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县典型草原试验践踏和土壤水分因子控制试验的表土颗粒分布分维及其相互关系

环县典型草原试验践踏和土壤水分因子控制试验的表土颗粒分布分维及其相互关系

环县典型草原试验践踏和土壤水分因子控制试验的表土颗粒分布分维及其相互关系
环县典型草原试验践踏和土壤水分因子控制试验的表土颗粒分布分维及其相互关系

环县典型草原试验践踏和土壤水分因子控制试验的表

土颗粒分布分维及其相互关系1

林慧龙,傅华,任继周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20)

E-mail :linhuilong@https://www.doczj.com/doc/237549707.html,

摘 要:采用试验模拟滩羊践踏与降水控制试验,对不同试验组合样区表土(0-15cm )质地的机械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粒径分布的差异可能存在空间异质性,但在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践踏和模拟降水是造成土壤粒径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持续高强度的放牧家畜践踏,是干旱化草地沙化的主要原因。降水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适度降水有阻挡地表粗化的功能。但高降水条件在低践踏强度下可致地表粗化,随着践踏强度的提高地表粗化被部分地抑制。利用分形模型计算了土壤粒径分形维数,计算结果表明:分维数值均表现为重度践踏区<中度践踏区<轻度践踏区<对照区,说明分维数指标对践踏强度呈一定的负相关,即践踏强度越大土壤的分维数值越小,空间异质性程度越高。但分形维数递减幅度与模拟降水处理水平相关,在模拟降水处理水平依次为干旱、自然降水、平水、丰水时,粒径分形维数递减幅度依次为4.33%、2.61%、1.34%和1.23%。降水与践踏的匹配关系,对形成确定的分形维数具有决定性作用,可用二元回归式表达:

T W F 44103333.1100982.2427.2??×?×+=。

土壤侵蚀过程在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上亦可表现为分形维数降低,因此,在此种意义上来说,土壤分维数的测算对土壤侵蚀程度的评估

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对进一步研究放牧草地土壤侵蚀机理可能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土壤颗粒分布;分形;分维;试验践踏;模拟降水;放牧生态学

1. 引言

全球草地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40%,超过30亿hm 2,温带干旱半干旱草原约占地球表面积的8%[1]。中国拥有丰富的草地资源,从东北平原越过大兴安岭,经辽阔的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直到青藏高原南缘,绵延约4500 km ,南北跨越23个纬度,草地面积近400×1 06hm 2,其中地处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北方天然草地约313×106hm 2,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78%,构成中国草地的主体[2-3]。干旱、半干旱草地的生产力主要受降水分配情况的制约,而这种制约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土壤实现的,土壤中的水分,几乎决定着植物的生长、产量及种群的组成。对于草地土壤水分的减少常被认为是由于降水减少而造成的,但许多情况是长期累计降水量并没减少,但土壤水分仍在减少,草地仍在退化。所以,仅仅关注土壤水分的植物效应远不足以管理放牧系统,还需要结合家畜的践踏作用,但研究报道很少。

土-草-畜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土壤是牧草和家畜的载体,在放牧影响土壤性质的同时,土壤性质变化必然间接或直接的反映到牧草和家畜生产,因此研究土壤对于放牧家畜践踏的响应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研究放牧践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可以从根源出发,探讨减缓草地退化进程的措施。

降水对草地土壤水分有决定性作用,是影响半干旱草原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北方草地是对降水变化较为敏感的生态系统类型,把践踏对土壤影响与降水变化结合起来更有意义。家畜的践踏效应与土壤水分密切相关[4-7]。但土壤对践踏的反应与水分的关系没有专项试验研究。由于家畜的践踏、排泄、采食等行为既密切相关,

1

本课题得到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3073000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6CB4005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1485)资助。

但对草地的影响显著地不同[8-9],一定程度上相互独立,可以分别调控,阐明放牧践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7]。因此,研究践踏和降水对干旱半干旱草地土壤物理性状的综合影响,重视土壤压实对践踏响应的水分条件,对深入了解草地土壤侵蚀机制,制定合理的放牧策略和防止草地退化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试验模拟滩羊践踏与降水控制试验,为揭示水分梯度上,表土层的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对践踏的响应规律,探讨分形维数与降水量和践踏强度的关系,以期为描述放牧地土壤结构和质地状况提供新的尺度和方法。对深入了解温带干旱半干旱草原土壤侵蚀机制,制定合理的放牧制度和防止草地退化沙化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甘肃省环县甜水镇大梁洼村——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野外试验点。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前沿的陕、甘、宁交界地段,地理坐标37.12°N和106.82°E,海拔高度1650m。年均气温6-7.1℃,>0℃年积温 2 300-3 700℃,≥10 ℃的年积温2100-3200 ℃,无霜期123-151d,年日照时数2596.2-2766.4 h,日照率62% 以上。平均降水量349.1mm (1980-2004年),丰水年(>450mm)占25%,平水年(350-450mm)占37.5%,干旱年(<350mm)占37.5%,年变率大,一般为25-50%; 6-9月占年降水量的65%-75%。2003年降水432.6mm高于正常年份;2004年降水266.1mm低于正常年份。年蒸发量1600-2300mm,年﹥8级大风日35 .4d 以上,最多达85d[10], 年平均风速2.7m/s,干燥度1.22-1.49,属典型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以春旱、多风为其特点,恰处在温带干草原北部强烈风蚀带内[11],据统计,该区域侵蚀模数高达8000t/km2·a[12]。大地貌为缓坡丘陵,地带性土壤为灰钙土、风沙土、黄绵土,土壤质地为沙壤和粉沙壤,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 .5%-0 .8%,pH值为7 .5-8 .5,0-200cm的土壤容重1.1-1.4 g/cm3,土壤空隙度平均为55%,地下水位10-40 m,不具补给能力。天然降水是该区植物生产和人畜饮水的重要源泉,降水少,变量大,分布不均,有效性差。凋萎含水率7.3%,饱和含水率21 .9%。试验点设有一个野外简易气象观测点。

植被类型为天然半干旱典型草原,在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中该气候区域湿润度指数为1.16,属微温微干典型草原类[13]。优势多年生野生禾草植物主要为长芒草(Stipa bungeana)、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赖草(Leymus secalinus),杂类草为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山莴苣(Lactuca indica)、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等,豆科牧草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野生一年生植物主要为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绵蓬(Corispermum puberulum)和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草地植物4月中、下旬返青,6月下旬至8月下旬进入旺盛生长期,9月中、下旬左右开始枯黄。

2.2模拟降水与试验践踏的双因子试验设计

2002年在原为自由放牧的公共放牧地(连续牧羊多年,草地退化严重),选择植被均匀、有代表性的平坦斜坡(100米直线下降不超过2.5米),用刺线围封0.075 hm2 (25m×30m)作为试验区。

以践踏因子为主因子(A),水分因子为次因子(B)进行野外人工调控实验。采用复因子裂区试验设计[14],以4个模拟降水处理为主区,4个试验践踏强度梯度处理为副区,主副区完全随机排列,共16个处理,4次重复,共64个试验小区,主区间间距1m,主区的走

向与斜坡垂直,副区间无间隔,每小区面积为1m×2m,形状为矩形。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主区处理,即水分因子控制方法: 共设置了丰水(每月设计量36mm)、平水(每月设计量18mm)、干旱和自然状况下4种情况,这符合半干旱区不同年份6~9月降水量的实际情况(),其中丰水、平水、干旱的累积模拟降水量分别为266.9 mm,224.9mm和73.97 mm,这样在一般年份就能产生4个土壤水分梯度的各个试验小区; 模拟降水试验在2004年6-8月的每月15-20日实施,以距地面30cm的高度,于上午8:00前或下午8:00后,用喷壶分3次均匀喷施于试验主区,每次约施入设计总量的1/3;并参照气候条件,确保灌水前2日和灌水1日后无降雨发生。自然情况不控制,利用自然降水(192.9mm)。采用活动雨棚,在降雨来临前遮住自然降水,使降水沿隔离带中的排水沟排出,模拟干旱状况。

因当地气候多风,为便于遮雨,参照大棚温室设计特点,在遮雨整区通风两头按等距间隔各栽2.8m高的水泥桩3个(入土1m),并将通风两头的中间、两边对应的3对水泥桩分别以距地面约1.2、0.8、0.8m的高度处用粗铁丝连接起来;在非通风两头,距试验小区1m 处将长竹杆一端斜插入地面,另一端和粗铁丝固定起来。同时,在非通风两边距竹杆约0.5m 处,各斜栽约1.5m长的木桩3个。遮雨时,将遮雨布两边固定在木桩上,而将另两边固定在距地面不同高度的水泥桩上。遮雨时,在3个降雨日中,实行2日遮雨、1日不遮雨的原则;并视天气情况,若无降雨发生,则拿掉遮雨布。

副区处理,即践踏因子控制方法:根据践踏同效性试验结果,用自制的践踏模拟器模拟轮牧的成年滩羊对草地的均匀践踏,模拟践踏试验与2003年开展的放牧季每天放牧10小时的滩羊轮牧试验同步,6-8月每月21-30日进行,每副区在放牧季共实施3期践踏处理,每期持续约10天,同一副区两次践踏的间隔时间为20天。根据前期践踏同效性试验结果,4个放牧强度处理对应:0牧,不践踏;轻度放牧:2.7羊单位/hm2,践踏强度40次羊践踏/(m2·期);中度放牧:5.3羊单位/ hm2,践踏强度80次羊践踏/(m2·期);重度放牧:8羊单位/ hm2,践踏强度160次羊践踏/(m2·期)。并参照气候条件,作适当调整确保践踏前2日不灌水,也无降雨发生。

2.3土壤粒度测定

2004年9月25-28日,在每个试验小区用土钻随机选取3个样点采集0~15cm土壤,每次每个试验因子组合处理共随机采集12钻,每重复3钻。采集土样标号后,风干并磨碎过2 mm筛,在研磨过程中弃去大于2 mm的有机物和砂砾。用吸管法测定各粒级的含量[15-16],粒度分级采用美国农业部(USDA)分类系统[17]。此项指标在甘肃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壤保护室完成测定。根据中国土壤学会编《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分析化验,土壤基况见表1。

表1 试验样地土壤的基本状况(0-30cm)

Table 1 The main soil index of trial sample zone(0-30cm)

土壤有机质

(g/kg) 全氮(g/kg)碱解氮(mg/kg)全磷(g/kg)速效磷

(mg/kg)

pH

黄绵土9.27 0.61 31.5 1.01 0.857 8.5 注:2004年6月16日测

2.4 数据分析

2.4.1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分析

分形几何学作为研究不规则结构与状态的有力工具而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学与土壤力学研究中[18-30]。土壤颗粒的累积质量分布与平均粒径的分形关系式[18-20

、31]

为:

D i i d

W d W ?=<3max

0)()(δ (1)

其中δ是土壤颗粒的粒径变量,以i d 表示两筛分粒级i d 和1+i d 间粒径的平均值,

)(i d W <δ表示粒径小于i d 的土壤颗粒累计质量,0W 表示土壤各粒级质量的总和,max d 为

最大粒级土粒的平均直径,D 是分形维数。从(1)式可知,D 应小于3,因为当D 大于3时,(1)式将失去物理意义,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值应为0-3。

运用方程(1),可方便地直接由土壤机械组成数据求取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土壤机械组成一般用重量百分含量表示,此时,0W =100,则有:

D

i i d d W ?∝<3max

()(δ (2) 则)(lg i d W <δ∽)(

lg max

d i

具线性关系,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直线拟合,其直线斜率为3-D ,由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D 可由回归分析方法得到。 2.4.2 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与践踏强度、模拟降水量的关系

对土壤颗粒粒径分布的分维按降水量和践踏强度的不同组合类型进行分类统计,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表层土壤粒径结构的变化

本研究样地主要选择在相同母质形成的黄绵土上,土壤形成的生物气候条件和立地条件相同,且样地设在具有相同放牧史的地段,即造成土壤本身性质空间异质性的因子最小化,以下讨论的土壤表层粒径分布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土壤受模拟降水与践踏影响所致。

土壤机械组成是决定土壤结构、孔隙状况的重要因子。从图1可以看出,试验土壤的颗粒组成均集中在极细砂和中砂粒,含量在31.08%-43.08%和19.40%-29.78%。由图1A 可见,在干旱条件下,随着践踏强度的增加0-5cm 土壤极粗砂、粗砂、中砂粒含量依次增加,细砂、极细砂、粉砂和粘粒的含量依次减少。轻、中、重度践踏区比无践踏区极粗砂粒含量依次增加了10.88%、16.67%和22.45%;粗砂含量增加了19.83%、35.55%和47.42%;中砂含量增加了18.84%、19.59%和29.10%。细砂含量分别减少了6.83%、10.48%和13.37%;极细砂含量分别减少了11.37%、13.08%和19.32%;粉砂减少了9.73%、17.53%和25.84%;粘粒含量减少了20.78%、30.84%和33.12%。总体上,砂粒(2-0.05mm)与粘粒之比无、轻、中、重睹践踏区依次为28.26、36.33、42.13和43. 99。这充分说明,干旱化的典型草原一旦受到持续地家畜践踏破坏,地表裸露表土松散后,则极易遭风蚀,细粒物质被吹走,粗粒相对聚集,从而导致地表粗化,引发土壤风蚀沙化。从而也说明,持续高强度的放牧家畜践踏,是干旱化

草地沙化的主要原因。

图1不同降水与践踏强度组合下草地表层土壤粒径结构的变化

Figure 1 The sueface soi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in the different precipitation and trampling intensity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随着践踏强度的增加土壤表层的粒径分布呈现了与图1A相同的规律:土壤粗砂、中砂粒含量依次增加,极细砂、粉砂和粘粒的含量依次减少(图1B)。所不同的是:砂粒(2-0.05mm)与粘粒之比无、轻、中、重度践踏区依次为24.45、27.24、39.67和42.86,远小于在干旱条件下相应的比值。这充分说明,适度降水有阻挡地表粗化的功能。

在平水条件下,表土层的粒径分布呈现了与图1A和图1B呈现了大致相同的趋势,但在中度践踏下出现了一些异常波动,这可能与此种降水条件下匹配的中度践踏,导致土壤物理性质发生异常变化相关。砂粒(2-0.05mm)与粘粒之比无、轻、中、重度践踏区依次为23.33、26.34、32.77和41.81,又小于在自然降水条件下相应的比值。这进一步说明,适度降水有

阻挡地表粗化的功能。

在丰水条件下,表土层的粒径分布呈现了与图1A 、图1B 和图1C 大致相同的趋势,但在轻度践踏下出现了一些异常波动,这可能与此种降水条件下匹配的轻度践踏导致土壤物理性质发生异常变化相关。砂粒(2-0.05mm)与粘粒之比无、轻、中、重度践踏区依次为27.28、25.24、26.67和31.81。说明:高降水条件在低践踏强度下可致地表粗化,随着践踏强度的提高地表粗化被部分地抑制。砂粒(2-0.05mm)与粘粒之比与践踏强度与降水量的关系见图2。

图2 砂粒(2-0.05mm)与粘粒之比与践踏强度与降水量的关系

Figure 2 the relationship of sandy/clay particle fraction, trampling intensity and precipitation

土壤粒径分布的差异可能存在空间异质性,但在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践踏和模拟降水是造成土壤粒径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受不同强度的模拟降水和践踏干扰后,土壤粒径分布的变化和响应程度不同,由图2可见,随着践踏强度增加,土壤颗粒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粗的趋势(图2A ),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践踏强度导致土壤不同程度的压实,使土壤中孔隙度降低,同时凋落物减少,土壤中有机质来源减少,从而土壤结构和孔隙状况变差,植物根系无论是数量还是活动程度均减弱,致使雨滴直接击溅裸地,细小土粒堵塞孔隙,使土壤的渗透速率降低,在风、水动力的作用下,土壤中细土流失,故表现出随践踏强度的增加,土壤中细土减少,土壤质地变粗。降水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低践踏下加剧土壤变粗趋势,高践踏下减缓表土变粗趋势(图2B ),可能是由于水分的粘附作用,土壤的沙化过程被明显地阻滞。

3.2 模拟降水-践踏控制试验,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

计算不同降水-践踏处理下各土壤颗粒的累计质量及其由方程(1)、(2)估算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图3给出的是相应的)(lg i W <δ∽(

lg max

d i

关系图。

图3 不同降水与践踏处理下的土壤颗粒累计质量与特征尺寸的双对数关系

(A)干旱;(B) 自然降水;(C) 平水;(D) 丰水

Figure 3 Paired logarithm relationship of the mass and size soil particle in the different precipitation and trampling

intensity

(A) dry;(B) natural precipitation;(C) moderate water;(D) abundant water

由计算土壤颗粒分形维数过程可知,土壤作为一种多孔介质,其结构性质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性,表现出明显的分形特征(图3)。若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粒径的简单相关关系看,它与中粗沙 (2.00-0.25 mm)含量和细沙(0.25-0.1 mm)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极细沙(0 .1-0.05mm)含量、粉粒(0.05-0.002 mm)和粘粒(<0.002 mm)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土壤在侵蚀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土壤表层细颗粒物质的损失,导致土壤机械组成变粗,侵蚀强度越高,土壤细颗粒物质含量损失得就越多,土壤颗粒粗化得越厉害,土壤粒径分布分维就越小。因此,分形维数能很好地反映土壤细颗粒的损失情况,从而间接反映土壤侵蚀的程度[32]。

不同模拟降水与践踏处理下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如表2所示。由表2对分形维数的比较可知,践踏和降水能有效地改变土壤的质地状况,试验样区由于模拟降水量和践踏强度的差异,导致土壤在侵蚀过程中细颗粒损失也不同,从而影响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大小。其中在

max i (A) )/lg(max d d i

(B)

lg

)

max i (C)

max i (D)

)

干旱条件下,重度践踏样区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最小,粘粒含量也最低。在无践踏条件下,丰水试验样区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最大,粘粒含量也最高(表2)。在同一降水量条件下,所计算的分维数指标都表现为践踏区的分维数值小于对照区,说明分维数指标在践踏区分布的均匀性较差,有着比对照区较大的空间相关性,可见在研究区草地不论践踏强度大小,都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的某些特性,这表明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极易受到践踏干扰而发生改变;分维数值均表现为重度践踏区<中度践踏区<轻度践踏区<对照区,说明分维数指标对践踏强度呈一定的负相关,即践踏强度越大土壤的分维数值越小,空间异质性程度越高。但分形维数递减幅度与模拟降水处理水平相关,在模拟降水处理水平依次为73.97、192.9、224.9、266.9 mm/m2时,粒径分形维数递减幅度依次为4.33%、2.61%、1.34%和1.23%(表2),表明模拟降水水平较高时,由于水分的粘附作用,随践踏强度的增强,土壤的沙化过程被明显地阻滞。

表2 不同降水与践踏处理下估算的土壤粒径分形维数

Table 2 The soil particle fractal dimension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different precipitation and trampling intensity

单位面积模拟降水量(mm/m2)(W)单位面积累计践踏量

(次羊践踏/m2)(T)

分维(Mean±SD)

(F)

相关系数R2

73.97 0 2.455717±0.037007

0.959

0.92

73.97 120 2.420308±0.000996

0.965

0.931

73.97 240 2.399112±0.025233

0.965

0.932

73.97 480 2.391947±0.01791

0.967

0.936

192.9 0 2.475765±0.01968

0.958

0.918

192.9 120 2.461276±0.013288

0.965

0.931

192.9 240 2.407161±0.01886

0.965

0.932

192.9 480 2.395153±0.0409

0.967

0.935

224.9 0 2.482472±0.028476

0.959

0.920

224.9 120 2.467268±0.014471

0.967

0.934

224.9 240

2.434854±0.013982

0.966

0.933

224.9 480 2.39998±0.000987

0.967

0.935

266.9 0

2.460523±0.042016

0.959

0.920

266.9 120

2.471084±0.011005

0.954

0.910

266.9 240 2.46441±0.016061

0.967

0.934

266.9 480 2.43932±0.013169

0.970

0.941 3.3土壤粒径分形维数与降水量和践踏量之间的关系

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存在空间异质性,但在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降水与践踏是造

成分形维数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受不同降水与践踏干扰后,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的变化和

响应程度不同:降水量小而践踏强度高,则表土层质地变得较粗,粘粒含量降低,分形维数

低;反之,模拟降水量相对较高而践踏强度相对较低,粘粒含量降幅相对较低,因此分形维

数也相对越高(图4)。

2)

程主要是土壤细颗粒物质的损失过程,在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上亦可表现为分形维数降低,因此,在此种意义上来说,土壤分维数的测算对土壤侵蚀程度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对进一步研究放牧草地土壤侵蚀机理可能具有推动作用[29-30、32]。

参考文献

[1] Costanza R, Ralph d’Arge, Rudolfde Groot 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 Nature, 1997, 387: 253-260.

[2]任继周,胡自治,张自和.中国草业生态经济区初探[J].草业学报,l999(专辑):12-22.

[3]马文红,韩梅,林鑫,et al.内蒙古温带草地植被的碳储量[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3):192-195

[4] Hillel D. Soil and Water: Physical Principles and Processes.1971.

[5] Taddese G, Saleem MAM, Abyie A. Impact of grazing on plant species richness, plant biomass, plant attribute and soul physical and hydrological properties of Vertisol in East African Highlands[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2, 29(2): 279 - 289.

[6]侯扶江,常生华,于应文,林慧龙.放牧家畜的践踏作用研究评述生态学报[J],2004,24(4):133-139.

[7]侯扶江,杨中艺. 放牧对草地的作用[J]. 生态学报,2006,26(1):244-264.

[8] Kohler F. Influence of grazing, dunging and trampling on short-term dynamics of grasslands in mountain wooded pasture. 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Neuchatel, Neuchatel, 2004.

[9] Kohler F, Gillet F, Gobat JM, et al. Seasonal vegetation changes in mountain pastures due to simulated effects of cattle grazing[J].J. Veg. Sci. 2004, 15:143–150.

[10]敬永方,张富忠,常生华.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苜蓿草地固沙效果观察--环县试验报告[J]. 草业科学.2003,20(7):58-59.

[11]齐矗华,甘枝茂.黄土高原侵蚀地貌与水土流失关系研究[M].西安:陕西教育出版社,1991 ,p12-89.

[12]郝高建,赵听,赵先贵. 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与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以甘肃省环县为例[J]. 干旱区研究,2004,21(1):44-48.

[13]任继周,胡自治,牟新待,et al. 草原的综合顺序分类及其草原发生的意义[J]. 中国草地. 1980,(1)12-24.

[14]赵仁镕,余松烈编著.田间试验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

[15] Sheldrick BH, Wang C.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n: Carter,M.R.(eds). Soil Sampling and Methods of Analysis. Canadian Society of Soil Science. Boca Raton, FL: Lewis Publishers, Division of C RC Press .1993,p499 -511;

[16]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Pp:638.

[17]中国土壤学会编.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p146-195,p272-276.

[18] Tyler SW, Wheatcraft SW. Application of fractal mathematics to soil water retention estimation[J]. Soil Sci Soc Am J, 1989, 153: 987-996

[19] Tyler SW, Wheatcraft SW. Fractal process in soil water retention[J]. Water Resour Res, 1990a, 26:1047 -1054.

[20] Tyler SW, Wheatcraft SW. Fractal scaling of soil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s: analysis and limitations[J]. Soil Sci Soc Am J, 1990b, 56: 362-369.

[21] Perfect E, Kay BD. Fractal theory applied to soil aggregation[J]. Soil Sci Soc Am J, 199l, 55: 1552-1558.

[22] Perfect E, Rasiah V, Kay BD. Fractal dimensions of soil aggregate--size distributions calculated by number and mass[J]. Soil Sci Soc Am J, 1992, 56: 1407-1409.

[23] Perfect E, Kay BD, Rasiah V. Multifractal model for soil aggregate fragmentation[J]. Soil Sci Soc Am J, 1993, 57: 896-900.

[24] Rasiah V, Kay BD, Perfect E. Evaluation, of selected factors influencing aggregate fragmentation using fractal theory[J].Canada J Soil Sci, 1992, 72: 97-106.

[25] Rasiah V, Kay BD, Perfect E. New mass based model for estimating fractal dimensions[J]. Soil Sci Soc Am J, 1993, 57: 891-895.

[26]杨培岭,罗远培,石元春.用粒径的重量分布表征的土壤分形特征.科学通报[J],1993,38(20):1896-1899.

[27] Tureotte DL. Fractal fragmentation model of soil aggregation[J]. J Geography Res, 1993, 91(12): 1896- 1899.

[28] Horgan GW.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for analyzing soil structure from images[J].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1998, 49: 161 -173.

[29]张铜会,赵哈林,大黑俊哉,et al. 沙质草地连续放牧后某些上壤性质的变化[J]. 中国草地.2003,25(1):9-12.

[30]苏永中,赵哈林,张铜会,et al. 不同强度放牧后自然恢复的沙质草地土壤性状特征[J]. 中国沙漠,2004,22(4):333-338.

[31] Mandelbrot BB. The Fractal Geometry of Nature. W H Freeman, New York, 1982. [32]郭冬梅,白英,郭炜. 表层风蚀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5,26(1):82-86.

Experimental tramping on steppe of Huanxian County 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and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surface layer of soil by soil humidity controlling experiment

factors and their mutual relation

Lin Huilong, Fu Hua, Ren Jizhou

College of Pastoral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su Grassland Ec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20) Abstract

We analyzed the surface soil (0-15cm) structure of different trial sample zone by stimulant precipitation and experimental tramping experiment. Its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different soi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may cause by space heterogeneity. However, in the by and large same site, tramping and stimulant precipitation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different soi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The lasting high intensity tramping was the leading cause of aridity and grassland desertification. Precipitation has two-way regulating effects. Moderate precipitation can prevent earth surface from roughness effectively, but high precipitation with low tramping intensity can lead to earth surface roughness. As tramping intensity increased, earth surface roughness was restrained partly. Fractal dimension can be calculated by using fractal model. The result shows that fractal dimension value characterized by heavy tramping zone

dimensions value. Two variable regression pattern expressed:

T W F 44103333.1100982.2427.2??×?×+=.

The soil eroding process also can be characterized fractal dimensions value decrease. So, in this sense, fractal dimensions value measurement has certain indication significance with evaluation of soil eroding degree. This pushes forward future research in soil erosion mechanism in grazing grassland. Keyword s: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fractal dimension; experimental tramping; stimulant precipitation; grazing ecosystem

作者简介:林慧龙(1965-),男,汉族,副教授,主要从事草地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和教学。

草原鼠患问题2

草原鼠患问题 一、摘要 针对题目所提要求,我们建立了两个模型,分别用于对鼠患发展趋势做短期和中长期的预测。基本完成题目中所给的任务。 为了对鼠患问题做短期的预测,考虑到题目所给的数据资料的不全面,我们由网上资料得到启发,针对现今的草原鼠患的特点,把老鼠的增长率对鼠患问题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作为建模的关键参数,我们建立了两个模型,对鼠的数量做了合理的预测和分析,其中用到了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模型。在附件中没有给出草原近年鼠患的情况下,建立了短期内预测鼠患的微分方程模型。得到鼠在第t月有i个月大的出生率、死亡率、生育率,第(t+1)月有(i+1)月大的数量等。较准确的估计出了老鼠增长的关键参数,使得建立的鼠患短期预测模型符合实际。 关键词:短期中长期微分方程差分方程出生率、死亡率、生育率。

二、问题重述 2.1建立恰当数学模型,对上述灭鼠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要考虑到短期和长期的效果以及资金投入的问题; 2.2 对控制草原鼠患,恢复生态平衡,提出你认为切实可行的建议; 2.3 通过网络或其它途径(如公开出版的文献、研究论文等)搜集、收集实际数据,验证你的模型及结果。 三、模型的假设 假设1:我们的天气预报能够较准确的预测几天内的气候情况; 假设2:所施鼠药是目前最普及最有效的化学鼠药(性价比较好); 假设3:草的退化周期是固定的; 假设4:草原鼠生活在固定区域不会迁移; 假设5:草原鼠以长爪沙鼠为主; 四、问题的分析 草原鼠患问题不能用人工种草的办法永久地恢复自然植被,草原上几乎所有的人工种草都会在一定时间内自动退化,所以在一段时间内退化是有周期性的,要周期性补种。 对于老鼠的数量影响主要受三方面因素限制:1、灭鼠药2、老鼠的天敌3、茂密的牧草种植。其中撒灭鼠药,引入老鼠天敌短期见效,撒灭鼠药长期不宜使用,引入天敌以现今的技术不能大规模使用,人工种植牧草可以长期实施,可以产生效益,具有周期性。 草原鼠患问题中老鼠是影响生态的主要因素,暂且不考虑其它的

草原鼠虫害防治药物使用管理

草原鼠虫害防治药物使用管理

草原鼠虫害防治药物使用管理 前言 农药鼠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农业有害生物的应急防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由于缺少科学常识,不注意日常的使用管理,将农药、鼠药随意存放,被当作饮料、调料、食品被误喝误吃,在使用过程中未按照药物使用管理规定引起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根据调查资料的表明,导致我国农村人口中毒的毒物类中-农药和鼠药列为前两位。农药占29.22%,鼠药占28.6%。为确保我们在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中的用药安全,避免发生人畜中毒事件,现就草原鼠虫害防治药物的使用管理注意事项归纳如下 一、科学用药的原则 使用农药防治草原有害生物的原则是:“安全、有效、经济”,对人类的安全应放在第一位。安全使用农药应遵循以下原则:严格按照说明规范使用。使用前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农药安全使用规定》,明确使用方法和使用范围。 施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鼠害,是夺取农业丰收的重要措施。如果使用不当,亦会污染环境和农畜产品,造成人、畜中毒或死亡。为了保证安全生产,特作如下规定: 一、农药分类

药物的储存和保管 (一)人员要求:库房保管人员必须具有初中以上文化、身体健康、有经验、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掌握农药基本知识和和安全知识的成年人担任。 (二)库房要求:鼠虫害防止药物存放应设专用库房,与居民区、水源分开,四周封闭并留有消防通道。库房地面平滑、不渗漏、结构完整、干燥、通风良好,地面、天花板采用耐化学腐蚀材料,易清洗。库房内设置隔离工作间,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灭火器、水桶、铁锹等)和急救药箱(解毒药物等)。(三)存放要求:有完整无损的包装和标识,包装破损或无标识的立即处理;不同种类药物应分开存放,避免阳光直射,保持通风,采取防潮防渗措施;库房中避免存放对农药品质有影响的其他药物;严禁与食品、粮食、饲料、种子等一起存放。 (四)库房管理要求: 1、严格执行药品入库、出库登记制度,入库时要检查包装 和标志,记录品种、数量;出库的药品质量要可靠,包装标志完整,有使用说明书。 2、定期检查存放的药物是否符合存放要求的规定,定期维护 库房内通风、照明、消防设施,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完整版)一土地平整工程施工方案

一、土地平整工程施工方案 1、小并大土地平整、宅基地平整及灾毁耕地复垦整理 土地平整施工工序:表土层剥离→土(石)方开挖→土(石)方运输→土方回填→测量验收。 土地平整:主要是合并田块,首先利用推土机推出现有农田表面耕植土层,格田田面高差在±3cm,堆放于附近指定场所,再按照统一规划田面高程利用推土机结合人工相应降低或填高农田,最后回填耕植土层。 土地平整程序:现场勘察→清除地面障碍物及废弃建筑物拆除→标定整平范围→设水准基点→设置方格网,测量标高→计算土方挖填工程量→耕作层剥离→土地平整→耕作层恢复→验收。 土方开挖施工程序:土方开挖工程准备工作→测量放样→人工结合挖掘机开挖→运至业主指定的弃土场→卸料。 土方回填施工程序:准备工作→测量放样→取土场和卸土场清基(施工排水)→运土→铺土料→推土机整平及拖拉机压实→检查验收→再铺土料→整平压实→再检查验收→……→最终面坡成形。 土地平整工程施工方法: (1)土地平整工程共分三大类,一类为40~70米运距表土工程,二类为70~80米运距挖方工程,三类为田埂修筑夯实工程。 (2)40~70m运距表土施工方法为蛇脱皮法。先施工低高程田块,后施工高程田块,先把低高程田块30cm厚的表土用推土机推到一旁,然后把此田块内土方进行挖、填平衡。此田块平整达到要求后

(高、低差不超10cm),再将一层田块内表土30cm推到此田块,均匀覆盖。同样此田块平整后高低差不能超过10cm,如此类推施工,最后将低高程田块的30cm厚的表土用机械运至最高一块已平整的田块内,均匀覆盖。 (3)70~80m运距挖方施工方法。在土地平整过程中,考虑到所平整每块田块设计高程不一,取出表土以后,用推土机将每场的高处土方推至低处,直至每块田块上平面高程一至,且高差不超过10cm,在平整每块田块时,必须保证每块田块四周与规划图一致。 土方的调配原则: (1)力求达到挖方与填方基本平衡和就近调配,使挖方量与运距的乘积之和尽可能为最小,即方运输量或费用最小。 (2)土方调节调配考虑近期施工与后期利用相结合的原则,考虑分区与全场相结合的原则,还尽可能与地下建筑物的施工相结合,以避免重复挖运和场地混乱。 (3)合理布置挖、填方分区线,选择恰当的调配方向、运输线路,使土方机械和运输车辆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4)好土用在回填质量要求高的地区。 (5)根据现场具体情况、有关技术资料、工期要求、土方施工方法与运输方法综合考虑,计算比较,选择经济合理的调配方案。 土方机械化施工: (1)推土机施工:推土机具有操纵灵活,运转方便,所需工作面较小、行驶速度快、易于转移,能爬30°左右的缓坡的特点。用

土壤学习题与答案

土壤学试题与答案 一按章节复习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德国化学家比希创立了(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施肥奠 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3.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表土层)、(淀积层)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4.土壤圈处于(岩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的中心部位,是它们相 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5.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指(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 6.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按有效性可分为(有效 肥力)、(潜在肥力) 二、判断题 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土壤三相物质组成,以固相的矿物质最重要。 3.(×)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4.(×)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5.(×)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

土壤。 6.(√)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 自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三、名词解释 1. 土壤:是具有肥力特性因而能生产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疏松表层。 2. 土壤肥力:土壤能适时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固着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3. 土壤剖面:在野外观察和研究土壤时,从地面垂直向下直到母质挖一断面。 四、简答题 1. 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 (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 (2)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3)土壤是农业生产中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 (4)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是什么?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体。 3. 简述“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 矿质营养学说: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形成的矿物质。 归还学说:由于不断地栽培作物,土壤中矿物质必然引起损耗,如果不把作物由土壤中摄取的那些矿物质归还给土壤,那么到最后土壤会变得十分贫瘠,甚至寸草不生。要想完全避免土壤的这种损耗是不可能的,但是恢复土壤中所损耗的物质是可能的,办法就是施用矿质肥料,使土壤的损耗和营养物质的归还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平衡。 4. 土壤具有哪些特征? (1)土壤是在母质、气候、地形、生物和时间五种因素下形成的。 (2)土壤以不完全连续的状态覆盖于陆地表面,处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圈相互交接的地带。 (3)土壤具有一定的层次构造。 (4)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体。 (5)土壤具有巨大的表面积。 (6)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 (7)土壤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

(完整版)三元桥村农村土地确权会议记录

高石乡三元桥村第组关于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和换证工作的会议记录 时间:地点: 主持人:记录人: 参加人员: 内容: 一、主持人发言 1、开展土地确权的必要性 由于一轮、二轮土地承包均是责任承包制,客观上淡化了对空间信息的管理需求。农村土地权属关系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明确,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流转、征地占用等行为,使政府掌握的权属资料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误差。凡此种种原因造成了目前我国农村承包地地籍管理混乱的现状:(1)没有一个清晰的登记农村土地的账目,和一个有效的、图账对应的农村地籍信息管理系统,政府无法清楚的掌握农村用地的空间信息;(2)村民之间,集体与个人之间不少遗留问题关系错综复杂,造成权属信息不明确;(3)农村居民对其土地的产权没有证书依据。【2015】1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意味着:土地确权后,可以进入市场交易,这就为土地入市埋下了重大商机。因此,开展农村土地确权势在必行。 2、本次确权换证内容:所有依法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经营权的耕地、自留地等。确权换证的目标是完善二轮土地承包关系,做到农户承包地面积坐落、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土地管理台帐“四相符”和承包地分配到户、承包地边界四至登记到户、承包合同签订到户、承包经营权证书填发到户。 3、对土地指界员的要求

(1)、指界员人数:3—5人,(2)、年龄较大熟悉本组土地情况,(3)、民主推荐 二、村民发言 三、民主推荐指界员 经大家一致同意,推荐为本组指界员。 四、形成决议 1.同意在我组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换证工作。以为工作小组 组长建立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和换证工作工作小组。成员由组成。 2.同意本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换证工作采用的方法是以第二轮承包为依 据。 3.对外出打工或举家外出的,应尽力通知承包户主或代表返乡,无法返回的, 可由承包户寄回书面委托书,无法寄书面委托书的,由组长打电话给对方,社员代表在场,把相关谈话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组长和社员代表都在上面签字证明。 4.一致同意本组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和换证工作的实施方案。 五、参加会议人员签名:

数学建模-草原鼠患问题(1)

摘要: 在我国的内蒙古大草原,由于各种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如过度放牧、大量消灭草原上的狼群等),造成草原鼠患问题严重,并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生态问题。由生物知识知道,鼠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为对自然环境的损坏使得生态失去了平衡,至使老鼠的视线得到了很好的扩充,在加上天敌数量的减少,使得老鼠数目得不到有效控制。为了更好的对其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并对其各种方案进行有效性分析,本文主要通过对老鼠和天敌数目之间的关系利用微分等数学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建立,并在最后给出了自己的最好的方案,但本文存在一定的缺点,对数据的要求较高,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使得模型过于复杂。 关键字:微分方程、几何型曲线、生态平衡、鼠患 一、问题重述 在我国的内蒙古大草原,由于各种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如过度放牧、大量消灭草原上的狼群等),造成草原鼠患问题严重,并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生态问题。 老鼠在草原上是家族式掘洞群居。它们食量巨大,繁殖力强。由于挖掘造成的环境损失远远大于单纯的食草所造成的危害。所有鼠害发生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有的甚至形成了大面积寸草不生的“鼠荒地”。 更糟糕的是至今我们尚未找到能有效控制进而消灭草原老鼠的办法。也就是说,至少以目前的技术力量,我们还不能用人工种草的办法永久地恢复自然植被。因为不当的灭治方法,鼠害日益泛滥,而且越灭越多,因而也就不得不继续灭下去了。但是,能否最终将老鼠赶出草原,目前尚难以作出定论。 控制草原鼠患,现在人们通常采用的有下面几种方法: (1) 灭鼠药现在所用的灭鼠药在杀死老鼠的同时,也杀死了老鼠的天敌。因此,实际的情况是,撒灭鼠药后老鼠的数量反而以几何级数增长。改进的方法是,可以研制无公害的灭鼠药,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大量资金的投入。 (2) 引入老鼠的天敌通过人工喂养和驯化老鼠的天敌,如鹰、狐狸、狼等,将一定数量的老鼠的天敌引入鼠患严重的草原,利用它们控制老鼠的数量。这种方法在短期内有效,但也有一定的问题:一是费用比较高,例如,喂养和驯化一只银狐的费用要上千元;二是引入的数量难以确定,数量太小,难以控制鼠患,数量太多就会引起新的生态问题。 (3) 人工种植牧草鼠类是一种需要开阔视野的生物种,只要有茂密的牧草生长,它们就无法生存。它们的视线之内如果毫无遮拦,便会肆意横行。在草场植被密集的地方,老鼠并不容易打洞,而且在这样的环境中,老鼠遇到天敌追捕时也难以及时躲避,所以数量不会激增。但是,据有关资料显示,青藏高原上几乎所有的人工种草都会在一定时间内自行退化。 问题1、建立恰当数学模型,对上述灭鼠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要考虑到短期和长期的效果以及资金投入的问题;

草原鼠虫害防治药物使用管理

草原鼠虫害防治药物使用管理 前言 农药鼠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农业有害生物的应急防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由于缺少科学常识,不注意日常的使用管理,将农药、鼠药随意存放,被当作饮料、调料、食品被误喝误吃,在使用过程中未按照药物使用管理规定引起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根据调查资料的表明,导致我国农村人口中毒的毒物类中-农药和鼠药列为前两位。农药占29.22%,鼠药占28.6%。为确保我们在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中的用药安全,避免发生人畜中毒事件,现就草原鼠虫害防治药物的使用管理注意事项归纳如下 一、科学用药的原则 使用农药防治草原有害生物的原则是:“安全、有效、经济”, 对人类的安全应放在第一位。安全使用农药应遵循以下原则:严格按照说明规范使用。使用前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农药安全使用规定》,明确使用方法和使用范围。 施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鼠害,是夺取农业丰收的重要措施。如果使用不当,亦会污染环境和农畜产品,造成人、畜中毒或死亡。为了保证安全生产,特作如下规定: 一、农药分类

根据目前农业生产上常用农药(原药)的毒性综合评价(急性口服、经皮毒性、慢性毒性等),分为高毒、中等毒、低毒三类。 (二)必须按指定剂量,使用适当的容器配药,配药应在远离饮水源和居民点的安全地方进行。药物包装要立即烧毁或按要求深埋处理。 (三)注意施药安全。施药人员应身体健康,经过必要的技术培训;正确使用施药器械,施药器械安全完好,没有“跑、冒、滴、漏”现象;施药时要穿戴防护衣具,施药过程中严禁吸烟、喝水;选择合理的施药时间,严禁在大雾、大风、雨天、高温天气时段施药;正确掌握施药技术,采用隔行喷雾,避免迎风操作和左右两边同时喷雾。 (四)掌握中毒急救知识。施药人员每天工作不超过6小时,切不要连续多日工作。施药过程中一定按照使用说明书,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一旦出现乏力、恶心、头昏、呕吐、皮肤红肿等中毒症状,应立即离开施药现场,脱去被污染的衣服,漱口、擦洗手、脸和皮肤等暴露部位,用肥皂清洗身体,中毒症状较重者立即送医治疗。 (五)注意施药后的安全。施过高毒农药的地方要设立标志,明确专门管护人员,防止人、畜、家禽等进入引起中毒。二、

草原鼠害防治技术

草原鼠害防治技术 一、地下鼠防治技术 鄂尔多斯地区地下害鼠为中华鼢鼠,特点就是危害时形成土丘,破换牧草根系,土壤结构,成一连串或者不规则的土堆,活动时间一般在4-6月份,5月份为繁殖高峰期,4月份为防治关键时期,其主要防治技术如下: 地下生活鼠类常用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 1化学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方法是指利用化学药剂配成毒饵毒杀害鼠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草原害鼠防治药药剂为C型肉毒素,本品为淡黄色液体。可溶于水。怕热怕光,在5℃时24h即失毒。本剂对鼠类有较强活性,适口性好,无二次中毒。草原小面积防治可以到有关部门申请用药。 (1)毒饵的配制方法常用饵料有萝卜、胡萝卜、小麦等。 将饵料切成大约0.5厘米×1厘米×5厘米大小,风干至含水量50%以下备用。称取原药重为1-2ml与一公斤毒饵搅拌。 (2)开洞投饵法在鼢鼠的洞道上,用铁锨挖一个上大下小的洞把落到洞内的土取净,用长柄毒饵勺把毒饵投放到洞道深处,然后将洞口用草皮封严即可。

(3)插洞投饵法用直径粗1厘米,长60-80厘米的钢制探针探找鼢鼠洞道,当感觉找到洞道时,轻轻提出探针,用直径粗1.5厘米,长30-40厘米的木制探针,从针孔处再次插入洞道中,前后左右晃动木制探针,当探针尖部有四处碰壁感觉时,找洞失败,需用钢制探针重新探洞:当向某一方向晃动时木制探针尖部有碰壁感觉,而向另方向晃动时无碰壁感觉,此时无碰壁感觉方向即为洞道方向,探找洞道成功,提出木制探针,用镊子或毒饵勺取5-6条毒饵投入洞内,然后用湿土捏成团把针孔盖好即可。 2物理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方法是指利用捕鼠器械捕杀害鼠的方法。常见捕鼠器械有弓形夹、箭类、吊钩类。利用鼢鼠怕风畏光习性开洞捕鼠。具体方法:找出老巢方向,距老巢1-2米处开洞放置捕鼠器。老巢方向判别方法有两种,是覆盖母质土壤的较大土丘下方即为老巢;另一方法是打开洞道,洞道两侧和上方洞壁有明显的鼠鼻印记,印记前进方向即为老巢相反方向。常用捕鼠器的使用方法有如下两种。 (1)地下洞道设置地箭找出老巢所在位置,距老巢1-2米处开1个洞口,洞口内30厘米处先放一湿软土球,土球直径应小于洞道直径1-2厘米,挂箭后洞道箭前端放入洞口内,使挡土板刚好与土球接触,箭后端用草皮土块挡住即可。洞道箭捕鼠般每隔2小时检查一次。

土地平整工程施工方案

土地平整工程施工方案 土地平整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整理时需要应用较多的方法,如果方法应用不当,会影响土地整理的质量,那么签订土地平整工程承包合同需要注意什么?以下是在为大家整理的土地平整工程承包合同范文,感谢您的阅读。 土地平整工程承包合同范文1 发包方:以下称甲方。 承包方:以下简称乙方。 甲方将本村西北沙荒平整改良工程承包给乙方,为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甲乙双方本着公平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通过充分协商,达成共识,签订本合同。 一、平整改良面积: 350 亩。 二、承包方式:包推平、包机械、包油品。 三、工期:自 2003年10月05日至2004年03月05日 四、标的:每亩 360元(共计拾壹万贰仟元整) 五、付款办法:机械进场付总工程款的 20 %;推至100亩时付总工程款的20%;工程竣工后,全部结清。 六、权利和义务 1、甲方保障乙方施工道路通畅,允许用水用电,费用由乙方承付。 2、甲方对工程实施监理,乙方施工必须服从监理对工程质量的要求。 3、安全事故按照法律规定,由甲乙双方共同承担。

七、违约责任:甲方违约向乙方支付违约金壹万元。乙方违约向甲方支付违约金壹万元。 八、不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九、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十、本合同甲乙双方签字生效。 甲方(公章):......... 乙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法定代表人(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土地平整工程承包合同范文2 发包方:(甲方) 承包方:(乙方)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本着平等互利,遵照公平、公正、诚信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甲方将位于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榕峰大道旁地块的场地平整、土方回填及围墙等零星工程承包给乙方施工,为了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特签订本合同。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3、工程内容:.

第八章+成土因素和土壤形成过程

第三节成土因素和土壤形成过程 以上我们讨论了土壤的三相物质四种成分及其土壤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物质组成和性质,土壤的肥力状况也不同。那么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是土壤地理学要搞清楚的问题之一。 一、土壤形成因素 (一)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1.道库恰耶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土壤形成因素学说是十九世纪末,由俄国著名的土壤学家B.B.道库恰耶夫建立起来的。道库恰耶夫土壤形成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有以下四点: ①土壤是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他认为土壤是在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离开某一成土因素都不能形成土壤,并提出了如下土壤形成数学函数式。 S:土壤,K:气候,O:生物, F:岩石,P:地形,T:时间 道库恰耶夫认为土壤形成因素包括气候、生物、母质和时间四种因素,它们各自对土壤形成都有一定的作用。只有某一种因素形不能形成土壤,是在这四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②成土因素的同等重要性和相互不可代替性 关于这一点,他举例说:“我们假定,如果医生提出水、空气和食物对人的机体那个比较重要,那么这个问题是空洞而用无的。因为缺乏任何一个,生物都不能单独生存,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无益的。提出土壤形成因素中哪一个因素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同样也是无益的。” ③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制约着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成土因素也是如此,它们也处于无休止的变化过程当中。前面已经说过,土壤是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们与土壤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若成土因素发生了变化,土壤本身也必然跟着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制约着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④成土因素是有地理分布规律的 道库恰耶夫在多年研究俄罗斯黑钙土的基础上,1883年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俄国黑钙土》。在这本书中他第一次阐明了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同时他指出,这是由于成土因素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的结果。虽然现在看起来,各种自然事物的地带性规律已为众所周知的事实。但在当时,这种观点也是史无前例的,非常了不起的。它对以后地理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有两个: ①没有指出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因素。 ②没有指出人类活动在成土中的特殊作用。 2.威廉斯对土壤形成因素的发展 ①提出了生物发生学观点 威廉斯认为在所有自然成土因素中,生物因素应为主导因素。因为土壤的本质特性是它具有肥力,而肥力的产生是生物在土壤中活动的结果,没有生物活动就没有土壤,因此他认为土壤是在以生物为主导的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②提出了土壤是人类劳动对象和劳动产物的观点

2020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一)(一模)生物试题(2卷)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 生物2020.5 本试卷共10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有关细胞中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中的糖类都以单糖形式存在 B.构成蓝藻遗传物质的碱基有5种 C. 载体与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核糖体和细胞膜中都有含磷有机物 2.T2噬菌体与醋酸杆菌均 A.以DNA为遗传物质 B.通过分裂增殖 C.进行有氧呼吸 D.为原核生物 3. 柽柳属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荒漠、半荒漠地带,能在盐碱环境中正常生长,具有耐盐性。它能积累土壤中的无机盐离子,使其细胞液浓度高于土壤溶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柽柳积累土壤中无机盐离子的过程不需要消耗ATP B.柽柳耐盐性的形成与环境因素有关,与遗传因素无关 C.柽柳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和吸收水分子的方式不同 D.进入冬季气温较低时柽柳吸收无机盐的能力会有所提高 4. 某兴趣小组探究土壤湿度对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对照组正常浇水,实验组不浇水,结果如下图。下 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时间,因变量是植物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B.2—4天,实验组净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 C.2—8天,实验组的植株叶片中有机物的含量仍然在增加 D.综合分析,土壤湿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没有影响 5. 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有毒性,能使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无荚膜的无毒性。科研人员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1草原鼠害防治现状

目前,全球“鼠口”大爆炸,总数已超过300亿只,是人口总数的55倍。每公顷发生鼠害的农田,一般要损失粮食1500公斤,全球每年被老鼠吃掉的粮食足可以养活两亿人口。我国人口12亿,老鼠数量将近40亿只。据世界粮农组织统汁,以一只老鼠一年吃掉9公斤粮食汁,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粮食损失约200亿公斤。 1.1黑唇鼠兔、高原鼢鼠对植被的破坏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所(2004)估算青藏高原 草原因鼠害损失鲜草达300亿kg/年,相当于减少了2000万只藏系绵羊的载畜量。鼠类不仅消耗大量牧草,而且密集的鼠洞破坏了原有土壤结构和草原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和小气候条件恶化。使得牧业生产和珍稀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植被大面积退化。2000年对甘南州调查发现,这个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源牧业地区,约1/3草场无法放牧。其中仅黄河首曲玛曲段干流两岸草地导致沙化的面积就达4万多km2。这里高原鼢鼠的平均密度达到45~60只/hm2。草地植被覆盖度由以往的90%~95%下降至70%,野生动物大量迁移、消失,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在黄河源头玛多县80多公里长的鼠害地段遍布鼠洞,使草场变成了“黑土滩”;其退化面积已达20万hm2,失去放牧价值。2005年中国科学院考察时记录到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黑唇鼠兔鼠洞密度达到25个/hm2,草原变成了大面积“鼠荒地”,植被退化严重。保护区内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野牦牛(Bos grunniens)、藏野驴(Equuskiang)等野生动物在核心区域面临着几乎无草可食的困境[2]。雅鲁藏布江中游包括其支流年楚河、拉萨谷地、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羌搪地区、阿里地区以及环青海湖等在短时期内实现生态修复仍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如平均海拔4200 m以上的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黑唇鼠兔造成的鼠害面积达到143.13 万hm2,占全县草地总面积的2/3以上。其中18 km2已变成次生裸地,即“黑土滩”。该县平均载畜量降至1.46 hm2/羊。受害严重的俄多玛乡歇武山一带的草皮层完全被破坏,该地鼠洞密度达到300~400个/hm2。蒙格村600多名藏族牧民由此成为生态灾民。 1.2 喜马拉雅旱獭型鼠疫流行隐患加重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被列为甲类传染病。而青藏高原是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鼠疫疫源地之一[4]。2005年西藏仲巴县发生人间鼠疫,发病5例,其中2例死亡。喜马拉雅旱獭型鼠疫的传播途径极为复杂,不仅有旱獭本身的传播可能,而且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藏羊、牧羊犬和当地野生动物都是鼠疫的主要感染途径来源。在自然条件下藏羊有舔食动物尸体和尸骨的习性。藏羊可因舔食疫獭的尸体和尸骨致使鼠疫菌经口腔黏膜的破损处侵入而感染。经口感染的实验羊鼠疫与自然羊鼠疫都引起颈部肿大,腺肿,这一结果与经口感染推理相吻合[5]。在以喜马拉雅旱獭为主要宿主的青藏高原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藏羊鼠疫系来自旱獭鼠疫,地面存在的染疫自毙旱獭是藏羊鼠疫发生的先决条件[6]。通常鼠疫传播有赖于媒介,但藏羊自然感染鼠疫更多为经口感染。青海省亦曾发生多起以染疫藏羊为传染源的人间鼠疫。共发病44例,死亡29例。虽比主要宿主动物喜马拉雅旱獭为低,但却高于其他非宿主动物而居第2位。在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内,病獭及獭尸为牧犬主要的食物来源,因此,牧犬自然感染率甚高。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旱獭血清阳性率为15.6%~3 2.0%,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最高滴度1∶ 2560;牧犬血清阳性率1 3.71 %,IHA最高滴度1∶ 640。在“八五”期间采用IHA 进行血清学调查,牧犬血清IHA阳性率为旱獭血清的3.13倍。艾鼬(Mustela eversmanni)的IHA阳性率也显著高于其他动物,旱獭的2种主要体蚤都被发现寄生于艾鼬体上。青藏铁路的开通使进藏人员总量大大增加,其中许多人不仅到各旅游景点而且深入腹地,且接触各种动植物产品甚至野生动物的频率超过以往的任何时期,由此增加了鼠疫控制的难度和流

土地平整专项施工方案

遂宁市船山区桂花镇土地整理项目一标段(杉树村、金井村、石包村) 土 地 整 治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年月日

土地整治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船山区桂花镇土地整理项目施工招标文件。 2、桂花土地整理1、2标段设计图。 3、船山区桂花镇土地整理项目第一标段工程量清单。 4、现场实际踏勘情况。 5、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文件。 6、国家现行相关工程建设法规和当地政府有关地方性法规和规定。 7、行业技术标准: 本工程遵循、参照的主要规范、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 《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为船山区桂花镇土地整理项目第一标段,由 船山区桂花镇人民政府投资修建,工程地址为船山区桂花镇杉树村、金井村、石包村等村,该工程有格田整理738.94亩、坡改梯716.43亩、旱地整理3206.93亩、水田整理1213.77亩、囤水田17口。 三、施工测量基本原则 (1)、遵守先整体后局部和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 (2)、要有严格的审核制度。 (3)、建立一切定位、放线工作,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方可申请主管部门验收的工作制度。 四、施工导线点控制 建立施工控制导线点,必须从整个施工过程考虑,从建筑工程、安装工程、临时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控制线均能应用到所建立的控制导线点。除了经常反复查核外,应随着施工的进行,将控制点延伸到施工地点。 五、土方开挖回填 1、土方开挖 挖掘包括所有挖土方,按图纸所示或工程师指示,在划定的界线内进行挖掘。所有弃土的清除、运输、适当利用和处理,都要依图纸上注明的开挖线、水平线、坡度、尺寸及截面并按工程的要求去实施。 土方开挖施工就是按设计要求进行挖掘,并将挖掘出来的土方运到填筑地段作填料,或者运往弃土点。开挖方式应根据地段的深度和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练习题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练习题 1.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是() A.气候湿热、草类茂盛B.气候湿热的热带森林 C.气候相对寒冷的草原地区D.气候相对寒冷的森林地区 2.土壤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有() A.土壤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都非常密切 B.南方水稻土的形成与人类长期耕作和培育有关 C.土壤属于可更新资源,无论怎样使用肥力都不会下降 D.成熟土壤的形成都是自然因素的影响,与人类活动无关 3.华北地区可能对土壤产生不良影响的人类活动是() A.翻耕土地B.种植绿肥C.施用有机肥D.过度灌溉 读我国某地区土壤中空气和地下水月平均分布图,回答4~5 题。 4.该地区最可能是() A.广州B.石家庄C.武汉D.哈尔滨 5.该地区6月土壤中空气较少的原因是() A.植物生长快,消耗了土壤中的空气B.大量抽取地下水,灌溉农田 C.恰逢梅雨期,降水丰富D.伏旱时期,气候干旱 浙江境内多丘陵山地,下图为西天目山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回答6~7题。6.图中M处的成土母质类型主要是() A.洪积物、冲积B.残积物、坡积物 C.洪积物、残积物D.冲积物、坡积物 7.N处发育的土壤类型是() A.黑土B.红壤 C.寒漠土D.冲积土 8.陡峭的土坡上难以发育深厚的土壤的原因是() 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B.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度较慢 C.光热条件太差D.水分条件太差 9.我国东北平原有沃野千里的黑土,其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草木的生生死死,积累了有机质 B.“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火山口喷发的火山岩风化形成的 C.“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流水侵蚀带来的肥沃土壤在这里沉积形成的D.“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民年复一年用粪肥培育出来的 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20届全国I卷高考考前生物模拟卷四(解析版)

2020届全国I卷高考生物模拟卷(四)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CP)是一种含铁蛋白,在破骨细胞和活化的吞噬细胞中表达。测定血清中 TRACP 浓度,有助于了解骨代谢状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双缩脲试剂来检测破骨细胞中 TRACP的氨基酸含量 B.重金属盐作用可直接使 TRACP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C.TRACP基因及相关mRNA只存在于吞噬细胞、破骨细胞中 D.细胞中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使 TRACP具有特定的功能 2.精准扶贫引进某种经济植物,高三生物小组接手研究该植物是否适合本地生长的项目之一。因此设计了一个测定该根毛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结果如下表。又测定了本地种植地的土壤溶液浓度,发现土壤溶液的浓度适合该植物生长,则本地土壤溶液的浓度最可能是() A.≥0.2 B.≤0.2 C.<0.2 D.0.15<土壤溶液<0.3 3.某研究小组发现,血液中含有一种名为“GDFⅡ”的蛋白质,其含量减少可导致神经干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下降。因端粒酶在细胞中可以将端粒修复延长,而让端粒不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细胞分裂次数增加,所以GDFⅡ含量减少会导致细胞分裂能力下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血液中GDFⅡ的减少可能与人体神经干细胞的衰老有关 B.血液中GDFⅡ含量减少可导致神经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 C.若控制GDFⅡ合成的基因不能表达,可导致神经干细胞发生癌变 D.正常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这可能与端粒不断被损耗有关 4.下图所示的单基因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a。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土地整理及排水沟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 一、项目说明 一、项目简介 略 二、工程范围: 略 三、技术规范: 1田间道路整修*km 道路面宽度为4m(原有道路宽度大于4m的,按原路基整修),路面扎实后路中心线高出路肩30cm以上,路面平坦、顺直、路弓明显,转弯半径满足农机运行。在道路交叉的“丁”字路口设臵转弯半径,转弯半径不低于2m,路肩要求平坦、顺直、扎实。其他标准应达到有关行业标准要求。 2排水沟*km 项目区道路的两侧各设臵一条排水沟,排水沟要求上口宽不低于100cm,下口宽不低于80cm,深度不低于60cm;排水沟开挖要顺直,宽窄一致,要求一律要挂线施工。其他标准应达到有关行业标准要求。 具体标准严格按照省办(2012)35号文件《*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标准细则》执行,达到工程建设标准一流,工程建设质量一流。 二、主要施工工序以及施工方案 2.1 施工测量 2.1.1施工测量控制 (1)测量控制:针对本工程的特点,现场建立平面及高程控制系统,以便在整个施工期间针对其它工程项目的施工进行测量控制。 (2)平面控制系统:拟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建立平面控制系统,测量仪器采用J2经纬仪及50m钢卷尺。用业主提供的控制点点进行控制,设臵直线控制桩,控制桩位臵应在稳定可靠、便于施工期间保护及使用方便。 (3)高程控制系统:测量仪器采用DS3型水准仪,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将标高引至各临时水准点上,临时水准点必须坚固稳定,距离不得大于200m且前后通视,临时水准点与设计水准点复测闭合,允许闭合差为±12√L ㎜(L 为水

准线长度公里数)。 2.1.2 测放临时水准点 工程施工之前,应根据图纸指定水准系统的已知水准点,引导至施工范围内,设臵临时水准点,当施工牵涉到的水准系统不是一个标准时,应同意换算为工程的施工水准系统,据此设立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设臵后,要逐一编号,其精度要求闭合差不得超过规范要求,并标在图纸上。根据需要和设臵的牢固程度应定期进行复测。 临时水准点的设臵要求是: (1)应设臵在坚硬的固定建筑物、构筑物上,或者设臵在不受影响和外界干扰的稳定土层内; (2)在野外每400m设臵一个水准点; (3)两水准点之间能保持通视。 2.1.3 平面放线 根据工程的起点、终点、导线桩和转折点的设计坐标,计算出这些点与附近控制点或建筑物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这些关系把各个放线点用标桩固定在地面上。为了避免差错,每个点在接到监理的交点后都要进行复核,并将复核结果向监理工程师汇报。 平面放线时,在工程的起点、导线桩、终点和转折点均已打桩核定后,再进行中心线和转角测量。中心线测量时,应每隔20~30m打一中心桩,中心桩的间距应统一,以便于统计距离和施工取料。然后根据工程规定需要的宽度用白灰撒出开挖边线。 2.1.4纵断面水准测量 纵断面水准测量之前,应先沿工程的施工线路每隔 20m的距离设臵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的精度要求闭合差在平坦地区不得超过1mm。以此水准点测出中心各桩位地面的高程,以检验设计图示地面高程和实际地面高程是否相同,并以此来确定沟槽开挖的深度或管道架空的高度。 本工程的沟渠、道路的计量均采用断面法。为此,本工程对于沟渠、道路的测量要由专人负责进行,并及时予以签证。放线时要控制好导线桩,以及起点桩和终点桩的监测和保护。 2.1.5 复测、定位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土壤的主要形成 因素 (建议用时:45分钟) [合格基础练] 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1m2)中一定厚度的土层中有机碳储量,是反映土壤特性的重要指标,下表示意我国某地区草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变化情况,该地区自东北到西南依次分布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读表完成1~2题。 A.内蒙古B.新疆 C.贵州D.西藏 2.草甸草原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是因为() A.年均温相对较高 B.降水量最少 C.植被覆盖率低 D.有机质分解慢 1.A 2.D[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区自东北到西南依次分布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结合中国区域地理判断,该地应位于内蒙古地区。第2题,读材料结合上题分析,草甸草原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

低,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慢,所以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碳密度高。] 土壤凋萎湿度是指土壤水分减少到使植物叶片开始呈现萎蔫状态时的土壤湿度,被认为是植物能够吸收的土壤水的最低值。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不同树种(苗木)凋萎湿度测量结果。读图,完成3~4题。 3.对土壤凋萎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气温高低B.土质颗粒 C.基岩性质D.降水多少 4.图中树种抗旱能力最强的是() A.富士苹果B.山丁子 C.久保桃D.山桃 3.C 4.D[第3题,根据材料,土壤凋萎湿度是一种特殊的土壤湿度,所以此题的实质是判断对土壤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气温高低影响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影响土壤湿度,A项错误;土质颗粒影响土壤含蓄水源的能力,影响土壤湿度,B项错误;基岩性质对土壤的属性没有影响,不会影响土壤的含水量,故C 项正确;降水越多,土壤湿度越大,D项错误。第4题,根据材料,土壤凋萎湿度越低,树种抗旱能力越强,读图可知,图中四种树种中山桃的土壤凋萎湿度最低,抗旱能力最强。]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图1

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含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这是边文,请据需 要手工删加) 题答要不内线封密 号位座____________ 号场考____________ 号学____________ 名姓____________ 级班____________ 级年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湖南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时量:90分钟满分:150分 得分:____________ 第Ⅰ卷文理科必做题(共100分)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0分) 1.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体液 D.组织液 2.人体成熟红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A.细胞内液 B.血浆 C.淋巴 D.组织液 3.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淋巴和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外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4.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消化酶 B.血红蛋白 C.神经递质 D.呼吸酶 5.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减慢 B.渗透压升高 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 6.反射是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A.效应器 B.感受器 C.神经中枢 D.反射弧 7.下列关于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B.神经元一般包含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 C.神经元的突起称为神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