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人版语文必修一第9课《赤壁之战》教案

鲁人版语文必修一第9课《赤壁之战》教案

鲁人版语文必修一第9课《赤壁之战》教案
鲁人版语文必修一第9课《赤壁之战》教案

9赤壁之战

目标导航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重点掌握“方”“卒”“将”“数”等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地方”“北面”“妻子”“其实”“可以”“初一”等古今词义的区别,整理“于”“乃”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2.认识鲁肃、周瑜、诸葛亮在这次战争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认识孙权的形象从而了解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培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

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维目标

【认知目标】

1.重点掌握“方”“卒”“将”“数”等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地方”“北面”“妻子”“其实”“可以”“初一”等古今词义的区别,整理“于”“乃”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2.认识鲁肃、周瑜、诸葛亮在这次战争中的作用。

3.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并复述这些内容。

【技能目标】

1.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分析孙权的形象从而了解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培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

2.学会运用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的方法来对待学习、对待生活。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整体感知

课文以东吴方面鲁肃分析当时形势为孙权献策开篇,并劝说刘备联吴抗曹,这是孙刘联盟的前奏。然后写刘备方面因曹操占领荆州,形势危急,诸葛亮被迫出使东吴说服孙权联刘抗曹,这是孙刘联盟的进一步酝酿。接着写曹操下战书威吓孙权,东吴内部出现“主和派”与“主战派”两大阵营,孙权举棋不定,鲁肃再次诚挚劝说孙权,坚定其抗曹决心,这是孙刘联盟中出现的波折。鉴于孙刘联盟并非单一的政治联盟,鲁肃敏锐地感觉到单有他的意见是不够

的,还必须争取武将的支持,于是他劝孙权召回周瑜,周瑜为孙权分析形势,力排众议,最终促使孙权出兵与刘备并力抗曹。最后略写了战争实况。课文通过对三国时代著名战役赤壁之战的记述,揭示了只要正确分析形势,指挥得当,劣势可以转化为优势,弱国可以战胜强国的战争规律。 整体感知

《赤壁之战》这一长文,所写事件纷繁,人物众多。就大事而言,写了这么三件:先是写了孙权、刘备联合,继而写了孙权内部主战、主和两派斗争,最后写了赤壁会战。

就人物活动而言,主要写了“七说”(“说”音shuì,劝意):①写鲁肃说吴主孙权,②写鲁肃说蜀主 ,③诸葛亮受命出使吴地,④写长史张昭说孙权,企图让孙权放弃联刘抗曹打算,⑤写 趁“权起更衣”之机,“追于宇下”,“廓开大计”,⑥写周瑜日说孙权,⑦写 夜说孙权,揭穿曹操诈言,从而使得说服孙权重任得以最后完成,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答案】

刘备 鲁肃 周瑜 整体感知

试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 【提示】

文章写了三件大事:先是写了孙权、刘备联合,继而写了孙权内部主战、主和两派斗争,最后写了赤壁会战。每一大的事件中又有诸多小事件,如在第一件大事里写了谋臣鲁肃和诸葛亮为建立孙刘联盟而进行的外交活动;在第二件大事里写了文臣武将为使孙权确立联刘抗曹方略所进行的公开与隐蔽的较量,其中着重写了儒将周瑜的所作所为;在第三件大事里写了战略相持——南北对峙、战略反攻——火烧赤壁、乘胜追击——水陆并进等。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赤壁之战

?

?

??

??

? 孙刘联盟?????鲁肃赴荆州鲁肃说刘备

主战派获胜赤壁会战?

???? 会战场面?????相遇赤壁曹操失利

周瑜用计

会战结果 曹军败走

思维导图

赤壁之战?????

?

???

?

战前准备(详写)

战争实况(略写)????

?

诈降火攻

水陆并进战争结局(略写) 曹军大败

三足鼎立 文学常识

走近作者 呕心沥血编通鉴 一心一意反新法

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西夏县(今属山西)人。19岁中进士,神宗熙宁初年,官至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司马光在政治上是保守的,在王安石变法时,

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因神宗不采纳他的意见,离开朝廷,退居洛阳。后宋哲宗继位,保守派得势,他受召入朝任门下侍郎、宰相,废新法,当政8个月死去,被追封为温国公。

作品 主持编撰了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评价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走近作者

姓名 司马光

生卒年 1019~1086

朝代 字号称谓

字君实,公实,号迂夫,晚号迂叟,死后被封温国公,谥号文正。

相关材料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神宗时,擢翰林学

士,判西京御史台,拜资政殿学士。因竭力反对王安石变法,1071年离朝退居洛阳,致力编撰《 》。

【答案】

宋朝 资治通鉴 走近作者

同学们小时候就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那么你对本文作者有哪些了解?

【提示】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和散文家,字君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世称涑水先生。自幼嗜学,尤喜《左氏春秋》;及长,学识更为渊博。

司马光治学勤苦,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自1066~1084)。

写作背景

官渡之战以来,曹操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那时候,长江中下游一带有两个军阀的势力有所发展:一个是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请来有才能的诸葛亮辅佐他;一个是割据江东的孙权,经济比较稳固。公元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南下的曹军迅速前进,刘备见曹军人数众多,抵挡不住,急忙南逃。诸葛亮建议联合孙权,共同抗曹,刘备十分赞同,派诸葛亮去见孙权。那时孙权部下主张降曹的很多,只有大将周瑜等主张坚决抵抗。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写作背景

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黄河流域。为了一统天下,曹操南下击败刘表、刘备,占据了“荆襄”之地,又乘胜企图以八十万大军渡过长江,夺取江南东吴的地盘。面对强兵压境,孙权与联合起来,在赤壁一带,与曹操决战。当时曹军号称八十万大军,东吴周瑜率军三万,双方兵力对比悬殊。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争以曹军大败而告终。“”以后,曹操一段时间内无力南下,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答案】

刘备赤壁之战魏、吴、蜀

写作背景

你能说说赤壁之战发生的背景吗?

【提示】

赤壁之战发生在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十月。当时,在割据一方的军阀中,曹操的势力最大。他以许昌为据点,利用朝廷的名义发号施令,对各军事集团采

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先后打败了袁绍,消灭了吕布,并于208年7月,乘胜向荆州进军,打算征服荆州的刘表及依附刘表的刘备,然后再攻孙权,平定江东。当时割据江东的孙权,难以与曹操匹敌,而刘备尚无固定的地盘,他们不甘心被曹操消灭,便商定联合抗曹,出兵迎击。这年的十月,两军在赤壁(在今湖北)相遇,于是就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文体知识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司马光等人花费19年的时间编纂而成。编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另有《目录》《考异》各30卷。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322种,经过作者加工剪裁而成。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事清晰严谨,有些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文体知识

编年体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中心,按

来编撰、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是编写历史最早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如《春秋》《》等就是编年体史书。编年体最早起源于中国,其他地区类似形式的历史书则称为年代记,编年体也是年代记的一种。

通史

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宋代司马光的《》都称为通史。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

【答案】

年、月、日资治通鉴资治通鉴

文体知识

你能说说对《资治通鉴》的了解吗?

【提示】

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296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司马光主持编写,参加编写的还有刘颁、刘恕、范祖禹等人,所有文稿都经由司马光删削、润色、整理,文笔简洁流畅,如出一人之手。历经19年(1066~1084)

才得以成书。编此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

自主预习

字音辨识

识记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枭.雄(xiāo)刘琮.(cón g)会稽

..(k uài)(jī)

强驽.(nǔ)鲁缟.(gǎo)旌麾

..(jīn g)(huī)奄.有(yǎn)番.(pó)阳斫.案(zhuó)

慑.服(shè)燥荻.(dí)邂逅

..(xiè)(hòu)

走舸.(gě)羸.兵(léi)蹈藉.(jí)

芟.夷大难(shān)以实校.之(jiào)蹶.上将军(jué)王室之胄.(zhòu)与操有隙.(xì)烟炎张.天(zhàn g)

字音辨识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枭.雄()刘琮.()会稽

..()()

强驽.()鲁缟.()旌麾

..()()奄.有()番.()阳斫.案()

慑.服()燥荻.()邂逅

..()()走舸.()羸.兵()蹈藉.()

芟.夷大难()以实校.之()蹶.上将军()王室之胄.()与操有隙.()烟炎张.天()【答案】

xiāo cón g k uài jī nǔ gǎo jīn g huī yǎn pó zhuó s hè

dí xiè hòu gě léi jíshān jiào jué zhòu xì zhàn g

字音辨识

下列词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沃.野(wò)殷.富(yān)枭.雄(xiāo)结盟.(mén g)

B.敬贤.(xián)讨虏.(lǔ)强弩.(nú)轻骑.(qí)C.贵胄.(zhòu)遁.逃(dùn)鲁缟.(gǎo)疲敝.(bèi)D.更.衣(gēn g)鼎.足(dǐn g)稿.草(gǎo)累.官

(lěi)

【解析】A项,“殷”应读“yīn”;B项,“弩”应读“nǔ”;C项,“敝”应读“bì”。

【答案】D

通假释义

识记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用法及意义。

(1)进住.鄂县之樊口(住,通“驻”)

(2)将军禽.操(禽,通“擒”)

(3)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

(4)卿能办之者诚.决(诚,通“请”)

(5)顷之,烟炎张

..天(炎,通“焰”,火焰;张,同“涨”,弥漫)(6)雷.鼓大震(雷,通“擂”,敲击)

通假释义

找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进住鄂县之樊口

(2)将军禽操

(3)五万兵难卒合

(4)卿能办之者诚决

(5)烟炎张天;

(6)雷鼓大震

【答案】

(1)住,通“驻”,驻扎

(2)禽,通“擒”,捉拿

(3)卒,通“猝”,仓猝

(4)诚,通“请”,请求

(5)炎,通“焰”,火焰;张,同“涨”,弥漫

(6)雷,通“擂”,敲击

古今异义

掌握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论天下事势,致殷勤

..之意

古义:恳切慰问。

今义:热情周到。

(2)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

..抗衡

古义:中原地区。

今义:中国大陆及台港澳。

(3)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

..矣

古义:态势形成。

今义:形成,造成。

(4)割据江东,地方

..数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地方,地区。

(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丈夫的配偶。

(6)邂逅

..不如意,便还就孤

古义:万一,一旦。

今义:偶尔遇见。

(7)何不按兵束甲,北面

..而事之

古义:面北朝拜。

今义:方位词,与南相对。

(8)操虽托名汉相,其实

..汉贼也

古义:他实际上。

今义:表话题转换或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9)彼所将中国人不过

..十五六万

古义:不超过。

今义:表转折关系。

(10)初一

..交战,操军不利

古义:刚一。

今义:表年级或日期。

古今异义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地方

..数千里

古义:。

今义:地区,与中央相对;空间的一部分。

(2)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

古义:。

今义:男子的配偶。

(3)北面

..而事之

古义:。

今义:指方位,与“南面”相对。

(4)初一

..交战,操军不利

古义:。

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5)致殷勤

..之意

古义:。

今义:周到热情。

(6)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

古义:。

今义:致力于,投身于。

(7)操虽托名汉相,其实

..汉贼也

古义:。

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或表转换话题。

(8)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

..抗衡

古义:。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9)鼎足之形成

..矣

今义:通过发展变化而成为具有某种特点的事物,或者出现某种情形或局面。

【答案】

(1)土地方圆,纵横

(2)妻子和儿女

(3)北向,指面对北方

(4)刚刚开始

(5)恳切慰问

(6)古代官职名

(7)他实际上

(8)中原地区

(9)局面形成

古今异义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地方

..数千里

古义:

今义:

(2)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

古义:

今义:

(3)北面

..而事之

古义:

今义:

(4)初一

..交战,操军不利

古义:

今义:

(5)致殷勤

..之意

古义:

今义:

(6)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

古义:

(7)操虽托名汉相,其实

..汉贼也

古义:

今义:

(8)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

..抗衡

古义:

今义:

(9)鼎足之形成

..矣

古义:

今义:

【答案】

(1)古义:土地方圆,纵横。今义:地区,与中央相对;空间的一部分。

(2)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3)古义:北向,指面对北方。今义:指方位,与“南面”相对。

(4)古义:刚刚开始。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5)古义:恳切慰问。今义:周到热情。

(6)古义:古代官职名。今义:致力于,投身于。

(7)古义:他实际上。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表转换话题。

(8)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9)古义:局面形成。今义:通过发展变化而成为具有某种特点的事物,或者出现某种情形或局面。

词类活用

理解记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2)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名词用作状语)表面上;内心里

(3)刘备、周瑜水陆

..并进(名词用作状语)从水路,从陆路

(4)敬贤礼

..士(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用作动词)贤能的人;以礼相待(5)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交情

(6)为汉家除残.去秽.(形容词用作名词)坏人

(7)瑜等率轻.锐.继其后(形容词用作名词)轻装的精锐部队

(8)兵粮精多,足以立.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建立

(9)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逃跑

(10)必蹶.上将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挫折

(11)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词类活用

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敬贤礼

..士

(2)必蹶.上将军

(3)操悉浮.以沿江

(4)乘犊车,从.吏卒

(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6)可烧而走.也

(7)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8)英雄乐.业

(9)备南.走

(10)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11)兼有步兵,水陆

..俱下

(12)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

..举帆

【答案】

(1)形容词作名词,贤能之人;名词作动词,以礼相待

(2)使动用法,使……受挫败

(3)使动用法,使……浮

(4)使动用法,使……跟从

(5)使动用法,使……失望

(6)使动用法,让……逃走

(7)使动用法,使……建立

(8)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9)名词作状语,向南

(10)名词作状语,在表面上;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11)名词作状语,从水、陆两路

(12)名词作状语,在江中心

词类活用

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名词用作状语

(1)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

(2)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3)刘备、周瑜水陆

..并进

2.名词用作动词

敬贤礼.士

3.形容词用作名词

(1)敬贤.礼士

(2)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3)为汉家除残.去秽.

(4)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4.动词的使动用法

(1)兵粮精多,足以立.事

(2)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3)必蹶.上将军

(4)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

【答案】

1.名词用作状语

(1)向南

(2)表面上;内心里

(3)从水路,从陆路

2.名词用作动词

以礼相待

3.形容词用作名词

(1)贤能的人

(2)老交情

(3)坏人

(4)轻装的精锐部队

4.动词的使动用法

(1)使……建立

(2)使……逃跑

(3)使……受挫折 (4)使……跟从 文言实词

理解记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治????

?①共治.曹操(动词,对付)②今表治.水军(动词,训练)③今治.水军八十万众(动词,部署) (2)卒?????①鲁肃闻刘表卒.(动词,死亡)②乘犊车,从吏卒.(名词,兵、士卒) (3)士???①聪明仁惠,敬贤礼士.(名词,读书人)②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名词,士兵)

(4)将?????①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动词,打算、想)②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动词,率领) (5)足????①岂足.托乎(动词,值得)②兵精足.用(形容词,充足) (6)次???①引次.江北(动词,停驻)②余船以次.俱进(名词,次序) (7)数????①统兵数.万(数词,几)②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动词,计算) (8)烈?????①兼仗父兄之烈.(名词,功业)②火烈.风猛(形容词,大) (9)事?????①不足与图大事.(名词,事业)②去亲戚而事.君者(动词,侍奉,为……服务)③事.急而不断(名词,事情、事物) (10)计???????①备用肃计.(名词,计策、谋略)②窃计.欲亡赵走燕(动词,考虑、谋划)③愿早用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名词,计谋、计划)④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动词,考虑)⑤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动词,商量)⑥可计.日而待也(动词,计算) (11)难????①今操芟夷大难.(名词,灾难、患难)②五万兵难.卒合(副词,难以) (12)略?????①略.已平矣(副词,大致)②助画方略.(名词,策略) (13)资????①多载资.粮(名词,物资)②此帝王之资.也(名词,凭借,资本) (14)能????①表恶其能.(名词,才能)②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助动词,能够) (15)当?????①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动词,抵挡)②当.横行天下(助动词,应当)③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助动词,会) (16)方?

????①助画方.略(名词,方法,计谋)②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将要)③操军方.连船舰(正)④挟天子以征四方.(名词,地区) (17)并?????①行将为人所并.(动词,吞并)②将兵与备并.力逆操(合) 文言实词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事

①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②北面而事.之 ③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2.卒

①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②初,鲁肃闻刘表卒. ③五万兵难卒.合 3.资

①此帝王之资.也

②多载资.粮

③资.之币帛

4.治

①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②刘表治.水军

③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④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5.将

①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②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④宫使驱将.惜不得

6.当

①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②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③螳臂当.车

7.方

①地方.数千里

②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③助画方.略

④操军方.连船舰

【答案】

1.①名词,事业②动词,侍奉③名词,事情

2.①名词,士兵②动词,死亡③副词,通“猝”,突然,仓猝

3.①名词,凭借,依托②名词,物资③动词,资助

4.①动词,对付②动词,训练③动词,部署④形容词,太平的5.①名词,将领②动词,率领③动词,搀扶④助词,无实义6.①动词,抵挡②副词,会③动词,阻挡

7.①名词,方圆②副词,将要③名词,方法,计策④副词,正文言实词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实词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没有,不) 莫.用众人之议也(不要)

B .今为君计.(考虑) 备用肃计.

,进住鄂县之樊口(计谋) C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统帅,带领)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将要)

D .鲁肃闻刘表卒.(死)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士兵) 【解析】莫:不定代词,没有人。 【答案】A

2.选出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 ①孙讨虏聪明..仁惠(有智慧) ②鼎足之形成..矣(经发展而成为) ③当横行..

天下(纵横驰骋) ④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赞赏) ⑤操军不利,引次.江北(驻扎) ⑥权起更衣..

(上厕所) ⑦致殷勤..之意(热情周到) ⑧江表..英豪咸归附之(长江以南,指江南) A .③⑤⑥⑧ B .①③⑤⑦ C .②⑤⑥⑧ D .③④⑦⑧

【解析】①聪明:人慧巧,富智力。②形成:形,指形势,局面;成,即形成。④赞:辅助,协助。⑦殷勤:恳切慰问。

【答案】A 文言虚词

理解记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为?????①今为.君计(介词,替)②为.操后患(动词,是)③安能复为.之下乎(动词,处在)④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介词,被) (2)乃?????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动词,是)②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副词,甚至,乃至)③骑乃.得过(副词,才)④乃.罢会(连词,于是) (3)于???①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介词,在)②莫若遗腹心自结于.东(介词,跟)③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介词,向)④言于.孙权曰(介词,对) (4)其????①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代词,代前面所说之事)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指示代词,那里,代荆州之地)③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代词,代刘备)④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代词,代刘表)⑤其.实汉贼也(代词,代曹操)⑥失其.所与,不知(代词,代自己) (5)而???①若据而.有之(连词,表承接,占据并拥有)②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连词,表因果)③备必喜而从命(连词,表修饰)④事急而.不断(连词,表转折,却) (6)以?

?????①权以.示群下(介词,把)②蒙冲斗舰以.千数(介词,用)③挟天子以.征四方(连词,表目的,来)④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连词,表目的,来)⑤余船以.次俱进(介词,按照)⑥动以.朝廷为辞(介词,拿) 文言虚词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乃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②乃.罢会

③骑乃.得过

④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2.以

①此天以.君授孤也

②余船以.次俱进

③将军以.神武雄才

④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3.于

①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

②寄寓于.表

③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④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及

①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②延及.岸上营落

③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

5.为:

①今为君计

②为操后患

③安能复为之下

④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答案】

1.①动词,是②连词,于是③副词,才④副词,乃至,甚至

2.①介词,把②介词,按照③介词,凭借④连词,表目的

3.①介词,对②介词,在③介词,向④介词,被动⑤介词,从;介词,比

4.①连词,和②介词,表涉及,相当于“到”③介词,到……时候5.①介词,替②动词,是③动词,处在④介词,被

文言虚词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

②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却)

③乃罢会(于是)

④骑乃得过(于是)

⑤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

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仅,只)

A.①③⑤⑥B.②③⑤⑥

C.①④⑤⑥D.②④⑤⑥

【解析】②乃:乃至,甚至;④乃:才。

【答案】A

2.下列各句中的“为”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恐为操所先(表示被动)

②昔人云:将以有为也(作为)

③冰,水为之(结成)

④何辞为(原因)

⑤不为尧存(为了)

A.②③④B.①②⑤

C.②③⑤D.①②③

【解析】④语气词,呢;⑤连词,因为。

【答案】D

文言句式

掌握下列文言句式。

(1)刘备天下枭雄(判断句)

译文:刘备是天下骁悍的雄杰。

(2)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判断句)

译文:况且将军抗拒曹操的主要凭借是长江。

(3)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被动句)

译文:现在不赶快前去,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

(4)行将为人所并(被动句)

译文:很快被人吞并。

(5)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被动句)

译文:我不能拿全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来被人控制。

(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被动句)

译文:疲弱的士兵被骑兵践踏。

(7)豫州今欲何至?(宾语前置)

译文:刘豫州现在打算到哪里去?

(8)卿欲何言?(宾语前置)

译文:您要说什么?

(9)何以言之?(宾语前置)

译文: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10)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介词结构后置)

译文:请让我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

(11)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介词结构后置)

译文:刘豫州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坡打了败仗。

(12)裹以帷幕(介词结构后置)

译文:外面用帷帐包裹。

(13)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定语后置)

译文:(但是)现在归队的士兵加上关羽率领的精锐水兵还有一万多人。

(14)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定语后置)

译文:烧死的、淹死的人马很多。

(15)荆州之民附操者(定语后置)

译文:再说荆州归附曹操的百姓。

文言句式

请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此帝王之资也()

(2)刘备天下枭雄()

(3)我,子瑜友也()

(4)子瑜者,亮兄瑾也()

(5)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6)豫州军虽败于长坂()

(7)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8)亮见权于柴桑()

(9)豫州今欲何至()

人教版语文高一-人教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53

人教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毛泽东教学目标: 1.围绕“青春”话题,从全篇着眼,深入探究作品中饱含的思想感情,通过活动体验,加 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 2.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阐发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受,了解诗歌所体现 的精神风貌与时代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同学们刚刚结束了七天的军训,在军训期间,大家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来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青春作了最好的证明。七天中,大家纷纷拿起笔写下了自己青春的感言,记录下军训中的种种感受,不仅仅接受了成长道路上一次特殊的洗礼,也吟诵了自己的青春。今天,大家回到了课堂上,让我们也来看一看老一辈革命家又是怎样吟诵自己的青春的。 二、背景简介与解题: 此词作于1925年春天,是毛泽东在长沙橘子洲头的记游之作,长沙是其故乡,也是他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在青少年时代,他曾在长沙度过长期的进德修业的生活,以后奔走革命,也数度往返于此,长沙对其而言,具有深厚的感情。这首词就是以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为背景,抒写旧地重游,附近溯昔的激情壮志。词人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三、文本理解: 1.朗读全词,体会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2.文本分析:词的上阙写景。作者旧地重游,先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深秋时节,独立橘子洲头,望着滚滚湘江水不停息地奔流着。火红的枫林,重重叠叠,碧透明澈的江面上,无数船只争相竞驶,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动,雄鹰在长空中奋力搏击。随着视角的变化,动景与静景结合,远景与近景交替,思路开阔,面对寒秋严霜万物生机盎然、勃发的场面,词人思绪万端,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表现出诗人豪迈的气概及博大的胸怀。万人皆悲的秋景,在作者眼中却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美。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独自一人伫立在已有寒意的秋风之中。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看”是领字,一个“看”字,总领七句,领起了上阕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领字,是词学中的专用名词。它只有一个字,常冠于一句或数句之上而又不断开,诵读时只作语音上的小小停顿,它主要由副词和动词充当。“一字逗”以下的几句要一气贯通,形成一个整体。)“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层”字表现出树林的重重叠叠,“染”字则活画出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写的是近景,“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字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百”字写舸之多,而一个“争”字,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优质教案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在历史教科书里,汉、唐无疑是我们的历史学家所推崇的强大帝国, 然而,对于世界来说:汉、唐帝国的光环在罗马与阿拉伯帝国的映衬下显得有些褪色,而元帝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远远胜过足以引起我们自豪的汉、唐。这个由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建立、在疆域上空前辽阔的统一政权,不仅将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传入各地,也吸取了外来的先进的管理方式:仿效阿拉伯及罗马帝国的行政体制,首次在中国设立行省,对秦以来的郡县制作了一个大大地发展,对中国行政管理制度进行了一次巨大革命,影响一直持续到今。 思考与判断: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知识归纳】 一、中央政治制度 1.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皇帝制度,行政三公(中朝、外朝、尚书台) 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制度。先是尚书省,继而中书省、门下省

3.隋朝:以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4.唐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重大创造历朝沿袭 5.宋朝:二府、参知政事、三司 6.元朝: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综合汉蒙政治制度二、地方政治制度: 1`。汉朝: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十三州,设刺史;东汉州郡县三级制,州牧为州最高长官 2.隋朝:州县两级制,州设刺史,县设令 3.唐朝:唐太宗分全国为十道,作为监察区;唐肃宗设观察使;唐中后期设节度使 4.北宋:文臣作地方官;州县两级制;“道”改为“路”5.元朝:行中书省;行省以下设路、府、州、县,边远地区设宣慰司。中国省制开端,影响深远 【知识运用】 1.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说明中央集权制度内存在着哪些主要矛盾? 从汉至元,历朝的政治制度的变革不外乎两点:中央尽量分散相权,限制相权,以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地方尽量削弱其权力,加强对其控制和管理,以达到加强中央权力,解除地方威胁之目的。这两方面的措施恰好说明了,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0课

第六单元第二十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苏州学业水平检测)下图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图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 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党派很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从图中的数字可以得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实际上执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2018·浙江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叙述,确切的是(C) ①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②讨论了国名、国旗、国歌等问题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排除③,答案选C项。

3.(2018·莱芜高一检测)有学者指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中国民主政治史上一个伟大创举。这主要是指人民政协(D) ①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②始终行使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③以各党派平等合作为和平建国的途径④是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A.①②B.②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民政协的认识。人民政协在1949~1954年代行人大的职能,之后变成统一战线组织,因此②不正确,③与史实不符,故D项为正确答案。 4.(2018·湘潭高一联考)1949年9月30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大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世。说它是“人民大宪章”的主要依据是(B) 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B.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 [解析]“人民大宪章”指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制定其他各项法律法规的依据。《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5.(2018·东莞高一联考)1933年,出生于昆明的普通工人王德厚,因其有丰富的锻造技术经验,改造锻造设备,改进工艺工装,年年保质保量超额完成工作任务,1954年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体现出(B) A.全国人大代表通过普选产生B.人民群众政治地位提高 C.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D.我国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材料没有涉及人大代表选举的程序,不能得出“普选”的方式,A项错误。材料中的王徳厚是普通工人,因工作表现突出,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说明了人民群众政治地位提高,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党派,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民族问题,D项错误。 6.(2018·信阳高一期末)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C)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的文言词句并进行归类整理。 2、正确分析鉴赏荆轲这个人物形象。 二、过程和方法 1、课前认真预习,反复诵读课文; 2、查找资料,研究分析古人对荆轲的各种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荆轲不畏强权,勇敢坚忍的精神 2、用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评价荆轲刺秦的历史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用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评价荆轲刺秦的历史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串讲法 【课文分析】 《荆轲刺秦王》是篇文言课文,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司马迁撰写《史记刺客

列传》时,几乎照录全文。文章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刻画了一个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安全,不惜牺牲自己性命的页 1 第 英雄——荆轲的形象。文章对荆轲行刺前的精心准备做了较详细的叙述,对行刺的过程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教学设想】 1.本文记叙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拟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确定教学思路,设计导读提问,同时对文章剪裁、记叙与描写的综合运用作适当提示。 2.在疏通词句和讲读的基础上,开展评述或辩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骆宾王的《易水送别》诗: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问:诗中的壮士是指谁?分析诗的意思,引出本文故事——荆轲刺秦王。(板书课题) 简介荆卿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和英国资产 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感悟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历史渊源 和时代背景,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相关历史资料,培养学生概括历史和观察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在 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再现、阅读史料、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和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从《大宪章》的签定到《权利法案》的制定,使学生认识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 立过程是非常漫长而复杂的,从而认识到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唯物史观。 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历史的、客观的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发展 和完善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阶段性产物。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权利法案》和责任制内阁 难点:君主立宪制的概念和特点,君主、议会、内阁的相互关系及各自作用。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案例故事 故事一“沉默”的女王 2014年,88岁的英国女王已经登基整整62年了,先后有13位首相得到她的任命。她从不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人认为这是她得以保持英国王室地位的主要原因。 故事二20年来女王首次要求加薪

2010年5月,英国女王要求加薪。据悉,王室开支一般每十年与政 府沟通一次,不过女王已经20年没有提出过加薪要求,而其间英国物价上涨了80%。对女王加薪的要求,英国共和党的竞选经理史密斯指出,这一要求是“国家的耻辱”。 英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为什么要如此的限制王权?既然限制王权又为什么要保留国王呢? 【讲授】材料 从传统中走来--13世纪《大宪章》和议会制度-------政治传统 《大宪章》最为精髓的条款是: 一、…… 二、“若不经同等身份的人的合法裁决和本国法律之审判,不得将任何人逮捕囚禁、不得剥夺其财产、不得宣布其不受法律保护、不得处死、不得施加任何折磨,也不得令我等群起攻之、肆行讨伐。”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中体现出英国怎样的政治传统? “王在法下”、“王在议会中” 图示13--17世纪英国的权力分配。 【讲授】英国革命的原因、过程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原因)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 而非法律创造国王。”他在向议会讲话 时公然说道:“除了上帝,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摘自〔英〕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 二、在革命中妥协------“光荣革命”(过程) 【讲授】《权利法案》 在传承中创新----《权利法案》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集

专题一:向青春举杯 吟诵青春 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 1.围绕“青春”话题,从全篇着眼,深入探究作品中饱含的思想感情,通过活动体验,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 2.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阐发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受,了解诗歌所体现的精神风貌与时代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同学们刚刚结束了七天的军训,在军训期间,大家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来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青春作了最好的证明。七天中,大家纷纷拿起笔写下了自己青春的感言,记录下军训中的种种感受,不仅仅接受了成长道路上一次特殊的洗礼,也吟诵了自己的青春。今天,大家回到了课堂上,让我们也来看一看老一辈革命家又是怎样吟诵自己的青春的。 二、背景简介与解题 此词作于1925年春天,是毛泽东在长沙橘子洲头的记游之作,长沙是其故乡,也是他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在青少年时代,他曾在长沙度过长期的进德修业的生活,以后奔走革命,也数度往返于此,长沙对其而言,具有深厚的感情。这首词就是以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为背景,抒写旧地重游,附近溯昔的激情壮志。词人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三、文本理解 1.朗读全词,体会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2.文本分析:词的上阙写景。作者旧地重游,先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深秋时节,独立橘子洲头,望着滚滚湘江水不停息地奔流着。火红的枫林,重重叠叠,碧透明澈的江面上,无数船只争相竞驶,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动,雄鹰在长空中奋力搏击。随着视角的变化,动景与静景结合,远景与近景交替,思路开阔,面对寒秋严霜万物生机盎然、勃发的场面,词人思绪万端,由大自然的盛衰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九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妇产科学 001 妇产科学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002 产科学 obstetrics 003 妊娠 pregnancy 004 幼女妊娠 precocious pregnancy 妊娠年龄小于或等于12岁者。005 青春期妊娠 teenage pregnancy, adolescent pregnancy 006 孕次 gravidity 007 未孕妇 nulligravida 008 孕妇 gravida 009 初孕妇 primigravida 010 经孕妇 multigravida 011 假孕 pseudocyesis 012 前次月经 past menstrual period, PMP 013 末次月经 last menstrual period, LMP 014 月经龄 menstrual age 015 受精龄 fertilization age 016 孕龄 gestational age 017 早孕反应 morning sickness 018 妊娠剧吐 hyperemesis gravidarum 019 妊娠纹 striae gravidarum 020 妊娠溢液 hydrorrhea gravidarum 021 黑加征 Hegar sign 022 胎动感 quickening 023 四步触诊法 four maneuvers of Leopold 024 脐带杂音 umbilical souffle 025 子宫杂音 uterine souffle 026 妊娠期 trimester of pregnancy 027 妊娠早期 early trimester of pregnancy 028 妊娠中期 mi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029 妊娠晚期 late trimester of pregnancy 030 过期妊娠 postterm pregnancy, prolonged pregnancy 031 单胎妊娠 singleton pregnancy 032 双胎妊娠 twin pregnancy 033 单羊膜囊双胎 monoamnionic twin pregnancy 034 双羊膜囊双胎 diamnionic twin pregnancy 035 单绒毛膜双胎 monochorionic twin pregnancy 036 双胎交锁 locked twins, interlocking twins 037 多胎妊娠 multiple pregnancy 038 三胎妊娠 triplet pregnancy 039 四胎妊娠 quadruplet pregnancy 040 五胎妊娠 quintuplet pregnancy 041 同期复孕 superfecundation 042 异期复孕 superfetation 043 产前 antepartum 044 产时 intrapartum

必修一历史第20课知识点总结

小结 第20课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背景:解放军取得重大胜利,中共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筹建新中国。 八大民主党派: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中国致公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中国农工党(农工党)、民主促进会(民进)、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九三学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 2、形成标志: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大会内容:(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纲领规定: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国家性质),实行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还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2)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 (3)确定了新中国的首都(改北平为北京)、国旗(五星红旗)(大星是中国共产党,小星是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和代国歌。(1982年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4)确立公元纪年法。 (5)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1954年后改称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3、发展 ①1954年后,成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②1956后,中共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四大班子”政府、市委、人大、政协) ③1982年,中共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使该制度进一步完善。 4、作用: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舞台。 5、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是大合唱指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共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6、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7、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意义: ①结束了帝、官、封的压迫,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独立主权的国家。 ②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③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其他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④中国社会进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1949到1956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也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普选产生。 2、1954.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因为三大改造未完成,社会主义制度未建立。) ①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大,以根本大法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结构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辉煌属于希腊”——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1、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体制的形成起了重要影响,城邦体制孕育了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 △古希腊文明勃兴的重要客观条件是:海洋和山峦 △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文明类型,它只是不同文明形成的重要因素。决定文明类型的根源是经济因素。2、城邦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1)含义: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2)基本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3)公民资格: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 3、雅典民主政治 (1)发展历程 背景:社会矛盾尖锐:新兴工商业者、平民与旧氏族贵族之间矛盾 ①根据财产多寡划,分四个公民等级; ②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各级公民);(最能体会人民主权和直接民主) 奠基——梭伦改革内容③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 (BC 6C初)④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⑤废除债奴制; 意义: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①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作为选举单位; ②设立五百人议事会(各部落轮流执政); 内容③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④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⑤“陶片放逐法”; (BC6末)意义: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①公民可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②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 “顶峰”——伯里克利改革内容③陪审法庭(30岁以上)——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BC5C)④鼓励公民参政——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和观剧“津贴”; 意义: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 (2)评价 ①积极:a、保证了雅典城邦的独立和发展;b、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c、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②消极a、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遥不可及; b、小国寡民的产物;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政治腐败、社会动乱。 认识:无论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还是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都适应了当时各国的需要,体现了文明的多元性 二、“宏伟归于罗马”——罗马法(保障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体系) 1、概念:罗马法是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2、内容 形式:习惯法成文法 罗马法结构:公民发万民法 3、发展历程 (1)起源——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①原因: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根本原因:适应贵族巩固统治的需要) ②标志——《十二铜表法》的诞生(BC5C中期)(它是对习惯法的汇编,属于公民法的范畴) ③意义:审判、量刑有法可依,平民利益得到保护;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0课 随堂

第六单元第二十课 一、选择题 1.(2018·九江高一联考)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领导人宣布“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资格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其他各民主党派……来决定中国一切重要的问题。”这说明(B) A.中共决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B.中共致力于建设民主平等的政治 C.中共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D.中共和民主党派决定着建国成败 [解析]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而非执政党,只有中共才是唯一的执政党,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资格”而非执政党的身份参加政协会议,这本身就体现了中共致力于各党派平等政治的精神,故B项正确;中共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材料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可能决定中国政治建设的成败,故D项错误。 2.(2018·遵义高一联考)有学者认为,制宪权的具体行使在客观上需要一定的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通过普选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它统一行使制宪权,而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并不符合这个条件,因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制宪机关。该学者意在说明《共同纲领》(B) A.体现全国人民的智慧B.仅具有临时宪法作用 C.由各界代表投票通过D.是不完善的法律文件 [解析]根据“制宪权的具体行使在客观上需要一定的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通过普选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而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并不符合这个条件,因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制宪机关”,根据所学,《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简称,1949年9月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其确定了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行使国家立法权,因此,《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不再代行人大职权,但仍是统一战线组织,起参政议政作用,故B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全集

必修一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认识自我”教案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方法论,做好高中新阶段学习的思想准备。 2、结合各课特点,学习议论文、散文的一般写法。 3、学习语言。 4、教法上注意: ①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②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③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④研究探讨,转化能力。 ⑤适用343教学法。 *单元导语 讨论:1、为什么“认识自我”是世上最大的难题?用书上的话回答。 2、为什么说“高中时期是确立自我意识最为关键的阶段”? *参考阅读 第一课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朱光潜 教案一: ◆目标要点学法 1.知识与能力:把握本文词语的音形义和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充分理解“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在文中的寓意和在现实中的意义,提高认识自我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学生阅读,质疑,讨论,鉴赏评价,通过课外相关阅读和写作等手段,课内外衔接一体,提高自我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理性认识高度。 3.情感态度与世界观: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学会与自己的惰性和现实的困难做斗争,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从而锻炼出强大的自我意志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最大限度地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 ◆识记理解积累 字音叨(tāo)天席不暇(xiá)暖长沮(jū)渣滓(zǐ) 桀溺(jiénì)夤(yín)缘淫佚(yì)蹶(jué)倒 字形洗练—提炼—凝练—锤炼 惰性—隋朝缴械—激动 蹶倒—撅断—噘嘴—猖獗 席不暇暖—瑕不掩瑜—假戏真做—遐迩闻名 词义叨天:沾光,受到好处; 附丽:依附,附着。 夤缘:攀附上升,比喻拉拢关系,向上巴结。 淫佚:放纵。 渣滓:①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②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因循苟且:不思创新,做事马虎。 蹶倒:摔倒,比喻失败或挫折。 敷衍:应付了事。

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教案

课程名称:《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第一课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后续历史教学有重要影响,同时对于鸦片战争等问题的认识见解关系着学生自身历史素养的培养。因此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亦本书的重点,应做重点关注。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鸦片战争的大概经过和相关历史事件都有一定的介绍和学习,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应以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的分析为主,在经过细节上不做过多延伸。 高一年级学生在阅读分析上已有较大提高,以学生自己收集和教师提供的史料为依据,自主总结概括,形成富有逻辑的观点态度。适当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经过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基本内容。

(2)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各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在教师合理的史观引导下,运用史料,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开端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史料,锻炼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能力(3)通过对背景、影响、观点的对比整理,养成辩证的观察思考历史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鸦片的危害,提高“珍爱生命,抵制毒品”的意识(2)通过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外来侵略史实,培育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 (3)通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遭受的屈辱,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意义,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及其影响;《天津条约》和《北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 1.背景 2.条件 ①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②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础 ③客观:人民渴望统一 ④主观: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3.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措施(巩固统一)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通灵渠、修长城、移民等。 5.影响 ①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二、皇帝制度 1.内容①权力高度集中天下大权,集于中央中央大权,集于皇帝 ②皇权至上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帝有权任免中 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③皇帝独尊(皇帝神圣)创制皇帝专用称号(朕、制、诏、玺)④皇位世袭 2.特点皇位世袭——权力的不可转移皇权至上——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三、中央官制 1.内容:三公九卿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上传下达,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全国军务九卿(诸卿):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分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 2.特点①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先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以减少决策失误。 3.利弊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弊:因皇权过大,易形成君主专制独裁,缺乏对皇帝的监督与制约 的机制。 四、郡县制 1.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建并的地区设郡县②秦统一后,通知区域空前扩大③李斯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内容: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 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建立相应的地方官僚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3.影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把全国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0课学案

必修一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编:高一历史组 2013年 【明确目标——课标要求】 1.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概述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 胜利的伟大意义。 3.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 民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重点难点】1.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历史意义。 2.掌握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探索过程及影响。 3.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和结果。 4.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5理解“工农武装割据”科学性和重大意义。6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伟大意义 。【学生展示——基础知识, 学生自主整理】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分四个阶段; 中共成立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1927】 国共第一次合作,打倒列强,除军阀。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国共对峙,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国共第二次合作,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国共再度对抗,中共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 (一)条件: 1.经济基础: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基础: ___ 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基础:十月革命后, 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 受 _______________ ;

4.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 的建立。 5.国际: 的帮助。 (二)成立: 1.召开:_______ 年_____月,先在上海法租界,后移 至 ___________________ 。 2.内容:①党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党的性质是 _________。 ③党的奋斗目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选举 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 ,李达负责宣传 。 3.意义:“一大”召开宣告中共成立,中国出现了以_________为指导 的工人阶级政党,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 (三)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中共现阶段的目标为 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__ 。 (四)工人运动首次高潮:(1922年-1923年) 1.主要原因:中共成立后党中心任务之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领导机构:1921年8月成立最高领导机 构 ___________ 。 2.概况:以 ____________ 为起点, ____________ 为终点。结果:失败 3.教训:中共认识到必须_________________ ,建立 ____________ 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二、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 (一)国共第一次合作: 1.背景: (1)中共 ①1922年6月,中共发表《____________ 》,明确提出建立____________ ②1923年,中共________,确立了同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套教案(实用)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套教案(实用) 案场各岗位服务流程 销售大厅服务岗: 1、销售大厅服务岗岗位职责: 1)为来访客户提供全程的休息区域及饮品; 2)保持销售区域台面整洁; 3)及时补足销售大厅物资,如糖果或杂志等; 4)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现场问题点; 2、销售大厅服务岗工作及服务流程 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 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 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班中工作程序服务 流程 行为 规范 迎接 指引 递阅 资料 上饮品 (糕点) 添加茶水 工作 要求 1)眼神关注客人,当客人距3米距离 时,应主动跨出自己的位置迎宾,然后 侯客迎询问客户送客户

注意事项 15度鞠躬微笑问候:“您好!欢迎光临!”2)在客人前方1-2米距离领位,指引请客人向休息区,在客人入座后问客人对座位是否满意:“您好!请问坐这儿可以吗?”得到同意后为客人拉椅入座“好的,请入座!” 3)若客人无置业顾问陪同,可询问:请问您有专属的置业顾问吗?,为客人取阅项目资料,并礼貌的告知请客人稍等,置业顾问会很快过来介绍,同时请置业顾问关注该客人; 4)问候的起始语应为“先生-小姐-女士早上好,这里是XX销售中心,这边请”5)问候时间段为8:30-11:30 早上好11:30-14:30 中午好 14:30-18:00下午好 6)关注客人物品,如物品较多,则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如拾到物品须两名人员在场方能打开,提示客人注意贵重物品); 7)在满座位的情况下,须先向客人致歉,在请其到沙盘区进行观摩稍作等

待; 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 班中工作程序工作 要求 注意 事项 饮料(糕点服务) 1)在所有饮料(糕点)服务中必须使用 托盘; 2)所有饮料服务均已“对不起,打扰一 下,请问您需要什么饮品”为起始; 3)服务方向:从客人的右面服务; 4)当客人的饮料杯中只剩三分之一时, 必须询问客人是否需要再添一杯,在二 次服务中特别注意瓶口绝对不可以与 客人使用的杯子接触; 5)在客人再次需要饮料时必须更换杯 子; 下班程 序1)检查使用的工具及销售案场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报告上级领导; 2)填写物资领用申请表并整理客户意见;3)参加班后总结会; 4)积极配合销售人员的接待工作,如果下班时间已经到,必须待客人离开后下班;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九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九课教案 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 第九课征税和纳税 全章概述 税收是组织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与每一个人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了解税收和税法,认识依法纳税的必要性,有助于我们增强权利义务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本课要向大家介绍有关国家税收方面的知识,让大家更深刻的理解财政,认识个人在社会分配中的地位。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税收及其种类二、依法纳税 新课标基本要求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征收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具有重要作用;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 新课程学习 9.1 税收及其种类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税收、税收的基本特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2、理解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偷税等行为是违法的,可耻的。 ★教学重点、难点税收的含义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忆第八课财政收入的组成,说明财政收入由哪四部分组成,

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回答问题:财政收入由税、利、债、费四部分组成,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教师引导: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可见税收对国家财政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税收的有关知识。 (二)进行新课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1、什么是税收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9页虚框内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 教师点拨:从税字的构成上可以看出,古代的税就是送给国家的农产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税收的共同点就在于,都是交给国家的财富。请大家想一想,交给国家的税收财富有没有直接的补偿?国家凭什么让人们不得不交这部分财富?国家收取的这些财富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税收是没有直接补偿的,但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各项职能,国家必须收取一部分社会财富,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为此,国家依靠政权的力量,强制收取这部分收入。(归纳出税收的本质)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有国就有税,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源泉。 从税收的含义中我们可以想到,税收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2、税收的特点 (1)强制性。请大家想一想,没有政权力量作后盾,强制人们缴纳,能不能获得? 学生活动:积极回答问题。不能。 教师点评:强制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主要标志。请看教材80页“相关链接”,了解一下我国税法的有关规定。 (2)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不需要偿还纳税人,纳税人也不能提出回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全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第一单元·教案、沁园春·长沙1【背景资料】一、写作背景年,当时革命运动的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1925这首词作于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湖南、这年深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统一战线已经确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据写下这首词。重游橘子洲,在长沙停留,动讲习所,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曾于湘潭衡山一带,“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载:知,谋置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人粤。” 二、补充注释: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沁园春》《沁园春》双调,《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汉书》13字。上片114 句,五平韵。12句,四平韵;下片【示范教案】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长沙》的写作背景。.了解《沁园春1 .了解词的发展简史。2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3 二、能力培养目标.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1 .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2 三、德育渗透目标.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1 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珍惜今天的一切,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2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以乐

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1词人笔下的秋感伤的“悲秋”情调,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又是寒秋景物,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美好的。景是活泼、这里面也含有热爱当然,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感到革命的必要。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对比手法的运用。2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使描绘的形象鲜明,词中含有多种对比,“同“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对比;是暗(未在词中点明)“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含的对比。.极富表现力的语言。3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极富表现力,形象、本词用语精当、“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准确精当。【解决办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1 .补充古诗文(小说、戏剧)中学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证。2 .精讲必要的历史知识。3 【学生活动设计】.课外提前准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1 .课堂随教师诵读——美读——成诵。23 .观看多媒体。.自由讨论。4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课内美读成诵。1 .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2 背诵二、诵读 .抽查学生朗读,教师点评。1 .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