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危儿随访制度

高危儿随访制度

高危儿随访制度

高危儿随访制度

1、对所有高危儿建卡存档按出生日期排列档案,做到定期随访,对曾在新生儿期进行急救的高危儿可以增加随访次数。

2、随访中给予全面体检,神经行为发育检查等,凡伴有营养性疾病,需请儿童营养科会诊。按营养性疾病管理规范进行管理。其它高危儿视病情而定。

3、针对随访婴儿利用耳声发射方法进行听力筛查,凡三次听力筛查异常者转上级医院,以确保出生后6个月内对听力筛查障碍患儿给予明确诊断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对言语、智能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听力筛查技术规范)

4、一岁内每3个月进行一次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高危儿脑损伤筛查,及时发现运动发育迟缓或早期脑瘫,进行康复训练指导。

5、随访检查时对高危儿常规指导视听训练,触觉刺激(游泳、抚触),被动操,抚触等早期家庭干预措施。给予早期教育知识辅导做好高危儿家庭监测的宣传工作。

6、如随访中发现有生长发育延迟,智能发育迟缓、脑瘫言语障碍问题,应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对于不能治疗的患者转上级医院。

7、针对转院治疗的高危儿登记“高危儿转院随访登记册”转院后一个月随访诊治结果。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高危新生儿出院后随访

专家对谈录 文章编号:1673 5501(2008)06 0401 06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高危新生儿出院后随访 作者单位 B ett y V ohr 美国B ro w n 大学医学院妇女儿童医院; 曹云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上海,201102 通讯作者 曹云,E m ai:l yucao0415@yahoo .co https://www.doczj.com/doc/266859596.html, Betty V ohr 教授曹 云 博士 1 高危新生儿随访的重要意义和目标 曹 云博士 Betty V ohr 教授,很高兴有机会与您面对面就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 I CU )高危新生儿出院后随访的相关问题进行交流。您长期从事N IC U 高危新生儿随访的临床与科研工作,曾担任美国国立儿童健康与人类发育研究所(N IC HD )高危新生儿随访项目主任,目前负责N I CHD 新生儿随访项目的美国协调工作,在高危新生儿的随访研究中非常有建树,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您认为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及主要的目标是什么? Vohr 教授 美国对N ICU 高危新生儿的临床随访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与N IC U 建立密切相关,N IC U 的建立使高危新生儿存活率明显提高,为了解患儿存活后的远期预后,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高危新生儿随访项目,并进行了初步的单中心临床研究,以明确围生期干预对患儿预后的影响,如早期开展的产前糖皮质激素促进肺成熟和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研究。20世纪90年代,在发达国家随着新生儿网络的逐步建立,多中心临床研究在围生医学和新生儿医学领域广泛开展,很多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期治疗干预的结局需要观察其近期和远期的作用,因此发育随访成为临床和科研共同关注的重要内容。随访结果可为政府制定卫生策略、进行医疗资源分配及提高N IC U 治疗水平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随访目标包括临床、科研和教学。临床随访目标是为 N ICU 出院的患儿提供持续的医疗服务,通过随访,早期发现患儿生长、神经发育和行为等异常,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早期干预以改善患儿的预后;科研目标是建立标准化方案和定义,进行前瞻性、纵向的研究,包括描述性研究、队列研究、临床观察和多中心临床试验等;教学目标是为研究生、住院医生、护士和医学生提供相关知识的学习实践平台。曹博士,中国在这方面的工作情况如何? 曹 云博士 中国对N IC U 出院高危儿随访的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观察单中心N ICU 患儿的预后,如精神发育迟缓(m ental retardation ,M R ),脑瘫(CP ),视觉和听觉障碍的发生率。目前国内大多数N I CU 随访主要还局限于关注新生儿近期的结局,尚没有建立系统的随访以明确远期预后。 2 高危新生儿预后的生物学因素 Vohr 教授 目前在你们医院,主要对哪些高危新生儿进行随访?重点关注哪些影响患儿预后的因素? 曹 云博士 目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主要随访脑损伤患儿、极低出生体重(V LB W )和超低出生体重(ELB W )早产儿,重点关注生物学危险因素对患儿预后的影响。 脑室周 脑室内出血是早产儿最常见的脑损伤,严重出血与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有关。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 )可引起运动功能和认知障碍。因大脑皮质减少引起的非进

慢病管理制度

慢病管理制度 村卫生室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⑴.设专职人员管理慢性病工作,建立辖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制定工作计划 ⑵.对辖区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定期筛查,掌握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库。 ⑶.对人群重点慢性病分类监测、登记、建档、定期抽样调查,了解慢性病发生发展趋势。 ⑷.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咨询及危险因素干预活动,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 ⑸.对本辖区已确诊的三种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患者进行控制管理。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规范管理,跟踪随访,详细记录。 ⑹.建立相对稳定的医患关系和责任,以保证对慢性病患者的连续性服务。

慢性病监测制度 ⑴.医院公共卫生办公室全面负责慢性病监测管理工作,各科经管医生及村卫生室医生是慢性病的报告责任人。 ⑵.报告范围:确诊的三种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 ⑶.接诊医生发现确诊的上述三种需要报告的病例,及时向本单位公共卫生办公室报告,公共卫生办公室收到报告卡,进行登记、审核、管理。 ⑷.各种表卡填写要完整,字迹要清楚,不漏项。 ⑸.凡未按要求上报者,按年度考核细则的规定与考核挂钩,若隐瞒不报的,一经查实将在全镇范围内通报并进行处罚。

慢性病门诊日志管理查对制度 ⑴、按照国家统一要求的门诊日志,项目齐全,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联系方式、病名(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初诊、复诊、35岁以上人员血压值、医生登记、备注等十四项基本内容。 ⑵、临床医生应按照要求认真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字迹清晰,完好率达98%以上,任何人不得随意在门诊日志上乱涂乱画。 ⑶、临床医生对于新发现确诊的三种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后应按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报告制度及时限进行上报, 并在慢性病筛查登记本备注一栏中注明“已报”。 ⑷、医院定期(每周一次)或不定期对各科慢性病工作进行自查(内容包括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慢性病筛查登记),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对漏报病例及时补报。 ⑸、对已核查的门诊日志或其他登记本作出明显标示并签字,在自查记录本上做好登记。 ⑹、门诊日志保存期限:三年以上。

医院随访工作方案(讨论)

医院随访工作方案(讨论稿)医院各部门、各科室: 为了定期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指导患者后续治疗,建立医务人员与患者成朋友和谐医患关系。经医院研究决定,修订号文件,对曾在医院就诊的患者采用通讯等多种方式,为患者提供医疗追踪服务,开展一对一、三级随访制度,通过随访使患者的院外康复和继续治疗得到科学、专业、规范、便捷的指导和医疗技术服务。 一、三级随访制度及工作责任人以科室为单位,对所有出院患者进行系统有计划性的随访,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和经管医师共同承担随访工作。 一级随访:责任人为经管医师,根据随访情况,经管医师报告科主任,是否与上级医师、科主任一起进行随访。 二级随访:由科主任、护士长(或责任护士)抽查。 三级随访:考核办、医务科抽查,抽查结果汇总给考核办。 二、随访范围 1、所有住院患者,出院后无论是否后续治疗都应随访。4、罕见疾病、疑难疾病、慢性疾病出院后2周内完成首次随访,视病情1-2个月1次,需定期终生随访。 五、随访方式及对象 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以下三种方式分类随访:电话随访、微信(短信)随访、上门随访: 1、电话回访:主要针对常见病患者,通过电话对患者的健康进行全面指导。 2、微信(短信)回访:节假日(端午、中秋、元旦、春节)对患者节假日问候和祝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增进对患者的服务。 3、上门回访:针对出院后的患者情况,先与患者进行电话沟通,视患者状况且经患者同意,进行预约上门回访。需要上门回访的有:

A、中重度慢性病,需要长期康复治疗; B、重大手术或新开展手术治疗的患者; C、有后续治疗价值,因家庭原因可能中断治疗的患者; D、对治疗效果不完全理解,通过沟通可能继续治疗的患者; E、治疗效果较好,在当地有宣传影响力的患者; F、来我院就诊后又转院的患者。六、随访内容院后现在身体健康状况如何?有什么我可以帮您的!”结束语:“有问题请及时来电!祝你身体健康!再见!”3、对需后期再治疗患者,可以同步宣传医院相应技术及治疗发展方向,为患者树立信心和医院服务口碑; 4、每个医生专用一本登记本,每次回访后必须详细填写回访登记表,较大影响的上门回访可邀请运营管理部全程参与并及时做好相关报道和宣传; 5、需要上门随访的患者,由科主任提前两天将出行计划表上报到运营管理部,统一安排车辆及司机出行。 八、随访工作的督查 1、科主任对经管医师的随访工作情况以及随访记录本,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对重点随访对象要亲自进行随访,对没有按要求进行随访的医务人员应督促其完成,并检查随访工作质量。 2、科主任、护士长要定期抽查,督促、检查回访工作的落实执行情况。 3、考核办每月5日前与各经管医师核对上月回访情况、数量。 九、奖励与处罚 原则上要求经管医师对住院患者出院后的回访率达到100%(特殊情

高危儿筛查管理方案

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实施方案 高危儿是指在出生前、产时及出生后存在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生物、社会及环境危险因素),或在常规儿童保健检查时发现心理行为发育偏离正常轨迹(如某个能区的发育落后)的特殊儿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高危儿各种发育障碍如脑瘫、学习困难、视听障碍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为降低高危儿的伤残发生率或减轻伤残程度,改善预后,提高存活高危儿的生命质量。依据《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江苏省高危新生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及相关技术规范,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订《徐州市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实施方案》 一、要高度重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纳入妇幼卫生年度工作指标内容。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纳入妇幼卫生年度工作指标及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切实推进辖区内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进程。 二、建立健全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网络,做到广覆盖,早筛查。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辖区内高危儿筛查网络,各妇幼保健机构指定专人负责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工作。各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均应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具体涉及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儿童康复科等学科。 (二)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及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要设立

高危儿干预专科门诊,按照《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常规》(见附件三)、《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附件六),开展辖区内相应类别的高危新生儿、发育偏移儿童的管理工作。 三、明确职责,规范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 各相关人员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同时,要按照《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各级人员职责》(见附件五)《高危儿筛查及转诊流程》(见附件四)、《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见附件六)要求履行职责,开展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工作。 四、要成立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建立多学科联动机制,协调开展辖区内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 各地要依托当地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医疗机构,成立由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及康复科人员构成的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辖区内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及相关业务培训、指导、考核工作。 五、强化高危儿早期筛查及早期干预的知识宣传,提升服务对象对高危儿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各有关医疗保健机构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同时,要加强高危孕产妇、高危儿潜在风险及早期干预的知识宣传,提升服务对象的保健意识、以及接受高危儿筛查筛查及管理的依从性。力求做到对每一个高危儿都能够的做到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切实提升高危儿的生命质量,减少脑瘫和智力低下的发生。

高危儿随访职责及流程0001

高危儿早期干预指导人员岗位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对高危儿童和不能住院康复的脑损伤儿 童家长进行干预训练指导。 二、熟练掌握各年龄段正常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和干预指导技术。 三、履行职业道德,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 四、了解高危儿童的发育水平,根据儿童不同情况及医师要求为 儿童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 五、对初诊儿童家长进行一次系统的干预指导,对定期随访者记 录并综合评估发育情况,并根据干预效果,及时修订指导方 案,进一步对家长进行干预指导。 六、做好登记及指导记录,不断总结经验。 七、对患儿有爱心、耐心、责任心,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 使患儿愉快接受训练,并耐心回答家长问题。 八、对指导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儿科医生,协作医师调整训 练方案。 九、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努力学习业务技术,不断提高业 务质量,负责临床教学,做好进修和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十、负责指导教具的管理和维修,保证安全,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防止交叉感染。 高危儿神经行为指导及测定人员岗位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高危儿心理行为相关工作。 二、努力学习儿童心理相关专业知识及先进经验,掌握国内、外儿童心理行为矫治工作动态及新进展。 三、热情耐心接待每位咨询儿童及家长。 四、智力测试应严格按测试手册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和结果处理,测试过程注意受试者的精神状态。 五、对测试结果进行科学综合分析和解释,做好教育训练指导, 对异常者根据医师要求进一步检查和进行药物、心理、行为矫治。

高危儿智商测定人员岗位职责 一、测查过程态度和蔼,使用标准测验工具,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结果准确。 二、遵守职业道德,为儿童和家长保密测验结果。 三、慎重对待智力测验结果,避免给儿童造成心理伤害。 四、对智测结果评价可疑的小儿,建立档案,跟踪随访并进行教育指导。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样本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新生儿科有关的规章制度 新生儿科工作制度 1、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在院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住院医师应加强对新生儿的各项业务技术管理。 2、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每天查房一次,并及时处理新生儿的异常症状,做到轻症不转院。需复诊者应多次观察,需转院者由科主任确定。 3、加强检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到检查器材专用,如听诊器、体温计、测黄疸仪等。查房前后专业清洁洗手。 4、新生儿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不旷工、不迟到、不早退,把心放在新生儿科,认真细心观察每一位新生儿。做到科学观察,合理医疗。 5、新生儿科全体工作人员每周业务学习一次,讨论解决疑难病例。新生儿科管理制度 1、新生儿病房布局合理,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2、新生儿病房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空气清新,每日下午各通风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日空气循环消毒三次;每月做空气培养并做好记录。 3、新生儿病房一人一床,被单床单枕套按规定进行换洗,发现污渍及时更换,新生儿出院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后才能使用。 4、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如:

雾化吸入器、面罩、体温计、浴巾等 5、奶瓶“一人一用一消毒”,配奶间用具专用,应用煮沸消毒或高压蒸汽灭菌。 6、新生儿所用衣物,面巾等必须经消毒后方可使用;用后物品应放入专用容器,防止交叉感染;使用后的一次性纸尿布放入专用污物桶加盖密封保存处理。 7、对新生儿沐浴室内的沐浴用品,沐浴池及地面进行消毒。 8、新生儿病房暖箱,蓝光箱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一用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蓝光箱应当每周更换并做好终末消毒处置。 9、对新生儿病房工作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做细菌监测;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病原携带检查,阳性带菌者应调离新生儿室,阴转后方可回新生儿室工作。 10、新生儿病房的医务人员须更换好衣、帽、鞋、口罩,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鞋。非本室工作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新生儿室,家属应在规定时间进行探视。 11、医务人员应按要求做好手卫生,接触每一位新生儿前后均应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12、新生儿查对制度,做好新生儿腕带,床头标识,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13、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并准确、及时、全面书写护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高危儿追踪管理制度

高危儿追踪管理制度 一、对所有高危儿专册登记存档,并进行定期追访,记录诊断和干预结果。对曾在新生儿期进行急救的高危儿可以增加随访次数。 二、随访中给予全面体检、神经行为发育检查等。 三、对高危儿常规指导视听训练,触觉刺激(游泳、抚触),四肢操等早期家庭干预措施。针对随访婴儿利用耳声发射方法进行听力筛查,凡3次听力筛查异常者转上级医院,以确保出生后6个月内对听力筛查障碍患儿给予明确诊断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对言语智能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四、1岁内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神经运动发育检查或高危儿脑损伤筛查,及时发现运动发育迟缓或早期脑瘫健康训练指导。 五、做好高危儿保健的健康宣教工作,指导喂养、护理及防病知识,做好高危儿家庭监测的宣传工作,提高家庭自我监测能力。 六、如随访中发现有生长发育迟缓、智能发育迟缓、脑瘫言语障碍问题应及时经行干预治疗,对于不能治疗的患者转上级医院进行治疗。 七、高危儿管理程序 筛查→登记→管理→结案

附:高危(体弱)儿童管理对象: (一)高危胎儿:(孕期高危因素) 1、有脑瘫家族史、家族遗传、代谢病史。 2、高龄产妇:分娩时母亲年龄≥35岁。低龄产妇:分娩时母亲年龄<16岁。 3、孕期子痫、外伤、晕厥。 4、孕期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5、孕期感染:发热、腹泻、病毒性感染及其他。 6、本次妊娠有先兆流产、保胎治疗等,母婴血型不合。 7、自然流产≥3次。妊娠次数≥4次。 8、孕期疾病:高血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症、糖尿病、中重度贫血及出血性疾病、甲状腺肿大、心脏病、癫痫、肾炎、结缔组织病、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9、孕期接触有害理化因素:放射线、有毒化学物品、高压线、造纸厂、水污染及其他。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制度 目录 一、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二、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制度 三、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制度 四、传染病管理制度 五、疫情报告制度 六、免疫规划管理制度 七、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九、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十、孕产妇保健工作制度 十一、精神卫生工作制度 十二、老年保健工作制度 十三、基本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团队制度 十四、督导评估制度

一、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1.设立健康档案资料室,以户为单位,一人一档的原则为家庭和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2.健康档案要集中档案室保管,按照行政村名和编号顺序存放,档案专柜存放,保持整洁、美观和规范有序。 3.责任医生要对健康档案进行按照65岁以老人、0-6岁儿童、孕产妇、慢性病人进行分类专册登记,档案盒要有目录和分类信息登记。 4.资料管理人员及社区责任医师,应及时登记已经获取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分析统计,及时反馈。凡非本人管辖区居民的诊疗情况应及时反馈给辖区责任医生,以便纳入该居民本人的健康档案;凡居民因大病转上级医院住院时应随带健康档案,出院后继续交由责任医生保管并及时将本次住院概况记入档案。 5.居民健康档案具有医疗保密性,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料管理人员,不得随意翻阅已经建档的各种资料。未经资料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得调出、转借各种档案资料。 6.应为辖区内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加强老年人、孕产妇、儿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及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档案建立工作。 7.对孕产妇、儿童、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病人,应在健康档案袋上用颜色标识区分。 8.健康档案由全科医师负责填写,项目齐全、字迹清晰、表述准确、不得随意涂改。 9.孕产妇、儿童、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病人、重性精神病病人健康档案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动态管理。

高危儿筛查,管理方案

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实施方案高危儿是指在出生前、产时及出生后存在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生物、社会及环境危险因素),或在常规儿童保健检查时发现心理行为发育偏离正常轨迹(如某个能区的发育落后)的特殊儿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高危儿各种发育障碍如脑瘫、学习困难、视听障碍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为降低高危儿的伤残发生率或减轻伤残程度,改善预后,提高存活高危儿的生命质量。依据《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江苏省高危新生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及相关技术规范,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订《徐州市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实施方案》 一、要高度重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纳入妇幼卫生年度工作指标内容。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纳入妇幼卫生年度工作指标及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切实推进辖区内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进程。 二、建立健全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网络,做到广覆盖,早筛查。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辖区内高危儿筛查网络,各妇幼保健机构指定专人负责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工作。各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均应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具体涉及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儿童康复科等学科。 (二)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及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要设立高危儿干预专科门诊,按照《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常规》(见附件三)、《高

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附件六),开展辖区内相应类别的高危新生儿、发育偏移儿童的管理工作。 三、明确职责,规范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 各相关人员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同时,要按照《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各级人员职责》(见附件五)《高危儿筛查及转诊流程》(见附件四)、《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见附件六)要求履行职责,开展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工作。 四、要成立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建立多学科联动机制,协调开展辖区内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 各地要依托当地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医疗机构,成立由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及康复科人员构成的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辖区内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及相关业务培训、指导、考核工作。 五、强化高危儿早期筛查及早期干预的知识宣传,提升服务对象对高危儿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各有关医疗保健机构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同时,要加强高危孕产妇、高危儿潜在风险及早期干预的知识宣传,提升服务对象的保健意识、以及接受高危儿筛查筛查及管理的依从性。力求做到对每一个高危儿都能够的做到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切实提升高危儿的生命质量,减少脑瘫和智力低下的发生。 四、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要求 高危新生儿漏筛率≤5%;高危新生儿转诊率≥95%;高危新生儿规范管理率≥80%。 附件一、市级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及工作制度

医院出院病人随访制度

医院出院病人随访制度 为了积极推行医院倡导的院前、院中、院后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将医疗服务延伸至院后和家庭,使住院病人的院外康复和继续治疗能得到科学、专业、便捷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医院特制定出院病人随访制度如下,望各临床科室认真执行: 一、各科均要建立出院病人住院信息登记本,内容应包括:姓名、年龄、单位、住址、联系电话,门诊诊断、住院治疗结果、出院诊断和随访情况等内容,填写人由病人本次住院期间的主管医师负责填写。 二、所有出院后需院外继续治疗、康复和定期复诊的患者均在随访范围。 三、随访方式包括电话随访、接受咨询、上门随诊、书信联系等,随访的内容包括: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治疗效果、病情变化和恢复情况,指导病人如何用药、如何康复、何时回院复诊、病情变化后的处置意见等专业技术性指导。 四、随诊时间应根据病人病情和治疗需要而定,治疗用药副作用较大、病情复杂和危重的病人出院后应随时随访,一般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人或疾病恢复慢的病人出院 ??周内应随访一次,此后至少三个月随访一次。 五、负责随访的医务人员由相关科室的科主任、护士长和病人住院期间的主管医师负责。第一责任人为主管医师,随

访情况由主管医师按要求填写在住院病人信息档案随访记录部分。并根据随访情况决定是否与上级医师、科主任一起随访。 六、科主任应对住院医师的分管出院病人随访情况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对没有按要求进行随访的医务人员应进行督促。 七、医务科对各临床科室的出院病人信息登记和随访情况定期检查指导,并将检查情况向业务院长汇报及全院通报。 八、各临床科室出院病人信息登记本要求达 ???。每漏登记一人扣主管医师 ?分,科室每月底统计总登记率低于 ??时,每降低 ?,扣全科人员人均 ?分。急、危、疑难病人、慢性病病人、需定期复诊的病人及病情康复较慢的病人随访率要求达到 ???。每漏随访一人扣主管医师 ?分,科室每月底统计必须随访的病人随访率低于 ??时,每降低 ?,扣全科人员人均 ?分。

高危人群管理制度

宝龙山高危人群服务管理制度 精神病人管理制度 1、禁止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或病情又复发,或冲动伤人毁物逃跑自杀行为的病人外出病区。如因治疗需要,确需外出进行各项检查者,必须有两名以上工作人员领带。 2、对病人基本治愈,精神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的精神病人,经主管医师和主任鉴定同意后,方可施行半开放管理。 3、半开放管理的病人,建立病人外出、回归病区登记本,详细登记病人出入的时间、去向、带领人员签名后方可离开病区。 4、接班时间病人必须全部回到病区,如因工作需要,病人在交接班时仍不能回到病区的,必须有带领人员和护士长的签名字据。 5、参加工疗活动和生产劳动的病人(如清扫环境卫生、帮灶、平整院落维护院容貌等),要主任、主管医师、护士长共同确定,由申请人员带出和送回。 6、病人打饭时要有专人看护,开饭服药时全区划应全部到场,检查督促病员饮食、服药。 7、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每周三由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对病区、病房、病人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安全隐患。 8、住院患者应穿统一的住院服装。

9、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使用病人的东西。 艾滋病防治工作制度 镇级: 1、明确职责、确定任务、细化指标、团结协作、分工到人,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秩序和氛围。 2、抓好工作的协调运转,进一步完善制度,建立规范。 3、有工作计划和执行措施,月有工作安排,阶段工作和专项工作有总结,半年、全年各总结一次,并按时上报。 4、做好艾滋病防治物品的管理工作,做到发放物品有登记、账物相符。 5、做好文件的备份工作并做好督导工作。 6、做好行政村的绩效考核工作。 7、为基层举办培训班不少于1期。 8、认真抓好艾滋病的日常监测、报告和管理工作,监测完成率达70%。 9、大力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加强艾滋病预防和监测工作,强化疫情报告和管理,切实落实专业人员培训和防治能力建设。对特定人群安全套使用情况、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 10、进一步加强全乡艾滋病检测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检测工作质量,艾滋病检测点覆盖率达100%。

医院随访制度范文4篇

医院随访制度范文4篇 为了积极推行医院倡导的院前、院中、院后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将医疗服务延伸至院后和家庭,使住院病人的院外康复和继续治疗能得到科学、专业、便捷的技术服务和指导,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医院随访制度范文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医院随访制度1 为了积极推行医院倡导的院前、院中、院后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将医疗服务延伸至院后和家庭,使住院病人的院外康复和继续治疗能得到科学、专业、便捷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医院特制定出院病人随访制度如下,望各临床科室认真执行: 1:各科均要建立出院病人住院信息登记电子档案,内容应包括:姓名、年龄、单位、住址、联系电话,门诊诊断、住院治疗结果、出院诊断和随访情况等内容,填写人由病人本次住院期间的主管医师负责填写。 2:所有出院后需院外继续治疗、康复和定期复诊的患者均在随访范围。 3:随访方式包括电话随访、接受咨询、上门随诊、书信联系等,随访的内容包括: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治疗效果、病情变化和恢复情况,指导病人如何用药、如何康复、何时回院复诊、病情变化后的处置意见等专业技术性指导。 4:随诊时间应根据病人病情和治疗需要而定,治疗用药副作用

较大、病情复杂和危重的病人出院后应随时随访,一般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人或疾病恢复慢的病人出院2~4周内应随访一次,此后至少三个月随访一次。 5:负责随访的医务人员由相关科室的科主任、护士长和病人住院期间的主管医师负责。第一责任人为主管医师,随访情况由主管医师按要求填写在住院病人信息档案随访记录部分。并根据随访情况决定是否与上级医师、科主任一起随访。 6:科主任应对住院医师的分管出院病人随访情况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对没有按要求进行随访的医务人员应进行督促。 7:医务科、护理部应对各临床科室的出院病人信息登记和随访情况定期检查指导,并将检查情况向业务院长汇报及全院通报。 8:各临床科室出院病人信息登记电子存档率要求达100。每漏登记一人扣主管医师20个岗点,科室每月底统计总登记率低于90时,每降低1,扣全科人员人均10个岗点。急、危、疑难病人、慢性病病人、需定期复诊的病人及病情康复较慢的病人随访率要求达到100。每漏随访一人扣主管医师20个岗点,科室每月底统计必须随访的病人随访率低于90时,每降低1,扣全科人员人均10个岗点。 医院随访制度2 为了切实搞好优质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提高患者对我科服务满意度,要求各主管医师对出院患者实行随访。为进一步加强对随访患者规范管理,特制定如下规定 一、随访责任

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实施方案

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根据《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试行)》,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 积极发现慢性病高风险人群,通过健康管理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降低个体慢性病危险水平,防止和延缓慢性病的发生。 二、工作内容和要求 (一)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查 通过日常诊疗、单位职工和社区居民的定期体检、从业人员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上门服务、宣传活动及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慢性病高危人群。 1、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满足以下情况之一者,即可视为慢病高危人群: (1)血压水平为130-139/85-89mmHg; (2)现在吸烟者; (3)空腹血糖水平为6.1≤FBG<7.0mmol/L; (4)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为5.2≤TC<6.2mmol/L; (5)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2、加强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执行。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率达到90%以上。 3、在单位内醒目位置设立健康自助检测点,配备自助体格测量简易设备,如电子血压计、腰围尺、身高体重秤、自助血糖仪等设备,张贴标识和使用说明等。同时提供相关宣传资料和进行健康指导。 4、将日常诊疗、单位职工和社区居民的定期体检、从业人员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上门服务、宣传活动、自助检测及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登记。慢性病高危人群登

记表(附件),提倡建电子档案登记。 (二)慢性病高危人群干预 为防止或延缓慢性病高危人群发展为慢性病患者,慢性病高危人群需要加强健康管理。 1、动态监测 对具有任何一项慢性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特征者,应通过健康教育等方式指导其主动定期监测自身指标变化情况。血压130-139/85-89mmHg 之间者半年测血压一次;男性腰围≥ 90cm、女性腰围≥ 85cm者每季度测量体重及腰围一次;空腹血糖水平为6.1 ≤ FBG<7.0mmol/L者及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为5.2 ≤ TC<6.2mmol/L者每年监测血糖及总胆固醇水平一次;吸烟者每半年询问一次吸烟情况。 2、定期随访 对具有三项及以上慢性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特征者每半年随访一次,随访基本内容包括血压、血糖、血脂、体重、腰围等危险因素水平动态监测,同时进行生活方式自我调整和强化干预,干预的内容主要包括合理膳食、减少钠盐摄入、适当活动、缓解心理压力、避免过量饮酒等。相关内容记录慢性病随访表中,同时录入电子档案中。 3、强化对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的宣传。结合健康教育大力宣传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及知晓自身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意义。使辖区内居民高危人群标准知晓率逐年递增30%;人群体重、腰围、血压知晓率达到70%及以上。人群血糖知晓率达到30%及以上。 三、督导与评估 县各级主管部门将组织相关人员,按照《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考核评价工作手册(试行)》中慢性病高危人群发现和干预要求进行督导和评估。同时接受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对项目的督导检查。 罗山县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高危儿筛查,管理方法;

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实施方案 (包 二、建立健全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网络,做到广覆盖,早筛查。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辖区内高危儿筛查网络,各妇幼保健机构指定专人负责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工作。各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均应开展高 精心整理

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具体涉及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儿童康复科 等学科。 (二)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及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要设立高危儿 五、强化高危儿早期筛查及早期干预的知识宣传,提升服务对象对高危儿相关知识 的知晓率。 精心整理

各有关医疗保健机构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同时,要加强高危孕产妇、高危儿潜在风险及早期干预的知识宣传,提升服务对象的保健意识、以及接受高危儿筛查筛查及管理的依从性。力求做到对每一个高危儿都能够的做到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切实提升高危儿的生命质量,减少脑瘫和智力低下的发生。 五、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各级人员职责 六、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 七、早产儿出院后管理流程 精心整理

(一)市级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名单(建议)组长:市卫健委妇幼处 副组长:徐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精心整理

成员: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新生儿科、产科、康复科) 徐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康复科、儿童保健科、营养科) 1. 2. 3. 4. 量控制,每年至少一次。探讨高危儿筛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订持续整改措施,不断提升全市高危儿筛查及管理的工作质量。 5.定期组织疑难病例讨论,提升高危儿筛查、管理的综合能力。 精心整理

6.掌握全市高危儿筛查及管理的信息,每年质量控制后,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分析改进效果。 7.开展高危儿筛查管理科研活动,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全市的高危儿筛查管理工作。 2. 3. 4. 5. (一)高危儿筛查评估制度 1.各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要做好危重孕产妇的筛查与分类分级管 精心整理

糖尿病管理工作制度

糖尿病管理工作制度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要求,为做好糖尿病病人健康管理服务工作,采取辖区一般人群健康教育、个体化的患者管理和高危人群健康生活指导与干预为主要手段的糖尿病防治模式,建立科学、规范、系统的糖尿病防治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糖尿病的危害,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患者的发现 1、通过上级医疗机构与本院和村卫生室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检测血糖来发现、诊断糖尿病患者; 2、重点人群的筛查。包括:6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者、超重或肥胖人群等高危人群等; 3、通过上级医疗机构反馈信息、人群健康档案、基线调查、各种体检等多种形式收集辖区内患病人信息,进行追踪建档。对于新确诊或各种方式发现的患者,要进行患者信息登记,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一般信息、目前并发症或合并症情况、最近一次检查结果、近期治疗情况等,建立健康档案,纳入慢性病管理。 二、患者的随访与管理 1、随访: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开展随访,慢病医生利用患者就诊时开展患者管理,并按照要求填写糖尿病患者随访记录表;卫生院与卫生室工作人员可采取下村入户随访,并填写糖尿病患者管理随访记录表。

随访内容(1)血糖、血压动态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监测与记录,给患者测量、记录、分析和评价上述指标控制情况;(2)健康行为改变:记录患者现有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对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提供健康处方,督促其改变或消除;(3)药物治疗:了解患者就诊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药物治疗效果,对于效果不佳的患者督促其去综合医院调整治疗方案; 2、分类管理(1)常规管理定义:指通过常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符合患者病因和临床分型而制定的个体化方案,就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糖、脂代谢,以及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目标范围内的管理。对象:强化管理以外的其他病人,以及通过强化管理,病情好转后消除强化管理条件的患者。(2)强化管理定义:指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对强化管理对象实行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监测指标更全面、监测频度更高,治疗方案更及时的管理。对象:已有早期并发症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差的病人;血糖控制情况差的病人。 3、随访要求(1)医师在首次随访时,应记录患者糖尿病管理类别和其他危险因素情况,并填写糖尿病患者随访记录表,根据临床情况,为糖尿病患者制定个体化随访管理方案;(2)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分别实行常规管理或强化管理;(3)医师在随访时,应监测患者的血糖、血压,以及各种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的改变,并观察疗效,认真填写随访记录表,医师同时要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包括血糖、危险因素及同时存在的临床情况,了解控制血糖、血压监测的重

医院随访管理制度(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内黄县人民医院 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及随访预约管理 对出院后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是医院密切联系患者的桥梁和纽带,使医院更加贴近社会,贴近人民,是对医疗服务的有益补充,把健康教育贯穿于走访的全过程,通过对出院后患者进行追踪性的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临床医疗效果的追踪观察,而且有利于及时了解患者的康复中的健康问题,特别对慢性病患者有现实意义。我国基层医院面对绝大部分来自农村的患者,患者的文化素质低,生存卫生条件差,健康保健知识获取资源少,经济收入有限,住院患者病情稍稳定就出院,出院后还需后续治疗和护理;由于农村地方医疗资源少,卫生保健知识匮乏,因此十分需要像我们这级的综合基层医院提供既方便又经济实惠的健康知识教育指导。根据我国电话覆盖率现状,电话回访可以满足90%以上患者的这些需求,我与实行电话随访于走访相结合,定期登门进行健康教育及身体检查,帮助患者建立自我健康管理机制,树立良好的健康保健意识及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及时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情况,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沟通理解能力及需求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法和康复训练指导,使患者及家属的康复保健主观能动性增加,康复管理依从性提高,系统及专业的康复保健方式提高了 生活

质量。 为更好地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出院后医疗、护理及康复的知晓度,我院首先更新观念,提高护士素质,树立健康教育意识。要搞好健康教育必须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要满足社会不同阶层,不同文化水平的患者健康需求,护士不要停留在现在的水平,必须通过临床实践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及其他有关健康知识,才能使健康教育工作得到实效。不断提高医护护理理论水平,掌握行为科学、心理学、教育学及社会学等,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休克、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咯血、便血、腹胀、昏迷、发热等常见症状的相关护理诊断和健康教育常见病的防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保证:为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随访工作时采用各种形式与患者进行沟通,以达到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从而使患者解除心理紧张和顾虑,提高对护士信赖及依从心理,从而积极地接受各项健康教育。要搞好健康教育,护士必须要掌握有效的交流技巧: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环境要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健康教育的言词不要过于专业化,应通俗易懂,不失时机地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尽快地掌握所讲的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早日得到康复。 手术或外伤患者的健康教育:出院当天随访患者,了解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情况、愈合程度、心理状态、家庭状况后,再指导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如伤口的卫生、营养及饮食、康复锻炼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为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进一步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工作,我院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制定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具体如下: 一、高危孕妇筛查制度 1、所有孕妇应在辖区卫生所或乡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建册(卡),首次建册(卡)时特别强调要询问既往难产史、生育史、、外、妇产科病史,医疗机构产前检查时必须做心、肝、肾、血液等病史的采集和检查,按规范认真预约产前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江口县母子保健手册》相应之处,做到早期发现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 2、产前检查要按照《高危孕产妇评分标准》进行高危因素筛查。 评分在10—30分以上的孕妇应到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诊治和分娩,并在《江口县母子保健手册》左上角作特殊标记(△或▲)。 二、高危孕妇首诊负责制度 产科门诊医生对高危妇要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高危孕妇要建档管理(专案管理),专人负责,做到早期干预,及时转诊,避免诊治延误。 三、高危孕妇逐级报告制度

村级(街道)发现高危孕妇及时报告辖区医院妇保医生,妇保医生负责全乡(镇)街高危孕妇动态管理,并将高危孕妇每月10日前报告市级保健院妇保科进行动态管理。 四、高危孕产妇追踪随访制度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将收到的高危产妇信息卡及时反馈到孕产妇所在地医院防保科,妇保医生定期下村(委)跟踪随访高危孕产妇,并做好追访笔录。 五、高危孕产妇护送转诊制度 负责转送的医护人员应在转送途中有初步急救能力,转出单位要使用《高危孕产妇转诊及反馈通知单》。乡镇卫生院一旦识别出高危孕产妇后应立即与上级产科急救中心联系,及时转诊。上级产科急救中心要及时向下级单位反馈转诊病人的诊断、治疗、处理、结局等信息,评价转诊是否及时和延误,并指导和纠正不正确的处理方法,不断提高转诊的效率。 六、宣传工作 做好高危孕妇孕期保健知识宣传,使孕妇和家属明白高危妊娠对母亲和婴儿的危害,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 江口县妇幼保健院 二O一二年一月八日

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分级随访管理模式简介

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分级随访管理模式简介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现和管理传染源,双流县在单一的随访管理模式基础上建立了“重心下沉、关口前移、严格流程、分级管理、责任落实”的随访管理模式。方法采用明确组织分工,搭建PLWHA分级随访管理工作网络,开展人员培训,严格工作流程,加强信息管理,强化督导评估等措施,建立了分级随访管理模式。结果建立了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分级随访管理工作网络并制定了工作流程及工作机制,成立了33家随访责任单位;共完成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25 451人,确认阳性45人,快速检测点快速检测1 581人,确认阳性1人,与去年同期相比,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快速检测点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转介率100%,随访率100%。结论双流县的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分级随访管理模式有助于发现及规范管理艾滋病传染源,值得推广。 [关键词] 艾滋病;分级;随访 双流县199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有偿献血人员),至2010年底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PLWHA)307人,其中现住址在双流县辖区的有243人,双流县艾滋病疫情形势严峻。PLWHA作为艾滋病二代传播病例的传染源,对他们的随访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直接与二代传播病例的出现密切相关[1]。同时,随着艾滋病的蔓延与传播,以往处在潜伏期的艾滋病感染者以其他感染性疾病就诊于医院,而处在无症状的艾滋病感染者也因为身体的其他问题,如择期手术就诊于各型医院,对这些PLWHA,除积极治疗其原有的疾病外,更要重视及规范管理[2]。PLWHA随访管理工作是双流县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中的1项重要内容,但随着每年报告疫情的不断攀升,考核指标的不断提升,现有的随访责任人数量已不能满足随访工作的需要,现有的单一的随访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开展综合防治的要求。目前,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防治模式已在国际公共卫生领域广泛应用[3] 。双流县从2011年开始加大了工作协调力度,整合资源,实行了“重心下沉”的策略,探索了县、乡(街道办)分级随访管理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现介绍如下。 1 PLWHA分级随访管理模式的建立和运作 1.1 组织分工由县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牵头,负责全县PLWHA分级随访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和协调。县卫生局负责全县PLWHA分级随访管理工作的组织部署,分解目标责任,制定实施方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师资培训、技术指导、首次随访、转介和督导。县级医疗机构负责PLWHA的阳性告知并转介。各镇及街道办的医疗卫生单位作为主要的随访责任人,承担本辖区内的PLWHA随访工作。 1.2 搭建PLWHA分级随访管理工作网络双流县充分利用辖区范围内资源,发展了PLWHA随访责任单位及随访责任人队伍,至2011年5月,双流县随访责任单位除疾控中心外,还包括1家妇幼保健机构、3家综合医院、2家驻县医院、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1家监管场所及1个草根组织。 注重发挥网络中各组织机构的功能,在分级随访管理模式中,有牵头协调单位、有具体负责单位、有技术指导机构、有主要落实单位及补充完善机构、有督导管理机构。建立了重心下沉、关口前移、组织保障、严格流程、分级管理、责任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了保密协议、信息安全、告知与转介、督导与评估等痕迹资料的收集方案。设立了定期培训、定期督导、定期反馈、随时收集、随时整理、及时上报、必要转介等工作制度。分级随访管理组织机构如图1所示。 1.3 开展人员培训由县疾控中心提供师资,采取现场培训、集合会议等方式,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集体授课、现场指导等形式,对全县随访责任人及相关检验人员进行了“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