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框架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框架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框架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框架

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初稿)

“十二五”期间,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邱县的重要时期,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是抢抓机遇,建设邯郸东部经济强县,加速崛起的攻坚时期。根据县委建议,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本纲要(初稿)。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机遇

“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按照“项目兴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的工作思路,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奋力攻坚,全县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广大干部群众凝神集力谋发展的可喜局面,较好的完成了“十一五”时期的各项规划目标,是邱县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效果最为显著的五年,为“十二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

经济发展保持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

----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突破明显。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实现47.7亿元,较2005年年均递增14.1%,财政收入预计实现1.1亿元,较2005年年均递增12.6%,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亿

元,实现了“翻一番”的总体目标。循环经济工业区建设初具规模,古城营工业聚集区建设成效明显,是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增长点。

----产业机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2005年28:45:27调整到26:42:32。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稳固,以棉纺、林板、机械、食品、医药化工为主导的五大产业发展迅速,工业整体水平不断上台阶,金融保险、信息服务、通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亮点。

----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突出抓好,2006到2010年五年间,省重点项目从无到有,规模和数量逐年攀高,五年间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9个,实际投入51亿元,开创了重点项目建设新局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年递增30%以上,增幅位居全市前列,取得了邱县历史上的新突破。

---- 循环经济工业区建设初具规模。按照“集约土地,培树龙头,循环发展”的理念,夯基础,抓招商,建项目,壮产业,不遗余力的推进县循环经济工业区建设,已初步建成机构健全、管理有序、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循环经济工业区。特别是“一区、四链、三环”循环经济模式得到省政府的认可,2009年全省循环经济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开创循环经济工作新局面。

----改革开放工作取得较大成效。不断解放思想,完善双争

一引、招商引资考核机制,五年间争取国家、省等各类建设资金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快发展,缓解了重点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状况。引进建设了中高密度纤维板、秸秆热电、棉浆粕、鑫芳化工等一批重点项目,特别是广东威华集团在我县的投资建设,标志着我县工业立县进程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外贸出口势头强劲,康远清真食品远销中东、宽幅布等棉纺织品远销欧美、古城营自行车配件远销印度、南非等,出口量明显增加,出口范围辐射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效地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三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积极发展棉田高效间套模式,林下复合经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棉花连年获得丰收,单产、总产逐年攀高,棉麦间作等种植新模式获得新突破,以棉花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率再创新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加强,棉花、药材等多家专业合作组织运营良好,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村通公路”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扎实推进,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日益完善。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全省实施“三年大变样”工程以来,科学定位“林海绿城”,以积极创建省级园林城,争创国家级园林城为目标,大拆大建,近三年累计拆迁面积51万平方米,城镇基础设施等五年累计投资47亿元,一个交通便利、产业聚集、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独具特色的新县城已现雏形。

----社会事业全面和谐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科技与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文化、卫生、体育设施逐步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突出,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成就,社会保险覆盖面明显增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回顾“十一五”发展,经济繁荣,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这主要得益于始终坚持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得益于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解放思想,注重创新,努力营造和谐大发展的浓厚氛围;得益于把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具体化,积极探索符合邱县发展的新路子;得益于始终加强党的建设和人才干部队伍建设,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得益于邱县人民始终凝神聚力力求大发展、力求新突破,努力建设和谐邱县的决心和信心。这些成功经验,都要在“十二五”期间甚至更长时期的发展中始终坚持。

(二)发展机遇与面临挑战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迎来新机遇。“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进入大调整阶段,我国经济以提升发展质量为根本出发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成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和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孕育着强大的发展动力。

2、东部振兴战略迎来新机遇。随着邯郸东部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对口帮扶的力度不断扩大,企业间并购整合、带动发展、

协同合作等共同发展模式,成为发展中的新模式,人才、资金、技术及各项优惠政策不断向东部倾斜,为我县在东部县率先崛起带来新机遇。

3、“南资北移、央企扩张、退城进郊”的外部环境迎来新机遇。立足我县比较优势和产业发展实际,紧盯央企、争跑部委、对接院校、承接转移、联系合作等吸收外源要素加快发展,将迎来新机遇。

4、基础设施建设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迎来新机遇。县城以振兴街为轴心的大县城格局正在形成,独具特色的“林海绿城”及大广高速路、双车道的新邯临线等城建、交通设施加上邱县文化、人文环境等定将为我县招商工作夯实基础,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5、良好的基础条件和自身优势迎来新机遇。循环经济工业区已初具规模,“五大”产业链条不断扩展,污水处理、供电设施完备,我县自身的迅速发展,所有这些都将迎来新机遇。

面临挑战主要在:宏观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超出预期,欧债危机导致市场走向充满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增加,国家政策操作层面日趋从紧,货币政策明显紧缩等等,这些都将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县情方面,一是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是机遇更是挑战,特别是我县正处在工业化初期,节能工作面临诸多难题,对我县会形成很大制约;二是经济结构还不够优化,一产比重仍较大,三产比重仍相对小,工业立县项目仍较少,发展压

力大。三是县与县之间竞争日益激烈,东部县你追我赶互为对标,我县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绝对值均居全市倒数位次,增速均居于东部十县中下游水平,率先崛起压力较大。四是高新技术项目匮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

“十二五”时期,我县正处在经济转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任务艰巨。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准确把握形势,正视机遇与挑战,增强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抢占先机,积极推动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的良好轨道。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邱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开放带动和创新引领为动力,以建设邯郸东部经济强县为目标,规划建设一城,即林海绿城;两区即城东商贸物流区、城西循环经济工业区;五加一产业,即做强棉纺、机械、林板、食品、医药化工五大产业和漫画产业;三大基地,即培育棉纺织品生产、加工、储运、交易基地,机械装备制造生产加工基地、食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实施三大战略即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战略和邱县率先崛起战略。加快推进各项改革,牢牢盯住节能降耗目标,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加快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职能转变,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应急管理水平。以规划建设和谐新社区为契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提高人民生产生活水平,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为邱县在邯郸东部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

(二)指导原则

“十二五”时期,是邱县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关键阶段,必须始终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各个环节、各个时段,重点把握以下原则。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原则。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决策发展战略,制定出台政策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大引进、大投入、大发展为基调,带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原则。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坚持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大三产,坚持优化投资、扩大出口、扩大消费,在发展中转变,在调整中谋发展。

---坚持优先发展工业原则。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坚持工业立县、工业强县、工业大县目标不动摇,科学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和服务措施,不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工业化水平。

---坚持大开放战略原则。坚定不移地创新思维,完善政策,扩大对外开放,以现有产业基础和条件,科学对接经济发达地区

及行业,盯紧央企,争跑部委,引进战略投资者。

---坚持城镇化战略原则。加快城镇化进程,要与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积极规划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和整合,加快劳动力输出和转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引导城镇服务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不断扩充城镇就业渠道。

---坚持积极改善民生原则。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深化医疗、医药体制改革,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倡导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奋斗目标

“十二五”时期,完成建设邯郸东部经济强县、邱县率先崛起、构建和谐邱县目标。

---经济总量上大台阶。保持经济较快增长,GDP平均年均递增幅20%以上,力争到2015年突破120亿元;财政收入年均递增20%以上,力争到2015年突破2.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30%以上,五年累计投入9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25%以上,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到“十二五”末,综合竞争力位居邯郸东部县前茅。

---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到“十二五”末,一、二、三产业比达到20:55:25,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棉纺产业产值位居全省第一;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各项服务业快速发展,漫画产业初具规模和影响,到2015年占第

三产业的比重达到20%以上。“十二五”期间,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工作,万元GDP能耗下降保持在20%以上;更加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20%以上,为富民强县提供有力支撑。

---改革开放:“十二五”期间,外贸出口总额年均递增20%以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年均增长25%以上,每年至少引进1家战略投资者;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在循环经济工业区内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交通便利、产业聚集、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独具特色的“林海绿城”,争创省级、国家级园林城。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对“林海绿城”实施再定位、层次再提升。县城街道建设上,以振兴街为轴心,加快发展,做好主街道的延展和设计,重点建设好东方大道、育新街、迎宾街、建设街等主街道南北延工程,打造样板街,规划建设县城北环路,到2015年县城所有城中村改造完毕,全县47个社区规划建设基本完工,建设农村公路306公里,升级村村通工程,“十二五”期间,城镇基础设施投入要达到15亿元以上。

---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工业区建设、谋划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县城、注重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强化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切实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升生

产效益、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应力争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2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率均达到100%,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天数325天以上,着力打造绿色县城、生态县城,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0%。

---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办好精品初、高中,确保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0%以上,大力整合教育资源,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上。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城市医保参与率要达到95%以上,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制度覆盖率力争达到9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0以内,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5岁以上,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均衡发展;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2 %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 10%以上,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0%以下,农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5%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居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三、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二五”加速邱县率先崛起,建设邯郸东部经济强县任务艰巨,必须保持较快增长势头,走跨越式发展的路子,广泛开展战略研讨,科学决策部署。

1、坚持大投入政策不放松。

谋划建设规模型项目,推进实施大项目战略。按照竣工投产

一批、开工建设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发展思路,形成重点项目建设梯次发展格局。每年谋划2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战略支撑项目,10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立县项目,“十二五”期间,省市重点重点项目每年保持10个以上,累计投资突破50亿元。在项目引进上,抢抓发达地区生产力转移,央字号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国内外500强企业等大企业扩张、退城进郊机遇,每年至少对接引进1个重大战略支撑项目。在项目谋划方向上,要瞄准国家产业政策方向,围绕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谋划项目。在谋划重点上,主要围绕我县棉纺、林板、机械、食品、化工五大产业谋划项目。“十二五”期间及今后一段时期,投资5000万元以上一般性工业项目(投资3000万元以上高新技术项目)原则上在县循环经济工业区建设,突出集约发展,项目向工业区聚集。

2、强化消费需求支撑。

根据自身优势,规划建设一批市场项目。重点建设城东商贸物流中心,总投资在10亿元以上,2015年底前投运;规划建设城中日用百货、小商品批发中心,总投资5亿元以上,2013年底前竣工运营;规划建设蔬菜、粮油、禽蛋批发市场,总投资5亿元以上,2013年底前竣工运营。在各乡镇集中规划建设农资批发市场,满足广大群众就近选购农资。推动餐饮业发展,加快大众化餐饮网点建设,规划建设小吃一条街,积极引导培育具有邱县特色的餐饮业健康发展,吸引周边县更多消费者来我县就餐消费。

支持建设经营集住宿、娱乐、餐饮、保健为一体的星级宾馆,三年内要建起四星级以上宾馆一处。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搞活农村劳务输出,促进农业繁荣、农民增收;加强农村流通网络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开展对接商超、家电下乡等活动,促进农村消费;鼓励商贸流通企业经营网络向农村延伸,开班村镇超市、便利店,促进工业品下乡。培育消费热点,引导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促进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家政服务、休闲旅游、养老保健等服务消费。

3、更加注重和提升出口拉动作用。

积极培育出口型企业。用足用好国家有关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办理进出口手续,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十二五”期间,全县进出口企业要达到30家,是2010年的三倍。培育出口产品,引导企业积极了解国际市场需求,参与国际竞争,参加广交会等重大经贸活动,为我县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搭好平台。到2015年我县出口产品要达到10类以上,出口额达到3700万美元,平均递增25%以上,出口国家明显增多。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加快推进工业立县进程。做强做大棉纺、林板、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医药化工、机械制造两大后备产业,到“十二五”末,五大产业增加值达到33亿元,年均递增22 %,带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率先实现邯郸东部突破。

棉纺产业方面:棉花上,结合城东商贸物流中心规划,争取省政府支持,投资2亿元以上,建成国家级棉花储备基地,辐射和带动棉纺产业发展。纱线上,鼓励采用清梳联、精梳联、自动落筒机和无梭织机等新进设备,生产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印染上,推广采用短流程前处理及轧染、涂料印染、印染废水清浊分流技术,建设高档印染布生产线、中水回用染纱及高档毛浴巾针织染整项目。面料上,鼓励生产高档面料,差别化、功能化纤维混纺、交织面料,新型纤维面料和多组分纤维面料。服装上,鼓励采用CAD、CAM、ERP先进技术、自动裁剪、电脑绣花等先进设备,提高设计和产品水平。2015年底棉纺业增加值达到32.3亿元,年均递增35%。林板产业方面:全县林地面积要稳定在30万亩以上,鼓励发展林板及后续加工业、林纸产业。重点抓好高档生活、办公家具、装饰材料、胶合板、轻质墙体材料、新型抗震民居、礼品包装材料、强化木地板等项目,并不断提高产品设计水平,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增强健康、环保意识,增加文化含量,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满足不同消费层次差异化、个性化需求,推进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2015年底林板业增加值达到3.9亿元,年均递增30%。机械制造产业方面:积极培育壮大机械产业集群,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巩固发展农机机械优势产品,积极发展轴承加工、紧固件加工、自行车配件生产等市场需求量大的产品,加快研发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高科技、高附加值、节能环保型的产品,打

造全市机械装备制造基地。着重抓好优势企业与国家大中型机械装备厂家生产配套、加工无缝钢管、生产大型载重机械、生产高端设备配套精密轴承等。研发、生产免耕机、复耕机、秸秆还田机、大中小型农作物收获机械等。开发生产立体停车库、系列油泵油嘴、各类汽车、农用车等精密轴承,汽车用铝合金精密铸件,耐温、耐磨、耐腐蚀、耐压自润滑轴承及材料,节油器、加重器等,增上热处理生产线。2015年底机械制造业增加值达到8.9亿元,年均递增30%。食品产业方面:改造提升传统食品档次,做精做细特色食品,培育壮大现代食品,重点抓好畜禽加工产业化、绿色肉牛养殖基地、粮油加工项目、小杂粮生产加工、淀粉糖生产、味精生产、香菇酱生产、玉米深加工、蛋粉加工产业化、优质粉皮加工、熟猪肉制品、低聚麦芽糖生产线、速冻食品、面粉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项目等。2015年底食品业增加值达到6.5亿元,年均递增35%。化工产业方面: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扩大初级产品规模,发展壮大煤化工,加快发展精细化工,支持发展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强、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的高端化工产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2015年底化工业增加值达到14.2亿元,年均递增40%。

2、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立足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6亿元,年均递增25%以上,基本形成充满活力,适应城镇发展定位,承载一、二产业发展需求,富有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加快发展物流业。以提高服务水平和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在大广高速西侧,规划建设城东商贸物流中心,内设棉花储备、交易市场,棉纺产品信息发布平台等,中心定位于农资物流输送、邯郸东部工业产品与原材料配送中心,城西循环经济工业区内物资输送、产品外销。大力拓宽金融服务业。

积极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优化金融业发展软环境,吸收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大型企业创建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增设网点、扩大经营规模。实现农村金融主体多元化,不断健全发展互助担保、信用评价等中介机构,在政府创建担保公司基础上,探索民营担保公司,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重点发展文艺表演、青蛙漫画、动漫制作、教育培训等产业群,鼓励社会力量建设文化设施,以多种形式参与创办文化企业、培育文化市场。精心培育文化服务、经纪代理、广告包装三大新型文化产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充分挖掘邱县历史、人文资源,发展具有鲜明地方特点的文化产业。

着力发展信息服务和中介服务业。重点加快高速、宽带、大容量的信息通讯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速“数字邱县”建设。加快发展文化、咨询、策划、科技、信息、广告、租赁等中介服务。鼓励和引导各类中介机构企业化经营、规模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社会提供

规划编制、决策咨询、投资论证、资产评估、会计审计、技术交易、经纪代理、市场调查、法律服务、人事代理、就业指导等各类中介服务。

3、稳固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农业理念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重点抓好棉花深加工、小杂粮深加工、食用菌深加工、禽蛋深加工等,着重抓好陈村清真牛羊肉深加工,在远销中东各国的基础上,积极培育、申报知名品牌。2015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0%,现代农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较2010年明显提高。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

“十二五”期间,按照“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打造精品、提升品位”的总体思路,争创和建设国家级园林城,彰显绿城特色,使之成为邱县名片。“十二五”末,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40%以上,城镇道路硬化率达到9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5%以上,燃气普及率达8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清洁工程全面推进,危房改造基本结束,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70平方米。

1、规划建设大县城、大社区。加速县城建设,提升城市品位,重点做好城南区、城东区拓宽,县城亮点打造,提升品味,“十二五”末主城区实施集中供热、供气,教育资源向县城集中,人口向县城聚集,2015年县城人口达到10万人以上。破除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障碍,规划建设农村社区,全县218个行政村合

并建设为47个农村社区,2011—2015年全县农村社区全部开工建设,2015年底入驻社区20000户以上,区内实现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完备,劳动就业顺畅,社会管理文明。村民搬出后腾出的宅基要及时进行复耕整理。

2、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科学技术向农村推广、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十二五”期间,农村公路建设规模在300公里以上。以新民居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农村示范社区。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使之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载体。

3、深化城乡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城乡管理体制改革。以“项目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县城镇中、农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为主要目标,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管理体制,大力加快城乡规划、土地利用、交通设施、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一体化进程。坚持以发展为导向,强化资金、项目、土地、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臵和集约利用,构建农村发展新格局。到2013年,全县建成土地流转集约耕种示范点10个以上。到2015年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7万人以上。

(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继续强化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低

碳经济,切实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节约能源资源。按照产业链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引导企业向循环经济工业区集中,形成产业集群,鼓励企业通过资源共享、废弃物利用等途径大力发展经济,以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为重点,实现资源集约化开发利用。(1)节约用地。加强用地调控,推动集约化利用、规模化经营,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规划用于建设用地的沙荒地,必须成片开发、集中开发,防止乱占滥用、无序开发,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主体功能定位的项目,严把土地闸门。

(2)节约用水。严格水资源管理,努力建设节水型经济区,强制高耗水企业实施节水技术改造,严禁新上高耗水项目。积极推广农业旱作技术,建设节水灌溉示范区,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大城镇节水力度,推广再生水利用,加快节水型城镇、节水型企业创建步伐。(3)节约能源。优化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突出抓好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节能,实现结构性节能;加大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实现技术节能;加强能源生产、运输、消费各环节的制度建设和监管,实现管理节能。(4)节约材料。加强重点行业物耗管理,大力推广节材技术和工艺,鼓励使用再生材料和新型环保材料,推广应用替代材料。严格开发资格认证和许可管理,在维护生态、专家论证、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合理开发特色资源。(5)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综合运

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以能耗大户为重点,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行政问责,逐步完善水、电、油等重点资源能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2、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以污染防治化解环境压力,以资源节约优化经济发展,以环境友好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以环境换取经济增长向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转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1)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加强生态示范区、生态林带建设,在城镇与工业区周边地区、水源地生态敏感区、公路与河渠两侧,构建生态防护空间和绿色走廊,到2015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上;积极开发建设地上水资源,确保工农业用水和饮用水源水质安全。(2)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大开发园区工业污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到2015年,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3)加强大气环境治理。以控制烟尘、二氧化硫和工业粉尘排放为重点,综合整治大气环境污染。严格建设项目管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大气环境项目建设。限期淘汰并禁止新用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和设备。到2015年,县内二氧化硫在2010年基础上减少20%以上,气粉尘含量达到环保标准。

3、发展绿色经济。大力促进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建设低碳城市,实现绿色发展。(1)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实施意见》,坚持行政、经济、政策、教育、法律等手段多管齐

下,形成淘汰落后产能的强大动力,淘汰电力、印染、造纸等落后产能。(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力推进节能减排。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在资源消耗环节,突出抓好高耗能行业和造纸、化工、印染等高污染行业节能减排,确保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目标。(3)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推进低碳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引导企业通过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创建循环型生产方式。鼓励企业改造生产流程,优化生产工艺,延长产业链,推进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工程建设,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进一步推进行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资源利用循环链。全面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加快重点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增强经济持续发展后劲。

1、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扩充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实现“全体学

公路建设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规划

(一)坚持持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五年中,根据我市公路建设发展规划,按照发展“唐韵、绒都、枣乡”特色县域经济,实现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的需要,在市委、政府的领导和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局抢抓机遇,抓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个重点不放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重点建设了梧桐树乡至滨河大道公路、G307线灵武至河东机场公路、G307线甜水河至灵武公路一期工程、南二环东西延伸段路基路面和跨铁路桥工程等重点公路项目。组织实施了东盛路、中兴路北延伸段拓宽、枣园路北延伸段改建、南薰路东延伸段、枣园南路等市政道路。改造完成了350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我市通行条件大为改善,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十二五”期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340.5公里,公路密度每平方公里32.3,其中:高速公路84公里,一级公路58公里,二级公路154公里,三四级公路779.8公里,其他公路264.7公里,形成了以3条高速公路为骨架,5条国省干线公路为依托,54条县、乡公路为支脉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由于公路通行能力大幅度的提高,对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难点 近年来,我市交通运输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市委政府和上级部门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不

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现有农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寿命短,路网多以四级公路为主,且破损较为严重,大大地制约广大农村群众的出行,不能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急需对县乡主干道路进行改扩建提升等级。 二是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渠道较单一,主要依靠国家、各级政府投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路的改建。 三是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转变,养人与养路的矛盾依然突出。 四是随着公路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公路通车里程逐年增长,公路路政和治超工作难度越来越大。 五是道路运输市场监管难,影响了道路运输市场的平稳有序发展。 六是货运市场专业运输公司少,大多为个体户、私营业户,大型物流公司尚未组建,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市场监管。各货运企业运输效率不高,人、货安全设施不完善,存在无序竞争现象,货损、货差时有发生,极易造成货主与车主各种纠纷。 七是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的有形市场和有效衔接尚未形成,物流园区的中转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三、“十三五”交通运输规划 1、公路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局计划建设重点公路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教发2010-7号)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合理布局、有序建设,现就“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增强做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做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性任务。强国必先强教,学校基本建设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和实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建立和完善教育基本建设体制机制的重要载体,有利于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各级政府对学校基本建设持续投入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有利于科学有序地推进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有利于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建设管理水平。 (二)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教育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教育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服务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加速的关键时期,人口结构和布局发生深刻变化。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有利于促进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结构调整、人口变化更加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学校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紧密衔接,有利于促进教育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学校建设与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下面是我们的给大家推荐的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供大家参阅! “十三五”开篇在即,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转型跨越急需创新引领、投资结构急待提档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好“十三五”招商引资发展规划,对xxxx经济产业全面升级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因此,我局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为指引,结合xxxx实情,立足资源优势,总结先前经验,明确发展需求,继续尽职尽责,充分发挥招商引资职能,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科学规划,努力实施,以项目为核心,以服务为重点,制定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与具体措施,全面勾勒xxxx未来五年招商引资发展新蓝图。 “十二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商务局外资处的大力指导下,我局积极招商选商,大力营造投资环境,加大对外交流和项目推介力度,使全区招商引资工作逐步规范,服务意识和质量逐步提升,投资环境明显改善,项目签约率、资金到位率明显提高,项目建设速度显著加快。“十二五”期间,我局大力发掘引进重点产业、打造精品项目,使我区经济实现了质与量的协同发展。 (一)主要成绩

1、全方位多领域招商引资,我区经济总量快速提升。xx年-xx年6月底,外来投资(市外国内投资)累计完成407.56亿元人民币,引进外资(境外)68605万美元,名列全市各县区前茅。累计征集到39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达1140亿元,涉及到特色农业和物联网高科技产业、城中村改造及城市综合体建设、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房地产、装备制造业、大型集团总部基地建设等多个领域。 五年中,恒大地产、星河湾地产、保利地产、首开地产、万科地产等一线大型房地产企业来我区投资建设,先后引进了北美新天地、茂业天地、华宇商业广场、千禧世纪广场、汾酒文化商务中心等一大批商业项目落户我区,星河湾酒店、凯宾斯基酒店、万豪国际酒店、阳光酒店等一批五星级酒店或已开业或正在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区项目储备、项目落地、项目建设、项目投产等项指标均位列太原市前茅。外来投资逐年增加,特别是外来投资服务业速度明显加快,推动了xxxx区经济总量快速提升。 2、努力打造精品商业街区,我区发展质量全面优化。“十二五”期间,xxxx区积极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精品特色商业街区。素有“山西中关村”之称的太原南内环街,已成为集批发、零售、开发为一体的电子一条街,云集了赛格、青龙、颐高、阳光、云天、赛博等综合批发市场,其辐射效应,极大地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长风街--

云南省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及附表

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1-2

目录 前言 (1) 一、“十一五”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 (一)取得的成绩 (2) 1、各项经济指标显著增长 (2) 2、工业企业规模和实力明显提升 (2) 3、知名品种、品牌培育取得进展 (3) 4、产业结构有所改善 (4) 5、产业创新能力体系基本完善 (4) 6、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 (5) 7、药品流通业快速发展 (6) 8、行业协会作用凸显 (6)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7) 1、行业管理不健全,政策体系不完善 (7) 2、创新能力弱,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7) 3、市场开拓乏力,品牌影响力弱 (8) 4、产业结构不合理,多数企业规模偏小 (8) 5、原料基地保障能力差,资源保护乏力 (8) 二、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9) (一)中国医药市场快速增长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空间 (9) (二)国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9

(三)实施新医改和推出创业板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契机 (10) (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强药品监管深刻改变医药产业竞争格局11 (五)国际化进程加快带来更加激烈的全球化竞争 (11)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12) (一)发展思路 (12) (二)发展目标 (13) 四、主要任务 (14) (一)立足省情,努力实现重点领域跨越发展 (14) (二)积极拓展新领域,打造大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15) (三)强化自主创新,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 (15) (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拓展市场空间 (15) (五)优化资源配臵,推动企业整合 (15) (六)加快开放合作,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16) 五、产业布局 (16) (一)原料种植基地布局 (16) (二)产业布局 (17) (三)园区布局 (17) (四)研发平台布局 (17) 六、重大工程 (18) (一)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18) 1、中药、民族药、天然药物产业集群 (19) 2、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产业集群 (19)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 划 “十*五”时期,我市经济运行稳中趋缓,各项社会事业稳步 发展。____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XX.X亿元,比上年增长XX.X%,“十*五”前三年年均增长XX.X%。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46XXX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3.4:49.4:37.2。 (一)农业经济扎实稳步发展。“十*五”以来,我市加大了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和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____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XX.X亿元,比上年增长5%。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0.XXX万公顷。粮食总产量95.9万吨,连续三年喜获丰收。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年销售收入____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XXX户。三湾水利枢纽及输水工程、大洋河应急供 水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鸭绿江国土防护工程累计完成百年一遇 防洪堤11.6公里、护岸工程29.4公里。完成29座病险水库除险 加固工程,治理中小河流河道55公里。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2.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得以解决。 (二)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____年,全部工业增加值 XX.X亿元,比上年增长XX.X%。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钢铁等材料、电子信息及农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规模工 业的XX.X%,全市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五”前两年,

全口径工业投入累计XX.X亿元,年均增长XX.X%。帕斯特谷物大 豆深加工、本钢____不锈钢冷轧、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金山热 电联产、首钢翁泉沟硼铁综合利用等一批工业大项目陆续竣工投产,东港卓恒机械、凤城博斯亚糖业、宽甸恒通石墨深加工等项 目建设进展顺利。仪器仪表、专用设备制造及纺织服装三个优势 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共有仪器仪表企业XXX户,相关配套 行业企业XXX户,辽宁(____)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已成为国内重要 的仪器仪表产业集聚地。 (三)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交通运输业。“十*五”以来,继续加快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 输业增长较快。____至沈阳客运专线、____至大连快速铁路建设 进展顺利,____至海城高速公路、____至通化高速公路、东北东 部铁路通化至灌水段工程竣工通车。大东港XXX万吨矿石泊位、 大孤山海洋红港区陆域基础设施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中朝鸭绿 江界河大桥主体已完工。____港港口集疏能力增强,粮食、矿石 等专业化泊位陆续建成使用。____年港口吞吐量1.2亿吨,比上 年增长XX.X%。商贸流通和城区经济。____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X亿元,比上年增长XX.X%。____(振兴)中央商贸服务业集聚区、东港现代物流服务业集聚区被纳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万达广场、鹏欣水游城、凤城亿丰商场、宽甸兴隆大家庭等一批 城市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辽宁(____)仪器仪表产业基地、金山 工业园区、汤池综合工业园、五龙背工业园区等一批城区工业园

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

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 课题指南 课题指南说明:2011年度课题指南依据《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云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讨论稿)》和2011年云南省教育科研工作要点,围绕当前云南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试点工作,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研究当前云南教育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破解当前云南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关注前沿问题,重视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注重学科体系、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创新,强调实证数据,着力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和使用效益。 重点招标课题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此类课题重点解决我省教育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长远性问题,鼓励跨学科和跨部门的协同攻关。 一、重点招标课题 1.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的构建研究 2. 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研究 3. 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机制的研究 4. 加快云南学前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 5. 加快普通高中发展的研究 6. 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体制创新研究

7.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研究 8. 加快教育优先发展,实现云南教育现代化的路径研究 9. 云南民族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10.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研究 二、一般课题 (一)教育理论和教育史研究 现代教育思潮和流派研究;教育核心价值研究;人才健康成长规律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期研究;学习型社会特征和条件研究;教育学科建设研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研究;师德师风建设研究;现代教育评价体系研究;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等。 云南教育史研究;地方教育史研究;民族教育史研究;留学教育史研究;教育历史人物研究;教育家办学研究;教育历史事件研究;教育历史名著研究;教育专题史研究;学科教育史研究;教育活动史研究;教育交流史研究等。 (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方法与途径研究;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创新教育发展模式研究;教育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创新研究;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发展战略研究;跨行政区教育协作发展战略研究;地方教育发展规划研究;学校发展战略研究;民办教育投融资体制研究;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体系研究;民办教育发展的公共财政支持机制研究;学校现代管理策略研究;区域特色教育研究;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试验工作实证研究等。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目录 序言 第一章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二)战略目标 (三)战略部署 第二章基础教育 (四)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五)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七)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第三章职业教育 (九)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十)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十一)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十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第四章高等教育 (十三)建设高水平大学 (十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五)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十六)提升社会贡献力

第五章学习型城市建设 (十七)建立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十八)大力开展继续教育 (十九)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 第六章教育体制改革 (二十)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二十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二十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二十三)办学体制改革 (二十四)管理体制改革 第七章教育开放与合作 (二十五)加强教育合作与交流 (二十六)着力培养国际化人才 (二十七)进一步扩大首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第八章教师队伍建设 (二十八)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二十九)建立健全教师专业能力建设长效机制(三十)建立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的保障机制(三十一)建立和完善教育人事管理制度 第九章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与经费保障 (三十二)加强对空间布局调整的规划与实施(三十三)统筹配置各级各类教育资源

(三十四)依法增加政府投入 (三十五)拓宽经费筹措渠道 (三十六)优化经费分配结构 (三十七)加强经费使用管理 第十章教育信息化 (三十八)加强教育信息基础建设 (三十九)完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 (四十)创新信息化教育与管理方式 第十一章依法治教 (四十一)完善地方立法 (四十二)严格依法行政 (四十三)推进依法治校 (四十四)加大督导力度 第十二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四十五)组织实施十大重点建设项目 (四十六)加快“教育现代化试验城市”建设第十三章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 (四十七)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四十八)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四十九)全力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五十)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工作 序言

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与十三五工作计划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与十三 五工作计划 Summary of informatization work in the 12th Five Year Plan and the 13th five year plan

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与十三五工作计划 “十二五”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实施“南拓西接、扩容提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工业和信息化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一)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十二五以来,我局努力克服宏观经济发展不利因素影响,着重抓产业引导和扶持,抓项目建设,抓优质服务,抓调度协调,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发展能力不断提升。20XX-20XX年,我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四年来分别为324亿元、398.7亿元、398.5亿元和433.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8.7%、25.5%、11.6%和8.02%;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为82.7亿元、

80.1亿元、103.9亿元和120.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9%、21.8%、12.3%和7.5%,占全区GDP比重分别为15.4%、15.6%、17.6%和18.5%。规模工业企业数持续增长,从20XX年的52家到20XX年的96家。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升,实现利税总额从20XX年的46.1亿元增长到20XX年的63.1亿元。预计20XX年底,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可达475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可达133亿元,是20XX年的1.85倍,同比增长85%左右。 (二)“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坚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应用。着重发展太阳能光伏、电器产品、机械和电子、智能仪器仪表、网络和通信设备等电子信息制造业,以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建设为核心,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软件产业;进一步深化了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经营和管理、销售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领域、主要环节的应用。加快推进数字建设,特别是推进“无线长沙”建设步伐,加快了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步伐,20XX年至20XX年间,共建设移动网络基站1072个,WLAN热点4048个,数据宽带网专线526个,敷设光缆1300多公里。网络无缝覆盖天心区范围全境,

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云南省临沧市 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图集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云南省临沧市人民政府 2011年6月

项目名称: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委托单位:临沧市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81153)甲级 协编单位:临沧市建设局 院长:张京祥教授、注册规划师 总规划师:朱喜钢教授、注册规划师 顾问:崔功豪教授、注册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曹荣林教授、注册规划师 曹建丰注册规划师 项目组成员:戚红年注册规划师 戴军注册规划师 吴未副教授 姚广峰工程师 马斯伟规划师 范宁规划师 程寅助理规划师 吴鹏助理规划师 孙文军助理规划师 郭伟助理规划师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2)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 第一节市域城镇化发展战略 (8) 第二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 第三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1) 第四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2) 第五节市域社会设施规划 (14) 第六节市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空间管制规划 (15) 第七节市域综合防灾规划 (19) 第八节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20) 第四章城市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22)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24) 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布局 (25) 第七章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27) 第一节居住用地规划 (27)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28) 第三节工业与仓储物流用地规划 (30) 第四节其他用地规划 (31) 第八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31) 第九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34) 第十章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 (37) 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规划 (38)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38)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39)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40) 第四节电信、广电与邮政规划 (40) 第五节燃气规划 (41) 第六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1) 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42) 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43) 第十四章土地使用控制规划 (47) 第一节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导则 (47) 第二节城市“五线”规划控制 (48) 第十五章中心城区旧城更新改造规划 (50) 第十六章城市分期发展指引 (51) 第一节近中期建设规划 (51) 第二节远景规划构想 (52) 第十七章规划实施的措施与建议 (52) 第十八章附则 (53)

十二五体育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

十二五体育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 十二五体育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 “十二五”体育工作总结 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我们举办规模较大体育系列比赛,调动全民健身的积极性。在这几年中,我们经过精心组织,认真筹划,每年利用五一、十一两节,举办全县体育系列比赛,比赛项目包括篮球、乒乓球、象棋、中老年健身展示、自行车骑行等项目,来自全县农村、厂矿、各机关单位、学校不同年龄的健身爱好者,踊跃参加,达一万余人次,通过比赛激发了人们的斗志,增强了凝聚力,调动了人们参加健身的积极性。每年的8月8日举办全民健身日健身展演活动,每次展演十余个健身项目,这些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也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扎实推进全民组织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我县各单项体育协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作用,这几年,我们加大培训力度,目前我县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88人,已逐步覆盖到农村、城区各个健身点,指导人们科学健身,带动人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在竞技体育训练工作中坚持“刻苦、创新、突破”,同时深化管理工作。在运动员队伍建设上“保老、突中、出新”下力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同时积极向上级院校输送体育人才。通过教练们的共同努力,近几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参加省、市比赛中,跆拳道、乒乓球项目在各单项比赛中屡创佳绩,在综合运动会中,我县2011年获**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团体总分第六名,2013年获**市第九届青少年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五名,2015年获**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七名。 进一步完善体育设施,投资985万元的东光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已于2013年交付使用,项目包括一座建筑面积3037平方米的体育馆和一个有四条200米塑胶跑道,场地中间为小足球场的运动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能为人们提供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器械健身等多个项目的健身。在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中,这些年我县通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和我局利用体彩公益金共为全县近200个村建设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同时我们还为县城两个公园安装了健身路径。通过这几年的体育场地建设,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健身环境,使人们的健身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十三五”体育工作谋划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抓好群众性体育活动,把体育健身深入到千家万户,让体育活动在全县广泛开展。 1、举办“五一”“十一”全县体育系列比赛和全民健身日活动。 2、抓好单项体育协会工作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增加社会体育骨干。 二、发挥我县优势,力争竞技体育取得好成绩。 抓好乒乓球、跆拳道等项目的训练,选好苗,保好苗,从实践出发,培养高水平运动员。 1、抓好假期和平常训练日的训练,提高队员技战术水平。 2、组队参加省、市各项体育比赛。 三、加快体育场地建设步伐,努力争取上级资金,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早日建成我县标准公共体育场。继续加强农村体育场地建设,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四、抓好体育彩票工作,加强宣传,努力增加销售网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重大挑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各项任务。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人力

幼儿园教师,学习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师,学习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纲要心得体会 篇一:幼儿园教师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师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师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一) 教育能够决定和改变一个人未来的命运,教育也能决定和改变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即将颁布的《教师教育法》让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树立起法的观念,真正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知道自己应承担的义务,并合理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它让我们明确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 一、教育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原本动力,教育作为和谐社会的要素,对和谐社会发展起到动力源的作用。和谐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是由创新力、均衡协调力和整合力构成的,教育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创新动力、可持续发展动力、整合力的基础。 二、教育是和谐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动力源泉教育对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促进社会均衡协调发展具有起始调节、持续调节作用,是一种强大的动力。

我们作为人民教师,在教育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教会学生什么。我们不光要培养出知识能力优秀的人才,我们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教育,还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真心去关爱他们,发现学生的优点,发展学生的长处,使他们能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过一种幸福的学习生活。决不能像以前那样,单从学习出发去评价学生,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关爱备至,对学习差的孩子漠不关心,甚至冷嘲热讽,谩骂打击。因为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都能成为社会做所需的多层次人才,让学生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而不是仅为了那几个优秀生。应该把教育办成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不是淘汰人才的地方!未成年人是人类的希望,国家、民族的未来。《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专门法律,它具体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指导思想、保护内容、保护工作的原则,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予以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方法与内容,以及各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一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基本法。它的颁布和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视和关怀,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优化少年儿童成长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红河州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红河州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为进一步加快我州生物产业发展步伐,做大做强生物产业,根据国家和省关于生物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以及《中共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业产业建设“8311”行动计划的意见》,编制红河州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我州发展生物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生物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最富有活力和先导性、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伴随着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产业正在展现出不可限量的前景,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等新型产业形态初步形成,生物技术产品已悄然进入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国家、省制定的有利于生物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必将为生物产业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审时度势,立足我州生物资源基础,发挥优势,推动生物产业快速发展,这是加快红河新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州委、州政府提出了建设绿色经济强州的战略目标,把生物产业作为我州的七大重点支柱产业来培植,符合我州发展实际,是对红河州情的不断深化认识而作出的战略决策。发展生物产业,可以充分发挥我州多气候带、多物种资源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生物产业,有利于我州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改变我州目前主要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增加消费需求,扩大出口创汇。有利于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益,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降低生活成本,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扩大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加快生物技术、科学管理方式在农业中的应用,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和经营管理等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二、我州生物产业发展的潜力 (一)资源潜力 我州地处低纬度的高原地区,由于受红河、南盘江、李仙江的纵横切割,海拔高差悬殊大,加之受太平洋东南季风、印度洋西南季风、南下寒潮的共同影响,降雨充沛,光照充足,形成了自然环境的多样性,适合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多种动植物的生长,尤其是红河以西的哀牢山系南段及南延支脉山区,是云南省热量最丰富、雨量最充沛的高温多湿区,发育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植被类型垂直系列,从最低海拔至高海拔的山顶分布有热带雨林一山地雨林一季风常绿阔叶林一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一山地苔藓矮林,具有全国少有的“立体森林”特点。迄今初步整理出种子植物有229科1530属5667种,是云南及中国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乔灌木植物占全国总数的1/4,是我国重要的生物物种资源基因库。全州已知的珍稀保护树种有116种,主要有桫椤(树蕨)、金花茶、小叶船板木(擎天树)、水松、秃杉、毛坡垒、鹅掌楸、董棕等。此外,还生长有灯盏花、大黄藤、黄连、青叶胆、板蓝根、草果、砂仁、杜仲、肉桂、薯蓣、露水草、重楼等名贵药材,鸡枞、干巴菌、松茸、美味牛肝菌等多种名贵野生食用菌,翡翠芽、香椿、树头菜、羽状金合欢(臭菜)等大量山野菜。品种优异的石榴、葡萄、脐橙、雪梨、大杨梅等温带水果和香蕉、菠萝、荔枝等热带水果以及橡胶、八角、核桃、油菜等多种经济作物。经过近几年的开发,我州自然环境和资源比较优势充分显现出来,不仅适应多种植物的生长,而且同一种植物的内含成分优于其他地区。这为红河州继续发展生物产业提供了雄厚的资源基础。 (二)政策优势 进入“十一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生物产业。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出台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省政府下发了《云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

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摘编)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十二五学校发展规划

喀拉布勒根乡寄宿学校 “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也是我校抢抓机遇,提升办学水平,树立办学品牌,实现腾飞的最佳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现结合我校实际,特拟定“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双语教学,以促进教师发展为途径,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主题,以优化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为手段,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进一步完善学生教育、教师发展、质量管理的办学体系,全力营造“以人为本,人尽其材,德才兼备,均衡发展”的办学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与特长,用文化的方式探索有效的生命化教育教学模式。打造常规管理、特色兴校的品牌,实现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 二、“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确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树立现代办学理念,以发展为主旋律,以质量为生命线,以创新为推动力,坚持以强化管理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坚持优化办学条件和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形成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和学校特色,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育条件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使办学理念、素质教育的成果、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水平和办学水平进入农村名牌学校的行列,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和几年来的发展趋势,实现留住本地生源,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到2015年把我校建设成义务教育合格的农村名校。 三、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重点任务

1、树立现代办学理念,优化学校管理。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领导者要加强学习,成为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者和科学管理的促进者;坚持校务公开,增加学校管理透明度,提高师生对领导的可信度。 2、以人为本,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在未来的五年中,全校上下将强化质量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革新教育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新型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中心,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本着“夯实基础,突显个性;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原则,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教学质量上独树一帜,有一个大的提高。 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完善硬、软件建设,教师配齐电脑;优化电脑升级,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为教学服务;整体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绿化建设;解决各种功能室的配置问题,配置要坚持标准,适度超前;对图书室、音乐、美术教室、科学实验室等要加强管理,方便使用,提高使用率。 4、以创新为动力,全面实施课堂改革。加强学科教学研究和实施,积极构建符合农村学校特色的教育管理机制和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更新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材,建立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核心,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加强学科教研,使中小学毕业质检成绩位于富蕴县前列;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紧密联系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推进学校特色文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