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肿瘤的定义: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过程:局部组织的细胞—基因突变—细胞异常增生—新生物—局部肿块

发病机制:肿瘤的发病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参与的过程。

恶性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

1.环境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

2.机体因素

化学致癌

化学致癌物:目前认为凡接触引起人或动物形成肿瘤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致癌物(chemical carcinogen)。目前发现对动物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已达2000余种,其中有些可能和人类肿瘤的形成有关

分类:1。作用分式: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促癌物

2.与肿瘤的关系:肯定致癌物,可疑致癌物,潜在致癌物

? 1.直接致癌物:进入机体后与细胞直接作用,诱导细胞癌变的化学物质。

? 2.间接致癌物:进入体内经微粒体氧化酶活化,变成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

? 3.促癌物:能促进其他致癌物诱发肿瘤形成的化学物质

? 4.肯定致癌物(defined carcinogen)经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临床医师和科学工

作者都承认对人和动物有致癌作用,其致癌作用具有剂量反应关系的化学致癌物。

? 5.可疑致癌物(suspected carcinogen)具有体外转化能力,而且接触时间和发

病率相关,动物致癌实验阳性,结果不恒定,且缺乏流行病学方面的证据。

? 6.潜在致癌物(potential carcinogen)是在动物实验中可获得某些阳性结果,

但在人群中尚无资料证明对人具有致癌性的物质。

1、化学致癌物的作用点:为细胞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2、作用:使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

1、累积作用:(summation effect)

是指两种或多种致癌物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机体,其复合效应等于单独作用之和2、协同作用:(synergistiic effect)

机体同时暴露于几种致癌物中其致癌作用高于个单独致癌物作用之和

常见的化学致癌物:多环芳香烃类,芳香胺与偶氮染料,亚硝胺类

化学致癌例子。苯胺染料:膀胱癌,烟草:肺癌,黄曲霉素:肝癌

物理致癌

1.电离辐射是最主要的物理性致癌因素

2.放射性同位素:镭、铀、氡等放射性同位素

3.紫外线:皮肤癌,着色性干皮病

病毒致癌

1/3为DNA病毒,2/3为RNA病毒

?一、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癌(HPV)

?二、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HBV)

?三、EB病毒与鼻咽癌和Burkit肉瘤(EBV)

?四、HTL V与人类T细胞白血病(HTL V)

致瘤性DNA病毒

1、共同特征:

(1)致癌作用发生在病毒进入细胞后复制的早期阶段,瘤基因整合在宿主DNA上。(2)在宿主DNA上的定位具有选择性。

(3)病毒DNA编码的蛋白质调节细胞周期、与抑癌基因相互作用。

感染致瘤性DNA病毒后宿主细胞的分类:

(1)允许性细胞:DNA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它能够复制并最终导致细胞的死亡。(2)非允许性细胞:指当病毒感染与其无关的种属细胞时,病毒复制的效率很低,甚至不能复制。

致瘤性RNA病毒

分类。根据病毒形态:A,B,C,D型

根据基因组是否完整:缺陷型,非缺陷型

致瘤病毒致瘤分子机制:1、病毒编码产物模拟细胞内分子信号

2、病毒编码产物激活细胞信号传导途径

3、病毒编码产物对细胞周期的干预调节

肿瘤发病的分子基础: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

恶性肿瘤发病的分子过程:

获得性DNA损伤因素(化学物质、电离辐射、病毒)—细胞DNA损伤—体细胞基因异常—促生长癌基因激活,调控细胞凋亡基因异常,肿瘤抑制基因失活—正常调控蛋白丧失,异常基因蛋白表达—恶性肿瘤形成

原癌基因:是细胞中固有的基因,正常下参与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控,当基因的功能、结构发生变异,并具有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作用的时候,称为癌基因

原癌基因的活化

1.点突变:H-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GGC 变为GTC

检测方法: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RFLP)、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和PCR直接测序等技术。

2.基因扩增

3.染色体易位,基因重排

4.癌基因甲基化改变:某些癌基因(H-ras、c-Myc)低甲基化和抑癌基因(Rb、p16)的高甲

基化改变是细胞癌变的一个重要特征

抑癌基因:正常细胞内有一类对细胞增殖起负调节作用的基因,能抑制细胞生长,其功能丧失则可促进细胞恶性转化。

Rb基因:最早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

P53基因:研究得最多的抑癌基因,功能是调节细胞周期和DNA损伤所致的凋亡

细胞周期与肿瘤

癌基因、抑癌基因突变—细胞周期失控—失控性生长(以增殖过多、凋亡过少为主要形式)—肿瘤

细胞凋亡与肿瘤

细胞凋亡调控机制失常—凋亡受阻,增殖加强—肿瘤

凋亡:又称之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方式,是生理性调节过程,受多种因素调控

凋亡的特征性形态学改变:核固缩、核碎裂、DNA断裂等,但细胞器完整,周围无炎症

反应

凋亡调节基因:调节细胞进入程序性死亡的基因及其产物称为凋亡调节基因

bcl-2蛋白抑制细胞凋亡,bax蛋白则促进细胞凋亡

DNA修复基因:即对DNA损伤有修复作用的基因,基因通过修复原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凋亡调控相关基因的非致死性损伤,间接影响细胞增殖与存活。端粒: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和特异结合蛋白的复合体,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在细胞增殖和分化中发挥作用。

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末端的端粒丢失,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端粒逐步缩短,当缩短至某一长度时,失去了染色体免受重组和降解的保护,细胞停止分

裂,导致细胞衰老和死亡。

端粒酶:细胞核内RNA和蛋白质复合体,激活的端粒酶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重复序列,使其连接于染色体端粒末端,稳定端粒长度,

维持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

恶性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增高。

机体免疫与肿瘤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肿瘤细胞的抗原缺失和抗原调变,肿瘤细胞的漏逸--肿瘤细胞迅速生长,超越了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的发生,致使宿主不能有效地清除大量的肿瘤细胞

恶性肿瘤的特点:分裂快,永生化,无限增殖,侵袭,转移

肿瘤的生长

1.生长速度:取决于分化程度,良性慢,恶性快

2.生长方式:

a.膨胀性生长:大多数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B.外生性生长:与部位有关,良、恶性肿瘤皆可呈外生性生长,但恶性肿瘤会外

生加浸润,可形成溃疡。

C.浸润性生长: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细胞永生化:是指体外培养的细胞经过自发的或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从增殖衰老危机中逃离, 从而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过程。

了解细胞永生化的意义:了解细胞增殖与衰老分子机制及保存一些重要疑难病例的样本。

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细胞资源。

为治疗肿瘤、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以及器官移植的研究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肿瘤的扩散: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

1.直接蔓延:随着肿瘤不断长大,瘤细胞可连续不断地沿着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

或神经束衣侵入并破坏临近正常组织或器官继续生长,称直接蔓延

2.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他处继续生长,

形成与原发肿瘤同类型的继发性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方式:血道转移,淋巴道转移,种植性转移

淋巴道转移是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血道转移是肉瘤最常见的转移途径

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

早期原发癌生长:在原发肿瘤生长早期,肿瘤细胞生长所需的养料是通过临近组织器官微环境渗透提供,这足以使微小原发肿瘤生长和扩展。

肿瘤血管形成:当肿瘤直径达到或超过1—2mm时,经微环境渗透提供的营养物质已不能保证肿瘤细胞的生长。此时,向肿瘤提供养料的血管逐步形成。这

种由宿主组织血循环形成的毛细血管网最终进入肿瘤组织,整个形成

过程是在各种血管形成因子和相应的抑制因子相互作用共同调控进

行的。

肿瘤细胞脱落并侵入基质:部分肿瘤细胞能分泌一种物质,使黏附因子的表达受到抑制,从而增加肿瘤细胞运动能力,使其从原发肿瘤病灶上脱离形成游离细

胞。这些脱落细胞通过分泌各种蛋白溶解酶,可以破坏细胞外基质,

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突破结缔组织构成的屏障。

进入脉管系统:肿瘤诱导形成的毛细血管网不仅与原发肿瘤生长有关,而且也为侵入基质的游离肿瘤细胞进入循环系统提供了基本条件。

癌栓形成:进入血循环的肿瘤细胞再运送过程中大多数都被杀死破坏,只有极少数转移倾向极高的细胞相互聚集形成微小癌栓并在循环系统中存活下来。

继发组织器官定位生长:在循环中幸存的癌细胞到达特定的继发组织或器官时,通过黏附作用特异性地锚定在毛细血管壁上,并穿透管壁逸出血管进入周围

组织。

转移癌继续扩散:当转移灶直径超过1—2mm时,新生毛细血管形成并与肿瘤连通。肿瘤细胞通过上述相同机制,可以形成新的转移癌灶。

肿瘤的转移的器官选择性

肿瘤转移的倾向性:从乳腺、肺、肾—到骨

从前列腺、宫颈癌—到骨盆、腰椎

从甲状腺—到颈椎

从乳腺、胃肠道—到区域淋巴结

从胃肠道、胰腺—到肝和腹腔转移

从乳腺—到肝、肺、骨、肾上腺

从胃—到卵巢

从小细胞肺癌、肺腺癌—到脑、骨、肾上腺

从颅内肿瘤—到很少转移颅外

肿瘤转移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1.粘附分子与肿瘤转移:肿瘤侵袭的第一步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脱落游离,本质是肿瘤细胞间黏附因子的损失所致

2.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肿瘤本身能诱导血管的形成,肿瘤细胞可释放血管生成因子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移行。

肿瘤血管生成的调节:血管内皮基质膜溶解,内皮细胞向肿瘤组织迁移,内皮细胞在

迁移前沿增殖,内皮细胞管道化,分支形成血管环,形成新的

基底膜

3.纤维蛋白溶解酶及其调节因子:纤维蛋白溶解酶激活因子(PA)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如肿瘤血管形成、肿瘤细胞脱落、基质浸润、侵入和逸出循环系统、继发脏器移行和环

境改造等重要步骤中起重要的正调节作用。PAI起负调节作用。

肿瘤细胞从发生到转移需要具备的条件:生长增殖,转移潜能,免疫脱逸

参与控制转移的免疫细胞主要有:NK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

阻止肿瘤转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一肿瘤转移的基因治疗

二血管形成抑制剂与抗肿瘤转移

三细胞黏附因子抑制剂与抗肿瘤转移

四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与抗肿瘤转移

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

干细胞:来源于胚胎和成体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具有分化形成至少一种特定细胞类型的特性。

(1)胚胎干细胞:指胚胎早期的干细胞。这类干细胞分化潜能宽,具有分化为机体任何

组织细胞的能力。如囊胚期内细胞团的细胞。

(2)成体干细胞:指成体各组织器官中的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但分

化潜能窄,只能分化为相应(或相邻)组织器官组成的细胞。如神经干细

胞,表皮干细胞。

干细胞类型: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专能干细胞

1.全能性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

2.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但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3.专能性干细胞(成体干细胞):这类干细胞只能向一种类型或密切相关的两种类型的

细胞分化。

研究干细胞的科学意义

1.细胞治疗。

干细胞可恢复因重大疾病而损害的细胞,这是干细胞潜在的最大优势。

由于丧失正常细胞功能的疾病都可以通过移植由胚胎干细胞分化来的特异组织细胞来治疗。

2.基因治疗。即通过胚胎干细胞和基因工程技术,矫正缺陷基因。

因干细胞能自我复制更新,是基因治疗的理想靶细胞。将治疗基因整合到干细胞,再将干细胞移植入人体中,能够持久地发挥作用

肿瘤干细胞:在肿瘤中的一小部分具有无限增值能力,并形成肿瘤能力的细胞,也称癌干细胞,肿瘤干细胞在肿瘤组织中所占的比例很少

肿瘤干细胞的特点:自我更新性,高致瘤性,分化潜能,耐药性

针对肿瘤干细胞进行治疗:1.抑制肿瘤干细胞信号通路和相关酶的活性,削弱增殖能力。

2.诱导肿瘤干细胞分化,消耗其分裂潜能,达到抑制肿瘤发

展的目的。

3. 破坏为肿瘤干细胞提供养分和保护的微环境,抑制增殖和

成瘤的能力。

4.用靶向性病毒载体携带促凋亡基因诱导肿瘤干细胞进入凋亡

程序,达到清除目的。

5.抑制抗性相关蛋白的表达,增加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提

高放化疗的有效率。

常见肿瘤化疗与方案

常见肿瘤化疗方案(一)--消化系统肿瘤 一、食道癌 1、局部或晚期食道癌 DF方案-----每28天重复顺铂20 mg /m2 ivd 第1-5 天氟尿嘧啶750mg/m2 civ 第1-5天局限性晚期食道癌或腺癌 DF+放疗方案顺铂25mg/m2 ivd 第2-4 天氟尿嘧啶1g/m2 iv 第1-4天放疗5000cGy和化疗同步 2、晚期食道鳞癌 DM方案---- 28 天重复 顺铂20mg/m2 ivd 第1-5 天甲氨喋呤200mg/m2 iv 第2,15天四氢叶酸钙15mg/m2 im第2,15天 DFT方案-----28 天重复 顺铂20mg/m2 ivd 第1-5 天 氟尿嘧啶750mg/m2 civ 第1-5天紫杉醇175mg/m2 iv 第1天 3、食道癌 EDF方案---- 21 天重复 表阿霉素50mg/m2 iv 第1天顺铂60mg/m2 ivd 第1天氟尿嘧啶200mg/m2 iv 连续21天(共8周期)双铂生物化疗-----28 天为一周期 顺铂25mg/m2 ivd 第2-4 天卡铂250mg/m2 iv 第1天氟尿嘧啶500mg/m2 iv 第1-4天干扰素30万sc第1-28天 UT方案-----每14天重复顺铂50mg/m2 ivd 第1天紫杉醇90mg/m2 iv 第1天术前新辅助治疗,放化疗同步方案DFV+放疗方案顺铂20mg/m2 ivd 第1-5 天.17-21 天

氟尿嘧啶300/m2 civ 第1-21天 长春花碱1mg/m2 iv 第1-4天.17-20天放疗37.5或45Gy(总量)21天照射完毕 二.胃癌 FAM方案-----42 天重复 氟尿嘧啶600mg/m2 iv 第 1.8.29.36 天阿霉素30mg/m2 iv第1.29天丝裂霉素10mg/m2 iv第1天 晚期或转移性胃癌EDF方案------21 天重复*8周期 表阿霉素50mg/m2 iv 第1天顺铂60mg/m2 ivd 第1天氟尿嘧啶200mg/m2 civ qd*24w 区域局限性胃癌,转移性胃癌EFP方案-----21-28 天重复 足叶乙甙80mg/m2 iv 第1.3.5天 氟尿嘧啶900mg/m2 civ 第1-5天顺铂20mg/m2 ivd 第1-5 天FAMTX方案----28 天重复氟尿嘧啶1500mg/m2 iv 第1天阿霉素30mg/m2 iv第14天甲氨喋呤1500mg/m2 iv 第1天亚叶酸钙15mg/m2 po q6h*48h ELF方案-----28 天重复足叶乙甙120mg/m2 iv 第1-3天亚叶酸钙200mg/m2 iv 第1-3天氟尿嘧啶500mg/m2 iv 第1-3天 EAP方案----28天重复(强度大,不要用与65岁以上) 足叶乙甙120mg/m2 iv 第4-6天阿霉素20mg/m2 iv第1.7天顺铂40mg/m2 ivd 第2.8 天PAV方案-----28 天重复*6周期顺铂30mg/m2 ivd 第1-3 天阿霉素45mg/m2 iv 第1天足叶乙甙100mg/m2 iv 第1-3天DF小剂量持续给药方案 顺铂3mg/m2 ivd 第1-5天/周(每次30滴完) 氟尿嘧啶160mg/m2 civ 第1-28天 LV/UFT方案-----28 天一周期,两周期为1疗程 UFT 360mg/m2 po 第1-2 天(每天分3 次) 亚叶酸钙25mg/m2 po第1-21天(每天分3次) DLF方案----28 天重复 顺铂20mg/m2 ivd 第1-5 天 亚叶酸钙20mg/m2 iv 第1-5天(应先于5-fu给药) 或200mg/m2 氟尿嘧啶1000mg/m2 civ 第1-5天(12小时连续) PELF方案

中医治疗肿瘤的三大优势

中医治疗肿瘤的三大优势 中医治疗肿瘤的三大优势第一,能有效地防范肿瘤的发生发展。治“有形”之瘤,固非中医之所长,但对预防尚未“成形”之瘤的发生,传统中医学有其广阔用武之地。中医学的特点是以“人”为本的整体观点,以调整阴阳辨证施治为核心。而癌症的发生,从致癌物参与人体代谢,癌症的启动、促进,DNA损伤、修复,然后进入癌前病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从癌前病变发展成原位癌,再从原位癌发展成具有浸润或转移能力的进展期癌,约需5~20年左右的时间,这一漫长的过程为中医药提供了充分的预防与治疗空间。其次,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领域还包括多个方面,如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继发症;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改善机体内环境,调整免疫;当肿瘤患者已接受手术或放、化疗缓解后,运用中药防止其复发或转移等。第三,中医学还可以在肿瘤的直接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在胰腺癌、胆管癌、肝癌、脑瘤、肉瘤,以及已复发或转移的中晚期肿瘤治疗中,若思路对头、应对有序、组合有方的话,完全有可能促使其“柳暗花明”。特别是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抗癌有效成分,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诱导癌细胞分化和凋亡,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领域。在这方面,中医药学将大有作为。总之,在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中,中医学有极其重要

的一席之地。走出“传统疗法”的一些误区传统中医药基本上是一种经验性探索所积累的知识体系,有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判决性”实验的检验,故存在着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或经验。尤其是当前有些广告的宣传性词语,值得引起人们注意。以毒攻毒传统的“以毒攻毒”,并非中医药治癌之优势。因为中药中许多毒药,它们的毒性是明确的;但有否抗癌药性,或者说临床是否真的有抗癌功效,是需要打问号的(根据分析,在动物实验中,得出某种提取成分有抗癌性和临床真实个体身上有否抗癌性,许多情况下完全不是一回事,前者很普遍,后者却较难得出阳性结论)。退一步说,真的“以毒攻毒”,不如找化学合成抗癌药更妥当些。这些药物的问世,毕竟经历过较严格的药理学筛选与实验。活血化瘀“活血化瘀”抗肿瘤很长一段时间也很时髦,但有许多临床证据表明,对晚期肿瘤患者,特别是肝癌患者,一些活血化瘀药不仅会促使肝内转移,而且容易诱发大出血,导致肝昏迷。一些实验结果也证实,活血药使用不当,会促使肿瘤快速生长与转移。因此,在很多情况下,需慎之又慎!软坚散积“软坚散积”也是常用抗癌疗法,而且以往是作为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研究表明,部分甲状腺肿瘤是“碘”依赖性的,而软坚药中不少是含碘很高的,如海藻、昆布等,故这些自属禁忌!

从哲学角度对肿瘤发展与免疫的研究

从哲学角度对肿瘤发展与免疫的研究 作者:潘润存单位: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引起肿瘤的原因和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大量、广泛的研究证明,肿瘤的发生是多种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免疫功能状态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肿瘤细胞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细胞基因突变等原因会表达一些新的抗原,这些新抗原可被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杀伤,机体可通过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发挥抗肿瘤作用。尽管如此,肿瘤仍可通过一种或多种方式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或不能激发特异性抗肿瘤免疫。近年来,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较快,本文就从肿瘤的发生与免疫逃逸的辨证医学观方面进行探讨,但愿对肿瘤的免疫逃逸及防治研究有一定的抛砖引玉作用。 1肿瘤发生和发展的辨证医学观 肿瘤发生与发展既是连续过程也是绝然不同的两个阶段,前者在人群中带有更明确的普遍性,而后者是癌变细胞经历不断选择的结果。研究表明,癌基因普遍存在于正常细胞内,可参与细胞生长代谢,在细胞中一般以非激活形式存在,细胞癌基因一旦被激活可引起细胞癌变[1]。在人的一生中人人都有基因突变和细胞癌变的可能,癌变现象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无法避免。但是,只有极少数人患有临床肿瘤,这说明机体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可激活癌基因,诱导正常细胞发生癌变(外因),但癌变细胞最终能否发展成为临床肿瘤,决非由癌基因及致癌因素决定的,而是由机体的免疫性决定的(内因)。也就是

说外因是肿瘤发展变化的因素,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这就是肿瘤发生与发展的辨证关系。事实证明,正常机体每天有许多细胞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并产生有恶性表型的瘤细胞,但一般都不会发生肿瘤,只有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时,肿瘤发生率增高,这主要是机体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免疫识别并特异地杀伤突变细胞,使突变细胞在未形成肿瘤之前即被清除。但当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不能清除突变细胞时,则可形成肿瘤。肿瘤发生后,机体可通过免疫效应发挥抗肿瘤作用。各种迹象表明,在肿瘤发育的漫长过程中,先天免疫和后天获得免疫总是有机会识别到肿瘤的存在,并产生了相应的反应,但这种反应的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或抑制,从而使肿瘤出现了免疫逃逸现象。只有当癌变细胞通过各种免疫“逃逸”方式逃避过人体免疫监视后才能逐渐发展,最终成为临床肿瘤。分析细胞从癌变到发展成临床肿瘤的过程,有肿瘤发生的前提和基础、肿瘤发生的诱发因素、肿瘤发展的制约因素。这些相关的外因都是肿瘤发生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但仔细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各自对肿瘤发展的权重影响发现,前两者是人的一生中每个个体无法选择或无法逃避的,只有后者才是肿瘤发展的决定因素,所以,肿瘤可能是由于免疫系统的某种功能缺陷或减弱,最终使癌变细胞得以发展成为临床肿瘤。一般认为存在于机体内的肿瘤细胞总体积不超过1cm3时,肿瘤生物学治疗有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无论是发生转移还是未转移、原发病灶还是继发病灶,免疫细胞或免疫分子的定向作用都能使其迅速找到肿瘤细胞发挥杀伤作用。当机体内肿瘤细胞的总体

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肿瘤 从正常细胞转化成癌细胞,再从单个或少量癌细胞发展成为具有临床意义的肿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肿瘤的发生是环境因素与机体因素相互作用、多基因参与、经多阶段发展的结果。 第一节肿瘤发生发展概述 一、肿瘤发生的多阶段性学说 化学致癌过程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多阶段理论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可分为启动(initiation)、促进(promotion)、进展(progression)和转移(metastasis)等阶段。 二、肿瘤的克隆源性和肿瘤异质性 克隆(clone)是指单个细胞经无性繁殖而形成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细胞群体。多数研究表明人类肿瘤为单克隆起源,也存在肿瘤的多克隆起源。 肿瘤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指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在形态、核型、免疫表型、生化产物、增殖能力、分化程度、侵袭和转移能力以及药物敏感性等方面具有各自细胞学特征的肿瘤细胞亚群。 第二节肿瘤病因学 肿瘤的病因包括环境因素(外因)和机体自身因素(内因)两大方面。环境致癌因素可分为化学致癌因素、物理致癌因素、以及生物致癌因素三大类,机体自身因素包括遗传、免疫、内分泌和代谢以及精神神经等因素。 一、化学致癌因素 化学致癌物(chemical carcinogen)引起肿瘤约占人类肿瘤病因的80%,是最主要的导致肿瘤发生的环境因素。 共同特点:①化学致癌物的致癌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效应;②不同化学致癌物同时或先后作用于机体可出现累积、协同或拮抗等不同效应;③化学致癌物所造成的细胞遗传性损伤可通过细胞分裂遗传到子代细胞;④大多数化学致癌物本身并不直接致癌,在体内经过生物转化,所形成的衍生物具有致癌作用的,称为间接致癌物(indirect carcinogen)。 (一)化学致癌物的分类 1. 芳烷化剂(aralkylating agents):其代表性的是多环芳烃类(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多环芳烃类是迄今已知致癌物中数量最多、分布

常见肿瘤化疗方案完整版

. 化疗药物的缩写烷化剂: HN2:氮芥 CTX:环磷酰胺 IFO:异环磷酰胺 MEL:苯丙氨酸氮芥 NF:氮甲 M-25:甘磷酰芥 AT-1258:消瘤芥 CB-1348:苯丁酸氮芥 TSPA:塞替派 BCNU:卡莫司汀 CCNU:洛莫司汀 Me-CCNU:司莫司汀 ACNU:尼莫司汀 FTM:福莫司汀 BUS:白消安/马利兰 DBD:二溴卫矛醇 DDAG:二去水卫矛醇 PM:泼尼氮芥 ETM:雌二醇氮芥 抗代谢药物: MTX:氨甲蝶呤 AG337:洛拉曲克 6-GT:硫鸟嘌呤 5-FU:氟尿嘧啶 FT-207:替加氧 UFT:优福定 HCFU:卡莫氟 5'-DFUR:脱氧氟尿苷 希罗达:卡培他滨 Ara-C:阿糖胞苷 CC:环胞苷 GEM:吉西他滨 Raltitrexed/ZD1694:雷替曲塞 HMM:六甲蜜胺 抗生素类 ACTD/KSM:放线菌素D MMC:丝裂霉素

. BLM:博来霉素 PYM:平阳霉素 PEP/PLM:培洛霉素 DNR:柔红霉素 ADM:阿霉素/多柔比星 EPI:表阿霉素/表柔比星 THP:吡喃阿霉素 ACR:阿柔比星 IDA:伊达比星 MTH:光辉霉素 STZ:链脲霉素 BST/ADD:比生群 CMM:洋红霉素 MIT/MXT:米托葱醌 植物药 VLB:长春碱 VCR:长春新碱 VSD:长春地辛 NVB/VNR:长春瑞滨 VP-16:依托泊甙 VM-26:替尼泊甙 COLM:秋水仙碱酰胺 HRT:三尖杉酯碱 HCPT:羟基喜树碱 CPT-11:伊立替康/开普拓 TPT:拓扑替康 LT50100:甲基羟基玫瑰树碱 PTX:紫杉醇 TXT:泰索帝/多西紫杉醇 Indirubin:靛玉红 激素类: PDN:泼尼松 PDNL:泼尼松龙 MePDNL:甲级泼尼松龙 DXM:地塞米松 HL-286:溴醋己烷雌酚 Flutamide:氟他胺 MPA:甲羟孕酮 MA:甲地孕酮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肿瘤的定义: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过程:局部组织的细胞—基因突变—细胞异常增生—新生物—局部肿块 发病机制:肿瘤的发病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参与的过程。 恶性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 1.环境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 2.机体因素 化学致癌 化学致癌物:目前认为凡接触引起人或动物形成肿瘤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致癌物(chemical carcinogen)。目前发现对动物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已达2000余种,其中有些可能和人类肿瘤的形成有关 分类:1。作用分式: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促癌物 2.与肿瘤的关系:肯定致癌物,可疑致癌物,潜在致癌物 ? 1.直接致癌物:进入机体后与细胞直接作用,诱导细胞癌变的化学物质。 ? 2.间接致癌物:进入体内经微粒体氧化酶活化,变成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 ? 3.促癌物:能促进其他致癌物诱发肿瘤形成的化学物质 ? 4.肯定致癌物(defined carcinogen)经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临床医师和科学工 作者都承认对人和动物有致癌作用,其致癌作用具有剂量反应关系的化学致癌物。 ? 5.可疑致癌物(suspected carcinogen)具有体外转化能力,而且接触时间和发 病率相关,动物致癌实验阳性,结果不恒定,且缺乏流行病学方面的证据。 ? 6.潜在致癌物(potential carcinogen)是在动物实验中可获得某些阳性结果, 但在人群中尚无资料证明对人具有致癌性的物质。 1、化学致癌物的作用点:为细胞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2、作用:使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 1、累积作用:(summation effect) 是指两种或多种致癌物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机体,其复合效应等于单独作用之和2、协同作用:(synergistiic effect) 机体同时暴露于几种致癌物中其致癌作用高于个单独致癌物作用之和 常见的化学致癌物:多环芳香烃类,芳香胺与偶氮染料,亚硝胺类 化学致癌例子。苯胺染料:膀胱癌,烟草:肺癌,黄曲霉素:肝癌 物理致癌 1.电离辐射是最主要的物理性致癌因素 2.放射性同位素:镭、铀、氡等放射性同位素 3.紫外线:皮肤癌,着色性干皮病 病毒致癌 1/3为DNA病毒,2/3为RNA病毒 ?一、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癌(HPV) ?二、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HBV) ?三、EB病毒与鼻咽癌和Burkit肉瘤(EBV) ?四、HTL V与人类T细胞白血病(HTL V) 致瘤性DNA病毒

常见肿瘤化疗方案.

化疗药物的缩写烷化剂: HN2:氮芥 CTX:环磷酰胺 IFO:异环磷酰胺 MEL:苯丙氨酸氮芥 NF:氮甲 M-25:甘磷酰芥 AT-1258:消瘤芥 CB-1348:苯丁酸氮芥 TSPA:塞替派 BCNU:卡莫司汀 CCNU:洛莫司汀 Me-CCNU:司莫司汀 ACNU:尼莫司汀 FTM:福莫司汀 BUS:白消安/马利兰 DBD:二溴卫矛醇 DDAG:二去水卫矛醇 PM:泼尼氮芥 ETM:雌二醇氮芥 抗代谢药物: MTX:氨甲蝶呤 AG337:洛拉曲克 6-GT:硫鸟嘌呤 5-FU:氟尿嘧啶 FT-207:替加氧 UFT:优福定 HCFU:卡莫氟 5'-DFUR:脱氧氟尿苷 希罗达:卡培他滨 Ara-C:阿糖胞苷 CC:环胞苷 GEM:吉西他滨 Raltitrexed/ZD1694:雷替曲塞 HMM:六甲蜜胺 抗生素类 ACTD/KSM:放线菌素D MMC:丝裂霉素

BLM:博来霉素 PYM:平阳霉素 PEP/PLM:培洛霉素DNR:柔红霉素 ADM:阿霉素/多柔比星EPI:表阿霉素/表柔比星THP:吡喃阿霉素 ACR:阿柔比星 IDA:伊达比星 MTH:光辉霉素 STZ:链脲霉素 BST/ADD:比生群 CMM:洋红霉素 MIT/MXT:米托葱醌 植物药 VLB:长春碱 VCR:长春新碱 VSD:长春地辛 NVB/VNR:长春瑞滨 VP-16:依托泊甙 VM-26:替尼泊甙COLM:秋水仙碱酰胺HRT:三尖杉酯碱HCPT:羟基喜树碱 CPT-11:伊立替康/开普拓TPT:拓扑替康 LT50100:甲基羟基玫瑰树碱PTX:紫杉醇 TXT:泰索帝/多西紫杉醇Indirubin:靛玉红 激素类: PDN:泼尼松 PDNL:泼尼松龙MePDNL:甲级泼尼松龙DXM:地塞米松 HL-286:溴醋己烷雌酚Flutamide:氟他胺 MPA:甲羟孕酮 MA:甲地孕酮

肿瘤的发生_发展及治疗与炎症的关系_吉登波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N e w D r u g s 2010,19(17) 中国新药杂志[基金项目]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09Z X 09301-010)[作者简介] 吉登波,女,博士后,主要从事基于炎症相关性肿瘤的药物研究。联系电话:(010)82801161,E -m a i l :j i d e n g b o @b j m u .e d u .c n 。[通讯作者] 崔景荣,女,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从事肿瘤药理学研究。联系电话:(010)82802467,E -m a i l :j r c u i @b j m u .e d u .c n 。 ·综述· 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与炎症的关系 吉登波,崔景荣 (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1) [摘要] 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它们通过内源性及外源性两条通路相互联系。炎症调 节因子和效应细胞是肿瘤组织局部微环境的重要组成,它们在炎症与肿瘤相互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有多种促肿瘤作用,可以促进恶性细胞的增殖和存活,促血管新生和转移,削弱机体的获得性免疫反应,改变机体对激素和化疗药物的反应。肿瘤相关性炎症的通路的揭示,可以为进一步改进肿瘤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分子。理想的靶向于肿瘤相关性炎症的药物可以转化促肿瘤炎症浸润,阻止炎症细胞移行到肿瘤灶,将促肿瘤微环境调整为抑制肿瘤的微环境,增强特异的获得性免疫反应,抑制肿瘤生长、存活和转移播散。 [关键词] 肿瘤;炎症;肿瘤相关性炎症[中图分类号]R 730.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3734(2010)17-1551-05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t h e i n i t i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t h e r a p y o f t u m o r a n di n f l a m m a t i o n J I D e n g -b o ,C U I J i n g -r o n g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N a t u r a l a n d B i o m i m e t i c D r u g s ,S c h o o l o f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P e k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B e i j i n g 100191,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I n f l a m m a t o r y d i s e a s e s a r e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t h e i n i t i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a n c e r s .T h e y a r e l i n k e d b y i n t r i n s i c a n d e x t r i n s i c p a t h w a y s .I n f l a m m a t i o n r e g u l a t i n g f a c t o r s a n d e f f e c t o r c e l l s a r e i m p o r t a n t c o m p o -n e n t s o f m i c r o 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 t u m o r t i s s u e ,w h i c hh a v e 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t h e c o n n e c t i o n b e t w e e n t h e i n f l a m m a t i o n a n d t u m o r .I n f l a m m a t i o n i n t h e t u m o r m i c r o e n v i r o n m e n t h a s m a n y t u m o r p r o m o t i n g e f f e c t s s u c ha s e n h a n c i n g t h e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a n d s u r v i v a l o f t u m o r c e l l s ,i n c r e a s i n g a n g i o g e n e s i s a n dm e t a s t a s i s ,a l l e v i a t i n g a d a p t i v e i m m u n e r e -s p o n s e ,c h a n g i n g r e a c t i o n s t o h o r m o n e s a n d c h e m o t h e r a p e u t i c d r u g s .T o r e v e a l t h e p a t h w a y a b o u t t u m o r -r e l a t e d i n -f l a m m a t i o n w i l l g i v e n e wt a r g e t s w h i c h c a n i m p r o v e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h e r a p y .A n t i c i p a n t d r u g s t h a t t a r g e t c a n c e r -r e l a t e d i n f l a m m a t i o n c o u l d t r a n s f o r ma t u m o r -p r o m o t i n g i n f l a m m a t o r y i n f i l t r a t e ,p r e v e n t i n f l a m m a t o r y c e l l s f r o mm i -g r a t i n g t o t h e t u m o r s i t e ,a d j u s t a t u m o r -p r o m o t i n g m i c r o e n v i r o n m e n t t o b e c o m e a t u m o r -i n h i b i t i n g m i c r o e n v i r o n -m e n t ,e n h a n c e t u m o r -s p e c i f i c a d a p t i v e i m m u n e r e s p o n s e s a n d i n h i b i t t h e t u m o r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s u r v i v a l a n d m e t a s t a t -i c s p r e a d . [K e y w o r d s ] t u m o r ;i n f l a m m a t i o n ;t u m o r -r e l a t e d i n f l a m m a t i o n 炎症与肿瘤相互关系的研究始于19世纪。研究发现慢性炎症病灶常继发肿瘤发生,而肿瘤组织活检样本中存在炎症细胞。流行病学研究证实, 25%的肿瘤由炎症发展而来,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具有相关性[1] 。与此相一致的是,用非类固醇类抗炎 药物可以降低某些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 。肿瘤相关性炎症的标志包括肿瘤组织中炎症细胞和炎症调节因子、与慢性炎症反应中相似的组织重塑和血管新生以及组织修复。一些与炎症相互关系还未确定的肿瘤中也可见这些炎症标志(如乳腺癌)。实际上,无论炎症细胞和调节因子是否促进

炎症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加强炎症在肿瘤发病发展中作用的研究 2014-05-15 09:41来源:中华内科杂志作者:林三仁 加强炎症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许多慢性炎症,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或特发性) 炎症可以导致肿瘤。目前公认的宫颈炎与宫颈癌、EB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与鼻咽癌等。消化系统的许多炎症亦与肿瘤的发相关(表1)。炎症作为肿瘤发生发展的诱发因素,引起人 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炎症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全过程的各个阶段的作用仍未完全阐明,但本领域的许多研究工作仍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炎症如何诱发肿瘤以及如何通过这些途径进行干预是当前肿瘤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 表1 主要的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性炎症和相应肿瘤 注:Hp:幽门螺杆菌;MALT.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一、炎症导致肿瘤的机制 1.炎症与肿瘤起始:急性炎症往往是自限性的,而持续的慢性炎症是肿瘤干细胞转化为肿瘤的始动和持续促进因素。持续的或低强度的炎症刺激使靶组织处于长期或过度反应而反复 修复时,炎症表现为"非可控性"。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肿瘤干细胞、基质细胞和炎性细胞等形成了复杂的调控网络,涉及到基因、非编码RNA、蛋白质和代谢小分子等众多"节点",并形成相互影响的"互联网"。在肿瘤起始中,核转录因子NF-KB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路径最为重要。 通过这些路径,可以释放促炎因子和重要的介质,它们对肿瘤增殖和维持炎症同样重要。其中NF-KB的活化具有抑制凋亡、加速细胞周期进程、促血管生成和转移的作用;STArI3路径是调控和参与多种肿瘤的信号转导通路,包括调控抗凋亡基因和细胞周期控制基因。2.炎症与肿瘤逃避免疫监视并增殖:肿瘤的存活与效应性T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的抑制有关。免疫系统不能产生足够的抗肿瘤效应的原因是由于:肿瘤细胞未分化的特性,和它对免疫系统有直接抑制作用并逃避免疫监视。调节性T细胞(Tregs)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在肿瘤组织中聚集,在炎症反应中,这些细胞也被树突状细胞募集和激活。 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s)亦属于促炎细胞,它被炎症反应激活,并向特定部位聚集, 促进血管形成,同时它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因此,肿瘤相关性炎症通过产生促炎和抗炎信号,导致肿瘤生长并逃避免疫监视。 3.炎症与肿瘤进展及转移:"种子和土壤"学说认为,肿瘤"种子"能在肿瘤微环境(TME)"土壤"中存活并转移,依赖于各种因子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TME由癌细胞和多种基质细胞、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组成。其中基质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MDSCs等;细胞因子包括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IL-1等;趋化因子包括CXCL12、CCL27、CCl21等。 这些细胞和因子产生并存在于肿瘤相关性炎症中,可以促进肿瘤的生长、血管形成、侵犯和 转移。肿瘤本身可以通过旁分泌的促炎因子(IL一1B、IL-6、TNFa)和自分泌细胞因子促进自身表达趋化因子(包括cxc趋化因子家族)受体。肿瘤进展依赖于肿瘤相关性巨噬

中医药治疗癌症的优势

中医药治疗癌症的优势 博文收藏 2014-04-11 1238 中医药治疗癌症的优势 对肿瘤的治疗不能一种方案贯串始终,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按照早、中、晚不同期别,采取不同的综合措施,这时,中医药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贯穿整个阶段性治疗的始终。中医药给中晚期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为中医药抗癌康复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民间中医药开发协会,淄川鑫成中医门诊从事肿瘤研究,善于治疗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胆管癌、乳腺癌、脑瘤、脂肪瘤等以及各类癌症放化疗并发症、术后复发及转移。具体方法如下: 1.突出传统中医药特色.中药治疗还是抗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研究等,均是发挥中医特色,取得较好疗效。研究系统、规范,包括了对传统中医理论、现代治疗进展、中医证候学、老中医治疗经验、自身临证治疗等,形成独特治疗方法。 2.低分化肿瘤就是全身血液性疾病,“绿色治疗”.治疗理念是:最有效的消除肿瘤瘤灶、控制全身转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清理血毒,同时最有效的保护患者脏器功能,这种有效、安全的方法我们称之为肿瘤的“绿色治疗”。特别适合老年患者、体质差、经西医多程治疗无效及中晚期肿瘤患者。这种“绿色治疗”理念也符合目前国际上对肿瘤治疗的共识. 强调肿瘤综合治疗.肿瘤的治疗是综合性治疗,单纯一种方法不能治愈。采用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优势,应用多种技术、多种方法是治疗肿瘤的最佳选择。 3.培本扶正有效治疗肿瘤 培本扶正法治疗肿瘤是祖国医学的一大特色,用扶助正气、培补本元的方法,来调节人体阴阳气血和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促进康复。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水谷运化。精微营养物质的生化,气血的生成都依赖于脾胃功能的正常,后天之本是非常重要的。肾是先天之本,藏而不泻,管理全身各器官的功能,是人体生命的源泉。有些肿瘤患者经过放疗、化疗后常可见气阴两伤,采用益气养阴,滋补肝肾之法,能增强患者体质和抗癌能力,使之能耐受化疗及放疗,达到较好的疗效;如果肾气亏损,各脏器功能、气血阴阳就容易失调,从而引起疾病进一步恶化。另外,现代研究表明:培补先天之本可以增强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和免疫监视作用,提高和调节内分

常见肿瘤化疗药物英文名及缩写

常见肿瘤化疗药物英文名及缩写中文名英文名英文简写 氮芥Nitrogen mustard HN 2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Endoxan) CTX 异环磷酰胺Ifosfamide (Holoxan) IFO 苯丙氨酸氮芥L-phenylalanine mustard (Melphalan) L-PAM MEL 氮甲Formylmelphalan NF 消瘤芥Nitrocaphane AT-1258 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 CLB 塞替派Thiotepa TSPA 卡莫司汀(卡氮芥) Carmustine BCNU 洛莫司汀(环己亚硝脲) Lomustine CCNU 尼莫司汀(嘧啶亚硝脲) Nimustine ACNU 白消安Busulfan BUS/BSF 司莫司汀(甲环亚硝脲) Semustine Me-CCNU 二溴卫矛醇Dibromodulcitol DBD 福莫司汀Fotemustine FTM 泼尼氮芥(松龙苯芥) Prednimustine PM 雌二醇氮芥Estramustine ETM 顺铂Cisplatin DDP 卡铂Carboplatin CBP 环硫铂2-diaminocyclohexaneplatinum SHP 奥沙利铂Oxaliplatin L-OHP 甲氨喋呤Methotrexate MTX 硫嘌呤Mercaptopurine 6-MP 硫鸟嘌呤Thioguanine 6-TG 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 替加氟Ftorafur UFT 卡莫氟Carmofur HCFU 脱氧氟尿苷Doxiflurine 5'-DFUR 阿糖胞苷Cytarabine Ara-C 环胞苷Cyclocytidine CC 吉西他滨Gemcitabine GEM 六甲密胺Hexamethylmelamine HMM 卡培他滨(希罗达) Capecitabine(Xeloda) CAPE 放线菌素D Actinomycin D ACTD 丝裂霉素Mitomycin C MMC 博来霉素Bleomycin BLM 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 PYM 培普利欧霉素Pepleomycin PLM/PEP 柔红霉素Daunorubicin DNR 多柔比星(阿霉素) Adriamycin ADM 表阿霉素Epirubicin EPI

最新中医药辨证施治脑胶质瘤

中医药辨证施治脑胶 质瘤

中医药辨证施治脑胶质瘤(转载) helloznh 收录于2011-01-04 阅读数:查看 脑胶质细胞瘤是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它包括星形胶质、少枝胶质、室管膜等组织的肿瘤。胶质细胞瘤化颅内各种类型肿瘤中发病率为第一位,约占颅内肿瘤的40%。在中医古代医籍中见于头痛、真头痛、头风、癫痫、眩晕、厥逆等疾病。 【概述】 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神经外胚层发生的肿瘤有两类,一类由间质细胞形成,称为胶质瘤;另一类由实质细胞形成,称神经元肿瘤。由于从病原学与形态学上还不能将这两类肿瘤完全区别,而起源于间质细胞的胶质瘤又比起源于实质细胞的神经元肿瘤常见得多,所以将神经元肿瘤包括在胶质瘤中,统称为胶质瘤。 各型胶质瘤中,以星形细胞瘤最多,其次为胶质母细胞瘤,其后依次为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少枝胶质瘤、松果体瘤、混合性胶质瘤、脉络从乳头状瘤、未分类胶质瘤及神经元性肿瘤。 各型胶质瘤的好部部位不同,如星形细胞瘤成人多见于大脑半球,儿童则多发在小脑;胶质母细胞瘤几乎均发生于大脑半球;髓母细胞瘤发生于小脑蚓部;室管膜瘤多见于第4脑室;少枝胶质瘤大多发生于大脑半球。 胶质瘤以男性较多见,特别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各型胶质瘤各有其好发年龄,如星形细胞瘤多见于壮年,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中年,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年,髓母细胞瘤几乎都发生在儿童。胶质瘤的部位

与年龄也有一定关系,如大脑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成人,小脑胶质瘤(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 胶质瘤大多缓慢发病,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一般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较短,较良性的或位于静区的肿瘤病史较长。肿瘤若有出血或囊变,症状会突然加重,甚至有类似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胶质瘤的临床症状可分两方面,一是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精神症状等;另一是肿瘤压迫、浸润、破坏脑组织所产生的局灶症状,早期可表现为刺激症状如局限性癫痫,后期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如瘫痪。 胶质瘤的诊断,根据其生物学特征、年龄、性别、好发部位及临床过程进行分析,在病史及体征基础上,采用电生理、超声波、放射性核素、放射学及核磁共振等辅助检查,定位正确率几乎是100%,定性诊断正确率可在90%以上。 胶质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脑组织无明确分界,难以彻底切除,术后的二年复发率在85%以上。平均生存期不足6个月,综合治疗生存期不足两年。 【文献回顾】 我国古代中医文献中“胶质瘤”这一病名无明确的记载,但在头风、真头痛、厥逆、癫痫等疾病中有类似症状的论述。如《灵枢?厥病篇》云:“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明确指出了“真头痛”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灵枢?大惑论》说:“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虚,……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素问?奇病论》曰:“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灵枢?海论》还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素问?五脏生成篇》云:“头痛巅疾,上虚下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素问?厥论》谓:“厥或令人腹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肿瘤的定义: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 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 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过程:局部组织的细胞一基因突变一细胞异常增生一新生物一局部肿块 发病机制:肿瘤的发病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参与的过程。 恶性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 1. 环境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 化学致癌 化学致癌物:目前认为凡接触引起人或动物形成肿瘤的化学物质, 称为化学致癌物(chemical carcinogen )。目前发现对动物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已达 2000余种,其中有些可能和人类 肿瘤的形成有关 分类:1。作用分式: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促癌物 2. 与肿瘤的关系:肯定致癌物,可疑致癌物,潜在致癌物 1. 直接致癌物:进入机体后与细胞直接作用,诱导细胞癌变的化学物质。 2. 间接致癌物:进入体内经微粒体氧化酶活化,变成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 3. 促癌物:能促进其他致癌物诱发肿瘤形成的化学物质 4. 肯定致癌物(defi ned carci no ge n )经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临床医师和科学 工作者都承认对人和动物有致癌作用,其致癌作用具有剂量反应关系的化学致 癌物。 5. 可疑致癌物(suspected carcinogen )具有体外转化能力,而且接触时间和 发病率相关,动物致癌实验阳性,结果不恒定,且缺乏流行病学方面的证据。 6. 潜在致癌物(pote ntial carci no ge n )是在动物实验中可获得某些阳性结果, 但在人群中尚无资料证明对人具有致癌性的物质。 1、 化学致癌物的作用点:为细胞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2、 作用:使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 1、 累积作用:(summation effect) 是指两种或多种致癌物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机体,其复合效应等于单独作用之和 2、 协同作用:(synergistiic effect) 机体同时暴露于几种致癌物中其致癌作用高于个单独致癌物作用之和 常见的化学致癌物:多环芳香烃类,芳香胺与偶氮染料,亚硝胺类 化学致癌例子。 苯胺染料:膀胱癌,烟草:肺癌,黄曲霉素:肝癌 物理致癌 1. 电离辐射是最主要的物理性致癌因素 2. 放射性同位素:镭、铀、氡等放射性同位素 3. 紫外线: 皮肤癌,着色性干皮病 病毒致癌 1/3为DNA 病毒,2/3为RNA 病毒 一、 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癌(HPV 二、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HBV 三、 EB 病毒与鼻咽癌和 Burkit 肉瘤(EBV 四、 HTLV 与人类T 细胞白血病(HTLV 致瘤性DNA 病毒 1、共同特征: (1) 致癌作用发生在病毒进入细胞后复制的早期阶段,瘤基因整合在宿主 2. 机体因素 DNA 上。

癌症化疗的护理新进展

癌症化疗的护理新进展 抗肿瘤药物的给药途径及方法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峥 序,用药注意事项。 化学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四大重要方法之一,肿瘤专科护士不仅要掌握肿瘤细胞的增殖特点,抗癌药物分类及作用机理, 还掌握增殖特点和联合化疗用药的原则。近些年来,随着抗癌新药和新的治疗技术的涌现,因此还要了解化学治疗的新动态,只有正确应用抗癌药物的给药途径与方法,才能保证联合化疗用药发挥最大疗效。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癌药的给药途径有:静脉、动脉、肌肉、口服、腔内五种途径。 动脉注射 动脉注药用于某些晚期不宜手术或复发局限的肿瘤,可直接将药物注入供应肿瘤的动脉内,达到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和减 轻全身性毒性反应,如颈外动脉分支插管用于头颈部癌及颅内肿瘤的治疗;肝动脉插管用于原发性肝癌或肝转移癌的治疗;区域性动脉灌注治疗用于四肢恶性肿瘤的治疗。 近年来,介入治疗在临床广泛应用。经导管栓塞治疗始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将化疗与栓塞联合应用,80年代形成化 疗栓塞概念。经导管栓塞的目的在于切断肿瘤组织血供,造成肿瘤细胞缺血坏死,但在肿瘤主要供血动脉栓塞后,侧支循环很快 形成,因此单纯栓塞疗效并不明显。目前临床应用栓塞化疗,使肿瘤细胞受到双重控制,其疗效优于单纯经导管灌注化疗或单一 经导管栓塞治疗。 临床主要应用晚期肿瘤治疗应用的有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肾癌肾动脉栓塞化疗,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治疗。经导管灌注 化疗是在静脉化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肿瘤介入治疗是在影像学方法引导下,采取经皮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择置于肿瘤供血动 脉内进行化疗药物灌注和血管栓塞术。由于灌注化疗药物浓度高对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同时栓塞术切断肿瘤血供,使肿 瘤缺血坏死。 减慢了扩散转移速度,延长了病人生存的时间,因此它是治疗肿瘤新的途径,它具有简便、安全、快捷、有效、合并症少等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炎症

中国新药杂志2010[基金项目] 国家 重大新药创制 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301 010)[作者简介] 吉登波,女,博士后,主要从事基于炎症相关性肿瘤的药物研究。联系电话:(010)82801161,E m ai:l ji dengbo @b j m u .edu.c n 。[通讯作者] 崔景荣,女,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从事肿瘤药理学研究。联系电话:(010)82802467,E m ai:l j rcu@i b j m https://www.doczj.com/doc/263816500.html, .cn 。 综述 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与炎症的关系 吉登波,崔景荣 (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1) [摘要] 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它们通过内源性及外源性两条通路相互联系。炎症调 节因子和效应细胞是肿瘤组织局部微环境的重要组成,它们在炎症与肿瘤相互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有多种促肿瘤作用,可以促进恶性细胞的增殖和存活,促血管新生和转移,削弱机体的获得性免疫反应,改变机体对激素和化疗药物的反应。肿瘤相关性炎症的通路的揭示,可以为进一步改进肿瘤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分子。理想的靶向于肿瘤相关性炎症的药物可以转化促肿瘤炎症浸润,阻止炎症细胞移行到肿瘤灶,将促肿瘤微环境调整为抑制肿瘤的微环境,增强特异的获得性免疫反应,抑制肿瘤生长、存活和转移播散。 [关键词] 肿瘤;炎症;肿瘤相关性炎症 [中图分类号]R730.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3734(2010)17-1551-05 R el ati onsh i p bet w een the i nitiati on ,develop m ent and therapy of tu m or and i nfl a mm ation JI Deng bo ,C U I Ji n g r ong (StateK ey Laboratory o f Natural and B io m i m etic Drugs ,S chool of Phar maceutical Sciences , P ek ing Un i v ersit y ,B eijing 100191,China ) [Abstract] Infla mm ato r y diseases are assoc i a ted w it h the initiation and deve l o pm ent o f cancers .They are li n ked by i n tri n sic and ex tri n sic pathw ays .I nfla mm ation regulati n g factors and effector cells are i m portant co m po nents of m icroenv ironm ent i n tum or tissue ,wh ich have i m portan t ro le in the connection bet w een t h e i n fla mm ation and tu m o r .Infla mm ati o n i n the tum or m icroenv ironm en t has m any tum or pro m oting effects suc h as enhancing the pro liferati o n and surv i v al of tum or cells ,i n creasi n g ang i o genesis and m etastasis ,allev iati n g adaptive i m m une re sponse ,chang i n g reactions to hor m ones and che m otherapeuti c dr ugs .To reveal the pat h w ay about tum or related i n fla mm ati o n w ill g ive ne w tar getsw h ic h can i m prove the diagnosis and therapy .Antic i p ant drugs that tar get cancer re lated infla mm ati o n could transfor m a tumo r pro m oting infla mm atory i n filtrate ,prevent i n fla mm a tory ce lls fro m m i grati n g to the tum or site ,ad j u st a tum or pro m oti n g m icroenv ironm ent to beco m e a t u m or inhibiti n g m icroenv iron m ent ,enhance tum or specific adapti v e i m m une responses and i n h i b it the tum or proliferation ,sur v ival and m etasta t ic spread . [K ey w ords] tum or ;infla mm ation;t u m or related i n fla mm ation 炎症与肿瘤相互关系的研究始于19世纪。研究发现慢性炎症病灶常继发肿瘤发生,而肿瘤组织活检样本中存在炎症细胞。流行病学研究证实, 25%的肿瘤由炎症发展而来,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具有相关性[1] 。与此相一致的是,用非类固醇类抗炎 药物可以降低某些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 。肿瘤相关性炎症的标志包括肿瘤组织中炎症细胞和炎症调节因子、与慢性炎症反应中相似的组织重塑和血管新生以及组织修复。一些与炎症相互关系还未确定的肿瘤中也可见这些炎症标志(如乳腺癌)。实际上,无论炎症细胞和调节因子是否促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