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电厂电气一次系统设计_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发电厂电气一次系统设计_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发电厂电气一次系统设计_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发电厂电气一次系统设计_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发电厂电气一次系统设计

摘要

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它的功能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能,再经输、变电系统及配电系统将电能供应到各负荷中心。

电气主接线是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计的首要部分,也是构成电力系统的重要环节。主接线的确定对电力系统整体及发电厂、变电所本身的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密切相关。并且对电气设备选择、配电装置配置、继电保护和控制方式的拟定有较大的影响。电能的使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在我国电源结构中火电设备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75%。本文是对配有六台50MW汽轮发电机的大型火电厂一次部分的初步设计,主要完成了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包括电气主接线的形式的比较、选择;主变压器、启动/备用变压器和高压厂用变压器容量计算、台数和型号的选择;短路电流计算和高压电气设备的选择与校验; 并作了防雷与接地。

关键词:变压器;发电厂;电力系统;一次设计;电气设备

目录

摘要...................................................................... I 1前言 (1)

2 电气主接线设计 (2)

2.1 主接线的设计原则 (2)

2.2 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2)

2.2.1 主接线可靠性的要求 (2)

2.2.2主接线灵活性的要求 (2)

2.2.3 主接线经济性的要求 (3)

2.3 电气主接线的选择和比较 (3)

2.3.1 主接线方案的拟定 (3)

2.3.2 主接线各方案的讨论比较 (6)

2.3.3 主接线方案的初步选择 (6)

3 主变压器的选择 (7)

3.1 变压器的确定原则 (7)

3.2 方案一变压器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方案四变压器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短路电流计算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方案1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8)

5.1 各回路最大持续工作电流一览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方案4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10)

6.2断路器的选择及校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主接线方案的经济比较 (10)

7.1 方案1与方案4的综合投资 (10)

8 其他电气设备的选择 (11)

8.1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及校验 (11)

8.4 避雷器的选择及校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1 110KV侧避雷器的选择和校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2 35KV侧避雷器的选择和校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3 10KV侧避雷器的选择和校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配电装置的设计 (13)

10 防雷保护设计 (16)

10.1 避雷针的作用 (16)

10.2 避雷针的配置 (16)

10.3防雷保护方案 (16)

11 接地网的设计 (17)

11.1 设计说明 (17)

11.2 接地体的设计 (17)

11.3 典型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计算 (17)

11.4 接地网设计计算 (17)

结论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1前言

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它的功能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主要包括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及电厂辅助生产系统等)转化成电能,再经输、变电系统及配电系统将电能供应到各负荷中心。由于电源点与负荷中心多数处于不同地区,也无法大量储存,电能生产必须时刻保持与消费平衡。因此,电能的集中开发与分散使用,以及电能的连续供应与负荷的随机变化,就制约了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据此,电力系统要实现其功能,就需在各个环节和不同层次设置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以便对电能的生产和输运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确保用户获得安全、经济、优质的电能。

电能是一种清洁的二次能源。由于电能不仅便于输送和分配,易于转换为其它的能源,而且便于控制、管理和调度,易于实现自动化。因此,电能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绝大多数电能都由电力系统中发电厂提供,电力工业已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得到迅猛发展。到2003年底,我国发电机装机容量达38450万千瓦,发电量达19080亿度,居世界第2位。工业用电量已占全部用电量的50~70%,是电力系统的最大电能用户,供配电系统的任务就是企业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电力系统的出现,使高效、无污染、使用方便、易于调控的电能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各个领域的变化,开创了电力时代,发生了第二次技术革命。电力系统的规模和技术水准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2 电气主接线设计

2.1 主接线的设计原则

发电厂电气主接线是电力系统接线的主要组成部分。它表明了发电机、变压器、线路和断路器等的数量和连接方式及可能的运行方式,从而完成发电、变电、输配电的任务。它的设计,直接关系着全站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确定,关系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灵活和经济运行。主接线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必须在满足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前提下,力争使其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对于6~220KV电压配电装置的接线,一般分两类:一为母线类,包括单母线、单母线分段、双母线、双母线分段和增设旁路母线的接线;其二为无母线类,包括单元接线、桥形接线和多角形接线等。

2.2 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发电厂的电气主接线应根据该发电厂所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发电厂的规划容量、负荷性质、线路、变压器连接元件总数、设备特点等条件确定。并应综合考虑供电可靠、运行灵活、操作检修方便、投资节约和便于过渡或扩建等要求。

2.2.1 主接线可靠性的要求

可靠性的工作是以保证对用户不间断的供电。衡量可靠性的客观标准是运行实践。主接线的可靠性是它的各组成元件,包括一、二次部分在运行中可靠性的综合。因此,不仅要考虑一次设备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还要考虑继电保护二次设备的故障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评价主接线可靠性的标志是:

(1)断路器检修时是否影响停电;

(2)线路、断路器、母线故障和检修时,停运线路的回数和停运时间的长短,以及能否对重要用户的供电;

(3)变电站全部停电的可能性。

2.2.2主接线灵活性的要求

主接线的灵活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调度要求。可以灵活的投入和切除变压器、线路,调配电源和负荷;能够满足系统在事故运行方式下、检修方式下以及特殊运行方式下的调度要求。

(2)检修要求。可以方便的停运断路器、母线及其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安全检修,且不致影响对用户的供电。

(3)扩建要求。可以容易的从初期过渡到终期接线,使在扩建时,无论一次和二次设备改造量最少。

2.2.3 主接线经济性的要求

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

(1)投资省:主接线简单,以节约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的投资;占地面积小:电气主接线设计要为配电装置布置创造条件,以节约用地、架构、导线、绝缘子及安装费用。

(2)电能损耗少:经济选择主变压器型式、容量和台数,避免两次变压而增加电能损失。

2.3 电气主接线的选择和比较

2.3.1 主接线方案的拟定

110kV侧是4回出线,35kV侧有6回出线,10kV侧有8回出线。

方案1:

图2-1方案一主接线

图2-2方案二主接线方案3:

图2-3方案三主接线

图2-4方案四主接线方案5:

图2-5方案五主接线

2.3.2 主接线各方案的讨论比较

方案2:此方案中只有一台三绕组变压器,如果遇到检修等情况难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不宜采用。

方案3:此方案中35kV侧发电机所接双绕组变压器难以选出符合要求的变压器,不宜采用。

方案5:10kV侧采用双母线接线。因为10kV安装了四台发电机,会造成短路电流过大,不宜采用。

2.3.3 主接线方案的初步选择

通过分析原始资料,可以知道该发电厂在系统中的地位较重要,年运行小时数较高,因此主接线要求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调度的灵活性.根据以上各个方案的初步经济与技术性综合比较,兼顾可靠性,灵活性,我选择方案1与方案4,待选择完电气设备后再进行更详尽的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最终方案。

3 主变压器的选择

3.1 变压器的确定原则

电力变压器(文字符号为T或TM),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的界定,凡是三相变压器的额定容量在5kV A及以上,单相的在1kV A及以上的输变电用变压器,均成为电力变压器。电力变压器是发电厂和变电所中重要的一次设备之一,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电压升压和降压的层次增多,系统中变压器的总容量已达发电机容量的7-10倍。可见,电力变压器的运行是电力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主变压器在电气设备投资中所占比例较大,同时与之相适应的配电装置,特别是大容量、高电压的配电装置的投资也很大。因此,主变压器的选择对发电厂、变电所的技术性影响很大。例如,大型发电厂高、中压联络变压器台数不足(一台)或者容量不足将导致电站、电网的运行可靠性下降,来年络变压器经常过载或被迫限制两级电网的功率交换。反之。台数过多、容量过大将增加投资并使配电装置复杂化。

发电厂200MW及以上机组为发电机变压器组接线时的主变压器应满足DL5000—2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的规定:“变压器容量可按发电机的最大连续容量扣除一台厂用变压器的计算负荷和变压器绕组的平均温度或冷却水温度不超过650C的条件进行选择”。

连接在发电机电压母线与系统间的主变压器容量,应按下列条件计算:

(1)当发电机电压母线上负荷最小时,能将发电机电压母线上的剩余有功和无功容量送入系统,但不考虑稀有的最小负荷情况。

(2)当发电机电压母线上最大一台发电机组停用时,能由系统供给发电机电压的最大负荷。在电厂分期建设过程中,在事故断开最大一台发电机组的情况下,通过变压器向系统取得电能时,可以考虑变压器的允许过负荷能力和限制非重要负荷。

(3)根据系统经济运行的要求,而限制本厂的输出功率时能供给发电机电压的最大负荷。

(4)按上述条件计算时,应考虑负荷曲线的变化和逐年负荷的发展。特别注意发电厂初期运行时当发电机电压母线负荷不大时,能将发电机电压母线上的剩余容量送入系统。

(5)发电机电压母线与系统连接的变压器一般为两台。对装设两台变压器的发电厂,当其中一台主变退出运行时,另一台变压器应承担70%的容量。

5 方案1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断路器的选择及校验

断路器选择原则与技术条件

在各种电压等级的变电站的设计中,断路器是最为重要的电气设备。高压断路器的工作最为频繁,地位最为关键,结构最为复杂。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对断路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不但要求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有足够的接通和开断负荷电流的能力,而且要求其在短路条件下,对短路电流有足够的遮断能力。

高压断路器的主要功能是:正常运行时,用它来倒换运行方式,把设备或线路接入电路或退出运行,起着控制作用;当设备或电路发生故障时,能快速切除故障回路、保证无故障部分正常运行,能起保护作用。高压断路器是开关电器中最为完善的一种设备。其最大特点是能断开电路中负荷电流和短路电流。

按照断路器采用的灭弧介质和灭弧方式,一般可分为:多油断路器、少油断路器、压缩空气断路器、真空断路器、SF6断路器等。

断路器型式的选择,除应满足各项技术条件和环境外,还应考虑便于施工调试和维护,并以技术经济比较后确认。

目前国产的高压断路器在110KV主要是少油断路器。

断路器选择的具体技术条件如下:

1)电压:U g≤ U N U g---电网工作电压

2)电流:I g.max≤ I N I g.max---最大持续工作电流

3)断开电流:I dt≤ I Nbr

I dt--- 断路器实际断开时间t秒的短路电流周期分量

I Nbr---断路器额定断开电流

4)动稳定:i ch≤ i max

i max---断路器极限通过电流峰值

i ch--- 三相短路电流冲击值

5)热稳定:I∞2t dz≤I t2t

I∞--- 稳态三相短路电流

t dz --- 短路电流发热等值时间

I t--- 断路器t秒热稳定电流

其中t dz=t z+0.05β"2,t z由β" =I" /I∞和短路电流计算时间t决定,从《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参考资料》P112,图5-1查出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等值时间t z,从而可计算出t dz。

5.3 隔离开关的选择及校验

隔离开关的选择原则及技术条件:

隔离开关形式的选择,应根据配电装置的布置特点和使用要求等要素,进行综合的技术经济比较然后确定。其选择的技术条件与断路器的选择的技术条件相同。

隔离开关也是发电厂和变电所常用的电器,它需与断路器配套使用。但隔离开关没有灭弧装置,不能用来接通和切断负荷电流和短路电流。

隔离开关的类型很多,按安装地点不同,可分为屋内式和屋外式,按绝缘支柱数目又可分为单柱式、双柱式和三柱式。它对配电装置的布置和占地面积有很大影响,选型时应根据配电装置特点和使用要求以及技术经济条件来确定。本设计110kV、35kV侧为屋外布置,10kV为屋内布置。

隔离开关的技术条件与断路器相同。

6 方案4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6.1 隔离开关的选择及校验

隔离开关的选择原则及技术条件

隔离开关形式的选择,应根据配电装置的布置特点和使用要求等要素,进行综合的技术经济比较然后确定。其选择的技术条件与断路器的选择的技术条件相同。

隔离开关也是发电厂和变电所常用的电器,它需与断路器配套使用。但隔离开关没有灭弧装置,不能用来接通和切断负荷电流和短路电流。

隔离开关的类型很多,按安装地点不同,可分为屋内式和屋外式,按绝缘支柱数目又可分为单柱式、双柱式和三柱式。它对配电装置的布置和占地面积有很大影响,选型时应根据配电装置特点和使用要求以及技术经济条件来确定。本设计110kV、35kV侧为屋外布置,10kV为屋内布置。

隔离开关的技术条件与断路器相同。

7 主接线方案的经济比较

本章是将方案1和方案4进行经济比较。经济计算是从国民经济整体利益出发,计算电气主接线各方案的费用和效益,为选择经济上的最优方案提供依据。在经济比较中,一般有综合投资和年运行费用两大项。

7.1 方案1与方案4的综合投资

(1)方案1的综合投资

主变压器:

SFS-75000 2台

SFPL1-90000 4台断路器:

KW5-110 10台

SW2-35 8台

SN4-10G 5台

SN3-10 8台隔离开关:

GW4-110 41台

GW4-35 24台

GW10-10T 10台

GN1-10 30台

(2)方案4的综合投资

主变压器:

SFPL1-90000 4台

SFSLQ-63000 2台断路器:

KW5-110 10台

SW2-35 8台

SN4-10G-1500 11台

SN4-10G-6000 1台隔离开关:

GW2-110 2台

GW4-110 37台

GW4-35 8台

GW2-35 18台

GN10-10T-3000 24台

GN10-10T-4000 10台

GN10-10T-6000 6台

8 其他电气设备的选择

8.1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电流互感器的型式应根据使用环境条件和产品情况选择。对于6~20kV屋内配电装置,可采用瓷绝缘结构或树脂浇注绝缘结构的电流互感器,对于35kV及以上配电装置,一般用油浸箱式绝缘结构的独立式电流互感器,有条件时,应尽量釆用套管式电流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额定电流有5A和1A两种,一般弱电系统用1A,强电系统用5A,当配电装置距离控制室较远时,亦可考虑用1A。

电流互感器的技术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一次侧额定电压:U N≥U g

U g为电流互感器安装处一次回路的工作电压,U N为电流互感器额定电压。

2)一次侧额定电流:I1N≥I g.max

I g.max为电流互感器安装处一次回路的工作电压,I1N为电流互感器额定电压

3) 热稳定校验:

电流互感器热稳定能力常以1s允许通过一次额定电流I m来校验:

(I m×K t)2≥I∞2t dz,

K t---CT的1s热稳定倍数;

4)动稳定校验:

内部动稳定可用下式校验:

2I m K dw≥i ch

I m--- 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额定电流(A)

i ch--- 短路冲击电流的瞬时值(kA)

K dw---CT的1s动稳定倍数

8.2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电压互感器的配置原则是应满足测量、保护、同期和自动装置的要求;保证在运行方式改变时,保护装置不失压、同期点两侧都能方便的取压。通常如下配置:1.母线6—220kV电压级的每组母线的三相上应装设电压互感器,旁母线则视各回路出线外侧装设电压互感器的需要而定。

2.线路当需要坚实和检测线路断路器外侧有无电压,共同期和自动重合闸使用,该侧装一台单相电压互感器。

3.发电机一般在出口处装两组。一组(△/Y)用于自动重合闸。一组供测量仪表、同期和继电保护使用。

各种互感器的使用范围

(1)6—220kV配电装置一般采用油浸绝缘结构;在高压开关柜或在布置地位狭窄的地方,可采用树脂胶柱绝缘结构。

(2)35—110kV配电装置一般采用油浸绝缘结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3)220kV以上配电装置,当容量和准确登记满足要求时,一般采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4)接在110kV及以上线路侧的电压互感器,当线路上装有载波通讯时,应尽量与耦合电容器结合,统一选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1. 110kV母线侧

拟选型号为JCC—110系列电压互感器

表8-10 JCC—110系列电压互感器技术数据

型号含义:J——电压互感器

C——串级绝缘

C ——瓷箱式

110——额定电压

2.35kV母线侧

拟选型号为JDJJ—35系列电压互感器

表8-11 JDJJ—35系列电压互感器技术数据

型号含义:J——电压互感器

D—单相

J ——油浸式

J——接地保护用

35——额定电压

3.10kV母线侧

拟选型号为JSJB—10系列电压互感器

表8-12 JSJB—10系列电压互感器技术数据

型号含义:J——电压互感器

S——三相

J ——油浸式

B——带补偿绕组

10——额定电压

8.3 母线的选择及校验

导线截面的选择按下列技术条件选择:(1)工作电流;(2)经济电流密度;(3)电晕;(4)动稳定和机械强度;(5)热稳定。同时也应注意环境条件,如温度、日照、海拔。

9 配电装置的设计

配电装置是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主接线的联结方式,由开关电器、保护和测量电器、母线和必要的辅助设备组建而成,用来接受和分配电能的装置。

配电装置按电器装设地点不同,可分为屋内和屋外配电装置。

屋内配电装置的特点是:

1、由于允许安全净距小和可以分层布置而使占地面积较小;

2、维修、巡视和操作在室内进行,不受气候影响;

3、外界污秽空气对电器影响较小,可减少维护工作量;

4、房屋建筑投资较大。

屋外配电装置的特点是:

1、土建工作量和费用较小,建设周期短;

2、扩建比较方便;

3、相邻设备之间距离较大,便于带电作业;

4、占地面积大;

5、受外界环境影响,设备运行条件较差,须加强绝缘;

6、不良气候对设备维修和操作有影响。

配电装置的型式选择,应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情况及环境条件,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并结合运行及检修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一般情况下,在大、中型发电厂和变电所中,35kV及以下的配电装置宜采用屋内式;110kV及以上多位屋外式。当在污秽地区或市区建110kV屋内和屋外配电装置的造价相近时,宜采用屋内型,在上述地区若技术经济合理时,220kV配电装置也可采用屋内型。

发电厂和变电所中6~10kV的屋内配电装置,按其布置型式,一般可以分为三层、二层和单层式。三层式是将所有电器依其轻重分别布置在各层中,它具有安全、可靠性高,占地面积少等特点,但其结构复杂,施工时间长,造价较高,检修和运行不大方便。二层式是将断路器和电抗器布置在底层。与三层式相比,它的造价较低,运行和检修较方便,但占地面积有所增加。三层式和二层式均用于出线有电抗器的情况。单层式占地面积较大,如容量不太大,通常采用成套开关柜,以减少占地面积。

屋外配电装置的型式除与主接线有关外,还与场地位置、面积、地址、地形条件及总体不知有关,并受到设备材料的供应、施工、运行和检修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

普通中型配电装置,国内采用较多,已有丰富的经验,施工、检修和运行都比较方便,抗震能力较好,造价比较低。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中型配电装置广泛应用于110~500kV 电压级。

高型配电装置的最大优点是占地面积少,一般比普通中型节约50%左右。但耗用钢材较多,检修运行不及中型方便。半高型布置节约占地面积不如高型显著,但运行、施工条件稍有改善,所用钢材比高型少。一般高型适用于220kV配电装置,而半高型宜于110kV 配电装置。

根据以上原则,选择配电装置如下表:

配电装置表

10 防雷保护设计

发电厂和变电所是重要的电力枢纽,一旦发生雷击事故,就会造成大面积停电。一些重要设备如变压器等,多半不是自恢复绝缘,其内部绝缘如故发生闪络,就会损坏设备。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雷害事故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雷直击变电所;二是雷击输电线路产生的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变电所。

10.1 避雷针的作用

防直击雷最常用的措施是装设避雷针,它是由金属制成,比被保护设备高,具有良好接地装置,其作用是将雷吸引到自己身上并安全导入地中,从而保护了附近比它矮的设备、建筑免受雷击。

10.2 避雷针的配置

一、避雷针的配置原则:

1.独立式避雷针宜装设独立的接地装置。在非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其工频接地电阻10e R ≤Ω。当有困难时,可将该接地装置与主接地网连接,但避雷针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沿接地线的长度不得小于15m 。

2.独立式避雷针与变配电装置在空气中的间距1d ≥0.2i R +0.1h,且15d m ≥;独立式避雷针的接地装置与变配电所主接地网在地中距离2d ≥0.3i R ,且23d m ≥,式中i R 为冲击接地电阻。

二、避雷针位置的确定:

首先应根据变电所设备平面布置图的情况而确定,避雷针的初步选定安装位置与设备的电气距离应符合各种规程规范的要求。

1、电压110kV 及以上的配电装置,一般将避雷针装在配电装置的构架或房顶上。

2、35kV 及以下高压配电装置架构或房顶不宜装避雷针,因其绝缘水平很低,雷击时易引起反击。

3、在变压器的门型架构上,不应装设避雷针、避雷线,因为门形架距变压器较近,装设避雷针后,构架的集中接地装置距变压器金属外壳接地点在地中距离很难达到不小于15m 的要求。

10.3防雷保护方案

避雷针的设计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

② 两针避雷针的保护;

③ 多支避雷针的保护;

在对较大面积的发电厂和变电所进行保护时,采用等高避雷针联合保护要比单针保护范围大。因此,为了对本站覆盖,采用四支避雷针。

11 接地网的设计

11.1 设计说明

变电站需要有良好的接地装置,以满足工作安全和防雷保护接地要求。一般做法是根据安全和工作接地的要求,敷设一个统一的接地网,然后再在避雷针和避雷器下面增加接地体,以满足防雷接地的要求。总的接地电阻为水平接地体接地电阻和垂直接地体接地电阻的并联等效阻值。一般要求总的接地电阻Ω<5.0R ,才能保证运行的安全。

11.2 接地体的设计

工程实用的接地体主要由扁钢、圆钢、角钢或钢管组成,埋入地表下0.5—1m 。水平接地体多用扁钢,宽度一般为20~40mm ,厚度不小于4mm ,或者用直径不小于6mm 的圆钢。垂直接地体一般用角钢(32020??~5mm 5050??)或钢管,长度一般为2.5m 。 11.3 典型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计算

1)垂直接地体:

式中:l 是接地体长度(m );d 是接地体直径(m )。当采用扁钢时d=d/2,b 为扁钢的宽度。当采用角钢时d=0.84b,b 是角钢每边宽度。

当有n 根垂直接地体时,总接地电阻∑R 可按并联电阻计算:

式中:η称为利用系数,它表示由于电流互相屏蔽而使接地体不能充分利用的程度,一般η为0.65—0.8。

2}水平接地体: 式中:L 是接地体的总长度(m );h 是接地体埋设深度(m );A 是表示因受屏蔽影响是接

11.4 接地网设计计算

本次设计采用先在地下深为h 的水平面上敷设方格形状的水平接地体,如图所示:(俯

)Ω(d 4l ln l π2ρR =n ηR R =∑2

L R (ln A)()2L dh

ρπ=+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优秀

毕业设计(论 文) G RADUATE D ESIGN (T HESIS ) 基于STC89C52的无线抄表系统——硬件系统设计 学 生 学习中心 奥鹏学习中心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 2015年 9 月 1 日 东北大 学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 院教 务 处

目录 1. 绪论 0 1.1无线抄表系统研究的意义 0 1.2无线抄表系统的现状 0 2.设计方案的确定 (2) 2.1设计功能要求 (2) 2.2 系统的基本方案 (2) 3.硬件系统 (4) 3.1.1总电源方案概况 (4) 3.1.2总电源方案设计 (4) 3.2 采样电路模块 (4) 3.2.1采样电路模块概况 (4) 3.2.2采样电路模块方案设计 (5) 3.3收发模块 (8) 3.4 CPU模块 (9) 3.4.1 89C52主要功能 (10) 3.4.2管脚说明 (11) 3.4.3 振荡器特性 (13) 3.4.4 芯片擦除 (14) 3.5 显示模块 (14)

4.硬件电路板制作与调试 (16) 4.1 电路版设计的先期工作 (16) 4.1.1利用原理图设计工具绘制原理图 (16) 4.1.2手工更改网络表 (16) 4.3 设置PCB环境 (17) 4.4 布置零件封装的位置 (18) 4.5 元器件的锁定 (18) 4.6布线规则设置 (19) 4.6.1安全间距(Routing标签的Clearance Constraint) 19 4.6.2走线层面和方向(Routing标签的Routing Layers)19 4.6.3过孔形状(Routing标签的Routing Via Style). 20 4.6.4走线线宽(Routing标签的Width Constraint).. 20 4.6.5敷铜连接形状的设置(Manufacturing标签的Polygon Connect Style) (20) 4.7 手动布线和布完调整 (20) 4.7.1 手动布线 (21) 4.7.3对所有焊盘补泪滴 (21) 4.8 放置覆铜区 (21) 4.9 打印PCB电路板 (22) 4.10制作电路板 (22)

(完整版)小型立体仓库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设计

综合毕业实践报告(论文) 综合毕业实践题目:小型立体仓库电气控制系统的设 计 系部: 电气工程系所学专 业: 现代应用电器与电 子 学生姓名:*** 班 级: 440310 学号: ******** 起迄日期:2006.2至2006.6 实践地点:江苏省移动通信第二话务中心 指导教师:*** 专业技术职 务: 讲师

顾问 教师: 2006 年 6 月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自动化立体仓库必然会在各行各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自动化立体仓库是现代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多层存放货物的高架仓库系统,由自动控制与管理系统、高位货架、巷道堆垛机、自动入库、自动出库、计算机管理控制系统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组成。 本课题的电气控制是由日本三菱公司生产的FX2型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步进电机驱动电源模块、开关电源、位置传感器等器件组成。该电气控制系统分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它实现的功能主要有:取(由零位出发到指定仓位号取货并送到入货台);入(到零位取货并送入指定仓位号)等等,在执行完任务后自动返回到零位等待下一个指令。 本文首先对该课题的可行性及课题实现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进行了介绍;其次对该系统的硬件组成、结构、原理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再次对本控制系统的核心——软件进行了编写,论文中即有梯形图又有相应的语句表;最后对设计本课题所学到的知识和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本论文有待完善的地方进行扼要的说明。 关键词:立体仓库电气控制 PLC 步进电机物流管理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 立体仓库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 (1) 1.2 此课题的设计内容及主要思路 (1) 1.3 设计此课题的可行性 (2) 1.4 设计此课题的实用价值及现实意义 (3) 第2章硬件部分 (4) 2.1 立体仓库的基本结构 (4) 2.2 立体仓库的硬件原理 (5) 2.2.1 步进电机的原 理 (5) 2.2.2 步进电机驱动器的原理 (5) 2.2.3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6) 2.2.4 开关型稳压电源的原

建筑电气照明设计论文光源应用论文

建筑电气照明设计论文光源应用论文 摘要:为了保证社会的发展要求,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建筑电气照明的设计原则与光源应用方面,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照明要求,依据照明的实际需要,保证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来选择最符合的灯具,以实现节约能耗,实现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建筑电气照明;设计原则;光源应用 近些年来,能源的有效利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所以,我国不断加强环保宣传,以此来提升能源的利用率,实现经济平稳、持续的发展。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怎样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成为了电气设计人员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对电气照明的设计原则与光源应用探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够给人们在选取灯具和节约电能方面带来一定的帮助,仅供参考。 1 建筑电气照明设计要遵循的原则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空调、水泵是耗费电能比较大的设备,用电量超过20%.所以,在电气照明设计中,是建筑人员的重点对象,以此来缓解供不应求的情况。 1.1 经济实用性原则 在建筑电气照明设计上,第一纳入考虑范围的就是其经济实用性,并以此为基础,来选取电气照明的规格和数量等,避免出现浪费电能的现象。同时,建筑施工人员还要严格监控施工环境和施工技术,确保电气设备的最佳配置,最终达到节能的目的。 1.2 绿色环保性原则 当今,能源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重大问题,建筑电气照明设计必须响应国家号召,实行绿色环保性原则,以此来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保证人们正常照明的情况下,要严格控制电量的使用,合理使用电气设备,提升用电过程的安全性,进而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力。 2 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中光源的应用策略 2.1 合理选择照明设计方案 在选择照明方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是否和房屋建筑契合,避免过分夸张现象的出现,以此来节约电能。依据房屋建筑的构造和主要用途,来选择照明的方式,以此来达到节能的效果;在对照明要求有着高要求的地方,可以配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照明方式,既能提升亮度,又能起到调控光色的目的;在装修环节上,要考虑墙面或地面的颜色,尽量采用浅色系材料,充分的利用光源;此外,还要严格监测房屋的用电情况,并选取最恰当的照明设计,避免采用依靠降低亮度的方法来节约能耗,以确保人们的正常用电和生活。从我国规定的房屋建筑照明设计要求上就可以了解到,电气照明的参考数值只有一个,建筑施工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去操作,以免浪费电。因此,在如何选取照明方式的问题上,可以参照如下:普通场合采用一般的照明即可,施工面积小的场合可以考虑混合照明的方法,并根据作业的实际需求利用局部照明的方法,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同时,提高天然光源的利用率,选择科学、合理的安装设计,能够防止出现光污染的现象。 2.2 选择高光效的的光源和高效节能的灯具

住宅小区电气设计-毕业论文

摘要 本设计主要阐述了现代化小区各系统电气设计的设计依据、原则和方法及设计选择的结论。本设计共主要包括强电部分设计部分设计及安防部分设计。 强电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低压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及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 其中包括负荷计算、照度计算等。 本小区电气设计作为毕业设计,其目的是通过切身实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锻炼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电气设计问题的能力,为即将面临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引言 本次设计的主要针对是现代化住宅小区楼内供配电系统设计。通过具体的实例工程设计,初步掌握高层建筑配电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更好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 将大学三年来所学的课程及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专业中去, 也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工程为 11层的民用普通高层建筑,为二类高层建筑,按三级负荷供电,三类防雷建筑物进行电气系统设计。在本设计中,要求完成对住宅小区楼内配电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低压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插座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论 文针对民用高层建筑电气的设计和使用需要,,侧重于电气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设计中,总体按照民用建筑设计规范来建立设计的整体思路,并完成配电系统的负荷计算、设备选型、系统构成、照度计算等。

一设计概况 本次设计的主要针对是现代化住宅小区楼内供配电系统设计。通过具体的实例工程设计,初步掌握高层建筑配电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更好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 将大学三年来所学的课程及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专业中去, 也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工程为 11层的民用普通高层建筑,为二类高层建筑,按三级负荷供电,三类防雷建筑物进行电气系统设计。在本设计中,要求完成对住宅小区楼内配电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低压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插座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论 文针对民用高层建筑电气的设计和使用需要,,侧重于电气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设计中,总体按照民用建筑设计规范来建立设计的整体思路,并完成配电系统的负荷计算、设备选型、系统构成、照度计算等。 二配电系统 (一)设计要求 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供配电系统设计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供配电系统设计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 (二)低压配电系统线路的选择 1. 低压线路接线方式 低压配电线路采用放射式、树干式、环式及链式四种接线法。 1 放射式系统:特点配电线故障互不影响, 供电可靠性较高 , 适用于一级负荷配电。配电设备集中 , 检修比较方便;缺点是系统灵活性较差, 导线消耗量较多。此配电方式经常用在设备容量大、负荷集中或重要的用电设备以及有腐蚀性介质 和爆炸危险等场所不宜配电及保护起动设备放在现场者。以免影响其他用户正常用电。接线图见下图4-1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设计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设计目录 1 绪论 (1) 1.1 论文背景及目的 (1) 1.2 论文研究方法 (1) 1.3 供电设计的主要容 (1) 2 负荷计算与无功功率补偿 (2) 2.1 负荷计算 (2) 2.1.1 负荷计算的意义 (2) 2.1.2 按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 (2) 2.1.3 6kV负荷计算 (3) 2.1.4 NO.1~NO.5变电所380V负荷计算 (3) 2.2 无功补偿计算 (4) 2.2.1 确定补偿容量 (4) 2.2.2 补偿后的功率因素 (6) 3 变压器选择与主接线方案的设计 (8) 3.1 选择降压变压器 (8) 3.1.1 35kV/6kV变压器的选择 (8) 3.1.2 6kV/380V变压器的选择 (9) 3.2 工厂主接线方案的比较 (10) 3.2.1 工厂总降压变电所高压侧主接线方式比较 (10) 3.2.2 工厂总降压变电所低压侧主接线方式比较 (10)

3.2.3 工厂总降压变电所供配电电压的选择 (11) 3.3 总降压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 (11) 3.4 高低压配电柜选择 (11) 4 短路电流计算 (13) 4.1 短路计算的意义 (13) 4.2 短路计算 (13) 5 电气设备选择 (15) 5.1 电气设备选择与校验的条件与项目 (15) 5.2 设备选择 (15) 5.2.1 断路器的选择 (15) 5.2.2 隔离开关的选择 (17) 5.2.3 高压熔断器选择 (18) 5.2.4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19) 5.2.5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20) 5.3 母线与各电压等级出线选择 (23) 5.3.1 6kV母线的选择 (23) 5.3.2 选择35kV线路导线 (25) 5.3.3 6kV出线的选择 (26) 6 继电保护选择与整定 (32) 6.1 35kV侧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方案与继电保护的整定 (32) 6.1.1 35kV主变压器保护 (32) 6.1.2 6kV变压器保护 (35)

毕业设计-物资管理系统-论文

毕业设计-物资管理系统-论文 毕业设计 <<物资管理系统>> 院系______ 专业______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日期年月日 中文摘要 物资管理系统为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的调度、安排、计划。分为计划管理、物资管理、资金管理等各部门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其开发内容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利用DELPHI 6.0软件及其提供的各种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建立完整性强、安全性好的数据库,开发出功能完备,易使用的应用程序。经过调试、编译与实现,该程序界面友好、程序设计风格朴素,使用起来美观大方、方便易用。尤其是系统的“报表生成模块”的功能极大的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以快速、准确等优点取代人工操作,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 关键词 : DELPHI 6.0 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模块物资管理系统 Utilities Management System for management of day-to-day work of the utility meter-reading fee, statements generated, the cost of the provision of adequate means of information and quick enquiries. Its development mainly 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including backgroun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wo front-end applications. Delphi 6.0 and the use of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development tools, the establishment of strong integrity, good safety database developed functions, easy to use applications. After debugging, Transla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that the process friendly interface, simple programming style, using up aesthetic generous, convenient user-friendly. In particular system "statements generated module" function greatly reduce the workload of staff, and to the rapid, accurate, and other advantages replace manually operated, and enhanced power management efficiency. Keyword : Delphi 6.0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database module utilities management system 引言 1 1 Delphi语言概述 2 1.1 Delphi简介 2 1.2 数据库系统简介 5 1.3 本应用软件的基本介绍 7 2 本应用程序的构成和开发步骤 9 2.1 可行性研 究 10

电气专业的一些毕业设计题目

电气专业的一些毕业设计题目 电子类: 1、红外遥控照明灯(电路+程序+论文) 2、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智能小车设计论文(电路+程序+论文) 3、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硕士)(论文+上位机下位机软件+程序) 4、简单温度控制系统(仅论文) 5、漏电保护器(电路+程序+论文) 6、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硕士)(仅PDF论文) 7、气体泄漏超声检测系统的设计(电路+程序+论文) 8、数字气压计(电路+程序+论文) 9、数字逻辑电子仿真器设计(程序+论文) 10、数字万用表(电路+程序+论文) 11、环境量温度适度采集(电路+程序+论文) 12、真有效值的测量仪(程序+论文) 13、正弦信号发生器(以SPCE061A单片机为核心)(电路+程序+论文) 14、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电路+程序+论文) 15、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仅PDF论文) 16、自动化专业的运动控制论文(仅论文) 17、作息时间控制器(电路+程序+论文) 18、基于ARM的控制平台(仅PDF论文) 19、DS1820 单总线数字温度计(JPG格式电路+程序+论文) 20、DSP数据采集处理(硕士) 21、Mpeg4-AAC音频解码器的实时软件实现 22、MPEG-4 编码算法的研究及基于DM642 的优化实现(仅PDF论文) 23、USB接口设计(仅PDF论文) 24、基于USB总线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PG格式电路+程序+论文) 25、电动车翘翘板行走控制 26、车载数字音频接口设计 27、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在线诊断(NH) 28、带作息时间表的打铃系统(JPG格式电路+程序+论文) 29、单路电话计费器(程序+论文) 30、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 31、单片机作息时间控制器设计 32、多路点滴速度控制与显示装置设计 33、分布式电力故障录波系统设计 34、红外控制六足爬虫机器人设计 35、基于Intel 8051单片机的电话计费器的设计及其工作原理 36、基于485串行通信总线的电子抢答器系统 37、基于DSP的全数字电气传动控制板的研制(NH) 38、基于DSP的小型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KDH) 39、基于DSP技术的运动控制卡的研制和开发(KDH)

高压开关柜的电气设计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 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毕业设计论文

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二〇一年月

毕业设计评阅书 题目: 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 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东 设计时间:2016年10月01日~2011年11月30日 评阅意见: 成绩: 指导教师: (签字) 职务: 201年月日

毕业设计答辩记录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 东 答 辩 容 (签名) 成 绩 评 定 注:评定成绩为100分制,指导教师为30%,答辩组为70%。

摘要 本设计的主要容包括:10/0.4kV变电所主变压器选择;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短路电流计算;负荷计算;无功功率补偿;电气设备选择(母线、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和补偿电容器);配电装置设计;继电保护规划设计;防雷保护设计等。 根据电气主线设计应满足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的要求,本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的高压侧采用单母线接线,低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的电气主接线形式;对低压侧负荷的统计计算采用需要系数法;为减少无功损耗,提高电能的利用率,本设计进行了无功功率补偿设计,使功率因数从0.69提高到0.9;短路电流的计算包括短路点的选择及其具体数值计算;而电气设备选择采用了按额定电流选择,按短路电流计算的结果进行校验的方法;继电保护设计主要是对变压器进行电流速断保护和过电流保护的设计计算;配电装置采用成套配电装置;本变电所采用避雷针防直击雷保护。 本设计十分注重运用我国电气设计的新技术和新的设备,实用性及强,考虑到是实际工程的应用,便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述。 关键词:变电所设计;电气主接线;继电保护

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社会中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特别是各种高、新、尖、精的技术应用,而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电,而电的中枢—变电所更是必不可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是一个广义的畴,伴随负荷的不同,对电的要求也会随之改变。10kV的变电所应用较为广泛,其涉及工业、农业等诸多领域,所以说对10kV变电所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设计的题目是针对10kV变电所进行的扩大初步设计,在设计伊始,在工程技术人员的陪同下对变电所进行了参观学习,并把所设计的有关容做了整体的记录,参观过程过技术人员的指导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变电所的高低压部分设计,这部分设计相信对自己将来的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本设计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 首先:依照主接线的特点,选择各个电压等级的接线方式,进行综合比较,选择最佳接线方式。 其次:进行短路电流计算,根据短路点计算三相短路稳态电流和冲击电流。 再次:根据所选电气元件,结合实际绘制设计图纸,包括主接线图、二次回路图等。最后进行校验。 以上是理论知识的体现而更中要的一点是在设计中培养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工程观,在设计过程中主要立足于应用所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大胆地运用新理论、新技术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便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 了解整个设计的目的、容和基本要求进行设计的资料推备。资料准备主要通过查阅(包括上网查问)文献资料和参加生产实习两条渠道进行。此设计充分吸收专业理论知识,考虑自己毕业设计的选题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地查阅与选题方向有关的文献资料,特别是在参加生产实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搜集生产过程及新技术、新设备、改革新成果的应用等方面资料,这也是为毕业设计课题收集资料的最重要途径。选定题目后,应再有针对性地查阅一些资料,最后对所有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对其进行完善,对于一个完整的设计而言,文字与图纸并存。文字的详细叙述使容丰富,而图纸则一目了然。

自动化毕业设计(论文)-电气控制PLC水处理系统设计说明

1 绪论 1.1课题的提出 水和电是人类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在节水节能已成为时代特征。我们这个水资源和电能源短缺的国家,面临城市污水肆意排放,生活用水水质日益下降,如何使水质达到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可靠性、稳定性的要求,直接影响着居民正常工作和经济的发展。 随着工业制造的迅速发展,仪器设备对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方式普遍不同程度的存在浪费水力、电力资源;效率低;可靠性差;自动化程度不高等缺点,严重影响了工业系统中的用水。目前的供水方式应朝着高效节能、自动可靠的方向发展,基于PLC电气控制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于一体。采用该系统进行供水可以提高供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该系统具有良好的节能性,这在能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尤为重要,所以研究设计该系统,对于提高企业效率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降低能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水处理自动控制的发展前景 水处理自控系统的发展始终追随水处理行业的发展趋势,其目的是使净水、污水和中水回用的处理更加完善、控制更加准确、系统运行更加稳定、操作更加方便、系统运行效率更高、更加环保和节能。 1.2.1 水处理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净水行业,现有的城镇净水厂已经趋于完善,但在农村的饮水状况却让人担忧,大部分的农村人口直接饮用地下水或地表水,农村集中供水是一种发展趋势。农村净水厂的建设将是净水厂的主要组成之一。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中水处理回用使城市污水成为一种清洁安全的城市水资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城市水资源匮乏的状态,并进一步减少对下游城市水资源的污染,降低下游城市水资源的净化难度。 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水防治技术政策》,2010年全国省市城市和建制镇的污水平均处理率不低于50%,省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重点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新建污水厂仍是我国治理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 水处理行业,由于各厂的水源不同,所包含的污染物不同,相应的处理工艺也不同。水处理工艺的多样性、复杂性也是水处理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净水处理、污水处理和中水处理的设备众多,设备也更加专业化。怎样实现对其便捷稳定的控制变得至关重要 1.2.2水处理行业自动控制需求 针对水处理行业发展的趋势,水处理行业对自动控制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PLC及仪表开放的标准的通讯协议。由于现场设备众多,大部分需要通讯,而不是由一个PLC通过硬接线的方式采集所有设备的信号,实现控制。在短期,需要PLC能够支持现场各种仪表和第三方厂家的通讯协议;从长期考虑,各种PLC以及仪表能够支持通用的开放通讯协议标准。 上位组态软件丰富的驱动程序。在改造和扩建项目中,有很多情况是现场有几家PLC要与上位组态软件通讯,上位组态软件需要包含多家PLC的驱动。即使在新建项目中,也要考虑之后的项目改造和扩建,需要上位组态软件能够具有丰富的驱动程序,能够同时支持与多家PLC同时通讯和画面组态。 水厂运行节能环保。节能和环保是现代社会发展对各种工厂、产品的需求,在水处理行业同样需要考虑到节能和环保的问题。这就需要PLC的程序编写能够与现场工艺和设备结合,使控制更加准确,使现场设备在低能耗运行以及加氯、加药适量的情况下满足出水水质的要求。 PLC设备稳定运行。PLC设备能够稳定运行,是对自动系统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的要求。PLC设备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平均无故障时间长,即使在系统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最低限度的减少故障损失。

(完整版)建筑电气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任务书

摘要 主要对其进行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综合布线系统等弱电设计,总建筑面积7558.94平方米,为学校标志性建筑。按照建筑设计要求,所有教室均按多媒体教室设计。 该工程首先对供配电系统进行设计,在供电系统中涉及到建筑供配电的负荷分级和智能建筑对供电的要求以及如何减少电能损耗。在低压配电系统设计中主要考虑配电系统的原则,配电系统配电方式以及配电设计的质量。最后利用需用系数法对系统的负荷进行计算。 照明系统的设计是在照度要素和要求的基础上,满足照度均匀度,亮度均匀度,眩光的限制与利用,颜色对比,阴影的处理,照度的稳定性等的要求,利用单位容量法对光源和灯具

进行选择和布置。然后根据各回路的计算电流来选择使用的开关,插座,导线,断路器等器件。 弱电部分的设计主要是消防和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综合布线是采取标准化的统一材料、统一设计、统一布线、统一安装施工做到结构清晰,使用方便,便于集中管理和维护。 关键词:供配电系统 , 照明系统, 弱电系统 , 建筑物防雷系统,弱电系统 外文翻译 Electrical design of integrated building Its main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s, lighting systems, and other strong electrical socket system design , such as weak cabling systems designed to meet all the requirements of a modern intelligent building . The project first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design,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construction related to the classification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 load power requirements of the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the design of low-voltage distribution system mainly consider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 distribution method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distribution design. Finally, the required system load factor method of calculation . The design of the lighting system i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llumination elements and meet the illumination uniformity , brightness uniformity, requires the use of restrictions and glare , color contrast , processing, stability of the shadow of illumination , the method of using the

(完整版)某小区的电气设计毕业设计

摘要 综合布线系统(PDS,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是一种开放式的传输平台,起到了智能化建筑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可以支持几乎所有的数据、话音设备及各种通信协议。综合布线系统因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各种设备位置的改变,局域网的变化,不需重新布线,只要在配线间作适当布线调整即可满足需求,近年来在我国已被广泛地采用。本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切身实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锻炼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电气设计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设计阐述了某市某居民楼电气设计的依据、原则和方法及结论,设计主要包括强电部分设计、弱电部分设计及安防部分设计。即,完成对小区的综合布线系统、照明系统、弱电系统、消防报警系统以及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设计的侧重点是该居民楼电气系统中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和防雷接地设计,其中综合布线系统主要包括居民楼的公共广播系统设计、电视系统和电话、网络系统。 关键词:综合布线系统、消防、防雷

Abstract

目录 摘要 ............................................................................................................................................................... Abstract ........................................................................................................................................................目录 ............................................................................................................................................................... 1 绪论 ........................................................................................................................................................... 1.1建筑概况: .................................................................................................................................... 1.2设计内容: .................................................................................................................................... 2 供配线系统设计 ....................................................................................................................................... 2.1 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 ............................................................................................................. 2.2 负荷计算: ................................................................................................................................. 2.3 设备选型: ................................................................................................................................. 2.4 配电方式: ................................................................................................................................. 3.1照明系统的概述: ........................................................................................................................ 3.2照度方式和种类: ........................................................................................................................ 3.3照度计算: .................................................................................................................................... 单位容量法的基本公式: ........................................................................................................... 3.4 该小区的电气照明设计: ......................................................................................................... 3.5 插座系统: ................................................................................................................................... 3.6 该小区标准层照明设计: .........................................................................................................

电气工程其自动化毕业论文相关论文总结

西安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二〇一年月

毕业设计评阅书 题目: 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 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姓名李东 设计时间:2016年10月01日~2011年11月30日评阅意见: 成绩: 指导教师: (签字) 职务: 201年月日

毕业设计答辩记录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姓名李东 答辩内容 (签名) 成绩评定 注:评定成绩为100分制,指导教师为30%,答辩组为70%。

摘要 本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0/0.4kV变电所主变压器选择;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短路电流计算;负荷计算;无功功率补偿;电气设备选择(母线、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和补偿电容器);配电装置设计;继电保护规划设计;防雷保护设计等。 根据电气主线设计应满足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的要求,本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的高压侧采用单母线接线,低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的电气主接线形式;对低压侧负荷的统计计算采用需要系数法;为减少无功损耗,提高电能的利用率,本设计进行了无功功率补偿设计,使功率因数从0.69提高到0.9;短路电流的计算包括短路点的选择及其具体数值计算;而电气设备选择采用了按额定电流选择,按短路电流计算的结果进行校验的方法;继电保护设计主要是对变压器进行电流速断保护和过电流保护的设计计算;配电装置采用成套配电装置;本变电所采用避雷针防直击雷保护。 本设计十分注重运用我国电气设计的新技术和新的设备,实用性及强,考虑到是实际工程的应用,便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述。 关键词:变电所设计;电气主接线;继电保护

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社会中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特别是各种高、新、尖、精的技术应用,而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电,而电的中枢—变电所更是必不可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是一个广义的范畴,伴随负荷的不同,对电的要求也会随之改变。10kV的变电所应用较为广泛,其涉及工业、农业等诸多领域,所以说对10kV变电所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设计的题目是针对10kV变电所进行的扩大初步设计,在设计伊始,在工程技术人员的陪同下对变电所进行了参观学习,并把所设计的有关内容做了整体的记录,参观过程中通过技术人员的指导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变电所的高低压部分设计,这部分设计相信对自己将来的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本设计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 首先:依照主接线的特点,选择各个电压等级的接线方式,进行综合比较,选择最佳接线方式。 其次:进行短路电流计算,根据短路点计算三相短路稳态电流和冲击电流。 再次:根据所选电气元件,结合实际绘制设计图纸,包括主接线图、二次回路图等。最后进行校验。 以上是理论知识的体现而更中要的一点是在设计中培养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工程观,在设计过程中主要立足于应用所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大胆地运用新理论、新技术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便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 了解整个设计的目的、内容和基本要求进行设计的资料推备。资料准备主要通过查阅(包括上网查问)文献资料和参加生产实习两条渠道进行。此设计充分吸收专业理论知识,考虑自己毕业设计的选题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地查阅与选题方向有关的文献资料,特别是在参加生产实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搜集生产过程及新技术、新设备、改革新成果的应用等方面资料,这也是为毕业设计课题收集资料的最重要途径。选定题目后,应再有针对性地查阅一些资料,最后对所有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对其进行完善,对于一个完整的设计而言,文字与图纸并存。文字的详细叙述使内容丰富,而图纸则一目了然。

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梭式窑燃烧系统研究 系部:自动化与信息工程部 专业:电气自动化 姓名: 班级:14电气 学号: 指导教师: 教师单位: 2016年12月28 日 摘要 梭式窑燃烧系统是由燃气燃烧器(烧嘴)、燃气阀组、助燃风机、流量计、压力变送器、点火装置、燃气/空气压力检测装置、火焰监控装置等组成,确保系统在安全、合理的情况下稳定运行。由温度控制系统、燃烧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故障报警系统等组成。控制系统包括电源开关、报警装置、PLC、火焰控制器、工控机、继电器等。按照预先设定的升温曲线,经PLC运算,输出信号送给电磁阀,电磁阀接受 PLC 的信号,实现电磁阀的开关,控制燃烧器的大小火以及开关时间。当检测温度与设定温度偏离时,PLC系统控制燃烧器的燃烧功率调节炉内温度。以流程图的形式将炉区所有可控设备显示在一张图上,并将有关热工参数显示在流程图上,同时指示有关设备的

运行状态。 关键词:检测装置;控制系统;PLC;继电器;流程图 目录 1、绪论 (4) 1.1 题目背景及目的 (4) 1.2 论文研究方法 (5) 1.3 论文研究内容 (5) 2、系统简介 2.1空气管路 (6) 2.2燃气管路 (6) 2.3自动控制系统 (6) 2.3.1自动控制器 (6) 2.3.2燃烧器功率调节 (6) 2.3.3压力控制系统 (7) 2.3.4控制系统概述 (7) 2.4设备功能特点 (9) 2.5技术指标 (10) 3、硬件配置 (10) 4、软件设计 (12)

4.1 系统图纸 (12) 4.2 下位机控制 (21) 4.3 上位机 (43) 4.4 通讯 (44) 5、毕业设计总结 (49) 6、参考文献 (50) 7、致谢 (50) 1 绪论 梭式窑是一种以窑车做窑底的倒焰间歇式生产的热工设备,也称车底式倒焰窑,因窑车从窑的一端进出也称抽屉窑,是国内近十年来发展迅速的窑型之一。梭式窑被广泛地使用于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特种陶瓷、耐火材料及金属热处理行业,要求设计各种性能及不同容积的梭式窑。设计温度700--1800℃,有效容积1--180 ,并可选用氧化或还原烧成气氛;采用先进的可编程窑炉控制系统为用户完成各种产品烧成曲线;梭式窑可采用柴油、煤气、天然气及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 1.1 题目背景及目的 梭式窑的应用正日益广泛, 它给卫生瓷生产带来的好处是明显的。首先是生产安排非常灵活, 每一窑都可以采用不同的烧成制度, 烧制不同的产品, 很适合现在市场多变的要求; 可以随时根据销售情况决定生产, 可以生产连续窑不易生产的大件、超大件产品, 这些都是连续窑无法比拟的。但它也有许多缺点, 能耗高就是其中关键一项。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 梭式窑的优点正得到充分的发挥, 而过去的缺点更日益成为历史。现在国外引进的梭式窑, 其能耗指标比隧道窑高不出多少, 因此应用也日益广泛, 甚至成为有些厂在小规模生产时的主要设备。但相比较而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