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理论与职业道德

政治理论与职业道德

政治理论与职业道德名词解释

1.什么是国体?

答:国体是国家阶级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一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什么是政体?

答:政体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我国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什么是国有经济?

答: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全体人民统一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4.什么是集体经济?

答: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群众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5.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6.什么是依法治国?

答: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下引领到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7.民族分裂主义的反动本质是什么?

答:民族分裂主义的反动本质就是颠(dian)覆,中国共产当领导的社会主义人民政权,破坏人民民族团结,安定,幸福,与各族人民为敌,一起达到最终分裂祖国,实现所谓独立的罪恶目的。

8.什么是职业?

答:职业就是人们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做从事专门业务。

9.什么是教师职业?

答:是以育人为主要职责的职业。

10.教师的职业精神?

答: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所形成的思想,并升华为高品位的风范和精神境界。

11.职业道德?

答: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

与这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12.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

答: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

13.什么是依法执教?

答:教师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教学。

14.什么是教育理念?

答: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信念

15.什么是民族?

答: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选择题

1.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

2.1997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4.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5.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8年3月15日成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成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年9月1日成立了西藏自治区,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了。

6.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是3个世界性宗教。

7.宗教具有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8.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进行军事,政治管理。这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9.我国的大量丝绸通过河西走廊,天山南北路运到安息。在从安息转到西亚和欧洲,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

10.1878年1月4日经和田最后一战,全部光复南疆各城,将阿古柏入侵势力彻底出去新疆。

11.1944年伊犁,塔城,阿勒泰三个地区爆发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

12.20字方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3.中国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

14.新疆有5个自治州6个自治县。

15.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上来

判断题

1.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锁决定的。

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3.民主是有人民和权利两词组合而成的

4.中国共产当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列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6.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7.1934年8月现在的维吾尔名字正式使用

8.宗教社会作用的主要方面是消极的

9.到16世纪初,佛教在新疆的主要宗教的地位最终被伊斯兰教所取代

10.16世纪以前,新疆的主要宗教是佛教

11.16世纪以后,新疆的主要宗教是伊斯兰教

12.现在新疆有6个宗教

13.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

14.195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15.1949年12月17日新疆军区和新疆省人民政府宣布成立

1-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答: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为什么说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答:1.和谐社会是活力进发的社会;2.和谐社会是公平的社会;3 .和谐社会是安定团结的社会;4.和谐社会是民主与法制的社会。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答:1.共性特征(1)资源配置市场化;(2)企业作为自主化;(3)市场关系平等化;(4)市场体系完善化;(5)宏观调控间接化;(6)经济活动法制化;(7)市场范围国际化。

2.个性特征(1)社会主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2)社会主市场经济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3)社会主市场经济是能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这两种手段以外的市场经济。

5.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答:1.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声场资料所有制形式2.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3.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4.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实现社会主义最终目标的客观需要

6-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再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答:1.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教育直接关系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2.

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教育直接关系新疆的长治久安3.

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教育有助于我们提高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坚决性和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7.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1. 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2.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3.

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4.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可靠保障。

8.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基本特征?

答:1.民族有自己的发展规律;2.民族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3.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4.必须长期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5.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6.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制度;8.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9.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关系。

9.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答:.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有其自身的规律。

10.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民族政策有哪些?

答:1.在少数民族中实现社会制度的改革,确立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2.坚持和完善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3.正确识别民族,坚持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11.教师的特别要求是什么?

答:1.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适应学生为本的观念;2.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能力:3.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4.增强提高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水平。

12.如何理解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

答:1.教育的各项工作都要教师去完成;2.教师的质量决定着教育的质量;3.教育的质量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

13.为什么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神?如何做到热爱学生?

答: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是教师的天职,热爱学生对教育活动有巨大影响,热爱学生不仅是教师的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而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1.尊重学生;2.关心爱护全体学生;3.严格要求学生

14.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答:1.职业道德的高水平2.强烈的示范性;3.影响广泛深远;

15.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答:1.对教师起调节和教育作用;2.对学生起榜样和劳动作用;3 .对社会的促进作用。

16.怎么样理解教书?

答: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传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职能。

17.怎么样理解育人?

答:是指教师通过课上课下教学活动和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的一些显性的或隐形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8.教书育人的关系?

答:1.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崇高职责和神圣职责。

19-我国科技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答:1.在2010年前后基本完成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2.在2020年前后科技整体水平达到世界科技强国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能力大幅度增强取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成果;3.到20 50年前后全面实现科技现代化,科技水平跻身于世界强国。科技创新能力成为我国综合竞争力中的最具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