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性足病影像表现及对比分析72例

糖尿病性足病影像表现及对比分析72例

糖尿病性足病影像表现及对比分析72例
糖尿病性足病影像表现及对比分析72例

糖尿病性足病影像表现及对比分析72例

目的对糖尿病足病的X线、CT及MRI影响表现进行对比分析,为患者后期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足病患者共72例,根据不同影像表现将其均分成三组,每组各自24例患者,其中A 组患者采用X线进行诊断检查;B组患者采用CT进行诊断检查,C组患者采用MRI进行诊断检查,对比分析三组患者采用不同影像检查的表现。结果对糖尿病性足病患者采用不同影像方式检查后,其结果显示:A组患者检查出骨质疏松者11例,关节旁皮质骨缺损者10例,神经性骨关节病2例,1例患者经X线平片检车未发现异常状况;B组患者检查出患者有血管壁钙化现象明显优于A组患者,此外MRI检查能够发现患者软组织水肿、骨髓炎、神经性骨关节病变及血管改变情况。结论在为糖尿病性足病患者进行诊断检查时,X线平片能够对患者的病状进行诊断,CT扫描检查能够更加清晰观察到患者下肢及足部血管壁钙化状况,而MRI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细微解剖结构,提高对软组织的分辨率,其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糖尿病性足病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影像检查。

标签:糖尿病性足病;影像表现;对比

糖尿病性足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由于糖尿病患者在疾病和治疗阶段出现了骨关节改变症状,且伴有软组织坏死和足部骨关节感染情况发生。临床医学研究表明:此病与神经系统、血管病变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病在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很有可能会由于足溃疡久治不愈而发生重度感染,使得患者致残,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健康[1]。本文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足病患者共72例,根据不同影像表现将其均分成三组,分别对患者进行X线、CT和MRI影像检查,对比分析其检查结果,为糖尿病性足病患者提供临床治疗指导和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性足病患者共72例,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糖尿病性足病病理分析后,根据不同影像表现将其均分成三组,A组、B组和C组患者各自24例,其中A组患者经X线诊断检查,该组中男性患者占15例,女性患者占9例,患者年龄33岁~80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

2.3±2.6)岁,患者病程8年~20年,平均病程为(12.5±2.4)年,B组患者经CT诊断检查,该组中男性患者占14例,女性患者占10例,患者年龄30岁~79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4.1±2.3)岁,患者病程在7年~24年,平均病程为(1

3.4±2.2)年,C组患者经MRI诊断检查,该组中男性患者占10例,女性患者占14例,患者年龄34岁~82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6.8±3.8)岁,患者病程7年~19年,平均病程为(111.4±2.1)年,A组、B 组和C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研究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研究。

1.2方法患者入院后,对A组患者采用X线诊断检查,对患者均以GE数

骨关节病及其治疗现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罗先正 写在课前的话 骨关节炎(OA)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退行性疾病,临床以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为典型表现。有资料显示,在未来几十年里,随着人口数量增加和老龄化,预计骨关节炎有可能成为工业社会中引起身体残疾,增加医疗费用和降低生活质量的首要原因。通过本课程学习,您将能充分掌握骨关节炎的相关知识。 一、骨关节炎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300余年,希腊学者希波格拉首先认识到这个疾病,并将其命名为骨关节炎(OA)。由于骨关节炎多发生于老年人群,故又称老年关节炎或退行性关节炎。根据影像学改变又称增生性关节炎。 1956年关节的X线片用于OA诊断,1963年根据关节X线片将OA分为四级: 1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水分减少;表层磨损变薄。 2级:边缘骨赘形成;即骨刺呈唇样或鸟嘴样突出。 3级:软骨下骨反应硬化;软骨不规则;软骨下骨质受力不匀而导致反应性骨硬化.X 线表现广泛性骨密度增高。 4级:软骨下囊性变;关节面下呈圆形或类圆形透明区;为OA后期改变。 二、骨关节炎的诊断 (一)骨关节炎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Kellgren和Lawrecne的影像学诊断标准为: 1. 0级:正常; 2. Ⅰ级:关节间隙可疑陕窄;可能出现骨赘;

3. Ⅱ级:关节间隙轻度变窄;明显骨赘形成; 4. Ⅲ级:关节间隙明显陕窄;中等量骨赘形成;软骨下骨质轻度硬化; 5. Ⅳ级:关节间隙可能消失;多量骨赘形成;关节面下骨质硬化明显;关节肥大或变形。 (二)骨关节炎的分类 骨关节炎可分为哪两类?引起骨关节炎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骨关节炎可分为原发性关节炎和继发性骨关节炎。原发性关节炎病因不明,与年龄增加、体重指数有关,女性多于男性。继发性骨关节炎具有较明确原因,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以下7种类型: 1.关节外伤后形成的创伤性骨关节炎; 2.关节感染后形成的感染性骨关节炎; 3.先天发育不良所致的继发骨关节炎,如髋臼发育不良等; 4.骨坏死所致的关节炎,如原发性股骨头坏死所致髋关节炎; 5.代谢免疫疾病所致的关节炎,如牛皮癣性关节炎、痛风等; 6.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关节炎,最常见的是夏科氏关节; 7.其他:如地方性疾病、大骨节病等。 (三)骨关节炎临床诊断标准 骨关节炎临床诊断标准包括:关节疼痛或压痛;晨僵≥30min ;年龄≥40岁;关节活动时有磨擦声;关节弹响或活动受限;浅表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肿胀;膝关节可出现浮髌阳性。 三、骨关节炎的危害性和流行病学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分类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类 1、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为: 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根据,应注意单纯空腹血糖正常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应加测餐后血糖,必要时应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OGTT的葡萄糖负荷量成人为75g,儿童1.75g/kg,总量不超过75g.服糖前及服糖后30、60、120、180分钟测定血糖。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尿糖不作为糖尿病诊断指标。 1.有糖尿病的症状,任何时间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 mmol/L (200mg/dl )。 2.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7.0 mmol/L (126mg/dl )。 3.糖耐量试验(OGTT )口服75g 葡萄糖后2 小时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 mmol/L 。 以上三项标准中,只要有一项达到标准,并在随后的一天再选择上述三项中的任一项重复检查也符合标准者,即可确诊为糖尿病。 2、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化血红蛋白A1c≥6.5%*。 (2)空腹血糖FPG≥7.0 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h内无热量摄入。 (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11.1 mmol/l。 (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11.1 mmol/l。 *在无明确高血糖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标准1~3。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版推荐诊断标准(即将废除) 糖尿病、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单位:mmol/l) 4、您知道糖尿病分哪几类吗? 目前通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分类方法,临床类型分为糖尿病Ⅰ型、Ⅱ型(BM)、葡萄糖耐量减低(IGT)妊娠糖尿病(GDM)糖尿病风险者4种。 (1)Ⅰ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多在35岁以下,但成年和老年也可得,起病急,病情重,多饮、多尿、多食症状明显,多数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需用胰岛素治疗,对胰岛素很敏感。 (2)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为40岁以上,儿童也有此型的,发病缓慢,病情较轻,不依赖外来胰岛素为生,在感染和应激时,可

糖尿病试题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测试题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部分) 一、判断题(50题) 1.糖尿病综合治疗目标不仅是血糖达标同时包括血脂、血压、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2.目前2型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并发症。() 3.2型糖尿病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4.糖尿病性血管病变,最具有特征性的是微血管病变?。() 5.鉴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的主要症状是神志改变。() 6.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酸。() 7.补充体液、电解质和应用胰岛素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治疗方法。() 8.尿糖阳性为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 9.空腹血糖正常为3.9-5.6mmol/L() 10.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可反映取血前4-12周血糖的总水平。() 11.血浆胰岛素和C-肽的测定有助于诊断糖尿病。() 12.磺脲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

13.二甲双胍餐前餐中餐后服用效果一样。() 14.普通胰岛素于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 15.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高渗昏迷宜选用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16.成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治疗每小时静脉滴注2~6UR。() 17.成人低血糖是指血糖低于2.8mmol/L(50mg/dl)() 18.低血糖的症状或表现包括手抖、心悸、饥饿感、便频。() 19.对于功能性低血糖病人,为减少低血糖发作应予低纤维饮食。() 20.若患者尿量为2000ml/d,尿比重为1.028,此时应考虑患者糖尿病可能。() 21.合理的糖尿病饮食,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5%-60%。() 22.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是冠心病。() 23.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是血肌酐水平升高。() 2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最典型的早期临床表现为视物模糊。() 25.为了解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应一年一次检查眼底。() 26.胰岛素治疗时,每日三次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案。()

40例糖尿病足患者X线及CT的影像表现的比较

40例糖尿病足患者X线及CT的影像表现的比较目的针对临床糖尿病足患者的X线及CT影像表现进行比较分析,可对其 早期血管及骨质改变进行确诊,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进行治疗。方法收集40例糖尿病足病患者有关资料,20例患者采取X线检查,20例患者对双下肢采取螺旋及CT超声检查方法,对影像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骨质疏松并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骨关节脱位、变形及病理性骨折等都是糖尿病足患者X线影像检查的主要表现,CT影像能够对患者下肢远端小血管病变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结论患者在糖尿病Ⅰ期可产生血管及骨质改变,诊断糖尿病足主要采取X线检查方法,CT影像能够对患者下肢早期骨质改变及足部血管壁钙化清晰显示。 标签:糖尿病足患者;医学影像表现;临床诊断 在临床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是一种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该并发症与血管、神经病变及感染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是因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及神经异常而引发足部感染、溃疡或破坏其深层组织。慢性溃疡或坏疽是患者比较常见的不利后果,临床中具有18%的发病率,截肢致残是最严重的一种严重后果,是导致患者非外伤性截肢的一个重要原因[1],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的40例糖尿病伴随足部病变患者的有关资料,其中有24例男患者,16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51~83岁之间,平均年龄(62.5±3.4)岁,患者病程在4~18年之间,平均病程(10.2±1.8)年。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治疗由于不具有良好的依从性,都在足胫部产生骨关节及血管病变,33例患者同时伴有程度不同的血管钙化,3例患者形成坏疽,1例患者实施截趾手术。 1.2 方法 将4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者20例,分别有20例患者采取X 线检查,20例患者对双下肢采取螺旋及CT超声检查方法,对患者足部进行检查,对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 采用X影像检查的20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的糖尿病足具有骨质疏松表现,占75%。该研究中13例患者X线影像不存在显著的骨质稀疏而CT影像存在明显的骨质稀疏,骨质疏松并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骨端骨质吸收残留对硬化骨干中心产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存在不明显的骨质增生及骨膜反应,在骨端病发率高于骨干部位,该研究中有1例。3例患者X线影像结果具有粗大的肿胀部位,消

骨关节疾病影像学表现

一基本病变X线表现 骨质疏松: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组织学: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和骨小梁减少。临床特点:常见于:老年妇女和关节活动障碍病人易发生病理骨折 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减少、骨皮质变薄或密度减低呈分层状改变。椎体鱼脊样变形或楔形变,骨小梁稀疏纵行排列。 骨质软化: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矿物质含量减少。组织学:骨样组织钙化不足。病因:Vit D缺乏,钙磷排泄过多,肠道吸收功能减退 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减少和骨皮质边缘模糊。承重骨骼常变形:如O型腿、X 型腿,骨盆三叶变形。常见假骨折线:假骨折线1-2mm宽透明线,对称出现,好发于耻骨、坐骨、肱骨、股骨上段和胫骨 骨质破坏:局部骨组织被病理组织代替,骨组织消失,骨皮质、骨松质均可发生 病因:炎症,肉芽肿,肿瘤或瘤样病变。 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呈筛孔状或虫蚀状或中断消失或呈膨胀性改变 骨质增生硬化: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多,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多。病因:慢性炎症,外伤,原发性骨肿瘤,代谢性疾病如甲旁低,氟中毒。 X线表现:骨质密度增高,伴有或不伴有骨骼的增大,骨小梁增多、增粗,骨皮质增厚致密,骨髓腔变窄。 骨质坏死:局部骨组织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组织学:骨细胞死亡、消失和骨髓液化、萎缩。病因: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骨缺血性坏死,外伤骨折后。 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死骨表面有新骨形成,骨小梁增粗,绝对高密度,死骨周围骨质被吸收,相对高密度 骨膜反应:膜增生或骨膜反应,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组织学: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多,有新生的骨小梁。病因:炎症、肿瘤、外伤、骨膜下出血。转归:与骨皮质融合、新生骨吸收、肿瘤侵蚀破坏。 X线表现:与骨皮质平行的密影,可呈线状、层状、花边状 骨/软骨内钙化:病因:软骨类肿瘤出现软骨内钙化,骨梗死所致骨质坏死可出现骨髓内钙化。 X线表现:颗粒状或小环状无结构的致密影 矿物质沉积:部位:成年:骨内。生长期:干骺端 X线表现:多条横行的致密带,厚薄不一,氟骨症:骨小梁粗糙、紊乱,骨密度增高。 关节肿胀:由于关节积液、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炎症所致 X线表现:关节间隙“正常”或增宽,关节囊膨隆、密度增高,邻近脂肪垫受压移位,深部肌肉肿胀,如闭孔内肌,常见病:关节炎症、外伤及出血性疾病 关节破坏:关节软骨和其下的骨性关节面骨质被病理组织所侵犯、取代 X线表现:破坏只累及关节软骨时仅见关节间隙狭窄,累及骨关节面时则出现相应的骨破坏和缺损。严重时出现关节半脱位和关节变形。 关节退行性变:缓慢发生的软骨变形、坏死、溶解,关节间隙变窄,继而骨性关节面增生、硬化,并于骨缘形成骨赘 X线表现: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囊变和骨性关节面边缘骨赘形成 老年人常见,慢性创伤和长期承重也可导致。 关节强直:骨性强直,关节骨端由骨组织取代,骨小梁通过关节连接两侧骨端,多见于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愈合后。纤维性强直,

糖尿病问诊

糖尿病问诊 坐席:糖尿病是的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多吃、多喝、多尿、消瘦),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硬化、斑块已形成,支端神经损伤,血管容易闭塞,闭塞现象最严重,从而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坏疽,(停顿一下)1.坐席:叔叔,您这边多大年纪了?。 客户:56岁。 2.坐席:恩,您得这个糖尿病有几年了? 客户:7年了。 3.坐席:哎,7-8年了是吧,有家族遗传吗? 客户:没有家族遗传. 4.坐席:哦,那您现在血糖多少? 血糖(上面)多少, 血糖(下面)多少? 客户:血糖上面6.8,下面5.8(正常血糖是6.1) 坐席:恩,这个糖尿病高了点,要尽快降低血糖,不能往下再发展了,糖尿病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由糖尿病病变转变而来,后果相当严重。足病(足部坏疽、截肢)、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性病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这个您应该知道吧? 客户:恩,知道。 5.坐席:身体(腿部)有浮肿的情况吗?(少数病人在血浆蛋白降低前,当24小时尿蛋白超过3克时,明显的全身浮肿) 客户:腿部有些肿了。 6.坐席:有头晕、贫血、乏力的情况吗?(有明显氮质血症的糖尿病病人,可有中度的贫血) 客户:有的,蹲下来久了经常头晕。 坐席: 啊,经常是吧,糖尿病贫血临床表现为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无痛性心肌梗死,严重的会心律失常,阵发性心动过速或心跳、心搏骤停,常于数小时内死亡,这个您知道吧。 7. 坐席:有皮肤瘙痒、皮肤溃烂(下肢、足部溃疡经久不愈)、皮肤麻木、针刺感、疼痛的症状有吗? 客户:皮肤麻木,针刺一样。 8.坐席:平常抽烟喝酒的吗? 客户:都有/烟不抽,酒喝一点/烟酒都不用

糖尿病足的X线、CT及MRI的影像对比及分析

糖尿病足的X线、CT及MRI的影像对比及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01T11:14:36.173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4月8期作者:黄亚男 [导读] 分析比较糖尿病足的X线、CT及MRI的影像结果。 黄亚男 (黑龙江省肇东市人民医院CT室;黑龙江肇东151100)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糖尿病足的X线、CT及MRI的影像结果。方法抽取来我院治疗经临床确诊的58例糖尿病足患者(2012年10月至2015年11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58例糖尿病足患者实施X线、CT及MRI检查,分析比较X线、CT及MRI检查的检出结果。结果 CT检查诊断骨质疏松以及血管壁钙化的检出效果明显高于X线DR平片,P<0.05;而CT检查和X线DR平片之间骨端骨质破坏、神经性骨关节病、软组织肿胀的检出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对经X线DR平片检查显示未见明显异常的8例糖尿病足患者实施MRI检查显示发现,8例患者的MRI图像均表现为关节腔内液体增多,并呈现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X线检查可取得一定的检查结果,但为保证检出效果,对X线DR平片检查显示未见明显异常的糖尿病足患者应实施CT检查、MRI检查。 【关键词】糖尿病足;X线;CT;MRI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亦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糖尿病足在临床又称为糖尿病性骨关节病,属于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以患者足部骨关节及软组织发生坏死、感染现象为典型症状,该并发症主要以久病的糖尿病老年患者较多见[1-4]。糖尿病足若不及时加以干预,易使患者足部出现继发性感染、坏疽,严重者需要截肢,因此,尽早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有效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5-6]。我院为了分析糖尿病足的X线、CT及MRI的影像对比效果,对该类患者实施X线、CT及MRI检查,现详细内容见下文。 1 5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资料和方法 1.1 5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一般资料 抽取来我院治疗经临床确诊的58例糖尿病足患者(2012年10月至2015年11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58例糖尿病足患者男女分别为38、20例,最大患者和最小患者的年龄分别为74、49岁,58例患者年龄均值为(68.34±1.35)岁;糖尿病病程为9至20年,平均糖尿病病程为(13.24±1.61)年;58例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足国际临床指南制定的糖尿病足诊断标准[7],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足部组织营养障碍、下肢神经或血管病变。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58例糖尿病足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知情该研究的内容、目的并自愿签署同意协议。 1.2 检查方法 对58例糖尿病足患者实施X线、CT及MRI检查,采用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数字DR机对58例糖尿病足患者实施X线DR平片检查,同时对患者实施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主要对患者的腰椎、髋关节进行检查),可对患者实施正斜位、侧位片拍摄;CT诊断采用通用公司生产的64排全身扫描机进行检查;MRI检查使用通用公司生产的1.5T磁共振扫描机进行检查。 1.3 评估指标 分析比较X线、CT及MRI检查的检出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对X线、CT及MRI检查的检出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以α=0.05作为检验标准,检出结果为计数资料,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研究结果使用率表示,P<0.05,表示比较结果存在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比较X线DR平片和CT检查的检出情况 58例糖尿病足患者经X线DR平片检查显示,有29例患者为骨质疏松,有10例患者为骨端骨质破坏,有7例患者为神经性骨关节病,有52例患者为软组织肿胀,有24例患者为血管壁钙化,有8例患者X线平片显示未出现明显骨质异常,但而CT检查显示存在明显的骨质稀疏表现,对其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亦被确诊。研究发现,CT检查诊断骨质疏松以及血管壁钙化的检出效果明显高于X线DR平片,组间比较结果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而CT检查和X线DR平片之间骨端骨质破坏、神经性骨关节病、软组织肿胀的检出效果无显著差异,统计学不具有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 2.2 比较X线DR平片和MRI检查的检出情况 8例糖尿病足患者X线DR平片检查显示未见明显异常,经MRI检查显示,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MRI图像均表现为关节腔内液体增多,并呈现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有6例患者出现关节脱位,具体MRI图像表现为关节间不存在正常的解剖联系;有5例患者出现水肿,具体MRI图像表现为软组织边界模糊,存在异常皮下脂肪信号长T1长T2信号;有4例患者出现溃疡,具体MRI图像表现为皮下出现正常连续的信号强度线中间断裂,可见局限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有7例患者出现糖尿病足骨髓炎,具体MRI图像表现为骨骼在T1WI时显示低信号,在T2WI时显示高信号。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人数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且年龄亦呈现年轻化趋势。糖尿病足作为

骨关节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转载) 发表者:吴恒莲482人已访问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最常见的关节疾病。是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本病的发生与衰老、肥胖、炎症、创伤、关节过度使用、代谢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OA在中年以后多发,女性多于男性。本病在4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0%-17%,60岁以上为50%,而在75岁以上人群则高达80%。该病有一定的致残率。 本病按病因分为原发性OA和继发性OA。前者是指原因不明的OA,与遗传和体质因素有一定关系,多见于中老年人;后者是指继发于关节外伤、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病、炎性关节病、地方性关节病、其他骨关节病等。有时很难鉴别原发性OA和继发性OA。问诊和体格检查可以帮助判断病因。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继发性OA的诊断。本病按照是否伴有临床症状分为症状性OA和放射学OA。前者伴有明显的OA临床症状,而后者无临床症状只有X线表现。 1 临床表现 1.1常见症状和体征 本病好发于膝、髋、手(远端指间关节、第一腕掌关节)、足(第一跖趾关节、足跟)、脊柱(颈椎及腰椎)等负重或活动较多的关节。 1.1.1 关节疼痛及压痛:本病最常见的表现是关节局部的疼痛和压痛。负重关节及双手最易受累。一般早期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休息时好转,活动后加重,随病情进展可出

现持续性疼痛,或导致活动受限。关节局部可有压痛,在伴有关节肿胀时尤为明显。疼痛在阴冷、潮湿和雨天会加重。 1.1.2 关节肿大:早期为关节周围的局限性肿胀,随病情进展可有关节弥漫性肿胀、滑囊增厚或伴关节积液。后期可在关节部位触及骨赘。 1.1.3 晨僵:患者可出现晨起或关节静止一段时间后僵硬感,活动后可缓解。本病的晨僵时间一般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很少超过0.5h。 1.1.4 关节磨擦音(感):多见于膝关节。由于软骨破坏、关节表面粗糙,出现关节活动时骨磨擦音(感)。 1.1.5 关节活动受限:由于关节肿痛,活动减少,肌肉萎缩,软组织挛缩等引起关节无力,活动受限。缓慢发生,早期表现关节活动不灵,以后关节活动范围减少。还可因关节内的游离体或软骨碎片出现活动时的“绞锁”现象。 1.2 不同部分OA的表现特点 1.2.1 手:以远端指间关节受累最为常见,表现为关节伸侧面的两侧骨性膨大,称赫伯登(Heberden)结节。而近端指间关节伸侧出现者则称为布夏尔(Bouchard)结节。可伴有结节局部的轻度红肿、疼痛和压痛。第一腕掌关节受累后,其基底部的骨质增生可出现方形手畸形,而手指关节增生及侧向半脱位可致蛇样畸形。 1.2.2 膝:膝关节受累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危险因素有肥胖、膝外伤和半月板切除。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后加重,下楼梯更明显,休息后缓解。严重者可出现膝内翻或膝外翻畸形。关节局部肿胀、压痛、屈伸运动受限,多数有骨磨擦音。

骨关节及其常见疾病

骨关节及其常见疾病 一、骨关节定义: 骨关节由相邻的骨之间借结缔组织构成的囊相连。相对的骨面之间有腔隙,腔内含有少量滑液。它的活动幅度较大,每个关节都有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某些关节还有韧带、关节盘和半月板等辅助结构。 二、骨关节发病原因及易发病人群: 2.1:发病原因: (1)年龄大(60岁以上、骨质退化)、(2)肥胖、(3)气候、(4)环境、(5)遗传、(6)重复劳动、(7)关节负重过大等。 2.2:发病人群: (1)60岁以上老年人、中老年人、(2)、更年期妇女、(3)久坐族、(4)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4)有遗传史的人群、(6)肥胖的人、(7) 长期居住在潮湿、寒冷环境中的人。 三、骨关节常见疾病——骨折 3.1:骨折(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3.2: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种情况: (1)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该部骨折,使受伤部位发生骨折,常伴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 (2)间接暴力(间接暴力作用时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 (3)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又称疲劳骨折)。 3.3:骨折的临床表现: (1)休克(患者常因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并发内脏损伤等而引起休克。) (2)发热(骨折处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 (3 3.4:骨折的治疗:

四、骨关节常见疾病——骨关节炎 4.1:骨关节炎(骨关节炎为一种退行性病变,系由于增龄、肥胖、劳损、创 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等。) 4.2:骨关节炎病因: (1):原发性骨关节炎: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高龄、女性、肥胖、职业性过度使用等因素有关。 (2)继发性 4.3:骨关节炎临床表现: (1)关节疼痛,常发生于晨间,活动后疼痛反而减轻,但如活动过多,疼痛又可加重。 (2)关节僵硬(活动时有摩擦感或“咔嗒”声)。 (3)病情严重者可有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 4.4:骨关节炎常用药物及副作用: (1 上瘾、依赖、危害身体。 (2)非甾体类抗炎药(消炎痛、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奇诺力、优妥、诺德 胃肠道副作用: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3)肾上腺皮质激素糖尿病、肌萎缩和骨质疏松、诱发眼病和精神症状。 (4 (5)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减少关节的负重和过度的大幅度活动,以延缓病变的进程。

糖尿病临床表现及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临床表现及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又称为消渴症,是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饮食规律,情绪因素等等)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分泌不均衡并且在体内参与血糖代谢的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发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可以导致各种系统、内脏、组织的并发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最严重的可以在肢体末端(手脚)产生坏疽,慢慢发黑形成碳化,后果非常严重。 表现: 1:平时吃的多喝的多会导致小便多(重则小便有烂苹果味),但是身体日渐消瘦,双唇发紫。这种情况多见于先天性遗传因素的一型糖尿病。 2:平时生活当中经常没有精神,身体乏力,并且肥胖(虚胖)这种类型一般属于后天不良饮食习惯或者情绪因素导致的严重内分泌失调而引起的二型糖尿病。 其中一型或二型糖尿病同样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另外环境因素和自身的原因比如: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和运动大量减少导致的肥胖是二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 使具有二型糖尿病遗传更容易个体在生活当中随时发病。一型糖尿病患者还会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一些病毒感染后如腮腺炎,淋巴腺炎症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了由胰腺分泌的胰岛素的功能,使身体内的血糖成分没有办法正常转化。 一型糖尿病一般的发病年龄轻,大多数都小于30岁,起病比较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并且平时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尿液检验可知),而且单用口服降糖药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二型糖尿病一般多见于中年以及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或高或低、动脉硬化等疾病。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需要多加留意。 温馨提示:一般首先要求需要保持良好,乐观积极的心态,在饮食方面以及生活习惯方面加以科学的控制,另外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口服药或者胰岛素进行调节,必须严格按照药物说明(剂量以及用药时间)。 【本文由执业医师柳泉名供稿】

糖尿病足的鉴别诊断

糖尿病足的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均可出现血管病变,因此需要根据其临床特征、病史等多方面进行鉴别,以明确诊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专家是怎么给我们阐述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糖尿病血管病变与非糖尿病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病变较无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出现更早。周围血管疾病中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都有下肢发凉、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表现,其鉴别要点如表1: 表1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鉴别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年龄中老年人多见老年人多见20~40岁青壮年男性病史糖尿病,伴或不伴高常有高血压、冠心病、多见于嗜烟者,常无血压、冠心病病史糖尿病的病史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受累血管大、小动脉大、中动脉中、小动静脉 病理变化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动静脉慢性炎症 辅助检查X线检查可能在动脉X线检查可能在动脉X线检查无动脉钙化部位显示钙化病灶;部为现实钙化病灶;病灶;动脉造影可见 动脉造影血管有广泛动脉造影血管有广泛受累段处于狭窄或闭 的不同程度的狭窄或的不同程度的狭窄或塞状态;血脂多正常 闭塞;血糖升高闭塞;血脂多有异常 二、不同坏疽的鉴别 临床上坏疽不仅为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其他如动脉粥样硬化性坏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病等均可引起坏疽。有时从坏疽的性质上难于判断其究竟属于那种疾病,需要结合病史。但有时患者没有明确的糖尿病诊断,当坏疽经久不愈时,检查才发现是糖尿病性坏疽,这都是给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不便,因此对各种坏疽应加以区分。常见坏疽的鉴别要点如表2:表2糖尿病坏疽、雷诺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坏疽比较 性别年龄病因起病部位症状和体征血糖 糖尿男女中老年肢端缺渐进性足部占肢凉麻疼血糖 病性区别多见血,神经96.5%,间歇性跛行偏高 坏疽不大病变,局手部占湿性坏疽多 部感染 3.5% 雷诺女性青壮年小动脉痉渐进性上肢多见对称性皮肤,苍正常 下肢少见白紫绀或鲜红, 病多见多见孪或扩 张, 血流停滞肢凉皮肤溃疡 动脉男女50岁以官腔硬化较慢下肢多见肢端发凉,肢体可能 粥样区别上老年或闭塞上肢少见萎缩,间歇跛行增高 硬化不大人多为干性坏疽 性坏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分型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分型 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表现,尤其是与高血糖有关的“三多一少”,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常不十分明显或仅有部分表现;另一大类是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表现。 1.多尿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多饮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大于0.829mmoL/L),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然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

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因此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 4.体重下降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一旦糖尿病经合理的治疗,获得良好控制后,体重下降可控制,甚至有所回升。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重持续下降或明显消瘦,提示可能代谢控制不佳或合并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5.乏力在糖尿病患者中亦是常见的,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地释放出能量,同时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及负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6.视力下降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诊时,主诉视力下降或模糊,这主要可能与高血糖导致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体屈光度变化所致。早期一般多属功能性改变,一旦血糖获得良好控制,视力可较快恢复正常。 7.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众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皮肤感染、糖尿病足、糖尿病性胃轻瘫、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与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糖尿病性神经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糖尿病所致脊髓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伴发的葡萄膜炎、糖尿病并结核病等。 常见的有下面两种类型:

糖尿病足MRI影学诊断

糖尿病足MRI影学诊断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长期神经病变和不同程度血管病变导致的严重慢性并发症,是非外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伴有足部疾病,其中继发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均可能导致足部畸形,甚至截肢。磁共振MRI对于早期明确诊断对糖尿病足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足临床表现包括足部疼痛肿胀、麻木、蚁行感、感觉迟钝或丧失、间歇性跛行、休息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病理特点糖尿病足是由血管、神经、感染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类疾病,早期表现为皮肤红肿、骨质疏松、骨髓水肿,晚期则表现为软组织感染、脓肿、蜂窝织炎、骨髓感染、坏疽。其中血管性病变为主要的因素之一,主要是由糖原染色阳性的糖蛋白沉着于血管内皮下而引起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粥样硬化等因素所致,最终造成中小动脉钙化、管腔狭窄,引起足部的血供不足。 MR影学表现: 1、软组织病变表现:足部皮肤肿胀、溃疡、红斑、硬茧、窦道、瘘管、急性蜂窝织炎。 MR表现为皮下脂肪层斑片状T1WI低、T2WI等低信号影,压脂序列见高信号影,外周包膜完整,如见破溃,皮肤连续性中断,提示溃疡及窦道形成,肌间间隙见信号不均及气体影,提示蜂窝炎。脓肿增强可见环形强化。

2、骨质病变:足部构成骨骨质疏松、骨质破坏、关节半脱位及脱位、神经性关节病关节炎、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在压脂序列相见斑片状模糊不清高信号影。 3、肌肉肌腱病变表现以化脓性肌炎、坏死性筋膜炎、肌肉坏死为主,MR表现肌腱周围长T1长T2液性信号影。 4、MRA的表现,对于明显糖尿病患者的足踝部MRI检查,应该考虑进行MRA检查。由于足部血供细小,且有可能血管壁硬化狭窄,建议使用对比剂增强的的三维MRA扫描,MRA 能清晰显示足部血管解剖结构及位置、血管狭窄程度、足部血流情况,从而获得临床需要的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漫、肺动脉以及足底分支血管、足背动脉、足外侧动脉的影像资料。 5、MR对糖尿病足神经成像。MR可清晰显示足部神经大小、形态及走向。糖尿病足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神经卡压、信号增强、局部肿胀、神经移位、增强扫描周围明显强化等。 MRI对于糖尿病足的诊断意义: 早期关节炎急性期主要表现跖跗关节、跗间关节弥漫性骨髓水肿,病变累及多个关节,呈短T1长T2信,压脂相呈高信号影,软组织轻度水肿,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随着病情发展,出现骨质疏松、骨质硬化、软骨下囊状低密度影、关节脱位、足部畸形等。MR可早期发现关节炎0期病变,压脂序列对骨髓信号改变敏感度高,可用于指导临床及时进行支架固定治疗,延缓病情进展。 MR对糖尿病足骨髓炎、骨髓水肿的鉴别: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尊敬的各位父老乡亲: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今天的讲座。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大多数人对于健康的认识也在逐步提升。近年来,国家的各项政策越来越好,农民的负担也逐渐减轻,那么,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注重自身的保健,好让我们多多体验生活呢?下面我就糖尿病的症状及其治疗原则给大家做初步的讲解,通过这些了解,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注重自身的保健。 糖尿病是影响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上出现烦渴、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尿糖等表现。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量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和水、电解质代谢的紊乱。 糖尿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患病率为4.0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危重情况,是由于胰岛素严重不足而引起,病人血糖异常升高,脱水,迅速进入昏迷、休克、呼吸衰竭,死亡率为10%。 (一)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危重情况: 当各种诱因使糖尿病加重时,人体内脂肪分解加速,脂肪分解产生脂肪酸,大量脂肪酸经肝脏进行β氧化产生酮体,酮体是β 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的总称。正常情况下血中酮体很少,为2毫克/100毫升血,尿中酮体不能检出。在酮症酸中毒时,血中酮体升高达50毫克/100毫升血以上称为酮血症;尿中出现酮体,称为酮尿。酮体以酸性物质占主要部分,大量消耗体内的储备碱,逐渐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发生酮症酸中毒时,病人糖尿病的症状加重,同时伴有酮症酸中毒的表现。 (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 1、糖尿病治疗不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降糖药突然停药或用量不足;未经正规治疗的糖尿病。 2、感染糖尿病人并发肺炎、泌尿系感染、坏疽等感染时。 3、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饮食不节(洁)引起呕吐、腹泻。 4、其他严重外伤或手术后。妊娠和分娩。 (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 1、早期糖尿病加重的现象如极度口渴、多饮、多尿、全身无力。 2、病情迅速恶化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痛较重,常被误诊为急腹症。当酮症酸中毒好转时,腹痛很快消失。 3、精神及呼吸症状头痛、嗜睡,烦躁,呼吸深而大,呼气时可有烂苹果味,酮体浓度高则气味重。 4、脱水症状由于多尿和呕吐腹泻引起。病人皮肤干燥,弹性差,眼球下陷,淡漠,很快进入昏迷。由于失水而出现脉弱、血压降低、四肢发冷等休克表现。部分病人有发烧现象,体温38~39℃。 5、化验橙查尿糖 ~ ,尿酮体阳性;血糖显著升高,多数300~600毫克/每100毫升血(16.7毫摩尔~33.3毫摩尔/每升血),少数可达1000毫克/每100毫升血(55.5毫摩尔/每升血);血酮体增高。其他的化验检查都可以出现不正常,如血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钠、氯、钾离子均可降低。 6、注意与其他情况引起的昏迷进行鉴别糖尿病人在家庭中突然出现昏迷时,大多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酮症酸中毒引起,另一种可能为低血糖昏迷,一般是

骨关节及其常见疾病

骨关节及其常见疾病

骨关节及其常见疾病 一、骨关节定义: 骨关节由相邻的骨之间借结缔组织构成的囊相连。相对的骨面之间有腔隙,腔内含有少量滑液。它的活动幅度较大,每个关节都有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某些关节还有韧带、关节盘和半月板等辅助结构。 二、骨关节发病原因及易发病人群: 2.1:发病原因: (1)年龄大(60岁以上、骨质退化)、(2)肥胖、(3)气候、(4)环境、(5)遗传、(6)重复劳动、(7)关节负重过大等。 2.2:发病人群: (1)60岁以上老年人、中老年人、(2)、更年期妇女、(3)久坐族、(4)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4)有遗传史的人群、(6)肥胖的人、(7) 长期居住在潮湿、寒冷环境中的人。 三、骨关节常见疾病——骨折 3.1:骨折(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3.2: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种情况: (1)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该部骨折,使受伤部位发生骨折,常伴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 (2)间接暴力(间接暴力作用时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 (3)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又称疲劳骨折)。 3.3:骨折的临床表现: (1)休克(患者常因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并发内脏损伤

等而引起休克。) (2)发热(骨折处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 (3 3.4:骨折的治疗: 四、骨关节常见疾病——骨关节炎 4.1:骨关节炎(骨关节炎为一种退行性病变,系由于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等。) 4.2:骨关节炎病因: (1):原发性骨关节炎: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高龄、女性、肥胖、职业性过度使用等因素有关。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一)基本临床表现 1.代谢紊乱症状群血糖升高后因渗透性利尿引起多尿,继而口渴多饮;外周组织对葡萄糖利用障碍,脂肪分解增多,蛋白质代谢负平衡,渐见乏力、消瘦,儿童生长发育受阻;为了补偿损失的糖、维持机体活动,患者常易饥、多食,故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常被描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可有皮肤瘙痒,尤其外阴瘙痒。血糖升高较快时可使眼房水、晶体渗透压改变而引起屈光改变致视力模糊。很多患者无任何症状,仅于健康检查或因各种疾病就诊化验时发现高血糖。 2.并发症和(或)伴发病见下文。 (二)常见类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1.1型糖尿病 (1)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1A型):诊断时临床表现变化很大,能够是轻度非特异性症状、典型三多一少症状或昏迷,取决于病情发展阶段。多数青少年患者起病较急,症状较明显;未即时诊断治疗,当胰岛素严重缺乏或病情进展较快时,可出现DKA,危及生命(详见下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某些成年患者,起病缓慢,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经历一段或长或短的糖尿病不需胰岛素治疗的阶段,有称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即使起病急缓不一,一般很快进展到糖尿病需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或维持生命。这类患者很少肥胖,但肥胖不排除本病可能性。血浆基础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曲线低平。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检查能够阳性。 (2)特发性1型糖尿病(1B型):通常急性起病,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减退甚至衰竭,临床上表现为糖尿病酮症甚至酸中毒,但病程中β细胞功能能够好转以至于一段时期无需继续胰岛素治疗。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检查阴性。在不同人种中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病因未明,其临床表型的差异反映出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异质性。诊断时需排除单基因突变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一般认为,95%糖尿病患者为T2DM,当前认为这个估算偏高,其中约5%可能属于“其他类型”。本病为一组异质性疾病,包含很多不同病因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成人,常在40岁以后起病;多数发病缓慢,症状相对较轻,半数以上无任何症状;很多患者因慢性并发症、伴发病或仅于健康检查时发现。很少自发性发生DKA,但在感染等应激情况下也可发生DKA。T2DM的IGR和糖尿病早期不需胰岛素治疗的阶段一般较长,随着病情进展,相当一部分患者需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防治并发症或维持生命。常有家族史。临床上肥胖症、血脂异常、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IGT或T2DM等疾病常同时或先后发生,并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当前认为这些均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称为代谢综合征。有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本病在临床上为慢性进行性疾患,可分为无症状期和症状期两个阶段。Ⅰ型起病较急,Ⅱ型一般起病缓慢。 1.无症状期多为中年以上Ⅱ型糖尿病患者,食欲好、体胖,精神体力如常人。常在查体或诊疗其他疾病时发现尿糖阳性,空腹血糖正常或高于正常,餐后两小时血糖高于正常,糖耐量试验显示耐量减低。 2.症状期糖尿病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 ①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②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③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④消瘦体重减少: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⑤其他皮肤瘙痒,尤其多见女性外阴,由于尿糖刺激局部而引起,或可并发真菌感染,此时瘙痒更严重。另外,四肢麻木、腰痛腹泻、月经失调、性功能障碍也常见。 分型 分为胰岛素依赖型(Ⅰ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两类。 1. 胰岛素依赖型(Ⅰ型)多发生于青少年,起病急,病情重,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因其胰岛素绝对不足,必须应用胰岛素治疗。 2.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较常见,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40岁),体胖,起病慢,早期无症状,较少发生酮症。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多可通过控制饮食或口服降糖药而得到控制。此型糖尿病易出现心血管合并症及神经病变。见下表: 分型胰岛素依赖型(Ⅰ型)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 发病人群青少年中年以上(>40岁),体胖 起病急缓 症状病情重,“三多一少”明显早期无明显症状 胰岛素水平绝对不足正常或偏多 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心血管合并症及神经病变 治疗胰岛素控制饮食或口服降糖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