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部分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部分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部分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部分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汇编》

一、单项选择题(每一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内。)1.哲学是(A)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关于自然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

A.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3.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C)

A.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B.是否承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C.如何回答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D.如何回答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的问题

4.一切唯心主义都认为(C)

A.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世界是精神的产物D.世界是不断发展的

5.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D)

A.诡辩论B.二元论C.唯心论D.不可知论

6.哲学的党性或派别性是指( A )

A.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B.哲学派别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C.哲学史上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D.哲学分为三派:左派,中派,右派

7.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C )

A.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B.世界的本原是客观实在决定的物质世界C.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创造的D.整个世界是主观精神创造的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D )

A.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到了顶峰B.人类发现了最终真理

C.世界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结晶,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

9.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 D )

A.无限和有限的关系B.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10.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存在( B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B )

A.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B.德国古典哲学

C.空想社会主义D.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

12. 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 D )

A.逻辑学B.自然哲学C.历史哲学D.辩证法13.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A )

A.唯物论B.认识论C.历史观D.伦理学14.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主要区别是( D )

A.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B.前者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后者否认这点C.前者坚持辩证法,后者坚持形而上学D.前者强调改造世界,后者只是解释世界1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开放的体系,因为它( B )

A.吸取现代西方的哲学思想B.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C.把新的科学结论作为自己的哲学观点D.经常改变基本原理

1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一个最根本的特点是( D ) A.革命性B.科学性C.阶级性D.实践性17.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B )

A.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B.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了否证18.马克思主义具有( C )的理论品质。

A.博大宽宏B.吐故纳新C.与时俱进D.科学严谨19.人生观是( D )

A.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B.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看法C.对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D.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2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是( C )

A.逻辑和历史的统一B.分析和综合的统一

C.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D. 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21.认为世界是由原初物质构成的,持这种观点的哲学派别是( C )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D. 庸俗唯物主义

22. 客观实在性是( B )

A. 运动的唯一特性

B. 物质的唯一特性

C. 存在的唯一特性

D. 意识的唯一特性

23.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A )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 二元论的观点

D. 辩证法的观点

24.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说( B )

A.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 运动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25.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 C )

A. 属性

B. 形式

C. 主体

D. 源泉

26. 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 A )

A. 根本属性

B. 主观形式

C. 内部结构

D. 唯一特性

27. 时间和空间是( C )

A. 物质的唯一特性

B. 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C.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D. 整理感性材料的主观形式

28. 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C )

A. 否认世界“物自体”的存在

B. 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C.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D. 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29. 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是说( B )

A. 时间和空间是人脑中自生的概念

B.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C. 时间和空间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

D. 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30. 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世界统一于( C )

A. 实践还是认识

B. 运动还是静止

C. 物质还是精神

D. 存在还是非存在

31.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一论断表明( A )

A. 运动的绝对性

B. 静止的绝对性

C. 运动的有条件性

D. 静止的无条件性

32. 否认相对静止、只承认绝对运动的观点是( D )

A. 唯心主义

B. 形而上学

C. 辩证法

D.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3. “绝对时空观”的错误在于( D )

A.否认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 B. 否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C. 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可变性

D. 不承认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34.狼孩不能思维的事例说明了( D )

A. 狼孩的脑子天生愚笨

B. 狼孩的脑子根本不是人脑

C. 狼孩的大脑虽是人脑,但是其思维却不是人脑的机能

D. 狼孩没有社会实践,所以不可能产生思维

35. 把意识看作是大脑分泌出来的特殊物质的是()

A.朴素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

C. 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

D. 庸俗进化论的错误观点

36. 在意识本质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 )

A. 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B. 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C. 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 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37. 在意识作用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C )

A.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 B. 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C. 不懂得意识的能动作用

D. 既肯定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反作用

38. 电脑的出现,说明了( C )

A. “机器思维”能够完全代替人的思维过程

B. “机器思维”能够超过人类的思维并统治人类

C. “机器思维”可以模拟和代替人脑的某些思维

D. “机器思维”对人类思维不起作用

39. 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似的反映特性,这是( A )

A. 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B. 唯心论的观点

C. 庸俗唯物论的观点

D. 诡辩论的观点

40. 根据物质统一性原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 B )

A. 从理论原则出发

B. 从客观实际出发

C. 从主观愿望出发

D. 从已获得的成功经验出发

4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D )

A.物质和运动相统一的观点B.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观点

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42. 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联系是( B )

A.以否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B.以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C.指精神现象之间的联系D.指自然界中的事物、现象的联系

43. 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说明

( B )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D.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44. 发展是指( C )

A.事物的运动和变化B.事物运动中的数量的变化

C.事物前进性上升性的变化D.事物的任何方向的变化

45.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C )

A.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B.事物从一种质态发展到另一种质态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D.事物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46. 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 B )

A.人们制定和必须遵守的规则

B.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事物发展的趋势

C.经常出现的现象之间的联系D.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

47.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B )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规律

48.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C )

A.对立和统一B.普遍性和特殊性C.同一性和斗争性D.绝对性和相对性49.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 B )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由偶然向必然转化D.由简单向复杂变化

50. 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的关系( C )

A.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的关系B.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51.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 B )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52.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关于( A )

A.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B.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D.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53.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在于割裂了( 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54.“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D )A.不可知论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55.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 C )

A.内在动力和源泉B.方向和道路C.形式和状态D.原因和结果56.“防微杜渐”的哲学依据是( C )

A.对立统一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57.事物中的肯定方面是( C )

A.该事物矛盾的次要方面B.破坏现成事物的方面

C.维持事物存在的方面D.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

58.辩证的否定是( A )

A.事物的自我否定B.绝对的否定C.外力的否定D.对事物的任意否定59.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C )

A.否认肯定和否定的对立B.坚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C.否认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D.否认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6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是( C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61.循环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 A )

A.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否认了前进性B.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认了周期性

C.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特殊性D.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否认了间断性6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感觉和思想到物”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它属于( B )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D.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对立

63.真正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D )

A.指出人可以通过感觉反映世界B.指出本质与现象是统一的

C.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D.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6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 )

A.实践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C.发展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65.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 )A.农民播种小麦B.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C.法官审理案件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66.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 A )

A.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6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B )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68.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C )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B.科学实验

C.生产实践D.教育实践

6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 )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70.感觉、知觉、表象,这是( C )

A.直接经验的三种形式B.间接经验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71.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C )

A.对感性认识的综合B.感觉、知觉、表象

C.抽象性、间接性D.形象性、直接性

7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B )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73.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 B )

A.认识论的唯物论B.认识论的辩证法

C.认识论的形而上学D.认识论的唯心论

7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基础是( A )

A.社会实践B.感性材料C.理性抽象D.认识能力

75.人们对于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D )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才能完成

B.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完成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一个完整的过程才能完成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过程才能完成

76.唯理论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B )

A.经验主义B.教条主义C.相对主义D.诡辩论

77.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B )

A.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B.真理的内容及其检验标准是客观的C.真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客观的D.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78.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和可知性也就承认了( D )

A.真理的不确定性B.真理的相对性C.真理的可变性D.真理的绝对性79.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 B )

A.主观认识是否清晰明白B.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否符合C.认识是否和理论相一致D.主观认识是否和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80.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B )

A.客观独立性B.直接现实性C.社会历史性D.自觉能动性8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C )

A.两种性质相同的真理B.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C.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D.不同真理的两个方面

82.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这是因为( A )

A.社会实践具有历史局限性B.有些认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C.社会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D.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

83.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C )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8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B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问题D.生产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85.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如何看待( C )

A.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B.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86.揭开全部社会发展史奥秘的钥匙,马克思是在( C )

A.自然演变史中找到的B.由猿到人的演变史中找到的

C.劳动发展史中找到的D.意识发展史中找到的

87.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是( D )

A.宗教活动B.道德活动C.艺术活动D.生产活动

88.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是( C )

A.前者是主观的,后者是客观的B.前者是人造的,后者是自然界固有的C.前者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而实现,后者自发地起作用

D.前者人可以废弃和改变,后者人无法废弃和改变

89.生产力是指( B )

A.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力量 B. 人类改造自然的客观物质力量

C.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的总和 D. 人们解决相互之间矛盾的实际力量90.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D )

A.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

C.劳动者与剥削者之间的关系D.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91.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B )

A.劳动对象B.劳动资料C.劳动者D.科学技术

92.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B )

A.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生产资料公有制B.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C.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93.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即( D )

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武装力量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9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 B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规定的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C.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95.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 B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矛盾是地位相等的关系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矛盾是相互排斥的关系

96.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D )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C.改变社会主义的思想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97.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为( D )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C.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98.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D )A.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D.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99.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 A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C.社会意识有能动反作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00.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首先在于( C )

A.政治活动B.科学活动C.生产活动D.艺术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漏选均不给分)

1.哲学是(ACE )

A.世界观的理论化、系统化

B. 思维方法的反省

C. 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D. 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改造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

E.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BE )

A.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C.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D.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E.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的关系3.哲学基本问题是(CE )

A. 人生的目的和意义

B. 精神和肉体是否是统一的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E.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前者与后者是否具有同一性

4.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基本形态或阶段是(ACE )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 中世纪的唯名论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 庸俗唯物主义

E. 辩证唯物主义

5.一切唯心主义都(ACE )

A.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质B.是不可知论

C.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认为绝对精神产生万物

E.坚持精神到物质这个认识的基本路线

6.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BE )

A.宗教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历史唯心主义

D.自然唯心主义E.客观唯心主义

7.唯心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源是( C D )

A.同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相联系 B. 同科学知识不发达相联系

C. 保守、反动阶级或集团的需要

D.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相分离

E.唯心主义哲学家随心所欲的杜撰

8.承认世界是可知的有()

A.一切唯物主义者 B. 一切唯心主义者 C. 彻底的唯心主义者

D.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者

E.所有的哲学派别

9.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缺陷是(ACD )

A. 机械性

B. 自发性

C. 不彻底性

D. 形而上学性

E. 缺乏科学性

10.辩证唯物主义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分歧在于主张(BC )

A.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B.世界是运动发展的,还是静止的

C.意识有能动作用,还是没有能动作用D.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还是没有同一性E.社会发展是有客观规律,还是没有客观规律

11.凡唯物主义都主张( A )

A.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 意识具有能动的作用

C. 世界是可知的

D. 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E. 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1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CDE )

A. 牛顿的力学

B. 康德的星云假说

C. 细胞学说

D.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E.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1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DE )

A.英国经验论

B.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C. 狄慈根的唯物主义

D. 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E. 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14.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相比较,它的科学性表现在()A.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C.正确地论证了世界的可知性问题D.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

E.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找到了决定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问题

15.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封闭的哲学体系,而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就是说() A.它迟早要为新的思想体系所取代B.它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C.它随着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D.它不需要少数天才人物指手划脚就能自发地取得进步

E.它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日益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而不断发展

16.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时代前进的旗帜,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A.揭示了世界发展,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B.包含了一切现实问题的正确答案C.是继承和发展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结晶D.提供了研究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E.在实践基础上达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A. 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B. 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C. 人们感觉的复合

D.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E. 依赖于感觉而存在的东西

18.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 )

A. 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B. 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C.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D. 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E. 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

19.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 )

A. 物质是运动的本质

B. 运动是物质的动力

C.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 物质是运动的基本形式

E.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20.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它是( )

A. 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

B. 把事物区别开来的前提

C. 认识事物的唯一途径

D. 规定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E. 对事物进行分析的前提

21.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之间的关系是( )

A. 不可分离的关系

B.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E.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22.意识是()

A.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 社会劳动的产物

D. 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E. 大脑分泌出来的特殊物质

2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大脑是()

A. 意识的物质器官

B. 人工智能的结晶

C. 思维的机器

D. 自我感觉的产物

E. 高度复杂而严密的物质体系

24.旧唯物主义之所以不能彻底批判唯心主义,是因为()

A. 它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B. 它片面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 它不能科学地解释意识的起源问题

D. 它不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E. 它对于唯心主义力量估计不足,对唯心主义理论缺乏研究

25.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

A. 坚持物质决定精神的观点

B. 否认世界‘物自体’的存在

C. 反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观点

D. 不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E. 主张世界上存在着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

26.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意识活动能够改变社会运动的规律D.意识活动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E.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27.为了正确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 )

A. 对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个恰当的估计

B. 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C. 坚持实践这个基本途径

D. 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E.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28.唯物辩证法认为()

A.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普遍的

B.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是互为前提的

C.事物的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D.事物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E.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29.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生事物,要看它()

A.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B.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是否具有远大的前途

D.是否尽善尽美

E.是否比旧事物强大3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A.它揭示了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动力B.它可以代替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C.它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D.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E.它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31.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的关系是()

A.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斗争性与同一性直接同一

D.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E.斗争性重要,同一性不重要

32.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是()A.外因是变化的根据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第一位原因

C.外因是变化的条件D.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E.外部条件不同,会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33.下列各项哪些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重要性()

A. 实事求是

B.提纲挈领

C.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D.牵牛要牵牛鼻子

E.眉毛胡子一把抓

34.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都是()

A.有多样性的B.与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的C.固定不变的

D.人们认识水平的不同造成的E.客观的

35.事物的度是()

A.临界点或关节点B.质变和量变的统一C.特定质和特定量的统一

D.事物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E.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和范围3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有()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E.量变和质变可以相互转化

37.辩证否定把新事物和旧事物联系起来,这种联系表现在()A.新事物把旧事物包容在内B.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腹”中生长起来C.新事物和旧事物合而为一D.新事物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

E.新事物抛弃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8.

38.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A.体现了内因和外因的交替作用B.经过两次转化达到对立面的统一

C.表现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完善D.仿佛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E.是周而复始的运动

39.实践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它是()

A.人类的纯思维活动B.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C.社会的、历史的活动D.动物的本能活动

E.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

4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E.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4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实践不断()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B.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生活需要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E.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42.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

A.概念B.感觉C.知觉D.判断E.推理43.客观真理是指()

A.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存在B.认识主体的客观状态C.主观与客观相符合D.多数人赞同的思想观点E.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44.下列说法中,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的有()

A.真理具有主观性,因而称之为“主观真理”

B.真理具有客观性,因而称之为“客观真理”

C.真理具有绝对性,因而称之为“绝对真理”

D.真理具有相对性,因而称之为“相对真理”

E.真理具有终极性,因而称之为“终极真理”

45.教条主义的错误在于()

A.主观主义的片面性B.否认真理的绝对性C.否认真理的相对性D.否认真理的具体性E.片面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

46.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它体现着()

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B.认识和实践的统一C.自由和必然的统一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E.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47.历史唯心主义的两个根本缺陷分别是()

A.看不到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B.看不到物质生产是人们思想动机的根源

C.看不到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看不到科学技术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E.不承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4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B.影响社会生产部门的分布

C.是社会发展经常的、必要的条件D.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质来源E.不同的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49.下列各对矛盾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B.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E.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50.社会意识各种形式的共同点在于它们()

A.都反映社会存在B.都具有相对独立性C.都为社会存在所决定D.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E.在任何社会都具有阶级性

51.“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B.这两种观点是相互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E.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52.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有()

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

B.群众的一切意见都是必须遵从的观点

C.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原理

D.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秩序

E.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总规律

三、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3.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并说明机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4.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及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5.为什么说意识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

6.发展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8.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两者关系如何?

9.什么是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0.什么是量变和质变?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怎样的?

11.为什么说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2.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3.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14.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者辩证关系如何?

15.简述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重要性和正确实现这次飞跃的条件。

16.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7.为什么说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18.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9.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其表现。

20.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试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3.试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正确性。

4.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5.什么是辩证的否定观?坚持辩证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否定观对建设中国先进文化有什么重要意义?

6.根据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应如何正确看待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关系?

闽文化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闽文化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闽文化概论》作业1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闽文化的成因? 答:闽文化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极为密切的关系:①古越文化的遗风;②中原文化的遗风;③宗教文化的传播;④海外文化的冲击;⑤台湾文化的交融;⑥领域文化的渗透。 2、闽文化的特点哪些? 答:有:①多广性(也称碎状性)闽文化与中原文化不同;②难融性,闽地民俗各异;③双向性;④不平衡性;⑤延伸性;⑥易移性。 3、闽学特点有哪些? 答:闽学特点有:包容性,注重节义,勤政爱民,勤于著述并轻训重义理,注重收徒讲学,热衷于教育,深远的影响。而从地域上看闽学的产生属于闽地,其核心是物须皆为闽人。从时间上看,闽学萌芽产生于北宋,从哲学上看,闽学其思想核心是天理论为中国在封建理论思潮的主要代表。从影响上看闽学内地域上升到全国性并为中国的封建社会的正宗思想。 4、简述闽学在历代的发展状况? 答:北宋时期是闽学的萌芽阶段,北宋和南宋[初是闽学的创始阶段,南宋绿绍兴至康熙年间是朱熹思想形成的时期,也是闽学成熟发展阶段,靠天时地利,闽学进一步发展,时代由于统治者提倡朱熹传说,在全国普及盛行,清代福建理学更为盛行。 5、简述闽籍史学家著述特点? 答:①著述面广泛,各种体制,无所不包;②体制上突破创新;③提出新颖的史学思想,表现出卓越的知识。 6、福建史学兴盛的原因? 答:除了刻书业发达,重科举,读书蔚然成风,教育普及等原因外,还在于福建地外一隅,战乱较少波及,书籍相对保存完好,不少闽人以藏书为乐使史学家有书可查。这就是史学兴盛的原因。 二、论述题 1、试论述闽文化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答:闽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其它区域文化研究相比,闽文化研究显然还较为沉寂,还不是那么热火,也没有形成某种阵势,但九十年代以来有了很大的进展。 闽文化研究的意义:有利于进一步发掘闽文化遗产,抢救一些濒濒失传的文化现象,由此推进学术研究,丰富整个中华民族文化。 2、试述为什么在学《闽文化概论》这门课?学习后对自己有什么启发和帮助? 答:学习这门课,能对《闽文化概论》有个别深刻的理解,能对早在福建开发时期,对问南始为主的中原人亡现状在批分期进入闽地,对福建的发展有了一些肤浅的限解。学了这门课后,对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进行了一些肤浅的探讨,它有美闽文化特点的魅力与深厚的内涵,我想,闽文化与其它区域文化有不同之处,是它的影响已仅仅在福建,在国内而是步出国门,具有一定的国际性,增进福建与海外华侨华人的友谊,使华侨人能千方百计返回故里,从而研究闽文化。 《闽文化概论》作业2参考答案 1、简述福建文学的特点? 答:特点如下:长于文化,是福建文学第一特点,擅长写山水诗,是福建文学的第二个特点。 2、简述福建历代作家创作情况? 答: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魏庆文的《诗人珏屑》是研究宋代诗论不可少的诗话集。刘克庄的《后村诗话》与陶孙的《陶器文诗话》元代的扬载的《诗法家教》《诗学正源》等。 3、福建民间舞蹈产生和形成的原因? 答:①产生于本地的劳动生活中;②外地传入;③脱胎于戏曲;④宗教的影响;⑤多方面的影响。 4、简述福建五大地方戏剧种名和所在区域? 答:福建最主要的五大剧种是: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①闽剧俗称福州戏,流生于福州方言地区及宁德、建阳、三明等地;②莆仙戏主要流行于莆田、仙游两县及邻县的兴化方言区;③梨园戏流行于泉州等闽南

数据库概论 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绪论习题参考答案 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参见P3、4、5页) 参考答案: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2.使用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好处?(参见P12页) 参考答案: 数据库系统使信息系统从以加工数据的程序为中心转向围绕共享的数据库为中心的阶段,这样既便于数据的集中管理,又有利于应用程序的研制和维护,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和相容性,提高了决策的可靠性。 3.试述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和联系。(8、9、10页) 参考答案: 1)数据结构化是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 在文件系统中,相互独立的文件的记录内部是有结构的,管其记录内部已有了某些结构,但记录之间没有联系。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 2)在文件系统中,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记录,粒度不能细到数据项。而在数据库系统中,存取数据的方式也很灵活,可以存取数据库中的某一个数据项、一组数据项一个记录或或一组记录。 3)文件系统中的文件是为某一特定应用服务的,文件的逻辑结构对该应用程序来说是优化的,因此要想对现有的数据再增加一些新的应用会很困难,系统不容易扩充。而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不再针对某一应用,而是面向全组织,具有整体的结构化。5.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特点。(9、10、11页) 参考答案: 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6.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4页)

闽文化概论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 第1题(已答). 傩舞是一种()表演的舞蹈,流行于闽北地区。 A. 宗教 B. 手持藤牌 C. 甩彩球 D. 头戴面具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2题(已答). 剪纸在()被称为铰花,它以鸳鸯、龙凤、牡丹、鱼草、蝙蝠、鹿等组成鞋花、肚围花、猪头花,表示吉祥如意。 A. 泉州 B.

漳浦 C. 柘荣 D. 浦城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3题(已答). 宋代一首诗描写当时()佛教兴盛时称:潮田种稻重收谷,山路逢人半是僧,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 A. 福州 B. 泉州 C. 南平 D. 三明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4题(已答). 明代统治者厉行海禁二百年之久,但位于()的月港依然帆樯如栉,海外客商汇聚,成为全国最大的走私港。 A. 晋江 B. 龙海 C. 厦门 D. 东山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5题(已答). ()不是关闭在书斋里的学者,他关注国家民族兴亡,关心民间疾苦,强调当官要廉洁奉公,认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 A. 罗从彦

B. 真德秀 C. 朱熹 D. 黄道周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6题(已答). 《临汀志》为赵与沐于开庆元年(1259年)编撰,共15卷,是一部研究宋以前()社会的珍贵史料。 A. 闽西 B. 闽南 C. 闽北 D. 闽东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参考书本 第7题(已答). (),字意洞,闽县人,为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长于著述,通外文,写有小说、散文等,其参加起义前夕写给爱妻的《绝笔书》最为后人所推崇。 A. 林觉民 B. 郭柏苍 C. 刘存仁 D. 林文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参考书本 第8题(已答). 同安一带盛行在迎神赛会上进行套宋江游艺。套是模仿、表演的意思,这是一种()的表演。 A.

数据库系统概论试题及答案

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的是()。 A.数据结构化B.数据的冗余度小 C.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D.程序的标准化 2.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 A.内模式改变,模式不变 B.模式改变,内模式不变 C.模式改变,外模式和应用程序不变 D.内模式改变,外模式和应用程序不变 3.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 的是()。 A.外模式B.内模式C.存储模式D.模式 4. 相对于非关系模型,关系数据模型的缺点之一是()。 A.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需查询优化B.数据结构简单 C.数据独立性高D.有严格的数学基础 5. 现有关系表:学生(宿舍编号,宿舍地址,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出生日期)的主码是()。 A.宿舍编号 B.学号 C.宿舍地址,姓名 D.宿舍编号,学号 6.自然连接是构成新关系的有效方法。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和S使用自然连接时,要求R和S含有一个或多个共有的()。 A.元组B.行C.记录D.属性 7.下列关系运算中,()运算不属于专门的关系运算。 A.选择B.连接 C.广义笛卡尔积 D.投影 8.SQL语言具有()的功能。

A.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B.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C.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控制 D.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 9.从E-R模型关系向关系模型转换时,一个M:N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时,该关系模式的关键字是()。 A.M端实体的关键字B.N端实体的关键字 C.M端实体关键字与N端实体关键字组合D.重新选取其他属性 10.SQL语言中,删除一个表的命令是() A. DELETE B. DROP C. CLEAR D. REMOVE 11.图1中()是关系完备的系统 A B C D 图1 12.有关系模式A(S,C,M),其中各属性的含义是:S:学生;C:课程;M:名次,其语义是:每一个学生选修每门课程的成绩有一定的名次,每门课程中每一名次只有一个学生(即没有并列名次),则关系模式A最高达到()A.1NF B.2NF C.3NF D.BCNF 13.关系规范化中的删除异常是指 ( ) A.不该删除的数据被删除B.不该插入的数据被插入 C.应该删除的数据未被删除D.应该插入的数据未被插入 14.在数据库设计中,E-R图产生于() A.需求分析阶段B.物理设计阶段 C.逻辑设计阶段D.概念设计阶段 15.有一个关系:学生(学号,姓名,系别),规定学号的值域是8个数字组成的字符串,这一规则属于()。 A.实体完整性约束 B.参照完整性约束 C.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 D.关键字完整性约束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 A.环境标志 B.等级标志 C.性别标志 D.年龄标志 E.体型标志 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 A.艺术 B.政治 C.道德 D.风俗习惯 E.宗教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 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 A.战争B.宗教C.农耕 D.渔猎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 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 D.满月礼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 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 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 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2013秋闽文化概论作业1答案

第 1 大题: ( 得 38 分 ) 单项选择题 1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福建年画产地主要集中在泉州、漳州、福安、福鼎等地,其中以()年画最为有名,它既有北方年画之粗犷,又兼有江苏年画之秀丽。 A . 泉州 B . 漳州 C . 福安 D . 福鼎 正确答案: B . 2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在“闽中四先生”中,()最为重要。 A . 陈襄 B . 郑穆 C . 陈烈 D . 周希孟 正确答案: A . 3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由于()对闽学有重要贡献,人称他为“闽学干城”。 A . 蔡元定 B . 黄干 C . 陈淳 D . 真德秀 正确答案: A . 4 . ( 应得 2 分,实得 0 分 ) 清代福建最著名的两个画家为() A . 上官周、华嵒 B . 上官周、黄慎 C . 华嵒、黄慎 D . 翁陵、华嵒 正确答案: C . 5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元代最著名的福建画家是由南宋入元的连江人(),其《墨兰图》画兰而不画土,寓意国土被异族践踏,兰花不愿生长其上。“露根兰”由此成为一种绘画流派,在福建一直盛行到清末。 A . 郑思肖 B . 林希逸 C . 章友直 D . 吴激 正确答案: A . 6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清代( )主持的《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现存完整的一部类书,共一万卷。 A . 何秋涛 B . 陈梦雷 C . 李光地 D . 林侗 正确答案: B .

7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明代莆田人()善画人物,美国哈佛大学高居翰教授将他的一些作品与十七世纪初传到中国的一些西洋版画对照,认为他的画必然受到西洋画的影响,其作品如《仙山高士图》、《文杏双禽图》等。 A . 边景昭 B . 李在 C . 吴彬 D . 宋钰 正确答案: C . 8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明代晋江人( )的《国史唯疑》,通记历朝人物遗事,后半卷专记闽事,可补史传不足。 A . 郑鸿逵 B . 王忠孝 C . 黄景昉 D . 谢杰 正确答案: C . 9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天主教第一位中国籍神父和主教为福安人(),1634年由方济各会西班牙籍传教士利安当施洗入教,后赴马尼拉在多明我会主办的圣多玛斯学院半工半读,之后偕西班牙籍传教士多人回闽传教,并曾任南京教区主教。 A . 罗文藻 B . 张赓 C . 李嗣玄 D . 黄子玉 正确答案: A . 10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北宋时,()成为国际贸易港,被称为“涨海声中万国商”,与三十六个岛国有贸易关系。 A . 福州 B . 漳州 C . 泉州 D . 厦门 正确答案: C . 11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闽西十班因其中由十个人掌握()组成班子而得名。 A . 六件乐器 B . 八件乐器 C . 十件乐器 D . 十二件乐器 正确答案: C . 12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福建闽越人图腾() A . 蛇 B . 鸟

数据库概论参考答案

、 数据库概论专科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导论 一、选择 1、C 2、B 3、C 4、A 5、A 6、A 7、C 8、A 9、D 10、D 11、B 12、B 13、B 14、C 15、D 16、C17、A18、D19、C20、B 21、A22、C23、A24、C25、D 26、D 27、B 28、B 29、A 30、C 31、A 32、D 33、A 34、C 35、A 36、A 37、C 38、D 39、A 40、D 41、D 42、D 43、C 44、A 45、D 46、B 二、填空 1.数据 2.数据库 3.数据库得恢复 4.概念模型 5.逻辑独立性 6.关系数据 7.层次 8.数据定义 9.网状模型 10.完整性约束 11.关系数据 12.ER 13.一对多 14.信息 三、名词解释 1.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具有一定含义得数据集合,它具有超出事实数据本身之外得价值。 2.数据:数据库中存储得基本对象,通常指描述事物得符号。 3.数据库: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结构化得相关数据集合。它不仅包括描述事物得数据本身,还包括相关事物之间得联系。 4.数据库管理系统:处理数据访问得软件系统,也就就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得一层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得软件。用户必须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统一管理与控制数据库中得数据。 5.数据库系统:引进了数据库技术后得计算机系统,它能够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数据,提供数据处理与数据共享机制,一般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数据库与人员组成。 6.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得事物称为实体。 7.属性:实体所具有得某一特征或性质称为属性。 8.联系:在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就是有联系得,这些联系在信息世界中反映为两类:一类就是实体内部得联系;另一类就是实体之间得联系。 9.关键字:唯一地标识实体得属性集称为关键字。 10.实体型: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与描述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 11.实体集:同一类实体得集合称为实体集。 12.数据结构:数据结构就是对数据静态特征得描述。数据得静态特征包括数据得基本结构、数据间得联系与对数据取值范围得约束。 13.数据操作:数据操作就是指对数据动态特征得描述,包括对数据进行得操作及相关操作规则。 14.数据得完整性约束:数据得完整性约束就是对数据静态与动态特征得限定,就是用来描述数据模型中数据

福建省电大在线作业闽文化概论第一次答案

福建省电大在线作业闽文化概论第一次答案 第 1 大题: ( 得 38 分 ) 单项选择题 1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福建各种木偶头中,以( )最为出色。 A . 泉州木偶头 B . 石码木偶头 C . 漳州木偶头 D . 龙岩木偶头 正确答案: A . 2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宋代福建作家( )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著有《乐章集》。 A . 王迈 B . 萧德藻 C . 黄公度 D . 柳永 正确答案: D . 3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唐代高僧长乐人( )在《禅院规式》(又称《丛林清规》、《百丈清规》)中

制定了一整套不同于大小乘戒律的丛林制度,进一步促进了佛教中国化,在中国 禅宗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A . 慧海 B . 怀海 C . 希运 D . 灵祐 正确答案: B . 4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 )是现存的第一部福建全省性的地方志。 A . 《福州府志》 B . 《八闽通志》 C . 《闽大记》 D . 《全闽记略》 正确答案: B . 5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载( )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中的“第十六洞天”,名“真升化玄洞”。 A . 太姥山

B . 霍童山 C . 武夷山 D . 冠豸山 正确答案: C . 6 . ( 应得 2 分,实得 0 分 ) 清代福建作家( )山水诗尤佳,著有《左海诗集》、《左海文集》等。 A . 陈梦雷 B . 叶娇然 C . 黄任 D . 陈寿祺 正确答案: C . 7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全真道南宋五祖之一为闽清宋代人( ),他提出以精、气、神为核心的内丹理论,将内丹与雷法并传,强调“内炼成丹,外炼成法”,被后世学者称为“道教 南宋正统,丹鼎派中最杰出之才”。 A . 黄舜申 B . 白玉蟾

数据库系统概论试题和答案1

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 或未选均无分。 ) B. 数据库管理系统 D.软件工具 2. 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的特点的是( ) B. 数据由DBMS 统一管理和控制 D.数据独立性高 3. 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 这一类模型中最著名的模型是 ( ) A 层次模型 B .关系模型 C. 网状模型 D.实体-联系模型 4.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 ) A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相互独立 B. 用户程序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相互独立 C. 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D. 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5. 要保证数据库的逻辑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 A 模式与外模式之间的映象 B .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象 C. 模式 D.三级模式 6. 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数据结构是( ) A. 树 B .图 C .索引 D .关系 7. 有一名为“列车运营”实体,含有:车次、日期、实际发车时间、实际抵达 时间、情况摘要等属性,该实体主码是( ) 1.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A.数据库 C.数据模型 A.数据结构化 C.数据冗余度大

B. 日期 D. 车次+情况摘要 8. 己知关系R 和S, R A S 等价于( ) A. (R-S)-S A.车次 C.车次+日期 B. S-(S-R)

C. (S-R)-R D. S-(R-S) 9. 学校数据库中有学生和宿舍两个关系: 学生(学号,姓名)和宿舍(楼名,房间号,床位号,学号) 假设有的学生不住宿,床位也可能空闲。如果要列出所有学生住宿和宿舍分配的情况,包括没有住宿的学生和空闲的床位,则应执行() A. 全外联接 B.左外联接 C.右外联接 D.自然联接 10. 用下面的T-SQL语句建立一个基本表: CREATE TABLE Stude nt(S no CHAR(4) PRIMARY KEY, Sn ame CHAR(8) NOT NULL, Sex CHAR(2), Age INT) 可以插入到表中的元组是( ) A. '5021','文U祥',男,21 B. NULL ,'文U祥',NULL 21 C. '5021' , NULL 男,21 D. '5021','刘祥',NULL NULL 11. 把对关系SPJ的属性QTY的修改权授予用户李勇的T-SQL语句是( A. GRANT QTY ON SPJ TO '李勇' B. GRANT UPDATE(QTY) ON SPJ TO '李勇' C. GRANT UPDATE (QTY) ON SPJ TO 李勇 D. GRANT UPDATE ON SPJ (QTY) TO 李勇 12. 图1中( )是最小关系系统 13?关系规范化中的插入操作异常是指() 14. 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设计关系模式是数据库设计中()阶段的任务 A. 逻辑设计 B ?物理设计 C ?需求分析 D ?概念设计 A ?不该删除的数据被删除 C.应该删除的数据未被删除 B. 不该插入的数据被插入 D. 应该插入的数据未被插入 D 图1

2018电大-闽文化概论

客观题共50 题(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题,每题 2 分) 第1 题(已答). 清代上杭人华嵒()描绘一只画眉鸟栖止在秋树干上,引吭高鸣,表现出不畏秋霜的气派,下面的坚石和劲竹进一步强化和深化了这种豪迈气氛。小鸟和秋树以“没骨法”画成,别有一种柔和、蕴藉、闲逸的韵味。 A. 《鸟鸣秋树图》 B. 《山水图》 C. 《春水双鸭图》 D. 《红叶画眉图》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参照书本 第2 题(已答). ()年画则往往与乡间民俗结合在一起,如李福记堂印制的《累积资金》图,以墨、绿、黄、红四色套版印制。 A. 泉州 B.

福安 D. 福鼎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 3 题(已答). 五代闽国,福建佛法独盛于其时,其主要原因是( A. 经济繁荣 B. 人民生活安定 外省高僧大量入闽 D. 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 4 题(已答). 漳州 C. )。

明代()其因独特的地理条件,逐渐成为东南沿海最大的走私贸易港口。民间海商用多种方式隐蔽走私,参与走私者与日俱增,大小商船穿梭月港,该地一时成为闽南的一大都会,被誉为“小苏杭”。 A. 福州港 B. 泉州港 C. 厦门港 D. 龙海月港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 第5 题(已答). ()不是关闭在书斋里的学者,他关注国家民族兴亡,关心民间疾苦,强调当官要廉洁奉公,认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 A. 罗从彦 真德秀 B.

D. 黄道周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6题(已答). 明代长乐人()的《五杂俎(十六卷)》记录了明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材料,是研究明末社会的重要史料。 A. 谢肇淛 B. 蔡保桢 C. 宋端仪 D. 余文龙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7 题(已答). ()的《沧浪诗话》是一部体系完密而具有多方面建树的诗歌理论专著,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

闽文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1

闽文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 一、填空 1、闽文化具有___多元性_______、难融性____双向性______、不平衡性和易移性等特 点。 2、北宋仁宗时期“闽中四先生”是指__陈寰________、___郑穆、_____陈烈______ 和周希孟。 3、北宋末南宋初“南剑三先生”是指____杨时、___罗从彦_______和李侗。 4、福建史学家和著名史学著作有:袁枢的_____《通鉴纪事本末》_____,郑樵的__ 《通志》________。 5、福建寺庙兼有几种功能:__官驿功能、________、_____书院功能、_____、流通渠 道、经书功能。 6、福建道教传入于东汉初年,最盛于___宋代_______、衰微于清代。 7、福建民间器乐主要有__福州十番、______闽南十音_______、____闽西十班 ____和莆田十音。 8、福建陶瓷最有代表性的是宋代建阳水吉_____黑釉器、____________,元明间德化的建白和明清间产于德化、安溪的_______青花瓷器_________。 9、编修《永乐大典》副总裁是福建永泰人___王偁、_主修《古今图书集成》的是福州人_____陈梦雷___________。 10、福建五大戏曲是闽剧、_莆仙戏、___梨园戏_________、高甲戏、芗剧。 11、泉州的洛阳桥是_____蔡襄、_____主持建造的,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著作《洗 冤集录》是___宋慈_______的著作。 12、福建最著名的石雕是___惠安石雕________和寿山石雕。 13、宋代福建最著名的诗人是___杨亿、最有代表性的词人是__柳永_______和张元干。 14、福建最古老的方志是___梁克家、_____主修的《三山志》,明万历年间何乔远编纂 的福建省志是_____《闽书》_________。 15、福建民间最信仰的神是天上圣母、______临水夫人_________和保生大帝。 16、佛教早在西晋之际就传入闽地,在__宋代_______(朝代),福建佛教寺院之多为全国

电大闽文化概论答案

作业1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闽文化的成因? 答:闽文化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其过程是极为复杂的。从总体上看,它的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古越文化的遗风;②中原文化的传入;③宗教文化的传播;④海外文化的冲击;⑤台湾文化的交融;⑥领域文化的渗透。 2、闽文化的特点哪些? 答:闽文化的独特形成过程使闽文化具有以下特点:;①多元性;②难融性;③双向性;④不平衡性;⑤延伸性; ⑥易移性。 3、闽学特点有哪些? 答:闽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①闽学从其产生到终结,始终是呈动态,是不断发展的;②包容性;③注意节义,勤政爱民;④勤于著述,并轻训重义理;⑤注重收徒讲学,热衷于教育。 4、简述闽学在历代的发展状况? 答:闽学是福建最大的哲学学派,北宋仁宗时期是闽学的萌芽阶段。代表人物如:陈襄,郑穆,陈烈,周希孟等“闽中四先生”注重对儒学经典研究。北宋末和南宋初是闽学的创始阶段,代表人物如“南剑三先生”杨时,罗从彥,李伺。此阶段洛学入闽得到很好的传播和阐发。南宋绍兴至康熙年间,是朱熹思想形成的时期,也是闽学成熟发展阶段,靠天时地利,闽学进一步发展,明代,由于统治者提倡和推崇,朱熹学说在全国曾极为盛行,嘉靖初年出现王明阳学说后,朱熹学说由盛趋衰。但闽学在福建不但长盛不衰,还有创造性的发展。清代福建理学更为盛行,乾隆皇帝曾称福建为理学之乡。 5、简述闽籍史学家著述特点? 答:闽籍史学家著述其主要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①著述面广泛,各种体制,无所不包;②体制上突破创新,开一代风气;③提出新颖的史学思想,表现出卓越的知识。 6、福建史学兴盛的原因? 答:原因是除了刻书业发达,重科举,读书蔚然成风,教育普及等原因外,还在于福建地外一隅,战乱较少波及,书籍相对保存完好,不少闽人以藏书为乐,使史学家有书可查。宋代福建藏书家多集中在闽中和闽北。闽中以莆田为多,闽北以建安、崇武、邵武、建阳、顺昌等为多,这与闽北印刷业繁荣和理学兴盛有关,明代福建藏书家喜欢筑楼藏书,并多给书室取名,一时成为风气。清代福建藏书人数剧增,藏书者以此为乐,如侯宫人冯缙一赴礼闱,即不复出,家藏书万卷,日以自乐。 二、论述题 1、试论述闽文化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答:闽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其它区域文化研究相比,闽文化研究显然还较为沉寂,还不是那么热火,也没有形成某种阵势,但九十年代以来有了很大的进展。 闽文化研究的意义:第一,有利于进一步发掘福建民间工艺。如德化瓷业科研人员将古瓷重放异彩,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第二,有利于进一步开发旅游文化资源,推出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专业。如“93福建山水风光游”,“94福建文物古迹游”,“95福建民俗风情游”等。第三,有利于进一步采撷福建民风。如建瓯排幡等曾被称为“华夏绝艺”“天下第一”。第四,有利于开发闽地精神文化资源。如近代侯宫文化中敢为天下先,以身许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当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五,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闽地艺术优势。如文化部曾先后任命福建的龙海、同安、晋江、莆田、漳平新桥、诏安、建瓯等为“书画之乡”,可由此推动书画在农村的普及。第六,有利

数据库系统概论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 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 A 阶段。 A.数据库系B.文件系统C.人工管理D.数据项管理 2.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 A 。 A.具体的机器和DBMS B.E-R图C.信息世界D.现实世界 3.数据库的基本特点是 B 。 A.(1)数据结构化(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大,易移植 (4)统一管理和控制 B.(1)数据结构化(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 C.(1)数据结构化(2)数据互换性 (3)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 D.(1)数据非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 4. B 是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结构的数据的集合。 A.数据库系统B.数据库C.数据库管理系统D.数据结构 5.数据库中存储的是 C 。 A. 数据 B. 数据模型 C.数据及数据间的联系 D. 信息 6.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 C 。 A.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 B.用户程序与DBMS的相互独立 C.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D.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7.数据库的特点之一是数据的共享,严格地讲,这里的数据共享是指 D 。 A.同一个应用中的多个程序共享一个数据集合 B.多个用户、同一种语言共享数据 C.多个用户共享一个数据文件 D.多种应用、多种语言、多个用户相互覆盖地使用数据集合

数据库概论参考答案

数据库概论专科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导论 、选择 1.C 2.B 3.C 4.A 5.A 6.A 7.C 8.A 9.D 10.D 11.B 12.B 13.B 14.C 15.D 16.C 17.A 18. D 19. C 20. B 21. A 22.C 23. A 24. C 25.D 26.D 27.B 28.B 29.A 30.C 31.A 32.D 33.A 34.C 35.A 36. A 37.C 38.D 39.A 40.D 41.D 42.D 43.C 44.A 45.D 46.B 二、填空 1.数据 2.数据库 3.数据库的恢复 4.概念模型 5.逻辑独立性 6.关系数据 7.层次 8.数据定义 9.网状模型 10.完整性约束 11.关系数据 12. E-R 13.一对多 14.信息 三、名词解释 1.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具有一定含义的数据集合,它具有超出事实数据本身之外的价值。 2.数据: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通常指描述事物的符号。 3.数据库: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结构化的相关数据集合。它不仅包括描述事物的数据本身,还包括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 4.数据库管理系统:处理数据访问的软件系统,也就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用户必须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库中的数据。 5.数据库系统:引进了数据库技术后的计算机系统,它能够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数据,提供数据处理和数据共享机制,一般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数据库和人员组成。 6.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7.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征或性质称为属性。 8.联系:在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些联系在信息世界中反映为两类:一类是实体内部的联系;另一类是实体之间的联系。 9.关键字:唯一地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关键字。 10.实体型: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描述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 11.实体集:同一类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12.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对数据静态特征的描述。数据的静态特征包括数据的基本结构、数据间的联系和对数据取值范围的约束。 13 ?数据操作: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动态特征的描述,包括对数据进行的操作及相关操作规则。 14?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是对数据静态和动态特征的限定,是用来描述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应该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

闽文化概论专科作业参考答案

《闽文化概论》专科作业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闽文化的成因? 答:闽文化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其过程是极为复杂的。从总体上看,它的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古越文化的遗风;②中原文化的传入;③宗教文化的传播;④海外文化的冲击;⑤台湾文化的交融;⑥领域文化的渗透。 2、闽文化的特点哪些? 答:闽文化的独特形成过程使闽文化具有以下特点:;①多元性;②难融性;③双向性;④不平衡性;⑤延伸性;⑥易移性。 3、闽学特点有哪些? 答:闽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①闽学从其产生到终结,始终是呈动态,是不断发展的;②包容性;③注意节义,勤政爱民;④勤于著述,并轻训重义理;⑤注重收徒讲学,热衷于教育。 4、简述闽学在历代的发展状况? 答:闽学是福建最大的哲学学派,北宋仁宗时期是闽学的萌芽阶段。代表人物如:陈襄,郑穆,陈烈,周希孟等“闽中四先生”注重对儒学经典研究。北宋末和南宋初是闽学的创始阶段,代表人物如“南剑三先生”杨时,罗从彥,李伺。此阶段洛学入闽得到很好的传播和阐发。南宋绍兴至康熙年间,是朱熹思想形成的时期,也是闽学成熟发展阶段,靠天时地利,闽学进一步发展,明代,由于统治者提倡和推崇,朱熹学说在全国曾极为盛行,嘉靖初年出现王明阳学说后,朱熹学说由盛趋衰。但闽学在福建不但长盛不衰,还有创造性的发展。清代福建理学更为盛行,乾隆皇帝曾称福建为理学之乡。 5、简述闽籍史学家著述特点? 答:闽籍史学家著述其主要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①著述面广泛,各种体制,无所不包;②体制上突破创新,开一代风气;③提出新颖的史学思想,表现出卓越的知识。 6、福建史学兴盛的原因? 答:原因是除了刻书业发达,重科举,读书蔚然成风,教育普及等原因外,还在于福建地外一隅,战乱较少波及,书籍相对保存完好,不少闽人以藏书为乐,使史学家有书可查。宋代福建藏书家多集中在闽中和闽北。闽中以莆田为多,闽北以建安、崇武、邵武、建阳、顺昌等为多,这与闽北印刷业繁荣和理学兴盛有关,明代福建藏书家喜欢筑楼藏书,并多给书室取名,一时成为风气。清代福建藏书人数剧增,藏书者以此为乐,如侯宫人冯缙一赴礼闱,即不复出,家藏书万卷,日以自乐。 二、论述题 1、试论述闽文化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答:闽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其它区域文化研究相比,闽文化研究显然还较为沉寂,还不是那么热火,也没有形成某种阵势,但九十年代以来有了很大的进展。 闽文化研究的意义:第一,有利于进一步发掘福建民间工艺。如德化瓷业科研人员将古瓷重放异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后习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课后作业习题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部分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教材 41页) 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数据: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数据的种类有文字、图形、图象、声音、正文等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数据库: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 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DBMS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2.使用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好处? 使用数据库系统的好处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或优点决定的。 使用数据库系统的好处很多,例如可以大大提高应用开发的效率,方便用户的使用,减轻数据库系统管理人员维护的负担等。 为什么有这些好处,可以结合第 5题来回答。

使用数据库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应用开发的效率。因为在数据库系统中应用程序不必考虑数据的定义、存储和数据存取的具体路径,这些工作都由DBMS来完成。 此外,当应用逻辑改变,数据的逻辑结构需要改变时,由于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数据与程序之间的独立性。数据逻辑结构的改变是 DBA的责任,开发人员不必修改应用程序,或者只需要修改很少的应用程序。从而既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编制,又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 使用数据库系统可以减轻数据库系统管理人员维护系统的负担。因为DBMS在数据库建立、运用和维护时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多用户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等都由DBMS执行。 总之,使用数据库系统的优点是很多的,既便于数据的集中管理,控制数据冗余,可以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一致性,又有利于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维护。 3.试述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 文件系统面向某一应用程序,共享性差、冗余度大,独立性差,纪录内有结构、整体无结构,应用程序自己控制。 数据库系统面向现实世界,共享性高、冗余度小,具有高度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整体结构化,用数据模型描述,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恢复能力。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联系是: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都是计算机系统中管理数据的软件。 5.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有: 一、数据结构化 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这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 二、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数据库概论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数据库系统概论考试试卷及答案B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使用CREATE TABLE SCHEMA 语句建立的是 ( B ) A)数据库模式 B)表 C)视图 D)索引 2. 设关系R和S的结构相同,并且各有80个元组,假如这两个关系作交运算,其运算结果的元组个数为( B ) A)80 B)小于等于80 C)大于等于160 D)大于等于80,小于等于160 3. 在SQL的授权语句中使用“ALL PRIVILEGES”,表示 ( B ) A)授权所有用户 B)所有的操作权限 C)对所有的数据集合 D)允许再授权 4. 对数据库模式进行规范化处理,是在数据库设计的 ( C ) A)需求分析阶段 B)概念设计阶段 C)逻辑设计阶段 D)物理设计阶段 5. 不存在传递函数依赖的范式至少要求是 ( C ) A)2NF B)3NF C)4NF D) BCNF 6. 在下列几种故障中,不破坏数据库内容的是 ( B ) A)计算机病毒发作 B)供电系统故障 C)瞬时的强磁场干扰 D)磁盘介质损坏 7. 在数据库技术中,独立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是 ( A ) A)E-R模型B)层次模型 C)关系模型 D)面向对象的模型 8. 四种传统的集合运算算是 ( C ) A)∪,-,×,和σ B)∪,-,∞,和σ C)∪,∩,×,和- D)∪,∞,π和σ 9. SQL中,下列涉及空值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C ) A)AGE IS NULL B)AGE IS NOT NULL

C)AGE = NULL D)NOT (AGE IS NULL) 10. 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 ( A ) A)外模式 B)概念模式 C)内模式 D)存储模式 11 在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的DBS中,数据库功能分为前端和后端两部分,下列功能属于后端的是 ( B ) A)用户界面B) 存取结构 C)数据输入D) 报表输出 12. 实体集书店与图书之间具有( B )联系。 A)一对一 B)一对多 C)多对多 D )多对一 13. 现有关系表:医疗(患者编号,医生编号,医生姓名,诊断日期,诊断结果,恢复情况)的主码是( A )A)患者编号,医生编号,诊断日期 B)医生编号 C)诊断日期 D)患者编号 14) 任何一个三目关系都属于( A ) A )1NF B) 3NF C) BCNF D) 4NF 15. 相对于关系模型,层次数据模型的缺点之一是( A ) A)数据维护困难 B)数据结构复杂 C )数据独立性高 D )有严格的数学基础 16. 现有如下关系:患者(患者编号,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所在单位) 医疗(患者编号,患者姓名,医生编号,医生姓名,诊断日期,诊断结果)其中,医疗关系中的外码是( A )A)患者编号 B)患者姓名 C)患者编号和患者姓名 D)医生编号和患者编号 17. 班长和学生是什么关系( B ) A)1:1 B)1:M C)M:N D)都不是 18.下面哪种数据模型只有一个根结点( B ) A)概念 B)层次 C)关系 D)网状 19.哪种模式不是数据库的模式( C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