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萧山区化纤纺织行业

萧山区化纤纺织行业

萧山区化纤纺织行业
萧山区化纤纺织行业

萧山区化纤纺织行业培育升级规划

(征求意见稿)

二00九年八月

摘要

在全面的问卷调查和重点企业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历经专家、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多次研讨,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本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立体推进的原则,提出了以产业链完善、价值链重塑、聚合力强化、管理水平提升为主线的产业升级培育规划,期待通过三年的努力把萧山的化纤纺织产业打造成为高端产品引领、常规产品支撑的支柱性民生产业,将萧山建设成先进的世界化纤制造基地。

重要结论:

1、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产业。但我国纺织产业还处在低加工、低附加值生产的粗放型增长时期。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自主品牌建设,促进纺织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2、化纤纺织产业是萧山区支柱产业,近几年在产值、就业、利税等方面占全区比重达到或超过三分之一。因此,化纤纺织产业的发展对萧山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萧山区应当也务必做好化纤纺织产业的升级与培育。

3、当前,萧山区化纤纺织产业的主要问题表现为盈利能力弱,缺乏市场定价权。主要原因是企业生产的产品同质,且以常规产品为主,更深层原因则在于企业营销和研发投入少,包括品牌、营销渠道和技术创新等都非常缺乏。但我们认为最终的根源还在于企业和产业都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企业规模小、业主制企业占主流,限制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

4、化纤纺织产业的升级与培育以产业链完善、价值链重塑、聚合力强化、管理水平提升为主线,重点从推进高端产品制造、关键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塑造、产业集中度提升、人才工程建设等方面入手。

目录

一、我国化纤纺织产业的发展状况 (4)

二、萧山区化纤纺织产业的发展状况 (9)

(一)萧山区化纤纺织产业的发展状况 (9)

(二)化纤纺织产业发展对萧山的特殊意义 (11)

三、萧山区化纤纺织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12)

(一)萧山区化纤纺织产业发展的优势 (12)

(二)萧山区化纤纺织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4)

四、升级培育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领域 (22)

(一)升级培育思路 (22)

(二)主要目标 (25)

(三)升级培育的途径与重点领域 (26)

(四)产业升级培育的重点项目 (30)

五、保障措施及扶持对策 (31)

(一)成立专门机构,加强产业升级培育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引导作用..................................................31 (二)出台人事、科技、财税政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31(三)鼓励自创品牌,引导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32)

(四)全面实施人才培养工程 (32)

(五)确定特色乡镇,出台产业布局优化政策 (32)

(六)完善行业协会组织 (33)

(七)延伸产业链,提高企业的产品附加值 (33)

(八)鼓励并购重组、引导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造和管理水平提升 (33)

附件:

附件一:重点扶持企业名单 0

附件二:龙头企业名单 (3)

附件三:重点项目一览表 (4)

附件四:萧山特色乡镇和产业布局优化一览表 (10)

萧山化纤纺织产业升级培育规划

化纤纺织产业是萧山工业的支柱产业,而此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化纤纺织产业的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影响明显。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和《萧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制定萧山区产业升级培育规划(实施意见)的会议纪要》,为切实做好萧山化纤纺织产业的升级培育,萧山区经发局组织成立了由东华大学为主的规划编制组并于2009年5月份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在省、市、区政府及各部门的指导和配合下,完成了对全区1301家①化纤纺织企业的问卷调查和53家企业咨询式调研,并多次召开专家、企业和经营管理人员的研讨会,历时4个多月完成本规划。

根据省、市、区政府的要求,本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本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立体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产业链完善、价值链重塑、聚合力强化、软环境优化这四条主线,重点推进高端产品制造、关键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塑造、产业集中度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领域工作。目标是把萧山的化纤纺织产业打造成为高端产品引领、常规产品支撑的支柱性民生产业,将萧山建设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纺织生产流通基地、先进的世界化纤制造基地,全国新型纤维与面料的研发、创新、检测示范性平台,建立中国乃至世界化纤产业总部基地。

一、我国化纤纺织产业的发展状况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2007年,纺织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126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9%,占全国GDP的3.3%。纺织工业约30%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4.4%,占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30%,国际市场占有率连续

①说明1、参与调研的1301家企业数来源:(1)规模以上企业由各镇、街统计员提供企业名单,萧山区经发局负责催收调查表;(2)规模以下企业调查表由各镇、街统计员统一收集、上报。2、与原对外公布的4500多家企业数不一致的原因为统计口径不同:(1)本次调研数据不包括服装羽绒行业;(2)本次调研不包括个体工商户及家庭作坊。

十余年位居全球首位。与此同时,在全国部分地区已形成比较明显的纺织产业集群,从2002年底至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已先后命名了104个试点集群,集群地区的纺织经济总量已超过全国纺织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三大经济圈最为集中,截至2007年末,全国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中,76.38%的纺织企业,60.97%的从业人员,86.04%的出口交货值都聚集在这三大经济圈。

在生产能力和产销量看,纺织产业在我国的集聚优势明显。近10年,纺织产业的各子产业,化纤、棉纺、织造和印染等产业都在我国形成比较明显的产业规模优势。子产业的具体情况:

1、化纤产业。化纤产业在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产能急剧扩张,在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化纤产业年均增长率达19.21%,成为世界主要的化纤生产基地。全国化纤产量从2000年的740万吨猛增到2008年的2405万吨,增加2.5倍,年均增长17%,占世界产量的58.9%。2008年的产量已经提前完成了“十一五”2350万吨的目标。化纤的出口也快速增长,并且已超过进口,2008年我国化纤共计出口171万吨,进口82万吨。化纤使用量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比例已超过2/3,化纤制品出口额已占纺织行业出口总额的38%。

图1 2007年中国化纤各子行业产量占世界比例图2 2002-2008年中国化纤发展速度

图3 2000-2008年中国化纤出口变化图4 2008年化纤使用量明细(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

2、棉纺产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建设,我国棉纺织行业已形成很大规模。2007年全国共有棉纺纱锭10119万锭。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也有很大提高。2007年全行业先进装备占有率已达到65%左右,其中大部分先进企业的装备总体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产成套棉纺设备已达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基本上可以满足棉纺企业更新改造的要求,但和当前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产品创新、生产效率、质量稳定等方面。

序号国家(地区)万锭与2006年比较

1 中国9900 111%

2 印度3487 98%

3 巴基斯坦1051 100%

4 印尼78

5 98%

5 土耳其655 101%

6 孟加拉国636 116%

7 巴西480 101%

8 泰国383 101%

9 墨西哥354 100%

10 埃及250 100%

世界合计21221 105%

②我国国内统计的纺纱锭数与ITMF统计值存在一定差异。

从世界范围看,我国的纱锭总量已经占世界总量的46.7%。表一所列为纺纱锭数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从表中可知2007年,全球纺纱锭数增加5%,中国增加11%;从世界范围内看,75%以上的纱锭分布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

3、织造产业。机织产业已突破全国均匀分布的传统布局。2001年后,全国机织产业已形成萧绍、盛泽和山东地区三大织机集群,三大集群各自拥有约10万台无梭织机,近年江苏的常州、通州、浙江余杭已形成较小的织机集群,大小集群的布产量占全国布产量的60%以上,约374亿米,其中无梭布的比重超过70%。南方的织机集群以化纤面料为主(机织工艺流程主要为:长丝网络纱及倍捻纱-分条整经-织造,或长丝-整浆联合-喷水织造),山东织机集群以棉织物为主(工艺流程主要为:短线纱-分批整经-浆纱-织造)。现在湖北襄樊、河南南部正在形成新的机织产能集群。

2002年后,无梭织机的增加出现一个高潮,新增无梭织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和出口大户。全世界喷气织机的生产厂商主要是四家,日本的丰田和津田驹、欧洲的毕卡诺和舒美特。丰田年产喷气织机约9000台,8500台销售到中国;津田驹年产喷气织机9200台,8000台销售到中国,中国吸纳了世界上新增喷气织机的75%以上和新增剑杆织机的50%以上。目前,国内高性能无梭织机90%以上是进口机,因国内纺机企业尚不具备制造高性能无梭织机的能力。

4、印染产业。2007年以前,在纺织工业稳步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印染行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表二反映了2000年以来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

从表二可以看出,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在2007年以前,各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增速,成为几个主要省份,如浙江、山东、江苏的举足轻重的行业。2008年纺织行业的纤维加工量为4000万吨,其中80%以上需进行染整加工,我国印染加工能力,已跃居世界第一。进入2007年以来,虽受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生产成本上涨和宏观政策调控等外部因素,以及行业内部周期性调整的影响,印染企业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但依然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增长。2009年1-5月份,规模以上印染企业2301家,同比增加244家。规模以上企业印染布产量189.77亿米,同比增加1.41%。完成工业总产值879.69亿元,同比增长

5.12%;销售产值858.03亿元,同比增长5.11%;主营业务收入832.85亿元,同比增长3.91%;与此同时,国内市场需求得到培育增长,我国印染产品,国内市场占有量逐渐加大。

表二: 2000年以来规模以上印染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情况表

虽然,在产量上我国已成为世界的纺织生产大国,但是,纺织工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产能规模盲目扩张,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高技术、功能性纤维和复合材料开发滞后,高性能纺织机械装备主要依靠进口;出口市场近50%集中在欧盟、美国和日本,尚未形成多元化格局;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纺织工业能耗、水耗、废水排放量都比较高。从表三可以看出,我国纺织产业还处在低加工、低附加值生产的粗放式增长,在产业链的国际分工中,我国有一定的生产、加工优势,但仍然处在较低的生产制造环节。

这种粗放式增长虽然实现了我国纺织产量的扩张,但难以保证我国纺织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和控制力,也容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如此次的国际金融危机就对我国纺织工业造成严重影响。据最新统计,我国纺织产业的增长速度在2008年全面回落。纺织行业的增加值增幅同比回落6.2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回落9.5个百分点;化纤产量回落15.7个百分点;服装产量回落10.2个百分点。2008年1-11月,纺织行业累计实现利润同比下降0.7%,化纤业利润34亿元,下降74.9%。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国内外市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自主品牌建设,促进纺织工业持续健康运行。

二、萧山区化纤纺织产业的发展状况

(一)萧山区化纤纺织产业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纺织行业一直保持持续高速发展。1978-2008年,浙江省纺织行业销售收入在全国的比重由 4.2%上升到22%,在全国的排位由第8位上升到第2位。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1505家,职工总数193.8万人,销售收入7258亿元,出口交货值2220亿元,分别占全省同口径工业的21.8%、25%、19%、22.5%;主要纺织产品产量中化学纤维、纱、印染布、丝绸、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均居全国前列,其中代表现代纺织原料的化学纤维产量占全国40.8%,居首位。

而萧山区又是浙江省化纤纺织产业特别是化纤产业的主要集聚地。萧山地区化纤纺织产业的发展基本是从1999年到2004年的五年间发展壮大起来。经过10年的发展,萧山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化纤和织造生产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化纤、织造和印染基地,基本形成了从原料到化纤、织造、印染、服装较为完整的

产业链结构,已获得“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称号,同时,化纤产业比较集中的乡镇获得“中国化纤名镇”、“中国羽绒家纺名镇”、“中国化纤织造名镇”等称号,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纺织产业基地。

1、企业规模。全区现有纺织企业1301家,其中年产值500万(规模以上)以上的企业471家,亿元以上的企业104家,10亿元以上的企业19家,50亿元以上企业7家,100亿元以上企业2家。

2、产业规模。萧山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化纤和织造生产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化纤、棉纺和印染基地。根据此次调研,具体情况见表四。

资料来源:根据本次普查整理而得。

3、品牌建设情况。通过多年的发展,全区已建立了一定的品牌优势,行业内有3只中国名牌,7只浙江省级名牌,7只杭州市级名牌,9只区级名牌。

4、技术和装备水平。萧山现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4个,市级技术中心13个,区级技术中心25个,区内已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直属的纺织工业(浙江)检测中心,并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资格认可,另外,印染企业航民集团的检测中心已经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资格认可。

而从生产装备看,全区的纺织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处于较高档次,在化纤、织造、印染、绣花等领域都已部分引进高档的进口设备。其中,化纤产业的各大

中型企业的整套生产设备或设备的核心部件均由国外引进,总体设备进口率为56%,特别是氨纶、锦纶等设备进口率在83%以上。

而棉纺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差异较大,共有生产设备6265台套。其中一些转杯纺企业拥有高档的进口设备,包括前纺和转杯纺设备;而大多数的环锭纺设备还是国产低档次的。总体来看,萧山转杯纺装备水平较高,环锭纺水平一般。但转杯纺头数与环锭纺锭数的比值已经达到5.22%,远高于世界和中国平均水平在织造产业,萧山区基本实现了织机的无梭化,织机总量为37783台(有梭织机仅148台),以剑杆织机为主,占59.3%。

印染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也处在国内较高档次,在前处理、染色、印花和后整理方面都已部分引进高档的进口设备,其中,拥有世界先进的高效前处理机、气流染色机及化纤仿毛整理设备,后整理设备中进口设备已占74%。

(二)化纤纺织产业发展对萧山的特殊意义

化纤纺织产业已成为萧山区的支柱产业,该产业的发展对萧山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就业和出口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图五我们可以发现,萧山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化纤纺织产业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其产值占全区产值的36%,并为萧山区提供了1/3的就业人口。虽然化纤纺织产业为传统产业,但是其利税贡献率却不低,2007年的利税贡献占全区利税近1/3,2008年也是多达1/4。同样,在技术创新方面,化纤纺织产业的各类技术中心也占有较大比重。

图五:萧山化纤纺织产业占萧山经济比重②

数据来源:萧山区统计局

因此,从现有的经济结构看,萧山区的化纤纺织产业发展也是该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化纤发展,则经济繁荣,生活安定,就业稳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萧山的化纤纺织产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讲,萧山区应当也务必做好化纤纺织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三、萧山区化纤纺织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经过近10年的发展,萧山的化纤纺织产业不仅成为中国重要的化纤纺织生产基地,也已成为中国化纤纺织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萧山区化纤纺织产业发展的优势

萧山的化纤纺织产业已成为全国发展的排头兵,优势、特点明显:

1、产业规模优势明显

全区化纤纺织产业企业达1301家,其中规模以上纺织企业471家,特别是②以上数据为规模以上企业数据,以上数据不包括服装行业。

化纤产业的集聚优势十分明显,化纤各类子行业占全国产能都超过了15%,已经形成了明显的规模优势。

资料来源:根据本次普查整理而得

2、产业链比较完整

萧山化纤纺织产业发展以化纤产业为主,但是经过多年的引导和调整,萧山的化纤纺织产业集群已从化纤产业拓展到整个纺织产业,已基本形成了从原料到化纤、织造、印染、服装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这有助于萧山区化纤纺织产业的提升。

3、技术装备较先进

全区纺织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处于较高档次,在化纤、织造、印染、绣花等领域都已部分引进高档的进口设备。

织造行业的无梭化技术都已成为主流技术。萧山的织造装备基本实现了无梭化,其中喷水、喷气、剑杆织机共存,大多织机配置了多臂开口机,有利于中高档面料开发,使机织产业集群具备较强的品种适应性和市场应变能力。

而棉纺产业转杯纺技术应用规模已处在世界前列。新型纺纱装备较为先进,引进了德国特吕茨勒的清梳联、瑞士立达公司的并条机、德国赐来福的全自动转杯纺纱机和立达转杯纺纱机等,使其技术装备水平处于较高档次。而且萧山地区转杯纺头数与环锭纺锭数的比值已经达到5.22%,远高于世界和中国平均水平,如表六所示。区内还有村田喷气纺纱机15台。

资料来源:国际纤维制品制造业者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数据整理而得

印染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在国内也处于较高档次,在前处理、染色、印花和后整理方面都已部分引进高档的进口设备,其中,拥有世界先进的高效前处理机、气流染色机及化纤仿毛整理设备,后整理设备中进口设备已占74%,世界先进水平的生物前处理、短流程染色、低浴比染色、冷轧堆染色、活性染料湿短蒸技术已在部分企业开始应用,居于全国先进水平的化纤织物仿毛整理、风格手感整理等生产技术已成为主流技术。

较先进的技术装备为我们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供了便利条件。

4、人文优势和经验优势

萧山的化纤纺织产业发展曾创下多个国内第一,像民营企业大规模投资PTA 项目。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为萧山进一步探索和开创化纤纺织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途径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经验借鉴。

5、企业运营管理经验具备一定基础

萧山化纤纺织企业在运营管理方面有一定的成功经验和优势,尽管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但运行质量和全国同行业相比则有较明显的优势。2008年,萧山区化纤纺织企业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等各项效益指标都远远优于全国同类企业的平均水平,其中行业平均利润率水平全国是0.93%,而萧山是1.63%,高出0.7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国是0.95%,萧山是1.65%,高出0.75个百分点;特别是总资产报酬率,全国平均是2.3%,而萧山是5%;净资产收益率,全国2.6%,萧山是8.6%,居业内最高水准。

(二)萧山区化纤纺织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萧山区化纤纺织产业的调研,我们发现萧山区化纤纺织产业与全国其他化纤纺织产业有着类似的问题,即整体产业表现为盈利能力弱,缺乏市场定价权。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原因在于企业生产的产品同质,且以常规产品为主。而更深层原因则在于企业营销和研发投入少,包括品牌、营销渠道和技术创新等都非常缺乏。但我们认为最终的根源还在于企业和产业都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企

业规模小、业主制企业占主流,限制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思路见图六)。

图六:萧山化纤纺织产业问题诊断思路图

1、表层问题:产品结构不合理

萧山化纤纺织产业盈利能力弱,缺乏定价权的直接原因就是企业生产的产品同质,并以常规产品为主。

萧山化纤纺织产业基本形成了从原料到化纤、织造、印染、服装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主要集中在常规产品的生产,高端产品严重不足。企业之间产品的市场细分程度不高,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市场定位往往较为相似,差异化不足。企业在低层次产品上出现过度竞争,而高性能新产品开发能力差,产品比重较低,产品的附加值远比日本、韩国企业低。比如原料中除了PTA能部分满足当地需求外,其他主要原料配套不够,需大量进口或全部外购;化纤、织造等中间产品中高档服装用面料、高档装饰用面料以及产业用布等高端产品少,甚至难以满足集群内现有服装企业的高档原、辅料需求;而产业链的终端产业——服装企业更少,集群内仅有汉帛等少数较有影响的服装厂商。整个产业集群没有形成完整的高档产品产业链,致使萧山的化纤产业集群抗外部冲击能力较弱。具体看:化纤行业,含有高附加值的高技术、多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和复合材料等高

端产品严重缺乏。国内萧山化纤产品附加值处于一般水平,但国外相比于美国、日本等同行企业的产品差距很大。化纤材料中应用于高档服装、高档装饰、产业用布等高端产品极少,甚至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如聚酯涤纶的生产还是以常规产品为主,虽然目前企业均在进行设备技术改进,向细旦丝、超细旦丝方向发展,但随着技术的改进,细旦丝和超细旦丝生产工艺及技术的普及和推广,目前的差别化产品也将会成为常规产品。而目前企业所指的差别化产品也均是细旦和超细旦丝,并未涉及多功能、异型、差别化新产品的生产,高新性产品的发展严重滞后。

棉纱行业,产品基本以棉、粘胶、涤纶和腈纶等原料为主,生产的纱线品种集中在常规产品,高端产品严重不足,产品的附加值低。

印染行业,萧山印染产业形成了以化纤梭织印染布为主,兼有棉布、针织、丝绸、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各类产品加工能力的产业体系。但在产品结构上,绝大部分企业以生产柯桥轻纺市场的常规产品纯涤纶、T/R混纺仿毛织物为主,集中在常规产品的生产,高端产品同样严重不足。

2、深层问题:研发和营销能力不足

(1)集群内技术创新体系薄弱

首先,企业创新意识和动力不足,创新人才集聚不够。集群内企业多集中在1999-2004年建成投产,起步较晚,底子薄,基础弱,多数企业采取“拿来主义”,技术以模仿为主,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另外,现有的赢利能力也客观上制约了企业的创新能力。现有企业多处在中间制造生产环节,赢利能力低,资金自我积累率较低,即使企业有创新意识,也难以在研发上进行足够投入,创新能力难以提高。

很多企业拥有一流的技术设备,但缺乏与这些先进技术设备相配套的技术开发、应用、管理等“软件”设施,大多数织造企业仍以模仿为主。大量中小企业模仿生产的产品质量不高,在市场中经常发生次品驱逐正品的“柠檬市场”现象,这又进一步打击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使企业不愿意开展创新,使集群陷入“低价竞争一无力创新一相互模仿一不愿创新一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状态。

其次、在人才储备上,企业不仅缺乏高素质的研发人员,也缺乏装备组装人员。这既不利于企业开发产品,也不利于企业应用高技术设备。

再者,政府培育、保障机制不足,在技术的梳理、重点布局与导向作用不够,缺乏快速反应机制和能力,标准化体系建设落后。现有的技术激励机制以项目带动为主,没有全面、系统地创新激励机制,缺乏创新平台。

同时,在萧山区的化纤纺织产业内存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情况,企业间以模仿为主。比如万利纺机公司反映,他们企业自主研发机器设备后,很快就被模仿,企业难以享受创新带来的利益。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不完善加剧了企业的模仿行为,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和抑制了有研发意识和能力的少数企业的创新动力。政府对技术发展的方向、定位、布局没有充分发挥协调和指导作用。集群内的产品标准化工作也比较落后。

(2)经营管理相对落后,缺乏战略和营销

萧山的化纤纺织企业多为家族制的中小企业,资本结构单一,没有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难以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企业的管理能力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了一流设备、二流管理,三流产品的现象。

萧山化纤纺织企业大多集中在低端制造,创新能力弱,自主研发少,缺少战略规划和品牌意识,渠道、市场网络等方面的建设,但是这又是微笑曲线的两端,是盈利空间比较大的地方。现有企业多是赚取微薄的制造加工费,总体企业水平不高,处在低层次发展阶段。比如在经营方式上,为降低经营风险,多数企业只进行单纯的、常规产品的来料加工生产,也缺乏开发技术难度高的、差别化的高端产品的勇气和能力,造成企业间陷入同质化低价位恶性竞争局面,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生产和技术进步始终受制于下游市场的需求。

据调查统计,棉纺行业51家企业的2007年吨纱平均利润2499(元/吨),而在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则降低为1570元/吨。棉纺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处于2-3%的微利情况(见表七),主要原因是生产常规产品、附加值不高和劳动力成本高等造成的,而金融危机又进一步扩大了亏损面。

表七:萧山调查棉纺企业的亏损、盈利及销售利润率等指标

资料来源: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整理而得

表八:不同营销方式企业经营效果的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整理而得

同样的结论在印染行业也同样成立。对印染行业的61家企业的调查统计,全区纯代加工的印染企业27家,占51%,但加工业务的销售收入仅占统计单位总销售收入的30.7%。调查中对生产能力相近、经营方式不同的的二组企业进行抽样分析,以经营为主的印染企业,其利润总额和上缴税收总额分别是纯加工企业的5.91倍和1.66倍,导致该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在产品结构、加工深度及新产品开发方面的差异(见表八)。

目前企业总体还处在品牌创建和消费者认可的初级阶段,品牌和科技贡献率低。在产品、品牌知名度和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与国际先进企业差距不小。

3、根源:集群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企业规模小而分散

(1)集群聚合力不强

萧山化纤纺织产业集群内企业数目众多,企业总数已达1301家,也有着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但集群内企业存在集而不合的现象,上下游企业、同业企业之间并没有形成较强的技术经济关联和合作关系,这使得集群的协同效应降低。根据调研,集群内印染和服装企业之间就没有形成很强的供求关系,部分服装企业的面料多购自集群外企业,彼此间也没有开展技术等方面的合作,集群内没有形

成强的协作效应。

集群发展的优势在于获得集群带来的聚合效应。企业的聚合可能带来规模经济、外部经济(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三类效应: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从事专业化生产所形成的单位成本随产出递减而产生的利益;外部性经济(地方化经济)是指在一个特定公司之外、一个特定产业之内的集中化经营的经济,企业在特定地区集中产生的熟练劳动力聚集、投入和产出品的低运费以及信息溢出而产生的利益;城市化经济则是指在个体厂商和产业外部实现的规模经济,它们反映一定地区内私人和公共投资总额以及劳力、资本、金融、法律和公共服务的集中,定位地点的高度城市化提供给企业在公共产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以及专业化服务等方面而产生的利益。

除此之外,效应明显的集群还有利于企业获得超额经济利益。这包括创新、知识溢出带来的超额利润。在产业集群中,由于地理位置接近,容易使企业间形成密切合作的关系,有利于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传播,由此产生知识溢出效应。一是供给方面的知识溢出,主要来自供应商、合作者、教育和科研机构等;二是需求方面的国家和国际知识转移,主要来自客户、消费者及国际分销商等。这不仅可强化当地知识溢出效应,而且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加快国际知识转移,增强企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同时,集群管理有效的话,还可以获得导致行业和地区垄断产生的超额利润效应。从集群的本质看,产业集群就是相同或相关企业在某一特定地区的集中。这样的集中表现为集群区的产品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形成区位优势。在此基础上,若能在集群内部形成比较强的行业管理的话,企业间往往容易形成攻守同盟的潜规则,从而在较高的市场价位上达成默契,共同遵守游戏规则。

但集群效应的获取需要各种机制的激励和制度的保障。首先,要有较强的行业管理能力,诸如行业协会之类的组织能够有效协调和管理辖内企业,并能从质量管理、产业检测、行业标准给予辅导和管理。否则,行业垄断利润、协同效应等难以获取;其次,企业间有协作和沟通机制。集群内应有产业联盟、企业间组织、虚拟网络组织等形式促进企业间的沟通和协作,否则企业只会扎堆和竞争,而不是协作和合作,自然难以获得技术创新等溢出效应。再者,企业间应有开放的态度,彼此间要有合作文化氛围,企业家应有这样的胸怀,否则容易以邻为壑,

纺织行业基本知识要点

纺织纤维基础知识 一、纤维 1、棉纤维 棉纤维是一种天然纤维素纤维,内部有中空管,按生长地区的不同分为亚洲棉、非洲棉、陆地棉和海岛棉。其中海岛棉又称长绒棉,品质最佳,国产长绒棉中以新疆长绒棉最著名。是家用纺织品的主要原料 棉纤维的分类: * 细绒棉:又叫陆地棉。世界上95%以上种植的都是细绒棉,我国大量种植的也是细绒棉。细绒棉的纤维长度在25-31mm之间。 * 长绒棉:也叫埃及棉,又叫海岛棉,棉花又白又细又长,光泽又好,是最优棉。一般用于高档织物。埃及长绒棉和普通棉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比普通棉更细更长,其纤维长度一般都大于33mm,可达60-70mm;比细绒棉更柔软,更滑爽;能纺棉的支数更高。光泽度 好。 ②、棉纤维特征 棉纤维的色泽通常为白色或乳白色、淡黄色,光泽度差。比较耐碱性,抗无机酸能力较弱,耐热。横截面为腰形状,内有很大的空腔。棉纤维是纤维素纤维,纤维上富含油脂。 ③、棉纤维优点 棉吸湿性和透气性好、隔热性好、穿着舒适、坚实耐用、保暖性好、表面光洁、不起静电、易洗涤、手感柔软 棉纤维优点:

* 吸湿性:棉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在正常的情况下,纤维可向周围的大气中吸收水分,其含水率为8-10%,所以它接触人的皮肤,使人感到柔软而不僵硬。* 保湿性:由于棉纤维是热和电的不良导体,热传导系数极低,又因棉纤维本身具有多孔性,弹性高优点,纤维之间能积存大量空气,所以,纯棉纤维纺织品具有良好的保湿性,使用纯棉织品使人感觉到温暖 * 耐热性:纯棉织品耐热能良好,在摄氏110℃以下时,只会引起织物上水分蒸发,不会损伤纤维,所以纯棉织物在常温下使用、洗涤、印染等对织品都无影响。* 耐碱性:棉纤维对碱的抵抗能力较大,棉纤维在碱溶液中,纤维不发生破坏现象,该性能有利于使用后对污染的洗涤,消毒除杂质. * 卫生性:棉纤维是天然纤维,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还有少量的蜡状物质和含氮物与果胶质。纯棉织物经多方面查验和实践,织品与肌肤接触无任何刺激,无负作用,久穿对人体有益无害,卫生性能良好。 ④、棉纤维缺点: 缩水、易皱、湿度过大易发霉、虫蛀、耐碱不耐酸、色牢度低、弹性差 2.麻纤维 ①、优点:吸湿性好、易洗涤、耐磨、强度较大、透气性好、穿着凉爽、不易霉变、无静电、耐水浸浊。 ②、缺点:弹性差,不经过特殊处理,手感硬,无垂感、染色差。 3.蚕丝: 蚕丝为天然蛋白质纤维,其蛋白质和人体皮肤的化学成份组成相近,与皮肤接触时柔软舒适,无异物感。蚕丝光滑柔软,富有光泽,穿着舒适,夏季凉爽,冬季暖和的性能被称为纤维皇后。耐酸性小于羊毛,耐碱性稍强于羊毛,耐光性

文化遗产领域信息化及其发展问题浅析

文化遗产领域信息化及其发展问题浅析 陈刚 摘要:本文就我国文化遗产领域信息化相关概念及其发展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对文化遗产信息与信息化的相关概念及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文化遗产信息化发展中有关数据、标准和软件等关键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我国文化遗产领域信息化应以数据为核心,以标准为前提,以应用软件为基础的发展思路。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领域更加广泛、深入地应用,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各领域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我国文化遗产领域信息化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尤其是“十五”期间的努力,在信息化标准规范、信息资源、应用软件、信息基础设施、机构与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文化遗产领域信息化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数字内容和信息服务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国内其他领域的信息化发展水平相比,我国文化遗产领域信息化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信息化观念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以及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外,最根本的原因是对文化遗产信息及其信息化的基本规律,缺乏深入研究,没有一个全面、准确地认识。在国家进一步推进信息化的同时,文化遗产领域信息化应该如何发展?信息化怎样才能切实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文化遗产领域信息化与其他领域信息化相比较,具有一些什么自己的独到之处?文化遗产领域信息化是否也应该沿循其他行业的做法,先行投资建设自己的专用信息网络,开发出大量应用软件,还是先坐下来研究完整的标准规范?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文化遗产领域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方向性问题。 1、文化遗产信息与文化遗产信息化 所谓遗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先人所遗留下来的财富”。从人类文化财富的角度看,文化遗产的概念既应包括单体的历史和艺术意义上的文化遗留物,也应包括相互联系的文化遗留物群体。文化遗产相互之间的联系不只限于文化遗留物实体之间物理上的联系,还包括文化遗留物与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联系的意义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地是指反映文化遗留物间联系的表征,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指的这种文化遗留物实体(有形的、可见的东西)。譬如,大多数表演艺术是由于一系列物质遗产,如乐器、脸谱、服装和其他道具,才得以保存下来,而表演艺术本身却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世代相传的。 从本质上来说,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信息载体,它忠实地记载着大量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演变规律和历史的内涵[1]。整个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也就蕴含于由无以计数的文化遗产承载信息构成的信息“海洋”之中了。文化遗产信息可以区分为四个层次:(1)自然的物质性信息,揭示文化遗产的结构;(2)功能性信息,揭示文化遗产的意义;(3)联系性信息,揭示文化遗产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既包括物质性联系(例如与其他文化遗产、与环境的联系),又包括非物质性联系(例如,与人、事件、技能等等的联系);(4)以及时间记录性信息,揭示文化遗产所经历的各时间段的记录[3]。正像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需要依托于某种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才能得以存在一样,大部分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也不可能完全通过其本身的自然属性体现出来,而只能依赖于文化遗产实体与社会、历史和自然环境的联系。 再谈谈什么是文化遗产信息化。信息化的概念最早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把信息化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演变的综合性概念而提出。“信息化”一词,

我国纺织业产业结构与外贸现状

中国纺织业产业结构及外贸现状 摘要:纺织行业作为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进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纺织业行业的生产能力居于世界首位,纺织品出口量在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量中占据第一的位置。然而,纺织业外贸依旧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在那个背景下,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动身,对我国纺织业进展历程进行回忆,就我国纺织业外贸进行分析,找出我国纺织业外贸方面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纺织业外贸现状分析问题 一、中国纺织业产业结构 (一)中国纺织业的进展

1.全面建设时期(1950~1979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纺织产业的首要目标确实是尽快解决我国宽敞城乡人民的穿衣问题。为此,党中央提出依靠农业提供的天热纺织原材料,重点进展棉纺织业,同时兼顾毛、麻、丝纺织、针织以及化纤工业的纺织进展战略方针。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纺织产业进展成为一个品种丰富、工业门类齐全的产业。这一时期的纺织产业进展属于典型的自给自足模式。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专门少,用以换取一定的外汇以进口国民经济建设所需的其他必要的物资。 2.快速进展时期(1980~2001年)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纺织产业的进展驶入了一个新的快车道,纺织产业的进展模式开始从内需导向型向出口导向型转变。这一时期的纺织产业抓住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对内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对外以出口创汇为突破口,接着扩大对外开放,进展外向型经济。通过内外并举的进展思路,不仅纺织产业的工业基础有了专门大的提高,同时纺织产业的外贸出口能力也持续增强。 3.全面提升时期(2002年以来) 2002年以后我国正式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的身份参与

纺织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纺织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正式版

纺织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全市纺织工业发展现状及运行特点 纺织工业是的传统产业,也是的4大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纺织业(含服装工业、下同)已成为拥有最初的化纤原料织造到最终的后整理和服装加工等门类齐全的产业群体,其内容已涵盖化纤、织造、针织、脱漂、服装五个重要的纺织领域。 截至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29家,占全市规模工业总数的 18.1%,单位个数居市县市区之首,主导产

品有棉纱、药纱坯布、医用纱布片、服装、涤纶短纤维、防护口罩等若干个品种,全市纺织行业已涉及纺纱(6家)、医用纱布(5家)、棉布(12家)、化纤(2家)、服装(3家)等6大门类,现有纺纱能力30万锭(其中:朝阳纺织5万锭、凯达纺织5万锭,中冠纺织11万锭),资产总额91408万元,从业人员7099人,占市属规模工业从业人员数的30%。年底,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6697万元,其中:奥美、朝阳公司分别突破亿元大关;实现利税总额13000万元,入库税收3000万元以上。主导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年产混支纱3万吨,药纱坯布2.75亿米,医用纱布片7033万包,各类服装500万件,涤纶短纤

纺织基本知识大全

纺织基本知识大全 1、棉:棉纤维是棉花种籽上覆盖的纤维,简称棉。除去棉籽的棉纤维被称为皮棉或原棉。 品种:根据纤维的粗细、长短和强度,原棉一般可分为长绒棉、细绒棉和粗绒棉三类。 结构:棉花纤维为一端开口的管状体,成熟干燥后瘪缩成空心带状。棉纤维壁的主要组成物质是聚合度 很高的纤维素,干燥的成熟棉纤维中,纤维素的含量在95%以上,是自然界中纯度极高的纤维素资源。 性能:棉纤维一般较细且柔软,皮肤触感较舒适。它具有较强的吸湿能力。一般情况下,棉纤维的湿强 大于干强。弹性较差,可对纤维素作防皱整理使之具有较好的保型性。棉纤维保暖性较好。高温 时,可塑性较好。棉纤维如长时间与日光接触,强力降低,纤维会发硬变脆:如遇氧化剂、漂白 粉或具有氧化性能的染料,纤维强力也会下降,并发脆变硬。 2、麻:麻纤维是人类最早做衣着的纺织原料。 品种:苎麻和亚麻 结构:苎麻纤维的化学成分中纤维素一般为65%~75%。脱胶后的纤维洁白而光泽又好的纤维,称精干麻。 在日本,又称苎麻织物为绢麻织物。亚麻的纤维素占70%~80%。 性能:麻织物手感硬挺,折皱回复性很差,耐磨差;耐热性差,耐水洗;吸湿放湿性好,透气性好染色性差。 3、毛 品种:棉羊毛---在纺织上羊毛的狭义常专指棉羊毛。山羊绒---又称开司米,是一种贵重的纺织原料。 结构:羊毛纤维属于蛋白质纤维,主要有鳞片层、皮质层和髓质层组成。 性能:羊毛纤维的强力较差,但弹性较好,毛织品挺括、不易皱,可塑性强。羊毛纤维的保暖性优于其 它纤维,吸湿性和透气性都较好。耐酸性较好,耐碱能较差,日照时间不宜过长。但易虫蛀和霉变。 4、丝:丝纤维是天然纤维中唯一的长纤维。 品种:桑蚕、柞蚕、蓖麻蚕、木薯蚕等,以桑蚕质量最好。 结构:丝由丝素和丝胶组成。 性能:桑蚕丝---吸湿性、耐水性好,透水性、耐光性和耐热性差。柞蚕丝---染色性差,易产生水渍。 双宫丝---光泽差,面料厚重,别具风格。绢丝---以废丝、

信息化描绘蚌埠智慧未来

信息化描绘蚌埠智慧未来 互联网+大潮澎湃而来,大数据能否实现简政便民?信息化正在怎样改变你我生活?正在建设的“智慧蚌埠”又是什么样?自成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以来,蚌埠持续推进信息化与城市化的高度融合,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提升的新引擎。 如今,互联网+政务服务触手可及、“0552工程”整合全市信息资源、五大理念渗透信息化建设始终……智慧蚌埠正在渐行渐近。随着信息化引领下“四化融合”的推进,智慧城市能否带来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民众幸福指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本期《深读周刊》邀请我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做客“党报会客厅”,为我们描绘信息化浪潮席卷下智慧城市的“互联网+”魅力,阐述他们心目中信息化带来的更高城市发展理念和创新精神。 五大理念贯穿 智慧蚌埠照进现实 主持人:这些年国内很多城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蚌埠也取得了不少成果。请问我们的智慧城市是如何定位的? 陶广生:在布局智慧蚌埠建设中,我市首先做好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以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为突破口,以服务公众、提升社会满意度为中心,以居民需求迫切、社会影响深远的民生领域为重点,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加快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建设。着力推动政务服务、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领域信息化建设,获得了社会广泛赞同。 应该说,我们的信息化建设是本着“统建、开放、共享、系统、高效、便民”的原则,深化一个融合,实现两个跨越,促进三个转变,提升四个水平。具体地说,就是深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实现社会治理方式和新兴产业发展的两个跨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社会治理方式、大众生活方式的三个转变;同时提升信息资源共享水平、公共信息化服务水平、数据收集处理水平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完善信息化的整体建设。 目前,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0552工程”,形成了一套闭环整体的模式,从战略高度上指导全局的信息化建设。这里不是仅仅借用“0552”这个蚌埠区号,是将实实在在的工作蕴含其中的———“0”,是实现数据共享零保留、为民服务零距离;第一个“5”,是横向五个平台,即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信息、公共事业和公共应急平台;第二个“5”,是纵向的五个应用层级,即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网格;“2”则是两个中心,即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和运行指挥调度中心。这是我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以此提高机关系统化创新、城乡立体化治理、民生精细化服务、产业融合化发展。 主持人:据我们了解,蚌埠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那么我市信息化建设有哪些新的特点呢? 陶广生:蚌埠信息化建设虽然起步晚,但建设质量和速度可以说达到了国内第一梯队水平。这里尤为重要的,就是我们始终贯穿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以“资源节省、人力节省、技术节省”为出发点,市委、市政府设立了公共信息化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协调、指导和监督全市公共信息化建设工作,并集合科大讯飞的技术优势,以通讯运营商网络为支撑,建设高标准建设的云数据机房,目前正在录入人口法人库、证照文库,用于数据的实时调用、自动加载、准确核查、动态分析等。截至目前,已汇集完成40家单位数据,数据类别512类,总量达到17.8亿条,数据量居全省市级数据库第一,数据种类居全省第二。创新性不言而喻。 在制度创新的同时,我市还大力拓展信息化建设领域广度和深度,协调政府各部门进行资源共享,集中力量建设一库四平台,减少重复建设,把“互联网+政务服务”落到实处。目

中国纺织业发展历史

中国纺织业发展历史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纺织业在中国既是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为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之所以纺织业能成为中国经济的大块头之一,和纺织业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是分不开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经采集野生的葛、麻、蚕丝等,并且利用猎获的鸟兽毛羽,搓、绩、编、织成为粗陋的衣服,以取代蔽体的草叶和兽皮。原始社会后期,随着农、牧业的发展,逐步学会了种麻索缕、养羊取毛和育蚕抽丝等人工生产纺织原料的方法,并且利用了较多的工具。有的工具已是由若干零件组成,有的则是一个零件有几种用途,使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那时的纺织品已出现花纹,并施以色彩。但是,所有的工具都由人手直接赋予动作,因此称作原始手工纺织。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发现有苘麻的双股线,在出土的牙雕盅上刻划着4条蚕纹,同时出土了纺车和纺机零件。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距今约6000年)出土了编织的双股经线的罗(两经绞、圈绕起菱纹)地葛布,经线密度为10根/厘米,纬线密度地部为13~14根/厘米,纹部为26~28根/厘米,是最早的葛纤维纺织品。河南郑州青台遗址(距今约5500年)发现了粘附在红陶片上的苎麻和大麻布纹、粘在头盖骨上的丝帛残片,以及10余枚红陶纺轮,这是最早的丝织品实物。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距今5000年左右)出土了精制的丝织品残片,丝帛的经纬密度各为48根/厘米,丝的拈向为Z拈;丝带宽5毫米,用16根粗细丝线交编而成;丝绳的投影宽度约为3毫米,用3根丝束合股加拈而成,拈向为S拈,拈度为35个/10厘米。这表明当时的缫丝、合股、加拈等丝织技术已有一定的水平。同时出土的多块苎麻布残片,经密24~31根/厘米,纬密16~20根/厘米,比草鞋山葛布的麻纺织技术更进一步。 新疆罗布泊遗址出土的古尸身上裹着粗毛织品,新疆哈密五堡遗址(距今3200年)出土了精美的毛织品,组织有平纹和斜纹两种,且用色线织成彩色条纹的罽,说明毛纺织技术已有进一步发展。福建崇安武夷山船棺(距今3200年)内出土了青灰色棉(联核木棉)布,经纬密度各为14根/厘米,经纬纱的拈向均为S拈。同时还出土了丝麻织品。上述的以麻、丝、毛、棉的天然纤维为原料的纺织品实物,表明中国新石器时代纺织工艺技术已相当进步。 夏代以后直到春秋战国,纺织生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原料培育质量进一步提高;纺织组合工具经过长期改进演变成原始的缫车、纺车、织机等手工纺织机器。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一部分纺织品生产者逐渐专业化,因此,手艺日益精湛,缫、纺、织、染工艺逐步配套。纺织品则大量成为交易物品,有时甚至成为交换的媒介,起货币的作用。产品规格也逐步有了从粗陋到细致的标准。商、周两代,丝织技术突出发展。到春秋战国,丝织物已经十分精美。多样化的织纹加上丰富的色彩,使丝织物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贵衣料。这是手工机器纺织从萌芽到形成的阶段。 这个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宫廷王室对于纺织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周的统治者设立与纺织品有关的官职,掌握纺织品的生产和征收事宜。商周的丝织品品种较多,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出土粘附在青铜器上的织物,已有平纹的纨、皱纹的縠、绞经的罗、三枚(2/1) 的菱纹绮。河南安阳殷墟的妇好墓铜器上所附的

信息化对纺织行业创新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64696196.html, 信息化对纺织行业创新的作用 作者:雷霞,杨晓燕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22期 摘要:分析了中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困境,指出中国纺织行业进行自主创新必须要依靠和利用纺织信息化,进而探讨了信息化在纺织行业自主创新中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纺织行业;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F2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170-02 中国是纺织大国,2009年1—11月,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 636.4亿美元,同比下降11%。其中,出口1 502.5亿美元,同比下降11.4%;进口133.9亿美元,同比下降10.7%。实现顺差1 368.6美元。海关总署分析称,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外贸经历了自2008年11月份以来的连续大幅下挫,到2009年3月份开始企稳回升,八月份回升趋势基本确立,11月份进出口总值开始同比增长,12月份进口和出口同比双双出现强劲增长,环比亦呈大幅增长,12月份中国进口1 122.9亿美元,同比增长逾五成五,创月度进口历史新高;出口1 307.3亿美元,同比增速17.7%,结束了持续一年的月度负增长,创历史上月度出口值的第四高位。当月,中国出口大项机电产品出口780亿美元,增长近两成七,纺织品出口62 亿美元,亦有逾二成五的增速[5]。这表明中国对外贸易正加速复苏。同时,进口的大幅增长 说明中国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显现,内需比较强劲,有利于拉动世界经济的恢复。在这种新形势下,纺织业如何重现当年的外贸霸主地位,有待我们深入探讨目前纺织业在世界竞争局面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一、中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困境 1.研发方面。经济学的“微笑曲线”中,利润的最高端为研发和营销,最低端为加工制造。目前中国服装产品,来样、贴牌加工比例居高不下,自有品牌、自主设计开发产品的出口比重还不到10 %。中国纺织企业新产品产值比重仅为5%,化纤产品差别化率不足20%,纺织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产品单一,多集中于服装或家纺产品的生产,而有很大拓展空间的产业用纺织品或技术性纺织品市场则相对较为薄弱,应对国际竞争手段不足,无论是在面料设计还是在时尚性方面与纺织较发达国家相比都相差很远。 例如,日韩进口印花布的平均单价约是国产出口的1.9~2.5倍;进口混纺印染布平均单价约是国产出口的1.6~1.9倍;进口染色布的平均单价约是国产出口的1.2倍。高端棉纤维产品,意大利普通纱支单价约20美元~40美元/m,瑞士(200S) 40美元~60美元/m;中国3美元~4美元/m。高端化纤面料,日本40美元~60美元/m;德国约40美元/m;韩国20美元~30

布料工艺流程及相关纺织知识

布料工艺流程及相关纺织知识 工艺流程:纤维纺纱织布染整验布 (初入纺织业,有一个基本问题,布是什么来的?概括一句话,纤维纺成纱,纱织成坯布,再经过染整,最后验收合格即为成品布) 1、纤维和纺纱 一、纺织纤维种类集锦 D是DENIER(旦尼尔)的缩写,是化学纤维的一种细度表达方法,是指9000米长 的丝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数,也称为旦数。 D越大,表示纱线越粗.eg:75D比50D要粗. S是英支的缩写,用于纯棉纱的细度表达,指一磅重(454克)的棉纱所具有的840码(1码=0.9144米)长度的个数. 即有几个840码,就是几支,所以S越大,纱线越细.eg:32S 比21S要细. 纺织纤维(textile fibre) ★(1)天然纤维 (natural fibre) ●植物纤维(plant fiber) ○种子毛纤维(seed fibre): 棉花(cotton):主要有陆地棉和海岛棉,是主要的天然纤维。 木棉(kapok) ○韧皮纤维(bast fiber): 亚麻(flax):亚麻科亚麻属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的韧皮纤维。 大麻(Hemp) 青麻、洋麻 苎麻(Ramie)(China grass):苎麻科苎麻属多年生植物的茎皮。 黄麻(Jute):田麻科黄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的茎皮纤维。 ○叶纤维(leaf fibre):剑麻(sisal hemp)、蕉麻(Manila hemp) ○果实纤维(fruit fibre): 椰子纤维(coconut fibre) ●动物纤维(animal fibre)毛发(hair) : 羊毛(wool):主要指绵羊毛,属于 蛋白质短纤维。 兔毛(rabbit hair):主要为安哥拉兔和家兔所产蛋白质短纤维。 鸵毛(camel hair):纤维较粗,主要用于工业纺织品。 分泌物: 柞蚕丝(tussah silk):野蚕丝,以柞蚕丝为食的蚕所吐出的长丝。 桑蚕丝(mulberry silk) :家蚕丝,以桑叶为食的蚕所吐出的长丝。 ●矿物纤维(mineral fiber):石棉(asbestos fiber) ★(2)人造纤维 (man-made fibre) ○无机纤维:金属纤维、玻璃纤维、岩石纤维矿渣纤维等 (inorganic fiber: metal fiber、stone fiber、glass fiber、slag fiber,Etc.)

信息化技术考试参考答案

01、信息化建设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社会信息结构、( D )等各个方法。A.信息建设 B.信息量 C.信息技术 D.信息人才02、信息化指数是反映(D )的总指标。 A.信息装备率 B.通信主体水平 C.信息系数 D.社会经济信息化03、信息产业分为( C )部门。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04、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A )的基本内容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A.教育信息化 B.信息化建设 C.电子商务 D.专业技术05、信息化能力建设包括( B )两个方面的内容。 A.投入和产出 B.硬件和软件 C.动态和静态 D.劳动投入量06、从技术手段和技术坏境而言商业信息化包含了( A)。 A.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 B.电子化合理化信息化智能化 C.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合理化 D.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合理化07、市场恒古不变的主题是(A )。 A.降低成本 B.增加成本 C.扩大市场 D.缩小市场08、资源配置手段最主要的是(B )。A.科技B.市场 C.成本 D.利益09、多元分析法又称(C )。 A.数据统计分析法 B.量变、质变分析法 C.多变量统计分析法 D.内在联系分析法10、专家调查法的常见种类( B )。 A.法尔菲法、头脑风暴法、比较法、推理法 B.法尔菲法、头脑风暴法、交叉影响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C.法尔菲法、交叉影响分析法、比较法、推理法 D.法尔菲法、头脑风暴法、比较法、层次分析法11、信息资源供需变化的指示器是( D )。 A.科技 B.市场 C.成本 D.价格12、信息分析的作用( A )。 A.为科学决策服务、为研究服务、未开发服务、为市场开拓服务 B.为科学决策服务、为研究服务、为经济杆杆服务 C.为科学决策服务、未开发服务、为市场开拓服务、为保护环境服务 D.为科学决策服务、为开发服务、为保护经济增长服务13、信息分析的特点是(B )。 A.针对性、交流性、科学性、推象性、近似性、局限性 B.针对性、交流性、科学性、近似性、局限性 C.针对性、交流性、具体性、近似性、局限性 D.针对性、交流性、透明性、近似性、局限性 14、常用的信息展示方法主要有( A )。 A.文字报道、口头报道、直观传播报道、网络发布 B.文字报道、网络传播、口头报道、新闻发布会 C.文字报道、网络传播、直观传播、电话通报 D.文字报道、口头报道、网络传播、记者招待会 15、以下不是信息资源配置模式的是( D )。A.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B.信息资源的空间矢量配置 C.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配置 D.信息资源的科学技术配置16、信息分析的本质(D )。 A.扩大生产规模 B.增加人民收入 C.为领导提供决策 D.满足用户的信息要求17、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外部条件归纳起来不外乎为( C)。 A.客观因素 B.主观因素 C.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D.政治背景18、在改进信息资源共享效率中(A)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A.资源配置 B.资源共享 C.资源利用 D.资源补给19、逻辑的思维法包括( A ) A.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推理法 B.比较法、分析法、推理法、处理法 C.比较法、分析法、外推法、综合法 D.推理法、因果法、分析法、综合法20、信息收集是信息分析的:( A ) A.基础 B.唯一途径 C.根本方法 D.结果 21、信息组织是一种普遍的( C )是一切事物有条不紊运行的前提。A.历史活动B.政治活动C.社会活动 D.人文活动22、衡量检索系统检索效果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是(A ) A.查全率和查准率 B.收录范围 C.输出格式 D.输入格式23、以下不是并行爬行的模式的是(B ) A.独立型B.集体型C.动态分配型D.静态分配型24、并行爬行面临的问题有(D ) A.节省爬行时间 B.分散网络负担 C.减少网络负担 D.增加网络负担25、不是信息检索类型新分类的是(A )

中国纺织行业发展现状与特征

中国纺织行业发展现状与特征 对于这门课程,在进入贸易的学习前,我们必须先对中国纺织行业有所了解,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那么中国纺织行业发展究竟如何呢?它的现状与特征又是怎样呢?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消费以投资需求,生产组织方式,要求比较优势,市场竞争格局,资源环境因素等方面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的变化。纺织行业当前正处于深化转型升级,加快强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新形势使发展的任务更显得紧迫和艰巨。全行业必须正确的把握宏观经济新常态下自身所面临的外部形势特征和内在特点。进一步明确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任务,更好的适应新常态要求,谋求实现更高水平的新的发展。 新常态简单的说,就是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此我认为认识和把握纺织经济发 展新常态,可以从整个行业与外部环境形势和自身发展变化的本质联系上去研究 和探讨。从外部形势看,纺织行业主要面临4个方面的新常态的趋势。 一是内需消费结构升级加快。随着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纺织服装作 为生活必需品已经得到基本满足的条件下,个性化、多元化取代数量扩张,日益 成为新的消费趋势特征。更好满足消费者对衣着产品时尚性、功能性、生态按照 性等方面高品质的要求,成为纺织行业在新时期的重要使命。纺织的内需潜力随 着国民经济发展不断转化为现实的市场机遇,积极加强跨产业链、跨部门合作, 促进市场机遇为现实生产力,也是纺织行业重要发展任务。 二是国际竞争格局调整重构。国际市场长期处于缓慢复苏周期。发达经济体 进入了理性消费常态,市场需求端增长平缓,而且供给端,发达国家重启工业化 进程,加强控制纺织产业链高端,新型经济体深入参与国际产业布局调整。纺织 制造能力快速提升,逐步加强纺织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国际竞争。我国纺织行业 成本比较优势显著下降,参与国际竞争的压力凸显。需要通过资本输出拉动跨国 研发设计,品牌渠道和原料以及加工基地建设,以及技术、人才、高水平的引进 等方式,深度参与国际产业体系分工合作,创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稳定国际市 场份额。 三是生产要素比较优势改变。我国劳动人口增长进入拐点,大众就业偏好改 变,使纺织行业人力资源结构短缺成为常态,用工成本快速提升,比较优势基本 不负存在,天然性的短缺矛盾,随着消费需求增长日益凸显。国内棉花流通体制 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纤维原料供给的素质、品质、价格等仍是纺织行业面临的 重要挑战。行业发展必须更多的依靠人力资源质量提升和技术、支持、管理等非 物质要求投入,才能有效地破解要素制约和成本压力。

纺织信息化现状及发展重点

对我市纺织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思考 纺织工业是高新技术的重要应用产业,作为典型的高新技术,信息化技术近年来在纺织行业得到较快推广,已经融入到纺织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对于纺织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营销水平,都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我市纺织行业要在同行业发展中取得领先优势,亟需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 一、我市纺织行业信息化现状 我市纺织行业已经形成了包括棉纺织、(单)色织、毛纺织、化纤、印染、服装、丝绸、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比较齐全的行业门类。信息技术在各个子行业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推广应用。 (一)从面上看,信息化建设在三个方面进展明显: 一是产品设计数字化和生产制造自动化水平得到较大提升。CAD、CAM等产品研发设计数字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产品创新能力和市场反应速度。计算机测配色和分色制版等技术的广泛采用,使印染后整理水平大幅提高。现场总线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等在纺织装备领域得到推广,纺织机械正朝着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在线生产监测系统的一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为物联网在纺织行业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取得较大进展。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比例达到近10%,其中化纤、棉纺企业应用比例较高,大型骨干企业普遍采用,应用水平不断提高,部分大中型企业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行业内推广的典范。纺织ERP产品开发取得明显成效,印染、棉纺织、毛纺织等多个子行业的ERP系统已达到产业化应用阶段。纺织ERP系统的开发应用降低了原料库存,节省了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极大地提升了纺织企业的运行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三是射频识别技术(RFID)取得研发突破并进入产业推广阶段。电子商务和营销信息化,极大地便利了纺织企业开拓市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在重点产业集群初步得到推广,开始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所需的信息服务。 (二)从重点纺织企业看,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 鲁泰公司不断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加强“两化融合”,全面打造数字化纺织企业。一是搞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全部生产系统实施信息监控,实现了网络数据化,办公无纸化,会议远程化。二是搞好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基础数据自动生成,系统自动备份存档。三是搞好生产流程优化工

纺织业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纺织业发展趋势分析 在《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我们读到了这样的关键词——“纺织产业梯度转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这样阐释这一概念:“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是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一步。” 区域互补优化产业结构 孙淮滨表示,纺织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诱因是沿海产业的成本升高,包括原料、能源、用工、环保压力等等,但“转移并不意味着放弃”,大部分企业把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基地转移到了中西部,而在东部转做高端产品。在“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大政策背景下,中西部也正在建设纺织业的工业园区,在投资政策、投资环境等各个方面做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准备。 孙淮滨特别强调了“梯度”二字,转移是出于比较成本优势的考虑,并不是生产能力的简单迁移,而是“升级型”的转移。他对记者说,梯度转移的目的,就是在东部和中西部形成“区域互补”优势,实现纺织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东部沿海地区纺织工业聚集了配套完善的上下游产业体系和较发达的市场体系,竞争优势明显,在“十一五”期间是产业提升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主导区域。要跟踪国际最新技术、产品、消费潮流,形成沿海国际高新纺织工业设计、开发、生产、经营、贸易区。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创汇多、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低的纺织产业和产品,促进产业升级。通过土地、环保、税收及产业政策等多种手段,限制和淘汰低水平初加工能力,减轻东部地区土地、环境、资源、能源与社会压力。 中部地区目前成为承接东部纺织业转移的重点区域。国家提倡以产业集群的形式,加快结构调整,实现规模效益,形成产业链结构,发挥资源优势,稳定棉花种植,发展麻类等其它天然纤维。 国家发改委负责人表示,西部地区可以突出发挥天然纤维、石油等原料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快培育和发展纺织要素市场,融入东中部纺织产业链体系,建设特色纺织工业体系,大力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天然纤维加工业,如棉花、羊毛、羊绒、蚕丝、驼绒等特色型纺织产品加工,营造西部绿色纺织基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西部开发发挥积极作用。 多管齐下建设庞大工程 “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目前还有不尽完善的地方,还有待开发。”孙淮滨表示,产业转移归根结底是企业的市场化行为,纺织工业协会将在这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其中包括信息服务,即为企业提供投资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技术服务,即帮助企业完成设备更新甚至包括上下游的设备配套;另外,协会告诉企业,在建设加工基地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当地的资源

成都市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发展初探

成都市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发展初探 成都市信息化办公室尹晓东 国家选择在成都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成都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成都将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即建立城乡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其管理体制、建立城乡均衡化的公共服务保障体制、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健全基层自治组织、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等方面大胆创新,率先突破。但其中的任何一方面几乎都离不开信息化和信息产业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大力推进信息化,当好“助推器”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中国各级政府的共同选择。成都成为试验区,更应该直面这个大趋势,加快推进这一“历史进程”。信息化应该成为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助推器”。 成都市自2001年着力推进信息化以来,信息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面对试验区的新形势、新要求,全市的信息化推进还任重道远。建议:一方面,通过信息化基础建设和推广信息技术在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各个领域的应用,推进政务和社会信息化,为综合配套改革和社会全面发展服好务;抓住成都是全国第二个电子政务试点城市的机遇,继续完善电子政务,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好务;大力推进教育、卫生、社保、就业、交通、物流、社区等社会领域信息化,并做好信息化的城乡“延伸、共享、服务”,为新型城市化服好务;抓住成都是全国首批农村信息化试点城市的机遇,继续推进农村信息化,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服好务;同时,也要利用信息化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集中居住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服好务。另一方面,通过推广信息化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推进电子商务和产业信息化,大力促进信息产业和其它传统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各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新型工业化服好务——信息化对产业的助推体现在两个拉动上,一是对IT产业链的拉动,二是传统产业应用信息化后对自身产业链的拉动。 成都市自2001年以来,仅市财政的信息化建设直接投入就已超过15亿元,并且在电子政务的引领下,各领域信息化迅速普及,带动数倍的社会资金投入。庞大的政府或集团采购极大地拉动了信息产业的市场需求。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信息化市场,由于项目、资金分散,集中采购力度不够,致使市场散落在各个部门或各个行业,没有形成一只统一的、强有力的“有形的手”,来优先支持民族产业、地方产品配套以及“换投”工作。所以,要发挥信息化的“助推器”作用,除了整合各类信息资源、信息化手段和信息产业链条中各个环节来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以外,同等重要的还需要更明确、更集中的信息化市场资源调控手段,拉动本地信息产业发展,形成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的互动发展局面。 二、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做大“倍增器” 只有做强产业,才会为城乡统筹、城市反哺农村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和雄厚的财力保证。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和先导性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倍增器”。成都曾是中国电子工业四大基地之一,但现在的情况却喜忧参半。目前成都有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300多家,进入全国电子百强有1家;全市有通过认证的软件企业450多家,进入全国规划布局的企业6家,进入全国软件百强的则一家没有。信息产业是复合型产业,既有处于发展初期的产业,也有走向成熟和已经成熟的产业。要想做大信息产业这个“倍增器”,应该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选好突破口。成都信息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建议选取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 我市的软件产业,自2004年颁布《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和2006年市委

后危机时代中国纺织业发展状况及策略研究(毕业论文)

摘要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造成世界经济低迷,外部市场需求疲软, 经济危机所引起的就业压力、流动性不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跌等, 使我国纺织品行业在这轮危机中一度面临十分困难的局面。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充分暴露了中国纺织业长期以来依靠低成本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也给中国纺织业带来了一些新的困难。据海关统计,2008 年我国出口纺织服装幅度较上年回落10.7个百分点。2009年我国出口1670亿美元, 比上年下降10.1%。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也为中国纺织工业抢占新的制高点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随着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召开,低碳经济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碳排放指标成为欧美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另一借口。我国纺织行业必须尽快进行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以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中国纺织业现状,问题,策略;转型和升级 I

Abstract In 2007 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causing the world economic downturn, the external market demand weak, the economic crisis caused the pressure of employment, lack of liquidity,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fell, so that our textile industry in this round of crisis was faced with very difficult situatio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not only fully exposed the Chinese textile industry have long relied on low-cost expansion of the extensive development mode, but also to the Chinese textile industry has brought new difficulties. According to customs statistics, China's textile and garment exports in 2008 over the previous year rate down 10.7 percentage points. 2009 China's export 167 billion U.S. dollars, down 10.1% over the previous year.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for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to seize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the new provides a rar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With the climate conference held in Copenhagen, low-carbon economy has been widespread concern about carbon emissions targets or restrict China's textile exports to Europe and America to become another excuse.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must restructure as soon as possible to speed up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upgrading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Key words: Post-crisis era; Status of the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problems, strategie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I

纺织行业概况及发展环境

纺织行业概况及发展环境 第一节行业范围界定 一、行业定义 纺织行业主要是将初级的棉、毛、丝绸等原材料经过一定的加工手段后形成服装等日用品的原料的工业行业。按原料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棉纺织工业、毛纺织工业、丝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化学纤维工业等。 按照国民经济分类标准(GB/T 4754-2017),纺织行业包括棉、毛、麻、丝绢纺织及印染精加工、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针织或钩编织物及其制品制造、 家用纺织制成品制造和产业用纺织制成品制造7个子行业。 表1纺织行业子行业分类 17 纺织业 171 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 172 毛纺织及染整精加工 173 麻纺织及染整精加工 174 丝绢纺织及印染精加工 175 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 176 针织或钩针编织物及其制品制造 177 家用纺织制成品制造 178 产业用纺织制成品制造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行业产业链 (一)行业产业链分析 纺织产业链,是从石化工业、天然纤维原料生产到化学纤维生产、纺织加工、服装制造直至最终消费者的一个整体功能网链结构模式。纺织行业产业链涵盖纤维、纺、织、染整、辅助材料、服装加工等任何一个环节。 资料来源:世经未来

图1纺织行业产业链 (二)行业内各子行业关系分析 纺织行业由于上游棉、麻、毛、丝绸及化纤等纺织原料及工序不同,大致分 为八个子行业,分别为棉纺织、毛纺织、麻纺织、丝绢纺织、化纤织造及印染精 加工、针织或钩针编织物及其制品制造、家用纺织制成品制造。八个子行业互有差异、互有互补。 纺织,大致分为纺纱与编织两道工序,纺织是纺纱与织布机织物,即由相互垂直排列即横向和纵向两系统的纱线,在织机上根据一定的规律交织而成的织物;针织是纺织品的分类,即利用织针把各种原料和品种的纱线构成线圈、再经串套连接成针织物的工艺过程。纺织各子行业之间有针织工序的不同,纺织用的原材料主要是棉花、棉纱,而编织用的原材料主要为纱线等。 第二节行业主要产品分析 纺织产品主要包括棉、麻、毛、丝绸及化纤等纺织材料以及相关初级、印染 等工序加工下的产品。 一、按照原料类别划分 根据纺织原材料来划分,纺织产品可分以棉、麻、毛、化学纤维、丝等为原 料的纺织产品。 二、按照织造方法划分 根据织造方法的不同,纺织产品可分为线类、带类、绳类、机织物、针织及 无纺等六类,其中机织又可划分为纯纺织物、混纺织物和交织物。 按生产方式不同分为线类、带类、绳类、机织物、针织物以及无纺布。 表2纺织行业产品按照生产方式不同分类 列表内涵 线类纺织纤维经纺纱加工而成纱,两根以上的纱捻合成线 带类窄幅或管状织物,称为带类 绳类多股线捻合而成绳 机织物采用经纬相交织造的织物称为机织物 针织物由纱线成圈相互串套而成的织物和直接成型的衣着用品为针织物 无纺布不经传统纺织工艺,而由纤维铺网加工处理而形成的薄片纺织,称为无纺织布数据来源:世经未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