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2020年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

1. 2020年1月21日,青岛出现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国家卫健委将新

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在日常防疫中,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2.A.易挥发

C.熔点?114℃、沸点78℃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B.

D.

具有可燃性具

有特殊香味A.

B.

C.

D.

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醋酸中,溶液呈红色黄铜片

与铜片相互刻画,铜片上有划痕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有大量白烟产生

3.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D.道尔顿提出原子论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侯德榜改进制碱技术制得了烧碱

4.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离子一定比原子更稳定

5.分类是化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分类正确的是( )

A. B. C. 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合成材料氯化钠、苛性钠、纯碱是盐

磁铁矿、二氧化锰、二氧化碳是氧化物钙、铁、锌、硒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B.t ℃时,a、c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将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

溶质、降温等方法

C.将150g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 30g a物质3

℃降温至t ℃,可析出

1

D.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

2℃降温至t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1

7.大小关系为b > a = c

下列四种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8.A.Cu2+、SO2?、Ag+、Cl? B.H+、Na+、K+、NO?C. H+、Ba2+、NO?、CO2? D.Mg2+、Cl?、OH?、Na+ 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只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

A.Fe O → FeCl

C.CO → CO

B.

D.

KMnO → MnO

4 2

CuSO → Cu(OH) 1

3 4

3 3

2 32

2

9.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 B. C. D.

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的溶液 因为H O 和H O 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0 分)

10. 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两个实

验中都能使用到的( )

A. 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

B. 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试管

C. 托盘天平、量筒、烧杯、漏斗

D. 蒸发皿、酒精灯、烧杯、铁架台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共 44.0 分) 11.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B.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体积变大

C.pH 小于 7 的雨水就是酸雨

D.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

12.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石墨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金刚石、石墨、C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CO 、CO 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______

13. 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④表示的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B.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C.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元素

D.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______

14.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______

A.苏打和小苏打:稀硫酸

B.NaOH 溶液和NH NO 溶液:稀盐酸

C.生石灰和熟石灰:水

D.NaCl 溶液和NaNO 溶液:______ 15.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______

选项

物质

实验方案

A CO(CO )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CaO(CaCO )

在高温下煅烧

C SO (H O) 2 2 过盛有 CaO 固体的干燥管中 D

MnO 2 (KCl)

______

16. 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氢原子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金属元素的离子______。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

(4)生活中常作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_。

2 2 2 60 2 4

3 3

2 3

(5)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______。

(6)有毒且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______。 17. 化学与杜会生活、化学与传统文化。

(1)从铁、生石灰、烧碱、小苏打、硫酸铜中选择符合题意的物质。

①常用来配制波尔多液的盐是______;

②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份是______。

(2)生活中常用二氧化碳灭火而不用氮气灭火的原因是______。

(3)北宋《浸铜要略序》载“山麓有胆泉(硫酸铜溶液),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 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

18.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金属起着重要的作用。

(1)青铜是铜锡合金,其属于_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工人师傅常用稀盐酸除铁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生铁和钢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二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_;工业上采用 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炼铁的反应原理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向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浅 绿色后,对混合物进行过滤,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19. 镁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溶质主要含 NaCl 和

MgCl 2 等)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下:

(1)工业生产中,加入试剂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试剂②的名称为 ______;

(2)写出无水MgCl 在熔融状态下电解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属于

2

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

20. 某化学小组选用如图装置进行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提示:常温下CO 和的 NaHCO 溶液。

2 难溶于饱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

(2)若实验室要加热KMnO 4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反应的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选取 B 、D 装置制取CO 2 ,用此方法制得的CO 中 混有HCl.为了除去CO 中混有的 HCl ,可在 B 、D 装置之间连接 F 装置,导管口 a 应连接______(填“b ”或“c ”),此时 F 装置中盛装的试剂为____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

21. 向部分变质的 NaOH 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产生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盐酸质量关系

如图所示:

3

2 2

(1)完全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是______g。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3)计算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规范的计算过程)。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22. A?F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B、C、D、E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A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相互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有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C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2)D → E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3)B → 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F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23.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一瓶CO

2

,验满后,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发现没有变浑浊。兴趣小组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

【查阅资料】

(1)CO 过量时,CaCO 沉淀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Ca(HCO )

(2)AgCl不溶于稀硝酸。

【提出猜想】Ⅰ.石灰水已完全变质;Ⅱ.CO 过量;Ⅲ.CO 中混有HCl。

【实验方案】兴趣小组用原药品继续制取CO ,并进行探究,制备CO 的化学方程

式______。

【实验结论】制取的CO 气体中混入了HCl,所以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交流讨论】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CO ,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入饱和NaHCO 溶液和

______。

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1)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加入产生白色沉

______溶液。淀。

猜想Ⅰ不成立

(2)

(3)将少量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

试管中。

将气体通入盛有______溶液的试

管中,再加稀硝酸。

______。

______。

猜想Ⅱ不成立

猜想Ⅲ成立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23 3 2

22

22

2

23

24. 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里发现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 N aOH 溶液,他们对

溶质的成分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查阅资料】Ca 2+ 和OH ? 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提出问题】这瓶 NaOH 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 溶液部分变质猜想二:NaOH 溶液完全变质 【实验探究】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为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华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步 骤

取少量 N aOH 溶液样品于试管 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 溶 产生白色沉淀 一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

液。

酚酞溶液变红

猜想 ______ 成立

如果步骤一中白色沉淀由两种物质组成,则两种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步骤二 中根据酚酞溶液变红这一现象证明样品中含有______(填字母)。

A.CaCl

B.Na CO

C.NaOH

D. Na CO 和 NaOH 【实验反思】

(1)下列物质①BaCl 2

溶液、②Ca(NO ) 溶液,③Ca(OH) 溶液、④Ba(OH) 溶液, 不能替代步骤一中CaCl 溶液的是______(填序号)。

(2)步骤二中用另外一种试剂代替酚酞溶液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

2 2 2

3 2 3 3 2 2 2 2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A、易挥发属于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

B、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物质燃烧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

C、熔点?114℃、沸点78℃属于物质的熔点沸点,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

D、有特殊香味属于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

故选:B。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2.【答案】C

【解析】解:A、细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红热,不能燃烧,A错误;

B、醋酸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B错误;

C、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黄铜片与铜片相互刻画,铜片上有划痕,C正确;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有大量白雾产生,D错误;

故选:C。

A、根据铁丝燃烧现象分析;

B、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C、根据合金的性能分析;

D、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以及化学反应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3.【答案】D

【解析】解:A、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说法正确。B、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说法正确。

C、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说法正确。

D、侯德榜改进制碱技术制得了纯碱,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社会责任感。

4.【答案】A

【解析】解: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说法正确;B、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选项说法错误;

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但不能说明离子一定比原子更稳定,选项错误;

故选:A。

A、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B 、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C 、根据分子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D 、根据原子和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等是正确解答本 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A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属于三大合成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B 、氯化钠、纯碱是盐;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故选项说法错误。

C 、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属于混合物;二氧化锰、二氧化碳是氧化物,故 选项说法错误。

D 、铁、锌、硒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钙属于常量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

A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B 、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C 、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 、根据人体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所包括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特征、盐的特征、氧化物的特征、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的种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 、t

℃时,a 、c 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0g 120g

× 100% ≈ 16.7%,

20%错误;故选项错误;

B 、将接近饱和的 c 物质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质、降温等方法错误,降温 时 c 物质的溶液更不饱和;故选项错误;

C 、将 150ga 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 30g ,故选项正确;

3

℃降温至t ℃,可析出 a 物质的质量= 150g ? 120g = 1

D 、将 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 2

℃降温至t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1

关系为b > a > c ,b > a = c 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C 。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而 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A 、有关的计算要准确;

B 、将接近饱和的 c 物质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质、降温等方法错误;

C 、晶体的析出;

D 、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比较。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 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 题中。

7.【答案】B

【解析】解:A 、Ag 、Cl ? 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氯化银沉淀,其Cu 2+

的水溶液呈蓝色,故

选项错误。

B 、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 正确。

C 、H 、CO 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Ba 、CO 能结合成碳酸钡沉淀,不 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1

+ + 2? 2+ 2? 3 3

D 、Mg 、OH 能

结合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 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 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8.【答案】A

【解析】解:

A 、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而非氯化亚铁。错误;

B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可以转化;

C 、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可以转化;

D 、硫酸铜和可溶性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可以转化。 故选:A 。

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能实现 转化的需要逐一进行举例验证,而不能一步转化的只要整个过程只要有一个转化不能实 现即可。

涉及多种物质之间的一步转化时,第一要注意转化的方向,第二是要是否存在明显的不 能实现的转化,也就是找出明显的突破口来加速题目的解决。

9.【答案】D

【解析】解:A 、碱溶液呈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的溶液,也可能是碳酸 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B 、H O 和H O 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 项推理错误。

C 、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但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如CO + CuO Cu + C O

2 ,故选项推理错误。 D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 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

A 、根据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B 、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D 、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 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0.【答案】A

【解析】解: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 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 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

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 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计算产率,所需的仪器分别是烧杯、玻璃棒、 铁架台、漏斗、烧杯、托盘天平(称量粗盐和精盐的质量).

A 、两个实验中都能使用到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故选项正确.

B 、两个实验中均无需使用试管,故选项错误.

C 、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实验中无需使用漏斗,故选项错误.

2+ ? 2 2 2

D 、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实验中无需使用铁架台、蒸发皿,故选项错误. 故选:A .

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分析解答需要的仪器,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 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 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粗盐提纯的原理、所需 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A 氢气

【解析】解:A 、由于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故 A 说法正确; B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水分子的体积不变,故 B 说法不正确; C 、pH 小于5.6的雨水就是酸雨,故 C 说法不正确; D 、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 故答案为:A ,D 补充:氢气。

A 、根据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分析;

B 、根据水分子的变化分析;

C 、根据酸雨的 pH 分析;

D 、根据电解水的现象和结论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水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2.【答案】B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解析】解:A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 A 说法不正确;

B 、金刚石、石墨、

C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 B 说法正确; C 、CO 、CO 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决定了化学性质不相同,故

D 说法 不正确。

D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为:B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根据碳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结构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13.【答案】A ①③

【解析】解:A 、④是 11 号是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说法正确;

B 、①中最外层电子数为 6,大于 4 个,易得到 1 个电子,形成阴离子,故说法错误;

C 、④和②的质子数相同,所以④和②是同种元素。图中共有三种元素,故说法错误;

D 、①和③的最外层均为 6 个电子,所以化学性质不相似。

故答案为:A ;①③。

A 、根据质子数判断元素及类别。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是2),属于稳定结构进行解 答;

B 、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大于 4 个,易得到电子解答;

C 、根据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进行解答;

D 、根据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进行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知识,并应用知识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4.【答案】C AgNO 溶液

【解析】解:A 、苏打和小苏打,均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 、NaOH 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NH NO 溶液和稀盐酸反应不发生反应, 两种物质反应不明显,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 、生石灰和氢氧化钠与水接触都放热,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而

60 2 3

4 3

熟石灰溶于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D 、NaCl 溶液能与AgNO 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硝酸钠不能与硝酸银溶液 反应,可以鉴别。

故选:C ;AgNO 溶液。

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 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 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5.【答案】B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解析】解:A 、CO 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 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 、CaCO 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 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 水,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 误。

D 、KCl 易溶于水,MnO 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 离除杂。

故答案为:

B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 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 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6.【答案】2H Al

CH CaO Ca(OH) CO

【解析】解:(1)两个氢原子可以表示为 2H 。 故填:2H 。

(2)地壳中含量最多金属元素的离子是带 3 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可以表示为Al 3+ 故填:Al 。

。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以表示为 CH 4 。 故填:CH 。

(4)生活中常作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是氧化钙,可以表示为 CaO 。 故填:CaO 。

(5)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氢氧化钙,可以表示为Ca(OH) 2

故填:Ca(OH) 。

(6)有毒且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一氧化碳,可以表示为 C O 。

故填:CO 。

(1)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该元素的 1 个原子,有时还可以表示一种 物质;

(2)每个铝离子带 3 个单位正电荷;

(3)每个甲烷分子由 1 个碳原子和 4 个氢原子构成;

(4)氧化钙中钙元素化合价是+2,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 为零可知,氧化钙中钙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是 1:1;

(5)氢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2,氢氧根的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 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氢氧化钙中钙原子和氢氧根的个数比是 1:2;

3 3 3

2 3+

4

2

3+ 4 2

(6)一氧化碳是有毒且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17.【答案】硫酸铜小苏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氮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Fe+ CuSO = FeSO +Cu

44

【解析】解:(1)①硫酸铜是一种盐,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故填:硫酸铜;②小

苏打受热时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份;

故填:小苏打;

(2)生活中带用二氧化碳灭火而不用氮气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氮

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故填: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氮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3)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 =

4 FeSO +Cu.故填:Fe+CuSO = FeSO +Cu。

444

(1)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2)根据气体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常见盐的用途与化学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

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金属材料Fe O +6HCl = 2FeCl + 3H O 含碳量不同Fe O +

3CO?高温??

?2Fe+3CO

2

硝酸铝、硝酸亚铁

【解析】解:(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青铜是铜锡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 O +6HCl = 2FeCl +3H O。

2 3 3 2

(3)生铁和钢二者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 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

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3?高温?

?

?

2Fe+3CO

2

(4)向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与硝酸铝溶液不反应,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无法确定反应的程度,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铝、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

故答案为:

(1)金属材料;

(2)Fe O +6HCl = 2FeCl +3H O;

2 3 3 2

(3)含碳量不同;

2 3?高温?

?

?

2Fe+3CO

2

(4)硝酸铝、硝酸亚铁。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进行分析解答。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生铁和钢的组成成分,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 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比铝弱,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生铁和钢的组成成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1)MgCl

2+Ca(OH) = Mg(OH) ↓ +CaCl

2 2 2

;稀盐酸;

2 3 3 2 2 3

Fe O +3CO

Fe O +3CO

(2)MgCl

2

Mg + Cl ↑;分解

2

【解析】解:(1)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镁需要加入碱液以提供氢氧根,此处选择氢氧化 钠进行反应,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 + Ca(OH) = Mg(OH) ↓ +CaCl 2

2

2

2

;结合流程图分析,由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 需加入的试剂为稀盐酸;故填:MgCl 2 + Ca(OH) = Mg(OH) ↓ +CaCl 2 2 2 ;稀盐酸;

(2)由题中可知反应产物,再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书写方程式:MgCl

2

Mg + Cl ↑;该反应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生成物,故反应的类型为分解反应;故填:MgCl 2

Mg + Cl ↑;分解。

2

2

(1)根据图中氯化镁变成氢氧化镁需加入碱液氢氧化钠结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以及 将氢氧化镁变为氯化镁的方法分析;

(2)根据无水氯化镁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镁和氯气进行分析。

本题是对海水中物质的提纯应用的考查,主要是利用了酸碱盐之间的相关反应,解决物 质的相关转化,是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具体应用。

20.【答案】长颈漏斗 AC 2KMnO

4

△?

K MnO + MnO + O ↑; b 饱和的碳酸氢钠

2

4

2

2

溶液

【解析】解:(1)仪器①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实验室要加热KMnO 4 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需要加热适合用装置 A 作发生装置制取, 氧气不易溶于水并要制取较纯的气体适合用排水法收集,故选 C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

酸钾、过氧化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

4

△?

?

K

2

MnO + MnO + O ↑;

4 2 2

(3)二氧化碳不和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氯化氢气体能和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所以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应在 F 装置中盛装的试剂为饱和的碳酸 氢钠溶液,导管口 a 应连接 b 。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

(2)AC ; 2KMnO 4 △

?

K MnO 2 4

+ MnO + O ↑; 2 2 (3)b ;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水溶性和特殊要求选择装 置;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的性质选择装置。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装置选择的依据、除杂的方法,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 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 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21.【答案】(1)2.2;

(2)氯化钠;

(3)设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x

由图可知,与二氧化碳生成有关的稀盐酸的质量为100g ? 50g = 50g

Na CO + 2HCl = 2NaCl + H O + CO ↑

2 3

2 2

73 44

73 50g·x

=

44 2.2g

x = 7.3%

答: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解析】解:

(1)由图可知完全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是2.2g。故填:2.2;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此时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已经恰好完全转化为氯化钠,

所以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故填:氯化钠;

(3)设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由图可知,与二氧化碳生成有关的稀盐酸的质量为100g?50g = 50g

Na CO +2HCl = 2NaCl+H O+CO ↑

2 3 2 2

7344

50g ·x 2.2g

73 50g·x

=

44 2.2g

x = 7.3%

答: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以及与二氧化碳生成有关的盐酸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求算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2.【答案】(1)改良酸性土壤;

(2)置换反应;

(3)CO +Ca(OH) = CaCO ↓ +H O;

2 2

3 2

(4)CuO。

【解析】解:(1)A?F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B、C、D、E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碳酸钙,碳酸钙会与D反应,所以D是酸,可以是盐酸,C会转化成碳酸钙,会与盐酸反应,所以C是氢氧化钙,B会与碳酸钙相互转化,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B是二氧化碳,盐酸转化成的E会与F反应,所以E 是氢气,F可以是氧化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物质的一种用途是改良酸性土壤;

(2)D → E的反应是盐酸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3)B → A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 +

2

Ca(OH) = CaCO ↓ +H O;

2 3 2

(4)F的化学式可能是CuO。

故答案为:(1)改良酸性土壤;

(2)置换反应;

(3)CO +Ca(OH) = CaCO ↓ +H O;

2 2

3 2

(4)CuO。

根据A?F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B、C、D、E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碳酸钙,碳酸钙会与D反应,所以D是酸,可以是盐酸,C会转化成碳酸钙,会与盐酸反应,所以C是氢氧化钙,B会与碳酸钙相互转化,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B是二氧化碳,盐酸转化成的E会与F反应,所以E 是氢气,F 可以是氧化铜,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

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3.【答案】CaCO + 2HCl = CaCl + H O + CO ↑ 浓硫酸 碳酸钠 无明显现象 硝酸

2 2 2 银 产生白色沉淀 HCl + AgNO = AgCl ↓ +HNO 3

【解析】解:【实验方案】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制备CO 的化 学方程式:CaCO + 2HCl = CaCl + H O + CO ↑。 故填:CaCO + 2HCl = CaCl + H O + CO ↑。 【交流讨论】

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CO ,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入饱和NaHCO 溶液(除去氯化氢)和 浓硫酸(吸收水蒸气)。 故填:浓硫酸。

(1)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氢 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猜想Ⅰ不成立。

故填:碳酸钠。

(2)将少量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 浊不是二氧化碳过量导致的,猜想Ⅱ不成立。

故填:无明显现象。

(3)将气体通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再加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氯化氢 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l + AgNO +HNO 。

3

3 = AgCl ↓ 故填: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HCl + AgNO 3 = AgCl ↓ +HNO 3

。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 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 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4.【答案】2NaOH + CO = Na CO + H O 一 :Ca(OH) 和CaCO C ③④ 2NaOH + CuSO = Cu(OH) ↓ +Na SO (或NaOH + NH Cl = NaCl + H O + NH ↑)

4

2

2

4

4

2

3

【解析】解:【实验探究】

(1)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 + CO =

2

Na CO + H O ;

2 3 2

(2)步骤一:取少量 NaOH 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 溶液,产生白色

2

沉淀,说明溶液中有碳酸钠;

步骤二: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与金额溶液中有氢氧化钠,故 猜想一成立;

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量多了也会形成沉淀,如果步骤一中白色沉淀由两种物质组成, 则两种物质是:Ca(OH) 和CaCO ;步骤二中根据酚酞溶液变红这一现象证明样品中含 有 NaOH ,故选 C ;

【实验反思】

(1)氯化钡、硝酸钙都可以把溶液中的碳酸钠变成碳酸盐沉淀且不引入新的碱性物质, 因此可代替氯化钙进行实验;氢氧化钙、氢氧化钡虽然与碳酸钠也能形成碳酸盐沉淀, 但由于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使得接下来滴加酚酞检验氢氧化钠的实验无法得出正确结 论,因此不可代替氯化钙进行实验;故选③④;

(2)利用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溶液形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或与铵盐如氯化铵等 产生有氨臭味的氨气等物质代替酚酞,也可以检验出氢氧化钠的存在,化学方程式为:

3 3 2 3 2 2 2 3 2 2 2 2 3 2 2 3 2 2

3 2 3

2NaOH+CuSO = Cu(OH) ↓ +Na SO (或NaOH+NH Cl = NaCl+H O+NH ↑)。

4 2 2 4 4 2 3

故答案为:

【实验探究】

(1)2NaOH+CO = Na CO +H O;

2 2 32

(2)一;:Ca(OH) 和CaCO ;C;

23

【实验反思】

(1)③④;

(2)2NaOH+CuSO = Cu(OH) ↓ +Na SO (或NaOH+NH Cl = NaCl+H O+NH ↑)。

4 2 2 4 4 2 3

【实验探究】

(1)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现象进行分析;根据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进行分析;根据氢氧化钠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进行分析;

【实验反思】

(1)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硝酸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

(2)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的蓝色沉淀,能与铵盐反应放出氨气;

本题综合考查了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性质以及氢氧化钠的检验方法,注意把握所加入的

试剂不能产生对后面的检验操作形成影响的物质,正确选择试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