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干货集锦:凹版印刷材料的选用方法

干货集锦:凹版印刷材料的选用方法

干货集锦:凹版印刷材料的选用方法
干货集锦:凹版印刷材料的选用方法

干货集锦:凹版印刷材料的选用方法

凹版印刷是一种直接的印刷方式,所以它对材料的要求是比较多。本文为您罗列出常用承印材料的印刷适应性及不同的印刷基材对应相应的工艺生产方式。

干货集锦:凹版印刷材料的选用方法

常用承印材料的印刷适性

塑料薄膜的印刷,要求待印基材膜符合以下五点要求:

①表面光滑平整,无明显僵块、黄黑点、孔洞,无过多的皱褶。

②待印基材薄膜的平均厚度误差应在10%以内(1m印刷宽度时)。

③在印刷张力下,待印基材膜的伸长率应在1%以内。

④待印基材膜的表面张力≧40dyn/cm。

⑤事先了解基材薄膜同印刷油墨之间的亲和性情况对于易于印刷墨中溶剂溶解和溶胀的薄膜,印刷速度和油墨的浓度可能大一些。涂布基材膜涂布层印刷时,应了解涂布树脂同油墨的附着力如何。

不同的印刷基材,其印刷的适应性各部相同。在印刷使,需要选择不同的工艺进行生产,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①BOPP是最常用的基材,其生产工艺要点就是一个典型的塑料凹印生产工艺:选用聚酰胺或氯化聚丙烯油墨进行印刷,适当的张力和压印力。干燥温度控制在80%一下。

②BOPET印刷要点:因PET通常较薄,易起褶皱,印刷时需要较大张力,对油墨有一定的选择性,用一般印刷油墨易离层,易发生堵版(不上网)、起毛以及刮刀痕(刀丝)现象,印刷时车间湿度大是有好处的。

③BOPA印刷要点:BOPA是易吸潮变形的薄膜。因此印刷时必须保证印刷机环境湿度不能太高(如果没有除湿措施且湿度大的环境是不适合尼龙膜的);未印刷的薄膜不能破坏其原有的铝膜包装膜,开封后要立即印刷,印刷时需对尼龙膜进行预热(若机台没有预热装置,可将印版装在第二色以后,空出第一色作为预热用)预热温度为50-80℃;印刷张力要适当降低;压力要适中;油墨适应性强,视不同的产品结构选择,如果是蒸煮袋必须选择蒸煮油墨,印完后的产品必须密封包装,并尽快复合。

④K涂膜层(KOP、KPA、KPET)印刷要点:因为K涂层膜无论是辊涂式还是喷涂式,其厚薄均匀度都不是很好,表面不平整,而且PVDC刚脆,在印刷时印刷张力和压印压力不能太大,套印难度大,油墨转移性较差,印刷浅网时易起花点(部分网点丢失),需采用较高硬度的压辊进行印刷。另外,对溶剂有选择性,使用溶剂不当时可能会将涂层溶下来,印刷膜溶剂残留量较大,且易粘连,因此干燥和冷却需特别注意。

⑤消光膜的印刷可以采用OPP的工艺在其光面进行里印,但因其表面的消光层不能承受高温,需要控制干燥温度。

⑥珠光膜采用表印油墨进行表印,并且尽量选用透明性好的表印油墨。

⑦热收缩膜印刷时采用很低的干燥温度,要选择专用的热收缩油墨(银色的墨层要能受热收缩而不掉落),如果是PVC热收缩膜还要考虑溶剂对薄膜的溶解性。

⑧未拉伸的PP、PE薄膜张力要很小,套印难度较大,图案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印刷的变形量。

不同的印刷基材要从油墨的选用、制版设计、印刷工艺等方面考虑

对于不同的印刷基材,必须从油墨的选用、制版设计、印刷工艺上作出调整,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达到要求。另外,有些高阻隔涂层材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不在涂层面上印刷,以防破坏了阻隔涂层。

凹版印刷机的工作原理与核心技术

[研究?设计] 收稿日期:2005208215作者简介:彭文华(1972-),男,江西永新人,学士学位,讲师,主要从事涂布机、分切机等印刷包装机械的设计工作和机制工艺 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9篇,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喷涂式热熔胶涂布机)。 凹版印刷机的工作原理与核心技术 彭文华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摘 要:介绍了凹版印刷机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工作原理,并对凹版印刷机的牵引、干燥、对版、刮墨等技术进行了分析,可供广大设计人员和操作工艺人员参考。关 键 词:凹版印刷机;工作原理;核心技术 中图分类号:T S 8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22895(2006)022******* 1-双工位放卷部分;2-气液纠偏机构;3-凹版印刷部分;4-烘箱干燥部分;5-套印对版部分;6-导辊;7-动力牵引机构;8-双工位收卷部分 图1 六色凹版印刷机总结构示意图 0 引 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凹版印刷技术在国内发展极其迅速,凹版印刷机在国内的制造技术和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由于凹版印刷比柔性版印 刷质量高,所以柔性版印刷技术的推广在国内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凹版印 刷机与胶印机相比具有独特的优点, 其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适用于 多色印刷,可用于对玻璃纸、BO PP 、 PET 、PE 、PV C 、 铝箔等卷筒状材料进行多色连续印刷,是许多彩印厂必备的印刷生产线,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了解和掌握凹版印刷机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技术,对提高该设备的设计制造水平及操作技巧具有重要的作用。这里作者根据自己对凹版印刷机的开发设计经验,向大家介绍凹版印刷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1 凹版印刷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目前在凹版印刷中应用最广的是六色凹版印刷机。该设备的总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主要由双工位放卷部分、动力牵引部分、气液纠偏部分、凹版印刷部分、烘箱干燥部分、套印对版部分和双工位收卷部分等组成。其实物外观图见图2。六色凹版印刷机的生产流程如图3所示。印刷时首先按图1所示的走线方向,将卷筒基材穿好,然后慢速启动电机,放卷卷筒基材在动力牵引机构的连续牵引下,利用气液纠偏机构控制基材的横向偏移,然后基材就进入第一色印刷组进行印刷,印刷后利用电热烘箱产生的热风对其印刷表面进行干燥, 使印刷油墨中的溶剂图2 六色凹版印刷机外观图充分挥发后再依次进入其它印刷色组进行印刷和干燥,最后利用收卷装置对印刷成品进行收卷即完成了卷筒基材的多色印刷加工工序。可以通过调节前后2个动力 牵引机构对基材的牵引速差和控制收卷装置的离合器张力及放卷装置的制动器阻力,使卷筒纸在牵引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张力;通过调节调偏辊使卷筒基材运行平整、不起皱;通过调节套印机构,改变2印刷组之间基材的长度来纵向对版;通过调节版辊的轴向移动量来横向对版,实现对卷筒基材的多色套印,从而达到所需的印   第24卷第2期2006年6月   轻工机械 L ight I ndustry M achi nery   V o l .24,N o.2. June .,2006

凹版印刷工艺流程

凹版印刷工艺流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凹版印刷工艺流程 薄膜放卷→张力控制→印刷第一色→干燥→套印第二色→干燥→套印第三色→干燥→套印第四色→干燥→牵引→收卷 凹版印刷的操作程序 准备工作 (1)检查印刷机周围是否有灰尘、垃圾以及同印刷无关的杂物,检查通风排气设施是否完好。[1] (2)检查原辅材料是否备足,是否符合印刷要求。塑料薄膜的印刷,要求待印基材膜符合以下要求:①表面光滑平整,无明显僵块、黄黑点、孔洞,无过多的皱褶;②待印基材薄膜的平均厚度误差应在10%以内(1m印刷宽度时),平均厚度误差的计算公式可参见干式复合基材膜的要求;③在印刷张力下,待印基材膜的伸长率应在1%以内;④待印基材膜的表面张力应≥40dyn/cm;⑤事先了解基材薄膜同印刷油墨之间的亲合性情况,对于易与印刷墨中溶剂溶解和溶胀的薄膜,印刷速度和油墨的浓度可大一些。涂布基材膜涂布层印刷时,应了解涂布树脂同油墨的附着力如何。 (3)检查版辊质量。注意后一套色的版辊应略大于前一色,如:第二色版辊的周长应大于第一以版辊周长1%,至少应当稍大或相等,绝对不可比第一色小,否则无法套印正确。检查版辊图案、色标情况。 (4)检查印机传送、送料、走料、干燥、上墨、牵引和卷取各部分是否有卡阻现象,润滑部分注入润滑油,油路是否畅通,仪器仪表是否完好。如设备上有油墨粘度自动控制仪的话,应调节印刷油墨的粘度在14-18秒(3号Zahn杯)的设定值上,并在其中(上部)倒入混合溶剂,同墨槽用墨泵相连接。检查电脑自动对版装置。 (5)调配好油墨,选择同打样色标一样的原色油墨。 装版 装版时要注意版子的左右面,卡紧锥体时不能过紧,防止把铜版辊胀裂,过松,印刷时会"逃版"。按照印刷色序来安装版辊。里印刷的印刷色序是金银墨→黑墨→原青→原黄→原红(品红版)→白版。正印刷时刚好相反:白墨→品红墨→黄墨→青墨→黑墨→金银墨。 上刮墨刀 刮墨刀一般采用薄钢片,厚度在之间。刮墨刀同印辊接触点切线之间的角度在15°-45°之间,小于15°,油墨不易刮净,大于45°,对印版和刮刀的损伤都比较重,易把印版镀铬层刮坏。刮墨刀压力不宜过大,太大,易损坏印版;过小,不易刮净油墨。刮墨刀使用旧了的时候,可以用280-400目油石,从左向右用力均匀地沾上机油研磨,或者用800目以上金相砂皮纸沾上机油把刮墨刀连同刀架一起卸下后夹在夹具上均匀研磨,防止刮刀伤害人的手指。 刮墨也与硬刀衬片重叠后置于上下夹持板中间,用螺栓栓紧。操作时螺栓要从中间向左右两端对称地拧紧,以消除刀片弯曲。刮墨刀伸出硬刀衬片的长度为10-20mm,伸出长度过长,刮墨刀柔软,不易刮清,过短,刚性增加,刮擦太大,易损刀损版。硬刀衬片厚度在。 开机 凹版轮转机,一般采用无级变速系统控制印刷速度,为了使各色印刷单元同步,采用一个主电机和无级变速器,用一根长的转动轴带动整个印刷系统。开动墨泵,检查墨泵是否倒转。在各色印

印刷材料学复习资料

印刷材料学复习资料 1 简述植物纤维的主要化学成分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 2 纤维素和木素的性质对纸张的性能各有何影响 纤维素:高抗张强度、抗塑变性、内在结合能力、化学稳定性、柔韧性、水不溶性、吸附改性助剂能力、无色或白色、亲水性、可适应性 木素:木素对纸张强度有不良影响,且木素容易使纸张氧化而返黄; 原料中含木素越多,则制浆和漂白越困难; 木素含量高的纸浆的不透明度大于木素含量低的纸浆,是因为木素的折射率比纤维的其他成分的折射率要高。 3 纸张的强度基础是什么?纸张吸湿后为何强度下降? 植物纤维 纸张吸湿后,破坏了植物纤维之间形成的氢键,从而使纸张强度下降。 4 加填的目的是什么?施胶的目的是什么? 加填为了提高纸张的不透明度和亮度,改善纸页的外观,解决纸的透印问题;为了改进纸的平滑度和匀度,增加纸张的柔软性和手感性,提高纸张的吸收性和吸墨,使纸张具有更好的适印性能并降低纸张的保水性和变形性。填料的相对密度小,价格便宜,能节约造纸原料。为了改善纸张的干燥,有利于提高纸机车速,减少蒸汽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施胶给予纸张抗液体渗透和扩散的性能。 5 打浆的作用是什么?它对纸张的性能有何影响? 作用:使纤维细胞发生位移变形,破除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纤维润胀和细纤维化,并受到部分切断。 影响:增加了纤维的结合力;降低了纤维的平均长度,两者都对纸张的性能产生影响。 6 纸张涂布加工的目的是什么? 改善纸的表面性能,提高印刷适应性; 改善和提高纸的物理化学性能,以达到各种特殊的使用要求; 改善纸的外观,以达到美观、装饰等目的。 7 什么是纸张的两面性?它是如何形成的?对纸页的性能有何影响? 正、反面的各种性质都不一样,纸张的这种两面不均的现象,称之为纸张的两面性。 在纸页成型过程中单面脱水,网面细小纤维和填料流失所致。 纸张两面性会导致印刷品质量的不均匀性,不利于印刷品质量的控制。 正面平滑度较高,着墨效果较好,但表面强度较反面低,在印刷中更易发生拉毛现象。反面较为粗糙,着墨效果较正面差,但表面强度较高,在印刷中不易发生拉毛现象。 8 何为纸页的方向性?单张纸胶印过程中,纸张丝缕的方向与印刷方向是何关系? 方向性指在纸页成型过程中纤维受到造纸机运转方向较大的牵引力作用,使纤维大多数沿造纸机运转方向排列,造成纸张的纵向和横向在许多性能上存在差别。 纸张丝缕的方向与印刷方向相同为横向纸 纸张丝缕的方向与印刷方向垂直为纵向纸 9 何为纸张的印刷适性?纸张性能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印刷适性是指能使纸张顺利完成印刷过程及相关操作并达到预期产品质量的印刷品所具备的全部性质。 方法:实验室规模测试、中试规模测试、生产规模测试

电子雕刻凹版制作工艺流程汇总

电子雕刻凹版制作工艺流程 从凹印版辊的制作流程来看,主要有以下步骤:印版基体制作、印版辊筒镀铜处理、原稿(或设计)图像文件制作、印版图像电子雕刻制作、印版辊筒镀铬。 其中,印版基体制作及印版镀铜辊筒处理是与原稿(或设计)图像文件制作是同步进行的,当印刷机印版镀铜辊筒处理与原稿(或设计)图像文件制作完成后,才可进行印版图像电子雕刻制作,最后印版镀铬,至此完成印版的全部制作过程。 1、印版基体制作 印版基体的材料一般为无缝钢管,也有少数采用铝材料制作的。因钢管价格低且坚固牢实,大多数都采用钢管,重量从10千克(窄幅小机型印刷机)到几百千克(宽幅大机型印刷机、单色凹版印刷机)。钢管的壁厚从10mm到30mm,大尺寸滚筒则更厚。 按印刷机的印刷机电路板维修需要。 印版分为无轴和有轴类。 一般小型软包装印刷机均用无轴空心印版,大型印刷机用有轴印版。在制作前,首先会由印刷厂提供其印刷机所用版辊的图纸,然后完全按照图纸要求选取合适的无缝钢管切割、焊接法兰、车倒角、研磨版辊表面,如果是带轴类的还要在印版的轴上加热封套,再经过必要的精度检验,达到图纸技术要求。至此印版的基体加工就已完成了。 在此要注意的是无论做出短版印刷机的原版如何好或者电子雕刻的数据如何精确。 若不能制出高精度的印版基体,仍无法保证印刷品的质量,从这方面来说凹版可以说是各种印刷版中要求最严格的,其制造过程中用的各种精密加工机械设备有力地保证了版辊的精度要求。 2、印版辊筒镀铜处理 不论印版辊筒基体是钢或铝材料(只要能满足要求的),在制作制版铜层之前,都要在其新加工出来的基辊表面镀预镀层,有多种方法高速电脑凹版印刷机可供选择。如镀镍、氰化物镀铜。然后镀制版铜层,这个铜层是电子雕刻的工作面。 所以它的质量必须符合下列要求:铜的纯度高、品粒细;镀层表面应光滑无凹陷、无条纹等;镀层有足够的硬度和韧性。 硫酸盐镀铜工艺是目前工艺较为先进的酸性高速硬质电镀铜法。 其阴极电流密度可以在13~20A/dm2范围内变化。 所制得的铜层硬度为维氏(210±10)HV能满足电雕版的要求。高速电镀所用阳极消耗较快,阳极选用球形铜锡膏印刷机块能尽量扩大阳极实际表面积防止阳极钝化。

凹版印刷的原理及其特点

1.凹版印刷的原理及其特点。 Key:凹印版的图文部分低于版面,它以不同的深度凹入印版来表现原稿图像的不同层次,空白部分处于同一版面上。印刷时,先将油墨填涂于印版上,然后用刮墨刀把印版表面的油墨刮掉,再通过压力的作用,使存留在印版凹陷部分(即图文部分)的油墨与纸(或其它承印物)接触,将该部分油墨转印到纸张(或其它承印物)上,则得到所需的印刷品。 特点:凹版印刷具有墨层厚、色彩鲜艳、耐印力高、适用范围广、适合连续绵延的图案的印刷。现已广泛应用于塑料包装印刷、纸制包装印刷、装饰印刷、转移印花、出版印刷等领域。 2.简述凹版与平版、凸版的不同点。 Key:凹版印刷与平、凸版印刷相比较,其突出的优点是印刷质量好,通过不同深浅程度的油墨层,能将连续性色调原稿丰富的层次较完整地表现出来,墨色厚实,色彩鲜艳,富于立体感,它的墨层比平印产品厚5倍之多,比凸印产品厚2倍以上。 3.简述凹版的优缺点。 Key:凹版印刷具有墨层厚、色彩鲜艳、耐印力高、适用范围广、适合连续绵延的图案的印刷。现已广泛应用于塑料包装印刷、纸制包装印刷、装饰印刷、转移印花、出版印刷等领域。 4.简述凹版的分类。 Key:凹印刷版按图文形成的方式不同,可分为雕刻凹版和腐蚀凹版两大类。5.简述雕刻凹版的制版工艺。 Key:雕刻凹版的制版工艺是利用手工,机械或电子控制雕刻刀在铜版或钢版上把图文部分挖掉,为了表现图像的层次,挖去的深度和宽度各不同。深处附着的油墨多,印出的色调浓厚;浅处油墨少印出的色调淡薄。雕刻凹版有:手工雕刻、机械雕刻、电子雕刻凹版。 6.电子雕刻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Key:电子雕刻机的工作原理是在电子雕刻机上利用光电原理,根据原稿中不同层次的图文对光源反射不同的光量(若用透射原稿则透过不同光量),通过光电转换产生相对应的电量,控制进行雕刻刀具升降距离,对预先处理好当然金属版面进行雕刻,获得需要的图文。 7.简述凹印电子雕刻机原理。 Key:凹版电子雕刻机是一种现代化的制作凹版设备,是由电子、光学与机械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所组成的利用电子与光学原理,通过机械等物理方法进行制版,把原稿、阳图片或平印用网目阳图片,经由全自动的电子扫描、阶调控制及雕刻系统,直接在印版滚筒上雕刻出与原稿相对应的网孔来。 8.简述照相凹版的制版原理。 Key:照相凹版制版法,又称为碳素纸过版法或碳素纸腐蚀法,这是一种传统的凹版制版方法,其工艺是将原稿通过照相或者电分制成连续调阳图,然后在敏化的碳素纸上先晒制凹网(又称为网格),再晒制连续调阳图片,经过曝光的碳素纸已具有凹网和阳图图案文字,过版在脱脂的滚筒上,并通过显影,从而在过版的碳素纸上形成了密度不同的网格。经填版后,用不同浓度的三氯化铁腐蚀液进行腐蚀,就形成了大小相同和深浅不同的凹版网孔9.简述照相网点凹版的制版工艺及特点。 Key:照相→脱脂去污处理→感光液涂布→晒版→显影及清洗→涂防腐剂→电解腐蚀 特点:这种工艺方法与氯化铁腐蚀法相比较,简单稳定、易控制。电解溶液耗尽后排放物易中和,价格便宜,以后工序过程及要求与照相凹版相同。

凹版印刷材料的选用

凹版印刷材料的选用 常用承印材料的印刷适性 塑料薄膜的印刷,要求待印基材膜符合以下要求:表面光滑平整,无明显僵块、黄黑点、孔洞,无过多的皱褶;待印基材薄膜的平均厚度误差应在10%以内(1m印刷宽度时);在印刷张力下,待印基材膜的伸长率应在1%以内;待印基材膜的表面光张力应≥40dyn/cm;事先了解基材薄膜同印刷油墨之间的亲和性情况,对于易与印刷墨中溶剂溶解和溶胀的薄膜,印刷速度和油墨的浓度可大一些。涂布基材膜涂布层印刷时,应了解涂布树脂同油墨的附着力如何。 不同的印刷基材,其印刷的适应性各不相同。在印刷时,需要选择不同的工艺进行生产,才能达到较好的质量效果。 BOPP是最常用的印刷基材,其生产工艺要点就是一个典型的塑料凹印生产工艺:选用聚酰胺或氯化聚丙烯油墨印刷,适当的张力和压印力,干燥温度控制在80°C以下。 BOPET印刷要点:因PET通常较薄,易起褶皱,印刷时需要较大的张力,对油墨有一定的选择性,用一般印刷油墨易离层,易发生堵版(不上网)、起毛以及刮刀痕(刀丝)现象,印刷时车间湿度大是有好处的。 BOPA印刷要点:BOPA是易吸潮变形的薄膜。因此印刷时必须保证印刷机环境湿度不能太高(如果没有除湿措施且湿度大的环境是不适合尼龙膜的);未印刷的薄膜不能破坏其原有的铝膜包装膜,开封后要立即印刷,印刷时需对尼龙膜进行预热(若机台没有预热装置,可将印版装在第二色以后,空出第一色作为预热用)预热温度为50~80°C;印刷张力要适当降低;压力要适中;油墨适应性强,视不同的产品结构选择,如果是蒸煮袋必须选择蒸煮油墨,印完后的产品必须密闭包装,并尽块复合。 K涂层膜(KOP/KPA/KPET)印刷要点:因为K涂层膜无论是辊涂式还是喷涂式,其厚薄均匀度都不是很好,表面不平整,而且PVDC刚而脆,在印刷时印刷张力和压印压力不能太大,套印难度大,油墨转移性较差,印刷浅网时易起花点(部分网点丢失),需采用较高硬度的压辊进行印刷。另外,对溶剂油选择性,使用溶剂不当时可能会将涂层溶下来,印刷膜溶剂残留量较大,且易粘连,因此干燥和冷却需特别注意。 消光膜的印刷可以采用OPP的工艺在其光面进行里印,但因其表面的消光层不能承受高温,需要控制干燥温度。 珠光膜采用表印油墨进行表印,并且尽量选用透明性好的表印油墨。 热收缩印刷时采用很低的干燥温度,要选择专用的热收缩油墨(银色的墨层要能受热收缩而不掉落),如果是PVC热收缩膜还要考虑溶剂对薄膜的溶解性。 为拉伸的PP、PE薄膜印刷时张力要很小,套印难度较大,图案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印刷的变形量。 总之,对于不同的印刷基材,必须从油墨选用、制版设计、印刷工艺上作出调整,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达到要求。另外,有些高阻隔涂层材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不在涂层面上印刷,以防破坏了阻隔涂层。

干货集锦:凹版印刷材料的选用方法

干货集锦:凹版印刷材料的选用方法 凹版印刷是一种直接的印刷方式,所以它对材料的要求是比较多。本文为您罗列出常用承印材料的印刷适应性及不同的印刷基材对应相应的工艺生产方式。 干货集锦:凹版印刷材料的选用方法 常用承印材料的印刷适性 塑料薄膜的印刷,要求待印基材膜符合以下五点要求: ①表面光滑平整,无明显僵块、黄黑点、孔洞,无过多的皱褶。 ②待印基材薄膜的平均厚度误差应在10%以内(1m印刷宽度时)。 ③在印刷张力下,待印基材膜的伸长率应在1%以内。 ④待印基材膜的表面张力≧40dyn/cm。 ⑤事先了解基材薄膜同印刷油墨之间的亲和性情况对于易于印刷墨中溶剂溶解和溶胀的薄膜,印刷速度和油墨的浓度可能大一些。涂布基材膜涂布层印刷时,应了解涂布树脂同油墨的附着力如何。 不同的印刷基材,其印刷的适应性各部相同。在印刷使,需要选择不同的工艺进行生产,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①BOPP是最常用的基材,其生产工艺要点就是一个典型的塑料凹印生产工艺:选用聚酰胺或氯化聚丙烯油墨进行印刷,适当的张力和压印力。干燥温度控制在80%一下。 ②BOPET印刷要点:因PET通常较薄,易起褶皱,印刷时需要较大张力,对油墨有一定的选择性,用一般印刷油墨易离层,易发生堵版(不上网)、起毛以及刮刀痕(刀丝)现象,印刷时车间湿度大是有好处的。 ③BOPA印刷要点:BOPA是易吸潮变形的薄膜。因此印刷时必须保证印刷机环境湿度不能太高(如果没有除湿措施且湿度大的环境是不适合尼龙膜的);未印刷的薄膜不能破坏其原有的铝膜包装膜,开封后要立即印刷,印刷时需对尼龙膜进行预热(若机台没有预热装置,可将印版装在第二色以后,空出第一色作为预热用)预热温度为50-80℃;印刷张力要适当降低;压力要适中;油墨适应性强,视不同的产品结构选择,如果是蒸煮袋必须选择蒸煮油墨,印完后的产品必须密封包装,并尽快复合。 ④K涂膜层(KOP、KPA、KPET)印刷要点:因为K涂层膜无论是辊涂式还是喷涂式,其厚薄均匀度都不是很好,表面不平整,而且PVDC刚脆,在印刷时印刷张力和压印压力不能太大,套印难度大,油墨转移性较差,印刷浅网时易起花点(部分网点丢失),需采用较高硬度的压辊进行印刷。另外,对溶剂有选择性,使用溶剂不当时可能会将涂层溶下来,印刷膜溶剂残留量较大,且易粘连,因此干燥和冷却需特别注意。 ⑤消光膜的印刷可以采用OPP的工艺在其光面进行里印,但因其表面的消光层不能承受高温,需要控制干燥温度。 ⑥珠光膜采用表印油墨进行表印,并且尽量选用透明性好的表印油墨。

凹版印刷工艺流程

凹版印刷工艺流程 薄膜放卷→张力控制→印刷第一色→干燥→套印第二色→干燥→套印第三色→干燥→套印 第四色→干燥→牵引→收卷 凹版印刷的操作程序 准备工作 (1)检查印刷机周围是否有灰尘、垃圾以及同印刷无关的杂物,检查通风排气设施是否完好。[1] (2)检查原辅材料是否备足,是否符合印刷要求。塑料薄膜的印刷,要求待印基材膜符合以下要求:①表面光滑平整,无明显僵块、黄黑点、孔洞,无过多的皱褶;②待印基材 薄膜的平均厚度误差应在10%以内(1m印刷宽度时),平均厚度误差的计算公式可参见干式复合基材膜的要求;③在印刷张力下,待印基材膜的伸长率应在1%以内;④待印基材膜 的表面张力应≥40dyn/cm;⑤事先了解基材薄膜同印刷油墨之间的亲合性情况,对于易与 印刷墨中溶剂溶解和溶胀的薄膜,印刷速度和油墨的浓度可大一些。涂布基材膜涂布层印 刷时,应了解涂布树脂同油墨的附着力如何。 (3)检查版辊质量。注意后一套色的版辊应略大于前一色,如:第二色版辊的周长应大于第一以版辊周长1%,至少应当稍大或相等,绝对不可比第一色小,否则无法套印正确。检查版辊图案、色标情况。 (4)检查印机传送、送料、走料、干燥、上墨、牵引和卷取各部分是否有卡阻现象,润滑部分注入润滑油,油路是否畅通,仪器仪表是否完好。如设备上有油墨粘度自动控制仪 的话,应调节印刷油墨的粘度在14-18秒(3号Zahn杯)的设定值上,并在其中(上部)倒入 混合溶剂,同墨槽用墨泵相连接。检查电脑自动对版装置。 (5)调配好油墨,选择同打样色标一样的原色油墨。 装版 装版时要注意版子的左右面,卡紧锥体时不能过紧,防止把铜版辊胀裂,过松,印刷时会"逃版"。按照印刷色序来安装版辊。里印刷的印刷色序是金银墨→黑墨→原青→原黄 →原红(品红版)→白版。正印刷时刚好相反:白墨→品红墨→黄墨→青墨→黑墨→金银墨。 上刮墨刀 刮墨刀一般采用薄钢片,厚度在0.15-0.55mm之间。刮墨刀同印辊接触点切线之间 的角度在15°-45°之间,小于15°,油墨不易刮净,大于45°,对印版和刮刀的损伤都比较重,易把印版镀铬层刮坏。刮墨刀压力不宜过大,太大,易损坏印版;过小,不易刮净油

凹版印刷及故障处理

凹版印刷及故障处理 第一章凹版印刷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制版技术的发展 一、手工雕刻腐蚀凹版 二、机械雕刻凹版 三、照相凹版 四、照相加网凹版 五、电子雕刻凹版 第二节凹版印刷机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凹版印刷的现状 二、凹版印刷机的发展方向 第三节凹版印刷发展前景 一、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 二、降低凹版印刷的成本 三、凹印机及辅助设备的发展,适应短版凹印市场需求 四、凹版滚筒的改进 五、无胶片电子雕刻技术的应用 六、数字打样技术的应用 七、独立传动凹版印刷机的发展 八、进一步提高凹印质量与应用防伪印刷新技术 第二章凹版制版中引起的印刷故障分析 第一节印版滚筒的加工和电镀层质量

一、印版滚筒版坯的加工 二、电镀工艺 三、印版滚筒版坯的加工和电镀层质量引起的印刷故障 四、提高印版滚筒的加工质量和电镀层质量 第二节加网线数 一、加网线数不当引起的印刷故障 二、凹版雕刻线数 第三节加网角度 一、印刷中龟纹产生的原因 二、龟纹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三、凹版印刷中的加网角度 第四节网穴形状 一、网穴形状与墨层厚度 二、版滚筒的磨损对墨量的影响 三、网穴容墨量的计算 第三章凹版印刷材料引起的印刷故障分析 第一节溶剂型凹版印刷油墨的印刷适性 一、溶剂型凹版印刷油墨概述 二、溶剂型油墨的组成 三、溶剂型油墨的性质 四、凹版塑料油墨的质量标准和其他性质 五、溶剂的选择

六、溶液型油墨常见故障分析 第二节水性油墨的印刷适性 一、水性油墨概述 二、水性凹印油墨的组成 三、水性油墨的性质 四、水性凹印油墨的特点 五、水性油墨对凹版印刷条件的要求 六、水性油墨常见故障分析 第三节纸张的印刷适性 一、纸张概述 二、纸张的基本性质 三、纸张引起的印刷故障分析 第四节塑料薄膜的印刷适性 一、塑料薄膜的表面特性 二、几种常用塑料薄膜的介绍 三、塑料薄膜的表面处理 四、塑料薄膜引起的印刷故障分析 第四章凹版印刷工艺参数引起的印刷故障分析第五章凹版后加工引起的故障分析

第三章 焊膏印刷及点胶工艺

第三章
锡膏印刷工艺
Surface Mount Advanced Engineering Oct 10, 2008 Rev 1
Kaifa Confidential Property NO PART OF THIS DOCUMENTATION MAY BE REPRODUCED,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MEANS, FOR ANY PURPOSE WITHOUT THE WRITTEN PERMISSION OF KAIFA

第三章共5节, 需时 (6小时) 完成
目的
完成第三章课程后, 你能够认识以下内容:
描述锡膏印刷工艺的步骤 了解不同的钢网 了解钢网的开孔 描述不同钢网的制造过程 了解锡膏的功能 了解助焊剂的功能 列出不同类型的锡膏 描述锡膏的处理, 安全, 及存储程序 描述不同类型的刮刀 了解印刷机的主要元件 描述印刷参数, 及其作用 了解印刷缺陷, 及其如何预防 应用印刷缺陷解决方法 了解锡膏的鉴定试验程序 描述无铅锡膏对印刷工艺发生的影响 描述点胶技术 应用缺陷预防措施于点胶
Kaifa Confidential Property NO PART OF THIS DOCUMENTATION MAY BE REPRODUCED,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MEANS, FOR ANY PURPOSE WITHOUT THE WRITTEN PERMISSION OF KAIFA

第三章 - 第一节
介绍锡膏印刷工艺及
影响印刷的因素
Kaifa Confidential Property NO PART OF THIS DOCUMENTATION MAY BE REPRODUCED,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MEANS, FOR ANY PURPOSE WITHOUT THE WRITTEN PERMISSION OF KAIFA

凹版印刷机工艺流程如下

凹版印刷机工艺流程如下 凹版印刷机工艺流程如下: 印前准备→上版→调整规矩→正式印刷→印后处理 (一) 印前准备 凹版印刷的准备工作包括:根据施工单的要求,准备承印物、油墨、刮墨刀等,还要对印刷机进行润滑。?塑料薄膜,是凹版印刷主要的承印物。常用的塑料薄膜有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因为塑料薄膜表面光滑、粘附油墨的性能差,所以,在印刷前要对薄膜表面进行处理.一般采用电晕处理,该方法是将塑料薄膜在两个电极中穿过,利用高频振荡脉冲迫使空气电离产生放电现象形成电晕,游离的氧原子与氧分子结合生成臭氧,使薄膜表面形成一些强 性集团和肉眼看不见的“毛刺",这样便提高了薄 膜的表面张力和粗糙度,有利于油墨和粘合剂 的附着。 凹版印刷,采用溶剂挥发性的油墨,粘度低,流 动性好,附着力强.常用的溶剂有甲苯、二甲苯 等,印刷前在油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释。 凹版印刷机最主要的特点是使用刮墨刀,刮 除印版空白部分的油墨。刮墨刀是依照印版滚 筒尺寸而定特制的钢片。刮墨刀刃必须呈直线, 若出现“小月牙”式的伤痕,便会在印张出现很宽 的斜条,即发生空杠子现象。?印版是印 刷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印刷质量,上版前需对印 版进行复核。检查网点是否整齐、完整,镀铬 后的印版是否有脱铬的现象,文字印版,要求线 条完整无缺,不能断笔少道。印版经详细检查 后,才可安装在印刷机上。 (二) 上版 上版操作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好版面不被碰伤,要把叼口处的规矩及推拉规矩对准,还要把印版滚筒紧固在印刷机上,防止正式印刷时印版滚筒的松动。?(三)调整规矩?印刷前的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再仔细校准印版,调整好油墨供给量,调整好刮墨刀。 刮墨刀的调整,主要是调整刮墨刀对印版的距离以及刮墨刀的角度,使刮墨刀在版面上的压力均匀又不损伤印版.?(四) 正式印刷?在正式印刷的过程中,要经常柚样检查,网点是否完整,套印是否准确,墨色是否鲜艳,油墨的粘度及干燥是否和印刷速度相匹配,是 否因为刮墨刀刮不均匀,印张上出现道子、刀线、破刀口等。 1 / 1

凹版印刷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凹版印刷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1、出现刮刀线或油墨线。原因有:刮刀磨损或刮刀上粘有脏物;油墨中混入杂质;油墨细度不够;印刷版打磨不好,过于粗糙;油墨粘度太高。处理办法: a)如果刮刀线是随着刮刀的左右摆动而有规律的左右移动,则可判定是刮墨刀磨损或刮墨刀上粘有脏物,可用竹签在起刀线的部位将脏物清除;如是刮刀磨损,则应立即打磨刮刀或更换新刮刀。 b)在印刷中所有油墨都须过滤。尽量使用新墨。 c)油墨颗粒太粗、细度不够,易出现线条,用细度计检测油墨细度,如细度不够需要换油墨。 d)印刷版打磨不好或版面上有细小硬块,可先用细砂纸在印刷版面上来回打磨,如仍不能解决,需退铬重镀。 e)定时测量油墨粘度,保持油墨粘度的稳定,有条件的厂家可使用油墨自动粘度控制器。 2、印刷水纹。出现水纹的原因主要有:油墨的粘度太低;印刷版雕刻太深;油墨的流动性不良。处理方法: a)适当提高油墨粘度。 b)提高印刷速度。 c)调整刮刀角度成税角。 d)版雕刻太深无法调整的需要重新制版。 e)改良油墨的流动性。 3、油墨回粘。出现印刷回粘的原因主要有:溶剂过慢干,油

墨的干燥性不良;印刷过程中收卷压力太大,印刷后叠放压力过大(特别是高温天气);冷却水温度太高,起不到冷却效果;烘干箱的温度过高,风力过大使油墨出现假干现象;印刷膜的非印刷面表面张力大(或双面电晕的情况),使薄膜非印刷面上油墨的亲和力大,油墨发生转移。处理办法: a)更换为快干熔剂,使油墨充分干燥。 b)调整收卷压力,尽量放小。收卷的卷径不要太大,堆积重量要小。 c)检查印刷机的冷却水是否打开,水温是否符合要求。 d)调整烘箱温度及风力,一般在50~65℃为宜。 e)屯刷前检测薄膜的表面张力,印刷面的表面张力要大于非印刷面,双面电晕的薄膜最好不要使用。 4、印刷色差。出现印刷色差的原因主要有:刮墨刀的位置、角度、压力发生变化引起印刷色差;油墨粘度变化引起印刷色差;油墨色浓度的变化引起印刷色差;印刷版印到一定量后已变浅;印刷版堵版引起印刷色差;多色混合配置专色时,如果混合油墨中个颜料的比重相关较大,在印刷过程中,如油墨循环不良易发生油墨沉淀从而引起印刷色差。处理方法: a)适当调整刮墨刀的位置、角度、压力,使印刷色相基本保持一致。 b)定时测量油墨粘度,保持油墨粘度的一致,有条件的厂家可以配备油墨粘度自动控制器。

完整的印刷工艺流程

完整的印刷工艺流程(配图)印刷流程 一、印刷业务流程 1、客户网上或热线咨询 2、专业业务人员上门沟通 3、签订印刷加工合同交预付款 4、前期图文设计 5、客户校对修改 6、客户定稿鉴字 7、上机印刷 8、后期加工 9、成品检验 10、成品包装运输上门 二、印刷工艺流程 1、出片、打样 2、拼版、晒版PS版 3、上机印刷 4、后期加工 5、检验出厂 三、后期加工工艺

1、装订(胶装、精装、骑马订、平订、简装、粘面) 2、折页(二折、三折、四折、五折等) 3、覆膜(亮膜、哑膜)、上光、过油(局部、全部)、UV (局部、全部)。 4、普通闷切(直角、圆角、圆、椭圆)、异形闷切、烫金(金、银)、起凸 5、裱糊(信封、手提袋、包装盒、精装书封皮、卡盒) 印刷成本计算: 印刷成本的核算也可分为以上三部分,三者总和就是印刷品的价格。 1、印刷前期: 完成菲林和打样的工艺流程是以每P计算的,设计、出片、打样、印刷、拼版一般以A4为单位(210X285血)是计价标准,如有折页,按实际尺寸计算。菲林胶片是上机的必需品,印刷打样是领机核对颜色的最基本依据。 2、印刷: 印品完成的关键环节是印刷,计价标准是色令即每种颜色每令纸,对开一般5令起印,不足5令按5令计算。如果有专色,如企业专用图案印专色(pan to ne墨)或印金、印银等。请一定注明,那么就会从4色增加到5色,6色,以便合价准确 3、印刷后期: 通常是印品印刷完成后的加工工作。一定要注明:装订(骑马钉或胶钉),折页(几折);印后工艺是否有复膜或UV,模切,烫金和起凸的面积也要写清楚,印品专用材料,打包数量如有特殊要求也请注明。工艺环节注明的越具体准确,价格越会准确。 备注:具体后期加工工艺参见《常问常答一一专业术语》(要求:链到专业术语)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从古到今印刷行业都需要很专业的技术,而现代印刷业有了先进的印刷设备,印刷业的门槛似乎降低了下来,但是印刷业是低门槛、高技术的行业,想要做得出色优

连线复合转移凹版印刷工艺流程

连线复合转移凹版印刷工艺流程 【CPP114】讯:制定印前工艺是为了给印刷生产指引明确的道路。事事相连、环环相扣,每一道工序的细小环节都不允许出现人为或意料之内的错误,一旦出错,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普通凹版印刷对凹版滚筒制作工艺的要求已相当严格,而连线复合转移凹版印刷对印前制作工艺的要求则更为严格,制定印前工艺需要慎之又慎。 1.原辅材料的确定 (1)转移膜:一般选用PET为基膜,因为PET薄膜的拉伸范围比OPP薄膜小,稳定性好。 (2)底纸:选择底纸要参照样张或根据客户要求。要求纸张表面平整光洁、柔软性好(纸张纤维不能太硬)。这样在进行后道工序的模切压痕时,才能保证压痕线饱满、盒片无毛边。 (3)黏合剂:目前国内在复合产品上使用的黏合剂有溶剂型黏合剂、水基型黏合剂和UV黏合剂。它们的性能各有不同。 溶剂型黏合剂干燥速度快,释放性能好,但有异味,不利于环保,而且复合产品翘卷严重,放置时间久了颜色会发黄,并有白云状雾点(松香含量大造成的)。 水基型黏合剂不存在溶剂挥发问题,无毒,环保。尤其是在薄膜涂胶后与纸张叠压时,胶液为自然流动的液体,可迅速充分填平纸张表面的凹陷部分,所以复合产品光洁度好、复合牢度强,复合后产品无翘曲现象,平整美观,综合性能优秀。 UV黏合剂干燥速度快,胶体柔软,附着性能好,黏结强度高,抗高温、冷冻性能好,复合产品不爆色,不发脆。

实际使用中,可根据不同的设备性能、干燥方式、上胶方式、产品要求等,选用不同性能的黏合剂,以期达到理想的复合效果。 (4)清漆:又称树脂油,用于涂布在复合或转移后的金、银、镭射卡纸表面,使其在印刷时对油墨有更好的吸附性。目前有两种清漆可供选择。 第一种:油性清漆(挥发干燥型),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硝化棉、丙烯酸树脂),并含有一些助剂。其优点是涂层厚,干燥速度快。缺点是在印刷过程中容易与同类体系的树脂油墨互溶。 第二种:水性清漆,主要成分是丙烯酸乳液,并加入一些消泡剂和助剂。其优点是涂布量少,清漆涂层薄,可节约成本,印刷过程中也不易与油墨互溶。缺点是干燥速度慢。 (5)印刷油墨:目前国内纸张凹印一般使用挥发干燥型的油性油墨,溶剂为醋酸乙酯、乙醇(异丙醇)、醋酸丁酯甚至甲苯,对人体危害比较大,不利于环保。而环保型水性凹印油墨目前还不成熟,仍在研发过程中。 连线复合转移凹版印刷宜选择无苯油墨,其挥发干燥速度中等,颜料颗粒度为3~5μm,色浓度、色饱和度高,耐高温性能好,附着力强,印刷墨层表面易烫印,印刷表面不易被擦伤。稀释剂为醋酸乙酯、98.5%以上的无水乙醇或异丙醇。慢干剂可采用丁醚,其毒性较小。 2.生产前的工艺分析 (1)复合转移纸张工艺介绍 对纸张进行复合、转移的步骤是:先用黏合剂将转移膜与底纸黏结在一起,而后将转移膜的基膜与纸张分离,使纸张表面只存在黏合剂层、镀铝层和涂布层。 纸张是可以透气的,所以一般采用湿式复合的方式,先对转移膜施胶,然后将其与底纸压紧贴合,最后烘干。

“凹版印刷原理与工艺”试题

“凹版印刷原理与工艺”试题 一、填空题: 1、凹版印刷按制版的方式可分为电雕版、腐蚀版两大类。 2、凹版印刷的特点有墨层厚实、图像可以无缝拚接、图象质量和纸张尺寸比较稳定、 承印材料适应广等。 3、照相凹版以网穴的深度表现层次;照相加网凹版以网穴的宽度表现层次;电子 雕刻凹版以_网穴的深度和宽度同时变化_表现层次。 4、碳素纸是由纸基、白明胶、碳色素_组成。 5、腐蚀凹版的过程可分为渗透、腐蚀、扩散三个阶段。 6、电子雕刻凹版形成的网穴形状为倒梭形方锥体;加网角度通过对网穴开口的 拉开或压扁来实现的;通沟的目的是提高网穴的贮墨和释墨能力。 7、凹版滚筒的材质大致可分为黑色和_有色_两大类。 8、凹版滚筒的电镀顺序是:先镀_镍_再镀_铜_、浇注隔离液、再镀_铜__、最 后镀_镉_。 9、复合工艺的方法有_湿式法、干式法、挤出法_等。 10、溶剂在凹印油墨中的作用有降低油墨的粘度、溶解树脂、调节油墨和干燥速度、 提高承印物表面的润湿。 11、凹版印刷机按送纸的形式可分为卷筒、单张两大类。 12、静电辅助印刷装置的作用是_提高印版表面的油墨的转移_,主要部件有_静电 发生器、放电针排、消静电针排 13、凹版印刷有干燥装置的温度根据_图文面积、印刷速度、承印物等因素进行调节。 14、影响印版耐印率的因素主要有_摩擦、印版质量_等。 二、名词解释: 1、凹版印刷:凹版印刷从其名称上就可以得知:它的文字图象是凹入版面的。也就是说: 凹版的空白部分都在同一平面上(版面),而图文部分位于空白部分之下并以下不同 深度凹入版面来表现原稿图象的浓淡层次。这样的印版称之为凹版。用凹版复制图 象的印刷称为凹版印刷。 2、碳素纸的敏化处理:是为了使碳素纸具有感光性能,即把碳素纸放到重铬酸钾溶液中 浸泡,使原来没有感光性能的碳素纸变为具有感光性能。 3、胶凹版印刷转换工艺:是用胶印的加网分色片制凹版印刷滚筒的技术。 4.凹版滚筒的动平衡:滚筒的动平衡即滚筒在旋转运动时,滚筒各个部分的重量相等,所产生的离心力也相等。如果动平衡不好,滚筒在旋转运动时就会出现上下跳动。 5.纸张的Z向压缩性:纸张在受到压力作用时,在纸张的厚度方向上发生弹性形变或粘性形变的性质。 6.复合材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材料经过一定的加工使之复合在一起,在性能上长补短,具有其它材料所没有的性能的包装材料。 7.刮刀角度:刮刀位置角两滚筒的中心连线0-0和通过刮墨刀与印版滚筒的接触点到该 滚筒中心点的延长线A-A所夹的角。 8.堵版:印迹先出现网目浅,小字和图案印不出来,细线条开始丢失,直到最后印不出图 案。 9、白化现象:一种油墨皮膜变白的现象,印刷品成白膜状,如有白雾,发虚。 10.咬色:在套印中,第二色油墨粘拉掉第一色油墨。这种现象叫咬色。

印刷工艺流程及设备简介

印刷工艺流程及设备简 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印刷工艺流程及设备简介 传统印刷领域一般分为四类:平版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丝网印刷。印刷工艺流程可简单分为:制版→印刷→装订三个步骤。目前在纸制品印刷领域平版胶印占主导地位,以下详细介绍平版胶印工艺流程及设备。 一、制版流程及设备 设计→排版→分色→发片→(拼)晒版 设计排版现在进入数码时代,通过电脑、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利用Photoshop、Pagemake、方正飞腾等设计组版软件完成原稿的输入及排版。排版完成后进行电脑加网分色,将彩色图像分成印刷用原色图像,通过输出设备(激光照排机)发出软片。根据工艺设计不同有些软片会需要手工拼接处理。最后利用软片通过晒版机晒制印刷用PS版。 另外,现在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出现,简化晒版流程,电脑组版后直接连接CTP制作出印版。 二、印刷流程及设备 印前准备→装版试印→正式印刷→印后处理

印前准备工作包括纸张裁切处理、油墨准备、印刷机规矩调整、印版检查等,然后上纸、安装印版、开机调试(调整输纸机构、水墨量大小、印刷压力、规矩尺寸等等),达到要求后开始计数正式印刷。印刷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印刷品质量,及时调整印刷机。印刷结束后进行印刷机清洗保养以及印版纸张的处理。 印刷设备现在彩色印刷一般使用四色胶印机,五色胶印机,八色胶印机(双面印刷机),还有单色胶印机、双色胶印机。印刷机品牌进口的有:德国海德堡、高宝,日本小森、秋山,美国高斯等等,国产品牌北京北人、富士,上海亚华,营口冠华等等。三、装订流程及设备 装订形式多样,工序繁多。一般书刊装订形式分三种:骑马订装、胶订装、精装。 一般流程:折页→配帖→上封面→装订→裁切→检查→包装 精装产品根据不同设计还会有锁线、糊壳、拿圆、套合等多种工序。 折页:将印刷好的页子折成书刊尺寸大小。常用设备全栅栏折页机、混合式折页机。 配帖:将折好的书帖按顺序配成完整书芯。一般用配帖机,个别产品需手工配帖。

凹版印刷知识科普

凹版印刷知识科普 倾松:2015-7-14 凹版印刷是图像从表面上雕刻凹下的制版技术。一般说来,采用铜或锌板 作为雕刻的表面,凹下的部分可利用腐蚀、雕刻、铜版画或金属版制版法,以 凹印机带上油墨之后擦去表面多余之油墨,再利用凹印机的带动及压力,把渗 入版中之油墨印刷在纸上,令印刷品表面有凹凸感。 凹版印刷定义: 凹版印刷简称凹印,是四大印刷方式其中的一种印刷方式。凹版印刷是一 种直接的印刷方法,它将凹版凹坑中所含的油墨直接压印到承印物上,所印画 面的浓淡层次是由凹坑的大小及深浅决定的,如果凹坑较深,则含的油墨较多,压印后承印物上留下的墨层就较厚;相反如果凹坑较浅,则含的油墨量就较少,压印后承印物上留下的墨层就较薄。凹版印刷的印版是由一个个与原稿图文相 对应的凹坑与印版的表面所组成的。印刷时,油墨被充填到凹坑内,印版表面 的油墨用刮墨刀刮掉,印版与承印物之间有一定的压力接触,将凹坑内的油墨 转移到承印物上,完成印刷。 凹版印刷凹凸印纹形成过程: ①制作腐蚀版或雕刻版 ②油墨渗进版中 ③擦去版上面的油墨 ④将剩余油墨印到纸张上-凹版印刷 凹版印刷特点: 凹版印刷作为印刷工艺的一种,凹版印刷制品具有墨层厚实、层次丰富、 立体感强、颜色鲜艳、饱和度高、印版耐印率高、印品质量稳定、印刷速度快

等优点。主要用于印刷精致的彩色图片、商标、装潢品、有价证券和彩色报纸等。 凹版印刷防伪: 凹版印刷以按原稿图文刻制的凹坑载墨,线条的粗细及油墨的浓淡层次在 刻版时可以任意控制,不易被模仿和伪造,尤其是墨坑的深浅,依照印好的图 文进行逼真雕刻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目前的纸币、邮票、股票等有价证券,一般都用凹版印刷,具有较好的防伪效果。 凹版印刷特征: 1、凹凸感凹版印刷 通过触摸印色的表面,可以感受到油墨的凹凸感。 2、缩微字 缩微字效果是凹版印刷其中一种常见的特征,它是如此之小以至于只可在 放大镜下才可看见。从复印本所看到缩微字是模糊不清的线条,以为影印机不 可以精确的复印到如此细致的文字。凹版 3、潜影 隐藏在凹版图案中的另一个图像称为潜影。把纸张放于水平视线作不同角 度的调整可使隐藏了的图像出现或消失。 4、难以复制 凹版印刷需要一台特殊的印刷机器,它的成本相当高,而且全球只有数间 凹印机的生产商作有限制及条件的供应。由于凹版印刷常常被应用于钞票、政 府及银行文件上,固此政府或中央银行会对民用的凹版印刷机有所限制,绝对 不是容易引入的。印前物料的供应,例如油墨,印版都是限制供应或需要较专 门的生产技术 5、难以模仿图案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金属材料讲义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金属材料讲义 知识点一 铁合金 1.合金 (1)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性质: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各成分金属。 ①硬度: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成分金属。 ②熔点:合金的熔点多数低于成分金属。 2.铁合金 铁碳合金? ??生铁钢 合金钢,常见的是不锈钢 知识点二 铝和铝合金 1.铝与氧化铝的化学性质 (1)Al 与O 2的反应:4Al +3O 2===2Al 2O 3。 (2)Al 与盐酸的反应 (实验3-4) 2Al +6HCl===2AlCl 3+3H 2↑。 Al 2O 3与盐酸的反应

Al 2O 3+6HCl===2AlCl 3+3H 2O (3)Al 与NaOH 溶液的反应 (实验3-5) 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Al 2O 3与NaOH 溶液的反应 Al 2O 3+2NaOH===2NaAlO 2+H 2O 。 2.两性氧化物 像Al 2O 3这类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 3.铝合金 向铝中加入少量合金元素,如Cu 、Mg 、Si 、Mn 、Zn 及稀土元素等,可制成铝合金,例如硬铝。 知识点三 新型合金 新型合金?????储氢合金???Ti -Fe 合金La -Ni 合金钛合金 耐热合金形状记忆合金 知识点四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与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1)已知物质的质量m :n =m M (2)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V :n =V V m (3)已知物质的粒子数N :n =N N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