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间传说(二)】诸葛亮泼水节左慈

【民间传说(二)】诸葛亮泼水节左慈

【民间传说(二)】诸葛亮泼水节左慈

诸葛亮和泼水节的由来

很久很久以前,勤劳勇敢的傣族人就在澜沧江边定居下来。

他们捕鱼打猎、唱歌跳舞,生活得像孔雀一样自在,像菠萝蜜一样的甜。可是掌管着那一带地方的汉官,是一个残暴的坏家伙。他像一头贪婪的豹子,看见什么都眼馋。为了满足他那永远也满足不了的欲望,定下了许多苛刻的法令:傣人捕了鱼,要把鱼身子交给官府,自己只能吃鱼头和鱼尾;傣人打来野兽,要把肉交给官府,自己只能吃骨头和肠肚;兽皮分三等,官府的大官要第一等,小官要第二等,最差的留给猎人;傣家的姑娘必须先到官府服役三年才准出嫁,如果谁不服从法令,轻则赶出坝子,重则杀头。从那以后,傣家人的生活就苦起来了,再也听不到小伙子的口弦,姑娘的歌声,就连孔雀都不敢到江边来了。时间长了,傣家人实在无法忍受贪官的压榨,纷纷离开了美丽的澜沧江,逃出了坝子,在高高的悠乐山上,莽莽的密林中,过起“野果充饥天当房,抱着火种窜大山”的凄惨生活。

过了许多年之后,诸葛亮带兵来到这里,在茫茫的大森林里迷了路。正当这时,他们遇见了傣家最勇敢的猎手岩肯。诸葛亮把岩肯喊到面前对他说:“你如果能把军队引出迷途,我会重重地奖赏你。”起初,岩肯看到这些汉人心里又恨又怕,他装聋作哑,说什么也不给汉人带路。诸葛亮一眼就看出了岩肯的心事,他不发火,也不生气,热情地请岩肯住进军营,好酒好肉地款待着他。几天之后,岩肯慢慢发现这个身穿画着圆圈圈大袍子(后来他才知道那是“八卦衣”),头戴像用几块木板拼起来的、见棱见角的帽子,手里摇着鹅毛扇的汉官和蔼可亲,并不像澜沧江边的那个贪婪的大官。他的心开始有些活动了。于是,他又细细观察了几天,确实证明了这位汉官是好人之后,岩肯终于把诸葛亮的军队引出了迷途。

诸葛亮是个说话算话的人,当他们走出迷途之后,一定要奖赏岩肯。岩肯推辞不过,只好说:“汉官老爷,我们傣人不爱金,不爱银,只想在美丽的澜沧江边,靠自己的双手,换来菠萝蜜一样甜美的生活。可是,掌管那里的汉官却把我们逼得……”说到这里,岩肯心酸地哭了。

诸葛亮听罢岩肯的话,闭起眼睛,用鹅毛扇敲敲帽子,然后对岩肯说:“你去把傣人都喊到坝子里去吧,我自有办法让你们安生。”

岩肯谢过了诸葛亮,兴冲冲地跑进森林,把所有的傣人都喊下了山。当他们来到坝子里时,诸葛亮已经杀了那个贪婪的汉官,废除了苛刻的法令,重新委派了最精明强干又廉洁奉公的汉官。于是,傣家人又在江边搭起了草棚,过起了捕鱼打猎、唱歌跳舞的幸福生活,连吉祥的孔雀也飞回来为他们祝福。

正是布谷鸟叫起来的时候,诸葛亮巡察江边的地形,来到岩肯的草棚,他关心地问起傣人的生活。

岩肯高兴地说:“从来没这样好过,比菠萝蜜还要甜。不过,我有桩心事想禀告丞相。”

诸葛亮和蔼地问:“什么事情啊?”

岩肯说:“你们汉人的身体为什么那样强壮,我们傣人为什么这样瘦弱呢?”

“哦--”诸葛亮闭起眼睛,用鹅毛扇敲敲帽子,思索了一阵说:“你告诉所有的傣人,明天都来你这里集合,我来教你们强壮身体的办法。”

相关整本阅读https://www.doczj.com/doc/2616557956.html,/ebook/18bbf13dba1aa8114431d9a5.html

第二天一早,诸葛亮果然带着人马和许多金黄的颗粒(后来他们才知道那是“谷种”),来到傣人中间,命令每三个士兵领着一家傣人在坝子里开荒刨地,教傣人扶犁踏耙,撒种插秧。到了秋季的时候,澜沧江边的坝子里铺满了金毯子一般的稻谷。后来,诸葛亮的汉兵又教傣人打谷舂米,使傣人有生以来第一次吃上了白生生、香喷喷的大米饭。从此,傣人也把种谷当成了主业,把大米饭当成了主食,渐渐地强壮了起来,日子也就越过越甜美了。

17.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设计

3.课件出示有关宋城泼水节的图片和录像。 4.积趣存疑: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 (板书课题) 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图片激趣)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 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三、检查朗读,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翘舌音有“驶、盛、祝、寿、穿”,平舌音有“族、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利用课件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自由回答。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五、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

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用你自己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4.指导朗读: 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六、写字指导 1.学习“忘、泼、度、龙、炮”五个字: 2.利用课件,分析结构和注意点。 3.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4.学生互相观察和欣赏,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读文思考 1.学习四、五自然段: ⑴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⑵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2.反馈交流: ⑴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①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 (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②想象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⑵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

泼水节教案 (1)

20、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感受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的快乐之情。 3. 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泼水节的快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第一小节: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还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欢乐的泼水节。齐读课题。 小朋友,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先去欣赏一下傣族风情,好不好? 你们欣赏到了什么? 生:(1)这里有高大的椰树(2)有傣族人民住的竹楼(3)有勤劳的傣族姑娘(4)漂亮的孔雀舞(5)象脚鼓(6)象牙塔(7)凤凰花 师:(指凤凰花说),这就是美丽的凤凰花。

(出示第一小节)每年春天,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谁来把它读一读 生:指名读 师:从这一节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1)傣族人民在西双版纳举行泼水节; (2)泼水节是在凤凰花开的时候举行的 师:对了,泼水节是在凤凰花开的时候,也就是在阳历的4月中旬举行的,那个时候正好是什么季节啊? (3)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 你从那个词语中知道的呢? (4)还知道了什么呢? 人们非常盼望泼水节的到来。 师:文中哪一个词说明人们是盼望已久的 生:迎来 师:对了,想了又想,盼了又盼,终于迎来了(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把这句话读一读) 齐读第一小节。 学习第二小节:

师:那么傣族人民为泼水节做了哪些准备呢?小朋友自己把课文的第二小节读一读,想一想,待会儿告诉老师。 生:盆,桶,清水,滴上香水,撒上花瓣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滴上香水,撒上花瓣】说明人们泼的水很讲究。 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出示句子】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生:指名读 师:这两句话里有两个词语说明了大家的心情非常迫切,你能找出来吗?试试看 生:早早地;早已 师:谁能读好这句话的? 生:指名读 师:开始泼水了,小朋友你们看【视频】 热不热闹呀,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大家互相追赶; 用盆泼水; 往衣领里灌; 向身上泼;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17 难忘的泼水节 名师教案

17 难忘的泼水节 文本分析: 本文讲述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与热情,体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怀,也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课文文辞优美,感情真挚,共有8个自然段。第1、2自然段写了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日子,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共度这个欢乐的节日;第3自然段写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周总理的盛况;第4~6自然段写了周总理身穿傣族服装,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互相泼水祝福的热闹场面;第7、8自然段则直抒胸臆,连用两个感叹句,表达了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永远难忘。文章在描写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时,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场面时,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连用两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激动、幸福和难忘的心情。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再反复朗读课文,从中感受热烈的气氛和人们内心的欣喜、感动。 教学目标: 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1个词语。 2.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图文对照,积累描写周总理外貌特征的句子,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识记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原因。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泼水节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导语:同学们,这节语文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有趣的视频,大家想欣赏吗?(播放泼水节视频)视频中的人们在干什么?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吗?(学生自由交流) 2.介绍泼水节,导入新课。 过渡: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时,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来到聚集地,互相泼水祝福。身上泼到的水越多,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所以,尽管人们全身湿淋淋的,却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这个节日就是——(生答,师板书:泼水节)。“泼”是今天要学的生字,拿起小手跟着老师写一遍。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描写的这次泼水节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难忘的泼水节。(板书“难忘”,结合实际理解“难忘”一词)这次泼水节为什么令傣族人民难忘?它到底特殊在哪里?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读通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要多读几遍,把它读准确。 2.检查生字。 过渡:这篇课文中需要我们认读的生字比较多,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现

描写傣族泼水节的精选作文

描写傣族泼水节的精选作文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一般傣历的六月中旬,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举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描写傣族泼水节的精选作文,一起看看吧! 篇【1】:傣族泼水节的精选作文傣族,是一个充满着欢乐的民族,哪里的泼水节挺有名的。 我爸爸是个爱旅游的人,也常常带我们一家人去旅游,记得,去年,爸爸带我们一家去了傣族人民生活的地区去旅游。我正想着为什么爸爸偏带我们去傣族呢,原来呀,这里将要举行深大的“泼水节”开幕仪式。我快乐的一蹦三尺高。 我们来到村长家,村长是个十分好客的老人,连忙把我们接进屋里。 我们坐下喝茶,村长递给我们每人一套傣族服装,我的心思立马转移到服装上,我走进里屋,关好门窗。换好衣服出来后,问爸爸:“爸,‘您老’早知道是泼水节吧?”爸爸说是,我又咳了两声,爸爸叹了一声,随即从包里拿出了一直还未装水的水枪。我已拿到水枪就往外跑,一跑出去就到处找,不一会儿,我就看到里村长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水池。我跑到水池边,又看到瓷砖上刻着“泼水节专用”五个大字,我赶紧装好水,就跑回家去了。 第二天上午8点,我拿起水枪就到昨天装水的地方埋伏。我等呀

等,终于,一批“人马”来了,他们刚蹲下装水,我立马从草丛中“蹿”出来,用水枪射他们,他们尖叫起来,一下子变成了落汤鸡。他们一反应过来,马上用水盆装水泼我,我左蹿右蹿,他们一个也没泼着我。我对他们做鬼脸,谁知,另一队“人马”把我们都泼成了“落汤鸡”,我们一反应过来,马上朝他们射水,泼水。我与第一队“人马”从“敌人”转变为了“战友”。 我们笑着,闹着,可快乐了。不知不觉中,太阳当头。我们依依不舍的回到了家里。 我回到村长家,想:我一定还要来,而且,下次来的时候,我要认识一下今天一起玩的那些人。 篇【2】:傣族泼水节的精选作文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一般傣历的六月中旬,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举行。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步将其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味和民族色彩。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了,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把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积累重点词句,并进行简单的拓展运用。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激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浓。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难点】体会人民和周总理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准备】搜集周总理资料,在班级进行周总理资料展示,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欣赏云南傣族的民俗风情。 一、字词引领,巧入文本。 1、刚才,我们欣赏了一组云南傣族的图片。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把你想重读的词读重一点,再读一遍。 2、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要考考你们昨天的生字学得怎样。 出示词语:凤凰花对襟白褂咖啡色踩着端着盛满敲起鼓蘸了水周恩来齐读,最后剩下“周恩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名字—— 出示周恩来的图片,配上文字:他12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共和国的第一位国家总理。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新中国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有他的心血;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你想认识他吗?1961年,傣族人民就有幸见到了他,并且和他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1961年(板书:1961年),去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 二、逐段学文,体会“难忘”。 1、通读全文。 这篇课文充满着喜悦与热情,适合我们带着激情大声朗读。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一遍课文。 2、分段学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你们见过凤凰花吗?咱们来认识一下(出示凤凰花图片),凤凰花正好在每年的泼水节前后开放,开花时满树结花,远远看去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课文用了一个词——“火红火红”,多么喜庆、热烈的颜色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这段话。 (2)学习第2自然段。 引读——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这里有个词“特别”,可以换成什么词?把你这个词放进去读一读。全班一起读读这段话,把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过渡:周总理要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了,人们会怎样迎接他呢? (3)学习第3自然段。 (课件出示段落)请女生读读第3自然段。 傣族人民用各种方式来迎接周总理,其中哪个场景让你印象最深?(相机出示)

四年级下册音乐《欢乐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封面) 四年级下册音乐《欢乐的泼水节》第一 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一年一度、互相追赶、吉祥如意”等词语。规范、端正地书写“互、吉、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盛大的节日。 教学重点: 1. 学会生字“互、吉、祥“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 朗读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课前看视频:爱我中华。】 1. 导入新课。师: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我们汉族,还有很多的少数民族。看,图上的姑娘小伙是哪个民族的?生说。师:是能歌善舞的【傣族】。 2.傣族人民住在我国云南省一个美丽迷人的地方。瞧,那里有浓

绿的椰树,高高的佛塔,还有独特的竹楼,宁静的村寨。这个地方叫【西双版纳】,美美地读一遍。 3.每年春天,西双版纳到处开满火红火红的【凤凰花】。读一读。 引读: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的泼水节。 一年一度意思就是?师: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是傣族人民的新年,这可是他们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了。 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欢乐的泼水节》。 小手伸出来,一起写课题,强调生字泼。(左边三点水窄,右边 头发的发要宽,)读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泼水节是一个欢乐的节日。 二、自读课文,自主体验。 1.想体验一下泼水节的欢乐吗?打开书,自由地朗读一遍课文,读完请坐端正。 2.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第5句,提醒注意停顿。 三、师生合作,朗读激情 知道吗,泼水节最具特色的要数泼水活动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就具体生动地向我们作了介绍。 1.看看书,数数第二自然段共几句话? 2.请5个同学,一人读一句。(字音都读准了,声音很响亮) 小结:这5句话就把傣族人民参加泼水活动的情景写得有声有色。 (一)品读泼水活动前的准备 我读过之后,恨不得现在就参加他们的泼水活动,你们想不想去?

傣族泼水节小学生作文.

傣族泼水节小学生作文 2019-05-24 第一篇 “五十六个名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名族是一家。”是啊!中国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民族就像每个子女。而我,却对傣族的泼水节很感兴趣。 相传在很久以前,傣族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平静。后来,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火魔。火魔无恶不作,她抢走了七个如花似玉的姑娘。人们对他恨之入骨,但谁也没有办法。七个姑娘得知用火魔的头发可以勒死他的消息后,便开始行动起来。可是火魔的头却到处乱滚,滚到哪里,哪里就受灾,只有火魔的妻子抱住才可以停下来。姑娘们便轮流抱火魔的头,每轮一次是一年,这样,村民才免于灾难。后人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就在这一天相互泼水,这就是泼水节的由来。 泼水节那天,人们早早地为佛洗了尘,接下来就是相当精彩的泼水活动了。傣族女子本就貌美如花,穿上五彩缤纷的服饰后,更像孔雀一般美丽。男女老少纷纷赶来,他们拿着各种装水的器具,尽情地相互泼洒,最终一个个都变成“落汤鸡”。天空中,一朵朵象征吉祥、幸福的水花在绽放。人们的头发被淋湿了,衣服被淋湿了,可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活动中享受到了无穷的快乐。人们在你泼我、我泼你的过程中泼出了感情,泼出了对新年的期盼与向往! 节日期间,人们除了泼水,还有很多其它节目,如划龙舟、丢花包、放孔明灯、放烟花等。人们纵情欢呼歌舞,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我想,这朵永不凋零的“花”,一定会越开越盛! 第二篇 讲到傣族,人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傣族泼水节,那盛大的`场面,不由得让人心神向往! 泼水节即傣历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其间丰富神奇的活动内容,吸引着国内外无数游人,泼水节一般为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除夕,是送旧岁的日子,常有划龙舟、放高升等传统活动(放高升即燃放自制的土火箭)。第二天(或第三天)为空白,它不属于旧的一年,也不属新的一年,而是旧年和新年之间的空日子,所以,这一天(或两天)人们可自由安排活动。第三天为傣历的元旦,也是傣历年中最热闹的一天。传说是“日子王到来的一天”。这一天清晨人们便身着盛装开始忙碌做一些佛事活动。到午时忙碌的妇女们便担水为佛洗尘(即“浴佛”),求佛保佑傣家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至此欢乐的泼水活动便开始了。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设计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案:

(课件出示傣族的风土人情及泼水节活动场面) 师:谁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他们在干什么?(傣族、泼水节)简介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一)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①课件出示生字,我会认和我会读,小老师领读。 ②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②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③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④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①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②今年是指。 3.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词语。 ①“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②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③指导朗读: 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 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④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难忘的泼水节》教材解析和教学设计举例(部编本二年级(上册))

《难忘的泼水节》教材解析和教学设计举例(部编本二年级上册) 教材解析 《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是l961年敬爱的周总理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与热情,体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怀,也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 课文文辞优美,感情真挚,共有8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写了l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日子,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共度这个欢乐的节日;第三自然段写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周总理的盛况;第四至六自然段写了周总理身穿傣族服装,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互相泼水祝福的热闹场面;第七、八自然段则直抒胸臆,连用两个感叹句,表达了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永远难忘。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面喜庆、祥和,人物栩栩如生。图中周总理身穿傣族人民的服装,笑容满面地端着银碗,正在向人们泼水、祝福,周围的傣族人民载歌载舞,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 教学目标 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l2个词语。

2.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图文对照,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认识l5个生字,教学时教师可根据生字特点,从读音、字形、字义方面分别给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驶、盛、祝、寿”是翘舌音,“踩、族”是平舌音,“龙、容、康”是后鼻音,要在认读时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盛”是多音字,本课读“chénɡ”,意思是把东西放进去,读“shènɡ”时是茂盛、兴旺的意思:认读时,可以出示两组词语引导学生据词定音:茂盛、盛开、丰盛、盛大;盛饭、盛满等。 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泼、踩、敲、驶”都是形声字,且都表动作,可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做动作识记。可以出示“龙船、银碗”的图片,并简单介绍泼水节的习俗,如:互相泼水、赛龙舟、跳象脚鼓舞等。

傣族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泼水节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而妇女们则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这样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入夜,村寨鼓乐相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整个节日期间,除有赛龙船、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有斗鸡、放气球、游园联欢、物资交流等新的活动。云南民族村的傣族、佤族男女也身穿盛装与游客一起欢度泼水节。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为新年),在一般傣历的六月中旬,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

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 【设计理念】 遵循儿童识记规律,鼓励自主,分类处理,分化难点,突出重点,突破识字难关。 课文有一幅占一个整页的插图,我们不应忽视。本课教学可以图文结合,用好插图,引导阅读;再以阅读来加深对插图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2个生字及“凤凰”一词。 2、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初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挂图(课文插图),泼水节的视频材料,生字卡、生词卡。 2、学生准备: 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初知文意 1、播放泼水节视频资料(或挂图):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 师:这是什么节日的场面? (生答“泼水节”) 师:泼水节是我国傣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也是傣族人民向往的热闹的节日。小朋友们,1961年的泼水节可不一般呀!为什么呢? (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师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2、初读课文: 师:到底多么令人难忘呢?让我们打开书开始读课文吧。遇到不认识的字先看“枫叶”上的注音,用铅笔把拼音标注在课文的生字头上。然后多读几遍,会认了,就擦掉铅笔写的注音。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或挂图)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找到不认识的字。 二、自主分类认读,尝试认字

1、大家的生字都会认了吗?师用生字卡(或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自主尝试识字。学生不会认的带上拼音再读:凤凰恩敲襟褂 咖啡踩端蘸寿 ⑴哪些字你见过?在哪里见过呢? 抽生读,全班读。 ⑵你觉得最容易认的字有哪些? 抽生认,全班读。 ⑶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难记的字多读几遍,思考如何记住它。再与全组交流识字方法。 ⑷哪些生字所代表的动作你会做? 生做一做,再读。 ⑸哪些生字组成的东西你见过? 说一说,再读。 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发音不准的地方,提示出来,再教读。 设计意图:12个生字,数量看起来较多,但是分类处理,区别对待,就能化难为易。有的字见过面,有的容易认读,这些就不需花太多力气;剩下的是学生觉得较难认的,我们可以多花时间,用多种方式帮助识记,比如做一做动作,说一说词句,这样就能突破难点。 三、朗读片段,检验生字认识情况 师:刚才学的生字在词中、句中还会认吗?

傣族民间故事

傣族民间故事 傣族,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傣族流传的故事也有很多。那你知道傣族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傣族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傣族民间故事:布桑改雅桑乞讨的故事传说,天地刚刚形成的时候,地球上只有光秃秃的土地和茫茫的海水,没有人类、动物和植物。天上最大的神帕雅英派出布桑改、雅桑改夫妇二神带着仙葫芦来到地球上。他俩把仙葫芦破开,把葫芦籽撒向天空和大地,天空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大地就有了森林和其他各咱植物。但地球上仍然没有人,于布桑改、雅桑改仿照自己的形象用泥巴捏成人,布桑改捏的是男人,雅桑改捏的是女人,并让他们成为夫妻,赋予他们生命、灵魂与活力,让他们承受日光风雨的洗礼。经过长时间以后,泥人变成了活人,然而他们不会说话,夫妇二神就教他们说话和思维,并给他们取名为“人”。 从那时起,地球上就有了人,他们在布桑改、雅桑改的指点下,逐步学会了劳动、生活和休养生息。接着,夫妇二神又用泥巴捏造了象、马、牛、羊、狗、鸡、鸭、虎、豹、狼、麂、鹿、鸟等数万种飞禽走兽,分别给它们取了名字,教他们不同的叫声,把它们放进了海洋和森林。从此,海洋里就有了鱼虾蟹贝等水生动物,陆地上就了有各种脊椎动物、爬行动物和昆虫。

傣族民间故事:傣族泼水节的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凶恶的魔王,他身有魔法,落在水里漂不走,掉在水里烧不烂,刀砍不烂,枪刺不入,弓箭射不着。他自持法力过人,傲慢自大,整天横行霸道,为非作歹。那时,天有十六层,他就成了其中一层的霸主。他对人民欺压掳掠,无恶不作。他已经有了六个美丽的妻子,但哪一家若有美丽的女儿,他都要霸占为妻。有一次,他看到人间的一个公主名叫婻粽布的,长得比他的六个妻子都漂亮,于是,他又把她抢来,作了他的第七个妻子。有一年六月,正是人间过年的那一天,魔王为婻粽布贺年,招来了魔臣魔将,在宫中饮酒作乐。酒过三巡,宾主都已经醉醺醺的了。婻粽布乘机对魔王称颂道:“我尊贵的大王,您法力无边,德行高尚,凭着您的威望,您完全可以征服天堂、地狱、人间,您应该做三界的主人。”魔王听了洋洋得意,沉思了一会儿,转过脸对爱妻说:“我的确能征服三界,我的弱点是谁也不知道的。”婻粽布接着又问道:“大王有如此魔力,怎么会有弱点?”魔王小声回答:“我就怕别人拔我的头发勒我的脖子,这会使我身首分家,你可得经常看着点儿。”婻粽布假装惊讶的追问:“能够征服三界的大王,怎么会怕头发丝?”魔王又小声的说:“头发丝虽然小,但我的头发丝却会勒断我的脖子,我就活不成了。” 婻粽布听了以后,暗暗打定主意。于是,她继续为 魔王斟酒,直到酒席散尽,她又扶魔王上床睡熟。这时,她小心地拔下魔王的一根头发,未等魔王惊醒就勒到了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就掉到地上,头上滴下的血,每一滴都变成了一团火,熊熊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7自然段,引导学生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字里行间中,感受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写生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浓厚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生字”驶、串、贵、闭“,正确规范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齐读课题。 2、读词。师:所有的词串在一起表达了一种心情一一高兴。 3、师:傣族人民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呢? 二、图文结合,拨动情弦 1、周总理是什么样子?自由地读一读第三段,划出那句话。 2、指名反馈。 3、出示cai,师描述图意。 ①、喜欢总理这身打扮吗?谁来读? ②、所有人的表情都化为了一个什么词?练读“笑容满面”。

4、小男孩身上背的是什么呀? 5、周总理呢?cai,出示句子。(自由读) ①、你知道了什么? ②、“载歌载舞”什么意思? 6、cai(动词变红)教师引读。 7、欢乐的鼓点敲起来了,让我们和总理一起载歌载舞。(师生律动) 8、让我们留住这幸福的时刻,(全班读)。 9、和总理在一起,能不幸福?能不令人难忘吗? 10、(齐读) 多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三、创设情境,会文悟情 1、热闹的泼水开始了,自由的读一读第4段,看看他们是怎么泼水的?边读边画。 2、师小结:原来过泼水节是他们互相泼水,同时也把祝福送给了对方。 3、傣族人们是怎么向总理泼水,送出祝福的呢?(板:傣族人民) ①、cai显示句子:你知道了什么? ②、人们为什么这么欢迎周总理? ③、cai显示总理图片资料,师深情描述。 ④、人们欢呼什么?祝福什么?(相应指导感情诵读) 4、周总理是怎样向傣族人民泼水的呢?(板:周总理)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20、《欢乐的泼水节》精品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20、《欢乐的泼水节》精品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4个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识字、写字。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 2、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3、简介泼水节。 4、从题目上看,这篇文章写泼水节的什么呢?(欢乐) 二、范读课文。 三、初读指导 1、课题上的“泼水节”前面为什么要加“欢乐的”一词?泼水节上人们为什么要互相泼水?学生自己看看图,借助拼音读读课文。 2、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标出小节数,并划出不理解的词。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上的“泼水节”前面为什么要加“欢乐的”一 词?泼水节上人们为什么要互相泼水?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指名认读。 2)自主识字,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 3)交流记生字的办法。 4)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相机提出不理解的词。 5)谁能谈谈,课题上的“泼水节”前面为什么要加“欢乐的”一词?泼水节上人们为什么要互相泼水? 四、学习生字 1、看卡片书空生字。 2、观察字形和位置。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内容:学习课文。 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重点:朗读课文。 难点: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用自己的话说说泼水节上人们为什么要互相泼水? 二、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简介西双版纳。 3、理解:“一年一度” 4、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傣族人民的心情如何?(兴奋、欢快)谁能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泼水节上人们是怎么做的?心情怎样?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 3、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从中读出什么?)自由练读。 4、指名说。相机指导读句子。 5、齐读第二小节。 学习第三小节 过度:泼水节这一天,傣族人民除了互相泼水祝福,还做些什么? 1、自己读第三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2、指名说。 3、从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看出人们非常欢乐? 4、谁能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三、指导朗读课文。 四、背诵课文。 五、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吗? 23、会走路的树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培养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领略到小鸟与驯鹿之间的快乐与和谐,从而产生喜欢驯鹿和小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难忘的泼水节(优质教案)

17.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教学难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到了节日这天,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再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难忘的泼水节》)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穿”,后鼻音“忘、龙、向、令”。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 敲鼓驶过笑容踩着铺上盛满银碗祝福健康长寿象脚鼓凤凰花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识记“泼”“族”等15个生字,会写“忘、穿、令”3个生字。 2.学习课文第三至八自然段,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能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意。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能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 图文对照,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回顾导入 出示词语,全班开火车指读,齐读词语。 二、指导书写 1.指导观察,发现规律。 (1)出示“忘、穿”2个字,观察比较,小结写好这类字的规律。 (2)结合规律指导写“忘”字。(“忘”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竖折的折要写在横中线上。) 2.运用规律,独立写字。 (1)运用规律,独立书写“穿”字。(“穿”上下结构,上宽下窄,竖钩写在竖中线右侧) (2)结合规律互相赏评。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特别难忘,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一)朗读第三自然段,感受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盛况。

1.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 (1)指导:一个“赶”字可以体会到傣族人民急切、激动的心情。练读句子: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2)朗读体会,教师读画线部分,学生接读。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①在什么情况下会铺上鲜红的地毯?(特别隆重的场合,接待最尊贵的客人时。) ②换词比较。把“一条条”“一串串”换成“一条”“一串”,哪个句子更能表现节日的热闹喜庆?(“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之多,突出了泼水节隆重而热烈的场面,这是傣族人民为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准备的。) ③为什么傣族人民会这样欢迎周总理?教师介绍资料: 周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每天他都要处理党和国家许多重要的事情,工作非常繁忙。为了和傣族人民共同庆祝泼水节,周总理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远千里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就是这样一位关心傣族人民的好总理,傣家人从心底欢迎他。 (3)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总理来到了傣族人民身边,人们怎能不欢迎呢?(男生、女生、全班同学分别读。) (4)连起来再读第三自然段,感受1961年的泼水节的喜庆、热闹。 (二)学习第四至第六自然段,感受共度节日、互相祝福的热闹场面。 1.图文对照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2)品读句子: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①图文对照,说说周总理的打扮。用一个词说说周总理脸上的表情。(周总理的打扮和傣族人民是一样的;周总理和蔼可亲,笑容满面。) ②指导朗读:周总理也在为与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感到高兴呢!带着这一体会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2.朗读第五、六自然段,感受热闹场面,体会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 (1)读第五自然段,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用“_____”画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傣族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一共有56个民族,当然这56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各种各样,而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 日这三天。 二、传说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生动的传说:很久以前,在傣族聚居的地区出现了一个魔王,他无恶不作,人们受尽了他的残害,对他恨之入骨,可是谁也无法杀死他。 魔王已有6个妻子,可他仍不满足,又抢来一个美丽聪明的姑娘。这7个姑娘们看到自己的同胞过着悲惨的生活,决心找到消灭恶魔的办法。一天夜里,魔王从外面抢回来许多财宝和奴仆,她趁魔王高兴不备时试探问清了用魔王头发可勒死魔王的秘密。于是,夜深人静,趁魔王睡着的时候,姑娘悄悄地拔下了魔王的一根头发,勒住魔王的脖子。顷刻间,魔王的头便滚在地下,可是头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将酿成灾祸,姑娘们立即拾起头颅,大火就熄灭了。但是,魔王的头滚到哪里,哪里便发生灾难,只有魔王的妻子抱着才平安无事。 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三、主要活动 傣族泼水节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孔雀舞、白象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民俗活动,以及其他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 1、泼水节"祝福":浴佛 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

傣族泼水节-六年级作文

傣族泼水节-六年级作文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一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比如:京族的哈节、纳西族的火把节、汉族的春节……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傣族的Water-SplashingFestivd (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我们春节,在公历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传说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有一个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都困在寨里。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和村民,他不畏危险,冲出“火网”,去江边挑来一桶桶水,把火泼灭。经过一天的奔波,火终于灭了,但李良却累得不行,他一头扑进江中,变成了巨龙。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开创了泼水节。 每到泼水节,人们就会拿着脸盆,来到场地,接一盆水,向上或向别人泼去……你瞧!那位男士正用颈向周围的女士泼水,那水还没落地,在空中变成了无数个水滴,非常调皮地往人们身上溅。再看看那些女士:有一个女士弯下身子,狼狈地躲避着别人的“攻击”;旁边的两位小姑娘则快速躲开,立马弯下腰准备拿水“反击”,她们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看那两个胖墩墩的妇女,还在擦前面被泼的水珠,毫无准备的被泼了个落汤鸡模样,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小朋友们也在起哄:“哦——哦——,洗澡喽!”大一点便显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准备参加下一轮。围观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好多人都举着相机,围着场地转,想照到自己的亲人,口里还不停的大喊:“前

面!小心!攻击!”整个场地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那欢乐也印在了我们的心里…… 各地民族的风俗各有不同,它们传递着人们的祝福,让人们在节日中感受欢乐,在欢乐中增递情感……“朋友们,让我们在快乐的殿堂里,盛起幸福的水珠吧!”这句话又在我耳边响起,我也在心里默默的想:让我们衷心祝愿这美丽的民族奇葩永远绽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