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介绍家乡-魅力襄阳

介绍家乡-魅力襄阳

华夏第一城池—襄阳

襄阳简称“襄”,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汉水穿城而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北邻河南省南阳市,南与荆门市相邻。襄阳肇始于周宣王封仲山甫于此,已有2800多年建制历史,是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襄阳也是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历史

夏分天下为九州,襄阳分属荆、豫二州之域。商、周时期,襄阳封国林立。春秋时期,楚国强盛,先后灭掉诸国,襄阳全属于楚,战国争霸,楚不敌秦,秦灭楚后,襄阳分属南郡、南阳郡。襄阳城始建于汉代,在建造之处,由于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便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地。到了三国时期,在荆州割据的荆州牧刘表,将荆州的治所迁到了襄阳,由此襄阳一跃成为了当时南方的重要城市和兵家之地之一。诸如后来的水淹七军,关羽的目标便是襄阳。后来前秦苻坚南征,他首先攻打的目标,也同样是襄阳,并且成功的俘虏了东晋名将朱序,为后来的淝水之战开了一个好头。

襄阳城的前身是楚北津戍,是一个大型军事渡口,自建城就打上了军事文化的烙印。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曾有172次有名的战争发生在襄阳。其中,宋元大战旷日持久,长达六年,使“铁打的襄阳”名噪海内外。“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兵家必争之地,天下之腰膂”,描述了襄阳军事战略地位的重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襄阳诞生了鄂西北第一个党组织、第一支正规红军武装,中国早期革命家萧楚女两次到襄阳传播革命火种,贺龙带领红三军转战鄂西北、中原突围鏖战襄阳、“五路大捷”之一的襄樊战役等,在中国革命史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襄阳大地涌现了程克绳、谢远定、黄火青、吴德峰、胡绳等一批老一辈革命家、理论家,涌现了张光年、陈荒煤、梁斌、蓝光等一批文学艺术家。抗日战争时期,襄阳成立了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委员会,李公仆、老舍、姚雪垠、臧克家、李可染等一批爱国文人志士来到襄阳工作,给襄阳的文化艺术带来新的繁荣。

文化

截至2012年底,襄阳市共有6个项目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8个项目被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1人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人被省文化厅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康县的民间文学《黑暗传》,保康、南漳县的民间音乐《沮水巫音》,南漳县的民间音乐《薅草锣鼓》,老河口市的民间音乐《老河口丝弦》,宜城市的民间舞蹈《赶象》,南漳县的民间舞蹈《端公舞》,宜城市的传统戏剧《襄阳花鼓戏》,宜城市的曲艺《宜城兰花筒》,老河口市的民间美术《老河口木版年画》。南漳县传统舞蹈(民间舞蹈)高跷花鼓、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南漳阴锣鼓,谷城县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南河套曲、石花奎面制作技艺、襄阳区酱菜制作技艺(襄阳大头菜腌制技艺)。

荆楚文化:襄阳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角度审视荆楚文化的发展轨迹,还可以进一步发现它在以下五个方面具有创新特质,是当今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精神遗产。一是“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筚路蓝缕,以

启山林”是什么意思呢?筚,是荆、竹、树枝之类;路,同“辂”,就是大车。筚路,是用荆竹树枝等编制成的大车,或者叫做柴车;蓝缕,即“褴褛”,破烂的衣服。启,就是开。这句话是说,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去开发荒山野林。相传楚国当初就是以这样的精神创建起来的。);二是“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楚地过去是夷夏之交的地方,文化具有开放性,本身归属于华夏文明,而在民族政策上,楚人把自己定位于夷夏之间,实行抚夷属夏的国策。对于所灭之国,楚人的作法是迁其公室,存其宗庙,县其疆土,抚其臣民,用其贤能,而不以俘掠奴隶为好。从官制上看,楚官多称尹,从中央到地方,少有例外;从行政建制上,楚国首创县制,后为各国效仿;在兵制上,称谓、建制也与中原多异。这些大的文化背景已经充分昭示了楚文化的个性与气魄,楚文化也由此成熟起来);三是“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出自楚庄王当政三年,没有发布一项政令,在处理朝政方面没有任何作为。有一个担任右司马官职的人,他在谜语中暗示楚庄王,说:“臣见到过一种鸟,它落在南方的土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只鸟叫什么名呢?”楚庄王知道右司马是在暗示自己,就说:“三年不展翅,是在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在观察民众的态度。这只鸟虽然不飞,一飞必然冲天;虽然不鸣,一鸣必然惊人。你放心吧,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半年以来,楚庄王亲自处理政务,废除十项不利于楚国发展的刑法,兴办了九项有利于楚国发展的事物,诛杀了五个贪赃枉法的大臣,起用了六位隐士当官参政,把楚国治理得很好。出兵攻打齐国,在徐州击败了齐军,在河雍战胜了晋军,在宋国大会诸侯,楚国称霸天下。);四是“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深固难徙,出自《橘颂》);五是“止戈为武”的和合精神(止戈为武的成语故事:楚国大夫潘党,劝楚庄王把晋国军人的尸体堆积起来,筑成一座大“骨髅台”,作为战争胜利的纪念物,留给子孙后代看,借以炫耀楚国的武力,威慑诸侯。楚庄王却不同意这种做法,他说:“战争不是为了宣扬武功,而是为了禁止强暴,给百姓带来安定的生活。从文字组成上讲,这个‘武’字是由‘止’和‘戈’两个字组成的,‘止戈’才是‘武’!止息兵戈才是真正的武功。武功应该具备七种德行:禁止强暴、消除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基业、安定百姓、团结民众、增加财富这七种德行,我一种也没有,拿什么留给子孙!晋国的军卒为了执行国君命令而战死的,他们也没有什么错。怎么可以用他们的尸体做京观呢?”楚国的军队按照楚庄王的命令,到黄河边祭祀了河神,修筑了一座祖先宫室,很快就班师回国了)。荆楚文化的这些创新特质,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具体展现,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

三国文化:襄阳是“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三国文化遗产丰富,《三国志》86卷中有18卷写到襄阳,《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2回故事发生在襄阳,现存有50余处三国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司马荐贤、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水淹七军、刮骨疗毒等发生在襄阳的三国故事。孕育了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品格。东汉末年,北方战乱,刘表领荆州牧(公元190~209年),“爱民养士,从容自保”,把襄阳治理得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成为乱世中一片安宁的“绿洲”,数以千计的士人纷纷来到襄阳,诸葛亮、司马徽、庞德公、庞统、徐庶、崔州平等一批谋略精英,经学家宋忠、文学家王粲、书法家梁鹄、音乐家杜夔等一批杰出人物汇聚襄阳。东晋史学家习凿齿著《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等,对中国史学发展影响深远。

汉水文化:古有“江河淮汉”之说,汉水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襄阳踞

汉水中游,东西交汇、南北贯通,“汉晋以来,代为重镇”,是汉水流域最重要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襄阳成为历史上的区域性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成为汉水文化中具有重要影响和代表性的区域。主要体现在商业文明历史悠久。汉水是中国古代内河最便捷、最畅达、最繁忙的“黄金水道”。襄阳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是汉水流域最重要的水陆码头,商业文明延绵2000多年。汉代襄阳“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陇坻,下接江湖,导财运货,懋迁有无”;唐代襄阳“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明清时期的襄阳“商贾连樯,列肆殷盛,客至如林”,建有20多个商业会馆、30多个码头,商业辐射到黄河上下、长江南北。

风景

古隆中:隆中也称古隆中,是湖北十佳景区,也是襄阳市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距襄阳城西约20里。明代就已形成“隆中十景”。新中国成立后,又先后重修了隆中书院、诸葛草庐、吟啸山庄、铜鼓台、观星台、棋盘石等众多景点。

仲宣楼:仲宣楼是为纪念“建安七子”之首王粲而修建的。整个仲宣楼高17米,总面积650平方米,悬挂沈鹏等名家题写的“仲宣楼”等8幅匾联。楼内有壁画石刻建安七子图。可分为城墙、城台和主体楼三大部分。

夫人城:东晋时梁州刺史朱序镇襄阳时,前秦苻丕来攻,序母韩夫人登城巡视,见西北角城垣防守薄弱,遂领女婢及城内妇女于此斜筑新城一段,后此角果被攻破,幸赖新筑之城垣,方击退攻城之敌,因称此段城垣为夫人城。明初在此扩建子城。长24.6米,宽23.4米,上嵌石匾,镌“夫人城”三字,下嵌古碑数通,其中同治年间(1862~1874)树立的石碑,上刻有“襄郡益民胜迹夫人城为最”等字样。

鹿门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鹿门寺位于襄阳城南约15千米处东津镇鹿门山,始建于东汉建武年间,是汉唐以来的佛教胜地和文人雅士的集聚地。建武年间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因神道口刻有二石鹿,俗称鹿门庙。西晋改名为万寿禅寺,唐复名鹿门寺。汉末名士庞德公、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皮日休皆栖隐于此。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在此建“三高祠”,并供其像,以示纪念。明末毁于火,清初以来,屡有修废。保存有石鹿、龙头喷泉、瀑雨池、天井、大殿等古建筑和碑刻。

昭明台:昭明台又名山南东道楼,位于襄阳城中心,跨北街西南而建。青砖筑台,中以条石拱砌洞,洞高4.5米,宽3.5米,台上建5开间重檐歇山顶式楼,高约15米,东西各建横屋4间,西南有鼓楼、钟楼各一。

古城墙:襄阳城墙位于襄阳市襄城区境内,起初筑于汉初,略呈正方形。城垣周长7.6千米,平均高8米,宽10米左右,用土层层夯筑,外用大块青砖垒砌。

特产

襄阳菜是楚菜系的北味菜,既有着楚菜鲜辣的特点,又保持着自己的风味。襄阳名菜有襄阳缠蹄、红烧蹄膀、糖醋白菜、宜城盘鳝、宜城大虾等。襄阳的小吃品种如牛油面、红油豆腐面、酸浆面、炸酱面、襄阳黄酒、金刚酥、大头菜等。

经济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各级领导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襄阳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表现为国内贸易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开放发展、环境与经济的共赢发展等等,这些可喜的进步使得襄阳人民稳步过上了安康幸福的生活。

2019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运行高开稳走,发展质效持续提升,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实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12.8亿元,比上年增长7.9%。农业经济基本稳定,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教育

湖北是教育大省,襄阳更是处在教育的顶尖水平,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逐步发展,为国家培育了无数人才。襄阳四中、襄阳五中被授予中国百强中学称号,被誉为古城襄阳的璀璨明珠,为祖国培养了精英人才,是省市高考状元的摇篮。

交通运输

襄阳自古即为交通要塞,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历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襄阳西接川陕,东临江汉,南通湘粤,北达中原,是鄂、豫、渝、陕、四省市毗邻地区的交通枢纽。

水运:襄阳港是中国第二十大内河港口,国家“西煤东调、北煤南运”的主要中转港口,是汉江流域港口服务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

铁路:襄阳铁路枢纽由焦柳铁路、汉丹铁路、襄渝铁路等普速干线、浩吉铁路煤运干线以及郑万高铁、西武高铁、呼南高铁等高速客运干线交汇构成,是全国“八纵八横”铁路运输网的重要枢纽和节点之一。

航空:襄阳刘集机场位于襄阳市东北角,距市中心18千米,机场于1989年12月14日正式通航,成为中国第一家由地方集资新建的民用机场。机场开通有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天津、海口、重庆、西安、杭州、成都、温州、厦门等航线,此外通过经停武汉天河机场,可一票中转全国多数机场。除了刘集机场外,襄阳的老河口市也有老河口机场,老河口机场位于老河口市城区东郊,是全国五大军用机场之一。

公路:襄阳市高速公路建设从起步到现今,经过近20年持续不断努力,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三纵两横两支一环”高速公路骨架网,有襄十高速公路、襄荆高速公路、孝襄高速公路、阳魏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

总结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这就是人杰地灵的襄阳,如诗如画的襄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