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121《价值与价值观》学案

4121《价值与价值观》学案

4121《价值与价值观》学案
4121《价值与价值观》学案

4121《价值与价值观》学案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

【课前预习填空】

1.人的价值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的属性和功能。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2)人既是价值的者,又是价值的者。

人是价值的创造者,是指人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满足他人。人是价值的享受者,是指人通过自己的劳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了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

(3)人的价值就在于,就在于对社会的和。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4)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5)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和。

(6)价值观作为一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7)价值观对人们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另一方面,是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8)价值观对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思想意识的支配下发生的。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9)价值观是人生的,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高考真题精析】

【例1】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的价值主要通过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体现出来

B.人的价值只表现在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上

C.个人不应当向社会索取

D.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的价值的理解。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我们要注意把握爱因斯坦这句名言强调的重点是什么,他强调一个人应该在为社会的贡献中实现价值,但并不否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的存在,故B 、C 项均错误。D 项与题干的强调点不一致。正确答案为A 。

【例2】(2008北京文综)十七大报告提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切实把它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 价值观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向

②理性认识必然推动实践的发展

③要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④科学理论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的理解。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属于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①、③的说法正确;但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不能一概认为价值观必然推动实践的发展,故②的说法是错误的。另外价值观也不能对社会存在起决定作用,④的说法认为科学理论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也是错误的。

【例3】“苟利国家生以死,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

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国外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句诗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③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生价值的高低

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本题应该看到,时政形势和高考命题紧密联系,要求我们关注时事,关注热点。林则徐的名言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在今天仍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不计个人得失,以生死赴国,体现了人生价值的最重要的是对社会的贡献,因此,选①③项。人生价值并不排除个人利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故②④是错误的。

【课后测试提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哲学上的“价值”的构成要素是()

A.个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

B.客观事物的有用性

C.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的有用性

D.个体的人和社会的人

2.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

A.个人的社会价值和集体价值

B.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C.个人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完善与发展

D.个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言的共同主张是A.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有重要的导向作用()B.倡导把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放在首位

C.倡导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

D.个人活动对历史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4.下列关于价值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B.有的人有价值观,有的人没有价值观

C.价值观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人们的价值观是一成不变的

5.某村党支部书记坚信“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他利用自行研制的冬暖式大棚技术,带领全村致富后又无偿向全国300多个县市推广,许多农民因此走上致富之路。“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的观点启发我们()A.要自觉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

B.应该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C.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要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出发点

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人的这些名言共同主张的是()

A.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B.倡导把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放在首位

C.个人活动既是个体生命的自然过程又是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

D.个人活动对历史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7.方永刚的先进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方永刚”三个字成为今年4月份“流行语”排行榜榜首。他说:“人活着就要尽责,就要全身心投入到事业中去……”。方永刚的事迹表明()

A. 有价值的人生是不考虑个人利益的

B. 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是自己的思想境界

C. 社会给予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第一位的

D.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8.据《人民日报》报道,美国兰德公司跟踪调查500家世界大公司,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这些公司始终坚持以下四种价值观,即: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下列关于价值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B.有的人有价值观,有的人没有价值观

C.价值观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人们的价值观是一成不变的

9.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④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

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从哲学上看,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原因是

A.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是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

B.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C.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取决于领导干部的政绩观

11.我国当前开展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党员

干部是优秀的,但也有少数干部贪污腐化。这说明()

A.价值观对人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B.社会存在决定价值观

C.价值观决定社会存在

D.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12.人类生存的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人类在认识和处理自身与动物界的关系也经历了一

个从颂扬“打虎英雄”到滥捕滥杀再到保护野生动物过程,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界共生共荣,和谐发展。这说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正确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人们的认识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公民道德重在养成,社会风尚重在培育。评选表彰来自基层的道德模范,褒奖群众身边

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推崇在基层涌现的“凡人善举”,能够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争先创优。这表明()

A.世界观能指导人们正确地改造主观世界

B.哲学思想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14.清代的龚自珍发出了“我全天工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唤。在用人问题上一定

要克服论资排辈的思想,不拘一格,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这是因为()

A.规律是可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B.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

D.事物总是变化发展的

15.全球能源安全,关系到各国的经济命脉和民生大计,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各国共

同发展至关重要。为保障全球能源安全,我们应该树立和落实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新能源安全观是正确的价值观,因为它()

A. 是对当前社会现实的反映

B.考虑到了所有人的要求

C.正成为国家的价值观

D.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二、非选择题。

16.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向自然界索取,忽视对自然的保护。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对野生动物的肆意捕杀,破坏了生态环境,是人类不得不自食其果——洪涝灾害、泥石流的频繁、沙尘暴的肆虐,自然界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对人类进行报复,人类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沉痛的教训面前,人们认识到:必须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近年来,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治理环境污染,退耕还林还草,维护生态平衡。

问题: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

【课前预习填空】

(1)主体主体需要(2)创造享受回报社会社会和他人的需要自己价值(3)创造价值责任贡献(4)贡献(5)(价值) 总的看法根本观点(6)社会意识驱动制约导向(7)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8)人生道路的选择人生道路生活方式(9)重要向导人生的真谛

【课后测试提高】

一、选择题。

1.C

2.B

3.B

4.C

5.B

6.B

7.D

8.A

9.B 10.B 11.A 12.D 13.D 14.B 15.D

二、非选择题。

16. 答:(1)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材料中无论过去错误的价值观还是现在的科学的生态价值观都是由当时的客观条件以及人们的利益决定的。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有促进作用,错误的价值观有阻碍作用。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自然的经济价值,忽视自然的生态价值,这种片面的价值观导致人们对自然界的过度开采和对野生动物的肆意捕杀,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现在人们树立了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高中政治《价值与价值观》教案10(人教版必修4)

价值与价值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价值的含义 (2)人的价值内容和评价 (3)价值观的含义 理解: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能力目标 (1)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在于创造,在于对社会做出贡献,树立为他人为社会创造财富,回报社会的价值观。 二、重点、难点: 1、人的价值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1.新课教学 (一)人的价值

1.价值含义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理解这一概念应把握以下两点: (1)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的关系: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 (2)价值是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这里的“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二)人的价值 (1)含义: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这是人的真 正价值所在。人的价值的另一个方面在于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对自我的满足。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即①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贡献)---人的社会价值②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索取)---人的自我价值 (2)评价(由学生讨论)——人生的价值是贡献还是索取? 既然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因而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贡献,而非索取。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 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应用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运用 问题情境1:运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求面积 问题模型:已知一含有直角的四边形的边长,综合运用定理和逆定理求面积 求解模型: 【例题】 【分析】由于∠B 是直角,因此连接AC 将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加以解决;求出AC 的长,再在三角形ACD 中用逆定理判定其为直角三角形,再求面积。 【答案】 练习 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AB=1,BC=43,CD=413,AD=3,且AB ⊥BC 。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在已知直角三角形中运用定理求出对角线长 连对角线将四边形分为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为直角三角形 运用逆定理判定另一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求四边形的面积 D A B C A D C B

【答案】 连接AC ,在Rt △ABC 中用勾股定理求出AC= 4 5 ,在 △ACD 中由AD 、CD 的长结合AC 的长,运用逆定理判定它为直角三角形,求出两直角三角形面积再求和,得四边形的面积为 4 9。 【答案】 3.在△ABC 中,AB =15,AC =13,D 是BC 边上一点,AD =12,BD =9,则△ABC 的面积 为 . 【答案】84 4.如图,已知CD =6m ,AD =8m ,∠ADC =90°,BC =24m ,AB =26m .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 积. 【答案】96cm 2 问题情境2:运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求四边形的角度 问题模型:已知一含一直角的四边形的边长,综合运用定理和逆定理求角度 求解模型: 在已知直角三角形中运 用定理求出对角线长 连对角线将四边形分为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为直角三角形 运用逆定理判定另一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用特殊角求角度 A C B D (第4题)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价值与价值观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根据高中政治教学大纲,国家新课程标准以及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有关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遵循本学科学习的规律,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材分析】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第四册《生活与哲学》教材,本框属于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题。其内容主要分两目,第一目主要介绍价值的含义、人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等内容。第二目主要介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内容包括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以及对人生具有导向作用。本课知识结构: 【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基础分析: 学生学习了前三单元的哲学知识,初步掌握了运用唯物论、辩证法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有了初步的理解,初步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这为本课教学目标的落实奠定了知识基础。 2.学生能力分析:

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对问题的一定的探究能力,协调合作能力。 3.学生心理分析: 学生的心理包括情感、意志、注意、思维、能力、气质与性格等。高二的学生即将面临高考,因此,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疑惑。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和观点,学生已经有了思考的需要和希望得到解惑的需要,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现在独生子女有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是他们大多是不太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索取多而奉献少,因此学习本框题有它特有的意义。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结合具体领域的价值,深入领会哲学价值、人的价值及价值观等概念。 (2)通过学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感悟价值观对人生的导向作用。 (3)师生共同设置教学情境,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采取课堂辩论、讨论等形式,进一步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奉献意识。 2.学法: 自主自学、合作探究 【课标要求】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4.11规定的“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的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 2.理解人的价值及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使学生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联系实际,通过师生探讨来分析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 2.汇集实例,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2.1价值与价值观导学案及答案

12.1价值与价值观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初步具有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二、学习重点: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三、学习难点: 人的价值 四、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五、特别提醒: 1、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和方法论 (1)原理: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时,应该主要看他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和方法论 (1)原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具有消极的导向作用。 (2)方法论:要克服错误的价值观,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知识梳理】 一、人的价值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和功能。 2、人的价值 ⑴人的价值就在于,就在于对社会的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以及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⑵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和的贡献。在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含义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和 。 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和作用。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⑴价值观对人们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⑵价值观对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价值与价值观公开课教案

价值与价值观(教案设计) 一、教材内容及分析 我们使用得就是人教版第四册《生活与哲学》教材,本框属于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题。 内容主要分两目,第一目主要介绍价值得基本含义、人就是社会一切财富得创造者、人得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与对社会得贡献。以及对一个人得评价主要瞧她得贡献等内容。第二目主要介绍价值观得导向作用,内容包括价值观得基本含义、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得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以及对人生道路得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二、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具备一定得哲学常识知识,具备学习相关知识基础;高二学生拥有一定生活体验,具备一定得信息收集与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对问题得一定得探究能力,伙伴合作能力;学生已经有了思考得需要与希望得到解惑得需要,有着强烈得求知欲望,社会环境及舆论得导向对她们影响巨大,因此学习本框题有它特有得意义。 三、教案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价值与价值观得基本含义;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加深对人得价值得理解评论分析为什么对一个人得评价要瞧她得贡献,而不就是索取了多少;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昭通803地震”之主线贯穿本课得教案,贯穿以“生命”为线索,整合案例,引起学生得共鸣;运用课堂讨论等形式,深化对人生价值得理解,树立奉献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树立起在对社会得责任与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得正确人生价值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得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与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四、教案重难点: 1.教案重点:价值观得导向作用。 2.教案难点: 理解物得价值与人得价值不同之处;联系实际说明人得价值在于对社会得责任与贡献。 五、教案过程: 导入语: (图片)昭通,一个我们多么熟悉得名字。就是这个地方,养育了我们,我们爱着她,但我们也心疼着她,因为近几年来,它就是如此得多灾多难:地震,滑坡,特大暴雨。犹记得同学们刚入民中那一年8月3日,在鲁

初中数学_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 课题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习目标 1.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直角三角形。 2.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探究过程,体会用“构造法”证明数学命题的方法,发展推理能力。 3.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的意识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学习过程 环节与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古埃及人制作直角 问题:据说古埃及人用下图的方 法画直角:把一根长蝇打上等距 离的13个结,然后以3个结,4 个结、5个结的长度为边长,用 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 角便是直角。 教师将准备好的绳结给学生,让学生实际的操作感受 通过古埃及人制作直角的方法,提出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这样就能确定直角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其学习的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普度求是 ?探究活动1: 1.小试牛刀: (1)动手画一画:以3,4,5为边作 △ABC 。(回忆用“SSS ”作三角形的方法) 5 4 3 (2)大胆猜一猜:得到的△ABC 是个 什么三角形?怎样验证你的猜 想? 2. 合作探究: (1)画一画:分别以①2.5,6,6.5; ②4,5,6;③6,8,10为三角形的三边 长,作三角形。 ① 以2.5,6,6.5为边作△ABC 。 学生实际动手画图,量角,验证 教师以平等身份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来,对其实践活动予以指 学生在三组线段为边画出三角形,猜测验证出其形状 学生进一步以小组为单位,按给出的三组数作出三角形(1)这 让学生如实再现情境,在自己充分操作、认知的情况下进行猜想与归纳,体验数学思考的魅力和知识创造的乐趣,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学习者。 同时回忆作图方法为后面的多组验证做好铺垫。

《价值与价值观》教案(新人教版)

《价值与价值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12.1 价值与价值观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⑴ 识记○ 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⑵ 理解○ 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⑶ 运用○ 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 和人的价值的不同,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 ○ 深刻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分析为什么辩证法的 革命批判精神同创新意识息息相关。 能力目标 通过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初步具有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 情感目标 明确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难点:人的价值 学法指导

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知识链接 新中国建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曾经看着烟筒中冒出的黑烟而欣喜,因为上面冒出的是烟,而下面冒出的却是财富,黑烟似乎代表着一种希望,而且冒的是我们自己的黑烟和财富。今天,当酸雨侵蚀着我们的建筑和文物时,面对黑烟,我们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问题:根据上述材料,请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 (1)新中国刚建立后,我们为什么看着黑烟而欣喜?(2)为什么对黑烟出现了前后两种不同的态度? 基础梳理 一、人的价值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和功能。 2、人的价值 ⑴ 人的价值就在于,就在于对社会的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以及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⑵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和的贡献。在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导学案

图18.2-2 通海中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简单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一.预习新知(阅读教材P73 — 75 , 完成课前预习) 1.三边长度分别为3 cm 、4 cm 、5 cm 的三角形与以3 cm 、4 cm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得到的? 2.你能证明以6cm 、8cm 、10cm 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 3.如图18.2-2,若△ABC 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c b a =+,试证明△ABC 是直角三 角形,请简要地写出证明过程. 4.此定理与勾股定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什么叫互为逆命题 (2)什么叫互为逆定理 (3)任何一个命题都有 _____,但任何一个定理未必都有 __ 5.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 (1)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 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 (3)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4)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二.课堂展示 例1:判断由线段a 、b 、c 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17,8,15===c b a ; (2)15,14,13===c b a . (3)25,24,7===c b a ; (4)5.2,2,5.1===c b a ; 三.随堂练习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探索》高中生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

认识与约纳自我系列 《我的价值观价值观探索》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 【活动目的】 1、通过拍卖会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辨析自己的价值观. 2、了解每个人的价值观有所不同,进而学习尊重不同的价值观. 【理论分析】 人的价值观,在哲学上属于世界观,人生观范畴;在心理学上,则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社会态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的价值观,主要受到他的社会文化背景,特别是家庭传统和教育的影响,同时也受制于一个人的个性,能力,情绪等心理因素. 本活动主要是角色扮演和价值辨析两种心理辅导方法的综合运用. 角色扮演的目的,在于运用戏剧表演的方法,使学生发现问题,了解冲突所在,从而洞察人际关系.由于角色扮演能使人亲身体验和实践他人的角色,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内心情感,同时反应出个人深藏于内心的感情."魔术店"是角色扮演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类似商店内买卖的方法,如让老师扮演店主,店里贩卖各种东西,学生扮演买主,通过拍卖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有关爱情,友情,健康,金钱等多方面的价值观念.在拍卖过程中,学生个人的价值观念会直接影响他在拍卖时的选择,学生从舍取中可以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自己价值观念的思考和澄清. "价值澄清"是美国的大学教授路易斯·拉斯等人在对传统价值观教育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价值澄清的目的不是灌输给学生一套事先安排的严谨的价值观,而是通过一定的过程,让学生反省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从而澄清自己的价值观.这种方法很适合在集体的情境中使用.学生可以在共同的价值辨析讨论中,经过一系列心理湖动的过程来达到主动学习,自我评估,自我改进的目的. 【活动形式】小组讨论,价值拍卖会 【活动准备】准备拍卖会上需要的号码牌,按学生学号做49个. 【适合对象】高中一年级 1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公开课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高二政治组石春林 一、教材分析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第四册《生活与哲学》教材,本框属于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题。其内容主要分两目,第一目主要介绍价值的含义、人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等内容。第二目主要介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内容包括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以及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课标要求: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4.11规定的“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的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人生价值的评价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基础分析: 学生学习了前三单元的哲学知识,初步掌握了运用唯物论、辩证法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有了初步的理解,初步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这为本课教学目标的落实奠定了知识基础。 2、学生能力分析: 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对问题的一定的探究能力,协调合作能力。 3、学生心理分析: 学生的心理包括情感、意志、注意、思维、能力、气质与性格等。高二的学生即将面临高考,因此,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疑惑。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和观点,学生已经有了思考的需要和希望得到解惑的需要,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现在独生子女有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是

他们大多是不太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索取多而奉献少,因此学习本框题有它特有的意义。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理分析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的不同,从中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评论分析为什么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要看他的贡献,而不是索取了多少。 2、能力目标: 通过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深刻理解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指路航标,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找到人生的真谛;初步具有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和物的价值之不同,就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而且只有创造价值,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够实现自我,满足自我需求,劳动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认同劳动的观念,承认奉献的价值,是学习这一课后应有的重大收获。劳动和奉献着的人是幸福的,劳动和奉献着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人的一生不能只是索取,只是满足自己的小利,走不出自我的人生是狭隘的,走不出自我天地的人永远找不到人生幸福的真谛。 四、教学方法 (1)结合具体领域的价值,深入领会哲学价值、人的价值及价值观等概念。 (2)搜集在汶川地震中的普通人的先进事迹,感悟价值观对人生的导向作用。 (3)师生共同设置教学情境,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采取课堂辩论、讨论等形式,进一步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奉献意识。 五、教学过程 【发现生活,感悟人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学案

勾股定理逆定理及应用 一、基础知识点 知识点1 逆命题与逆定理 1)命题:判断一件事的语句定理:经过我们一定推理,得到的真命题 2)互逆命题:两个命题的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命题。 若将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则另一个就是它的逆命题 3)逆定理:若一个定理的逆命题成立,则这个定理与原定理互为逆定理 例1.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写出其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是否为真命题。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等边对等角; (3)如果ab=0,那么a=0且b=0;(4)如果a2=b2,那么a=b; (5)轴对称图形是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a,b,c,满足a2+b2=c2,则这个三角形是以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主要用于证明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例1.已知a、b、c为△ABC的三边,且满足a2c2?b2c2=a4?b4,则△ABC是()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知识点3 勾股数 1)勾股数:能构成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三个正整数 2)常见的勾股数有:①3,4,5;②5,12,13; 注:这两组勾股数的倍数也是勾股数,在考察勾股数时,若出现不熟悉数组,可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即:a2+b2=c2。 二、典型题型 题型1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实际应用 例1.某住在小区有一块草坪如图,已知AB=3m,BC=4m,CD=12m,DA=13m,且AB⊥BC,求这块草坪的面积。 题型2 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证垂直 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4,∠A=60°,BC=4√5,CD=8. (1)求∠ADC的度数;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价值教学设计教案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价值的含义 (2)价值观的含义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 ◇理解: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正确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要求 (3)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的关系 (4)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 ◇分析: (1)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结合史实,分析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3)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的关系 (4)分析说明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2、能力目标 (1)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分析说明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形成及人生价值的实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重点、难点】: 1、人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2、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价值 3、价值观的内涵与特征 4、人民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三、【整体感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认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我们应怎样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并进而明确人的价值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的,在个人与 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四、【方法点津】: (1)结合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深入领会价值、人的价值及价值观等概念。 (2)搜集任长霞、牛玉儒等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感悟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及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 (3)深入实际调查并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感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4)运用课堂讨论会、辩论会、演讲比赛等形式,深化对人生价值的理解,树立奉献意识。 五、【课文导语】:生活中,我们时常面临着价值选择,也会产生各种烦恼与困惑。那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人为什么要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人活着应该追求什目标?怎样实现这些目标?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价值观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把握价值实现的正确途径。

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和价值观 12.1 价值和价值观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 1、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3、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从中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评论分析为什么对一个人的评价要看他的贡献,而不是索取了多少。 能力目标: 1、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分析说明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形成及人生价值的实现。 【过程与方法】情景探究法比较分析法启发诱导法归纳总结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2、努力实现个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的统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教学难点】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三.教学过程 导课: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课件《我们的圈》 自主探究:比较分析放羊娃的圈和武汉男孩的圈并构思自己的圈,你认为这里的圈指的是什么?为何每个人的圈都不一样呢? 生:思考后回答 师总:看,之所以每个人所走道路不同,是受价值观的指引,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探讨的话题——价值与价值观。 探究新课 一.价值与价值观 (一).价值: 1.物的价值 自主探究:《超市购物》,让学生自己说出之所以出现这些差异是因为每个人的需要不同,然后教师通过展示各类食物不同的属性让学生从中感悟并归纳价值的含义。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及简单应用;原命题、逆命题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内容解析 把勾股定理的题设和结论交换,可以得到它的逆命题.本节内容证明了这个逆命题是个真命题.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给出的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和前面学过的一些判定方法不同,它通过计算来作判断.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对拓展学生思维,体会利用计算证明几何结论的数学方法有很大的意义.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了解互逆命题、互逆定理.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经历“实验测量-猜想-论证”的定理探究过程后,能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目标(2)能根据原命题写出它的逆命题,并了解原命题为真命题时,逆命题不一定为真命题.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是先作一个合适的直角三角形,再证明有已知条件的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全等等,这种证法学生不容易想到,难以理解,在教学时应该注意启发引导.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1 你能说出勾股定理吗?并指出定理的题设和结论.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回忆勾股定理,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其题设和结论,教师引导指出勾股定理是从形的特殊性得出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追问1:你能把勾股定理的题设与结论交换得到一个新的命题吗?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得出新的命题, 教师指出其为勾股定理的逆命题. 追问2:“如果三角形三边长、b、c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能否把它作为判定直角三角形的依据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自然合理地引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问题2 实验观察:用一根打上13个等距离结的细绳子,让学生操作,以3个结间距、4个结间距、5个结间距的长度为边长,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请学生用角尺量出最大角的度数(900). 师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适时指导,并介绍这是古埃及人画直角的方法. 追问:你能计算出三边长的关系吗?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得出. 【设计意图】介绍前人经验,启发思考,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实验操作:(1)画一画,下列各组数中两个数的平方和等于第三个数的平方,分别以这些数为边长(单位:cm)画三角形: ①2.5,6,6.5;②4,7.5,8.5. (2)量一量:用量角器分别测量上述各三角形的最大角的度数. (3)想一想:判断这些三角形的形状,提出猜想.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画三角形,并计算三边的数量关系:,.接着度量三角形最大角的度数,发现最大角为900,并猜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b、c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把勾股定理记着命题1,猜想的结论作为命题2.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测量、计算、归纳和猜想的过程,了解几何知识的探索过程.问题3 命题1和命题2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勾股定理逆定理导学案

单元程序导学案 编号课题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 主备教师徐斌学科组长 一.学习目标 1.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运用. 二.重难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与运用 三.课时安排(预习+展示)2课时 四.预习笔记要求(根据学科特点提出要求,学科组长检查签字) 从课本入手,由浅入深,自己写出每一题的过程. 导学案 一、自学(自学课本P73-P75上,完成下列练习) 1、以下各组数为边长,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5,6,7 B.10,8,4 C.7,25,24 D.9,17,15 2、以下各组正数为边长,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a-1,2a,a+1 B.a-1,a+1 C.a-1a+1 D.a-1a,a+1 3、什么是命题?什么是逆命题? 4、根据下列命题写出其逆命题,并判断正误 原命题:猫有四只脚. 逆命题: 原命题:对顶角相等 逆命题: 原命题: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距离相等.

逆命题: 原命题: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逆命题: 5.△ABC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如果△ABC是直角三角形,它应该与直角 边是 a,b的直角三角形全等.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我们画一个直角三角形A′B′C′,使B′C′=a,A′C′=b,∠C′=90°(课本图18.2-2),再将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请同学们观察,它们是否能够重合?试一试! 6、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长,能构成三角形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____________. ①3,4,5 ②1,3,4 ③4,4,6 ④6,8,10 ⑤5,7,2 ⑥13,5,12 ⑦7,25, 24 二、自展:(典型例题解析) 例1:一个零件的形状如下图所示,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和∠DB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出了这个零件各边尺寸,那么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 例2:若△ABC的三边a,b,c满足条件a2+b2+c2+338=10a+24b+26c,试判定△ABC 的形状. 例3:已知:在△ABC中,AB=13cm,BC=10cm,BC边上的 中线AD=12cm.求证:AB=AC.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优秀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 Yqzx Bmm 【内容和教材分析】 内容教材第31-33页,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教材分析“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节,是在上节“勾股定理”之后,继续学习的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判断定理,它是前面只是的继续和深化.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初中几何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今后判断某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以后的解题中,将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应用中渗透了利用代数计算的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的思想,为将来学习解析几何埋下了伏笔,所以本节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并能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关系. 3.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过程. 2.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结合方法的应用.3.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体会数与形结合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并能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定理与逆定理之间的和谐及辩证统一的关系. 2.在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运用. 2.灵活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2.说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及辨别其真假性. 【教学突破】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题设实际上是给出了三条边的条件,其形式和勾股定理的结论形式一致.证明在此条件下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需要构造直角三角形才能完成,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可以从特例推向一般,设置两个动手操作问题.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给出的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和前面学过的一些判定方法不同,它通过计算来做判断. 3.几何中有许多互逆的命题、互逆的定理,它们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了图形的特征性质,所以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是几何中的重要概念.对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理解它们通常困难不大.但对那些不是以“如果……那么……”形式给出的命题,叙述它们的逆命题有时就会有困难,可以尝试首先把命题变为“如果……那么……”. 4.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先画出图形,根

价值和价值观教案

第十二课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 授课班级:授课人: 授课时间:授课地点: 课题:《价值与价值观》 【教学设计说明】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把学生看作是纯粹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同时要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本课教学通过热点事件以及一些新闻图片作为材料背景,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带动教学内容的讲授。较多的学生活动设计使学生能够充分思维、积极合作、加强交流,学会通过对视频、图片等感性材料的分析获得深刻的理性认识。整节课的设计都贯穿着情感教育,促进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概念,人的价值及其评价标准。 2、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二、能力目标: 1、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在于创造,在于对社会做出贡献,树立为他人为社会创造财富,回报社会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人的价值。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教学方法】: 1、结合具体领域的价值,深入领会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人的价值及价值观等概念。 2、结合具体事例感悟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以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运用课堂讨论等形式,深化对人生价值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手段】:多媒体 【新课导入】: 1、课前播放歌曲《奉献》 2、一位旅行者在茫茫大沙漠里迷了路,走了三天三夜,始终没有走出沙漠。粮食没有了,水也没有了,几乎处于绝境,迷迷糊糊中,突然听到上帝的声音:“现在我有两种东西可以让你来选择,一壶水,得到它可能还有得救的希望;一桶金子,得到它可以让你一生荣华富贵。”你认为哪一种东西对旅行者更有价值?为什么? 【推进新课】: 请结合生活实际,举出对你有价值的东西?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学案流程具体内容方法指导一、 目标导学【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能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复习旧知: 1.叙述勾股定理及逆定理。 [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266303603.html,] 2.在Rt△ABC中,∠C=90°。 (1)已知a=6, c=10, 求b. (2)已知a=40, b=9, 求c. 3.判断下列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1)a=3, b=5, c=6; (2)a=3/5, b=4/5, c=1; (3)a=3, b=2√2, c=√17 学习新知: 自主学习教材P75例2, 方法指导 温馨提示: (用时分钟) 三、问题探究合作交流后完成下列问题: (1)如何画出示意图,建立数学模型? (2)“海天”号轮船的航行方向会有几种可能? 方法指导 温馨提示: (用时分钟) 四、反馈提升1.教材P76练习第3题。 2.如下图所示:三个村庄A、B、C之间的距离分别是 AB=5km,BC=12km,AC=13km,要从B修一条公路BD直达AC, 已知公路的造价2600万元/km,求修这条公路的最低造价 是多少? 方法指导 [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266303603.html,] 温馨提示: (用时分钟)

五、达标运用1、《基础训练》P52课堂训练1--5 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B=90°,AB=4,BC=3,AD=13, CD=1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266303603.html,] 方法指导 温馨提示: 限时分钟 总结与反思【知识梳理】 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收获与反思】

性格、能力跟价值观教案新教学内容

性格 教学目标 1.能说明性格对生活职业的影响 2.能运用正确的方法探索并描述自己的性格特征 3.能依据性格养成途径结合所学专业拟定自己的性格塑造计划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性格特征,能运用正确的方法探索性格特征教学难点: 如何依据性格养成途径结合所学专业拟定自己的性格塑造计划 教学设想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全班每一位同学上课的积极性,从开始课题导入要能吸引学生眼球,在讲授教材一些知识点时要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感受,让学生多参与,比如说游戏不在于表面上的热闹好玩,测试题不在于博得学生的好奇,案例分析不停留在讲故事上,而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机串联在一起,帮助学生清晰地掌握教材知识点,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人生需要行动,作为一名职业高中学生,没有什么比优化自己的性格更重要,这样的人才有真正意义的未来。 教学过程 一、播报新闻导入新课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嘉宾乐嘉在这个节目上以评价爱情出名.其实他的专业是研究性格与色彩关系,帮助人们能够客观的认识自我,在职业生涯规划与人生发展方面能有所建树. 国庆期间,香港南丫岛发生一起特大撞船事件,有38人遇难。有居民反映说那个船长平时就喜欢开快船,性格有些急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性格方面的知识. 二、描述性格,探索性格

1.阅读教材P28相关材料,初步认识性格 2.多媒体展示颜色与性格图片 3.性格的定义 4.身边的案例,关注性格 如你的爷爷习惯了一辈子在田间忙碌劳作,不舍得吃和穿,在家里是沉默寡言,你的奶奶除了料理家务外,还喜欢品美食,穿漂亮衣服,喜欢走东串西,看电视节目要评头论足,家里什么事都要插手一下从小到大的同学,老师,他们身上有哪些性格特征值得你回味和思考 5 .性格的基本特征 人的性格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人的性格形成,与人的先天遗传有一定影响,但主要是在后天的生活和实践环境中塑造而成的,也就是说,性格是可以改变的,我们要注意自我保健,不断优化自己的性格特征。 内向性及外向性是人类性格的最基本特征.内向的人更多地将注意力指向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是自然而和谐的;外向的人则对外部世界给予更多的关注,是开朗而热情的,内向和外向没有优劣之分. 比如在班集体里,担任班干部的同学要组织活动,与老师同学有更多的交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因而善于待人接物,有较强的处事能力,有较多的朋友,往往容易形成活泼热情的性格。有的同学由于缺少在集体中锻炼的机会,见人感到陌生不善于交往,甚至有些孤独,时间久了,往往就会形成孤僻的性格。 三、探究学习,分析性格 步骤1 :练习签名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空白纸,在纸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再用另一只手再次在纸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两次签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请用几个词来形容

论价值与价值观

论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和价值观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从古以来,许多哲学家提出了关于价值观的见解,但是尚未形成系统的价值理论;虽尚未有关于价值的系统理论,却仍然表述了一定的价值观,而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事实上,不同民族的彼此有别的文化体系的差异,主要系于价值观的差异。而文化的发展演变也表示着价值观的发展演变。 何谓价值?何谓价值观?价值的意义如何?价值的标准何在?这些问题都是非常深刻的理论问题,也是十分复杂的问题。 一、价值与需要 近几年来,学术界关于价值问题发表了许多论著。一个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价值的意义就在于需要的满足。也就是说,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就是有价值的。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马克思在《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的一段话。马克思说:“人们实际上首先是占有外界物作为满足自己本身需要的资料,……如果说,‘按照德语的用法’,这就是指物被‘赋予价值’,那就证明:‘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1)这就是说,价值的概念起源于人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外物之间的关系,凡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之物即是有价值之物,价值表示人们的需要与外物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毫无疑问,这是价值的一项基本含义。 然而,以满足需要来界定价值,还不能说明有关价值的一切问题。对于所谓需要,也有一个评价的问题。人们的需要有高低之分,既有高级的需要,也有低级的需要。例如,人们有衣食的需要,有婚姻的需要,有求知的需要,有追求真理的需要,有维护人格尊严的需要,也有保卫民族独立的需要,还有人将追求声色货利作为一种需要。与需要相联系的是兴趣。兴趣更有高级低级的区别。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的名篇中指出,“高尚的人”即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低级趣味就是没有价值的。由此可见,关于需要的高低之分,就不能用满足需要来解释了。 近现代有一句很流行的名言:“在世界上,人是最宝贵的。”古代也有类似的话:“天地之性,人为贵。”(2)这都是肯定人的价值。所谓人的价值有两层意义:一是个人的价值,一是人类的价值。就个人而言,可以说个人的价值在于能满足社会国家的需要。就人类而言,说人类的价值在于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恐怕就毫无意义了。所谓“世界上人是最宝贵的”,恐不能理解为人是最能满足人的需要的。所谓人的价值,不能简单地用满足需要来解释。 我认为,所谓价值,除了“满足需要”的含义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二、功用价值与内在价值 价值的更深一层的含义,不在于满足人们如何如何的需要,而在于具有内在的优异特性。 首先,“人的价值”,并不是意谓人能满足如何的需要,而是肯定人具有优异的特性。荀子论人之为贵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3)董仲舒论人之为贵说:“人受命于天,固超然异于群生。入有父子兄弟之亲,出有君臣上下之谊,会聚相遇,则有耆老长幼之施,粲然有文以相接,欢然有恩以相爱,此人之所以贵也。”这都是讲人所以贵于他物,是因为人有其他物类所未有的特性,即人具有道德的自觉性。邵雍说:“人之所以能灵于万物者,谓其目能收万物之色,耳能收万物之声,鼻能收万物之气,口能收万物之味。”(4)又说:“唯人兼乎万物,而为万物之灵。如禽兽之声,以其类而各能得其一,无所不能者人也。推之他事亦莫不然。……人之生真可谓之贵矣。”(5)这不但从道德来讲,更从其他方面的能力来讲人具有超越他物的特点。戴震亦说:“人之才得天地之全能,通天地之全德,……智足知飞走蠕动之性,以驯以豢;知卉木之性,良农以莳刈,良医以处方。”(6)这肯定人具有特异的智能。这里所谓人的价值,是指人类作为一个物类所具有的价值。今天的所谓价值,古代称之为贵。“天地之性人为贵”、“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