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训练题目5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高考语文语文默写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一、高中语文默写训练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用“朝菌”和“蟪蛄”来说明生命短暂,容易错过一些美好事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时间的潮水洗尽历史铅华,让曾经辉煌的人事渐次淡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查名篇背诵,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
写错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本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朝菌、晦朔、蟪蛄、榭、侧畔等故答案为: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⑵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点评】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孔子谓季氏:“________,是可忍也,________?”(《论语》)(2)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________,________,岂有悔哉!(《报任安书》)(3)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
(《琵琶行》)(4)疏林不做美,________。
高三语文诗试题答案及解析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侧面烘托来表现琵琶女的演奏效果的名句是“,。
”(2)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知以亡秦为诫,仍要重蹈覆辙。
(3)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箫为自己伴奏,其中表现箫声作用和力量的名句是,。
【答案】(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解析】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
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舫、唯、鉴、嫠、蛟。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女也不爽,。
(《诗经·卫风·氓》)(2),礼以行之。
(《论语》)(3)君子淡以亲,(《庄子·山木》)(4),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5)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6)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7),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杜牧《阿房宫赋》)(8)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答案】⑴士贰其行⑵君子义以为质⑶小人甘以绝⑷君子生非异也⑸百步九折萦岩峦⑹浑欲不胜簪⑺使秦复爱六国之人⑻衡阳雁去无留意【解析】“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
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
本题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
如:“贰”“甘”“生”“萦”“峦”“簪”“衡阳”“雁”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3.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9分)(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推迟婚期的原因是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2024年语文修辞方法应用知识点基础练习题高三上册(含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0道1. 下列修辞方法中,不属于比喻的是()A. 明喻B. 暗喻C. 借喻D. 拟人2.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的是()A. 月亮升起来了,照亮了整个夜空。
B. 小草在春风中笑弯了腰。
C. 他的心情像这天气一样阴沉。
D. 那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的是()A. 他勤奋、善良、聪明。
B. 他一会儿唱歌,一会儿跳舞,一会儿画画。
C. 这个花园里有玫瑰、月季、牡丹。
D.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的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这座山高耸入云。
C. 这个西瓜有十斤重。
D.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的是()A. 春暖花开,鸟语花香。
B. 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C. 风和日丽,阳光明媚。
D.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的是()A. 这道题怎么做?B.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C. 谁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D. 这里的风景美不美?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的是()A. 你难道不知道这个道理吗?B. 这件事还需要我解释吗?C. 难道你不想去游乐园玩吗?D. 你怎么可以这样做呢?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的是()A. 红旗飘飘,迎风招展。
B. 钢铁长城,坚不可摧。
C. 碧水青山,美不胜收。
D. �雄鹰展翅,翱翔蓝天。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语修辞的是()A. 你真聪明,连这个都不会。
B. 他这个人可真大方,一毛不拔。
C. 这件衣服真漂亮,丑死了。
D. 你真是个好人,专门做坏事。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顶针修辞的是()A. 人之初,性本善。
B.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C.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 有志者,事竟成。
二、判断题:5道1. 比喻修辞中,暗喻和明喻的区别在于是否使用“像”、“如”等比喻词。
语文试题时限:150分钟满分:150分命审题:高三语文备课组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小壹同学在网站上查阅“批判性思维”相关资料时,读到了布鲁克菲尔德这本《批判性思维教与学》,下面是该书的部分图书目录、试读内容以及读者评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图书目录(部分)第一章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挽救了我的生活发现假设批判性思维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批判性思考?哪些假设需要批判性思考?假设不分对错,只论是否适宜小结第二章跨学科的批判性思维不同学科的共同之处五大思想渊源小结第三章如何学习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如何示范批判性思维?具体经验困境迷惑循序渐进小结试读内容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小组学习是最有趣的学习方式,这一说法出现在大部分问卷中。
约80%的学生声称,小组学习中那些切中要害的问题让他们受益最深。
似乎当同伴指出来的时候,学生更能发现假设和新的角度。
他们生动地描述了被同伴提问一些从未考虑过的问题时的情形,从同伴对自己观点的反馈和提出的不同角度当中,他们学到了很多。
不论是从它的预测性还是反复出现的频率来看,这一发现都值得引起注意。
一节又一节,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学生不断地告诉我,正是通过小组学习中的同伴交流,才让有时十分抽象的批判性思维有了血肉,更容易让人理解。
考虑到通过深度自省来认识自己的动机、假设和世界观有多难,若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也就不那么让人吃惊了。
认识假设是一项困难又矛盾的任务,没有几个人能靠自己未完成,不论我们以为对自己的认识有多准确,都难免是在用自己的思维框架来认识自己的思维!这就像一条狗试图咬住自己的尾巴,抑或一个人试图在壁镜里看到自己的后脑勺。
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囚徒,被困在自己的认知框架中,被我们的思维左右看。
我们不加批判地接受一些假设,这些假设左右着我们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又反过来肯定这些假设是正确的,最后形成一个自我肯定的循环。
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高三年级五月月考语文试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共35分。
请根据答题卡题号及分值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卓越的演化生物学家西奥多修斯·多布赞斯基写道:“若无演化之光,生物学的一切都无意义。
”严肃的、可重复的科学研究已经得出结论,音乐的声响实在和植物没有关系,而且这从演化的角度来看也是有意义的。
在植物的演化史长河中,只有200年历史的古典音乐和只有50年历史的摇滚乐不过是一点小浪花。
不过,是否至少在理论上存在什么有利的声音,值得植物去回应呢?特拉维夫大学的理论生物学家莉拉赫·哈达尼教授用数学模型研究演化。
她认为植物的确能对声音产生反应,但我们必须设计正确的实验来检测这一行为。
按她的设想,我们应该设计一种研究,用已知自然界存在的声音去影响一个特定的植物生理过程。
如果科学家想要研究植物对声波的反应,那么他们需要考虑,能够让植物听到并产生演化优势的那些与生理相关的声音究竟是什么。
这样的声音可能要么能提供有关水分之类资源所在位置的线索,要么能提醒植物即将发生的有益或有害的生物相互作用——比如与传粉者或食草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直到最近几年,才有人尝试去识别这样的反应。
莫尼卡·加利亚诺是西澳大利亚大学的一位研究副教授;斯泰法诺·曼库索教授则是佛罗伦萨大学植物神经生物学国际实验室主任。
她们与其同事一起尝试为她们起名为“植物生物声学”的研究领域建立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201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她们报道,如果声波的波长类似于水传播的振动波长,则根尖会明显向水源弯曲。
这似乎暗示,根可以通过聆听水流来搜寻新的水源!事实上,加利亚诺的团队近来又表明,豌豆的根可以朝向水流方向生长。
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城市工程师几十年前就知道的现象:树木的根常会包围地下的供水管和污水管,甚至侵入其中,导致大量设备损坏和财产损失。
议论文写作训练5写好时事评论与文学评论——切口小巧,评论深入复习任务 1.学写时事评论。
2.学写文学评论。
课前速览活动一学写时事评论(时评文)一、时事评论文体知识“关注时事,贴近热点”一直是高考作文命题者高举的大旗。
考查考生的家国情怀、价值取向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这样的命题形势下,写时事评论备受青睐。
1.时事评论的定义及类别何为“时事评论”?时事评论,是议论文中常见的一种形式,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思想、某种现象、某一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说理,其特点是就事说理,有的放矢,激浊扬清,短小灵活,驰骋自如,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
时事评论写作要求有比较敏锐的观察力,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思想比较深刻,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求理性地、深入地、缜密地分析,语言逻辑性强。
从类别上说,一般有三种:一是赞扬式,即对热点事件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后阐释肯定的理由;二是批评式,即对热点事件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进行否定,然后从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对的依据;三是建议式,即提出自己对热点事件中某个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2.时事评论的特点时事评论之所以被称为“特殊议论文”,是因为时事评论通常以时事及社会热点为评论对象,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也可以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因此,它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1)准确的针对性写时事评论要就事评事,就事说理,所以时事评论需要把所评之“事”交代出来,有针对性地发表评论,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
所谓“针对性”是指为什么要写,针对什么而写,要解决什么问题,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什么等,都应当十分准确。
准确的针对性是高考时事评论富有生命力的一个关键。
(2)严密的逻辑性时事评论是直接对时事进行议论,有很强的论辩色彩,因此要求逻辑严密。
在写法上,要有明确的观点、充分的论据、精练的语言、合理的论证及严密的逻辑性。
这就需要行文时注意层次,对文章诸多段落层次进行谋划和布局,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逻辑关系要非常严密,这样才能使整个内容显得严谨而和谐,才能保证文章提出的观点令人信服。
第1篇一、基础知识题(每题5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稀疏(xī shū)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B. 蕴藏(yùn cáng)悠然自得(yōu rán zì dé)C. 瞒骗(mán piàn)持之以恒(chí yǐ zhī héng)D. 翩翩起舞(piān piān qǐ wǔ)赏心悦目(shǎng xīn yuè mù)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从下学期开始,增加学生每周的课时。
B.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
C. 他的演讲非常生动,使大家深受感动,一致认为他是一位优秀的演讲者。
D. 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答案:D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青出于蓝B. 水滴石穿C. 一丝不苟D. 神秘莫测答案:D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B. 在这次比赛中,他表现出色,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C. 我们应该发扬光大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D. 通过这次旅行,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C. 这位老师不仅教学水平高,而且关心学生,深受学生喜爱。
D.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答案:C二、阅读理解题(每题10分,共20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语文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
语文素养不仅包括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还包括人文素养、审美素养等。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高二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被关联词“可是”正确使用的是:A. 他又惊又喜的模样,使大家都感到好笑,可是他却不以为然。
B. 他模样又惊又喜,使大家都感到好笑,可是他却不以为然。
C. 他又惊又喜的模样,可是使大家都感到好笑,他却不以为然。
D. 他模样又惊又喜,可是使大家都感到好笑,他却不以为然。
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以下几种情况:1.因病不能参赛;2.旅途时间不够;3.周期不对。
B. 以下几种情况:1、因病不能参赛;2、旅途时间不够;3、周期不对。
C. 以下几种情况:1, 因病不能参赛;2, 旅途时间不够;3, 周期不对。
D. 以下几种情况:1,因病不能参赛;2,旅途时间不够;3,周期不对。
3. 下列句子中,字词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他因为有事,所以没有参加晚会。
B. 他由于有事,所以没有参加晚会。
C. 他因有事,所以没有参加晚会。
D. 他由有事,所以没有参加晚会。
4. 下列句子中,使用正确的修饰语序的一项是:A. 两个月前他给了我一本书。
B. 他两个月前给了我一本书。
C. 给了我一本书他两个月前。
D. 给了我一本书两个月前他。
5. 下列句子中,使用正确的词语搭配的一项是:A. 这本书内容深入浅出。
B. 这本书内容浅出深入。
C. 这本书深入内容浅出。
D. 这本书深入浅出内容。
二、填空题1. 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成语:他的考试成绩非常好,可以说是_________。
2. 完成下列句子:你越努力学习,_________。
3. 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近义词:他的表情很_________。
4. 给下列句子添加适当的标点符号:听到好消息我们大家都非常高兴5. 完成下列成语:努力学习的人会_________。
三、简答题1. 请解释成语“井底之蛙”的意思。
2. 解释语文中的“什么典故暗含在这句话中?”是指什么?3. 请解释中心思想是什么?4. 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五次模拟语文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每当谈起早期人类历史,人们会不自觉地用“史前史”称呼那段只能根据化石证据推测而无文字记载的过于遥远的历史。
这是用先入为主的“历史”割裂和想象“史前”,实际上,人类过去的一切都是历史,那些更遥远的是更深层的历史。
远古人类在不同年代,不同区域留下了很多化石证据,通过对这些化石进行鉴定和分析,我们可以在跨越了千万年的深层人类历史中划分出六个时空,每个时空都在其年代和地理范围内见证了人类脑进化与定居全球的双重进程。
第0时空从距今约1000万年前延续至距今约330万年前。
在该时空中,猿类和人族主要分布在由地壳构造活动塑造的非洲之墙和亚洲壁垒山脉这两大进化脊上。
在这里,人族不断发展进化。
现在发现的这一时空的化石证据稀少而零碎。
在埃塞尔比亚发现的第0时空末期的一些化石中,出现了一些带有切痕的骨头,这可能是人类使用石器工具的最古老证据。
目前已知的是,第0时空期间遭遇了一次全球气候变冷,导致森林栖息地减少、稀树草原扩张,促使人族发生身体构制上的两足化转变,随之而来的物质延伸和技术创造奠定了脑进化的基础。
距今330万年前至180万年前是第1时空的世界。
第1时空经历了从上新世向更新世的地质世代交替,这期间全球气候持续变冷。
相较于上个时空,本时空出土了更为丰富的古人类化石以及石器技术和饮食变化的考古证据,其中就有目前已知最古老的人族石器。
训练三主观题——建议措施练前提醒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实用性,要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及社会经济发展提出建议、给出措施。
于是,就出现了一种题型——给出建议措施。
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三点:1.重点理解文本涉及具体措施的内容,包括实施措施的主体、措施的具体内容、要达到的目的等。
2.善把“问题”转化为“措施”。
“问题”是“措施”的依据,“措施”是针对“问题”的办法,“措施”要有的放矢,只有抓住实质性的一个个“点”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
当然,有的“问题”在文本中存在,却不能直接从文中得出,这就需要根据文本所描述的现状,由“现状”推出“问题”,再由“问题”推出“措施”。
另外,不能忽视图表数据所反映出的问题,以及把“问题”转化成“措施”。
3.答案表述应用肯定句。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2分)阅读文签:新闻+审美文化材料一: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
对才华出众、外形靓丽、造型时尚、为人友善、个性独特的明星产生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青少年必然经历的心理体验。
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传播渠道不同、审美标准不同,每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区别。
然而,在差异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们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大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摘编自杨洪涛《偶像不是流量堆出来的》,《光明日报》2018年8月30日) 材料二: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有的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
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
热捧“小鲜肉”等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一些人演技不好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2024年5月济南市高三语文针对性模拟训练卷2024.05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从胸臆中流出”的性灵诗风至少有两个弊端,一是诗行一气直下,容易产生“滑俗”之弊;二是浅近,缺乏含蓄蕴藉的韵味。
对此,姚鼐有清楚的认识。
姚鼐虽未直接点名批评袁枚,实亦流露出不满。
他评白诗云:“香山以流易之体,极富瞻之思,非独俗士夺魄,亦使胜流倾心。
然滑俗之病,遂至滥恶,后皆以太傅为藉口矣。
”袁枚在六十岁生日诗中就有“想为香山作后身”之句,所以姚鼐所指后世“滑俗”之病,无疑是针对性灵诗风的弊端。
姚鼐明确指出,“欲作古贤辞,先弃凡俗语”,他批评其时两大诗派“浅易询灶妪,险怪趋虬户”,以“浅易”和“险怪”直指袁枚与厉鹗之失。
性灵诗派外,王士禛及其追随者追求神韵,然格局狭小,骨力不张,滑落为诗坛边缘性存在;宗宋诗风另一趋势是朝俚俗化方向发展,又暴露出“刻露之病”,缺少含蓄之韵味。
对于诗坛的流弊,如何力挽颓波?姚门弟子梅曾亮评其师之诗云:“以山谷之高奇,兼唐贤之蕴藉。
”桐城后学吴汝纶亦云:“先生诗勿问何体,罔不深古雅健,耐人寻绎。
”“山谷之高奇”与“深古雅健”是宋诗风格,“蕴藉”与“耐人寻绎”是唐诗含蓄蕴藉的传统,二者的结合,即“镕铸唐宋”。
姚鼐对于矫正香山“流易”之病的诗人都甚为看重,如选李商隐诗一卷,就是因为其诗“近掩刘白”。
尽管“矫敝流易”时“用思太过,而僻晦之敝又生”,但仍谓之为“诗中豪杰士”。
苏轼之诗,“用梦得、香山格调,其妙处岂刘白所能望哉”。
1、(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8分)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3分)(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2、(2012年大纲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落叶修睦①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①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4分)3、(20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4、(2010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11分)雨陈与义①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
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gǔn: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
繁华地:指京城。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6分)(2011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老子》四章老子,字伯阳,谥号聃,乂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 同义)。
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著有《道德经》,乂名《老子》。
《老子》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千言,但它玄奥精深、义理博大,堪称哲理第一书。
它以道法自然为核心,阐述了如何让人们的个人修身达到少私寡欲、知足不辱等境界,如何让人们的处世达到以柔克刚、不求而得、天人合一等境界,如何让君主的治国达到为无为而治、德善德信而令口姓莫之令而自均等境界,以至于如何用兵、如何让天地万物各展本性、并行不悖、既长且久等境界。
《老子》作为一本道家的哲理书,也具有非常高的文学性,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不小。
它主要阐述自然无为的思想,其中包含了不少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观点。
在形式上,此书是语录体韵文,语言精练,多排比对偶之句。
修辞凝练,音节铿锵,理虽玄远,文实多姿。
其修辞比况,多为后世文士所取法。
千百年来,《老子》以其奇奥的隐喻暗语和玄妙的智慧吸引了历代的社会精英和普罗大众,值得我们精读品鉴。
知识导航:1.积累重要文言知识,背诵全文。
2.理解老子的基本思想,体会其论说的思辨性,了解他的思想对现实的启示作用。
课文精讲:一、朗读正音《老子》四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梃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三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 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儿成而败之。
600道语文基础知识题语文基础知识题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对于学习和提高语文水平非常重要。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600道语文基础知识题,希望对大家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一、文字释义篇1. "暗含"的意思是()。
A. 暴露B. 隐含C. 漏掉D. 公开2. "兼顾"的意思是()。
A. 压制B. 否认C. 惩罚D. 兼顾3. "拟人"的意思是()。
A. 模仿人的样子B. 搜集信息C. 分析事物D. 爱好新鲜事物4. "方寸之地"中“方寸”的意思是()。
A. 九尺B. 计量单位C. 合适的面积D. 微小的空间5. "质朴"的意思是()。
A. 简单B. 头脑简单C. 单纯D. 直爽的二、诗词鉴赏篇1. “床前明月光”出自以下哪首诗?()。
A. 《静夜思》B. 《登鹳雀楼》C. 《江南春》D. 《将进酒》2.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不知“的下一句是()。
A. 春在桃李花开之时B. 天地寂寥无人见C. 此时无声胜有声 D. 春晓天鸡生一两声3. 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下一句是()。
A. 汉家宫阙万年红B. 长风破浪会有时C. 欲把西湖比西子 D. 忽闻岸上踏歌声4. 以下哪首诗的意境最悲凉?()A. 《人间词话》B. 《己亥杂诗》C. 《江雪》D. 《月夜》5. 以下诗句来自杜甫的是()。
A. 白日依山尽B. 黄河之水天上来C.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D.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三、修辞手法篇1.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中的“铁肩担道义”使用了以下哪种修辞手法?()。
A. 重复B. 修辞倒装C. 修辞排比D. 修辞比喻2. “花气袭人,满园春色关不住”中的“花气袭人”使用了以下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B. 象征C. 夸张D. 借代3.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一片孤城万仞山”使用了以下哪种修辞手法?()。
武汉市2023届高三年级五月模拟训练试题语文试卷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2023.5.24本试题卷共10页,23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数字基因逐渐融入乡村发展中,特别是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18年以来,抖音引爆短视频,随着“山货上头条”"山里DOU是好风光"“乡村守护人”等项目的启动实施,通过短视频形式传播乡村风景文化和产品,让更多农民加入其中,成为农业农村领域创新创业的新生力量。
在新媒体融入乡村发展的进程中,一个新兴的群体逐渐出现。
他们是一群有乡土情怀、具有新思维、怀有新创意、拥有新技术的新时代追梦人,具有"四新"特征。
一是利用“新载体”。
该群体借助新媒体平台展示农业与农村,如运用抖音、快手等平台制作农业生产、经营、销售过程的短视频能更好地吸引消费者,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新鲜、安全的认可度。
二是开创“新思维”。
该群体具有互联网思维、数字思维、营销思维,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在农学、管理学、生态经济学、营销学、网络与新媒体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三是聚起“新人群”。
该群体不局限于农民,而是一群从事创新农业的人,其来源非常广泛,不仅有在农村出生、成长的,即在地缘上、亲缘上与农村关系密切的农村乡土人才,还有从城市跨界的新生代,其中不乏高知、白领、海归。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训练题目(五)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协.作/提携.歼.灭/忏.悔畜.牧/牲畜.
B.豁.免/庆贺.膝.盖/油漆.载.重/载.体
C.胆怯./商榷.扮.演/搅拌.反省./节省.
D.储.存/贮.藏阻挠./妖娆.传.记/传.奇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嗔怪博弈清澈见底鞭辟入里
B.夜宵边陲涣然冰释稳操胜券
C.遒劲晋升搬师回朝返璞归真
D.诀窍蓬松不谋而合崭露头角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
....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 吴羽先生知道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
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
C. 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
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他趋之若鹜
....。
D. 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
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大都重视写作前的情感培养:有的借欣赏音乐进入情境;有的面对墙壁久久沉思;有的甚至跳起迪斯科来兴奋自己。
B.农历新年的习俗可多啦,贴春联、挂年画、舞龙灯、放花炮、穿新衣……等等,到处呈现祥和、热闹的气氛
C.小李见他笑得有点异样,就问:“怎么了?你。
”他回答说:“没什么,别多心。
”
D.《旧约·创世纪》中说:“神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
”应当倒过来说才对,即“人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华全国总工会紧急拨款100万元,用于对在黑龙江省鹤岗新兴煤矿爆炸事故
中遇难矿工家属的慰问。
B.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C.这个垃圾处理厂原设计日处理垃圾1000吨,现在,平均日处理垃圾达到了2300 吨,早就处于超负荷运转了。
D.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物资。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蓬门今始为君开。
,樽酒家贫只旧醅。
(杜甫《客至》)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王勃《滕王阁序》)(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素材小贴吧】
爱迪生的灾难
1914年12月,爱迪生的实验室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万美金,他多年的科研成果也在大火中付之一炬。
大火最凶的当儿,爱迪牛24岁的儿子在浓烟和废墟中发疯似的寻找他的父亲。
他最终找到了:爱迪生平静地看着火势,他的脸在火光摇曳中闪亮,他的白发在寒风中飘动。
爱迪生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了惊人的冷静。
他看着一片废墟说道:“灾难自有它的价值,瞧,这不,我们以前所有的谬误过失都给烧了个一干二净。
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可以从头再来了。
”火灾刚过去三个星期,爱迪生就开始着手推出他的第一部留声机。
分析:①灾难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也能给人带来创新的动力,关键在于你应该怎样对待它。
②不幸,是天才的晋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
③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
④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泰戈尔
话题:“挫折与成功”“坚守与放弃”
(五)
1、D(chǔ/ zhùnáo/ ráo zhuàn/ chuán A.xiéjiān/ chàn xù/chù B.huò/ hèxī/ qī zài C.qiè/quèbàn xǐng/ shěng)
2、C (班师回朝)
3、A(A、高屋建瓴: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
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B、繁文缛节:文,规定、仪式;缛,繁多;节,礼节。
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
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应用“繁冗拖沓”。
C、趋之若鹜:趋,快走;鹜,野鸭。
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含贬义。
可用“青睐有加”。
D、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
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可用“不绝于耳”。
)
4、D(A、冒号适用于“若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的规定,应用冒号”的规定是这个选项的迷惑之处,此选项冒号前后的内容不形成总分关系,故冒号宜改为句号。
后半句因“句中没有逗号不能直接用分号”的规定,分号改逗号。
B、省略号与“等等”重复。
C、应该为“怎么了,你?”疑问句为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
在表感叹或祈使语气的主谓倒装句中,感叹号也在句末。
)
5、A.(B、二对一搭配不当。
C、“处于”缺乏宾语,应该在“超负荷运转”后加“状态”。
D.枪支就是武器。
联合词组出现从属关系的词语。
)
6、①花径不曾缘客扫\盘飧市远无兼味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③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④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