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及难背简答题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及难背简答题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及难背简答题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及难背简答题

狭义的家庭教育:指在家庭,由家长(指父母和家庭成员中其他年长者)自觉的,有意识的按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托幼机构教育:幼托幼机构组织的由专职幼教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实施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学前教育价值:指学前教育与幼儿、成人及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的是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学前教育功能: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学前教育的功能: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学前教育效益:它主要是指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学前教育投入产出的关系托幼机构:是集体教养幼儿的社会教养机构,是在家庭教养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社区教育:是把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地区为依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办好教育的新形势。教学效能感:一般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幼儿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社会角色: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活领域中具有特定的社会职权、履行特定的社会职责、承担特定的社会义务的社会成员,准则及价值观的行为同步教育:也称一致性教育,即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幼儿园内部进行一致的或同步的教育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幼儿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合作教学: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合作教学”活动大致可分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三种形式。托幼机构教育质量:就是托幼机构教育活动满足某种需要的特性。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在园幼儿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多因素所进行和价值判断。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程序:就是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的各项内容,按其相互联系、活动顺序,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程序。效果标准:是从各种效果的角度来确定的标准,用以考查托幼机构教育工作的效果效率标准:是以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为依据评价托幼机构工作业绩的标准。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课程模式:是课程实施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课程方案或课程框架,其主要的要素有: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案、课程的具体类型、各教育因素的组合方式、课程评价等。项目活动:是师生共同建构、生成课程和合作研究式教学,强调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动态设计”与“随机生成”课程。幼儿园教学: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对幼儿所有学习活动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支持、帮助与引导和幼儿自主建构的辨证统一过程。间接教学:是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的方式。间接教学中幼儿的学习方式是以发现学习为主。集体教学: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基本相同的事情,活动过程一般是在教师的组织和直接指导下进行。当把这种组织形式应用于教学时就叫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也叫分组教学,就是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要,把全班幼儿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组,再根据各小组的特点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个别化教学:可以是由一个教师面对一两个幼儿进行指导,也可以是幼儿自发、自主活动。班级管理:就是教师以让学生适当的承担责任并减少教师给予学生的消极反馈行为的可能性为目的的行为。全纳式教育:是指给所有受教育者(包括残疾者)提供均等的接收有效教育的机会,亦即在适当的帮助下残疾和非残疾儿童与青少年在各级普通学校共同学习。查阅材料法——是评价者对托幼机构保存或准备的材料进行检索、阅读、整理、统计以至浓缩,从而获取定量和定性的评价资料的方法班级管理:就是教师以让学生适当的承担责任并减少教师给予学生的消极反馈行为的可能性为目的的行为。活动模式:把教学的内容和人物设计成幼儿情深参与直接感知和体验的学习活动。问题解决模式:把教育的内容和任务设计为具体的问题矛盾和困难,仍幼儿在创造性的解决他们是学习,提高结局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微型教学:指以较少的幼儿为教育教学对象,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让教师尝试做小型的教育教学,并把这种活动过程摄制成录像进行分析。生成课程:是与幼儿特定环境相呼应而生存的课程。教育机智: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根据学生新的特征是意外情况快速的做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措施。

学前教育的发展主要呈现的趋势①学前教育事业成为社会公共事业②托幼机构教育只能进一步加强③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重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④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⑤重视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⑥关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实施全纳式教育⑦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强调课程的文化适宜性⑧走向多元化。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①适度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②提高托幼机构学前教育质量③合理调整学前教育机构④优化托幼机构教育资源配置⑤改革托幼机构教育体制和运行。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①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②和谐发展、全面培育的原则③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④寓教育与幼儿生活之中的原则⑤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的特点早期性②全面性③情感性④家灵活性⑤渗透性师幼关系的意义①师幼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②师幼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的基本体现③是有关系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因素。班级生活与管理的发展适宜性要求①满足幼儿在班的一切生理需要②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③满足幼儿操作活动的需要④满足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⑤满足幼儿从事不同活动的需要。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1学前教育事业成为社会公共事业2托幼机构教育职能进一步加强3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重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4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5重视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6关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实施全纳式教育7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强调课程的文化适宜性8走向多元化幼儿教师的角色转换1由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2由课程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材的研究者3由师幼关系的控制者转变为师幼关系的协调者与合作者4由权威转变为知识的终身学习者。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2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3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4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5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各个理论流派关于幼儿教师的基本观点1成熟主义理论格塞尔成熟主义视野中的幼师是幼儿身心发展的观察者和研究者是适宜的幼儿经验的提供者2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教师应当是父母的替代者,教师还是幼儿心理的分析者和辅导者,而是幼儿自我实现和人格建构的支持者和引导者3行为主义理论华生幼儿教师首先是幼儿学习的管理者,是幼儿学习的强化者,是幼儿学习的评估者,是幼儿学习的榜样4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建构主义认为幼儿教师首先是幼儿学习环境的创造者,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还是幼儿学习的观察者和研究者5社会构建主义理论维果茨基社会构建主义认为幼儿教师首先是幼儿学习的研究者,是幼儿学习的扶持者。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九条原则1适合性原则2挑战性原则3启发性原则4丰富性原则5平衡性原则6系统性原则7动态性原则8主体性原则:从设计到布置再到评价全国成军让儿童参与;环境布置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需要,保证幼儿对环境的支配9效用性原则。班级生活与管理的发展适宜性要求1满足幼儿在班级的一切生理需要2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3满足幼儿操作活动的需要。4满足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5满足幼儿从事不同活动的需要。班级生活组织1根据入园幼儿的情况对幼儿进行编排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活动空间3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和规则4形成良好的幼儿之间的互动和师幼互动的模式混合班幼儿班级生活的特点1混合班的班级生3幼儿在班级活动中互相影响,差异互补,互相引导4在大部分时间里,不同年龄的幼儿从事着不同的活动5在活动内容、方式以及活动的水平上极大地丰富了班级生活。从功能轮的角度分析“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要点:1首先“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所依据的“关键期”理论已经遭到质疑。大家认为从0岁到65岁之间所有年龄段都有着开发智力的机遇,而非仅仅限于人生的早期阶段。2“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都把识字作为主要目标之一,提出了“0岁扫盲,3岁读书”。与学前期儿童应首先发展口语相违背。3“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为了在短期内取得惊人的效果,采取了单项强化训练的办法,破坏了儿童和谐发展的正常进行。总之,“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夸大了学前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无视儿童发展的规律,鼓吹学前教育万能论,最终必将导致学前教育的无能。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化幼儿教师(1)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2)幼儿教师的能力结构;1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能力;2

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幼儿行为辅导能力;5与幼儿沟通的能力;6与家长沟通的能力;7独立思维和创造的能力;8适应新环境的能力;9反思能力。【(1)专业知识(2)自身的修养:(3)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班级对幼儿的影响1.幼儿班级加强了幼儿之间的社会性交往;2.促进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3.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4.幼儿班集体使幼儿产生对班级的归属感;5.为幼儿提供了表达自我和交流的机会;6为幼儿之间提供了观念共享的环境中班班级生活的指导:①以游戏为班级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加强对幼儿游戏的组织与引导,为幼儿在班级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创造充分的条件②通过班级活动,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③重视幼儿通过各种方式积极表达自我,重视幼儿对班级活动的建议与想法,关注幼儿在班级活动中的表现④帮助幼儿理解自己与班级的关系⑤建立值日生制度。大班班级生活的指导:①通过维护班级规则和荣誉,引导幼儿集体意识的发展②积极引导幼儿间的协商、合作、分享③鼓励幼儿负责任地担任一些班级事物,协助教师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④鼓励幼儿发表对班级的建议与想法,并积极采纳幼儿的合理⑤合理组织和指导大班幼儿参与幼儿园中、小班幼儿的活动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小学教育的形式,理解小学教育活动的要求,并在班级活动中逐渐使幼儿感受小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要求。(4)混合班:①以分组活动为主,满足不同年龄幼儿活动和发展的需要②促进不同年龄幼儿之间相互认识和理解,适当参与彼此和活动,鼓励年长幼儿关心年幼的孩子

因人施教基本原则:1、智力2、学习教学形式3、气质4、兴趣需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提供是何其接受能力和学习速度的教育活动5、权利多自由选择开放式教育活动。个别化教学活动的指导:提供详细反馈、强化、教授提出和给予建议、提问。托幼机构教育质量构成因素:班级规模、是有比例、教师的受教育程度和受培训情况、教师的稳定性、动态因素学前教育理论基本观点:发展的整体性、反战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观、学习与发展的幼儿主体观、教育促进和参与发展的教育作用观、活动室教与学的共同基础的教育途径观班级的意义:班级执行着计划、安排和组织基本的保育和教育活动,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基本单位;幼儿班级是幼儿园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质性幼儿园各项措施的基本行动组织-多元智能理论:以幼儿为中心,将幼儿及其天赋联系起来,培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并透过幼儿发起并完成自选的主题计划以培养起自发的学习技能,注重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其优势智慧,因材施教,通过观察幼儿解决问题及应用知识的方式,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唯有而提供和发展七种智慧的机会。

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归纳

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归 纳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 .中国儿童早期的知识教育:中国古代早期知识教育的内容有语言教育,婴幼儿时期事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古代家庭十分重视培养孩子正确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能力;识字教育,让孩子在入学前识得一些汉字,是一般家庭得普遍做法;计算,一般是粗浅得数字计算,多为日用的需要;自然常识,古代往往在日常生活中进 行的方法,遇物而教。神童教育:中国古代,少数有良好天赋又有良好的严格的家庭教育的儿童,便被培养成“幼慧”儿童或“神童”。历代朝廷都非常重视出类拔萃的早慧儿童,采取措施,对神童加以选拔任用。4 .简述陈鹤琴的幼儿心理特点论:好动;好模仿;好奇;好游戏;喜欢成功;喜欢合群;喜欢野外生活;喜欢称赞。 5 .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古罗马“农夫-军人”学前教育:家长制、小农经济和战备要求,决定了这时期罗马的育实施一种“农夫—军人”的家庭教育。男孩在幼年起就跟父亲学习农时耕作和军事本领,同时还要接受精神方面的教诲。儿童在家中也学习阅读、书写、计算以及骑马、游泳、作战和使用武器。真正成为一名农夫或军人为止。 2 .中世纪骑士的早期教育:骑士教育是集封建思想意识的熏陶与军事体育训练于一体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出生至7岁为第一阶段;7岁至14岁为第二阶段;14至21岁为第三阶段。第一阶段即骑士养成的幼儿教育时期,都是在自己家里度过,教师是父母。教育的目的是熏陶宗教意识,培养道德品质和身体养护。

学前教育学必考名词解释和简答大全

学前教育学必考名词解释和简答大全 名词解释题 1.1.广义的教育: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1.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一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 1.3.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 1.4.正规学校教育:在学龄期完成的上学年限,获得教育证书。 1.5.非正规教育:在任何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所进行的成人或儿童所选择的学习形式,是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活动。 1.6.非正式教育:个人在日常经验和社会生活环境中获得的学习,是无组织、无系统的终生过程。 1.7.全民教育: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它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1.8.终身教育: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人生模式。 1.9.教育化:使受教育成为全民的权利和义务,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消除专制、封闭、灌输等不的教育,建立尊重、开放、启发、参与等化的教育。 1.10.教育现代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在教育上的反映,是教育整体的变革。 1.11.人的个体发展:个体从降生到成年到老年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身体的发展是指身体的各组织系统的发育和机能的增长,心理的发展是指人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方面的发展。 2.1.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2.2.精神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它的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2.3.文化(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4.文化(狭义):较普遍地把文化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2.5.文化传递: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和在空间的流动,文化传递与传播过程补充、发展、丰富着文化,因为它注入了传播者的经验与整理创造。 2.6.文化选择:对某种文化的自动撷取或排斥,即择优汰劣,取精去糟的过程。 2.7.文化变迁:文化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的变化。文化变迁来自文化容的变化,并非所有的文化容的变化都会引起文化变迁,只有当某种文化容引起文化的结构性、全局性、整体性变化时,才形成文化变迁。 2.8.人的个体社会化: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3.1.儿童的发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也是相互作用的。 3.2.回忆说:柏拉图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一种基本上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并成为有意识的先天知识(理念)。后天环境对人不具影响,一切研究、学习都只不过是对先天理念的“回忆”。 3.3.成熟势力说: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而这个顺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的顺序决定的。所有儿童都按照这个顺序发展,

中外学前教育史重点

1.名词解释: 1.师保傅制 是指在宫廷内,为了对统治者及其继承者实施积极地影响和有效的教育,设置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其进行辅导和教育的制度。师保傅对太子实施的教育具有明确的分工,“师”进行文化知识及统治经验的传授、“保”负责身体的保育、“傅”则负责培养道德。 2.生活教育 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3.感觉教育 感觉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她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包括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的训练。 4.恩物 恩物是福禄培尔为幼儿进行游戏和其他活动所设计的一套教具。取名“恩物”,意思是上帝恩赐给儿童的礼物。恩物可以统称为游戏活动材料。 5.“小先生制” 陶行知为了解决普及平民教育师资问题的穷办法,即即知即传人。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而儿童是这一传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 6.“科学下嫁” 陶行知提出来的为普及教育的一条途径,提倡自然科学下嫁给广大的平民,还要重视对儿童的科学启蒙教育。 7.“五育”并举 蔡元培在批判封建主义教育宗旨基础上,根据资产阶级的需要,为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五育指的是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 8.“艺友制” 陶行知提出来的,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国情,解决幼稚师资紧缺的“穷办法”,艺是艺术,也可作手艺解,友就是朋友。凡是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 9.“白板说”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反对天赋观念论基础上提出来的,认为儿童的心灵生来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任你在上面写上什么或者把它塑造成什么。10.“白天的母亲” 德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一种,指的是政府提供少量的经费,让一些年轻的妇女在照管自己孩子之余,在白天帮助邻近的职业妇女照管1-2个小孩,以解决其实际困难。 简答题: 1.简述各国学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 学前教育重心的转移;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多形式和多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政府日益重视学前教育,制定法律和政策,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专业重要概念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入学前(0~6岁)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3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4.创造想象:是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造新形象的过程。它具有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等特点。 5.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这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6.情境言语:是指只有在结合具体情境时,才能使听者理解说话者的思想内容,并且往往还要用手势或面部表情甚至身段动作辅助和补充的言语形式。 7.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依恋;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 8.同伴关系:是指儿童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9.全民教育: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它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10.终身教育: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人生模式。11.教育民主化:使受教育成为全民的权利和义务,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消除专制.封闭.灌输等不民主的教育,建立尊重.开放.启发.参与等民主化的教育。12.儿童观: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13.自然教育: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主张教育应遵循自然,顺应人的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照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方式,让儿童得不到自由的发展。要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教育要适合儿童天性的发展,保持儿童的天性。 14.恩物:恩物(gift)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 15.情商:用来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征,它包括以下含义:同情和关心别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适应性,受人喜欢,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友爱,善良,尊重他人等。 16.幼儿的完整学习:为幼儿提供完整的.多方面的学习环境,及早激发幼儿在七大方面智力的充分发展,达到人类潜能的启发和健康身心的培养之境界。 17.整个教学法: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善地.有系统地教授儿童。运用的教材以故事或自然为中心或出发点,组织儿童进行学习的方法。但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故事或材料都是来自于儿童的生活,并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18.创造性游戏:学前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学前儿童特有的游戏,包含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

学前教育学和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榜样示范法 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以自己和别人的好思想、好言语、好行为,形象生动地影响孩子的一种方法。 幻想 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依法执教 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和规范化。个别差异 一般是指个性差异,即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表演游戏 是儿童按照故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语言、姿势等来进行的游戏。 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概念 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心理健康 指个人心理方面的良好状态。也就是说,除了没有心理与精神疾病的症状外,其个人的认知能力、情感表达、行为表现等各方面都应维持在一个正常且平衡的状态下,使得个人对自己以及对环境的调适能够得到最高且最好的效能,进而获得快乐、满足以及产生合乎社会文化要求的行为。 教育法律关系 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习惯化 个体不断或重复受到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 集中思维 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确定的答案。记忆 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 儿童观 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观点的总和,儿童观和教育观一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广义的教育制度 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前班 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现阶段,它是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城市,是幼儿园数量不足的一种辅助形式。 有意注意 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教育行政复议

学前教育史考试内容整理(个人整理仅供参考)

1.我国壬戌学制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A )。 A 幼稚园 B 蒙养院 C 蒙养园 D 幼儿园 2.癸卯学制规定蒙养院课程有游戏、歌谣、谈话和(C )。 A 常识 B 图画 C 手技 D 行仪 3.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按儿童年龄划分受教育阶段的教育家是(B)。 A 苏格拉底 B 亚里士多德 C 夸美纽斯 D 卢梭 4.我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是(D)。 A 香山慈幼院 B 上海大同幼稚园 C 新安幼稚园 D 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5.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是(B)。 A 《童蒙须知》 B 《颜氏家训》 C 《小学》 D 《传习录》 6.由陈鹤琴创办的实验性质的幼稚园是(D)。 A 香山慈幼院 B 湖北幼稚园 C 集美幼稚园 D 鼓楼幼稚园 7.1837年在勃兰根堡创办学前教育机构的是(C )。 A 奥伯林 B 欧文 C 福禄倍尔 D 巴乌利美夫人 8.外国教会在我国最早设立的幼儿教育机构是(B)。 A 幼稚园 B 小孩察物学堂 C 蒙养园 D 蒙养院 9.幼儿教育以信奉佛祖,吃苦修行、遵循教规、消极厌世为特征。这里指的是(A)。 A 古印度佛教的幼儿教育 B 古埃及的幼儿教育 C 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幼儿教育 D 古巴比伦的幼儿教育 10.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王应麟所撰的(D )。 A 《百家姓》 B 《千字文》 C 《幼学琼林》 D 《三字经》 11.美国政府为实现学前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而实行的一项重要计划是(A )。 A 开端计划 B 振兴计划 C 倍增计划 D 普及计划 12.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在培养幼教师资方面的特点是运用了(B)。 A 小先生制 B 艺友制 C 五指活动 D 行为课程 13.在中国古代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主张顺导儿童性情的思想家是( D )。 A.贾谊 B.颜之推 C.司马光 D.王守仁 14.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规定幼儿教育机构的名称是( B )。 A.小孩察物学堂 B. 蒙养院 C.蒙养园 D.幼稚园 15.癸卯学制规定蒙养院的师资称( A )。 A.保姆 B.教习 C. 乳媪 D节妇 16.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C )。 A.北平幼稚师范学校 B.怀德幼稚师范学校 C.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D.集美幼稚师范学校 17.将中国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更名为“幼儿园”的文件是( A )。 A.《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B.《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 C.《幼儿园暂行规程》 D.《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18.在古代西方以培养性格坚强、英勇善战的军人为教育目的的国家是( C )。 A.古埃及 B.古罗马 C.斯巴达 D.雅典 19.1899年,日本首次由政府颁布的规范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正式法令是( B )。 A.《幼儿园保育条例》 B.《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 C.《幼儿园令》 D.《幼儿园令实施规则》 20.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本幼儿教育专著《母育学校》的作者是(C) A.伊拉斯谟斯B.维吉乌斯C.夸美纽斯D.卢梭 21.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附有插图的儿童百科全书是(A) A、《世界图解》 B、《大教学论》 C、《幼儿园指南》 D、《母育学校》 颜氏家训 答: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而完整的家庭教书,用以,“整齐门内,捉撕子孙”。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早,影响最大的一般家教著作,全书分7卷20篇,内容涉及了胎教、教子、迁普、道德情操、勉学、练习技艺等家庭教育问题,也涉及了其他更广泛的教育问题。

“学前教育史考试资料

()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都能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C.蒙台梭利 ()是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学前教育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B.<托儿所组织条例> ()是我国幼教史上男大学生当幼儿园教师的第一人。D.张宗麟 ()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从儿童的年龄特征来论述游戏的教育家。B.夸美纽斯 ()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 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它流传广泛 影响深远。B.颜氏家训 .()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 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它流传广泛 影响深远。B.颜氏家训 .()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D.卢梭 .()说:只有跑到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D.维果茨基 .()在南京郊区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D.陶行知 .“鞭挞绳缚,若待拘囚。”“视学舍如囹圄”、“视师长如寇仇”,是()对传统教育的批判。C.王守仁 .《孟母三迁》讲的是孟母择邻处的故事,体现了家庭教育()的原则。B.风化陶染 .《颜氏家训》的作者是()。B.颜之推 .《幼稚教育》是由()创办的。B.陈鹤琴 .1917年,张雪门在浙江鄞县创办了()。C.星荫幼稚园 .1922年,哪国政府制定的《青少年法》强调要设立白天的幼儿之家?()D.德国 .1951年,政务院命令公布施行《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我国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B.幼儿园 .1951年,政务院命令公布施行《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我国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B.幼儿园 .1966年英国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长发表了一篇呼吁大力发展幼儿教育的报告,即()C.<普洛登报告书> .1972年,英国发表(),提出把扩大幼儿教育定为将要实行的四项教育政策之一。B.<教育白皮书> .1972年,英国发表(),提出把扩大幼儿教育定为将要实行的四项教育政策之一。B.<教育白皮书>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学前教育出现大起大落局面。其背景不包括()D.反对修正主义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与陈鹤琴并称为“南陈北张”对我国的学前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是()。C.张雪门 .被称为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C.陶行知 .被誉为毁家兴学、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是()A.陈嘉庚 .倡导自然教育论,把儿童好动喜乐的天性视为教育儿童的基础和基本原则的我国古代学者是()D.王守仁 .成立于1919年的一所官督民办的综合性教育机构是()A.北京香山慈幼院 .多元智力理论的创始人是()C.加德纳 .福禄倍尔幼儿园引进后,法国开始()C.为上层社会创设幼儿园 .根据《幼儿园管理条例》的规定,幼儿园园长及教师的合格学历为()D.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毕业 .古代家庭教育中,注意培养孩子们勇敢、坚韧、顺从和爱国的思想品德的是()C.斯巴达人 .古罗马的学前教育普遍由()。B.家庭负责 .古罗马著名雄辩家和教育家是()C.昆体良 .古希腊教育家()强调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C.昆体良 .古印度哪一种姓的孩子完全被剥夺了受教育权?()D.首陀罗 .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最易也。这两个比喻符合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B.及早施教原则 .康有为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于他的()。A.<大同书> .美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建立于()C.1873年

学前教育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开端计划:美国自1965年起按照国会通过的一项法律开始实施的,该计划以联邦政府及州政府,为主投入资金,又受过培训的教师对家庭条件不佳的儿童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 2质的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研究方法。 3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和主要矛盾及所面临的不同的发展任务。 4发育:是指个体出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程,主要指儿童生理的发展,包括脑儿的发育、生理的发育等。 5社区学前教育:指在我国以学前儿童及其家庭为对象的开展的各种形式的优生、优育、优教活动,目的在于尽可能使社区所有的学前儿童都获得良好的教育与发展。 6注意转移:是根据观察任务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中去。 7性格: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心理特征的总和。 8幼儿园课程:是指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意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包括幼儿园进行的一切活动。 9手眼协调: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动作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即能抓住看到的东西。 10敏感期:指幼儿学习某种知识,形成某种能力和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个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11想象: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12危机期:指发展的某些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的现象。 13游戏:主动、自愿、愉快、假象的社会性活动,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最有效地活动。14学前教育学: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科学。 15幼儿体育: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展规律,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举例说明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情景中的作用】: 幼儿教育活动情景是教师或教师与幼儿共同概括教育目标和内容设置的教育活动情景。 作用:一、建构教育活动情境:就且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只有在一种开 放性的教育活动情境中,才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聪明才智,形成良好的品质与个性,发展健康的体能,促进社会交往能力。 二、监控教育活动情境:1.以物质情境及媒介。2.以幼儿群体为媒介,利用幼儿之 间的相互影响,实现教育目标。3.以教师自身为媒介,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良好的言行来影响和教育幼儿。4.实行教师角色转换。 三、调节教育活动情境:1.调整物质情境。2.调节教育活动情境气氛。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园教育情境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现象的科学。【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三原则】: 一. 客观性原则:研究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实,按照心理的本来面 目加以考察,并给予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 发展性原则: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的研究原则。 三. 教育性原则:研究者有效地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科学性水平为宗旨,选择富有教 育意义的课题,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学习有何特点,】

1. 游戏是幼儿学习基本的形势和方法。 2. 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学习。 3. 幼儿学习强调真实的经验和主动的参与。 4. 幼儿学习需要幼儿园教学的适应与促进。 【简述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1. 象征性游戏是主要的游戏类型。 2. 动作日益丰富和精通起来,言语也逐渐发展起来。 3. 象征性游戏中以角色游戏最为典型。 4. 幼儿游戏中,其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 观察法: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对自然状态下发生 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研究方法。 2. 实验法: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认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 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 法。 3. 调查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的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 料的收集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4. 测量法: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按照规定的程序,收集有关资料的数据资料并加

学前教育史作业一答案

学前教育史作业一答案 一、填空:1D 2B 3A 4B 二、名词解释: 1、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而完整的家庭教科书,用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是我国保存下来最早、影响最大的一部家教著作。全书分7卷20篇,内容涉及了胎教、教子、迁善、道德情操、勉学、练习技艺等家庭教育问题,也涉及了其他更广泛的教育问题。 1.邸舍: 答:中国第一个具有教育性质的慈幼机构出现在东汉。据《后汉书·邓皇后纪》记载,东汉安帝元初六年,和帝之妻邓太后在宫廷开设邸舍,将宫室子女5岁以上者40余人、邓太后近亲子弟30余人集中起来,教学经书,并亲家督试。对其中年龄较小的孩子,为他们设置专门的师保,早晚经常去看望,给予爱抚与教导,恩爱有加。 2.孺子室 答“中国最早的专门的慈幼机构出现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当时西周王宫内和各诸侯国的宫廷内都设有婴幼儿养育机构——孺子室,是专为周王的太子、王子及各诸侯的儿子们设立的。孺子室的保育人员分为教孩子为善的子师、了解孩子个性爱好恶而加以引导的慈母、管理孩子饮食起居的保姆和奶妈,分工明确,职责清楚,有一定的组织形式。 3.外象内感 答:是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来的胎教理论。他指出三月胎儿虽已成胎,但其禀质并未固定下来,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变化。这一理论强调外界环境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是颇有道理的,为我国古代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简答题 1.学前教育史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学前教育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基础课程。是研究中外幼儿教育发展历史,包括幼儿教育的启蒙、初步发展、成熟等阶段,挖掘中外历史上幼儿教育的思想等宝贵财富,揭示幼儿教育发展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的科学。 2.学前教育史的主要学习方法是什么?可结合你自己的学习经验谈一谈。 答:学前教育史是教育史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中外历史发展各个阶段的幼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教育思想及其演变发展的规律。教育是一门理论课,内容涵盖广阔,首先要进

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整理(部分)

学前教育 是相对学校教育而言的,从广义上说,凡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活动均属学前教育范畴;从狭义上说,是指在专门的学前教育场所中进行的教育活动,也就是在托儿所、幼儿园及其他社会性的幼教机构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又称学前社会教育。 三公、三母制度 太师、太傅和太保的官职,合称“三公”。保其身体,即负责身体的保育;傅之德义,即负责培养道德;道之教训,即进行文化知识及统治经验的传授。可见,师保之教的内容是较全面的,包括了德、智、体三方面的内容。 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 古代胎教的经验和局限 第一,高度注重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第二,高度注重母体的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 第三,高度重视母亲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第四,我们分析评价古代胎教时还应请注意到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胎教实际上也是母教。 不足: 1、夸大了胎教的作用; 2、胎教思想还是初步的,多是经验的简单总结,甚至带有迷信的成分; 3、过于强调礼对孕妇的约束。 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原始社会是我国儿童教育发展史上的初期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教育的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第二,原始部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第三,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 第四,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口耳相传,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的方法。 王守仁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 (二)教育要考虑儿童的可接受性,量力施教 (三)教育应关注儿童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虽然目的是为了向儿童灌输封建伦理道德,即所谓“今教童子,惟当以孝、悌、忠、信、礼为要务”,但他反对“小大人式”的传统儿童教育方法和粗暴的体罚等教育手段,要求顺应儿童的性情,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施教,具有自然主义教育倾向,这是难能可贵的。 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奴隶社会是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奠基时期,这个时期学前教育有如下特点:第一,家庭承担了学前儿童教育的任务,原始社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消失。第二,奴隶主贵族垄断着受教育的权利,学前儿童教育也仅限于奴隶主贵族的家庭中实施 第三,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已有了较明确的年龄划分,但由于古代没有统一的小学教育体系,因此对入学的年龄规定没有统一的要求。

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归纳

1 .中国儿童早期的知识教育:中国古代早期知识教育的内容有语言教育,婴幼儿时期事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古代家庭十分重视培养孩子正确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能力;识字教育,让孩子在入学前识得一些汉字,是一般家庭得普遍做法;计算,一般是粗浅得数字计算,多为日用的需要;自然常识,古代往往在日常生活中进 行的方法,遇物而教。神童教育:中国古代,少数有良好天赋又有良好的严格 的家庭教育的儿童,便被培养成“幼慧”儿童或“神童”。历代朝廷都非常重视出类拔萃的早慧儿童,采取措施,对神童加以选拔任用。4 .简述陈鹤琴的幼儿心理特点论:好动;好模仿;好奇;好游戏;喜欢成功;喜欢合群;喜欢野外生活;喜欢称赞。 5 .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古罗马“农夫-军人”学前教育:家长制、小农经济和战备要求,决定了这时期罗马的育实施一种“农夫—军人”的家庭教育。男孩在幼年起就跟父亲学习农时耕作和军事本领,同时还要接受精神方面的教诲。儿童在家中也学习阅读、书写、计算以及骑马、游泳、作战和使用武器。真正成为一名农夫或军人为止。 2 .中世纪骑士的早期教育:骑士教育是集封建思想意识的熏陶与军事体育训练于一体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出生至7岁为第一阶段;7岁至14岁为第二阶段;14至21岁为第三阶段。第一阶段即骑士养成的幼儿教育时期,都是在自己家里度过,教师是父母。教育的目的是熏陶宗教意识,培养道德品质和身体养护。 1 .《普洛登报告书》(1966):1966年,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普洛登女士发表了一篇报告书。该报告在第九章《为义务教育前的幼儿提供教育设施》中,呼吁大力发展英国的幼儿教育,尤其是在教育不发达的地区。该报告提议:(1)幼儿教育应以20人为1组划成1 个“保育集体”;1~3个保育集体组成· 个“保育中心”;它们可以与保育所或者儿童中心的诊疗所结合起来。(2)在公立保育机构得到扩充之前,地方教育当局有权对非盈利私立保育团体进行援助,以资鼓励。(3)最理想的是将保育集体在内的一切幼儿保护服务机构都统一在各个收容儿童的设施及小学校的领导之下,同时,在制定新的地区计划和对老区重新规划时,也应充分考虑到幼儿教育。 2 .《哈比教育法》:1975年法国颁布的一个法案。规定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启发儿童个性;消除儿童由于出身和家庭条件差异而造成的成功机会的不均等;早期发现和诊治儿童智力上的缺陷及身体器官上的残疾;帮助儿童顺利完成学前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根据此法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学前教育实际上发挥着四重作用,即教育、补偿、诊断治疗及与小学衔接的作用。 3 . 日本《幼稚园令》(1926):1926年,文部省制定了日本第一部《幼稚园令》。该法令规定幼儿园教育为学校教育中的一环,首次明确了幼儿园在日本教育体制中的位置;规定幼儿园是为父母都从事生产劳动、无暇进行家庭教育的阶层的幼儿而设的保育机构;规定幼儿园以保育幼儿身体健康、培养善良性格、辅助家庭教育为目的;放宽了入园年龄的限制。 1 .发生认识论:所谓“发生认识论”是关于儿童智力(思维)发展的结构理论,其探索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儿童出生后,认识是如何形成、发展的,受哪些因素所制约,其内在结构是什么,各种不同水平的智力、思维结构是如何先后出现的等问题。 2 .结构:所谓结构,也叫整体、系统或集合,“是具有整体性的阿若干转换规律组成的一个有自身调整性质的图式体系。”结构具有三个基本性质,即整体性、转换性、自我调整性。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1.学校教育 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活动。 2.教育者 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责任的人都是教育者。 3.受教育者 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 4.教育容 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 5.人的个体的发展 是指个体从降生到成年到老年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6.身体的发展 是指身体的各组织系统的发育和机能的增长。 7.心理的发展 是指人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以及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的发展。 8.全民教育 是保证每一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9.终身教育 是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 第二章 1.物质环境 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天然环境包括: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人工环境包括: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环境等) 2.精神环境 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3.狭义的文化 较普遍地把文化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4.广义的文化 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5.文化变迁 是指文化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的变化。

6.人的个体社会化 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第三章 l.发展 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2.儿童的发展 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3.遗传决定论 这一流派认为,从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遗传因素具有统帅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发展的最终结果来看,环境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这一理论夸大了遗传及生理成熟的作用,忽视了影响儿童发展的其他条件。 4.成熟势力说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而这个顺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的顺序决定的。该理论夸大了生理成熟的作用,忽视了影响儿童发展的其他条件。 5.环境决定论 这一流派强调后天影响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否认了遗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6.年龄特征 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及发展趋向。 7.儿童观 是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8.社会本位儿童观 儿童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社会群体的正式成员受到尊重,他们不过是父母的隶属物,没有任何权利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权也得不到保障。在这种儿童观下,儿童受教育只不过是成人的赐予或国家和社会利益的需要。教育的目的也只是为了造就出符合成人或成人社会期望的某种类型的人。成人在教育过程中享有绝对的权威,学习也变成了苦役。9.人本位儿童观 尊重儿童和儿童所有的各种权利,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教育机会均等,儿童是学习的主体。 10.教育观 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第四章 1.“白板说” 由英国学者洛克提出。他认为人脑开始只是一白纸,没有特性也没有观念。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后天的经验,根本就没有什么天赋原则。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2.恩物 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

00402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00402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题型:单选20个;多选5个;名词解释5个,简答题;论述题 1、中国第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慈幼机构是哪个:及幼堂。 2、中国第一个提出早育教育的教育家是:贾谊。 3、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 4、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有哪些;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中国古代学前道德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答:1、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齐家治国的基础;光耀门楣。 ; 2、中国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常规教育;文化知识教育。 3、道德教育的内容:孝悌、崇俭、诚信、为善。 5、中国古代流传最广的儿童识字教材是什么 影响最大的是三字经《千字文》 6、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的内容及原则; 答:1、提倡及早施教;2主张慈严结合 3、要求均爱勿偏 4、主张博习致用 5、重视风化陶染 7、胎教的目的有哪些;胎教的理论基础:外象内感说; 答:胎教的目的:避免“胎病”的发生,保证胎儿健康发育,提高新生儿的天然素质。胎教的理论基础: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出的古代胎教学说的基本观点:“外象内感”,明代医学家万全从医学的角度对

情绪对胎儿的影响作了较为科学的解释。“外象内感”说:母亲所接触的外界物象会直接感应到体内胎儿。 · 8、颜之推(名词解释); 答:北齐文学家,早年接受家传儒学的教育,奠定了他作为一位儒家学者的学术思想基础。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的作者。 9、学记(名词解释);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本教育学著作。 10、中国近代最早创立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是湖北省立幼稚园; 11、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叫什么名字;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12、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答:1、重视蒙养教育;2、要求慎择师友;3、强调学“眼前事”;4、提倡正面教育为主 13、民末清初对中国影响最深的幼稚教育是教会幼稚教育; ] 14、蔡元培儿童教育主张:“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及这种方针包括的内容;答:“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五育”并举指的是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5、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五指理论的内容; 答: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目的论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

学前教育史知识点

24. 中国最先实行设计教学法的是南京,南京高师附小幼稚园被称为“杜威院”。P120 25. 陶行知“爱满天下”口号,陈鹤琴“一切为了儿童”。P122 26. 儿童公育思潮,以蔡元培、恽代英为代表。 27. 恽代英,“理想的儿童俱乐部”。P124 28. 在全国平民教育思潮影响下,幼教工作者提出了要办平民幼稚教育的口号。p125 29. 幼儿教育平民化的思潮,奠定了乡村幼稚教育试验活动的思想基础。 准。P126 31. 《幼稚园课程标准》,分为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要点三部分。 32. 1922. 壬戌学制,确立幼稚园制度,我国学前教育进入一个实验、改革、 发展的时期。P129 33.创办厦门集美幼稚园的是 p130 ,实 p132 35. 南京鼓楼幼稚园是一所实验性质的幼稚园,是陈鹤琴于1923年春创办的。开创了大学进行幼儿教育实验研究活动。P133 36. 南京燕子矶幼稚园利用_艺友制__的办法训练学员,培养出来的学员有能 力独自办理一个幼稚园。P136

37. 上海大同幼稚园,是中国互济会创办,由地下党领导,专门收养抚育革命者子女。 38. 四川省立成都实验幼稚园,陆秀,有辅导各县市幼稚园的责任。P137 39, 民国幼稚园师资培训,设立幼稚师范科,由《师范教育法》《师范学校规程》规定。P138 40. 集美幼稚师范学校的创办者是.陈嘉庚 p140 41. 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师范学校。 42. 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幼儿师范学校是国立幼稚师范学校,校长:陈鹤琴。 p141 43. 老解放区,即苏区、抗日根据地、解放区。 44. 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开创了苏区 45. 1934年2月,颁布《托儿所组织条例》的是我国苏区中央人民政府 p143 金 p144 47. 为培育无家可归的难童健康成长为抗日建国之力量,1938年3月在武汉成立 48.1938年,在武汉成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理事长为 《托儿所组织条例》之后老区又一重要的学前教育法规文件。P147

(完整版)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名词解释)

规律:事物在运动和发展变化过程中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矛盾或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学前教育科研方法:专门探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规律,阐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在方式方法和程序上的规范。 科学: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理性认识,表现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研究:是人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的规范,探究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以便发现新事物,获得新知识的社会活动。 客观性原则: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以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妄自论断。 系统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研活动中运用系统的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以提高研究结论的科学性水平;要求研究者在教育活动内外,在各种因素的普遍联系中来探索规律,并充分认识研究活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工作中的相互关系,优化研究活动的各种因素,追求研究活动的整体功能。 伦理性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给他们造成身心伤害。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研究者以科学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学前教育的现象和问题所进行的研究。 教育性原则:要求研究工作者要以有效地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科学性水平为研究活动的宗旨,在研究过程中使研究活动符合学前教育的基本要求,并尽可能做到研究活动和教育活动的和谐统一,防止和避免研究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科研课题:科研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科研活动的主题。它是科研工作者在专业学习或实践活动中经过反复思考或一系列的操作步骤从业已发现和形成的理论或实际问题中挑选出来的并确立为某项研究活动所要具体解决的课题的问题。 研究方向:研究者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研究活动在内容上的取向,它规定了研究者选择课题的领域或范围,使研究工作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积累性。 创新性原则:要求研究者选择的课题是该领域中前人或他人所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使研究过程或研究的结论能有新的发现,产生新的认识,为人们提供新的知识。 科学性原则:选择课题必须有事实根据和理论依据,也就是说,理论课题要有事实依据,应用性课题要有理论依据。 价值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在选择科研课题时应具体分析和衡量课题的研究价值,尽可能地选择有较大研究价值的课题开展研究工作。 课题论证:通过搜集和运用各种理论和事实依据对课题的科学性及课题研究活动的价值性和可行性进行确认和评估。 科研设计:研究者要遵循科学认识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对具体的课题的研究活动中各方面的工作和活动过程进行构思和计划,协调科研活动的各种要素,以便正确有效地达到认识客观事物的目的,获得科学结论的活动。 科研假设:科研活动中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研究所要具体探讨的问题的本质或规律所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的解释,是研究者针对某一研究课题在研究活动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研究结论。 文献:泛指运用文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切有价值的典籍,包括手稿、书籍、报刊、文物、影片、录音录像、幻灯片、缩微胶片和各种形式的电脑软件等。 学前教育文献:记载了有关学前教育知识和信息,对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有价值的各种文献,它是对人类从事教育活动,尤其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客观记录。 教科书:为某个专业的学生的课程学习而编写的专业书籍,偏重于阐述某门学科(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介绍学科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和讨论的问题,在内容的选取和编排上有严格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文献检索:研究者运用科学的方法从图书馆和资料中心查找文献资料的活动。 精读:在粗读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种求通、求透、求新的阅读。 文献综述:研究者在全面搜集和广泛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和比较,就一定时间内出版发表的有价值的文献的主要内容所撰写的评述。 抽样:按照一定原则从总体中抽选样本的过程。 总体:又称研究总体,是指在课题适用的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体,即全部研究对象的总和。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个体。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量。 随机性原则:抽样时应使总体中每个个体都有同等被选人样本的机会或概率。 成组抽样:又称整群抽样、区域抽样、聚类抽样,是指成群或成组地抽取样本单位或个体的一种抽样方法,也就是说,它把总体中的群体而不是个体作为抽样单位进行随机抽样,然后把抽取的群体中的全部个体作为样本。 研究计划:研究者在研究设计的基型上对研究适动各方面的工作和研究活动的过程所作的全面规划,是指导和规范研究活动的纲领性文件。 观察法:是研究者运用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对处于自然状态中的客观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和探究,从而获取科学事实、探索科学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时间取样观察法:研究者根据研究对象行为表现的时间特点:确定具体的观察时间,对选定时间,内研究对象的特定行为表现和相关事件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记录。 参与性观察:观察者在不暴露观察目的的情况下参与到研究对象的活动中去,在与研究对象共同活动时从内部进行的观察。 事件取样观察法:是研究者根据自己对要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的认识,选择与该类行为的发生密切相关的事件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 操作性定义:对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的主要特征和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行为之间的差别进行的具体描述。 观测指杏示:衡量观察对象行为表现及其变化的数量化表征。 主观偏见:就是在观察过程中,因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观察者对观察结果所作的不符合客观性原则的或不公正的评价、判断和解释。 实验观察法: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在对观察对象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加以控制或改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 无结构观察法:只有一个总的观察目的和一个大致的观察内容范围,记录简单,对观察过程也不进行严格控制的观察。 轶事记录法:观察者发现研究对象表现出有价值的行为时随即进行的描述性的记录,它 不受时间条件的限制。 调查法:调查研究法的简称,是研究者根据 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地运用座 谈、访问、测验、调查表等手段来收集研究 对象的有关资料,并通过对资料进行整理和 分析,来认识事物的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的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调查者通过向有关单位或研究 对象发放经过设计的统一的问卷来收集研 究资料的调查。 访谈调查法:是调查者通过口头交流的方 式,向调查对象提出经过思考或设计的问 题,引起调查对象回答问题来收集信息资料 的一种调查。 事实性问题:关于曾经发生过的、业已存在 的或将要发生事件、事物的状态、人的实际 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它一般涉及三种事实: 人口学资料、事物的状态和人的实际行为。 5.问卷:原意是指一种为了统计和调查用 的表述问题的表格。 在科学研究活动中,问卷就是研究者根据研 究的需要编制而成的用以反映研究内容、收 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文件,是研究者收集研究 资料的一种工具。 态度性问题:关于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某 一现象或某类人的认识、态度以及有关的感 受或体验等方面的问题,它往往涉及人的思 想、观念、价值倾向、动机、兴趣爱好等方 面的内容。 问卷回收率:研究者收回的由被调查者填答 好的问卷的数量占发放问卷数量的比例。 问卷有效率:指研究者收回的问卷中资料完 整有效的问卷所占的比例。 封闭性问卷:也叫结构型问卷,它是问卷设 计者既提出问题,又对问题回答的形式作出 具体规定的问卷。 开放性问卷:又叫做无结构型问卷,是指设 计者只提出问题,而不提供答案,甚至对问 题回答形式不作任何具体要求的问卷。 综合性问卷:研究者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设 计而成的兼有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的 问卷。 邮寄问卷:通过邮局来发放和回收的问卷。 结构性访谈法:又称标准化访谈,是指访谈 者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和事先规定的访谈 内容依次向访谈对象提问,并要求受访者按 规定的标准回答提问的正式访谈。 非结构性访谈法:只按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 提纲进行的非正式访谈。 社会认可效应:被调查者在填答问卷或回答 问题时,是按照社会通常的规范或人们普遍 的期望来回答问题,而不反映自己真实的观 点、态度和行为。 测验法: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者根 据研究的需要,运用客观性的测量工具来收 集有关儿童身心发展和学习结果的数量化 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来揭示教育活动的 效果,探索教育活动的规律的一种研究方 法。 常模:是某一总体在某个方面已经达到的平 均成绩(或总体的平均发展水平)。 标准化测验:是指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进 行的测验。 量表:就是由教育或心理专家按照严格的科 学程序编制而成的用于测定和评价个体某 种心理品质的标准化的测量工具,一般由测 验指导手册、测验专用的物品材料及记录表 格等组成。 自编测验:是研究者运用自己编制的测验工 具进行的测验。 常模参照测验:以常模作为评价标准,可以 确定每个被试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的测验。 目标参照测验:是以事先规定的标准作为测 验结果的评价标准的测验。 参照点:是由测量编制者所确定的数据单位 的起点,也是对不同儿童在某个方面的差异 进行比较的标准。 操作测验:是测验内容不涉及文字,而是以 实物、图形和工具呈现,被试只需动手操作 即可完成的测验。 纸笔测验:指测验内容为文字材料,被试用 文字来回答问题的测验。 人格测验:一般是指对研究对象的个性倾向 性方面的测试,包括对人的兴趣、态度、意 志、情绪、性格、气质等内容的测试。 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1985年由北京师 范大学张厚粲教授、陈帼眉教授等人编制的 用于测试我国城市和大城市郊区3~6岁幼 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标准化测量工具。其测试 内容分为4个部分16项分测验。其中第1、 2、4项是语言能力测验,第 3、5、6、7、 8项是认知能力测验,第9、10、11项为 社会认知能力测验,第12~16项为身体素 质和动作技能测验。 专家评价法:将制作完成的测验工具及其相 关材料送交教育测验方面的专家,请其对测 验工具及其制作的过程作全面的分析,并提 出评价意见。 测试结果分析法:制作者自己选择一个具有 代表性的样本,通过对该样本中的被试进行 系统的测试来获取反映测试过程和结果的 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评估来鉴定测 验。 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采取一 定的方式来主动地操纵和控制某些条件,使 所要研究的现象发生或产生变化,通过观测 现象产生或变化的事实来确定条件与现象 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为 指导,根据研究的目的,有计划地操纵某些 条件,控制某些条件,并观测特定的教育现 象随之发生的变化,以探索不同教育现象之 间的因果关系,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研究方 法。 现场实验:也叫自然实验,是在实际的教育 情景中进行的实验。 自变量: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为引起 研究对象的身心发生预定变化而确立并呈 现或施加给研究对象的刺激,也叫刺激变 量,又因它被认为是造成某种教育现象发生 变化的原因,又被称为原因变量。 因变量:是在教育实验中伴随研究者对自变 量的操作而发生或产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 又称结果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实验研究中出现的除自变量 以外,一切可能对因变量产生影响而干扰实 验结果的因素。 前实验:是最原始的一种实验类型,它是对 任何无关变量都不进行控制的实验。 准实验:是指在实验中未按随机原则来选择 和分配被试,只把已有的研究对象作为被 试,且只对无关变量作尽可能的控制的实 验。 真实验:是指严格按照实验法的科学性要 求,随机地选择和分配被试,系统地操纵自 变量,全面地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 实验设计:是根据实验课题的研究目的,为 科学地验证理论假设而对实验的条件、实验 的形式和实验的操作程序等所作的具体计 划和安排,并形成和制定完整的实验计划。 双盲法:研究者在实验中既不让实验的主试 也不让被试了解实验的真实目的和意图,这 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主试的态度、被试间自 变量的扩散等方面的无关变量。 教育实验的内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可解 释程度和可归因程度,或者说是实验的结果 能否归因于实验者对自变量操纵的程度。 教育实验的外在效度:是指实验所得结论的 可推广程度,即实验结果能被正确地应用到 其他非实验情景、其他变量条件及其他时 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 教育实验的总体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推广 到相同或相近的对象总体中去的程度。 教育实验的生态效度:是指实验结论能从实 验情境推广到一般的各不相同的教育情境 中去的程度。 多重处理干扰:一个被试受两项或两项以上 的处理,会产生一种后遗效应,导致不能推 广到单独处理中。 测验的交互作用:前测与实验处理发生作 用,并导致结果不能推广到未经过前测的群 体中。 随机分配等组前后测设计:这是教育实验中 一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设计。其具体的操作 是:随机抽选被试,并将被试进行随机分组。 然后使实验组接受自变量操纵,而控制组不 进行实验处理。两组在自变量操纵前后都进 行因变量观测。 经验:一般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 中通过探究和反思而获得的有效的知识和 技能。 教育经验:就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获 取的从事教育活动的有效的知识和技能,是 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工作中努力 探索和不断思考的结晶,是通过日积月累而 逐渐形成和丰富起来的。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指在不进行任何特殊处 理和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人们依据教育实践 所提供的事实,对从实践中获得的教育经验 进行分析和概括,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 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经验思维方法:是相对于理论思维方法而言 的,它是人们运用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形成 的亲自感受、直接知识乃至传统惯例等进行 思维活动的方法,其主要功能是认识和把握 具体事物及外部联系,借此获得新的经验和 将经验上升形成一定层次的理论。 理论思维方法:是依据一定的系统知识、遵 循严密的逻辑而进行思维活动的方法,它是 用来揭示事物内在本质和一般规律的。 描述性总结:具体陈述经验产生过程中经验 主体是怎样想、怎样做、有何成效等一系列 事实,其经验总结的过程与结果帮有个人特 点,尚处在感性认识水平。 解释性总结:除了对经验产生过程的一系列 事实进行描述之外,还必须分析经验存在的 理论依据,揭示其原因和理由,发现与经验 相关的事实或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或相关 关系,这是一种较深层次的经验总结。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的教育改革 的探索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它是研究者为 科学地解决教育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在对问 题诊断分析的基础上来拟定和实施行动计 划的一种循环研究的程序性方法。 预诊:是研究者为准备实施某次研究活动而 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和分 析。 论证会:是对教育经验总结所形成的结论进 行论证的一种方式,就是邀请有关的教育理 论和实践方面的专家、学者和相关的人员集 中对某次教育经验总结的研究活动及其结 论进行研讨,鉴定其科学性和价值性的水 平,并提出有关意见。 研究资料的整理: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 对研究活动中收集到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 符合科学要求的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 的研究活动。 研究资料的分析:是研究者在对原始的研究 资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对资料的性质和特 点以及各种各类的研究资料之间的相互关 系进行具体剖析,以求发现各种教育现象之 间的关系,探求教育活动规律的科研活动。 文字资料:是指以文字记录下来的反映研究 对象行为的性质、特点及其变化以及研究对 象的意见、态度等方面信息的描述性资料。 数据资料:是指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 中,通过调查、观察、测验等方法得到的用 数量形式来表现的有关资料。 摘要:就是研究者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 比较鉴别,“去粗取精”,区分主次,将最典 型、最能反映实际问题的内容突出出来。 比较: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确定事物或现 象之间的异同的一种思维方法,或者说是一 种从具有同一性的事物中寻找差异性,或从 具有差异性的事物中寻找同一性的思维方 法,即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纵向比较:是对同一组(个)研究对象在不 同发展时间的行为表现进行的比较,或者是 对某一事件在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上的特 点所作的比较。 横向比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同时并存的 各种事物或各种现象所进行的比较。 求同比较:就是对不同事物或现象的同一性 方面进行的比较。 求异比较:就是对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差异性 进行的比较。 分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将事物(或事物 的属性)按特定的关系进行区分的思维方 法,即将某些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事物与其 他具有不同属性的事物区别开来的方法。 分析: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 方面、因素和层次,并分别加以考察,从而 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 综合:是指将有关事物各个部分和要素联结 成一个整体进行考察,力求从整体的认识上 来把握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 定性分析:是为了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 种性质的分析,主要解决“有没有”、“是不 是”的问题。 定量分析:是为了确定研究对象各成分的数 量而进行的分析,主要解决“有多少”的问 题。 归纳:是从已有的具体事实或个别性的结论 出发,概括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结论的思维方 法。 完全归纳法:是指从所有的个别事实和各个 部分中归纳出一般性结论的研究方法。 不完全归纳法:是指从部分事实中归纳出一 般结论的方法,又可分为简单枚举法和科学 归纳法。 演绎:是从已知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原理和 结论出发,推论出个别或特殊结论的方法。 公理演绎:是指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公理 和结论出发进行的演绎。它由三个判断组 成,其中前两个判断是前提,后一个判断是 结论。 假设演绎:是以假言判断为前提的演绎。它 是一种条件判断,即前一个判断的存在是后 一个判断存在的条件。 统计图:是运用点、线、面、体组成的几何 图形来更形象更概括地表明所研究的问题, 便于理解和记忆。中数:是指按大小顺序排 列的一组数据中居于正中间的数,又称中位 数。 正相关:是指两列变量的变动方向相同,即 一种变量变动时,另一种变量也发生或大或 小的同方向的变动。 负相关:是指两列变量的变动方向相反,即 一种变量变动时,另一种变量发生或大或小 的反方向的变化。 零相关:是指两列变量之间毫无关系。 教育科研成果:是指教育科研工作者在科学 研究过程中,通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而发 现或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 值的、被同行专家认可的增值知识。 教育科研成果表述:是指研究者在科研过程 基本完成之后,按一定的形式和规则,运用 文字或图表等对研究过程及所获得的结论 进行系统的阐述和表达。 论文:是专门讨论和研究某个问题的文章。 教育科研论文: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在自己对 某一教育理论问题或实践问题开展研究并 获得一定的结论之后,用来系统地阐述研究 过程及研究结论的文章。 科研报告:是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种重要表现 形式,是用来系统地阐述某项教育实证研究 的活动及其成果的研究文章。 评价:是人们以客观事物进行的一种价值判 断活动,即人们对某种事物的作用、功能进 行分析、判断和评定的社会活动。 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是人们对某项教育科学 研究成果的科学性、效用性等方面所进行的 分析、判断和评定。 自我评价:是研究人员对自己已取得的教育 科研成果进行的评价。 同行专家评价:是聘请相同(相关)领域中 具有一定学术专长的专家来对教育科研成 果进行评价。 定性评价:主要是评价者根据具体的评价标 准是对研究成果所作的评语式的鉴定。 定量评价:是评价者通过借用或编制评价工 具、运用数量化的手段来对教育科研成果进 行评价的方法。 价值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在选择科研课题时 应具体分析和衡量课题的研究价值,尽可能 地选择有较大研究价值的课题开展研究工 作。 科研设计:研究者要遵循科学认识的客观规 律的前提下,对具体的课题的研究活动中各 方面的工作和活动过程进行构思和计划,协 调科研活动的各种要素,以便正确有效地达 到认识客观事物的目的,获得科学结论的活 动。 结构性访谈法:又称标准化访谈,是指访谈 者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和事先规定的访谈 内容依次向访谈对象提问,并要求受访者按 规定的标准回答提问的正式访谈。 常模参照测验:以常模作为评价标准,可以 确定每个被试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的测验。 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为 指导,根据研究的目的,有计划地操纵某些 条件,控制某些条件,并观测特定的教育现 象随之发生的变化,以探索不同教育现象之 间的因果关系,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研究方 法。 描述性总结:具体陈述经验产生过程中经验 主体是怎样想、怎样做、有何成效等一系列 事实,其经验总结的过程与结果带有个人特 点,尚处在感性认识水平。 解剖麻雀法:即研究者注重个案的典型性或 对某类总体的代表意义,企图通过对个案的 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虑和分析来认识 同类个体或事件的一般性质的个案研究法。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研究者以科学的思想和 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学前 教育的现象和问题所进行的研究。 成组抽样:又称整群抽样、区域抽样、聚类 抽样,是指成群或成组地抽取样本单位或个 体的一种抽样方法,也就是说,它把总体中 的群体而不是个体作为抽样单位进行随机 抽样,然后把抽取的群体中的全部个体作为 样本。 封闭性问卷:也叫结构型问卷,它是问卷设 计者既提出问题,又对问题回答的形式作出 具体规定的问卷。 参照点:是由测量编制者所确定的数据单位 的起点,也是对不同儿童在某个方面的差异 进行比较的标准。 教育实验的生态效度:是指实验结论能从实 验情境推广到一般的各不相同的教育情境 中去的程度。 个案追因研究:就是在某种教育现象发生或 研究对象的某种身心品质形成以后,研究者 运用各种手段收集教育现象发生或研究对 象身心品质形成过程的各种资料,追寻和探 究其发生或形成的原因的个案研究。 求同比较:就是对不同事物或现象的同一性 方面进行的比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