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学教学大纲完整

动物学教学大纲完整

动物学教学大纲完整
动物学教学大纲完整

《动物学》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动物学》的课程性质:

动物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高等学校生物专业的主要基础课。本课程以动物的演化为线索,主要介绍无脊椎动物(原生、多孔、半索、扁形、原腔、环节、软体、节肢、棘皮、腔肠动物门)及脊椎动物(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等)的结构和演化。为后续的动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进化论、生态学和发育生物学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获得从事动物学教学和动物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三)《动物学》的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以动物的演化系统为线索,要使学生系统掌握各门及主要纲的主要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个体发育的特点;基本掌握门(亚门)、纲(亚纲)及目(昆虫、鱼类、两栖类、鸟类、兽类)的分类,生态及经济地位;了解动物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各门与纲(脊椎动物各纲)的演化关系以及动物地理分布和生态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动物学发展的新成就。

(四)《动物学》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

(五)教学建议: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紧紧结合各类微生物结构功能、生命活动及应用等问题加以分析讨论,对抽象理论过程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辅助进行,加深学生的理解。由于专业需要对于动物形态解剖部分应详细讲解。

(六)考核要求:

采用期中、期末考核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按平时占10%(包括学习态度和平时作业等);期中成绩占20%;期终成绩占70%。试卷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利用试题库对学生进行考试。

二、教学内容

Chapter1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明确动物学的概念

2、掌握动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

教学重点:

动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

教学难点:

分类知识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

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1.1 动物学的基本概念

一、动物学的定义

二、动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三、动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2 研究动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

一、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和任务

二、研究动物学的方法

§1.3 动物学发展简史

一、国外动物学的发展

二、我国动物学的发展

三、动物学发展的新阶段

§1.4 动物界的分类及命名

一、动物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二、种的概念和分类阶元

三、动物的命名和现行分类系统及发展概况

Chapter2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教学目的和要求:

1、细胞的特征、化学组成、结构。

2、四大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及机能。

3、掌握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教学重点:

1、四大基本组织的特点

2、个体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

结缔组织类型及其特点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

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2.1 动物细胞的结构与机能

一动物细胞的一般特征及与植物细胞区别

二基本结构和功能

三细胞的整体性

§2.2动物细胞增殖的概述

一细胞周期

二细胞的分裂(无丝、有丝、减数分裂)

Chapter3 原生动物门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掌握原生动物各纲及代表动物的特征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原生动物的形态结构及生理

教学难点:

1、原生动物的呼吸、营养、排泄。

2、寄生原生动物的生活史。

§3.1 原生动物门的概述

一、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生活方式、分布、形态及大小

(二)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有机体、由细胞内部分化的细胞器来完成所有生理机能。(三)原生动物中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类群。

二、原生动物的分类概述

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各纲特征比较。

§3.2 鞭毛纲

一、代表动物:

绿眼虫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动、植物之间的关系。

二、鞭毛纲的主要特征:鞭毛(亚显微结构)、营养、繁殖等。

三、重要种类:

衣滴虫、盘藻、空球藻、杂球藻、领鞭毛虫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动物深化上的意义;夜光虫等原虫的结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3肉足纲

一、以变形虫为代表说明肉足纲的主要特征

二、重要种类:

痢疾内变形虫、有孔虫、放射虫构造特点。

§3.4孢子纲

一、以间日疟原虫为代表说明孢子纲的主要特征

二、重要种类:

艾美球虫

§3.5纤毛纲

一、代表动物:大草履虫的生活习性、大小形态、结构与机能;纤毛的结构及运动,激应性、伸缩泡的亚显微结构及排泄、核的分化及功能。

二、主要特征:纤毛、结构复杂、大核与小核、繁殖

三、重要种类:

草履虫、钟形虫、嗽叭虫、棘尾虫、游仆虫、小瓜虫、车轮虫及其危害

§3.6原生动物的生态与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

§3.7原生动物的系统发展

Chapter4 多细胞动物导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动物四大基本组织结构功能

2、掌握动物个体发育的各主要阶段;

3、了解个体发育与系统发展的关系及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教学重点:

原肠胚的形成、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生物发生律、多细胞动物起源的证据

教学难点:

胚后期、端细胞法、吞噬虫学说。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

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4.1动物组织和器官的概述

一、上皮、结缔、肌肉、神经等四大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二、器官、系统

三、动物有机体的统一性

§4.2动物的繁殖和个体发育

一、繁殖及繁殖方式

二、个体发育

§4.3个体发育与系统发展

一、个体发育与系统发展的概念

二、生物发生律及其对了解动物类群间关系的意义

§4.4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Chapter5 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海绵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了解海绵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

教学重点:

多孔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地位

教学难点:

胚层逆转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

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5.1多孔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结构的原始性,体形不固定,没有明确的组织和器官系统。

二、水沟系与固着生活;领细胞及细胞内消化。

三、生殖发育:无性生殖(出芽和形成芽球)、有性生殖、发育中形成两囊幼虫及逆转现象。

§5.2多孔动物的分类及分类地位

一、常见种类及经济价值

二、多孔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演化上是一个侧支

Chapter6腔肠动物门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腔肠动物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水螅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机能特点。

2、认识腔肠动物在演化上的意义,了解各纲的特征重要种类及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重点: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两种体型及细胞分化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

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6.1门的主要特征

一、生活方式与分布

二、辐射对称

三、两胚层、原始消化腔

四、组织分化:

网状神经系、刺细胞

五、生活史:

水螅型与水母型个体、生活史多有世代交替现象

§6.2代表动物

水螅: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与机能、生殖特点

§6.3分类概述

一、水螅纲:

二、钵水母纲:

三、珊瑚纲:

§6.4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6.5腔肠动物的系统发展

Chapter7扁形动物门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涡虫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

2、掌握寄生吸虫和绦虫的主要特点及其生活史、危害和防治原则

教学重点: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组织的分化。

2、寄生扁形动物的生活史。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

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7.1门的主要特征

体扁平、两侧对称、三胚、皮肌囊的结构、无体腔还完全的消化系、原肾管系、梯形神经系、生殖特点、生活方式。

§7.2代表动物

真涡虫:生活习性;形态构造和机能,适应于自由生活的主要特点;生殖、再生、在动物进化的意义。

§7.3分类概述

一、涡虫纲

二、吸虫纲

§7.4门的主要特征扁形动物门的系统发展

Chapter8原腔动物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蛔虫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特点

2、掌握线虫纲、腹毛纲、轮虫纲的主要特征及意义

3、了解寄生中心和寄主的关系及主要寄生线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

教学重点:

假体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假体腔。

2、寄生线虫的生活史。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

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8.1门的主要特征

一、两侧对称

二、体线形,体表具角质膜,肌肉退化

三、原体腔

四、消化、排泄、神经、生殖系统的构造特点

五、雌雄异体、异形。

§1.1代表动物

蛔虫:形态结构、个体发育及生活史、危害及防治原则

§8.2分类概述

一、线虫动物门

二、腹毛动物门:

略述主要特征及在动物演化上的地位

三、轮虫动物门:

§8.3几种重要的寄生线虫

蛲虫、钩虫、血丝虫、鞭虫、旋毛虫、小麦线虫等的构造特点、生活史、危害及防治原则。§1.1寄生虫与寄主关系

一、寄生虫对寄主的致病作用

二、寄主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性

三、寄生现旬的起源及寄主更换的意义

四、防治寄生虫的一般原则

Chapter9环节动物门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牲特片及环毛蚓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

2、掌握多毛纲、寡毛纲、蛭纲的主要特征

3、了解环节动物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体节和真体腔的概念及其出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真体腔与假体腔的区别。

2、身体真正的分节。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

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9.1门的主要特征

体分节、同律分节、则毛及疣足、真体腔、后肾管、闭管式特环系、链状神经系、生殖系特点、担轮幼虫

§9.2代表动物

环毛蚓:生活习性、外形、适于土壤生活的结构特征、内部构造、生殖、个体发育的特点、直接发育。

§9.3分类概述

一、多毛纲:以沙蚕为代表,了解本纲主要特征、主要种类(自由生活型、管栖型)。

二、寡毛纲:主要特征、常见种类(水、陆栖)

蛭纲:以金线蛭为代表说明本纲主要特征,常见种类(水蛭、山蛭)

§9.4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多毛类与渔业,寡毛类与土壤改良,物质循球、医用、食用、饲料、人工养殖概况,蛭类的利和害。

§9.5环节动物的系统发展

Chapter10软体动物门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无齿蚌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

2、掌握双神经纲、腹足纲、瓣鳃纲和头足纲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点: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外套膜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

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10.1门的主要特征

体柔软、不分节、两侧对称(腹足纲除外)。体分头、足、内脏团、具皮肤褶形成的外套膜、此膜分泌贝壳,保护身体。用鳃呼吸,外套腔与呼吸的关系。体腔退化,开管式循环。神经系由四对神经节组成。大多雌体,海产种类个体发育经担轮幼虫和面盆幼虫。

§10.2代表动物

无齿蚌: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生殖与个体发育。

§10.3分类概述

分类的主要依据

一、双神经纲:以石鳖为例,说明本纲主要特征、常见种类。如龙玉簪。

二、腹足纲:以蜗牛(或田螺)为例,说明本纲主要形态结构特征、常见种类。如椎实螺、钉螺、笠贝、鲍、括蝓、红螺、玉螺、扁卷螺、宝贝及本地主要种类。

三、瓣鳃纲:主要特征、常见种类。如:蚶、牡蛎、贻贝、珍珠贝、船明、蚬、三角帆蚌等。

四、头足纲:以乌贼为例,说明本纲主要特征、常见种类,如:枪鸟贼、章鱼等。

§10.4软体动物的生态与分布

§10.5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0.6软体动物的系统发展

Chapter11节肢动物门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掌握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和昆虫纲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

1、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昆虫的分类依据和常见目的特征及种类

教学难点:

1、混合体腔。

2、分类。

3、昆虫的口器

1、多媒体授课

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11.1门的主要特征

异律分节、附肢分节及其意义,体被几丁质外骨骼,生长与脱皮,肌肉系特点,体腔及血液特环,呼吸、排泄及神经感觉器官特点,生殖发育,节肢动物的高度适应性。

§11.2分类概述

分类的主要依据主要各纲、三叶虫纲、甲壳纲、肢口纲、蛛形纲、原气管纲、多足纲、昆虫纲。

§11.3甲壳纲

一、主要特征:对水中生活的适应、体分区、附肢的基本类型及其功能、鳃呼吸、排泄器官、个体发育特点

二、代表动物:沼虾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及机能特点、生殖与发育

三、主要亚纲及重要种类

四、甲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1.4蛛形纲

一、主要特征:多数陆生,体分区,附肢构造及机能特点。消化、呼吸、排泄特点、生殖与发育。

二、代表动物:圆蜘蛛的生活习性、主要的形态结构及机能特点、取食习性。

三、分类:主要目及重要种类

§11.5多足纲

一、以蜈蚣为例,简述多足纲的主要特征

二、常见种类:蜈蚣、马陆、蚰蜒等

三、多足纲与人类的关系

§11.6昆虫纲

一、主要特征:适应陆生的特征、体分区、附肢及翅特点(类型及功能)、个体发育、分布

二、代表动物:棉蝗(或其他蝗虫)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机能特点及生殖发育特点。

三、生物学特征:生殖方式、变态发育、艺代与年生活鸣、社会性和多态现象、主要习性(食性、趋性、日出性与夜出性、休眠与滞育等)

四、昆虫与环境

六、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11.7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

Chapter12棘皮动物门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海盘车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及个体发育

2、了解棘皮动特的系统发展和经济意义。

教学重点:

棘皮动物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

教学难点:

棘皮动物体腔的结构、功能和发生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

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12.1代表动物

海盘车(海星)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及机能特点、生殖和发育特点

§12.2分类概述

一、海星纲:主要特征,海盘车、海燕等

二、蛇尾纲:主要特征,阳遂足等

三、海胆纲:

四、海参纲:

五、海百合纲:

§12.3 门的主要特征

幼体为两侧对称,成体为次生性辐射对称体壁及骨骼特点,体腔发达(围脏腔,水管系、围血腔)、水管系特点、后口动物。

§12.4棘皮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2.5 棘皮动物的系统发展

Chapter13半索动物门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柱头虫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

2、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

教学重点:

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鳃裂的结构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

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13.1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背神经索、锶裂、口索等半索动物的代表

§13.2 柱头虫

§13.3生活习性,形态构造、机能特点,生殖和变态发育(幼虫)§13.4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位置

Chapter14无脊椎动物总结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无脊椎动物各门动物之间的组织结构的关系和演化

教学重点:

无脊椎动物各门动物之间的组织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无脊椎动物各门动物之间的组织结构的关系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

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14.1无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一、体制:

二、对称体节、胚层、骨骼、体壁、体腔

三、各器官系统(呼吸、循环、排泄、神经等)

§14.2 无脊椎动物的发育

卵裂、原肠胚的形成、中胚层及体腔形成的特点,各种幼虫的比较。

Chapter15脊索动物门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掌握半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的特征以脊索动物在演化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

1、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脊索动物门的分类概况

教学难点:

咽鳃裂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

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15.1 概述

一、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脊索

(二)背神经管

(三)咽鳃裂

二、次要特征:

心脏的位置、肛后尾、生活的内骨骼等

三、脊索动物与高等无脊椎动物相同的特征:

四、后口、三胚层、真体腔、两侧对称和分节现象。

§15.2 脊索动物分类

一、尾索动物亚门:海鞘(略述)

二、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

三、脊椎动物亚门:

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四、脊索动物分类上常见名词:

无头类有头类无颌类有颌类无羊膜类羊膜类原索动物脊椎动物变温动物恒温动物

§15.3 尾索动物亚门

以海鞘为代表说明尾索动物的主要特征、个体发生。

§15.4 头索动物亚门

一、文昌鱼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及个体发生

二、头索动物主要特征

三、原索动物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

§15.5 脊椎动物的特征概述

一、胚胎或幼体中具有脊索,成体多为脊柱所代替;内骨骼发达。

二、背神经管明显分化为脑和脊髓

三、具备了复杂的颌器

四、呼吸器在水生种类多为鳃,陆生种类为肺

五、多有成对的附肢

六、完善的循环系统

六、复杂的肾脏代替肾管

Chapter16圆口纲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掌握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2、了解圆口纲的起源和演化

教学重点: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七鳃鳗呼吸管及鳃囊的结构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

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16.1 纲的主要特征

以七鳃鳗为代表说明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无真正的上下颌,没有偶鳍,脊索终生存留,没有脊椎骨,单鼻孔及其位置,呼吸器(鳃囊)、内耳半规管只有1—2个,消化系特点(舌特化与生活方式)

§16.2 我国常见的圆口纲动物

§16.3 圆口纲的起源和演化

化石甲胄鱼类及其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

Chapter17鱼纲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鱼纲的主要特征及鲫(或鲤)鱼的形态结构和机能特点

2、掌握鱼类各重要目的特征及鱼类生态、起源和演化

教学重点:

鱼纲的主要特征;掌握鱼纲分类依据;识别常见的经济鱼类

教学难点:

鱼类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掌握鱼纲分类依据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

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17.1 代表动物——鲫鱼(或鲤鱼)

鱼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和机能特点

§17.2 鱼纲的主要特点

一、体形、鳞、鳍。单循环、颌起源、生殖等特点。

二、水生生活的适应。

三、适应性特征和进步性特征。

§17.3 分类概述

分类主要依据:现代鱼类的分类(软骨鱼类与硬骨鱼类):

一、板鳃亚纲:鲨目和鳐目,主要特征及代表。

二、全头亚纲:以银鲛为代表,说明本亚纲特征。

三、肺鱼亚纲:纲特征,古老而特化的类群,现有种类及分布。

四、总鳍亚纲: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内鼻孔,鳔能呼吸,现存种是活化石,与古代种类的不同点。

五、辐鳍亚纲:

纲特征,我国的重要经济鱼类(鲟形目、鲱形目、鲤形目、鳗鲡目、鳕形目、鳢形目、合鳃目、鲻形目、马鲅目、鲈形目、蝶形目、海龙目、形目、目等)的特征及种类

§17.4 鱼类的生态

一、鱼类的繁殖:

繁殖方式、环境、温度与鱼类繁殖的关系

二、鱼类的洄游及其与渔业的关系

§17.5 鱼类与人类的关系

经济价值:我国渔业的概况(养殖、捕捞)

§17.6鱼类的起源与演化

Chapter18两栖纲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两栖纲的主要特征及青蛙的形态结构和机能特点

2、掌握两栖纲各重要目的特征及生态、起源和演化

教学重点: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纲分类

教学难点:

两栖纲结构与机能和环境的适应;两栖纲分类依据及常见两栖纲动物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

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18.1 代表动物——黑斑蛙

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机能特点

§18.2 两栖纲主要特征

一、对陆生生活的初步适应:

皮肤、骨骼、肌肉、呼吸、循环,神经感官系统等主要特征。

二、变态发生

三、适应陆地生活和水中生活构造特点。

§18.3 分类概述

一、无足目:特征及主要代表动物,如鱼螈等。

二、有尾目:特征及主要代表动物,如大鲵、蝾螈等。

三、无尾目:特征及主要代表动物,如黑斑蛙、金线蛙、林蛙、雨蛙、树蛙、蟾蜍等。§18.4 两栖类的生态

一、两栖类的繁殖、变态

二、两栖类的冬眠、动物休眠的原因及意义

§18.5 两栖类与人类的关系

一、两栖类资源利用

二、保护蛙类以蛙治虫

§18.6两栖类的起源与演化

Chapter19爬行纲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2、掌握石龙子的形态、内部结构特点以及四个纲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点:

爬行类适应陆生生活的特点

教学难点:

羊膜卵的结构及胚膜的形成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

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1.1 代表动物——石龙子

外形及内部结构特点

§1.1 爬行动物主要特征

一、对陆生生活的适应

(一)适应特点器、官系统的演化

(二)羊膜卵的结构特点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1 分类概述

现在种类的分类:

一、喙头亚纲:特征及主要代表动物,如喙头蜥

二、有鳞亚纲:特征及主要代表动物,如石龙子、壁虎、麻蜥、草蜥、蛇等。

三、龟鳖亚纲:特征及主要代表动物,如龟、鳖

四、鳄亚纲:特征及主要代表动物,如扬子鳄

§1.1 爬行类与人类的关系

一、爬行类的资源及其利用

二、毒蛇与无毒蛇区别

三、毒蛇对人畜的危害及防治原则

§1.1 爬行类的起源和演化

一、爬行类的起源

二、爬行类的演化

Chapter20鸟纲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鸟纲的主要特征及家鸽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

2、掌握鸟纲主要目的的特征及种类,生态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各亚纲的特征鸟纲的主要特征;鸟纲分类依据及常见鸟类识别;鸟类的繁殖、生态及迁徙教学难点:

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机能与生活环境的适应;鸟纲分类依据及常见鸟类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

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20.1 代表动物——家鸽

外形及内部结构特点

§20.2鸟纲的主要特征

一、鸟类的形态结构与飞翔生活适应的特点

二、器官系统的演化

三、恒温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20.3分类概述

分类概述的主要依据;现在鸟类分类、总目、主要目的特征及重要种类

一、平胸总目:特征及主要代表动物。

二、企鹅总目:特征及主要代表动物。

三、突胸总目:主要目的特征,目的主要代表动物:鵧鹈目、鹱形目、鹈形目、鹳形目、雁形目、隼形目、鸡形目、鹤形目、形目、鸥形目、鸽形目、鹦形目、鹃形目、形目、夜鹰目、雨鹰目、佛法僧目、形目、雀形目等。

§20.4鸟类的生态

一、鸟类的主要生态类群

实验动物学重点题库

复习题 1、简述动物实验中3R原则内容及其意义。 Replacement 替代1.尽量使动物一体多用2、用低等动物代替高等动物3、尽量使用高质量动物4、使用恰当的试验设计和统计学方法 Reduction 减少1、用有生命的物体代替动物进行研究2、用数理化方法模拟动物进行研究Refinement 优化1、改善实验设施条件,提高动物实验质量2、改善控制技术,减少对机体的干扰 3R研究的意义 1、作为提升突破技术壁垒能力的载体和具体体现“标尺”,在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为科学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3、体现时代发展、社会进步 2、简述免疫缺陷动物的概念以及生物学特性(主要是裸鼠和联合免疫缺陷鼠)。 指由于先天性遗传突变或用人工方法造成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缺陷的动物。 一、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动物:1、裸小鼠(nude mice):1)被毛生长异常,呈裸体外表。2)无胸腺,仅有胸腺残迹或异常胸腺上皮,不能使T-cell正常分化,导致细胞免疫力低下。幼龄鼠有残存的未分化的上皮细胞。3)B细胞功能正常,NK细胞活力增强。4)繁育能力差,乳腺发育缺损,以雄性纯合子与雌性杂合子繁育。5)T细胞缺陷可通过移植成熟T细胞、胸腺细胞或正常胸腺上皮得到校正。2、裸大鼠(nude rat):基因符号为rnu,一般特征似裸小鼠。1)发育迟缓,体重为正常大鼠的70%。2)裸大鼠较裸小鼠对多种传染病更敏感。3)比裸小鼠更强壮、寿命更长。4)体型较大,对大范围的外科手术方法较有利。二、联合免疫缺陷动物1、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 mice):突变基因scid位于16号染色体。1)该突变基因造成编码Ig重链和TCR的基因重排异常,抑制B-cell和T-cell前体的正常分化。2)C.B-17Icr为携带来自C57BL/ka小鼠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1b等位基因的 BALB/cAnIcr的同源近交系。3)纯合子血清中无免疫球蛋白,淋巴结、胸腺变小,缺乏体液、细胞免疫功能。饲养于SPF环境中。4)通过移植人免疫组织或免疫细胞,可使SCID 小鼠具有人类部分免疫系统,称为SCID-hu小鼠。

动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分布于体表皮肌细胞之间,以触手上为多。刺细胞内有刺丝囊,囊内有毒液和一盘旋的丝状管(刺丝):遇到刺激,囊内刺丝翻出,注射毒液或把外物缠卷,利于防御和捕食。 2.马氏管:由体壁昆虫的排泄气管,是着生于中肠与后肠交界处的细长的盲管,从周围血液中摄取离子、尿酸盐和毒素到管内,形成原始的尿液送入后肠。 3.书肺:为蛛形纲的呼吸器官。藏于腹部体表内陷所生的囊内,由许多叶状物重叠组成,各叶的内腔为血体腔,连接于腹窦。 4.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分布,为水生类鲎的呼吸器官。 5.胞饮(作用):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取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像饮水一样,因此称为胞饮作用。 6.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7.多态现象:同种动物存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两类或多类个体的现象。 8.物种:简称“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进化、发展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形式;种内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及行为特征等方面基本相似;有性生物的种内异性个体可相互配育,种间有生殖隔离;并占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 9.世代交替现象:在生活史中无性与有性两个世代有规律地相互交替的现象。 10.开管式循环:在循环的过程中血液不是始终在血管里流动,而是要流出血管到器官与器官之间。例如:节肢动物,不因节肢折断而引起流血过多而死亡,是一种生活的适应。 11.闭管式循环:血液自始至终在封闭的血管中流动,血管之间由毛细血管连接,而不直接流到组织间隙之间去。 12.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地体型,即通过动物体地中央轴,

医学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严格控制,遗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除了符合严格要求的实验动物外,还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等。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育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实验动物标准化:遗传质量标准化微生物质量标准化环境标准化营养标准化 按遗传控制标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CH3),突变系(裸鼠),杂交系(F1),封闭群(远交系)(KM小鼠,wister大鼠) 按基因型分:1、同基因型动物(如近交系、F1代) 2、不同基因型动物(如封闭群) 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级: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2001年版的国家标准中,大小鼠取消普通级动物,犬、猴只分普通级和SPF级,豚鼠、地鼠和兔仍然分4级) SPF动物定义: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屏障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无菌动物或剖腹产动物。饲养管理同清洁动物) 无菌动物的特点:形态学及生理学特点: ①形态学:盲肠肥大(增大5~6倍),肠壁薄,易发肠扭转。心脏、肝脏、脾脏相对较小。 ②生理学: 血中无抗体,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弱。体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无菌鸡生长较快、无菌豚鼠和无菌兔生长较慢。无菌大小鼠与普通大小鼠生长速度相同。 (3)饲养要求:隔离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剖腹产动物或无菌卵的孵化。由于肠道无菌,饲养困难,应注意添加各种维生素。每2~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粪便标本。 悉生动物:概念:悉生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植入一种细菌的动物叫单菌动物;植入两种细菌的动物叫双菌动物;植入三种细菌的动物叫三菌动物;植入多种细菌的动物叫多菌动物。(由于肠道接种有利于消化吸收的细菌,故饲养较无菌动物容易,形态学和生理学方面与普通动物无异。) 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特点: 1、其基因纯合度达到98.6%,个体差异小,似同卵双生反应一致重复性好,用少量动物即可获得精确度很高的实验结果,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2、隐性基因纯合使许多病态性状得以暴露,可获得大量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如高血压、白障、糖尿病.动物模型。 缺点:出现近交衰退。近交衰退是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与纯合发生一系列不利于个体或群体发育的变化和现象。

动物学第一学期名词解释

第一章 1.物种:是最基本的分类阶元,物种是形态、结构、功能、发育特征和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能相互繁殖,享有一个共同基因库的一群个体,并和其他种生殖隔离。 2.亚种:种内的一部分个体由于分布在各种不同的地区,通过在地理上充分的隔离后所形成的群体。 3.品种:种内由于人工选择产生的具有新形态或新性状的个体的总称。 4.双名法:对每种生物采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的方法进行命名,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加词第一个字母不需要大写、一般用斜体) 第二章 1.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相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的。 2.器官:由不同的组织共同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而且这些组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定形态特征和结构的功能单位。 3.系统:当若干种器官一起共同完成生命的一项功能时,即构成了动物的系统。 第三章 1.类器官(细胞器):是原生动物特有的构造,它是由细胞中的部分细胞分化成的若干特殊的结构,执行着类似于高等动物某些器官的功能,故叫细胞器。 2.包囊:在不良的环境下,原生动物体会分泌一些物质,凝固后将自己包围,即形成包囊,度过干燥、冰冻等不良环境,遇到适宜的环境,包囊破裂,恢复原来的生活状态。 3.伪足:是肉足纲的最主要的特征,它是虫体在运动时,其体表任何部位都可以形成的临时性的细胞质突起,它不仅是运动类器官(非固定的),而且兼有摄食的作用。 4.变形运动:虫体不断向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的运动方式。伪足的伸出与细胞趋化性和细胞质的溶胶-凝胶变化有关。 5.世代交替现象:在动物的生活史中,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相互交替的现象。 第四章 生物发生律:又叫重演律,是个体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 第五章 1.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构造,它是水流进出海绵体的通道,是对其水生固着生活的一种适应,海绵动物的摄食、排泄、呼吸和生殖等生理功能,都要依靠水沟系中的水流来实现。 2.两囊幼虫:多孔动物受精卵形成囊胚后,动物极的小细胞向囊胚腔内生出鞭毛,另一端的大细胞中间形成一个开口,后来囊胚的小细胞由开口倒翻出来,里面的小细胞具有鞭毛的小分裂球,植物极的一端不具鞭毛的大分裂球,称两囊幼虫。 3.胚胎逆转:幼虫从母体出水孔随水流逸出,然后具鞭毛的小细胞内陷,形成内层,而另一端的大细胞留在外边形成外层细胞,这与其他多细胞动物原肠胚形成正相反(其他多细胞动物的植物极大细胞内陷成为内胚层,动物细胞形成外胚层)因此称为胚胎逆转。 第六章: 1.网状神经系统:是动物界里最原始的神经系统。一般认为它基本上是由二极或者多极的神经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具有形态上相似的突起,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疏松的网,因此称神经网。 2.消化循环腔:具有消化的功能,可以进行细胞外消化,又兼有循环的作用,能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运输到身体的各部分,所一以又称为消化循环腔。 3.皮肌细胞:组成腔肠动物体壁外胚层和内胚层的主要细胞。它的特点是在上皮细胞内含有肌原纤维,这种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数目较多、形大,基部扩展。外皮肌细胞短,基部内的肌原纤维收缩时,使身体及触手缩短;内皮肌细胞长,基部的肌原纤维收缩时,使身体和触手伸长。 5.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地一种捕食、攻击及防卫性细胞。 第七章 1.皮肤肌肉囊:外胚层形成的表皮与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环肌,斜肌和纵肌)共同组成了囊状的体壁,包囊全身,既有保护内部器官的作用,又能加强运动功能,这种体壁结构称为皮肤肌肉囊,简称皮肌囊。 2.原肾型排泄系统:由排泄管,毛细胞组成,起源于外胚层,并沿途多次分支,许多分支相互连接成网状,每个分支的末端有管细胞,管细胞上覆盖有帽细胞,两者共同组成焰细胞,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体

医学实验动物学简答题.doc

1.简述“近交系动物” 2.经至少连续 20 代的全同胞亲兄妹或亲子交配培育而成,同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 起源于第 20 代或以后代数的共同祖先,该品系称为近交系。 3.近亲交配的弊端 固定基因时,有害的隐性基因也会纯合,出现不利的性状而造成育种失败;近交可能导致 多基因之间丧失平衡,从而使高度纯化的动物对不良环境的调节适应能力降低;近交 使动物失去为保持足够生物适合度所必需的最低水平的基因杂合性,从而影响动物生长率,寿命,对疾病的感受性,生活力,体力及繁殖能力。 4.简述“封闭群动物” 以非近交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 4 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 5.简述“哨兵动物” 指为微生物检测所设置的指示动物,用于监控实验动物饲养环境中病原及病原感染的动 物。哨兵动物一般采用来源于与被监测动物遗传背景相同的、免疫功能正常的清洁级或 SPF级封闭群动物。通常有二个功能: 1. 实验初期意外缺损时的补充; 2. 微生物定期检测 6.简述空气洁净度“级”的含义,各种动物实验环境设施对“级”的要求是什么 级是空气洁净度的计量单位,含义:每立方英尺空气中含有大于等于0.5μm的尘埃粒子数。 屏障环境:洁净度7 级 (英美制一万级);隔离环境:洁净度 5 级 (英美制一百级) 7.简述营养 动物从外界摄取自身所需要的食物,经消化、吸收,用来维持生命活动的行为或作用。 8.简述标准化饲料 根据不同动物的营养需求和动物的食性,经人工配合、加工而成的营养全面、适口性好、符合微生物要求的饲料。 9.简述颗粒饲料优越性 ①原料配合合理,符合营养标准和不同动物的食性;②加工过程中经过高温、挤压,杀 灭了大量微生物和寄生虫,普通级动物可直接饲喂;③压制成型,避免了动物采食过程 中的大量浪费;④大幅度减少了粉尘;⑤颗粒饲料有利于进一步包装灭菌处理。 10.简述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在生物医药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材料。 分类:诱发性动物疾病模型、自发性动物模型、抗疾病型动物模型、生物医学动物模型 11.简述安乐死 在动物实验过程中或结束时,对不欲保留的动物(动物承受不可缓解的疼痛、非存活手 术和样本采集),实施痛苦感最低或者无痛苦感死亡的科学方法。 12.裸鼠的解剖生理特点 ①毛囊发育不良,外观几乎全身没有被毛,称裸体外表,故称“裸鼠”;②胸腺严重萎缩, 仅有胸腺残迹或异常的胸腺上皮。故不能分泌胸腺素,不能使T 细胞正常分化,因而细胞免疫力低下;③IgG 的产生需要T 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参与,因此其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M ,只有极少量的 IgG;④自发肿瘤现象罕见,可能与 NK 细胞的活性高有关;⑤裸鼠 易患鼠肝炎和病毒性肺炎;⑥纯合裸鼠母性极差,且受孕率低,乳房发育不良。通常以 纯合雄鼠与带有nu 基因的杂合雌鼠交配,可获1/2裸小鼠;⑦必须饲养在屏障环境中。13.在动物实验设计、实施和完成阶段,有关动物福利和保护环境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哪些? 设计阶段 :①动物福利法核心:善待活着的动物,减少死亡的痛苦;②“3R”原则:替代、

向动物学习1

向动物朋友学习 六年级第十二册第六课 教学目标 1.情感领域:教育学生热爱人类的朋友——动物,并以赞赏的眼光来观察研 究它们。 2.知识领域:接触一点仿生学知识,具体了解几种与动物相关的人类发明, 引发学生趣味盎然地创造。 3.将前人的创造或自己的发现变成合理、有趣又奇特的画面,增强学生的绘 画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仿生学的原理,利用自己熟悉的动物的特异能力及习性进行联想、模 仿、发明和创造,并用绘画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见解。 2.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作业的操作过程中。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各种绘画工具(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勾线笔等) 教学过程 导入: 1、提问:同学们,你们谁会游泳?都用什么样的姿势? 除了这种姿势外,你还能用其他的姿势吗?(学生举例,上台表演) 这个游泳姿势是人类向谁学来的呢?――动物青蛙 2、小结:我们不仅向青蛙学习游泳,还向其它许多动物学习各种各样的本领。今天我们就来向动物朋友学习!(板书课题) 新授: 1、了解仿生学 (1)人类都向动物学了些什么呢?(出示生活中的仿生学图片) (2)现在有同学知道我们模仿了动物进行的发明叫什么科学吗? 人们根据动物或者植物结构性质、能量转换和信息过程,并将所获得的知识用来改善现有的或创造崭新的机械、仪器、建筑结构和工艺过程叫仿生学。 (板书仿生学)

2.猜一猜(出示图片) 水母耳风暴预测仪 ------水母 潜艇--------------------海豚 探路仪----------------- 蝙蝠 直升飞机 --------- ----蜻蜓 3.想一想: 请学生自己说说,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仿生学的例子? 同座位可小声交流。大家讨论以仿生学的研究方法提出的解决方案。请个别同学谈谈看法。 4.欣赏人类仿动物发明(总结方法) (1)形态:山洞探测仪的外形仿虫子 (2)结构:蜜蜂的蜂巢由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六棱柱形蜂房组成,这些结构是经数学家计算最节省材料的结构,容量大、极坚固。 (3)色彩:迷彩服的发明,还和人们受到动物的隐蔽色有关。 (4)功能:蝙蝠的声波 5.教师示范:(发明交通堵塞的工具) 6.作业 今天,为了表达我们对动物朋友的感谢, 1、每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将人类仿生学方面的发明创造和相关的动物画在一幅画中。 2、学生作业,教师播放音乐,巡回指导 3、作业讲评 板书设计: 第六课向动物朋友学习 形态范画: 结构 色彩 功能

动物学名词解释一

注:学完原生动物、多孔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假体腔动物后完成 名词解释(任选三个完成) 1. 吞噬营养 2. 渗透营养 3. 伪足 4. 包囊 5. 伸缩泡 6. 胞饮作用 7. 细胞内消化 8. 裂体生殖 9. 孢子生殖10. 刺丝泡 11. 生物发生律12. 真体腔13. 端细胞法(裂体腔法)14. 体腔囊法(肠体腔法)15. 中生动物16. 原口动物17. 后口动物18. 芽球19. 水沟系20. 两囊幼虫 21. 福射对称22. 出芽生殖23. 消化循环腔24. 浮浪幼虫25. 细胞外消化26. 刺细胞27. 原肾管28. 焰细胞29. 幼体生殖30. 再生 31. 两侧对称32. 梯形神经系统33. 皮肤肌肉囊34. 假体腔35. 蜕皮36. 非混交雌体37. 孤雌生殖38.咀嚼器39. 非需精卵 1.吞噬营养:吞噬固体的食物颗粒或微小生物 2.渗透营养:通过体表渗透吸收周围呈溶解状态的物质 3.伪足:变形虫在运动时,由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临时性的细胞质突起,称为伪足。 4.包囊:原生动物在不良环境下,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 5.伸缩泡:原生动物细胞内的一个细胞器,用于调节水分平衡,收集细胞质中过多的水分 (其中也有代谢废物),排入储蓄泡,再经过胞口排出体外。 6.胞饮作用:在液体环境中的一些分子(一般是大分子化合物)或离子吸附到质膜表面, 使膜发生反应,凹陷下去形成管道,然后再管道内断下来形成一些液泡,移到细胞质中,与溶酶体结合形成多泡小体(在一个囊泡膜内可有几个胞饮小泡),经消化后营养物质进入细胞质。 7.细胞内消化:食物通过吞噬作用进入细胞内,与溶酶体结合,溶酶体的水解酶将食物分 解,营养物质进入细胞质,废物排出体外。 8.裂体生殖:原生生物孢子纲的无性生殖方式。细胞核先分裂成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 细胞质随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面,形成许多小个体。 9.孢子生殖:疟原虫经有性生殖形成的合子在雌蚊胃壁基膜与上皮细胞之间形成卵囊,卵 囊里的核及胞质进行多次分裂,形成数百至上万的子孢子,成熟后,卵囊破裂,子孢子出来到体腔里。当蚊再次叮人时,这些子孢子就随着唾液进入人体,并随血液侵入肝脏细胞进行无性生殖。 10.刺丝泡:纤毛纲草履虫特有,在表膜之下有一些小杆状结构,整齐的与表膜垂直排列, 有空开在表膜上,当动物遇到刺激时,刺丝泡射出其内容物,遇水成为细丝。有防御功能。 11.生物发生律:也称重演律。是德国人赫克尔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总结了当时胚胎学方面 的工作提出来的。生物发展史科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ontogeny)和系统发育,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个体发育简短重演了其祖先进化的过程) 12.真体腔:又称次生体腔,中胚层之间形成的腔 13.端细胞法:在胚孔的两侧,内外胚层交界处各有一个细胞分裂成很多细胞,形成索状, 深入内外胚层之间,为中胚层细胞。在中胚层质检处形成的空腔为体腔(真体腔)。

实验动物学重点整理

实验动物学重点整理 1大小鼠年龄、体重、寿命的比较数据? 成年动物的年龄、体重和寿命比较 小鼠大鼠 成年日龄(天)65-90 85-110 成年体重(克)20-28 200-280 平均寿命(年)1-2 2-3 2动物实验的对照类型? (一)空白对照: 不给任何措施的情况下观察动物自发变化的规律。家兔白细胞数每天上下午有周期性的生物钟变化。 (二)实验对照: 采用与实验组相同操作条件下对照,如给药实验中的溶媒(Nacl),手术,注射以及观察时的抚摩等都可以对动物发生影响。有人报告,针刺犬的人中穴对休克、心脏血液动力学有改变,但采用空白对照(不针刺)不够,应该设有针刺其它部位或穴部的实验对照。 (三)有效(标准)对照: 常用于药物研究。对一新药疗效可用一已知有效药或能引起标准反应药物做对照,可考核实验方法可靠性,又可通过比较,了解新药疗效和特点(普鲁卡因---对皮肤黏膜穿透力弱,用纳塞卡因---穿透力强,作用快、持久)。(四)配对对照: 同一个体不同眼睛比较对照期和实验期差异(左眼试验,右眼对照);同一种动物后代分成左右两部分进行对照和实验以比较差异,此法可大大减少抽样误差。实验中可用同卵双胎或同窝动物。 (五)组间对照: 将实验对象分成两组或几组比较其差异。这种对照个体差异和抽样误差比较大,可用交叉对照方法以减少误差。观察某药物疗效可用两组犬先分别做一次实验和对照,再相互交换,以原实验组做对照组,原对照组做实验组重复第一次实验,观察疗效或影响,切记检查指标和条件要等同。 (六)历史对照与正常值对照: 此种对照要慎重,similar background ---条件、背景、指标和技术方法相同才进行对比,否则得出不恰当的甚至错误结论。 3转基因动物的概念、制备过程? 转基因动物: 用物理、化学、生物手段将确定外源基因通过生殖细胞或早期胚胎导入动物染色体,其基因组内稳定整合导入外源基因,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使其获得人类需要新功能。 技术程序:

动物学(1):名词解释说课材料

动物学(1):名词解 释

1. 脊索:介于消化道和背神经管之间,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内部由泡状细胞构成,外围以结缔组织鞘,坚韧而有弹性。低等脊索动物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出现,发育完全时被分节的骨质脊柱取代。 2.背神经管:位于脊索动物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形成。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前端膨大为脑,脑后部分形成脊髓。 3. 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即咽鳃裂。低等种类终生存在并附生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栖种类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出现。 5.逆行变态:在变态过程中,幼体的尾连同内部的脊索和尾肌萎缩消失,神经管退化 成一个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咽部扩大,鳃裂数目增加,内脏位置发生改变,形成被囊。 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方式即逆行变态。 1.侧线系统:为鱼类特有的皮肤感觉器官,呈管状或沟状,埋于头骨内及体侧皮肤下 面,侧线管以侧线孔穿过头骨及鳞片,连接成与外界相通的侧线,感觉器位于侧线管内。

3.罗伦氏壶腹: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由皮肤衍生的感觉器,是侧线管的变形构造,分布在头部的背腹面。由罗伦瓮、罗伦管和管孔三部分组成。为水流、水压、水温的感受器,也能感知电压。 16. 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由基板和棘两部分组成,基板埋藏于真皮中,大多呈菱形,基板底部有一孔,是神经和血管通入的地方;棘着生在基板上,露于皮肤外面,尖端朝向体后,外层覆以釉质,内层为齿质中央为髓腔。 18. 骨鳞:骨鳞为绝大多数硬骨鱼类所具有,由真皮形成。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具弹性 的半透明薄骨板,骨鳞呈覆瓦状排列,前端插入真皮形成的鳞袋内,后端游离于表皮之下, 侧缘为相邻的鳞片所覆盖。骨鳞的结构为上下2层,上层为骨质层,下层柔软为纤维层。 32. 卵生:把成熟的卵直接产在体外,在体外进行发育的繁殖方式。如多数鱼类、鸟类。 33. 卵胎生:受精卵在雌性生殖管道内进行发育,但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依靠卵黄供给,与母体没有营养物质的联系,仅呼吸靠母体进行或母体提供部分水分和矿物质。如多数软骨鱼类。 44. 动脉球与动脉圆锥:腹大动脉基部扩大而成的球状结构,称为动脉球,与心脏的心 室相通,不能搏动,硬骨鱼类具有。动脉圆锥是软骨鱼类心脏的组成部分, 位于心室的前方,内有瓣膜,能有节律的搏动。

实验动物学重点

实验动物学重点

1.实验动物学绪论 2.实验动物质量控制 3.常用实验动物 4.实验动物营养与饲料 5.实验动物环境和设施 6.基因工程动物 7.“3Rs”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8.怎样才能作好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学绪论 实验动物学:以生物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医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学科为基础,综合发展而形成的一门覆盖 面极广的边缘学科。 实验动物学包括: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医学,比较医学,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培育的、遗传背景清楚、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用于科学实验、教学、检定及 药品、生物制品生产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实验动物、家畜、野生动物、伴侣动物 概况:实验动物科学内容: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医学、比较医学、动物实验 1988年,国家科委发布《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1996年10月,《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出台,于2005年1月1日实施 实验动物伦理:是人与实验动物关系的伦理信念、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主要体现在尊重实验动物的价值和权利。 实验动物福利:实验动物的一种康乐状态。在此状态下,其基本需求得到满足,而痛苦被减至最小。 五项基本福利:一,提供适当的清洁饮水和保持健康和精力所需要的食物,使动物不受饥渴之苦 二,提供适当的栖息场所,能够舒适地休息

和睡眠,使动物不受困顿不适之苦 三,做好防疫,预防疾病和给患病动物及时诊治,使动物不受疼痛、伤病之苦 四,保证拥有良好的条件和处置(包括安乐死),使动物不受恐惧和精神上的痛苦 五,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当的设施以及与同类动物伙伴在一起,使动物能够自由表达正常的习性 动物实验需要考虑实验动物伦理的几个环节:实验目的确定和必要性评估、实验设计遵循3Rs原则、实验操作过程避免或减轻动物疼痛及恐惧、日常饲养及护理、安乐死 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Include: Clinical trial、Preclinical research AAALAC认证(国际实验动物管理评估和认证协会)实验动物学发展趋势:基因修饰技术运用; 实验动物福利与“3Rs”原则; 实验动物商品化及SPF动物广泛应用; 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建立。 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简史:1909年,Prof. Little 采用近交方法 培育出首个近交系小鼠DBA 1943年,美国Dr. Reynier研制出第一台金属隔离器,饲养无菌 大鼠 1948年,美国成立实验动物管理小组,后又成立实验动物科 学学会(AALAS) 1966年,美国国会批准《实验动物福利法案》 1982年,第一例转基因小鼠问世 实验动物学、比较医学等专业的设立及建立相应培训制度 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概况:1918年,原北平中央防疫处开 3

实验动物学考试题总结[1]

1.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特指的是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动物三大特点: 人为遗传限定、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得到控制、应用于科学实验 5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包括哪些内容它有什么意义 实验动物学的核心内容:是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它包括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标准、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标准、设施环境控制标准、饲料营养控制标准。 意义: 在符合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及其环境条件下,所做的动物实验无论在时间的先后上,还是在世界的不同实验室里,其实验结果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对比性。 8、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9.针对动物保护主义,科技界的对策是: 1.为动物福利立法,号召“善待动物”。 2.坚持原则、坚持科学、坚持动物实验。 3.进行动物实验伦理审查 提倡动物实验的“3R”原则。Replacement 替代Reduction 减少Refinement 优化10.国际上对动物实验伦理有哪些要求 1.动物居住空间应符合标准,注意日常饲养管理,不使动物陷入饥饿、缺水和患病。 2.尽可能的采用替代法最少地使用和牺牲动物。 3.在必须使用犬、猫和猴时,在实验前应进行训练,尽可能地减少动物的恐惧和不安。 4.实验结束和动物不可能恢复时,应采取安乐死。 5.要爱护动物和对由于试验死亡的动物应持有怜悯和感激之情。 动物实验的“3R原则”: 1替代(Replacement)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2. 减少(Reduction)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3 优化(Refinement)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遗传控制 1. 请说出实验动物种、品种、品系的概念。 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由自然选择形成。 品种(stock):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由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出来的,具有某些生物学特性,能稳定遗传。

普通动物学复习重点1

绪论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地区内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物种: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和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中,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亚种:种内由于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形态特征上有了一定差别的群体。 动物的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物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动物学:动物学是研究动物体的形态结构和有关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品种:品种是人工干预选择的产物,是种内有人工选择产生的新形态或性状的个体。 三个层次: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粮食短缺、能源消耗等 第一章 细胞的共同特征:1、在形态结构方面: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2、在机能方面:1)能利用和转变能量,将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机械能,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2)具有生命活动的能力,能把小分子的简单物质合成大分子的复杂物质3)具有自我复制和繁殖的能力4)具有协调机体整体生命活动的能力。 研究细胞周期的实践意义:研究细胞周期具有实践意义。细胞周期受各种内外因子所影响,

营养不足,细胞分裂中断;氧气供应不充分,细胞周期延长;酸度、电离辐射、某些药品、无机离子和少量有机物都可以改变细胞周期,利用这些因素可以调节细胞分裂 细胞周期:具有增殖能力且处于连续分裂期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期限,称细胞周期 组织:组织是一些形态类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及其非细胞结构的间质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机能的集体。 器官:有不同类型的组织结合而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结构就是器官 系统:功能上有密切联系的不同器官,相互协同以完成机体某一方面生理机能,就成为一个系统 第二章 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体形结构多样化,伪足、鞭毛和纤毛为运动胞器,营养方式多样化、生殖方式多样性,协调与应激性,包囊形成,分布广泛、世界性分布。 原生动物的简单分类:鞭毛纲:绿眼虫,肉足纲:大变形虫,孢子纲:疟原虫,纤毛纲:草履虫 第三章 什么是生物发生律,生物发生律有何重要意义? 答: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其主要含义:生物发展史可分为两个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生物发生律对了解各动物类群的亲缘关系及其发展线索极为重要。因而对许多动物的亲缘关系和分类位置不能确定时,常由胚胎发育得到解决。生物发生律是一条客观规律,适用于整个生物界。 简述胚胎发育的六大阶段 答:受精与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中胚层的形成、组织器官分化 第四章 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水中固着生活,体形多不规则;最原始、低等的多细胞生物;具有水沟系;胚胎发育具逆转现象,为侧生动物 多孔动物门的分类: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寻常海绵纲 水沟系的类型:单沟型、双沟型、复沟型 第五章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辐射对称体质、两胚层及原始消化腔、原始的神经组织——神经网、生殖及世代交替 腔肠动物的简单分类:水螅纲:水螅、桃花水母,钵水母纲:海月水母、海蜇,珊瑚纲:海鸡冠、红珊瑚 水螅的形态结构:1、外形:水螅身体呈圆柱状,附着在其他物体上的一端称为基盘,游离一端有圆锥状的突起,称为垂唇,中央为口,周围有辐射状排列的触手6~12条,在体侧常有水螅芽体2、体壁:外胚层:主要由外皮肌细胞、感觉细胞、神经细胞、刺细胞、间细胞和腺细胞组成。中胶层:一层薄而透明的胶状物质,由内、外胚层分泌。内胚层:主要由内皮肌细胞、腺细胞和少数感觉细胞与间细胞组成3、生理:运动:水螅营附着生活,除身体和触手能伸缩及改变方向外,还可移动。捕食:以触手捕食水中的小型甲壳动物、昆虫幼虫及小型环节动物等为食。生殖:兼营无性和有性生殖。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体制为两侧对称、出现了中胚层、体壁为皮肤肌肉囊、不完全的消化系统、原肾管式排泄系统、梯形神经系统、形成了生殖系统

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

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实验动物学:是以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培育的实验动物应用于生命科学等研 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简而言之: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实验动物】指由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 监控,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研究的 动物。 3、【动物实验】应用标准的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研究,观察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有关器官的组 织形态改变、机能反应变化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4、【中医实验动物学】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实验动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中医药研 究的实验学科。 5、【实验动物的特点】 (1)遗传学要求——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的动物。 按照遗传特点分近交系、封闭群或远交群、杂交群。 (2)微生物和寄生虫监控要求——根据控制程度分普通级动物(CV)、清洁动物(CL)、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无菌动物(GF) (3)应用要求——实验动物对试验因素的敏感性强、反应一致,从而使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精确性、可比性、可重复性和科学性。 6、【AEIR】进行生命科学实验研究所必需的4个基本条件: A——animal(实验动物) E——equipment(设备) I——information(信息)R——reagent(试剂) 7、【“3R”原则】 替代replacement原则——尽可能采用低等实验动物或非实验动物,以替代高等实验动物进 行实验。 减少reduction 原则——要求尽可能减少实验动物的用量,甚至可以降低统计学要求。 优化refinement原则——要求优化实验设计和操作,以减轻动物的痛苦。 8、1956年,联合国科教文卫协会建立了“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委员会”,是实验动物学真正 形成的时期。 1988年,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标志我国实验动物工作走上行政法规管理的轨道。 20XX年,国家科技部在全国推行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许可证制度,大大提高实验动物的质量和动物实验的技术。

动物学(下)名词解释1

【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管 【肌隔】为哺乳类特有,发达,齐豫胸廓后端的肋骨,至于中央腱,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标志,他收缩时可以胸腔扩大而吸气,舒张时胸腔缩小而呼气,同时还可以用肋间肌来改变胸腔的容积而呼吸 【羊膜卵】是指在动物胚胎发育期间,发生羊膜、绒毛膜、尿囊、羊膜腔等一系列结构的卵的总称,为鸟类、爬行类、哺乳类所特有,是保证羊膜动物在地球上完成发育的重要适应【迁徙】一般指某些动物周期性、定向性和群体性变换栖居地的习性。迁徙不但用于部分鸟类,也用于部分水生动物、陆生昆虫和哺乳类等。 【洄游】某些水生动物进行周期性、定向性和群体性的迁徙运动。洄游一般可分为生殖洄游,索饵洄游、越冬洄游等。 【脊索】位于消化管背面和背神经管腹面起支持身体作用的中轴棒状体,内在的细胞富含液泡,外面有纤维鞘和弹性鞘。有脊索的动物称为脊索动物。 【脊柱】由若干脊椎骨愈合或借椎间盘和韧带连接而成的中轴支撑体。俗称“脊梁骨”。【单循环】指只有体循环而没有肺循环,血液完成一次循环只需经过心脏一次。如多数鱼类的循环。(多用于脊椎动物。) 【双循环】指血液完成一次循环需经过心脏两次,一次是肺循环,一次是体循环。 【不完全双循环】因心室无分隔或分隔不完全,肺循环和体循环回心的血液在心室内有混合。例如蛙类和蛇类的循环。 【完全双循环】左、右心室完全分隔,肺循环和体循环回心的血液在心室内不再混合。例如鸟类和哺乳类的循环。 【开放式骨盆】鸟类腰带的髂骨与综荐椎相连接,但左右坐骨和耻骨在腹中线不汇合,这种结构与有耻骨缝合的哺乳类骨盆不同,称为开放式骨盆。 【关[封]闭式骨盆】哺乳类腰带的髂骨与荐骨相连接,左右坐骨与腹中线的耻骨连接,这种结构与无耻骨缝合的鸟类骨盆不同,称为关[封]闭式骨盆。 【咽式呼吸】借助口咽腔底壁的升降、喉门和鼻孔的开闭配合起来完成呼吸动作,这种呼吸方式称咽式呼吸。 【双重呼吸】鸟类在吸气时,新鲜空气一部分进入微支气管进行碳氧交换,另一部分经中支气管进入后气囊贮存;呼气时后气囊内的新鲜空气进入微支气管进行碳氧交换。即无论吸气还是呼气,肺部微支气管都进行碳氧交换。这种呼吸方式称为双重呼吸。 【胸式呼吸】以胸壁肌肉和肋骨运动为主,促使肺扩张和回缩的呼吸方式。 【腹式呼吸】以腹壁肌肉和膈肌运动为主,促使肺扩张和回缩的呼吸方式。 【休眠】有机体通过降低新陈代谢率、进入麻痹状态以度过不良环境的现象。 【异型齿】形态差异和功能分化明显的牙齿。如哺乳动物的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等。 【反刍】某些食草动物吃草时稍加咬啃即吞入瘤胃,休息时,再将这些未经充分咀嚼的食物返回口腔仔细咀嚼后,再行吞下;这种完成再咀嚼的一系列动作称为反刍。 【原索动物】指有脊索但没有脊椎骨的动物,包括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 【早成鸟】雏鸟孵出时发育较充分,很快可以随亲鸟外出活动和觅食。如鸡、鸭的幼鸟。【晚成鸟】雏鸟出壳时发育尚不充分,需亲鸟喂养一段时间才能出巢活动。如家燕、麻雀和鸽子等的幼鸟 【羊膜】在胚胎发育形成原肠后,胚胎周围的表层胚膜向下二个方向发生皱折,这种皱折不断扩大,向上的皱折从底部包上去,最后两侧边缘打通,内层包住胚胎形成羊膜。 【脊神经】是脊髓两侧发出的神经,每一个脊椎骨都有1对,由椎间孔穿出,分布到每节的肌肉等器官。脊神经是由背根和腹根愈合而成。

实验动物学 重点

实验动物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是研究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融合了生物学、医学与畜牧兽医学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特点:A.综合性学科B.应用性强C. 发展迅速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经人工培育或人工改造,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学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物制品或药品鉴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特点:人工饲育、微生物控制、遗传背景清楚、应用要求、质量标准 实验用动物Animals for Research指所有用于动物实验的动物,包括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的区别:实验用动物是指所有用于动物实验的动物,包括实验动物、野生动物、甚至观赏动物等。而实验动物是为研究的需要而培育的标准化的动物。确定是否是实验动物,要经过一系列检测,如微生物和遗传基因等,并要求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 实验动物遗传控制程度分类 远交(封闭)群动物(Outbreed stock, Close colony) 基因突变动物(mutant stock) 近交系动物(Inbred strain): 嵌合体(Chimera) 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s) 同源近交系(Cogenic inbred strains) 分离近交系(Segregating inbred strain) 杂交群动物(Hybrids) 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类 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 悉生动物(Gnotophoric animal) SPF动物(Specific pathogen-free) 清洁动物(Clean animal) 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 根据对饲养环境控制分类 Isolation system(隔离系统)animal; Barrier system(屏障系统)animal; Semi-barrier system (半屏障系统)animal; Open system(开放系统)animal. AEIR 动物(Animal)设备(Equipment)信息(Information)试剂(Reagent) 近代实验动物学发展特点 1实验动物生产技术逐步完善 2实验动物品种增加 3有关实验动物的法规日趋完善 4充分利用现有动物资源 5开展实验动物附属设施及动物实验技术的研究 6转基因(遗传工程)技术的应用 7遗传学和微生物学监测方法的研究 实验动物研究内容 实验动物遗传学(Laboratory Animal Genetics)是应用遗传调控原理, 控制实验动物的遗传特征,培育新的实验动物品系和多种实验动物模型, 以实现实验动物标准化的目的.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Laboratory Animal Microbiology)是研究实验动物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的种类、特性及其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其对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的影响 实验动物生态学(Laboratory Animal Ecology)是研究实验动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研究对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有利的环境条件; 实际上主要研究气候因素, 理化因素, 生物因素, 栖居环境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实验动物营养学(Laboratory Animal Nutrition)是研究饲料与实验动物机体生长、发育、繁殖、健康及实验结果关系的分支学科. 实验动物医学(Laboratory Animal Medicine)是专门研究实验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应用的分支学科.

实验动物学完整重点

第一章 1.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特指的是人工培育,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用于生命科学研究、教学、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以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2. 3.实验动物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它包括实验动物的 ?遗传学控制标准 ?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标准 ?设施环境控制标准 ?饲料营养控制标准 实验动物标准化的意义在于用符合标准的实验动物,在标准化饲养、实验环境条件下,所做的动物实验无论在时间的先后上,还是在世界的不同实验室里,其实验结果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对比性。 4.生命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四个基本条件: AEIR Animal 实验动物 Equipment 仪器设备 Information 信息 Reagent 试剂

5.什么是动物福利?(选择,判断) 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6.“3R”原则: Replacement 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Reduction 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Refinement 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第二章 1.近交系(inbred strain)是指采用连续全同胞兄妹交配(brother-Sister inbreeding)20代以上而培育成的动物。 近交系动物的特点 (1)基因的纯合性(近交系动物的每个个体) (2)遗传组成的同源性(一个近交系动物的所有个体) (3)遗传组成的独特性(不同近交系比较) (4)遗传特征的可辨别性(不同近交系比较) (5)遗传的稳定性(所有近交系) (6)表现型的一致性(同一近交系个体间) (7)背景资料的可查性 (8)国际分布的广泛性(定义+特点=简答,分开是小题) 2.封闭群(closed colony)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动物群体。 3.杂交群动物 由两种不同的近交系杂交所繁殖的第一代杂交动物称为杂交群(Hybrid),又称为系统杂交动物,或“F1”代。 杂交群动物的双亲来自两个不相关的近交系,它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1)各个个体的基因型相同,是其父母基因型的组合。 (2)表型一致,对试验反应均一。 (3具有杂交优势,生活力和抗病力比近交系强。 (4)具备双亲的生物学特性。 (5)由于基因互作,可产生不同于双亲的新性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