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膝关节镜术后抗凝的临床研究

膝关节镜术后抗凝的临床研究

膝关节镜术后抗凝的临床研究
膝关节镜术后抗凝的临床研究

膝关节镜术后抗凝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应用膝关节镜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实用性、安全性。方法172例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术后不抗凝组85例(A组),术后常规抗凝组87例(B组),术后行D二聚体检查和下肢超声多普勒相结合筛选DVT患者,分析临床资料并评估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两组均有DVT病例,但A组明显病例较多有5例,并出现1例肺栓塞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现DVT 5例,对照组出现DVT1例,P<0.05)。患者年龄和术中止血带时间是关节镜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关节镜术后应采用抗凝治疗,尤其是对于年龄较高及止血带应用较长时间患者,抗凝治疗安全可靠。

标签:肺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抗凝;关节镜手术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膝关节镜手术得到快速发展,也逐渐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时有关节镜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DVT)甚至肺血栓栓塞症(PE)的病例报道[1-3]。有学者报道关节镜术后DVT发生率在0~17.9%之间,差别很大[4-7]。在人工全髋、全膝关节置换及髋部骨折术后预防DVT已成为常规[8],我国也有相应指南[9],因关节镜术后VTE发病隐匿,因此关于关节鏡手术后抗凝治疗的相关临床报道较少。2010 年1月~2013年10月,我们对172例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行抗凝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 年1月~2013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行关节镜手术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0例,女72例,年龄15~91岁,平均年龄(46.6±1.3)岁。随机分为关节镜术后不行抗凝治疗85例(A组),关节镜术后抗凝治疗87例(B组),排除标准:①术前存在出凝血功能障碍;②既往有DVT病史;③长期口服避孕药;有感染、肿瘤病史。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知晓病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在男女、性别比例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关节镜治疗,包括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常规应用气囊止血带单纯关节清理术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均行早期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功能锻炼。观察组于术后24h后低分子肝素钙4000 IU皮下注射,连续7d。对照组行常规治疗。

1.3诊断方法和标准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多普勒检查,根据排除标准,随机表法选择患者,术后第1d、第6d常规行D二聚体检查,术后D二聚体>0.5 mg/L 或术后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可疑症状者立即行下肢多普勒检查。后对观察组行血栓形成风险因素分析。DVT诊断标准:静脉管腔内持续固定的充盈缺损为可靠标准,静脉管腔内阶段性充盈缺损或膝上深静脉充盈缺损为参考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