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记选读》文言实词复习整理#(精选.)

《史记选读》文言实词复习整理#(精选.)

《史记选读》文言实词复习整理#(精选.)
《史记选读》文言实词复习整理#(精选.)

《史记选读》

文言实词复习整理

《高祖本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水边,堤岸

已而

..有身,遂产高祖不久常从王媪、武负贳.酒赊欠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买酒售,卖出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等到终了同“债”,债务高祖常.繇咸阳,纵观同“尝”,曾经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交好

高祖为亭长,素易

..诸吏向来看不起乃绐.为谒曰“贺钱万”欺骗,诈说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遂坐上坐,无所诎.同“屈”,理亏,不安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

酒阑.,吕公因目固

..留高祖

将尽,将终用眼睛示意坚持,坚决

卒.与刘季终于沛公引.兵西率领昌邑未拔.攻克,攻取乃求见说.沛公劝说,进言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整理,提起道歉邀请

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率领一起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夺取诸将黥布皆属.归属,归附啖.以利利诱

益张

..疑兵旗帜增加设置,部署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宽而薄的丝带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欲止.宫休舍居住还军.霸上驻扎

诽谤

..者族.,偶.语者弃市

..

非议国政灭族相对,相聚处死非有所侵暴.,无.恐损害不要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

..耳规约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巡视,巡察说明,告诉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犒劳

沛公又让.不受推辞,谦让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同“纳”,接纳逐步增强同“拒”,抵抗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

因以文谕.项羽明告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带着,使……跟从谢罪,道歉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解脱怀王曰:“如.约。”按照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同“佯”,假意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违背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到……去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使……为王流放日夜跂.而望归踮起脚尖及.其锋而用之趁着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使……停下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军垒,营垒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抵挡项羽之卒可.十万大约淮阴先合,不利,却.后退示.鲁父老项羽头给……看

诸侯及将相相与

..共请尊汉王为帝共同,一起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嫉恨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供应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依恃不能治.产业经营不如仲力.勤奋,努力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挑选,征调游子悲.故乡思念,怀念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免除赋税徭役唯.陛下哀怜之希望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只是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和……一样

于是拜.沛候刘濞为吴王授予官职

《李将军列传》

广家世世受.射同“授”,传授

用.善骑射,杀首虏多/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因为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官吏的俸禄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统率,部署中贵人将.骑数十纵率领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带领,使……跟从三人亡.马步行失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同“阵”,布阵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假使,如果有白马将出护.其军监护,监督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适逢,恰巧得李广必生致.之送来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

同“佯”,假装斜视广暂.腾而上胡儿马突然汉下.广吏/而右将军独下.吏交付吏当.广所失亡多/当.死,赎为庶人判决

居无何

..,匈奴入杀辽西太守不久后韩将军徙.右北平调任

中石没镞

..陷入箭头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重新广亦竟.射杀之最终,终于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就部下

专以射为戏,竟.死一直到其射,见敌急.逼近度.不中不发估计广数.自请行屡次,多次东道少.回远稍微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暗中

以为李广老,数奇

..运气不好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坚决急诣.部,如.书到……去按照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辞别意甚愠怒而就.部到……去

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同“惑”,迷惑,迷失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横渡

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送给

因问广、食其失道状.情况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委曲详情

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听审受质

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到底

余睹李将军悛悛

..如鄙人同“恂恂”诚恳的样子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确实

《管仲列传》

少时常与鲍叔游.交往

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对待

已而

..鲍叔事齐公子小白不久

管仲事.公子纠侍奉

鲍叔遂进.管仲推荐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已经,……以后

九合诸侯,一匡

..天下匡正,纠正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经商,做买卖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困窘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做官被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没有才能

吾尝三战三走.逃跑

管仲既任政相.齐做……的相

贵.轻重,慎权衡重视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给予

然孔子小.之轻视,看不起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扶持

《屈原列传》

王甚任.之信任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熟练,熟悉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位次

争宠而心害.其能忌妒

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改变,更改允许,同意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自夸,炫耀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痛心

“离骚”者,犹离.忧也同“罹”,遭遇

人穷.则反.本处境艰难同“返”,返回

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大概《国风》好色而不淫.过分而失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指责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无,没有同“现,显现其文约,其辞微.含蓄精深其志洁,其行廉.正直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同“旨”,旨趣举类迩.而见义远近屈原既绌.同“黜”,罢免官职乃令张仪详去.秦离开厚币.委质.事楚礼物同“贽”,见面礼齐与楚从.亲同“纵”,合纵楚诚.能绝齐果真使使如.秦受地到

又因厚币用事

..者臣靳尚掌权

亡走

..赵,赵不内.逃跑奔向同“纳”,接纳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归罪,责怪屈平既嫉.之,虽放流恨

冀幸

..君之一悟希望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思念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人君无.愚智贤不肖无论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连,跟着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太平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诋毁,说坏话顷襄王怒而迁.之放逐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类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效法数十年竟.为秦所灭终于,最终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到……去及见贾生吊.之悼念死者同.死生,轻.去就把……同等看待把……看得很轻

《项羽本纪》

剑一人敌.抵挡又不肯竟.学终了,结束

以故,事得已.停息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暗中约束毋妄言,族.矣灭族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举起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即使敬畏战少.利,陈余复请兵稍微九战,绝.其甬道截断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营垒项王军壁.垓下安营,扎营,筑营虞兮虞兮奈.若何.把……怎么办

平明

..,汉军乃觉之天刚亮骑者属.者百余人耳跟随田父绐.曰“左”欺骗以故汉追及.之赶上,追上项王乃复引.兵而东率领项王自度.不能脱估计然今卒.困于此终于,最终斩将,刈.旗砍倒期.山东为三处约定

辟易

..数里退避

江东虽小,地方

..千里土地方圆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遭受吾闻汉购.我头千金悬赏征求邑万户,吾为若德.恩德何兴之暴.也突然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自夸功劳逞效法谓.霸王之业认为

《刺客列传》

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合吾曩者目摄.之同“慑”,威慑,震慑荆轲虽游.于酒人乎交往故.尝质.于赵从前做人质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对待稍.蚕食诸侯渐渐,逐渐

擅.巴、汉之饶拥有,据有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振奋

奈何以见陵

..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被侵犯,欺侮触犯对曰:“请入图.之。”谋划太子丹受而舍.之使……住下来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放置祸必不振.矣救,挽救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同“媾”,讲和愿太傅更.虑之重新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拜访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后退所善.荆轲可使也交好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小步快走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及,达到愿足下过.太子于宫拜访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传达,表达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满足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抵,到达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果真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独揽,掌握以其间.诸侯得合纵,其破秦必矣机会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坚决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安置住宿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到供太牢具,异物间.进不时地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听任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侵占,夺取微.太子言,臣愿谒之无,没有夫樊将军,秦王购.之千金,邑万户悬赏征求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用匣子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同“预”,预先人不敢忤.视逆,抵触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

..准备行装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祭祀路神,饯行仪式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回头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礼物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赠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抵抗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排列,比照使使以闻.大王禀告,使……听见唯.大王命之希望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谢罪

愿大王少.假借

..之稍微宽容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打开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同“猝”,突然料想常态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遭受轲自知事不就.成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治罪,办罪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送给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到……去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

全,所有平等的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详尽然其立意较.然清楚,明白《魏公子列传》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谦虚对待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无论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傲慢对待致.食客三千人招来,招致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赠送公子从.车骑,虚.左使……跟从使……空着侯生摄.敝.衣冠整理破旧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推辞,谦让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委屈拜访,探望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故意暗中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辞别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引领介绍,引见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特意数遗.魏王及公子书送给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攻克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扎营驻守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续让.魏公子曰责备独.不怜公子姊邪难道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办法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估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凑集,备办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情况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努力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周到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复引.车还掉转譬若以肉投馁.虎饥饿侯生乃屏.人间.语使……退避秘密地,悄悄地如姬资.之三年蓄积顾.未有路耳只是北救赵而西却.秦击退此五霸之伐.也功劳,功绩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有利而公子亲数存.之问候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时机请数.公子行日计算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假托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约束,整顿遂救邯郸,存.赵保全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背着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比得上公子与侯生决.同“诀”,辞别,告别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感激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骄傲窃.为公子不取也私下赵王扫除.自迎台阶引公子就.西阶趋向,往……去

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辜负,对不起公子竟.留赵最终

《淮阴侯列传》

不为具.食准备竟.漂数十日从头到尾,一直到信.能死,刺我的确,确实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同“熟”,仔细议欲下.赵夺取此乘胜而去.国远斗离开臣闻千里馈.粮运送

樵苏

..后爨,师不宿饱砍柴割草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并列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借

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

..不过数千它实际上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同“疲”,疲惫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认为韩信使人间.视暗中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宿营令其裨将传飧.晚饭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树起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同“佯”,假装有能生得者购.千金悬赏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送到,送达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同“向”,朝着像对待老师那样

诸将效.首虏献出,呈献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同“背”,背靠,背向今者将军令臣等背水陈.同“阵”,布阵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只是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如果怎么

信由此日夜怨望.怨恨信尝过.樊将军哙拜访如我能将.几何统率臣多多而益.善耳更加淮阴侯挈.其手拉着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使……退避唯.将军令之希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同“叛”,反叛阴.使人至豨所暗中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但,只管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情况

相国绐.信曰欺骗

信方.斩,曰将

遂夷.信三族灭

信言恨.不用蒯通之计遗憾,后悔

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像乌鸦一样

高帝曰:“置.之。”赦罪,释放

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到……去

余视其母冢,良.然的确

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

..哉

夸耀夸耀差不多

不务.出此致力于

而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安定,和睦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 戴果丰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3.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4.表主管的:知、典、主 5.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6.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7.表人物地位:贵、贱、卑、官绅、豪 8.表人物个性的: 梗、鲠、耿、耿介、刚耿、骨鲠、梗直、正直、刚毅、 (仁)厚、(仁)矜、恺悌、宽厚、静悫、慎微、雅正、雅度 剀切、周密、谨厚、谨肃、恭恪、聪、慧、敏、木讷、

奸、佞、诈、谲、狡猾、狡(佼)黠、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 9.表人物品行的:行、行检、行业、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10.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11.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 12.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13.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14.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15.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16.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17.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18.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切厉、骂、责、罹、戾、诟、谩 19.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仗、流、赭衣、械、 20.表监狱的:囹圄、狱 21.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22.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3.表桌床的:案、几、床、塌 24.表走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 25.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6.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渝、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27.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28.跟马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中考复习 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1.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3)疑问代词,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4)动词,养。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动词,拿、持。如:把酒话桑麻。 3.比:(1)动词,挨着,对着。如:天涯若比邻。(2)动词,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相比。如:曹操比于袁绍。 4.兵:(1)士兵、军队。如:可汗大点兵。( 2)兵器、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1)名词,古代护城河。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名词,水池。如:墨池记。6.出:(1)动词,出现、露出。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动词,出去、出来。如:不复出焉。 (3)动词,拿出。如:皆出酒食。(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1) chu,名词,地方。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chu,名词,时候、时间。如:乡书何处达?(3) chu,动词,处在。如:处江湖之远。 8次:(1)名词,层次。如:不可计其层次矣。(2)动词,编次、编排。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从:(1)动词,跟从,跟随。如:择其善者而从之。(2)动词,依从。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如:来从楚国游。(4)形容词,从容。 10.道:(1)动词,说。如:不足为外人道也。(2)名词,道路。如: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道德。如:伐无道,诛暴秦。(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如:以谘诹善道。 (5)名词,学问。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6)名词,道义。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1.得:(1)动词,得到。如:既出,得其船。(2)动词,达到。

202X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整理(五).doc

202X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整理(五)为您整理“202X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整理(五)”,欢迎阅读 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202X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整理(五) 81。名:①命名、起名(名之者谁) ② 说出(不能名其一处) ③名字(自名为罗敷) 82。谋:①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 ②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 83。奇:qí ①奇特。(明有奇巧人) ②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 枝合,奇已!) ③jī。零数。(长约八分有奇) 84。骑:①jì,骑兵(骑千余)②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85。前:①前面(其一犬坐于前) ②上前(狼不敢前) 86。强:①强悍(凶强侠气)②有余(赏赐百千强)③勉强(不可强以仕)④力行(慕义强仁)⑤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⑥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87。且:①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况且(且焉置土石) 88。清:①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 ②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89。情:①实情(必以情) ②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曰密) 90。请:①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 ②请求(曹刿请见) ③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91。穷:①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 ②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 ③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 ④深(穷冬烈风)⑤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2。屈:①委屈(猥自枉屈)②弯曲(手指不可屈伸)

93。去:①走开,离去(一狼径去) ②距离(我以曰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94。阙:①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②同“缺”,中断(略无阙处) 95。容:①许、让(虽席地不容闲)②神色(视端容寂)③容貌(花态柳情,山容水貌) 96。乳:①喂奶(妇抚儿乳) ②奶头(儿含乳啼) 97。善:①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 ②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③擅长,动词(罗敷善蚕桑) 98。尚:①尊重、推崇(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②还(而君前途尚可) ③尚且 99。少:shǎo ①一会儿(少时) ②稍微(意少舒③不多(饮少辄醉) ④shào,年轻(陈涉少时) 100。舍:①学舍、书馆、房屋(至舍/屋舍俨然)②舍弃(舍文轩而窃敝舆/便舍船,从口入)③丢开、离去(意难决舍/故决然舍去)④shě,施舍(舍与你的)

初中文言文实词整理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 1.安: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衣食所安.(养) 汝安.知鱼乐(哪里) 而死于安.乐也(安逸)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2.卑:非天质之卑.(低下)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3.备: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犹得备.晨炊(准备)4.被:被.于来世(影响)皆被.绮绣(通“披”,穿)5.本:臣本.布衣(本来)庄子曰:“请循其本.”(根本) 6.鄙: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先帝不以臣卑鄙.(见识浅陋) 7.比: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相比)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比.至陈(bì,等到) 8.毕:毕.力平险(尽,用 尽) 群响毕.绝(全部) 录毕.,走送之(完毕) 9.别:士别.三日(分别) 与世无别.(区别)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告别) 驱之别.院(另外) 10.兵:兵.革非不坚利也(兵 器) 上使外将兵.(士兵) 11.病:未果,寻病.终(得 病)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贫困) 12.薄:薄.暮冥冥(迫近, 接近) 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狐裘不暧锦衾薄.(厚度小) 13.策: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 策.勋十二传(记录) 束手无策.(计谋) 14.长: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奇(cháng,长度) 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 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 死者长.已矣(长远) 木兰无长.兄(zhǎng,排行 最大) 而或长.烟一空(大片) 幼有所长.(成长) 以君为长.者(敦厚) 宋无长.木(多余的) 15.尝:未尝.识书具(曾经) 16.朝:朝.服衣冠(早晨)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皆朝.于齐(朝拜) 17.称:称.之曰能(chēng, 称赞) 不能称.前时之闻(chèn,相 当,配合) 18.诚:帝感其诚.(诚心) 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 确,实在)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 苏(果真,如果) 19.惩:惩.山北之塞也(苦 于)

初中课外文言文常见实词及意思归纳

初中课外文言文常见实词及意思归纳 盈:充满讫:完及:等到恃:依靠、凭借辄:于是、就去:离开、距离患:忧虑、祸患、灾难遂:于是、就益:好处、增长毕:完市:买拽:拖拉迄:到憩:短时间休息颀:高、修长谙:通晓、明白曝:晒股:大腿寐:睡觉袂:袖子顾:回头看;照顾闻:听说至:到期:约定、约会伐:征讨、攻打延:邀请贻:赠给、留给霁:放晴暨:与、及、和志:立志;做标记利:锋利遗:赠给、送给 逐:追赶援:执持、拿戒:告诫噬:咬、吞题:写、题写竭:完、尽计:考虑、谋划彰:表明、显扬足:值得服:穿戴间:有时、偶然;参与临:面对鲜:少佁然:呆呆的样子师:学习;军队被:通“披”,穿 意:情趣见:通“现”显现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景:日光濯:洗绝:断绝、消失强:竭力、尽力卒:终于、最终;死;通“猝”突然辍:停止要:通“邀”邀请俨然:整齐素:向来、平时;白色致:给光:发扬光大咨:询问然:是、对蹴:用脚踢乡:通“向”从前御:抵御湍:急流笃:忠实;病沉重鼓:击鼓;演奏悉:全、都俱:全、都已:停止愠:怨恨居:停留走:跑疾:病诳:欺骗缀:跟津:渡口名:说出始:才 布衣:平民就:完成虽:即使策:驱使鸿:大荷:负荷、挑 许:赞同匮:穷尽亡:无、没有域:界限;限制过:犯错误獄:案件备:详尽微:没有名:命名暝:昏暗弈:下棋鄙:目光短浅殚:竭尽 苟:倘使等:同样诚:确实躬:亲自涕:眼泪病:困苦不堪诲:教导悍:凶暴毒:怨恨俟:等待愈:更加旷:开阔语:告诉日:每天诣:到、拜访撰:写嗜:爱好、喜欢汤:热水谒:拜见书:写;信怡:愉快偕:一起

(一)傅永发愤读书【唐】李延寿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①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 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 耳。” [注释]①寻:不久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解释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涉猎()经史 3、对画线句“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永)邀请洪仲,洪仲十分谦让,不让他报答。 B(傅永)请教洪仲,洪仲重重地责备他,不替他回信。 C(傅永)请求洪仲,洪仲最终让步,不报复他。 D(傅永)请示洪仲,洪仲坚决推让,不为他报信。 4、选文末尾引用了皇帝的话,请分析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齐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 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 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 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 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 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ó搏):跌倒。③应候:顺应时令。 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 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岁苦支备()(2)臣怪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信件粗略的阅读2、B 3、侧面表现傅勇发愤读书的效果,突出读书能使人增长才干的主题。 (二)1、使秦不得窥吾西/ 楚不得窃吾南 /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 岂不大利耶? 2、每年对……感到奇怪 3、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有不欢欣踊跃地前来参加呢? 4、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如果写成”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利国利民“也得满分;如写成“要 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只得1分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 归纳整理 作者:姜晓艳阅读:1181 时间:2010-9-30 11:54:14 总校首页新闻速递案例剖析法制纵横学科辅导专业讲坛专家讲坛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实词 1、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衣食所安。(养) 2、卑 非天质之卑(低下)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3、备 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 犹得备晨炊(准备) 4、被

被于来世(影响) 皆被绮绣(通“披”,穿) 5、鄙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6、毕 毕力平险(尽) 群响毕绝(全部) 7、薄 薄暮冥冥(迫近,接近) 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狐裘不暧锦衾薄(厚度小) 8策 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 策勋十二传(记录) 束手无策(计谋) 9、长ch d 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

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 死者长已矣(长远) Zh a ng木兰无长兄(排行最大)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头领) 10、称 称其气之小大(相当,配合)ch e n 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配合) 先帝称之曰能ch e ng (称赞) 11、诚 帝感其诚(诚心) 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 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12、惩 惩山北之塞也(苦于) 惩善扬恶(惩罚) 13、驰 愿驰千里足(骑)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14、出 皆岀酒食(拿岀)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 每岁京尹岀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 计将安岀(产生) 15、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16、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之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17、箪 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用箪装着) 一箪食,一豆羹(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 1&当 当之无愧(承当、承受) 当奖率三军(应当) 今当远离(将要) 木兰当户织(对着,向着)

六年级语文下常用文言字词归纳总结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常用文言字词总结 第一部分: 通假字(课内) 1.畔:通“叛”,背叛。出自“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天时不如地利》 2.曷:通“何”,什么。出自“缚者曷为者也”。 3.熙:同“嬉”,戏弄。“圣人非所与熙”。《橘逾淮为枳》 4.附:通“跗”,脚背。出自“螳螂委身曲附”。《螳螂捕蝉》 5.傍:通“旁”,旁边。出自“而不知黄雀在其傍”。《螳螂捕蝉》 6.说:通“悦”,喜悦、高兴。出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八则>》 7.知:通“智”,聪明。出自“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课外) 1.坐:通“座”,座位。 2. 反:通“返”,返回。 3. 强:通“僵”,僵硬。 第二部分:常用字词 1.时习:时,按时;习,实习、温习。“学而时习之”《论语<八则>》。 2.愠:怨恨,生气。“人不知而不语愠”《论语<八则>》。 3.好:①hào 喜好,爱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论语<八则>》。② hǎo 友好从:①跟随。“择其善者而从之”②顺从,听从。“妻从之”《邓攸弃儿保侄》 4.尝①曾经,“吾尝终日不食”,《论语<八则>》。②品尝。 5.凋:凋谢。“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八则>》。 6.寝:睡。 7.城①城墙,“三里之城”《天时不如地利》。②城市 8.环:围。《天时不如地利》 9.夫:发语词《天时不如地利》 10.故:①因此、所以,“故君子又不战”《天时不如地利》;②原因、缘故 11.固:①本来,“齐人固善盗乎”《橘逾淮为枳》;②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天时不如地利》 12.方①正在、正要、将要。“见人方引婴投江”。《吕氏春秋二则》 13.引:牵,拉。“见人方引婴投江”。《吕氏春秋二则》 14.遽:jù ①就、遂。“其子岂遽善游哉”。《吕氏春秋二则》 ②急忙、快。“遽契其舟”。《吕氏春秋二则》 15.任:处理。“以此任物”。《吕氏春秋二则》 16.涉:渡。“楚人有涉江者”《吕氏春秋二则》 17.坐:犯……罪。“坐盗”《橘逾淮为枳》 18.诣:拜访、谒见。“吏二缚一人诣王”《橘逾淮为枳》。

常见文言实词归纳

传记文学中常见文言实词归类 一、官位升迁、任免 (1)辟:征召(2)迁:升官(3)拜:任命,授给官职(4)举:举荐(5)擢:提拔选拔(6)调:调任(7)累迁:多次提升(8)徙:改任(9)拔:提拔(10)除:任命授职(11)转:改任(12)摄:代理(13)署:委任、代理(14)典:主管(15)知:作某地的知县(16)相:作某国的丞相(17)出:由京城改地方官(18)黜、谪、左迁、贬:罢官、降官 二、有才能被看重(不重用) (1)以……称:因为某些才能而被人称赞(2)以……闻:因为某些才能而闻名(3)异:认为才能奇特(4)见知:被人所知。 三、遭嫉妒或受迫害 (1)害:嫉妒(2)短:说某人的坏话(3)隙:与某人有隔阂(4)刺:指责。(5)衔:恨(6)疾:憎恨、嫉忌(7)劾:弹劾,揭发罪状(8)贾祸:招来祸患 四、办案或犯罪遭审判类 (1)坐:①因犯错而定罪②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2)案(按):考察、审问(3)论:判罪(4)当:定罪(5)狱:案件(6)牒:文书 五、要求辞官回家 (1)乞骸骨:告病告老请求退休(2)致仕:请辞官回家(3)归养:回去奉养父母 六、与政事相关 (1)诣:到、去(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3)课:考核、督促、征收(4)风、化:教育感化(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迅速②通“促”,催促(8)劾:举报,检举,揭发(9)白:告诉,报告(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害:嫉妒。(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13)折:指斥,指责,驳斥。(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15)党:偏袒,伙同,包庇。(16)矫:假托,假传。(17)质:作人质;抵押。(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21)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22)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七、时间 (1)表瞬间、一会、不久: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2)表过去、…以后: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尝,向。(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一)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 1、单音节词语 俄:顷刻、片刻,一会儿。《柳毅传》“俄有武夫出于波间。” 姑:暂且,姑且。《勾践灭吴》“请姑无庸战。” 且:暂时。《孔雀东南飞》“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聊:姑且、暂且。《归去来兮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旋:不久,一会儿。《促织》“旋见鸡伸颈摆扑” 寻:不久。《虎丘记》“而病寻作,余既乞归……” 暂:暂时。《兰亭集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2、双音节词语 刹那:一念之间,一瞬间。白居易《和梦游春》“愁恨憎衹长,欢荣刹那促。” 俄而、俄顷:不久、顷刻,一会儿。《咏雪》“俄而雪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俯仰:表示时间短暂。《兰亭集序》“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既而:不久。《山市》“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 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编 按按诛五人/ 收摄按问(追究、查办) 当表奏皆当死/ 蒙毅当赵高法应死(判罪) 德⑴赵郡农民德之(感激)⑵周顺昌好为德于乡(恩惠) 衔乘文度深衔之(怀恨)李侃率之以乘 城/ 乘彼诡垣,以望复关。 (登上) 论于是论高辇死(判决) 可⑴后进文章无可意者(适合)⑵帝可其奏(准许)⑶可堪回首,佛狸祠下,片神鸦社 鼓。(岂,哪) 方⑴蜀虽险固,方胡为弱。将欲除之,先从 易者。(比较)⑵时人方之前朝贡禹。(比方)少⑴时论颇以此少之(轻视)⑵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稍微) 多时亦以此多之(赞扬) 视陶安事帝十余岁,视儒最旧。/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 雅赵高雅得幸于胡亥。(平素) 课⑴劝课农桑。(督促)⑵课敛赋税(征 收)⑶昼课赋,夜课书。(学习)

简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选拔) 狱平法断狱,多所全宥。(案件) 聘梁王虚上位,遣使者,黄金千金,车百乘,往聘孟尝君。(招请) 克⑴凡百元首,承天景命,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够)⑵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约定) 坐将军王恢坐首谋不进,下狱死。(因犯罪) 略⑴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丝毫)⑵攻城略地(夺取) 亟⑴子亟去,勿污我。(赶快)⑵亟请武公,公弗许。(屡次) 干⑴干青云而直上。(冲上)⑵后每欲参干政事,太后辄相禁塞。(干预)⑶不鬻智以 干禄,不辞爵以吊名。(求取) 董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督察) 构王圣与吕丰共构太子(陷害) 摄⑴收摄按问(拘捕)⑵摄敝衣冠(整理) 恤⑴内省不疚,何恤人言(顾虑)⑵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顾念)⑶振贫穷而恤孤寡(救济) 稍积功稍迁(渐渐) 次⑴非次拔擢(次序)⑵次北固山下/ 师次彭模(停

常见的文言文实词虚词整理版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开)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3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倍,加倍)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本 1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2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7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8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9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鄙 1蜀之鄙有二僧(边界地方) 2鄙人。自称的谦词 3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3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兵符: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病 1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3不如舜,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4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 5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 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3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 朝 1朝服衣冠(zha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cháo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向北(对、向)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4是高、曾时为一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乘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chéng 3自京师乘风雪(趁,冒着) 4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5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e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四) 诚 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 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4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5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6不徐不疾(迟缓) 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 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4动以朝廷为辞(借口)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6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教) 7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8近者奉辞伐罪企(命令) 9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 10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从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 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 3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 4樊哙从良坐(依傍) 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 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 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 8欲不可从(放纵) 9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 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 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 12可以便宜从事,向必禀我(办事)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 殆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 当 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 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 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 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 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当道) 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 11当是时也,商佐之(值,在)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道 1怀其璧,从径道之(路,道路)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 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 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 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 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 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 得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得到,获得,与“失”相对)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 3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 4吾得兄事之(应该) 5此言得之(对、合适) 6得无教我虫所耶(得无:莫非,岂不是)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融洽) 度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量,计算)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 3度义而后动(考虑) 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码) 5春风不度玉门关(过) 6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 7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8一夜飞度镜湖夜(通“渡”渡过,越过) 9常有大度。(度量) 10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 11崔九堂前几度闻(量词、次、回、个)12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谱曲)) 13指度人离俗出生死。三言两语,把一个人度了去了(度引)

人教版初中文言实词整理

初中文言实词归类整理爱 1.爱惜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安 1.安适,安逸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反问。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安求其能千里也。 被 动词,通“披”。 将军身被坚执锐 同舍生皆被绮绣 本 1..事物的根本,最主要的 此之谓失其本心。 请循其本。 2.副词,原本,本来。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鄙 1.鄙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先帝不以臣卑鄙。 兵 1.兵器,武器 兵革非不坚利也, 2,军队 上使外将兵。 3,士卒,兵士。 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察 1.审查,考察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2,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朝而往,暮而归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 3朝见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曾 1动词,通“增”。 所以动心忍性(13),曾益(14)其所不能。 2,竟然,简直,还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乘 1动词,驾车 公与之乘。 2,一车四马为一乘 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3,动词,驾车,引申为“坐,骑”。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诚 2,真诚,真心实意。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南。 3,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真的”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除 去除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辞 1,言语,辞令。 未尝稍降辞色。 2,辞别,告辞。 停数日,辞去。 3,推辞,谢绝。 蒙辞以军中多务。 道 1.道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得 1,得到,取得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2,通“德”,感恩。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3,表示反问,可译为“莫非,是不是”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

高考常考的文言实词汇总

文言文实词 1、爱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3、被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5、本 ④本业,指农桑。 (3)。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6、鄙 (1)名词。边界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邑)。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②动词。轻视,看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传》) (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 8、病 ②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 圣人非所以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③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④受困。 在陈绝粮,从者病。(《论语》) (3)形容词。 ①困苦。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②疲劳。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14、乘 (1)名词。 ①一车四马的总称。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②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叫"乘"。后称史书为"史乘"。 (2)量词。辆。 超乘者三百乘。(《崤之战》) 18、除 (1)名词。

①殿阶。 登自东除。(张衡《两京赋》) ②。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朱子家训》) ②修治。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③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29、短 1、不足;欠缺。(戎狄之所长,而中国之所短。) 2、缺点;短处。 3、。(短屈原于顷襄王) 30、多 1、称赞;赞美。(故传天下不足多也。《论积贮疏》) 33、非 4、责怪,反对。(是是非.非) 36、盖 10、通“盍”,何,何不。(技盖.至此哉) 39、顾 1、回头看;回头。(赢得仓皇北顾) 8、表轻微转折(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 9、反而,难道(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1、归 3、旧称女子出嫁。(吾妻来归《项》) 42、国 3、国都。(京城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45、恨 1、。(不满意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56、见 6、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9、我(见谅) 64、克 1、能够。(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66、怜 2、可怜:可爱。(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78、请 1、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件事。(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2、请求,相当于请允许我,请让我。(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79、穷 1、困窘,处境困难。(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2、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82、劝 1、勉励,奖励。(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94、适 1、到……去。(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课内文言文实词整理

课内文言文实词整理 关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要点,或者说阅读文言文的门径,前人概括为简明扼要的四句话,即“字训其义,句贯其意,文寻其脉,篇会其旨”,这是很符合文言文阅读规律的,是便于操作的。下面则就这四点进行解说。 1.字训其义 这是指能正确理解、解释词义(“训”是指“解释词义”),由于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所以“字”相当于词。文言文同现代汉语相比,最主要是词汇上的差异,因此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就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指常见常用的文言词语,而很生僻的不包括在内)。文言词语有分为实词和虚词。 不管实词还是虚词,要达到“字训其义”,都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词义。要记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即要准确理解某个词义,必须结合它所在的句子的意思来判断,而句子的意思,又必须结合它所在的整篇............................................. 文章的内容来决定。 ......... 要做到“字训其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应该具有推知词语意义(或者”猜词义”)的能力,这是很重要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因为阅读时很难做到每个词义都曾经见过、学过更不用说掌握了,这就需要根据上下文合理地推知词义,而上下文语境乃至句意、文意都是推知词义的“已知条件”,2+X=5,X就是3,推知的道理是很明白的。需要注意的是所推知的词义一定符合上下文、句意乃至文意,所以需验合才行。推知词义的另一办法, 就是善于利用选择题的选项,它们具有“注解”的作用 ......................(有的故意注解错误)。 2.句贯其意 要做到这一点,要注意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倒装句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在理解这类句子和翻译时要调整为现代汉语语序。省略句有主语省略、宾语省略等,理解、翻译时要补上省略的成分。尤其是要注意文字省略“介宾”和“兼语”的情况(这是现代汉语中没有的)。如“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翻译时要补上介宾:“为我打败沛公的军队”。又如“而民悦之,使为王”,翻译时应补上兼语:“使之为王”。此外,文言文有词类活用现象,这也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也要注意正确理解句子意思。好在词类活用的规律性较强,不难掌握。 在“句贯其意”时,一般可用这样的方法,即替、扩、袭、增、减、移。 “替”是指由于古今异义,用一个现代汉语中的词去替换文言文中的词,如“兔走触株”,用“跑”去代替“走”,用“撞”代替“触”,用“树桩”代替“株”。 “扩”是指由于一词多义等情况,在文言词上加一个字,使它成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如“折颈而死”的“折”扩为“折断”。采用“扩”的方式对译的文言词最多。 “袭”是沿用不变,指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等专用名词不译而照用在现代汉语中。 “增”是指在翻译文言句子时要增加一些东西,主要指文字省略而言,比如增加省略的主语、宾语、介宾、兼语等。 “减”是指在翻译文言句子时要减掉一些东西,主要指有些语气词如“者、也、哉”之类或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的“之”等可减掉不译。 “移”是指文言文一些倒装句,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要移位,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语序。 一般来说,理解文言文句子意思和翻译成现代汉语可以结合起来,在准确理解词义基础上,做到能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是次要的方法。直译就是将原文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保持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意译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翻译,不必字字句句落实,甚至可以采用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 3.文寻其脉 这是指在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意”的基础上,把握了文意,能找出文章内容的内在联系,即文章的脉络。这实际上是阅读文言文时对内容的分析,是对文言文所述人物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这方面要做的事情有以下这些。 (1)知人明事。弄清文章涉及了哪些人物,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些人物都做了什么事。这中间又有三种情况。一是几个人围绕同一件事,表现各自的思想观点;二是通过叙述一个人的几件事来表现其思想品质;三是几个人所做的同一类性质的事情,表现某种思想品质。 (2)分析综合。弄清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弄清某个问题的性质、某个思想观点的根据等。 总之,“文寻其脉”是在理解词句基础上应具备的较高层级的能力。 4.篇会其旨 这是指理解文章的主旨,也属于分析文章内容。主要包括能分析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概括作者观点态度 或思想情感。要做到这些就要全面、准确地把握文意 ..........,要避免以偏概全、偏离主旨、无中生有、主观臆断等错误。 以上所讲的四句话“字训其义,句贯其意,文寻其脉,篇会其旨”,这些能力要点是相互联系的,互相作用

高考文言重点实词归纳

高考文言重点实词归纳 一、家居生活 1、孤:幼年失去父亲;孤独;封建君王自己的谦称。 2、家:安家;大夫统治的地方。 3、归:女子出嫁;返回;归还;归附。 4、适:女子出嫁;到------去;适合,适宜;恰好。 5、事:侍奉;为------服务;从事,做。 6、先:祖先,上代;已经死去的,如先考妣;称古代的人;先于,前于;首要的事情。 7、作:起身,起来,如“虽少,必作”;创作,制作,如“仲尼戹而作《春秋》” 8、字:女子许嫁。 二、学习修养为人 1、工:擅长。工擅文。 2、厉:磨练,磨砺;勉励,激励;严肃,严厉;磨刀石;磨。 3、劝:勉励,奖励;劝告。 4、勉;尽力,努力;鼓励,使人努力。 5、师:老师;以------为师;效法,学习。 5、训:教导,教诲,如训俭示康;规范,准则,如不足为训;训练;词义解释,训释。 6、善:善于,擅长;友好,亲善;应答之词,表同意;好好地,如善待。 7、修:研究,学习,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修饰,装饰,修养(动词);善,美好;高,长;著,撰写,如修书;整治,治理;修建,如乃重修岳阳楼。 8、习:反复练习;学习;通晓,熟悉。 9、务:致力,从事,如“务农”“君子务本”;事务,事情,如“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10、攻:深入钻研,如术业有专攻。 11、游:出外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纵,放纵,如游目骋怀;游玩,游览;旅行。 12、售:考试得中,如“操童子业,久不售”;实现,如“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施展(奸计),如“以售其奸”;卖出去;买 13、笃:忠厚,“太祖闻其笃行”;坚定,如“笃志而体(意志坚定,并且努力去实践)”;深,甚,如“笃好文章”;(病)重,如“孙权病笃”。 14、敬:严肃,慎重,做事情严肃认真,如敬事而信;尊敬,尊重。 15、忠:(做事)尽心竭力,如使民敬、忠以劝;忠于君主。 16、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宽恕,原谅。 17、谅:诚信,如“友直,友谅”;相信,如“不谅人”;原谅。 18、勤:劳,辛苦,与“逸”相对,如四体不勤;努力,尽力,与“惰”相对。 19、质:本质纯真朴实,如君子质而已矣。 20、文:华美,有文采,如“何以文为”。 21、忍:狠心,如君王为人不忍;残忍;忍心,如今存其本,不忍废;忍耐,忍受,如然而隐忍以行 三、政事 1、当:掌管,主持,如当权;判罪,如“犯法当死”;对着,面对。 2、相:宰相;辅助,帮助;仔细看,审察;互相;表一方对另一方怎么样;容貌。 3、干:治理,如干国才;求取,如不干人;冒犯,冲犯;冲;干预;盾牌。 4、治:治理,管理;国家治理得好,如天下大治;惩处,如治罪;研究,如治学;医治。 5、乱:社会不太平,国家治理得不好;扰乱;叛乱;乐曲的最后一章。 6、平:社会太平;平定 7、奏:上奏,向君王上书或进言;奏章;进,如奏刀豁然;进献;奏乐。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用120个实词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用120个实词归纳总结 以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为主 临猗县银星学校赵霞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安 1安能屈豪杰之流(怎么) 2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3沛公安在(哪里) 4衣食所安(养生) 5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6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 7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 被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2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3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 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本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草本的根或茎干) 2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本性,天赋的善心)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3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 兵 1非兵不利(武器) 2而秦兵又至矣(军队) 3斯用兵之效也(战争)

4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士兵) 5约以联兵大举(兵力) 6非我也,兵也(兵器,刀) 7又兵象也,于行用金(征伐) 病 1其疾病而死(疾病,患上疾病) 察 1察邻国之政(考察) 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考察推举) 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 5俯察品类之盛(细看) 朝cháo 1朝歌夜弦,为秦宫人。(zh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4坐南朝北(对、向) 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4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5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简直竟然) 乘chéng 1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趁着) 2若夫乘天地之正(顺应) 诚 1诚不自意返吾衣冠(实在,的确) 2 必竭诚以待下(诚心,诚意)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确实) 4仆诚以著此书(果真) 除 1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2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3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台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