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焊接冷裂纹

焊接冷裂纹

焊接冷裂纹
焊接冷裂纹

焊接冷裂纹

1.前言

1.1焊接裂纹的简介

焊接裂纹是指金属在焊接应力及其他致脆因素共同作用下,焊接接头中局部地区金属原子结合力遭到破坏所产生的缝隙。在焊接生产中由于钢种和结构的类型不同,可能出现各种裂纹,焊接裂纹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各有不同。有些裂纹在焊后立即产生,有些在焊后延续一段时间才发生,有的在一定外界条件诱发下才产生;裂纹既出现在焊缝和热影响区表面,也产生在其内部。

焊接裂纹对焊接结构的危害有:①减少了焊接接头的工作截面,因而降低了焊接结构的承载能力②构成了严重的应力集中。裂纹是片状缺陷,其边缘构成了非常尖锐的切口应力集中,既降低结构的疲劳强度,又容易引发结构的脆性破坏。

③造成泄漏。由于盛装或输送有毒且可燃的气体或液体的各种焊接储罐和管道,若有穿透性裂纹,必然发生泄漏。④表面裂纹能藏污纳垢,容易造成或加速结构的腐蚀。⑤留下隐患,使结构变得不可靠。由于延迟裂纹产生具有不定期性,微裂纹和内部裂纹易于漏检,这些都增加了焊接结构在使用中的潜在危险。

焊接裂纹是焊接结构最严重的工艺缺陷,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甚至引起突发事故,例如,焊接桥梁坍塌,大型海轮断裂,各种类型压力容器爆炸等恶性事故。随着现代钢铁、石油化工、船舶和电力等工业的发展,在焊接结构方面都趋向大型化、大容量和高参数方向发展,有的在低温、深冷或腐蚀介质下工作,都广泛采用各种低合金高强钢材料,而这些金属材料通常对裂纹十分敏感。因此,从焊接裂纹的微观形态、起源与扩展及影响因素等进行深入分析,对防止焊接裂纹和保证工程结构的质量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

1.2焊接裂纹分类

焊接裂纹按产生的机理可分为热裂纹、冷裂纹、再热裂纹、层状撕裂和应力腐蚀裂纹等。

(1)热裂纹

焊接过程中,焊缝和热影响区金属冷却到固相线附近的高温区产生的裂纹,它的特征是沿原奥氏体晶界开裂。根据所焊金属的材料不同,产生热裂纹的形态、温度区间和主要原因也不同。

一般把热裂纹分为结晶裂纹、液化裂纹和多边化裂纹三类。①结晶裂纹(凝固裂纹):是在焊缝凝固过程的后期所形成的裂纹,所有结晶裂纹都是沿一次结晶的晶界分布,特别是沿柱状晶的晶界分布。裂纹多呈纵向分布在焊缝中心,也有呈弧形分布在焊缝中心线两侧;通常纵向裂纹铰长、较深,而弧形裂纹较短、较浅。弧坑裂纹也属结晶裂纹,它产生于焊缝收尾处。多数结晶裂纹的断口上可以看到氧化色彩,表明它是在高温下产生的。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晶裂纹的断口具有典型的沿晶开裂特征,断口晶粒表面光滑。②液化裂纹:在母材近缝区或多层焊的前一焊道因受热作用而液化的晶界上形成的焊接裂纹。液化裂纹多为微裂纹,尺寸很小,一般在0.5mm以下,个别达1mm。主要出现在合金元素铰多的高合金钢、不锈钢和耐热合金的焊件中。③多边化裂纹(高温低塑性裂纹):焊接时在金属多边化晶界上形成的一种热裂纹,由于在高温时塑性很低造成的,多发生在纯金属或单相奥氏体焊缝中,个别情况下出现在热影响区中。

(2)冷裂纹

冷裂纹是焊接中最为普遍的一种裂纹,它是焊后冷至较低温度下产生的。对于低合金高强钢来讲在Ms附近,是由拘束应力、淬硬组织和氢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冷裂纹主要发生在低合金钢、中合金钢、中碳和高碳钢的焊接热影响区,个别情况下,如焊接超高强钢或某些铁合金时,也出现在焊缝金属上。冷裂纹的起源多发生在具有缺口效应的焊接热影响区或物理化学不均匀的氢聚集的局部地带。冷裂纹有时沿晶界扩展,有时穿晶前进,较多的是沿晶为主兼有穿晶的混合型断裂。裂纹的分布与最大应力方向有关,纵向应力大,出现横向冷裂纹,横向应力大,出现纵向裂纹。冷裂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淬硬脆化裂纹纹、低塑性脆化裂纹和延迟裂纹。

(3)再热裂纹(消除应力裂纹)

厚板焊接结构并含有某些沉淀强化合金元素的钢材,在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或在一定温度下服役的过程中,在焊接热影响区粗晶部位发生的裂纹称为再热裂纹。由于这种裂纹是再次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故称为“再热裂纹”,简称SR裂纹。再热裂纹多发生在低合金高强钢、珠光体耐热钢、典氏体不锈钢和某些镍基合金的焊接热影响区粗晶部位。再热裂纹的敏感温度,视钢种的不同约在550-650℃。这种裂纹具有沿晶开裂的特点,但在本质上与结晶裂纹不同。

(4)层状撕裂

当焊接大型厚壁结构时,如果在钢板厚度方向受到较大的拉伸应力,就可能在钢板内部出现沿钢板轧制方向发展的具有阶梯状的裂纹,这种裂纹称为层状撕裂。层状撕裂常出现在T形接头、角接接头和十字接头中,对接接头中很少出现,但当在焊趾和焊根处由于冷裂纹的诱导也会出现层状撕裂,

层状撕裂不发生在焊缝上,只产生在焊接热影响区或母材金属的内部,一般在钢表面上难以发现;由焊趾或焊根冷裂纹诱发的层状撕裂,有可能在这些部位暴露于金属表面。层状撕裂与钢种强度级别无关,主要与钢中夹杂物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有关,在撕裂平台上常发现不同种类的非金属夹杂物。层状撕裂的危险在于它的隐蔽性,外观上没有任何迹象,现有的无损检测手段难以发现。发生层状撕裂的结构多为大型厚壁的重要结构,如海洋采油平台、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潜艇外壳等。

(5)应力腐蚀裂纹

金属材料在一定温度下受腐蚀介质和拉伸应力共同作用而产生的裂纹称为应力腐蚀裂纹,简称SCC。由应力腐蚀而引起的断裂没有明显的宏观变形、无任何征兆,破坏具有突发性,裂纹往往深入到金属内部,一旦发生很难修复。从宏观形态看,应力腐蚀裂纹只产生在与腐蚀介质接触的金属表面,然后由表面向内部延伸,表面看呈多直线状、树枝状、龟裂状或放射状等多种形态,但都没有明显塑性变形,裂纹走向与所受拉应力垂直。平焊缝上多为垂直焊缝的横向裂纹;而管材焊缝多为平行于焊缝的裂纹。从微观形态看,深入金属内部的应力腐蚀裂纹呈干枯的树枝状,裂纹断口为典型的脆性断口。一般情况下,低碳钢、低合金钢、铝合金等多为沿晶断裂。

2.焊接冷裂纹

2.1冷裂纹的分类

冷裂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淬硬脆化裂纹纹、低塑性脆化裂纹和延迟裂纹。

淬硬脆化裂纹(淬火裂纹) 。一些淬硬倾向很大的钢种,焊接时即使没有氢的诱发,仅在拘束应力的作用下就能导致开裂。它完全是由于冷却时发生马氏体相变而脆化所造成的,与氢的关系不大,基本上没有延迟现象。焊后常立即出现,在热影响区和焊缝上都可发生。焊接含碳量较高的Ni-Cr-Mo钢、马氏体不锈钢、

工具钢,以及异种钢等都有可能出现这种裂纹。

低塑性脆化裂纹。某些塑性较低的材料冷至低温时,由于收缩应变超过了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塑性储备或材质变脆而产生的裂纹。例如,铸铁补焊、堆焊硬质合金和焊接高铬合金时,就容易出现这类型纹。通常也是焊后立即产生,无延迟现象。

延迟裂纹。焊后不立即出现,有一定孕育期(又叫潜伏期),具有延迟现象,它是冷裂纹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形态。延迟现象决定于淬硬倾向、焊接接头的应力状态和熔敷金属中的扩散氢含量,其中扩散氢起着非常特殊的作用。

2.2冷裂纹的特征

冷裂纹产生于有淬硬倾向的中碳、高碳钢及低合金高强度钢的焊接接头中,裂纹大多在热影响区,通常发源于熔合线附近,有时也出现在高强度钢或钛合金的焊缝中。其出现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有时出现在焊接过程中,但较多的是在焊后延迟一段时间后才产生,延迟的时间可能几秒钟、几分钟,也可能达数月之久。从宏观上看冷裂纹的断口具有脆性断裂的特征,有金属光泽,呈人字形发展;从微观上看裂纹多起源于粗大奥氏体晶粒的晶界处,可以沿晶发展也可以穿晶发展,多是沿晶与穿晶断裂的混合。

根据焊接冷裂纹在焊接接头中发生和分布的特征,将焊接冷裂纹分为四种典型情况①焊道下裂纹:裂纹发生于距熔合线0.1-0.2mm的近缝区,这个部位常具有粗大的马氏体组织,裂纹走向与熔合线大体平行,而且一般不显露于焊缝表面。

②焊趾裂纹:即在应力集中的焊趾(焊缝表面与母材交界处)处形成的裂纹,裂纹一般向热影响区的粗晶区发展,有时也向焊缝中发展。③根部裂纹:即沿应力集中的焊根处形成的裂纹,裂纹可能扩展到热影响区的粗晶区,也可能向焊缝中发展。根部裂纹是高强钢焊接时最为常见的一种冷裂纹类型。④横向裂纹:对于淬硬倾向大的合金钢,一般起源于熔合线,沿垂直于熔合线的方向向热影响区及焊缝扩展,常可显露于表面。在厚板多层焊时,则多发生在距焊缝上表面有一小段距离的焊缝内部,为不显于表面的微裂纹形态,其方向大致垂直于焊缝轴线。降低焊缝氢含量可以防止这种焊缝横裂纹。

2.2冷裂纹产生的原因

焊接接头中的氢含量、钢种的淬硬倾向、焊接接头的拘束应力是形成冷裂纹

的三大要素,通常称为生成冷裂纹的三要素。三大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不同条件下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不同,它们对焊接冷裂纹产生的影响都有各自的内在规律。

2.2.1焊接接头中的氢含量

氢在钢中以扩散氢和残余氢两种形式存在。实验证明,只有扩散氢才会导致焊接冷裂纹,随着焊缝金属中扩散氢含量的增加,冷裂纹率提高。另外,扩散氢还影响延迟裂纹延时的长短,扩散氢含量越高,延时越短。

焊缝金属二次结晶时要发生金属的相变,金属相变时,氢的溶解度会发生急剧变化。因为氢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大,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小,当焊缝金属由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时,氢的溶解度会突然下降,与此同时,氢的扩散速度突然增加。氢在铁素体、珠光体中的扩散速度较大,氢很快从焊缝穿过熔合区向未发生分解的奥氏体热影响区中扩散。氢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小,来不及扩散到距离熔合区较远的母材中,在熔合区附近形成富氢地带。当滞后相变的热影响区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氢以过饱和状态残存于马氏体中。如果热影响区存在微观缺陷(显微杂质和微孔等),氢会在这些原有微观缺陷的地方不断扩展,直至形成宏观裂纹。氢由溶解、扩散、聚集、产生应力以至开裂需要时间,因此具有延迟性。焊接热影响区中氢的浓度足够高时,能使具有马氏体组织的热影响区进一步脆化,形成焊道下裂纹;氢的浓度稍低时,仅在有应力集中的部位出现裂纹,容易形成焊趾裂纹和焊根

2.2.2钢种的淬硬倾向。

焊接时钢种的淬硬倾向越大,就意味着得到更多的马氏体组织,从而越容易产生冷裂纹。马氏体是碳在α-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是一种脆硬组织,在一定的应变条件下,马氏体由于变形能力低而容易发生脆性断裂形成裂纹。焊接接头的淬硬倾向主要取决于钢种的化学成分、焊接工艺、结构板厚度及冷却条件等。

2.2.3焊接接头的拘束应力。

焊接时产生和影响拘束应力的主要因素有①焊缝和热影响区在不均匀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热应力;②金属相变时由于体积的变化而引起的组织应力;③结构在拘束条件下产生的应力:结构形式、焊接位置、施焊顺序及方向等都会使焊接接头承受不同的应力。

2.3防止冷裂纹的措施

主要是对影响冷裂纹产生的三大要素进行控制,如改善焊接接头组织、消除一切氢的来源和尽可能降低焊接应力。常用措施主要有控制母材的化学成分,合理选用焊接材料和严格控制焊接工艺,必要时采用焊后热处理等。

2.3.1控制母材的化学成分

从设计上选用抗冷裂纹性能好的钢材,尽量选择碳当量Ceq 或冷裂纹敏感系数Pcm 小的钢材,因为钢种的Ceq 或Pcm 越高,淬硬倾向越大,产生冷裂纹的可能性就越大。碳是对冷裂纹倾向影响最大的元素,近年来各国都在致力于发展低碳、多元合金化的新钢种,这些钢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对中、厚板的焊接也无需预热。

碳当量是指把钢中合金元素(包括碳)按其对淬硬倾向(包括冷裂、脆化等)的影响程度折合成碳的相当含量。其可以作为衡量钢的焊接裂纹倾向性的依据,也可以作为管线钢焊接工艺评定的主要依据。目前常用的碳当量公式有国际焊接学会(IIW )公式和日本依藤(ITO )公式。Ceq (IIW )公式适用于w (C )>0.12%的中等强度级别的钢种,API 5L 规定管线钢的Ceq ≤0.43。Pcm (冷裂纹敏感系数)公式适用于适用于w (C )≤0.12%的低合金高强度钢,API 5L 规定管线钢的 Pcm ≤0.25。

eq Mn Cr+Mo+V Cu+Ni C (IIW)=C+ (%)6515++ cm Si Mn+Cu+Cr Ni Mo V P =C+5B (%)3020601510+++++

2.3.2合理选择和使用焊接材料,杜绝氢的来源。

选用低氢和超低氢焊接材料。优质的低氢焊接材料是防止焊接冷裂纹的有效措施之一,在一般焊接生产中,对于不同强度级别的钢种,都有相应配套的焊条和焊剂。碱性焊条每百克熔敷金属中的扩散氢含量仅几毫升,而酸性焊条可高达几十毫升,所以碱性焊条的抗冷裂性能大大优于酸性焊条。对于重要的低合金高强度钢结构的焊接,原则上都应选用碱性焊条。国际标准按扩散氢含量把焊条分为控氢和不控氢两大类,控氢焊条又分成中氢、低氢和极低氢三种。对于重要的焊接结构,尽量选用扩散氢含量小于2mL/100g 的超低氢焊条。

选用低匹配焊条。强度级别比母材略低的焊条有利于防止冷裂纹,因为强度较低的焊缝不仅本身冷裂倾向小,而且容易发生塑性变形,从而降低了接头的拘

束应力,使焊趾、焊根等部位的应力集中效应相对减小,改善了热影响区的冷裂倾向。焊接淬硬倾向较大的低、中合金高强度钢时选用奥氏体焊条能很好地避免冷裂纹,因为奥氏体可以溶解较多的氢,而且塑性好可以减小接头的拘束应力,但必须在接头强度允许的情况下使用。

焊条和焊剂要妥加保管,不能受潮;焊前必须严格烘干,尤其是碱性焊条。随着烘干温度的升高,焊条扩散氢含量明显下降,一般在400℃左右扩散氢含量接近最低点。为了防止温度过高引起药皮变质,一些低氢焊条在350℃烘干2h;超低氢焊条在400℃烘干2h比较合适。在现场使用烘干的焊条时,应放在焊条保温箱内,随用随取,以防吸潮。

2.3.3正确制定焊接工艺,改善组织和减小拘束应力

严格控制焊接热输入。高强度钢对焊接热输入较为敏感,热输入过大,使热影响区奥氏体晶粒粗化,接头韧性下降,降低其抗裂性能;热输入过小,则冷却速度大,易淬硬并增大其冷裂倾向。所以在充分保证焊接接头韧性的前提下,适当加大焊接热输入。这样可以增大冷却时间(t8/5或t100),减小热影响区的淬硬倾向并有利于氢的扩散逸出,达到防止冷裂纹产生的目的。对每种钢经工艺实验或评定合格的焊接热输入,都应严格执行,不能随意变动。

合理选择预热温度。预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大热循环的低温参数t100,利于氢的充分扩散逸出。预热温度的选择须根据施焊环境温度、钢材强度等级、焊件厚度、坡口形式、焊缝金属中扩散氢含量等因素而定。预热温度过高,不仅恶化劳动条件,而且局部预热条件下会产生附加应力,促使产生冷裂纹。因此,不是预热温度越高越好,应该选择合适的预热温度。

①斜Y形坡口焊接裂纹试验建立的经验公式:T0=1440Pc-392

式中,T0—预热温度,℃;

P c—冷裂纹敏感指数。

②低合金钢插销试验确定的经验公式:T0=324Pcm+17.7[H]+0.14σb+4.72δ-214 式中,Pcm—冷裂纹敏感系数;

[H]—熔敷金属的扩散氢含量,mL/100g(GB/T 3965—1995甘油测氢法)

σb—被焊金属的抗拉强度,MPa;

δ—被焊件厚度,mm。

上述公式确定的是整体预热温度。对于大型焊接结构,采用整体预热有困难,常采用局部预热,通常是在焊缝两侧各100-200mm范围内进行。局部预热温度不易过高,否则会产生附加应力。预热温度基本确定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焊后进行热处理。焊后及时进行不同形式的热处理,可分别起到消除扩散氢、降低和消除残余应力、改善组织、降低硬度等作用。焊后紧急热处理,即在热影响区冷却到产生裂纹的上限温度(一般在100℃左右)之前迅速加热,加热温度高于上限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对防止冷裂纹的产生具有有利作用。通常说的消氢处理一般为加热至300-400℃,保温1h;采用消氢处理时,可以降低焊前的预热温度。消氢处理对消除应力、改善组织的效果不明显,在要求消除应力或改善组织时,必须提高热处理温度。

3.测定焊接冷裂纹倾向的试验方法

测定焊接冷裂纹倾向的试验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最高硬度法、斜Y型坡口对接裂纹试验、刚性拘束裂纹试验(RRC试验)、拉伸拘束试验(TRC)、插销试验等。

按照接头拘束类型可把抗裂试验分为自拘束抗裂试验和外拘束性抗裂试验两大类。自拘束抗裂试验主要评价焊接材料的抗热、冷裂纹性能,确定焊接规范及热处理情况(包括预热、后热)。这种试验只是定性地进行,例如斜Y型坡口焊接裂纹试验、窗口试验等。外拘束性试验适用于定量评定材料的裂纹倾向,可以比较深入地进行有关理论的研究工作,像插销试验等。

3.1小铁研试验

3.1.1试件制备

Y型坡口对接裂纹试验分为斜Y型和直Y型,斜Y型用来评定低合金钢焊接热影响区的抗裂性,直Y型用来评定试验焊缝的抗裂性。斜Y性坡口焊接裂纹试验又称为“小铁研试验”,因为实验结果安全可靠,在工程上的运用十分广泛。小铁研试板的拘束焊缝对试验焊缝的根部及近缝区造成了较大的拘束度,常用来评定在一定的温度和工艺条件下材料的近缝区及与所选焊接材料形成的焊缝的冷裂纹倾向。直Y型坡口裂纹试验与小铁研试验的试件制备和试验过程和裂纹率计算方法基本一致。

小铁研试验和直Y型坡口试验的试板形状和尺寸如下图,试件的坡口均采用机械切削加工。

图1 小铁研试验试板形状及尺寸

图2 直Y型坡口试验试板形状及尺寸

3.1.2试验过程

首先组对试件,在焊接试验部位双面点固焊保证试件间隙。然后,焊接拘束焊缝。拘束焊缝采用双面焊接,首先从背面开始焊第一层打底焊,然后再焊正面的第一层,接下来各层正面和背面交替焊接,直至填满拘束焊缝,每层焊接完成要注意清渣,尤其是试验焊缝的边缘。焊接过程中要确定好试板之间的间距,不能产生角变形和未焊透。最后焊接试验焊缝,焊接之前用铁刷子将坡口两侧的飞

溅物、油、绣等物质清理干净;焊接时要从坡口外引弧,收弧时也应离开坡口,焊接过程中焊速要保持平稳。此外,焊前要严格烘干焊条,并且对试件采用不同的温度进行预热。

3.1.3试验结果处理

焊完的试件在静置48小时后才可以进行裂纹的检测和解剖,采用公式1计算表面裂纹率。对试样的五个横断面进行断面裂纹检查,用公式2对这五个横断面分别计算出其裂纹率,然后求出其平均值。表面裂纹检查时,首先将试验焊缝的焊渣清除掉,然后用清洗剂将焊缝表面清洗干净,干燥后使用渗透剂均匀喷到试验焊缝上,保持湿润5分钟后清洗干净后喷上一层显像剂,表面裂纹就比较清晰地显现出来。

表面裂纹率公式: %100?=∑L l C f f 式中:C f —表面裂纹率,%;

∑l f —表面裂纹长度之和,mm ;

L —试验焊缝长度,mm 。 断面裂纹率公式:%100?=H

H C c s 式中:Cs —断面裂纹率,%; Hc —断面裂纹的高度,mm ; H —试验焊缝的最小高度,mm 。

3.2插销试验方法

3.2.1试件制备 1969年,法国学者H.Granjon 提出了一种操作简单的试验方法即插销试验,用来评定焊接材料的冷裂纹倾向。该实验方法所需材料较少,试验中对焊接底板的材质没有特殊要求,使用过的底板还可以重复使用。试验中,以电机控制外部载荷替代焊接接头粗晶区的内应力,通过控制外载荷测定一定工艺条件下材料的冷裂纹敏感性,在评定冷裂纹敏感性的同时还可以测定焊接热循环,而且测得的焊接热循环结果接近实际焊接情况。

试验采用圆柱形试样,试棒的取样方向垂直于机械轧制方向,由被试的钢材加工而成,将带有缺口的试样插入底板的孔中,并使带有缺口的一端端面与底板的表面平齐。试样直径选择一般为8mm ,也可用6mm ;根据标准并结合实际焊接情况,在试棒的一端开环形或螺形缺口,选择合适的缺口深度;缺口的位置根据实际焊接工艺确定;根据所定工艺进行3次实际焊接,通过金相观察插销棒中心面以确定熔深。实际焊接后,各材料的熔深经甲、乙两人测量,最终确定的熔

深a值。试样加工的要求参照GB9446-88《焊接用插销冷裂纹试验方法》进行,具体尺寸如下图。

图3环形缺口插销试验形状和尺寸

图4螺形缺口插销试验形状和尺寸

图5插销试验底板形状和尺寸

3.2.2试验过程

插销试验是将要被评定的钢材加工成带有预制缺口的圆柱形插销试棒,缺口的位置是试验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它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试验时将插销棒插入底板的孔中,为了保证熔深的准确性,试棒上端应与底板表面齐

平,另一端用螺纹与加载电机连接。安装完成后,开启电脑,打开试验软件建立试验界面;操作埋弧焊机,在底板上以选定的焊接工艺堆焊一条焊道。要求埋弧焊的焊道的中心通过试棒的中心线,焊道的熔深应使缺口尖端位于HAZ的粗晶区内。但缺口根部圆周被熔透的部分不得超过缺口根部圆周的20%。载荷在焊接完毕后一定的时间内加载完毕。经过多次重复操作,记录在不同的载荷下试棒的P-t曲线,可以分析该材料的裂纹扩展规律、断口形貌、临界断裂应力等。临界应力可以作为该材料在特定工艺下对冷裂纹的抵抗能力。一般认为由插销实验所得的临界应力大于等于其屈服强度的值表明该材料的冷裂纹敏感性低。插销试验多采用手工电弧焊进行焊接,所得熔深一般在1mm~3mm之间,在加载时试棒发生缩颈变形的可能性较小。

3.3.3试验结果处理

插销在载荷持续时间内发生断裂的,记录插销承受载荷的时间,即应力-时间(P-t)曲线。未发生断裂的试件采用下列方法之一检测缺口根部可能存在的裂纹:a.沿插销焊道纵向截面进行金相检查,逐次检查几个切面,放大400-600倍,确定是否有裂纹存在;b.用氧化的方法,将没有发生断裂的试件进行加热(300-450℃,保温1h),冷却后给插销施加纵向载荷,使插销与底板分离,检查断口表面,确定存在的裂纹;c.可以采用能给出等效信息的其它检测方法。

通过记录的P-t曲线,可以得到力衰减曲线和应力强度因子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而可以分析试棒裂纹萌生、稳定发展及最后失稳断裂的过程。结合试样的组织分析和测得的焊接热循环,确定影响焊接冷裂纹敏感性的组织因素。对插销试棒的断口形貌进行分析,分析应力与氢等因素对冷裂纹的影响。

焊缝裂纹的原因

有时候我发现焊道会有裂纹,这是怎么产生的, 如何解决这问题? 裂纹焊缝中原子结合遭到破坏,形成新的界面而产生的缝隙称为裂纹。 A、.裂纹的分类 根据裂纹尺寸大小,分为三类:(1)宏观裂纹:肉眼可见的裂纹。(2)微观裂纹: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3)超显微裂纹:在高倍数显微镜下才能发现,一般指晶间裂纹和晶内裂纹。 从产生温度上看,裂纹分为两类: (1)热裂纹:产生于Ac3线附近的裂纹。一般是焊接完毕即出现,又称结晶裂纹。这种二裂纹主要发生在晶界,裂纹面上有氧化色彩,失去金属光泽。 (2)冷裂纹:指在焊毕冷至马氏体转变温度M3点以下产生的裂纹,一般是在焊后一段时间(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才出现,故又称延迟裂纹。 按裂纹产生的原因分,又可把裂纹分为: (1)再热裂纹:接头冷却后再加热至500~700℃时产生的裂纹。再热裂纹产生于沉淀强化的材料(如含Cr、Mo、V、Ti、Nb的金属)的焊接热影响区内的粗晶区,一般从熔合线向热影响区的粗晶区发展,呈晶间开裂特征。 (2)层状撕裂主要是由于钢材在轧制过程中,将硫化物(MnS)、硅酸盐类等杂质夹在其中,形成各向异性。在焊接应力或外拘束应力的使用下,金属沿轧制方向的杂物开裂。 (3)应力腐蚀裂纹:在应力和腐蚀介质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裂纹。除残余应力或拘束应力的因素外,应力腐蚀裂纹主要与焊缝组织组成及形态有关。 B、.裂纹的危害裂纹,尤其是冷裂纹,带来的危害是灾难性的。世界上的压力容器事故除极少数是由于设计不合理,选材不当的原因引起的以外,绝大部分是由于裂纹引起的脆性破坏。 C、.热裂纹(结晶裂纹) (1)结晶裂纹的形成机理热裂纹发生于焊缝金属凝固末期,敏感温度区大致在固相线附近的高温区,最常见的热裂纹是结晶裂纹,其生成原因是在焊缝金属凝固过程中,结晶偏析使杂质生成的低熔点共晶物富集于晶界,形成所谓"液态薄膜",在特定的敏感温度区(又称脆性温度区)间,其强度极小,由于焊缝凝固收缩而受到拉应力,最终开裂形成裂纹。结晶裂纹最常见的情况是沿焊缝中心长度方向开裂,为纵向裂纹,有时也发生在焊缝内部两个柱状晶之间,为横向裂纹。弧坑裂纹是另一种形态的,常见的热裂纹。 3 焊接缺陷及对策 热裂纹都是沿晶界开裂,通常发生在杂质较多的碳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等材料气焊缝中 (2)影响结晶裂纹的因素 a合金元素和杂质的影响碳元素以及硫、磷等杂质元素的增加,会扩大敏感温度区,使结晶裂纹的产生机会增多。 b.冷却速度的影响冷却速度增大,一是使结晶偏析加重,二是使结晶温度区间增大,两者都会增加结晶裂纹的出现机会; c.结晶应力与拘束应力的影响在脆性温度区内,金属的强度极低,焊接应力又使这飞部分金属受拉,当拉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结晶裂纹。

各种焊接裂纹成因特点及防止措施这条必须收藏了

各种焊接裂纹成因特点及防止措施,这条必须收藏了 焊接裂纹就其本质来分,可分为热裂纹、再热裂纹、冷裂纹、层状撕裂等。下面仅就各种裂纹的成因、特点和防治办法进行具体的阐述。1.热裂纹是在焊接时高温下产生的,故称热裂纹,它的特征是沿原奥氏体晶界开裂。根据所焊金属的材料不同(低合金高强钢、不锈钢、铸铁、铝合金和某些特种金属等),产生热裂纹的形态、温度区间和主要原因也各不相同。目前,把热裂纹分为结晶裂纹、液化裂纹和多边裂纹等三大类。(1)结晶裂纹主要产生在含杂质较多的碳钢、低合金钢焊缝中(含S,P,C,Si骗高)和单相奥氏体钢、镍基合金以及某些铝合金焊逢中。这种裂纹是在焊逢结晶过程中,在固相线附近,由于凝固金属的收缩,残余液体金属不足,不能及时添充,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沿晶开裂。防治措施为:在冶金因素方面,适当调整焊逢金属成分,缩短脆性温度区的范围控制焊逢中硫、磷、碳等有害杂质的含量;细化焊逢金属一次晶粒,即适当加入Mo、V、Ti、Nb等元素;在工艺方面,可以通过焊前预热、控制线能量、减小接头拘束度等方面来防治。(2)近缝区液化裂纹是一种沿奥氏体晶界开裂的微裂纹,它的尺寸很小,发生于HAZ近缝区或层间。它的成因一般是由于焊接时近缝区金属或焊缝层间金属,在高温下使这些区域的奥氏体晶界上的低熔共晶组成

物被重新熔化,在拉应力的作用下沿奥氏体晶间开裂而形成液化裂纹。这一种裂纹的防治措施与结晶裂纹基本上是一致的。特别是在冶金方面,尽可能降低硫、磷、硅、硼等低熔共晶组成元素的含量是十分有效的;在工艺方面,可以减小线能量,减小熔池熔合线的凹度。(3)多边化裂纹是在形成多边化的过程中,由于高温时的塑性很低造成的。这种裂纹并不常见,其防治措施可以向焊缝中加入提高多边化激化能的元素如Mo、W、Ti等。2.再热裂纹通常发生于某些含有沉淀强化元素的钢种和高温合金(包括低合金高强钢、珠光体耐热钢、沉淀强化高温合金,以及某些奥氏体不锈钢),他们焊后并未发现裂纹,而是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了裂纹。再热裂纹产生在焊接热影响区的过热粗晶部位,其走向是沿熔合线的奥氏体粗晶晶界扩展。防治再热裂纹从选材方面,可以选用细晶粒钢。在工艺方面,选用较小的线能量,选用较高的预热温度并配合以后热措施,选用低匹配的焊接材料,避免应力集中。3.冷裂纹主要发生在高、中碳钢、低、中合金钢的焊接热影响区,但有些金属,如某些超高强钢、钛及钛合金等有时冷裂纹也发生在焊缝中。一般情况下,钢种的淬硬倾向、焊接接头含氢量及分布,以及接头所承受的拘束应力状态是高强钢焊接时产生冷裂纹的三大主要因素。焊后形成的马氏体组织在氢元素的作用下,配合以拉应力,便形成了冷裂纹。他的形成一般是穿晶或沿晶的。冷裂纹一般分

不锈钢裂纹

?钢。奥氏体不锈钢通常在常温下的组织为纯奥氏体,也有一些为奥氏体+少量铁素体。奥氏体不锈钢具有优良的焊接性能,但由于其特殊的成分和组织,相对于普碳钢,其焊接又有很多不同之处,本文就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进行分析。 一、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特点 ?奥氏体不锈钢是石油化工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材料之一,其焊接性能良好,但在焊接过程中也容易产生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 1.1 晶间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件容易在焊接接头处发生晶间腐蚀,根据贫铬理论,其原因是焊接时焊缝和热影响区在加热到450~850℃温度范围停留一定时间的接头部位,在晶界处析出高铬碳化物(Cr23C6),引起晶粒表层含铬量降低,形成贫铬区,在腐蚀介质的作用下,晶粒表层的贫铬区受到腐蚀而形成晶间腐蚀。这时被腐蚀的焊接接头表面无明显变化,受力时则会沿晶界断裂,几乎完全失去强度。 ?为防止和减少焊接接头处的晶间腐蚀,一般采取的防止措施有:(1)采用低碳或超低碳的焊材,如A002等,或采用含钛、铌等稳定化元素的焊条,如A137、A132等;(2)由焊丝或焊条向焊缝熔入一定量的铁素体形成元素,使焊缝金属成为奥氏体+铁素体的双相组织(铁素体一般控制4-12%);(3)减少焊接熔池过热,选用较小的焊接电流和较快的焊接速度,加快冷却速度;(4)对耐晶间腐蚀性能要求很高的焊件进行焊后稳定化退火处理。 ? 1.2 焊接热裂纹 ?热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焊缝中的树枝晶方向性强,有利于S、P等元素的低熔点共晶产物的形成和聚集。另外,此类钢的导热系数小(约为低碳钢的1/3),线胀系数大(比低碳钢大50%),所以焊接应力也大,加剧了热裂纹的产生。其防止的办法是: ?(1)选用含碳量低的焊接材料,采用含适量Mo、Si等铁素体形成元素的焊接材料,使焊缝形成奥氏体加铁素体的双相组织,减少偏析; ?(2)尽量选用碱性药皮的优质焊条,以限制焊缝金属中S、P、C等的含量。 ? 1.3 应力腐蚀开裂 ?应力腐蚀开裂是焊接接头在特定腐蚀环境下受拉伸应力作用时所产生的延迟开裂现象。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应力腐蚀开裂是焊接接头比较严重的失效形式,表现为无塑性变形的脆性破坏。 ?应力腐蚀开裂防止措施:(1)采取合适的焊接工艺,保证焊缝成形良好,不产生任何应力集中或点蚀的缺陷,如咬边等;采取合理的焊接顺序,降低焊接残余应力水平;(2)合理选择焊材,焊缝与母材应有良好的匹配,不产生任何不良组织,如晶粒粗化及硬脆马氏体等;(3)消除应力处理:焊后热处理,如焊后完全退火或退火;在难以实施热处理时采用焊后锤击或喷丸等。 ? 1.4 焊缝金属的低温脆化 ?对于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在低温使用时,焊缝金属的塑韧性是关键问题。此时,焊缝组织中的铁素体的存在总是恶化低温韧性。一般可以通过选用纯奥氏体焊材和调整焊接工艺获得单一的奥氏体焊缝的方法来防止焊缝金属的低温催化。 ? 1.5 焊接接头的σ相脆化 ?焊件在经受一定时间的高温加热后会在焊缝中析出一种脆性的σ相,导致整个接头脆化,塑性和韧性显著下降。σ相的析出温度范围650-850℃。在高温加热过程中,σ相主要由铁素体转变而成。加热时间越长,σ相析出越多。 ?防止措施: ?(1)限制焊缝金属中的铁素体含量(小于15%),采用超合金化焊接材料,即高镍焊材; ?(2)采用小规范,以减小焊缝金属在高温下的停留时间; ?(3)对已析出的σ相在条件允许时进行固溶处理,使σ相溶入奥氏体。 二、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条选用原则

焊接接头问题汇总

一、外观缺陷 外观缺陷(表面缺陷)是指不用借助于仪器,从工件表面可以发现的缺陷。常见的外观缺陷有咬边、焊瘤、凹陷及焊接变形等,有时还有表面气孔和表面裂纹。单面焊的根部未焊透等。 A、咬边 是指沿着焊趾,在母材部分形成的凹陷或沟槽,它是由于电弧将焊缝边缘的母材熔化后没有得到熔敷金属的充分补充所留下的缺口。 产生咬边的主要原因:是电弧热量太高,即电流太大,运条速度太小所造成的。焊条与工件间角度不正确,摆动不合理,电弧过长,焊接次序不合理等都会造成咬边。直流焊时电弧的磁偏吹也是产生咬边的一个原因。某些焊接位置(立、横、仰)会加剧咬边。咬边减小了母材的有效截面积,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同时还会造成应力集中,发展为裂纹源。 咬边的预防:矫正操作姿势,选用合理的规范,采用良好的运条方式都会有利于消除咬边。焊角焊缝时,用交流焊代替直流焊也能有效地防止咬边。 B、焊瘤 焊缝中的液态金属流到加热不足未熔化的母材上或从焊缝根部溢出,冷却后形成的未与母材熔合的金属瘤即为焊瘤。焊接规范过强、焊条熔化过快、焊条质量欠佳(如偏芯),焊接电源特性不稳定及操作姿势不当等都容易带来焊瘤。在横、立、仰位置更易形成焊瘤。 焊瘤常伴有未熔合、夹渣缺陷,易导致裂纹。同时,焊瘤改变了焊缝的实际尺寸,会带来应力集中。管子内部的焊瘤减小了它的内径,可能造成流动物堵塞。 防止焊瘤的措施:使焊缝处于平焊位置,正确选用规范,选用无偏芯焊条,合理操作。 C、凹坑 凹坑指焊缝表面或背面局部的低于母材的部分。 凹坑多是由于收弧时焊条(焊丝)未作短时间停留造成的(此时的凹坑称为弧坑),仰立、横焊时,常在焊缝背面根部产生内凹。凹坑减小了焊缝的有效截面积,弧坑常带有弧坑裂纹和弧坑缩孔。 防止凹坑的措施:选用有电流衰减系统的焊机,尽量选用平焊位置,选用合适的焊接规范,收弧时让焊条在熔池内短时间停留或环形摆动,填满弧坑。 D、未焊满 未焊满是指焊缝表面上连续的或断续的沟槽。填充金属不足是产生未焊满的根本原因。规范太弱,焊条过细,运条不当等会导致未焊满。 未焊满同样削弱了焊缝,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同时,由于规范太弱使冷却速度增大,容易带来气孔、裂纹等。 防止未焊满的措施:加大焊接电流,加焊盖面焊缝。 E、烧穿 烧穿是指焊接过程中,熔深超过工件厚度,熔化金属自焊缝背面流出,形成穿孔性缺。 焊接电流过大,速度太慢,电弧在焊缝处停留过久,都会产生烧穿缺陷。工件间隙太大,钝边太小也容易出现烧穿现象。 烧穿是锅炉压力容器产品上不允许存在的缺陷,它完全破坏了焊缝,使接头丧失其联接飞及承载能力。

焊接横向裂纹产生的原因及控制

焊接横向裂纹产生的原因及控制 焊接横向裂纹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应力作用。即钢管成型后的残余应力和焊接应力。 2、焊接工艺不合理。如焊缝成形系数过小、预热温度不够或未进行焊前预热、焊接线能量过大、焊接后热处理不当、保温时间太短等。 3、由于氢的存在。如焊剂烘干不够,预热温度不充分或未进行焊前预热、以及多层焊的层间温度不够。 4、冶金因素。焊接过程中有低熔点杂质进入,如铜及铜合金。铜的来源主要有焊丝表面所镀的用于防止焊丝锈蚀的铜,或者导电嘴、铜合金导电杆内壁被磨损产生的铜。这些铜屑从导电嘴内孔进入焊剂,在焊接过程中接触焊接熔池导致横向裂纹。 控制措施: 1、焊管成型。为了合理控制残余应力,不仅需要采用针对性的设备和工艺,还需要在钢管成型前进行必要的成型工艺评定,对成型的设备、材料、产品的规格、预弯的程度、成型的速度、成型的压力、参数等进行试验和评定,合格后方进行焊管成型。 2、焊前预热。要根据具体的材质、具体的工作环境确定预热及层间温度。 3、焊接工艺。 1)埋弧焊时,为了减少焊接热输入,不建议采用多丝焊,建议尽量采用单丝多道焊,焊道平行排列,且每条焊道的宽度控制在15min以内;层间温度控制在110-250℃。 2)严格控制焊道宽度 焊道越宽,产生横裂的可能性越大。焊接时,要尽量地采用窄焊道,多分道,减少焊道宽度,减少热输入。 4、焊接材料 1)焊丝。选择低强度的焊丝,这样可以适当降低焊缝的碳当量,提高焊缝的塑性,有助于减少焊接裂纹的产生。同时注意使用不镀铜的焊丝,防止铜或铜合金进入焊缝熔池。另外需要注意防潮和防生锈。 2)焊剂。焊剂在使用前必须按照焊剂厂家推荐的烘干工艺烘干,烘干后在烘箱内进行保温,不可烘干后就倒出来,防止受潮。及时对使用中的焊剂进行磁选,磁选后放进保温桶中储存,防止在空气中受潮。及时更换焊剂,防止流落到焊剂内的铜及铜合金交换污染。 3)焊后保温、缓冷。春秋两季,焊接好后可以在室温下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缓冷。春冬两季,焊接好以后可以在室温下用保温棉把焊缝两面覆盖,在空气中缓冷。 4) 消氢处理。具体做法:焊接完成后立即用陶瓷电热毯对焊缝及其附近区域加热至200℃,保温2h后关电缓冷。

焊接的六大缺陷,产生原因、危害

焊接的六大缺陷,产生原因、危害、预防措施都在这了 一、外观缺陷 外观缺陷(表面缺陷)是指不用借助于仪器,从工件表面可以发现的缺陷。常见的外观缺陷有咬边、焊瘤、凹陷及焊接变形等,有时还有表面气孔和表面裂纹。单面焊的根部未焊透等。 A、咬边 是指沿着焊趾,在母材部分形成的凹陷或沟槽,它是由于电弧将焊缝边缘的母材熔化后没有得到熔敷金属的充分补充所留下的缺口。 产生咬边的主要原因:是电弧热量太高,即电流太大,运条速度太小所造成的。焊条与工件间角度不正确,摆动不合理,电弧过长,焊接次序不合理等都会造成咬边。直流焊时电弧的磁偏吹也是产生咬边的一个原因。某些焊接位置(立、横、仰)会加剧咬边。咬边减小了母材的有效截面积,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同时还会造成应力集中,发展为裂纹源。 咬边的预防:矫正操作姿势,选用合理的规范,采用良好的运条方式都会有利于消除咬边。焊角焊缝时,用交流焊代替直流焊也能有效地防止咬边。 B、焊瘤 焊缝中的液态金属流到加热不足未熔化的母材上或从焊缝根部溢出,冷却后形成的未与母材熔合的金属瘤即为焊瘤。焊接规范过强、焊条熔化过快、焊条质量欠佳(如偏芯),焊接电源特性不稳定及操作姿势不当等都容易带来焊瘤。在横、立、仰位置更易形成焊瘤。 焊瘤常伴有未熔合、夹渣缺陷,易导致裂纹。同时,焊瘤改变了焊缝的实际尺寸,会带来应力集中。管子内部的焊瘤减小了它的内径,可能造成流动物堵塞。 防止焊瘤的措施:使焊缝处于平焊位置,正确选用规范,选用无偏芯焊条,合理操作。C、凹坑

凹坑指焊缝表面或背面局部的低于母材的部分。 凹坑多是由于收弧时焊条(焊丝)未作短时间停留造成的(此时的凹坑称为弧坑),仰立、横焊时,常在焊缝背面根部产生内凹。凹坑减小了焊缝的有效截面积,弧坑常带有弧坑裂纹和弧坑缩孔。 防止凹坑的措施:选用有电流衰减系统的焊机,尽量选用平焊位置,选用合适的焊接规范,收弧时让焊条在熔池内短时间停留或环形摆动,填满弧坑。 D、未焊满 未焊满是指焊缝表面上连续的或断续的沟槽。填充金属不足是产生未焊满的根本原因。规范太弱,焊条过细,运条不当等会导致未焊满。 未焊满同样削弱了焊缝,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同时,由于规范太弱使冷却速度增大,容易带来气孔、裂纹等。 防止未焊满的措施:加大焊接电流,加焊盖面焊缝。 E、烧穿 烧穿是指焊接过程中,熔深超过工件厚度,熔化金属自焊缝背面流出,形成穿孔性缺。 焊接电流过大,速度太慢,电弧在焊缝处停留过久,都会产生烧穿缺陷。工件间隙太大,钝边太小也容易出现烧穿现象。 烧穿是锅炉压力容器产品上不允许存在的缺陷,它完全破坏了焊缝,使接头丧失其联接飞及承载能力。 防治措施:选用较小电流并配合合适的焊接速度,减小装配间隙,在焊缝背面加设垫板或药垫,使用脉冲焊,能有效地防止烧穿。 F、其他表面缺陷 (1)成形不良指焊缝的外观几何尺寸不符合要求。有焊缝超高,表面不光滑,以及焊缝过宽,焊缝向母材过渡不圆滑等。 (2)错边指两个工件在厚度方向上错开一定位置,它既可视作焊缝表面缺陷,又可视作装配成形缺陷。 (3)塌陷单面焊时由于输入热量过大,熔化金属过多而使液态金属向焊缝背面塌落, 成形后焊缝背面突起,正面下塌。 (4)表面气孔及弧坑缩孔。 (5)各种焊接变形如角变形、扭曲、波浪变形等都属于焊接缺陷O角变形也属于装配成形缺陷。 二、气孔和夹渣

304不锈钢焊接热裂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一、304不锈钢是奥氏体不锈钢,相当于1Cr19Ni9. SUS304不锈钢是0Gr18Ni9的材质,产生热裂纹的可能性比较大,奥氏体不锈钢有一个特点:他在900多度以上时是奥氏体,900多度以下至600多度时是马氏体,温度继续下降,就又转变为奥氏体。焊接时接口开裂就是在马氏体阶段开裂的。 解决的方法:减小一下焊接时的热输入量,加大焊后水冷却的工艺,使其在马氏体阶段的时间缩短,避免焊件在敏感的温度区间停留,接口就不会裂了。 二、不锈钢的焊接 1、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 不锈钢是不锈钢和耐酸钢的总称,钢中所加合金元素在10%(质量分数)以上,属于高合金钢。它包括奥氏体型、马氏体型、铁素体型、奥氏体-马氏体型和沉淀硬化型五类。 焊接奥氏体不锈钢(0Cr18Ni9、00Cr18Ni9、0Cr18Ni12Mo2、0 0Cr18Ni12Mo2、0Cr18Ni9Ti、1Cr18Ni9Ti、1Cr18Ni12Mo3Ti 等)主要问题是热裂纹――焊接过程中,焊缝和热影响区金属冷却到固相线附近的高温区所产生的焊接热裂纹、脆化、晶间腐蚀――沿金属晶粒边界发生的腐蚀破坏现象。和应力腐蚀开裂――金属材料(包括焊接接头)在一定温度下受腐蚀介质和拉应力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裂纹。此外,因导热性差,线膨胀系数大,焊接变形也大。

1)热裂纹与结构钢相比,它的热裂纹倾向较大,在焊缝及热影响区均可能出现热裂纹。最常见的是焊缝结晶裂纹--在焊缝凝固过程的后期所形成的焊接裂纹,时在热影响区和多层焊层间还会出现液化裂纹。含镍量越高,产生热烈倾向越大,而且越不容易控制。 ;防止措施:a.严格限制硫、磷等杂质的含量。b.调整焊缝金属组织,以奥氏体为主的γ+δ双相组织具有良好抗裂性。c.调整焊缝金属合金成分,在单相稳定奥氏钢中适当增加锰、碳、氮的含量。d.采用小线能量及小截面焊道 2)接头脆化奥氏体钢焊接接头的低温脆化和高温脆化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防止措施:a.严格控制焊缝中铁素体含量(体积分数)2~7%,因为475℃脆化和δ相脆化易出现在铁素体中。b.多层焊时采用较小线能量,以减少熔池体积,提高冷却速度,缩短高温滞留时间。 3)晶间腐蚀有三种形式:焊缝的晶间腐蚀;热影响区的“敏化区腐蚀”--敏化区腐蚀――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热影响区中,被加热到易引起晶间腐蚀的敏化温度(理论上为450-85 0℃)的部位,称为敏化区。在敏化区发生的晶间腐蚀现象;刀蚀――发生在焊接接头近缝区一个狭带(小于1mm)上的晶间腐蚀。这种腐蚀的破坏形式像刀的切口,故称为刀蚀。

铝合金焊接接头产生裂纹特征及产生机理分析

虽然已经应用铝及其合金焊成许多重要产品,但实际焊接生产中并不是没有困难,主要的问题有:焊缝中的气孔、焊接热裂纹、接头“等强性”等。由于铝及其合金的化学活泼性很强,表面极易形成氧化膜,且多具有难熔性质(如Al 2 O3的熔点为2050℃,MgO熔点为2500℃),加之铝及其合金导热性强,焊接时容易造成不熔合现象。由于氧化膜密度同铝的密度极其接近,所以也容易成为焊缝金属中夹杂物。同时,氧化膜(特别是有MgO存在的,不很致密的氧化膜)可以吸收较多水分而常常成为焊缝气孔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铝及其合金的线胀系数大,导热性又强,焊接时容易产生翘曲变形。这些也都是焊接生产中颇感困难的问题。下面,对在试验过程中产生比较严重的裂纹进行深入的分析。 1铝合金焊接接头中的裂纹及其特征 在铝合金焊接过程中,由于材料的种类、性质和焊接结构的不同,焊接接头中可以出现各种裂纹,裂纹的形态和分布特征都很复杂,根据其产生的部位可分为以下两种裂纹形式:(1)焊缝金属中的裂纹:纵向裂纹、横向裂纹、弧坑裂纹、发状或弧状裂纹、焊根裂纹和显微裂纹(尤其在多层焊时)。 (2)热影响区的裂纹:焊趾裂纹、层状裂纹和熔合线附近的显微热裂纹。按裂纹产生的温度区间分为热裂纹和冷裂纹,热裂纹是在焊接时高温下产生的,它主要是由晶界上的合金元素偏析或低熔点物质的存在所引起的。根据所焊金属的材料不同,产生热裂纹的形态、温度区间和主要原因也各有不同,热裂纹又可分为结晶裂纹、液化裂纹和多边化裂纹3类。热裂纹中主要产生结晶裂纹,它是在焊缝结晶过程中,在固相线附近,由于凝固金属的收缩,残余液体金属不足不能及时填充,在凝固收缩应力或外力的作用下发生沿晶开裂,这种裂纹主要产生在含杂质较多的碳钢、低合金钢焊缝和某些铝合金;液化裂纹是在热影响区中被加热到高温的晶界凝固时的收缩应力作用下产生的。 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当填充材料表面清理不够充分时,焊接后焊缝中仍存在较多的夹杂和少量的气孔。在三组号试验中,由于焊接填充材料为铸造组织,其中夹杂为高熔点物质,焊接后在焊缝中仍将存在;又,铸造组织比较稀疏,孔洞较多,易于吸附含结晶水的成分和油质,它们将成为焊接过程中产生气孔的因素。当焊缝在拉伸应力作用下时,这些夹杂和气孔往往成为诱发微裂纹的关键部位。通过显微镜进一步观察发现,这些夹杂和气孔诱发的微观裂纹之间有明显的相互交汇的趋势。然而,对于夹杂物在此的有害作用究竟是主要表现为应力集中源从而诱发裂纹,还是主要表现为脆性相从而诱发裂纹,尚难以判断。此外,一般认为,铝镁合金焊缝中的气孔不会对焊缝金属的拉伸强度产生重大影响,而本研究试验中却发现焊缝拉伸试样中同时存在着由夹杂和气孔诱发微裂纹的现象。气孔诱发微裂纹的现象是否只是一种居次要地位的伴生现象,还是引起焊缝拉伸强度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亦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2热裂纹产生的过程 目前关于焊接热裂纹理论,国内外认为较完善的是普洛霍洛夫理论。概括地讲,该理论认为结晶裂纹的产生与否主要取决于以下3方面:脆性温度区间的大小;在此温度区间内合金所具有的延性以及在脆性温度区间金属的变形率大小。 通常人们将脆性温度区间的大小及在此温度区间内具有的延性值称为产生焊接热裂纹的冶金因素,而把脆性温度区内金属的变形率大小称为力学因素。焊接过程是一系列不平衡的工艺过程的综合,这种特征从本质上与焊接接头金属断裂的冶金因素和力学因素发生重要的联系,如焊接工艺过程与冶金过程的产物即物理的、化学的与组织上的不均匀性、熔渣与夹杂物、气体元素与处于过饱和浓度的空位等。所有这些,都是与裂纹的萌生与发展有密切联系的冶金因素。从力学因素方面看,焊接热循环特定的温度梯度与冷却速度,在一定的拘束条件下,将使焊接接头处于复杂的应力-应变状态,从而为裂纹的萌生与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在焊接过程中,冶金因素和力学因素的综合作用将归结为两个方面,即是强化金属联系还是弱化金属联系。如果在冷却时,焊接接头金属中正在建立强度联系,在一定刚性拘束条件下能够顺从地应变,焊缝与近缝区金属能够承受外加拘束应力与内在残余应力的作用时,裂纹就不容易产生,焊接接头的金属裂纹敏感性低,反之,当承受不住应力作用时,金属中强度联 铝合金焊接接头产生裂纹特征及产生机理分析 谢辉 (广东省第二农机厂,广东广州512219) 摘要:近40年来,由于焊接技术的进步,高效率和高性能的焊接方法得到了推广,铝及铝合金在车辆、船舶、建筑、桥梁、化工机械、低温工程和宇航工业等各种结构方面的应用在不断扩大,但国产化的铝合金和铝合金焊接材料均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对铝合金焊接接头产生裂纹的特征及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防范措施。 关键词:铝合金;焊接接头;裂纹;机理 —116—

304不锈钢焊接热裂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一、304不锈钢就是奥氏体不锈钢,相当于1Cr19Ni9、 SUS304不锈钢就是0Gr18Ni9的材质,产生热裂纹的可能性比较大,奥氏体不锈钢有一个特点:她在900多度以上时就是奥氏体,900多度以下至600多度时就是马氏体,温度继续下降,就又转变为奥氏体。焊接时接口开裂就就是在马氏体阶段开裂的。 解决的方法:减小一下焊接时的热输入量,加大焊后水冷却的工艺,使其在马氏体阶段的时间缩短,避免焊件在敏感的温度区间停留,接口就不会裂了。 二、不锈钢的焊接 1、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 不锈钢就是不锈钢与耐酸钢的总称,钢中所加合金元素在10%(质量分数)以上,属于高合金钢。它包括奥氏体型、马氏体型、铁素体型、奥氏体-马氏体型与沉淀硬化型五类。 焊接奥氏体不锈钢(0Cr18Ni9、00Cr18Ni9、0Cr18Ni12Mo2、0 0Cr18Ni12Mo2、0Cr18Ni9Ti、1Cr18Ni9Ti、1Cr18Ni12Mo3Ti 等)主要问题就是热裂纹――焊接过程中,焊缝与热影响区金属冷却到固相线附近的高温区所产生的焊接热裂纹、脆化、晶间腐蚀――沿金属晶粒边界发生的腐蚀破坏现象。与应力腐蚀开裂――金属材料(包括焊接接头)在一定温度下受腐蚀介质与拉应力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裂纹。此外,因导热性差,线膨胀系数大,焊接变形也大。

1)热裂纹与结构钢相比,它的热裂纹倾向较大,在焊缝及热影响区均可能出现热裂纹。最常见的就是焊缝结晶裂纹--在焊缝凝固过程的后期所形成的焊接裂纹,时在热影响区与多层焊层间还会出现液化裂纹。含镍量越高,产生热烈倾向越大,而且越不容易控制。 ;防止措施:a、严格限制硫、磷等杂质的含量。b、调整焊缝金属组织,以奥氏体为主的γ+δ双相组织具有良好抗裂性。c、调整焊缝金属合金成分,在单相稳定奥氏钢中适当增加锰、碳、氮的含量。d、采用小线能量及小截面焊道 2)接头脆化奥氏体钢焊接接头的低温脆化与高温脆化就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防止措施:a、严格控制焊缝中铁素体含量(体积分数)2~7%,因为4 75℃脆化与δ相脆化易出现在铁素体中。b、多层焊时采用较小线能量,以减少熔池体积,提高冷却速度,缩短高温滞留时间。 3)晶间腐蚀有三种形式:焊缝的晶间腐蚀;热影响区的“敏化区腐蚀”--敏化区腐蚀――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热影响区中,被加热到易引起晶间腐蚀的敏化温度(理论上为450-850℃)的部位,称为敏化区。在敏化区发生的晶间腐蚀现象; 刀蚀――发生在焊接接头近缝区一个狭带(小于1mm)上的晶间腐蚀。这种腐蚀的破坏形式像刀的切口,故称为刀蚀。

感应加热设备的不锈钢焊接工艺

感应加热设备的不锈钢焊接工艺 感应加热设备中的不锈钢按金相组织的不同可分为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能抵抗大气腐蚀的钢称为不锈钢。不锈钢中,因奥氏体不锈钢比其他不锈钢具有更优良的耐腐蚀性、耐热性和塑性,可焊性良好,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钢种。 不锈钢的焊接性 1)焊接接头的抗腐蚀性 (l)整体腐蚀。任何不锈钢在腐蚀性介质作用下,其工作表面总会有腐蚀现象产生,这种腐蚀叫整体腐蚀。 (2)晶间腐蚀易发生在奥氏体不锈钢中。晶间腐蚀发生于晶粒边界,所以叫晶间腐蚀。这种腐蚀可以发生在热影响区、焊缝或焊合线上,是奥氏体金属最危险的破坏形式之一。2)热裂纹 热裂纹是不锈钢焊接时比较容易产生的一种缺陷,包括焊缝的纵向和横向裂纹、弧坑裂纹、打底焊的焊根裂纹和多层焊的层间裂纹等。奥氏体不锈钢更易产生热裂纹。 不锈钢的焊接工艺 1)手工电弧焊 (l)焊前准备。当板厚≥3mm时要开坡口,坡口两侧20~30mm此刀内用丙酮擦净清理,并涂石灰粉,防止飞溅损伤金属表面。 (2)焊条的选用 (3)常采用的焊接工艺:采用小规范可防止晶间腐蚀、热裂纹及变形的产生,焊接电流比低碳钢低20%;为保证电弧稳定燃烧,采用直流反接;短弧焊收弧要慢,填满弧坑,与介质接触的面最后焊接;多层焊时要控制层间温度,焊后可采取强制冷却;不要在坡口以外的地方起弧,地线要接好;焊后变形只能用冷加工矫正。 2)氩弧焊 不锈钢采用氩弧焊时,由于保护作用好,合金元素不易烧损,过渡系数较高,故焊缝成形好,没有渣壳,表面光洁,因此焊成的接头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能。目前在氩弧焊中应用较广的是手工钨极氩弧焊,用于焊接0.5~3mm的不锈钢薄板,焊丝的成分一般与焊件相同,保护气体一般采用工业纯氩气,焊接时速度应适当地快些,尽量避免横向摆动。对于厚度大于3mm的不锈钢,可采用熔化极氩弧焊。熔化极氩弧焊的优点是生产率高,焊缝的热影响区小,焊件的变形小和耐腐蚀性好,并易于自动化操作。 3)气焊 由于气焊方便灵活,可焊各种空间位置的焊缝,对一些薄板结构和薄壁管等不锈钢部件,在没有耐腐蚀要求下有时可采用气焊。为防止过热,焊嘴一般比焊接同样厚度的低碳钢时要小,气焊火焰要使用中性焰,焊丝根据焊件成分和性能选择,气焊粉用气剂101,焊接时最好用左焊法,焊接时焊炬焊嘴与焊件倾角成40~50°,焰芯距熔池应不小于2mm,焊丝端头与熔池接触,并与火焰一起沿焊缝移动,焊炬不作横向摆动,焊速要快,并尽量避免中断。 4)不锈钢的焊后处理 为增加不锈钢的耐腐蚀性,焊后应进行表面处理,处理的方法有抛光法和钝化法。 焊接参数:包括焊接电流,钨极直径,弧长,电弧电压,焊接速度,保护气流,喷嘴直径等。1,焊接电流是决定焊缝成形的关键因素。通常根据焊件材料,厚度,及坡口形状来决定的。 2,焊极直径根据焊接电流大小决定,电流越大,直径也越大。 3,焊弧和电弧电影,弧长范围约0.5到3mm,对应的电弧电压为8~10V。 4,焊速:选择时要考虑到电流大小,焊件材料敏感度,焊接位置及操作方式等因素决定。以上本文由河北恒远(https://www.doczj.com/doc/262769970.html,)提供。

钢结构焊接裂纹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钢结构焊接裂纹的原因 及防治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钢结构焊接裂纹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本文基于焊接产生裂纹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经验,对钢结构裂纹产生的内外在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焊接裂纹是钢结构在制造过程出现的危害最严重的缺陷,我公司主要承担为安阳钢铁备件制造、安装及系统检修,在钢结构的制造过程中,有时焊缝会出现焊接裂纹,给工程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裂纹能引起严重的应力集中,降低焊接接头的承载能力,任其发展的话最终会导致焊接结构的破坏,降低工程质量,缩短结构寿命,严重时可能造成安全事故,间接延误工期并增加施工成本,影响公司的形象,所以说裂纹在钢结构的制造过程中一经发现必须彻底清除,进行修补,确保产品质量.以下对钢结构制造过程中裂纹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1.内在原因分析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般焊接裂纹按其产生的温度和时间分为热裂纹、冷裂纹和再热裂纹。 1.1.热裂纹 热裂纹是指在焊接过程中,焊缝和热影响区金属冷却到固相线附近的高温区时产生的裂纹,故又称为高温裂纹.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焊接熔池在结

晶过程中存在偏析现象,偏析出的物质多为低熔点共晶和杂质.它们在结 晶过程中以液态间层形式存在,凝固以后的强度也较低,当焊接应力足够 大时就会将液态间层或刚凝固不久的固态金属拉开形成裂纹.此外如果母材的晶界上也存在低熔点共晶和杂质,则在加热温度超过其熔点的热影响区,这些低熔点化合物将熔化而形成液态间层,在一定条件下,焊接应力足够大时也会被拉开形成所谓热影响区液化裂纹.总之,热裂纹的产生是冶 金因素和力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热裂纹特征是:多贯穿在焊缝表面,且断口被氧化成氧化色.它主要的表现形式:纵向裂纹、横向裂纹、根部裂纹、弧坑裂纹及热影响区裂纹.针对其产生的原因采取以下预防措施:a) 限制钢材和焊材中的硫、磷元素的质量分数.b)改善熔池金属的一次结晶,细化晶粒提高焊缝金属的抗裂性:广泛采用的方法是向焊缝金属中加入细化晶粒的元素.c)控制焊接工艺参数,适当提高焊缝成型系数:可采用多层多道焊法,避免中心线偏析,可防止中心线裂纹。 1.2.冷裂纹 冷裂纹是焊接接头冷却到较低温度时产生的焊接裂纹.它与热裂纹不同, 是在焊后较低温度下产生的,可以焊后立即出现,有时要经过一段时间才 能出现,这种拖后一段时间才能出现的裂纹也称为延迟裂纹.冷裂纹主要 发生在中碳钢、高碳钢、低合金钢或中合金钢中,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因素:1)钢的淬硬倾向大;2)焊接接头受到的拘束应力;3)较多的扩散氢的存在和浓集.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时,就容易产生冷裂纹.在许多情况下,

焊接冷裂纹

焊接冷裂纹 1.前言 1.1焊接裂纹的简介 焊接裂纹是指金属在焊接应力及其他致脆因素共同作用下,焊接接头中局部地区金属原子结合力遭到破坏所产生的缝隙。在焊接生产中由于钢种和结构的类型不同,可能出现各种裂纹,焊接裂纹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各有不同。有些裂纹在焊后立即产生,有些在焊后延续一段时间才发生,有的在一定外界条件诱发下才产生;裂纹既出现在焊缝和热影响区表面,也产生在其内部。 焊接裂纹对焊接结构的危害有:①减少了焊接接头的工作截面,因而降低了焊接结构的承载能力②构成了严重的应力集中。裂纹是片状缺陷,其边缘构成了非常尖锐的切口应力集中,既降低结构的疲劳强度,又容易引发结构的脆性破坏。 ③造成泄漏。由于盛装或输送有毒且可燃的气体或液体的各种焊接储罐和管道,若有穿透性裂纹,必然发生泄漏。④表面裂纹能藏污纳垢,容易造成或加速结构的腐蚀。⑤留下隐患,使结构变得不可靠。由于延迟裂纹产生具有不定期性,微裂纹和内部裂纹易于漏检,这些都增加了焊接结构在使用中的潜在危险。 焊接裂纹是焊接结构最严重的工艺缺陷,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甚至引起突发事故,例如,焊接桥梁坍塌,大型海轮断裂,各种类型压力容器爆炸等恶性事故。随着现代钢铁、石油化工、船舶和电力等工业的发展,在焊接结构方面都趋向大型化、大容量和高参数方向发展,有的在低温、深冷或腐蚀介质下工作,都广泛采用各种低合金高强钢材料,而这些金属材料通常对裂纹十分敏感。因此,从焊接裂纹的微观形态、起源与扩展及影响因素等进行深入分析,对防止焊接裂纹和保证工程结构的质量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 1.2焊接裂纹分类 焊接裂纹按产生的机理可分为热裂纹、冷裂纹、再热裂纹、层状撕裂和应力腐蚀裂纹等。 (1)热裂纹 焊接过程中,焊缝和热影响区金属冷却到固相线附近的高温区产生的裂纹,它的特征是沿原奥氏体晶界开裂。根据所焊金属的材料不同,产生热裂纹的形态、温度区间和主要原因也不同。

焊接热裂纹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

焊接热裂纹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 一、结晶裂纹 1、产生机理 1)、产生部位:结晶裂纹大部分都沿焊缝树枝状结晶的交界处发生和发展的,常见沿焊缝中心长度方向开裂即纵向裂纹,有时焊缝内部颁在两树枝状晶体之间。 对于低碳钢、奥氏体不锈钢、铝合金、结晶裂纹主要发生在焊缝上。 某些高强钢,含杂质较多的钢种,除发生在焊缝之处,还出现在近缝区上。 2)、分析熔池各阶段产生结晶裂纹的倾向 焊缝金属结晶过程中,晶界是个薄弱地带,由金属结晶理论可知,先结晶的金属比较纯,后结晶的金属杂质多,并集富在晶界,并且熔点较低,这些低熔点共晶物被排挤在晶界,形成一种所谓《液态薄膜》,在焊接拉应力作用下,就可能在这薄弱地带开裂,产生结晶裂纹。 产生结晶裂纹原因:①液态薄膜②拉伸应力 液态薄膜—根本原因。拉伸应力—必要条件以碳钢焊接为例,分析研究一下,在熔池结晶过程中什么阶段产生结晶裂纹的倾向最大。 如图3-77 ①液固阶段:熔池开始结晶时,液相多,固相少,液态金

属在晶粒间处于自由流动状态,有拉应力存在时,拉开后有液体随之补充,不易产生裂纹。(1区) ②固液阶段:固相多,晶粒之间相互接触,液相少,(低熔点共晶)在拉应力作用时产生微少缝隙,液态填充少,产生裂纹,这一区也称为“脆性温度区”即图3-77上a、b 之间的温度范围? ③固相阶段:完全结晶完毕,成为整体固态金属,拉应力作用时,因无液态薄膜受力均匀,不易产生裂纹。 T b—称为脆性温度区,在比区间易产生结晶裂纹,杂质较少的金属, T b小产生裂纹的可能性也小,杂质多的金属T b 大,产生裂纹的倾向也大。 3)产生结晶裂纹的条件?图3-78 如图3-78纵座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由拉伸应力所产生的变形(e)和金属的塑性(P),脆性温度区的范围用T b表示上限是固液温度开始下限固相线附近,或低于固相线一段温度。 在脆性温度区内焊缝的塑性用P表示,是温度的函数,=,当在某一瞬时温度时有一个最小的塑性值(P min)PΦ ) (T (出现液态薄膜时) 受拉伸应力所产生的变形用e表示,也是温度的函数? ①如果拉伸应力所产生的变形随温度T按曲线(1)变化,

在焊接中什么是冷裂纹和热裂纹

在焊接中什么是冷裂纹和热裂纹低碳钢焊接性分析: (一)冷裂纹 碳当量:钢材和熔敷金属的碳含量增加大桥焊条,焊接性变差;硅锰含量增加,焊接性变差;CE值增加,产生冷裂纹倾向增大,焊接性变差淬硬倾向:淬硬组织或马氏体组织越多,其硬度越高,焊缝和热影响区硬度越高,焊接性差。冷却速度影响因素:(1)钢材厚度和接头几何形状,(2)焊接时母材的实际起始温度(3)焊接线能量大小。拘束度和氢。板厚增加,拘束度增加;焊接区被刚性固定,拘束度增加,提高氢致裂纹敏感性 钢材成分一定,淬硬组织比例越高,冷裂所需临界氢含量越低,所需拘束应力也就越低,冷裂倾向越大。组织氢含量一定时,拘束度越大,冷裂纹敏感性越大。 (二)热裂纹 在焊接SP过高的碳钢时,一方面:在焊接热影响区的晶界上聚集的低熔点SP化物,引起热影响区熔合线附近的液化裂纹;若板厚较大,沿不同偏析带分布的碳化物等,在T形等接头中引起层状撕裂。另一方面:当母材稀释率较高时,进入焊缝的SP也偏多,容易引起焊缝中热裂纹。中碳钢焊接大多需要预热和控制层间温度,以降低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冷却速度,抑制马氏体形成,提高接头塑性,减小残余应力。 合金结构钢种类:低合金钢,中合金钢,高合金钢。1强度用钢:热轧及正火钢,低碳调质钢,中碳调质钢。2专用钢:珠光体耐热钢,低温钢,低合金耐蚀钢热轧钢:把钢锭加热到1300度左右,经热轧成板材,然后空冷。正火钢:钢板轧制和冷却后,再加热到900度附近,然后在空气中冷却。调质钢:900度附近加热后放入淬火设备中水淬,后在600度左右回火处理。 控轧:采用控制钢板温度和轧制工艺得到高强度,高韧性钢的方法。热轧钢通常是铝镇静的细晶粒铁素体+珠光体组织。正火钢是在固溶强化基础上,加入合金元素在正火条件下通过沉淀强化和细化晶粒来提高强度和保证韧性的。热轧及正火钢焊接性分析:Q345(16Mn)裂纹脆化 1冷裂纹淬硬组织是引起冷裂纹的决定性因素。冷裂敏感性一般随强度提高而增加2热裂纹降低焊缝中碳含量和提高锰含量,解决了热裂纹问题。Si的有害作用也与促使S的偏析有关。再热裂纹采取提高

焊接单相奥氏体不锈钢时如何防止产生热裂纹

焊接单相奥氏体不锈钢时如何防止产生热裂纹? 单相奥氏体不锈钢如0Cr25Ni20焊接时的热裂倾向比1Cr18Ni9Ti不锈钢要大得多,特别是在根部打底焊道以及弧坑处最易产生热裂纹。但是这类钢不能依靠加入少量铁素体来提高抗裂性。因为要在焊缝中形成铁素体,势必加入大量铁素体形成元素,这就使焊缝的成分和性能与母材相差太大,以致不能满足接头的使用要求。此外,更多的铁素体还会使接头脆化。 焊接单相奥氏体钢时防止产生热裂纹的主要措施是: 1)适当提高含碳量,使焊缝中形成一定数量的碳化物,与奥氏体组织成双相组织。通常认为,碳是引起热裂纹的主要元素,特别是在18-8型钢焊缝中,当碳的质量分数从0.06%~0.08%增加到0.12%~0.14%时,热裂倾向显著增加;如果继续增高0.18%~0.20%时,热裂倾向就更大。因此对于18-8型不锈钢,总是力求降低焊缝中的含碳量,以保证足够的抗裂性能。但是在单相奥氏体不锈钢中,由于含碳量比较高,已经高到足以引起热裂纹的程度,要限制它的含量已不可能。这时如果再提高碳的含量,使焊缝中保持适量的碳化物共晶,由于这种共晶物的熔点低、流动性好,在熔池结晶过程中呈弥散分布,可以细化奥氏体晶粒,并在熔池金属发生收缩和晶间薄层被拉断的瞬间及时填充到晶间的空隙中去,使裂纹不致产生。 2)在焊缝中加入适量的Mn、Mo金属元素,可提高抗热裂性,对于25-20型、15-36型等单相奥氏体不锈钢种,可加入质量分数为6%~7%的Mn或2%~5%的Mo。又例如,0Cr25Ni20Mo2型的焊条A412,就有质量分数为2%~3%Mo。

3)严格控制焊缝金属中S、P等有害杂质的含量。例如,焊接25-20型铸钢件时,如果用和母材成分相同的焊条或焊丝,只要焊缝中磷的质量分数不超过0.015%,不再采取其它措施,就能有效地防止裂纹。

热裂纹和冷裂纹产生的原因

热裂纹和冷裂纹产生的原因 一、热裂纹的特征 热裂纹常发生在焊缝区,在焊缝结晶过程中产生的叫结晶裂纹,也有发生在热影响区中,在加热到过热温度时,晶间低熔点杂质发生熔化,产生裂纹,叫液化裂纹。 特征:沿晶界开裂(故又称晶间裂纹),断口表面有氧化色。 (2)热裂纹产生原因: ①晶间存在液态间层 焊缝:存在低熔点杂质偏析} 形成液态间层 热影响区:过热区晶界存在低熔点杂质 ②存在焊接拉应力 (3)热裂纹的防止措施: ①限制钢材和焊材的低熔点杂质,如S、P含量。 ②控制焊接规范,适当提高焊缝成形系数(即焊道的宽度与计算厚度之比)枣焊缝成形系数太小,易形成中心线偏析,易产生热裂纹。 ③调整焊缝化学成分,避免低熔点共晶物;缩小结晶温度范围,改善焊缝组织,细化焊缝晶粒,提高塑性,减少偏析。 ④减少焊接拉应力 ⑤操作上填满弧坑

二、冷裂纹的形态和特征 焊缝区和热影响区都可能产生冷裂纹,常见冷裂纹形态有三种 冷裂纹形态{ 焊道下裂纹:在焊道下的热影响区内形成的焊接冷裂纹,常平行于熔合线发展 焊指裂纹:沿应力集中的焊址处形成的冷裂纹,在热影响内扩展 焊根裂纹:沿应力集中的焊缝根部所形成的冷裂纹,向焊缝或热影响发展 a-焊道下裂纹;b-焊趾裂纹;c-焊根裂纹 特征:无分支、穿晶开裂、断口表面无氧化色。 最主要、最常见的冷裂纹为延迟裂纹(即在焊后延迟一段时间才发生的裂纹------- 因为氢是最活跃的诱发因素,而氢在金属中扩散、聚集和诱发裂纹需要一定的时间)。(2)延迟裂纹的产生原因 ①焊接接头存在淬硬组织,性能脆化。 ②扩散氢含量较高,使接头性能脆化,并聚集在焊接缺陷处形成大量氢分子,造成非常大的局部压力。(氢是诱发延迟裂纹的最活跃因素,故有人将延迟裂纹又称氢致裂纹) ③存在较大的焊接拉应力 (3)防止延迟裂纹的措施 ①选用碱性焊条,减少焊缝金属中氢含量、提高焊缝金属塑性 ②减少氢来源枣焊材要烘干,接头要清洁(无油、无锈、无水) ③避免产生淬硬组织枣焊前预热、焊后缓冷(可以降低焊后冷却速度) ④降低焊接应力枣采用合理的工艺规范,焊后热处理等 ⑤焊后立即进行消氢处理(即加热到250℃,保温2~6左右,使焊缝金属中的扩散氢逸出金属表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