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一、医学源流

【原文】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

【语译】中医学开始有文字记载,相传起源于岐伯和黄帝。后人托名黄帝和岐伯写成《灵枢》和

《素问》二书,特别是《素问》的容更为详细。

【注释】岐黄:指岐伯和黄帝。黄帝是古代的帝王,约生于公元前2700 年左右。岐伯是黄帝的

臣子,同时也是指导黄帝研究医学的老师。

灵枢:又名《灵枢经》、《黄帝经灵枢经》,为《经》的组成部分。原书共9 卷81 篇,又名《针经》,别称《九卷》。隋唐之际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包括《九灵》、《九墟》和《灵枢》。

宋代以后,原本及传本大多散失,现存《灵枢》传本系南宋史崧据其家藏9 卷本重新编校,改为24 卷。

本书与《素问》所论述的容相近,尤详于经络、针灸而略于运气学说。在介绍基础理论和临床方面则

与《素问》容互有补充,是我国战国时期医学理论,特别是针灸学的重要文献,素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素问:又名《黄帝经素问》。为《经》组成部份。原书9 卷,共81 篇。唐.王冰注释此书时

改为24 卷,并补入七篇“大论”,但仍缺刺法论、本病论二篇。经北宋林亿等校注后,成为今存《素问

》传本的依据。本书包括人体生理、解剖(脏象、经络)、病因、病理、诊断、治疗、预防、养生,以

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运气学说等多方面容。较系统地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医学成就。特别是用朴素

辨证的指导思想,综括了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为历代医家所遵循。

【原文】难经出,更洋洋!

【语译】自从《难经》这部书出现以后,中医学的容更为丰富了。

【注释】难经:据史书记载,相传为春秋战国时名医扁鹊(越人,约生于公元前5 世纪

)所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本书以问答释难的方式编纂而成。论述以基础理论为主,兼析症证

。其中1~22 难论脉,23~29 难论经络,30~47 难论脏腑,48~61 难论病,62~68 难论穴道,69~81 难论针

法。全书容简要,辨析亦颇精微。诊法以“独取寸口”为主,对经络学说和脏腑中命门、三焦等论述

则在《经》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洋洋:盛大的意思。

【原文】越汉季,有,六经辨,圣道彰。伤寒着,金匮藏。垂方法,立律梁

【语译】到了东汉末期,有人仲景在《经》的理论基础上,倡导了“六经辨证”的学说

,使中医学术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他的著作传流到现在的有《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这两

部书给后世医家在诊断治疗方面树立了辨证论治的规,成为学医的必经之路,象渡口和桥梁一样。

【注释】:指仲景,名机,人。从前为了对某人表示崇敬,往往以他的出生的

地名来称呼他。

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辨证是指仲景根据外感病传变情况总结

出来的六个辨证纲领,亦即外感病过程六个不同层次的综合证候。六经彼此间是相互联系的,可以合病

、并病和相互传变,不能截然分开。

圣道:这里是指中医学。

彰:显著发扬的意思。

伤寒:即《伤寒论》。东汉.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中有关伤寒病证为主的部份容,原书2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经晋.王叔和整理,复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而成《伤寒论》。现存较早的有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和明.开美影宋刻本《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法和立法用药规律

,以条文形式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金匮:即《金匮要略》。又称《金匮要略方论》。东汉.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 卷。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重

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容,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 篇,方剂262 首,所述病证以

科杂病为主,兼有部份外科、妇产科病证。本书总结了东汉以前的丰富的临床经验,提供了辨证论治及方药配伍的一些基本原则,介绍了不少实用有效的方剂,为临床医学奠定了基础。

藏:这里作宝藏解释。

【原文】唐后,有千金;外台继,重医林。

【语译】唐代著名的医学书籍,要算思邈着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继而有王焘着的

《外台秘要》。这两部大书可说是唐代医学的代表作,一直为医学界所重视。

【注释】唐:唐朝(618~906)的统治者姓,故称唐。

千金:指《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均为思邈所著。《千金要方》又名《备急千金要方》,作者以人命重于千金,故取以为名。该书成书于公元682 年,共30 卷,分医学总论、妇人、少小婴孺

、诸风脚气、伤寒、食治、养性等门,总计232 门,有方5300 余首。收集的方子非常广泛,并记载了很

多有效的药物,以及有关证候、处方、用药制剂、服药、藏药等方面的宝贵经验。较系统地总结了唐代

以前的医学成就。《千金翼方》共30 卷,在《千金要方》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补充。首载本草,其次为妇

产、伤寒、小儿、养生、科、外科、针灸及禁经等。除了记载古典经方外,并采集了当时的

,以发扬民间医药。

外台:指《外台秘要》。为王焘编著,书成于公元752 年,共40 卷,分1,104 门,载方6,000 余

首。收集的医方更较《千金要方》为丰富,保存了唐以前很多古医书资料,故除为一本医药历史文献外

,至今仍为临床实用的参考书。

【原文】后作者,渐侵淫;红紫色,卫音。

【语译】唐代以后的著作逐渐地增多了,其中不免也有一些不够成熟的作品,滥竽充数,如果拿

这些作品来和古典医书比较起来,那就有些赶不上了,好像拿红的颜色来与紫的颜色相比、卫音乐与

古代雅乐相比一样。这里面有正色,有杂色,有雅乐,有委靡之音,显然是不同的。(愚按:作者尊古

之心可以理解,但将宋代众多医药学家之著述都喻为“卫”之音,不免过于偏激。宋代亦出现不少有

影响的著作,如翰、马志等所著《开宝重订本草》,王怀隐等所著《太平圣惠方》,唐慎微所著《证

类本草》,官修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个人著作如严用和的《济生方》,许叔微

的《普济本事方》等都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注释】侵淫:渐进。这里是增多的意思。

红紫色:这里是说明杂色(紫色)不能与正色(红色)相比。

卫音:、卫是春秋时二国名。这二国的音乐都是很淫荡的。因此,后世称淫荡的音乐为卫音。

【原文】迨东垣,重脾胃;温燥行,升清气;虽未醇,亦足贵。

【语译】到了金时,东垣在医学上倡导“重脾胃”的学说,主用温燥性的药(如补中益气汤

中的升麻、柴胡等)来升提清气。他临证处方用药较多,是比较庞杂的,不够纯正;而他的医学理论很

有特色,有很多可贵之处。

【注释】东垣:杲,字明之,晚号东垣(1180~1251),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由于他在医

学上认为“胃气为本”主用温燥药补脾胃,故后世称他为“补土派”的始创者。着有《脾胃论》、《

外伤辨惑论》、《医学发明》等书。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3

【原文】若河间,专主火;遵之经,断自我;一二方,奇而妥。

【语译】象金代的河间,治病专从治火着眼。他的学说,虽然是根据《经》的理论发展而来

的,但有很多是自己的见解。他所制定的几个方剂,不仅有它的独创性,而且还是很妥善的。【注释】河间:指完素,字守真(1110~1200),河间人。为金元四大家之一。重视《

经》理论,并有所发挥。根据当时疾病流行,多数医者用辛燥之品治疗无效的情况,提出“六气皆从火

化”的理论,对热病和其他杂病的治疗,有很丰富的经验。主降心火,益肾水,善于用清热

剂来治疗,故后世称他为“寒凉派”的创始者。着有《运气要旨》、《素问宣明论方》、《素问玄机原

病式》等书。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分类:杏林瑰宝举报

【原文】丹溪出,罕与俦;阴宜外,阳勿浮;杂病法,四字求。

【语释】元代朱丹溪的医术,在当时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他提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

说,认为很多病应从滋阴着手,人体的“阴”应当常补,“阳”则切忌使它浮动。治疗杂病的方法,应

当从气、血、痰、郁等四方面来分别处理。

【注释】丹溪:姓朱,名震亨,字彦修,号丹溪(1281~1358),义乌人,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他治病主滋阴,故后世称他为“滋阴派”的始创者。着有《丹溪心法》、《格致余论》、《局方

发挥》等书。

罕(han)与俦(chou):“罕”是稀少;“俦”是同辈的人。

四字:指气、血、痰、郁。朱丹溪以此四者归纳疾病的各种原因。

【原文】若子和,主攻破;中病良,勿太过。

【语译】又象金代的子和,治病主用攻下的方法。攻下的药物性能都是比较猛烈的,但他用

得很精当。不过也必须注意疾病的情况,用药要恰到好处,中病即止,不可过量。

【注释】子和:姓,名从正,字子和(1156~1228)。考城人,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治病

强调以祛邪为主,认为邪去正自安。多采用攻法以祛邪,善用汗、吐、下三法,因此,后世称他为“攻

下派”的创始者。着有《儒门事亲》等书。

【原文】四大家,声名噪;必读书,错名号。

【语译】河间、子和、东垣、朱丹溪,都生于金元时代,各有不同成就,名气后大。后人称他们为金元四大家。但在中梓着的《医宗必读》一书中,却错误地把仲景、河间、东垣、朱

丹溪称为金元四大家。

【注释】必读:指《医宗必读》,为明末中梓所著。中梓名士材,号念莪。此书以简明扼要见称,且能提纲挈领,因此颇为一般读者所欢迎。

【原文】明以后,须酌量;详而备,王肯堂。

【语译】从明代以后,医学书籍就更多了。但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研习医学的人,必须仔细酌

量取舍,才能做到取长补短。其中比较详细而完备的,要称王肯堂了(指王肯堂着的《证治准绳》。

【注释】王肯堂:字宇泰,号损庵(1552~1639),金坛人。是明代著名医学家。所著《证治准绳》120 卷,包括杂病证治准绳、伤寒证治准绳、杂病证治类方准绳、女科证治准绳、幼科证治准绳

、疡医证治准绳六种,故又称为《六科准绳》。容渊博,条理分明,为明代医学巨著之一,为后人所

推崇。另着有《医论》、《医辨》、《郁网斋笔尘》、《古今医统正脉全书》。

【原文】薛氏按,说骑墙;士材说,守其常;景岳,着新方;石顽续,温补乡;献可

论,合二;诊脉法,濒湖昂。

【语译】薛立斋着《薛氏医按》,其中有些议论缺乏自己的见解。士材的著述虽然比较粗浅一

些,但是却能遵守常法。景岳着有《新方八阵》,创制许多新的处方,都很切合实际。石顽着《

氏医通》,治病大多采用温补的方法。献可的论述,基本上与景岳、石顽两人的理论一致。至于

4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诊脉的方法,首推时珍所著的《濒湖脉学》。

【注释】薛氏:指薛己,号立斋,吴县人,明代著名医学家,曾任御医及太医院使。通

、外、妇、儿、眼、齿科,尤精于疡科。主治病务求其本原,倡用补真阴真阳的方剂。着有《薛氏医

按》。

景岳:名介宾,字惠卿,号景岳,山阴人(1561~1639)。学术上先尊崇朱丹溪。后又有不同见解,提出“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等理论。主补益真阴元阳,慎用寒凉攻伐之品,以温补为主

,给后世医家影响很大。著述颇丰,历三十余年编成《类经》一书,又有《类经图翼》、《类经附翼》

、《质疑录》,晚年辑成《景岳全书》,对后世影响较大。

石顽:璐,字路玉,号石顽,清代医学家,着有《氏医通》、《伤寒缵论》、《伤寒绪论》

、《本经逢原》、《诊宗三昧》、《千金方衍义》。

献可:献可,号养葵,人,明代著名医学家。所著《医贯》一书,议论甚精,很受医

家欢迎。此外,尚有《经抄》、《素问注》、《经络考正》、《脉论》等书。濒湖:时珍,字东璧,号濒湖,蕲春人(1518~1593),明代伟大医药学家,着有《本草纲

目》、《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原文】数子者,各一长;揆诸古,亦荒唐。室,尚彷徨。

【语译】以上所谈到的几位医家,虽都各有专长,但他们的著作,与古典著作比较起来,是相差

得很远的,甚则荒诞不经。对于仲景著作的研究,尚还很不够,好象只能在门外徘徊,不能登堂入室

。(按:这段议论仅是作者的看法。实际上后世医家在古代医学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发展)【注释】揆(kui):“揆”是衡量一下的意思。

:指仲景。据说仲景作过太守,所以学医的人,常尊称他为。

彷(pang)徨(huang):游移不定,不知道往哪里走好。

【原文】惟伯,能宪章;徐尤着,本喻昌;大作者,推钱塘。取法上,得慈航。

【语译】到了清代,惟有柯伯能够遵守《伤寒论》的法度。至于徐忠可、尤在泾二氏,基本上

是依据喻昌的学说。清代比较有名的著作家,要算钱塘志聪与高士宗了。研究中国医学必须认真学习

古典著作,才是正确的道路。

【注释】伯:柯琴,字伯,清代著名医学家。着有《伤寒来集》、《伤寒论翼》等书;

阐发《伤寒论》的道理,甚为精细明了。

宪章:法度。此处指《伤寒论》的学术思想。

徐尤:指徐忠可(名彬)与尤在泾(名怡),都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徐忠可着有《金匮要略论注

》等书;尤在泾着有《伤寒贯珠集》、《金匮心典》、《金匮翼》等书。

喻昌:字嘉言,人,清代著名医学家,着有《伤寒尚论篇》、《医门法律》、《寓意草

》等书。

钱塘:指隐庵(名志聪)和高士宗(名士栻),他们都是钱塘人,清代著名的医学家。曾

在侣山堂讲述医学,极一时之盛。他们主集体创作;他们着有《素问集注》、《灵枢集注》、《

侣山堂类辨》等书。

慈航:在茫茫大海中,忽然得到渡船,安稳渡到彼岸的意思。此处指研究中医学的正确道路。

二、中风

【原文】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5

【语译】在人类所患的各种疾病中,首先值得注意的要算是中风病。这种病大多是急骤发作的。

引起这种病的风邪是由四面八方来的。

【注释】中风:中(zhong)风,病名。见《经.邪气藏府病形篇》等。亦称卒中。指猝然

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口眼喎科,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的病症。关于中风的病因,唐、宋以前均认为

以外风为主要因素。金、元时代,河间主火,东垣主气,朱丹溪主湿(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

。元.王履(王安道)又将本病分为真中风、类中风两种。《医经溯洄集.中风辨》:“殊不知因于风

者,真中风也。因于火,因于气,因于湿者,类中风,而非中风也”。在辨证方面,按病情轻重,分为

中络、中经、中腑、中脏四个类型。《金匮要略.中风厉节病脉证并治》: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

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脏,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然而对突然昏仆,不省人事

者,又当辨明闭证和脱证的区别。

指外感风邪的病证。是太阳表证的一个类型。《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热

,汗出,恶风,脉缓者,名曰中风。”

八方: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八个方位。

【原文】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固气脱,参附功。

【语译】诊断中风症,应分辨闭症与脱症,二者是大不相同的,治法当然也不同。闭证要用疏通

的方法,以小续命汤力量最为雄厚。脱证要用固守元气的方法,不使元气虚脱,用参附汤最有功效。

【注释】闭与脱:风邪侵入人体后,陏着病人脏腑寒热虚实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的证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