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进“符号学”领域

走进“符号学”领域

走进“符号学”领域
走进“符号学”领域

走进“符号学”领域

张智庭

今天,我国读者对于“符号学”这个名词,可以说已经不再陌生。但要说对其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也许还未到此程度。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这套“符号学译丛”,集中地介绍了法国符号学研究成果,为在我国开展符号学研究和于符号学分析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了原始参照。

法国的符号学研究,萌生于二十世纪上半叶,但其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还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以后的时间。它的发展,得益于多种学科在二十世纪获得的重大进步。

首先,现代语言学是符号学获得理论构架和研究方法的主要依据。第一次把对符号的研究当作一门新学科提出的,是瑞士语言学家F·索绪尔(1857-1913)。他在其对现代语言学发生深远影响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预言将有一门专门研究“符号系统”的学科出现,并为其做了初始的理论准备。他的继承者丹麦语言学家叶尔姆斯列夫(1899-1956)通过其《语言学理论导论》和《语言论集》两本著述,为后来的结构语义学的建立奠定了认识论基础。法国语言学家本维尼斯特(1902-1976)有关“陈述活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使得符号学借助于叙述主体的陈述来掌握意义成为可能,从而形成了话语符号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因此也就使符号学更靠近了言语活动的实际情况。

其次,文化人类学为符号学提供了部分研究对象。由于文化人类学与符号学都关心话语中影响个体言语的文化习惯(风俗,习惯,沉淀在集体的言语活动实践中的动因,等),所以它们在这些方面多有交叉。而对于主导话语的跨文化形式即叙事文形式的规律性研究,早在符号学介入之前就由文化人类学家们开始了,当然,这种研究也首先得益于语言学的理论启发。法国社会学家马塞·莫斯(1872-1950)曾系统地论述了价值物品与财富在社会的循环中的相互关系,从此,“社会性变成了一种系统,而在这个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我们可以看到衔接、等值和蕴涵关系”(列维-斯特劳斯评语)。列维-斯特劳斯本人也在这方面有非常出色的分析实践。杜梅泽尔(1898-1986)在《神话与史诗》中以相近的术语解释了印欧宗教中众神的“三种等级功能的意识形态”。于是,一种总的结构,在不考虑个别的情况下出现了,而在这种结构中,特殊的问题也在其中找到了它们的准确位置。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普洛普(1895-1970)1928年出版的《俄国民间故事形态学》,于六十年代初被翻译成法文在法国出版,极大地推动了符号学的研究。格雷玛斯(1917-1992)就在其基础上深入而又全面地研究了叙事语法,提出了完整的既可用于文学叙事文又可用于社会叙事文的符号学理论。

最后,在哲学方面,符号学从现象学研究理论中吸收了其有关意指作用(signification)的概念的大部分内容。符号学概念中的“意义显现”表达方式,就源自现象学的启发。这种表达方式,在感觉的范围之内于感觉主体与被感觉对象之间互为基础

的关系之中,把意指形式的地位确定为可感觉的与可理解的、幻觉与分享的信仰之间的一种关系空间。格雷玛斯在《结构语义学》中明确地写到:“我们建议把感知确定为非语言学的场所,而对于意指作用的理解就在这个场所内”(第8页)。当然,符号学不能被看作是现象学的一个分支。符号学对于现象学的借鉴,主要得益于德国哲学家胡塞尔(1859-1938)的《现象学的主导观念》(于1950年译成法文)和法国哲学家梅尔洛-庞蒂(1908-1961)的《感觉现象学》(1945)。

法语中,有两个术语sémiologie和与sémiotique与汉语中的“符号学”一词对应。这两个术语的使用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前没有根本性区别,而且sémiologie早于

sémiotique。从七十年代开始,由于使用sémiotique一词的研究者的研究工作出现了重大突破,随后,这两个术语所涵盖的研究内容便出现了较大的区别。

1、semiologie:该术语本来是指医学科学中对于“病相”的研究工作。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第一次将其用来称谓对于“符号系统”的总体研究。在认识领域,该术语先是指20世纪60年代在索绪尔、叶尔姆斯列夫和美国语言学家雅格布逊(1896-1982)影响之下围绕着法国结构主义(列维-斯特劳斯、杜梅泽尔、罗兰·巴特、拉康等)而进行的工作。随后,一些人狭隘地理解了索绪尔为sémiologie所确定的定义(例如Prieto和Mounin的研究),而把自己的工作局限于对符号本身的探讨,从而摆脱不了对于“语言符号”模式的机械性的运用。他们排除与其他人文科学的认识论的一切联系。这种研究为传播学理论所包括,最终成为语言学的附属学科。从研究内容上讲,

sémiolo gie不关心语义问题,它把对于能指的描述当作一种通常的释义活动来对待,而在这种释义活动中,自然语言是其工具。在与语言学的关系上,它不承认语言学的优先地位,因为它只强调符号本身的特定性。然而在解读一些非语言的符号(图片,绘画,建筑等)时,它却经常借用自然语言这种中介,例如罗兰·巴特(1915-1980)在《服饰系统》一书中,就采用了对时装的描述性文字进行分析的做法,而不是对时装本身进行分析。在分析绘画作品时,它也是只限于分析绘画的描述性语言。

2、sémiotique:该术语源自英文semiotic,最早由美国符号学鼻祖皮尔士(1839-1914)使用,指的也是对符号的研究,在这个意义上,它与索绪尔使用的sémiologie没有区别。现代的法国的sémiotique研究者们并不看重语言符号,认为符号是一种已经建构的对象,而不是可供观察的对象。他们更看重语义研究,努力探讨意指方式,认为符号学应该成为一种有关意指系统的理论,他们研究的领域是作为意指实践结果的各种文本。在这方面,形成了以结构研究为主的格雷玛斯等人的学派和克里斯特瓦(1941—)的认识论符号学研究(参照语言学模式和精神分析学理论而建立的“语义分析”符号学)。前者由于研究阵容大,成果颇丰,而成为法国符号学研究的主流:这一学派以“法语研究学会”的成员为主,其通常的称谓便是“巴黎符号学学派”。可以说,巴黎符号学学派的有关意指理论的基础概念,已经在格雷玛斯的《结构语义学》中得到了阐述。按照格雷玛斯的主张,符号学(sémiotique)就是意指系统的一种等级分析学说。他把一个意指整体分为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表现结构,对这些不同层次的确立和相互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巴黎符号学学派的工作内容和成绩所在。

深层结构即意指整体的“形态”结构。形态是由“义子”组成的内在世界,而其“句法”即其组织形式则是意指活动的基本结构。在对于深层“句法”的研究方面,格雷玛斯等人

的成功之处在于引入了“符号学矩阵”概念。这种矩阵被认为是位于深层、并且具有逻辑——语义特征的意指结构的组织形式。符号学矩阵的确立使得分析对象的语义聚合关系得到了描述。正是在这一层次上,符号学以语言学的语义研究为基础,但又增加了与社会和文化相联系的内容和分析方法。表层结构,指的是在义素层上的行动模式。行动模式是格雷玛斯在总结了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普洛普为俄国民间故事总结出的31种“功能”的基础上,概括出的叙事文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模式。它包括六个行动者:发送者、接收者、主体、对象、助手,对手,它们之间的各种结合方式便构成了“叙述”句法。在这当中,行为者的行动模态的引入也是非常重要的。格雷玛斯首先把行动模态划分为想要、能够和懂得三个方面,进而根据符号学矩阵的原理确定了“实际状态的模态”,从而建立了叙述图式。这样一来,巴黎符号学学派的符号学理论,就不仅可以适用于文学的叙事文,而且也可以用于多类意指整体。正是在这一层次上,符号学包容了传播学,并具有了更广阔的研究范围。在巴黎符号学学派看来,由能指组成的表现平面即语言符号层不是他们的研究内容,而是语言学在语义研究之外的语音和语法研究内容。上面说过,sémiologie的研究仅限于能指符号的特征性,所以,它正是在表现层上依赖于语言符号模式。

实际上,sémiologie的研究者们从罗兰·巴特开始也已经意识到“任何sémiologie系统均与言语活动混合在一起”。他们进而认为sémiologie是话语的意指单位的科学。所以,近年来的sémiolog ie研究,也出现了一定的向sémiotique方面的变化,这样,两个术语的内涵就开始有所接近了。

法国的符号学研究,从起步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基本的理论框架,为符号学的“自立性”做出了贡献,成了世界范围内这一领域研究的佼佼者。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较深入的了解。

我国的符号学研究,从总的情况来讲,长时间处于“引进”阶段。当然,符号学的一些相关理论在我国某些领域的应用已经开始,语言学、逻辑学、翻译理论和文学研究都对符号学程度不同地有所借鉴。这套丛书的出版无疑会对我们的研究和应用有所促进。丛书中的书目,都是法国符号学研究不同时期有影响的著述,包括在sémiologie和

sémiotique名下进行的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后者居多),并且主要是格雷玛斯、克里斯特娃、托多罗夫的著述,而托多罗夫(Zve tan TODOROV)先生本人又同意做丛书的名誉主编,就更增加了这套丛书的权威性。

(《叙述和话语符号学》、《结构精神分析学——拉康思想研究》天津社科出版社出版)《中华读书报》

符号学作为跨学科方法论的重要作用

李幼蒸

(公法评论https://www.doczj.com/doc/262690138.html,)

符号学是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方法论探讨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主要方面包括对较比模糊的文化及学术现象进行精确的描述和对人文学术现象中的意义关系、因果关系、评价关系、行为关系进行较比精确的表达和分析,以促进提升人文社会科学对象的理解和运用。符号学方法论一般被视为其它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语义学和逻辑学基础,故被称为人文社会科学的“数学”工具。

两百年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政经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相比之下,人文科学(文史哲语宗艺)进展缓慢。同时,不同文化和不同时代的人文思想充满分歧和冲突。现代西方文化思想和人文科学显然也未为人类提供有效的科学性体系,尽管其科技工商发达,社会和思想界却充满了精神危机和信仰危机。100年之久的现代符号学和40年之久的当代符号学的主要目标即在于系统地和有效地提升现代人文科学的科学性。历史表明,人文科学所涉及的基本问题如意义,价值,信仰等等对人类生存来说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而这些问题不可能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单独加以解决。符号学,作为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方法论思考,为这类复杂的课题提供了基本的研究工具。

人文科学的另一困难点在于它与不同文化传统相联系,这一历史背景为人类未来普遍的文化思想交流增加了障碍。当代符号学的一个显著进展是跨文化符号学的出现,其目标正在于为人类共同的人文科学的建立提供科学性准备。跨文化符号学是跨学科方法论的一个重要发展,“中国符号学”则是跨文化符号学领域中的最重要分支。

100年来,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影响下,人文科学各学科各自都在本领域内取得重要成就,符号学方法论策略的目的在于促进各学科之间的充分和有效的交流,促进各学科吸收相邻学科理论成就的机会,以使人文科学整体及各学科的科学性大幅提升。作为学际交流方法论,符号学将使中西人文学术传统之间的交流有效提升。

符号学思考方式实际上与人类思想史同其久远,它有机地贯穿于哲学、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诸领域中,因此符号学的成果广泛地表现在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作为现代西方学术领域的符号学首先显示在各个主要学科之中,西方公认重要的符号学家都是各学科的首要带头人,例如:

●语言学:欧美结构学派的索绪尔、特鲁别斯基、雅克布森、本维尼思特、乔姆斯基等等。

●哲学:欧美一些重要流派的代表性哲学家,如皮尔士、莫理斯、塞尔、胡塞尔、斯特劳森、利

科、阿贝尔、卡西勒,等等。

●人类学:自从符号学进入理论人类学以来,人类学学科才逐渐成为趋于严格性的科学,其中最重要的人类学符号学家为法国的列维斯特劳斯和美国的吉尔兹。

●历史学: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史学理论进展为法国年鉴派,其主要方法之一即历史符号学,如勒高夫的史学。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历史思想为符号学方向的话语分析派,其首要代表为海登怀特。

●文学理论:自从符号学进入西方文学理论领域后,文学理论成为当代西方最重要的人文学科之一,其首席带头人即法国的巴尔特。今日符号学已成为文学研究中的主要方法论。

●电影和艺术理论:符号学是当代西方美学、电影理论和其它艺术理论中的第一重要方法论,涉及绘画、建筑、音乐等主要学科。

●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符号学已证明是处理心理模糊领域的有效方法工具,格式塔、结构主义、弗洛伊德学派等广泛运用着符号学分析法,其著名人物包括皮亚杰和拉康。

●社会学:当代社会学理论探讨中广泛地运用着结构主义—符号学方法,特别表现在社会学与心理学,哲学,史学,人类学的交叉研究领域,其英美结构功能学派,法国结构学派和当代德国新功能派表现了符号学思想和系统论思想的紧密结合。

●宗教学:当代西方宗教研究为一广泛的跨学科领域,涉及文学、哲学、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艺术学等众多领域。其中不少课题都与符号学思想方式相关,特别是宗教话语分析研究。

当代西方主要符号学家多为各学科领域内的跨学科方法论的运用者,因此所谓符号学方法论本身并非一门孤立的方法程序,而是在既定学科内部进行的各种跨学科方法论革新的努力。正是这类努力导致60年代以来西方人文科学理论的显著进展。当前西方人文科学研究成效趋缓乃因受到学术制度本身的限制,当此之时,非西方的,特别是现代中国人文学术的介入,将可为人类整体的人文科学现代化事业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过去几十年间,符号学在非欧美地区,特别是在日本,印度,韩国,获得显著发展。符号学被称为沟通东西文化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符号学研究和跨学科方法论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一方面,中国学者急起直追,20年来在掌握西方相关知识方面超出了以往80年;另一方面,在运用现代方法研究中国古典文化学术方面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符号学也不同程度地涉及了各种课题领域。正在成形中的中国符号学方法论在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现代化的过程中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符号学的努力主要表现在对中国古典语言结构,历史话语表现方式和非文字文化表现方式进行更为精确的描述和分析,以便使古典文化学术形态能与现代科学性的话语表述进行有效地对比和对话,从而促进古典思想和现代思想,中国思想和外国思想的有效交流,使中国传统文化学术思想中的优秀部分能对今日西方欠缺精神方向的科技工商时代产生影响。

符号学作为方法论战后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已显示突出绩效,但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困难是制度性的,即由于职业性和学术市场性的限制,学际之间的交流受到阻碍。国外综合性的科研单位

基本上仍是学际分割性的。中国社科院,一方面学科门类齐全,另一方面在院一级又具有跨学科综合协调的职能,是今日世界上开展跨学科方法论探讨的理想场所。由于符号学方向的跨学科方法论探讨今日正是突破世界人文科学理论发展困境的重要契机之一,中国社科院将可因承担此一科研领导责任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人文科学理论革新的基地之一。“中国符号学”这一崭新科研领域将成为以下诸学术传统间的对话和交流场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人文科学各学科之间,中西人文科学之间,以及现代西方传统和现代苏俄东欧传统之间。(苏联东欧符号学是90年代以前少数可与西方进行学术交流并获得西方符号学界相当尊重的学术领域之一)“中国符号学”将既是一门新兴学科的名称,也是进行上述广泛学术对话交流的工作场地的名称。开展中国符号学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的符号学研究事业,也有助于推动中国人文科学整体学术水平。

符号学方向的宣示:基本观点

李幼蒸

(A)基本观点

在本栏收入的三篇论文和两篇致词中所包含的原则和观点,反映了本人在人文科学全球化时代所持的基本符号学理论立场。三篇有关符号学认识论的论文最初是为三次国际符号学会议准备的,现在重新加以编辑以作为一份有关新世纪符号学方向的个人网上观点宣示。

I。符号学的未来 (2004, 7, 12) ( 里昂国际符号学大会闭幕式致词 )

II。符号学和全球化人文科学 (2005, 6, 10) ( 芬兰“符号学全球化”开幕式致词 )

III。北京论文 (2004, 3, 28)中西符号学对话的认识论意义 (北京国际符号学研讨会中方总结发言)

IV。里昂论文 (2004, 7, 9)

跨文化符号学运动的认识论涵义:朝向人类理论实践的新启蒙时代

V。依马特拉论文 (2005,6,14)

全球符号学时代的认识论转向:从自然-文化世界中的记号到学术话语的语义学制度(2005年7月初修订)

(B) 中文版补论

本网站英文版新设“基本观点”栏目,选集了一组符号学文章,用以表达本人目前对符号学及人文科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作为与国际符号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时的简明立场宣示。中文读者有兴趣者欢迎参阅并予批评指教。这些理论观点和立场,是在作者五十年来特殊文化背景和个人研习经验中滋长的,以及在过去二十七年国内外特殊学术研究经历中形成的,其内容与西方主流理论颇多异同之见。由于十多年来集中于中西比较研究理论,以及目前正在进行中的有关中国儒学解释学的写作计划,现尚无充分时间对理论问题本身进行系统的处理。此处所表达的看法当然是阶段性的结论,但希仍具有一定的理论启示性和前瞻性。网络时代,思考和写作的方式也在变革之中;一个时期的研究思考结果今可提前发表,以期参与促进国际学术体制外的自由思考互动网络之发展。网络时代辩证法,今日岂非正是提供了回归“成功不必在我”、“朝闻道”、“学为己”等仁学古训的物质条件么;岂非正是提供了促进地球村时代学术民主

化的新型 (电子) 渠道么?孔子“仁学”不是炎黄“圣人”的个别天才性发明,而是古代远东人类集体性生存智慧的凝集。作为个体形像之“孔丘”乃古代“匿名集体性作者”之代称。今日人类不必再依赖“救世主”神话之编织,而应是回归人类特有之人性和理性精神和原则本身,并在此人类须共同面对的生存总危机前,集体地开发此人性丰富资源,以为地球村全体“村民”谋求未来之福祉。仁学,不是相关于一族之自我谋利行为,而是相关于人类全体之共利事业。此即已为今日世界所忽略了的新启蒙时代理论的精神方向。本人去年受邀在里昂符号学大会闭幕式致词时,特意以此不合时宜之论“刺激”国际同仁,会后并多次关照里昂编辑者必须字字刊出 (因为我已听说一些国际同行不喜此“违时”之论 ) ,以表达本人言所当言之初衷。

以下符号学和相关学术观点,是本人十多年来在国际符号学界首次明确提出的,或根据比较文化研究新发展而比西方学者更加予以强调的。其要点已在过去十多年本人中文出版物中多有发表,现复简括如下,以作为英文“基本观点”栏目之中文补充。

1。符号学理论不是哲学基础论或哲学还原论的。其相关申论是:哲学的身份和功能须在现代人文科学重组后重新加以定位。

2。一般符号学不是另一个受制于现代学术分科框架的新理论学科,而是一个跨学科跨文化人文理论的独立探索领域。

3。符号学的价值和意义表现在它与人文科学现代化过程的相互关系之中,而非表现于其在现存学术制度内的实际地位之中;符号学是“同在”和内在于人文科学整体的。其相关申论是,符号学理论目标是与人文科学整体重组目标一致的。

4。符号学须首先与解释学结合,以强化其作为人文科学意义学研究的完整认识论和方法论功能;其次须与其它哲学认识论、方法论 (如现象学,分析哲学,精神分析学,西方马克思哲学等等)有效沟通,以形成诸新型学术关联运作网络。

5。跨文化符号学是跨学科符号学的特殊分支,中国符号学是跨文化符号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现代化事业中,中国符号学亦可被权且视为一特定方法论“学科”,并将可成为未来中国人文学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6。中国符号学须与西方符号学理论结合才能有效形成和积极发展,反过来,成熟的中国符号学将可其后实质上影响西方或世界符号学及人类人文科学的构成和方向。中国符号学将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研究中的第一重要方法论,经符号学处理过的中国传统学术将可反过来影响世界未来人文科学 (中国传统学术如果不经过现代化的再组织将永远不可能“走向世界”。人文学术象科学一样,不应再象前地球村时代那样仅只是属于一国的;而今应是属于全人类和全世界的)

8。符号学将成为人类伦理学 (它必须具人类普适性,现世有效性,和运作合理性) 重建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与当前西方“符号学伦理学”强调符号学作为社会伦理学批评和改进的实用行动学主张不同,本人强调符号学和伦理学在理论层次上之内在关联性。

9。本人对“符号学”一词的用法比西方同行在理论上具有“更专”的针对性,在范围上具有“更大”的广泛性,在实践上具有“更远”的前瞻性。“符号学”是人类新世纪人文科学重组的基本“运作子”,其具体内容和项目是针对不同学术实践规模和层次而在学科体制规划外创造性地和充分灵活地加以选配的。

10。本人有关人文科学朝向人类人文科学一体化的思考框架,不同于现行任何中西学术民族主义,也不同于任何现行学科本位主义。“符号学”乃人类人文科学统一化进程中极其有效的认识论互动中之“触媒”以及意识形态上具中性的 (因此易于被广泛接受的) 方法论技术学。

( 完稿于人类首次成功撞击慧星之日:2005-7-4)

符号学与文化研究(发言稿)

作者:藏策

在今天的"文化研究"语境中,已不再那么前沿了的符号学研究,对于我们还重要吗?中国学界能够超越"语言学转向"而直接在"文化转向"中有所作为吗?当"符号学译丛"第一辑的《叙述和话语符号学》、《结构精神分析学--拉康思想研究》(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张智庭、藏策主编)出版之际,我想就这一系列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一

首先,中国语境中的文化研究是十分复杂的,从背景到现实都与西方大相径庭。在西方,文化研究之所以成为自"语言学转向"以来,继文本研究之后的又一次新的"转向",其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就是:后结构主义(在美国尤其是解构主义)理论,为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等,或提供了理论依据或提供了理论方法。"转向"之初,保罗·德曼就曾在一篇文章中说:"从最近的各种出版物判断,时代精神之风已不是吹往形式主义和内在批评的方向了。……由于文学形式诸问题已经一劳永逸地得到了解决,由于结构分析的技巧已经臻于完美,所以说,我们似乎可以"超越形式主义"而走向那些真正令人兴致盎然的问题,并最终收获对技巧的苦行僧式关注所产生的成果了。而正是此种关注,为我们迈出关键性的这一步作了准备。凭借文学的管理井然的内在法则和秩序,我们现在可以满怀信心地致力于外部的事情,即文学的外部政治问题了。……"(《符号学与修辞》)

虽说当年德曼说这话时口气不无揶揄,但就有关语言学研究作为日后"转向"的重要的知识背景这一

点,似无疑义。所以,与其说文化研究是从关注文本到关注社会,还不如说是将"文本"扩大化,走出了昔日仅仅关注"文学性"的狭小视野,而把历史、文化、社会亦视为一种"文本"来加以解读,并寻求其背后的"深层关系"。文化研究不是抛弃了结构主义以来"文本研究"的成果,而是将其作为一种知识背景在更为广阔的领域里加以运用。从不满于实证批评、历史批评、印象批评、新人文主义批评,到关注文学自身研究的新批评,以及后来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的鼎盛一时,可以说是一个从不关注文本的极端到只关注文本的极端的转换。然而解构主义对"中心"的巨大的颠覆性,又注定要为居于"边缘"的性别、种族、阶级、文化提供一种理论思想上的"尖端武器",而由此展开的各类文化研究又势必会走出文学,面向文化。这一看似反反复复的过程,绝非物极必反式的简单的重复或回归,而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深化的进程。而中国语境中的文学/ 文化研究所缺失的恰恰就是这一进程。这无疑是中国许多学人的一种先天不足。

其实,文化研究作为又一"西方"的传入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进行"文化研究"的课题。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中国对西方"理论",一直是不知有秦汉无论魏晋,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吃螃蟹"。但这并不是一种时空对等的传播/ 接受,而更像是经过了"时空隧道"的科幻旅行。随着从西方到东方的空间转换,时光便神奇地倒退了半个世纪。弗洛依德、索绪尔、普罗普这些20世纪初的大师,早已成为西方经典的"古人",在中国却"时光再现",重又焕发了青春。他们仿佛从"时空隧道"被抛回了20世纪初,重又成为"先锋"和"异类"。为此他们还要时不时被当时的"学术界"批上一批。这些现在看来或许有点滑稽,但却是一个真实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方面,知识的背后是权力的运作,其中的"拿来"与拒斥、凸显与遮蔽,非一言所能尽;另外,也应看到,一种文化理论的形成、发展是有其特定渊源的。无法想象能不懂弗洛依德而精通拉康,不知索绪尔而谙熟罗兰·巴特。

与德曼所戏言的"文学形式诸问题已经一劳永逸地得到了解决","结构分析的技巧已经臻于完美"等情形相反,中国学界却从未"对技巧"进行过"苦行僧式关注","语言学转向"在中国不仅还没有完成,甚至可以说仍尚未真正开始。海外学者高辛勇先生曾言:"虽然中国的政治体制彻底改变,但语言以及刻铸在语言上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并没有完全变换。五四运动使白话代替了文言成为文学创作语言,但根据大多数研究,文言里的修辞格,大部分仍旧保留在白话里。……这些改革并没有完全破除传统帝制的价值、意识形态、与行为模式。因为价值与意识形态是由语言来夹带,是刻铸在语言里的,而语言并不能一下子换新,它所夹带的价值也一直被内化、被我们接受为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也比较难以破除。"(见《修辞学与文学阅读》)与已被种种"后学"解构殆尽的西方文化(话语)相比,中国文化(话语)其实倒更是亟待"解构"的,然而却还很少有人对此加以留意(高辛勇先生的研究也未引起国内学人应有的重视)。德里达在中国虽也曾大热特热过一阵,但谁又能真正回答,类似于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东西,在非"语音中心"的汉语中究为何物(虽然张隆溪先生有过可贵的探索)。我以为如果不能将那些千百年来潜藏于汉语之中的"超验隐喻"意识形态编码滤出,并加以质疑、解构的话,那么中国语境中的一切文化批评,都将注定无功而返。二

此外就文论而言,由于缺少相关的知识背景,缺乏基本的文本分析训练以及对相关理论方法的掌握,中国学界的许多"研究"、"批评"还往往仅停留在对西方某些名词术语的简单套用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其观念和方法而言不过是那种僵化的传统文学批评的翻版。不要说后结构主义的诸多理论方法,即便是结构主义初期最基本的语言学、符号学原理在中国的知识界也远未普及。有人曾认为,今日中国学术也已超越文学研究而到了一个文化研究的时代。我以为这未免过于乐观了。中国在文学研究方面直至今天也还只是"初级阶段",我们还从未像欧美学界那样在语言学、符号学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没有在文学形式的诸多方面详加探讨。多年来,惟一能聊以自慰的便是抬出中国传统的"诗学"来壮门面。然而我们对自己传统诗学到底又知道多少?在缺乏现代语言学方法,不做话语深层分析的情况下,真的能够对传统诗学有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把握么?不过是拿几条中国的古代文论去套-下西方文论,再比较一下异同,以为便是融会中西诗学了。用这样的"理论"能研究中国20世纪的文学么!文学研究如此,文化研究难道就

能创造奇迹吗?(虽然近年来国内在文化研究方面也出版了一些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但终属凤毛麟角。)

在某些研究中,由于不懂话语分析的相关方法,无法进入文本的深层加以解析,只好听任已有的"中心意义"(此种中心意义的建构过程,往往背景复杂居心叵测)的摆布。其结果是不仅无法揭示其背后深层的权力关系,反而为这种权力关系所役使,不是"除幻",而是"制幻"。比如,中国的许多女权/女性主义者(少数学术精英除外),由于缺乏在语言学方面尤其是解构主义以来话语研究方面的相关知识背景,以至于其研究长期以来始终在低水平层面徘徊。他们还不太懂得,男权观念(就如前面分析的极权观念--意识形态一样)恰恰就隐匿于语言之中,在言语活动或曰修辞过程中,被不断地加以编码、复制。女权/女性主义批评,如果不能深入到话语层面并将隐匿其中的男权观念加以过滤、分离、剖析、解构的话,就无法真正地颠覆男性话语霸权,甚至会陷入某种吊诡式的可笑境地,更有可能糊里糊涂地充当了男权的"共谋"而不自知。比如,一些所谓的女权主义小说,在故事的表层里仿佛颠覆了男权,却不知其故事的深层结构恰恰是男权观念的,其叙述话语也充满了男权隐喻。而那些"女性主义"者就常把在这些故事层面里讲述女人故事,但在话语层面上却显然是男权观念的文本,当作"女权"文本。这实在无异于是一种女性/女权主义的自我解构。

德曼曾说:"在法国文学批评的实践当中,符号学既硕果累累,又不可逆转。……"可以说自西方的"语言学转向"以来,符号学研究始终是这一领域里坚实的知识背景和理论中坚。即便是在"文化转向"之后的今天,其作用仍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于中国学界而言。三

其实,在今天的文化研究的语境里,在迈向经济全球化的消费狂欢中,"符号"对于我们来说,更是无所不在。法国学者让·鲍德里亚的有关学说表明,在现代消费社会中,随着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其交换价值的完全脱离,符号也与其所指物完全脱离了。当符号的所指意义和所指物都被放逐后,代码变得不再指涉任何主观的或客观的"现实",而只指涉其自身。符号的能指变成了它自身的所指物,符号只是为了转换和交流的目的而存在,而生产也成为为生产而生产的"生产",除此之外便没有任何其他的目的和价值了。这些理论无疑地为当今的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

虽然文化研究最初主要地是来自英国,而不是法国,但没有人怀疑鲍德里亚的相关理论已成为当今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鲍德里亚所运用的基本方法仍是符号学的。他说:"消费和语言一样,或和原始社会的亲缘体系一样,是一种含义秩序。""流通、购买、销售、对作了区分的财富及物品/符号的占有,这些构成了我们今天的语言、我们的编码,整个社会都依靠它来沟通交谈。这便是消费的结构,个体的需求及享受与其语言比较起来只能算是言语效果。"

比如:当今的市场经济给人的假象之一就是,消费者是"上帝",生产者是按照消费者的"需求"来生产的。对此,鲍德里亚说:"承认消费者的自由和主权只是个骗局。这种把个体满足和选择维护得严严实实的神秘主义,就是工业体系的意识本身。"消费者的"需求"其实是被"生产"出来的,是被以符号系统的方式"制造"出来的。所以既不能说生产是需求的结果,也不能说需求是生产的结果,而应该是"需求体系是生产体系的产物。"

再如,在今天这个"读图时代",在"老照片"、"x镜头"风靡之时,很多人都会被图象的"真实感"所迷惑,从而相信其"真实性",相信那就是"现实"。这样就遮蔽了隐匿于图象背后的意识形态编码。笔者曾撰写《摄影·批评·文化研究》系列文章,对中国的摄影批评、后摄影、女性人像摄影、长城摄影、《俺爹俺娘》等一一加以分析(见《中国摄影报》),而这些如果没有符号学理论方法的支持,则根本是不可想象的。

媒介即信息,电视传媒所传达的是:可以任意显现、任意剪辑并可用画面解读的世界的思想。画面成为了作为缺席的世界的元语言。是把真实世界假定为其回忆、其万能解读基本单位的画面的推断。在"画面消费"的后面隐约显示着解读系统的帝国主义:即只有可以被阅读的东西才能存在。每一种媒介都把自己作为信息强加给了世界。而我们所消费的就是根据这种既具技术性又具"传奇性"的编码规则切分、过滤、重新诠释了的世界。

言归正传,最后再说一下"符号学译丛"这套丛书:以往国内翻译出版的有关法国符号学方面的著述,虽已不在少数,但与国内学界对符号学等相关知识的陌生程度相比,似仍属杯水车薪。尤其是有关以符号学方法分析具体文本的著作和结构主义以后的符号学理论,除罗兰·巴特而外,少有译介。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策划"符号学译丛"之初,就加以留意了的。所以特意加进了A·J·格雷玛斯的《莫泊桑·文本符号学》(符号学研究名著,对莫泊桑的文本加以实际的分析操作)和J·克里斯特娃的《符号学·语义分析研究》(是她的代表作,其"基因文本"、"现象文本"等新理论,曾为法国符号学的发展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等书目。另外,一些有关政治、社会、文化方面研究的最新著述,以及拉康学派精神分析的新近成果等,我们也还会在另一套丛书"法兰西语境"中继续推出(天津人民出版社即出)。虽然,几本书的出版,对于学术界或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能开阔一点视野,引进一些新的理论方法,对我们来说,已于愿足矣。

2001、6、26原载南京评论

《传播符号学理论》导读

作者:费斯克人气:

评分:

我要评论下载本书收藏本页简介:传播是人人皆知鲜有完善定义的人类活动。传播是与人说话,它可以是电视节目、可以是讯息的散布、它可以是我们的发型、也可以是文学批评…等等形式,不胜枚举。学院派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是否能以「一项研究主题」来定义多面向的人际传播...

Saussure符号学理论在广告研究中的应用

刘慧雯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

Saussure符号学理论在广告研究中的应用:

文本意义研究的批评与更弦易帜

壹、绪论:广告内容评析二三事

广告,可以说是当代生活内容中,最能反映消费活动、流行指针、以及社会价值的文本之一;社会学家Polly(1979)就说:广告是一面镜子,反映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不论是从其定义或表现,人们都相信广告有影响社会成员的一定效果。

大致上说来,有关广告如何在一个社会中发挥其影响力的讨论,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主题,这三个主题分别是:广告阅听人的认知结构对理解广告的影响(如:白明胜,1995、杜富汉,1986、唐士祥,1993、Park, Mothersbaugh & Feick, 1994、Scott, 1994)、广告本身的内容设计(如:吴观涛,1963、苏育良,1995、郑自隆,1974、李凤兰,1995、王宜燕,1991、王其敏,1998 、Goffman, 1976)以及广告与大社会结构以及意识型态之间的关系(如:唐维敏,1991、Ball & Smith, 1992、Kelly-Holmes, 1998、Anuva, 1998、Elizabeth, Scott & Wells, 1998)。这三个主题分别从文本、阅听人以及环境三个角度切入,对广告的表现进行考察;不但讨论丰富,也提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讨论广告,绝不能从一个单一的角度进入。

然而,即便是过去众多取径的广告研究已经揭露了理解广告各个面向的不同角度,研究却常常碍于研究者本身视野的局限、对理论内容的片面解释、或者解释范例的缺乏与不当,而使得广告研究成为一种仅撷取上述三个主题之一的讨论,而无法对这三个主题作一个惯连式的分析。如果广告真的是涉及音乐影像语言、生活方式、消费认同,而又具有引领人们如何生活的一种传播内容,那么,广告研究所要作的,就不会仅仅是对消费活动的预测,还要加上更多复杂的想象;本文的写作,就是试图将主题集结在「广告文本意义

究竟为何,怎么产生意义的」这个问题意识上,为既有的广告内容评析研究,多加上一层牵连到阅听活动、社会生活以及语言使用的想象。

为了开展这样一层想象,本文将主要分析架构置放在语言活动的整个过程上。藉由回顾使用Saussure符号学的广告研究,讨论广告意义从何而来这个问题。

貳、意义那里来?--回顾阅听人、文本与社会三个分析进路

对广告的研究,大抵上可以规画出三个不同的主题,分别是:广告文本分析、阅听人的理解与认知、以及广告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环境与意识型态。广告文本分析以广告内容之设计、编排为主要的研究焦点,讨论传播者(sender)如何透过广告内容的设计,来操弄阅听人的注意力。阅听人理解与认知研究以阅听人接收广告之后的态度改变为主轴,兼顾阅听人身份问题以及认知历程的讨论。社会环境与意识型态分析立基于马克斯主义批评,试图指出广告中暗藏的宰治意识型态。

针对这三个主题,符号学的分析因为提供了语言表现的解析工具,使得它在广告研究中,一直占有相当的份量;尤其是对广告文本的研究来说,既然是以理解广告内容设计的规则为主要目的,自然也会将符号学视为重要分析工具。然而,广告阅听人研究或者意识型态研究又跟符号学理论有什么关系?

为了找出这层关系,本文将先回顾广告阅听人以及意识型态研究的梗概,并且在其中寻找应用符号学的方式。在这个回顾中,一方面,我们要指出广告研究的大要,另一方面,也希望指出,关于广告意义如何形成的讨论并不是将文本、阅听人、意识型态拆解成三个部份;透过符号学应用的修正与更弦易帜,我们要指出的,是一个活生生的阅听人,如何在日常生活的脉络中取得广告意义的过程。

一、广告阅听人研究

广告研究讨论广告意义的构成,而其中,阅听人如何看广告,形成什么样的印象概念,就成为广告研究中相当重要的研究领域。然而,因为广告是一种

涉及说服的传播内容,因此,采取阅听人立场的广告研究,也多半视说服为主要的广告研究元素。

1.行为主义阅听人研究:说服

所谓的「说服」(persuasion)指的是一个涉及传播与人类行动的复杂现象(Bostrom, 1983:1-2)。从亚理斯多德(Aristotle)开始,人类就展现了对说服的兴趣(Clark, 1957转引自Billig,1991:33)。而对肇始于世界大战之后的传播研究来说,因为实用上的考量,也将「说服研究」视为传播研究中,最重要的核心领域;Hovland在1946到1961年之间在耶鲁大学建立的「传播

与态度变迁研究计画」(多称「耶鲁研究」),就是最早、也最具份量的典型传播研究之一。(翁秀琪,1993:92-101)

不过,立基于心理学的说服研究,将阅听人接触传播内容之后表现出的改变看做是一种行为主义式的反应行动;心理学式的说服研究认为,当阅听人受到刺激,就会产生改变,阅听人是一个类似处理器的运作机制,而行为研究就是企图透过对讯息内容的操弄,找出使阅听人说服与否的元素。包括考量感性与理性两种不同讯息形式的推敲可能性模式(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Peyyt & Cacioppo, 1980、1981、1986;Chaiken, 1981)在内,这类研究将阅听人视为简单的反应动物,在接受到刺激之后,便会依照所受的刺激引发相对应的反应。单从将阅听人视为一种刺激反应机制的角度来看,这类说法其实将阅听人所处的社会环境脉络、个别生命历程以及对内容讯息的解读方式,都化约为对讯息所产生的反应;这几乎可以说是一种没有考量现实情境的作法。或者,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些研究真正关注的焦点,其实不是阅听人,而是如何操弄讯息的问题;阅听人在这里只是作为确认讯息形式有效的背书者而已。意义问题,在此并不被视为重要的讨论问题。

相对于行为主义式的分析,有关阅听人身份为何、社会位阶各种人口学变项

的讨论,就成为补充阅听人特质的讨论。

2.社会学式阅听人研究:身份认同

品牌研究(brand studies)、认同广告(identifying commercials)以及象征消费(symbolic consumption)等论述将广告视为一种赋予消费商品特定意义的机制,阅听人在广告中被转化为消费者;而广告商品的意义,则来自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身份,以及对身份(identity)的想象。「身份」也者,即是自我。自我的理解一部份来自对自我(self)认知,一部份来自自我与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Martin & Nakayama, 1997:64),也就是「我是谁」以及「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想象。然而,由于「我想成为什么人」的想象受限于自我接触到的全体,这使得自我一方面在意别人(significant other)的看法,一方面却必须在特定的全体中寻找他所认同的对象。一个人所能接触到的自我想象内容,就成为他可能改变自我的依据;而广告在这里,就扮演着提供不同想象内容的依据。我们也可以说,人际的

接触成为个人形成他自我认同的重要依据。不过,这种说法显然只顾虑到地理空间上接近的社群,而没有将大众传播媒介的特性纳入讨论。

Elliott & Wattanasuwan(1998)在谈及认同与消费的关系时提到,大众传播

以及消费性媒介(即,广告)与日常生活体验有着时空上的距离,这使得个体可以借用媒介经验重新建构活生生的经验。也就是说,认同的内容原本是我们接触到全体成员之后,对于自己是谁的想象;然而,在大众传媒进入生活之后,观看电视、阅读书报等媒介经验,也成为自我的重要来源之一。这样一来,在传统上透过社经地位、个人史、历史情境所构成的自我之外,更有媒介中介物所提供的影像、模式、象征等各式各样的来源,以及各种由媒介所中介的社会经验。(Elliott & Wattanasuwan, 1998:131-144)广告在此,成为一种「经验」的方式:人们以看广告完成某些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经历的情境(Cassidy & Katula, 1990 ; Jhally, 1990 ; Vestergaard & Schψder, 1985 ; Williamson, 1978)

这样一来,在关于广告阅听人的研究中,就不得不考量广告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内容所具有的,能够超越时间、空间限制进行传播活动的特质。不过,在这类研究中,所谓的「阅听人的身份╱认同」究竟是什么?

人口学变项是阅听人认同研究中,最简单而垂手可得的元素;举凡性别(顾玉珍, 1991 ; Courtney & Lockeretz, 1971 ; McArthur & Resko, 1975; Goffman, 1979 ; Smith, 1989 ; Wolff, 1995)、年龄(Moschis, Euehun, & Mathur, 1997 ; Wolfe, 1997)、职业、社经位置(Lofgren, 1994 ; Campbell, 1994)、居住地区(Kelly-Holmes, 1998),都是区分一群群不同属性阅听人的简单方式。Anuva(1998)就认为,人群之间因为有相类似的族群类属,因此使得人们对于文本的解读,会趋近相似(Anuva, 1998:143-162)。在这些分类中,阅听人的「身份╱认同」简单地与人口学变项等同起来。

Williamson(1978)在分析平面广告时,将上述人口学变项的说法又做了进一步的延伸;她以「图腾主义」(Totemism)来表述阅听人在看(平面)广告时所历经的循环过程。Williamson认为,广告除了让个人能够藉由购买而变成(becoming)特定的自我,而且,广告还操纵一种「已是」(alreadyness)机制,使得阅听人在「自我╱认同╱身份」的需求中,将自己推向广告所贩卖的价值与商品中;Williamson认为:

…广告所操弄得的「已是」(alreadyness)机制就是一种使得「图腾主义」(Totemism)得以成为意识型态的机制:你不是简单地因为想要变成(becoming)广告所呈现的那一种人,才去买那样产品;你必须要感觉到自己已经,很自然地,属于于那个群体,所以(therefore)你才买这样东西。(Williamson, 1978:47,斜体为原文)

这样一来,阅听人的认同只剩下那个「感觉是」「属于」特定团体的感觉,而不再有实质上究竟认同对象为何的说明。也就是说,找到一个群体认同不再是因为该群体对个人的意义(significant),而是因为:我们完成「认同」这个动作。Williamson的分析揭露了广告运作的符号化特性:关于生活内容为何、我们是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如果要在广告中找到答案,那么,我们所获得的,可能仅仅是「认同」这两个字而已;广告其实并不负担真实生活中任何实质上的差异。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看到符号学路径在广告研究中的位置:正由于广告的符号化特征,使得我们在寻求广告的意义时,必须要注意到广告所使用的词汇与概念。同时,这些词汇与概念其实也不必与真实生活有任何的关连对应或关系。

然而,Williamson的观察还是遗漏了意义问题一个重要面向:接受╱解读意义的,究竟是「谁」?对社会学式的分析来说,解读者就是依照社会类属划分为各种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群体的人们,参照各自类属的习性行动活动。但是在Williamson那里,人们因为「已是」广告的对象,使得阅听人的社会类属也不再具有支配性的作用;这么一来,究竟是谁会成为那群「已是

」?从效果的角度来看,如果所有人都是「已是」,为什么有些广告的效果就是比较好?意义的搜寻会不会除了文本之外,还有其它层面的因素要考虑?这些都是Williamson无法回答的问题。

二、意识型态研究

意识型态(ideology)研究与马克斯主义批评有着密切的关连。

广告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因为传送信道本身在时间、空间上的超越性,使得广告经常性地成为大众文化观察者的批评对象。法兰克福学派称这类大量复制的文化产品为文化工业(cultural industry,参见Horkheimer & Adorno, 1972),并且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利益主导的情况下,一切人文化成、心理需求都成为生产体系中的一个环节,不再具有文化应给予人们的积极意义(Leiss, Kline & Jhally, 1990)。伴随着马克斯主义既有的概念,如:消费社会(Bocock, 1992 ; Snook, 1990 ; 郭良文, 1998)、资本逻辑(Campell, 1994 ; Lofgren, 1994 )、文化霸权(Gillian, 1982)等,广告研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也被突显出来,成为维护既有意识型态的重要运作机制。

不只是讨论资本家与普罗劳动阶级之间的阶级差异,意识型态批评也包括了针对社会中经常性存在的各种被视为理所当然的(taken-for-granted)价值的讨论。女性主义批评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Goffman(1979)对于性别(gender)在广告中的展现,也提出了全面而细致的讨论;不论是相对尺寸(relative size)、女性触摸(the feminine touch)、主要功能范畴(function raking)以及女性的从属位置等层面上,都以具体的广告文本为左证,提出广告中一再出现的女性形象。以女性为主要消费群的广告,直接以「你应当…」为句首,指导女性在各种场合应有的服饰装扮与作为(例如:Kilbourne,1989)。意识型态相关研究穿透广告文本,为我们解析出广告

表现所蕴含的价值与标准。对阅听众来说,是面对广告销售策略之时,一个重要的解读工具。

然而,对广告文本的解读是否确如意识型态研究所说的那般,是这么固定而一致的?大众社会理论所揭示的人群(mass)一直都是组成复杂、不具有一致性、原子化的个人所组成的人群(参见McQuail, 1994:75),而大众传播理论所讨论的阅听人,也一直都是在单向传播活动中,无法响应媒体内容的接收者。在这样的情况底下,广告或者任何大众传播内容文本究竟揭示了什么,研究者或者阅听人从来就不曾确知过。也就是说,是我们(研究者)先存的理解框架,决定了文本分析的结果。如果说符号学讨论是希望指出符号中依照符号排列组合逻辑构成的意义,那么意识型态理论所提供的结论,其实与符号并不相关;符号只是过渡了研究者的理解框架。这样一来,广告意义的产生,是在研究者心中,而多过于文本本身。

我们在这里对意识型态研究的批评,并不是指责研究者带着有色的眼镜看世界,而是要指出,对文本的理解如果只能依附在研究已然设定的框架上,那么这些研究本身就等于是说:阅听人不可能在这种理解中找到出路。然而,就本文所关注的意义问题来说,既然意识型态研究者可以夹带特定研究框架来理解广告,那么我们实在没有理由不相信社会中的个别阅听人也可以依照自己的理解习惯,对同一则广告进行属于自己的拆解活动;这样一来,广告意义在阅听人解读之后产生的差异,就没有办法得到解释(参见刘慧雯, 2000)。

三、文本研究

文本是意义的来源之一,特别是针对大众媒介内容如何能够「包藏祸心」,夹带、传输特定价值给阅听人,一直都是文本研究的重要问题。文化研究学者Johnson(2000)在谈及文本研究时指出,由于媒介系统本身就是一种意指再生系统,使得人们对于媒介所传递的讯息更为在意;符号学研究因为聚焦于媒介文本的内容,于是成为重要的分析概念与理论工具。然而,Johnson在指出文化研究对文本的重视时,也指出文化研究文本研究一个关键性的致命伤:它通常无法与日常生活相连。

Johnson以英国电影杂志《屏幕》(Screen)为对象指出,《屏幕》承接了最为纯粹的符号学传统,并在这个传统之下进行有关电影意指系统本身如何生产、再生产意义的相关讨论。这个讨论一方面将电影拆解为各种意识型态的实践,但另一方面,却因为它将焦点集中在生产╱再生产的工具与手段上,使得在《屏幕》…

…的理论中,存在一种只关注特殊的电影制作‘手法’—电影符码—的倾向

。…电影(以及电视)评论仿佛是‘关于’电影和电视的评论,仅只再生产改造电影或电视形式,而非吸收和改造首先在别处生产的话语。这样,电影文本就被从围绕和构成它的整个话语群(ensemble)和社会关系中抽取出来了。(Johnson,陈永国译2000:37,括号及英文为原译文)

在Johnson的批评之下,多数以符号学为主要分析方法的研究,乃是一种纯粹文本手法以及文本效果的讨论,没有考虑到再现系统本身相关的历史问题。再现系统本身的历史问题可以理解为「使话语有效╱有某种效果的历史条件」。南方朔(1996)曾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这个「历史条件」,他说「因为女童不会说『性骚扰』,所以她成为攻击对象」。南方朔说,「性骚扰」这个语词是晚在1976年以后才出现,但是语词不存在,并不表示这种行为不存在;它只是无法在语言系统中被说出而已。因此,一当「行动」被「性骚扰」所取代,话语系统就进入了另一个理解的基础;话语的意义,便呈现为与「性骚扰」相关的意向(如:性器官的侵害)、社会意义(如:性行动与女性生理年龄的关连)等社会条件中。经由南方朔的说明我们可以得知,话语的理解一定要涉及到相关的社会历史条件,否则就会变得机械而不具有当下的意义。反过来说,如果只以文本的语言结构来讨论,事实的许多面向也许就因而淹没在笼统的说法中。

那么,这样的历史条件要怎样才能突显出来?我们认为,Saussure原始的符号学理论实则已经指出了历史的面向,只不过在研究者的偏见、能力限制以及错误范例的累积之下,使得Saussure的符号学在广告研究中,成为一种一面倒的扭曲符号理论。因此,底下我们首先将说明Saussure符号学理论中的几个重要划分,然后指出在广告符号学研究中对Saussure偏颇应用,并藉以提供一个修改后的符号学应用方法。我们将这样的修改与应用称为「

Saussure符号学应用分析的更弦易帜」。

參、 Saussure符号学应用分析的更弦易帜

一、Saussure符号学理论要义以及中文广告符号学研究的误谬

符号学(Semiotics)研究自七○年代起,随着语言学的转向成为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与讨论对象之一。除了探究人类群体行为的社会学、深度讨论人类思考的哲学、以及以找出人类心灵运作之钥为目标的精神分析之外,传播学门也体认到语言学转向所代表的智识传统(intelligent tradition) ,而将符号、语言的研究视为传播学门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之一。 Saussure(1916)的符号学是个讨论语言规则的庞杂系统,过去的广告研究在应用Saussure时,却多半将理论引用限定在以下三组讨论中。因此,在此我们也将仅借用这个系统中的三个基本概念进行对广告文本的讨论。这三组理论元素分别是:

1. 符号的任意性:即符号两个的组成部份:--「能指」(signifier)与「所指」(signified) 之间的任意组合关系。

2. 语言系统(langue)与言语行动(parole):语言系统指的是「一个由形式构成的系统」,言语行动则是「实际的说话」。

3. 语言系统的分析:语言有两种组合系统--「系谱轴」(paradigmatic relations,也称「聚合关系」)与「毗邻轴」(syntagmatic,也称「组合关系」)。

Culler(1984)在对Saussure符号学理论的解析中,曾经提及整个理论对意义产生的看法;他认为,依照「符号系统」这个概念可以看出,对Saussure来说,语言、符号以及他们的意义,是历史、文化与社会的产物(参见Tylor & Willis,

1999,简妙如等译)。依照这个说法,对符号的讨论不能将它抽离在社会之外。然而,Saussure的理论如此,研究者对符号学理论的沿用,却显然并没有关照到这种「社会相关」(social-related)的特质。特别是在中文的广告研究中,符号学应用多半是一种机械式的应用:将一个符号对应

到一个(固定的)意义上(例如:唐维敏,1991;王宜燕,1991;顾玉珍,1991;郭良文,1998)。

例如唐维敏(1991)在《影像与意识型态:电视广告的符号学分析—以司迪麦电视广告为例》一文中,以摄影机的镜头运用、声轨、灯光,以及司迪麦广告呈现的学生、上班族、女性、人等元素的讨论为符号学分析的对象,分别指出这些符号(能指)所具有的意义(所指)。他将这些在符号之间展现的意义以及其中涉及的意识型态,视为一种社会建构的结果。然而,唐维敏对符号学的应用,却显然是将每一个符号对应(绑死?)在一个意义中。以电视摄影机的运镜来说,这种符号及其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就十分明显。唐维敏在讨论电视广告影像之前,首先将摄影机运用区分为几种不同的镜头:特写、中、长镜头,而且每一个镜头又分别代表细腻、个人与自我、个人与环境等意义;此外,各种镜头应用技巧,如伸缩镜头、淡入淡出、仰俯角镜头等,又都分别代表进入角色内心、伟大崇高与渺小等意义。像这样赋予每一种运镜手法一个固定意义的作法,就分析而言固然使得影像分析成为可能,然而却也将意义完全抽离该广告播出的社会脉络,仿佛镜头的意义「天生

如此」而且「理所当然」。

相较于唐维敏武断的区分,顾玉珍(1991)的分析就比能关照到广告文本解读过程中,社会价值与意义的切入。顾玉珍分析不同产品的电视广告,指出其中女性位置所带有的意义。分析中,作者以男女二性在广告影片中所占有的位置为主要标的,详尽讨论二性所分别具有的职业、可信度、权威、主导╱依赖关系等各种有关两性关系的「预设」。拿职业来说,顾玉珍首先提及在「老师与学生关系」中,老师代表的是教育的权威。然而这样一种权威在广告中却因为性别的不同,而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女性所扮演的教师,仍然是被窥视的女体,她的教师身份只是表明了不同职业的女性都要负担在身体上被观看的「责任」。

不过,顾玉珍的分析在某种程度上,也同样地将一个符号固定在一个意义中。比方说,当她以「权威」来指称「教师」的社会地位时,就等于是消解了教师的其它可能意涵。这样一来,研究者自己也等于是引用了既存的社会偏见;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为什么还能宣称他能「破除」广告中的意识型态?就是个饶富兴味的问题了。

一方面我们需要理论工具进行对广告文本的拆解,一方面,又要理解到研究者自己的位置所指示出的答案,面对这种两难的困境,我们并不打算以一个

「中立」或者「客观」的研究立场来加以综合之。原因是,本文作为语言系统的使用者,一样无法脱离既有系统本身可能承载的价值,或者宣称一个不带观点的意见;因此,我们希望透过比对的方式来修正符号学的应用。我们认为,以上所讨论的研究,都忽略了Saussure理论中的重要区分:「语言系统」(langue)与「言语行动」(parole)。

二、更弦易帜

由于Saussure的符号学是以指出语言符号中,各种系统性的差异为理论核心,因此,Saussure本人也经常性地被归类为结构主义者,他的符号学理论也

常被称为结构主义的滥觞之一。(Barker, 2000; Cobley, 1996)正因为这个结构主义的卷标,使得Saussure的符号学经常在分析应用中,被认定为不需要与外在的世界相对应;从上面所举的两个分析实例来看,研究者仿佛认为既然Saussure已经将语言系统视为一个自足的体系,那么就不必再对分析文本与社会的关系在多作说明。如此一来,广告研究中对Saussure理论的应用,就会如Johnson(2000)所说的那样,文本分析不顾历史条件,而径自以生产纯粹符号论述为目的。

事实上,Saussure既然已经明白地说符号的意义是来自于差异,那么在对符

号学加以应用时,最应该助意的应是这个「差异」的部份。在前面针对唐维敏以及顾玉珍论文的讨论中,我们都可

以看到研究者将能指与所指相应(correspond)起来的作法。这样的解析看似对Saussure所提出的几组双元对立模型做了研究示范,但却是对理论相当程度的误读。比方说,当唐维敏以「崇高」这个所指相应在「仰角镜头」这个能指之上时,我们其实并没有在这层解析中看出「差异」。换句话说,这样的解析不过是借用了「能指」「所指」这类高深的语言,代替观看者心中的意念,可以说是某种神秘主义或心理主义的倾向,不见得能够体现Saussure所说的「符号自成一个体系,其中以差异为主要的意义产出方式」这样的核心要旨;因而也就不可能为「符号自己就说出意义」这样的符号学要义提出证据。而这个部份,正是本文所谓「更弦易帜」所要作的修正。

此外,对Saussure的符号学来说,语言系统(langue)指的是语言的规则,也就是最基本的符号组成顺序,这是语言学家可以加以研究的部份。然而在实际的运用中,由于说话情境、所说内容的不同,我们对于语言规则的应用,当然也就会跟着修正,而这个应用实践的部份就成为「言语行动」(parole)。由此看来,虽然在理论层次上可以区分出所谓的「语言系统」与「言语行动」,但事实上,不论是日常生活中的对话、沟通,或者以影像、声轨表现在传播媒介中的符号、语言,都已经是Saussure理论中所说的「言语行动」的部份。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将语言系统使用在生活中,都已经是我们(语言使用者)经过考量情境、及所欲表达的意义,对结构式的语言系统加以应用的结果,是一种言语行动。这么一来,前述符号学应用都出现了第二个解析上的谬误,即是错将言语行动误认为语言系统,对他们进行具有固定规则的机械性分析。

由此,如果真的要以Saussure所提出的种种理论概念拿来应用到分析实际文

本上时,应该要特别注意他所指出的「语言系统」与「言语行动」的差异,将研究的视野从结构主义式的对应分析,转移到考虑社会脉络以及阅听人行动的分析上。底下,我们将要依照前面引述Saussure理论中几个重要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区分,对电视广告进行重新的分析。这里的分析希望指出:符号学式的分析必须有阅听人理解脉络的进入,因此,这样的分析当然不是唯一的答案,而毋宁是一个分析的示范,目的在提醒符号学研究应该要关注的意义流动问题,而不仅是将一个符号捆绑在一个意义上(或者将一个意义捆绑在一个符号上)而已。

(一)能指与所指的重新排列

1. 「520」与「我爱你」:共享的语言知识

从Saussure的符号学理论看来,一个符号有表达形象的「能指」(signifier)与其所代表之意的「所指」(signified)两个不同的面相;而对于共享同一套语言的「语言社区成员」来说,为了沟通上的便利与正确地传递意义,这个「能指-所指」组必须为成员在一定的意义中理解。

例如在年轻人的团体中,因为大家都使用呼叫器(B. B. Call),而在呼叫器无法显示中文的情况下,就用一些数字暗语来表达意义,比方用「520」的谐音表示「我爱你」;然而同样的数字「520」对某些政治团体来说,却意味着社运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520事件」。「520」这一个由三个数字组成的能指,在不同的语言社区中,指向不同的所指。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论是那一个团体(年轻人同侪、或社运团体),成员们在沟通过程中,必须取得大家都同意的使用方法。例如呼叫器的数字暗语渐渐发展出「5201314」,在拥有相同理解脉络的情况下,我们很容易得知这一组数字同样也是经由声音上的相似得出意义,因此,我们就会将这组数字解读成「我爱你一生一世」。而另一方面,当我们说「主张公投入宪或立法的绝食活动今天结束,社运团体不排除在520时,发动一波更大的绝食活动,以争取大众对公投的支持。」这里的「520」一方面代表了社会运动的另一个起点,一方面也遥遥与十年前的520运动呼应着。

进一步来看,「520」这组数字是在差异的话语团体中才能取得确定可沟通的意义。如果按照先前广告研究对符号学应用的看法,一个能指对应一个所指,那么,面对「520」这组数字,就会出现不知道应该对应「社会运动团体的抗争事件」或者「call机族的暗语」其中哪一项。这样的缺失表面上看起来是Saussure符号学理论将语言结构主义化的结果,然实则是研究者只撷取了「对应」这个面向,而忽略了「差异」这个层次所造成的问题。在此,差异表现

谈建筑符号学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第21卷第4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21N o.4 2007年8月JOU RNAL O F H EFE I UN I V ER S IT Y O F T ECHNOLO GY(Social Sciences)A ug.2007 谈建筑符号学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张 睿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合肥 230009) 摘 要:针对建筑市场中建筑形式和风格多种多样以及方案设计各有特点的状况,文章采用符号学理论对现 代建筑设计方法进行分析,指出现代建筑师应该从理论、文化、空间组合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继而进 行建筑方案创作。 关键词:能指;所指;建筑符号;符号学 中图分类号:TU202 文献标志码:A:100823634(2007)0420185204 O n A pp licati on of A rch itectu ral Sem i o logy in M odern A rch itectu ral D esign ZHAN G R u i (Schoo l of A rch itecture and A rts,H efei U niversity of T echno logy,H efei230009,Ch ina) Abstract:T here are vari ou s arch itectu ral styles exh ib ited on p ro sp erou s arch itectu ral m arket now a2 days,so the un ique character is necessary fo r arch itectu ral p lan design.T h 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theo ry of sem i o logy,th is thesis analyses the m ethods of m odern arch itectu ral design and p u t fo rw ards that m odern arch itects shou ld design arch itectu ral p lan s on the basis of a com p rehen sive con siderati on of m any facto rs,such as theo ry,cu ltu re and sp ace arrangem en t. Key words:sign ifiers;sign ified;arch itectu re sym bo l;sem i o logy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房地产行业空前繁荣,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形式和风格的建筑不断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过多的形式和风格虽然丰富了城市面貌,使建筑风格不至于过于呆板,但如果一味地抄袭模仿,势必会造成城市面貌凌乱不一、缺乏统一协调的状况,甚至会给城市居民带来心理上、生活上的种种不适,使建筑失去它应有的艺术性。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它除了具有实用性功能外,还会给人以美的感受。西方建筑师在追求“功能”的同时,也不断地在研究,以使建筑形象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感受。从维特鲁威研究希腊柱式所象征的意义,到圣彼得堡大教堂里穹顶的惊人尺度,都给人以视觉冲击和美的感受。到了近现代,自柯布西耶提倡现代功能主义以来,建筑形式在基于现代抽象艺术基础上,风格和装饰更趋于抽象化,建筑外观的研究也更加抽象化。从文丘里发表的《建筑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一文开始,后现代设计开始运用许多其他学科的一些理论,来指导建筑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的发展空间。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词语、语法与表达意图的学科。建筑师开始结合语言学和符号学,来研究建筑创作的手法,使得建筑的创作和设计更加理性。 收稿日期:2006208231 作者简介:张 睿(1981-),男,河南焦作人,硕士生。

研究建筑符号学对地域性建筑设计的意义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9)0120033202 研究建筑符号学对地域性建筑设计的意义 收稿日期:2008209208 作者简介:王瑞云(19822),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景观专业硕士研究生,江苏无锡 214122 杨茂川(19642),男,硕士生导师,副教授,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江苏无锡 214122 王瑞云 杨茂川 摘 要:指出由于建筑风格的趋同化造成了“特色危机”,根据索绪尔和皮尔士对符号学的分类,结合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的现代建筑实例,浅析了研究建筑符号学对地域性建筑设计的意义,从而形成多样的景观建筑风格。关键词:趋同化现象,建筑符号学,地域性建筑设计中图分类号:TU201文献标识码:A 1 城市发展中的“特色危机” “千街一面”“千城一面”在近几年的城市建设中成为频繁出 现的词语,指的是近些年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很多城市为了单纯的追求与国际接轨,大量的模仿西方的风格,丢弃了本地的文化特色,造成全国南北建筑风格趋同的现象。 一位设计师曾这样描绘:从北京坐火车到广州,出了广州车站以为还在北京。在被称为地大物博、历史文化悠久的中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不得不让我们进行反思。建筑风格的趋同化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审美疲劳,有些建筑一味的抄袭国外的设计,造成城市文化的支离破碎,新和旧之间没有协调感,致使人们对于周围的环境越来越陌生。马斯洛在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人具有归属的需要,人们所在地区的当地历史文化是人们的归属,而这种割断文脉与历史的设计,往往会给人们心理上带来一种失落感。建筑是文化的象征,是文化和信仰的传播体,是反映一个时期、地区文化的最典型代表。在今天,众多的人都在呼吁地域性设计,避免趋同化,然而所谓的地域性设计应该怎样被认识。或许我们可以从建筑符号学的角度找到一些答案。 2 关于建筑符号学 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系统的学问,它“研究符号的本质,符号的发展变化规律,符号的各种意义,各符号相互之间以及符号与人类多种活动之间的关系[1]。”最早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的,他认为符号学是一个双重的统一体———能指和所指。后来的美国符号学家皮尔士将符号分为指示性符号、图像性符号和象征性符号三类。作为方法论,符号学已经被诸多学科用作分析工具,从而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学科符号学。这些学科不仅限于人文社会学科,还突破了学科界限进入了自然科学领域。如生物符号学、数学符号学、视觉符号学、语言符号学等,在空间方面,符号学在意大利首次被引进建筑学中,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形成建筑符号学,它是关于建筑的符号学。 建筑符号学不仅仅可以作为一种分析工具由建筑去推导分析出符号,同时作为一种概念和文化的载体,建筑符号学的研究对地域性建筑设计的发展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3 建筑符号学对地域性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 符号是文化历史的浓缩精华,且具有时空性,在一定时期和地域内产生,是人们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生活文化的反映。中国的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中自成体系,而且各个地区之间也独具特色。人们没有理由抛弃经文明反复琢磨并形成体系的经典,而一味地去追求不成熟的创新,特别是不经思考的照搬西方的建筑。 文章结合索绪尔和皮尔士对符号学的分类,结合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现代建筑实例,浅析一下研究建筑符号学对地域性城市街道和绿地。可见,小尺度地块结合密路网有利于提高土地开发效率和加强城市设计的控制力。 4 结语 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规划已经成为公认的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手段,如何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城市形态的演变,如何能够塑造更吸引人的空间,如何能够将设计的意图转移到控制的指标上,许多的问题值得规划者进行思考,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地块尺度对于城市空间形态街坊层面的影响,总之,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规划对于城市空间形态引导和控制方法的研究,结合我国的国情,有针对性地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探索 出一套切实可行、有实际成效的控制办法。参考文献:[1] 刘青昊.城市形态的生态机制[J ].城市规划,1995(4):202 22.[2] 梁 江,孙 晖.模式与动因[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7.[3] 武 进.中国城市形态:结构、特征及其演变[M ].南京:江 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 曹 曙,翁一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对城市空间形态控制的 探究[J ].城市规划,2006(12):47248. Influence of the plot scale to the urban form L IU Min 2xia Abstract :Its points out that urban planning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 portant factors.This paper analyzed from three angles how the plot scale influences the boundary of architecture ,how the plot scale influences the layout of architecture and how the plot scales influence the height of the architecture ,expects to explore the feasible control method.K ey w ords :urban form ,plot scale ,planning ,space form ? 33? 第35卷第1期2009年1月 山西建 筑SHANXI ARCHITECTURE Vol.35No.1Jan. 2009

语料库术语中英对照

Aboutness 所言之事 Absolute frequency 绝对频数 Alignment (of parallel texts) (平行或对应)语料的对齐 Alphanumeric 字母数字类的 Annotate 标注(动词) Annotation 标注(名词) Annotation scheme 标注方案 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 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Associate (of keywords) (主题词的)联想词 AWL/Academic word list 学术词表 Balanced corpus 平衡语料库 Base list 底表、基础词表 Bigram 二元组、二元序列、二元结构 Bi-hapax 两次词 Bilingual corpus 双语语料库 CA/Contrastive Analysis 对比分析 Case-sensitive 大小写敏感、区分大小写 Chi-square (χ2) test 卡方检验 Chunk 词块 CIA/Contrastive Interlanguage Analysis 中介语对比分析 CLAWS/Constituent Likelihood Automatic Word-tagging System CLAWS词性赋码系统Clean text policy 干净文本原则 Cluster 词簇、词丛 Colligation 类联接、类连接、类联结 Collocate n./v. 搭配词;搭配 Collocability 搭配强度、搭配力 Collocation 搭配、词语搭配 Collocational strength 搭配强度 Collocational framework/frame 搭配框架 Comparable corpora 类比语料库、可比语料库 ConcGram 同现词列、框合结构 Concordance (line) 索引(行) Concordance plot (索引)词图 Concordancer 索引工具 Concordancing 索引生成、索引分析 Context 语境、上下文 Context word 语境词 Contingency table 连列表、联列表、列连表、列联表 Co-occurrence/Co-occurring 共现 Corpora 语料库(复数) Corpus Linguistics 语料库语言学 Corpus 语料库 Corpus-based 基于语料库的

《象征.符号与建筑》读书心得

《符号.象征与建筑》读书心得 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各种标志,例如过马路时的红绿灯标志,公共厕所区分男女生厕所的标志等等,这些标志都在向我们阐述一些东西,例如红灯时我们应该停下,绿灯时我们可以穿过,画有男生头像标志的代表是男厕所,女生则相反,看到这些标志人们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行为,这些就是今天所说的符号。 在阅读本书之前,对生活中常见的符号有些许了解,知道有些事物除了代表自己本身之外,还有它一定的象征意义,例如说到小孩代表这国家的希望(可能由于时代的改变,个人会有不同的见解),家代表温暖等,但所看到的这些都是片面的,阅读本书后才会符号学以及建筑符号学有一定的了解。符号学起源于西方,符号学广义上是研究符号传意的人文科学,当中含盖所有涉文字符、讯号符、密码、古文明记号、手语的科学。可是,由于含盖的范围过于广阔,在西方世界的人文科学中并未得到重视,直至结构主义在二十世纪下半期兴起,以《Tel Quel》杂志为号召的哲学家,为了反对让-保罗·萨特的存在主义,则大量引用俄罗斯在共产革命前的一系列有关符号在文化上的再现过程的研究,故此,正式出现当今所指的符号学,要算到一九六零年代。现代符号学另一个强大的源头是世纪初瑞士语言学泰斗索绪尔的教学讲稿——《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将符号分成意符和意指两个互不从属的部分之后,真正确立了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影响了后来李维史陀和罗兰·巴特等法国结构主义的学者,被誉为现代符号学之父。 索绪尔在他的名著中《普通语言学教程》首次出版时,曾以假说的口吻预言:“在我们社会中存在着符号和符号学这样一门科学。”时至七十余年后的今天,已经不会有人怀疑“符号学”的存在了。符号在中国的《新华字典》中解释为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符号来源于文字,一般量的符号只由一个字母构成,但也有由几个字母构成的符号。人与人之间的最重要的环节和手段是交流,人通过交流来发送、接收和创造信息,而这个交流的媒介除了语言之外,最重要的便是符号。符号的本质是它具有指示能力,符号是用于代表另一事物的某物(这是必备条件)。符号学具体可分为3个主要组成部分: (1)句法学:即符号关系学。是研究如何联词成句的问题,涉及符号之间的组合以及符号系统中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指从符号与事物以及符号与译义的关系抽象出来单独讨论符号和符号之间的种种关系,即系统结构的研究。 (2)语义学:符号与所指事物的关系,即符号如何传送意义,诸成分的性质。就语义学,莫里斯指出:“涉及符号以及各种意指方式所进行的表意”,即涉及它们的实际“携带”含义的方式。 (3)语用学:符号与人们行为反应之间的关系,是某些人的符号效应。即语用学研究的是设计者与使用者的关系,它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看作是一个符号系统,去实际影响使用它们的人们。所有的文化现象实际上都是符号系统,或者说,文化可以理解为交流。既然符号学把所有的文化现象当做符号系统来研究,那么建筑学则也是其中之一,这里所说的建筑学是广义的,它泛指工业品设计,城市设计,并且特指建筑设计。在这里主要谈论一下对于建筑符号学的理解。 索绪尔是一个严格的“二分法”学者,二分法就是以成对观念来观察一切事物。他将符号本身划在包含在整体中的两个部分的概念:能指(可用物质形式表现的符号,例如纸上记号的式样,空中的声响,甚至是建筑的形式。)和所指(即能指十几所代表的概念构成或其他思想)。建筑的能指就是形式,空间,表面,体积,这是第一层次的,还有第二层次的所指,指的就是建筑体验方面的东西,包括触觉,听觉,动感觉等等。建筑最开始作为交流的手段,人类最开始的建筑是原始的洞穴,当人类为了防御风雨和寒冷寻找庇护的场所,就找到了洞穴形成了洞穴意识,当离开后第二次寻找庇护的场所是,看到类似洞穴的东西就会有一种意识,马上被洞穴观念所替代。从此洞穴就是遮蔽功能的代表,从而代表家庭,群体,安全,亲切环境等。例如,哥特式窗户和玻璃(一般是光束穿过的大厅空间)包含了分享之

施工中常用符号及读法

1 施工常用数据 1-1 常用符号和代号 1-1-1 常用字母常用字母见表1-1。 常用字母表1-1 注:读音均系近似读音。

1-1-2 常用符号1-1-2-1 数学符号 数学符号见表1-2。 数学符号表1-2

1-1-2-2 法定计量单位符号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以下简称法定单位)包括: 1.国际单位制(SI)的基本单位(见表1-3)

国际单位制(SI)的基本单位表1-3 注:1.圆括号中的名称,是它前面的名称的同义词。 2.无方括号的量的名称与单位名称均为全称。方括号中的字,在不致引起混淆、误解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去掉方括号中的字即为其名称的简称。下同。 3.人民生活和贸易中,质量习惯称为重量。 2.国际单位制(SI)的辅助单位(见表1-4) 国际单位制(SI)的辅助单位表1-4 3.国际单位制(SI)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见表1-5) 国际单位制(SI)中的导出单位表1-5

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见表1-6) 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表1-6 注:1.平面角单位度、分、秒的符号,在组合单位中应采用(°)、(')、(")的形式。例如,不用°/s 而用(°)/s。 2.升的符号中,小写字母l为备用符号。 3.公顷的国际通用符号为ha。 4.r为“转”的符号。 5.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见表1-7 ) 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表1-7

注:104称为万,108称为亿,1012称为万亿,这类数词的使用不受词头名称的影响,但不应与词头混淆。 1-1-2-3 文字表量符号 文字表量符号见表1-8。 文字表量符号表1-8

从符号学角度分析肩章的类文字性

从符号学角度分析肩章的类文字性-汉语言文学 从符号学角度分析肩章的类文字性 摘要:“类文字”,简单地说就是介于图像和文字之间的视觉符号。它们不仅具有一般文字的语言指涉功能,还保持了图像性而没有完全成为语言的替代品。肩章是军人佩戴在军衣肩上的识别标志,是军人军衔等级的一个象征,具有一般文字的语言指涉功能。本文试从符号学角度,分析肩章的类文字性。 关键词:类文字性肩章图语 肩章是军人佩带在军衣肩上的识别标志,通过肩章的种类、式样、颜色及肩章上的彩色杠(竖条带)、条纹的数量和宽度以及星徽或其他图案的数量、大小,可以区分军衔等级和勤务属性。既然肩章是一种识别标志,那么它就具有了符号的特性。孟华(2009)将介于图像和文字之间的,具有一般文字的语言指涉功能,但又保持了图像性而没有完全成为语言的替代品的视觉符号定义为“类文字”。从这个定义来看,肩章明显具有类文字性。本文试用分离性和统一性原则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我国军队所用肩章的类文字性。 一、“类文字”概念的形成 “类文字”这个术语最早见于语言学家徐通锵在回答“史前文字”这个概念时的一段评语:“史前文字”这个概念值得推敲,因为“史”的标志是文字,有文字才有“史”,因而史前的种种记号不宜叫作“史前文字”,建议叫作“前文字、类文字”。①这里的“前文字、类文字”指的是史前非文字视觉符号向汉字符号过渡的中间状态,它属于汉字起源的研究。 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拓宽了文字的范围,他将图像符号看作是文字,认为“凡是视觉符号,用来代表语言的就是文字。”他举例交通标志符号“<━┓”,如

果在上面打上“\”,表示“禁止左转”,那它就是文字。他还举例,一个骷髅跟两根骨头的图画,如果专指“有毒”这个意义,那它“就有文字资格了”。赵元任在这里所分析的正是类文字,包括两类:一是图画性类文字,如表示“有毒”概念的骷髅图;二是图形性类文字,如抽象的交通记号。 徐通锵的史前“类文字说”以及赵元任的“图像符号文字说”虽然涉及到了类文字研究,但仍停留在现象描述阶段,没有上升为理论范畴。 孟华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将这种现象上升到理论范畴,在论文《记忆文化的中法比较》中,孟华借鉴德里达的泛文字论思想,从“文像关系方式”(文字与图像的关系方式)这个范畴出发,将地图、图像招牌、纪念性的器物、文物、雕像等称之为“图像文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已经开始形成他的符号学类文字思想。在《试论类文字》(未刊稿)中,他认为“‘类文字’,简单地说就是介于图像和文字之间的视觉符号。它们具有一般文字的语言指涉功能,但又保持了图像性而没有完全成为语言的替代品”,从而形成了具有开创性的“类文字”理论。 二、肩章的类文字性 孟华区分了两种类文字现象:一是就文字的外部关系即图文关系而言的“图趋文”的类文字现象,也就是图像符号向文字靠拢、图像的文字化现象,如图像性招牌的类文字性;二是就文字内部看,它自我异化为图像符号,即“文趋图”的类文字现象,如文字画“马到成功”。本文所分析的军队肩章属于前一种类文字现象,即“图趋文”的类文字现象。 (一)分离性原则 1.语言性与言语性

符号学理论

1,什么是符号学? 符号学,是一门研究符号,特别是研究关于语言符号的一般理论的科学,是十九世纪末才兴起的,符号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目前主要研究符号的本质、符号的发展规律,符号与人类各种活动的关系,符号与人类思维的联系。(符号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符号学理论,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认识论、社会生物学、宗教学、神话、文学、音乐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现在,世界各国和符号学家正在用符号学的观点来研究动物语言、宗教语言、法律语言、政治语言、广告语言等。) 一些学者对符号学的理解 “我们可以设想有一门研究社会生活中符号生命的科学;它将构成社会心理学的一部分,因而也是普通心理学的一部分,我们管它叫符号学(semiologie)。它将告诉我们符号是由什么构成的,受什么规律支配。”(索绪尔,1980) 要研究是什么使得文字、图像或声音能变成讯息,就必须研究符号学,而研究符号和符号的运作的学问就是符号学(Fiske,1990,张锦华等译,1995:60)。 符号学(Semiotics)就是研究符号、指示会意和指示会意系统的一门科学。 符号学即关于记号(sign)、记号过程(semiosis)或记号系统的理论研究。(李幼蒸,1999: 45) 2,符号学的历史 符号学(semiotics,semiologie,semiotic)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法国和意大利为中心重新兴盛至欧洲各国,它的源头不外乎胡塞尔的现象学,索绪尔的结构主义和皮尔斯的实用主义。 大约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符号学才作为一门学问得以研究。现在符号学已经成为一项科学研究,其理论成果也已经渗透到其他诸多学科之中。 符号的起源是劳动。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有了实用和审美两种需求,并且已经开始从事原始的设计活动,以自觉或不自觉的符号行为丰富着生活。从我们祖先的结绳记事到歌舞图腾,都是维护社会传统秩序的信息符号。

符号学及其在语言学上的重要意义

符号学及其在语言学上的重要意义 来源:英语毕业论文 https://www.doczj.com/doc/262690138.html,/ 语言无疑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创造的最伟大的产物。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工具,无论人们怎样评价它的重要性也不为过。但显而易见的是,语言并不是人类唯一的交流方式,甚至也不是无所不能的交流方式,人们还借助于别的手段进行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活动。语言表达的过程总是伴随着非语言的表现活动(如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姿式等等),即使在我们缄口不语的时候,许多非语言的信息(红绿信号灯、交通工具的喇叭声,表示各种各样的意义的铃声、广告宣传画等等)也纷纷涌向我们。人是各种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而人并不是用语言作为信息交流的唯一的工具;在大众传播媒介十分发达的当代社会,这个事实就更加显而易见了。 因此,必须建立一门新的科学,这门科学的研究范围包容了人类交流的一切方式。这门科学就是符号学,索绪尔称它为semiology,而西皮士则称它为semiotics,研究的是符号的构成、作为一切符号结构的基础的一般规则、各种符号系统的特殊性以及符号在人类交流和思维活动中的作用。本文将先对符号学的发展历史进行考察,然后介绍符号学的主要思想和基本概念,最后讨论符号学作为一个新的思维视角在语言学上的重要意义。 一、符号学发展的历史回顾符号活动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人们在很早以前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是19世纪以后的事,在语言学、修辞学和逻辑学的发展中,都可以找到它的早期历史。

(一)古希腊阶段“符号学”这个名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医学。医生通过症状来诊断,被看作是运用符号学(Semeion)的一个实例。斯多噶学派把符号学看成是哲学的基本组成,认为它具有与物理学和伦理学同样的重要性,并且认为逻辑学和知识论都是符号学的组成部分。斯多噶学派认为,有一些指号(Sign)能够告诉我们有关处在观察的界限之外的事物的知识;伊壁鸠鲁派哲学家主张,虽然指号是通过经验获得它们的意义的,有些指号(诸如“原子”和“虚空”)却能够表示某些不能直接观察的东西。怀疑论者对这样的形而上学体系表示疑问———这种形而上学体系是建立在下面这样的基础上:即指号仅仅可以用来表示可观察到的东西(即使在说到它的时候它并不是直接观察的)。柏拉图认识到了在一个语词指号的声音和它的意义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中世纪阶段亚里士多德运用柏拉图、诡辩学派以及古希腊时期的医学所提供的材料,进一步推进了对符号学的研究。他关注着符号学的许多方面:在《工具论》中,他注意到了科学语言的语义学和句法;在《修辞学》中,他注意到了语用学的一些问题。亚里士多德和古希腊的符号理论,通过奥古斯丁和波修斯(Boethius)等人的介绍,传到了中世纪的欧洲。由于伯罗斯·赫斯彭(PetrusChispanus)、阿伯拉尔(A-belard)、罗吉尔·培根(RogerBaeon)和其他思想家的工作,一门广泛而细致的指号理论发展了起来。在这个进程中可以区分出两个分支,占主导地位的是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框架内解释指号活动,与此同时还有一个逐渐增长的趋势:使符号理论与经验科学和哲学融合在一起。莱布尼茨继承了第一个方向,英国的经验论哲学家继承了后一个方向。莱布尼茨是符号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从符号学角度分析电影《湄公河行动》

符号学分析电影《湄公河行动》 摘要:电影作为一门语言,通过运用具有约定性的一种符号系统,塑造人物、讲述故事。本文将运用符号学的观点,结合符号的形式、隐喻与转喻等媒介研究理论,对电影《湄公河行动》进行分析,主要针对其人物塑造、视听语言、国家形象等方面,解析《湄公河行动》是如何成功地展现情节、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关键词:符号学;电影;《湄公河行动》;象征意义;国家形象 一.引言 符号是事物的代表,是指代其他事物的标记。电影符号具有一切符号所具有的作用,比如提示、传达、暗示、隐喻、象征、转折、逻辑转换等。相对于一般符号,电影符号更广,如暗示故事情节发展,帮助推理完成;能够传达情意,隐喻事件的深层含义,丰富电影的内涵。因为电影的符号特性,才让电影从复制现实转型到了反映现实,从杂耍转型到了艺术。帕索里尼曾在《诗的电影》中指出,?电影使用的是一种人人可懂的语言。所以它肯定是建立在一般人都能懂的符号基础上。电影是直接表现现实的,是一种‘现实符号学’,是可以用符号的方法解读的。? 符号学由一门新兴学科发展至今,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多个方面。电影作为一门语言,有自己的表意手段,能够独立地传达信息。从表意功能上来看电影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它和人类语言一样可以自如地用以表现和再现。基于电影语言的概念,研究者将电影看作是一个符号系统,从而建立了电影符号学理论。1966年,麦茨的《电影:语言还是言语》一书标志着电影符号学的诞生。 电影《湄公河行动》是博纳影业集团出品的警匪动作电影,由林超贤编剧并执导,张涵予、彭于晏、冯文娟等主演。该片根据?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湄公河惨案)改编,讲述了一支行动小组为解开中国商船船员遇难所隐藏的阴谋,企图揪出运毒案件幕后黑手的故事。这部以真实案件为创作基础,以宣扬正义、弘扬英雄主义、彰显爱国精神为叙事基调,同时利用商业片加主旋律的方式,以打造影视精品为追求目标的影片,成为近些年来少有的接地气、扬正气、聚人气的一部优秀公安影视作品。 影片跳出了以往一些主旋律创作程式化、套路化的窠臼,没有让?为了世间正义

语料库简单dye 第二讲

2008/7/31 语料库简单DIY 第二讲语料库软件初探-- 语料库软件初探--MonoConcPro 2.2 本软件是Athelstan开发小组https://www.doczj.com/doc/262690138.html,/ ,于1996年开发的语料库比较检索工具。目前,我的服务器上提供学术性下载,下载地址: http://vu.flare.hiroshima-u.ac.jp/whistle/corpus/MoconcPro2. 2.rar (本软件为学术交流使用,所有权归本软件开发小组所有,一切商务性盈利目的的违法使用,所带来的连带责任关系与本人及本论坛无关。请慎重下载,小心使用!!!) 功能介绍: 软件主界 面 基本功能: MonoConc Pro 2.2 的软件界面比较简单。适合语料库初学者和初级研究人员使用。 本软件据作者的研究,其内部主核使用UTF-8编码,基本支持欧洲几种主要语言。当然,其主要的应用领域还是针对英语。本软件主要处理的文本素材是以TXT结尾的记事本文件,当然,本软件还可以导入RTF文档和其他格式的操作系统默认文档格式。不过,从DIY的角度来说,我们自己收集到的语料,为了免除格式,字体,行距等等文本要求,最好全部使用TXT文档,方便,省

事!用了都说好!(谁用谁知道) 我们按照自己的研究目的,研究方向,收集我们所需要的语料素材,具体的收集方法因人而异。可以从报纸杂志的电子文文档上直接下载,也可以从网站上直接下载整理好的TXT版本的小说,资料素材等,还可以直接从各大语料库中检索需要的语用素材,然后拷贝粘贴到TXT文本中。由于MonoConc Pro 强大的跨文档处理系统,一次可以同时导入多个TXT文档进行比较处理,所以我们可以把文章或者资料按照自己喜好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存成不同的TXT文件名。检索的时候,只需要同时导入这些文件就可以了。(异常强大~)下载好软件,解压缩,然后打开MP22.EXE文件,你就可以看到上图那个简单的主界面了。 之后,选择File→Lord Corpus File(s),找到你需要导入处理的TXT文档,一个或者多个都可以,然后选择[打开]。指定的TXT文件就被全部导入进MonoConc Pro中了。 如果导入了过多的TXT文档,比如您导入了莎士比亚全集+马克思选+恩格斯选+列宁选+毛泽东选+邓小平选.....(不能否认,真的有这样的朋友存在)。那么,为了方便您查询检索结果所出现的文章,你可以选择File→View Corpus File/URL,这样就能看到查询结果所在的文章,还可以删除不需要的文章,或者添加新的文章,非常简单。 *这里的URL,指的是在HTTP或者FTP上,可以直接打开的文字页面的链接。一般朋友们DIY的语料库都是存在本地硬盘上的,所以基本上可以无视这个选项。不过,将来我们的个人语料库要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的平台连接。连接后,我们就可以相互查询对方个人语料库中的资料,此时在导入对方语料库中的文档的时候,就要用这个了。(这个目前还很遥远,大家还是踏踏实实做自己的DIY语料库吧!) 当我们要删除所有的文章的时候,这个时候仅仅关闭文章的窗口,是不能实

符号学

符号学是研究事物符号的本质、符号的发展变化规律、符号的各种意义以及符号与人类多种活动之间的关系。符号学的原理应用到各具体领域就产生了部门符号学。[1] 中文名符号学外文名Semiotics定义关于意义活动的学说创始人索绪尔、皮尔斯 目录 1 符号定义 2 符号学定义 3 学科历史 4 中国符号学 5 学派之争 6 主要学派 ?瑞士索绪尔 ?俄国 ?原苏联 ?法国 ?美国 ?意大利 7 皮尔斯符号学 8 四个发展模式 9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10 相关书目 符号定义编辑 西方著作给“符号学”的定义一般都是:“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的学说”(Semiotics is the study of signs)。这个定义实际上来自索绪尔,索绪尔一百多年前建议建立一个叫做“符号学”的学科,它将是“研究符号作为社会生活一部分的作用的科学”。索绪尔并不是下定义,而是在给他从希腊词根生造的semiologie(来自希腊词seme?on)一词作解释,用一个拉丁词源词解释一个同义的希腊词源词,这在西方是有道理的。 然而索绪尔这句解释成了符号学的正式定义。在中文里这话是同词反复;在西文中,如果能说清什么是符号,勉强可以算一个定义。 但“什么是符号?”是一个更棘手的难题。很多符号学家认为,符号无法定义。赵毅衡给了符号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义,作为讨论的出发点: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表达,符号的用途是表达意义。反过来说:没有意义可以不用符号表达,也没有不表达意义的符号。这个定义,看起来简单而清楚,翻来覆去说的是符号与意义的锁合关系。实际上这定义卷入一连串至今难以明确解答的难题,甚至可以得出一系列令人吃惊的结论。 首先,既然任何意义活动必然是符号过程,既然意义不可能脱离符号,那么意义必然是符号的意义,符号就不仅是表达意义的工具或载体,

符号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符号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符号学作为一种研究符号的人文科学,符号是人认识世界、传达信息, 有序的开展思维活动,实现人与人沟通的的载体。在建筑领域合理应用符号学不 仅可以拓宽建筑的文化内涵,准确传达文化信息,通过在受众与建筑师之间架起 沟通的桥梁;同时也影响着设计的表现形式,特有的建筑符号影响着建筑的不同 风格和其特有的使用功能,体现建筑设计的艺术文化积淀。符号学的应用能更有 效的指导建筑设计,符号学也在建筑设计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建筑设计;符号学;应用分析 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把建筑物比作一首歌的话,那这首歌曲中的各种特色 性音调、风格、节奏等的应用就好比是建筑设计中对符号系统的使用。音调、风格、节奏能够体现歌曲的特色,同样的,不同的符号系统也会反应出相应的建筑 个性、文化内涵。 一、建筑符号学概念 符号作为一种媒介,可以向我们传递出某种特定的信息,并体现特定的意义。“符号体系不仅是形式,也是风格与思想,是建立在价值体系基础上的社会文化表达体系。符号是人类彼此之间的一种约定,在这类约定中,某种物质的结构形态 被约定为代表某种事物。”莫里斯将符号学划分为符构学、符义学、符用学,在建筑学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 (一)符构学 符构学,研究建筑符号的结构。建筑符构学是研究建筑符号本身关系和规律 的学科,是符号学理论中最基础的部分,涉及符号与符号之间的组合,即相当于 零散的词语通过组合构成句子的方式。它研究建筑形式中点、线、面、体如何组织。建筑符号的结构分为表面结构和内部结构两个方面。表面结构,也就是建筑 符号的外在形式,从视觉上给予观察者和使用者最直接的信息;内部结构,则会 受到社会文化、城市历史及人文环境的影响,并且能够反过来支配建筑形式,表 现较为明显的是宗教建筑。布罗德本特认为建筑中的深层结构是支配建筑生成的 核心,是建筑中最根本的内在因素。谈到建筑符构理论则不得不谈到彼得?埃森 曼在这方面的探索,在《住宅2号》中他用柱子或墙体形成3×3的网格来划分一 个立方体,产生九个分割空间,然后再对立方体进行了对角划分,最后形成一个 复杂的空间。他忽略建筑的功能而只去探讨“有助于解决结构问题的形式原则”, 避开了对建筑内部结构的深层次挖掘,强调建筑是不带意义的建筑符号经过排列 组合的结果。 (二)符义学 符义学,研究建筑符号的类型。它主要研究符号传达出来的意义,在建筑上,主要是探讨建筑的形式、空间与建筑表达的内容之间的关系问题。通俗来说,研 究建筑的开间与进深,与其说反映了建筑面积的大小,不如说这些开间进深传递 出更深层次的含义,即房屋使用者的等级与地位的高低,其中建筑的形式、空间 是“大小”,建筑表达的内容则是“等级”与“地位”。由美国学者路易斯?沙利文提出 的“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明确的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哪里的功能 不能变,形式就不能变。”例如毛主席纪念堂,建筑不仅保证了功能能够合理使用,还具有形式之美(如它的比例)。纪念堂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有着特殊的政 治历史背景,它的建造由各级领导参与方案设计的确定,功能和形式都是服从于 当时的政治背景,有其特殊的意义,比较多地使用了象征性符号,它的对称性及

文本分析的符号学视角符号学视角中的艺术展示空间

文本分析的符号学视角符号学视角中的艺术展示空间 艺术展示设计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设计,因在日益频繁的文化和艺术交流活动中凸显其重要作用而逐渐成为一门新型的边缘学科,就其本质而言艺术展示设计是一种信息的传播设计,而信息的传播要借助于符号作为媒介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空间作为展示的一种主要媒介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观察艺术展示空间,有助于设计师对展示空间意义的准确把握。 一、符号学的基本概念 现代符号学的研究萌生于20世纪初,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其主要代表有两位:一位是美国实用主义体系的创始人之一皮尔斯,另一位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他们之后符号学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皮尔斯是从实用主义哲学和逻辑学方面来探讨符号学的逻辑定义及逻辑联系。根据他的理论,符号可分成图像符(icon) ,标示符(index)和象征符( symbol) 三种。图像符指的是具有复制性质的符号,如脚印、照片和雕像,这些符号与客体之间有着明显的相似性。标示符指的是可以作为客体标示的符号,如水银柱的升降标示

温度的高低、乌云密布标示风雨就要来临,这些符号与客体之间的相似性弱于图像符,因而显得抽象一些。象征符指的是那些能以直观的方式表示比较抽象的内容的符号,如图腾象征氏族、天平象征公平,但是,这些符号与客体之间的相似性比标示符更弱,其原因在于人类思维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索绪尔研究的重点在于符号的语言学及其社会功能方面,认为符号是“能指”和“所指”构成。索绪尔提出符号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符号是可以区分为“能指”和“所指”的,其典型代表是语言记号,也就是说所指和能指就是符号的组成部分,“能指”是指事物的本身,具有物质性,“所指”是指事物所表达的意思,即“思想”意义,具有精神性,也就是说“能指”(表达)是替代物,而所指(内容)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两者就像纸的两面一样须臾不可分离,如交通红灯符号是“形式”是“能指”,而“所指”的“停止通行”的指令是不容忽视的实在,其所指的内容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尽管皮尔斯和索绪尔对符号的描述不尽相同,但都说明一个事实,符号是以一个事物表征另一个事物的思维和交流方式。正如皮尔斯对符号所作过的定义所言:“对于符号,我的意思是指任何一种真实的或复制的东西,它可以具有一种感性的形式,可以应用于它之外的另一个已知的东西,并且它可以用另一个我称为解释者的符号加以解释。以传达可能在此之前尚道的关于其对象的某种信息。”[1]

设计中的符号学

设计中的符号学 1.符号学与设计 符号学(semiotics)是研究符号系统的学问,最早是本世纪初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sauaaure)、美国哲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皮尔士(pierce)提出的。前者着重于符号在社会生活的意义,与心理学联系;后者着重于符号的逻辑意义,与逻辑学联系。大约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符号学才作为一门学问得以研究。现在符号学已经成为一项科学研究,其理论成果也已经渗透到其他诸多学科之中。设计与符号学关系密切。设计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的designare,意思就是画记号。现在被普遍采用的英文design,也就是做记号的意思。研究和运用符号学的一些原理来帮助设计人员做记号,不能说不是从事设计人员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符号的起源是劳动。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有了实用和审美两种需求,并且已经开始从事原始的设计活动,以自觉或不自觉的符号行为丰富着生活。从我们祖先的结绳记事到歌舞图腾,都是维护社会传统秩序的信息符号。 符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中介,是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手段,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和代码系统。当然,符号这一概念的外延相当广泛,设计中的符号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有许多共性,使得语意学对设计也有实际的指导作

用。通常来说,可以把设计的元素和基本手段看作符号,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加工与整合,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 2.设计中符号的特性 认知性 设计中,认知性是符号语言的生命。例如,我国的几大银行的标志都采用中国古钱币作为基本型,这正是因为古钱币能够准确地传达金融机构这一信息,具有极强的认知性。如果一项设计作品不能为人认知,让人不知所云,那它就完全失去了意义。 普遍性 现代设计是为大工业生产服务的,设计作品会在大众中广泛传播。设计的符号语言只有具备普遍性,才能为大众所接受。设计人员常常遇到这种情况,自己花了很大功夫做出的东西,却不被客户接受,这时设计者也许会抱怨客户欣赏水平不够,其实有时客户比设计者更了解受众。设计者只有找出让自己、客户、消费者都能理解的设计语言,才能更好地完成设计任务,符号的普遍性这一特性,在许多公共场所的标牌设计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如公共卫生间的男女标识,相信不论男女老幼,文化深浅,都能够清楚分辨。 约束性

符号学分析与媒介批评

符号学分析与媒介批评 符号的告知功能 符号可以代替任何一种存在的实体 也可以代替存在的非实体(例如观念) 符号学 “符号学”术语——美哲学家 C.S.皮尔斯 创立符号学研究领域——瑞士语言学家F.D.索绪尔 索绪尔:符号学就是研究符号的科学。 研究范畴:以所有符号系统为研究对象。包括文字、图像、动作、音乐、物品、礼仪、仪式、表演,甚至事件。 事件——当一个事件被赋予另外的所指意义后,这个事件也成为一个符号。 一、索绪尔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1、语言/言语语言中最重要的概念和中心思想 语言是一个整体,一个分类原则,是言语机能的社会产物,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能行使这种机能所采取的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 原则性、社会性、集体性 言语是指人们所说的话。 与语言相比,言语活动基本是个人选择和实践的结果。言语是根据语言规则形成的有差异的个人的表达。 区别与归附关系:“语言是词典,言语是这个共同集体中个人的语言实践——人们所说的话。”——索绪尔 2、能指/所指 任何一个符号都是由能指、所指构成。能指是符号的物质形式,这种形式在社会的约定俗成中被分配与某种概念发生关系,在使用者中间能够引发某种概念的联想。这种概念、意义就是所指。 A能指、所指之间的关系是自由选择的,又是强制的。如何理解? B 可变性。语言在时间、语境范围内的变化。 3、组合/联想 组合构成了以语言的线条特征为基础的关系。(说白了,一个词语和一个词语连接在一起,才构成完整的意义举例: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十大民间语文) 联想在具体话语之外,许多词语可以放到和自己有某种共同点的一类词中。 组合关系与联想关系 二、结构主义符号学 1、皮尔斯的符号分类 (1)象征符号典型:语言另外,玫瑰象征爱情,鸟鸣象征寂静,公鸡打鸣儿象征天亮(2)图像符号 (3)指示符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