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影的风格流派

电影的风格流派

电影的风格流派
电影的风格流派

电影的风格流派

电影自诞生以来,西方曾在电影艺术形式问题上进行了多次革新运动,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风格与流派。

1.先锋派。1920~1930年间,巴黎美术界的一些艺术家对当时电影日益商业化、大量拍摄庸俗无聊的影片极为反感,试图拍出“纯粹电影”,把电影美学的所有可能性尽量表现出来,这种探索、实验和研究,即为先锋派。

2.新现实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的一些导演提出“扛着摄影机上街”,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寻找事件,到群众中去物色演员,拍出了一批纪实性较强的影片,反映了生活的真实和下层人民的精神面貌,揭露了大量的现实问题。

3.新浪潮派。1959年法国戛纳电影节上出现了一批令人刮目相看的影片,特点为大量运用意识流、闪回等镜头,将众多的生活事件无逻辑地以无技巧的跳接手段组合,称之为电影“新浪潮”。

4.政治电影。70年代苏联和西方电影工作者以重大政治事件为题材,拍摄了一些触及国内外现实政治问题的影片,来为本国的政治路线及国内外政策服务。

5.纪实风格。这种风格要求尽可能减少假定性,少用人为强调的冲突和情节,最好照生活原样逼真地进行拍摄。

6.理性电影。苏联著名电影艺术家爱森斯坦在20年代后期提出,“电影艺术的目的不在于形象地表现现实而在于表现概念”,认为电影“无所不能”,甚至想把《资本论》搬上银幕。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参考内容)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1、1895~1918:草创时期 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2、美国: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 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

1903年,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奠定了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界电影在最初20年里的探索成就,如: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 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 2、1919~1930:第一次创新浪潮 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

世界电影史(一)题库

世界电影史(一)复习题 第一讲绪论:电影的诞生 一、填空题 1.法国着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认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电影的发明是基于人类的()情结。 2、1888年,美国人()发明了电影胶片,他是后来着名的摄影器材公司——柯达公司的创始人。 3、电影发明的三大技术基础是()、()、() 二、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电影发明的科学与心理基础的是() A木乃伊情结B视觉滞留原理 C动的幻觉和心理认同D照相术 2、下列不属于电影发明的三大技术基础的是() A坚韧敏感的胶片B电影摄影机 C电影放映机D照相术 三、名词解释题 视觉滞留原理 第二章法国电影 第一节电影的发明与法国早期电影 一、填空题。 1、()年12月28日,法国人()兄弟在()放映了他们的短片,这一天被认为是世界电影的诞生日。 2、电影史上第一部科幻电影是()国着名导演()于()年拍摄的()。 3、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个工业化的电影企业是法国的()公司。 4、二十世纪初,法国的()兄弟组建了(),创作了()等优秀的艺术电影。 二、选择题 1、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卢米埃尔兄弟创作的是() A 《月球旅行记》 B 《工厂大门》 C《火车到站》D《水浇园丁》 2、下列不属于卢米埃尔电影的技术特征的是() A记录生活的写实主义拍摄方法 B将戏剧性引入电影,使用舞台演员,布景,道具,服装和化妆等手段。 C将摄影技术引入电影的拍摄中。 D进行无意识的蒙太奇尝试。 3、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梅里爱创作的是() A《水浇园丁》B《贵妇的失踪》 C《月球旅行记》D《爱德华七世加冕典礼》 4、下列关于梅里爱的说法,错误的是() A梅里爱在电影史上占据多个“第一”,如他创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B梅里爱是电影发行行业的创始人。 C梅里爱拍摄了很多纪录片,均采用实景拍摄的纪实手法。 D梅里爱是第一个在电影中做广告的人。 三、简答题:

电影表演艺术风格与流派

电影表演艺术 演员在摄影机前以自身为创作手段来体现影片内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是故事片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演员依据剧本内容,在导演指导下进行二度创作,将角色的艺术形象从剧本体现到银幕上.表演艺术的创作主要表现在独特的再体现和鲜明的性格化,通过故事情节的铺展,生动细腻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气质,思想,情感,行为,动作,塑造真实的有生命力的银幕形象,揭示出蕴含在剧本字里行间的深邃的作者意念. 演员是运用自己的形体动作,面部表情,声音,语言以及思想感情进行创作的,因此,要不断完善和磨练自身的外部表现工具,掌握正确的表演方法和娴熟的演技;具备深刻的理解力,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表现力,灵巧的模仿力以及激情和幽默感;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并深入和熟悉各种生活,以求达到创作中演员与角色的统一,生活与艺术的统一,体验与表现的统一.在众多的表演艺术中,电影表演与话剧表演最为接近,两者都是以生活的本来形态反映生活,在基本的创作原则,创作方法和表演方法上是一致的.然而,电影表演和话剧表演又受到电影和话剧各自不同的艺术特性和美学原则的制约.电影艺术的逼真性,时空感,蒙太奇以及电影特有的生产过程,必然带来镜头前表演的种种特点. 1.银幕的逼真性要求表演的生活化. 电影反映现实极其逼真,将真实的现实环境(实景偷拍时有时包括现实中的人)纳入自己的形象体系.电影演员是在与现实相一致的真实景物中进行表演的,这就要求演员的表演与真实环境融为一体,做到自然,真实,生活化.此外,摄影机的近距离拍摄和话筒前的录音仿佛是演员处在放大镜和扩音器下进行表演,最易暴露虚假,最忌讳程式化的和过火的表演.需要的不是舞台上那种因与观众保持一段距离所必要的强调和夸张,而是生活化的逼真,是含蓄与控制. 当然,在不同样式和风格的影片中,对演员的表演有不同的要求.但是同戏剧表演相比,生活化确是电影表演的首要要求. 2.综合艺术中蒙太奇处理下的表演. 演员在摄影机前的表演并不是观众感受到的最后形象.最后形象的完成还要经过两个重要阶段的再创造:一是摄影师拍摄时的艺术处理;二是导演的蒙太奇综合处理和剪接上的再处理,包括摄影机的创造作用,音响,色彩,光影的艺术效果以及不同景别,镜头的变换和蒙太奇的处理等.电影的这种综合性质,对演员的表演既是帮助,又是制约.电影演员是依据导演的分镜头剧本进行创作的,其表演必须在导演的总体构思下通过综合手段体现出来.因此,表演时必须考虑到银幕的综合效果并掌握好表演的总体感. 3.镜头感——趋于内向的表演. 电影演员表演时面对摄影机镜头,必须建立"镜头感",包括演员对镜头画面效果的具体感受,适应不同景别及各种摄影技巧的处理,适应电影特有的场面调度等.比如远景(或全景)与特写(或近景)这两极镜头显然要求演员运用不同的动作幅度和技巧,以不同的表演分寸和手段来体现.前者往往注重形体的表现力,后者则要求丰富的内心体验和细腻的面部表情.电影的特写和近景是演员在银幕上塑造人物形象,尤其对人物进行心理刻画的特有的重要手段,不仅能摄取细微变化的面部表情,包括眼眸的闪动,睫毛的颤抖,甚至一个不易察觉的眼神等;而且能揭示出人物的潜在感情和复杂的心理活动.电影演员必须熟悉特写镜头的特性,努力掌握好拍摄特写镜头的规律和技巧.

电影流派名词解释

电影流派名词解释 ●德国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此字原为艺术史与批评的专用语,意指不再把自然视为艺术的首要目地,以线条、形体和色彩来表现情绪与感觉作为艺术的唯一目地。表现主义电影则发源于1920年的德国,此种电影中的演员、物体与布景设计都用来传达情绪与心理状态,不重视原来的物象意义。《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即以运用这种手法而闻名。之后德国表现主义的风格影响到默片时代的一些好莱坞电影与1940年代的黑色电影,其它如希区考克与奥森.威尔斯亦受表现主义的影响。 ●形式主义Formalism 文学、艺术或戏剧中专强调形式与技巧而不强调题材的表现手法。起源于1915年的俄国,因为莫斯科语言学圈及诗语言学会的成立,反对俄国革命前处理叙述材料的传统方式,转而重视艺术语言形式的重要性,逐步影响到当时的各艺术领域。在电影表现或分析上,形式主义强调不同形式的运用可以改变材料的内涵,剪接、绘画性构图与声画元素的安排都是形式主义电影工作者的兴趣所在,如1920年代的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等均是此种主义的支持者。1930年代中期遭史达林主义的压迫而停止在俄罗斯的发展,但对后来的结构主义与符号学有很大影响。 ●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 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狄吕克团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亚伯.冈斯、哲敏.杜拉克等与一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究的电影导演,想在影片公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但其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们支持,1924年狄吕克死后运动即告失败。一些人走向商业片,另一部份则走向前卫派道路。由于狄吕克的一些理论与创作概念与后来法国前卫电影运动有紧密联系,所以印像派电影大都被认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重要作品有冈斯的《车轮》(1922)、狄吕克的《狂热》(1921)杜拉克的《西班牙节日》(1919)等。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t film 1920年兴起于法国,主要是将意象做特异的、不合逻辑的安排,以表现人类潜意识的种种状态。路易斯.布纽尔的《安达鲁之犬》可以算是早期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作品。而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兴起旨在反抗写实主义与传统艺术,领导人安德烈.布列东的一篇宣言中提到:「一种纯粹的心灵自动作用,在此作用之下,试著以语言、文字或其它任何方式,来表现思想真正的运作情形。」后来超现实主义成为实验电影与地下电影的重要源头,如美国的玛雅.黛伦与肯尼斯.安格。商业电影中超现实主义并不是主要派别,只出现在个别导演的电影中,如伍迪.艾伦。 ●新写实主义Neorealism 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义大利兴起的一个电影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罗贝多.罗赛里尼、狄西嘉、鲁奇诺.维斯康堤等。这类的电影大主题大都围绕在大战前后,义大利的本土问题,主张以

电影流派

世界电影流派的划分 1、布莱顿学派20世纪初英国布莱顿地区。主张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段。现实主义的萌芽。多视点时空观念。代表: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祖母的放大镜》《望远镜中所见的景象》《玛丽珍妮的灾难》,詹姆士·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记》,埃斯美·柯林斯《汽车中的婚礼》,西赛尔·海普华斯《义犬救主记》。 2、2、欧洲先锋派20世纪初强调先锋性和纯粹性,过分注重抽象的画面造型以及视觉情绪节奏;反对电影商业化,主张电影是小众的无功利的纯粹艺术品;反对叙事,反对情节和人物刻画,主张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和空洞的抒情做为全部内容。反对理性,喜欢联想,拒绝现实,喜欢梦幻。包括:法国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德国表现主义代表人物,德吕克,爱浦斯坦、杜拉克、慕西纳克。代表作:费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雷内·克莱尔《休息节目》,路易·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 3、3、电影眼睛派20世纪20年代初苏联反对故事片的一切虚构,不要职业演员,不要人工布景,一切按照生活原貌,摄入生活即景;强调生活的诗意,用蒙太奇处理生活本身的节奏和诗情。代表人物代表作:吉加·维尔托夫,《面包的故事》《列宁逝世一周年》《前进吧,苏维埃》《关于列宁的三支歌》。促进了“剪辑片”的问世和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学派的诞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受其影响。 4、4、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20年代蒙太奇是电影的基础,在镜头与镜头之间运用对比、隐喻、重复、变换节奏等组合手法。代表: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普多夫金《母亲》。 5、5、英国纪录电影学派始于30年代,追求纪录电影的艺术性,关注社会生活,搬演现实,发现诗意;对蒙太奇构图和摄影技术感兴趣。代表:约翰·格里尔逊,《工业的英国》《煤矿工人》《锡兰之歌》《夜邮》。 6、6、法国诗意现实主义20世纪30年代特征:诗意的对话,引人人胜的视觉影象,透彻的社会分析,复杂的虚构结构,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缺陷:忽视电影艺术的视听性代表:雷内·克雷尔《巴黎屋檐下》《百万法郎》,雷诺阿《大幻灭》《游戏规则》,让·维果,马赛尔·卡尔内。 7、7、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20世纪40年代、50年代意大利内容:主张通过普通生活反映社会问题;以日常生活代替虚构的故事;不给观众提供答案;反对职业演员;反对编导分家。形式:实景拍摄;自然光;长镜头,深焦距。局限和弊端:对生活集中概括不够,有少量非情节化和非性格化现象;贬低编剧和演员。代表: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城市》《游击队》,德·西卡《擦鞋童》,德·桑蒂斯《艰辛的米》《橄榄树下无和平》,维斯康蒂《大地在波动》,捷尔米《以法律的名义》《两分钱的希望》。 8、8、法国新浪潮电影1959-1961法国。强烈反传统、强调艺术创新;将抽象的哲理转化成具像的画面。作者电影往往集编剧、导演、对自、音乐,甚至制片于—身,形成了统一的制片方式。“新浪潮”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不少影片都有强烈的个人传记色彩。

世界电影史概述(全)

世界电影自1895年诞生起,迄今已有110多年。 百余年来,世界电影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世界各国电影创新运动(创作技巧、思想观念、技术手段)的推动,其中最重要者依次为: 1915年前后,美国的格里菲斯在“视觉语言”上的集中突破。 192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联等国)。 1927年,电影开始有了声音,美国《爵士歌王》。 1930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成就。 1930~1940年代,好莱坞类型片模式的确立,及其大制片厂制度的建构与完备; 1935年,电影开始有了“色彩”,美国《浮华世家》。 1940年代中期~1950年代初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贡献。 1950年代~197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二次创新浪潮。包括:以瑞典、法、意、日等国为主的“新浪潮”运动,以及1960~1970年代的新好莱坞和新德国电影的成就。 1990年代以来数码艺术和技术对电影创作的深刻影响等等…… 当然,世界电影能有今天的魅力,还要感谢那些灿若群星的艺术大师:梅里爱、格里菲斯;爱森斯坦、卓别林、弗拉哈迪、格里尔逊、瑞芬斯塔尔;让·雷诺阿、希区柯克、奥逊·威尔斯、柴伐梯尼;黑泽明、伯格曼、特吕弗、戈达尔、安东尼奥尼、费里尼;法斯宾德、科波拉、斯皮尔伯格;李安等等…… 一、1895~1918年:世界电影的草创时期 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美国电影流派

美国电影流派

一、学期课程学习回顾 美国电影流派这门课程从本学期第二周开始,至第十六周结束。在这几节课中,学习了美国电影的几大流派的一些相关内容。 美国电影主要可以分为:动作片、喜剧片、法庭剧、爱情片、历史传记片、惊悚片、科幻巨片和音乐片。 美国动作片是好莱坞“暴力加性爱”哲学的经典体现。影片以强烈紧张的惊险动作和视听张力为核心,常常是围绕一个男性动作英雄展开,在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car;plane;train;ship)遭围困和被追逐,经过一系列紧张激烈的暴力打斗和枪战,达至一个胜利的结局。比较著名的美国动作片有:The Expendables;Clear And Present Danger ;Jack Ryan: Shadow Recruit;Fast & Furious等。著名的动作片影星有:Arnold Schwarzenegger;Sylvester Stallone;Bruce Willis等。到了近代又发展出了“暴力美学”,这类影片更注重发掘枪战、武打动作和场面的形式感,将枪战、打斗场面等作为与影片内容紧密相关的视觉和听觉的审美要素。其中以吴宇森、北野武为代表。相关影片有:47 Ronin;Kill Bill;The list等。 喜剧片是指以笑激发人们爱憎的影片,或鞭笞丑恶,或歌颂美好,使观众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接受启迪和教育。在默片时代,美国喜剧占据了时代的统治地位,上世纪20年代更是美国喜剧的黄金时代,其卓越的艺术高度是难以超越的,其中以卓别林最为人所熟知。著名的影片有《城市之光》《摩登时代》等。他的喜剧不但幽默,而且讲求韵味,卓别林的喜剧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充满人道主义精神。在后来的发展中,有Time Traveler’s Wife;The Seven Year Itch等影片,同时也出现了Some Like It Hot;Tootsie风格的喜剧电影,Black comedy 和Romantic comedy。各自代表作有No Reservations;The ugly truth;Best Man Holiday;Think like man等。 美国电影中法庭剧也占了一定比例,一般而言,它是以一起案件的发生为其开端,并以案件的判决作为结束。我在课堂上看过的印象比较深刻的法庭剧是A time to kill,主要讲述了密西西比州的黑人卡尔.李.黑利年仅十岁的女儿被两名白人青年强奸造成重伤。当他了解到强暴犯最多也就是被判十年监禁时,流露出要自己惩罚罪犯的想法。他的律师杰克本该把这事报告警方,但他没有这样做。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1、1895~1918:草创时期 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2、美国: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 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

1903年,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奠定了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界电影在最初20年里的探索成就,如: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 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 2、1919~1930:第一次创新浪潮 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

世界电影的主要流派

世界电影的主要流派 2009-11-14 19:43:46| 分类:电影 电影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还属于比较年轻的艺术。自格里菲斯发明了完整的蒙太奇方法之后,电影才开始获得独立的艺术生命。然而又有受到当时的商业化的束缚,在人们心中没有能够确立起艺术的地位。因此在电影问世前二十年,并没有什么流派产生。知道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与欧洲的先锋拍电影,才第一次具有了电影流派的意义和说法。在众多艺术领域中,电影史流派最少,历史最短的。但是辉 煌的成就却是不容小觑的。 真正产生较大影响的流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 早期现代主义——欧洲先锋派电影; 苏联电影学派——诗电影与散文电影; 好莱坞商业电影——类型电影;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法国新浪潮电影与近期现代主义流派;

1.欧洲先锋拍电影: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德国和法国,后来以法国为中心。这是电影史上第一次明确意识到电影艺术的潜力,并力图创造一种艺术电影的重要尝试。 先锋派以艺术家的结合形式出现,但是受到当时商业化的束缚,银幕上充斥着题材评语,首发刻板的电影故事片,因而,欧洲电影世界正在酝酿着一场电影艺术的革命。 先锋派的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主张用画面来主宰一切,认为故事是没有价值的。他们用抽象的画面来表现意识,体现电影的技巧和感染力,因此搞成了纯粹思维的电影。如法国的《机械舞蹈》,瑞典的《对角线交响乐》,德国的《第一号作品》。这些影片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也没有人物形象。重视物而忽视了人。二.主张表现梦幻世界,认为生活就是梦,认为世界到处充满了潜意识,是个超现实的世界。如维内导演的《卡里加里博士》,它发行后很快风靡世界,很快形成表现主义流派。还有杜拉克的《贝壳与僧侣》,不努埃尔的《一条安达鲁狗》。这个阶段的影片侧重表现人的潜意识的活动,或者疯子,精 神病患者等眼中的世界。 三.主张形式上的雕琢已达到电影诗的境界。让人自由联想,所以不需要真实。强调理性买纯粹表现一种促人想象的节奏情绪——意识化的记录电影。荷兰的伊文思拍摄的《雨》,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流派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流派肖璐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原则:抵抗运动和意大利解放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创作,提供了最初的主要的题材。因为,解放对于意大利人“并非意味着恢复不久以前的自由,而是意味着政治革命、盟军占领、经济与社会的.动荡。此外,解放的进程是缓慢的,经历着延绵无尽的岁月。它深刻地影响了意大利的经济、社会生活和道德面貌”。同时,也必然影响到文艺创作。意大利电影的创作,正如我们在前面曾经讲到的那样,是所有艺术中最为迅速地作出反映的一种艺术。因此,新现实主义的美学价值便首先表现在他们的题材、容上。对于这一点《大英百科全书·电影艺术部分》也d曾作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主要表现了人类对于生存的四个基本问题的思考:1、反对战争,以及侵入他们国家的那种致命的政治混乱;2、反对饥饿;3、反对贫困和失业所造成的困境;4、反对家庭解体和堕落。由于新现实主义是关于这样一些容的表现和对于诸方面问题的思考,因而也就决定了它的影片的风格与形态。这便使得新现实主义电影与占据世界银幕的好莱坞电影形成了鲜明的比较:新现实主义强调贫困,而不是好莱坞影片的魅力;强调丑陋的贫民茅棚,而不是洁净的时髦公寓;强调表现普通人、世俗无礼的人,而不是理想、完美的绅士等等。新现实主义因此强调了那个不公正的社会结构,以及被那个社会所扭曲了的人的基本关系。新现实主义赋予影片以深刻的现实意义,并同时在与好莱坞电影市场的抗衡中,以一种艺术影片,

赢得了那一时期具有审美能力和具有道德修养的人,以及更为广泛的观赏者们的兴趣。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形式特征: 一、纪录性 新现实主义的电影艺术家们,对于现实的密切关注,并在电影作品中忠实于真实事件与人物的再现,使文学故事性消失在如同新闻报道的实际生活的叙事状态之中。《偷自行车的人》和《罗马十一时》都是这方面最为突出的例子。而《罗马十一时》一片由于有了新闻记者在叙事上的参与,而更像是一部新闻工作者的一次报道。 意大利电影工作者的摄影机也如同“新闻片摄影机的人性,它与手和眼密不可分,几乎与人体等同,随时配合摄影师的注意力”。客观的尽可能不侵蚀原有物质的全貌,在观众的脑海中,将银幕现实的表象与真实的现实合二为 一。巴赞称新现实主义的影片的纪录性,具有极为特殊的美学价值。 二、实景拍摄 这是新现实主义“纪录性”的一部分体现。这样一种拍摄方法,将真实的社会环境与人物的命运在视象上紧密地结合起来。新现实主义电影工作者的口号是:将摄影机搬到大街小巷上去,在实际空间中进行拍摄。而在此之中,摄影机跟随着人物在实际空间中的运动,正是电影在空间观念上的突破,它自然使得传统的场面调度的观念随之消失,而使更为电影化的真实的空间形式得以表现出来。同时,实景拍

电影流派 重点

实验电影(experimental film)从三十年代开始以美国为首发展起来的非商业性电影,这种电影主要是用l 6毫米腔片拍摄的短片,没有传统的故事情节,主要表现风格是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就其艺术实质而言,是有声电影时代的先锋派电影。 从二十年代来至四十年代中期是实验电影的萌芽时期.只有很少几部,如照相师雷尔夫·斯戴纳的抽象主义风格的《H z0》(1929)和《机械的原理》(1930),斯拉夫柯·沃尔卡皮其的《第94l 3号…一好菜坞无声配角的生与死》(1928)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实验电影有了新的发展。虽然中心仍在美国,但在英国、法国.意火利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也相继展开了拍摄实验电影的活动。这是因为:1.质量高、价格便宜的16毫米胶片和轻便有声电影摄影机的问世给业余性质的个人制作活动提供了技术条件;2.一些欧洲先锋派电影人士如汉斯·里希在知识界开始发生影响。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推动F,一系列欧洲先锋派影片,包括让·谷克多的影片,在美国上映,引起了往意和兴趣;3.由玛耶-德连首创的自己制作自己发行和放映的新方式,解决了实验影片的出路问题。 从四十年代中期到五十年代末期,美国实验电影主要代表人物是玛耶-德连、肯尼斯·安格尔、格里戈里-马可波罗斯、寇蒂斯哈灵顿、啥里·斯密士、惠特尼兄弟和弗兰克·新图法契。这些人分属实验电影的两翼: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德连的《白日的罗网》(i9431、《在地球上》(1944)、《电影摄影机的舞蹈习作》(1945)、安格尔的《焰火》(1 945)、马可渡罗斯的《心灵》(1948)、喻灵顿的《探求的片断》(I 946)等,都是沉湎于梦境和幻想,具有浓烈的弗洛伊德邑彩的超现实主义作品。斯密士则受费辛格尔的影响,拍摄了若干部手绘的抽象图形影片,惠特尼兄弟在1943至1945年问也在《五次电影练习》中对抽象图形进行了种种实验。在旧金山活动的斯图法契则组织了一系列"电影中的艺术"放映会,自己拍摄〈索萨里托〉(1948)等影片,试图把诗和电影在抽象主义的基础上融为一体。 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美国新电影和五十年代末期开始出现的地下电影,是美国实验电影的延续和发展。六十年代中期地下电影运动蔓延到西欧之后,人们便绝少使用"实验也影"一词,而代之以"地下电影"了。 超现实主义电影 超现实主义电影(surrealist film) 把文学上的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运用于电影创作的电影流派。承袭了这一创作主张的倡导者安德烈-布菜东的原则,强调无理性行为的真实性、梦境的重要意义、不协调的形象对列的情绪力量和对个人快感的执着追求。一度成为二十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的主要倾向,后来又成为美国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的重要一翼。在供商业发行的故事片领域,超现实主义不构成独立的流派,它的影响只见于影片的个别镜头或段落。阿杜-基洛的《电影申的超现实主义》是进行这种研究的典型论著。 二十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人士发现电影的照相本性和蒙太奇对列技巧使它成为超现实主义最理想的表现手段。这一观点始终流行在反传统的影片制作者中间,并被不断付诸实践。

电影流派-总结版

电影流派概览 苏联电影学派: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指导下的整个苏联电影的创作实践。这一学派作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产物,一贯把真实地、历史具体地描写现实的革命发展,通过典型艺术形象表现现实生活的矛盾和冲突,塑造正面人物形象,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劳动群众争当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苏联电影学派经历了五个重要阶段: 一、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至30年代初的形成时期 代表作品: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1925、普多夫金《母亲》1926 二、30年代中后期的成熟和第一次高涨时期 代表作品:瓦西里耶夫兄弟《夏伯阳》1934 三、40年代和50年代初的衰退和停滞时期 法西斯入倾、个人迷信、无冲突论 代表作品:《青年近卫军》1948 四、五六十年代的转折和第二次高涨时期 代表作品:卡拉托佐夫《雁南飞》1957、班达尔丘吉《一个人的遭遇》1959、丘赫拉依《士兵之歌》1960、塔尔科夫斯基《伊凡的童年》1962 五、七八十年代 代表作品:《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72、弗拉基米尔缅绍夫《莫斯科不相信眼泪》1979 蒙太奇派:西方电影理论与创作实践的两大派之一,对立面为场面调度派。美学上,强调电影创作意味用蒙太奇手段对现实进行改造和加工,力图控制观众,引导观众接受制片者的思想;同电影同其他艺术关系上,借用其它艺术的手法,如隐喻、对比、省略等,对戏剧依赖较大;技巧上,原则是片段组合,以短镜头为主,突出前景,孤立运用造型原素,强调演员服从导演的意图。 场面调度派:西方电影理论与创作实践的两大派之一,对立面为蒙太奇派。该理论的基础是安德烈巴赞的照相本体论,强调电影真实的艺术,主张通过电影如实地反映现实,要求影片制作者避免对观众进行引导或强迫,让观众自由解释影片。同其他艺术的关系上,该派别强调电影摄影机的纪录和揭示功能,反对把其他传统艺术的观念应用在电影;技巧上,主张用深焦镜头来拍长镜头,以保持时空的连续性和景别的清晰度,强调演员即兴表演,反对使用职业演员。理论上——巴赞和克拉考尔,创作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法国新浪潮电影、真实电影。 布莱顿学派:1900年在英国南部海岸一批电影先驱组成的一个非正式团体,领导人为乔治阿尔培特史密斯和詹姆斯威廉孙。布莱顿学派是萨杜尔在论述这批人的创作特点时首创的,他们的功绩:1、首创特技摄影,史密斯在《科西嘉弟兄》1898年首次使用叠印法;2、首创简单的蒙太奇,史密斯《祖母的放大镜》1900-特写与远景的交替;2、威廉孙《在华教会被袭击》1900-蒙太奇手法追逐和救援交替,视点多变的摄影机运动。 瑞典学派:20世纪10至20年代以维克托斯约史特洛姆和莫里茨斯蒂勒为代表的瑞典电影。影片主要特点时让自然景象在剧情中占主要地位,代表作《生死恋》1917和《阿尔特纳先生的宝藏》1919。

电影元素第四讲 世界电影发展的三大运动

第四讲世界电影发展的三大运动 第一节欧洲先锋电影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思想和文化领域普遍呈现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怀疑,表现主义和存在主义等现代主义思潮高涨。在艺术领域,传统的艺术观念受到冲击,一种重在表现主观、内心体验的纯艺术观兴起。电影从现代主义艺术理想中获得启示,20年代在欧洲各国出现了以诗电影为目标的纯电影探索运动――先锋派电影运动,法国印象派电影和德国表现主义电影被视为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前奏和先导。 一、法国印象派电影 印象派电影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初,核心人物是路易·德吕克,他发起组织电影俱乐部运动,创办《电影》杂志,提出“上镜头性”的电影艺术观念,在他的身旁聚集了谢尔曼·杜拉克,阿倍尔·冈斯等一批有才气的电影人,形成了著名的“印象派”电影流派。 印象派借鉴了当时盛行的印象主义绘画的启示,认为电影艺术就是以无声的动态造型艺术表现出的艺术家对生活和自然所感受的视觉“印象”。所以,印象派电影对形式的兴趣大于对题材和主题的关注,他们的影片不展现任何戏剧化的情节,而是侧重于光影、构图、视觉形象的创造,寻求视觉的诗意。 二、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表现主义电影是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在德国出现的把文

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原则运用于电影创作的电影流派。表现主义电影主要借助表现性的灯光、布景和奇特的服装造型,在银幕上创造极度夸张、变形、主观化的世界,曲折而准确地反映出一次世界大战给德国人民带来的极度恐慌和惶惑的心情。 表现主义电影与法国印象派一样深受绘画的影响,与印象派不同的是,印象派以摄影剪辑为基础,注重在自然中表现主观感受,在自然物象中寻找诗意。表现主义则是以怪异的风格化布景、美工,场面调度和演员夸张的表演来表现。 1919年的《卡里加里博士》是德国表现主义最具代表性的影片。影片表现的是一个狂人的畸形视点中的世界,影片的光线、构图以及演员的服装、化妆和表演都极端风格化。影片由德国无声电影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卡尔·梅育编剧,罗伯特·维内导演,影片有三个表现主义画家为美工师,史学家认为这部影片与其说是导演的作品,不如说是美工师的创作,影片就像是一幅表现主义的绘画,它以画面的独创性,完整地捕捉了一个疯子对世界的视野。 《卡里加里博士》是世界电影史上被谈论最多的影片之一,它的表现主义风格和作为疯狂和幻想、残忍和固执的结合体的卡里加里博士这一形象,对西方恐怖片类型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 三、先锋派电影运动 先锋派电影运动发轫于法国,盛行于德国,遍及瑞典、西班

世界电影史试题及答案

1、卢米埃尔兄弟的代表作有,,。 2、于1915年1月推出了震惊世界影坛的当上美国最长故事片。这部在美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影片,标志美国电影从此进入了一个长篇故事创作新阶段。 3、晚期无声电影的一个重大特点是的出现。它的出现使电影在学科意义上真正成为一门艺术。 4、1914年至1913年盛行一时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是电影史上第一个风格独特的电影流派,思潮。 5、世界电影史上最早的一个电影流派是。 6、是最早提出“现实主义”美学理念的人。 7、19世纪后期的艺术家们发现,他们所实际观察的事物与透视法所提供的图景并不相符,透视法并不是我们观看事物的方式。提出这种怀疑的是法国画家。 8、印象主义导演中最大胆的电影技术创新者是。 9、提出了“联想蒙太奇”。 10、1923年提出“杂耍蒙太奇”的概念。 11、“电影眼镜流派”是苏联十月革命后由创立。 12、被誉为“动画之父”的是。 13、诗意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14、“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有、、。 15、黑泽明是最先为西方赏识的日本导演,也是日本最欧美化的导演有之美誉。 16、1891年,美国发明家发明了单人观看影片的“电影视镜”。 17、在20世纪20年代初提出了“电影眼镜”的理论。 18、诗意现实主义的黑色部分的突出代表是和。 19、米开朗基多。安东尼奥尼的、、 被称为“蚀三部曲”(也称为“人类情感三部曲”)。 20、日本人自行摄制影片始于年。 21、宫崎骏的影片和两次打破日本电影票房纪录,这使宫崎骏成为日本传统动画的最后一块里程碑。 大卫。里恩---------《相见恨晚》1、新好莱坞电影的特点。 让。雷诺阿-----------《游戏规则》2、简述诗意现实主义的发展。 卓别林-----------------《淘金记》3、戈达尔的作品大致分为哪三个时期?P154 巴斯特。基顿-----------《小夏洛克》各个时期的风格。 约翰。福特-------------《关山飞渡》4、好莱坞“五大三小”分别指的是哪些制片公司埃德温。鲍特-------------《火车大劫案》5、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就该学派的核心人物 及其代表作展开论述。 詹姆斯。克鲁茨---------《大篷车》 奥逊。威尔斯----------《公民凯恩》1、简要论析新好莱坞与传统好莱坞之间的关系。黑泽明-------------------《罗生门》2、新德国电影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哪里? 加斯。范。森特-----------《大象》 答案:1、《火车到站》、《工厂大门》、《水浇园丁》P11 2、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P21 3\ 先锋电影P28 4、电影美学P31 5、布莱顿学派P18 6、路易。费雅德

世界电影史解答题重点复习(精)_共25页

名词解释 ●卢米埃尔和梅里爱的区别 1电影风格上:卢米埃尔兄弟坚持他们的电影创作室科学发明,主张电影的功效是记录和再现生活,开创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梅里爱认为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开创形式主义创作风格 2拍摄手法:卢米埃尔兄弟主张纪实的手法,主张不加改变的还原现实;梅里爱采用多种摄影特技去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丰富影像的表达手段 3叙事手法上:一种完全按照影像记录的叙事手法,是再现主义的;梅里爱喜欢探究各种新的后期特效方式,以开拓影像的叙事研究,倾向技术,改变现实,是表现主义 4表现手法上:卢米埃尔兄弟是写实的、记录性的;梅里爱的银幕戏剧,则是幻想的、浪漫主义的 ●欧洲先锋电影运动 又称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1917- 1928年之间主要在法国、德国、苏联兴起的一场不以叙述故事和商业盈利为目的的,而主要是对默片纯视觉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的实验和探索的电影运动,主要有法国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德国表现主义及苏联蒙太奇构成,经历了三个阶段192 5年前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1925年后超现实主义,1927年后记录电影的一个流派,是形式主义电影的源头。 代表作包括有:布努埃尔《一条安达鲁犬》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让?雷诺阿《游戏规则》、《大幻灭》等等。 ●印象派电影:20世纪20年代法国人路易·德吕克及其友人创立的一个电影学 派,印象派电影在造型风格上明显受到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代表作有《西班牙的节日》,他们的电影体现了先锋派的创作意图,被称作“第一个先锋派”。

●达达主义:一战后的产物,诞生于法国,以“破坏就是创造”作为自己的美 学信条,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杰作作为讽刺的对象,向传统艺术观进行挑战。《带胡须的蒙娜丽莎》、曼.雷伊《回到理性》雷内?克莱尔的《幕间休息》。 ●超现实主义电影:由达达主义演化而来,在达达主义电影的无逻辑无理性的 美学基础上,创造出一种存在于艺术家内心的超越梦幻与现实的绝对现实的电影作品。代表作品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等。 ●德国表现主义:德国表现主义:1919到1924年出现在德国,主要受后印象 主义及弗洛伊得的影响,比起法国的先锋派来说,更加关注社会现实,代表作品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这是法国在进入1930年代后,在继承20年代先锋主义 创作精神的基础上,出现的一个并无明确艺术主张、但有共同创作倾向的电影流派,其核心人物是让·雷诺阿。代表作:让·雷诺阿《幻灭》/1937、《游戏规则》/1939,让·维果/《操行零分》、《驳船亚特兰特号》;雷内·克莱尔《巴黎屋檐下》《自由属于我们》马赛尔·卡尔内《雾码头》 ●旧好莱坞:所谓的旧莱坞是区别于6070年代的新好莱坞时期,旧好莱坞也 称“黄金时代”是指从20世纪20年代末,即无声电影时代末期,至50年代末的这段时间。当时好莱坞形成了制片人制度的电影制作模式,各种类型片形成并盛行一时,很大程度上电影创作变成了一种商业化流水线生产。 ●公民凯恩:是奥逊威尔斯,在美国好莱坞的黄金时代2030年代拍摄的,主 要讲述了报业大亨凯恩的一生传奇故事,他虽产生于2030年代的好莱坞,

现代电影流派

在黑暗中起舞 ——评丹麦影片《黑暗中的舞者》 【摘要】《黑暗中的舞者》是一部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2000年时的电影作品,由冰岛歌手比约克主演。在黑暗之中起舞,用耳倾听着音乐,正如好友在莎曼的手上模仿着电影里演员的步伐一样美丽。面对着家族遗传性的疾病,为了治愈自己的儿子,拼命的工作同时,不能放下心中对舞蹈的热爱。希望能上舞台展现自己,可是厄运的作弄让她没有这个机会。她的耳朵似乎有着寻常人没有的功能,火车的奔驰声,机器的运作声,她都可以听成是美妙的音乐,以此来起舞。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她知道给而儿子的手术之后,在舞步中,音乐中离开。 【关键词】小人物震撼坚强尊严善良 国别:丹麦 类型:歌舞,励志,剧情 创作人员: 导演:拉尔斯·冯·特里厄 制片人:Malte Forsell 主演:比约克,凯瑟琳·德诺芙 上映时间:2000年10月 获奖情况: 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The 73rd Annual Academy Awards (2001) 提名 奥斯卡奖-最佳原创歌曲比约克Bjork (composer),拉斯·冯·提尔Lars V on Trier(lyricist),Sjón Sigurdsson (lyricist)For the song "I've Seen It All". 第58届金球奖The 58th Annual Golden Globe Awards (2001) 提名 电影类-剧情类最佳女主角比约克Bjork 电影类-最佳原创歌曲比约克Bjork ,拉斯·冯·提尔Lars Von Trier ,Sjón Sigurdsson For the song "I've Seen It All". 第2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The 24th Awards of the Japanese Academy(2001) 获奖 最佳外语片拉斯·冯·提尔Lars V on Trier 第26届凯撒奖César Awards for 2001 (2001) 提名 凯撒奖-最佳外国电影拉斯·冯·提尔Lars Von Trier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流派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流派的特点 默认分类2007-09-03 15:41:08 阅读1236 评论2 字号:大中小订阅 十月革命胜利不久,旧俄国的电影企业即被收归苏维埃政权。以列宁“在所有的艺术中,对于我们,电影是最重要的”指示为行动纲领,前苏联电影艺术家改革了旧俄国电影以拍无聊的娱乐片为主的制片路线,电影开始担负起宣传、教育和组织人民的责任。前苏联电影艺术家通过不断的实验和实践,以蒙太奇手段为主,拍摄了反映革命斗争的影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世界电影这首交响乐谱写了华丽多彩的乐章。前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的创立和发展应归功于库里肖夫、维尔托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这四位艺术大师。 库里肖夫(1899—1970)早在1916年进入电影界之初,就开始致力于研究电影艺术的规律。他在前苏联国立电影学校任教时建立“库里肖夫工作室”,带领学生进行剪辑实验。1919年《党同伐异》冲破反苏封锁,进入电影学校课堂。师生们反复观看此片,仔细研究格里菲斯大胆而细腻的剪辑手法,他们甚至重新剪辑影片的片断,观察由此产生的效果,以确定格里菲斯的剪刀舍此取彼的理由。经过这番努力,库里肖夫和他的学生掌握了这位美国导演的剪辑规律,为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库里肖夫在课堂上所用的某些电影片断已成剪辑的经典之作,著名的“库里肖夫效应”就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库里肖夫是一位甘为人梯的良师,他不仅培养了包括普多夫金在内的一批优秀电影人才,还不遗余力地指导过维尔托夫拍摄新闻纪录片。此外,爱森斯坦也深受其蒙太奇理论的启迪和影响。库里肖夫的理论著作《电影导演基础》曾是新中国电影工作者和电影院校师生必备的参考书。 维尔托夫(1896-1954)是在领导编辑《十月革命周年纪念》(1918)这部新闻纪录片之后创立“电影眼睛”理论的。他宣称电影摄影机犹如人的眼睛,它是万能的:“我是一只眼睛,一只机械眼睛……我从时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我协调宇宙中个别的或所有的点,由我主宰他们的立足之地。如此这般,我创造了认识世界的新观念。” 在实践中,他运用多种摄影方法,充分发挥摄影机的潜力,揭示肉眼难以发现的生活现象。维尔托夫蔑视情节剧和职业演员参演的电影,他认为日常生活比排演的戏更为精彩和真实,故此,他在银幕上力图用真实事件来反映社会现实。但是,这种反映不是机械的、自然主义的,而是通过剪辑、组合素材来诠释主题的。与此同时,维尔托夫也十分重视运用其他各种独特的电影方法,如快动作、慢动作、逆向动作等。 维尔托夫倾其大半生精力摄制政治性纪录片及阐明其“电影眼睛”理论的艺术性纪录片。他的代表作有《电影真理报》(杂志片)、《电影眼睛》、《前进吧,苏维埃》、《带摄影机的人》、《关于列宁的三支歌曲》(1934)以及反映红军作战的新闻纪录片等。1934年以后,维尔托夫赋闲在家,过着半隐居的生活,直至去世。 维尔托夫的理论与创作,与其说对传统的主流电影有一定的影响,倒不如说对前卫电影及后来的纪实性电影的启迪更大。 普多夫金(1893—1953)曾是一名大学理科学生,后被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所吸引,于1920年考入前苏联国立第一电影学校。在学习期间,他积极投身有关实践,既从事过编剧和表演,也参与过舞台美术设计。1922年,他进入“库里肖夫工作室”。他的理工功底促使他根据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拍摄了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科普片《大脑的功能》(1925)。与此同时,普多夫金还导演了一部喜剧短片《棋迷》。这两部电影都充分运用了“库里肖夫效应”和库氏的其他摄影手段。实践和研究坚定了普多夫金这样一个信念,即“可塑物质”——具体物体——比演员的脸部表情更能有效地传达思想感情。故此,在他的影片中,他比同时代的其他导演更借重自然景观的影像,如树木、河流、泥土、暴风等等。普多夫金的独特风格在他最重要的作品《母亲》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当革命者巴维尔在狱中设想出狱一刻的情景时,普多夫金把镜头从他微笑的脸庞切换到冰雪溶化的山间溪流,晶莹的水从严冬的禁锢中汩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