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车工》教案 项目9 车圆锥资料

《车工》教案 项目9 车圆锥资料

《车工》教案 项目9 车圆锥资料
《车工》教案 项目9 车圆锥资料

)锥形主轴c)带锥孔的齿轮d)锥形手柄

常见的带有圆锥面的工件

再播放前顶尖和麻花钻装夹和卸下的视频(图

个特点。自然引到圆锥的分类、圆锥的基本参数和尺寸计算以及车削圆锥的方法。

)主轴锥孔与前顶尖锥柄的配合b)尾座锥孔与麻花钻锥柄的配合

图9-2 车床上的圆锥面配合

b)用中滑板调整背吃刀量a

)移动床鞍调整背吃刀量a

用圆柱量针测量外圆锥的最小圆锥直径

3-圆柱量针

b)车刀低于工件回转中心

c)车刀高于工件回转中心

a)计算法控制圆锥孔尺寸b)移动床鞍法控制圆锥孔尺寸

c、d)移动床鞍法控制圆锥孔尺寸

.粗车时,切削速应比车外圆锥面时低10%~20%;精车时,采用低速车削

b)车内圆锥面

注意事项:为保证内、外锥面的良好帖合,车削内、外圆锥配合件

b)铰锥孔

a)钻孔b)扩孔钻扩孔c)铰锥孔

当内圆锥的直径和锥度较大,且有较高的位置精度要求时,可以先钻孔,然后粗车成锥孔,再用锥形精铰刀铰削,如图a、b、c所示

a)钻孔b)车锥孔c)铰锥孔

铰削内圆锥面时,参加切削的切削刃比较长,切削面积大,排屑较困难,所以切削用量应选择得小些

切削速度vc ――一般选5m/min以下,进给应均匀

量f――进给量大小根据锥度大小选取,锥度大时进给量小些,反之锥度小则可取大些。铰削锥角

~0.3mm/r;铸铁件进给量一般选

b)有两条刻线的圆锥塞

b)锥孔尺寸大

c)锥孔尺寸小

4.用宽刃刀法车削1)装刀不正确

2)切削刃不直

3)刃倾角λs≠0°

1)调整切削刃的角度和对准工件轴线

2)修磨切削刃,保证其直线度

3)重磨刃倾角,使λs=0°

5.铰内圆锥1)铰刀的角度不正确

2)铰刀的轴线与主轴

轴线不重合

1)更换、修磨铰刀

2)用百分表和试棒,调整尾座套筒轴

线与主轴轴线重合

最大和最小圆锥直径不正确1.未经常测量最大和最小圆锥直径

2.未控制车刀的背吃刀量

1.经常测量最大和最小圆锥直径

2.及时测量,用计算法或移动床鞍法

控制背吃刀量ap

双曲线

误差

车刀刀尖未严格对准工件轴线车刀刀尖必须严格对准工件轴线

表面粗糙度达不到要求

1.与“车轴类工件时,表面粗糙

度达不到要求的原因”相同

2.小滑板镶条间隙不当

3.未留足精车或精铰削余量

4.手动进给忽快忽慢

1.与“车轴类工件时,表面粗糙度

达不到要求的预防措施”相同

2.调整小滑板镶条间隙

3.要留有适当的精车或精铰削余量

4.手动进给要均匀,快慢一致

b)内圆锥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的基本特征。 2. 经历探索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初步体会圆柱和圆锥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和高。 教具准备:课件,圆柱、圆锥实物,模型,长方形小旗一面。 学具准备:圆柱、圆锥实物,圆锥模型,剪刀,长方形、半圆形、直角梯形、直角三角形小旗各一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吃冰淇淋吗?你注意过装冰淇淋的盒子吗?(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请看屏幕,这是我搜集到的一些冰淇淋盒,看到这些盒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到:左边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点? 右边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学生喜欢吃冰淇淋,引入对它们各种各样盒子形状的研究,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你说我讲 1.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左边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呢?圆柱。 除了我们刚才看到的冰淇淋盒,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圆柱形的物体吗?在哪里见过?他们什么样?

学生可能提到未削的铅笔、水杯、胶棒、水彩笔盒、茶叶筒、木头、广场上的圆柱子、压路机的磙子、宾馆的旋转门等等。他们美观、实用、安全、能滚动…… (2)探索研究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数一数,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看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探索提示) 提示:①数一数,圆柱有几个面?指给同桌看。 ②摸一摸,圆柱的几个面有什么不同? ③滚一滚,把圆柱不同的面放在桌上滚一滚,你发现了什么? ④比一比,你的圆柱和同桌的有什么不同? (3)汇报交流 学生根据提示交流汇报。 ①圆柱有3个面。哪3个?让学生指一指。 ②学生会说“圆柱有两个圆形的面,平平的。”此时教师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再摸一摸感知一下,并介绍:圆柱上下这两个圆形的面叫圆柱的底面。(板书)可能会有学生提到这两个圆大小一样,如果没有,教师提问:这两个圆之间有什么秘密吗?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是用眼睛看的,也可能是估计的。给他们时间验证一下,再交流。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量直径;把两个圆在纸上画下来比对;或画一个再看是否重合;也可能剪下来比较等等。 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后利用课件演示两个圆重合,并板书: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圆柱还有一个面,学生可能会通过手势表示,却说不出来。也可能知道叫侧面。教师根据学会的回答介绍:圆柱的曲面叫圆柱的侧面,并板书:侧面曲面。 ③底面放在桌子上不能滚动,侧面放在桌子上可以滚动。 师:我们平常见到的哪些圆柱利用了它能滚动这个特点? 压路机、擀面杖、滚筒刷等,学生说不上来,教师可以提示引导。 师:这些圆柱滚过的地方会是什么形状呢? 学生演示,猜测过后,教师可以用课件演示一下:长方形。 ④圆柱有大有小,有高有低。 课件出示装满牙签的圆柱塑料盒和装满水彩笔的圆柱盒,问:这两个圆柱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一课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的例1,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二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 教学具准备: 1、圆柱和圆锥形的实物、模型 2、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各一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教师出示一组相关的几何体的实物图,其中有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也有圆柱和圆锥形状的,提问: 上面这些物体认识吗?分别是什么? 如果将它们按形状分成两类,怎么分? 如果给这两类物体起个名字,可以叫什么?(圆柱体和圆锥体)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和圆锥体?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揭示课题,板书:圆柱和圆锥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直直的直圆柱和直圆锥. 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A探究圆柱的特征。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你怎样证明这两个底面大小的关系? (3)用双手摸侧面,你发现了什么? 3.讨论、交流、总结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底面 2个平面完全相同圆

《圆柱和圆锥》教案

《圆柱和圆锥》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更好的发展数学思维,增强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教学难点 认识圆锥的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 2、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信息窗1中的冰激凌盒子。 提问:大家看这是什么?还是我们认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吗? 请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生1:这些物体什么形状? 生2:这些形状的物体各具有什么特征? 三、合作探究 1、谈话:圆柱和圆锥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你感觉他们最明显的不一样在哪儿呢?(从整体先来把握两个图形,明确研究方向) 生1:圆锥是尖尖的,有一个尖顶,而圆柱没有。 生2:圆柱是上下一样粗细的,而圆锥是一头大,一头小。 生3:圆柱有2个圆面,而圆锥只有一个圆面。 生4:圆柱从正面看过去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而圆锥从正面看是三角形。

看来圆柱和圆锥在很多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要把握他们,认识它们,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观察、比较。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就先来认识圆柱,行吗? 2、认识圆柱的特征。 (1)其实圆柱形状的物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电脑演示) 很多张光碟叠放在一起的形状、圆柱形状的卫星、航天火箭的一部分、可乐罐子的形状、可乐瓶盖子以及贴商标的一部分、牙膏口的形状、想象挤出来的一部分牙膏的形状、同学收集的盒子…… 并将有代表性的物体逐步抽象成圆柱直观图。 (2)大家桌上都有圆柱,找到它,看一看、摸一摸、你可以想想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时候是怎样研究的,从顶点、面、棱(长、宽、高)也可以再和圆锥比一比,我想你会发现很多?将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3)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时语言可能不严密,教师随时正确引导) 谁来汇报你的发现。学生交流,教师系统整理。 (上下两个面:两个相等的圆。) (侧面:一个曲面。) (高:有无数条都相等) 这仅仅是他们组的发现,到底对不对,需要我们验证、修改、完善。 对于第一个发现,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1:我们认识圆,圆柱上下两个面确实是圆。但一定是两个相等的圆我还没有验证过。 生2:我验证过了,比画手中的茶叶桶盖和桶底能完全重合。 生3:对!我量了这个圆柱上下两个圆面的直径都是13厘米,这两个圆是相等的。 生4:我把圆柱的上下两个圆面描在纸上,这两个圆确实能重合,是相等的。 圆柱上下两个面是两个相等的圆,都叫圆柱的底面。(修改板书,并在直观图上介绍)对于第二个发现,也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1:圆柱的侧面确实是曲面,在桌面上是沿直线滚动的。 生2:如果也像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将圆柱的侧面展开成平面可能会是个长方形。 对于第三个发现,想说点什么吗? 生1:和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圆柱有高,将圆柱放平在桌面上,将尺垂直圆柱底面就能量出高了。 生2:两个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 生3:只要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都是圆柱的高。因此高应该有无数条。 大家很了不起,自己通过探索,把握住了圆柱的重要特征,从而进一步认识了圆柱。 3、认识圆锥的特征。 如果这是一个圆柱,那它的一个底面的圆心应该在这儿,(演示动画:将圆柱一个底面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是小学数学最后教学的形体知识。与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圆柱和圆锥也是基本的几何形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经常能够看到这些形状的物体。教学圆柱和圆锥,能够扩大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范围,丰富对形体的认识,有利于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教学圆柱和圆锥,也能够丰富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活动经验,深入理解体积的意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利于完善认知结构,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圆柱和圆锥,还能够给学生提供探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机会,有利于转化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 例1圆柱、圆锥的形状特点

例2圆柱的侧面积 例3圆柱的表面积 例4圆柱的体积 例5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10课时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圆柱与圆锥教案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 单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1、圆柱 (1)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练习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3.圆柱的高 (1)课件显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课件显示: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3圆柱与圆锥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的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认识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形体特征,掌握圆柱表面积和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及推导过程。 2.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指导】 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内容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的训练。如,在认识圆柱和圆锥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圆柱、圆锥的实例和信息材料,以便在课堂中交流。认识圆柱、圆锥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创设和制作一个圆柱或圆锥形物品,让大家欣赏或使用,这样既可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究。为此,在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想象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如圆锥体积的教学,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如何知道像铅锤这样的物体的体积?”引导学生探索,并给出提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在教学时,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注意提供给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探索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如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应让学生在经历试验探究的过程中获取,以改变只按教材说明进行演示得出结论的做法。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0课时: 1.圆柱6课时 2.圆锥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知识结构】 1.圆柱 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单元重点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性;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②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③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它们的体积、容积,并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①学会运用圆柱、圆锥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②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柱体积、表面积计算;圆锥体积计算。 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课时安排: 1、圆柱 6课时 2、圆锥 2课时 3、整理和复习 1课时

1.圆柱 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第18页例1及“做一做”,第19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能力目标: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具、学具准备: 圆柱体的实物模型、相应电脑课件、用硬纸做的一个圆柱、剪刀、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

圆锥与圆柱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设计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1、圆柱 (1)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练习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课件显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课件显示: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

2016人教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单元重点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性;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②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③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它们的体积、容积,并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①学会运用圆柱、圆锥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②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柱体积、表面积计算;圆锥体积计算。 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课时安排: 1、圆柱 6课时 2、圆锥 2课时 3、整理和复习 1课时

1.圆柱 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第18页例1及“做一做”,第19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能力目标: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具、学具准备: 圆柱体的实物模型、相应电脑课件、用硬纸做的一个圆柱、剪刀、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出示课题 1、整体感知圆柱(例1)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

二、圆柱和圆锥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四个练习,把内容分成四段教学。依次是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在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整理与练习以及实践活动《测量物体的体积》。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重点:使学生掌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难点: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圆柱的表面积》重点:指导圆柱侧面积的计算。难点:圆柱侧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圆柱的体积》重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圆锥的体积》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难点: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 四、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1课时 2.圆柱的表面积.............................................. 2课时 3.圆柱的体积................................................ 3课时 4.圆锥的体积 ............................................... 2课时 5.整理与练习 ............................................... 2课时 6.测量物体的体积............................................ 1课时

圆柱与圆锥(教案)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掌握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发现和总结出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3、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给出图形名称,让学生经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形的物体、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①已知r=3cm,求C =?②d=2.5dm,求C =?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二、揭示目标。 1、教师手中先后拿一个长方体形的物体和正方体形的物体,提问:我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他们有什么特征?(由此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 2、教师出示几个圆柱形的物体,“大家注意了,你们看看这些物体跟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一样吗?”(学生:不一样) 3、其实,就是圆柱。你想对它们有更多的了解吗?(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三、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圆柱的概念。 (1)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们与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 (2)让学生拿着圆柱形的物体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①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②圆柱则有一个曲面,有两个面是圆,从上到下一样粗细,等等。 (4)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柱体,简称圆柱。 2、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1)底面。 ①师: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这些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圆柱上两个面圆圆的面) ②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并且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③教师指出: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④教师示范在图上标出底面以及两个圆的圆心O;然后学生在图上标出底面以及两个圆的圆心O。 ⑤强调:我们所学的圆柱是直圆柱的简称,即两个底面之间从上到下一样粗细,高垂直于底面。(2)侧面。 ①接着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并在同桌间相互交流? ②引导学生发现:圆柱有一个曲面。

圆柱和圆锥教案

圆柱圆锥 一、认识圆柱 圆柱的形成:圆柱是以长方形的一边为轴旋转而得到的。 圆柱也可以由长方形卷曲而得到。(两种方式:1.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宽为高;2.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长为高。其中,第一种方式得到的圆柱体体积较大。) 2.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他们的数值是相等的。 3.圆柱的切割:a.横切:切面是圆,表面积增加2倍底面积,即S增=2∏R2 b.竖切(过直径):切面是长方形(如果h=2R,切面为正方形),该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高,宽是圆柱的底面直径,表面积增加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即S增=4Rh 4.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a 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长方形,如果h=2∏R,展开图形为正方形。 b. 不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或不规则图形。 C.无论如何展开都得不到梯形 5: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a.底面积:S底=∏R2 b.底面周长:C=∏d=2∏R c.侧面积:S侧=2∏Rh d.表面积::S=2S底+S侧 =2∏R2+2∏Rh e 体积: V=∏R2 h 考试常见题型:a 已知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底面周长 b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底面积 c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体积,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高,底面积 d已知圆柱的底面面积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 e已知圆柱的侧面积和高,求圆柱的底面半径,表面积,体积,底面积 以上几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通常是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再根据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二.圆锥 圆锥的形成:圆锥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为轴旋转而得到的。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

第1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0页的例1和第10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及空间观念的形成。 教学准备: 1、多媒体 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示意图 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 指名学生分别说。 谈话:回忆一下学过的图形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谈话: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你知道图(4)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 图(5)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 你能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你见过那些圆柱和圆锥?(指名学生说,如铅笔、烟囱、套管、铅锤等)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 二、合作探究,认识特征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把有关圆柱、圆锥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以后再来研究,好吗? 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直尺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学生上下粗细相同的圆柱叫直圆柱。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实物,仔细看一看。 ①先看一看,你认为它有几个面? ②再摸一摸每个面有什么特征? ③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手中的实物和同学的实物有什么特点? 教师巡视解答疑惑。 汇报观察结果: 谈话: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先指名学生拿着实物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再指名不拿实物说发现。师生及时共同进行评价) 谈话:你是怎么知道上下2个面大小相同的? 指名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形,大小相等,叫圆柱的底面,中间有一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 课件随时演示,将茶筒的底面和侧面抽象出的圆柱立体图形 板书:底面 2个完全相同的圆 侧面 1个曲面 高两底之间的距离 3、认识圆柱的高 教师从学生拿来的圆柱中随便找两个高矮、粗细不同的圆柱,让学生观察比较。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底面大小决定圆柱粗细,高决定圆柱的高矮谈话:哪是圆柱的高,谁来指一指? 谈话:你知道你手中的圆柱形有多高吗?想知道它的高有多少条吗? 小组合作动手量一量圆柱的高,记下测量数据,多量几条,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测量结果。指名一组到讲台前演示,Array使学生明确:圆柱的高长度相等,有无数条。 提问:什么是圆柱的高?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高上下两底面之间的距离(无数条) 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圆柱的高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青岛版)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 青岛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页---16页。教学目标: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更好的发展数学思维,增强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难点: 认识圆锥的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 2.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信息窗1中的冰激凌盒子。 提问:大家看这是什么?还是我们认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吗? 请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生1:这些物体什么形状? 生2:这些形状的物体各具有什么特征? 三、合作探究

1.谈话:圆柱和圆锥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你感觉他们最明显的不一样在哪儿呢?(从整体先来把握两个图形,明确研究方向。) 生1:圆锥是尖尖的,有一个尖顶,而圆柱没有。) 生2:圆柱是上下一样粗细的,而圆锥是一头大,一头小。) 生3:圆柱有2个圆面,而圆锥只有一个圆面。) 生4:圆柱从正面看过去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而圆锥从正面看是三角形。) 看来圆柱和圆锥在很多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要把握他们,认识它们,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观察、比较。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就先来认识圆柱,行吗? 2.认识圆柱的特征 (1)其实圆柱形状的物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电脑演示:) 很多张光碟叠放在一起的形状、圆柱形状的卫星、航天火箭的一部分、可乐罐子的形状、可乐瓶盖子以及贴商标的一部分、牙膏口的形状、想象挤出来的一部分牙膏的形状、同学收集的盒子…… 并将有代表性的物体逐步抽象成圆柱直观图。 (2)大家桌上都有圆柱,找到它,看一看、摸一摸、你可以想想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时候是怎样研究的,从顶点、面、棱(长、宽、高)也可以再和圆锥比一比,我想你会发现很多?将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3)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时语言可能不严密,教师随时正确引导) 谁来汇报你的发现。学生交流,教师系统整理。 (上下两个面:两个相等的圆。) (侧面:一个曲面。)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高:有无数条都相等) 这仅仅是他们组的发现,到底对不对,需要我们验证、修改、完善。 对于第一个发现,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1:我们认识圆,圆柱上下两个面确实是圆。但一定是两个相等的圆我还没有验证过。 生2:我验证过了,比画手中的茶叶桶盖和桶底能完全重合。 生3:对!我量了这个圆柱上下两个圆面的直径都是13厘米,这两个圆是

2015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备课和教案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和圆锥这部分知识,教材通过直观手段,对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观察,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像,然后再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在学生对圆柱、圆锥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再引导学生探索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及如何运用这些意识解决有关问题等内容。 为了使学生切实学好这一部分知识,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操作、试验,让学生经历有关形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公式的推导过程,揭示规律,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并通过解决与生产、生活中有联系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义和实践能力。 重点训练项目:(1)圆柱表面积的计算(2)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比较试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丰富学生对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学会运用圆柱、圆锥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有关数学学习活动,对空间和图形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活动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圆柱与圆锥教案教学内容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以及 它们之间的关系。 2、熟练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复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今天我们接着复习圆柱与圆锥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圆柱与圆锥) (二)出示学习目标 师: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展示目标,学生齐读) 1、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熟练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出示复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68页及3---11页,思考并总结: 1、圆柱与圆锥各有那些特征? 2、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各是什么? 3、怎样求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4、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先学(看一看)

师:看书时比一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 生:认真看书。 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 师:看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老师要检测你们的自学效果,看谁总结的好。 四、后教(说一说) 1、先让学生总结,不完整的老师再做全面总结。 圆柱的特征: (1)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 (2)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也有可能是一个正方形。 (3)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 长=底面周长宽=高 圆锥的特征: (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3)圆锥只有一个顶点、一条高。(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基本公式:11 圆柱:S侧=C×h S表=S侧+2S圆V柱=S×h V锥=—S×h 33

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 以下是关于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比和比例、圆柱和圆锥、统计初步知识、总复习 二、教学要求: (一)授内容的教学要求 1、知识要求: (1 )理解比的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根据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意义解答简单的应用题。 (2 )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3 )填写统计表,会制作比较简单或局部的统计表,会依据统计表进行初步的分析,提出一些问题;会制作比较简单或局部的统计图,会依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回答或提出一些问题。 2、能力要求: ·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德育要求: 让学生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国情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康情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与社会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作用。 (二)总复习单元的教学要求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会依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升入初中,顺利的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科的学习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措施: 1、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口算做到算得对算得快,笔算做到计算仔细,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2、把教学应用题做为本册的一个教学重点来抓,特别是圆柱、圆锥和比、比例方面的应用题,着重教学生理解题意,通过题目会自己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3、重视学生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圆柱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探索与发现,理解并掌握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经历探索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 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公式的探索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锥、圆柱体积学具、沙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谈话:同学们,天气渐渐热了,在夏季同学们最喜欢的冷饮是什么?(生回答) 课件出示:两个圆柱体冰淇淋。 谈话:看,小明买了两个冰淇淋,你能猜猜哪种包装盒体积大吗?(生猜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圆柱体的体积。) 二、回忆旧知,实现迁移。 谈话:怎样求圆柱的体积呢?我们也许能从以前研究问题的方法里得到启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

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与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三、利用素材,探索新知。 ㈠交流猜测 谈话:通过刚才的回顾,你们能想办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体积吗? 生:我们学过长方体的体积,可不可以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 师谈话:你的想法很好,怎样转化呢? 生讨论,交流。 生汇报,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想法: 1.先在圆柱的底面上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竖着切掉四周,得到一个长方体,然后把切下的四块拼在一起。 2.可以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同的扇形,然后竖着切开,重新拼一拼。 3.如果是橡皮泥那样的,可以把它重新捏成一个长方体,就能计算出它的体积了。 谈话:请同学讨论和评价一下,哪一种方法更合理呢?引导学生按照第二种方法进行验证。 ㈡实验验证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1)

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本单元包括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圆柱体和圆锥体模型 总课时数:14课时 第一课时 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用具:圆柱体模型 教法手段:观察探究、操作归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2、揭示课题。 1、出示教材第17页的建筑物及物品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物体,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形状。 2、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教学例1:认识圆柱 (1)认识圆柱的面。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看书,引导归纳。(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2)、认识圆柱的高 a.操作思考: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 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b.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c.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d.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