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古今中外行政管理制度专题练习(附答案)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古今中外行政管理制度专题练习(附答案)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古今中外行政管理制度专题练习(附答案)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古今中外行政管理制度专题练习(附答案)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古今中外行政管理制度专题练习

一、单选题

1.在古代中国,朝廷对地方主官的考核主要有管理辖区的户口增减、土地开垦,钱谷出入、治安稳定、文化教育以及监察、管理下属情况等。这表明古代中国地方()

A.考核奖惩机制较严密B.考核规章制度完备化

C.完全受命于中央D.考核内容颇具针对性

2.英国于1835年实行《市镇自治机关法》,创设了自治市,市区创设于1872年,为自治团体的性质,乡区创设于1894年。1894年的《地方政府法》规定,郡议会管辖区域内设立自治市、市区和乡区层级的自治政府。这不能说明()

A.英国地方自治制度的早期发展B.英国地方自治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

C.英国以立法维护地方自治D.自治市政府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

3.有学生概括秦国文书上报制度包括如下两方面内容,据此可知,秦国文书上报制度()

A.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保证了皇帝诏令的畅通无阻

C.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局面D.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

4.西夏皇族注意与党项贵族的关系,以通婚与权力笼络党项贵族,而母党“贵宠用事”。西夏的皇权也因此备受贵族、母党与权臣等势力的挑战而动荡不安。这充分表明( )

A.西夏政治受贵族影响巨大B.皇族听命于贵族的摆弄

C.“母党”左右西夏政局D.西夏内部民族矛盾复杂

5.中国古代统治者多次打击佛教,如“三武灭佛”,其原因是( )

①佛教广建寺院,耗费大量资财②佛教寺院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

③佛教寺院经济影响官方利益④佛教使人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清朝前期,各省每年财政收入皆须上报户部,听候调拨。到19世纪中期,不仅逐渐成为主要经济收入的厘金完全由地方督抚支配,而且原本应交户部的地丁、关税、盐课等项银两也被督抚截留,大多被充作军饷。这一变化()

A.表明中央对地方管理失控B.说明政府财政危机已解决

C.得益于政治体制改革推进D.反映中央权力呈下移趋势

7.魏晋以来,直至十六国、北朝前期,伴随着北境诸少数族或主动或被动内徙,秦汉以来的郡县制政区从北方边境渐次后撤,而代之部落组织式的或军事统制式的特殊政区。北朝后期,郡县制全面回归。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

A.民族交融的深化B.政区设置的密集化

C.郡县制遭受挫折D.世家大族力量瓦解

8.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9.“考秦之制……内外管制为同一系统”。丞相与地方郡守掌民事,御史大夫与地方郡监学监察,太尉与地方郡尉掌军事。这反映了()

A.秦朝出现了中央集权的体制B.官僚政治已经取代贵族政治

C.官僚队伍出现臃肿重叠现象D.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10.《唐律疏议·职制》载:“诸官有数,而署置过限及不应置而置,一人杖三百,一人加一等,十人徒两

年。”据此可知唐太宗()

A.以法制防止官员冗滥B.任人唯贤以提高效能

C.以法制推进机构精简D.惩治贪官以肃清吏治

11.公元前539年,郑国子产主政期间,社会矛盾日趋尖锐,遂于公元前536年下令铸刑书,即把刑法铸在铁器上,公布于众,使上下人等共同遵守。子产的这一改革措施说明()

A.法家思想开始产生B.宗法制瓦解C.旧体制的崩溃D.郑国欲称霸

12.元、明、清王朝在西南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分封首领世袭地方行政长官的土司制度。雍正年间将很多少数民族世袭的土司改设为流官。改土归流后,在原土司地区实行和汉族地区相同的政治制度,如丈量土地、征收赋税、编查户口、组织乡勇、兴办学校、实行科举等。据材料可知()

A.土司制度不复存在B.推行汉化政策

C.明清中央集权加强D.重视基层教化

13.《明史·职官志》记载:实行三司分权。明太祖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地方民政和财政,设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设都指挥使司管军队。三司各行其职,互不统辖,都直接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明太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权力制衡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中央集权

14.在清代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中,巡抚主民政事务,总督主军事。但实际上,二者的职权具有相当的类似性,可以说是相互交织,彼此渗透,且有的督抚其辖地也有局部重叠。这一做法是为了()

A.打破权力垄断以加强中央集权B.加强君主专制以维护皇权独尊

C.提高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效率D.军民分治以加强地方的独立性

15.秦汉时期,官员行使权力时所用的印章是盖在泥上的,从而形成封泥。通过留下的封泥可以得知当时具体有哪些职官,哪些地名。到现在为止,秦的这种封泥数量在两万枚以上,而汉四百年历史积累的封泥也就—万多枚。此现象()

A.与王朝治国方略密切相关B.与中枢权力体系的调整相关

C.与秦汉时期疆域变迁相关D.与王朝统治的盛衰密切相关

16.开皇三年,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个人体貌。隋炀帝大业五年,又一次“貌阅”。通过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隋朝这种举措()

A.旨在实现人口的快速增殖B.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

C.适应赋税制度改革的需要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

17.汉景帝年间,政府送蜀地学生到长安学习,又在蜀地开办学校,为学生免除徭役,学优者随带出巡,有的还授以官职,蜀地民众大为羡慕。数年之间,蜀地民众开始乐意进入政府机构服务。材料表明当时()A.西南正式纳入西汉王朝版图B.轻徭薄赋利于争取民众支持

C.儒学独尊推动汉代教育发展D.百姓国家认同观念有所增强

18.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规定,国中“慈孝于父母,聪慧质仁发闻于乡里者”,“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众者”,由乡长推荐,试用考核合格后就能参与政事。这一规定()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打击了贵族特权

C.加剧了诸侯混战D.瓦解了传统秩序

二、简答题

19.材料一乡里制度在清代有许多方面的变化。明代的保甲还未形成全国范围的乡里组织。到了清代,随着顺治至雍正、乾隆再至嘉庆诸帝的倡行和推动,以及出现李光型、包世臣、于成龙、袁枚等一大批保甲制度的热心者甚至力行者,使得保甲成为清代乡里制度中最为核心的制度,从而得以普遍实行。清代保甲对常住人口的流动进行严格管理,如在对乡里社会进行编甲后,“定更后,禁止夜行,如生产急病请稳延医之类,经保甲长验明给予夜行牌,方准放行,回时即将讲牌缴回”,若有造假、作弊,将予以定罪。对流动人口也加约束,即便是乞丐也要实行编甲。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材料二美国州宪法一般规定,州行政部门由州长、副州长、州务卿、州大法官和委员会主席及其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