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7讲 城市的区位因素

第27讲 城市的区位因素

第27讲 城市的区位因素
第27讲 城市的区位因素

人文地理第九讲——

城市的区位因素

[知识讲解]

(1)乡村的形成

形成: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分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开始形成乡村聚落。

演变:半固定的棚舍,后逐渐稳定下来,规模范围逐渐扩大。

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村落呈圆形或不规划的多边形。

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村落沿河伸展,平面形态多

呈带状。

(2)城市的起源

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农业生产有剩余产品,是城市起源形成的物质基础。

劳动分工促进城市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出现商品生

产,商品交换发展出现集市,交换地域扩大,集市演变为城市。

古城市分布: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2、城市的区位因素

(1)地形与城市区位

城市主要实例: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美国三大城市带位于平原上。

分布在平原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

投资。

热带城市实例: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逊平原上。

分布在高原原因: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

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如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

(2)气候与城市区位

城市分布在气温和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我国特大城市中只有包头、兰州、乌鲁木齐位于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区:大约60°N以南的欧洲地区、日本、朝鲜半岛和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雨林地区很少有城市分布。

(3)河流与城市区位

原因: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古代更明显,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河运的起点或终点。如:江西赣州。

沿河城市区位河流汇合处。如:宜宾、武汉、重庆分别位于岷江、嘉陵江、汉水与长江干

流汇合处。

河口处。如:上海、广州等。

军事防卫:河流弯曲度最大处、河心岛等处。如:伯尔尼、巴黎、波士顿。

(4)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

煤矿发展起来的城市:伯明翰、曼彻斯特、匹兹堡。

世界石油发展起来的城市:阿伯丁。

金矿开采兴起城市:约翰内斯堡。

铁矿发展起来的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

中国

石油发展起来的城市:大庆、玉门。

煤炭工业城市:大同、鹤岗、抚顺、开滦。

(5)交通与城市区位

古代城市:南方多位于河流汇合处,北方多位于大道汇合处,如:邯郸。 现代城市:铁路公路沿线形成城市。铁路枢纽兴起城市。

如:石家庄、郑州、蚌埠、宝鸡,株洲有京广、浙赣、湘

黔通过,是个火车拉来的城市。

株洲市形成初期,仅在湘江岸边平原、低地交通便利的地区分散布局,规模小,亦不能称之为城镇。后来随着京广线在该地域穿过,使城镇沿京广线分布,但规模较小且分散,特别是1949年前更是如此,后随着湘黔线、浙赣线的兴建,株洲市成为铁路枢纽,带动了株洲城市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由此可以看出:株洲市是京广线、浙赣线、湘黔线开通后而形成的城市,故称“火车拉来的城市”。

交通线变化对城市发展分布的影响:

京杭运河的开凿通航和南北方贸易的日渐频繁,扬州、济宁得到发展,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发展缓慢

(6)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区位

古代的雅典、罗马、西安、洛阳、杭州,现代的省级行政中心城市较大。

巴西(巴西利亚)、美国(华盛顿)、澳大利亚(堪培拉)、巴基斯坦(伊斯兰堡)

为政治中心兴建。

宗教:麦加、麦利那、梵蒂冈、拉萨最早由宗教中心发展而来。

(7)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军事、宗教因素减弱,资源、交通一直重要;科学、旅游成为一些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 因科技而形成的日本筑波科学城;因旅游因素而兴起的城市。如:桂林、张家港、泰安、黄山市等。

3.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

含义: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使城市的发展。此外,使城乡人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比重是最重要指标

(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产业革命前缓慢

产业革命后加速发展

20世纪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后速度空间: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镇、数目增多;人口规模迅速膨胀

(3)发达国家城市化

城市化起步早:英国最早,世界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

城市化水平高:新技术革命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70%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发展:先从英国,随后在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后来又在北欧

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1975年城市人口超过发达国家,目前,占世界城市总人口的60% 起步晚,发展快:速度超过同时期发达国家,比发达国家的最高速度要快

城市化水平较低:1990年比重为33%

城市发展不合理:主要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造成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聚集于大城市如墨西哥城和布宜诺斯艾利斯

2.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

(1)环境质量下降。主要污染:

①大气污染

污染源:居民燃烧煤炭、工矿企业、交通工具

污染物: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

危害:城市空气污浊,有时出现酸雨和光化学烟雾,危害人们健康

②水污染

污染源: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污染现象: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体重金属污染产生公害病

危害: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水质变坏,特别是饮用水的水质下降

③噪声污染

污染源: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危害: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损害人体健康

污染源: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生活

④固体废弃物污染

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交通阻塞,导致时间、能源浪费;住宅问题表现为住房缺少、质量低劣

(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4)影响计会治安,还会带来贫困、内城衰落等问题

(二)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上海保护城市环境的措施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的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和居住区,人口迁往卫星城和新区有效控制了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扩宽道路、修建环城公路、建设南浦、杨浦大桥、新修高架和地铁等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全面开展污染物的治理、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能力训练]

1.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 A.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

B.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2.关于城市化的标志,表达不妥的是()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在上升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城人口数量增加

3.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是()A.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空前的程度

B.中小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发展慢

C.由于城市人口不断集中,城市用地规模不断缩小

D.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达到13.3%

4.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5.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展超过了同时期的发达国家

B.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以往的最高速度还快

C.城市人口的比重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

D.大城市发展慢,中小城市发展迅速

6.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是: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②人口增长过快,导致农村劳动力过剩;③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④城市基础设施完善;⑤城市就业条件改善。()A.①④B.②③C.④⑤D.①②

7.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⑤水旱灾害频繁;⑥水土流失加重;⑦社会秩序混乱;⑧人口老龄化加快。()A.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⑦C.①③④⑤⑧D.①②③④⑦

8.城市化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①城市规模无限扩大;②城市人口迅猛增长;③城市管理水平落后;④城市设施很不完善。()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9.城市大气污染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城市人口密集,呼吸过程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B.居民燃烧煤炭等燃料做饭和取暖,排放大量烟尘

C.工矿企业燃烧煤炭排放大量烟尘和废气

D.汽车、飞机、火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排放大量尾气

10.保护和改善环境,不应该()A.加强城市管理B.控制经济发展

C.进行全面规划D.扩大绿地面积

11.首都北京提出建成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建设方针,主要考虑的是()A.强化北京市民以至全国人民的政权意识

B.经济建设不再是北京的工作重心

C.加强首都的教育、科技、文化建设

D.分散职能、控制规模、改善环境

12.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最有效、最科学的办法是()A.在市中心区建立大量停车场

B.学校、工厂和机关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

C.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D.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入城

[能力训练答案]

1-5 AAACD 6-10DDAAB 11-12DC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目前,浙江省尚存多处历史悠久,民居建筑和平面布局形态独特的古村落遗址,其中整

个村落古建筑群的平面布局形态是按诸葛亮的八卦阵图设计的是:

(A)兰溪八卦村 (B)富阳龙门古镇 (C)东阳卢宅 (D)武义俞源太极星象村

2、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沿海设城(B)沿湖设城(C)沿河设城(D)沿铁路设城

3、由于金矿的开采而兴起的城市约翰内斯堡位于:

(A)美国(B)英国(C)埃及(D)南非

4、下列城市位于京广线和陇海线交会处的是:

(A)石家庄 (B)郑州 (C)邯郸 (D)宝鸡

5、日本筑波兴起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海运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需要(B)新建铁路交通枢纽的需要

(C)发展风景名胜旅游的需要(D)科学技术开发研究的需要

6、2002年5月起,浙江杭州市区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其首要目的是:

(A)减轻城市交通废气污染(B)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C)减轻城市交通噪声危害(D)延长居民休闲时间

7.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村落的平面形态呈

A.圆形B.不规则的多边形C.带状D.不规则的圆形Array 8、读右面某国家图,下列说法与该国相符的是:

A.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聚落B.世界上最早实现现代化

C.世界上最早出现新兴工业D.世界上最早出现逆城市化

9.英国伯明翰,美国匹兹堡,中国抚顺、开滦等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

A.开采石油B.开发煤矿C.开发铁矿D.开采金矿

10.在帆船、马车时代,城市多建在

A.铁路枢纽上B.高速公路沿线

C.河流、大道汇合处D.沿海地区

11.下列城市中,因石油而兴起的是

A.英国阿伯丁B.美国华盛顿C.中国鞍山D.日本筑波

12.下列属于城市环境污染的是

A.交通拥挤B.居住条件差C.噪声污染D.失业人数多

13.城市住房拥挤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面积小B.平房多,高楼少C.城市人口急剧膨胀D.贫民窟多14.下列城市中,作为宗教中心发展起来的是

①麦加②石家庄③拉萨④梵蒂冈⑤巴西利亚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②

15.我国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A.第一级阶梯上B.第二级阶梯上C.第三级阶梯上D.第一、二级阶梯上

16.美国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带,位于

A.美国的太平洋沿岸平原B.美国的大西洋沿岸平原

C.美国的中部平原D.美国西部的沿海平原

17.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

A.亚马孙平原B.巴西高原C.安第斯山脉D.刚果盆地

18.乡村聚落的特点是

A.以非农业人口为主B.是从城市发展而成的

C.规模较大D.以农业人口为主

二、综合题

19、读浙江省城市分布图,回答:

(1)浙江省城市主要分布在沿线和

沿地带以及沿海地区。

(2)浙江省城市发展具有

和等特点。

(3)浙江省西部和南部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是,因此这些地区应积极建立,推进浙江省城市化进程。

20、读“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E、F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它们是:B_______ __、D________ ____、E _____ _______。

(2)从图中看出,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河流的_____ ___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 。

2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城市形成的原因是_____ ____。(2分)

(2)丙城市位于_____ _____的汇合处,是因为有大量的______ ____。(3)丁城市位于______ _ __,因此既是______ ____港,又是__________港。(4)以上四座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因素是河流提供的_____ _ _ _条件。

22、下列四组城市中,从城市选址的角度看,在下列①—④选项中,A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B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从城市的起源来看,在下列⑤-⑨选项中,符合C 组的应该是_________,符合D组的应该是_________。

①位于高地或高原②位于海岸或河口、运河沿岸

③位于铁路枢纽上④位于沙漠中的绿洲

⑤以军港和兵营发展起来的城市⑥作为宗教圣地发展起来的城市

⑦作为政治中心发展起来的城市⑧由于开发矿产而兴起的矿业城市

⑨大学、研究机构集中的城市

[能力训练答案]

1-5ACDBD 6-10BCDBC 11-15ACCCC 16-18BBD

19、(1)铁路、河流(2)城市化水平低、发展不合理(3)地形、乡镇(小城镇)

20、(1)B尼罗河谷地D印度河流域E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2)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利于农耕业的发展

21、(1)该处有瀑布,形成水运障碍,成为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成为货物的转运点,促使了城市的形成。(2)河流干支流交汇处,人流和物流在此处集散或中转。(3)河流的入海口;河;海。(4)水运交通。

22、③②⑥⑧

城市区位因素

【易错雷区,步步为赢】 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1~2题。 1.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 2.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答案】 1.C 2.D 下图为“我国长三角地区某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图”。读图完成3~4题。

3.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地PM2.5的污染源主要有() A.汽车尾气,建设施工扬尘 B.工业燃煤,土壤扬尘 C.工业燃煤,汽车尾气 D.生活燃煤,汽车尾气 4.下列关于图中用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新技术开发区交通不便,布局不合理 B.商贸区位于城市中心,占地广,交通便利 C.重工业区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区污染小 D.仓储区靠近港口和过境干线,便于货物集散 【答案】 3.C 4.D 完成5~6题。

5.图中曲线能表示城市地租由市中心向外变化特点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6.近年来,一些城市的大型综合商场从市中心向二环路以外迁移,主要原因是() A.二环路以外地租上升 B.二环路以外人流量更大 C.市中心人口不断减少 D.城市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答案】 5.C 6.D 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略图,读图完成7~8题。 7.该城市的主要地域形态是()

A.组合式B.条带式 C.集中式D.分散式 8.该城市功能区() A.大型批发市场的建设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B.商业园区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C.造纸厂可以布局在F处工业区 D.服装厂最适宜布局在E处 【答案】7.C8.A 【名师点睛,易错起源】 易错起源1、城市功能区的区分方法及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例1.2013年,北京市在优先保证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优势产业用地供应的原则下,制定了城市建设土地供应计划(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 (1)商业服务用地较少的原因是() A.公用事业的发展 B.该市服务范围覆盖全国 C.金融业和工矿业的发展 D.商业服务业高度集聚 (2)该土地供应计划最有利于该市()

城市区位因素一教案

城市区位因素(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以及原因; 知道中低纬度沿海地区的气候适宜人类生存,是城市的密集区; 能说出世界三大城市密集区的大致范围; 知道河流的供水、运输、防卫功能会影响城市城址的选择; 知道河流水运的起点、交汇处、河口处容易形成城市。 能力目标:能举例说明平原容易形成城市; 能够说出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而不是平原的原因; 能够说出分布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特大城市; 能够分析赣州、重庆、宜宾、武汉、上海、广州等城市形成的区位条 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从现象归纳总结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地形、气候、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的原因; 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而不是平原的原因; 城市的运输功能对城市城址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案例分析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学习了聚落的形成,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先于城市形成,但是城市的规模比乡村大,是人口的集中地与密集区。从地图上我们也可以发现有些地方城市多,有些地方城市少。一个城市为什么不建在这里,而要建在那里这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的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了解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节城市区位因素(一)。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关于自然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包括地形、气候、河流。这些因素是通过影响人口的分布来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 【板书】:城市区位因素(一)(自然因素) 【讲述】:首先分析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板书】:一、地形 【幻灯片】:《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 (指导读图,先读图名,再读图例,最后分析图中要素) 【提问】:图中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形区 (学生回答) 【总结】:明显看出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形的第三级阶梯,其地形以平原为主。 【板书】:1、我国特大城市分布在第三级阶梯——平原 【幻灯片】:《美国城市带的分布》 (指导读图) 【板书】:2、圣—圣城市带:美国西部的沿海平原上 芝—匹城市带:中部平原 波—华城市带:大西洋沿岸平原 【讲述】:美国的城市密集区的地形也为平原 【承转】: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不管是我国还是美国,城市多分布在平原地区,这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呢为什么城市多出现在平原地区呢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①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②有利于交通联系 ③有利于节省建筑投资 【板书】:3、结论: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承转】:但是也不是所有地方的城市都分布在平原,比如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而不是分布在亚马孙平原,这是什么原因呢 【板书】:4、特例: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 (学生思考、讨论)

(完整)高中总复习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专题练习

高中总复习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读“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完成1~3题。 1.Y农业生产分布的边界范围与城市的最近距离是() A.20 km B.40 km C.60 km D.80 km 2.影响X、Y、Z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有() A.市场和交通 B.交通和劳动力 C.劳动力和气候 D.市场和气候 3.X、Y、Z的农业生产分别对应() A.花卉、乳牛、粮食 B.水果、养鱼场、蔬菜 C.蔬菜、林业、养鸡场 D.花卉、养猪场、观赏鱼 4.下列农业区的气候特征与a图类似的是() A.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区 B.美国的棉花带 C.中国的春小麦区 D.法国的葡萄园种植区 5.影响乳制品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原料产地 B.市场需求量 C.技术力量 D.廉价的劳动力 6.为了乳制品企业的健康发展,这些企业应该() A.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走劳动密集型的道路 B.利用我国草场资源丰富的优势,走资源密集型道路 C.加强科技投入,走技术密集型道路 D.不断扩大规模,以抢占市场份额 下图表示“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天然原料、交通、科技要素投入比例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三曲线表示天然原料和科技要素的分别是() A.①② B.②① C.①③ D.②③ 8.下列工业部门的发展变化情况与①曲线变化大致吻合的是() A.制糖厂 B.纺织厂 C.啤酒厂 D.飞机制造厂 下图中数字表示四种不同工业部门的投入情况。读图完成9~10题。 9.工业区位选择时,宜优先考虑原料产地的最有可能是()A.① B.② C.③ D.④ 10.下列城市的增长与①工业部门关系最密切的是() A.苏黎世 B.阿伯丁 C.攀枝花 D.旧金山 2005年2~3月,世界铁矿石价格猛涨,对世界经济有着重要影响。下图是“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原料的变化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世界铁矿石价格上涨,主要受益国家是() A.中国、日本、印度 B.德国、美国、法国 C.巴西、澳大利亚、印度 D.马来西亚、印尼、埃及 12.“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原料的变化图”揭示了() A.煤炭、铁矿石价格上涨对钢铁工业的影响 B.原料对钢铁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区位分析 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地理位置 ②气候:城市多分布于中低纬度的沿海(气候温暖湿润) ③地形: 平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 高原:热带地区平原气候湿热,城市多位于高原(气候凉爽),如巴西利亚、墨西哥城

山区:城市多位于地形相对平坦开阔的河谷地带 ④河流:提供水源; 提供水运:水运起点——货物在此中转 河流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 河口——既是河港,又是海港,连接海运和河运 过河点——连接水运和陆路运输 河流的军事防卫 (2)社会经济因素 ①自然资源: 煤炭——大同、鹤岗、抚顺、伯明翰、曼彻斯特

钢铁——鞍山、攀枝花、马鞍山 石油——大庆、克拉玛依、玉门、阿伯丁 黄金——约翰内斯堡 有色金属——金昌 ②交通运输:河运——宜宾、重庆、武汉、上海等 铁路枢纽——石家庄、郑州、株洲 海运——大连、连云港、上海、青岛、纽约 ③政治:政治中心——省会、首都(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等 政策:深圳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 ④军事 ⑤宗教:耶路撒冷、麦加、麦地那、拉萨

⑥科技:日本科技城筑波 ⑦旅游:张家界、桂林、黄山 2、分析城市区位因素的一般模式(见学案) 例:武汉的区位优势: 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位于长江和汉江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距离铁矿近;水陆空交通便利;科技发达;是湖北省省会;工业基础好;农业基础好 3、城市应建在河流的凹岸:河流对凹岸的侵蚀严重,水比较深,码头应建在凹岸 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教学设计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在不同的阶段,有其主导的区位因素。教材从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将城市的区位因素列为六个方面,并结合实例,逐一讲述。 本节课主要讲城市区位因素中的自然因素,从自然地理条件分析城市的区位。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和河流)是城市的自然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为那里的城市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舞台,使城市分布产生了宏观差异。教材着重从地形、气候和河流三个方面讲述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二、教学思想设计 本节课采取创设问题的情境,补充课外资料,结合乡土地理,把讲述与图文互动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教师注重于“导”,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城市区位概念,了解地形、气候、河流三大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结合读图来理解城市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能举例说明沿河分布城市的几种区位类型。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图文资料,正确分析城市形成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对知识的辨析或迁移的能力。 3、德育目标:理论联系实际,并结合当地实例理解城市的成因,使学生树立辩证看问题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地形、河流对城市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2、难点: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发生的;城市临河分布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以实例分析为主,结合景观图片,板图,图文互动,师生共同活动方式,使学生能掌握知识要点,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聚落的形成”初步了解到城市聚落的起源。乡村聚落的形成为城市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一般来说,城市是由于乡村的发展演变而来。

城市区位因素一教案

6.2 城市区位因素(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以及原因; 知道中低纬度沿海地区的气候适宜人类生存,是城市的密集区; 能说出世界三大城市密集区的大致围; 知道河流的供水、运输、防卫功能会影响城市城址的选择; 知道河流水运的起点、交汇处、河口处容易形成城市。 能力目标:能举例说明平原容易形成城市; 能够说出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而不是平原的原因; 能够说出分布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特大城市; 能够分析、、、、、等城市形成的区位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从现象归纳总结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地形、气候、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的原因; 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而不是平原的原因; 城市的运输功能对城市城址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案例分析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学习了聚落的形成,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先于城市形成,但是城市的规模比乡村大,是人口的集中地与密集区。从地图上我们也可以发现有些地方城市多,有些地方城市少。一个城市为什么不建在这里,而要建在那里?这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的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了解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6.2节城市区位因素(一)。这一部分的容主要是关于自然

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包括地形、气候、河流。这些因素是通过影响人口的分布来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 【板书】:6.2 城市区位因素(一)(自然因素) 【讲述】:首先分析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板书】:一、地形 【幻灯片】:《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 (指导读图,先读图名,再读图例,最后分析图中要素) 【提问】:图中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形区? (学生回答) 【总结】:明显看出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形的第三级阶梯,其地形以平原为主。 【板书】:1、我国特大城市分布在第三级阶梯——平原 【幻灯片】:《美国城市带的分布》 (指导读图) 【板书】:2、圣—圣城市带:美国西部的沿海平原上 芝—匹城市带:中部平原 波—华城市带:大西洋沿岸平原 【讲述】:美国的城市密集区的地形也为平原 【承转】: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不管是我国还是美国,城市多分布在平原地区,这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呢?为什么城市多出现在平原地区呢?(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①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②有利于交通联系 ③有利于节省建筑投资 【板书】:3、结论: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承转】:但是也不是所有地方的城市都分布在平原,比如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而不是分布在亚马平原,这是什么原因呢? 【板书】:4、特例: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不适宜居住。而高原由于地形的抬升,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归纳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归纳(2011-07-26 11:29:36)转载▼ 标签:高考区位分析文化分类:知识点分析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典例】⑴、东北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区位因素是: ①平原辽阔,耕地连片,利于大型机械化操作;②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或有

肥沃的黑土);③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④山环水绕,灌溉水源充足。⑤人少地多,土地增产潜力大;⑥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网稠密;⑦中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国内市场广阔;⑧国家政策扶持;⑨有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提供机械化设备等。 ⑵、秦淮一线以南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四川盆地水热充足);②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深厚(长江中下游有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④交通便利,市场广阔;⑤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⑥栽培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思考】两广丘陵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哪一种?该区域发展此农业类型的区位优势有哪些?从土地利用的潜力看,该区域可以发展什么?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因素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3.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

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分析

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分析 一、地形与城市区位 1.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美国三大城市带位于平原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 2.热带城市分布在高原: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孙平原上。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 3.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如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 二、气候与城市区位 气候对城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数分布在降水适度、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这个地带内,沿海地区的气候条件一般比内陆地区优越,人口又向沿海地区聚集,使世界城市多数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 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区:大约60°N以南的欧洲地区;日本、朝鲜半岛和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 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雨林地区很少有城市分布。我国特大城市中只有包头、兰州、乌鲁木齐位于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三、河流与城市区位 1.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古代更明显,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沿河城市区位:①河运的起点或终点,如江西赣州;②河流汇合处,如宜宾、武汉、重庆分别位于岷江、嘉陵江、汉水与长江干流汇合处;③河口处,如上海、广州等。 2.军事防卫:河流弯曲度最大处、河心岛等处。如伯尔尼、巴黎、波士顿等。 四、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 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很快,人们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随着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工矿业的发展,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工矿区出现了一批新兴城市。 依托煤矿发展起来的城市:伯明翰、曼彻斯特、匹兹堡等; 依托世界石油发展起来的城市:阿伯丁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28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专题学案28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目标定位] 1.理解城市区位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运用实例分析影响城市区位分布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2.掌握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及各功能区和功能区内部的发展演化过程。 一、城市区位及其影响 例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五个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 ______城市和______城市(填代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A、C、D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促进A城市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城市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地貌>上。 (4>D城市适于发展________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容易对环境 产生的危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按目前图中表示的现状,哪个地点可能会再形成一座城市,将这座城市用字母F标注在图中。 【反思归纳】 分析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某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因此,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特点时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 人教版必修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地形、气候、河流三大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2.结合课文插图来理解城市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能举例说明沿河分布城市的几种区位类型。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给文字或图像资料,正确分析城市形成的原因。 德育目标 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结合当地实例让学生理解城市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 地形、河流对城市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发生的。 2.城市临河分布的原因。 ●教学方法 采用个案分析法,对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地理要素逐一进行分析、讲解;对于地形、河流两大自然要素,教师运用讲画同步教学法,在黑板上绘出“我国三级阶梯的轮廓图”“长江水系及主要城市分布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以及《中国政区》填充图、《世界政区图》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聚落,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是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一般来说,城市是由乡村发展、演变来的。但是,为什么世界上有的地方城市多,有的地方城市少?一个城市为什么建在这里,而不是建在那里?这就是我们这两节内容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教学] 6.2 城市的区位因素(板书) 引导:关于“区位”的概念,我们在前一单元中就已学过,先来复习一下。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区位是人文地理学中的一个新理论。它不仅用于工农业生产活动,在城市的形成和分布中也广泛应用。“城市区位”包含两层含义: 承转:我们这节课首先来分析一下自然地理因素是如何来影响城市的区位的。 一、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地理因素(板书) 用投影仪打出图6.7“世界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地区分布示意图”,让学生阅读分析,并思考:在我国东部、欧洲西部地区,为什么大城市特别多且城市分布又比较密集呢?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我国东部地区地势平坦,主要为平原、丘陵地形,气候温暖湿润(为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源充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农业生产发达;欧洲西部地区地势低平,主要是平原,气候全年温和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并且是世界工业化最早的地区。

城市区位因素习题

第二章城市区位因素 1.石家庄快速发展成为百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的大量开采 B.有利的地形条件 C.铁路的修筑 D.政治、军事等因素的影响 2.下列各组城市中,其主要区位因素完全不同的是() A.杭州、苏州、桂林 B.西安、洛阳、杭州 C.大庆、拉萨、上海 D.徐州、襄樊、怀化 3.影响阿伯丁、株洲、堪培拉、麦加四个城市区位的重要社会经济因素分别是() A.自然资源、交通、宗教、军事 B.交通、宗教、政治、自然资源 C.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宗教 D.政治、自然资源、宗教、军事 4.影响上海、天津、广州三城市分布的最主要的共同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海运便利 D.河流入海口附近 5.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军事和宗教对现代城市的影响已经减弱 B.交通条件从古到今一直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 C.自然资源对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已经很弱 D.科技、旅游等已成为一些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 6.影响城市地域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政治 B.气候 C.交通 D.地形 石家庄市原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后来石德、石太铁路又在这里与京汉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也获得了较快发展,成为河北省的行政中心。现在,石家庄人口已超过100万,而正定县城仍不过是座3万人的小城。 7.上述事实说明了() A.一个地区交通干线的变化,会影响该地区市场的兴衰 B.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会带动整个地区城市的发展壮大 C.交通发达的铁路枢纽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 D.能否成为1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关键是人口的发展 8.我国华中重镇武汉选址的区位类型是() A.水运的起点 B.处于水道天然障碍处,货物集散地 C.河流的汇合点 D.在陆路交通线穿过河流需要造桥或建码头的地点 9.下列各组城市的排序,依次作为宗教圣地、矿产地和政治中心兴起的一组是() A.拉萨、攀枝花、华盛顿 B.耶路撒冷、阿伯丁、十堰 C.伊斯兰堡、大庆、巴西利亚 D.麦加、宝鸡、堪培拉 10.下列各组城市中,四个城市都以矿产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是() A.石家庄、郑州、宝鸡、株洲 B.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株洲 C.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巴西利亚 D.曼切斯特、约翰内斯堡、大庆、鞍山 11.下列各选项中的城市与下图中城市功能排序相符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