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觉通路信息传递详述

视觉通路信息传递详述

视觉通路信息传递详述
视觉通路信息传递详述

神经系统对视觉信息的处理和传递

一、简介

狗为什么一听见铃声就分泌唾液?人们是怎样学习、记忆的?这些神奇的现象是如何发生,而神奇的背后就是科学家努力探索大脑发现的。神经科学几乎包括了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由感受器接受后,通过周围神经传递到脑和脊髓的各级中枢进行整合,再经周围神经控制和调节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活动,以维持机体与内、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都是直接或间接处于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之下,神经系统是整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同时,人体生活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环境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体内的各种功能。这就需要对体内各种功能不断作出迅速而完善的调节,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这一调节功能的系统主要就是神经系统。

眼睛在很多方面就像一个照相机,但是眼睛捕捉到的图像远比照相机捕捉到的图像完整,不仅有形状颜色,还有空间位置和运动状态。这个复杂信息的获得是靠众多视觉系统的神经元来分工合作完成的,视网膜上投射的图像信息经过中枢神经系统来分析和诠释。

二、离视网膜投射

离开眼睛的神经通路始于视神经,称为离视网膜投射。离视网膜投射的组成部分依次为视神经、视交叉和视束。视神经自视盘处离开双眼,经眼球后部骨性眼眶内的脂肪组织,然后穿过颅底部垂体腺的前方。在视交叉,来自视网膜鼻侧的轴突相互交叉至对侧。之后,离视网膜投射的轴突形成视束,在软脑膜下方沿间脑的外侧表面行进。来自各自视网膜鼻侧的纤维在视交叉处进入对侧,因为关于左右半视野的所有信息均被导入大脑的对侧,视神经纤维在视交叉处交换,因此左半视野为大脑右半球所“看见”,右半视野为大脑左半球所“看见”。介导视觉感知的视觉通路如下图1所示。

图1.介导视觉感知的视觉通路

视束中的一小部分轴突离开视束,与下丘脑的神经元形成突触连接,对一系列生物节律的同步作用具有重要作用;另有10%左右的轴突穿过丘脑止于中脑,野就是向中脑顶盖的部分区域,即上丘,这可以对瞳孔大小以及某些方式的眼动进行控制。视束中的大多数轴突终止于丘脑背侧的外侧膝状体核(LGN),它的神经元轴突向初级视皮层形成投射,这个自LGN向中枢的投射称为视放射,这个通路介导视觉感知。

视拓扑图是一种相邻的视网膜细胞向它们靶结构中的相邻区域输送信息的组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视网膜的两维表面被投影到四叠体的两维表面。视野对按视拓扑图所组成结构的投射往往是变形的,因为视网膜细胞对视觉空间的采样不是均一的,视拓扑投射图中央区域几度内的视野呈过度表达,或被放大;其次由于感受野的交叉覆盖,一个离散的光点可以激活视网膜中的许多细胞,以及靶结构中的更多细胞,上丘视拓扑图中一个位置,实际上是当视网膜上一个相应部位被一个光点所刺激后,突触后活动的峰值所在的位置。

三、视知觉通路

1.丘脑外侧膝状体核

位于丘脑背部左右两个外侧膝状体核是两条视束的主要目标。从横切面上看,每个外侧膝状体核由6层细胞组成。右侧LGN接收左侧视野的信息。左侧视野为左视网膜的鼻侧和右视网膜的颞侧所看见。在LGN,来自两个眼睛的输入保持分离。在右侧LGN,右眼轴突在第2、3和5层与LGN细胞形成突触。左眼的轴突与1、4和6层细胞形成突触。来自视网膜的M型、P型、及非M-非P神经节细胞与LGN中不同层次中的细胞形成突触,视网膜P型神经节细胞全部投射到外侧膝状体核背侧细胞即小细胞层,视网膜M型神经节细胞全部投射到外侧膝状体核腹侧细胞即大细胞层,视网膜非M-非P型神经节细胞投射到位于外侧膝状体核各层的腹侧面的颗粒细胞层。

2.初级视皮层

大脑皮层可以分为很多区域,其中外侧膝状体核的神经元轴突向初级视皮层形成投射,初级视皮层为Brodmann17区,位于灵长类动物大脑的枕叶,又叫V1区和纹状皮层。纹状皮层神经元细胞体的排列大致上可以分为6层,细胞层分别被命名为第VI、V、IV、III、II、I层,第IV层又分为IV A,IV B,IV C 亚层,IV C层进而又分成两层IV Cα和IV Cβ。LGN大细胞和小细胞的输入是分离的,LGN大细胞投射至IV Cα,小细胞投射至IV Cβ。由于左眼和右眼对IV的输入像斑马条纹一样交替出现,那么左眼和右眼的LGN信号在到达纹状皮层的IV C层时是可以区分的。

从视网膜到纹状皮层有3条并行通路。第一,大细胞通路始于视网膜的M 型神经节细胞,这些细胞轴突投射至LGN的大细胞层,然后又投射至纹状皮层的IV Cα,最后投射到IV B层;第二,小细胞通道始于视网膜的P型神经节细胞,这些细胞轴突投射至LGN的小细胞层,然后又投射至纹状皮层的IV Cβ,最后投射到IIII层的斑块区和斑块间区;第三,颗粒细胞通道始于视网膜的非M-非P型神经节细胞,这些细胞轴突投射至LGN的颗粒层,然后直接投射到第III层的斑块区。

3.纹区外视皮层

纹状皮层是接收LGN信息的第一个皮层区域,除了纹状皮层之外还有两大皮层视觉信息处理通路。其一自纹状皮层由背侧伸向顶叶,作用在于对运动视觉

的分析;另一个由腹侧投射至颞叶,其作用为对于物体的辨认。在恒河猴大脑上研究纹状皮层以外的视觉中枢两条通路如下图2所示。

图2.恒河猴大脑纹状皮层以外的视觉中枢腹侧和背侧视觉信息处理通路

图3.视觉中枢腹侧和背侧视觉通路中的信息传递

由图3可以看出,背侧通路信息处理由V1投射的目标扩展至V2和V3区,然后又投射到V5区,或称MT区,特化为对物体运动进行处理,它有明显的特征,几乎所有的细胞都具有方向选择性,对各种类型的运动有反应,如对其他区域的细胞并部构成良好刺激的移动光点。MT区自诸如V2和V3等一系列其他皮层区域接收有序的视拓扑投射,同时接收来自纹状皮层IV B层的神经元。下一个投射的区域为MST区,这就是完整的背侧通路。MST区具有对直线移动、辐射状的移动、以及环形移动等运动敏感的细胞。

腹侧通路是V1区投射的目标扩展至V2和V3区,再投射到V4区,V4区通过V2区的一个中继站接收纹状皮层斑块区和板块间区的输入。和纹状皮层细胞相比,V4区神经元具有较大的感受野,而且许多细胞既有方位选择性也有颜色处理的特化过程。V4的一个主要输出是下颞叶区的IT区,IT区受很多颜色和抽象形状的刺激,这个区域对视觉感知和视觉记忆都是很重要的。

四、总结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人脑获取的全部信息中有95%左右来自视觉。眼受光线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传入大脑皮层视中枢而获得的主观感觉。主要包含感知光的强弱,辨别物体或符号的轮廓、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色彩。人类眼球呈前面略突出的球形,结构颇似照相机,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

折光系统,起凸透镜的作用;眼球壁构成“暗箱”;瞳孔的大小变化可调节进入

眼内的光量。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入眼后,经过折光系统折射、聚焦,在

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倒像。视网膜由大脑皮层衍化而来,主要含有感光细胞(视

杆、视锥细胞)和神经联系细胞。其中视杆细胞对弱光敏感,主要在昏暗环境中

产生暗视觉,但只能辨别明暗,不能分辨物体的精细程度和颜色;视锥细胞感受

强光和色光,在亮环境下产生明视觉和色觉,对物体的细节和颜色分辨力强。视

觉信息在视网膜内进行初步编码、加工后,经视神经传入大脑枕叶的视觉中枢,

由视中枢对信息作进一步处理、分析、整合而形成视觉感知。

视觉的形成是自眼睛通过丘脑至皮层的感觉通路,视觉实际上包含了对物

体不同特性的感知,诸如颜色、形状、运动等等,这些特性由视觉系统的不同细

胞并行地进行处理。这个信息处理过程需要在丘脑有一个对输入严格的区分;在

纹状皮层有一些有限的信息会聚,以及最后在其被输送至高级皮层区域之前由广

泛的信息的分离,广泛分布的皮层活动被整合,以形成一个对视觉世界的完整无

缺的感知。不光是视觉系统,其他的听觉和触觉系统等都有类似的组织原则,有

并行处理、感觉表面的拓扑投射、丘脑背侧、皮层模块和多个皮层表达的突触连

接。

参考文献:

[1]贝尔, 康纳斯, 帕拉迪索,等. 神经科学:探索脑[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李朝义. 视觉中枢研究的新进展[J]. 生理科学进展, 1987(1):17-23.

[3]林玲, 童绎, LINLing,等. 视网膜多巴胺系统在视觉信息传递中的作用[J].

国际眼科纵览, 2011, 35(3):168-172.

[4]罗茀荪. 视觉中枢神经元回路的研究[J]. 生理科学进展, 1982(3):23-28.

视觉通路信息传递详述

神经系统对视觉信息的处理和传递 一、简介 狗为什么一听见铃声就分泌唾液?人们是怎样学习、记忆的?这些神奇的现象是如何发生,而神奇的背后就是科学家努力探索大脑发现的。神经科学几乎包括了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由感受器接受后,通过周围神经传递到脑和脊髓的各级中枢进行整合,再经周围神经控制和调节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活动,以维持机体与内、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都是直接或间接处于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之下,神经系统是整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同时,人体生活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环境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体内的各种功能。这就需要对体内各种功能不断作出迅速而完善的调节,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这一调节功能的系统主要就是神经系统。 眼睛在很多方面就像一个照相机,但是眼睛捕捉到的图像远比照相机捕捉到的图像完整,不仅有形状颜色,还有空间位置和运动状态。这个复杂信息的获得是靠众多视觉系统的神经元来分工合作完成的,视网膜上投射的图像信息经过中枢神经系统来分析和诠释。 二、离视网膜投射 离开眼睛的神经通路始于视神经,称为离视网膜投射。离视网膜投射的组成部分依次为视神经、视交叉和视束。视神经自视盘处离开双眼,经眼球后部骨性眼眶内的脂肪组织,然后穿过颅底部垂体腺的前方。在视交叉,来自视网膜鼻侧的轴突相互交叉至对侧。之后,离视网膜投射的轴突形成视束,在软脑膜下方沿间脑的外侧表面行进。来自各自视网膜鼻侧的纤维在视交叉处进入对侧,因为关于左右半视野的所有信息均被导入大脑的对侧,视神经纤维在视交叉处交换,因此左半视野为大脑右半球所“看见”,右半视野为大脑左半球所“看见”。介导视觉感知的视觉通路如下图1所示。 图1.介导视觉感知的视觉通路

视觉通路

视觉通路 背侧通路:where通路,视皮层一些区域联合形成的系统,参与空间位置知觉,开始于纹状皮层,结束于后顶叶。 腹侧通路:what通路,视皮层的一些区域联合形成的系统,参与形状知觉,开始于纹状皮层,结束于下颞叶。 躯体感觉通道: 面部感觉信息通过三叉神经传递 皮肤、肌肉体感器官信息通过脊髓传导,有两种: 背侧柱-内侧丘系通路:传递精确定位的信息(触觉),通过脊髓背侧柱上行至延髓,在延脑中交换至对侧后通过内侧丘系传至丘脑腹后侧核即躯体感觉终继核团。 脊髓-丘脑通路:传递非精确定位的信息(温度觉等),一到达脊髓即与其他神经元形成联结,交换至对侧后通过脊髓丘脑通路上行至丘脑腹后侧核。 听觉通路: 耳蜗神经节→延髓耳蜗核→上橄榄核群(外侧丘系)→中脑下丘→丘脑内侧膝状体→颞叶。视觉失认症: 视敏度正常,但由于脑损伤导致无法正确知觉,视觉联合皮层 统觉视觉失认症:高级视知觉缺失视敏度正常仍无法知觉物体 联想视觉失认症:视知觉与言语系统分离导致,可以描画不能命名,可以借助其他感觉帮助命名 光感受器: 视杆细胞:1.2亿视网膜周围中央凹周围弱光提供黑白信息视敏度低 视锥细胞:600万视网膜中央中央凹中强光提供色彩信息视敏度高 感受野: 视野的一部分,呈现于该细胞感受野内的光线刺激引起该细胞发放率的变化,由近似圆形的中心部和环形的外周部组成。刺激中心部和外周部引起相反的变化:ON细胞被呈现在中央部的光线激活,被外周部的光线抑制,OFF细胞相反。 味觉通道: 舌尖通过面神经分支鼓索传递到孤束核,舌头尾端通过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到达孤束核,孤束核将轴突传至丘脑腹后内侧核,在传至前额叶底部和岛叶初级味觉皮层。 睡眠阶段: 第一阶段,3.5~7.5HZ的θ波10min;第二阶段,纺锤波和K复合波出现15min;第三阶段,δ波出现,δ波占脑电波的20%~50% 20min,第四阶段,δ波占脑电波的50%以上45min。血脑屏障: 大脑细胞和血管之间液体传递和交换的屏障,由血管的内皮细胞生成。具有选择性通透作用。动作电位: 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时,电压依赖性的钠离子通道开启,钠离子内流,去极化开始,动作电位产生;钾离子通道开启,钾离子外流;钠离子通道失活,钾离子继续外流至静息电位;膜电位继续下降,超极化开始,纳钾转运体开始运作,膜电位渐渐回复到静息电位。 全或无: 动作电位或者不产生,或者产生额定强度的电位。动作电位一产生,将沿着轴突一直传递至尾端,传导过程中,动作电位强度不变。 频率法则: 通过动作电位激发频率表达变化的信息。高频率的动作电位激发高强度的肌肉收缩;高强度的刺激(强光线)将产生眼神经高频率的激发。

系解笔记(传导通路)

教学内容: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目的要求: 1.掌握躯体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头面部浅感觉、视觉和瞳孔对光反射的传导通路,锥体系的组成,锥体束的组成,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的起止、行径特点、功能及受损后的症状。 2.熟悉躯体和四肢浅感觉,视觉传导通路的不同部位受损时所引起的视野缺损,上、下运动神经元的位置。 3.了解听觉传导通路,瞳孔对光反射通路不同部位受损时的瞳孔变化,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比较,锥体外系的概念。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Conductive pathway of nervous system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Sensory (ascending) pathways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Motor (descending) pathways 感觉传导通路Sensory pathways 感觉传导通路Sensory pathways 感觉类别感觉器 浅感觉皮肤、粘膜 (痛、温、触、压觉) 深感觉肌肉、肌腱、关节 (运动觉、震动觉、位置觉) 视觉视网膜上感光细胞 听觉螺旋器 平衡觉壶腹嵴、橢圆囊斑、球囊斑 嗅觉嗅粘膜 味觉味蕾 一、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1.本体感觉的含义 2.躯体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传导至大脑, 引起意识性感觉. 3.躯体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传导至小脑, 不产生意识性感觉, 只是反射性调节躯干、四肢的肌张力和协调运动, 以维持身体姿势和平衡. (一)躯体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丘脑腹后外侧核Central radiation of thalamus 薄束核 楔束核 脊神经节 薄束楔束 (二)躯体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略)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 (一)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 Ⅷ层②中央后回上、中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丘脑中央辐射Central radiation of thalamus 丘脑腹后外侧核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前、侧束 脊神经节 躯干和四肢的深感觉和浅感觉传导通路的异同: ●传导路的交叉:浅感觉先交叉后上行,深感觉先上行后交叉. ●传导路由三级神经元完成,经过两次换元,从第二次换元起路径同. 中枢突 丘脑腹后内侧核③ 中央后 三叉丘系 丘脑中央辐射Central radiation of thalamus 丘脑腹后内侧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

关于视觉器官的基本结构和视觉传导通路的实验

关于视觉器官的基本结构和视觉传导通路的实验 实验题目:关于视觉器官的基本结构和视觉传导通路的实验 实验目的:1、复习视觉器官的基本结构; 2、掌握视觉形成的基本通路。 实验内容:观看视觉器官及视觉传导通路的挂图、模型。 实验结果:掌握了视觉器官的基本结构和视觉传导通路。现报告如下: 1、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视网膜的厚度只有0.1-0.5mm,但结构十分复杂。它的主要部分在个体发生上来自前脑泡,故属于神经性结构,其中细胞通过突触相互联系。主要分成两层:外层为色素细胞层,内层主要为位于后2/3部分、具有感光功能的视部,视网膜视部有外向内主要分成感光细胞层(包括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双极细胞层和神经节细胞层。 从靠近脉络膜的一侧算起,视网膜最外层是色素细胞层;这一层的来源不属神经组织,血液供应也来自脉络膜一侧,与视网膜其他层接受来自视网膜内表面的血液供应有所不同。色素细胞层对视觉的引起并非无关重要,它含在黑色素颗粒和维生素A,对同它相邻接的感光细胞起着营养和保护作用。保护作用是除了色素层可以遮继来自巩膜侧的散射光线外,色素细胞在强光照射视网膜时可以伸出伪足样突起,包被视杆细胞外段,使其相互隔离,少受其他来源的光刺激;只有在暗光条件下,视杆外段才被

暴露;色素上皮的这种活动受膜上的多巴胺受体控制。 此层内侧为感光细胞层。在人类和大多数哺乳动作动物,感光细胞分视杆和视锥细胞两种,它们都含有特殊的感光色素,是真正的光感受器细胞。视杆和视锥细胞在形态上都可分为四部分,由外向内依次称为外段、内段、胞体和终足;其中外段是感光色素集中的部位,在感光换能中起重要作用。视杆和视锥细胞在形成上的区别,也主要在外段它们外形不同,所含感光色素也不同。视杆细胞外段呈长杆状,视锥细胞外段呈圆锥状。视杆细胞中的感光物质主要是视紫红质,视紫红质在光照时迅速分解为视蛋白和视红醛,在亮处分解的视紫红质,在暗处又可重新合成,这是可逆反应,平衡点取决于光强,所以视杆细胞对弱光敏感,不能区分颜色,对细小结构分辨率差;视锥细胞则分别含有视红、视蓝、视绿三种视锥色素,对物体的细小结构和颜色有高度的分辨率。现将它们的比较呈现如下: 视杆细胞视锥细胞 分布视网膜周边区视网膜中部,尤其黄斑 光敏感度高低 光分辨率低高 辨色无有 视色素视紫红质红、绿、蓝三种视色素 功能暗视觉明视觉 两种感光细胞都通过终足和双极细胞层内的双极细胞发生

神经科学 视觉

我们的视觉,怎么看线条,看清线条才知道物体的重要性(马赫线),功能柱、侧抑制一定要掌握、我们在欣赏一幅画时内心是如何感受的,觉得平静还是冲击力很强。印象画派如何来,神经机制是什么。答赫荣乔卷子时要写性别 侧抑制机制(视觉对明暗反应的机制): 当明暗边界图像刺激具有中心-周边感受野的M 型神经节细胞,感受野中心‘看到’明暗刺激光照一侧的细胞将被抑制,而感受野中心‘看到’明暗刺激阴影一侧的细胞将被兴奋。这种感受野的中心-外周组构形式放大了边界上的反差,在明暗边界上产生马赫带,即为侧抑制现象。 侧抑制有利于视觉从背景中分出对象,尤其在看物体的边角和轮廓时会提高视敏度,使对比的差异增强。 功能柱 具有相同感受野并具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呈柱状分布,只对某一种视觉特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了该种视觉特征的基本功能单位。 方位柱:怎么看线条 当Hubel 和Wiesel 首次研究视皮层细胞对光刺激的反映时,意外地发现这些细胞都有共同的特点,即对大面积弥散光刺激没有反应,而对有一定方位或朝向的亮暗对比边或光棒、暗棒有强烈反应,若该刺激物的方位偏离该细胞"偏爱"的最优方位,细胞反应便停止或骤减。因此,强烈的方位选择性是绝大多数视皮层细胞的共性。其所记录到的神经元的方位选择性呈周期性有规律的变化。他们发现许多具有相同视觉功能特性的皮层细胞,在视皮层上按一定的规则(空间上的结构)排列起来,这种按功能排列的皮层结构共同表征线条的朝向、明暗。 我们在欣赏一幅画时内心是如何感受的: “印象画派”作品以激活人脑视觉系统的小细胞通路为主,给人以丰富的内心想象。 Background 信息: 人类视觉系统:视网膜-外侧膝状体核-视放射-初级视皮层 视杆细胞对明暗敏感,主要工作在黑暗条件下;视锥细胞工作在明亮条件下,主要对颜色敏感。 颜色检测:杨-赫姆赫兹三原色理论:我们所感知的颜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红、绿、蓝3种视锥对视网膜信号的相对贡献。在视网膜的每一点上都聚集有3种感受器类型,各自分别细胞分类 生理学过程 心理学效应 小细胞 静止、后期、质地、颜色、 安静等 激发思索、恬静之感、事物之感、安心、心静等 大细胞 线条、轮廓、距离、快速、 动态等 反差、立体感、意念力、动感、心理冲击等

视觉传导通路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眼球视网膜视神经部最外层的视椎细胞核视杆细胞为光感受器细胞, 中层的双极细胞为第1级神经元, 最内层的节细胞为第2级神经元,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汇集成视神经。视神经由视神经管入颅,形成视交叉后,延为视束。在视交叉中,来自两眼鼻侧半的纤维交叉,加入对侧视束,来自视网膜颞侧半的纤维布交叉,进入同侧视束。因此,左侧视束内含有来自两眼左侧半的纤维,右侧视束内含有来自两眼右侧半的纤维。视束绕过大脑脚向后,主要终止于外侧膝状体。 第3级神经元胞体在外侧膝状体内,由外侧膝状体核发出纤维组成视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端脑矩状沟上下的视区皮质(纹区),产生视觉 视束中尚有少数纤维经上丘臂终止于上丘核顶盖前区。上丘发出的纤维组成顶盖脊髓束,下行至脊髓,完成视觉反射。顶盖前区发出纤维到中脑动眼神经副核,构成瞳孔对光反射的一部分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光照一侧眼的瞳孔,引起两眼瞳孔缩小的反应称为瞳孔对光反射。光照侧的反应成为直接对光反射,光未照射一侧成为间接对光反射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入下: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两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收缩两侧瞳孔缩小 听觉传导通路 听觉传道通路的第1级神经元为蜗神经节内的双极神经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内耳的螺旋器,中枢突组成蜗神经,与前庭神经一起,在延髓和脑桥交接处入脑,止于蜗腹侧核和蜗背侧核 第2级神经元胞体在蜗背侧核和蜗腹侧核发出纤维大部分在脑桥内形成斜方体并交叉到对侧至于橄榄核外侧折向上行,形成外侧丘系外侧丘系的纤维经中脑被盖的背外侧部大多数止于下丘,其纤维经下丘臂止于内侧膝状体,发出纤维组成听辐射,经内囊后肢,止于大脑皮质颞横回的听觉中枢。 少数蜗背侧核和蜗腹侧核的纤维不交叉,进入同侧外侧丘系;还有一些蜗神经核发出的纤维在上橄榄核交换神经元,然后加入同侧的外侧丘系。也有少数外侧丘系的纤维直接止于内侧膝状体。因此听觉冲动是双向传导的。若一侧通路在外侧丘系以上受损,不会产生明显症状,但若损伤了蜗神经.内耳或中耳,则将导致听觉障碍。 听觉的反射中枢在下丘。下丘内神经元发出纤维到上丘,再由上丘内神经元发出纤维,经顶盖脊髓束下行至脊髓的前角细胞,完成听觉反射 大脑皮质听觉区还可以发出下行纤维,经听觉通路上的各级神经元中继,影响内耳螺旋器的感受功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