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粤教版语文必修1 第3单元 11 拣麦穗

2018年粤教版语文必修1 第3单元 11 拣麦穗

2018年粤教版语文必修1 第3单元 11 拣麦穗
2018年粤教版语文必修1 第3单元 11 拣麦穗

11 拣麦穗

本课话题——致我们逝去的童年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我常常想起他,也常常想要找到我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可是,它早不知被我扔到哪里去了。

童年像天空中的彩虹,红、橙、黄、绿、青、蓝、紫,各色不一,形态各异,有的纯真,有的可爱,有的调皮,有的懂事,有的快乐,有的失落,还有的傻呵呵。虽然这些童年的美丽都在渐渐地离我们远去,但是她们永远会成为我们最美的记忆。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一棵树,从发芽、成长到开花、结果、日夜更替、四季轮回方可结出丰硕果实。而花期对它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如若花期短暂,匆匆一现便凋零,那么必将吸收不到充分的阳光和雨露,结出的果实很可能小而酸涩。心灵就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在身体的净土中成长、开花、结果。童年便是花期这最美好的时刻,若是过早凋零,不免令人叹息。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从儿童时代保存下来的美好的、神圣的回忆也许是最好的回忆。

——陀思妥耶夫斯基儿童固有的天性是追求光辉的、不平凡的事物。

——高尔基童年毕竟是艺术的创作者所能汲取的最纯洁的源泉。

——帕特里克·怀特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1.单音字

麦穗.

( ) 田埂.( ) 歪歪趔趔..

( )( ) 茸.毛( ) 戏谑.

( ) 蹒跚..( )( ) 山坳.

( ) 疙瘩..( )( ) 步履.

( ) 喜盈盈..( )( ) 丑陋.( ) 眨.

眼( ) 【答案】 suì ɡěnɡ liè liè róng xuè pán

sh ān ào gē d ɑ lǚ yín ɡ yín ɡ lòu zhǎ

2.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臊???害臊( )腥臊( ) 攒???积攒( )攒动( ) 斗???斗笠( )奋斗( )

(2)语境辨析法

那个可怜的小男孩要把这些房间都挨.( )个清扫干净,否则就要挨.

( )骂。

【答案】 (1)sào sāo zǎn cuán dǒu dòu (2)āi ái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田gěng ( )gěng ( )概gěng ( )咽如gěng ( )在喉 ???xiá( )想

蒹jiā( )xiá( )不掩瑜自顾不xiá( )

【答案】 埂 梗 哽 鲠 遐 葭 瑕 暇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期望·企望

(1)周末又来了,我________(期望/企望)爸爸妈妈早点来接我回家,寄宿学校的生活太单调了。

(2)王晓明没有辜负父母多年的________(期望/企望),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答案】(1)企望(2)期望

2.安详·慈祥

(1)这美丽的草原之夜是如此安静,如此________(安详/慈祥)。

(2)隔壁王大爷,是个________(安详/慈祥)干练的老人。

【答案】(1)安详(2)慈祥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一个人说话一定要注意,大言不惭

....,夸夸其谈,把牛皮吹出去了却不能兑现,往往被人看轻了。()

请说明理由:

【答案】√“大言不惭”,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此处正确。

2.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做游戏,他们前仰后合

....,真像此起彼伏的麦浪。() 请说明理由:

【答案】ד前仰后合”,身体前后摇摆晃动,多指大笑时。此处错误。

3.千万不要对那些死乞白赖

....的人感到恐惧,要不然他们会得寸进尺的。()

请说明理由:

【答案】 √ “死乞白赖”,形容纠缠不休。此处正确。

[常识·速览]

[识作者]

年度“玛拉帕尔帝”国际文学奖。她的《谁生年全国优秀《祖母绿》获

相对于小说,散文只能算作是张洁的副业,但她的散文在新时期的散文中占有一席之地。她出版有小说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散文集《在那绿草地上》、《一个中国女人在欧洲》、《你是我灵魂上的朋友》、《无字我心》等。她最受关注的作品,是在1980年前后发表的《挖荠菜》、《哪里去了,放风筝的姑娘》、《拣麦穗》、《梦》、《盯梢》、《怀念关中》、《我不是个好孩子》等。这些散文以童年女孩“我”的天真单纯的视角,描写出一个充满爱与美的童年世界。

[整体·感知]

文章以“拣麦穗”为明线,以爱为暗线贯串全文,塑造了纯朴认命的村姑们,天真无邪、可爱真挚的“我”,还有慈祥孤独的老汉,表达了作者对人与人之间

真挚情感的歌颂及执着追求。

[文脉·梳理]

拣麦穗???

痴梦→幻灭→令人感叹???纯朴认命

爱→执着永恒→引人深思???爱的永恒爱的渴求

[文本·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一、二部分,回答问题。

1.请分析“月亮,像是偷偷睡过一觉重又悄悄地回到天边”的表达效果。

【答案】 运用了拟人手法。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将本来艰辛、枯燥的生活表现得非常美好。

2.请分析第4、5两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这两段的环境描写表明了故事发生在美丽宁静的田野上。优美的自然环境,既烘托出田园般的情调来,也巧妙地暗示了故事发生的大背景。这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所以姑娘们对爱情、婚姻的想象自然会破灭。

3.“甚至她们自己也不会过分地悲伤,顶多不过像是丢失了一个美丽的梦”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为农村姑娘的不幸而叹息,更哀叹美好事物的易逝。农村姑娘美好的梦连她们自己都不自觉地放弃了。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问题。

4.第20~28段中的对话描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答案】 通过对话自然地带出了老人的身世——无儿无女,孤苦伶仃,居无定所,流浪漂泊,然而他心中充满了“爱”,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人间大爱,

同时也表现了“我”对“爱”的理解,充满了童真,是纯朴真诚的爱。

5.“烟荷包”有什么象征意义?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烟荷包”象征了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寄托着“我”童真的情怀和美好的梦想。也是对老人给予自己的“爱”的理解,表达了自己对老人的依恋和关心。

三、阅读课文第五部分,回答问题。

7.文章末尾再提“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有何用意?

【答案】因为这个荷包里装满了童年的“我”的“爱意”,它见证了“我”的懵懂而真诚的爱,让我终生难忘。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象征手法

本文前半部分写的自己缝制的“烟荷包”以及后半部分着力描写的“树梢上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在全文的表达中占有重要地位,凝集着作者在全文表达中的情感,是最容易让读者记住的意象。烟荷包象征着我对老汉不现实的却又是最纯真的爱,象征着童年一切美好的东西。而火红的柿子象征了自然界中那些生命力顽强的美好事物,它们历经风雨,不改本色。这两个象征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美、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赞颂,对理想人生方式的执着追求。

定义: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作用: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2.写法指导

象征就是把抽象的、复杂的情感具体化。借助一个具体的物品写“虚”的物品,把感情、理念具体化。

3.迁移应用

请结合上面所学知识,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文字。(300字左右)

【答案】

风筝赞

那年,我和弟弟在田野里放风筝。

正值八月十五中秋节,我放飞了一只风筝,因酷似嫦娥,则取名为“嫦娥”。那边弟弟拿的“蜈蚣”形风筝,却怎么也飞不起来,可想,蜈蚣本来就是地上的爬行动物,又怎能同我的“嫦娥”相媲美呢?

仰望着风筝,忽然有一种莫名的欣喜流淌在心间。看风筝,它争相飞入高空,又翩翩起舞,争妍斗艳;积极进取,但不损大雅,只觉得轻盈又实在。这,不正是人类所缺乏的良好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我爱风筝,我爱放风筝,我还爱赞美风筝。

风筝时而静立,时而翩翩飞舞;时而停息,时而歌唱……

于是,我又和弟弟手拉着手,共同誓愿,要做一个坚强、正直的人。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追逐童年的纯真

《拣麦穗》虽然写的是童年往事,写的是童年的梦幻在岁月的流逝与现实的碰撞中破灭、消散,但作者却用略带忧伤的笔调,表达了对人性美、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情感的礼赞。虽然我们在不断地成长,内心会落上尘埃,但经由作者的呼唤,我们心里是否也会忆起童年那美好的世界并在不断的回味中拨正自己人生的方向呢?

【应用角度】“童年世界”、“追求人性美”等。

2.精彩应用

世界上什么东西最亮?

有人说是太阳。有人说是原子弹爆炸时的光。有人说是激光……教室里充满着七嘴八舌的议论。

一位同学突然站起来说,是在雨夜漆黑的泥泞小路上走了很久,突然看见的远方一点如豆的灯光。

心中有一些东西在涌动。我想起了张洁的名篇《拣麦穗》,人生漫漫长路,当我们的心被世俗所蒙蔽,我们是否会记起那个拣麦穗的女孩?我们又是否会记起那个大公奉献出自己,却“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卖灶糖的老汉?于是,一股股暖流似乎在温暖着我的心,一阵阵光亮似乎照亮了我心灵里最黑暗的角落……

是啊,有什么东西比这还亮呢?世间最亮的其实是人性之光啊!

[佳作·领悟]

挖荠菜

张洁

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小的时候,我是那么馋!刚抽出嫩条还没打花苞的蔷薇枝,把皮一剥,我就能吃下去;刚割下来的蜂蜜,我会连蜂房一起放进嘴巴里;更别说什么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啰。所以,只要我一出门儿,碰上财主家的胖儿子,他就总要跟在我身后,拍着手、跳着脚地叫着:“馋丫头!馋丫头!”羞得我连头也不敢回。

我感到又羞恼,又冤屈!七八岁的姑娘家,谁愿意落下这么个名声?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饿啊!我真不记得什么时候,那种饥饿的感觉曾经离开过我,就是现在,每当我回忆起那个时候的情景,留在我记忆里最鲜明的感觉,也还是一片饥饿……

吃那些没收进主人家仓房里的东西,我还一次也没有被人家抓到过。倒不是因为我的运气格外好,而是人们多半并不想认真地惩罚一个饥饿的孩子。可有一次,我在财主家的地里掰玉米棒子,被他的大管家发现了,他立刻拿着一根又粗又直的木头棒子,毫不留情地紧紧向我追来。我没命地逃着。我想我一定跑得飞快,因为风在我的耳朵旁边呼呼直响。不知是我被吓昏了,还是平时很熟悉的那

些田间小路有意捉弄我,为什么面前偏偏横着一条小河?追赶我的人越来越近了。我害怕到了极点,便不顾一切地纵身跳进那条河。

河水并不是很深,但是足以没过我那矮小的身子。我一声不响地挣扎着,扑腾着,身子失去了平衡。冰凉的河水呛得我好难受,我几乎背过气去,而河水却依旧在我身边不停地流着,流着……在因恐惧而变得混乱的意识里,却出奇清晰地反映出岸上那个追赶我的人的残酷笑声。

我简直不知道我是怎么样才爬上对岸的。更使我丧气的是脚上的鞋子不知什么时候掉了一只。我实在没有勇气重新回头去找那只丢失了的鞋子,可我也不敢回家,我怕妈妈知道。不,我并不是怕她打我。我是怕看见她那双被贫困的生活折磨得失去了光彩的、哀愁的眼睛。那双眼睛,会因为我丢失了鞋子而更加暗淡。

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里。太阳落山了,橙红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远处,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来。羊儿咩咩地叫着,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圈了;乌鸦也嘎嘎地叫着回巢去了。夜色越来越浓了,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我听见妈妈在村口焦急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只是不敢答应。一种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生平头一次潜入了我那童稚的心……

说过了这些,人们也许会理解我为什么对荠菜有着那么特殊的感情。

经过一个没有什么吃食可以寻觅因而显得更加饥饿的冬天,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日子重新来临了!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雪蒿、马齿苋、灰灰菜、野葱……最好吃的是荠菜。把它下在玉米糊糊里,再放上点盐巴,真是无上的美味啊!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提着篮子,迈着轻捷的步子,向广阔无垠的田野里奔去。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我再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大棒子凶神恶煞地追赶我,我甚至可以不时地抬头看着天上吱吱喳喳飞过去的小鸟,树上绽开的花儿和蓝天上白色的云朵。那时,我的心里便会不由得升起一个热切的愿望:巴不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像荠菜一样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

多少年来,每到春天,我总要挑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带上孩子们到郊区的野地里去挖荠菜。我明白,孩子们之所以在我的身旁跳着,跑着,尖声地打着唿哨,多半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和煦的阳光,绿色的田野,就像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似的展现在他们面前,使他们的身心全都感到愉快。他们长大

一些之后,陪同我去挖荠菜,似乎就变成了对我的一种迁就了,正像那些恭顺的年轻人,迁就他们那些因为上了年纪而变得有点怪癖的长辈一样。这时,我深感遗憾:他们多半不能体会我当年挖荠菜的心情!

孩子,让我们多谈谈心吧,让妈妈多讲讲当“馋丫头”时的故事给你们听吧。想想你们妈妈当年挖荠菜的情景,你们就会珍爱荠菜,珍爱生活。你们就会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

1.学写景

本文把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着意描写了人物的心理。把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夜色越来越浓的画卷。作者用巧妙的笔法将这一切写得有声有色,而且把她当时的那种孤独、寂寞、焦急、悲伤、有家难归的复杂心情完全和景物融注在一起。

2.学使用表达方式

本文很好地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恰当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政治观点。前半部分以记叙为主,生动具体地记叙了一个“馋丫头”的故事。最后用“一个热切的愿望”发表一点议论,这些议论深刻、细致、委婉、动人,给读者以很大的教育和启发。这种叙议结合的写法,既有利于突出中心思想,又易于为青年读者所接受。

3.学使用表现手法

在文中,作者处处对比,寓意深刻。如:今昔对比,两个社会,两重天;旧社会和大自然对比,旧社会是如此黑暗,大自然是那样美丽自由;新老对比,两代人两种思想,让人们思考,这也正是表达中心思想的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