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的寻租博弈分析
来源:论文网https://www.doczj.com/doc/255371712.html, ameisky 2009-9-21 01:10:51 网友评论 条 字体:[大 中 小] 收藏本文 ※我要投稿!

【摘要】 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政府监管、惩罚机制的缺失,导致了寻租现象的发生。本文通过构建寻租行为的博弈模型,分析寻租行为的成因和过程,得出了寻租行为不可避免、制度建设尤为重要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建立租金的消散机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
【关键词】 文化产业;专项基金;寻租;博弈

一、引言

2003年9月4日,《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争取一定数量的政府投资,作为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与运营,特别是内容产业文化产品的生产给予资金补助和信贷贴息等支持” 。2008年4月16日,文化部落实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完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要“设立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资助、奖励、设立投资风险基金等方式,扶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优秀文化产品生产”。 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以下简称专项基金)指的是由财政拨款,由有关宣传文化部门负责管理,由财政部门负责监管,专门用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专项基金是非常关键的、不可或缺的。文化产业链的形成也亟需其支持,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设立专项基金,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的客观需要,也是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必然选择。实践表明,设立专项基金对于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和结构升级,对于转变政府职能和规范政府文化投资行为,对于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引导、扶持、推动、调控和服务作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自2003年云南省政府最先设立每年1 500万元的专项资金后,到了“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2006年,国家和地方政府纷纷设立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据来自文化部的数据显示,2006年年底,全国已经有13个省区市设立了专项资金,如:深圳6 000万元,珠海1 000万元,南京1 500万元,河南
2 000万元,山东5 000万元,江苏1亿元,北京5亿元……至今,全国大部分省及部分省会城市已经设立了专项资金,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二三级城市乃至一些县级市也设立了专项基金。这些基金通过一次性补助、贷款贴息、陪同投入、配套投入、奖励等多种形式,通过具体的项目带动,对演艺业、娱乐业(主要是电子娱乐业)、文化会展业、网络文化产

业等新兴文化产业以及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还有包括原创研发环节、原创作品的产业化环节、品牌塑造和推广环节、产品推广和营销环节以及国际营销环节等进行了重点资助,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据统计,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2007年文化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683.25亿元、587.35亿元、 595.9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增加14.2%、30.68%、18.8%,均高出该地区的GDP增长速度:13.3%、14.8%和14.5%。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的支柱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据统计,北京市在2006年即实现增加值812亿元,已占GDP的10.3%,之后每年将以15%的速度增长;2006年,广东省实现增加值达1 680亿元,占GDP总量6.5%,占比仅次于北京。
然而,专项资金普遍存在着部门管理和运行不规范、监管缺失和投资效益低下、退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政府在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方面还不够成熟。很多时候政府的做法是直接给予奖励或补贴,以至于提到专项资金,很多人认为就是“国家给钱,企业得好处”。 由于绩效评估体系还没构建完善及监督机制严重缺失等原因,专项基金在使用分配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腐败问题。

二、寻租的内涵

在经济学中,“租”或称“经济租”,其原意是指在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中超过社会平均水平的那部分剩余。寻租一直是研究经济管制和政府失灵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寻租”概念是由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于1974年在其《寻租集团的政治经济学》一文中首次提出来的。克鲁格认为,寻租是利用资源通过政治特权构成对他人的损害大于租金获得者收益的行为,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寻租活动的最终结果是社会效率的损失而不是社会资源的增进;二是寻租活动与管制、特权、垄断有关。布坎南认为,寻租产生的条件是存在限制市场进入或市场竞争的制度或政策,而这往往与政府干预的特权有关。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再是通过增加生产、降低成本来寻求利润,而是把资源投入到以下活动:一是利用现有政策的空隙通过游说或贿赂等手段(事后寻租)直接获得租金;二是通过改变制度环境(事前寻租)来获取租金。现在一般把寻租定义为在体制作用下,因权力和组织设置干预而获得的额外收益。更进一步讲,租金被用来表示政府干预或行政管制市场造成了不平等竞争环境而形成的垄断利润或价差。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社会中,经济租金是普遍存在的,因为只要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或者实施垄断行为,影响资源配置,都会产生经济租金。有经济租金存在,就会有寻租行为发生。寻租活动盛行,使人们倾向于在非生产性过程中寻求

利润,使经济出现全方位的扭曲, 造成了对社会财富的很大浪费。此外,寻租造成了不公平竞争,打乱了市场规则, 破坏了机会均等法则,有权就有机会得益,这不利于减少流通环节,节约资金,降低交易成本。寻租活动的最大危害是造就了靠寻租而生的“利益集团”。
专项基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业投资基金,它来自财政的预算安排,具有性质上的公共性和数量上的有限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它不是简单的用于“输血”的资金,而是用于“造血”的资金。这种造血机制是通过其广告效应、杠杆效应、基础效应、导向效应体现出来的(贾旭东,2007)。专项基金的管理和分配属于典型的政府代理型社会公共经济行为,由于其稀缺性和政府管理的垄断性,造成专项基金运作过程中存在巨大的租金,因而使得寻租行为在所难免。在专项基金运作中,寻租是指政府官员(或能左右项目评审结果的首席评审专家)利用手中的权力转移社会财富分配,为团体或个人争得利益的行为。

三、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寻租行为的博弈模型分析

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寻租行为的博弈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括号左侧表示政府官员收益,而右侧表示文化企业的收益。博弈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政府官员选择阶段。在进行专项基金项目申请、评审等过程中,政府官员事先决策是否发生寻租行为,即是否设租。如果政府官员不设租,除固定薪酬外,得不到任何额外的收益,因而可设此时收益为0;第二阶段由文化企业选择是否发生寻租行为。假定在有政府监管的情况下,政府官员和文化企业的设租和寻租行为若败露,均受到相应的惩罚。
对各方的支付(pay off)作如下假设:R为政府官员设租时的收益。当文化企业不寻租时其不能获得额外收益,假设此时的收益为0;假设项目评审如文化企业能获得通过,政府给予的资助款项为M,而文化企业向政府官员行贿的金额为R,则文化企业寻租成功时实际能获得的收益为M-R,R即为文化企业向政府官员行贿的金额,亦即政府官员设租时的收益,显然这里R

四、对策与建议

目前,专项基金的使用过程中重分配、轻管理的现象十分普遍。从专项基金使用过程中设租、寻租行为的产生原因和过程分析来看,治理其中“设租”与“寻租”行为的路径选择应为:一方面,根据设租者“经济人”的特性,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使设租的成本和风险加大,导致设租行为得不偿失,即增大相关的惩罚力度和监管力度;另一方面,建立租金的消散机制,使寻租者的寻租预期下降。
(一)建立设租者(政府官员)的监督约束机制
通过制度化的形式出

台完善的文化产业专项基金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增加寻租和设租成本,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督或纪律检查委员会,对专项资金在使用中的资助对象、资助方式及支出结构的确定、资助条件及标准、资助申报和审批流程、资金的使用和项目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此外,要实施有效的惩罚机制,加大政府官员的设租风险,使其设租成本加大,进而得不偿失而放弃主动设租。对受贿者依法从严惩处,使设租者的风险明显加大,从而不敢轻易入局。对设租者的惩罚应该同时进行党纪惩罚、行政惩罚、经济惩罚乃至刑事惩罚,不可分别进行或相互替代。
(二)建立租金的消散机制
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企业申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政府决策、绩效评价”的管理模式。成立专门的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项目评审专家委员会、项目审计评估委员会等机构,这些机构可由不同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行业协会以及企业家代表组成。其中,项目评审委员会和项目审计评估委员会可以建立专家库,对每次或每个项目的评选和审计评估均随机抽调专家组成,按相对独立、封闭操作的原则开展工作,而且事前严格对文化企业保密。对项目的审计评估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并提交审计评估报告。 这样就会减少设租者的设租机会,加大寻租者的寻租成本,从而减少和消除专项基金使用中的租金。
(三)加强政府官员和文化企业家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
知识培训
加强政府官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操守和道德品质,使其严格执行政府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各种规章制度,认真履行职责,消除其主动设租的意识。此外,要积极开展各种知识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减少无意设租和被动设租的机会。同样,对文化企业家而言,通过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促使其自觉、诚信守法经营,提高资助项目的管理水平,打消主动寻租的念头。●

【主要参考文献】
[1] 登图洛克.对寻租活动的经济学分析[M].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2]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3] 布坎南.寻求租金与寻求利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8(6).
[4] 杨占武.我国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及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5] 张重.寻租性腐败及其模型分析[J].当代经济,2007(9).
[6] 黄金珠. 寻租活动的博弈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06(4).
[7] 贾旭东.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的几个问题[OL].中国网, 2007-2-2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