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商务课本习题部分解答

国际商务课本习题部分解答

国际商务课本习题部分解答
国际商务课本习题部分解答

国际商务

目录

第一章国际商务导论

第二章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国际商务环境

第四章外国经营环境

第五章国际商务经营方式

第六章国际经营战略

第七章国际商务的营销战略

第八章国际商务中的进出口实务

第九章国际财务管理

第十章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第十一章国际商务组织与控制

第十二章中国企业的国际经营

第一章国际商务导论

1.国际商务的含义和经济实质

?国际商务学是一门研究为满足个人及组织需求而进行的跨国界交易的科学。该定义有两层含义:一是国际商务学研究的是跨国界的活动;二是国际商务学研究的是国家、企业或个人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的商业性经济活动,而不是非商业性的跨国经济活动(例如国家的对外经济援助)。非商业性经济活动不在国际商务学的研究范围之内。

?国际商务的本质是“跨国界”,最基本的国际商务活动是跨国界的经济交易活动。国际商务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

公司进行跨国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

2.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经济实质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3.国内经营和国外经营的联系和区别

?经营环境的复杂化(面临不同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货币制度,经济环境不同,社会文化背景有差别)

?面临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面临着特殊的冲突

?面临着经营决策的特殊性

4,现代企业和国际商务之间的必然联系

?国际商务是现代企业功能的组成部分

?市场国际化导致了生产和资本越过了国界

?市场国际化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更加激烈

?市场国际化导致了市场需求的趋同化和多样化趋势

5.为了适应国际经营活动的需要,在经营观念上应该有哪些转变

?参与国际分工的意识

?按WTO原则和国际惯例办事的意识

?竞争的意识

第二章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

1.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是由哪些主要理论组成的?为什么选择这些理论作为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

?主要有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和国际生产理论

?国际贸易:古典贸易理论(重商主义,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资源配置理论),现代贸易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产品周期理论,需求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的来源。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奕”。

?所谓绝对成本,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所花的成本绝对地低于他国,就称为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就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比较成本理论在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他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最大贡献是,首次为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证据,并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角度成功地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一个重要起因。直到今天,这一理论仍然是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制订对外经济贸易战略的理论依据。

?资源配置理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

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默瑞和克鲁格曼认为现代社会化生产,企业大部分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大多数产品属于垄断性竞争。由产品的多样性,任何一回不可能囊括所有产品,故分工成为必然。这种分工的基础是规模经济。

?产品周期理论: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上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而这个周期在不同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其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场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

?需求贸易论。从需求的角度解释贸易产生的原因。如偏好相似论。即两国的需求偏好越相似,贸易的可能性越大。

2.为什么说比较利益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理论?其它主要贸易理论同比较利益论有哪些区别?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3.试述国外直接投资几种主要理论的主要论点

?内部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可概括如下:由于市场的不完全,若将企业所拥有的科技和营销知识等中间产品通过外部市场来组织交易,则难以保证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若企业建立内部市场,可利用企业管理手段协调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避免市场不完全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质是基于所有权之上的企业管理与控制权的扩张,而不在于资本的转移。其结果是用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代替外部市场机制,以便降低交易成本,拥有跨国经营的内部化优势。

?垄断优势理论

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同时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获利的条件。

1、市场具有不完全性

不完全性产生于四个方面:

(1)产品市场不完全。这主要与商品特异、商标、特殊的市场技能或价格联盟等因素有关;

(2)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这主要是特殊的管理技能、在资本市场上的便利及受专利制度保护的技术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3)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4)由于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

2、垄断优势

(1)市场垄断优势。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售技巧、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

(2)生产垄断优势。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的能力优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

(3)规模经济优势。即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在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上提高效率。

(4)政府的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产生的市场进入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

(5) 信息与网络优势。

?产品周期理论: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上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而这个周期在不同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其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场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

?区位理论:具体地讲,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空间区位选择及空间区内经济活动优化组合的理论。

?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只有当企业同时具备这三种优势时,才完全具备

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三个最基本的要素:A.所有权优势(Ownership);B.区位优势(Location),C.市场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这就是所谓的OLI 模式

?其它理论:防御性投资:为避免竞争地位被削弱,而不是为了利润而去投资,或者为了抢先占有一种有价值且有限的生产资源。

4.试述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四要素内容

1.生产要素

它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生产要素又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两类。初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先天拥有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等。高级要素则是指社会和个人通过投资和发展而创造的因素。一个国家若要取得竞争优势,高级要素远比初级要素重要。

2.需求因素

国内需求条件是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波特认为,国内需求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的:一是本国市场上有关产业的产品需求若大于海外市场,则拥有规模经济,有利于该国建立该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二是若本国市场消费者需求层次高,则对相关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利。因为老练、挑剔的消费者会对本国公司产生一种促进改进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等方面的压力。三是如果本国需求具有超前性,那么为它服务的本国厂商也就相应地走在了世界其他厂商的前面。

3.相关和支持产业因素

即与企业有关联的产业和供应商的竞争力。一个企业的经营要通过合作、适时生产和信息交流与众多的相关企业和行业保持联系,并从中获得和保持竞争力,如果这种接触是各方的主观愿望,那么产生的交互作用就是成功的。一个国家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国内获得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支持。

4.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状态因素

它们是指一国国内支配企业创建、组织和管理的条件。各类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

有其不同的规模、组织形式、产权结构、竞争目标、管理模式等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外部环境。此外,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对该国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重大影响。国内市场的高度竞争会迫使企业改进技术和进行创新,从而有利于该国国际竞争优势地位的确立。

除上述四个因素外,一国的机遇和政府的作用,对形成该国的国际竞争地位也起辅助作用。

4.企业国际经营几种主要理论有何共同点

此类研究比较零星,但是有启发性。

?全球方位理论:论述了那些可以改变厂商的经营地理区位并使其走向国际化的因素

?国际资源转移学说:国际资源转移中出现的供求不平衡造成了对国内资源流动的压力,从而为跨国公司提供了投资机会

?地缘商务理论:地缘商务理论作为一个综合性理论体系,地缘商务学说试图全面地解释

?合理化全球计划模型:合理化全球计划模型试图解释厂商的某些经营行为,因为这些行为便厂商在原有的经营地理方位上发展了对国际市场的分析能力,并掌握了进行国际经营所必须的各种资源要素。

第三章国际商务环境

1.国际收支对企业经营有何影响?

?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系统的记载了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主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交易。

大部分交易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

?国际收支会对汇率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国际贸易。顺差,升值,刺激进口。逆差,贬值,刺激出口。

?国际收支会促使政府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影响国际贸易。直接影响一国政府的财政,货币和其它管理措施的制定,故对企业极为重要。

2.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为什么汇率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

?交易风险指在约定以外币计价成交的交易过程中,由于结算时的汇率与交易发生时即签订合同时的汇率不同而引起收益或亏损的风险。

?经济风险(economic exposure),指由于外汇汇率变动使企业在将来特定时期的收益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即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的损失程度。

?储备风险是指国家、银行、公司等到持有的储备性外汇资产因汇率变动而使其实际价值减少的可能性。

3.简述国际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分类和各自的特点

?国际货币市场主要是指各国银行对多种货币所开展的业务活动。货币市场是经营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借贷资本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是对期限在一年或者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进行跨境交易的市场。

4.国际资本流动在1990年代后出现了哪些特点?

5.国际贸易在1990年代后出现了哪些发展和改革?

第四章外国经营环境

1.国际经营环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包含两个层次:

?次级影响因素,一般的特征,包括如政治,经济,技术,社会,人口,教育,法律,文化,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等因素。

?一级影响因素:特殊环境特征,包括一些能够直接影响企业微观环境的因素,如需求者,竞争者,社会政治,技术等方面的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