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交通服务于社会。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部提出了“到2010年,公路水路运输紧张状况得到总体缓解,对国民经济的制约状况得到总体改善;到2020年,基本适应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国家安全的需要”的新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到2020年,公路网总规模将达到3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8.5万公里;港口总通过能力将达65亿吨左右,其中码头集装箱通过能力约2.4亿标准箱(TEU);五级以上航道里程将达到35000公里以上,其中三级以上航道15000公里。建成能力充分、组织协调、运行高效、服务优质、安全环保的公路水路运输系统。

公路水路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为交通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公路水路交通在发展过程中将产生巨大的科技需求,需要科技来支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目标,将会在基础设施建设养护、运输组织管理、交通安全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大量的技术难题。因此,交通的发展不仅需要资金、人力的投入,更需要依靠强大的科技开发能力来支撑。另一方面,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

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空间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必将为我国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实现新的跨越创造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科教兴交”战略,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交通行业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了突破,支撑了公路水路交通的跨越式发展。交通建设技术的进步有力保障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新型运输组织方式及运输技术的开发显著提高了运输效率和质量,信息技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行业管理水平,交通软科学研究有效增强了全行业的科学决策能力。通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个市场适应能力较强,研究方向比较明确,功能定位基本合理,人才素质不断提高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形成。虽然交通科技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总体来看,还不适应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着科技供给能力不足,成果推广应用缓慢,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尚未形成稳定的科技经费投入机制,交通科技创新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科技是交通发展的羽翼和助推器。新时期交通科技的历史使命是:通过科技创新,突破技术瓶颈,支撑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已有基础设施效能,提高交通系统的供给能力;通过科技创新,发展一体化运输,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保障出行安全,改善运输服务,提高交通运输的管理能力;通过科技创新,推进洁净运输,打造绿色交通,发展循环经济,缓解资源制约,建立节约型交通行业,提高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章指导方针

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采取“以人为本、需求引导、综合集成、强化创新、重点突破”的基本方针,全面实施“科教兴交”和“人才强交”战略,推进交通科技发展的战略性调整,提升公路水路交通的总体科技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交通科技发展是为了人、服务人和依靠人,强化利用科技创新促进交通的人性化服务,不断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实施交通科技活动,加速科技人才的成长,强化科技人才在交通科技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交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需求引导,就是要按照政府导向、需求导向和市场导向的原则,注重政府在交通科技创新中的主导地位;强调科技创新必须满足交通发展需求,面向交通发展主战场;技术进步和创新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与交通生产建设实际紧密结合,与交通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和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

—综合集成,就是要结合交通行业的特点,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空间技术等高新技术在交通领域的消化吸收和集成应用,提升交通行业的科技水平。

—强化创新,就是要结合交通行业特点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活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自主开发和引

进消化相结合,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重,大力增强交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重点突破,就是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优化配置交通科技资源。以对交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的重大技术为切入点,突破牵动性技术,攻克关键性技术,储备前瞻性技术,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按照以上指导方针,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并重。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是交通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主导,要在战略规划、政策制定和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更多地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倡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能力建设与研发活动并重。充分重视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效配置交通科技资源;重视交通科技研发与交通建设的紧密结合,抓好重大科研项目的组织实施,切实提高交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研发实力。

—整体推进与分步实施并重。在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研发过程中,要把握总体目标,全面推进,并注重交通发展需求和阶段性特点,集中力量解决交通科技重大问题。

—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并重。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既要重视技术研发,更要重视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加快交通标准规范的制定和更新,使交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面加快交通行业的科技进步。

第三章发展目标

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适应交通现代化要求和符合交通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创新体系,构筑布局合理、资源共享、配置优化的交通科研基地和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交通科技队伍,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紧密结合交通建设和发展的实际,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全面提升公路水路交通的科技含量,为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具体目标是:

1、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行业科技研发中心为主力,面向交通生产建设主战场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成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2010年达到35个左右,2020年达到45个左右,力争有2-4个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到2020年形成15-20个全国或区域性交通行业科技研发中心,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国际水平的交通科技人才队伍,形成比较完整的科研梯队,到2010年,培养50名左右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交通科技领军人才,到2020年,使其总数达到100名左右,全面提升交通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3、到2010年,在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施工技术方面解决一批关键技术难题,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实施;到2020年,建设技术

和养护技术全面提高,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型跨江(海)通道建设、大型专业化深水码头建设,深水航道整治及特殊自然环境下的工程建设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到2010年,数字交通技术实用化程度和行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集装箱多式联运和一体化运输技术明显突破,交通决策技术明显提高。到2020年,智能化数字交通管理技术、一体化运输技术、决策支持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交通运输管理技术能够适应交通现代化的要求,全面实现决策的数字化与科学化。

5、到2010年,事故预防、应急反应、救助打捞等安保技术有所突破,交通资源利用和环保技术取得明显进步,为在交通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奠定技术基础。到2020年,交通安全保障技术整体提高,绿色交通技术全面提升,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的可靠保障。

展望更长远的未来,交通科技将更加充分发挥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作用,为实现一个通达便捷、智能高效、经济环保、安全舒适的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系统提供技术保障。

第四章重点任务

为了实现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的目标,要从全面提高交通科技创新能力和解决牵动性、关键性、前瞻性重大技术问题入手,做好交通创新体系建设,抓好交通科技重点领域的研发工作。

一、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交通科技创新体系是由各级政府交通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和科技中介组织共同组成的、互动的交通科技创新有机整体。核心要素是创新主体、创新机制、创新环境和创新人才。要按照交通行业的特点和科技自身的发展规律来创建完善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明确作为公共产品提供者的政府在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交通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一)强化定位明确的创新主体

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把握科技发展方向;通过完善政策和法规体系,营造科技创新的优良环境;通过组织重大科技活动,实现技术进步的重点突破;通过政府财政性资金的投入,引导社会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按照自身发展的需要,参与交通科技创新活动。交通行业科技研发中心是公益性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主力,要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切入点,整合全社会的交通科技资源,逐步形成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体系和全国性或区域性的交通科技研发中心,使其成为交通科技创新的主要研究基地。交通科技中介机构是推动知识和技术扩散的重要渠道,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完善协调合作的创新机制

发挥市场在交通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政府与社会,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科研基础设施的投入,有效地整合交通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全社会的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建立开放的、优势明显的交通行业试验基地共享平台和互联互通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逐步形成各方互动、协调合作和资源共享的创新机制。

(三)营造开放竞争的创新环境

从交通行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完善促进交通科技进步的政策,制定科技管理、科技评价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推动重大科技项目向全社会公开招标,加强科技成果的发布和管理,加大对科研机构研发能力和诚信水平的考评,倡导诚实守信、公平竞争,营造一个崇尚创新、严谨求实、百家争鸣和允许失败的科技创新宽松氛围,形成一个规范有序、开放竞争的科技创新环境。

(四)培养素质优秀的创新人才

交通要发展,人才是根本。在交通科技创新活动中,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大力实施“人才强交”战略,坚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协调发展,注重人才的持续培养和继续教育,鼓励岗位成才,在科研项目、科研设施、科研团队、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优良条件,不断壮大优秀科技人才队伍,为交通科技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交通科技重点领域研发

在交通科技发展战略确定的六大重点研发领域中,经过研究,明确了规划期内50个交通科技主要研发方向和200多个研发重点,具体见附表所列。

重点领域一:智能化数字交通管理技术

重点支持智能公路系统关键技术、智能航运系统关键技术、智能港口系统、公路收费新系统、空间信息应用技术、数字化公路运营管理技术、国际航运数字化管理系统和数字交通标准技术等方向的技术开发,突破联网收费技术、车辆监控技术和空间信息技术,制定交通数字化管理标准,使信息技术在公路水路运营管理上广泛集成应用,实现数字化的行业管理,提供人性化的社会服务。

重点领域二:特殊自然环境下工程建养技术

重点研究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公路建设技术、跨江跨海通道建设技术、山区长大公路隧道修筑技术、路面结构技术、高等级公路快速养护成套技术、大型交通工程构造物检测诊断技术、内河通航新技术、航道治理和疏浚技术、新型港口水工建筑物的研制开发以及新材料开发与应用技术,突破特殊自然环境下的工程建养技术瓶颈,实现扩充能力的目标,并提高交通设施的使用品质和寿命,降低工程造价和全寿命成本,缓解交通资金的压力。

重点领域三:一体化运输技术

重点支持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交通一体化管理技术、多式联运技术、现代道路客货运输新技术、快速水路运输新系统、万箱级集装箱

运输成套技术和一体化运输技术标准等方向的研究,为实现一体化运输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保证从技术上能够实现不同运输方式间运输设施和装备的有效衔接、信息交换和处理的高效协同,逐步达到运输方式间的无缝衔接和零距离换乘。

重点领域四:交通科学决策支持技术

重点开展交通电子政务、决策评价方法和技术、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现代交通规划技术、现代交通统计技术、运输经济和决策机制研究,形成完整的公路水路交通宏观决策研究方法、体系和机制,为实现决策的数字化、可视化和协调化提供技术手段,为交通政策法规的制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交通管理部门决策的质量、效率和水平。

重点领域五:交通安全保障技术

重点支持交通防灾减灾技术、道路安全保障技术、车辆安全技术、特殊气候条件下的交通安全技术、恶劣气候和海况条件下人命快速搜救技术、深潜水救助打捞成套技术、水上安全保障技术、交通设施保安技术、交通应急处理技术、交通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技术、超限运输治理技术和公路水路安全技术标准等方向的技术开发,全面提高我国交通安全保障技术水平,从技术上能够支撑建立一个更安全可靠的公路水路交通系统,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减少与交通有关的经济损失。

重点领域六:绿色交通技术

重点开展交通建设和养护材料再生技术、水上“三品”(油品、化学品、危险品)污染监测防治和处理技术、车辆和船舶节能技术、

公路水路环保新技术、内河运输新技术、新一代运输装备、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技术以及国家港口资源与安全环境评价技术等方向的研究,从技术上保障建立一个与自然和社会环境友善和谐、污染程度少、土地使用合理、能源消耗适度的绿色公路水路交通体系,缓解我国环境污染和能源以及土地资源短缺的压力,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

第五章规划的实施

为了确保重点任务的完成,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分类指导的原则,将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任务,分为重点科研实验基地平台、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优秀科技人才等三项建设工程加以实施;将交通科技重点领域研发任务,按基础研究行动计划、重大技术突破计划和应用技术推进计划等三类研发计划加以推进。

一、实施“三项”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

(一)重点科研实验基地平台建设工程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主力,建成一批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和交通科技研发中心。

以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切入点,围绕基础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研究,按照专业研发方向的分布,兼顾基础条件和区域分布,认定一批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调动各方积极性,强化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到2010年建成约35个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到2020年使其总数达到45个左右,努力争取创建2-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形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机制完善,与交通科技发展相适应的重点实验室体系。

推动交通行业科技研发中心建设,通过区域协作、联合共建、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在交通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逐步形成15-20个专业优势明显、学术水平突出、综合实力较强的全国或区域性交通行业科技研发中心,使他们具备承担重大综合性交通科研攻关、交通应用基

础研究、特定区域技术研究的强大能力,成为交通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力和优秀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

(二)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工程

整合资源、互通共享、提供服务,建成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1、建设交通科技信息资源中心,形成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基础。加快交通科技基础设施、装备、管理和交通科技成果等重要数据库的建设,增强信息资源服务中心的数据采集、加工、传输和存储能力,逐步形成辐射全国的服务网络。

2、建立健全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大学、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企业的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以交通科技文献资源和交通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建设为切入点,加快现有交通科技文献资源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建设,推进交通科技成果的网上展示和交易,通过技术手段和制度保障,有效开发国内外交通运输行业现有的交通运输科学数据资源、科技文献资源和科技成果资源,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三)优秀科技人才建设工程

抓好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转变观念,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建立一支优秀的交通科技人才队伍。到2010年,实现造就50名左右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交通科技领军人才的目标,到2020年,使其总数达到100名左右。

在人才的培养上,制定优秀交通科技人才培养开发计划,将能力

建设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主题,依托交通行业科技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在实践中培养一批交通科技人才。

在人才的吸引上,借助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通过一流的科研项目和设备,吸引世界一流的交通科技人才,实现人才资源的结构优化。

在人才的使用上,建立以公开、公平、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利用知识产权保护和评价激励政策,使交通优秀科技人才在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中发挥聪明才智,人尽其才。

二、推进“三类”交通科技研究开发计划

(一)基础研究行动计划

基础研究行动计划重点支持交通科技的战略性、前瞻性、探索性、公益性研究,技术标准研究和标准体系的完善,需要进行长期跟踪、实验、监测的基础性研究项目等。

政府是基础研究行动计划的投资主体,科研资金主要投向交通科学决策支持技术、交通安全保障技术、特殊自然环境下工程建养技术、绿色交通技术等重点技术领域。

(二)重大技术突破计划

重大技术突破计划侧重在关键技术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和依托于重大工程项目的重点技术研究,需要政府介入、支持和协调,调动全行业科研力量和社会力量共同完成的项目等。

突破计划的实施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出资,形成目标一致、职责清晰的研究合作机制,形成政府与社会互动的研发模式。科研资金主

要投入在智能化数字交通管理技术、特殊自然环境下工程建养技术、一体化运输技术和交通安全保障技术等领域。

(三)应用技术推进计划

应用技术推进计划重点是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在行业内具有推广价值的研发项目,能够有效地提升行业技术水平、经济效益显著并具有广阔产业化前景的技术开发项目。

应用技术推进计划的实施主要靠市场机制,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

三类交通科技研究开发计划的具体项目将依据研发重点加以确定。

本规划纲要所确定的目标、重点任务及其实施,将在交通科技五年规划中加以具体体现和落实。对五年规划的实施情况,要进行科学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时的交通发展实际,适时调整规划内容,并在下个五年规划中予以体现。

第六章保障措施

一、深化交通科技体制改革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新科技发展理念,深化交通科技体制改革,结合交通行业特点出台相应政策,加速建立适应交通科技创新的新型科技体制。在交通科技活动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完善与新型交通科技项目管理模式相适应的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鼓励有序竞争,促进协调合作,广泛吸纳社会科研资源,加强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机制灵活、运转高效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促进科技与交通生产的紧密结合。

二、确保科技投入稳定增长

交通科技资金投入是重要的公共性战略投资,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交通科技投入逐年增长。在国家预算内,建立稳定的交通科技资金;各地交通主管部门继续执行“关于印发《交通部关于加强技术创新、推进交通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交科教发[2000]282号)中确定的在交通规费中每年提取1-1.5%经费用于交通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政策;针对重大科技需求和重点研发项目要积极争取重大科技专项资金;有条件的地方交通主管部门和交通企事业单位可设立科技专项资金;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增加交通科技资金投入。

三、完善交通科技人才管理

完善交通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的各项政策,加大交通科

技带头人的培养力度,鼓励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行动态管理,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制定鼓励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保持交通科技队伍的良好素质和创新活力。加快交通行业执业资格认证制度建设,加强交通行业职业技术培训,鼓励有条件的交通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设立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全行业的技术应用能力,吸引优秀人才投身于交通事业。

四、提高交通科研管理水平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修订完善公路水路交通技术政策。对交通科研活动进行全过程管理,保证科技成果质量和科技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交通科技的良性发展。建立交通行业科技统计体系,开展统计分析,逐步建立交通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完善交通科技评价体系,做到导向明确、客观权威、动态及时、公平合理。按照知识产权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交通科技成果发布制度,对社会发布科研成果,加大对优秀科技成果的宣传力度,实现科技成果共享。及时制定和完善有关技术标准,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大力开展交通科普工作,开展科技送下乡和到基层活动。

五、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加大国际交通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力度,构筑有利于开展合作研究、学术交流和技术引进等活动的良好环境。推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间的交通科技交流,促进共同研发、学者互访、人才培养和信息交换等。积极参与有关国际组织的各项活动,参与国际公约和国际标准的

道路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

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第8分会场 “交通基础设施安全及耐久性论坛”学术综述 5月23日,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广东省广州市隆重开幕。中国公路学会承办第八分会场学会交流活动。第八分会场以“交通基础设施安全及耐久性”为主题,专家围绕公路工程相关的安全及耐久性进行了演讲,并与参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公路建设抓住历史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至2013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435.6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9.62万公里,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至2013年底,我国公路桥梁总数已达到73.53万座,其中特大桥梁3075座、546.14万米,大桥67677座、1704.34万米。近年来,我国桥梁建设突飞猛进,技术难关不断攻克,从质和量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以江阴长江大桥、苏通大桥、港珠澳大桥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世界级桥梁相继建成,标志着我国公路桥梁建设水平进入了世界领先行列。 至2013年底,全国公路隧道总数已到达11359处、总长9605.6km。其中特长隧道562处、250.69万米,长隧道2303处、393.62万米。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平的18公里长的秦岭终南山特长隧道、约8公里长的上海崇明长江特长隧道、4公里长的厦门翔安海底特长隧道等。 下面本文在道路工程、公路桥梁工程、公路隧道工程三方面,从安全与耐久性等角度出发,归纳近年来的创新研究成果,对比国内与国外的相关研究与技术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1道路(公路)工程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公路交通事业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1988年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在争议声中脱颖而出,到90年代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络建成,再到新世纪“7918”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的提出,直至2014年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排名世界第一。我国仅仅用了25年的时间,就实现了高速公路建设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 1.1 道路工程近年研究进展 1.1.1 应用基础研究 在路面结构领域,针对重载交通下的结构耐久性和路面使用性能问题,开展了沥青路面、水泥路面设计方法的研究,完善了适应我国特点的沥青路面设计指标、参数与方法,提出了沥青层与无机结合料层疲劳、路基与沥青层永久变形、沥青层低温开裂的多指标设计体系,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重交通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在路面材料方面,研究了沥青混凝土损伤演变与破坏过程,分析了沥青混凝土内部空隙分布、构造特征与应变的不均匀分布,外加剂改性机理的研究,为解决我国高等级公路路面早期病害、完善路面使用性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提供了理论依据。代表性成果有“重交通沥青路面设计的理论体系、关健技术及工程应用”、“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与参数研究”、“道路水泥混凝土组成设计”、“沥青路面设计标准与耐久性研究”、“复合改性沥青使用性能研究”等。 在路基与岩土工程领域,围绕着路基承载力、边坡稳定性以及抗灾能力开展研究。在路基方面,采用室内试验、原位试验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土的宏观路用性能与微观构造之间的关系,为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创造了条件。在岩土工程方面,研究了地震、洪水、风沙、隐伏岩溶引起的地质灾害与对环境的破坏机理,将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应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和最危险滑动面搜索,为灾害的防御和灾害发生后的抢险、救助、减少次生灾害提供了技术准备。代表性成果有“公路路基回弹模量研究”、“路基承载力及分类研究”、

水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

水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水路运输安全管理,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水路运输活动的单位 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水路运输安全管理应当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统一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 内水路运输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路运输安全的行业管理工作,其所属的港航机构具体履行管理职责。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乡镇船舶、渡口、浮桥的水路运输安全工作,并可设置相应的机构或人员从事具体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从事水路运输经营的,必须向交通主管部门申请取得水路运输经营许可,并在核准的范围内经营。 水路运输经营许可实行审验制度。经审验合格、符合安全运营条件的方可继续经营。 第六条水路运输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为社会提供安全、便利、优质服务。其主要负责人应对其经营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水路运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卡、收费、罚款和非法拦截、检查船舶。 第七条水路运输经营者必须严格遵守水路运输安全生 产规定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对所属船舶、设施及人员的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第八条水路运输经营者必须按照核定的船舶、航线、班次、停靠港(站、点)从事旅客、旅游及集装箱班轮运输,不得擅自取消、变更或者增加、减少航线、班次和停靠港(站、点)。确须取消、变更或者增加、减少的,应提前30日向原批准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至少提前7日公告。 因不可抗力等因素临时取消客运班次的,应当及时公告,并办理乘客全额退票。 第九条从事海上旅客运输、客滚船运输的,必须按照《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ISM规则)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内部岗位职责权限,制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管理程序、应急预案以及环境保护目标。 第十条从事船舶修造的,必须经船舶检验机构进行技术认可。 船舶及其设计图纸必须经船舶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审查。未经检验、审查或者经检验、审查不合格的不得销售和使用。 第十一条船舶航行、作业,必须持有合法有效的证书,配备有效的消防、救生、应急等设施,具备国家规定的适航条件。 客滚运输船舶、货物运输船舶航行、作业,除符合前款规定外,还必须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 严禁无船舶证书、无船名船号、无船籍港的船舶航行、作业。 第十二条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单船水路运输经营者以及不具备船舶检验机构核定的抗七级风性能的船舶,不得从事国际、省际旅客运输。 摩托艇不得从事海上旅客运输;从事水上旅游活动的,必须在港航机构确定的水域内进行。 第十三条船舶航行、停泊、作业时,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超客、超载、超拖、超航区、超抗风等级航行; (二)非载客船舶载客;

水路交通运输安全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水路交通运输安全正式版

水路交通运输安全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水上交通特点 水路运输是指利用船舶、排筏和其他浮运工具,在江、河、湖泊、人工水道以及海洋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方式。 水路运输按其航行的区域,大体上可划分为远洋运输、沿海运输和内河运输三种类型。远洋运输通常是指除沿海运输以外所有的海上运输,在实际工作中又有"远洋"和"近洋"之分。 水路运输具有以下优点:①可以利用天然水道,线路投资少,且节省土地资源;②船舶沿水道浮动运行,可实现大吨

位运输,降低运输成本,对于非液体商品的运输而言,水运一般是运输成本最低的方式;③江、河、湖、海相互贯通,沿水道可以实现长距离运输。但水路运输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如:①船舶平均航速较低;②船舶航行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如在冬季常存在断航之虞,断航将使水运用户的存货成本上升,这就决定了水运主要承运低值商品;③可达性较差,如果托运人或收货人不在航道上,就要依靠汽车或铁路运输进行转运,④同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水运(尤其是海洋运输)对货运的载运和搬运有更高的要求。 根据水路运输的上述特点,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水路运输的功能主要是:①承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x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告 年第号 关于发布《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规范》(——)和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 (——)的公告 现发布《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 术规范》(—),自年月日起施行,原《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 施工技术规范》( —)同时废止。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中第..条第()、()款;第.. 条第()款;第..条;第..条;第..条第()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版中关于《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及施工技术规范》( —)的强制性条文同时废止。 该两本规范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部,日常解释及管理工作由编制单位交通部公 路科学研究院负责。请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总结经验,若有修改意见请函告交通部 公路科学研究院,以便修订时研用。 特此公告 主题词:发布公路规范 交通部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二六年七月七日 年月日印发 为更好地适应公路建设的需要,交通部交公路发[]号文决定对年月 日实施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 —)进行修订,并委托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负责。 修订工作坚持“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公路建设理念;在全面总结年以来我 国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使用经验,借鉴和吸收国外的相关标准和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安全"的指导思想。修订后的规范分为《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 计规范》、《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三册。本《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修订后分为十章,分别是:总则、施工准备、 路基护栏、桥梁护栏、交通标志、交通标线、隔离栅和桥梁护网、防眩设施、轮廓 标、活动护栏。与原规范相比,《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扩大了适用范围,由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扩大到新建和改建的各等级公路;对《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中 各防撞等级护栏的施工方法进行了规定;新增加了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活动护栏的内容;吸收、借鉴了近年来交通标志、交通标线、隔离栅、防眩设施、轮廓标、活动护栏等领域 涌现出来的成熟的新材料、新工艺,并在许多规定上与国家及行业现行的最新标准相衔接,使本规范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新增加了验收规定。 各有关单位在使用过程中,若有意见和建议,请函告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交科 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号,邮政编码:,电话: ,:..),以便下次修订时研用。

最新整理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考点:交通安全设施的构成与功能

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考点:交通安全设施的构成 与功能 一、交通安全设施的构成 交通安全设施主要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防撞设施、隔离栅、视线诱导设施、防眩设施、桥梁防抛网、里程标、百米标、公路界碑等。 二、各种交通安全设施的功能与构成 (一)交通标志 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信息,用于管理交通的设施,主要起到提示、诱导、指示等作用。它主要包括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道路施工安全标志等主标志以及附设在主标志下的辅助标志。标志的支撑结构主要包括柱式(单柱、双柱)、悬臂式(单悬臂、双悬臂)、门架式和悬挂式几种。标志板一般由铝合金板、 薄钢板、合成树脂类板材等材料制成,其中,高等级公路宜采用综合性能等于或优于牌号3A21的铝合金板, 大型标志板或用于沿海及多风地区的标志板,宜采用综合性能等于或优于牌号5A02的铝合金板。标志面由逆 反射材料(反光膜、反射器等)、涂料、油墨等材料制成,

其中,用于制作标志面的反光膜分为五个等级:一级反光膜为微棱镜型反光膜,通常称为钻石级反光膜;二级反光膜为密封胶囊型反光膜,通常称为高强级反光膜;二级反光膜为透镜埋入型反光膜,通常称为超工程级反光臆四级反光膜为透镜埋人型反光膜,通常称为:工程级反光膜;五级反光膜为透镜埋入型反光膜,通常称为经济级反光膜。 (二)交通标线 交通标线的主要作用是管制和引导交通。它是由标划于路面上的各种线条、箭头、文字、立面标记、突起路标等构成。用于施划路面标线的涂料分为溶剂型、热熔型、双组分、水性四种,如果路面标线有反光要求,则在施工时,还应在涂料中掺人或在施工时面撒玻璃珠。突起路标根据其是否具备逆反射性能分为A、B两类:具备逆反射性能的为A类突起路标;不具备逆反射性能的为B类突起路标。 (三)防撞设施 防撞设施主要包括护栏、防撞筒等。护栏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失控车辆越过中央分隔带或在路侧比较危险的路段冲出路基,不致发生二次事故。同时,还具有吸收能

路水路交通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省级工程建设指南讲解

附件1 公路水路交通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 省级工程建设指南

前言 “公路水路交通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建设工程”是《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交规划发〔2011〕192号文印发)提出的四个重大工程之一。本工程将在整合相关资源的基础上,基本实现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运行状态的可视、可测、可控,促进转变交通运输运行监管和应急处置方式、业务协作方式及信息化建设方式,提高交通运输安全保障、应急处置和运行服务水平。 为更好地指导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开展公路水路交通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工程建设,明确工程建设内容和建设要求,保证工程在不同层级、不同区域间以及与相关信息系统的整体性、协调性和集约性,按照《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推进方案》(厅规划字〔2012〕12号文印发)确定的总体框架,制订本指南。 省级工程建设须严格遵守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所需的信息资源、信息交换、地理空间信息、信息服务等其他标准规范由部

另行组织制定。 本指南由工程技术支持单位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共同起草。

目录 第一章总体要求 (1) 一、建设目的 (1) 二、建设范围 (1) 三、建设定位 (2) 四、建设思路 (3) 五、建设原则 (4) 六、建设目标 (5) 七、建设任务 (8) 第二章系统架构 (10) 一、业务架构 (10) 二、数据架构 (13) 三、应用架构 (13) 四、技术架构 (14)

五、系统布局 (15) 六、工程边界 (15) 第三章系统功能 (19) 一、公路网运行管理 (19) 二、道路运输运行管理 (21) 三、水路运输运行管理 (23) 四、内河航道运行管理 (24) 五、水上交通安全管理 (26) 六、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28) 七、安全生产综合监管 (29) 八、交通运输应急处置 (31) 第四章信息资源 (35) 一、信息内容 (35) 二、信息采集 (37) 三、信息整合 (40) 四、信息共享 (41)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三五-交通运输部

附件: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三五”规划 前期调研提纲 第一部分: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调研内容 1.“十二五”以来本辖区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主要工作有哪些?具体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总结梳理取得的主要成效及经验,查找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其中:部选定的第一批10个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应单独提交详细的试点工作情况总结与自评材料)。 2.本辖区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工作开展情况。2010-2013年交通运输行业能耗与碳排放统计状况(包括总量,分能源品种、分运输方式结构比例,能耗与碳排放强度状况等)以及重点企业监测数据;土地、岸线、建材等主要资源利用状况、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统计状况。 3.“十二五”以来,本省本辖区交通运输行业制定了哪些节能减排规划计划及相关配套政策,对规划政策实施效果(包括积极成效及不足之处)进行简要评价。 4.“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面临哪些新形势、新要求?(可从生态文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建设等层面多角度地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5.本辖区“十三五”期交通运输行业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思路。规划目标、指标体系如何设置?能耗与碳排放强度等具体约束性指标(2020年与2010年相比)以及其他一些量化指标(如城市公交分担率、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比重;绿色低碳交通省份、城市、公路、港口、航道等区域性主题性项目数量等)。 6.“十三五”期交通运输行业应从哪几个方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是什么?应着力推进哪些重点工程建设? 7.“十三五”期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应实施的重大政策需求,如绿色交通财税政策、碳排放交易等市场减排机制政策、绿色低碳技术政策等。 8.“十三五”期推进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在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法规约束、政策激励、标准规范、科技创新、宣传引导等方面应采取的举措。 9.对编制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十三五”规划有何意见和建议。 第二部分:对交通运输企业的调研内容 1.“十二五”以来本企业能源消耗基本情况(2010~2013年按年度分述): (1)企业能源消耗总量、结构与变动趋势;

水路交通安全常识(2021版)

水路交通安全常识(2021版) Understand the common sense of safety, you can understand what safety issue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daily work, and enhance your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67

水路交通安全常识(2021版) 我国水域辽阔,人们外出旅行,会有很多机会乘船,船在水中航行,本身就存在遇到风浪等危险,所以乘船旅行的安全十分重要。 1、不乘坐超冒险航行的船舶。为了保证航运安全,凡符合安全要求的船只,有关管理部门都发有安全合格证书。外出旅行,不要乘坐无证船只。 2、不乘坐客船、客渡船以外的船舶。 3、不乘坐超载船舶或人货混装的船舶。 4、不乘坐超载的船只,这样的船安全没有保证。 5、上下船要排队按次序进行,不得拥挤、争抢,以免造成挤伤、落水等事故。 6、天气恶劣时,如遇大风、大浪、浓雾等,应尽量避免乘船。 7、不在船头、甲板等地打闹、追逐,以防落水。不拥挤在船的

一侧,以防船体倾斜,发生事故。 8、船上的许多设备都与保证安全有关,不要乱动,以免影响正常航行。 9、夜间航行,不要用手电筒向水面、岸边乱照,以免引起误会或使驾驶员产生错觉而发生危险。 10、一旦发生意外,要保持镇静,听从有关人员指挥。 11、集体乘船应注意:要有老师带队,指挥,上下船要排成队,不得打闹、走动;要顺从船上工作人员指挥,维护好船上秩序。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水路交通运输安全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水路交通运输安全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5 页

水路交通运输安全 一、水上交通特点 水路运输是指利用船舶、排筏和其他浮运工具,在江、河、湖泊、人工水道以及海洋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方式。 水路运输按其航行的区域,大体上可划分为远洋运输、沿海运输和内河运输三种类型。远洋运输通常是指除沿海运输以外所有的海上运输,在实际工作中又有远洋和近洋之分。 水路运输具有以下优点:①可以利用天然水道,线路投资少,且节省土地资源;②船舶沿水道浮动运行,可实现大吨位运输,降低运输成本,对于非液体商品的运输而言,水运一般是运输成本最低的方式;③江、河、湖、海相互贯通,沿水道可以实现长距离运输。但水路运输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如:①船舶平均航速较低;②船舶航行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如在冬季常存在断航之虞,断航将使水运用户的存货成本上升,这就决定了水运主要承运低值商品;③可达性较差,如果托运人或收货人不在航道上,就要依靠汽车或铁路运输进行转运,④同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水运(尤其是海洋运输)对货运的载运和搬运有更高的要求。 根据水路运输的上述特点,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水路运输的功能主要是:①承担大批量货物,特别是散装货物运输;②承担原料、半成品,如建材、石油、煤炭、矿石和粮食等低价货物运输;③承担国际贸易运输,是国际商品贸易的主要运输工具之一。 近几年,我国水上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已经发生多起安全事故。2002年全国共发生水上交通事故735起,死亡和失踪463人。 2003年6月19日7时50分,重庆市辖区涪陵区龙桥镇白拱码头长江水域一下行客船涪陵10号(船上共有65人),行至涪陵上游17公 第 2 页共 5 页

JTGD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正式版护栏相关知识

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正式版) 护栏相关知识 :公路车行道以外,无障碍物,车辆驶出车行道后可以停车或驶回公路的带状区域。 :断面结构形式保持不变并在一定长度范围内连续设置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设置于两种不同结构形式或不同防护等级的公路护栏之间、连接平顺、结构刚度平稳过渡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设置于公路路侧建筑限界以外的护栏。 :设置于公路中央分隔带内的护栏。 :设置于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具有开启功能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车辆碰撞后基本不变形的护栏。混凝土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通过爬高并转向来吸收碰撞能量。 :车辆碰撞后有一定的变形,又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护栏。波形梁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利用土基、立柱、波纹状钢板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 :具有较大缓冲能力的韧性护栏结构。缆索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依靠缆索的拉应力来吸收碰撞能量。 :设置于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停车区出口处的分流鼻端、收费岛头,或者护栏端部等,可以减缓冲击,降低碰撞车辆和车内人员伤害的设施,主要形式有防撞端头、防撞垫等。 :设置于护栏的迎车流方向起点,和护栏连接在一起,对碰撞车辆车辆起阻挡、缓冲和导向作用的设施。 :设置于公路交通分流处的障碍物或其他位置的障碍物前端的一种缓冲设施,车辆碰撞时通过自体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从而降低乘员的伤害程度。防撞垫可分为可导向防撞垫和非导向防撞垫。 :分隔双向或同向交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辆和行人等的设施。 渡设计;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必须设置开口护栏。 0.75kN/m,作用在栏杆扶手上的竖向力标准值应采用1.0kN/m。 PDF page26-36 6护栏和栏杆 6.1一般规定 6.1.1公路路侧或中央分隔带应通过保障合理的净区宽度来降低车辆驶岀路外或驶入对向车行道事故的严重程度。净区宽度计算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计算净区宽度得不到满足时,应按护栏设置原则进行安全处理。 6.1.2护栏设计应体现宽容设计、适度防护的理念 6.1.3护栏标准段、护栏过渡段、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防撞端头及防撞垫的防护等级及性能,应满足现行《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O5-01)的规定。需要采用其他防护等级或碰撞条件时,应进行特殊设计并经实车碰撞试验。 6.1.4护栏的任何部分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 于公路土路肩内。应根据路侧护栏和缓冲设施需要的宽度加宽路基或采取其他措施。 61.6中央分隔带护栏应与中央分隔带内的构造物、地不管线相协调。 90%),或路侧护栏立柱外侧土路肩保护层宽度小于规定宽度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公路工程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方案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范围及原则 1、编制依据 1)、施工单位与业主签订的工程合同文件 2)、施工标段设计图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5768-2009 5)、《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 JTG F71—2006 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7)、《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 18833-2012 8)、《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2009 9)、《路面标线涂料》JI/T280-2004 10)、目前工程施工进度及本项目人员、设备的配备 11)、公路工程交(竣)工验收办法 其它现行的有关工程技术、施工验收标准及规范。 2、编制范围 该项目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珞璜镇内,起点接绕城高速连接线与贾百路成十字交叉,经同福村,终点于同福村6组于同(福)水(水口坝)路T型交叉。公路总里程约2.669公里。

3、编制原则 1)、满足业主对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2)、综合考虑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规模、特点、难度和设计标准,充分发挥本企业的优势,做到科学、合理、经济、快捷。 3)、投入的机械设备、劳动力等资源考虑适度的富余。 4)、保护周边环境不被破坏,环水保服合规范要求。 二、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该项目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珞璜镇内,起点接绕城高速连接线与贾百路成十字交叉,经同福村,终点于同福村6组于同(福)水(水口坝)路T型交叉。公路总里程约2.669公里,该项目除同福村段部分利用老路外,其余新建。安全设施内容包括:标志、标线、护栏、视线诱导设施及里程碑、百米牌等,安全设施内容包括:标志、标线、护栏、里程碑、百米牌等。 2、主要工程数量

交通基础设施抗震减灾技术研讨会交流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遥感技术在抗震及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应用 张勇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遥感应用技术实验室) 0 引言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遥感技术应用于灾情监测和评估,为抗震救灾决策指挥和方案制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从中央首长、各级抗震救灾工作组,到新闻媒体解说员,手里或案头都能看到遥感影像的影子,甚至在街头巷尾百姓的热议中都能听到关于遥感技术的声音。遥感技术在抗震减灾中的作用,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认同。遥感技术的应用研发也成为震后国家和行业科技支持的重点。在2009年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抗震救灾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的11个项目中,都或多或少地计划应用遥感技术解决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作为该专项项目之一的“重大公路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技术研究”重点针对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和评估过程中涉及的数据保障、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等环节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发和软件编制。本材料重点以遥感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抗震减灾的应用需求获取情况进行介绍,提交大会进行交流。 1. 遥感技术简介 作为21世纪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1之一,遥感技术是于20世纪六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探测技术。它建立在现代物理学(如光学技术、红外技术、微波技术、雷达技术、激光技术等)、电子计算机技术、数学方法和地学规律等基础之上。 遥感一词来自英语 Remote Sensing,即“遥远的感知”。广义理解,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狭义理解,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其中的电磁波包括紫外线、短波红外、红外线、可见光、微波等。其要素包括平台(飞机、飞船、飞艇、卫星……)、传感器、电磁波、接收机、存储和处理设备(计算机系统)、分析处理软件等。 1.1 遥感的类型 (1)按平台划分为: 121世纪高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航天技术)、自动化技术、激光技术、海洋技术、新能源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9大技术,其中空间技术包括遥感技术。

水路交通运输安全(2021版)

水路交通运输安全(2021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21

水路交通运输安全(2021版) 一、水上交通特点 水路运输是指利用船舶、排筏和其他浮运工具,在江、河、湖泊、人工水道以及海洋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方式。 水路运输按其航行的区域,大体上可划分为远洋运输、沿海运输和内河运输三种类型。远洋运输通常是指除沿海运输以外所有的海上运输,在实际工作中又有"远洋"和"近洋"之分。 水路运输具有以下优点:①可以利用天然水道,线路投资少,且节省土地资源;②船舶沿水道浮动运行,可实现大吨位运输,降低运输成本,对于非液体商品的运输而言,水运一般是运输成本最低的方式;③江、河、湖、海相互贯通,沿水道可以实现长距离运输。但水路运输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如:①船舶平均航速较低;②船舶航行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如在冬季常存在断航之虞,断航将

使水运用户的存货成本上升,这就决定了水运主要承运低值商品; ③可达性较差,如果托运人或收货人不在航道上,就要依靠汽车或铁路运输进行转运,④同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水运(尤其是海洋运输)对货运的载运和搬运有更高的要求。 根据水路运输的上述特点,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水路运输的功能主要是:①承担大批量货物,特别是散装货物运输;②承担原料、半成品,如建材、石油、煤炭、矿石和粮食等低价货物运输;③承担国际贸易运输,是国际商品贸易的主要运输工具之一。 近几年,我国水上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已经发生多起安全事故。2002年全国共发生水上交通事故735起,死亡和失踪463人。 2003年6月19日7时50分,重庆市辖区涪陵区龙桥镇白拱码头长江水域一下行客船"涪陵10号"(船上共有65人),行至涪陵上游17公里处时,遇到局部浓雾,与一上行货船"江龙806号"发生碰撞,"涪陵10号"客船翻沉,船上人员全部落水,造成52人死亡。 2004年6月22日,开封兴华精细化工厂组织部分干部职工到黄河小浪底水库参观旅游,129人分乘济源市明珠岛旅游开发公司两艘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说明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测量提供的地形图 2、沿线规划路网 3、现场踏勘资料 4、主体工程施工图设计图纸 二、设计采用规范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4)《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 (5)《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7)《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 (8)《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9)《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 (10)《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 (11)《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 24722-2009); (12)《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GB/T2518-2008); (13)《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热挤压型材》(GB/T6892—2006); (14)《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16311—2009); (15)《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06); (16)《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B25280-2010); (17)《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11); (18)《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术语》(GA/T 509- 2004); (19)《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方式适用规范》(GA/T 527-2005); (2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 (2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2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三、工程简况 工程全长564.62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为30km/h,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横断面形式为:25m=5m人行道+0.25m路缘带+2×3.5m车行道+0.5m中间双黄线+2×3.5m车行道+0.25m路缘带+5m人行道。 本工程交通安全和经管设施等级为C级。 四、设计原则 1. 根据行车速度、道路线形、交通流量、流向和交通组成、道路沿线的状况等,适当确定交通标志和标线等交通设施的设置位置;以道路工程设计为依据,统盘考虑,整体布局,做到连贯性、一致性,满足近期道路交通经管的需求,确保行驶的安全、快捷、畅通。标志的布设应以不熟悉周围路网体系的司机为对象,通过标志的引导,能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不允许发生错向行驶。 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是交通经管设施,路上的标志具有法律效力,应按交通经管法规及有关规范,正确、合理地设置。道路交通设施设置不得侵占建筑限界,保证侧向余宽;不应侵占人行道有效宽度和净空高度。 3.当需要在同一地方设置两种以上标志时,可以安装在一根标志立柱上,但同一方向的标志最多不应超过四种。标志牌在一根立柱上并设时,应按禁令、指示、警告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地排列。交通标志设置的净空高度:单柱式一般宜为1.5~2.5m,悬臂式一般应大于该道路规定的净空高度。 4.道路标线中车行道分界线的尺寸、导向箭头的尺寸和路面文字标记的高度应根据路段的设计速度确定。 五、交通标志设计 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信息,用于经管交通的设施。道路交通标志的形状、图案、尺寸、设置、构造、反光和照明以及制作,必须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规定执行。以不熟悉本工程路网体系的司机为使用对象,使其通过交通标志的引导,顺利、快捷、安全地抵达目的地,避免发生错误行驶。 1. 警告标志 警告标志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形状为等边三角形,顶角朝上;黄底反光,黑图案和边框不反光。 2. 禁令标志

公路水路交通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 科技发展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二〇〇六年二月

目录

前言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强调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未来五年,交通行业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交”和“人才强交”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公路水路交通又快又好地发展。 按照《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战略》和《公路水路交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总体要求,我部组织编制了《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了未来五年交通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实施本项规划,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及中介组织等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建立起一个适应交通发展需要、符合交通科技发展规律的创新体系,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培育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勇于创新的科技人才队伍,推进创新型交通行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第一章发展形势与需求 一、发展形势 “十五”是我国公路水路交通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也是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保障和服务作用最为显着的时期。全社会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1957亿元,年均增长%,超过建国以来51年完成投资的总和,在高速公路、农村公路、沿海港口、内河航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就。截至2005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农村沥青(水泥)路达到63万公里,比建国以来前53年翻了一番;公路客运量达亿人次,货运量154亿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102%和%;港口货物吞吐量达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7580万标准箱,连续三年稳居世界第一位。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交通科技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交通科技的发展也为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年来,交通行业坚持“科教兴交”和“人才强交”战略,坚持科技工作面向交通建设主战场,坚持以开放的姿态发展交通科技事业,坚持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依靠广大科技人员的拼搏精神,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研条件不断改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方面取得了显着成绩。全行业科研开发总投入约6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性资金约11亿元;建成了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了17个交通部重点实验室;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能力较强的交通科技研发队伍;获得国家和省级(含中国公路、航海学会)科技进步奖80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数比“九五”增加了一倍多;特殊地质条件筑路技术、公路桥梁隧道建设技术、农村公路建设技术、外海区深水港口建设技术、航道整治和通航技术等一大批交通建设和养护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其中高等级公路建设成套技术、大跨径桥梁和深水筑港技术等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保障;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了行业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加强决策支持技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指标体系计算方法(110个精选)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指标体系(计算方法) (2014年11月) 一、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38个) 二、客运与公众出行(21个) 三、货运及物流(15个) 四、科技创新与信息化(15个) 五、行业治理能力(25个)

一、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 1.公路网面积密度 (1)指标定义:指报告期末一定区域内单位国土面积所拥有的公路里程数。(单位:公里/百平方公里)(2)计算方法: 公路网面积密度公路总里程国土面积 (3)数据来源:厅公路局。 2.公路网综合密度 (1)指标定义:指报告期末一定区域内单位国土面积和人口的综合数所拥有的公路里程程数。(单位:公里/(百平方公里万人)2) (2)计算方法: 公路网综合密度 公路总里程 国土面积人口 (3)数据来源:厅公路局。 3.高速公路县级节点通达率 (1)指标定义:指报告期末一定区域内已通高速公路的县级节点占本区域全部县级节点的比重。(单位:%)(2)计算方法:

高速公路县级节点通达率通高速公路的县数区域县总数 (3)数据来源:厅公路局。 4.普通国省道乡镇节点通达率 (1)指标定义:指报告期末一定区域内已通普通国省道的乡镇节点占本区域全部乡镇节点的比重。(单位:%)(2)计算方法: 普通国省道乡镇节点通达率 通普通国省道的乡镇数 区域乡镇总数 (3)数据来源:厅公路局。 5.高速公路县级节点覆盖率 (1)指标定义:该指标反映高速公路利用的便捷性和县级节点覆盖水平。(单位:%) (2)计算方法: 高速公路县级节点覆盖率 分钟以内进入高速公路网的县级节点数量 全省县级节点总数 (3)数据来源:厅公路局。 6.普通国省道乡镇节点通达率 (1)指标定义:该指标反映普通国省公路利用的便捷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在促进公路整体工程质量显著提升的基础上,有助于为帮助司乘人员及时的预见公路方向的变化和掌握实时的路况,行车舒适性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有效的强化,各种交通事故也能够及时的预见,进而促进了公路安全性和时效性的显著提高。 1关于公路交通标志的具体设计 1.1概述 顾名思义,公路交通标志设计,实际上是通过语言文字以及具体的符号和图片等多种形式,或者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向行人以及车辆驾驶人员传递各类需要警惕和知晓的信息,并且借助公路沿线标志牌,对车辆驾驶人员和行人提供一定的引导和教育,甚至是警告和管制,因此,这类公路交通标志是隶属于交通安全设施的一种,属于交通附属设施。实践证明,通过对交通标志牌的合理设计及配置,往往可以有效促使公路的通行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交通堵塞以及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由于设计的多样性,往往也可以提升整体公路的外在形象,提高美观性。因此,在具体的设置交通标志过程中,必须要坚持通俗易懂、醒目以及公众满意的设计原则。 1.2公路交通标志的具体设计 公路交通标志的具体设计过程中,往往需遵循一定的工序。首先,

如果是在同一个地点,对多种标志进行相应的设计以及设置,可以选择在一根标志性的柱子或者新建柱子上进行交通标志的安装,在安装的过程中,交通标志往往不允许超过四种,如果种类多了,反而需要行人及驾驶员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辨别,由此不但给出行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且极易诱发交通事故,因此数量必须把握好。此外,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科学严谨地按照相应的顺序,对于第一根支柱,如果设置了相应的标志牌,则必须对以上标志牌进行科学排序,严禁出现颠倒顺序的情况。此外,标志牌之间不能出现混设的现象,即:不能将先行、让行、解除限制等标志混合起来,而是要单独设置。其次,还要注意,为了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标志能够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建议让具体的交通参与者通过感官接受到相应的信号和信息,这就要求交通安全标志必须设计在比较醒目的位置。 2公路交通护栏设计原理与方法 交通护栏作为公路安全设施之一,其设计的原理又体现在防撞机原理层面,以护栏弹塑性变形吸收车辆碰撞能量,保障乘客安全,与其他设施区别,护栏更注重在护栏变形、车辆变形下,防止有严重伤害事故出现。 2.1护栏形式的合理选择 护栏设计中首先要求做好护栏形式的选择,选择中可遵循安全、经济、可靠、美观等原则。常见的护栏形式主要表现为:①普通波形梁护栏。 该类型护栏本身为半刚性护栏,在吸收碰撞能量中主要借助横梁、立

公路工程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方案精选文档

公路工程交通安全设施 施工方案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G209吉首市曙光至长沱公路交通及沿线设施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批人: 审批时间: 重庆交建集团G209曙光至长沱公路项目部 时间: 目录

二、 附图一 (17) 附图二 (18) 附图三 (19) 一、编制依据、范围及原则 1、编制依据 1)、施工单位与业主签订的工程合同文件

2)、施工标段设计图 3)、《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 】358号)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5)、《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 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O81-2006) 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06) 8)、《公路交通标志板》(JT/T279-2004) 9)、《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 10)、目前工程施工进度及本项目人员、设备的配备 11)、公路工程交(竣)工验收办法 其它现行的有关工程技术、施工验收标准及规范。 2、编制范围 该项目位于吉首市,项目线路起点接于寨阳乡曙光村吉首市绕城西线过曙光大桥后匝道(K32+880)起点处,匝道与G209相接,终点位于吉首市长沱村与在建永吉高速西连接线(LK+199)相接构成T型平交。公路总里程公里。 3、编制原则 1)、满足业主对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