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胃复安等药物引起的椎体外系反应表现及处理

-胃复安等药物引起的椎体外系反应表现及处理

-胃复安等药物引起的椎体外系反应表现及处理
-胃复安等药物引起的椎体外系反应表现及处理

胃复安等药物引起的椎体外系反应表现及处理胃复安主要作用是抑制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有较强的止吐作用,并促进胃及十二指肠蠕动,加速胃排空。大剂量应用可阻断黑质纹状体中多巴胺受体,破坏了多巴胺、乙酰胆碱的平衡,导致锥体外系症状,多发生于婴幼儿和老年人。主要表现有:肌震颤、肌肉抽搐、头向后倾、斜颈、阵发性双眼向上注视、语言障碍、共济失调、静坐不能、流涎、鸭步、面具脸等。一旦发生上述症状,应立即停用胃复安,给予以抗惊厥、镇静药,抗胆碱能药物及抗组胺剂治疗。

很多药物都可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锥体外系兴奋作用,并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对锥体外系的控制失调,使得锥体外系兴奋性增强,结果由锥体外系控制的肌力和肌紧张度失控,从而引起一系列与肌力和肌紧张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是完全可以有效预防的,关键在于要遵医嘱用药,不要轻易加大用药剂量,更不要随意买药来服用。如果出现异常就要与医生及时取得联系。

胃复安小儿剂量和不良反应的处理

胃复安小儿剂量和不良反应的处理

胃复安小儿剂量是0.2-0.3mg/kg*次

胃复安所致锥体外系症状临床表现:两眼凝视,头强直性后仰,头颈僵硬性扭向一侧,四肢强直性痉挛,呈角弓反张,面部肌肉抽搐.呈持续性发作.治疗措施:1停用胃复安药物;2促进排泄;3用安坦,眠尔通;4小量镇静剂;5积极治疗原发病。

【注意】胃复安致急性肌张力障碍

引起急性肌张力障碍最多见的为抗精神病药物,如吩噻嗪类,其导致急性肌张力障碍发生率占2%~3%。胃复安引起急性肌张力障碍发生率为1%,大多在用药后1~2天发病,且剂量不需太大,多为10~30mg/d,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胃复安选择性作用于D2受体而起止吐作用,D2受体被抑制后,由D1受体执行的功能占优势,出现颈部、口部的异常运动,表现为急性肌张力障碍。

大剂量或长期应用胃复安可能因阻断多巴胺受体而使胆碱能受体相对亢进,导致锥体外系反应,主要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急性肌张力障碍、迟发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等神经系统副作用。但笔者所见以急性肌张力障碍更多见。

治疗

首先应停用胃复安,并给予苯海索等抗胆碱药物治疗。苯海索口服发挥作用较慢,一般在症状控制后,防止复发给予口服。起效比较快的药物有苯海拉明20~40mg/次静脉注射,安定10~20mg静脉注射可迅速缓解症状,且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能改善焦虑等症状,可考虑优先给予。

参考书目:徐太平,管淑娟2005-7-2 10:05:37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年6月第2卷第6 期

胃复安不良反应被误诊

一9岁男孩,因恶心呕吐,腹泻,某医院给予肌注胃复安治疗。约半小时后,患儿出现头后仰,颈强直,阵发性双眼上翻凝视,肌肉震颤,抽搐等征。该院按低钙抽搐治疗无效,又疑为病毒性脑炎,遂急送湘雅医院急症科。

患儿无既往类似发作史,否认外伤,癫痫家族史。查体:体温37,意识清,双眼上翻,凝视,四肢肌肉震颤,抽搐,头后仰,颈强直,心肺及腹部检查无异常,头颅及CT检查无异常。经教授查房,考虑为胃复安所至锥体外系反应,给予地西泮5mg im,20分钟后,患儿上述症状逐渐缓解,观查3天未再发作。

该患儿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步行出院,患儿家属感到十分欣慰,但欣慰之余,也有几多疑虑,甚至怀疑初治医生用错了药。笔者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做出确切回答:医生并未用错药,产生这些症状是胃复安的不良反应之一。

胃复安是治疗消化功能异常的常用药,广泛应用于治疗药物,尿毒症及放射治疗引起的呕吐。近年来该药还出现很多新用途,但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应引起关注。

胃复安临床上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锥体外系反应,主要为以下几点.

急性肌张力障碍:一般用药后48小时出现颈后仰,斜颈,肢体姿势异常,两眼不自主向上凝视,牙关紧闭或强制性张口,伸舌,说话不清等.一般停药后1~2日消失。

迟发性运动异常:一般用药后1~19个月出现症状,平均10个月。表现为不自主反复发作的伸舌,过度紧张和闭口,下颌偏斜,鬼脸,肢体舞蹈样运动,重者角弓反张,肢体扭转痉软等.停药2~3个月可住逐渐消失。

帕金森综合征:一般用药后2~10十日出现表情呆滞,舌头发硬,少语,颈部固定,手足震颤,肢体发硬不灵活等.停药2~4日症状消失。

静坐不安和不安腿综合征:一般用药后30分钟至24小时,也有在5~6个月时出现在下肢,较对称性深部肌肉酸胀,刺麻,极度不安,坐卧不宜,夜间加重,下床活动,改变体位或局部按摸,症状可缓解。停药后症状消失,严重者可致药原性抑郁,甚至出现自杀。

除此以外,该药不良反应还可表现为困倦和乏力,多见于药后30分钟至1小时,出现四肢软弱无力.另外还可引起顽固性膈逆;呼衰及胰腺淀粉酶升高等不良反应。

使用胃复安时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严格掌握适应征.胃复安通过阻滞多巴胺受体而作用于延髓化学感受器,具有强大的中枢镇吐作用,仅对手术后,药物,尿毒症及放疗引起的呕吐有效,对前庭功能紊乱引起的呕吐无效;因其系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较易透过血脑屏障,当其阻断了中枢的多巴胺受体后,常致锥体外系症壮.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全,更易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因此婴幼儿,孕妇应慎用;急性胰腺炎和恢复期不宜应用,因其可使胰淀粉酶升高;乳癌病人禁用,因其可促使催乳素释放。二是要关注配伍禁忌。胃复安与氯丙嗪等吩噻嗪类合用,会增加锥体外系副作用;与阿托品,普鲁本辛,癫茄合剂合用,止吐作用减弱.三是因其可使胃和上部肠段运动增加,可促使阿斯匹林,对乙酰氨基粪,乙醇,吡氨青酶素,左旋多巴等药的吸收增加,使用上述药物时要谨防这些药物导致的中毒.四是本药液遇光变黄色至黄棕色,其毒性增大不可供药用。

654-2与胃复安的配伍宜忌(中国中医药报2591)

654-2和胃复安都是治疗消化道疾病的常用药物,前者能解痉止痛,后者能止呕止吐,有时医生会同时应用这二种药物。作为药师,接到这种处方后,一般会认为这是一种不合理配伍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其理由是:

胃复安为胃肠促动力药,能兴奋胃肠平滑肌,使胃运动功能亢进,促进食管和胃的收缩,加速胃排空,提高食物通过率,防止胃肠道内容物的反流,因此可单独用于反流性食管炎、食欲不振、嗳气,胃部胀满及顽固性胃气胀时,这时如

加用654-2,会使作用减弱。

654-2的作用是松弛胃肠平滑肌,抑制其蠕动,使胃排空减慢,解除胃肠肌痉挛,并能减少胃酸的分泌,因而可单独用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胰腺炎以及胃肠蠕动亢进引起的绞痛等。很明显,胃复安能加速胃窦部排空,此时如合用,无疑会产生对抗效果。

但二者的拮抗作用也可以用于临床治疗。某杂志曾报道一病例,患者,男,39岁,因胃脘部胀痛不适、食欲不振来门诊,经医生检查后,服用654-2两片(选药错误),胃部胀痛非但不减,反而胀痛加剧,两胁疼痛难忍。当患者再次回来检查,胃区轻压痛,无反跳痛,叩诊呈鼓音,无板状腹,无移动性浊音,即给予患者胃复安10mg肌注,少顷,病人打呃矢气之后,述胃脘部胀痛消失。该病例提示,对于应用654-2引起腹胀不适的病人,可用胃复安对抗治疗。

另外,对于胆绞痛伴有呕吐的病人,胃复安与654-2合用,不应视为不合理用药,因为二者的作用这时恰恰相辅相成。

胃复安除兴奋胃肠平滑肌外,还能抑制延髓的催吐化学感受区,达到止吐的作用;它对胆道平滑肌的作用与胃肠道不同,不但不兴奋,对胆管括约肌还有松驰作用,调整胆管运动和胆汁分泌;另外,它还有镇静、治疗腹痛的作用。因此,在胆绞痛时,胃复安、654-2都能松弛胆管括约肌,合用能提高疗效。对于胆绞痛伴呕吐的病人,654-2能解除平滑肌痉挛,治疗内脏绞痛;胃复安本身的治疗腹痛和镇静作用能减轻疼痛。在止吐方面,二药合用也比单用一种药效果好。

因此,药师在接到“654-2加胃复安”的处方后,要弄清医生的治疗目的,不可一概拒绝调配。(常怡勇)

胃复安又叫甲氧氯普胺,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抗胆碱药(如阿托品,654-2,东莨菪碱等)也常用于胃肠痉挛所致的疼痛、呕吐等治疗。从理论上讲,两者对胃肠道平滑肌的作用机理是相反的,但是近年来报道,两者联合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胆囊炎胆石症所致的腹痛、呕吐均获得了显著的疗效。其用法是一般成人肌注胃复安10~20毫克、阿托品0.5毫克,20分钟左右腹痛、呕吐即逐渐缓解并进入睡眠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阿托品能解除平滑肌痉挛,大剂量胃复安亦能使胃肠平滑肌松弛(有时用10毫克腹痛不缓解者,用至20毫克腹痛即消失);胃复安可通过阻滞多巴胺受体而抑制延脑催吐化学敏感区,阿托品能解除幽门痉挛和胃壁过度蠕动。因此在治疗呕吐时,两种药物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胃复安和抗胆碱药联合使用还可用于治疗胆绞痛,因为它们均可松弛胆管括约肌,从而提高了胆绞痛的治疗效果。

但是在某些疾病的观察治疗中证明,胃复安与654-2等抗胆碱药联用会降低治疗效果,如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暖气、胃部胀满、食欲不振、返流性食管炎。急性胰腺炎等。因此两药联用应根据具体病情而定,不能一概而论。近年来发现,胃复安在反复用药或剂量过大时会出现锥外系统反应,病人出现斜颈、肌肉震颤、抽搐、发音困难等。但停用药物或用安定药物治疗可缓解。因此应严格掌握适应症,不可随意联用。

病例:

我的一位朋友是酒店经理,常常忙于应酬,生活缺乏规律,因此患有慢性胆囊炎和慢胃炎,经常到医院来。

春节刚过,他又来找我,愁眉苦脸地说:“医生,呃,这几天我的胃胀痛,吃什么都不消化呢,你快给我开支胃复安和阿托品合在一起打打。”说着,他还不时地打呃。原来,过节期间酒店忙,他休息不好,又多喝了几杯酒,胃炎又犯了。我给他检查后,便开了一支胃复安,让护士给他注射。

他一看没开阿托品,非要加一支不可,我告诉他,胃复安与阿托品相“克”,合用作用会减弱的。他这下抓住理了:“那上次你不是把这两种药给我一起用过吗?效果满好,怎么这次又相‘克’了? 呃……”

我突然想起来,五一节的时候,他多吃了点油腻的食物,胆纹痛发作了,当时他上腹疼痛难忍,双膝跪地,大汗淋漓,还不时地呕吐。我当时给他打了一支胃复安另加一支阿托品,症状一会儿就缓解了,不曾想他迷信上了这两种药,怪不得他今天一进门就点药呢。

我对他说:“病人应该听医生的,这样吧,你先打一支胃复安,坐下来听我给你再上一课,你就会明白的。”他一听有道理,便老实地让护士打了针,然后听我“讲课”。

胃复安与阿托品都是消化系统的常用药物,它们作用的对象都是胃肠道平滑肌。胃复安对胃肠道平滑起兴奋作用,而阿托品则起松弛作用,在这方面,两药相拮抗,可以说是一对冤家,合用时作用将相互削弱。

胃复安为胃肠促动力药,能兴奋胃肠平滑肌,使胃运动功能亢进,促进食管和胃的收缩,加速胃排空,提高食物通过率,防止胃肠道内容物的反流,因此可单独用于反流性食管炎、食欲不振、嗳气、胃部胀满及顽固性胃气胀等,此时不宜加用阿托品,否则会使作用减弱。

阿托品为抗毒覃碱药物,作用是松弛胃肠平滑肌,抑制其蠕动、使胃排空减

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后的处理办法

行业资料:________ 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后的处理办法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后的处理办法 1、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尿量明显减少、黄疸、乏力等,可能是药物引起了肝肾功能损害、血细胞减少等,患者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医生会给予必要的保肝、升高血细胞治疗。对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如急性肾功能衰竭、暴发性肝炎等,医生会采取有力的措施积极抢救。 2、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或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特异性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药疹、磺胺药引起的溶血性黄疸等,一经发现,应立即停药。因为这一类不良反应与用药的剂量无关,而且反应的严重程度难以预料。 3、不良反应的产生与服药剂量有关,而且反应较重,难以耐受:需减量或改用其他药物。例如,一种抗高血压药物服用剂量较大时,可以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若改成联合用药控制血压,则每一种药物剂量都不大,可使不良反应降到最低程度。 4、药物不良反应较轻,按病情不允许停药:可继续用药,同时作对症处理。例如,为了避免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可改在饭后服药;服用容易在尿中形成结晶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等)时,应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可以减少药物对肾脏的损害。 荻港海螺高压开关柜操作中发生拉弧 一、事件现象 第 2 页共 6 页

xx年11月4日12:25分左右,矿山分厂调度员反映3004(3)长皮带电机局控无法停机,随即通知值班电工及技术人员,现场检查后将3004(3)皮带综合柜电源断开,到该皮带电机高压柜所在的3#原料电力室进行检查,发现3004(3)高压柜处于合闸状态,立即用柜上“停止”按钮手动操作对高压柜进行分闸,但高压柜未动作,于是采用机械手动操作杆强行分闸,高压柜分闸成功。在确认高压柜上电流表为零且指示灯也显示分断位置后,按照高压柜操作规程进行停电手车退出操作。在退出高压柜小车过程中柜内突然出现弧光,同时伴有较大响声,3#原料一二段高压进线全部掉电,同时制造一分厂3#窑及余热发电1#机组全部跳停,总降并联快熔柜和发电快熔柜爆炸桥同时动作。公司专业管理人员在接到汇报后立即组织电气人员对受损高压柜进行检查处理,同时联系快速开关柜相关备件。 电气人员将故障高压柜小车退出后,发现上静触头和上动触头均因拉弧烧毁严重,已无法继续使用。对备用柜进行检查,打到试验位置进行手动分合闸正常后,采用备用柜恢复3#原料一二段高压进线。发电快熔备件于当日20:00到货,更换检查后发电恢复正常。 开关柜损坏情况 二、原因分析 1、通过对受损高压柜进行认真检查并组织分析研讨,一是电气人员对此柜手动机械分闸后,在向外退小车过程中,手车合闸控制回路在动静触头未完全脱离位置情况下瞬间合闸,导致带负荷启动高压电机,触头拉弧烧损;二是下触头未出现拉弧现象,原因为下触头此时尚未脱开,动静触头接触较好;三是检查控制回路接线正常。小车的工作位置限位动作不灵敏,在小车操作过程中限位未及时断开,干扰合闸信号, 第 3 页共 6 页

抗菌药物滴注时间要求

常用抗菌药物滴注速度要求 抗菌药物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也发生许多不良反应。滴注速度不当是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药物要求快速滴注,以迅速提高血药浓度起到良好的抑菌或杀菌作用;有些药物则要求滴注速率要缓慢,以防止药物产生不良反应。 多数时间依赖性的抗菌药物,如?-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按其性质要求快速进入体内,在短时间内形成较高的血药浓度,同时又可减少药物分解产生致敏物质,使药物效价下降并产生不良反应。所以大多数的B-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静脉滴注时,将每次剂量溶于100ml液体内0.5-1小时内滴入。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其毒性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如果滴注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血药浓度过高,则其毒副作用增大。 通过查阅我院抗菌药物的说明书及各类药学专业文献,进行总结我院常用抗菌药物中有明确滴注速率要求的抗菌药物。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剂量为750mg时,滴注时间 不少于90分钟; 洛美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成人每次0.2g,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 莫西沙星注射液:推荐剂量为0.4g qd 静滴,滴注时间为90分钟; 阿奇霉素注射液:稀释最终浓度为1.0-2.0mg/ml,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 克林霉素注射液:稀释浓度不超过6mg/ml,滴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1.2g用量滴注时间不少于1小时; 万古霉素:稀释浓度为5mg/ml,,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 磷霉素:用250ml-500ml的5%的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每次静脉滴注时间应在1-2小时以上;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时最大滴注速率为0.2g/小时; 注射用伏立康唑:稀释浓度为2mg/ml,稀释后每瓶滴注时间须1至2小时; 甲硝唑、替硝唑注射液: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 注射用阿昔洛韦:每次滴注时间在1小时以上; 注射用更昔洛韦:每次滴注时间在1小时以上;

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

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 发表时间:2018-06-05T13:56:24.30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2期作者:李洁玲 [导读]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容易引发一些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抗菌药物使用的价值作用 李洁玲 罗定市人民医院 527200 【摘要】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容易引发一些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抗菌药物使用的价值作用,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从现状来看,临床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以及多肽类抗菌药物等。本次重点对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因素 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可能引发一些不良反应,比如在不合理使用或者滥用的情况下,发生情况便较为突出。当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下,一方面会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另一方面还会对社会带来不良影响[1]。为了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 一、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从最新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进展来看,常见抗菌药物较多,同时在受到一些因素影响之下,也容易引发明显的不良反应,总结起来,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 (1)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此类抗菌药物能够对细菌产生选择性杀菌效果,且对宿主的毒性偏小;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包括:其一,神经系统反应、精神系统反应;其二,低钾血症;其三,肾损害;其四,引发胆汁代谢紊乱以及肝功能损害等;其五,造成二重感染、血液系统疾病以及戒酒硫样反应等等[2]。 (2)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该类抗菌药物主要起到杀菌的效果,归类为静止期杀菌药物。主要引发的不良反应为:一方面,出现肾毒性不良反应,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以原形的方式没才能够肾脏排泄,同时在受到细胞膜吞饮作用的影响之下,导致药物在肾皮质当中蓄积,进一步出现肾毒性,可导致患者出现肾小管肿胀,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肾小管急性坏死等。另一方面,引发营养不良综合征;此外,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耳毒性、周围神经炎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3)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该类抗菌药物容易引发较多的不良反应,比如导致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或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包括抽搐、颅内压上升以及癫痫等;比如导致患者出现肝肾损害。 (4)多肽类抗菌药物。主要涉及的不良反应为肾毒性不良反应,比如导致患者出现感觉障碍或者神经肌肉组织等;同时还包括局部刺激症状等。 二、常见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 根据临床研究进展,发现常见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1)性别和年龄因素。相关临床研究发现,导致常见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女性所占比重高于男性,表明由于女性生理结构比较特殊,在对药品的敏感性上要比男性高。与此同时,还有研究者表示,女性患者在对事物进行观察过程中,比较仔细,容易引发不良反应。从年龄来看,发现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处于衰退阶段,进一步使得老年人的药物肝脏代谢以及肾脏清除能力下降,在药物处于患者体内蓄积的情况下,便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2)给药途径因素。在静脉滴注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出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虽然静脉滴注可以使肝脏首过消除效应的发生得到有效避免,进一步增强疗效,但也易引发不良反应,总结起来,和pH、微粒以及渗透压等存在关联性。此外,有学者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在溶媒选择不当、药物配制方法不够合理以及输液速度没有合理控制的情况下,也容易引发不良反应[3]。 (3)患者自身因素。对于肝病与肾病患者,在所选用抗菌药物不当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出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对于哺乳期妇女,因为部分药物会通过乳汁为渠道,然后进入婴儿体内,进一步引发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对抗菌药物耐受性偏低,在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菌药物的情况下,易出现药物不良相互作用,进一步引发不良反应。 三、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分析 常见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在认真分析导致出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会有必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 (1)对患者的过敏史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史详细了解,针对老年患者,需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对于患儿,需合理控制抗菌药物的剂量,避免过多使用抗菌药物剂量,导致出现不良反应。 (2)针对肝病与肾病患者,需合理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并适当减少抗菌药物的剂量;针对哺乳期妇女,则需谨慎使用抗菌药物,从而确保母婴的健康。 (3)确保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对于联合用药,需结合患者的病情,做好药物不良反应预先评估,确保联合用药的科学性。在使用会对脏器功能造成损害的要求的情况下,有必要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检查;在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情况下,有必要对患者的听力以及肾功能进行检查,使用氯霉素的情况下,有必要对患者的血象情况进行检查[4]。 (4)对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认真分析,进一步采取停药处理措施,避免不良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对于药物迟发反应,需充分重视,例如药物的致癌风险等等。 四、结论 通过本课题的综述研究,发现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当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下,轻则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重则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有必要针对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临床发现常见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患者的性别、年龄存在联系,同时和给药途径以及患者自身因素存在联系。为了加强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合理使用,有必要在使

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后的处理办法实用版

YF-ED-J2697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后的处理办法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后的处理办法 实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尿量明显减 少、黄疸、乏力等,可能是药物引起了肝肾功 能损害、血细胞减少等,患者应立即停药,并 及时就医,医生会给予必要的保肝、升高血细 胞治疗。对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如急性肾功 能衰竭、暴发性肝炎等,医生会采取有力的措 施积极抢救。 2、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或由于遗传因素 造成的特异性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药 疹、磺胺药引起的溶血性黄疸等,一经发现,

应立即停药。因为这一类不良反应与用药的剂量无关,而且反应的严重程度难以预料。 3、不良反应的产生与服药剂量有关,而且反应较重,难以耐受:需减量或改用其他药物。例如,一种抗高血压药物服用剂量较大时,可以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若改成联合用药控制血压,则每一种药物剂量都不大,可使不良反应降到最低程度。 4、药物不良反应较轻,按病情不允许停药:可继续用药,同时作对症处理。例如,为了避免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可改在饭后服药;服用容易在尿中形成结晶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等)时,应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可以减少药物对肾脏的损害。

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后的处理办法(2021版)

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后的处理办 法(2021版) Understand the common sense of safety, you can understand what safety issue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daily work, and enhance your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291

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后的处理办法(2021版) 1、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尿量明显减少、黄疸、乏力等,可能是药物引起了肝肾功能损害、血细胞减少等,患者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医生会给予必要的保肝、升高血细胞治疗。对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如急性肾功能衰竭、暴发性肝炎等,医生会采取有力的措施积极抢救。 2、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或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特异性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药疹、磺胺药引起的溶血性黄疸等,一经发现,应立即停药。因为这一类不良反应与用药的剂量无关,而且反应的严重程度难以预料。 3、不良反应的产生与服药剂量有关,而且反应较重,难以耐受:需减量或改用其他药物。例如,一种抗高血压药物服用剂量较大时,可以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若改成联合用药控制血压,则每一种药物

剂量都不大,可使不良反应降到最低程度。 4、药物不良反应较轻,按病情不允许停药:可继续用药,同时作对症处理。例如,为了避免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可改在饭后服药;服用容易在尿中形成结晶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等)时,应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可以减少药物对肾脏的损害。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抗菌药物考试题库(含答案)

第二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业知识第一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架构、技术支持体系与策略 一、多选题 1、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AST)的职责 A、制订和执行适合医院实际情况的管理细则 B、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和负责实施 C、开展微生物学监测 D、制订和建立资料管理制度 E、开展科研工作 2、按抗菌药物处方过程设计的管理策略有 A、教育/指南 B、处方集/限制 C、处方点评和反馈 D、循环用药 3、下列哪种抗菌药物属于时间依赖性药物 A、青霉素类 B、头孢菌素 C、环丙沙星 D、红霉素 E、阿奇霉素 4、短程抗菌治疗主要适用于 A、宿主免疫机制健全B单一敏感菌感染C不存在影响抗菌药物作用的局部组织因素 D、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 E、以上都是 5、关于抗菌药物转换治疗下列哪项概念是不正确的 A、包括“降级”治疗 B、包括“降阶梯”治疗 C、包括序贯治疗 D、特指由静脉给药转为口服给药 E、降低用药剂量 二、问答题 1、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AST)的职责有哪些? 2、根据处方过程的抗菌药物管理策略主要有哪些? 3、你所在医院目前实行的抗菌药物管理策略有哪些?你的看法怎样? 4、如何根据抗菌药物的PK/PD理论优化抗菌治疗? 5、除了处方集/限制外,减少抗菌药物暴露或用量的措施还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多选题 1、ABCDE 2、ABCDE 3、ABD 4、ABC 5、BE 第二章抗菌药物应用与医疗质量控制 一、单选题 1、有关抗菌药物使用权限,正确的是 A、临床应用时间长、安全有效、经济且耐药较少的药物属非限制使用 B、仅不良反应明显的药物不属于限制使用 C、仅对细菌耐药性影响明显的药物不属于限制使用 D、临床应用资料少的药物不能限制使用

抗菌药物考试部分题目答案

1.下列关于硝基咪唑抗菌药说法错误的是:D 2.下面关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说法错误的是:B 3.关于头霉素类抗菌药说法正确的是:C 4.关于广谱青霉素说法错误的是:A 5.以下不属于青霉素类的药品是:D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与防治考试 下列哪种药物可能引起假膜性肠炎的不良反应?B 2.下列哪种药物可能引起肌腱炎或肌腱断裂?D 3.下列哪种药物可能引起皮肤光敏反应?C 4.在下列药物中,哪种抗菌药物的低血糖风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最高?B 5.下列哪种药物不宜用于有癫痫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D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管理制度考试 1.三级综合型医院购进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C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新版本是哪年颁布的?D 3.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______是主要负责人、______第一责任人?C 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2月13日经卫生部审议通过,自()开始施行?D 5.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提高抗生素认识周,其目标是提高全球对抗生素()问题的认识?B 窗体底端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策略考试 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得超过:A 2.下列哪种情况不考虑预防用药?D

3.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抗菌药物过度的预防应用,可通过()加强全院控制感染的环节管理:D 4.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件规定:应严格控制()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C 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应实现:D 做好药事管理,保证合理用药考试 1.药师的定位是B 2.与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属于卫生部发文的是A 3.不合理用药存在的原因不包括B 4.不合理用药存在的原因中人员因素包括D 5.在如何做好合理用药中什么事保障D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考试 1.降糖药与甘草合用会:B 2.下列中药哪个含有雄黄:A 3.关于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错误的是:A 4.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应遵循:C 5.酶类制剂如胃蛋白酶、胰酶、淀粉酶、多酶与含鞣质的中成药合用会:A 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考试 1.喹诺酮类不良反应包括:D 2.关于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3.关于青霉素类药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4.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应用于:D 5.关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浅谈中药的安全性考试

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后的处理办法

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后的处理 办法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尿量明显减少、黄疸、乏力等,可能是药物引起了肝肾功能损害、血细胞减少等,患者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医生会给予必要的保肝、升高血细胞治疗。对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如急性肾功能衰竭、暴发性肝炎等,医生会采取有力的措施积极抢救。 2、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或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特异性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药疹、磺胺药引起的溶血性黄疸等,一经发现,应立即停药。因为这一类不良反应与用药的剂

量无关,而且反应的严重程度难以预料。 3、不良反应的产生与服药剂量有关,而且反应较重,难以耐受:需减量或改用其他药物。例如,一种抗高血压药物服用剂量较大时,可以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若改成联合用药控制血压,则每一种药物剂量都不大,可使不良反应降到最低程度。 4、药物不良反应较轻,按病情不允许停药:可继续用药,同时作对症处理。例如,为了避免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可改在饭后服药;服用容易在尿中形成结晶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等)时,应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可以减少药物对肾脏的损害。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

常见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

常见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2007-6-27 15:02:25 【 大 中 小 】 【您是本文第 位读者】 抗菌药物是全球应用最广泛和滥用最明显药物之一,也是目前造成 药源性疾病、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就抗菌药物使用的有关 问题及建议,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供大家交流。 一、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一) 肝脏损害:通常抗菌药物吸收后经肝脏代谢,其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有二类:一是肝细胞损害,常见药物有大环内脂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大剂量β内酰胺类。二是胆汁淤滞,主要有氯霉素类和林可霉素类。 (二)肾脏损害:药物经肠道吸收后,以原型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易导致肾脏损害。肾损害最常见于氨基糖苷类抗菌素,毒性强弱为: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磺胺类致尿路闭塞的危害性严重程度:磺胺噻唑>氨苯磺胺>磺胺甲基异恶唑。 (三)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听力、视力、周围神经系统病变以及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等。引起耳毒性作用有两类:(1)前庭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眩晕和平衡失调,毒性频度为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2)耳蜗神经损害,造成耳聋,毒性频度为新霉素>卡那霉素>紫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链霉素>妥布霉素。 (四)血液系统损害:各类抗菌药物在长期和大量应用时都可能影响血细胞的生长,导致血细胞减少。氯霉素类最容易影响粒白细胞的生成,甚至全血降低而致药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五)消化道反应:多见恶性、呕吐、腹胀、便秘等,几乎所有抗菌药物都可以引起。特别是四环素类、大环内脂类、抗真菌类,甚至三代头孢菌素。克林霉素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是恶性、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其次可引起严重心血管和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克林霉素磷酸脂静脉滴注可引起静脉炎、肌肉注射局部可出现疼痛、硬结及无菌性脓肿,其它还有皮疹、皮肤瘙痒、肝、肾功能异常,中性粒细胞减

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后的处理办法(正式)

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后的处理 办法(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尿量明显减 少、黄疸、乏力等,可能是药物引起了肝肾功 能损害、血细胞减少等,患者应立即停药,并 及时就医,医生会给予必要的保肝、升高血细 胞治疗。对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如急性肾功 能衰竭、暴发性肝炎等,医生会采取有力的措 施积极抢救。 2、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或由于遗传因素

造成的特异性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药疹、磺胺药引起的溶血性黄疸等,一经发现,应立即停药。因为这一类不良反应与用药的剂量无关,而且反应的严重程度难以预料。 3、不良反应的产生与服药剂量有关,而且反应较重,难以耐受:需减量或改用其他药物。例如,一种抗高血压药物服用剂量较大时,可以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若改成联合用药控制血压,则每一种药物剂量都不大,可使不良反应降到最低程度。 4、药物不良反应较轻,按病情不允许停药:可继续用药,同时作对症处理。例如,为了避免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可改在饭后服药;服用容易在尿中形成结晶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等)

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制度

1.目的:加强本院药品的安全使用和监管,确保病人安全。 2.范围:全院医疗工作人员。 3.定义: 3.1药品不良反应: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 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作用、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反应等。 3.2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 ①导致死亡; ②危及生命; ③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④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 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 ⑥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3.3可疑不良反应:指怀疑而未确定的不良反应。 3.4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4.相关文件 无 5.内容: 5.1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流程图 5.2根据政策和法规,医院须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

5.2.1药品不良反应小组职责 ①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和监测的工作制度及考核制度。 ②负责组织本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的教育和培训。 ③组织本单位不良反应监测的学术活动和相关科研过程。 ④配合各级药监局对本单位新的、严重、突发、群发、影响较大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药品不良 反应的调查,并执行处理决定。 ⑤负责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对相关不良反应/事件临床资料的调查。 ⑥负责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的监督实施,同时向有关部门汇报。 5.3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 5.3.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药品不良反应的检出、处理、评价、上报和预防。各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人员负责本科室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上报,不良反应监测小组根据上报数据制定预防措施。 5.3.2药品不良反应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发现可疑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必须及时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 5.3.3报告范围包括药品使用所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 5.3.4全院工作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一旦发现药品引起的可疑不良反应,有义务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兼职人员,由兼职人员通过本院不良反应上报系统及时上报。 5.3.5发现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可疑严重不良反应病例,必须由发现人以及时有效方式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由监测小组成员报告给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最迟不得超过72小时。 5.3.6发现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其他可疑药品不良反应和已载明的所有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由发现人员从医院“病人安全通报系统”中的“不良反应上报系统”进行报告,不良反应监测小组成员分析后通过网络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 5.3.7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应报告该药品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新药监测期已满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5.3.8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系统的填报应真实、完整、准确。 5.3.9监测小组每月汇总、整理不良反应报告情况,报药剂科主任。每年汇总一次,写出书面报告,上报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5.3.10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指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负责组织医院医疗、药学专家研究药品不良反应预防工作、药品不良反应的教育和培训工作等。

各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各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汇总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一)、青霉素类 青霉素类是通过抑制菌体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因人体细胞无细胞壁,青霉素对其几乎无影响。又因青霉素抗菌谱很广。所以深受患者欢迎。成为临床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但由于近年来大剂量、高浓度使用青霉素现象增多,其不良反应屡见发生。青霉素常见的不良反应有: ⑴、过敏反应:较常见,包括荨麻疹等各类皮疹、白细胞减少、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和血清病型反应; ⑵、毒性反应:少见,但静脉滴注大剂量本品或鞘内给药时,可因脑脊液浓度过高导致抽搐、肌肉阵挛、昏迷及严重精神症状等; ⑶、赫氏反应和治疗矛盾:用青霉素治疗梅毒等疾病时可由于病原体死亡致症状加剧,称赫氏反应。治疗矛盾也见于梅毒患者,系治疗梅毒病灶消失过快,而组织修补相对较慢或病灶部位纤维组织收缩,妨碍器官功能所致; ⑷、二重感染:可出现耐青霉素金葡菌、革兰阴性杆菌或念珠菌等二重感染; ⑸、应用大剂量青霉素钠可因摄入大量钠盐而导致心力衰竭。 (二)、头孢菌素类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半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目前,已有四代产品,应用十分广泛。临床发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存在以下几种常见不良反应: ⑴、过敏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可致皮疹、荨麻疹、哮喘、药物热、血清病样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头孢菌素的过敏性休克类似青霉素休克反应。两类药物间呈现不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对青霉素过敏及过敏体质者应慎用,有的产品在说明书中规定用前皮试,应参照执行。 ⑵、胃肠道反应和菌群失调多数头孢菌素可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对肠道菌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K缺乏。另外,也可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念珠菌感染等,尤以第二、三代头孢菌素为甚。 ⑶、肝毒性多数头孢菌素大剂量应用可导致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酯酶、血胆红素等值的升高。 ⑷、造血系统毒性头孢菌素偶可致红细胞或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细胞增多等。 ⑸、肾损害主要绝大多数的头孢菌素由肾排泄,以第一、二代头孢为多见,偶可致血液尿素氨、血肌酐值升高、少尿、蛋白尿等。其中头孢噻啶的肾损害作用最显著。头孢菌素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肾损害显著增强。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程序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程序 1、立即停用发病前用过的所有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是个较复杂的致病过程,有时一种药物可引起多个系统的症状,有时是几种药物共同作用产生同一结果。在一时难以确定是哪种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必须停用发病前用过的所有药物,然后根据需要重新筛选疗效近似的药物代替。比如孩子用阿斯匹林后发生哮喘,可改用扑热息痛,同样也能起到退热止痛的效果。 2.清除体内残留式物 如果药物是口服的,可用木筷或小勺轻轻刺激喉部使其呕吐,吐过之后嘱其饮水,然后再刺激咽部,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将胃内残留的药物吐尽为止。如果服药时间较长,药物已进入肠道,可服些鲜牛奶、绿豆汤、浓茶、豆浆、豆腐脑等。这些食物可起到稀释药物和延缓药物吸收的作用。如果家中有药用炭,服一些最好,因该药能吸附药物,可起到阻止药物被肠道吸收的作用。如果没有该药,可将大米或小米用微火炒焦服用,也能起到与药用炭近似的效果。做完上述紧急处理后,应带孩子去医院或找医生就诊,如果没有条件去医院,可再服些缓泻剂,以便使药物尽快排出体外。如果药物是注射在四肢,可用止血带或橡皮筋缚于注射部位的上端(但必须注意,每隔20分钟应放松3分钟一次),也能起到延缓药物吸收的作用。 3.一般过敏与过敏性休克的处理有些药物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如皮疹、黏膜水肿、哮喘等。如果发现这些症状,可给服些抗过敏药物如息斯敏、扑尔敏或苯海拉明等。如果发现孩子用药后很快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指甲青紫,昏迷等症状,应紧急送医院或通知医生来抢救。在送医院或等医生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孩子呼吸、心跳停止,可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挤压(但注意不要用力太大),也可将左手掌平放在孩子左胸部,然后用右手握拳击打自己的手背。有条件的可立即注射肾上腺素、非那根或者静脉滴注5%~10%的葡萄糖加氢化可的松。

抗菌药物知识考核

抗菌药物知识考核Ⅰ(基础用药部分) 1、青霉素G最适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菌种是 A肺炎杆菌B痢疾杆菌C溶血性链球菌D绿脓杆菌E变形杆菌 2、青霉素G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肝、肾损害B耳毒性C二重感染D过敏反应E胃肠道反应 3、细菌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是 A细菌的代谢途径改变B细菌产生了水解酶C细菌细胞膜对药物通透性改变D细菌产生大量PABA(对氨苯甲酸)E细菌产生钝化酶 4、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应首选的抗生素是 A四环素B氯霉素C链霉素D青霉素G E红霉素 5、对耐药金葡菌感染治疗用的半合成青霉素是 A青霉素V B苯唑西林C氨苄西林D羧苄西林E阿莫西林 6、对阿莫西林描述错误的是 A对肺炎双球菌、变形杆菌的杀菌作用较氨苄西林弱B胃肠道吸收好C为对位羟基氨苄西林D抗菌谱、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相似E用于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7、、克拉维酸与阿莫西林配伍使用是因前者可 A减少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B扩大阿莫西林的抗菌谱C抑制β—内酰氨酶D延缓阿莫西林经肾小管的分泌E提高阿莫西林的生物利用度 8、头孢菌素中抗绿脓杆菌作用最强的是 A头孢曲松B头孢他定C头孢哌酮D头孢噻吩E头孢氨苄 9、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肾毒性较强的是 A苯唑西林B阿莫西林C头孢噻吩D头孢噻肟E青霉素G 10、对头孢菌素描述错误的是 A第一、二代药物对肾脏均有毒性B与青霉素仅有部分交叉过敏现象C抗菌作用机制与青霉素类似D与青霉素类有协同抗菌作用E第三代药物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作用均比第一、第二代强 11、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细菌对本类各药间有完全的交叉耐药性B酯化衍生物可增加口服吸收C不易透过血脑屏障D口服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E抗菌谱窄,比青霉素略广 12、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敏感的微生物是 A军团菌B链球菌C支原体D变形杆菌E厌氧菌 13、治疗军团病应首选的药物是 A氯霉素B四环素C庆大霉素D红霉素E青霉素G 14、红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 A耳毒性B肝损伤C过敏反应D胃肠道反应E二重感染 15、治疗支原体肺炎宜首选的药物是 A 链霉素B氯霉素C红霉素D青霉素G E以上都不是 16、红霉素与林可霉素联合使用可 A增加生物利用度B相互竞争结合部位,产生拮抗作用C扩大抗菌谱D增加抗菌活性E减少不良反应 17、对青霉素过敏的革兰阳性菌感染者可选用 A红霉素B氨苄西林C梭苄西林D以上都用E苯唑西林 18、治疗急、慢性骨及关节感染宜选用 A克林霉素B多西霉素C吉他霉素D青霉素G E多粘菌素B

药品的不良反应相关应急预案及程序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一、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一)应急预案 1、应严格适应症,出现不良反应停药报告医生并遵医嘱处理。 2、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3、患者在注射或输液时发生反应,如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寒战、面色苍白、皮疹、发热等,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4、出现休克者,行抗休克治疗 5、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6、及时报告药剂科、护理部。 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和药物进行封存。 (二)处理程序 停药→报告医生并遵医嘱处理→就地抢救→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及时上报→保留药物→送检 临床治疗中一旦发现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原则上应立即停药,并立即值班医生,同时报告护士长、科主任,停药期间应观察患者,采取简易的处置方法。根据医嘱进行处理,情况严重者立即抢救。如怀疑药品质量问题,应与药剂科联系,由药学人员、医护人员共同进行相关药物的封存工作。如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将撤下的输液器形成密闭状态,并用无菌治疗巾包裹,标明时间,冷藏备检。 临床科室发现不良反应,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时报告给药剂科不良反应监督员,并将未填齐项目填写完整。若不良反应症状仍未愈,药学人员将负责

继续检测事件发展,并负责与病人沟通进行情况进展登记。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时限不良反应发生后各部门需在一周内上报至药剂科,药剂科不良反应监测员及时到科室调查,并将发生情况按月向区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报。严重不良反应,科室及时上报给药剂科,药品监测员在一周内在线报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死亡病例最快速度及时上报。 出现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给予积极治疗,尽最大可能降低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向科室主任报告详细情况,按规定时限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并将情况分别报告医务科及药剂科。药剂科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病历讨论,究其不良反应与可疑药品的相关性,若与药品相关,分析是药品质量、多种药物相互作用,还是由于患者自身等原因造成,整理总结后通报全院。 药学人员有义务对医师及患者进行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传达和用药安全知识的宣传。 若因一种药物,同剂型、同批号在一周内连续出现3例或以上不良反应,药剂科应立即通知各疗区停用该批号药品,并在临床重点监测已用该药品患者的情况,通知生产厂家,告知其情况,共同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若为药品质量原因,药剂科将上报药事管理委员会,提请处理意见。 药剂科负责定期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通报及院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通报临床医护人员。 医务人员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流程 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当班护士即刻停药即刻通知当班医生

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抗菌药物特别是抗生素应用于临床后,使很多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一些以往认为无法挽救的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的预后已大有改观;但同时也带来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致残或致死。人们在实际应用抗菌药物时,常常只注重其治疗作用,对不良反应注意不够,因而造成治疗的失败。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毒性反应指由抗菌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等异常以及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其严重程度一般随剂量增大及疗程的延长而增加,多属于可逆反应。毒性反应是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在肾、神经系统、肝、血液、胃肠道、给药局部等。一般来说,氨基甙类、多粘菌素、万古霉素、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素容易产生多系统的毒性反应 2.变态反应几乎每一种抗菌药物都可引起一些变态反应,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大多由青霉素引起;最多见的是皮疹,各种抗生素均可引起;以发热、关节痛、荨麻疹为表现的血清病样反应则多见于青霉素和头孢霉素;万古霉素可引起红人综合症。另外,还有药物热、感光反应等。 3.二重感染指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新出现的感染。是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敏感菌群受到抑制而未被抑制的菌群乘机大量繁殖所致。二重感染的病原菌常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加以人体抵抗力因原发病和(或)原发感染而显著降低,二重感染常难以控制且死亡率较高。 为了预防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医务人员须做到: 1.真询问既往史,包含既往用药史、家族史及药物过敏史等,严格执行皮试常规; 2.应用任何抗菌药物前应充分了解其可能发生的各种反应及防治对策; 3.慎用毒性较强的抗生素,联合用药时要警惕毒性的协同作用; 4.避免长时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菌素; 5.出现不良反应要立即采取相应抢救及治疗措施。病人则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应用,切忌随意服用。

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制度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及管理制度 一.定义: 1.药物不良反应(ADR)系指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对人体有害或意外的反应。 2.ADR具体范围是: ⑴.所有危及生命,致残直至丧失劳动能力或死亡的ADR。 ⑵.新药投入使用后所发生的各种ADR。 ⑶.疑为药品所至的突变、癌变、畸形。 ⑷.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 ⑸.非麻醉药品产生的药物依赖性。 (6).疑为药品间相互作用的不良反应。 (7).其它一切意外的不良反应。 3.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组成: 组长:廖安辉 副组长:陈麒 组员:杨昌万林雅辉林果森吴文碧刘川 三.药品不良反应检测领导小组职能: 1 .负责监督全院的药品使用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药品的采购、储存、处方调配、特殊管理药品管理、临床使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安全用药等。

2.把ADR报告制度作为一项经常工作来进行。层层落实具体到 各科室及人员。 3.负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评价工作。 4.制定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和相关规定。 5.负责组织全院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教育、培训。 四.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范围: 1.上市五年以内的药品和列为国家重点监测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 2.上市五年以上的药品,主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严重、罕见或新的不良反应。 五.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程序与时限 1.一经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当事医务人员应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详细记录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过程(包括症状、体征、临床检验等),并按诊疗常规做好相应处置。 2.发生造成病人死亡或严重伤害的不良事件,应立即同时上报医务科、护理部、院领导。 3.ADR信息员一旦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详细记 录、调查、分析、评价、处理,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及时送交药品不良反应检测领导小组。再由ADR信息员每季度统一向西城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4.《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的填报内容应真实、完整、准 确。 5.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应报告该药品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新药

药品不良反应处理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处理制度 1为加强安全医疗、安全用药,规范全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和监测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2全院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医务人员应按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3医院设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回顾分析医院内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提出指导临床用药的意见,学习通报国家和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有关文件。 3.1药剂科临床药学室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运作的常设部门。 3.2各临床科室指定监控医生、护士各一名参与全院监控网络,负责本部门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4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承担全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工作,主要履行 以下职责: 4.1 负责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组织实施。 4.2 承担全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资料的收集、评价、反馈和上报工作; 4.3 对突发、群发、影响较大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组织调 查、确认和处理; 4.4 承担全院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通报和总结全院药品不 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情况; 4.5 承担省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委托的相关任务。 5 报告流程 5.1 医护人员一旦发现可疑的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进行网上呈报(院内网 填写《不良反应速报表》),必要时联系药剂科临床药学室。 5.2 药剂科在收到药品不良反应速报表后,在24小时内(法定休息日除外) 详细记录,分析因果,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按规定进行网上 上报,纸质报表留底备查。 6 医护人员发现紧急、严重或群发的不良事件需立即报告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夜 间或节假日通知总值班),相关人员接到报告后尽快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初

药物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药物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侨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药物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一、应急预案 1、应严格适应症,出现不良反应停药报告医生并遵医嘱处理。 2、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3、患者在注射或输液时发生反应,如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寒战、面色苍白、皮疹、发热等,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4、出现休克者,行抗休克治疗 5、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6、及时报告药剂科、护理部。 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和药物进行封存。 二、处理程序 停药→报告医生并遵医嘱处理→就地抢救→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及时上报→保留药物→送检 药品不良反应领导小组 1月1日

侨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用药错误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一、应急预案 1. 立即停止用药,静脉用药者保留静脉通路,改换其它液体和输液器。 2. 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 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口服者清除胃内容物。 4. 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 及时报告药剂科、护理部。 6. 保留输液器和药物送药剂科。 7. 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进行封存。 二、处理程序 立即停止用药→更换液体和输液器→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就地抢救→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及时上报→保留输液器和药物→送检 药品不良反应领导小组

1月1日 侨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化疗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流程 一、应急预案 1.立即停药,回抽残留药物,回抽的血及液体量以3~5ML为宜。 2.在渗漏部位皮下环行注射相应的解毒剂:A:蒽环类抗生素:局部注射地塞米松5mg+2%利多卡因100mg,1次/天,连续三天,减少局部疼痛和炎症反应;或局部注射8.4%碳酸氢钠5ml+地塞米松5mg,减少药物与NDA结合,减少炎症反应。B:氮芥、丝裂霉素:10%硫代硫酸钠4ml+0.9%NS6ml混合局部注射,使药物迅速碱化,减少与DNA结合,减少损伤。或维生素 C1ml+5%GS5ml,局部注射,阻止药物与局部组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植物碱类:也与蒽环类一样,用8.4%碳酸氢钠5ml+地塞米松5mg局部注射,起化学中和作用。 3.抬高患肢24~48小时,避免局部受压,促进血液回流,减少局部组织肿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