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劝学》复习学案知识讲解

《劝学》复习学案知识讲解

《劝学》复习学案知识讲解
《劝学》复习学案知识讲解

《劝学》复习学案

《劝学》复习学案

一、指出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

1.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

二、指出古今异义,解释古义

1.輮以为轮

2.蟹六跪而二螯

3.金就砺则利

4.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已

5.而神明自得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7.用心一也 8蚓无爪牙之利

三、解释下面多义词

1.君有疾在腠理。《扁鹊见蔡桓公》

2.居十五年,晋景公疾。《赵氏孤儿》

3.凡牧民者,必知其疾。《管子》

4.举疾首蹙额而相告。《孟子?梁惠王下》

5.必为有窃疾矣。《公输》

6.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

7.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齐桓晋文之事》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8.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孙膑》

9.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触龙说赵太后》

10.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

1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12.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2.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井陉之战》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4.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荆轲》

5.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报任安书》

6.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苏武传》

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8.十旬休假,胜友如云。《滕王阁序》

1.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赤壁赋》

2.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

3.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5.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北宋?苏轼《石钟山记》

6.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7.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8.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口技》

9.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10.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逍遥游》

11.佗之绝技,凡此类也。《三国志?魏书?华佗传》

1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四、指出词类活用现象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4.登高而招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五、指出句式特点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輮以为轮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六、翻译下列句子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七、名句默写

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 _ ,_______________ 。

4.《劝学》用金石作比喻,从正反两个方面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7. 《劝学》中论述弯曲的木材在太阳下暴晒,也不会再变直的原因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2017新课标Ⅲ】《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9.【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10.【2014年全国大纲卷】《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

11.《劝学》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12.《论语》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荀子的《劝学》篇中,也有一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句是

“,”。

八、拓展训练

(一)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然后翻译全文。

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相关题目。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粤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著作郎李孝光数荐之府吏。冕詈曰:“吾有田可耕,有书可读,肯朝夕抱案立庭下,备奴使哉?”每居小楼上,客至,僮入报,命之登乃登。部使者行郡,坐马上求见,拒之去。去不百步,冕倚楼长啸,使者闻之惭。冕屡应进士举不中,叹曰:“此童子羞为者,吾何溺是哉?”竟弃去,买舟下东吴,渡大江入淮楚,历览名山川。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北游大都,馆秘书卿泰不花家,荐以馆职。冕曰:“公诚愚人哉!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即日将南辕。会其友武林卢生死滦阳,唯两女一童留燕,怅怅无所依。冕知之,不远千里走滦阳,取生遗骨,且挈二女还生家。(宋濂《王冕传》)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A.父怒,挞.之。挞:用鞭子或棍子打。

B.夜潜.出。潜:悄悄地。

C.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竞:全,都。

D.怅怅

..无所依。怅怅:迷茫不知所措的样子。

2.下列各句子中“已”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听已辄默记。 B.时冕父已卒。

C.学不可以已。 D.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以下关于本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王冕本是个农民的儿子,少年时酷爱读书且智力超常,有幸被爱才的韩性收为学生,后来成为一名很有学术地位和威信的博学的儒士。

B.王冕在父亲去世后即迎母入粤城就养,当母亲“思还故里”时,又亲自随母亲一同回乡,这些描写都体现了王冕至纯至孝。

C.当部使者巡视府属各地来到王冕处想要求见他时,王冕避而不见,又在部使者走后故意“倚楼长啸”,让部使者听到,表明自己不愿与他见面。

D.王冕年轻时便无意仕途,没有什么效忠朝廷的宏大抱负,而是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游历名山大川、结交奇才侠士上面,这正是他性格中“狂”的体现。

《劝学》复习学案答案

一、1. “輮”通“煣”。2.“有”通“又”,“暴”通“曝”3.“知”通“智”4.“生”通“性”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二、1.以为,把(它)做成。2.跪:腿或脚3.金:金属制品 4、博学:广博地学习5.神明:大智慧6.寄托:寄放,托身7.用心:因为思想。8.爪牙:爪子和牙齿,喻帝王

得力的助手。

三、疾答案:1.(疾病)2.(生病)3.(疾苦,痛苦)4.(疾首:头痛)5.(缺点,毛病)6.(痛心)7.(痛恨,憎恨,厌恶,怨恨)8.(通“嫉”,妒忌)9.(快、速、急速)10(强、猛烈,这里指声音大)11.(锐利、敏锐)12.(忧,患)

假答案:1.(借)2.(借,授,给予)3.(凭借,借助)4.(宽容,通融,迁就)5.(如果、假如,常“假令、假使”连用)6.(非正式的,临时的,代理的)7.(假,不真,此译为假装)8.(假期)

绝答案:1.(断、断绝) 2.(杀尽)3.(绝交)4.(与世隔绝的) 5.(陡峭

的)6.(停止,消失)7.(极,最,非常) 8.(达到极点) 9.(完全,绝对,全然)

10.(超越、超过)11.(高超、绝妙)12.(横渡、横穿、越过)

四、1.“日”名词作状语,每日。2.“上”“下”都是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3.“水”名词

作动词,游水。4.“高”形容词作名词,高处。5.“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走得快。

五、 1.状语后置2.判断句3.定语后置句4.省略句5.状语后置

六、答案略

七、1.学不可以已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7.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8.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9.上食埃土,下饮黄泉10.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1.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1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八、(一)答案:扁鹊见秦武王武王 /示之病 /扁鹊请除之 /左右曰/ 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 除之未必已也/ 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 曰 /君与知之者谋之/ 而与不知者

败之 /如此知秦国之政也/ 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译文: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了扁鹊,扁鹊建议及早医治,可是国君的近臣说:“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明。”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很生气,扔掉他手中的石针,说:“君王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治病,又同无知的人一道讨论,破坏治疗。凭这一点就可以了解秦国的内政,如此下去,君王的一个举动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

(二)1.C(竞:争逐,竞相)2.B(“时冕父已卒”的“已”是“已经”,其余是“完毕”之意。)

3.D(从文中可以看出他年轻时是很有功名心的,只因屡试不中才弃此念头。)

附:文言文译文

王冕,诸暨人,七八岁时,其父要他在陇上放牛,他却偷偷地溜进学舍听学生们念书,听了就默默记住,有时晚上回来竟忘了牵牛。有时会有人把牛牵回来,责备说踩了他的田,他的父亲生气了,狠狠地用鞭子和棍子打他,完了还是不改。他母亲说:“儿子痴迷这样,你为什么不放任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到寺庙旁居住,晚上就出来,在佛像的大腿上坐着,就着长明灯读书,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数是土造的,狰狞可怖,王冕虽然是小孩子,但他坦然得似什么都不知道,一点也不怕。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觉得他很奇异,便把他收作弟子,学习儒学,后来成为通晓儒学的人。韩性死后,他的门人对待王冕就像对待韩性一样尊重。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他就把母亲接到越城去奉养。后来因为母亲想念故乡而回故乡,他买了头白牛,拖着母亲的车,自己则穿戴着旧的衣服帽子跟在车后。乡间的孩童争相观看讪笑,王冕也笑。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著作郎李孝光想把王冕推荐做府衙小吏,王冕骂道:“我有田可以耕,有书可以读,难道还愿意整天抱着文卷站在官府里,让人奴役吗?”他常住在小楼上,有客人来了,门童来报,他要客人爬上去,客人才可以上去。有使者经过越城,在马上要求见他,他拒绝了。使者离开不到几百步,他倚在楼上长啸,令使者很惭愧。王冕多次考进士,但都落第了。他叹道:“这是小孩子都觉得羞愧的,我怎么可以沉溺于其中呢?”遂放弃了。他雇了艘船下东吴,过大江,进入淮,楚等地,游遍名山大川。有时遇到奇才侠客,谈及古时豪杰事迹,当即就一起喝酒,吟诗抒发慷慨悲愤之情,别人骂他是狂奴。当往北到了燕京时,住在秘书卿泰不花家。泰不花推荐他在史馆供职,他说:“你真是愚昧啊!不出十年,这里就变成狐狸兔子游玩的地方了,还当什么官?”那天将要往南归,碰上他朋友卢生死在滦阳,只剩两个幼女,一个书童留在燕京,不知道怎么办。王冕知道后,不远千里去到滦阳,取回卢生的骸骨,并带两个幼女回到她们家。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完整版)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劝学的文学及文体常识归纳整理: 《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 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学派,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集大成者。《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拼音: 须臾yú舟楫jí跬步kuǐ驽马nú锲而不舍qiè金石可镂lòu 骐骥jì 劝学知识点: 古今异义词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 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劝学知识点之通假字并释义: 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劝学知识点之活用情况: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动用法,用煣的工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 状语。 非利足也----非能水也足,名词作动词,用脚走。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劝学知识点之一词多义 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比。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 善假于物也:对,向。 之:锲而舍之:代词。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青,取之于蓝:代词。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的标志。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使之然也:代词,木。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而:表转折:而寒于水而致千里而绝江河而青于蓝而闻者彰而见者远 表修饰:顺风而呼登高而招吾尝跂而望矣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表因果:而神明自得 表承接:锲而不舍 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者,代词。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劝学知识点之特殊句式 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 得见;

精品:《劝学》导学案(带答案)

劝学》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掌握作家作品知识及一二段文言知识,能准确翻译句子,理解比喻的内涵。 2. 反复诵读,积极讨论,踊跃展示,完成对文意的初步理解。 3. 领会学习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 借助导学案和书下注释充分预习文本,反复诵读,理解词句,把重点注释标注在相应位置, 并勾画疑难点。 2. 用时 30 分钟左右,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导学过程】 一、课前积累: 读读记记写写,完成下面知识的积累。 1、作者及其作品: 荀子 (约公元前 313- 前 238) ,名况,人称“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 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 想家、教育家。他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还认为 “人 定胜天 ”;在政治上,主张选贤任能,兼用 “礼 ”法“”术“”实行统治; 提出性恶论,注重后天教育的作 用。他的许多思想被法家所吸取。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卷, 共 32 篇。大多是他自己的著作, 一部分出自他的门人。 该书由 《论语》《孟 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 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二、【自主学习】预习课文,完成下列练习题。 对无义的虚词要说明用法) 著作 有《荀子》 劝,鼓励。 1、诵读《劝学》全文, 注音: 中 ( ) 规 輮() 有() 槁 () 暴() 磨砺 ( ) 参()省() 知()明 须臾 () 跂 ()望 舆 ()马 舟楫() 生() 蛟()龙 跬() 步 骐()骥 () 驽( )马 锲()而不舍 镂()刻 )牙 蟹()螯() 蛇鳝() 洞穴( ) 靛()青 蓼()蓝 2、结合注释阅读第一、 二段, 疏通句意, 并掌握如下知识点。 如括号内无特别要求, 则解释词义, 君.子.(古义: )曰:学不可以已.( )。 青,取之于.( )蓝(句式: ),而.( )青于.( )蓝;冰,水为之,而 寒于.( )水。木直中.( ) 绳,輮.( 通 , ) 省略: )以.为.(古义:

劝学知识点总结图文稿

劝学知识点总结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

《劝学》知识汇总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黑的字 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 无过矣前一个表递进,后一个表并列 而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表修饰 而登高而招;顺风而呼表顺承 而而致千里表转折 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因果关系 功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功效 功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功劳 假善假于物也;假舟楫者借助 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假乃以吴广为假王非正式 假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就金就砺则利靠近 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消失 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断绝,隔绝 绝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绝惨绝人寰极点 可 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可以 利非利足也使动,使……快青青,取之于蓝靛青染料 青而青于蓝颜色青 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 无过矣名作状,知通“智” 輮輮使之然也同“煣”,用火烤,使弯曲上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 生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用作动词,游泳 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所字结构,学习的收获 无 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用来…...的办法 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发生 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兴办

兴汉室可兴矣兴旺 学学不可以已学习 学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问 学今诸生学于太学学校 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 焉圣心备焉语气助词 一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以 为柔以为轮把……作为 用用心一也介词,因 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者不复挺者因果复句里,表提顿 之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的标志 中木直中绳合乎 闻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闻不求闻达于诸候扬名,使…闻 闻不能听前时之闻传闻之名 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听见 闻博闻强志见闻知识 致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到达 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引来 致罗敷前致词表达,传达 致专心致志极、尽 《劝学》学案一 一、【温故】 放眼圣贤 讲讲你心中的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等等) 乱世哲人——荀子

劝学学案

劝学 《荀子》 一.学海拾贝 连线串珠,构建知识殿堂 1.文学常识 (1)荀子,名,字,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的认人定胜天的思想。 (2)《荀子》,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篇。该书由 《论语》《孟子》的,发展为,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2.字音 靛.青()蓼.蓝()中.绳()槁暴 ..()参省 ..( ) 跬.步( ) 骐骥.()埃.土()螯.()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学不可以已. (2)木直中.绳 (3)虽有槁暴 ..(4)金就砺.则利(5)而闻者彰.(6)假.舆马者(7)善假于物.也(8)用心躁.也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通,释义:。 通,释义:。(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释义:。(3)君子生非异也通,释义:。5.古今异义词辨析 (1)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 古义:今义: (2)声非加疾.也古义:今义: (3)假.舆马者古义:今义: (4)蟹六跪.而二螯古义:今义: (5)用.心一也古义:今义: (6)金.就砺则利古义:今义: (7)蚓无爪牙 ..之利古义:今义: 6.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木直中绳,车輮以为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6)用心一也: 7.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闻博闻.强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以为妙绝 佛印绝类弥勒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挽弓当挽强 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望日夜望将军至 先达德隆望尊 适冬之望日前后 8.文言句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无以至千里

《劝学》知识点整理

《劝学》知识点 一、作者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得最后代表。曾在齐国下讲学,后游历秦国,晚年任楚兰陵令。 荀子就是我国古代得思想家、教育家,就是先秦儒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她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就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得,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得人定胜天得思想。她强调教育与礼法得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得必要性与后天学习得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与教育可以改变人得本性。 《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该书由《论语》、《孟子》得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得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得进一步成熟。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就是《荀子》得第一篇。本文就是原文前几段得节录。 二、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 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三、古今异义 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得渊博。 2.参古义:检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义:加入。 3、假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今义:与“真”相对。 4.金古义:金属制得刀剑。例:金就砺则利。今义:金子,黄金。 5.爪牙古义:爪子与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得党羽、帮凶。 6.用心古义:因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7.绳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今义:绳子,绳索。 8.跪古义:腿脚今义:跪下 9、疾古义:强,这里指声音宏大今义:疾病 四、词类活用 ①名词做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②名词做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③动词得使动用法

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劝学》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文中出现的大量文言实词,如“利、备、望、用、疾、致、假、绝、兴、功、强、间”等;文言常用虚词,如“于、者、而”;古今字和通假字,如“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 2. 能力目标 本课在阐述事理、论证观点时大量使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和比喻论证的特点。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的论述,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1掌握文中出现的大量文言实词虚词。 2本课在阐述事理、论证观点时大量使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和比喻论证的特点。 相关链接 文学文化常识 1.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共32篇。大多数是他自己的著作,一部分是他的门人写的。这部书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风格。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劝勉”的意思。 繁体字“勸”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学法指导 1.学生要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完成课后“思考和练习”以及熟读、背诵,切实掌握。 2.学生应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

《劝学》复习学案知识讲解

《劝学》复习学案

《劝学》复习学案 一、指出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 1.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 二、指出古今异义,解释古义 1.輮以为轮 2.蟹六跪而二螯 3.金就砺则利 4.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已 5.而神明自得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7.用心一也 8蚓无爪牙之利 三、解释下面多义词 疾 1.君有疾在腠理。《扁鹊见蔡桓公》 2.居十五年,晋景公疾。《赵氏孤儿》 3.凡牧民者,必知其疾。《管子》 4.举疾首蹙额而相告。《孟子?梁惠王下》 5.必为有窃疾矣。《公输》 6.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 7.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齐桓晋文之事》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8.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孙膑》 9.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触龙说赵太后》 10.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 1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12.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 假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2.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井陉之战》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4.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荆轲》 5.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报任安书》 6.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苏武传》 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8.十旬休假,胜友如云。《滕王阁序》 绝 1.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赤壁赋》 2.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 3.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劝学》知识点总结复习整理

《劝学》知识点总结 一、虚词 《劝学》(节选)一文中涉及主要文言虚词11个,分别是而、于、之、则、乎、者、所、也、以、其、矣、焉。 1.而 (1)连词,表转折,可是,但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立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连词,表并列,而且,并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连词,连接动词和状语。 吾尝终日而.思矣 (4)连词,表承接,可译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 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 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5)连词,表并列,连接名词性词组

蟹六跪而.二螯 2.于 (1)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相当于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引进比较或区别的对象,用在形容词或形容词词组后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不译。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之 (1)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輮使之.然也。 锲而舍之. (2)连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相当于而。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结构助词,的。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4)词缀,用在时间词的后面,不译。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则 连词,表因果关系,相当于就。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5.乎 介词,相当于于,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者 助词,附在词语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所 助词,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 不如须臾之所.学 8.也 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肯定,相当于啊、罢了。 輮使之然也.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劝学》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文中出现的大量文言实词,如“利、备、望、用、疾、致、假、绝、兴、功、强、间”等;文言常用虚词,如“于、者、而”;古今字和通假字,如“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 2. 能力目标 本课在阐述事理、论证观点时大量使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和比喻论证的特点。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的论述,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1掌握文中出现的大量文言实词虚词。 2本课在阐述事理、论证观点时大量使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和比喻论证的特点。 相关链接 文学文化常识 1.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共32篇。大多数是他自己的著作,一部分是他的门人写的。这部书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风格。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劝勉”的意思。 繁体字“勸”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学法指导 1.学生要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完成课后“思考和练习”以及熟读、背诵,切实掌握。 .学生应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2.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象 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 1.识记字音 中() 参()省( ) 须臾() 跂( )望磨砺( ) 镂()刻跬( )步

劝学基础知识整理

2016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 课题:《劝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文言文复习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析与指导归类,学生可以掌握相关文言基础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主人公的情感体验中品味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重点实词、虚词的积累 【教学难点】 重点文言句子的翻译 【教学方法】 讲析、点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木使之弯曲,使……弯曲)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晒,后作“曝”)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智慧,后作“智”)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二)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⑴名词作状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⑵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2.动词的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3.形容词的活用 ⑴形容词作名词 ①其曲.中规(曲度,弧度)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处) 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行) ⑵形容词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变直)

⑶形容词的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使……快,善于行走) 4.数词作动词(一说是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专一) (三)古今异义 1.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古义: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3.蚓无爪牙 ..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 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四)特殊句式 A 判断句; B 倒装句(①宾语前置②状语后置③定语后置④主谓倒装);C省略句;D 被动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A、B2) 2.木直中绳,輮以(之)为轮。(C)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A)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2)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A)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D)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3) 8.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A) (五)固定结构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六)一词多义 1.绝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止)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隔绝) ③以为妙绝(《口技》)(极点) ④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非常)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 ⑥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 2.强 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有力的弓)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健、强壮)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略多) 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qiǎng,勉强) ⑤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强盛) 3.假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借助、利用) ③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假装) ④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核舟记》)(假如、如果)

最新《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20836复习过程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状语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三)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者……也”,是判断句式的标志;“者”“也”是语气词,“者”用在结果分句后,表示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示解释的原因。) 2.臂非加长也。 3.声非加疾也。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四)省略句1.輮(之)以(之)为轮。2.輮(之)使之然也。 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劝学》学案

高一语文学案 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 《劝学》学案 【课标点击】 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 个文言常用实词;学 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 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 2. 掌握课文出现的“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等通假字、词类活 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能力训练目标: 1.在理解基础上熟读成诵的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式的能力。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 德育教育目标: 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课内知识精粹 文学文化常识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共32篇。大多数是他自己的著作,一部分是他的门人写的。这部书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风格。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积累平台】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注意字形 其曲中.( )规槁暴.( ) 輮.( )使之然也 金就砺.( )则利参省.( ) 跂.( )而望舟楫.( ) 蛟.( )龙跬.( )步骐骥 ..( )( ) 驽.马( )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 埃.( )土 2.重点文言词 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劝.学(2)学不可以已. (3)冰,水为.之(4)木直中.绳 (5)金就.砺则利(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 (7)吾尝跂.而望矣(8)假.舟楫者 (9)而绝.江河(1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1)故不积跬.步(1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1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4)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3.重点文言虚词 指出下列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①青,取之于蓝 于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而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④吾尝跂而望矣 ⑤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⑥蟹六跪而二螯 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⑧而见者远而闻者彰而致千里而绝江河 ⑨顺风而呼 4.通假字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劝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的内容,具体内容:《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劝学》入选高一语文课文上册。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劝学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知明而行无过(...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劝学》入选高一语文课文上册。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 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日晒)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通"至",达到)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古今异义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疾

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词类活用 木直中绳,?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劝学》学案

《劝学》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教学重点】文言实词的识记、理解;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教学难点】文中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内容分析】《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内容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部分着重阐明学习方法。课文节选自前部分。作者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和必要,从而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因此,“劝”在本文是“劝勉、鼓励”的意思。所以题意是“劝勉、鼓励人们勤奋学习”。【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掌握字音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虽有()槁()暴()金就砺()则利参省()()知()明而行无过须臾()()跂()彰()舆()马生()非异跬()步骐骥()()驽马()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镂()螯()蛇鳝() 2、解释词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虽有( )槁暴( ),不复挺者。 345 2019-10-17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教学重点】文言实词的识记、理解;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教学难点】文中比喻的含义和内在

高考语文课文知识点总结:《劝学》

高考语文课文知识点总结:《劝学》导读:《劝学》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 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二、古今异义 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3.疾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4.假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5.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银。 6.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用古义:因为;今义:使用。如:用心一也 9.跪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如:蟹六跪而二螯 10.寄托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如: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二)动词的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2.形容词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3.形容词的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劝学》学案()及标准答案

《劝学》学案()及答案

————————————————————————————————作者:————————————————————————————————日期:

《劝学》学案(2 一.学习目标: 1.分析课文第四自然段,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3.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 1.归纳掌握“劝、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等词义。 2.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3.背诵全文。 三.知识链接: 《劝学》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篇著名作品。这篇作品极少抽象说教,而是运用譬喻和推理的方法,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去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方法。人们通过浅近明白的道理和具体生动的形象,受到启发和教育。 文章开宗明义,首先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接着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一是以青胜于蓝和冰寒于水这一生活现象作为论据,说明人们必须向前人学习,后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取得不断进步,必然会超过前人。 二是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木受绳则直”和“金就砺则利”相比。指出客观条件变化,可以引起事物自身特性的改变。人们如果博学又能用所学到的事理时刻对照省察,就会智慧高明而不犯错误。 三是用冥思苦想不如实地去学习和登高才能望远,顺风而呼闻者彰明,以及借助舆马、舟楫等生活事例作比,从同一个角度反复说明君子利用客观条件学习的重要性。 作者还论述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孜孜不倦,勤奋刻苦。作者以“积土成山”和“积水成渊”、“积善成德”为衬托,阐明了想做一个学问渊博的人,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作者进一步用骐骥、驽马、朽木、金石两组四个比喻,论述做学问应当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说明了滴水穿石、铁杵成针的道理。 《劝学》在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作者将珠串璧连的比喻与言简意赅的议论溶为一体,契合无间,达到交相辉映的地步。文章中还善于运用大量短句、排比和对偶的句式,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文章的主旨,呈现出错综与齐整之美,增强了全文的气势和雄辩的色彩,感染力极强。全篇语言精炼有力,干净利落,富有音乐的节奏感,对后世文学语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 学习过程: (一)学生齐背一、二、三自然段。 (二)研读第四自然段。 1.解释加点词语 风雨兴()焉而()神明自得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锲而()舍之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2.翻译重点句子 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导学案》答案

《劝学》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了解作者; 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结构 掌握1-2段的文言现象,如多义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一、走近作者: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二、写作背景 荀子很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他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因此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积善成德”,成为君子。 三、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知识链接 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用_比喻__来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即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不容易理解的事物或道理。恰当的比喻可使文章形象生动,深入浅出。 五.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确认以下字词的读音 靛青()中()舆()有()槁暴()、砺()参省()须臾()跂()舟楫() 跬()骐骥()驽()锲()镂()蟮()螯()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 第一段: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第二段:论述学习的意义(重要性)。 第三段:论述学习的作用,强调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过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质优于别人,而是后天善于学习的结果。 第四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善于积累,二是坚持不懈,三是用心专一。 3、熟读课文1-2段 (1)指出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

《劝学》教案学案

《劝学》教案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积累“劝、已、就、中、疾、致、假、绝”等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然、焉”等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 2.掌握课文出现的“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在理解基础上熟读成诵的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式的能力。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 三、德育教育目标: 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教学重难点]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能举出几个历史上勤学苦读的事例吗?(积累活动一) 提示:头悬梁(孙敬)锥刺股(苏秦)凿壁偷光(匡衡)映雪夜读(孙康)闻鸡起舞(祖逖)[正面] 伤仲永[反面] 二.能说出几句劝勉学习的格言吗?(积累活动二) 提示:学而不厌,侮人不倦。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则退。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激励学习方面的一篇美文。 三.作者简介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教育家。名况,时人尊称他为荀卿。曾游学于齐,后三为祭酒,继赴楚国,由春申君任命为兰陵令,著作终老其地。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一书共20卷,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所作,少数出自其弟子之手。《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四.教师范读或听文本朗读录音。 五.学生自读。 六.文本解读。 (一)第一二段: 1.提领重点词句。 重点词:已于輮有中然就参省知 重点句: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知识点归纳

劝学知识点归纳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状语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三)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者??也”,是判断句式的标志;“者”“也”是语气词,“者”用在结果分句后,表示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示解释的原因。) 2.臂非加长也。 3.声非加疾也。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四)省略句1.輮(之)以(之)为轮。2.輮(之)使之然也。 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高中《劝学》知识点梳理

《劝学》知识点梳理(教师版) 一、重难点字词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2、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3、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枯;“曝”,晒;直;这样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验,检查;省察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片刻 6、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提起脚后跟,指踮起脚;见得广 7、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这里指声音宏大;清楚 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脚步快 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凭借 10、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圣人之心,通明的思想 1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 12、骐骥 ..十驾,功在不舍骏马;劣马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1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刻;雕刻 14、劝.学勉励,鼓励 二、一词多义 1、兴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起 (2)汉大兴兵伐匈奴发动(《史记〃张汤传》)(3)大楚兴,陈胜王兴盛,兴旺 2、疾 (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这里指声音宏大(2)君有疾在腠理小病 (3)疾恶如仇厌恶、憎恨 (4)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妒忌(《史记〃孙膑传》)

(1)青,取之于蓝从,介词 (2)而青于蓝比,介词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表对象,可不译,介词 4、而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而见者远/而闻者彰/ 而致千里/而绝江河 表转折,但是,连词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4)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表修饰,连词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顺承,就,于是,连词(6)锲而舍之表假设,如果 (7)锲而不舍表递进,并且 5、之 ____代____词 (1)青,取之于蓝代靛青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____助____词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5)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6、焉 __兼(代词兼介词_)___词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于此,从这里 ___助___词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