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探索古镇旅游发展的模式解析

成都探索古镇旅游发展的模式解析

成都探索古镇旅游发展的模式解析
成都探索古镇旅游发展的模式解析

成都探索古镇旅游发展的模式解析-旅游管理

成都探索古镇旅游发展的模式解析

马文学

作者简介:马文学(1986- ),男,汉族,甘肃兰州人,现任职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6.02.003

古镇通俗来讲是指有百年以上历史,供人们集中居住的建筑群。中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广阔土地上有着许多古镇,其中有部分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近年来,旅游业为古镇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但旅游开发却未使得古镇得以有效保护,也未使得原著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发展得到积极改善。反观古镇现状:建筑老化、基础设施不全等,已经逐渐成为制约古镇旅游经济、带动产业互动的壁垒。如何破解古镇发展难题,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地政府、旅游行业和专家学者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古镇旅游的现状分析

据2013年《中国古镇旅游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现有19522个建制镇和14677个乡,其中百年历史以上古村镇220个,分布在24个省、市、自治区。浙江省古镇数量最多有39个;天津、新疆、内蒙古、甘肃和西藏最少,只有1个;四川省有古镇38个位列第二。从分布情况来看我国古镇呈东、西、中递减趋势;从旅游产品种类多样性来看,我国古镇约有5种类型:节事体验游、美食养生游、文化展示游、探幽访古游、民俗风情游等,并且仍以资源驱动型和观光型为主,在开发上缺乏深层次的文化性和体验性,形式雷同而缺乏特色。

(一)旅游产品以资源型为主,辅以文化、民俗、节庆等体验活动

从小巧精致的江南水乡,到大气豪迈的北方古镇,再到神秘迷人的纳西古城,古老的建筑、古朴的环境、悠久的文化,还有闲适的生活状态,都在旅游催化下,悄然一瞬间转化为最直接、可观的旅游产品。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潜在资源、放大核心资源,已经成为各地提升古镇旅游、打造旅游产品的惯用方法和主要模式,显然也具备了开发周期短、投入资金少、短期见效快等优势,但也存在着旅游市场单一固化、旅游产品延展困难、旅游经济空间有限、旅游主体回报率低等劣势。建筑是古镇的形,而文化是古镇的魂。无论是寄放宗族血脉的习俗,还是历经岁月淬炼、代代传承的文化节庆,都在古镇一砖一瓦、一榫一卯中显露三分。实体的建筑只是古镇的封面,民俗节庆、历史文化才是游人今古交流、读懂古镇的最好导游。

(二)旅游形式以观光游为主,辅以体验、休闲、度假等参与方式

类比景区游等传统旅游发展规律,古镇旅游也将经历从旅游观光到互动体验、产业联动的升级转变。目前,国内除起步较早、转型成功的小部分古镇外,绝大部分古镇仍处于盲目开发和临摹兴建中,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古镇“规模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修旧如旧”的风貌改造。从古镇经营者来看,打造实物景观简单、直接、来的快,投资风险与建设周期都可降到最低,后期经营不需要消耗太多脑力、精力与人力;而从游客角度来讲,旅游的初级需求是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观光旅游即可满足。但游客对于这种一成不变的旅游项目,也往往报以“到此一游”的心态。显然,仅仅满足视觉享受的初级旅游观光,已经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了。如能有机联动一些特色文化体验和休闲度假项目,不仅可以重新激活古镇旅游活力,拓展经营项目、延长旅游周期、提升综合

旅游收入,还可建立古镇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三)游客群体以周边游为主,辅以跨境游、跨国游等游客群体

古镇旅游兴起不久,在配套服务和市场认可度等方面,都不能与国家级景区同日而语,游客群体仍以周边游为主。一是古镇旅游市场拓展,必然经历由近及远的口碑积累;二是受时间空间限制,人们日常休闲主要集中在周末、节假日,出行距离和活动范围都相对有限;三是区域文化的影响,周边群众有相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信仰,游客对古镇很好的认同性和包容性,旅游体验满意度等更高。随着精品古镇的陆续推出和古镇旅游气候的更加适宜,游客群体也将更加多元,形成以周边群众为基础,跨省游客为主题,跨国游客为补充的新格局。

(四)旅游接待以节假日为主,辅以休假游、夕阳游等自由团体

受国内工作制度和职工福利的影响,我国绝大部分公民的旅游行为,都发生在节假日等固定时间内。可喜的是,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鼓励各地探索实行2.5天休假制,重庆、河北、江西等地已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一方面工作制度、休假制度的创新,将为国内旅游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带动短期游、周边游、古镇游等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旅游市场竞争加剧,也更有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为游客带来更多实惠。

(五)运营模式以政府主导为主,辅以市场化、产业化等新兴模式

199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2001年,中国旅游业“十五”发展规划提出“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而究其原因,之所以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应该坚持政府的主导,一是在过去30多年,我国的旅游产业在政府主导下从无到有取得了丰硕成果;二是政府主导是国际上通行的旅游发展战略;三是旅游产业是一个跨部分、多行业组成的综合性产业,具有很

大的外部性,在协调社会各方力量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旅游发展的深入,我国旅游事业也在发生变化:消费市场越来越认可旅游景区的品质内涵,资本市场越来越接受景区业态的创新融合,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旅游景区建设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大资本越来越关注旅游景区将投资和运营分开的收益模式,企业行为越来越平衡旅游景区开发中的保护与利用。

(六)旅游业态较为单一雷同,缺乏生命力和市场活力

开发中的古镇,尽管各自创新、求大求异,试图在中国特色古镇中抢占一席之地,但由于基础资源的相似性和区域文化的一致性,在利益驱动下,为了尽快建成营业,抢占市场先机,绝大部分投资者都没有考虑同一区域内古镇风格的相似性,也没有在提升古镇文化品味上下功夫,更没有成体系的进行差异化宣传营销,导致了周边古镇的景观雷同、游乐内容雷同、旅游商品雷同和特色美食雷同。对内,古镇之间的市场竞争加剧;对外,缺乏特色吸引,流失游客恶性循环。

二、古镇旅游面临困境

成都境内有“中国十大水乡古镇”的黄龙溪,“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的洛带古镇,还有以“川西建筑精品”著称的安仁古镇等,安定的环境、优质的自然、丰富的历史、多样的民族、多元的文化共同造就了个性鲜明、风格迥异的成都古镇群,为成都古镇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在古镇打造中,也呈现出不少制约发展的共性和矛盾。

(一)保护与开发的矛盾

以旅游为目标的古镇开发,本身就有先天的矛盾。要求古镇的居民只能像“古人”一样生活,而不能商业化,难免不合情理。而更深层的矛盾,则存在于古迹保护和商业开发之间。修旧如旧,让古镇保留古味当然最理想,但要承接大

量的游客,则意味着交通和基础设施必须更新。尽管很多游客嘴上说喜欢古迹,但如果去到一个小镇,没有干净整洁的厕所,经常断电、没有网络、仅满足过夜的住宿,则一定会让旅游体验大打折扣。而要实现方便游客的基础设施,意味着无法避免地要对古迹进行一定程度的“破坏”。

(二)传统与现代的矛盾

古镇对于游客的魅力,在于另一种文化背景下的原生态体验。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本能追求,古镇的旅游开发和游客的旅游体验,都不得不面临传统与现代的选择。首先,在基础设施上,古镇要有特色,就要尽可能的保持原有的古色古韵,减少原有建筑的改造和现代建筑的修建。而游客则希望保留古镇原始形态时,在内在服务方面,更加契合现代的生活品质;其次,在生活习惯上,旅游经济的驱动,势必会导致古镇经营者去迎合游客的需求,不断在传统生活习惯等方面做出妥协。另外,古镇传统文化的根基是农业文明,而今天农业文明已经成为历史,古镇人传承古镇文化,也将面临现代观念和现代生活的冲击。

(三)传承与创新的矛盾

古镇的文化底蕴经历千百年的发展,早已沉淀在了建筑和生活中,古镇文化的传承对旅游者来讲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游客只是轻轻点水般的了解和体验。而古镇旅游开发,只依靠原有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古镇经营者必须要将古镇资源进行整合、包装、优化和创新,以更好的发挥资源优势、开展旅游宣传营销,带来更多的口碑积累和经济价值。而如何在古镇开发中把握好传承与创新的度,则对古镇的未来至关重要。

(四)游客与居民的矛盾

游客来古镇旅游,是要逃离水泥丛林,远避物质时代的喧嚣,体验淳朴原始的乡间气息,但是古镇的居民向往的却是现代生活方式。大量涌入的游客打破了古镇悠然宁静的生活,使得古镇商业化程度加重,韵味荡然无存,这实际上是对古镇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一种破坏。游客与居民的矛盾,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古镇承载量有限,当游客的数量超过古镇最大承载力时,就会给古镇环境、生态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严重冲击居民的社会文化形态。二是利益分配不均。居民从旅游发展中获得的利益非常有限,而发展旅游造成的成本升高和古镇破坏,则要居民一起承担。三是居民没有决策权。古镇的建设、保护等工作,基本上都由政府和旅游开发经营商决定,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很难得到重视。在旅游行为中,游客可以主动选择,而居民只能被动的等待安排。

(五)市场与生态的矛盾

古镇作为人类长久生活的场所,在旅游开发之前,人与自然已经在生态环境、社会关系等方面达到了一定平衡与稳定,人们的生产生活可以与古镇周边的环境进行良性互动、循环,而突然的旅游开发介入,则会迅速打破这种平衡。而大量涌入的游客群体,以及过度商业化带来的文化冲击和物价上涨,都从不同层面深刻改变着古镇原有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给古镇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和挑战。

(六)短期与长期的矛盾

相较于古镇的百年历史和文化传承,古镇的旅游开发就只能算是短期。而这短期的介入,就已经让古镇的性质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由一个居住场所变为经营场所,从满足自身居民生活到满足不同游客需求。古镇的旅游经济仅是古镇价值的小部分,但在政绩工程和经济利益面前,长期的文化传承不仅体现不出“立

马变现”的魅力,反而还会阻碍古镇旅游开发进程。但从长远来看,旅游并不能完整的实现古镇的文化传承,短期开发与长期传承的矛盾还将继续。

三、成都探索古镇旅游发展的有意措施

(一)特色打造主题化

主题化是未来古镇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成都市域内古镇都具有川西建筑风格、麻辣美食口味、相似的风土人情和相同的口语方言、文化基因。在古镇打造中,尤其要注重差异化开发,凸显个性、准确定位、明确主题。文化是古镇旅游的灵魂,各个古镇的资源禀赋不同,应抓住的亮点和形成的自我风格,也就存在非常合理的差异。如洛带古镇历史悠久、地势复杂,造就了洛带古镇特有的客家文化和风貌。因此,针对洛带古镇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内涵,把客家文化明确为洛带古镇的主题,并将客家文化进行适当延伸和延展。

(二)目标定位国际化

我们应该认识到,古镇不是低端旅游市场的代表,而是旅游业新的突破点和增长点。随着人们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用于放松身心的外出旅行,也正在从旅游向休闲和度假转变。但由于景区空间上、资源上的受制,其旅游产品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升级,而新兴的古镇旅游,则正好弥补这一短板,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我们有理由做到文化自信,中华文化也一定是古镇掘开国际市场的金钥匙。在古镇打造、运营中,也要有国际化的标准和服务水准,这样才能紧跟旅游产业的发展潮流,才有可能将西南一隅的古镇打造为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

(三)经营模式多元化

成都范围内的古镇,已基本完成了政府主导开发的第一步,在对外经营中,

可以走的更开发、更自由一些,政府主导模式、政府主导的项目公司模式、经营权出让模式、社区开发模式和综合式开发模式都可成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经营模式。除了古镇经营去行政化,实现公司化运营外,还可以引入更多资本运作机制,为古镇深度旅游开发,吸纳更多社会投资。在旅游项目运作中,也要加快与其他优质旅游资源的整合、互补力度,发挥联盟和矩阵效益。此外,除了古镇主打旅游项目外,还可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特色服务业,以及旅游规划、创意开发、景区运营等项,走出集团化发展道路。

(四)运营团队专业化

古镇旅游运营,必须要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量身定制,实现“专业人做专业事”。专业运营团队除了高效的完成古镇日常管理、维护外,更多是面向市场的定向营销和面向未来的战略规划。另外,专业的运营机构和合理的决策机制,也将大大降低古镇运营的风险。

(五)市场分析精细化

针对具体古镇特色,我们可以分析出古镇的目标游客类别;根据古镇旅游项目开展定向营销,及时抢占市场空白。甚至可以将古镇与成都、四川、西南有机联系起来,进行捆绑营销和品牌捆绑;也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藩篱,将小众的游客群体迅速组织起来,实现古镇旅游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六)资源整合集约化

一般来讲古镇都有宽阔的占地面积,自然、人文、历史、基础设施等资源普遍充盈。但是,古镇开发一定要有主题体现特色,不可能将所有的现有资源都利用起来。相反,古镇经营者还要在资源整合上下功夫,在资源优化配置上做文章。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发挥出最大效益,考验的不只是古镇在开发、经营上的

成本和风险,更考验的是古镇经营者的智慧。

(七)配套设施现代化

随着古镇游的兴起,部分游客会自然的流向古镇。但游客在景区旅游中,体验的都是星级的酒店服务和专业的导游服务,如古镇不及时提档升级,游客难免会产生古镇旅游档次偏低、旅游项目低端的偏见。另外,从古镇休闲度假目的地的市场定位考量,古镇的基础设施也必然会走现代化道路,提升旅游品质,强化品牌效应。

(八)旅游服务标准化

严格的来讲,古镇是一个旅游综合体,既有旅游项目,也有餐饮、娱乐、住宿等配套服务,还有原著居民与生活。单就旅游项目而言,古镇的旅游服务在规范上、标准上,都与4A级、5A级景区有很大差距。这一是因为古镇旅游才刚刚兴起,还在探索完善中,二是古镇旅游服务涉及多个行业,短时期内较难统一。但是古镇开发的热潮不可辜负,在服务标准上,近可参考A级景区、星级酒店等,进行改革创新;远可借鉴法国、英国等古堡旅游行业标兵,进行消化吸收,看齐国际旅游市场。

(九)旅游产业品牌化

古镇品牌旅游产品打造,重点是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围绕古镇主题,从满足人们对认知、审美和返璞归真生活的要求出发,按照旅游六要素和泛旅游产业的打造条件,根据古镇的文化景观性、旅游生态性和乡村意境性特征,进行组合或创意设计。品牌旅游产品,不仅吸引游客主动感知古镇文化魅力,带动古镇整体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切实提升古镇知名度、美誉度。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编号:FS-DY-20735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大规模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一项新亮点,它以非常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比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是适应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十分强烈,现代的乡村旅游首先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大城市展开。 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期是属于自发型,主要是城市居民在双休日到附近的农村旅行,以一日游为主,旅游方式简单,主要为全家或者和好友一起出游,自主性强。乡村旅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现在进入了自觉阶段。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一)国际乡村旅游发展形式 1.休闲、观光、度假旅游。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喜欢

到乡村度假,尤其是那些风景优美、远离喧嚣城市的农村甚至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修养身心,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许多旅游者住在当地农民的家里,和他们一起生活,吃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在农场里劳动。例如在美国西部的许多农场,都有为那些来自大城市的旅游者提供住宿休息的设施,这些旅游者还可以和农场主一起放牧、割草或者采集水果、农产品。在劳动中,他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增加感性认识。 2.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这种模式下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同时还体味着几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参与这种旅游的消费者群体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他们来到乡村主要是体验和欣赏传统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早就被湮没。来到乡村的旅游者是要以发现的眼光去寻觅传统的文化和古老的习俗。比如乡村的民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流传着的乡村戏曲、武术、杂耍等。对于这些旅游者来讲,到乡村去旅游主要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是获取高层次生活的需要。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更高档次的旅游

浅析文化旅游小镇发展策略

浅析文化旅游小镇发展策略 发表时间:2019-04-26T17:26:54.4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作者:任帅 [导读] 摘要:本文在介绍林皋现状的基础上,对古镇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 万宁凯德投资有限公司海南省 571500 摘要:本文在介绍林皋现状的基础上,对古镇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根据城镇“山、水、果、城、堡”五大特质要素,浅谈对关中旅游小镇发展的几点思考以及对重点项目策划的介绍。 关键词:文化旅游;林皋;古镇;发展策略 西班牙巴塞罗那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报告中的开篇提出“城市即文化,文化即城市”。此外,英国曼彻斯特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中,也宣称“21世界成功的城市将是文化城市”。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薮,是城镇旅游业的灵魂。 1林皋镇概况 1.1区域位置 林皋镇隶属于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地处白水县西北部的雁门山下,距县城22公里,镇域总面积约92.5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十分之一,是县内第二大乡镇。 1.2旅游资源特色评价 1.2.1山水资源优势明显: 林皋镇的山、水景区规模较大,是镇域内景源最集中,景物最丰富的核心景区。被誉为“果乡西子,渭北明珠”的林皋湖,湖域总面积达150公顷,水深25米,总库容3300万立方米;具有“南有太白、北有方山”美誉的方山森林公园,地处渭北高原残山残原地带,北靠黄龙山、西倚雁门山,山势西北东高南低,最高海拔1547米,总面积达到143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2.8%以上。 1.2.2文化资源底蕴深厚: 镇域内保留古代遗迹达十余处,主要有林皋河村的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遗址面积约30亩;东汉人郭巨,“埋儿葬母”感人故事世代流传(后来为鲁迅先生收录进《二十四孝图》),此人为林皋镇马岭村人,其墓现位于村内;永垣陵为前赵最后一位帝王刘曜父之墓,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方山上有周文王观星后挥剑而成的“斩断山”、始建于汉朝兴盛于唐朝时期的“庙山”(庙宇曾多达数十座,庙中侍奉主神为观音菩萨)、宋朝杨三郎练兵的“马刨泉”、边关守险的“石梯子”、穆桂英住过的“香炉寨”等许多历史遗迹;元鹤山庙会,庙宇建筑群为明万历三年时修建,位于高东乡西北,是渭北地区有名的四大庙会之一;镇区内林皋古堡(土堡),明朝时期建于湖坝高处,三面环水,背后道路曲折且隐蔽,建设整个工事易守难攻,而且堡内布局精细。 2发展策略: 2.1城乡统筹、区域联合策略 以发展城镇旅游业,带动人流和现金流在区域内的流动,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市反哺乡村。通过旅游业发展,吸引外来投资,尤其是大城市投资,利用外部资金获得自身发展;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带动周边乡镇发展。 2.2保护资源、和谐发展策略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经济产业,景区的规划、开发以及包装、促销,都应引进商业策划意识和市场运作技巧、充分利用项目设计的反差原则,探索资源的特殊性,力求开发出具有不可替代的旅游产品。 2.3循环发展、低碳旅游策略 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生态优势明显的旅游小城镇而言,低碳的生态策略尤为重要。以低碳生态开发作为林皋镇文化旅游古镇建设规划的核心策略之一,以最新的低碳生态技术(如能源结构、垃圾循环管理、可持续供水和卫生、低碳交通)为工具,从保护、整合、提高三个角度着手,建立生态适宜、城乡和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低碳特色旅游小城镇。 2.4地域特色、文化铸魂策略 当前,文化搭台,旅游唱戏,以经济和文化相结合的文化旅游已成为新潮流。林皋镇的旅游规划以客源市场需求来确定资源开发方向和重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逐渐成熟,目前已由资源主导和产品主导逐步向市场主导过渡。注重市场调研和产品功能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自身特点,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 2.5设施超前、服务共享策略 目前,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都要优越于小城镇的设施,而旅游城镇的基础设施要求又高于普通城镇的基础设施,同时,旅游是具有季节性,在旅游旺季时,公共服务设施供不应求,而旅游淡季的时候一些设施成了摆设,闲置浪费。因此,林皋镇发展的各项技术指标应当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长远需要、具有适度超前性;同时,在旅游淡季时针对于闲置的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应对村镇居民进行开放使用。 2.6山水开发一体化、山上游山下住 目前林皋湖和方山森林公园都是国家AA级景区,林皋镇在旅游开发是应考虑推出山水一体化开发、一体化管理,实行一票制,同时是方山森林公园作为方山林场的一部分,远期考虑申报AAA级景区,应更多考虑保护森林植被和山体环境,控制游客人数,减少山上接待住宿设施开发的量及相关物资运输的成本,通过借鉴黄山旅游景区的经验,实行“山上游山下住”的模式,更好利用镇区基础设施以及林皋湖现有住宿设施,有重点的完善和提高旅游接待和住宿能力。 3林皋古镇核心景区的发展布局 根据林皋镇域的资源分布情况和整体发展需要,其旅游发展的总体布局为:“一心、两翼、三带、五片区”。其中五个功能片区为林皋文化古镇旅游区、方山康体度假旅游区、林皋湖会议度假旅游区、可仙-新卓农业体验旅游区、高东民俗文化旅游区。规划近期重点打造林皋文化古镇旅游区,主要建设工程包括林皋湖核心景区以及旅游服务基地和生活服务基地。 3.1林皋湖核心景区 划用地位于镇区以南(观湖大道南段),包括林皋湖旅游区景区入口标示区以及林皋古城古遗址风貌地段。规划总用地44.86公顷,总

旅游地产开发的四种模式和七大策略(

一、“城市功能区”驱动旅游地产新模式 旅游产业的地位与产业经济规模的快速发展,使得旅游地产不仅仅成为一种新旅游产品进入客源市场,同时也成为一种成功的多产业融合方式进入行业发展领域,并承载一定的城市功能。以此也拉动众多国内外规模企业竞相滚动资金开发旅游地产,也形成了一个又一个让世人关注的经典案例。笔者作为从事旅游地产研究的咨询专家,经过归类整理,提出了中国旅游地产开发的四大新模式与七大应用策略,期望能够为旅游地产的科学开发提供智业支持。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在空间上不断外扩,区域界限逐步消失,在生活需求上,由于城市中心地价的飙升、环境的恶化,使得人们不由自主向城区边缘扩散,从而催生了新的城市空间版图。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旅游地产赢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机会,区域资源被置于广阔的地域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使旅游地产价值更大化。同时,旅游地产也逐步成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品质的重要支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牵引城市空间的发展走向。可以说城市化与旅游地产将逐步体现出“双轮驱动”的并存态势,相互为用。而旅游城市化是旅游作为推动城市化的一种动力,引导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基于后现代主义消费观和 后现代主义城市观的一种城市发展形式,能够在推动城市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合 理调整城市空间、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精神文化内涵,从而达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目标。 大中型城市市内或市郊的城市化进程中,在没有资源优势的情况下,需要旅游地产在自我营造的旅游氛围中开发地产项目,进行大型旅游项目开发,营造具有影响力、冲击力的旅游景观景区,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质量,靠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引来人流、物流,将生地变成旅游熟地和旺地,引起景区附近地产升值,再趁势搞地产开发。此类地产开发与旅游景观开发高度融合,地产开发即旅游景观开发,房产本身即是旅游景观载体或表现形式。与旅游景观开发二位一体的房产开发。景即是房,房即是景,景中有房,房中有景,直接提升住宅的环境品质,增加休闲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将旅游地产开发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某市洛带古镇旅游开发规划项目策划与实施计划方案

市洛带古镇旅游开发规划策划及实施方案 总策划、总规划:振之 振之,1965年4月生,市人,博士,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旅游规划与景区管理系主任,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专业博士点指导教师小组成员,全国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理事,省旅游地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来也旅游策划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来也城市策划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总规划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策划、规划,风景区管理与目的地营销,特别专长于旅游总体策划与项目策划,善于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从实践中提炼理论素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炼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拥有10多年的旅游策划、规划、项目论证的经验。 前言 是中国客家人聚居的五大省之一,初步统计,这里居住着200万客家人,他们主要是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随着客家人的第四次移民浪潮从闽、粤、赣原乡地迁入的。由于地处陆,农耕文化保留得较完整,加之客家人的凝聚力强,客家文化有着较大的封闭性,使这里的客家人群落至今仍保存着较原始的文化体系,而其它地区的客家人群落特别是发达地区如、沿海等地在现代化和东西文化的冲撞过程中,已较大程度地丧失了自己的文化特性,这就是客家文化弥足珍贵之处。 在这一中国西部特大城市东部的洛带古镇,全镇人口2.3万,但90%以上的居民为客家人,这里至今仍讲客家话,沿袭着客家人的古老习俗。以洛带古镇为中心,

周围十几个乡镇还聚居着约50万客家人,他们以是否会说客家话、祖先神位写法和家族来源作为文化认同的标志。客家人多数是清初、、一带老移民的后裔,由于主要聚居在川西的东山区域,所以学术界统称为“东山客家”。 东山(即龙泉山脉)客家人在市城市发展向东转移过程中,面临着客家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的两难选择,都市文化的进程迫使东山客家人思考传统文化价值。在现代化不可避免的时候,东山客家人选择了在开发中保护传统文化的道路。我们也发现,那些保留完好的客家文化,完全可以作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发掘并表现出来。洛带古镇西距18公里,南距龙泉驿区府所在地龙泉镇11公里,有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洛公路通达,位于特大城市近郊,可进入性好,地处平原和龙泉山脉的接合地带,是花果山省级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状况较好,基础设施条件好,适宜发展旅游业。 基于此,1999年2005年期间,东郊的客家重镇洛带古镇政府委托我们编制市洛带古镇旅游开发总体策划及实施方案。 一系列方案实施后,洛带古镇的知名度迅速上升。2005年10月12日,世界客属第20届恳亲大会在正式开幕,这是世界客属恳亲大会首次在中国西部举行,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家乡亲相聚美丽的“天府之国”,共话亲情友情,共谋合作发展,此次“世客会”的主会场就设在位于以东的“西部客家第一镇”洛带古镇。世界客属第20届恳亲大会的召开,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客商在的投资就上100亿元,不仅为洛带古镇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资本市场,而且也对整个省、市经济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辐射效应。洛带古镇的崛起,使其成为了省、市与全世界社会、经济、文化界联系的一座桥梁。“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洛带古镇真正成为了世界客家人心中永远的精神栖息地,成为了世界的古镇。

苏州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标题:苏州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 系别:工商管理系 专业:旅游管理 学号:0910304111 姓名:金晓萍 指导教师:孟英伟 2012年6月11日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苏州市乡村旅 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尽 本人所知,除了毕业设计(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毕 业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作者签名:金晓萍 2012年06月 11 日 (学号):0910304111

摘要 近年来,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新型的旅游产业,在不断地迅速发展,它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化下自然经济和社会关系,满足旅游者不同层次的需求。但其作为旅游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使其走向更规范,可持续的道路,将直接影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本文以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题,结合相关旅游产业的理论,以苏州市为例,对苏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根据所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相关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的策略,为苏州更好的发展乡村旅游做好铺垫。 关键词: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状况;问题;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ural tourism as a new type of tourism industry is in developing rapidly. It has brok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social relations of competitive nature, and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levels. But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ourism, how to make it to more standardized, sustainable way,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direction and speed.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topic,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relevant theory of tourism industry. To S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the Suzhou rural tourism existing problems in research and analysis,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puts forward relevant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rural tourism industry,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Suzhou rural tourism blackboard. Keywords: Suzhou rural tourism;Development status;Question;Countermeasures

成都市洛带古镇旅游开发规划策划及实施方案

成都市洛带古镇旅游开发规划策划及实 施方案 前言 四川是中国客家人聚居的五大省之一,初步统计,这里居住着200万客家人,他们主要是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随着客家人的第四次移民浪潮从闽、粤、赣原乡地迁入四川的。由于四川地处内陆,农耕文化保留得较完整,加之客家人的凝聚力强,客家文化有着较大的封闭性,使这里的客家人群落至今仍保存着较原始的文化体系,而其它地区的客家人群落特别是发达地区如香港、沿海等地在现代化和东西文化的冲撞过程中,已较大程度地丧失了自己的文化特性,这就是四川客家文化弥足珍贵之处。 在成都这一中国西部特大城市东部的洛带古镇,全镇人口2.3万,但90%以上的居民为客家人,这里至今仍讲客家话,沿袭着客家人的古老习俗。以洛带古镇为中心,周围十几个乡镇还聚居着约50万客家人,他们以是否会说客家话、祖先神位写法和家族来源作为文化认同的标志。客家人多数是清初广东、福建、江西一带老移民的后裔,由于主要聚居在川西的成都东山区域,所以学术界统称为“东山客家”。 东山(即龙泉山脉)客家人在成都市城市发展向东转移过程中,面临着客家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的两难选择,都市文化的进程迫使东山客家人思考传统文化价值。在现代化不可避免的时候,东山客家人选择了在开发中保护传统文化的道路。我们也发现,那些保留完好的客家文化,完全可以作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发掘并表现出来。洛带古镇西距成都18公里,南距龙泉驿区府所在地龙泉镇11公里,有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洛公路通达,位于特大城市近郊,可进入性好,地处成都平原和龙泉山脉的接合地带,是花果山省级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状况较好,基础设施条件好,适宜发展旅游业。 基于此,1999年2005年期间,成都东郊的客家重镇洛带古镇政府委托我们编制成都市洛带古镇旅游开发总体策划及实施方案。 一系列方案实施后,洛带古镇的知名度迅速上升。2005年10月12日,世界客属第20届恳

成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成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2007年—2025年) 成都市旅游局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 上海奇创旅游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大学城市设计研究院 2009年3月

目录 前言 (1) 总纲 (3) (一)规划年限 (3) (二)规划范围 (3) (三)规划性质 (3) (四)规划目标 (3) 一、旅游业发展基础 (4) (一)城市旅游发展背景 (4) (二)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4) (三)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格局 (4) (四)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5) 二、发展的总体定位与战略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定位与战略 (6) (三)发展阶段与指标体系 (8) (四)旅游形象与宣传口号 (8) 三、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9) (一)区域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9) (二)市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10) (三)旅游中心地内部网络体系规划 (11) 四、旅游产品与项目体系 (12) (一)产品体系 (12) (二)项目策划 (13) (三)各区(市)县旅游产品发展导向 (18) 五、旅游设施与服务的全面提升计划 (19) (一)全面提升景区设施和服务 (19) (二)全面提升接待设施与服务 (19) (三)全面提升餐饮设施与服务 (19) (四)提升旅游中介服务 (20) (五)提升购物设施与服务 (20) (六)提升文娱设施与服务 (20) (七)提升会展设施与服务 (20) (八)进一步改善信息与引导服务 (20) (九)全面提升交通设施与服务 (21) 六、目的地营销计划 (21) (一)营销策略及方式 (21) (二)加强专项营销 (22)

云南乡村旅游现状分析与总结

(1)乡村旅游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乡村旅游需求的日益升温,云南省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起来,全省已有昆明、楚雄、红河、临沧、大理、丽江、迪庆等l6州市1万多家农户开展了“农家乐”,绝大部分农户年收入超过万元,部分农户高达5至10万元。农家乐已成为云南新兴的旅游产品,得到了 国内外游客特别是省内城市居民的喜爱,乡村旅游已成为全省的旅游热点。 (2)乡村旅游产品特色鲜明。从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分析,全省形成五种典型的乡村旅游产品: 一是田野生态景观乡村,如罗平油菜花、元阳哈尼梯田、东川红土地、思茅茶山茶园等;二是人类学民族村寨,如泸枯湖摩梭人落水村、翁丁佤族原始村落、罗古箐普米大寨、基诺族山寨、千年白族诺邓村等;三是城郊休闲乡村,如官渡区福保文化村、西山区团结乡、红塔区大营街等;四是特色工艺乡村,如鹤庆新华银器村、孟定芒团造纸村等;五是历史文化名村,如 (3)乡村旅游发展形成多种模式。从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分析,全省已形成四种较为典型的发展 模式:一是资源导向型发展模式,如景区周边的石林五棵树彝族村、丽江纳西族黄山乡等;二是区位驱动型发展模式,如城市周边村庄、交通沿线村寨、口岸附近村寨等;三是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如银器加工新华村、传统造纸芒团村等;四是企业再造型发展模式,如腾冲和顺乡、丽江束河镇、版纳橄榄坝等。 (4)乡村旅游兼融多种市场需求。云南省乡村旅游的最大特色就在于适合多种市场的需求,既 有满足于当地城市居民休闲的城郊农家乐式乡村旅游,又有满足于省外游客的田野生态景观乡村旅游,还有满足海外游客的人类学民族村寨,以及满足特殊兴趣爱好的特色工艺乡村旅游。这是六月乡村旅游区别国内其他省市(区)的一大亮点。 (5)乡村旅游形式不断丰富。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云南省已经形成多种形式的乡村旅 游,以近郊农家乐、农业生态园、乡村度假村、特色工艺村、人类学民族村、田野生态景观乡村点为代表,全省主要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已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综合发展体系,从过去单一的观光游览和餐饮娱乐产品形式,向融观光度假、民俗文化、购物娱乐、绿色生态、文化科教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产品格局发展。 (6)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结合。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 和支持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乡村旅游规划、投入资金建设、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开发核心景区景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等,引导乡镇居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西山区团结乡、玉龙县黄山乡、瑞丽市大等喊村、官渡区福保文化村等乡村旅游典型。 (7)形成社区参与利益共享机制。云南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已经建立起政 府、企业、村组和个人共同参与的规章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本地居民通过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实现脱贫致富。多方参与开发和利益共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潜力 1、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1)乡村旅游产品还处在初级水平。目前云南省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

洛带古镇的调查报告

洛带古镇的调查报告 篇一:洛带古镇stp分析 洛带古镇旅游开发STP分析 洛带古镇位于龙泉镇北10公里,坐落在龙泉山脉中段的二峨山麓。建于三国蜀汉时期,镇上居民中客家人有2万多人,占全镇人数的9成,故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洛带作为世界客属第二十届恳亲大会的核心分会场之一,被世人称之为“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而“天下客家”的定位也得以确立。 一、洛带古镇旅游市场细分 首先,根据客源地分布规律划分,根据资料显示,在洛带旅游的大多数来自省内,是洛带古镇旅游客源地的主体。在洛带旅游的游客中,大多数属于成都市内游线路上的游客,以及部分其他省内、港澳台、海外侨胞等回四川进行寻根旅游探访祖先的客家人。第二,根据

客源年龄层次细分,游览洛带古镇游客以年轻人居多,占客源总体的86%且大部分为学生,这表明古镇对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第三,客源收入细分,调查显示,1000元/月和1000~3500元/月收入的群体为多,占比为78%。而高收入占比比较小,这与游客职业细分大多数为学生有关。第四,根据心理行为分析,来古镇旅游的游客偏好的项目是客家文化、客家饮食以及精美的工艺品。而%游客更偏好与饮食,%游客偏好于工艺品。 二、洛带古镇旅游目标市场选择 根据洛带古镇旅游产品的特点以及客源地及客源的分析,洛带古镇应重点建设省内市场,完善与成都其他旅游产品的相结合,在兼顾省内市场的同时,也要注重省外市场,特别是对省外客家人来川的寻根旅游市场更需完善,这也可建设成洛带古镇旅游的一大特色。 三、洛带古镇旅游市场定位 洛带古镇游客以学生为主,大多来

洛带体验洛带保留完整深厚的客家文化及客家名小吃(伤心凉粉、九斗碗、酿豆腐、盐卤鸡、油烫鹅、面片汤)等,且洛带古镇旅游与成都春熙路、宽窄巷子、锦里、大熊猫基地构成一条旅游线路,交通比较方便,适合发展成套线路旅游。所以洛带古镇定位为“体验客家风情,享受客家美食,成都游玩不可错过的风景”。面向学生及周边城市居民为主,省外客家人寻根回访旅游为辅。 篇二:成都部分村镇发展调查报告 成都部分村镇发展调查报告 第一站友爱镇农科村 友爱镇农科村是中国第一个发展农家乐的地方,它有四大特色分别是郫县豆瓣中的娟城豆瓣、郫筒酒、望丛歌会和川菜博物馆! 农科村的人民主要靠两种收入来源,一是种植盆景,二是经营农家乐。对于新农村建设来讲,他们无疑是发展的够快够好的。 单说他们这里的任何一样都是别人

生态风情小镇旅游开发可行性报告

生态风情小镇旅游开发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某市中心20公里,北至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某风情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某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某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某风情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某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

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三、研究工作依据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以下法律、法规及标准等进行编制: (一)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二)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定(GB/18972-2003)》; 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

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

2012 届经济学二学位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江西省萍乡市房地产业金融政策探析 学生姓名:卢小亮 所在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学号: 20081119094 指导教师:达古拉

2012 年 3月 目录 摘要 (2) -、古城镇旅游 (2) 二、历史街区旅游 (4) 三、旅游发展的主导思路 (5) 1、保护性的发展 (7) 2、商业与文化协调互动 (8) 3、区域品牌的塑造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摘要:历史悠久的成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都旅游因资源得天独厚,大熊猫、都江堰、青城山、金沙遗址、乡村旅游、古镇旅游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及良好的人居休闲环境,使成都旅游独具魅力,吸引着国内外广大游客的目光。近年来,成都市旅游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历史街区旅游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关键词:成都;古镇旅游;历史街区旅游;问题;对策 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成都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一、古城镇旅游 四川素有中国“风景省”,无论是在自然、人文景观还是民俗风情,种类多、品种全、分布广泛,是中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风景名胜最多的省区。特别是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等,具有垄断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在这些品种繁多的景点里,成都地区拥有里面众多的旅游资源,是当之无愧的旅游城市。成都的旅游资源丰富,处处是景点,引得国内外大量游客前来游玩。下面以成都古城镇旅游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来浅讨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状况。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1、国内乡村旅游发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乡村旅游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兴起,90年代中后期得到较快的发展。1995年以后,双休日的实行,广大城市居民有了闲暇时间,,走到乡村,寻找回归大自然的乐趣,乡村旅游在全国持续升温。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农村经济。1998年,国旅游局将旅游活动的主题定为“华夏城乡游”,全国兴起了乡村旅游热。1999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有力的推动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2006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了“中国乡村游”,号召到乡村去体验“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2007年推出了“中国城乡和谐游”,宣传魅力乡村,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而且我国是农业大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在我国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乡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受益。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关于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也逐步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检索引擎,检索1992-2009年中文期刊数据库当中关键词包含“乡村旅游”的文献,相关文章共有3415篇。从2006年“中国乡村旅游年”开始,研究乡村旅游的文献急剧增多,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 从研究的内容上看,我国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乡村旅游的内涵与概念研究、乡村旅游的开发规划、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的影响等。 早期,许多学者主要关注乡村旅游的概念和乡村旅游的意义、影响进行了探讨。邵琪伟(2007)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26]。大多数学者们更倾向于从功能、产品表现形式等角度对乡村旅游进行界定。张文(2006)人将乡村旅游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总结为:增加收入与就业机会、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五大方面[27]。大多数学者也赞

洛带古镇介绍

洛带古镇 古镇介绍:洛带古镇位于龙泉镇北10公里,坐落在龙泉山脉中段的二峨山麓。建于三国蜀汉时期,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镇上居民中客家人有2万多人,占全镇人数的9成; 故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他们常用一种叫客家话的方言,这种方言里保存着一些古汉语的音韵,洛带人称其所讲客家方言为"土广东话",与客家方言标准音广东梅县话一致,比如穿衣,他们的话为"着衫"、下雨为"落水"等。洛带古镇保存着较完整的客家文化,古镇及周围的乡民多为广东移民的后裔,走入其间能感受到浓郁的客家传统。洛带古镇上有着诸多建筑精美的古建筑群落,有名的是广东会馆、江西会馆等。 广东会馆位于洛带古镇的上街,始建于清朝乾隆11年(公元1746年),整个会馆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由山门、前中后三庭和左右厢房构成,由于保存完好,广东会馆已被有关人士认定为是国内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会馆之一。会馆中堂悬挂着一幅古香古色的对联,上书"叭叶子烟品西蜀土味,摆客家话温中原古音",显出一种文化上的源远流长。这里常常举行一些客家民俗活动,如"吃客家菜,穿客家衣,睡花板床"等。 江西会馆位于洛带镇中街,又叫万寿宫,进门处可见一块万寿宫的牌坊,对面是一个大戏台,中间是个大院坝,前中后三殿,里面还

有个非常独特小戏台和厢房。是江西赣南移民在乾隆年间集资修建的,会馆的布局小巧玲珑,有曲径通幽的意境,雕梁画栋的回廊、屏风、戏台等建筑让人叹为观止。 看点:古镇上还有湖广会馆、川北会馆等古建筑群,另外古镇上1000多米长的老街上还保留着大量客家古民居,屋顶多用小青瓦和茅草覆盖,结构多为单进四合院式,正中为堂屋,屋脊上通常有"中花"和"鳌尖"等装饰。 四方塔:洛带有一条带溪绕镇洛洛而行,成为北东大路上的重镇。人们从成都前往简阳下重庆或到五凤乘砣江之舟,均要在此留宿一晚。次日清晨先来四方塔内撞钟,护佑人们旅途平安。随后饮龙池之水,一为避邪,二为解渴,经白塔湾,走三道财神路,爬三百梯,踏上漫漫旅程。 巫氏大夫第 巫氏大夫第始建于清朝的乾隆至嘉庆初年,占地有3200平方米,现在保存下来的古民居有1100平方米,是洛带古镇现存民居中建筑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客家民居。 大夫第的始建者是巫氏入川后的第二代传人巫作江,大约大乾隆末至嘉庆初年间建成,因巫作江曾经被清廷“诰赠为奉直大夫”而取名为“大夫第”。巫氏大夫第的建筑,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的大小复式四合院错落有致,有木雕精美的各种撑弓、窗花、卷棚、斗拱、回廊,还有形态逼真的花鸟虫鱼,堪称是客家民居中的精品。洛带的客家民居,主要分为祖屋和普通民居两大类,巫氏大夫第是巫氏家族的祖屋,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2019年1月 一、项目背景 1、旅游小镇的发展及现状 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我国小城镇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不 仅有利于当前国民经济增长, 同时也为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可行途径,近年来在我国兴起了一批旅游城镇, 如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情为特色的 江南古镇周庄, 有独特魅力和浓郁民族风情的云南丽江古城, 以及分别以历史文化、民族 风情、丹霞地貌、美食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主题旅游品牌的桂林的兴安、龙胜、阳朔等县, 利用主题特色,形成了旅游竞争优势使其脱颖而出, 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星。 在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和旅游目的地功能不断增强的今天,文化旅游小镇的发展也向一 定的主题化发展,综观中外的知名小城镇,都具有一定的主题特色。上海市重点发展的 “一城九镇”是借鉴国外特色风貌城市建设的经验,把每个镇的风貌都以欧美发展国家风 貌为特色主题来打造。如浦江镇将被建成为具有意大利为特色主题的新城、安亭将建成具 有德国为特色主题的新城。而意大利的丽晖谷则是以滑雪和户外运动为主题的旅游小镇、 法国的枫丹白露则是以皇家历史建筑、大型原生态森林和浓郁的艺术气息构成了一个浪漫、诗意的主题小镇。以及其他欧美知名小镇都以自然、音 乐、艺术、运动等为主题的城镇。 2、旅游小镇建设的政策保障 2019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 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 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 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支持 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 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 代休闲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 潜力。 3、项目区域优势

成都特色旅游的成功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启示1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出现了较大的提高,对于旅游的需求也逐渐增多,由此为旅游产业带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在我国目前的旅游产业发展中,主要形成了几大类旅游方式,一类是主打自然风光的,例如桂林、黄山等,一类是主打民俗特色的,例如内蒙古、西藏等,一类是主打城市文化特色的,例如成都等。从最近几年的旅游产业发展数据来看,成都的特色旅游依靠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俗特征,取得了成功,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成都特色旅游进行深入的了解,认真分析其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成都;特色旅游;成功;旅游产业;启示 从目前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来看,要想取得业绩的持续增长,就要在旅游特色上下功夫,或者是以风景取胜或者是以特色取胜。在这一点上,成都的特色旅游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成都的旅游业发展所依赖的主要是城市的特色景点和巴蜀文化,虽然没有奇美秀丽的自然风光,但是独特的城市景点却给游客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由此可见,旅游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城市的定位,只有用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去吸引游客,才能保证旅游产业取得持续快速的增长。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成都的特色旅游进行深入的了解。 一.成都特色旅游的特点分析 通过了解发现,成都特色旅游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都的锦里代表了当地对旅游资源的深入挖掘 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现在,锦里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万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作内涵,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通过对这一古迹的挖掘和重建,突出了成都的文化特色。 (二)成都的宽窄巷子代表了当地对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十分到位 “宽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宽窄巷子由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这一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反映了当地对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十分到位。 (三)成都悠闲的生活成为了当地旅游发展的一大名片 在城市旅游发展中,城市的文化氛围是重要的旅游元素,同时也是城市的名片之一。成都既是巴蜀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现代文化和古代文化结合的成功范例,凡是到过成都旅游的游客,都会对成都悠闲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印象。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当地也将悠闲的生活当作了当地旅游发展的主要名片。 二.成都特色旅游的成功对旅游产业的启示 从成都特色旅游取得的成功来看,旅游产业要想取得持续健康的增长,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对城市的文明古迹进一步发掘重建,增加旅游卖点 任何一座城市中,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文明古迹。要想开发城市的旅游产业,就要对城市的文明古迹进行全面的发掘和整理,并对有价值的古迹进行修葺和重建,做到以景点吸引游客,以文明古迹和古代文化来吸引游客,提高城市旅游产业的整体品质,完善旅游硬件设施,增加旅游的卖点,达到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目的。 (二)要利用好城市的文化特点,做到多元文化的融合

乡村旅游模式研究及现状分析

乡村旅游模式研究及现状分析 背景 乡村旅游的出现,是中国居民旅游消费进入个性化的标志。从以前的知名景点旅游,名胜古迹旅游到城镇旅游、乡村旅游的火爆,反映出中国人旅游消费进入个性化、品质化的时代。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帮助农民脱贫、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大力提升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旅游升级发展,是形势所在,是时代所趋。 自从中国实行了5+2的工作休息制度后,城镇居民的短期短途旅游消费发展非常迅速,这就直接导致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以下一些数据能够说明现在乡村旅游的规模和前景: 我国城镇居民周末休闲节假期出游,70%以上选择周边乡村旅游点; 2014年,全国有“农家乐”超190万家,乡村旅游特色村10万个,接待游客12亿人次,约占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1/3 预计2020年全国形成15万个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家农家乐,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0亿人次,受益农民5000万。 可以说,在未来的中国居民境内游市场上最有发展空间的细分市场就是乡村游,这个市场的开发现在也只是开始,远远没有达到成熟的阶段。 模式分析 乡村旅游的模式是建立在整合乡村自然资源、富余劳动力、基础设施开发的基础上,通过政府或企业的组织协调,经过专业开发设计和建设,形成的以乡村特色

为核心的旅游业态。 中国的乡村旅游从最初的瓜果采摘、远足垂钓等简单的模式,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固定模式的几种特色模式:现代农业型、乡村休闲度假型、乡村生活体验型。这几种模式在国内比较普及,也比较受城镇旅游者的欢迎。 乡村游的本质是以农村土地和合理流转和整合为基础,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服务为载体,以政府化或者公司化运营的核心推动力的农村生产模式的创新。 从乡村农户和政府管理部门的角度,看乡村旅游的资源整合模式:

特色小镇之旅游小镇建设规划方案

特色小镇之旅游小镇建设 规 划 方 案

目录 1、小镇的概念与分类 (1) 1.1.小镇概念 (1) 1.2、小镇分类 (2) 2、旅游小镇的内涵与特点 (3) 2.1、旅游小镇概念 (3) 2.2、旅游小镇特点 (4) 2.2.1、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聚集大量的旅游要素 .. 4 2.2.2、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小镇产业链完整 (4) 2.2.3、旅游小镇发展,政府主导作用突出 (4) 2.2.4、地域区位影响旅游小镇分布规律 (5) 3、旅游小镇开发动因 (6) 3.1.开发旅游小镇是城市发展政策影响的必然结果 .. 6 3.2.开发旅游小镇是旅游消费市场转型升级的需要 .. 8 4、旅游小镇行业开发动态 (9) 5、旅游小镇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5.1.旅游小镇——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推手 (11) 5.2.旅游小镇——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路径 (12) 5.3.旅游小镇——优化区域旅游产品供给结构 (13) 5.4.旅游小镇——带动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14) 5.5.旅游小镇——传承地方文化特色 (15)

6、旅游小镇的规划要点 (16) 6.1.主题化开发 (16) 6.2.合理化布局 (16) 6.3.景区化设计 (17) 6.4.休闲化业态 (17) 6.5.特色化生活 (17) 6.6.信息化管理 (18) 6.7.完善的保障体系 (18) 7、旅游小镇发展的未来趋势 (19) 7.1.旅游小镇主题文化鲜明化 (19) 7.2.旅游小镇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 (19) 7.3.旅游小镇发展过程中多元角色互动性增强 (20) 7.4.旅游小城镇将更加注重体验性项目的建设 (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