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及影响

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及影响

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及影响
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及影响

目录

摘要 (1)

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引言 (1)

一、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 (1)

1顺应自然的教育原则 (1)

2儿童“自动”发展思想 (2)

3作业教学和恩物教学 (2)

4游戏理论 (2)

二、福禄贝尔教育思想在中国引进的原因 (2)

1原因之一:社会变革的影响 (2)

2原因之二:学前教育变革的需求 (2)

3原因之三:国外福禄贝尔运动的推动 (3)

三、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历程 (3)

(一)第一阶段:引进阶段(1903-1949) (3)

1.引进的状态 (3)

2.引进的途径 (4)

(二)第二阶段:停滞阶段(1950-1976) (4)

1.引进的状态 (4)

2.引进的途径 (5)

(三)第三阶段:重新发展阶段(1977-至今) (5)

1.引进的状态 (5)

2.引进的途径 (6)

四、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的引进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6)

(一)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的引进对中国学前教育的积极影响 (6)

1.改变了人们的学前教育观念 (6)

2.为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 (6)

3. 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进程 (6)

(二)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的引进对中国学前教育的消极影响 (7)

1. 造成学前教育实践领域的盲目效仿 (7)

2. 导致人们办园功利心的加剧 (7)

致 (7)

参考文献 (8)

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及影响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王方方

指导教师庞守兴

摘要:福禄贝尔是德国伟大的幼儿教育家,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首创了“没有书本的学校”——幼儿园,被人们誉为“幼儿园教育之父”。她的教育思想至今还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其学前教育思想在20世纪初引进中国后,引起众多教育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的研究,以及其思想在中国引进的原因,阐述了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历程,最后理智地分析了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引进对中国学前教育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中国;引进;影响

Introduction and Influence of F.W.A.Froebel’s Pre-school Educational Idea in China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Pedagogy Wang Fang fang

Tutor Pang Shouxing

Abstract:F.W.A.Froebel is the great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 of German, the founder of modern pre-school education theory. He creates the “no books for school”-kindergarten in the world. He was praised as the father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 His ideas on education are still deeply affects people's educational ideas and actions. Since his pre-school educational idea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it has been attracting the attentions of Chinese educational scholars. Through the study of Froebel's pre-school educational ideas, and the reason of introducing into China, this essay introduces the procession of Froebel’s pre-school educational ideas introduce into China. At last, I fragment the influence on Chinese Pre-school education of Froebel’s pre-school educational ideas.

Keywords: F.W.A.Froebel; Idea of Pre-school Education; China; Introduction; Influence

引言:福禄贝尔作为德国的教育家,但他的影响却是世界性的,特别是他的学前教育思想,自问世以来便在世界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在中国的引入引进始于20 世纪初,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阐述了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及其思想从开始传入中国到现在,在中国的引进历程及影响。

一、关于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1、顺应自然的教育原则

福禄培尔基于性善论,把教育顺应自然原则理解为“追随本源”,即追随儿童的天性。教育顺应自然的思想贯穿了他的教育思想的始终。“自然”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大自然;另一方面是指儿童的天性,即生理和心理特点。在论述教育顺应自然时,自然主要指后者。

福禄贝尔认为人和万物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的,幼儿的身心也总在变

化发展,而且幼儿的身心发展是“自动的”,任何压抑和束缚对幼儿都是不利的。因此要求在对幼儿施教之前,要对幼儿有充分的观察和了解,要顺应幼儿的本性,否则对幼儿的发展是不利的。他以修剪葡萄为例,如果园丁违背植物的本性及其发展的正确道路,即使出于好心,也可能危害葡萄的生长,降低产量。因此,他说:“只有对人需人的本性的彻底的、充足的、透彻的认识,根据这种认识,加以诚恳地探索,自然地得出有关养护和教育人所必须的其他一切知识以后……才能使真正的教育开花结果。”[1]虽然他是从神秘主义出发来论述人的发展和教育的,但是他反对压抑幼儿天性,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

2、儿童“自动”发展思想

所谓“自动”发展是指个体利用自我能动的力量,使部表现于外部和使外部表现于部的过程。据此,福禄贝尔在《人的教育》一书中,把人类初期发展围划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三个发展阶段。福禄贝尔把婴儿期看做“吸收”时期,这一时期的活动应以感官的发展为主。“人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对于人,对于他的现在和将来都具有无法描写的重要意义。”;把幼儿期看作是人的教育真正开始的时期。“游戏和说话是儿童这时生活的要素……”;而少年期主要是学习的时期,这一时期儿童通过各种感官接受外界的刺激吸取知识,是使外部的东西转变为部东西的时期。[2]人的“自动”发展就是通过幼儿期和婴儿期这两个阶段实现的。

3、作业教学和恩物教学

作业是福禄贝尔为幼儿园儿童确定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通过作业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教学。福禄贝尔为幼儿设计了许多适合他们完成的作业,通过作业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教学。作业主要有折纸、图画、拼图、串珠、积木等,另外还有一些如初步的自我服务和照料植物等方面的劳动作业。“恩物”(gifts)是福禄贝尔为幼儿进行游戏和作业所设计的一套教学用品(玩具),寓意“神赐予幼儿的恩宠物”。它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原理,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以此发展儿童的认识力和创造力性,并练习手的活动技能。

4、游戏理论

福禄贝尔强调游戏的教育价值,他是第一位阐扬游戏功能及价值的人,福禄贝尔把游戏的教育价值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在他看来,“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的最纯洁的素质和最在的思想就是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和表现的。人的整个未来生活,直到他将要重新离开人间的时刻,其根源全在于这一生命阶段”。他强调家长要允许儿童自由地、尽情地游戏,不要加以干涉。他恳切地呼吁:“母亲啊,培养儿童游戏的能力吧!父亲啊,保卫和指导儿童的游戏吧!”[3]

二、福禄贝尔教育思想在中国引进的原因

1、原因之一:社会变革的影响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掠夺和政府的腐败无能,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特别是八国联军的入侵,使中华民族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救亡图存”、“求强求富”,彻底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成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理想和追求。为了实现“救亡图存”这个历史性的任务,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提出通过学西学,设立新式学堂,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等途径寻求救国的真理,以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也正是在救亡图存的运动中,在学西学的口号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2、原因之二:学前教育改革的需求

引入之初的中国正逐步的由完全的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由于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变化,引起了思想文化领域的波动。一些思想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子曰诗云的教育传统会影响、阻碍社会的发展。他们提出学西学,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来为当时的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指导。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也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人们开始着力于对其思想的介绍和翻译工作。

清朝政府实行“新政”以后,便着手建立新教育体系。1904年正式施行的由百熙、容庆、之洞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也叫癸卯学制,这个章程就包括了《蒙养院章程》。按癸卯学制的规定,蒙养院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从此,我国的学前教育开始发展起来。蒙养院的保教容受中国封建传统教育的影响,虽然也有一定的认字、数数的容,但更多的是侧重封建道德行为规的培养,教育方法也很死板。这时就需要新的学前教育理论来填充这一空白之处,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的引进正应了这一需求。

[5]

3、原因之三:国外福禄贝尔运动的推动

福禄贝尔,德国教育改革家和幼儿院运动的发起人。被认为是19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几个教育家之一,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他不仅创办了第一所称为“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机构,他的教育思想迄今仍在主导着学前教育理论的基本方向。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在引进我国以前在世界各地己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些先进的国家已经认可并采用其的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世界各地很快就形成了福禄贝尔教育运动。十九世纪末期,就在美国形成了福禄贝尔主义,并遍及世界各国。20世纪初,福禄贝尔主义通过日本被介绍到中国。对旧中国的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三、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历程

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在20世纪世界学前教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国于20世纪初就引入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至今福禄贝尔在我国己有百年的引进历程。本文将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历程分三个阶段加以介绍:第一阶段(1913一1949年);第二阶段(1950一1977年);第三阶段(1978一至今);通过对各阶段引进现状、引进途径的总结,使人们对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在我国的引进有一大致的了解。

(一)第一阶段:引进阶段(1903—1949)

1、引进的现状:

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在20世纪世界学前教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国于20世纪初就通过日本引入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至今福禄贝尔在我国己有百年的引进历程。

中国人最早是从日本人那儿知道福禄贝尔的。在输入日本幼稚园模式的过程中,中国人已经知道了福禄贝尔。1908年,广权在《教育第一章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引进中国的原因杂志》第2月第6期发表文章《幼儿园保育实习谈》开始了福禄培尔教育思想的宣传。他在文章中说道:”弗勒别尔创立保育事项,区之曰游戏、唱歌、谈话、手技四者,各有情义”。[6]而直接从西方系统介绍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是在中华民国之后。1912年《教育杂志》在第四卷第七号《美国幼稚园略述》一文中首先介绍了福禄贝尔遵循自然的教育原则和恩物;随后,1914

年该刊在第六卷第一号《德国柏林佩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馆》一文中,又介绍了福禄贝尔重视游戏的思想。1916年<<教育部公布的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中对蒙养园的课程设置就有详细的规定,即“保育之项目为游戏、唱歌、谈话、手技”“蒙养园应设备游戏园、保育室、游戏室及其它必要诸室,室外以平屋为宜”。恩物、绘画、游戏用具、乐器、黑板、桌椅、钟表、寒暑表、暖房器及其他必要器具,均需齐备”。[7]1919年4月,《新教育杂志》则在《福禄贝尔转》一文中更详细地介绍了他的生平和教育实践,从而使中国幼教界对福禄贝尔的生平及教育思想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并在教育实践中采用其教材和教法。“五四”运动后,在我国幼教的实践改革中,吸取了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充分肯定了福禄贝尔注重自然教育,尊重儿童自由的思想。行知曾说:“从福禄贝尔发明幼稚园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1924年,雪门译著了《福禄贝尔母亲游戏辑要》;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径三编著的《西洋教育思想史》,书中在近世篇的第十章介绍了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济芸编著的《玩具与教育》,书中第五章介绍了福禄贝尔的幼稚园恩物,并将福禄培尔的恩物与蒙台梭利式教具和鼓楼幼稚园的玩具进行了比较。

2、引进的途径:

从其引进过程中可以发现,报刊、书籍是人们接触和了解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的媒介,它使人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接触到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从而站在较高的起点吸纳、融会其的精神。其中创刊于1909年2月的《教育杂志》在众多的教育期刊中脱颖而出,成为早期引进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的重要窗口,为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在我国的引进提供了重要的途径。但是当时关注的人数比较少,仅仅局限于极少数的专家、学者。对其的思想介绍也比较少,也没有走入学前教育实践领域。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来看,我国在1949年以前,还没有一所真正的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指导的学校或幼儿园。总的来说,虽然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引进时间较早,但其发展速度却是比较缓慢的。而且引进途径比较单一。

(二)第二阶段:停滞阶段(1950—1977)

1、引进的现状:

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总结报告中首次向教育工作者明确提出借助联教育经验的意见,把学习联教育经验作为建设新中国教育的指导方针。至此,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全面学习联”的热潮,把关注的目光转向联:翻译联的教材,聘请联知名的教育专家来华讲学,以联的学前教育模式来改造我国旧的学前教育,等等。国沉浸在向联学习的氛围中。1950年9月,教育部发出通知:幼教工作者学习《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一书。该书是联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当时已译成中文出版,成为我国幼儿园改革的主要依据。同时还翻译出版了联的《我的儿童教育工作经验》等书。为了将联的学前教育理论与中国的学前教育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教育部聘任联马努依连科专家为指导,委托师大学学前教研室具体承担,市教育局参与协作,编写了《幼儿教育工作指南》一书。[8]可以说,五十年代初,我国学习、借鉴联的教育经验,减少了我们摸索过程,有力的促进了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但是这种理论过分强调统一,缺乏一定的灵活性:过分注意集体而忽略了个体的个性、特点,对我国的学前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在吸收联经验的过程中,对1949年以前引进的学前教育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批判,1919年以前的幼教理论被全盘否定。在这种情况下,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中其所主的儿童观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儿童中心主义的儿童观,人遭到了人们

无情的批判;还有专门批判福禄贝尔教育思想的资料,至此关于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的介绍越来越少。即使有相关的文章也是扭曲、低毁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的。学术层面的衰落致使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无从登入实践领域,长期批判阻碍了人们真实地了解福禄贝尔及其教育思想,这极大的影响了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尽管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中两党的分歧和矛盾,使“学”逐渐淡化,但联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是持久而又深刻的。1958年出现的“左倾”错误不仅促使学前教育事业规模和速度的盲目大发展,还导致学术领域及知识分子中开展批判资产阶级运动。在批判的过程中,将《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定为“资产阶级方向”,予以全部的否定。继而对《指南》各章斥之为“反动的儿童中心主义”,“资产阶级情调与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等。[9]《指南》突然遭到否定式的批判,使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极度混乱。尽管60年代对1958年的错误批判进行了甄别,认为应该重新认识根据儿童年龄特点进行教育的必要性,但批判所产生的学前教育中政治化、成人化的现象对幼儿教育学术研究的影响却是长久的。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两次错误批判,混淆了政治和学术的界限,极影响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196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至1976年告终,在这十年动乱中,极左路线猖撅,对新中国十七年的教育,进行了彻底的否定与批判。学前教育受到空前的劫难与摧残,给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失。这一段时间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在一片批判声中逐渐被人们淡忘。

2、引进的的途径:

这段时间,国学前教育领域沉浸在向联学习的气氛中,联的学前教育思想、学前教育学被引进来,成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主要依据。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被视为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教育思想成为人们批判的对象。但所有的对其的批评或低毁并没有专门书籍或文章对其有过多的论述,大多是在介绍别的思想或批判当时教育的同时一带而过对其的教育性质、教育容作一些简要的指摘。就引进途径而言,受政治的影响,报刊,杂志或书籍根本不敢对其有更多的介绍,人民教育1964年第一版出版了由罗焕志、端英根据D.Appleton and Co.Newyork 1887年版翻译的《人的教育》。引进途径也就此中断。

(三)第三阶段:重新发展阶段(1978—至今)

1、引进的现状:

1978年以后,学术界逐步走向务实,人们开始回顾并反思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学前教育也进入振兴和发展的新阶段。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正是在这一时期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1979年人民教育再编的廷焕主编的《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其中关于福禄贝尔的篇章,摘录了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部分容。1984年教育出版了觉一、乔有华编著的《简明外国教育史》。书中在第五章主要介绍了福禄贝尔的生平、教育活动、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及其影响、学前教育主等。

1985年师大学出版的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编著的《外国教育史》,书中在第九章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教育中介绍了福禄贝尔的生平、教育活动、福禄贝尔基本的教育原则以及主要的教育容。1986年人民出版了福成、五云编著的《中外近现代教育家》,对福禄贝尔的生平、教育活动以及主要著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1989年人民教育出版的滕大春主编的《外国教育通史》,在第九章用一章容详细介绍了福禄贝尔的生平、教育活动、教育的基本原理、幼儿园教育理论、游戏和恩物。人民出版了渭城主编的《世界著名教育家》,书中主要介绍了福禄贝

尔教育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自由教育主和恩物等。1992年教育出版了祥麟主编的《外国教育家评传》,对福禄贝尔的主要贡献、生平及教育活动、哲学观、学前教育思想及学校教育进行了简要介绍。1996年人民出版了单中惠主编的《西方教育思想史》,书中对福禄贝尔的生平、教育活动、教育理论等做了详细论述。2003年教育出版了祥麟主编的<<外国教育家评传>>,其中主要介绍了福禄贝尔的生平,教育实践活动以及教育思想和方法。

2、引进的途径: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国际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幼教界也开始从国外引进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福禄贝尔教育理论便是其中的代表。二十多年来,参加国际会议交流逐渐增多,有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参加世界学前教育组织的,也有某国单独召开的。为我们更多、更全面的了解福禄贝尔提供了便捷的途径。网络的发展、教育学教材和学前教育学教材等众多书籍的出版也为我们了解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四、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的引进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一)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的引进对中国学前教育的积极影响

1、改变了人们的学前教育观念

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是在批判旧教育,改革传统教育的呼声中引进的。当时人们都认为儿童的心智空空如也,而且也毫无规律可循;儿童的生活、学习只能在成人的指导下才能得以完善。这种轻视儿童个性、否定儿童能力的观点导致成人常常把自己的思想、观点强加到儿童身上,并且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用成人的尺度去评价儿童。人们错误的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灌输、引导和指挥儿童的心智。儿童被看作是知识的容器,教师常常不顾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将一些固定的知识塞到儿童的头脑里,儿童也毫无生气可言。这种情况下,一些进步人士提出,必须改变这种错误的观念,把儿童从知识的牢笼里解放出来。福禄贝尔独特的教育思想正适应了这种需求。

2、为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

最初,我国的教育深受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观的影响。传统教育中认为教学活动由教师和学生两个因素组成。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就是接受者。就教学方法而言,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传授法,把儿童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使儿童在教学过程中常处于被动和消极的地位。这种教育方法渗透到我国教育领域的各个层次中,学前教育也深受这一理论的影响。教学的容都是提前准备好的,教学程序严格的按教学五步法进行,教师以权威者的身份高高凌驾于儿童之上,儿童只是被动的服从者,在这种氛围中,儿童的个性和能力无法得以展现,无形中妨碍了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因此,人们开始呼吁新教育,这使得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有了可行性。

3、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进程

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引入初期,人们对其的研究多局限于理论研究层面。虽然从1903年起,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就渐渐地传入中国,在当时的学前课程中普遍重视“恩物”教学,重视儿童的游戏,游戏是蒙养院、蒙养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从20世纪初以来,我们对德国的教育学大师与著作越来越有陌生之感,即使在教育研究圈,也很难听到德国教育学家的名字。特别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流派成为影响当时中国学前教育的主流学派,其思想成为指导思想,声势渐渐掩盖了福禄贝尔。初期的福禄贝尔实验研究就这样中断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