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学生自主做好小实验好习惯

培养学生自主做好小实验好习惯

培养学生自主做好小实验好习惯
培养学生自主做好小实验好习惯

培养学生自主做好探究小实验的好习惯摘要:进入高中,学生有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可以在生活中实践,因此常存在“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但一做练习就错”的现象。所以,要培养学生自主做好探究小实验的好习惯,是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物理;自主;探究性;实验

高中物理实验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是物理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形式,在实验的情景中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对自然现象进行问题发掘,从而激发其探索自然规律的欲望,调动他们探求物理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些探究小实验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是怎样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样就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总结规律,把握理论,从而深刻而完整地领会物理知识。如在墙根放置的小球的受力分析,小球对墙壁有压力吗?学生可以自己找来玻璃珠和书本设计小实验探究,从而得出结论。

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是物理培养的三大能力,一些探究性的小实验足以培养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物理要求的知识层次的三大能力。学生根据课本后的探究性学习实验,自己提出探索目标,制订探究计划,选择优化方法,形成探究方案,确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同时预设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的实验方法以及基本的实验能力

班级管理中学生自主能力培养课题实验

《班级管理中学生自主能力培养课题实验》 研究报告研究单位:南部县富利镇九年一贯制小学管理单位:南部县教育局南部县教研室 一、课题的提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从班级群体到班集体的形成及发挥作用的过程,是学生个性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的过程,也是激发他们关心集体生活、参与集体活动的热忱和凝聚力,满足自尊的心理需求的必然结果。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也必将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班集体建设离不开班集体建设手段的日常管理。作为日常管理应该并且必须起到激发每个学生力量的作用,引起在每个学生心灵上产生共鸣,成为推动班集体建设目标实现的有效机制。 然而,目前许多班级都依靠班主任培养几名“小干部” 来管理“群众”,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小干部人数少,工作能力不强,造成多数学生呈“游离”状态,他们的能力没有普遍得到提高,这与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是相悖的。并且,实行小干部制后,因种种原因,班主任未能处理好教师、小干部、普通学生之间的责任关系,使班级日常管理存在种种弊端,忽视了学生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地位,小干部作用也没有发挥好,这对班级集体的形成又设置了人为障碍。这些陈旧的、不当的班级管理方法,必须予以变革。同时,学生主体性、合作性、适应性及自主能力、管理能力等的培养体现了培养,体现了新世纪一代人的素质要求。但是现在的学生存在着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自我意识的结构不合理,主体人格不健全,缺乏正确的自我定向、规划、适应控制的意识及能力。 正由于此,根据本校实际和班主任工作经验,我们提出并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闸释 1.自主管理的概念自主管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主体素质为目的的班级管理体制或管理模式。班级的学生自主管理,是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心理的实际需要, 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培养学生主体性、合作性、社会适应性等个体心理素质的教育。 2.实施自主管理的目的 我们提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机制,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并学会班集体的学习、工作、活动、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管理。在教师指导下,逐步养成自主管理的能力,真正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发展健全主体人格的目的。并试图通过本校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班级自主管理的这一范畴,探索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模式,从而揭示“让每个学生都来管理集体,让每个学生都会管理集体,让每个学生都受集体管理”的班级

学生总结反思

学生课后总结反思的问题 诸城市树一中学韩丽梅 一、课题背景 1、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反思意识很弱,大多数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很少了解影响思维的变量。另外,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数学认知结构水平、自身心理特征的限制,在数学学习中往往表现出对基础知识不求甚解,对基础训练不感兴趣,热衷于大量做题,不善于(有的是不愿意)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检验,不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不会分析、评价和判断自己思考方法的优劣,也不善于找出和纠正自己的错误。总的来说,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也只浮在表面,认为只要完成了学习任务,就达到了学习的要求。很少有学生以“学会学习”为目的,积极地去回顾学习过程,检查学习策略,检验学习结果等来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虽然部分学生作了反思,但仅仅是对学习的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没有深究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 2、研究的重要性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在学习反思领域存在以下倾向: (1)学生的反思意识薄弱 从问卷结果中我们发现,60%学生喜欢在一节课中由老师来讲学习方法,18% 的学生会独立学习,22%的学生会与人合作学习。在课堂学习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学习模式;吸收→储存→再现。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

获取知识的机会。这可能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系,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反思意识薄弱。从结果可看到:79%的学生在学习中仅以解题练习为主要形式,只在乎一道题目的对错,而忽视了掌握解题方法这一最重要环节,这样的学习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已适应了“听课式”的接受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去尝试、去寻求更多更好的解题方法,而只是静等答案。这些迹象表明:学生未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方式的不正确,不去反思,不去寻求更好的学习方式——反思性学习方式。 (2)学生的反思能力低下 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21%的学生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方法总结,24%的学生会寻求不同的方法来解题。从这点可以看出,学生的反思学习能力较差。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知道如何去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也无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这样学生就无法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可能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我们在教学中或观察学生的作业以及他们课堂学习等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所做作业中的解题方法都是教师课堂上所列举到的方法,回答问题也是平时教师讲过的内容,一旦出现形式变化而实际一致的题目就傻眼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关键是学生不善于进行自我反思来主动调节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进步缓慢,学生不会通过总结经验、提炼方法、优化探索、深化自己的认知结构。 (3)学生的反思学习习惯较差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王均辉 在科学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获取科学知识,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一、指导学生认识科学实验的基本类型。 小学科学实验从目的来分一般有三类:一类是探索性的实验,其作用是为了使学生搜集科学事实,获取感性的基本材料。例如“高锰酸钾溶于水的实验”,就是为了使学生搜集到“高锰酸钾固体能溶于液态水”这样的科学事实,获取溶解的感性认识。第二类是验证性实验。其作用就是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从而得出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例如《水位为什么会升高》一课,在学生获得液体、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空气是不是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首先假设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为了证明这个假设是否正确,必须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一致,说明这个假设成立,是正确的,否则假设不成立,是错误的。第三类是模拟型实验,此类实验内容多为自然界中的宏观变化、微观变化,以及自然现象中因受时间、空间、材料等诸多可变因子的限制,又很难讲清楚的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教材在实验中会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类似自然条件,模仿自然界发生的现象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推理来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规律,从而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如“有无植物覆盖对土地侵蚀的程度”中的模拟实验等。

二、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实验仪器和材料,提高实验技能。 实验仪器和材料在科学实验过程有重要作用,学生能不能充分利用仪器和材料,往往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例如组装简单线路的一个实验,这个实验用了导线、电池.电池盒、灯座、灯泡和开关几种简单的实验材料,如果操作组装时,没有卡紧连接点,灯就不会亮起来,实验就会失败,学生也就不能通过这样一个实验知道灯是怎样亮起来的事实。指导学生认识、了解各种仪器和材料,正确操作仪器,提高实验技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三年级开始就要指导学生逐步认识各种仪器和材料,了解它们的构造功能,就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三、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实验对象,精心挑选典型的实验材料。 例如溶解的实验,用高锰酸钾作为溶质,它是紫红色的晶体,与无色透明的液态水相比,颜色对比度非常强,它在水中溶解时,可以直观、清楚地观察到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晶体的颗粒逐渐变小、向水中四处扩散溶解过程,使学生获得强烈的直观的感性认识。而白糖是白色晶体,它与无色透明的液体水相比,颜色对比度非常弱,当它作为溶质在水中溶解时,观察不到晶体颗粒在水中扩散的过程,学生获得溶解的感性认识就没有那么深刻。所以指导学生分析实验对象、选择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 四.指导学生掌握实验的一般程序. 实验的一般程序大体上分为:实验题目的选择,实验计划的设计,实验的实施,实验数据的记载处理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解

如何培养小学生地动手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前些天看到了以下社会调查甚是感慨:1、目前有许多本科毕业生因找不着工作又去重读技 校, 2、目前有许多大学生因动手能力差在竞争上岗中又被淘汰,3、目前有许多大学生在 实际工作中因缺乏创新能力而无所作为。4、许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前的应试教育而希望自己 的孩子能够多动手、多动脑,使自己的孩子能够像爱迪生、法拉第一样,从小就能够多参加 科学实验活动。 5、学校领导、教师更希望能够培养出高素质人才!6、至今我国还未能拿 到一个诺贝尔奖(日本已拿到 4 个)更希望我国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人之初,每个人 都一样,知识和能力如同一张白纸,一片空白,成人后,有些成了专家、学者,对人类作出 了很大贡献;而有一些却不学无术,成了无能之辈。这样的结果除了先天因素之外,就是后天的教育和培养所造就出来的。但是,同等的先天条件,同样的学校和授课教师,其结果为什么还是有天壤之别呢?我觉得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以考分来判断学生的标 准,因为学生的素质不是单纯由成绩来表现的。在一个强调素质教育的时代,只要求学生好好学习争取高分是远远不够的,其他方面的素质也需要一起培养的,尤其是孩子的动手能力。 现在社会越来越强调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这是很多终日埋头苦读的学生所欠缺的。以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很坏的影 响。明智教师和家长不仅重视孩子学习成绩,更重视孩子的能力发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就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做,就是要动手去体验,体验生活,体验知识,体验社会。并不是心灵手才巧,而是手巧才 能更聪明。动手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是儿童期,儿童时期养成的习惯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手的操作可以直接促进视觉、触觉、动觉及感知觉的发展和相互间的协调。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 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体验。”在教学和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动手 能力的培养。在此,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减少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马虎的孩子,最根本的根源在于动手能力的欠缺。要加 强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首先,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促进儿童大脑的发育;动手做,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比如说,让学 生收拾房间、整理物品,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一个整理房间有技巧的人,也一定是主次分明的人,可以分清重点,做事有条不紊的人,并且能具有合乎逻辑的归类性。所以会动手的人,也一定是聪明能干的人。对于小学生,可以让他动手去做的工作有很多,例如做家务,做习题。家务包括自己整理物品、房间、抽屉、文具、玩具,和草稿纸、作业。草 稿纸要整齐。作业也一样,不是能看出答案就算完了,而是一步步写在纸上。这个过程还可以培 养小学生的责任感,自己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承担责任。家长可以监督孩子,但不要替代孩子去做,包括不要帮助孩子检查作业。检查是孩子对自己行为承担责任和后果的一个 重要步骤,如果这一步由家长(老师)代替,实际上是家长(老师)替孩子承担了行为后果。 而家长(老师)成为仲裁者也减轻了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责任意识。让孩子动手参与可以锻炼孩子的很多能力,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大脑思维得到锻炼,责任感也能得到提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在一个包办代替的家庭,

生物实验教学反思

本周,我们学校举办了一个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大赛,作为生物教师,参加了教学大赛,也听到了其他生物教师实验班,我完成了实验班的这一节,有很多反思。 首先,作为第一年的学生,他们的实验班很奇怪,他们对实验的理解只是从老师那里听说,他没有进入实验室,没有接触实验设备,我们的生物实验许多基本的仪器学生不明白,如试管,量筒,烧杯,塑料滴管,砂浆等,我在这一节的实验班教导学生使用这些基本仪器,而且他们强调毕竟,玻璃器材对学生来说很奇怪,很新鲜,他们不可避免地有好奇心理,因为我也是一个中学生,你可以明白他们做什么。当我把一个实验仪器放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好奇心。学生也非常认真。当学生做自己的实验,我走在学生的中间,有些学生对我说:老师,这样做吗?我说,做得很好。后来,学生告诉我:老师,你可以帮我丢下吗?我说:实验课是运用自己的实践能力,你必须相信自己,你也可以。在我眼里的学生,高锰酸钾溶液滴落到试管中,每滴都很好滴,没有遇到试管壁。他们的实验组做得很好,结果也很不错。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问我操作的具体细节,我一个一个告诉学生。实验结束后,学生们就足够了。 在这个实验课后,我觉得有很多地方我需要改进,如讲座,我可能对学生来说太高了,当然,我不能问我为学生,毕竟我比他们大知识比他们更多。作为老师,你可以更耐心地教学,所以我相信他们会学到更好,更好。此外,对学生来说,了解新知识可能不容易。我必须反思自己未来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多一点时间来了解新的知识。也许他们起初不会明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有越来越多的知识,对于奇怪点的原始知识就会明白了。同时,对于实验班教学,要合理在课堂的教学上更多地预期各种学生活动,以及设备,设备,准备,必须周到,还要准备好备用实验用品,以防止损坏玻璃设备,使用玻璃设备,而且考虑到学生的初始操作或缺乏经验,可能会破坏仪器或削减自己,作为一名生物老师,还有一些项目如Band-Aid可以准备好,这样一个很好的实验课。 实验课不是很成功,但他是我前进道路的基石,有了这些经验,老师的道路走得更远。

如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和创新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1、设计问题和方案讨论。这是教师诱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2、培养学生主体独立意识。学生在面对专业知识和理论时,不仅要知道是什么原理,而且要弄懂为什么是这样的原理,能应用在什么场合,要注意如何调整和保养。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主动到实践生活中收集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进而去思考分析问题,从而理解理论知识进而应用于实践。在这方面我鼓励学生,家中的生活器具如和机械有关要注意观察,如果坏了是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尝试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修复从而积累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强调学习上的独立自主。在理论教学中要强调独立,在实践中要强调合作。二、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检索、查阅书刊杂志、上网、访谈、问卷等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优、伪劣,识别对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资料间的关联,学会运用资源共享,指导学生运用各种通讯手段——如通信、电话、网络、E-mail等向专家请教专业理论,使他们在理论上有更高的发展空间。三、创新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作为职校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尤其重要。陶行知曾指出:中国对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孩子的创造力。这说明,手脑并用,才能更有效地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脑指挥着手使用一种物质的手段去作用另一种物质,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而手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新问题、新情况,于是将其反馈于脑,推动人脑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最后又为手的动作导航。四、提倡学生质疑注异,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研究面临的事实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解释这些事实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结论的一种能力。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而是通过学习来认识科学本质,掌握学习方法,训练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技校、职高学生由于受知识的局限,存在一些思维弱点。如,大多数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方式懒惰,对知识的掌握主要靠死记硬背和粗浅的理解,不能进行举一反三的运用并作进一步的发挥创造。因此,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提出质疑,引导学生通过多方面的思维解决问题,尤为重要。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反思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案例是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定性实验探究式新课。在教学中,让实验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一部分,通过自主实验,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法,让实验成为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手段,并在其过程中培养他们基本技能,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它重在探究、重实践。在实验探究中,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更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局面。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意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培养集体意识,很好实现化学教学的情感目标。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相当不错的,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酸式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并应用,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亲身体验的学习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习积极性。 但本节课不成功的一点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致使比较重要的误差分析上太仓促,学生练的太少,掌握的还不够好,需要在下节课加强练习。 离子反应教学反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中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确实,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课程的实施实践证明,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探究性学习,探究学习也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一节课成败与否的关键之一是应把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学得主动。不应把学生看作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是有待点燃的火把,他们有主动学习知识的好奇心和愿望,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其次是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得生动而有效。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一般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并会判断溶液中离子是否大量共存,属于技能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因此,教学中强调在教师的诱导下,让学生通过讨论、归纳、练习等方式自主获得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思2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思2篇 反思一 自从1997年新实验室建成,以及又经历了几次“普实”验收后,我校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实验教学已成为我校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中我们能注重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教学中操作,还能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是我认为这是不够的,在实验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实验教学的反思。现将我的几点反思总结如下: 一.反思器材准备和实验后的器材整理 每次实验教学完成之后,都应对此进行反思,看实验器材准备是否合理,实验结束后器材的整理是否得当。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规范性能力。我曾教过一次学生实验。操作是:给定一杯盐水、一架天平及砝码、一只量筒,要求学生利用给定器材测出盐水密度。同时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纪律。在实验过程中就发现有学生把量筒装盐水直接放到天平上称,还有学生把过多的盐水往地上倒。实验结束后反思:实验中有学生操作不规范的一面,但是老师在准备器材的过程中也存在问题:盐水过多,超过了天平量程,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实验结束时,发现不少学生将器材随意摆放、砝码未收回盒内、量筒放在桌子边,没放在安全的地方等。这就提醒我们老师,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规范性方面的教育。

二.反思实验原理 在实验结束后,围绕实验原理进行反思,可变通实验原理公式,使实验方案更为简洁,实验结果更为准确,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原理公式是η=w有/w总=gh/fs,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若反思一下实验原理公式可变通为:η=gh/fs=gh/fnh=g/nf。此时可只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观察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n,即可方便地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如果学生对实验原理进行了总结,就会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明白实验中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机械的学习了实验操作。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会得到迅速提高,实验的兴趣也会增强。 三.反思实验方法及过程 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固然很好,但是仍有一些方法和过程在具体的实验中会有一定问题或不足。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反思能够帮助我们改进实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同时也能让学生对实验结论更加信服。如惯性实验之一:在装水的玻璃杯上放一块纸板,在纸板上放一个鸡蛋,然后将纸板弹出去,鸡蛋由于惯性保持静止状态而掉进杯子中。可是在演示时,就算经验丰富的老师也容易将纸板弹翻,鸡蛋掉在地上而实验失败,我也遇到过这样问题。后来我发现本实验可进行如下改进:在纸板的另一边拴一根细绳,实验时水平的将纸板拉走(这一点很容易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推进,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我国的学生生活条件好,受到父母的过分疼爱,致使很多学生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在校受应试教育影响,劳动观念差,生活能力差,动手能力差的普遍现象。实质已经说明我国基础教育的弱点和弊端。发展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把发展学生的劳动技能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物质劳动为取材对象的劳技课教学,从开始新课导入到课中的技能训练,再到讨论总结的各阶段,处处充满创造的因素和题材,课程改革的劳技课新板块,为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所以在培养学生劳动技能观念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劳动技术课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方面创造了条件 1.从劳动技术课培养目标看 劳动课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动手、学会创新、养成良好劳动、学习、生活习惯,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中要明确劳技教学目标,将思想教育寓于劳技教学训练之中,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及个人各方面素质,因此劳动技术课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2.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

好劳动技术素质及各种能力的载体。因此劳技课堂教学内容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技术项目,即考虑教学任务目标,又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同时还要注意技术的先进性能。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技能,又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从事简单生产的能力,为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现代生活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去实践,去创新。 3.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实践性是劳技教学的主要特征,教学中要以实践为主,加强劳动技能和训练,增加动手能力,使学生在亲身学习实践中培养正确地劳动观点,形成正确思想观,道德观,价值观,因此劳技教学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也是形成各种能力,培养学生创作的过程,俗话说:熟能生巧。创造的一般过程是劳动过程,创造力是劳动过程的一种功能表现。因此在劳技教育中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创造,使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劳动艰辛、幸福和快乐。懂得劳动成果的来自不易,在劳动实践中,通过教师及时指导点拨,使其正确地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各种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教学时间及教学形式的灵活性 本门课程大纲规定讲授知识和劳动实践的时间安排原则是1:2。这不仅是劳技教学时间的分配比,也是教学过程的结构比。从认识论的高度,强调了劳技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分配比重,突出了实践为主的劳技课教学的主要特点。

如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化学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获得新知识,验证和巩固原有知识。 要使化学实验成为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前提是要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懂得并自觉遵守化学实验规则,形成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所以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操作训练,做好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将其基本技能融入到具体的化学实验活动中,形成一定实验探究能力。如在实验教学中,因材施教、拓宽实验思路,使实验更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综合性,以达到学生动手、动脑的目的。以下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氧气的制取为例,说说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在整个初三化学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同时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更是最重要的一种物质,它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 一、想办法让学生都参与到实验操作中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应真正领会到课改的理念,真正实现理念向行动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促使他们自己去通过实验探索,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改掉以往的教学模式。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演示、讲解,而学生看、听、记等

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学生得不到锻炼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也提不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新课改的目标是把学生作为主体,自主探究,把课堂交给学生,实验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引导的教学方式。但由于我校地处边远的高寒山区,学生来源相差较大,结构层次相差甚远,加上我校条件有限,初三有十个班级,有的班级有70多个学生,而学校只有一间能放25张实验桌的化学实验室。而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只能克服困难给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人数多的班级以6人一组,人数少的班级4人一组,并根据优良中差的学生搭配,每组学生都有分工,优生为小组长,可以让学生都有事情做,还可以带动差生的学习,提高差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尤其是在化学实验中,能让每位同学都动起手来,参与到实验操作中。下面我以氧气的制取怎样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的。 先以小组的形式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再让学生对氧气的性质进行描述,重点放在对生活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主动探究生氧气的制取,在每小组中都放一套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仪器、药品,让学生观察,认识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等,再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引导小组通过讨论得出设计氧气制取和收集的一般思路,然后根据氧气的反应原理,由小组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满意的装置,组装完毕后,各组展示自己的装置,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较,找出最好的一组,让该组的小组长介绍组装时应该注意哪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报告)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报告 广东省四会市仓岗小学黄静学 [内容摘要]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 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据此,我们进行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研究,试图寻找一种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与学的方式。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探究中学习,从学习中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探究 一、课题的提出 1、实验前提和目的 目前,有相当部分的教师仍受“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个观念的影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有被一些教师真正内化并变成自觉的教学行为。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据此,我们进行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研究,试图寻找一种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与学的方式。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探究中学习,从学习中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2、实验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心理学家也指出:探究活动是一种本能的需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自身的力量、才智和自我价值。故此,教师在教学之中,应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探究。 二、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及研究对象 1、课题研究的顾问:市教研室专家祝发新主任、中心校教研员李爱玲老师、本校黄冠明校长。 2、课题研究的策划人:黄静学 3、课题研究的老师:张伟强、黄少妹、彭晓玲、植丽娟、欧庆怡、黄晓燕、李雪珍、周海英 4、课题的研究对象:四、五年级的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学习宣传阶段(2006年3月) (1)成立机构,健全组织。 (2)申报课题。 (3)学习有关自主探究的资料。 (4)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操作阶段(2006年4月—2007年12月)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上辅导课。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及时收集信息资料。

实验课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课题实验课《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教育科研对课堂教学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可以说科研为教学服务,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用科研的手段去实验探究,形成成果再到教学中去实践,升华为理论。所以自“十五”、“十一五”以来,我一直都参与区科研课题的研究,“十一五”期间,我参与的区课题为《分层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为了使课题理论不断地丰富深化,前不久,设计了一节科研课题实验课,目的是调研数据,对课题成果的实践进行反思。 我所实验的课文题目是《济南的冬天》,按照课题研究的思路以及形成的操作模式,我主要采取目标分层,学习内容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分层的潜化分层教学法,旨在形成对学生参与度,兴趣度,有效性的数据对比,个人形成反思如下: 一节课下来,我感受最深的是课堂氛围较为轻松,由于我采取了潜化分层式,在尊重学生主体的情况下,将学生进行分层,给予不同层次学生以相应的任务,这样每个人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与过程,学生在鼓励式评价的激发下学得积极主动,小组合作交流意识较强,训练以自主选题训练为主,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对于ABC层的学生尽可能的引导其完成自己层面下的训练内容,以便于知识的巩固。在课堂上,我主要采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形式开展,形式多样,效果很好。 但是课后的数据评估是以学生无记名问卷,教学效果的知识测

验为依据,调查统计学生参与度为94.1%,学生满意度为89.7%,知识检测有效率为72.4%(主要指测评分为70分以上)。整体的有效性较低,课题虽然已结题,形成成果,但还是能说明在实施有效性和教学过程存在着不足: 1、过分地注重学生的参与率和课堂活跃氛围,而忽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出现重偏轻主的现象,表面上课堂是有效的,而实际上出现可能流于形式的现象。 2、过分注重分层,虽潜化学生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分层,但由于设置过多,过于繁冗,照顾面大,而冲淡教学的重点难点,使有些地方教学思路有些不清,学生理解不透彻。 3、合作的讨论、交流应建立在大家共同参与,各抒已见的基础上,每个人是否能够有个抒已见的机会,是否兼顾了成绩差学生的想法。 4、曾读过一本书,《课堂原生态-一线教师自已眼中的杜郎口效应》,我觉得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自然背景下,是否会出现流于形式的顾此失彼现象。所以课题的研究,应更深入于“有效性”上下功夫。 一节课不能代表课题的研究失败,但足以让我重新审视实验的深入方向,应立足于原有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精炼教学内容,精化学习内容,全心身地致力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下功夫。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面对**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创新已与个人的发展前途、国家的兴旺发达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比一般地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是时代对各级各类学校当然也包括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应该是《机械基础》课的重要教学任务。 一、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的能力 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是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作支撑。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和创新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1、设计问题和方案讨论。这是教师诱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 2、培养学生主体独立意识。学生在面对专业知识和理论时,不仅要知道是什么原理,而且要弄懂为什么是这样的原理,能应用在什么场合,要注意如何调整和保养。如在学习机构的过程中,我会让学生去看机床的传动机构,让学生去学习保养机床,这样进一步可以理解润滑等系列知识,使相关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触类旁通;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主动到实践生活中收集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进而去思考分析问题,从而理解理论知识进而应用于实践。在这方面我鼓励学生,家中的生活器具如和机械有关要注意观察,如果坏了是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尝试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修复从而积累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强调学习上的独立自主。在理论教学中要强调独立,在实践中要强调合作。 二、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检索、查阅书刊杂志、上网、访谈、问卷等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优、伪劣,识别对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资料间的关联,学会运用资源共享,指导学生运用各种通讯手段——如通信、电话、网络、E-mail等向专家请教专业理论,使他们在理论上有更高的发展空间。在指导学生减速器设计时,预先让学生到网上检索减速器的一些最新型号;在“机构”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到学校实习工场实地观察分析牛头刨床、车床、锯床等机器中采用了哪些机构;在“带传动”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去了解生活、生产中常见传动带的类型、材料,也可以到相应机械制造工厂实地考察。 三、创新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作为职校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尤其重要。陶行知曾指出:中国对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孩子的创造力。这说明,手脑并用,才能更有效地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脑指挥着手使用一种物质的手段去作用另一种物质,从而引起客观

怎样培养学生是实验设计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是实验设计能力 科学探究包括“七个环节”,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会引发许多的猜想;猜想仅停留在主观层面。要验证猜想,就得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如果没有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这一环节,一切问题无法解决;一切猜想无法验证。只有合理设计试验这一环节,才能进行实验、搜集数据;从而进行分析论证,进而交流和评估。因此,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就像一根栋梁,承上启下。如何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在筛选猜想中设计实验 根据生活经验或创设物理情景中,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后;学生会从不同角度、不同认知、不同经历,提出种种猜想;这是一个发散思维过程。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猜想都一一用实验验证。例如;探究电阻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猜想有长度、密度、体积、横截面积、质量、材料等有关。那么,我就与学生一起分析考虑长度、横截面积,实际上考虑了体积;考虑材料实际上考虑了密度;考虑了体积、密度,实际上考虑了质量。经过分析,学生才明白为何只考虑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这样也大大节省进行实验时间。但这不能走向极端;有时探究某些物理量难以分析而试验又容易做,还是依猜想设计实验。比如,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猜想除了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外;还涉及压力的作用点、运动方向、运动速度、接触面面积等等,可以做实验给学生看,并不占有教学时间。

二、在明确实验原理中设计实验 物理教材中涉及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常常用公式表示。例如:V=S/t、ρ=、I=U/R 等等;往往将这些公式作为原理设计实验。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只要测运动物体的路程以及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围饶测这两个物理量,选用器材和仪器设计实验。有时为了减小误差,还要考虑先测什么,后测什么,选用器材和仪器的规格。在测定电功率实验中,实验 设计思路是:根据实验原理,明确要测物理量是电流和电压;根据所测物理量设计电路图,从电路图中体现选用器材和仪器的规格,然后连接实物电路(提醒注意事项、实验步骤),根据所测物理量设计表格。设计思路清晰,给学生程序性知识,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就会在 潜移默化中提高。 三、在比较实验方案中设计试验 在探究欧姆定律实验中,我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上台板画设计电路图。甲同学画设计电路图没带滑动变阻器元件符号;乙同学画设计电路图带滑动变阻器元件符号。针对这种情况, 让全班同学展开讨论取得共识:甲同学画设计电路图只能测一组电流和电压值,乙同学画设计电路图能测多组电流和电压值,可做到保持R两端的电压不变,且操作方便。比较实验方案虽然费时,但在以后设计测电功率电路费时较少,非常值得。比如在测液体密度时, 是直接测量法还是用剩余法好?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培养学生改进实验的意识,到达提高 设计实验能力。 四、在明确实验方法中设计实验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初探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初探 ——课题研究总结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那样复杂和规范,但其目的还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独立、主动的探索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达到科学启蒙教育的目的。 现在的科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实验的方法,只满足于让学生看到实验的现象,而忽视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安排的实验方法去做,至于为什么这样做?还能怎么做?想得不多。学生作为实验的主体,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缺乏自主实验的能力,这不但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对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是指学生能自己做主进行实验的能力。包括自己确定实验目的的能力;自己设计实验方法的能力;独立、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实验结果的能力;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研究,觉得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导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确定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目的是做好实验的关键。以往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教给

学生实验方法,对明确实验目的重视不够,很少有机会让学生自己确定实验目的,以至于观察到了实验现象后,有些学生还不知道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实验目的总是与所研究的问题相联系的,要培养学生确定实验目的的能力,关键是要让学生在提出所要研究问题的基础上,确定实验目的。 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认知的过程也要遵循这一规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在课堂教学中要培育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在不同课题的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投影、录像、谜语、故事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种敢于提问、敢于探究的情境,这是教师必须努力扮演好的一个角色。 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教师先放录音,请大家听一些有趣的声音,再提问:在生活中,你们还听过哪些声音?然后让学生尝试着提各种有关声音的问题。最后确定我们要研究的是“声音是怎样产生出来的呢?”这一问题,学生们对后面设计的一个个实验都明确了目的。一个问题相关的因素有很多,假设也可以有几种,实验目的也可以多样,教学中没必要规定一种实验目的和方法,要给学生自已确定实验目的和方法的机会。通过讨论筛选出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方案。 如《斜面》一课,首先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确定研究的问题是:斜面有什么作用?学生设计出对比

浅谈物理实验之后的反思-模板

浅谈物理实验之后的反思 浅谈物理实验之后的反思 山东沂水齐鲁博苑学校(276400)王玉强 以往的教学比较注重的是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中的操作,而忽视了实验后的反思和总结。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进一步理解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起者重要的作用。通过反思可总结实验规律,优化实验方案,创新实验设计,揭示实验本质,增强实验效果。那么,物理实验之后应反思些什么呢? 1、反思实验原理 围绕实验原理进行反思,可变通实验原理公式,使实验方案更为简洁,实验结果更为准确。例如,“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公式是η=Gh/Fs,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若反思一下实验原理公式可变通为:η= Gh/Fs=Gh/Fnh=G/nF 此时可只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观察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即可方便地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反思实验方法 引导学生思维求异,寻求多种实验方案,然后对实验方法进行反思,找出其特点和不足,从而优化实验方案,选取最佳策略。例如“测盐水密度”实验时,学生可探求以下多种方法。方法一:⑴ 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⑵ 烧杯内倒入盐水称出总质量m2 ⑶ 把烧杯内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v ⑷计算:ρ=(m2-m1)/v;方法二: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⑵把烧杯内的水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盐水的体积v ⑶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2 ⑷计算:ρ=(m1-m2)/v;方法三:⑴用天平称出空量筒的质量m1 ⑵量筒内倒入适量的盐水,读出盐水的体积v ⑶用天平称出量筒和盐水的总质量m2 ⑷计算:ρ=(m 2-m1)/v;方法四: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⑵把烧杯内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盐水的体积v ⑶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⑷计算:ρ=(m1-m2)/v 引导学生对以上四种方法进行反思,方法一中,烧杯内盐水倒入量筒时,烧杯壁上沾有盐水,使测出的盐水的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浅谈对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

浅谈对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 所谓实验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操作能力;②获得知识的能力;③整理分析能力;④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呢?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我首先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取以下不同的组织形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一、模拟实验 刚进中学的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好动,他们做实验时,注意力分散在实验仪器及用品上,不注意听讲、看老师的示范,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不细致。此时,我一般采取模拟方式进行实验。模拟实验教学方法的好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 二、分段实验 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再以分段实验的方式训练学生。分段实验不仅给学生提供独自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资料,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从而主动获得知识。 三、独立实验 经过一段时期分段实验的训练后,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操作实验。方法是实验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熟悉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实验所需的药品、材料。教师提出实验要求,讲清要点,然后再让学生独立操作。 四、开展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实验教学是不够的,还要尽可能地开展生物课外活动,让学生对植物、动物、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等进行调查、研究,使他们有机会自己设计完成实验。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观察现象,分析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可见,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