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252二 诸法无我

3252二 诸法无我

3252二 诸法无我
3252二 诸法无我

“二、〔诸法无我〕

一般人总以为事物上有一个独立存在的东西。依佛法说,存在的事物都不过是因缘和合的假相,其中没有什么可以独立自存的。”

无我与无常是相依相缘的,我们看到一切事物一切法,总是认为是独立存在的。但从佛法的角度来看,万法是缘起和合的假相,任何一物都是条件组合的,没有一法是可以单独存在的。佛法讲没有一法不从缘起而有,表示任何现象的存在都是缘起组合的,没有单一条件能成立的。大至外在的宇宙星球,小到任何一个小现象,哪一法不是因缘和合而有?它不可能单独存在,不可能永远不变的存在,一定会坏的。现在科学发达了,更能说明这个理论,连太空都有黑洞,现在科学还不知道黑洞的内容,因为探察不到。但知道有很多东西包括坏掉的星球都会被吸进去不见了,过一段时间又会从那个地方生出新的星星。宇宙星球的运转都还是与一切万法的组合一样有生灭变化,不可能单独存在,都是因缘条件的组合。怎么可以说是自性不变的?任何组合的条件一变,它就变,所以没有永恒不变性,没有单一性。无我就是在讲没有单一(单独)性,永恒的独存的“我”是不可得的。

“如一幢房子,看来好象整然一体,但仔细分析,房子是由众多砖瓦木石所合成的。五指伸开来,拳还能存在吗?这从彼此依存的空间上,说明了物体是因缘生的,只有假相,没有实体。”

房子是由很多条件来组合的,看起来是一栋屋子,其实只是条件组合的假相,没有屋子的实性,没有永恒不变性。五指分开叫指头,握起来,指头就不见了,叫拳头(指亡拳生);拳头伸开,拳就不见

了,叫手指(拳亡指生)。所以这只是因缘组合的条件变化,给它一个假名而已,并没有实在性的存在。一切法就是彼此依存在空间上即因缘生,只有假相没有实体,所以叫唯假名。金刚经讲,菩萨,非菩萨,是名菩萨。“非”字就是否定他的实有,因为是因缘组合的,不是永恒不变的,不是单一的;“是名”就是假名施设叫做菩萨而已。一切法是因缘的组合,所以没有自性——非,只是假名的存在——是名(假名施设)。一切法(包括身心)只是因缘彼此依存的存在而已。看起来有,其实是缘起的如幻相,因为剎那不住在变化,没有一剎那是停住的,没有真实的自体(自性),这就是破除我们自性见实有感最重要的地方。

“就是分析到了一微尘、一电子,也还是因缘的假相,没有什么独存的个体。”

即使原子还是变化而非永远存在的,原子弹爆发就变成能量。

“印度传统的、新起的宗教,每以为生死五蕴身中,或离五蕴身以外,有常住真我。佛以为有情是缘起的有情,依缘起说,不能不是无常、无我的。无常即是变化不居,换言之,即是生而必灭的。”

佛陀的时代,所有其它宗教或大师级的人物,所有理论都认为里面有一个真我。而佛法就是从现实世界(包括有情的身心)去观察,根本找不到一个常住不变的安住相,从无常就可以知道没有住相,没有永恒不变性。无我就是没有一个单一的条件存在,没有永恒的存在。佛陀就是在破这些外道的常见与神我论,所以才讲缘起。也就是说,佛陀是从生命的事实现象去观察的,一一证明都是无常无我的,使这

些外道不得不承认,外道所认为的真常永恒是找不到证明的。但依据佛法的事实,任何一法都可以观察到确实是无常无我。佛陀的弟子证阿罗汉都是那样简单,有的弟子只听了一次指导就见法得法眼净(初果)。很多在家居士(包括外道)第一次去见佛陀,提出问题来,佛陀稍稍指导一下,就当下见法。因为佛陀所指导的是亲证的事实,只要照他的方法一体证,马上就可以证明确实是这样,所以很安心自在。

我们现在为什么不行?因为听到的法不是原味,那个信心也产生不出来,面前太多的路不知道哪一条才是。佛法流传了二千多年,混进很多外道的东西,所以已经变质了,混淆不清,我们到底要听谁的?一开始又没择法眼,凭什么说谁对谁错?所以我们很辛苦很难。今天不是法不能解脱,而是我们要抉择法很困难。也就是这个地方,我很感激导师,他为未来的众生找到了一条路,分析给我们看,找到了源流,找到了法的根本。让我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能让我们真正受用解脱的。把这个厘清以后,再回过头来看大乘佛法几千年的流变,就知道什么是正确能解脱的,什么是方便来摄受众生的。如果明白了究竟是究竟,方便是方便,我们就不会混为一谈,把方便当究竟,否则会耽误了。当我们能清楚知道什么是佛法的正见与方便时,自己就不会颠倒了,会抉择究竟的来作为自己修行的法门,把方便的拿来作为引度畏无我众生的善巧。但是你必须要懂得善巧,也才能接引众生,如果一离开究竟,这个方便也会出问题的。今天学佛法,为什么要探源?明白了佛法的根本源头,才有抉择究竟与方便的能力,那就不会迷糊了。

上课到这里,大家慢慢产生了正见,明白了佛法的根本,就不会被那些很好听的话,虚幻不实的理想空中楼阁所迷惑,不再被那些永远做不到证不到的那些法所迷惑。我们今天体会的法是一步一步都可以实践体验的,都是在生命中能产生作用的,这样你就不会怀疑了。就如在佛陀时代,弟子们跟佛陀学,听取佛陀的指导,当下就能肯定,稍为证明一下,确实是无常无我的。

“佛说有情,只是蕴界处的假合现象。所谓自我,是有情迷妄的错觉,并不存在。”

蕴是身心五蕴,界是十八界,处是六处或十二处(内六处:眼耳鼻舌身意,外六处:色声香味触法)。佛陀为何要讲蕴界处法门?是让我们从生命自体去了解真相,明白只是假合的现象,里面并没有一个永恒的自我。众生认为有一个常而不变的自我,这是“有情迷妄的错觉”。这话是绝对肯定的,也是根本的!不管佛法已流传了几千年,甚至未来多久,这都是不能改变的真相,是不可改变的根本法则。后期佛法产生了一些观念,认为讲无我是方便,有我才是实在的。导师点出真正佛法的准则——有我是有情迷妄的错觉!

“神学家所计执的「我」,是「主宰」义,能自主、能支配、控制一切的。换言之,「我」是不受身心(或其它因缘)所规定,却能决定身心的。”

“我”的定义是能主宰自主的,要怎样就怎样。但拿我们的身心来举例,我们能不受因缘法的控制吗?能要怎样就怎样吗?单单一个不生气不执着就很难了,要不老不病不死就更不可能了,哪里能控制主

宰一切?《阿含经》说,众生总是在“欲令如是不如是”,要它这样,不要它那样,就是想主宰控制。而在无常无我的法则下是不可能主宰控制的。主宰控制是众生我执的欲望而已,带来的也只是痛苦烦恼造业不安,哪里能真正主宰?当我们慢慢了解这个法时,就知道什么叫随缘,随的是什么缘。随缘不是无奈,是明白了真理实相,知道一切是缘起条件如此的,并不能控制一个人的意向,能改变与创造的也唯是条件而已,这样就不会扮演上帝了。大家都想做上帝,有的是公司的上帝,有的是大企业的上帝,实在没有办法回到家里当上帝,这都是我执的主宰欲在作祟。如果了解缘起法,就不会有主宰控制欲了,知道一切法是相依相缘的,就会互相尊重配合,互相提携合作,才能圆满所要达到的理想。如欲求主宰,别人不听不合我的,我就生气,那谁应该永远听谁?为什么人与人间会斗争,夫妻会争吵,兄弟会不和,国家间会打仗?都是主宰欲在作祟:我永远是对的,你们都不对。其实有主宰欲的人一定很痛苦,想永远控制所有的人,最后带来的只有烦恼不安与不满。

懂了缘起法,就知道因缘变化所产生的条件,然后随顺这个因缘条件,这叫随缘。很多人不了解,以为没办法只好随缘,那是无奈而不是随缘。随缘是要懂因缘条件,了解真相的。譬如说来上课的人,有的听了心生欢喜会继续上。但有的却认为师父整堂课都在骂他,不想再来听了。其实是他的问题刚好与这个条件吻合而已,伤到了他的自尊心,他就不喜欢不再来了。我只能随缘,不能去控制主宰他啊,因缘如此,只能随缘。如果大家来听,我就有满足的成就感;如果来

听法的人少了,我就心生烦恼。这哪里是懂得因缘?随缘不是无奈,而是了解因缘,了解真相,该进该退灵活运用,随缘的人,心里是如如不动的,不会有得失起伏。懂因缘很重要,就不会想当上帝了,而且也不可能当上帝,要当也只能平添烦恼而已。所以学法很重要,不但自己能超越人间的不和谐、家庭的不圆满、人与人之间的斗争,而且还能与身边的人和合,感染旁边的气氛,慢慢就会圆满起来。

缘起法很重要,真的明白了,人间就不需要法律和斗争了,因为知道一切是相依相缘的,你好,我也好;我好,你也好;我不好,你也不好;你不好,也会影响我。大家就会互相尊重,彼此关怀,互相提升,创造美好的环境来共享。人为什么会自私?因为自我在作祟,以为你可以当上帝。我们创造的环境,如果都是只顾自己,这个社会还能好吗?企业的资方与劳方也是一样,如果懂缘起的相依相缘,老板和职员都共同一条心搞好企业。如果只站在个人的利益,工人认为做得要死,老板一个人在享福,不干了。老板想,我花这么多资本,还要给你们饭吃。如果每一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这个工厂一定完蛋,企业不可能兴盛。彼此了解缘起,它是相依相缘的,老板好,工人才能好;工人好,老板才能永续经营。这是相依相缘的,懂缘起法就不会有矛盾,不会站在自私自我的立场,所以缘起法有多重要!因为缘起是宇宙中的真理事实,不是一个理念理想而已。违背了缘起的真理法则,一定会失败,会痛苦烦恼造业。你了解明白接受了,与真理相应,就圆满自在清净解脱。缘起法是宇宙的真理,是本来就这样的,你必须去了解真相,了解缘起就是破无明开智能。

“人以为万物中有不变的我体,或精神作用中有灵魂等,这些都来自于「永久自我存在」的要求,在客观上,万象是依因缘结合而成的一有规律的发展,并不是由于灵魂托胎或一个不变的实体在作祟。如冰融化变水,水蒸发变水蒸气,水蒸气又形成雨水,水遇冷又结成冰的过程。当然,因缘中有主因和次因(助缘),而我们把主要因素,当作是不变的东西,这是来自于我们主观上的固定观念,并无客观的实在性可得。”

人们都以为我们有一个灵魂或不变的我(自性),这是由于我们内心有希望永久存在的要求即永存的意欲。在客观的万事万物现象上来看,由于因缘和合有一定的必然规律,我们会以为它是常的,所以就认为有一个灵魂托胎或不变的实体。用生活中可以体会的例子来说明,举了冰、水、蒸气的变化过程来让我们明白,这其间看起来有变化有来去,却没有实体。我们为什么会认为有实体呢?因为因缘的变化中有主要条件和次要条件,往往把那些主要条件(比较明显感受到的)当作是永恒不变的。譬如,我们觉得五蕴中体会、认知、分别的意识作用是时刻不离的,即使梦中还在起作用,甚至“死了”听说还会在上空看自己,就会把这个主要条件当作就是“我”(灵魂)。我们往往会把比较明显感受到的主要条件当作是实在的,这是一个重点。所以导师就点出来,我们主观的观念会把它当做不变的,其实没有客观上不变的实有自体可取。

佛法是站在无神论的立场,这里所说的无神论的“神”,不是天神、鬼神的神,是讲主宰的不变的,像上帝永恒存在的灵魂。无神论就是

否定实有性、不变性、单一性的上帝主宰的观念,不是在否定六道。很多人会怀疑,佛法为什么讲无神论?佛法说有六道(天界、恶鬼等),六道都是无知无明的缘起的众生,也受着业力的控制在循环轮回,绝非是主宰的神祗。所以无神论的“神”与六道的“天神、鬼神”意思不一样,不要混为一谈。

“我们精神界的心,也是因缘和合的一群作用、状态;我们的意志或记忆力,也是会变的,这些都没有固定的我可求。”

众生执取贪染,我见我执深重,造业生死不停;如果清净了,就解脱而不再相续,这就是精神界的心(识)在因缘和合下,变化产生的一群作用与状态。包括我们的意志力以及记忆还是会变的,从这些会变的状态可知,里面没有一个固定的“我”可得。

我们最容易执着的就是这个心灵,以为我们有一个自性的清净心是永恒不变的。其实心灵的境界也是因缘和合产生的作用状态:根尘相触才会产生识,没有这些组合的因缘条件,就根本不懂心灵状态。最主要是意志力以及记忆力,唯识学分为八识,认为第八识(阿赖耶识)能含藏一切,才产生记忆。无明缘行的“行”(即五蕴之行蕴),是造作的行为留下来的能量(业力),也是产生意志力的地方。我们会有意志力以及记忆,就觉得那应该是轮回的主体。所以唯识说:“先来后去作主翁”,这个主翁好象是轮回的本体。大家要注意,阿赖耶识(或异熟识)所产生的业力作用会变化:造作的业力异时而熟(受果报),就是在不同的时间成熟果报;异地而熟,未来在另外一个空间地方成熟;异类而熟,这一生是人,下一生也许是天或鬼、地狱等,

即在不同的六道中而成。业力讲到识的作用就叫异熟识,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地方,不同的种类而成熟,开始轮回再生。我们就执着了,认为这个识是轮回生死的主人翁。但当证到阿罗汉或大乘的八地菩萨时,这个异熟识就消失了,不再异熟即解脱了。说明这个异熟识也不是永恒的,还是无常的,只是执着力还没有消失以前,它的作用不停而已。到阿罗汉或八地菩萨时,都是悟无生,不再执取了,异熟的功能就停止了,所以能解脱而不再轮回也就是在这里。因此不要把识当做永恒不变的“我”。只是生死无明的众生受识的执取作用而产生的异熟功能,但它不是永恒不变的,这一点一定要明白!这样才不会执着意识是永恒真实的。

“所谓不变的意志,不过是指主要倾向而说,”

如果有人说:“即使打死我,我也不会丧失对佛法僧三宝的皈敬,我的意志不变”。看起来这个意志力很强哦,但这是指主要倾向而说。证了阿罗汉就不会有这种观念意志了。

“意志本身,也无本体或不变的自性可得,甚至执着力最强的异熟识,到了菩萨第八地以后,还是会消失的。因此,心识的本质,是无实体的、无我的,而心「相」只是一种「执念」或「愿力」的因缘相或妙有现象而已。”

意志力还是从我们意识而产生的作用,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心相是从我们的心识所显现出来的相,是我们的执念或愿力的因缘相。如果里面的执着力(包括愿力)没有了,就没有心相了,而与寂灭空性相应。当这些相(包括心相)都消失时,当下就体证法性寂灭的空寂。

“一切法,只是因缘和合的连续状态,没有实体、没有固定的我、没有形而上的主宰,故说「诸法无我」。”

从无常到无我,从观察现象的不住到直探内在,都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体,这就是佛陀讲无常无我的内涵重点。不只是内在无我,连外在也没有一个能控制的上帝。由于内在的我执不能保存,我们就会把这种希望投射到外面,想象外在有一个永存不变的主体。所以,外在的主宰理念还是我们内在的我执向外投射的作用,所谓产生万物的主宰——上帝是人类内在自我意欲的投射而已。所以上帝是人类的欲望产生的,不是上帝创造人类,恰恰是人类创造了上帝。明白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迷惑在神权的观念里了。要注意:真正的佛法确实是真正的民主平等博爱自由。如果还存在束缚控制我们的主宰力量,一切都由上帝来控制主宰,那我们就与上帝不平等了,只是一个被主宰的东西,哪里来的自主自由平等?又如何自己消灭业力?

佛法讲的就是真正的平等自由博爱,佛陀在二三千年前早就讲了。但当时是神权、君权时代的理念,国王皇帝是天子,是天上派来统治主宰控制人间的。佛教哪里能说真正自由平等的理念?所以佛法无奈也只得被曲解,因为要符合政治君权的控制,符合主政者的心态,真话不能讲,因此佛法慢慢被淹没了。“佛法是真正的民主自由平等”,当时这样说不是要被杀头?现在到了民主时代,才能听到这纯正的佛法,也是因缘所致。过去的中国及印度,没有皇帝王公国戚的护持,哪里能兴盛佛法?一个国家有很多宗教,哪一个宗教获得皇权或国王的护持就兴盛了,没有获得支持是不可能兴盛的。所以要生存就不能

讲真话,要讲符合君权需要的话。中国古代的武则天很护持佛法,还被封为菩萨再来。真是菩萨再来吗?讲那些话是为了政治的需要,为了佛法生存而已。如果不说她是菩萨再来的,她哪里会护持佛教?即使在台湾,过去几十年还有白色恐怖,讲话还是要被限制的,要听到正法正见有多难!不容易啊!

我常觉得好幸福,刚好生在这个民主时代,可以讲真话,导师也为我们抉择了这个法,我们有幸能参与并体会,觉得太幸福了,这一生真的无憾!这是难得的真福报,也是不可思议的因缘。现在所讲的缘起法看起来没什么,但我感受到因缘非常殊胜!几十年前哪里能听得到这种法?正见何其重要!听不到正见就不能破无明。许多修行人觉得这一生不能解决生死问题,只能依赖救度等待来生,这样的佛法还有其特质吗?所以我们很幸运,听到正见正法,只要愿意在生命中实证,每个人真的能得解脱自在,确实是这样。比起几千年来任何一个时代的众生,我们太幸福了,因缘太好了!这个对我来讲意义重大!所以我感恩感动,愿走这一条路来弘这个法。尽管人家不愿听,遭到很多挫折和排斥,我们还是愿默默的走。因为这才是正见,是唯一的解脱之路,怎么能不讲呢?过去没有因缘,现在有因缘了,我们怎能不把握呢?还有不少人不懂得感恩珍惜,泛泛的可有可无的。希望大家要珍惜,真的很重要!

“有关「无我」的经文:「杂含」:「唯有空阴聚,无是众生者」。佛分析有情为五蕴,而后一合相的我执则不生。但有者不能彻底领会,以为色等各蕴还是实有,这样我执仍有安立的据点,我执仍旧破不

了。”

这个很重要!为什么讲这个?佛法流传到部派佛教时,很多观念最后落入三世实有。认为我们的身心是由于五蕴和合而有,所以身心没有“我”,但他们执着五蕴的本身是实在的。导师点出:如果认为组成五蕴的条件(色、受、想、行、识各蕴)是实在的,我执就仍有安立的据点,我执还是破不了。现在也有这样的观点:知道身心是虚幻的,是五蕴和合的,找不到实在的永恒不变的“我”。但是色受想行识各蕴,却是实在的,所谓“假必依实”,其实这还是我执安立的据点。我们会在心灵上执着,执着在受想行识的部分,知道物质的“色”会坏,可以不要,它不是实在的我,但往往就会执着在心识的识上,执着心是“我”。所以导师才点出来,如果知道五蕴和合没有一个实在的我,但执着五蕴的本身是实在的话,我执还能有安立处而不能彻底破除。

缘起法说:凡为一法的因,本身还是因缘组合的。五蕴组合成我们的身心(是因),而五蕴的本身还是缘起组合的。譬如色法本身还是地水火风的组合,色法本身还是缘起的。进一步观察,地等各大也是缘起的组合。凡为一法的条件(因)本身也是缘起的组合,不是本来就有的,不需其他因缘而独立存在的自性。明白了这样的真正的缘起,就不会执着在一法的因缘(不管主要或次要因缘)是实在的,因为因缘条件的本身还是因缘组合的,这样才叫无常无我。如果一法的条件本身是常恒不变实在的,这就是第一因了,其实找不到第一因,第一因不可得。所以谈缘起时,任何一法的条件本身还是缘起无常的,没有实在性,明白这个观念才是真正懂缘起。如果我们执着条件的本

身是实在的,它就变成上帝(创造万物)第一因了。如果条件都是实在的,那就变成多元论了。如果每一法都有实在的东西,那么,是很多实在的东西组合起来,变成一个更实在的东西呢,还是很多实在的东西组合出来,变成一个不实在的东西呢?这都不能成立。所以佛法的缘起论是彻底的无常无我,没有永恒不变性,没有单一性,这一点一定要明白!

“故佛又说:「色非我,不异我,不相在」”。

非我,不是“我”;不异我,就不是“我的”;不相在,“我”不在里面,也不在外面。

“如说色蕴,若执我的量大,则色在我中;如执我的量小,则我在色中(如我与蕴同量,则是即蕴我了)。”

如果认为五蕴就是我,那就与我同时存在,我们就会执着这个身体就是我(即蕴我)。知道身体不是我,就会认为有一个实在的我灵魂在身体里面(我在色中);如果不是里面有一个灵魂,那就是在五蕴外面有一个实在的我(色在我中)。这在佛陀的开示和我们的观察里,都找不到这样的我,所以叫不相在。五蕴不是我(非我);也不是离开五蕴有一个我(不异我);也不是有一个我在五蕴里面,或有一个我在五蕴外面(不相在)。

“对这不即蕴又不离蕴的我执,佛陀破之,蕴不在我中,我也不在蕴中,故说「不相在」。”

大家要注意:生命能感受的就是这个五蕴,既然五蕴找不到我(非我)。在五蕴外要创造一个我,但怎么也找不到(不异我)。即蕴我不

对(非我);离蕴我也不对(不异我);我在蕴中或蕴在我中都找不到(不相在)。哪里还存在一个叫“我”的实在的东西?佛陀就是用这种方法来指导他的圣弟子们。我们每一个人如果也照这种方法去观察自己的五蕴身心,还会执着有一个实在的我吗?

“这在各蕴的当体上说无我,比一般分析为五蕴而后我不可得的无我观,要深刻得多了!”

从身心五蕴的各蕴当下观察就知道无我,这是很深刻的体验。如果靠分析推理:五蕴是组合的,组合的就没有主宰性,没有永恒不变性,那就是无我的,这只是逻辑推理想象。如果在我们生命中直接去观察体会,各蕴没有永恒不变性,当下就知道每一蕴的当下没有实在性,这一种体会是很贴切如实深刻的。所以修行不是要创造什么未来的景象和身心的幻化,不是想象到某一个空间去,而是在身心活动的当下,看清楚它的虚幻无实性,如何当下去体验,这是最恰当最直接的。我们时时刻刻在根尘触的过程中,就在生命的当下根尘触之中去观察,生命既是迁流变化的,在活动的当下何时不是五蕴的迁流?当下何时不是观察的因缘?修行就在我们生命活着的根尘触的当下来观察,观察的当下就是。明白了,就懂得什么叫修行。在在处处都能修,不需要特殊的环境,只要活着就是在修,当然死了就没办法了。

有人说,我们在外面容易染着,没有办法,应该找一个清净的地方。对一般人来讲这可以是一个助缘,但绝对不是这样就能解决问题。现在暂时不与外面接触,到一个清净的地方去,使自己超越出来不受污染,不是不可以,那是方便,慢慢外缘少了,心也比较宁静了。问

题是回到人间,不能就此解决,根尘触的过程中习性又来了,贪瞋痴烦恼又来了。真正解决的是回到人间来,照样没事,再不会有障碍了,那才是真解决,在万法的接触中也不执着,这才是真正的自在。

佛陀为了成道,离开了家庭,离开了一切的占有,他也修禅定和苦行,结果不能成就,最后悟的是缘起法而解脱自在。他真正的解脱自在是悟道后在人间展现:在人间游行,每日一餐的托钵,不会再被贪瞋痴名利而引诱,人间一切的欲望不能再束缚他了。四十几年的说法,展现的是对众生无限的慈悲关怀,想利益这些痛苦的众生,引导大家能解脱。他没有回到欲望中去,没有被人间的种种障碍而击倒。在弘法的过程,有人愿把财产或国家分一半给他,他也没有动心,名利与色都无法引诱他。因为佛陀知道这些都是如幻的,所以不再争取。

回到人间之所以没有障碍,是安住在缘起如幻而不再执着,这才是真正的大解脱大受用。我们明白这个时,就知道“名利”就是我们的用功处,在名利目前,看看是否会贪瞋、颠倒执着?看看能否超越?这就是检验学法能否用上之处。其实一个人要不要受用解脱,重点在于你愿不愿意而已。有一个居士问:“师父,我法都听懂了,但是要做很困难。”“为什么很困难?你有没有下定决心非要不可?有没有把学法的慧命解脱放在第一位?还是每天三餐、金钱名利重要?有没有分清楚?你要发大愿,愿力会推动你。”“发是发了,还是会懈怠。”我笑言:“众生都在贪欲里面,教你一个对治的方法:你现在发个愿,以后犯一个过错就给师父一百万。看看哪一个再敢犯过错?”其实也不只是玩笑,是能不能下大决心?众生很难发心,因为不知道轻重缓

急,用别的方法来剌激约束你,也许会是个办法,但那办法毕竟是被动的,也只是助缘而已。被监禁二三十年的人出来也不见得变乖变好,所以不能光靠束缚规范,那个效果不是彻底的。唯有了解生命的无常,了解我一剎那间一息不来,就要死了,面对的是当下时时刻刻的死亡。今天我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的未来际遥遥无期,生死无常,再来轮回不知道要多久多远多苦!你了解到这个重要性时,才能觉醒发大心,对自己严厉要求。但是现在有几人对自己要求严厉的?都是对别人严格要求,对自己很少有严格要求。以前的一些善知识修行,对自己犯了错非常严格的自我惩罚,我看了真的很感动。过去丛林禅堂里面规矩很严格,身为指导的善知识对自己更严格。譬如说自己在某个因缘中,吃饭时忘记先要供养就吃了,发觉自己犯了戒律,马上就照规矩自己责打香板几十下,严格惩治自己。这就是自己要有决心依法奉行,就能解脱。

在《杂阿含经》里,看到佛陀与阿难托钵游行途中休息,佛陀因为有背痛,年纪也大了,很辛苦,身体不舒服,就和阿难说:我休息一下,你讲七觉支。在那个因缘之下还要训练阿难用功。阿难尊者就讲七觉支的内容,讲到七觉支里的精进觉支时,佛陀马上爬起来,尽管很累很辛苦,但立即端身正坐,正念系念在前,听阿难说法。我看到这里无限的感动!一个人会成就是有因缘条件的,看看佛陀对自己的要求何其严格!为什么我们不能成就?我讲这个是希望大家明白,要成就也要因缘条件的,看看这些大善知识,看看佛陀,我们会无限的感动!我们今天还会轮回生死,是没有发大心,不知道生死心切,

在人间轻重缓急分不清,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生死大事,关系到我们未来际的生死竟然是轻轻惚惚的就忽略过去了,每天只是在名利恩爱里面斗争。请问:能维持多久?这一生又有多久?知道未来际怎样的生命轮回?知道那种苦到什么程度?真正明白的人就知道轻重缓急了,就不会说自己没办法了。有没有办法在于你有没有认知到什么是轻重缓急生死的苦迫,只是这一生吗?如果这一生,那事小了,死了就算了,怎么死还不是一样?问题是死了不能了,这才是大问题。明白了这个,我们还会一天过一天吗?还会找理由为自己安慰解释吗?还会说自己是没有办法不得已吗?一切都是你自己要负责的,谁也不能替代你!

“无常、苦、无我的反面,就是常、乐、我。根本佛教时期,正是婆罗门教发展到梵书、奥义书的阶段,是梵我思想发挥成熟的时代。梵我是宇宙的大元,也是人生的本体;奥义书学者的解释,虽极其精微玄妙,但扼要点不外说这梵我是常在的,妙乐的,自在主动的。”

佛陀时代,婆罗门教发展到了奥义书的思想,认为梵与我是一样的,梵是宇宙的大元,也是我们人生的本体,梵我(自我)是妙乐自在而主动自己主宰的。

“他们依这梵我来说明宇宙与生命的现象。同时,经过某种宗教行为,把这常乐自在的梵我体现出来,就是痛苦的解脱,依之建立常乐的涅槃。”

婆罗门教开初推崇的是祭祀,后来发展到隐遁的苦行,想把这常乐自在的梵我体现出来,认为就是痛苦的解脱,依之建立常乐的涅槃。

注意:婆罗门梵我的精神与佛教的无我恰恰是相反的!佛教就是在破除这样的观念,佛法认为这只是想象而没有实际的,因此没有一个常乐我净。大乘佛法后期就是从无常无我演变而到后来《涅槃经》谈的所谓“常乐我净”的,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大家要明白大乘思想转变的背景,如果不了解什么是佛法的根本,不明白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时空背景的变化会产生相应的流变,而现在随便拿一本经就以为它是究竟了义的,那是很盲目的!佛法有方便的地方,但不是究竟。我们如何区分方便与究竟是很重要的。

“释尊平日不和他们争谈这些玄虚的理论,针对着他们想象中的常、乐、我,拿出现实事相的无常、苦、无我,迫他们承认。”

这一点很重要!任何宗教在讲“常乐我”时,佛法唯一的办法是无诤,你讲你的,我讲我的,争论又有什么用?佛法是要从现象中提出证明无常、苦、无我的事实,那是一一可以举证的。然而其它宗教的“常乐我净”是无法举例证明的。所以用现实的现象让他们亲身体会到他们想象的是无法证明的,只是理想而已。佛陀用的方法是从现实的现象中能举证体会观察证明的,这才重要。所以学佛不能落入信仰依赖想象崇拜,而是要探求真理真相,这样就不会迷惑了,导师点出这一点非常重要!

“释尊的立场,是绝对反婆罗门的。对这,我们应该切实认识!”在佛法流变的过程中,人们由于对婆罗门教的教义内容不了解,结果把他们的理念也融摄进了佛法。佛陀时代一直在破除的婆罗门教的思想,到今天却变成了佛法,你说惨不惨?注意呀,这就

作文题目积累

一.作文题目举例 (1).散文化(意象) 《花开花落两无言》《悠悠寸草心》《红叶的遗憾》《一片雪花的重量》《飘香的生命》《那些蜻蜓,那些早晨》《天蓝碧草,云白风清》《孤雁·荷叶·小草》《晶莹·雪寂·寂林》《雪花零落的夏天》《沙漠玫瑰悄悄开》《菊·竹·民族》《把明月清风握在手里》《药·茶·人生》《冬阳·童年牵牛花》 (2).引用(化用)名言、诗句 《何以解忧,唯有》《问世间为何物》《怎一个了得》《人间有味是》《海棠依旧,绿肥红瘦》《行板悠悠,明镜如歌》《无限风光在险峰》《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水中月镜,镜中花》《疏影暗香》《但求夕阳无限好,何必惆怅近黄昏》《别把聪明打碎了》《可以调素琴,而“恶”丝竹?》《抓住风的尾巴》《莫让遮望眼眼》 (3)引用歌词、书名 《落叶流浪记》《是这样炼成的》《将进行到底》《生命不能承受之》《幸福的开关》 (4)反弹琵琶 《你不必完美》《每天变傻一点》《背面也许很精彩》《高尚的欺骗》《现代化的蜗牛》《脚比路长》《高高在下》《拒绝也是一种美》《疑人要用,用人要疑》《享受痛苦》《败了,多好》《挫折也很美丽》《往事并不如烟》《我的眼睛欺骗了我》 (5)谐音 《忙而不“盲”》《四川,你“辣”么美》《生于忧,死于“悠”》《“星”动力》(6)其他 《是最美的行囊》《给心情》《少年壮志不言》《采撷唐宋之花》《唐诗如画,宋词如水》《为他人开一朵花》《花香袭人》《掬水留香》《路的尽头鲜花盛开》《人生不需要太多行李》《推开成功那扇虚掩的门》《磕出鞋里的沙》《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给生活加一点糖》《露寒不是秋天的句号》《在熔炼生命》《倾听拔节的声音》 我的积累:

初中语文基础训练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基础训练【练习题一】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唱和(hé)沉湎(miǎn)孜孜不倦(zī) B.炽热(chì)诘问(jié)梦寐以求(mèi) C.牟取(móu)襁褓(qiǎng)越俎代庖(bāo) D.悲怆(cāng)禁锢(gù)五行缺土(xíng) 2.给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上灯了,一点点黄晕(yon)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sù)戴着笠。 B.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xiè dú)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C.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 )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b1)益。 D.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mán)了我的眼晴,这样苦心孤诣(zhi)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3.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①干hé②盛气líng 人③面面相qù 4.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喝彩(hē)伶仃(líng )姹紫嫣红(chà) B .污秽(huì)戍守(shù)白雪皑皑(ái) C .忏悔(chàn)晨曦(xī)风调雨顺(diào) D.提防(dī)侥幸(xiǎo )丢三落四(là)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热忱(chéng)潋滟(liàn)拮据(jū)憔悴(qiáo) B.娴熟(xián)逶迤(wěi)蹒跚(pán)祈祷(qí) C.诧异(chà)殉职(xùn)和煦(xù)风靡(mǐ) D.颓唐(tuí)饯行(jiàn)笑靥(yè)婵娟(cán)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倩影(qiàn)皎洁(jiǎo)休憩(qì)拈轻怕重(niān) B.随州(séi)狭隘(ài)差使(chāi)莘莘学子(xīn) C.干涸(hé)怜悯(mǐn)玷污(diàn)脍炙人口(zhì) D.破绽(zhàn)迷惘(wǎng)省悟(xǐng)面面相觑(qù) 7.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宇。(4分) ①雄(hún) ②憧(jǐng) ③理直气(zhuàng) ④无边无(yín)

关于无为的句子

关于无为的句子 1、挫折,是一把双刃剑,有勇气去面对它战胜它的,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成长。无能的人在面对它时,只有一次次的退缩,一生注定的平凡,注定了禄禄无为。 2、我们终于来到以前憧憬的年纪,却发现已经有人订婚、有人结婚、有人出国、有人生活顺利、有人坚持梦想、有人碌碌无为毕业时的那个蓝天早已消失不见,那个和你在操场边说着要一起走到未来的人,也早就不知道去了哪里。看着窗外的天,突然就黑了,感觉像我们的青春,突然就没了。 3、世人都想长生,从帝王到普通百姓把生命的延长当作最深的梦想,却不知长生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笑话。佛家要求寂灭,道家要求无为,儒家在探索中正,殊途同归,到头来就是要把人变成石头。乌龟长寿是因为迟缓,树木长寿是因为不动,亘古长存的只有石头。灭人欲,绝人伦,断五觉,阻试听这还是人吗?不知寒暑,不识香臭,不辨是非,无家国之念,没有亲情之观,无喜乐,无悲欢与朽木何异?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就在于我们有思维,懂礼仪,知亲情,会劳动,会创造,会改造天地,也会创造天地,让世间万物为我所用。这才是人的本分。出处:唐砖 4、人是一种主动性,他活在一个做的世界、行动的世界,他完全不习惯于被动的方式。但主动性的世界是紧张和狭隘的,这里充满

了竞争。被动性的世界是放松的,这里无限宽广。孤独、无为就是被动性,死亡更是被动性的极致。作者:张方宇出处:单独中的洞见2,作家出版社 5、所以平凡与平庸,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在于两者都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个性在于,平凡是中性的,指人有一颗平常心,在普通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生活和工作。平庸则有贬义,消极颓废,没有追求,无所事事、碌碌无为、随波逐流、自暴自弃,生活没有个性、没有张力。 6、上帝给我们同样宝贵的生命,却赋予我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异样的生活形态。有人高高在上,颐指气使;有人低贱卑微,唯唯诺诺。有人聪明练达,功成名就;有人才智平平,一生无为。世界因为多样而显出丰富,社会因为不同而有了色彩。 7、无为是喜悦的源泉,寻求是悲剧的开始。作者:张方宇出处:单独中的洞见 8、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9、自蹒跚的襁褓里走出,人生的起跑线就开始。学着所有人的样在自己的跑道上奔跑,想要在人生路上当一个健跑者。有时,好的想法往往适得其反;所以,我那美好的想法也就夭折了。在人生的路上只有跌跌撞撞,一身的臭汗,拥抱着泪水,经受着苦痛,复制着碌碌无为,面对着平庸,无可奈何的踽踽独行。因此,未来我不敢奢望,也不敢强求。 10、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

无为有为之辩

道家思想贯穿几千年的中国社会,包罗万有。一个道字包涵了人生哲学、政治哲学、军事哲学、经济哲学等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到国家政策,小到个人养生,画符念咒、吞刀吐火、阴阳风水、看相算命、武功等等,无一不包括在内,都属于道家的学术,可以说是“综罗百代,广博精微。”也因为如此,几千年来,大家都在研究老子,只古今名家的著作就有数十家之多,各有个的说法,又各不相同,见解不一。到近代以来,许多外国人也都喜欢研究起老子来。本文从道家无为与无不为的思想这一角度试分析老子的智慧。 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翻看中国的几千年历史,每一个朝代,在政事治理上,按南怀谨先生的说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中国的思想史上,老子以“无为自化,清静自正”为主要的政治思想特征,有别于儒家的“德治”(或“礼治”),法家的“法治”。《老子》中老子对治国的理念有很多阐述。第三章曰:“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二十九章:“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第四十八章:“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等等,由此可以看出,老子的政治思想的核心简而言之就是:无为而治。 道家的政治思想源于道生万物的宇宙观。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是“天地根”,是“天下母”。在第四十二章老子进一步说明了道生万物的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将道的形态概括为“有”和“无”。天地万物以无为本,“有”生于“无”。在此基础上,老子阐释了道的运行方式——自然。在第二十五章中,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五十一章又道:“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从第十七章“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来看,老子的“自然”即自然而然,不知其所以然而然的意思。王弼注《老子》“道法自然”时说:“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而无所违也。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后人持有道家的这种宇宙观应用到政治上,就形成了无为而治的思想方针。 无为而无不为 然而,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老子在第七十三章又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淮南子》对此解释说:“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李约瑟博士在讨论“为”字的翻译时则认为:“所有的翻译家和评注家都把“为”字原原本本的译成‘行动’,于是道家最大的口号‘无为’就变成了‘没有行动’,我相信大部分的汉学家在这一点上都错了。无为在最初原始科学的道家思想中,是指‘避免反自然的行为’,即避免拂逆事物之天性,凡不合适的事不强而行之,势必扔败的事不勉强去做,而应委婉以导之或因势而成之。”①在这里李约瑟将“有为”认为是顺着自然,顺着事物的天性去行动。 “无为”与“无不为”,如果把重点放在了“无不为”,往往导致有些学者把《老子》归于阴谋论,权术论一流。如钱穆在《庄老通辩》中就说:“……故曰无为而无不为,后其身而身先;又曰夫惟弗居,是以不去。此乃完全在人事利害得失上着眼,完全在应付权谋上打算也。”又说:“……必至老子,乃始转尚实际功利,重权术,迹近欺诈,彼乃把握自然而玩弄之于股掌之上,伪装若无为,而其内心蓄意,则欲无不为。”②郑良树据马王堆帛书《老子》说:“老子谈‘无为’,

花开花落作文600字

花开花落作文600字 1花开花落 六月,又一个儿童节匆匆流过。从那年,那月,那日青涩的儿童踏入这个校园,六年的光阴,过了多少个儿童节。仪式上的各项记忆以模糊,唯独刻下那不过五分钟的精彩,忘不了那点点滴滴。周二,音乐教室。悠扬的伴奏又一次响起,大家都为这次六一合唱努力。高高站在椅子上的曼指挥不下几十次吧。每每指挥完,她的神情还很安详,可淡淡的笑容依是掩不住丝丝倦意。从窗外斜射进的缕缕阳光恰巧蔓延到了女生阵营,把细小的汗珠映得晶莹剔透。前面又有人悄悄的变换了支撑的腿,可歌声依然清脆高亢,音乐很高,大家仍是撑了下来。六年磨砺的默契,已不必再鼓动,我们还会是第一。宇宙至美唯有星空,朋友间的友情最令人沉醉。将近一个多月的训练,从最初音乐老师的唉声叹气到鼓励再到现在的熟练,我们的大合唱已经有声有色了。比赛的结果不重要,更美的是那些人,那些事。领唱源的嗓子有时会有些沙哑,但她仍是努力唱出婉转的歌声,为了大合唱,就连嗓音深沉的男生也硬是“吼”出高音,洪亮高亢的男声,映上清脆的女声,打动了严格的老师。旁边的研,总是在我和婷想松懈时给予一个眼神鼓励,在有人跑掉时,轻轻地提醒一句。研,谢谢你。友情之花,愈开愈艳;友情之酒,愈酿愈纯……谢谢你们,我六年的朋友。低年级,友情深邃而飘渺。随着时光流逝,随着黑夜,繁华落幕,明

月升;清晨,繁华又起,丹阳起。我渐渐与你们熟悉,就是伤害,矛盾,也无足轻重,我们的友情经得住这些。那些成长路上的小坎坷,其实是首动听的小乐曲……当今年,今月,今日我们在舞台上演绎,一个多月的辛苦,不满,都像气球般飘走。花开花落,六年匆匆而过,偶然回首,忘不了,那些人,那些事……2花开花落 时间飞逝,似流水,物是人非;鲜花凋零,似落水,人去楼空……花开,是怒放的美丽;花落,是心碎的优雅。花开花落终有时,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有花开就必定有花落,就如人生一样,有欢喜就必定有忧愁。因为,这是相息相关,分不开的。人们都爱花开,就如人们喜爱成功一样。但若没有花落,我们怎么会知道珍惜花开的季节?没有失败,我们又怎么会不断的探究?从而取得成功?人生中的花开花落都是精彩的,我们既要懂得珍惜花开,又要懂得珍惜花落。花开花落两无言。花开,无须顾盼,无须欢喜,只需静静地欣赏前所未见的美丽;花落,无须羞愧,无须忧郁,只需等待美丽下次的花开绽放。花开,有时是一道枷锁,锁住众人的视线,欢呼她的绽放,然而欣喜最终归于平淡,在花败时散场……花开若相惜,花落莫相离……夜风起,独坐窗前,举头望月。心想,好一轮明月,使人心灵洁净。慢随天外云卷云舒,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原来美丽的人生就是痛并快乐着。古人云:“落花有意”这正是对花落的一种诠释。寂寞林的《葬花吟》更让听着心碎。弦断无人听、花开无人赏不是花的悲哀,她同样可以孤芳自赏,这并不是骄傲,而是一种释然。花开,花落,都是美的。因为换一种角度欣赏,都会得到不同的体会,盛宴之美,凄凉之美,

初中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案

初中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复习讲义 (议论文阅读)(4课时) 现代文阅读能力要点: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教学要求是:“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清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的写作方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议论文阅读: 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2、弄清文章的类别归属(立论、驳论或二者结合); 3、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并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4、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层次(纵式结构、横式结构、“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 5、认识、分析论据类型,具体分析其作用; 6、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及驳论中的归属论证等等);

7、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能抓住关键词语、典型语句,注意分析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8、分析写法上的其他特点(如夹叙夹议、议论中的说明和过渡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 9、运用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 区分·发现·思考·判断 ——2003年中考语文走向预测与分析 影响2003年中考语文命题的有五大因素:1、2000年部颁《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是命题主要依据;2、2000年启用的新教材,是命题材料资源库;3、2001年新颁《语文课程标准》,其课程理念会对命题产生潜在影响;4、教育部的中考改革《指导意见》,指明了命题改革方向;5、高考命题改革的经验也有借鉴作用。综合这些因素,2003年议论文阅读应考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走向预测 1、课外材料为主 2000年以来,《指导意见》关于“阅读应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的精神已逐渐得到落实。2002年70%以上的材料来自课外,2003年可能比例还会增加。当然不排除选用教科书中的新议论文作命题材料,但分量不会重。

花开花落优秀作文8篇

花开花落优秀作文8篇 花开时,充满了生命的希望;花落时,似乎带着无限的孤单。 时光总在不经意间流逝,当学会了怎样去珍惜,理想会随着时光到达生命的终点。 生命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不需要等待,需要是追求。 设想给一朵花一百年的生命,它会做些什么?可能只是一百年的孤寂,一百年的等候,或者一百年的彷徨。这样的生命只不过是一个无聊的过程。然而,如果花儿的生命只有一天,它虔诚地对待生命,时光的轮回对它来说就是希望。花时,留下的除了对生命的记忆,还有更多…… 生命就是给每个人的一次机会,你可以在机会中平平凡凡,也可以创造轰轰烈烈。 花开时,充满了生命的希望,花落时,也充满了生命的念想。 花静静的开,花轻轻的落,一切如季节般交替,开成朵朵艳丽落成一地烂漫! 花开有一种微妙的声音,在铺满馨香的还未来的及枯黄的落花上面踩出一串串咯吱的声音,九月天也许某个地方还会开着花,我真想能去欣赏! 花就这样走进了我的世界,开成一朵朵如青春般绚丽的

色彩,时间长了,便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花园,她们花枝招展,但没有争奇斗艳,她们都紧紧的抱成一团静静的绽放一天,两天,三天,开如满天星辰,我没有对别人说我有一个美丽的小花园咧!因为她只属于我,是为我开放的花园。 花开是一种幸福,花园是幸福滋长的延续。 花开使人喜,花落使人愁,我是一个喜欢看花开又喜欢看花落的人,静里观花看花翩然而致,悟花凋零飘飞游走在夏的尽头,追寻归宿的那种凄美绝伦,花落多少人儿醉,花落又撩起多少人儿的情愁,如果说花开是为了爱花的人开,那花落呢?花落谁家? 花落,凋零美的让人心痛,美的让人窒息,花儿生命的死亡,结束,新生没有人会知道,也没有人想去了解的更深刻,淡淡的有一种忧伤盛满心房,只想和她一起消逝,只遗留下残余的馨香,带走尘世的烦恼,千百年前,有诗人为她流下了沧桑千年的眼泪,千百年后,又有多少人折服于她凄美的忧伤,有诗人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曾有诗人云: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我坚信花是有感情的,花和人一样,花落尽,一个异样的季节,一个异样的年华! 我爱花开,我爱花落,我就是喜欢看她开,看着她落,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人就是这样,许多幸福的东西总会慢慢的忘记,许多伤

宁波市中考语文试题

2006年宁波市中考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共6页,有5个小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必须使用蓝色或黑色墨水钢笔(或圆珠笔),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3、请将县(市)区、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规定位置上。 一、书写(4分) 请你在答题中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阅卷者将根据卷面书写情况给你记分。 二、积累与运用(20分) 1、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虽然只是一条(pì)静的小径,却是我最爱的地方。因为在这儿,我可以抛开一切成长的烦(nǎo ),把思想放纵成一匹野马,让它在绿色的原野上(chí)骋,(róng )入这一片纯净和美好。 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有人说:“智者无言。的确,大智之人,总是淡淡地,静静地,孜孜地,直到进入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驶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A、生活思考追求 B、思考生活追求 C、生活追求思考 C、追求思考生活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经过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宁波市评为“全国文明城市“。 B、巴金老人的一生,是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一生。 C、为了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央电视台举行了一台隆重的文艺节目。 D、日前,有关媒体公布了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6年持续走低。

4、古诗文填空。(①——④)题必做,⑤⑥题任选一题)(6分) ①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 ②,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③做人应该有忧患意识,用孟子的话说,就是“生于忧患而也”。 ④读到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句子,就会让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龚自珍《已亥杂诗》中的名句“,化作春泥更护花。” ⑤古诗文中有许多描写花草树木的句子。请任选一种,写出与之相关的连续两句。 ⑥天下亭台楼阁,因诗文而闻名的很多,如黄鹤楼、岳阳楼、醉翁亭、滕王阁等。任选一座,写出与之相关的连续两句。 5、阅读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据新华社三峡工地5月20日电2006年5月20日14时整,经过34 小时的连续浇筑,三峡大坝最后一仓混凝土顺利收仓,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核心,总浇筑时间为3080天,海拔高程185米。今年汛期,大坝开始全面挡水,长江中下游1500万人、150万公顷良田从此可以解除洪水威胁。三峡工程全部建成后,还将在发电、通航、旅游等方面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标题: 6、综合性学习。(6分) 宁波,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爱心城市”,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爱心行列。最近,学校正在组织“爱心助学”活动,主要内容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学生建一个“爱心图书馆”。作为本活动的志愿者,请你参与完成以下工作。 ①请你向全班同学作一次捐书活动。要求中心明确,语言简洁,富有鼓动性。(60字左右)(2分) ②请你选写一句名言警句或一副对联(也可以自己创作),用作“爱心图书馆”的环境布置。(2分) ③为了激发山区同学阅读名著的兴趣,大家准备制作一些书签,用来向他们推荐自己喜欢的名著,请参照示例写出你这张书签的文字内容。(2分)示例:笛福《鲁滨孙漂流记》——鲁滨孙孤身一人在荒岛上度过了28年!坚毅顽强,精神可嘉。

“无为”是“有为”的同义词

“无为”是“有为”的同义词 许多人都认为,“无为”就是“有为”的反义词。其实不然,“无为”就是“有为”的同义词。 “有为”就是做出成绩,奋发有为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对之解释:“有作为”。宋·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曰:“大有为也”。 “无为”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的辨证法思想。“无为”,即“自然”。所谓自然,就是要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效法自然和客观的规律进行实践活动,排除人为主观性和随意性的行为对自然法则的干扰和破坏,“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任其自然,最终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所以,“无为”,并不是“有为”的反义词,而是要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帮助人们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不是无所不为,不是随心所欲,不是强作妄为,而是因势利导,以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这样,“无为”就不是没有作为,而是大有作为。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因此,“无为”和“有为”是辩证的关系,它是通过矛盾双方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以“无为”的形式达到“有为”的目的。所以,“无为”是“有为”的同义词。 “无为”的辨证法思想也给当代教育得到有益启示: 教育学生就是依照教育之理,顺应学生之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包办代替,而是要通过引导使学生进行自主自化。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是为了不教”。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认为:“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这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任何知识,最终都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实现,而不能依赖教师去完成。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助手和向导,要“授之以渔”,不能急于将答案喂给学生。教学实践也表明,当教师不过多地干预学生,给学生的学习尽可能多的自主时,反而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天性,收到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此乃“无为”教育追求之最高境界也。

2018-看花开花落唯美句子_ 花开花落的伤感句子-实用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看花开花落唯美句子_ 花开花落的伤感句子 看花开花落唯美句子 1.取一份云水的清欢,放逐于心灵的陌上,安放一颗尘心,去淡一抹铅华,淡雅的人生;此时心好似阳光下朵朵彩蝶,曼舞着红尘,这一路浅歌,暖暖的入了眸,也入了画;欣喜着,这朵岁月烟火如此唯美;心在阳光下,微笑,微笑所 有的凡事浮华,原来事事安然与否,在于心;顿悟中禅了心境,盈了岁月! 2.若水的时光里,心种一缕阳光,淡守着一窗清风明月,常以一颗淡然的心,静观红尘,淡看岁月,静静聆听记忆走过的痕迹;微笑向阳,许一朵岁月,于尘世里盛放安然,淡雅留香。 3.岁若清浅,一曲红绡断,潇湘涟漪,无你何欢。葬一段清音,轻书别曲,红尘惹情愫,秋风明月寒。缘来缘去缘如水,花开花落终是空。蓦然回首,芳 华蹉跎,不过红尘一段歌。一纸墨香,清晰了谁的容颜。一帘碎片,模糊了谁 的身影。一指清音,诉尽谁的离殇。 4.走在季节的雨中,心不再落寞,有你的素花紫伞,为我遮挡风雨中那丝 丝微凉,让温暖在顷刻间徜徉。烟过雨巷,青石阶梯上留下了柔语绵长。雨漫 荷塘,婉约的幽莲栖在你心灵深处俏放。当你飘逸含香的身影行走在纷飞暮雨中,是否,将我蝶雨情柔的浪漫躲在你温柔里偷藏,在相惜相暖的情怀中温婉 流淌…… 5.缘,婉约成一朵花开,一种低语,蔓延了指间天每一片时光。心,随风 起舞,且行且惜。凭栏远眺,一树繁华,流年别了谁?一盏香茗,相逢醉了谁? 花无言,静默成一种等候。 6.美丽的缘,使得一个回眸的温柔,风月也为之动容,如花般静静地开在 心里,心香一瓣,淡淡的清欢。缘来时,恰如握在手心里的幸福,有着一地无 语的华美,缓缓地嵌入心海,让坐拥在清风明月里的人,品尽尘世的欢喜和感恩。 7.春日花开,思绪翩飞,那垂柳依依的清水湖畔,幻化了谁缥渺的身影, 触动了我心底的弦?遥相望,天空之城,念依依,总把情意缱。那一年,缘分里有了惦念,此后忆起,心中亦是暖。今夕,以繁花为韵,月色之声,铺笺诗情,为静默灵动的时光,书写前世的缘,今生的遇见。

初中语文基础训练题及答案

【练习题一】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唱和(hé沉湎(miǎn 孜孜不倦(zī B .炽热(chì诘问(jié梦寐以求(mèi C .牟取(móu 襁褓(qiǎng 越俎代庖(bāo D .悲怆(cāng 禁锢(gù五行缺土(xíng 2.给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上灯了, 一点点黄晕 (yon的光, 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 小路上, 石桥边, 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 (sù戴着笠。 B .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 从学理方面说, 便亵渎 (xiè dú职业之神圣; 从事实方面说, 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C . 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 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 ( 润一下, 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 (b1益。 D .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 (mán 了我的眼晴,这样苦心孤诣 (zhi地来偷 , 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3.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 ①干 hé②盛气 líng 人③面面相 qù 4.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 喝彩(hē 伶仃(líng 姹紫嫣红(chà B .污秽(huì戍守(shù白雪皑皑(ái C .忏悔(chàn 晨曦(xī 风调雨顺(diào D .提防(dī 侥幸(xiǎo 丢三落四(là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热忱(chéng 潋滟(liàn 拮据(jū憔悴(qiáo B .娴熟(xián 逶迤(wěi 蹒跚(pán 祈祷(qí C .诧异(chà殉职(xùn 和煦(xù风靡(mǐ D .颓唐(tuí饯行(jiàn 笑靥(yè婵娟(cán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倩影(qiàn 皎洁(jiǎo 休憩(qì拈轻怕重(niān B .随州(séi 狭隘(ài 差使(chāi 莘莘学子(xīn C .干涸(hé怜悯(mǐn 玷污(diàn 脍炙人口(zhì D .破绽(zhàn 迷惘(wǎng 省悟(xǐng 面面相觑(qù 7.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宇。 (4分 ①雄 (hún ②憧(jǐng ③理直气 (zhuàng ④无边无 (yín 8.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徜徉(cháng 叶鞘(shāo庖代(pāo 倏忽(shū B .蔫巴(yān榛子(zhēn 恻隐(cè邂逅(xiè C .娴熟(xián 秀颀(qí腌渍(zè跌宕(dàng

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老子的“无为而治“的管理哲学思想 前言: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终于看完了《老子》以及《老子注释及评价〉这2本书。我觉得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 而展开的。形而上的"道"是我们人类的感觉知觉所不能直接接触的。如果这个形而上的"道"不与人生发生关系,那么我觉得它只是一个挂空的概念而已。然而老子的哲学形而上的色彩固然浓厚,但他最关心的仍是人生与政治的问题。因此,"道"必然要向下落实到经验界中,老子认为凡是自然、无为、柔弱等观念都是"道"所表现的基本特性和精神。其中,"无为"的观念,成为《老子》一书的中心思想,其他的重要观念都是围绕这个观念展开的。而我想谈谈的就是对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的一些认识吧! 关键词: 无为无为而治道家历史背景自身管理 (1)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历史背景 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放纵,违背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即"有为",老子看到的"有为"的祸害己经非常严重了,老百姓饥寒交迫,是因为统治者的苛捐杂税太多,老面姓的灾难不断,是因为统治者妄自作为,违背规律。老子对当时的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过着越来越奢侈的生活提出了批判,他说:"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五十三章〉这几句话,道尽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间不平。统治者侵公肥私,过着豪华的生活,穿着名贵的服装、带的是宝刀利剑、山珍海味都吃厌了,钱财货物堆积如山,而农民却是田园荒芜、仓库空虚、家无隔夜之粮。这种情形,老子看在眼里,怎么能不感叹呢? 无怪乎他要气愤的骂一句:"这简直是强盗头子"。 老子看到当时的统治者本是无德无能的,却偏偏好大喜功,妄自作为,结果使老百姓疲于奔命,劳民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形下,老子极力呼吁统治者为政要"无为",实行"无为而治",不要过多干涉者百姓的生活。但在老子哲学里,"无为而治"的思想成为了一个体系。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好静"是针对统治者的骚扰而提出的;无事',是针对统治者的苛政而提出的: "无欲"是针对统治者的贪欲而提出的。老子认为为政者应当能做到"无为而治",有管理而不干涉,有君主而不压迫:君主应当学水的本色,有功而不自居, 过着勤俭的生活,日理万机不贪享受,治国能顺应社会规律、时代潮流,制利国、利万众的宪政:一旦制订颁布,就不轻易改动,让万民在颁布的宪政下自化。 (2)对“无为而治“的理解 无为而治作为一个老子的思想体系,千百年被许多人进行理解和一个杰说,可以说千百人读就有千百人的不同想法,有人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消极等待,只是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实在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而我读了以后,我觉得我还是比较赞同的一种观点是: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作不成了。" 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

徐涛美文朗诵

徐涛美文朗诵 【篇一:徐涛美文朗诵】 下载好看app扫一扫下载吧 播放失败,再试一次视频暂不支持观看您的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请使用高级浏览器,谢谢徐涛美文朗诵—父亲33次播放相关推荐01:29《thirty-five owls》三十五只猫头鹰-格邓通信集 11万次播放 00:17让眼睛休息下6,来几波山水画 8.7万次播放 00:13没想到一不小心切出暴涨,赌石界传疯了_ 6.2万次播放 00:18赌石,今年的收成,就看它了 5.7万次播放 01:54女大学生在路边100块买了一块原石,运气特好,切出来价格涨了10倍 8.4万次播放 01:42学美术是一种艺术,是很吃香的饭碗 2万次播放 07:33平南家家户户都需要的吉祥物,喜庆,竟然是这样做的,你家肯定有 1225次播放 00:18寇志伟老师作品,好与不好,反正我是不懂 6459次播放 00:11中央美院的研究生是怎么画画的,10秒钟让你和女神牵手3216次播放 00:10冰种翡翠的魅力:看了都想收藏!零代玉翡翠实拍欣赏! 1万次播放 查看更多推荐扫一扫下载吧 ??京icp证030173号《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 【篇二:徐涛美文朗诵】 点击上方畅春学园免费关注! 屈原颂----生死交响

屈原颂---生死交响 文/佚名 诵/徐涛 你是谁 仰望苍穹的目光为何那样孤独 可以去国高就又为何选择故土流浪衣袂飘飘秋兰为佩 又为何形容枯槁江畔彷徨 是因为“天问”没有答案 还是因为你的九歌没有回响 是因为被束之高阁的美政 还是因为蒙尘受辱的理想 人们都说千古艰难唯一死 都不知道活着也是需要理由的 面对生死 你不想选择 却别无选择 你认真思考 却无从思考 你想回避 却无法回避 于是你选择了超越 持剑问天 人为何而生 天亦无语 唯见星汉灿烂 俯首问地 人为何而死 地也无言 只有长河浩荡 你眼观世情 却心在九天 你本是名相 却化身诗魂 你渴望飞翔却死于大江

《智者无言》阅读答案

《智者无言》阅读答案 阅读《智者无言》,完成15—17题。(10分) ①大海的深处是平静的。 ②花朵的一生是无声的。 ③巍峨的山峦是默的。 ④大自然中许多蔚为壮观的生命往往以沉默示人,而人的生命是否亦当如此? ⑤机智和美妙的语言有时只不过是一种一瞬的智慧和淋漓的表达,但智慧和表达本身并不证明结果。朴实的行动才是开在成功路上的鲜花。 ⑥认识一个人,不要光听他怎么说,而应当看他怎么去做,因为有的语言言不由衷。就像认识一棵树,不需急于去看它春天开的什么花,因为有一种事实叫做华而不实。你可以等到秋天,那时候你去看树上的果实,果实是花的语言,也是树的注释。 ⑦ 芸芸众生,那个与你仅有一面之交便一览无余的.人,你会觉得他索然无味,因为他说得太多。而那个一直一声不吭以沉默示人的人,你不仅仅对他印象深刻,而且产生了探询他的愿望——因为那沉默带给女性的是典雅矜持,带给男性的是深练达。你要记住,生活中有些东西藏在心里便是一种真实,一种深刻;说出来,反而索然无味,比如一生一世的爱情。 ⑧我小时候妈妈对我说:你看大街上那两个吵嘴的人,声嘶力竭的人往往理屈词穷,因为真理不在他那一边,他想先声夺人来掩饰自己的心虚。而那个沉默者往往一身正气,于是不动声色,因为沉默是强有力的蔑视。 ⑨一个浅显的道理是:乌鸦和知了无疑是最善叫的,但它们都不是人类的宠物。 ⑩火山爆发那一声震天的巨响,那力拔山兮的气,令人叹为观止。但这一奇观不会随时可见,为那一瞬间的壮观,它在地层深处沉寂了千年万年! ⑾有两种方法可以使世界变大:登上山峰远,闭上眼睛沉思。它们与语言无关。由此看来,世界不是语言描绘得大的,想必人也盖同此理。 ⑿智者无言。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6.文章第⑥段划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

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 文:徐世庆;此前我对于老子的思想有些错误的认识,近日,读了总厂推荐的关于“无为而无不为真的不作为吗?”以及“当官岂能不作为”两篇文章之后,我深感惭愧。于是,静下心来,翻开《道德经》阅读起来,这次我真正地认识了老子,认识了道家思想,认识了“无为”不是不作为。 “无为”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按照标准作业执行,抛弃妄自作为,淡忘功名利禄,作为最基层的一名管理者,我究竟要做些什么呢? 学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要管理好人员。俗话说:“人员管理是最难啃的骨头”,其实我们只要牵住牛鼻子,懂得人性,把握好尺寸,利用好制度,这一切就迎刃而解。作业区的人员差异很大,用同一方法对待,可能会产生小矛盾。我们要以一颗坦诚的心倾听他们的诉求,了解他们的困难,对待问题我们要以礼服人、以情暖人、公平待人,充分利用奖惩制度,做到奖励先进,鞭策后进,提高作业区全员的积极性和凝聚力,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学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要管理好生产。生产稳定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企业效益产生的源泉。生产顺行时刻牵动着我们最

基层管理者的心,作为联系酸轧、酸洗、镀锌、连退的纽带,保障5条生产线的稳定运行是我们物流人的首要任务,产线的每次争分夺秒的抢修,冲锋前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家电板、汽车板对外发出的第一个窗口,保证物流畅通也是我们工作的一项内容。如何保障每一个环节的流畅,需要我们对产线的产能有熟悉的了解,需要我们对上卷的质量做苛刻的把关,需要我们对各个流程有精准的掌控,只有对这些业务了如指掌,才能对生产做到游刃有余。 学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要懂得管理好设备。设备的正常运行是保证产线正常运行的前提,冷轧北区共有生产行车22台,检修行车16台,每台行车钢丝绳的报废标准,每台生产行车夹具护板的良好情况,每台车电气室的温度标准,我们都应该耳熟能详,因为只有做好这些,我们才能发现危险源,做到提前预判,提前整改,杜绝带病作业,降低突然出现设备故障的几率,尽力做到服务产线,保证产线正常运行。 作为最基层的管理者,我不能做歪曲老子思想的“无为”人,不能做《人民的名义》里的孙连城,不能做遇到困难的“踢球人”,我们要在岗一日,尽责一天,敢于担当,脚踏实地,为冷轧总厂“精益打造冷轧品牌,全面满足客户需求”,献出物流人的微薄力量。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高考优秀作文标题100例

高考优秀作文标题举例 1.墙,推倒了就是桥 2.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 3.人生不需要太多行李 4.低头靠勇气,抬头靠实力 5.遗忘教你洒脱 6.皈依自然 7.不能向生活称臣 8.揣好梦想上路 9.守候心灵的春天 10.快慢缓急总相宜 11.挺直生命的脊梁 12.倾听心灵的钟声 13.心星点灯 14.与诚信同行 15.三更有梦书作枕 16.人生也是一张答卷 17.那片蔚蓝之下 18.美丽的流行,永恒的经典19.路的尽头鲜花盛开 20.走错的也是路 21.跨不过去的捷径 22.梦里花落知多少 23.锦瑟流年 24.走下去,前面是片芳草地25.让青春在奋斗中飞扬 26.拾掇一屋,玉宇澄清27.复兴之梦,梦在不息 28.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29.逐劳动之光,扬时代之帆 30.沙漠玫瑰悄悄开 31.勿忘初心,行以致远 32.青春梦扬,圆梦中华33.追梦之光,代代传承 34.浮沉不拂,珍珠难露35.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36.寻找生活中的咖啡豆37.继往开来,砥砺前行 38.从环境与发展出发 39.时代在新,我们在行 40.山水有责,长征有路41.舍弃才能获得自由 42.莫让机遇擦肩而过 43.有梦才有远方 44.天空中最亮的那颗星光45.像牛奶巧克力般-暖色系 46.重要与否,只关乎内心47.越有“中国味”,越具“世界性” 48.会当凌绝顶当今世界殊49.为他人开一朵花 50.心有笃守,与时俱进51.奋发趁年少 52.心动不如行动 53.用语言连缀心灵的星空 54.无限风光在险峰 55.等待是一种借口 56.留给自己一个对手 57.己所欲是否一定施与人 58.脚比路长 59.谈“被需要”的心态 60.丢弃佛系扬儒系 61.和祖国一起前行 62.爱国,体现在行动上63.阅读的三重境界 64. 磕出鞋里的沙 65.践行青年使命,谱写青春华章 66.花开花落两无言 67.青春正飞扬,青年勇担当 68.奋斗青春,无问西东69.顾全大局,灵活过年 70.不吃年夜饭,亲情不会断71.有一种“爱”,叫少聚会 72.敬畏自然,行有所止73.敬畏自然,远离野味 74“腾出一只手”给别人75.最美的是你自己 76.放开手,阳光灿烂 77.遗憾也是一种美丽 78.我丑,并不伪装美丽79.此情可待成追忆 80.背面也许很精彩 81.悠悠寸草心 82.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83.人生三盏灯 84.莫让浮云遮望眼 85.阳光下的守望 86.在梦的远方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文阅读 答题技巧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题汇编 一、论点的把握 答题思路: ·论点位置一般在:(1)标题;(2)开头;(3)篇末;(4)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5)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论点概括要注意:(1)要抓住中心词; (2)要使用陈述句式; (3)要有明显的倾向性,要旗帜鲜明; (4)语言要简洁,文意要通顺;要立足得分。 二、论据 常考题型及方法 1、概括论据(找出和论点要点相对应的内容进行概括) 格式:何人做何事(事件的表述要符合论点) 注:假如题目给定概括的例子,那么要注意仿写 2、文章运用了某某的事例(引用了名言)有什么作用 格式:运用了……事例(简单概括),证明了……(论点或分论点)。(或与……所论证内容一致) 3、补充事实论据 注意:1)论据要能证明论点;2)要有典型性、权威性;3)积极思考课本上学习过的名人。 4、论据能否被替换 思路: 如果不能。1)不能;2)论据内容是……;3)本段观点是……;4)两者相符合,所以不能。 如果能。1)原论据……;2)新论据……;3)本段论点……;4)换掉更典型,更有代表性,更能证明观点 注意:可能原文中的论据与上下文有照应。 5、关于论据的位置 1)论据能否互换位置(删) 2)给定论据,放回原文中的什么位置,为什么? 思路:

能否互换位置:首先概括论据,然后看是否和文本(上下文句子)照应(比如论据有可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 能否删除某一论据:首先概括论据,然后分析是否证明论点,最后看是否和文本(上下文句子)照应(比如论据有可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 给定论据放回原文:首先概括论据,然后分析证明哪个分论点,最后看是否和文本(上下文句子)照应(比如论据有可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并关注过渡句。 三、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格式: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引用论证 格式:(如果是讲道理)论证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如果是引用)使用了引证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3、对比论证 格式: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四、论证结构 常见题型及应对方法 1、直接通过选择和填空的方式判断论证结构 思路:首先看文章到什么地方完成了提出问题的任务;从什么地方开始分析问题;到什么地方结束,归纳出结论。由此判断是总分、并列、层进还是对照。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段落的领起句往往是关键,要紧紧抓住它进行分析理解。 2、提问A段到B段之间能否互换 思路:首先判断两个段落之间的结构关系,然后找一句总起句或总结句,在顺序上与两个段落的排列一致。 3、下面文字是从文中挖出来的,你认为放到哪个位置最合适。 思路:从文章中抽出的段落含有分论点,判断这个分论点与其他分论点之间的结构关系,并根据总起或总结句与分论点的照应顺序来找准位置。 五、其他 (一)中心论点:

老子“无为”的人生哲学解读

老子“无为”的人生哲学解读 纵观短短五千言的《道德经》一书,不难看出其中的核心思想即是“无”,“无为”,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由天道的“无为”进而延伸到人道的“无为”,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人道是通于天道的,这样就把人生的终极关怀与形而上之道联系起来,从“道”的本质特征推出人的存在范式。陈鼓应先生说:“形而上的‘道’如果不与人发生关联,那么它只不过是一个空挂的概念而已。”(陈鼓应著《老庄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版,第26页)这也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明体达用的实践性及人伦日用色彩。所以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那么,如何理解老子的“无为”呢?“无为”是否指消极无所作为呢?如何由“无为”而做到“无不为”?深刻理解把握“无为”的本质,对于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和慰藉我们的心灵以及维护社会和谐有序有着重大意义。我们可以将老子“无为”的人生哲学剖析为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顺应自然,因势利导“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几个字言简意赅地概括了老子对“道”的界定。“道”并非无所作为,而是有它自身的制作创造,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但这种“生”并非刻意为之,而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故能“功成而弗居”,同时“夫

唯弗居,是以不去”。因物而用,自然而为,无巧施伪作,功自彼成,但不居功自恃,所以能长久不去。这种无意识无目的地生化养育天地万物的方式即“常无为”,也就是千古流传的“道法自然”、“莫之命而常自然”。唯有这种顺应自然的“不自生”、“无私”、“不仁”的方式才能实现“长生”、“成其私”、“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的天长地久的永恒状态,达到“无不为”。天道的这一自然“无为”推广到人道,便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以大地为家园,要想在大自然中繁衍生息,必然要遵从一定的客观法则,并在不断认识和实践中提高自觉性。人应效法地母安静之德,修心养性,心无妄念,身不妄动,意不妄思,事不妄为;遵循地道的法则,得地母真静的本体,修身而复命。而人于大地上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又必然效法于天道的斗转星移、日月相继。天道浩瀚无际,湛泊不动,施於天下而不求报,生长万物而不求取。天之德轻清,穹窿而高明,湛寂而虚妙,所以三光常耀,四时顺序。地法天德,玄黄相抱,阴阳交泰,所以能成就万物之形,实万物之质,都是地道顺乎天道的变化,成全天之生育而已,故曰“地法天”。天法道,道无形无名,无声无臭,至虚至妙。天地人万物,皆是大道所生,大道育成,所以大道是天地万物之母。天若不法道,阴阳便不能升降,变化也不能感应。所以大道流行於三才,变化於阖辟,立万物之性,复万物之命,终万物、始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