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疾病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护理常规

一、患儿入室后,有本室当班护士进行沐浴或油浴、做识别标记,安排床位。

二、认真做好护理体检,并与家长核对患儿性别,书写护理病历。

三、保持适宜的温度,维持体温稳定,室温维持在22-24℃相对湿度55%-65%。注意保暖可使用婴儿温箱,护理操作时不要过分暴露新生儿。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的粘液及呕吐物,注意避免物品阻挡新生儿口、鼻或压迫其胸部。保持合适的体位,如仰卧位是避免颈部前屈或过度后仰;俯卧时,头偏向一侧,专人看护,防止窒息。

五、预防感染:(1)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完善清洁设施。接触新生儿前后要洗手或进行手消毒。室内时时清洁,做好各项监测工作。新生儿用品均应"一人一用一消毒"(2)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日脐部护理1到2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做好皮肤护理勤换尿布便后清洗,有红臀者按红臀护理常规护理病人。

六、合理喂养:(1)正常足月新生儿提倡早期哺乳(2)定时、定磅秤、定地点测量体重

七、确保患儿安全:避免新生儿处于危险的环境中,如可以触

专业整理

及的热源电源尖锐物品,工作人员指甲保持短而钝,使用暖箱者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的活产婴儿,又称未成熟儿。

出生体重多在2500克以下,身长小于47cm。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者为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小于1500克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小于1000克者为超低体重儿。保暖、喂养、维持正常呼吸、预防感染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护理早产儿的关键。

一、按新生儿护理常规护理病人。

二、保暖

1、维持室内温度24-26℃,环境相对湿度55%-65%,维持患儿适中温度。

2、对体温不升或体温较低者,应缓慢复温,根据胎龄、日龄、出生体重选择暖箱或辐射台保暖。保暖箱使用是用科学的方法,创造一个温度和湿度相适宜的环境,使患儿体温保持稳定,以提高未成熟儿的成活率。

3、保暖箱温度及湿度标准:温度是根据早产儿体重及出生天数

专业整理

决定,相对湿度为55%-65%。见下表

新生儿体重(克)保暖温度

4、保暖箱使用方法

a、使用前保暖箱预热,注意加水于水箱中以保持相对湿度,根据上表,调节至所需温度。

b、将患儿包裹尿布,放入暖箱。

c、护理治疗集中操作,避免多次开启箱门,影响箱温。

d、注意体温测试,根据体温来调节箱温,保暖箱每日用消毒液内外擦拭1次,水箱用水每日晨更换1次,出箱后彻底消毒备用。暖箱不宜放在阳光直射或对流风位置,以免影响箱内温度控制。

三、喂养

1、喂养开始时间:目前多主张早期、足量喂养。体重在1500克以上,无青紫、窒息及呕吐症状者,与生后两小时开始试喂养等渗(5%)糖水,无呕吐者可开始喂养;危重,异常分娩,呼吸小于

专业整理

35次/分或大于60次/分,体重在1500克以下,有青紫症状者可适当延缓喂奶时间,有静脉补充营养,如有应激型溃疡、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产伤儿延迟三天开奶,待生理盐水洗胃至清亮,大便隐血转阴后酌情开奶,

2、喂奶间隔时间:每2-3小时酌情喂奶。

3、喂养方法

(1)吸吮及吞咽反射良好者,可直接奶瓶喂养。

(2)若吸吮及吞咽反射差,但胃肠功能正常者,采用鼻饲喂养,注奶前须回抽胃内容物,了解胃排空情况,酌情调整注入奶量。鼻饲喂养是否耐受应遵循以下原则:

1)观察胃残留量:正常残留量0-2ml/kg,超过正常值应减量或停喂一次;胃残留量大于正常值或大于喂养量的50%或合并腹胀,是检测喂养不耐受的重要指标。

2)呕吐、腹胀、胃残余量增加、血便或大便隐血阳性提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因暂时停止喂养

3)极低体重儿胃排空时间长,管式喂奶后出现气急等症状可采用空肠喂养法。

四、维持正常呼吸

1.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头偏向一侧或采用仰卧位,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防止呕吐窒息:有窒息者立即用气管插管或导管吸出

专业整理

粘液及羊水,并及时吸氧。

2.给氧:勿常规使用,仅在患儿出现青紫及呼吸困难症状时才吸氧,不宜长期持续使用,监测吸入氧浓度。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2%之间。

3.患儿发生呼吸暂停时,应先弹足底、拍背或刺激呼吸,立即给氧或用面罩加压给氧,使其恢复自主呼吸,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五、预防感染是早产儿护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需做好早产儿室的日常清洁消毒工作。

1、环境要求:病区独立,室内应湿式清扫,每日动态消毒机循环消毒,检测空气培养。禁止探望定时通风。

2、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护理前后严格洗手,接触患儿必须洗手带手套;每日更换吸痰吸氧装置;每日用1:200的84消毒液擦拭使用中仪器;护理人员定期做鼻咽拭子培养;感染带菌者应调离早产儿室工作。

3、加强基础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注意患儿皮肤皱褶处;每日行脐部护理、口腔护理、臀部护理;勤翻身更换体位;体重在2000克以下的每日用温水床上擦浴,2000克以上者若病情允许可每日行温水浴,注意观察有无眼分泌物,有无鹅口疮、皮疹、脐炎、黄疸等。及时修剪指甲,保护四肢,防止抓伤。

专业整理

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防止低血糖的发生,遵医嘱按时完成补液量,并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2、勤巡视:每30分钟巡视患儿一次,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暂停、呕吐及窒息等症状;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和氧饱和度,并设定报警参数及有效报警提示音;根据氧饱和度及呼吸情况调节氧流量,改变用氧方式。

3、预防出血:遵医嘱使用止血药;观察脐部、口腔粘膜及皮肤有无出血点;如有颅内出血者应减少搬动,动作轻柔。

4、预防高胆红素血症:避免缺氧、酸中毒、低血糖、低蛋白血症、感染以及药物等诱因,定期检测胆红素;及时给予光疗、酶诱导剂、白蛋白等防止胆红素脑病;黄疸较重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者进行换血治疗。

5.每周测体重:观察患儿生长营养情况,如有水肿者应严格控制液体量,并监测心率、呼吸及肝脏情况。防止发生心衰及肺水肿。对体重持续不增或减轻者应寻找原因,检查有无感染并调整营养。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死率高,少数幸存者永久性功能性神经功能缺陷,智

专业整理

力障碍,癫痫,脑性瘫痪等。此病主要表现为意识改变及肌张力变化,严重者可伴有脑干功能障碍。根据病情不同可分为轻、中、重度。

一、按新生儿护理常规护理病人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清理呼吸道,维持有效呼吸并吸氧。严重者气管插管。

三、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

(1)意识状态,有无意识障碍,反应差,各种反射不能引出或出现过度兴奋、激惹、肌张力增高或降低、有无惊厥发生。

(2)监测血糖,维持血糖在正常高限。

(3)观察输液局部情况,防止液体外渗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

四、保持静脉通道通畅,遵医嘱准确使用镇静剂、脱水剂、脑活素、止血药物、碳酸氢钠等,保证脑的血流灌注及能量代谢需要。

五、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及液体量,不能进食者采用鼻饲喂养。

六、加强保暖,使体温维持在36-37度之间尽量减少氧耗,体温过低者入暖箱。

七、早期康复干预,患儿病情稳定后、无活动性颅内出血后尽早进行婴儿脑功能训练及高压氧治疗等。

专业整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缺氧或产伤引起的脑损伤,主要表现意识改变、瞳孔变化、颅内压增高、呼吸改变等症状

一、按新生儿护理常规护理病人

二、保持绝对安静,抬高床头,尽量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刺激,护理工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做到轻、稳、准,忌沐浴。

三、观察病情,如出现烦躁不安、尖叫、呻吟、呼吸暂停、抽搐等,立即报告医生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发生窒息,病情好转后,遵医嘱按需喂养

五、危重者暂不喂奶,按医嘱给予静脉补液,并保证液量按需滴入

六、必要时氧气吸入,注意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

七、按医嘱给予镇静剂、脱水剂等

八、做好出院指导,嘱定期门诊随访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专业整理

1、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足月儿不超过2周,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不超过4周,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3、病理性黄疸: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进展速度快黄疸程度深,血清胆红素足月儿超过205μ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μmol/L(1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

3、新生儿肝炎综合症:一般时间在出生后2到3周出现黄疸,应进行性加重厌食、体重不增、大便色浅、肝脾肿大、血清胆红素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4、胆红素脑病:一般在出生后2到7日,黄疸突然加深,血清胆红素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病临床分4期,第1~3期出现在新生儿早期,第4期在新生儿期以后出现。

[发病期表现]

1、警告期表现为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和肌张力减退。大多数黄疸突然明显加深历时12~24小时。

2、痉挛期轻者仅两眼凝视,阵发性肌张力增高;重者两手握拳、前臂内旋,角弓反张、有时尖声哭叫。持续约12~24小时。

3、恢复期大都于第1周末,首先吸吮力和对外界的反应逐渐

专业整理

恢复,继而痉挛逐渐减轻、消失。历时2周左右。

4、后遗症期常出现于生后2个月或更晚。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耳聋、智力障碍或牙釉质发育不良等。

[护理措施]

(一)按新生儿护理常规护理病人。

(二)遵医嘱采取相应血液标本,及时送检。

(三)蓝光治疗:

1、明确目的:以波长4200nm-4700nm的蓝光荧光管照射患儿皮肤,可使患儿血清及照射部位皮肤的间接胆红素转变为光氧化胆红素,经胆汁及尿液排出体外,达到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的目的。

2注意保护眼睛、会阴部皮肤,充分暴露皮肤,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发热、腹泻、皮疹、抽搐等副作用。注意蓝光灯管的亮度,及时更换灯管。维持稳定适宜的箱温。

(四)观察眉间、腹股沟区等遮盖部位皮肤黄染程度,监测胆红素,评估黄疸消退情况。

(五)补液及营养。严格按照医嘱给予补充液体及药物,注意黄疸患者输注药物的顺序,黄疸患者应先简化血液在输入白蛋白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师;耐心喂养,保证营养供给,保持排泄通畅,必要时喂水。

(六)重度黄疸,随时做好换血疗法的准备,并协助进行。

专业整理

(七)严格观察体温、脉搏、呼吸、黄疸、水肿、嗜睡、拒乳等情况,有心律衰竭、呼吸衰竭或惊厥时,分别按有关护理常规护理。

(八)加强基础护理。及时更换尿布,做好臀部护理;及时清除呕吐物,汗渍等,保持患儿清洁舒适;做好眼部护理;每两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压疮的发生。

(九)每日做好蓝光箱的清洁消毒工作,出蓝光箱后,做好终末处理,加强洗手。

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硬肿症为一综合征,主要由寒冷、早产、感染、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故又称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主要表现为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硬肿,多见于早产儿和寒冷的季节,也可发生在严重的败血症过程中,以皮肤、皮下脂肪组织硬化、水肿为特征,以早产、窒息、感染的新生儿为常见,重症可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临床表现,一般发生在出生后1周内,以寒冷季节或早产儿多见,夏季多由严重感染、重度窒息引起。

主要表现:

a、低体温

b、硬肿即皮肤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按之似橡皮样感,呈暗红色或青紫色,伴水肿者有指压凹陷,硬肿常呈对称分布,其发

专业整理

生顺序依次为: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c、重症可出现休克、IDC、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肺出血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临终前往往有肺、消化道出血。根据病情可分为轻、中、重3度。

一、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二、积极复温、消除硬肿:监测腋温,根据病儿的体温情况采取逐渐复温原则,避免因复温过急过快,导致肺出血而死亡。病儿入院后先用温软的包被或毛毯包好,置于24-26度的室温中,使其自然复温。1小时后连同包被置于26-28度的暖箱中每小时提高箱温1度,逐渐调至30-32度中,最高不超过36度,相对湿度在65%左右,在12-24小时内使体温恢复正常。按时检查暖箱实际温度严格交接班。

三、保证热能供给,细心喂养,能吸吮者可经口喂养,吸吮无力者可用鼻饲或静脉输液;控制输液量及滴速,重者可输血及血浆。有明显心、肾功能损害者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液体入量。

四、预防感染

(1)做好消毒隔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加强皮肤护理,经常更换体位,防止体位性水肿和坠积性肺炎;尽量避免肌肉注射,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

(3)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硬肿范围及程度、尿量、有

专业整理

无出血等.。做好护理记录,备好抢救药物和设备(氧气、吸引器、复苏囊、呼吸器等)。如发现患儿面色突然青紫、呼吸增快、肺部罗音增多,要考虑肺出血,应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抢救。

五、健康教育:介绍有关硬肿症的疾病知识,指导病儿家长加强护理,注意保暖,保持适宜的环境温湿度;鼓励母乳喂养,保证足够的热量。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败血症:指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有时还在体内产生迁移病灶。仍是目前新生儿期很重要的疾病,其发生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10‰,早产婴儿中发病率更高。主要是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不完善,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血中补体少等因素引起。其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临床以全身严重中毒症状为主要特征。重者出现硬肿、出血倾向、休克、DIC。

一、按新生儿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二、维持体温稳定,当体温过高时,可调节环境温度,打开包被等物理方法或多喂水来降低体温,新生儿不宜用药物、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刺激性强的降温方法。体温不升时,及时给予保暖措施;降温后,30min复测体温一次,并记录。

三、仔细进行全身检查加强基础护理包括口腔、脐部、臀部、

专业整理

尤其注意皮肤褶皱部位的护理,以便及时发现感染灶并遵医嘱及时处理局部病灶防止继发感染。

四、静脉输入抗生素前采集血标本,取血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五、遵医嘱及时应用有效抗生素,按时完成输液量,保证奶量摄入并详细记录。

六、保证营养供给,必要时鼻饲或静脉营养。

七、做好病情观察:

(1)观察患儿面色,注意有无呼吸不规则、紫绀或面色苍白。

(2)观察消化道症状,注意有无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嗜睡、昏迷,若出现尖叫、两眼凝视或抽搐,应及时协助医师处理。

(3)注意有无出血倾向,观察出血部位和血量。

(4)观察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5)配合做好脓液、血液的药敏和培养,以了解抗生素使用的效果。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可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出生后。前两者称宫内感染性肺炎,后者称出生后感染性肺炎。新生儿肺炎主要是不同病原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于羊水胎粪。乳汁以及其他分泌物吸入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呼气性呻吟、气促、发绀和吸气性凹陷,呈进行性加剧。重者可有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和呼吸衰竭。

专业整理

一、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病人。

二、加强基础护理及时更换尿布及呕吐、出汗所湿衣被、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护理前后必须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三、取头高侧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及紫绀,注意保暖

四、保持患儿气道通畅,及时清除鼻痂及鼻腔分泌物。经常给患儿翻身,变换睡眠体位或轻拍其背部(合并心力衰竭者例外),以利于排痰及炎症的尽快吸收。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五、给氧多采用头罩法,以减少对病儿的刺激,氧流量不宜过大、过长,缺氧好转后停止给氧,以防氧中毒。

六、雾化痰多粘稠者行高频雾化治疗,雾化前先吸痰,雾化后翻身拍背并再次吸引。

七、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滴速不宜过快,以免发生肺水肿。

八、严密进行病情观察: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心率的变化,如有面色苍白、口吐白沫、口唇青紫、呻吟等临床表现,以及拒乳或吃奶差等情况,说明患儿病情加重,应及时协助医师进行处理。

蓝光疗法护理常规

一、明确目的:以波长4200nm-4700nm的蓝光荧光管照射患儿皮肤,可使患儿血清及照射部位皮肤的间接胆红素转变为光氧化胆红素,经胆汁及尿液排出体外,达到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的目的。

二、用物准备:蓝光箱一台、黑色眼罩、尿布、护理记录单等。

专业整理

三、操作方法及护理

A、患儿放入光疗箱前应调好光管的升降把手,上方的蓝光灯管距离患儿42cm,下方的蓝光灯管距离患儿28cm,测体温、脉搏、呼吸预热箱温30℃,剪短指甲,戴眼罩,尿布遮住会阴部,脱去衣服,方可将患儿放入蓝光箱内。

B、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并记录箱温,通常箱温应保持在30-33℃,相对湿度50%-65%,患儿体温维持在36.5-37.5℃.

C、照射期间每2小时喂奶1次,在两次喂奶之间喂5%葡萄糖液入量平均每小时10ml/kg或稍多,详细记录出入量。

D、每日详细皮肤黄疸情况,。光照时间遵医嘱执行,一般可持续照射6到8个小时。观察副作用,早期患儿照射后胸腹和四肢部位皮肤可能出现轻度皮疹,不需要做特殊处理。

E、蓝光照射结束后护理:去眼罩,检查眼部有无感染发生,应用托百士眼药水滴眼。检查皮肤有无破损、炎症或皮疹等。每4小时测体温1次,连续观察2天。光疗后复查胆红素,光疗箱消毒备用。

四、注意事项

A、光照前应检查灯管,若灯管不亮,应及时调换,如有灰尘要及时擦拭,并检查是否漏电。

B、光疗箱直接影响患儿体温,必须保持箱温恒定,以患儿体温

专业整理

变化为依据,及时调整箱温。如夏天天气炎热,冬天天气寒冷时应开空调进行调节。

C、照射期间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D、蓝光可引起视觉损伤,护理人员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阻断蓝光对眼的刺激。

新生儿气胸护理常规

新生儿气胸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肺泡过度充气,肺内压增高或肺泡腔与间质间压力差及邻近组织压迫,导致肺泡破裂而产生。

①轻者:呼吸稍粗,唇周微紫或偶有呻吟。

②重者:明显紫绀,呻吟,甚至呼吸困难,面色青灰,经高浓度吸氧或者加压给氧不能改善。

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二、保暖:

肤温36.5℃.湿度55%-65%

三、气道管理

评估:肺部听诊确定痰液储留的部位

湿化:根据痰液的粘稠度进行气道湿化,并加大吸氧浓度

胸部叩击:根据痰液储留部位,胸部叩击使痰液移行大气道易于吸引

吸引:气管内吸引、口鼻腔吸引。

专业整理

四、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

①为避免空气进入胸膜腔,引流瓶所有的接头应连接紧密

②长玻璃管置于水面下1-2cm,并保持直立位

③引流管周围用纱布包盖严密

④更换水封瓶或引流装置应2把止血钳夹闭引流管,更换结束后松开止血钳,

五、引流管脱落,应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师作进一步处理

①保持引流装置无菌

②保持伤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浸湿应及时更换

③引流瓶位置低于胸腔,防止引流液逆流及时更换引流瓶,严格无菌操作

④无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六、观察和记录

①注意观察长管内水柱波动,水柱波动反映死腔的大小和胸膜腔内负压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水柱波动范围大约4-6cm

②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准确记录

③每日用无菌生理盐水更换引流液,并做好标记,便于观察引流量

专业整理

七、引流管的拔除及注意事项

胸片证实肺膨胀良好,24小时内无气体排出,患儿无呼吸困难或气促,可拔管。拔管后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和敷料覆盖伤口,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气胸和皮下气肿。检查切口敷料情况,是否继续渗液,如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拔管后第二天应更换敷料。

上消化道出血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绝大多数为早期新生儿,出生后最初2周易出现消化道出血,估计与新生儿出生后数天的高胃酸有关,新生儿出生后高胃酸持续到出生后第10 天,尤以前2~4天为甚。

重度窒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合并HIE和(或)颅内出血、重症感染及开奶过早是新生儿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

一、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病人

二、基础护理

①保暖:早产儿入院后立即放入暖箱,箱温视体重、体温调节,一般32~35℃,维持早产儿皮肤温度36.5℃,以保持最低耗氧量。根据早产儿病情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视患儿肢端温暖程度及皮肤温度,适时调整箱温或采取措施处理异常体温。把有无皮肤硬肿列入交班内容,因新生儿硬肿症可促使循环障碍加重而出现应激性溃疡。

②皮肤护理: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视情况给予油浴以保

专业整理

持皮肤滋润,避免干燥易损伤。

③喂养:由于早产儿胃肠吸收能力差,吞咽反射弱,因而易呛奶;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相对紧张,胃容量又小,容易发生溢乳。喂奶前尽量使患儿保持安静,避免哭闹,防止腹压升高而诱发呕吐。喂奶后抬高头肩10~15°,右侧卧位。健康早产儿生后4小时观察无呕吐,无口周青紫、呼吸暂停等情况,觅食反射明显,给予开奶。开奶前先分别喂适量温开水、糖水,水量因体重而异,一般2~5 ml,观察吸吮力、吞咽力及有无呕吐,如无呕吐,吸吮力及吞咽力尚可,以母乳或早产儿低磅奶喂养。观察时不仅要观察觅食反射,吸吮力及吞咽力,还要观察患儿有无哭闹、烦躁。但在观察期间时有哭闹、烦躁,开奶1~2次后出现频繁呕吐,呕出咖啡样物,予禁食观察。

④预防交叉感染:护理患儿前后要洗手,新生儿重度窒息后,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抑制、胃肠道严重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综合因素,使患儿产生一种类似于成人的"胃瘫"现象。早产儿开奶后要观察吸吮力及吞咽力,腹胀、大便情况。如腹胀持续时间较长,特别是伴有呕吐、大便改变、腹壁循环差或腹壁静脉充盈明显等症状,要注意有病理性腹胀的可能,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患儿频繁呕吐,易使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或呼吸暂停,或因此而诱发感染。呕吐时应使患儿保持

专业整理

新生儿外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颅内出血是围生期新生儿常见的脑损伤,病死率高,存活者也常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其原因与围生期缺氧及产伤密切相关。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症状为主要特征。缺氧所致颅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产伤所致颅内出血多见于足月儿及异常分娩新生儿。常见的颅内出血有脑室周围出血-脑室内出血、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出血等。(一)病情评估 1.了解患儿有无产伤史。 2.有无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如尖叫、抽搐、前囟饱满、呕吐、双眼凝视等。 (二)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降低颅内压 (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仔细观察抽搐时间、性质等,及时与医生联系;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保持绝对静卧,抬高头部,减少噪声,护理操作动作轻柔、集中,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刺激以免加重颅内出血。 2.合理用氧 (1)根据缺氧程度选择用氧方式。 (2)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5%,避免氧中毒。 3.维持体温恒定 (1)监测体温。 (2)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3)体温过低者给予保暖。 4.健康教育 (1)耐心讲解病情,减轻家属不良情绪。 (2)有后遗症者,建议康复训练及随访。 二、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是因破伤风梭状杆菌经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急性严重感染,常在生后7天左右发病。临床以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和牙关紧闭为特征,故有“脐风”、“七日风”、“锁口风”之称。新生儿破伤风的病死率高,应加强健康宣教,实行新法接生。 (一)病情评估 1.评估生产史。 2.评估脐部及全身皮肤情况。 3.评估神经系统症状。 (二)护理常规 1.控制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 (1)药物运用 1)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及镇静剂。 2)鼻饲注入地西泮时,在推注完药物后用1ml的5%葡萄糖溶液冲管,以保证药物剂量准确进入体内。地西泮剂量过大主要引起呼吸抑制、四肢肌张力减低、嗜睡、心跳减慢、呼吸困难等。应严格控制用量,监测不良反应。 (2)建立静脉通路:使用留置针,保证止痉药物进入体内。 (3)病室环境:患儿单独放置,最好专人看护,戴黑布眼罩,剪指甲,避免声光刺激,如病室房间避光、隔音。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应尽量集中(镇静剂发挥作用时),动作轻柔敏捷,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4)用氧:有缺氧、发绀者间歇用氧,可用头罩或暖箱内给氧,避免鼻导管给氧以及刺激加重痉挛。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新生儿护理试题94217

案例分析 (一)患儿孕40+3周,因胎儿宫内窘迫、心动过缓,于2013年6月9日16:57行急诊剖宫产手术,出生体重3600g,无哭声、肤色苍白,无自主呼吸,无心跳搏动,四肢张力软,立即清理呼吸道,气囊正压通气,同步胸外按压,患儿心率无恢复,无自主呼吸,即予气管插管,经插管气囊正压通气,持续胸外按压,气管内滴入1:10000肾上腺素每次0.5ml/kg,共3次,持续胸外按压,正压通气,五分钟时患儿心率逐渐恢复至100~120次/分,肤色较前稍红润,无自主呼吸,无反应,继续正压通气,生理盐水30mi扩容,钠洛酮0.2mg兴奋呼吸中枢,10分钟出现抽泣样呼吸,带气管插管入NICU,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监护。患儿体温35.8摄氏度,面色苍白,四肢末梢凉,无反应,抽泣样呼吸,四肢张力高,原始反射未引出。患儿产时羊水II。无胎膜早破,脐带部分成团握于患儿右手中。患儿入新生儿病房后,持续抽搐,肌张力高,有抽泣样呼吸,血糖:9.4~12.3mmol/L,血气分析示混合性酸中毒。 选择题 1、该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是:()A A、0分 B、1分 C、2分 D、3分 2、该新生儿出生后5分钟时的Apgar评分是:()C A、1分 B、2分 C、3分 D、4分 3、引起该新生儿窒息的可能因素有:()D A、孕母因素 B、胎儿因素 C、分娩因素 D、脐带因素 4、新生儿Apgar评分项目正确的是:()C A、皮肤颜色、呼吸、心率、体重、哭声 B、皮肤颜色、呼吸、心率、肌张力、哭声 C、皮肤颜色、呼吸、心率、体重、胎龄 D、皮肤颜色、呼吸、心率、体重、胎龄 5、进行胸外按压时按压部位是患儿胸骨体下1/3,正确的按压深度是:()A A、1.5~2cm B、2~2.5cm C、1~1.5cm D、1.5~3cm 6、胸外按压:正压通气的比例是:()A A、比例是3:1 B、比例是2:1 C、比例是30:2 D、比例是15:1 7、新生儿复苏时正压通气的吸气:呼气=1:2,通气频率是:()C A、40次/分 B、60次/分 C、40~60次/分 D、50次/分 (二)患儿系G1P1,胎龄29+6周,因其母“中度子痫前期,妊辰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行剖宫产术,出生体重1000g,Apgar评分1分钟8分,5分钟10分。产时羊水清,量400ml,脐带胎盘无特殊,无胎膜早破。生后10分钟即出现呻吟、气促、鼻扇、吐沫,发绀,紧急转入新生科治疗,体检:35.2摄氏度,P186次/分,R70次/分,SaO2 75%,“三凹”征明显,肝脏肋下3cm,哭声弱,四肢肌张力弱。 选择题 1、该患儿出生时胎龄29+6周,出生体重1000g,按胎龄与出生体重的关系来分,属于:() C A、适于胎龄儿 B、大于胎龄儿 C、小于胎龄儿 D、早产儿 2、为该早产儿保暖的措施有:()ABCD A、出生后急用预热过的毛巾吸干全身,并立即更换毛巾包裹 B、蒋患儿置于35摄氏度的远红外辐射台中处置

(完整版)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新生儿护理试题及答案

2018年新生儿护理试题及答案 1.散发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最主要的病因是 A.母孕期碘缺乏 B.甲状腺发育异常 C.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 D.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E.母亲妊娠期应用抗甲状腺药物 2.服用甲状腺素片治疗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正确的是 A.终身服药 B.服至青春期后停药 C.临床症状消减后停药 D.服至青春期开始停药 E.临床症状消失后继续服1个月 3.关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治疗,错误的是 A.诊断后尽快用甲状腺素治疗 B.用药后精神食欲好转,即可减量 C.血清T4、可做为调节用药的参考 D.甲状腺素治疗时,应注意适当补充营养 E.用药后如有烦躁不安,多汗消瘦时宜减量 4.地方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最主要的原因是 A.胚胎期缺碘 B.甲状腺发育异常 C.促甲状腺激素缺乏 D.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 E.甲状腺或靶器官反应低下 5.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新生儿筛查是检测血清 3 4

6.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新生儿筛查采血标本的时间应是出生后 A.1天内 B.2天~3天 C.4天~5天 D.6天~7天 E.8天~9天 7.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神经系统最突出的表现是 A.惊厥 B.易激惹 C.神经反射迟钝 D.智力发育低下 E.运动发育障碍 8.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与21-三体综合征外观上有鉴别意义的是 A.伸舌 B.眼距宽 C.鼻梁低平 D.表情呆滞 E.面部粘液水肿 9.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主要的治疗方法是 A.补碘 B.营养神经 C.激素替代疗法 D.激素冲击疗法 E.低丙苯氨酸饮食 10.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治疗中,甲状腺素需服至 A.1岁 B.2岁 C.5岁 D.18岁

新生儿.护理试题库完整

一、单选题 1、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不超过: (E ) A.出生时体重的2% B.出生时体重的4% C.出生时体重的5% D.出生时体重的8% E.出生时体重的10% 2、中性温度是指: (D ) A.肛温 B.腋温 C.皮温 D.环境温度 E.口温 3、早产儿的特点有: (C ) A.头发分条清楚 B.足底纹理少 C.皮肤毳毛少 D.乳腺有结节 E.指甲达到指尖 4、生理性黄疸多于: (A ) A.生后第2-3天出现,约2周左右消退 B.生后第4-10天出现,约2周左右消退 C.生后第24小时内出现,3天内进行性加重 D.生后第4-7天出现,约10天左右消退 E.生后7天出现,进行性加重 5、新生儿溶血病中A、B、O血型不合的溶血症最确切的诊断依据为【E】 A、黄疸出现较早,进展很快 B、贫血肝脾肿大,网织红细胞增高 C、母亲的血型为O型,小儿血型为A型 D、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增高同时,血色素明显下降

E、血型抗体(游离、释放试验)阳性 6、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种类随不同的地区和年代而异,我国一直最常见的是【A】 A、葡萄球菌 B、大肠杆菌 C、B群链球菌(GBS) D、表皮葡萄球菌 E、绿脓杆菌 7、新生儿败血症的感染途径最常见的是【D】 A、母孕期血内有细菌时经胎盘血行感染胎儿 B、胎膜早破 C、产时胎儿通过产道时吸入 D、产后感染 E、羊水穿刺 8、女婴,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200g,生后48小时,血清总胆红素297.5μmol/L.在检查黄疸的原因时,首选的治疗方法【A】 A、光照疗法 B、换血 C、口服苯巴比妥 D、白蛋白输注 E、输血浆 9、产儿的呼吸特点是【D】 A、皮肤发亮,水肿毳毛多 B、皮肤色红润,皮下脂肪丰满,毳毛少 C、肝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性低 D、呼吸常不规则,甚至呼吸暂停 E、男女足月新生儿生后3~5天出现乳腺肿大 10、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是【C】 A、皮肤发亮,水肿毳毛多 B、皮肤色红润,皮下脂肪丰满,毳毛少 C、肝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性低 D、呼吸常不规则,甚至呼吸暂停

重症新生儿护理常规及专业技术规范

新生儿专科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二)高危儿护理常规 (三)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四)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 (五)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 2013修订

重症新生儿护理常规 (一)早产儿护理常规 (二)新生儿贫血护理常规 (三)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四)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五)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 (六)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七)新生儿颅出血护理常规 (八)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九)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 2013修订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期是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天。在此期小儿的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且由宫生活向宫外生活过渡,生活方式及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易受环境影响而致病,死亡率高。 1.新生儿病室各房间应空气新鲜,温度22℃~24℃,湿度55%~65%。病室每日通风两次(30~60分钟),每日用三氧机空气消毒房间两次,每次1小时,保持室清洁。 2.保暖调节暖箱适宜温度,护理操作集中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及口腔分泌物。 4.抱与体位 (1)抱起新生儿时动作应轻、稳,使新生儿感到安全。 (2)抱起时其头和臀部需要支撑,仰卧比俯卧容易抱起。 (3)新生儿一般以侧卧位为宣,避免溢乳导致新生儿窒息。 5.沐浴 (1)沐浴时房间温度应保持在27℃左右;水温在38~41℃,以手腕 测试较暖即可。 (2)沐浴应在喂奶前或喂奶1小时后进行。 (3)沐浴应从最干净的区域到最脏的区域,.即从眼睛、面部到头部、 四肢,最后清洗臀部。 (4)沐浴时注意皱褶皮肤的清洁,如腋下、颈部、男婴包皮、女婴 外阴等部位。

新生儿护理试题32164教程文件

新生儿护理试题 32164

案例分析 (一)患儿孕40+3周,因胎儿宫内窘迫、心动过缓,于2013年6月9日16:57行急诊剖宫产手术,出生体重3600g,无哭声、肤色苍白,无自主呼吸,无心跳搏动,四肢张力软,立即清理呼吸道,气囊正压通气,同步胸外按压,患儿心率无恢复,无自主呼吸,即予气管插管,经插管气囊正压通气,持续胸外按压,气管内滴入1:10000肾上腺素每次0.5ml/kg,共3次,持续胸外按压,正压通气,五分钟时患儿心率逐渐恢复至100~120次/分,肤色较前稍红润,无自主呼吸,无反应,继续正压通气,生理盐水30mi扩容,钠洛酮0.2mg兴奋呼吸中枢,10分钟出现抽泣样呼吸,带气管插管入NICU,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监护。患儿体温35.8摄氏度,面色苍白,四肢末梢凉,无反应,抽泣样呼吸,四肢张力高,原始反射未引出。患儿产时羊水II。无胎膜早破,脐带部分成团握于患儿右手中。患儿入新生儿病房后,持续抽搐,肌张力高,有抽泣样呼吸,血糖:9.4~12.3mmol/L,血气分析示混合性酸中毒。 选择题 该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是:()A A、0分 B、1分 C、2分 D、3分 2、该新生儿出生后5分钟时的Apgar评分是:()C A、1分 B、2分 C、3分 D、4分 3、引起该新生儿窒息的可能因素有:()D A、孕母因素 B、胎儿因素 C、分娩因素 D、脐带因素 4、新生儿Apgar评分项目正确的是:()C

A、皮肤颜色、呼吸、心率、体重、哭声 B、皮肤颜色、呼吸、心率、肌张力、哭声 C、皮肤颜色、呼吸、心率、体重、胎龄 D、皮肤颜色、呼吸、心率、体重、胎龄 5、进行胸外按压时按压部位是患儿胸骨体下1/3,正确的按压深度是:()A A、1.5~2cm B、2~2.5cm C、1~1.5cm D、1.5~3cm 6、胸外按压:正压通气的比例是:()A A、比例是3:1 B、比例是2:1 C、比例是30:2 D、比例是15:1 7、新生儿复苏时正压通气的吸气:呼气=1:2,通气频率是:()C A、40次/分 B、60次/分 C、40~60次/分 D、50次/分 (二)患儿系G1P1,胎龄29+6周,因其母“中度子痫前期,妊辰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行剖宫产术,出生体重1000g,Apgar评分1分钟8分,5分钟10分。产时羊水清,量400ml,脐带胎盘无特殊,无胎膜早破。生后10分钟即出现呻吟、气促、鼻扇、吐沫,发绀,紧急转入新生科治疗,体检:35.2摄氏度,P186次/分,R70次/分,SaO2 75%,“三凹”征明显,肝脏肋下3cm,哭声弱,四肢肌张力弱。 选择题 该患儿出生时胎龄29+6周,出生体重1000g,按胎龄与出生体重的关系来分,属于:()C 适于胎龄儿 B、大于胎龄儿 C、小于胎龄儿 D、早产儿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Microsoft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Microsoft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流程、常见操作流程 目录 1、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3、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4、早产儿护理常规 5、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6、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 7、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8、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 9、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10、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1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常规12、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一.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1.新生儿入室后,核对手条、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及体重、体温,检查出生记录是否完整。同时检查新生儿全身和一般情况呼吸、皮色、畸形,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做入室评分:(第三次如Apgar 评分。 2.病室温湿度适宜,保持温度2224℃,湿度5565,注意空气流通,定时换气,保持病房清洁并定期消毒。3.填写住院病历及各种卡片。4.处理胎脂,测量入室油浴后肛温;做好眼部护理、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等基础护理;每日洗澡一次或擦浴。 5.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变化:脐带断端有无出血、皮肤颜色、呼吸、体温、大小便、呕吐、畸形、产伤、哭声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6.每日称体重 1 次,保持体温,每日测体温两次,体温低于36℃或高于37.5℃,每四小时测一次。婴儿抚触每日两次。7.喂养母乳喂养或遵医嘱喂配方奶,出生后半小时早吸吮、早哺乳,母乳按需喂养,母婴分离时每 3 小时(早产儿、小样儿按医嘱)喂奶一次。8.根据有关规定,进行预防接种。9.在执行护理和治疗操作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二)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有无发热、咳嗽、气促。2.有无鼻翼扇动、发绀、三凹征。 3.有无嗜睡、意识障碍、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无气胸、脓胸、DIC 症状;有无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二)护理要点 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粘稠,痰不易咳出者,可采用雾化吸入。3.执行呼吸道隔离,保持空气新鲜。 4.保证充足水分、热量,喂奶时将患儿抱起或抬高头部,以防止溢乳或呕吐造成窒息,喂奶时应少量多次,必要时给予鼻饲。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T、P、R 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应立即报告医生。 6.必要时给子氧气吸入,做好呼吸道管理,痰液粘稠时,给予雾化吸入,勤翻身拍背并少量多次喂水。 7.注煮有无气胸,如发生呼吸困难、气促、口唇青紫等,及时报告医生。 8.静脉输液时速度不可过快,详细记录出入量。 9.腹胀患儿遵医嘱及时给予肛管排气。10.加强皮联护理,每日全浴一次,注意保持脐部、臀部、会阴部的清洁、干燥。 三)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观察有无窒息、呼吸障碍、陈发性青紫。2、精神意识状态,如有无兴奋与抑制相继出现。3、有无呕吐、高声尖叫、呼吸不规则、吸吮、吞咽反射消失和强直性痉挛等表现。4、有无囟门饱满、项强、膝反射及浅反射亢进。5、严重者,注意有无昏迷、瞳孔大小不等、呼吸变慢、心音弱且不规则、深浅反射均消失等。(二)护理要点1、头部抬高15—30 度,保持患儿安静,尽量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刺激,一切护理集中进行,做好选用留置针,减少穿刺防止加重颅内压2、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3 根据缺氧程度给氧4、保证供给足够的能量,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5、严格消毒隔离,不交叉喂养,防止交叉感染。 四)早产儿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心率变化。2、观察哭声、面色、脐部及对外界的反应。(二)护理要点 1.保持病室温度在适宜,对体温较低的给予暖箱保暖。 2.保暖:体

婴儿期的护理要点与禁忌

假如你想做个称职的妈妈或者爸爸,那么建议你在护理婴幼儿时率先掌握如下5要点。 断乳的时间和方法 在正常情况下,断乳过程从4—6个月开始,8—12个月结束,通常需经历几周至几个月的时间。 婴儿自出生至4—6个月内,生长发育速度很快,是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此时婴儿体质极为柔弱,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很不成熟,人乳不仅可为4—6个月以内婴儿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且适合于幼婴的消化功能,还含有各种免疫活性物质,可为婴儿提供最佳营养和最佳的被动性保护。因此把人乳作为这段时间的最理想食物,而把生化结构及成分复杂的其它食物推迟到4—6月龄后再添加是合理的,以减少婴儿发生胃肠道功能紊乱、食物过敏反应及感染性疾病的危险。 在逐步添加断奶食品的条件下,出生后8—12个月是完全脱离母乳的时间,母乳喂养如持续时间过长,不仅会引起营养不足,还会使婴儿眷念母乳而拒绝尝试其它食物,继而发生厌食、偏食,这是导致营养不良的常见原因。 在婴儿患病、身体不佳或天气炎热情况下,可适当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在乳品缺乏或不易获得动物性食品的地区,如母乳尚多,可推迟至岁到2岁停止母乳喂养,但需同时加强训练,以适应其它食物。 断乳为一有计划的自然过程,断奶食品数量和品种由少到多,逐渐减少母乳喂养次数,直至完全不吃母乳。骤然断乳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样突然完全改变婴儿的饮食内容,婴儿不能完全适应,常引起拒食或消化功能紊乱,代谢失调而造成营养不良。 婴幼儿儿常听音乐的利弊 从胎儿开始音乐已与小儿有着密切的关系。英国一些精神病学家认为,怀孕12周后,胎儿对人的语言还没有什么反应,但他们已能“听懂”音乐。有的心理学家认为,音乐是婴儿与外部世界交流的前言语方式。优美动听和“多愁善感”的音乐对新生儿能起良好的作用,他们能很快安静下来并不再哭闹。美国一项临床试验表明,给处于躁动状态的早产儿播放音乐,在最初的十分钟内,早产儿的氧气饱和度上升、心跳和血压下降至正常值,可见,音乐起到安抚作用。一些研究指出:“2个月时,婴儿还躺着不动,但如果有人唱歌或演奏乐器,就会立刻吸引婴儿的注意,到5个月时,这种注意可保持小时。”一些研究者发现:1岁前(1—11个月)的婴儿对管弦乐和合唱的反应常是通过身体和脸面来表现的。 虽然,音乐能引起婴儿的反应,给婴儿听优美动听的音乐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有些科学家认为,给婴儿常听音乐可能有害。如婴儿常听音乐可能养成沉默孤僻的个性,还会丧失学习语言的能力。故专家表示,在婴儿牙牙学语的年纪,父母不能每天长时间给婴儿听音乐,否则,会丧失学习语言的环境,久之,就会失去学习语言及说话的兴趣,反而养成沉默孤僻的个性。还有人认为,婴儿不宜长时间听节奏明快、优美动听的立体声音乐。这是因为婴儿的听觉器官正处在发育阶段,鼓膜、中耳听骨以及内耳听觉细胞都很脆弱,对声波的敏感度很强,很容易发生听觉疲劳。例如婴儿带上立体声耳机收听音乐,由于音量较大、耳机闭塞外耳道口,立体声音乐进人耳道内没有丝毫的缓和与回旋余地,直接刺激幼嫩的听觉器官,时间一长,就会使孩子的听力受影响。还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危害。医学家认为,收听立体声音乐或使用立体声耳机的孩子,年龄越小,听觉器官受到的危害也就越严重。 综上所述,父母在给婴幼儿听音乐时要十分慎重,一不要给孩子较长时间听音乐,二不要给小儿听立体声音乐,更不要让孩子用耳机听,以防对孩子造成危害。而不能发挥音乐对小儿的良好作用。 如何防“对眼”

儿科护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1)

2016年度儿科护理学试题 学号姓名 (专业(类)日午考)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合分合分人复查人 应得 40 10 20 18 12 100 分 实得 分 评卷 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 .肺炎 B .喉炎 C .心肌炎 D .脑炎 E . 结核 2、急性肾炎患儿恢复上学的标准是 A .水肿消退,肉眼血尿消失 B .水肿消退,尿常规正常 C .尿常规正 常,血压正常 D .肉眼血尿消失,血沉正常 E .水肿消退,尿蛋白正常 3、肺炎患儿的护理措施是() A、疏通呼吸道 B、正确输氧 C、维持正常体温 D、以上都是 4、肺炎患儿的护理诊断不正确的是() A、活动无耐力 B、体液不足 C、清理呼吸道无效 D、体温过高 5、婴儿停用洋地黄药物的指征是() A、心率<120次/分 B、心率<100次/分 C、心率<80次/分 D心率<60次/分 6、不是肺炎并心衰的临床表现的是() A、两眼上翻,前囟门隆起 B、极度呼吸困难,烦躁 C、心率增快,>16-180次/分 D、肝脏增大 7、肺炎鼻导管给氧的方法是() A、氧流量0.5-1L/min,氧浓度不超过40% B、氧流量2-4L/min,氧浓度不超过50% C、氧流量4-6L/min,氧浓度不超过60% D、以上都不是 8、引起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 .脑膜炎奈瑟菌 B .流感嗜血菌 C .肺炎链球菌 D .大肠埃希菌 E .铜绿假单胞菌 9、2岁内小儿心尖搏动的位置是() A、胸骨左缘第4肋间隙锁骨中线外1~2cm处 B、胸骨左缘第4肋间隙锁骨中线上初 C、胸骨左缘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外1~2cm D、胸骨左缘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0.5~1cm

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护理常规? ? 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早产的原因,胎龄,体重。? 2、评估患儿体温、呼吸、皮肤颜色。? 3、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面色,血氧饱和度变化。? 4、?评估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护理措施? 1、保持室温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2、保持中性温度:使用远红外抢救床或暖箱,根据具体情况调节温度并每准确记录。? 3、出暖箱者予戴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 4、操作集中进行以避免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波动。? 5、每日脱去衣服同一时间同一秤测量体重,并正确记录出入量? 6、遵医嘱予以静脉输液、全胃肠外营养疗法、鼻饲;每小时评估1次静脉注射部位,如发生外渗等情况及时处理。? 7、遵医嘱予以经口进食(母乳最佳,不能母乳喂养者早产儿配方奶),不耐受或吸吮能力差者予以鼻饲,少量多餐。?

8、将早产儿与可能患感染性疾病的患儿分开;专人护理,接触患儿前后均应严格洗手,必要时带手套操作,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护理。? 9、遵医嘱予以心电监护,正确设置报警范围,严密监测HR、R、氧饱和度;呼吸暂停者给予托背、弹足底、吸氧处理,必要时予以呼吸机维持。? 10、严密观察呼吸状态,频率、深度、鼻翼煽动、呻吟、三凹症等,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处理;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禁忌过高的氧浓度,预防氧疗并发症。? 11、每3小时更换尿布时评估皮肤及粘膜情况,有变化时告知医生并处理;根据要求及患儿 耐受情况(除非禁忌),每2小时变化1次体位。? 12、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观察评估静脉注射部位,防止外渗,及时处理;氧饱和度探头至少每2小时更换位置防止压疮。?健康指导? 1、?听取父母诉说,提供有关信息,用通俗的言语解释病情。? 2、?讲解并示范婴儿的护理技术;告知父母有如下异常应及时就医:体重减轻或不增加、喂 食困难、发热、呼吸困难、昏睡、肌肉抽动、颤抖。?3、?保持房间空气新鲜,每日通风1~2次。? 4、帮助父母拟订家庭护理计划,解释保证婴儿护理良好的必要性,并告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从出生到足28天的婴儿称新生儿。出生后7天内的新生儿又称早起新生儿。 根据胎龄可分为足月儿和早产儿。 1.护理评估 1.1病史:询问患儿母亲既往及现病史,了解患儿出生过程中相关情况,如评分、生命体征情况。 1.2生理特点:患儿呼吸、循环、消化、血液、泌尿、神经、免疫系统,及体温调节、代谢功能情况。 1.3心理社会反应:因住院全无陪,患儿自身安全感降低及家属焦虑不安。 1.4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检查,结合病情及体检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检查。 2.护理问题 2.1维持体温稳定 2.2保持呼吸道通畅 2.3预防感染 2.4合理喂养 2.5密切观察病情 3.护理措施 3.1新生儿室内空气新鲜,温度24—26℃,相对湿度55%—65%。 3.2工作人员进病室前应更衣,换鞋,洗手。

3.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及呕吐物。 3.4严格执行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接触患儿前后洗手或消毒手。食具、听诊器等用品“一人一用一消毒”。 3.5严格执行床边交接班制度:包括病情变化、仪器性能及使用、各种管道是否通畅等。 3.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避免患儿颈部过度前曲或后仰,避免患儿用物阻挡患儿口、鼻腔引起窒息。遵医嘱给予合理氧疗方式。3.7做好新生儿一般护理:根据病情每日进行沐浴或擦浴,行皮肤、脐部及口腔护理,更换小单及衣被。 3.8喂养:根据病情按医嘱定时定量,选择适当方法喂养,喂奶后观察患儿有无溢乳、呛咳及吐奶,记录实际喂奶量及吸吮情况。提倡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给予配方奶喂养。 3.9定时、定秤测量体重,每周测量体重一次,特殊患儿遵医嘱测量。 3.10病情观察:监测患儿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样饱和度变化,注意患儿皮肤颜色、大小便、出入量及哭声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及时配合处理。按医嘱控制输液速度,精确用量,巡视观察输液情况。 3.11各种抢救药品、仪器均应定人管理,定点放置,定期检查维修,用后消毒备

新生儿护理试题

新生儿护理试题 科室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新生儿假月经出现在生后() A.1~3天 B.3~5天 C.5~7天 D.7~9天 E.9~11天 2、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现象不包括哪项() A.脱水热.B.乳房肿块及假月经C.生理性黄疸D.生理性体重下降 3、小于胎龄儿是指:() A.出生体重小于2500g B.出生体重小于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50百分位 C.出生体重小于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10百分位 D.出生体重小于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90百分位 E.足月儿出生体重小于3000g 4、母体的免疫球蛋白可通过胎盘转移给胎儿的是:() A.IgM B.IgA C.IgG D.IgD E.IgE 5、不属于高危儿的小儿是:() A.早产儿 B.手术助产儿 C.大于胎龄儿 D.适于胎龄儿 E.小于胎龄儿 6、不符合足月新生儿呼吸特点的一项是() A.呼吸浅表 B.频率较快 C.以胸式呼吸为主 D.节律不规则 E.每分钟40~45次 7、生理性黄疸多发生于:() A.生后第4-10天出现黄疸,呈继续性加重 B.生后第2-3天出现黄疸,约两周左右消退 C.生后第24小时出现黄疸,3天内进行性加重 D.生后第4-7天出现黄疸,10天后消退 8、过期产儿是指() A.胎龄满40周以上 B.胎龄满41周以上 C.胎龄满42周以上 D.胎龄满43周以上 E.胎龄满44周以上 9.新生儿出现“马牙”或“板牙”,正确的处理是() A.抗炎治疗 B.挑破 C.涂龙胆紫 D.无需处理 E.手术切除 10、不符合正常足月新生儿外表特点的一项是() A.皮肤红润 B.四肢呈伸直状 C.头发分条清楚 D.耳壳软骨发育良好 E.足纹遍及整个足底 11.新生儿开始排胎粪的时间是() A.生后8小时内 B.生后10小时内 C.生后12小时内 D.生后24小时内 E.生后48小时内 12.不属于新生儿原始的神经反射是() A.觅食反射 B.吸吮反射 C.握持反射 D.吞咽反射 E.拥抱反射 13、足月新生儿病房的室温应保持在() A.18~20℃ B.20~22℃ C.22~24℃ D.24~26℃ E.26~28℃ 14、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消退的时间是() A.3~5日 B.5~7日 C.7~14日 D.14~21日 E.21~28日 15.一皮新生儿胎龄290日,出生体重3.6kg,查其体重位于同胎龄平 均体重的第80百分位。正确而全面的诊断是() A.过期产儿,巨大儿 B.过期产儿,大于胎龄 C.足月儿,适于胎龄儿

危重新生儿护理常规

危重新生儿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新生儿危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自20世纪60年代起有了重大发现,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为中心的地区性新生儿医疗救护网和转运系统的建立,保证了危重儿能得到及时合理的诊治。危重新生儿包括:(一)需要进行呼吸管理的新生儿,如急慢性呼吸衰竭、需要氧疗、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者。(二)重症休克。(三)反复惊厥。(四)重度窒息。(五)极低出生体重儿。(六)某些外科手术后,如先天性心脏病、膈疝、食管气管瘘等。(七)其他多器官功能衰竭。多种生理功能受影响以及需全静脉营养、换血者、严重心律失常、重症败血症、脱水、酸中毒等。 一般护理 1.绝对卧床,根据病情摆放合适的体位,不能在血压不稳的情况下随意搬动患 儿。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误吸,防止舌后坠。 定时为患儿翻身、叩背,防止坠积性肺炎。 3.专人看护,心电监护,重点监测神志、生命体征、尿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 医生,详细记录。 4.保证患儿足够的摄入量,根据病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吸收的流质饮食 或遵医嘱补液,做好胃肠营养及鼻饲的护理。 5.每日为患儿清洁口腔2次。 6.保护眼睛,必要时按医嘱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眼睑不能闭合着,用生理盐 水纱布覆盖。 7.每日为患儿晨间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无异味,必要时每2小时为患儿翻身1 次,预防压疮。 8.观察排便情况,便秘者使用缓泻剂或灌肠,观察大便的颜色和形状。注意观 察尿量、颜色、性质等。必要时可留置尿管,做好会阴部护理。 9.加强防护,躁动时适当约束,避免坠床或碰伤。 10.保持各肢体处于功能位,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开始功能锻炼。 11.病室环境干净整洁,温度、湿度适宜,定时给予通风换气,加强对患儿的保 温。 专科护理 1.入院前的准备预热暖箱或辐射式保暖床,检查抢救单元各种设备是否运转 正常。 2.入院前的措施需要紧急处理的患儿应立即抢救(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 脐动脉插管给药等)。不需要紧急处理或经过紧急处理后的患儿,医生立即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和安排各种化验和辅助检查。首次化验检查应包括:血、尿、粪常规,体检肝功能、急诊生化八项、凝血指标、血型、血气分析等。其他化验根据临床需要,胸部X线摄片作为常规检查,必要时做心电图及超声检

新生儿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新生儿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1.病室要求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阳光充足,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30min,但应避免对流风。室温以22~24℃为宜,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晨间沐浴时室温应保持在 28℃左右。 2.保持体温恒定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给予保暖。置暖箱或远红外抢救台保暖,以保持体温恒定。注意集中操作,避免经常开箱门,影响保暖。体温过高,可松包被或适当物理降温。此外,接触新生儿的手、仪器、物品均应保持温度。 3.维持有效呼吸取仰卧位,肩下放置小软枕,避免颈部前屈或过度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给氧患儿每天晨间更换湿化瓶内注射用水。避免物品阻挡新生儿口鼻腔或按压其胸部。 4.合理喂养遵医嘱及时喂养,首选母乳喂养,不宜母乳喂养者,给予配方奶。无吸吮能力者可用滴管,吸吮和吞咽能力差者可给予鼻饲。喂奶后,竖抱婴儿,轻拍背部,排出空气,名放床上,取头稍高右侧卧位,观察片刻,无异常方可离开,避免因吐奶而发生窒息。 5.病情观察与护理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每4小时测体温1次,随时注意观察呼吸、心率的变化。每周测体重1~2次。 (2)观察面部及周身皮肤颜色,以及脐部和尿液、粪便、哭声、有无抽搐及饮食呕吐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

6.预防感染 (1)严格执行新生儿室工作制度,做好奶具、器械、器具及物品的消毒处理工作。 (2)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3)加强基础护理 ①皮肤护理:体温稳定后,每日沐浴1次,水温以40℃左右为宜,并应用婴儿沐浴液,将腋窝、颈部、腹股沟、外阴等皮肤皱褶处清洗干净,洗净后擦干并涂爽身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并检查脐带、皮肤完整性及有无肛旁脓肿等情况。衣服宜宽大、质软,不用纽扣。 ②眼部护理:每日沐浴后,用0.9%氯化钠溶液棉签由内眦向外眦擦拭眼部。有分泌物时,遵医嘱应用眼药水或眼药膏,保持眼部清洁。 ③口腔护理:每日用0.9%氯化钠溶液棉签擦拭口腔2次,同时检查口腔有无异常,动作要轻柔。 ④脐部护理:每日沐浴后,用75%乙醇环形消毒脐带根部,观察脐带及周围皮肤有无异常,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⑤臀部护理:每3小时更换尿裤1次,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会阴及臀部,腹泻儿应随时更换,保持臀部皮肤干燥,以防臀红的发生。 7.做好出院宣教喂奶方法、保暖、皮肤护理、预防感染、添加辅食的原则、定期检查等。

儿科护理学习题--第七章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测试题

第七章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测试题 A1型题 1.早产儿是指 A.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的新生儿 B.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的新生儿 C.胎龄满28周至未满42周的新生儿 D.胎龄满28周至产后1周的新生儿 E.胎龄超过42周的新生儿 2.低出生体重儿是指 A.出生体重<1000g的新生儿B.出生体重<1500g的新生儿C.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 D. 出生体重2500--4000g的新生儿 E.出生体重>4000g的新生儿 3.下列符合早产儿外观特点的是 A皮肤红润,胎毛少 B.耳壳软骨发育好 C.乳晕明显,有结节 D.指甲长过指端 E.足底光滑,纹理少 4.新生儿排胎粪和排尿的时间分别为 A.生后6小时内、12小时内B.生后12小时内、12小时内 C. 生后12小时内、24小时内 D.生后24小时内、24小时内 E.生后24小时内、48小时内 5.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发作者可静滴

A.吗啡 B.氨茶碱 C.阿托品D.肾上腺素 E.激素 6.不属于新生儿常见的正常生理状态的是 A.“马牙”B.生理性黄疽 C.臀红 D.假月经E.乳腺肿大 7.新生儿沐浴前,室温应调节至 A. 18 ~ 20℃ B. 20 ~ 22℃ C. 22 ~ 24℃ D. 24 ~ 26℃ E. 26 ~ 28℃ 8.新生儿室的室温应保持在 A. 18 ~ 20℃ B. 20 ~ 22℃ C. 22 ~ 24℃ D. 24 ~ 26℃ E. 28~30℃ 9.新生儿体温过高时首选的护理措施是 A.酒精擦浴、 B.松开包被,补充水分C.冷盐水灌肠D.冰块敷大血管处E.按医嘱给予退热药 10.胎儿娩出后,护士首先进行的护理措施是 A.保暖 B.擦干羊水 C.结扎脐带 D.清理呼吸道E.新生儿Apgar评分 11.新生儿出生后进行Apgar评分的评价指标不包括 A.皮肤颜色 B.角膜反射 C.呼吸 D.心率E.肌张力 12.下列符合新生儿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表现是 A.惊厥B.意识模糊C.呼吸暂停 D.肌张力正常E.拥抱反射减弱 13.有关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护理,下列不妥的是

新生儿室护理常规

新生儿室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专室护理,按病种隔离,室温应维持在 22℃左右,相对湿度55%~60%左右,并需保持空气新鲜。 2、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设法保暖或放入新生儿暖箱,保持温度恒定,并集中操作,防止经常开箱,影响保暖。体温过高,可适当物理降温。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应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着隔离鞋。检查患儿及进行治疗护理时,必须先用消毒液或流水洗手后方可进行。重症监护期间,严禁探视。母亲患传染病时,应暂停直接喂奶,可吸出母乳经消毒后喂给,工作人员如有皮肤病或其他传染病时,不应接触患儿。如有感冒,禁止入新生儿病室内 4、入院头3d,测量体温4/d;体温平稳3~4d后改为2/d;暖箱中患儿测体温每4h一次。 5、按医嘱进行母乳或人工喂养,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患儿应抱起喂奶。喂奶前换尿布,喂时防止呛咳,喂毕后轻拍背部排气,并使其侧卧。喂药时亦应抬高头部,顺口角缓慢喂入,防止呛咳。 6、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沐浴一次,保持皮肤皱折处清洁、干燥,重危者可擦浴,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并涂以10%鞣酸软膏或消毒油剂。勤换尿布,防止臀红,臀红时用远红外线灯或白炽灯每日照射局部;每3~4h为患儿更换体位一次。 二、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身长小于47厘米的活产新生儿。早产儿各器官生理功能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死亡率高,更须加强护理,要精心、细心的观察微小

变化,及时发现异常,给预处理。 1、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地板、工作台、床架等均要湿式打扫,病室24小时空气消毒,每周二、五大扫除,用具要灭菌。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护理按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接触护理早产儿前后要洗手。 3、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相对湿度在55一65%,床单为整洁、平整、干爽。如患儿体重〈2000g或体温低于36oC应放入暖箱保暖。暖箱温度按日龄及体重的不同调节其中性环境温度。暖箱湿度55-66%。保持暖箱清洁,每周二、五擦拭消毒二次。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头偏向一侧,上身抬高30度防止返流呛咳。随时注意有无呛吐以防窒息。如出现呼吸暂停,可刺激皮肤(弹足底)等方法,使小儿啼哭,使呼吸暂停消失,如不能恢复,使用简易复苏囊复苏,同时汇报医生。 5、早产儿缺氧时给于氧气吸入,要密切观察用氧疗效,及时降低氧浓度,以防止氧中毒的发生。 6、加强喂养早产儿要用早产儿专用奶粉,严格按比例配制,注意温度,奶量要准确,每2h1次。无吸吮能力及吞咽能力差的可给予鼻饲,每次喂奶前要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是否有潴留。详细记录出入量。 7、加强基础的护理,体重在1000g-1500g的每日油浴一次。2000g以上每日洗澡一次。每日定时定秤称体重并记录。 8、加强病情观察早产儿病情复杂,变化快,应该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同时需观察患儿的面色。及时做好护理记录,及24h出入量的记录。备好抢救药及抢救物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 9、出院时向家长详细讲解患儿喂养及护理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