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习题(含答案)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习题(含答案)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习题(含答案)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习题(含答案)

2018-2019年度威海市区测试学校9月份考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如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M的地质构造为()

A.向斜山B.背斜山C.向斜D.背斜

2、地质调查员从P地出发到Q地,沿途地表岩层新老关系分布情况是()

A.由新变老B.由老到新C.由老变新,再变老D.由新变老,再变新

【答案】

1、C

2、D

【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褶皱构造。向斜是受水平挤压力向下凹的结构,向斜底部受挤压力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而成山岭。背斜是水平挤压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的,背斜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而形成低地。

1、图中M处是向斜构造,地貌是向斜成山;向斜底部受挤压力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而成山岭。选C正确。

2、P到Q处是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而形成低地;背斜是水平挤压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的,背斜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所以由P地出发到Q地,沿途地表岩层新老关系由新变老,再变新。选D正确。

3、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②、④、⑥分别代表什么()

A.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冷却凝固B.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高温熔化

C.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高温熔化D.冷却凝固、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答案】A

【解析】读图,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图中⑥是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可以相互转化,B是沉积岩,图中②表示外力作用。④代表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A对。B、C、D错。

下图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③处为向斜成岭B.②处有可能找到石油

C.该地区断层发育D.②处岩石比③处岩石坚硬

5、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图中四幅图配对正确的是()

A.甲—ⅡB.乙—ⅠC.丙—ⅣD.丁—Ⅲ

【答案】

4、B

5、B

【解析】

4、从图中地质构造可知①③为向斜(岩层向下弯曲),②是背斜(岩层向上拱起)。③处有一湖泊,地势较低,A错;图中没有断层,属于背斜山,地质基础很稳定,C错;②处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有可能找到石油,B对;②处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力破碎,岩石比③处

岩石疏松,D错。故答案选B项。

5、根据图示的地表景观判断:Ⅰ图为山麓冲积扇,可能形成于出山口地带,B项正确;Ⅱ图为风蚀蘑菇,应分布于干旱地区,A项错误;Ⅲ图为角峰、冰斗,应分布于冰川广布的高山地区,D项错误;Ⅳ图为河口三角洲,应分布于河流入海口地区,C项错误。故答案选B项。

点睛:河流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方式及其对河谷形态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如下表)

2.河流堆积地貌

嶂石岩地貌为中国三大砂岩地貌之一,主要由易于风化的薄层砂岩和页岩形成,形成绵延数公里的岩墙峭壁。右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三类岩石和沉积物,序号代表地质作用。完成下列问题。

6、嶂石岩的岩石类型是循环示意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7、右图各序号表示的地质作用是

A.①表示搬运作用B.②表示固结成岩C.③表示变质作用D.④表示侵蚀作用8、2017年9月23日,菲律宾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90千米。本次地震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A.地壳B.地幔C.外核D.内核

【答案】

6、C

7、C

8、B

【解析】

6、由材料可知,嶂石岩的岩石主要有砂岩和页岩组成,傻眼和页岩属于沉积岩。读右图,沉积

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由此判断丙是沉积岩,C对。甲由岩浆形成,是岩浆岩。丁

岩浆岩和沉积岩变质会形成变质岩,A、B、D错。故答案选C项。

7、先是岩浆岩在风化作用下,形成风化物,因此①为风化作用;风化物经过侵蚀,搬运,沉积,

形成沉积物;所以②为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沉积物在地表沉积,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

成沉积岩。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变质岩,所以③为变质作用;已经形成的各种岩石又可

以经过熔融再生,重新形成岩浆,故④为熔融作用。结合选项判断,C正确。

8、读图分析可知,震源深度190千米,根据气球的内部圈层的的划分可知,地壳的平均厚度为

17千米,陆地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地壳以下到平均深度2900千米的范围为地幔,2900 千米以下为地核。因此震源深度190千米应该位于地幔,故答案选B项。

点睛:判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三个突破口。

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可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读图,冰岛火山活动频繁。回答下面小题。

9、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地带B.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地带

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地带D.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地带

10、影响冰岛城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B.气候和交通C.交通和资源D.地形和交通

【答案】

9、D

10、D

【解析】

9、两个箭头向两侧分开,是生长边界。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地带,是板块生长边界,D对。A、B、C错。

10、冰岛冰雪覆盖面积广,多火山地震活动,沿海平原地区,地形较平坦,与外界联系便利,适宜城市形成和发展。影响冰岛城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地形和交通,D对。气候、资源不是城市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A、B、C错。

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M线两侧P岩层厚度不一的原因是

A.M线东侧P岩层受侵蚀程度大B.M线东侧P岩层比西侧抗蚀力强

C.M线西侧P岩层早期沉积厚度大D.M线西侧P岩层比东侧抗蚀力强

12、下列景观在Q处可能看到的是

A.峰丛、石笋B.峰林、峰丛

C.石柱、石笋D.峰林、钟乳石

13、上图中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岩浆侵入、N岩层形成、断层形成B.N岩层形成、岩浆侵入、断层形成C.断层形成、N岩层形成、岩浆侵入D.N岩层形成、断层形成、岩浆侵入

【答案】

11、B

12、C

13、D

【解析】

11、图中M线两侧P岩层是同一时期形成,抗侵蚀力强度相同,B、D错。厚度不一的原因是断层形成后,M线东侧P岩层地势较高,受侵蚀程度大,A对。M线西侧P岩层是断层下降一侧,地势低,受侵蚀较小,C错。

12、在Q处有溶洞形成,可能看到的是石柱、石笋等溶洞景观,C对。峰丛、峰林是喀斯特地貌,出露在地表,不属于溶洞内的景观,A、B、D错。

13、沉积岩层下面的先形成,其它岩层后形成的将先形成的岩层切断。图中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N岩层先形成,之后有P岩层形成。各沉积岩层都有明显错动位移,说明断层形成的晚。花岗岩没有位移,说明形成在断层之后。D对,A、B、C错。

点睛:M线两侧P岩层是同一时期形成,同种岩层抗侵蚀力强度相同。M线东侧P岩层是相对上升岩层,地势较高,受侵蚀程度大。各沉积岩层都有明显错动位移,说明断层形成的晚。花岗岩没有位移,说明形成在断层之后。

下图为“宁夏平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4、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是()

A.堆积作用B.地壳运动C.侵蚀作用D.变质作用

15、贺兰山从成因看属于()

A.褶皱山B.火山C.断块山D.无法判断

【答案】

14、B

15、C

【解析】

14、图中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宁夏平原岩层相对下陷,是断层构造中的地堑,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是地壳运动,B对。形成地堑构造后,再有堆积作用,形成宁夏平

原地貌,不是地质构造成因,A错。侵蚀作用、变质作用不是地堑构造的成因,C、D错。

15、贺兰山岩层有明显错动位移,贺兰山是断层相对抬升部分,从成因看属于断块山,C 对。不能体现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的特点,不是褶皱山,A错。没有岩浆喷发现象,不是火山活动,B错。D错。

点睛:图中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岩层相对两侧下陷,是断层构造中的地堑。宁夏平原是地貌,不是地质构造。贺兰山岩层有明显错动位移,贺兰山是断层相对抬升部分,从成因看属于断块山。

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6、该岛的地带性植被为

A.温带草原与荒漠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7、该岛多火山、地震时因为其地处

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

B.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之间的生长边界

C.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的生长边界

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

18、奇异果的生长怕旱、怕风,适宜栽种在湿润疏松的深厚土壤里。该岛因引种奇异果成功而获得“奇异果之都”的美誉。图中最适宜种植奇异果的区域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16、C

17、A

18、A

【解析】

16、读图可知,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判断,图中岛屿为新西兰北岛,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C。

17、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和地震,故选A。

18、奇异果的生长怕旱、怕风,①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风力较小,且有众多河流经过,灌溉水源丰富,而②、③、④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多,且风力大,不适宜奇异果生长,故选A。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包括地带性分布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地带性分布规律分为从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带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级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主要以热量为基础形成的。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主要是以水分为基础形成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由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规律的更替,主要是以水分和热量不同形成的。

彩色丘陵(简称彩丘)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地貌学名词,彩丘属于多种因素形成的丘陵状杂色岩石地貌,因其缤纷的色彩而被称为彩色丘陵。图2为祁连山中段北麓张掖丹霞地貌区和彩色丘陵地貌区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9、张掖彩色丘陵区的地貌形态属于

A.背斜山B.向斜山C.断块山D.火山

20、推测地质历史时期图中彩色丘陵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①地表径流侵蚀②冰川侵蚀③地下径流侵蚀④风力侵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19、B

20、D

【解析】

19、读图可知,张掖彩色丘陵区中部地势高,两侧地势较低,起伏不平;从地层来看,地层中部向下弯曲,两侧向上隆起,为向斜构造,且为向斜山。

20、在地质历史时期,张掖地区受暖湿和干冷气候交替影响,暖湿气候时大气降水较多,

地表径流浸蚀作用显著,干冷气候时期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并伴随有冰川侵蚀作用影响,因此,张掖彩色丘陵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地表径流侵蚀、风力侵蚀及冰川侵蚀。

下图为某河谷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10 m。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时代的页岩层的顶部,得知①⑤孔底的海拔高度同为55米,②④孔底的海拔高度相同为45米,③孔底的海拔高度为35米。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1、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A.背斜谷B.背斜山C.向斜谷D.向斜山

22、该河谷的地层

A.可能储有石油B.一定含有化石

C.地层比较稳定D.容易有滑坡

【答案】

21、C

22、C

【解析】

21、由图文材料可知,①②③④⑤均为同一时代的页岩层的顶部,①⑤孔底的海拔高度55米,②④孔底的海拔高度45米,③孔底的海拔高度为35米,说明同一岩层中间海拔低,两边海拔高,岩层向下凹陷,可知为向斜。该处中间有河流流出,地形海拔较低,为河谷,则该地的地貌为向斜谷,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2、由上题可知,该地为向斜构造,为储水构造,A错;此处地下有页岩存在,页岩属于沉积岩,可能有化石存在,“一定”不对,B错;向斜构造岩石坚硬,地质构造稳定,C 对;等压线稀疏,坡度缓,不容易滑坡,D错。故选C。

【点睛】

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

1.基本形态法。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2.新老关系法。从岩层新老关系看,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

下图为秦岭北坡地质地貌示意图和西安附近渭河河段河道变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24、图中秦岭北坡地势特征的成因主要是

A.岩层水平位移B.岩层垂直位移

C.河流溯源侵蚀作用D.河流下蚀和堆积作用

25、26、图示西安附近渭河河道呈北迁态势.其主要原因是

A.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B.南岸支流含沙量高于北岸,堆积强C.渭河南岸支流多,水流急D.秦岭山地抬升,使渭河南岸地势上升

【答案】

23、24、B

25、26、D

【解析】

23、24、读图,图中秦岭北坡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是断层构造,形成许多陡崖,地势特征的成因主要是岩层垂直位移,B对。A错。河流溯源侵蚀作用、河流下蚀和堆积作用不会导致岩层错动位移,C、D错。

25、26、图示西安附近渭河河道呈北迁态势.其主要原因是秦岭山地抬升,使渭河南岸地势上升,D对。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流向右偏,南岸侵蚀,应向南移,A错。南岸支流含沙量低于北岸,侵蚀强,B错。渭河南岸支流多,水流急,侵蚀力强,应向南移,C错。

点睛:秦岭北坡的陡崖分布多,是断层构造形成,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河流侵蚀不会导致岩层错动位移。从水量、含沙量、地转偏向力因素分析,都是河道向南移。只能是地势上升导致河道北移。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

27、读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__。

(2)从地貌形态来看,图中乙处是____地貌,丁处是_______地貌,它们的形成,除了地壳运动的原因之外,还与____作用有关。

(3)乙处地质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丁处地貌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5)建设地下隧道应选址在甲、乙、丙三处的______处为好,其中____处最不适合建大型工程。

【答案】(1)乙(2)谷地外力(3)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4)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变得更紧实,不容易被侵蚀。(5)乙处丙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结构和构造地貌及其实践应用。

(1)背斜的岩层一般向上拱起,乙处属于背斜。丁处是向斜,丙处是断层;甲处位于背斜的右翼,是未被侵蚀遗留下来的山地。

(2)乙处的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易被侵蚀形成谷地。丁处是向斜,因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因此它们的形成主要受地壳运动后遭受外力作用侵蚀或堆积形成。

(3)乙处是背斜顶部,因受挤压张力影响,岩石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

(4)丁处是向斜槽部,因受挤压槽部岩石变得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5)建设地下隧道应选址在背斜处,因其岩层成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坍塌,并且不易积水;而丙处位于断层处,在断层处进行工程建设易诱发断层活动,发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甲处位于背斜顶部的边缘,岩石松散破碎,易被风化侵蚀,不应在此修建隧道。

28、读“ 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上看,甲是,其成山的理由是。

(2)常见的山地类型有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华山属于。

(3)在甲、乙、丙三地向下打井,最可能找到油气资源的是地。

(4)若该地位于我国东部,有河流流经,则河流侵蚀最严重的季节是。假设该河流自西向东流,若只考虑地转偏向力,河流的(南或北)岸侵蚀严重。

【答案】(1)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2)断块山

(3)丙

(4)夏(夏秋)南

【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从岩层弯曲情况看,甲处岩层向下弯曲,属于向斜。同时该部位从地形上看是山脉。这是由于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容易接受堆积而形成的。

(2)常见的山地类型有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其中华山属于断块山。

(3)找油气资源应该选择在背斜构造处最合理,在甲、乙、丙三处中,只有丙处为背斜,所以,丙处最可能找到油气资源。

(4)河流侵蚀最严重的是夏秋两季,因为该季节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季节;假设该河流自西向东流,若只考虑地转偏向力,则河流会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的南岸侵蚀严重。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

(完整版)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练习

外力作用练习 我国东部某校学生在进行野外研究性学习时,在下列各地依据地质工作者发现的不同古生物化石,绘制了下面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结合岩石中化石类型可以判断岩石的形成顺序,已知图示中生物进化顺序是三叶虫—恐龙—哺乳类生物。那么A—B—C之间的地质构造为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断块山 2.通过考察,学生进行了如下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A.AB坡植被状况比BC坡好 B.该地岩层主要是沉积岩 C.D处岩层可能蕴含丰富的石油资源 D.B处山脉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岩石及地貌的形成均与地质作用有关。下图各字母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类型。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各地质作用的描述,合理的是 A.a表示干旱环境下的风力沉积 B.b表示地壳的水平运动 C.c表示流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 D.d表示流水搬运—沉积作用 4.下列人类活动,能够加重c过程的是 A.退耕还林 B.围湖造田 C.陡坡垦荒 D.营造薪炭林 浙闽赣三省交界处的江郎山地貌以“顶平、身陡、麓缓”为特征,许多成为重要的旅游区。下面两图分别为与江郎山类似的地貌景观图和江郎山附近地层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5.构成江郎山地貌的岩石主要是 A.花岗岩 B.玄武岩 C.大理岩 D.红色砂岩 6.江郎山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是 ①断层发育②流水作用 ③风力作用④溶蚀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③④ 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外力侵蚀作用统 计图,回答7~9题。 7.图中所示的外力是 A.流水 B.海浪 C.冰川 D.风力 8.图中强度侵蚀面积最大的是

A.内蒙古 B.甘肃 C.青海 D.新疆 9.新疆的轻度侵蚀和剧烈侵蚀都很突出,是因为 A.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B.地域广阔,距冬季风源地较近 C.自然环境的垂直差异显著 D.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显著 下图是岩石风化与气候关系图。 10.岩石风化最强烈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高温少雨 C.低温多雨 D.低温少雨 11.岩石风化程度与气温、降水量的关系最确切的 是 A.岩石风化程度与年均温呈正相关 B.岩石风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C.岩石风化程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 D.岩石风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 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 影响下,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河系。 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 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图2是图1中方 框处的分水岭迁移图,该处分水岭从Ⅰ 经Ⅱ演化到Ⅲ,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 河流袭夺现象。读图,回答11~12题: 12.图1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 A.a B.b C.c D.d 13.图2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读“我国某地区一古城遗址附近的古河床剖面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该古城消失的原因可能是 ①滑坡、泥石流频发②过度使用水资源③人口增长 过快④火山喷发 A.①②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根据河流沉积物的变化,推测历史上古城附近地区环境 最好、水草最丰美的时期是 A.甲 B.乙 C.丙D.丁 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 上冻结,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冻结。这种融化、冻结的过程称 为冻融作用。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题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题 位于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火山群在历史上曾多次喷发,据清代《黑龙江外记》记载:“……,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约数日火熄,其地遂呈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亦有碎石块落至原地,亦落四周,坠落石块,视之若火,熄则呈黑”。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古文中记载的“火”最有可能来自( ) A.地壳B.岩石圈 C.软流层 D.下地幔 2.“坠落石块,视之若火,熄则呈黑”最有可能与图中数字所示地质作用一致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C 2.C 第1题,结合题意,古文中的“火”指的是岩浆,岩浆一般发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故C项正确。第2题,“坠落石块,视之若火,熄则呈黑”,指的是岩浆岩(喷出岩)的生成。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喷出型岩浆岩。故C项正确。 (2019·西安模拟)岩浆热场指的是很短时间内一个局部区域出现的岩浆活动使该区域地热梯度明显上升,形成局部区域的瞬间热场。它往往伴有流体的活动,是流体循环、上升、汲取地壳中某些元素的场所,往往有矿产形成。读图,完成3~4题。 3.岩石乙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地质作用为( ) A.冷却凝固 B.侵蚀搬运 C.高温变质 D.沉积固结 4.图中矿产可能为( )

A.煤炭 B.金矿 C.天然气 D.石油 解析:3.C 4.B 第3题,岩石乙靠近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故可判定岩石乙应该是花岗岩受到高温岩浆影响而形成的变质岩,主要地质作用为高温变质作用,故选C。第4题,岩浆活动往往会促进一些金属元素的集聚,进而形成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均存在于沉积岩中。故选B。 下面左图中的建筑群位于《水浒传》故事发生地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水泊梁山风景区,“孙二娘脚印”(右图)是该地著名的旅游景观,位于左图中山脉鞍部。组成该山体的岩石以石灰岩为主。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山坡无法藏兵,却易守难攻的原因是( ) A.多溶洞,地形坡度大 B.山谷深,河流众多 C.石漠化严重,地形坡度大 D.岩石风化严重,多滑坡、泥石流灾害 6.“孙二娘脚印”的成因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海浪侵蚀 D.孙二娘踩踏 解析:5.C 6.A 第5题,读图可知,该山坡以裸露岩石为主,石漠化严重,且地势较陡,故易守难攻。第6题,该区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侵蚀为主。组成该山体的岩石以石灰岩为主,易溶蚀,可知“孙二娘脚印”是石灰岩经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7~8题。 7.下图的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黄河径流量从源头到河口变化情况的是( )

高中地理_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地质作用的含义; 2、了解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读图,能够正确判别地质构造的类型,并能利用地质构造的规律去指导生产实践,如储水、储油、开凿隧道等; 2、能够自己学会读图分析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核心素养 1、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学习重点】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学习难点】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自主讨论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刚才,我们通过图片看到了千姿百态的地质地貌景观,这些壮美的景观,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在内力的主导作用下形成的。这也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师活动)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请一组的一位

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遍。 (学生活动)朗读教学目标内容。 (教师活动)请大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请二组的一位同学来回答) (学生活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 (教师活动)除了地壳运动这种表现形式外,内力作用还有哪些表现形式呢?内力作用的能量又来源于哪里?对地表形态还有哪些影响呢?[出示表格](请三组的一位同学来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表格内容。 【承转】(教师活动)在内力作用下,地壳处于不断运动之中,那么必然会在地壳的岩层中留下一些痕迹。我们把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下面,请四组的一位同学来描述一下褶皱的形成过程。 (学生活动)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我们一般把岩层向上拱起的部分称为背斜,在地貌上常常形成山岭;把岩层向下弯曲的部分称为向斜,在地貌上常常成为谷地或盆地。但是,有些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练习题及答案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练习题及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区别;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火山、地震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结合实例,分析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识别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貌。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1、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一是①________作用,二是 ②________作用。 2、内力作用 (1)能量主要来自③____________。 (2)表现形式: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和 ⑥________等。 3、外力作用 (1)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⑦__________。 (2)表现形式: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破坏、⑧________和 ⑨________等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 ⑩____________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________带分割成?____大板块。这些板块处于相对的?________状态。板块运动是?____力作用的重要表现之一。

(2)六大板块名称:?__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_板块,除○21__________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外,其余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3)板块运动结果:○22______板块互相挤压碰撞的地带,常形成高峻的○23________和巨大的○24________,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25________板块与○26________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常形成深邃的○27________,以及与之相伴的 ○28________或○29________,如美洲西岸的山脉和亚洲东部的岛孤,在陆地板块内部○30________地带,往往形成巨大的 ○31________,如东非裂谷带就是由非洲板块内部张裂而形成的。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概念:由○32____________留下的“痕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2)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a、褶皱:强烈○33________和○34____________,可以使○35__________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它有○36________和○37________两种基本形态。b 、断层: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38________,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39________,称为断层。在断层中两侧陷落、中间突起的部分叫○40________,常发育成○41________,如华山西峰;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形成 ○42____________,常有典型的○43________或谷地。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答案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第1课时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目标1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 目标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目标3知道褶皱、断层的概念,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目标4理解背斜、向斜、断层的判断方法及实践意义,理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重点难点学法指导 重难点1: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宏观地 图解法、案例分析法形的形成 重难点2:从、外力综合作用的角度分析 图解法 “背斜谷”“向斜山”的形成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1.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部的①。 (2)表现形式:②、岩浆活动、地震。 (3)影响: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盆地等。 2.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的③。 (2)表现形式:④、侵蚀、⑤、沉积、⑥作用。 (3)影响:削低高山,填平盆地,使地表趋向平坦。 3.地形:是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全球⑦分成六大板块,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 (2)板块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或者挤压碰撞,或者彼此分离。

(3)板块裂地区常形成⑧、海洋、海岭。 (4)挤压碰撞地区形成山脉、⑨、岛弧。 (5)地球陆的分布,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平原的地貌格局,是运动的结果。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概念:地壳运动留下的“”。 (2)褶皱 (3)断层 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火山:火山锥、火山口。 (2)地震:地壳断裂和错动。 【答案】①热能②地壳运动③太阳能④风化⑤搬运⑥固结成岩⑦岩石圈⑧裂谷⑨海沟⑩板块 痕迹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重难点探究】 主题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基础探究读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彩色笔画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 (2)结合教材图2-11,印度洋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欧亚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对地形产生了什么影响? (3)非洲板块是怎样运动的? (4)红海的面积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案】(1)图略。 (2)印度洋板块向东北方向运动,欧亚板块向东南方向运动。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形成了世界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3)非洲板块朝正北方运动,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就是一个例证。 (4)红海面积在扩大说明了板块正在裂。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属于板块生长边界。伴随着板块之间的裂,红海面积不断扩大。

塑造地表形态练习题及答案

必修一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图7为某一沉积层内的沉积物(颗粒)示意图,那么该沉积物的成因有可能是()A.流水沉积作用B.风力沉积作用C.海浪沉积作用D.冰川沉积作用 读图2—5—8,回答2~4题。 2.从地貌上看,①处属于() A.三角洲 B.冲积扇 C.冲积平原 D.冰川沉积物 3.从地质构造上看,②处属于 ( )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褶皱 4.我国中西部地区受②构造影响而形成的著名的山峰是 ( ) A.华山 B.泰山 C.天山 D.祁连山 读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2—5—10,图中1.2.3.4.5.6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由老到新。据此判断5~8题。图2—5—10 5.若该地在我国境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地区主要位于北方地区 B.该地区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 素 C.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D.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为:①处是背斜,②处是向斜, ③处是地堑

图 6 b d a c ② ② ③ ③ ④ ① 图5 6.图中的沙丘主要是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D. 海浪作用 7.若图中①处与②处的相对高度为10米。图中所示的沙丘为流动沙丘,为了治理沙漠化应该在哪里种草植树最合适( ) A.① B.② C.③ D.④ 8、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关于下列图6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表示的地层中,②地层含有石油,开采时应在a 处钻井 B .乙图表示的地层中,b 处绝对不会含有化石 C .丙图表示流动沙丘,其所在地的盛行风向如a 箭头所示 D .丁图所示地形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北京时间2006年12月26日20分34秒,在距台湾岛以南约15千米的地方,发生的地震造 成海底通讯电缆中断,给网络贸易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据此回答10—11题。 10.该地震应该属( ) ( ) ①构造地震 ②火山地震 ③破坏性地震 ④微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当此次地震发生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 ( ) A .出国度假的李先生正在洛杉矶海滨享受日光浴 B .英吉利海峡风高浪急 C .悉尼的居民刚刚度过了一个漫天飞雪的圣诞节 D .停泊在开普敦港货船上的某船员看到自己的影子朝向西南 12.图中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 A .背斜构造 B .向斜构造 C .断层构造 D .板块构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练习题 带答案

地表形态的塑造 宁西铁路东起南京,西至西安,途经五个省,总长1075千米,是我国跨世纪铁路建设中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下图为宁西铁路经某地形区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2题。 1.铁路选择在图中地形区通过,主要原因是() 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 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 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 D.该部位岩层松软,易于开挖 2.为防止图中切坡处滑坡、崩塌,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砌石护坡 B.植树造林 C.种花植草 D.修建梯田 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以下2题。 3.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 ) A.地壳的水平运动 B.地壳的垂直运动 C.强烈的侵蚀作用 D.剧烈的火山活动 4.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 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 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 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 5.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A.大气环流 B.大洋环流 C.水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以下2题。 6.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A为沉积岩 B.C为岩浆 C.D为岩浆岩 D.E为变质岩

7.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 A.①为冷却凝固作用 B.③为重熔再生作用 C.⑤为外力作用 D.⑥为变质作用 8.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图1),可知 A. 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 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 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 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9.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 A.④和⑤ B.①和⑥ C.①和④ D.③和⑥ 10.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图中,甲、乙两处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读图回答以下2题: 11.游客在甲景观地可普遍观赏到 A.奇松、云海 B.石林、石芽 C.椰林、孤峰 D.森林、冰川 12..两地地貌形成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是 A.甲——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B.乙——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C.甲——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D.乙——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读“l815年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分布图”,回答以下2题 13.根据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况,可推测火山 爆发期间的盛行风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14.大松巴哇火山频繁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①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②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③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④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2、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Ⅰ、ⅡB.Ⅲ、Ⅳ C.Ⅰ、ⅢD.Ⅱ、Ⅳ 4、下列概念按内涵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内力作用B.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C.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内力作用D.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地质构造

5、关于形成①~④地景观的地质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①景观中的奇峰怪石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B.②景观中的地貌为风积地貌 C.③景观为早期受岩浆侵入影响变质的岩层,后抬升至地面形成 D.④景观为壮观的大峡谷,由岩层断裂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6、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A. A B. B C. C D. D 7、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沉积岩属于图中的() A.甲B.乙

C.丙D.丁 8、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甲和乙B.乙和丙 C.丙和丁D.甲和丙 9、表示花岗岩地貌景观的是() A. a图B. b图 C. c图D. d图 18、读下面的“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①②

C.①③④⑤②D.②①③④⑤ 19、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 A.侵入岩B.喷出岩 C.变质岩D.沉积岩 20、根据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 a.长江三峡______b.楼兰古城______ c.天山一号冰川______ d.西北“魔鬼城”______ e.“鱼米之乡”______ f.“黄土高坡”______ (2)请用地质作用解释下列地貌景观的成因。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E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进一步给旅游参观者解说D图中①、②、③的具体名称。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以上六种地貌形成的能量都来自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某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教案 一、课标解读: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课程标准对本节提出的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因此,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景观图和示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说明,同时强调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湘教版地理必修1的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中的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3课时)的第3课时内容。它承接第1课时关于地质作用与板块运动的内容和第2课时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影响,又要深入学习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助于学生理解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塑造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了解内力作用影响的地表形态,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自我探究能力,对于外力作用影响的地表形态提供大量的直观图片,创设情境进行引导。高一的学生学习任务较繁重,注意力易分散,但对新奇的变化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利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授课,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 2.理解外力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3.掌握外力作用形式及其形成的地貌形态 【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类型及其作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球上沧海桑田变化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地貌景观图片的欣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外力作用与外力地貌 教学难点:风力流水的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及其作用过程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是向上隆起,向斜岩层向下凹陷,但是我们看这张图,发生了地形倒置,为什么会背斜山向斜谷会变成了背斜谷向斜山呢? 这是外力作用的影响,内力作用塑造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框架,而外力作用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对地表形态进行再塑造,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外力作用是如何塑造地表形态的。大家先自学课本41页,找出外力作用有哪些?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大家还记得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吗? 外力作用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因为太阳辐射提供了能量来源,就形成了风、流水、冰、波浪这几种外力作用。这四种外力作用通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来塑造地表形态。 (一)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大家都了解吗?它与风有关系吗?我们看左边这幅图编,它是机械风化示意图,也就是物理风化,从第一幅图和第四幅相比岩石发生了什么变化?岩石从完整的一块变得松散

必修一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题

必修一地表形态的塑造 练习题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1.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 2.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读下面“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图”回答 3.图示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4.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火山由火山口与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B.破坏后的火山口呈半封闭状态 C.火山锥一般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上部坡度较缓,下部坡度较大D.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工修建大型水库是一种地质作用B.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断裂变形叫断层 C.油气一般储存在向斜构造盆地中D.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 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回答6~8题。 6.图中d处的地貌类型是 A.“v”字形河谷B.洪积扇平原C.三角洲平原D.洪积一冲积平原 7.关于修建a村到b村公路的方案,叙述较为合理的是 A.线路①距离短,工程量小,成本低B.线路①路途短,难度小,经济效益高

C.线路②沿谷地修建,难度小,成本较低D.线路②距离长,工程量大,成本高 8.河流Ⅱ经过b村以后 A.溯源侵蚀加强B.侧蚀作用减弱C.堆积作用显着 D.搬运能力增大 9.下列有关山地对交通运输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山地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小 B.在山地地区,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C.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沿直线修建 D.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地地区的线路弯曲一般要小于平原地区 读图.完成第10题。 10.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11.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岩分别属于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2.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所示的地形景观多分布在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1: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题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基础过关] 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1~2题。 1.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A.地壳的水平运动B.地壳的垂直运动 C.强烈的侵蚀作用D.剧烈的火山活动 2.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B.岩层受挤压后被沉积 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D.岩层受张裂后被沉积 答案 1.B 2.A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套风景被荣幸地印上了它们的背面。读图,完成3~4题。 3.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甲图景观B.乙图景观 C.丙图景观D.丁图景观 4.对乙图上雄伟壮丽景观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A.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B.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 C.由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D.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答案 3.C 4.B 解析第3题,读景观图可知,甲为长江三峡,乙为珠穆朗玛峰,丙为桂林山水,丁为壶口瀑布。其中桂林山水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由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第4题,珠穆朗玛峰应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隆起而成,其雄伟壮丽的景观由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而成,A、C错误,D说法不全面。 读“海穹景观图”,完成5~6题。 5.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 C.堆积作用D.化学溶蚀作用 6.形成该地貌的地理环境是() A.近海沙质海岸环境 B.近海淤泥质海岸环境 C.近海基岩海岸环境 D.近海红树林海岸环境 答案 5.B 6.C 解析第5题,海穹也就是“海蚀拱桥”,受海浪侵蚀作用而形成。第6题,从图中可见该海域沿岸岩石裸露,则形成该地貌的地理环境为近海基岩海岸环境。 下图中的数字表示内、外力作用,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各数字与地质作用相对应正确的是() A.①—固结成岩作用B.②—风化作用 C.③—变质作用D.④—侵蚀作用 8.④过程最终形成的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B.花岗岩C.大理岩D.砂岩

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题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习思用·地理)

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考点1内力作用与地貌 1.[2013广东文综卷,1,4分]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 [2016北京文综卷,4,4分]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下题。 2.平顶海山()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考点2板块构造学说 [2018河北衡水中学调研,47—48]下图为世界某大板块示意图,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读图完成3—4题。 3.甲处的板块运动方向是() A.向西南移动 B.向东北移动 C.垂直隆升 D.垂直下降 4.该板块边界() A.甲处形成裂谷 B.乙处形成海岭 C.丙处岩石年龄较丁处老 D.丁处地壳厚度较甲处大 [2015江苏地理卷,5,2分]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5.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考点3外力作用与地貌 [2018广州调研,7—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平均海拔1 200米的盘吉尔塔格山岩体多为火山岩,岩石中含丰富的碳酸钙,形成独特的火成岩石林景观(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6—7题。 6.该地岩石主要由() A.流水挟带泥沙固结形成 B.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 C.大规模的海陆变迁形成 D.干旱区风化物沉积形成 7.形成该石林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物理风化和风力堆积 B.冰川侵蚀和风力侵蚀 C.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 D.流水侵蚀和风力堆积 [2018河南南阳八校联考,15—16]“尖峰石阵”是澳大利亚西南部南邦国家公园(南纬30°附近)的一种著名石灰岩景观。石灰岩由海洋中的贝壳演变而成。在太古时代,那里被森林覆盖。从海边吹来的沙逐渐形成沙地,将森林淹埋,在原始森林枯萎、大地被风化后,沙沉下去了,残存在根须间的石灰岩就像塔一样被遗留了下来。下图为南邦国家公园“尖峰石阵”景观图。据此回答8—9题。

新课改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16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答案解析

新课改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 【16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河流阶地是在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下图为河流阶地素描图,图中河流阶地由泥沙构成,是在长期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下形成的。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阶地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 A.①B.② C.③ D.④ 2.在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运动的方向是( ) A.垂直上升B.垂直下沉 C.水平张裂D.保持稳定 解析:1.A 2.A 第1题,河流阶地是在流水侵蚀下切作用下形成的,①阶地最接近河床,形成最晚。第2题,阶地是在河流不断下切和地壳不断抬升(垂直上升)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如图是某种地貌(甲)的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形成甲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冰川侵蚀作用B.流水沉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D.海浪沉积作用 4.甲地貌( ) A.朝向河床一侧的是陡坡 B.两侧的坡度一定相同 C.多形成于河流的凸岸 D.多形成于河流的凹岸

解析:3.B 4.C 第3题,甲地貌应是沙坝,结合示意图分析其形成过程是洪水期河流横向环流作用(因离心力作用引起的垂直于主流向的横向水流运动)加强,从河床流向河漫滩的水流挟带的大量沙质沉积物,在河床浅滩处堆积起来,形成沙坝。因此其形成主要体现的是流水的沉积作用。第4题,朝向河床一侧的是缓坡;据图无法判断朝向岸边一侧的坡度,故A、B错误;河流的凸岸主要体现河流的堆积作用,甲地貌多形成于河流的凸岸。 下面左图中的建筑群位于《水浒传》故事发生地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水泊梁山风景区,“孙二娘脚印”(右图)是该地著名的旅游景观,位于左图中山脉鞍部。组成该山体的岩石以石灰岩为主。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山坡无法藏兵,却易守难攻的原因是( ) A.多溶洞,地形坡度大 B.山谷深,河流众多 C.石漠化严重,地形坡度大 D.岩石风化严重,多滑坡、泥石流灾害 6.“孙二娘脚印”的成因是( )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 C.海浪侵蚀D.孙二娘踩踏 解析:5.C 6.A 第5题,读图可知,该山坡以裸露岩石为主,石漠化严重,且地势较陡,故易守难攻。第6题,该区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侵蚀为主。组成该山体的岩石以石灰岩为主,易溶蚀,可知“孙二娘脚印”是石灰岩经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读福建省南碇岛“规则多边形玄武岩石柱群”景观图,回答7~8 题。 7.形成玄武岩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变质作用 B.岩浆活动 C.海浪侵蚀 D.风化作用 8.导致沿岸许多石柱折断倒伏的最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 C.海浪侵蚀D.风化作用

地表形态的塑造 道练习题

高中自然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练习75道)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读“我国沿32°N所做的地形剖面图(图8)”,回答2~3题。 2.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 A.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B.多高原山地,中间高四周低 C.西低东高,山脉呈网络状分布D.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假设丙处地势最高,甲处地势最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的流向大多自东向西B.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陆 C.水能资源会更加丰富D.西部生物种群会更加丰富 4、如图1,广东丹霞山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其地貌景观属于 A.火山地貌景观B.花岗岩地貌景观C.砂岩地貌景观D.山水组合景观、下图为“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Ⅱ、Ⅲ、Ⅳ分别表示地表水、地下水、海洋水、大气水 B.从多年平均状况看,参与循环的水量e=a=b+c=b+d C.c过程受降水强度、植被、地面坡度等因素的影响 D.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对b环节施加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若此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提示:c表示外力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桂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属于Ⅲ类岩石 B.石油和天然气多储藏在Ⅳ类岩石之中 C.Ⅱ类岩石的形成与生物活动有密切关系 D.a过程可以表示火山喷发现象 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坚硬岩石是地球固体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答7~8题. 7.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会产生高压环境,能够形成某些种类的变质岩。下列能够广泛出露这类变质岩的区域是 A.喜马拉雅山区 B.日本太平洋岩区 C.新西兰南北岛屿 D.冰岛火山带 8.张家界景区群峰林立,山体陡峭、险峻,其主要岩石类型是 A.石灰岩 B.片岩 C.板岩 D.石英砂岩 图6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9~10题。 9.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 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10.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A.①B.②C.③D.④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习题(含答案)

2018-2019年度威海市区测试学校9月份考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如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M的地质构造为() A.向斜山B.背斜山C.向斜D.背斜 2、地质调查员从P地出发到Q地,沿途地表岩层新老关系分布情况是() A.由新变老B.由老到新C.由老变新,再变老D.由新变老,再变新 【答案】 1、C 2、D 【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褶皱构造。向斜是受水平挤压力向下凹的结构,向斜底部受挤压力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而成山岭。背斜是水平挤压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的,背斜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而形成低地。 1、图中M处是向斜构造,地貌是向斜成山;向斜底部受挤压力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而成山岭。选C正确。 2、P到Q处是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而形成低地;背斜是水平挤压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的,背斜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所以由P地出发到Q地,沿途地表岩层新老关系由新变老,再变新。选D正确。

3、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②、④、⑥分别代表什么() A.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冷却凝固B.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高温熔化 C.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高温熔化D.冷却凝固、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答案】A 【解析】读图,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图中⑥是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可以相互转化,B是沉积岩,图中②表示外力作用。④代表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A对。B、C、D错。 下图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③处为向斜成岭B.②处有可能找到石油 C.该地区断层发育D.②处岩石比③处岩石坚硬 5、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图中四幅图配对正确的是() A.甲—ⅡB.乙—ⅠC.丙—ⅣD.丁—Ⅲ 【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题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题第五单元--地表形态 的塑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题组1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017天津文综卷,3,4分]读下图,回答下题。 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 1.上图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 [2016海南地理卷,19—20,6分]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2—3题。 2.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A.东北坡 B.西北坡 C.东南坡 D.西南坡 3.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2016全国卷Ⅱ,9—11,12分]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 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4—6题。 4.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3月—6月—9月—12月 5.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6.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2016浙江文综卷,5—6,8分]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读图完成7—8题。

高中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教案

《4.1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教学设计【课标要求】: 知识要求: 1、使学生知道内力作用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使学生能结合实例理解内力作用是如何推动地表形态演化的,重点掌握 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的成因和构造特点及其应用。 3、使学生理解山岳地貌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能力要求: 1、通过对内力作用和山岳地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2、通过自学程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要求: 1、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观、环境观。 2、使学生认识到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复杂的、永恒的,是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让学生懂得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教学重点】: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山岳地貌形成的影响。 【教学难点】:褶皱山、断块山的构造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辅导法、举例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地球表面有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即地貌。(同时播放幻灯片1-7:高山耸立的青藏高原,和缓起伏的大兴安岭,地势陡峭的华山,孤峰林立的岩溶地貌,富士山,乞力马扎罗山,长白山天池。)我们现在看到的

地表形态只是整个地壳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镜头,地貌自形成以来就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如“沧海桑田”、“海枯石烂”等变化,有哪些实例可说明地球表面发生过“沧海桑田”的变化呢?(如:那不勒斯海岸、台湾海峡、喜马拉雅、广州的海陆变迁。)它们是怎样发生变化的呢?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包括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改变局部地区的地表形态,作用力相当较小,如愚公移山、修筑梯田、填海造陆。) 1、地质作用的概念:指引起地壳及其表面不断发生变化的自然作用。 2、地质作用的分类: ①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外部的能量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重力势能及其转化形式,如风能、水能,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现在我们就先来探讨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二、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 1、水平运动: 运动形式: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发生运动。 运动结果:地表岩层弯曲变形,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或者地表岩层水平位移,形成断裂带。例如,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大小兴安岭,东非大裂谷。

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及试题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龙文教育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内力作用 2、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1)风化作用:在水、温度及生物 等的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或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2)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使坡面趋于破碎。 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 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 形谷 海浪侵蚀:形成海蚀陡崖等 (3)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4)堆积作用 在流水和风力搬运的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导致物质逐渐沉积,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沿着水流方向我们先看到颗粒比较大的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 流水堆积:形成冲击扇、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风力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 冰川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蚀湖等 海浪堆积:形成沙滩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1)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是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2)沉积岩:是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沉积岩的特点: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3)变质岩:各种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如大理岩、板岩等 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如图……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 二、判断背斜和向斜 1、做快的情况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不完整的要补完整) 2、最科学的依据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 3 1、褶皱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