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丙烯酸知识

丙烯酸知识

丙烯酸知识
丙烯酸知识

丙烯酸树脂基础知识

丙烯酸树脂是由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几其它烯属单体共聚制成的树脂,通过选用不同的树脂结构、不同的配方、生产工艺及溶剂组成,可合成不同类型、不同性能和不同应用场合的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根据结构和成膜机理的差异又可分为热塑性丙烯酸树

脂和热固性丙烯酸树脂。

热固性丙烯酸树脂是指在结构中带有一定的官能团,在制漆时通过和加入的氨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等中的官能团反应形成网状结构,热固性树脂一般相对分子量较低。热固性丙烯酸涂料有优异的丰满度、光泽、硬度、耐溶剂性、耐侯性、在高温烘烤时不变色、不返黄。最重要的应用是和氨基树脂配合制成氨基-丙烯酸烤漆,目前在汽车、摩托车、自

行车、卷钢等产品上应用十分广泛。

按生产的方式分类可以分为:

1、乳液聚合:是通过单体、引发剂及其反应溶剂一起反应聚合而成,一般所成树脂为固体含量为50%的树脂溶液,其一般反应用的溶为苯类(甲苯或是二甲苯)、酯类(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一般是单一或是混合。固乳液型的丙烯酸树脂一般会因溶剂的选择不同而使产品性能不一样。一般玻璃化温度较低,因为是用不带甲基的丙烯酸酯下去反应。该类型的树脂可以有较高的固含量,可达到80%,可做高固体分涂料。

2、悬浮聚合: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生产工艺,是做为生产固体树脂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固体丙烯酸树脂一般都采用带甲基的丙烯酸酯的反应聚合。不带甲基的丙烯酸酯在反应滏中聚合反应不易控制,容易发粘而至爆锅。工艺流程是将单体、引发剂、助剂投入反应斧中然后放入蒸溜水反应。在一定时间和温度反应后再水洗,然后再烘干过滤等。其产品的生产控制较为严格,如在中间的哪一个环节做得不到位,其出来的产品就会有一定的影响,体

现在颜色上面和分子量的差别。

3、本体聚合: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生产工艺,一般是将原料放到一种特殊塑料薄膜中,然后反应成结块状,拿出粉碎,再过滤而成,该种方法生产的固体丙烯酸树脂其纯度是所有生产法中可以最高的,产品稳定性也最好,缺点是苯体聚合而成的丙烯酸树脂对溶剂的溶解性不强,有时相同的单体相同的配比比用悬浮聚合要难溶解好几倍,而且颜料的分散性也

不如悬浮聚合的丙烯酸树脂。

4、其它聚合方法:溶剂法反应,反应时与溶剂一起下去做中介物质!经反应好后再脱溶剂。

丙烯酸树脂的分类如下:

油溶性丙烯酸树脂、水溶性丙烯酸树脂、UV光固化丙烯酸树脂、粉末涂料丙烯酸树脂、其

它丙烯酸树脂。

一、油性丙烯酸树脂,一般分类为油性固体丙烯酸树脂、油性液状丙烯酸树脂。油性液状丙烯酸树脂一般是指树脂固含量为30-80%的丙烯酸树脂,这类树脂是经乳液聚合反应而成的含有有机溶剂的丙烯酸树脂,而当因含量在大于60%以上时!一般就称为:高固体分丙烯酸树脂,这类树脂因为粘度低!低VOC含量。所以较之普通的丙烯酸树脂有很多发展空间,

现市场需求也是很大。

而油性固体丙烯酸树脂分为如下:

1、极性溶剂型固体丙烯酸树脂,这类树脂是所有树脂中最为普遍的。它们一般是指溶于苯类、酯类、醚类、酮类、氯化溶剂等溶剂的丙烯酸树脂。它们应用很广泛!有很多年的发

展历史。

2、醇溶性固体丙烯酸树脂,是醇类溶剂可溶的丙烯酸树脂。而醇类溶剂是和水性质较接近的溶剂,醇类溶剂可溶于水中,但这类固体丙烯酸树脂溶于醇类溶剂、溶剂油等溶剂,同时它们又可溶于极性的溶剂。这正是它们归为油性固体丙烯酸树脂之列的原因。这类树脂工艺较难,不像普通的固体丙烯酸树脂那样,但它们有很大的前景,因为用它们不伤底材,

环保。

二、水性丙烯酸树脂

水性丙烯酸树脂一般分为水性乳液型的丙烯酸树脂和水性固体丙烯酸树脂。

1、水性乳液丙烯酸树脂,一般可看到的都是水性乳液型的丙烯酸树脂,也就是常说的丙烯酸乳液。其实就是乳液型的丙烯酸树脂。这类产品多以不带甲基的丙烯酸酯单体下去反应,所以这类树脂聚合而成肯定是较固体丙烯酸树脂玻璃化温度为低。它们的有较低的TG,所以在一些底材(软质)应用是其它固体丙烯酸树脂无法相比。特别是纸张啊、皮革啊等较

为软质的底材应用是最好的体现。

当把它们苯化、醋化后也就成了苯丙烯酸乳液、醋丙烯酸乳液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苯丙乳液、醋丙乳液、纯丙乳液。其实只是指在乳液聚合时加入苯乙烯、醋乙烯等的单体,让它们有其它的更多的性能。而以单纯的丙烯酸酯下去反应时就叫纯的丙烯酸树脂,也叫纯丙乳液了。这些树脂另一个最大的应用就是建筑涂料了,占了市场很大分额。

2、水性固体丙烯酸树脂,这类树脂我们国内发展较慢!就我本人小看法!还没有看到有国内企业在生产,这类树脂主要还是像德国、韩国、日本、台湾等少数几家在生产,他们目前的应用的是纸张上光油和印刷油墨等。还有其它的用途在等着新的开发。

三、UV光固化丙烯酸树脂

一般UV光固化丙烯酸树脂都是以稠状液体形式存在的,按性状来分:

1、纯的UV光固化丙烯酸树脂,这类树脂是不含有活性稀释剂(特殊的一类丙烯酸酯单体),

在UV涂料用时得上紫外线吸收剂、其它原料,再加上活性稀释剂,方能成为涂料。

2、已稀释好的UV丙烯酸树脂,其它也就是已经通过活性稀释剂稀释过了的丙烯酸树脂

按原料来分:

1、环氧丙烯酸树脂,一般是用双酚A型的环氧树脂与丙烯酸树脂反应而成的。但在使用中,其实也可以用环氧树脂配丙烯酸树脂到配方中直接使用的,只是性能不如合成的环氧丙烯酸树脂。还有一种就是环氧大豆油丙烯酸树脂,原理上是和环氧丙烯酸树脂是相同,这类树脂有成本低、原料容易得等特点。但性能不如聚酯丙烯酸树脂、聚氨酯丙烯酸低聚物。

2、聚酯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低聚物,因为他们的分子量低称为低聚物,也可称为树脂。但市面上常以聚酯丙烯酸酯及聚氨酯丙烯酸酯称之,很容易把他们当成特殊的丙烯酸酯单体,这类树脂性能优越但成本过高。我国主要还是依靠进口。

四、粉末涂料用固体丙烯酸树脂

丙烯酸粉末涂料用丙烯酸树脂根据所用的固化剂不同可分为:羟基型丙烯酸树脂,羧基型丙烯酸树脂,缩水甘油基丙烯酸树脂,酰氨基丙烯酸树脂,其中缩水甘油基丙烯酸树脂是用得最多的树脂。可以用多元羟酸、多元胺,多元醇、多元羟基树脂,羟基聚酯树脂等固化剂成膜。由于价格昂贵,所以一般情况下厂家都是用来制造特殊无光粉末涂料的多。其中羟基型丙烯酸树脂、羧基型丙烯酸树脂、酰氨基丙烯酸树脂等树脂主要是指带用各种基团的丙烯酸树脂,比如环氧、聚氨酯、氨基等。这类树脂不算为是纯的丙烯酸树脂,用得最多的当属缩水甘油基的丙烯酸树脂。一般是指经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或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单体聚合而成的丙烯酸树脂,因所聚合而成的丙烯酸树脂一般为固体所以,通常选择带甲基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简称GMA,这个单体有很好的性能及具有多官能团的单体。

缩水甘油基丙烯酸树脂在市场上的发展还算晚,国外开始于对该类树脂的研究在九十年代末,经GMA聚合而成的丙烯酸树脂,其生产的粉末涂料有很多的特点是其它树脂所不及的,但因成本高、原料来源较为困难,还未有太大的应用。国内也有少量几家生产,但主要用还只是做为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的固化剂、消光剂等用途。

而最早研究出的德国,最就把该类树脂应用于品牌汽车的粉末喷涂上面,其中就我所知就用五大家品牌汽车已基本上上丙烯酸树脂粉末面漆。国际上做得最大的应该属UCB公司,

但售价相当高,在每公斤近200元的单价。

其它的丙烯酸树脂,比如那种液态的丙烯酸树脂一般就是以乳液聚合而成的丙烯酸树脂,通常的固含量是在50%左右的,有热塑性和热固性丙烯酸树脂,也就是涂料行业说的单组分和双组分。单组分涂料一般也叫自干型的涂料,也就是以热塑性丙烯酸树脂为成膜物的涂

料。

1、热固性丙烯酸树脂一般配上氨基树脂时因两者之间的氨基和羟基反应,按理说应算是双组分涂料用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烤漆,一般应用在金属上面用的烤漆。一般烤的温度在

100度以上。

2、热固性丙烯酸树脂一般配用固化剂(一般是异氰酸酯),再加入其它料也就成为涂料行

业中所说的双组分涂料了。这类性能较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稳定、优越。

固体丙烯酸树脂主要的还是以热塑性固体丙烯酸树脂为主,主要的应用是涂料行业。当然也有塑料、工艺品、模塑、齿科等行业的应用。这类热塑性固体丙烯酸树脂,也叫溶剂型

固体丙烯酸树脂。因为他们一般都是溶于溶剂的,如苯类、酯类、酮类、氯化类、醚类、

醇类等,根据合成的不同溶解性就有不同。

固体丙烯酸树脂,最通常用到的牌号一般都是由MMA和BMA,也就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合成。因带甲基的丙烯酸酯单合成的单体玻璃化温度较高!树脂的性能一般都是由生产工艺中单体的配方原料性能而决定的。当所合成单体全用MMA时它的硬度就会很高。也就是常说的压克力、有机玻璃了。但此类树脂不易做为涂料上面使用,一般应用于塑料板材上面。普通的固体丙烯酸树脂一般就是由MMA、BMA以不同比例进配方中合成不同指标性能的固体丙烯酸树脂。通常的玻璃化温度在50-100之间,软化点也在150-200度之间。这类树脂在应用最普遍的,液体的热塑性丙烯酸树脂有应用的它一般也都应用得到。在用途上可应用很广,比如:1、普通油性热塑性固体丙烯酸树脂用途:上面所说的最早的固体丙烯酸树脂是由英国ICI旗下的公司研发出来并投入市场的,最为通用型牌号为2013、2016,此二种型号为油溶性的丙烯酸树脂,可应用于各种塑料涂料、金属涂料、且应用于印刷油墨等多种涂料,多且应用于高档油墨上面。经调整过的型号有其它的功效如耐汽油、高光、高硬度等。再经市场设放后又研发了其它的应用于,比如皮革上面用的,再后来的较难附着的铝材、陶瓷、玻璃等底材上面应用,后因ICI的几家公司分家,就有原主体公司(现中国地区名为英国路彩特公司)继承了原ICI的该树脂事业部,另几家也就是很有名的公司捷利康公司,其主要的牌号与ICI的牌号产品指标基本上相同!而就国外的几家公司对其该产品所采用的生产方法一般都为本体聚合方法,具体生产方法与高分子的本体聚合方法大同小异。该方法产出固体丙烯酸树脂,颜色透明,外观可以很圆的珠状粉末,故纯度可以达到很高,但也正因如此。此类生产方法生产的树脂,其产品不及悬浮聚合的产品溶解速度,分散性也不如它。这些小细节时常要影响到涂料厂家的使用方便与否。下面就主要列举此类树脂最常应用的几种地方:丝网印刷油墨:各种普通塑料底材涂料及油墨:金属船舶涂料:纸张木材涂料:一般玻璃化温度在50-80度,软化点在160左右,分子量在35000-80000。及原料单体的不同很多都决定了它的应用!比如玻璃化温度,就一般而言,TG越高故它的硬度也就越高,成品也就越容易脆;TG越低它的柔韧性就越好,成品也就更易于应用到底材为软质的材料上面。而软化点一般而言在自干型涂料中是够耐常温度的,但一些要求高耐温度的应用就无法满足了。分子量主要是影响了产品的粘度,但也不是粘度的主要取决原因,但大体上来说影响了粘度的高低,一般而言分子量越高粘度也就越高,当粘度高时,树脂所能溶解的速度也就越慢,可溶解的固含量也就越低,故此粘度在应用中影响了涂料的丰满度高低、光泽度高低、固含量高低了。 2、特殊功能油性固体丙烯酸树脂用途:特殊功能在涂料当中,是常见的事了。因为成品千千万,应

用于不同的生活场所中,因场所的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要求了。

1.气相色谱(GC) 对于设置进样参数(柱温、进样口温度等)有重大帮助;

2.高效液相色谱(HPLC) 配制混合型流动相时,可以预测流动相组份随时间的变化。乙酸

丁酯的沸点26.5℃接近室温,一般常用乙酸乙酯作为基准。以下数据是以乙酸丁酯挥发速度为100的相对挥发速度。沸点由低到高依次为

乙酸丁酯沸点26.5℃挥发速度100

二氯甲烷沸点40℃挥发速度2750

丙酮沸点56.2℃挥发速度1120

醋酸甲酯沸点57.2℃挥发速度1180

甲醇沸点64.5℃挥发速度370

正己烷沸点65℃~69℃挥发速度1000

四氢呋喃沸点66℃挥发速度501

四氯化碳沸点76.8℃挥发速度280

乙酸乙酯沸点77.1℃挥发速度615

乙醇沸点78.1℃挥发速度203

丁酮沸点79.6℃挥发速度572

环已烷沸点80.8℃挥发速度720

苯沸点80℃挥发速度500

异丙醇沸点82.5℃挥发速度205

二氯乙烷沸点84℃挥发速度750

三氯乙烯沸点86℃~88℃挥发速度快

正庚烷沸点98.0℃挥发速度386

二氧六环沸点101℃~102℃挥发速度中

甲苯沸点111.0℃挥发速度240

丁醇沸点117.1℃挥发速度45

甲基溶纤剂沸点124.5℃挥发速度55

醋酸戊酯沸点130℃~150℃挥发速度慢

二甲苯沸点135℃~145℃挥发速度68

二甲基甲酰胺沸点153℃挥发速度慢

环已酮沸点155℃~156℃挥发速度25

压敏胶粘剂的产生

压敏胶带在我国起源于公元前1600年后汉时期,在《草药补遗》、《黄帝内经》中,记载着治疗伤痛的膏药贴布之物。它是用中草药与松脂、动物胶熬制的压敏胶的雏形,后来在中药界的药膏制品中一直延续至今。到l8世纪古埃及人发现了松香脂和蜜蜡等制作硬膏并在医疗中使用。1845年出现了第一个用天然橡胶制造医用橡皮膏的专利。医用橡皮膏的工业开发首先是美国的Johnson兄弟公司在1870年开始的,经过长期研究,他们在1890年发明具有长时间粘性的医用橡皮膏。l882年德国药剂师Beiersdorf将能中和松香酸性的氧化锌加入天然橡胶和松脂中,制成了对皮肤刺激性较小的白色氧化锌橡皮膏。这是最早的现代压敏胶粘制品,所以中国和外国在压敏胶带的制作上都是从医药用橡皮膏开始的。为现在的医用橡皮膏奠定了基础。 20世纪20年代,电气绝缘用的塑料压敏胶粘带的出现,使压敏胶粘制品开始进入工业应用的领域。但直到美国3M公司的R.G.Drew发明了纸基

的遮盖用胶粘带和透明的赛璐玢胶粘带以后,压敏胶粘制品的工业应用范围才真正得到扩大。此后,两面胶粘带、压敏胶粘标签、印刷用胶粘片材、BOPP(定向拉伸聚丙烯)包装胶带以及许多其他用途的压敏胶粘制品相继出现。所用的压敏胶粘剂材料也由天然橡胶扩展到各种合成橡胶、聚乙烯基醚、聚丙烯酸酯、有机硅聚合物以及热塑性弹性体等合成材料。从50年代后期起,对压敏胶粘剂粘着现象、粘附特性、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逐步深入的研究,使压敏胶粘剂及其制品的开发渐渐建立在比较坚实的基础之上,尤其是进入60年代后,各种性能优良的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系统开发,使压敏胶粘制品的应用范围得到了迅速的扩大,压敏胶粘剂及其制品的工业也因此得到了高速度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由于世界石油危机以及消除环境污染和公害的社会呼吁,迫使压敏胶粘剂从溶剂型向无溶剂型转变。于是,水乳液型、水溶液型、热熔型、射线固化垫以及反应型压敏胶粘剂相继得到研究和开发。目前还正处于这种转变过程中。压敏胶粘剂及其制品早巳发展成为胶粘剂领域内一个重要的独立分支。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压敏胶粘剂及其制品的工业产值已超过其他胶粘剂产值的总和。据日本的有关统计,l980年压敏胶及其制品的产值达两千亿日元,约是同年其余胶粘剂产品总产值的两倍。由此可以看出,压敏胶粘剂及其制品的发展规模以及它们在胶粘剂工业中所占据的重要地

位。中国在1930年前后,正处于民族工业启蒙时期,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当时作为军用物资在上海、天津等地开始半手工状态的橡皮膏生产。同时由于电灯、电器的逐渐应用,电工用绝缘黑布胶带也应运而生。但是此时产品品种少,数量也有限。40~50年代橡胶布和黑胶布的生产还未形成规模生产。解放前由于压敏胶粘制品原料还不发达,加上中国工业落后,所以胶粘制品工业几乎没有。直到1953年,在上海、天津、北京和广州等一些重要城市建立了橡皮膏生产和黑胶布生产工厂,但多为各城市的卫生材料厂和橡胶制品厂。每个品种年产量约200万平方米。1958年,橡皮膏和黑胶布的生产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仍主要集中在各重要城市中的卫生材料厂和橡胶制品厂,年产量约5000万平方米。1963年开始在北京卫生材料厂、天津卫生材料厂、广州卫生材料厂和上海卫生材料厂等进行设备改造和扩建,研制PVC绝缘胶布、玻璃纸胶带、牛皮纸胶带和自湿性牛皮纸胶带。1965年,上海制笔零件三厂、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等也把玻璃纸胶带、PVC胶带投人生产,总产量达300万平方米,中科院化学所研究成功印刷用双面胶带。天津胶纸带厂也开始自湿性牛皮胶带的生产。l968年,北京粘合剂厂建立了PVC绝缘胶粘带生产线,年产量在100万平方米以上。在此期间北京、广州、天津三地都建有印刷用双面胶带生产,产量在1万平方米以上。1971年开始,上海合成树脂研究所、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北京粘合剂厂开始研究丙烯酸系压敏胶,并在PET和PVC胶带上得到应用,陆续于1975~1983年投入生产。 1983年后,我国压敏胶带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以广东为先导,陆续引入台湾地区的设备、技术,其中以中山永大胶粘制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生产丙烯酸类压敏胶及其制品。接着在江浙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渐进入遍地开花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3M公司、日本日东电工(株)、台湾四维胶粘制品公司、亚洲化学胶粘制品公司、广州宏昌胶粘带厂等相继建立了规模性工厂,成为我国胶粘带生产基地。90

年代末相继出现以广州宏昌胶粘带厂、中山永大胶粘制品有限公司、华夏胶粘制品有限公司、北京粘合剂厂、天津四维胶粘带制品公司、西安合亚达胶粘带制品公司等产值过亿的多家企业。总之,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虽然很早就有压敏胶的雏形,但真正得到迅速发展还是在最近十几年。中国台湾l954年,由伟美化工厂开始生产以玻璃布为基材的压敏胶粘带。l962年亚洲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开始生产PVC胶带,次年,综合胶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生产合板胶带。1963年台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生产牛皮纸胶带。1968年日本菊水胶带公司在台投资设厂生产牛皮纸胶带及纸胶带。l969年美国3M公司在我国台湾省成立3M子公司,销售各类胶带。1970年日本日东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在高雄设厂生产PVC胶带。1972年四维企业生产的PVC胶带获美国UL标志。1973年高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设厂生产商标类胶带。1976年后成立粘性胶带工业行业公会,从此把大部分生产厂家纳入统一行业公会,以协调行业生产与经营中的相关问题。1983年四维企业生产电子工业用胶带如聚酯膜胶带、保护胶带等。l986年公会选址世贸中心并成立产品展示间。l987年主办年度技术研讨会。1988年公会出版第一本公会简介并商定以后每三年修订一版。l989年公会出版内部通讯的双月刊并附载一些技术资料。同年四维企业获日本JIS标志。1993年高冠、亚洲、四维新加坡厂相继通过Is09002认证。1996年亚洲公司扩大PVC胶带产量,成为台湾PVC胶带最大厂家。1998年多家厂致力于生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PE保护膜胶带。

压敏胶特性及配方

压敏胶主要是丙烯酸系和橡胶系的溶剂型或胶乳型胶粘剂。近年来,由于高速操作、合理涂布、排除溶剂公害问题的需要,发展了热熔压敏胶。

压敏胶主要是丙烯酸系和橡胶系的溶剂型或胶乳型胶粘剂。近年来,由于高速操作、合理涂布、排除溶剂公害问题的需要,发展了热熔压敏胶。热熔压敏胶(HMPSA)是以热塑性聚合物为主的胶粘剂,集热熔胶和压敏胶的特点于一体,无溶剂,无污染,使用比较方便。它在熔融状态下进行涂抹,冷却固化后施加轻度指压就能起到粘合作用。它的应用范围很广,可用于尿布、妇女用品、双面胶带、标签、包装、医疗卫生、书籍装订、表面保护膜、木材加工、壁纸及制鞋等方面,其中,包装用HMPSA消费量最大,几乎占总量的一半。

热熔压敏胶主成分较多应用苯乙烯类热塑弹性体。热熔压敏胶优点是无溶剂,因而无大气污染,且生产率高。但缺点是耐热性、内聚力不足。新的SEBS、SEPS、环氧化SBS等热塑性弹性体,用于制备更高性能的热熔压敏胶。新的丙烯酸酯嵌段共聚体耐热性、氧化稳定性、UV稳定性、对HDPE、不锈钢、玻璃、聚苯乙烯、丙烯酸板、聚碳酸酯、尼龙、聚丙稀等材料良好粘合,可用于制医用带、透明膜、标签等。丙烯酸聚合物配合水溶性聚合物制

成能水分散的热熔压敏胶,丙烯酸聚合物在弱碱水溶液中分散成100μm以下非粘着性的粒子,容易分离,适用于旧纸回收。含二苯甲酮基的丙烯酸酯单体共聚得到低Tg的丙烯酸共聚体,制热熔压敏胶,受UV照射易交联,优点是不需添加光引发剂,也无引发剂残留问题,能低温(120~140℃)热熔涂布,低VOC、低臭气、无皮肤刺激性、热稳定性良好。压敏胶的组成胶粘带是胶粘剂中特殊类型,即将胶液涂于基材上加工成带状并制成卷盘供应的,包括溶剂活化型胶粘带、加热型胶粘带和压敏胶粘带。例如医学上日常用的橡皮膏和电气绝缘胶即属于压敏胶粘带.①压敏胶粘剂,②基材③底层处理剂④背面处理剂⑤隔离纸压敏胶的主要成分包括橡胶型和树脂型,如聚丙烯酸酯或聚乙烯基醚两类,基材要求均匀,伸缩性小的且对溶剂浸润性好,包括,(1)织物类的如棉布,玻璃布或无纺布等,(2)塑料薄膜类如PE,PP,PVC和聚酯薄膜,(3)纸类如牛皮纸,玻璃透明纸等,基材原度在0.1-0.5mm 之间.底层处理剂的作用是增加胶粘剂与基材间的粘附强度,以便揭除胶粘带时不会导致胶粘剂与基材脱开而玷污被粘表面,并使胶粘带具有复用性。常用的底层处理剂是用异氰酸酯部分硫化的氯丁橡胶,改性的氯化橡胶.背面处理剂一般由聚丙烯酸酯,PVC,纤维素衍生物或有机硅化合物等材料配制而成的.可以起到隔离剂作用.双面胶粘带如须加一层隔离纸如

半硬PVC薄膜,PP薄膜或牛皮纸.

压敏胶的粘附特性

压敏胶不需加热,用指压即可粘接,是一种抗剥离强度的胶粘剂,其粘附特性为四大要素:T(快粘力)胶粘剂层的内聚强度;K-粘基力即胶粘剂与基材之间的粘附力。

压敏胶的配合

1、天然橡胶基体的压敏胶:例如医用橡皮膏和电工绝缘胶带。

2、合成橡胶基体的压敏胶:常用丁苯橡胶,聚异丁烯和基橡胶作主要成分,例如透明压敏

带是聚异丁烯弹性体的高分子与半液体按一定比例混和后涂于透明基材上的。

3、烯类聚合物压敏胶带。主要是聚乙烯苯醚和聚丙烯酸酯两类。

压敏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主要成分的影响

压敏胶粘剂的性能因组成不同而异,橡胶型压敏胶主要是以天然橡胶为主要原料,由于相对分子质量高,玻璃化温度低,与增粘树脂相容性好,故制得的压敏胶持粘力很好,低温

性能也好,快粘性和粘合力都比较好,主要缺点是耐老化较差。丙烯酸酯压敏胶主要是由丙烯酸酯单体共聚而成,透明性、内聚强度和粘合性能均好,尤其是对极性被粘物表央和

多孔表面有良限的粘合性能,耐老化性极佳。

热塑性弹性体压敏胶主要成分是苯乙烯系弹性体SIS和SBS,制得的溶剂型压敏胶高跑龙套含量低粘度,内聚强度高,剥离强度大。因分子结构中含有双键故不耐老化,但经氧化后

耐老化性能会有很大改善。

有机硅压敏胶以硅橡胶和硅树脂为主要成分,耐高低温性能非常好,对聚烯烃和氟聚合物

有良好的粘合性能。

二、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对压敏胶的各种性能都有很大影响,当减小压敏胶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可以降低本体粘度,有利于对被粘物表面的湿润,从而提高界面粘合力。但相对分子质量过低时,内聚强度差,剥离时胶层易发生内聚破坏。增大相对分子质量可以提高内聚力,但相对分子质量过大又会阻碍分散和湿润。因此,压敏胶的相对分子质量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获得良好的粘合性能。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也有较大影响,一般较宽相对分子质量

分布的压敏胶则有较好的粘合性能。

三、玻璃化温度影响

玻璃化温度Tg对压敏胶的性能影响很大,Tg不同的压敏胶其室温下本体粘度和平共处弹性模量增大,剥离强度降低,会失去压敏性,Tg过低,内聚强度低,会产生剥离破坏,因此,压敏胶粘剂的Tg必须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一般为-20~600C。

热塑性弹体压敏胶组成与配合

热塑性弹性体是1963年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型合成橡胶,具有热塑性塑料的呆溶性和热加工性,不需化学交联室温下就有硫化橡胶的弹性。因此,又称为第3代橡胶。比较典型的热塑性弹性体是A-B-A嵌段共聚物,是由苯乙烯(St)、二烯烃(D)、苯乙烯(St)三元共聚而成,简称为SDS。具体的品种有SBS和SIS等,它独特结构使其不经塑炼便可在某些有机溶剂中,同时在高温下又有较低的熔融粘度。通过添加与聚苯乙烯(PS)、聚丁二烯(PB)和聚异戊二烯(PI)相容性不同的成分来制备性能不同的压敏胶。由于PB和PI段中存在不饱和键,还可用接枝共聚的方法进行改性。热塑性弹性体压敏胶主要有溶剂型压敏胶和

热熔压敏胶两大类。

组成与配合

热塑性弹性体压敏胶是由SBS、SIS、增粘树脂、软化剂、防老剂、着色剂等组成,只有各

组分配合适当,才能制得性能优异的压敏胶。

一、SBS和SIS

SBS为苯乙烯-丁二烯三元嵌段共聚物,SIS为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三元嵌段共聚物,都具有橡胶和塑料的双重特性,来源容易、价格适中,非常适宜用作压敏胶粘剂的弹性体

组分。

SBS按其结构可分为线型和星型两类,线型结构相对分子质量较低,溶解性好,但内聚强度不足;星型结构相对分子质量较高,内聚强度较大,但熔融温度高。因此,制造压敏胶粘剂应当选用线型结构的SBS。苯乙烯(St)与丁二烯(Bd)相对含量之比对性能有较大影响,St/Bd大,粘度变小,粘合力大,但弹性和耐寒较差;St/Bd小,粘度增大,弹性增加,但粘接强度和耐热性降低。作为压敏胶用的SBS一般选用St/Bd为30/70。

SIS为不相容的两相结构,PS分散到聚异戊二烯连续相中,起到“硫化”和补强作用。结构中存在着聚异戊二烯嵌段,具有多个甲基侧链,粘合力较强,比SBS更适宜制造压敏胶,尤其是热熔压敏胶。SIS的玻璃化温度为Tg1-550C,Tg21000C,弹性大,不耐老化,耐水、醇、弱酸、弱碱。酯类、酮类、芳香、烃类化合物能使SIS溶解或溶胀。

二、增粘树脂

热塑性弹性体SIS本身并没有初粘性,必须加入增粘树脂才具有压敏性能。压敏胶性能优劣的关键是胶粘剂的粘弹性,增粘剂的作用主要是赋予压敏胶必要的粘性,由于热塑性弹性体具有两相聚集态结构,选用增粘树脂时必须考虑它与弹性体两相的相容性。与热塑性弹性体中橡胶相(PB、PI)相容的增粘树脂有松香和松香脂、萜烯树脂、C5石油树脂等,赋予压敏胶的粘性,与塑料相(PS)相容的增粘树脂有古马隆树脂、芳烃石油树脂、PS树脂等,可改善压敏胶的内聚力。还有一些与两相都相容的增粘树脂,如高软化点的萜烯酚醛树脂、低软化点的芳烃石油树脂。酚醛树脂则与热塑性弹性体的两相都不相容。

加入增粘树脂与SBS、SIS混合后,由扭辫分析(TBA)测得两相的玻璃化温度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压敏胶粘剂和性能。萜烯树脂使PB相的Tg有较大提高,PS相的Tg略有降低;松香树脂对PB相的Tg影响较大,而对PS相的Tg影响较小;C5石油树脂PB相Tg提高较小,

但PS相的Tg变化很大;芳烃石油树脂(C9)与两相相容性不很高,对Tg影响都不大。

萜烯树脂体系性能最佳,具有较好的快粘性和剥离强度,且有较适中的持粘性。C9石油树

脂的综合性能最差。

热塑性弹性体为两相不同的结构,除了选用萜烯树脂为主增粘树脂,最好还要加入适当量的其他增粘树脂,以调节压敏胶的综合性能。这种采用混合增粘树脂的方法,则会获得性

能更好的压敏胶粘剂。

增粘树脂的用量一般与热塑性弹性体等量或稍多,诚言随着增粘树脂的用量增加,压敏胶的剥离强度提高,当剥离强度达到峰值之后,增粘树脂再增加反而会场使剥离强度急剧下

降。

PMA (Propylene Glycol Monomethyl Ether Acetate),中文名称:丙二醇甲醚醋酸酯.

丙二醇甲醚醋酸是一种良好的化工工业用溶剂。

1、做纤维素溶剂时,可用于乙基纤维素、硝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

2、做高聚物溶剂,可用于聚苯乙烯、聚醋酸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氨酯、醇酸树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石油树脂、酚醛树脂等;

3、做橡胶溶剂,可用于天然胶、氯丁胶、乙丙胶、丁腈胶、丁苯胶等;

4、做天然大分子物溶剂,可用于各种油脂、蜡、胶和松香。

5、涂料工业中,丙二醇醚醋酸酯广泛用作溶剂,几乎所有的纤维和树脂的清漆和乳胶都可采用,在一般溶剂中,如二甲苯、混合芳烃中加入少量(10%-15%),可提高成品油漆的一般性能,如降低挥发速率,提高流平性,增加平滑性,使涂膜平整,且富有光泽。

6、皮革工业中作为鞣剂的溶剂,可提高皮革的柔软性和保持良好的色泽。

7、印刷行业中是印刷油墨的优良剂。

丙烯酸行业分析报告文案

丙烯酸行业分析报告卫星石化

目录 一、丙烯酸龙头着力打造功能性材料一体化丙烯产业链 (4) 二、高吸水性树脂(SAP)进口替代空间大 (6) 1、卫生用品是SAP需求的主要拉动力量 (6) 2、我国是全球SAP最具成长潜力的市场 (10) (1)婴儿纸尿布需求旺盛、将受益二胎政策调整 (11) (2)成人失禁用品的市场潜力更大 (15) (3)妇女卫生用品稳步增长 (16) 3、公司将率先突破SAP规模化生产,进口替代空间大 (17) 三、丙烯酸及酯已处于周期底部,今年有望有所回暖 (19) 1、全球丙烯酸及酯平稳增长 (19) 2、我国丙烯酸需求仍将保持15%左右快速增长 (22) 3、丙烯酸行情处于周期底部,今年有望有所回暖 (25) 四、丙烷脱氢投产将打通“丙烯-丙烯酸-SAP”完整产业链 (28) 1、丙烯来源将更加多元化 (28) (1)深度催化裂化 (30) (2)低碳烯烃裂解 (31) (3)烯烃歧化制丙烯 (32) (4)煤化工——甲醇制丙烯 (33) (5)丙烷脱氢(PDH)制丙烯 (33) 2、丙烷脱氢(PDH)成为第三大丙烯生产路线 (34) 3、美国丙烷相对富余有利于降低丙烷成本 (36) 4、国内第一批投产丙烷脱氢项目,实现丙烯酸原料自给 (40)

五、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43)

一、丙烯酸龙头着力打造功能性材料一体化丙烯产业链 公司是由浙江卫星丙烯酸制造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 年1 月A 股上市;专业从事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颜料中间体、丙烯酸酯高分子乳液、高吸水性树脂(SAP)及其他丙烯酸酯下游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杨卫东、杨亚珍夫妇。 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友联化工已形成年产丙烯酸16 万吨、丙烯酸酯15 万吨、丙烯酸酯高分子乳液11 万吨、甲基丙烯酸1.80 万吨、有机颜料中间体3.1 万吨的设计生产能力。公司丙烯酸及酯产能跻身全球前十大生产商行列,居国内并列第三位;高分子乳液、颜料中间体和甲基丙烯酸均居各自行业前列。公司已经建立了以丙烯为原料生产丙烯酸及酯、下游高分子乳液和高吸水性树脂材料,以及甲基丙烯酸、颜料中间体的主营业务架构;5 月下半月,公司3 万吨SAP (超吸水性树脂,婴儿用尿不湿的核心原料)将建成投产,公司有望在国内率先突破大规模生产SAP 的瓶颈。 今年年底,32 万吨丙烯酸、30 万吨丙烯酸酯项目将建成投产,公司丙烯酸总产能将达到48 万吨、成为国内第二大丙烯酸及酯生产商(仅次于江苏裕廊化工)。今年底明年初,45 万吨PDH(丙烷脱氢)将建成投产,公司将成为国内第一批建成丙烷脱氢项目的公司,并将打通“丙烷-丙烯-丙烯酸-SAP/丙烯酸酯” 完整的C3 一体化产业链,成为国内第一家具备全产业链的丙烯链功能性高分子材料

世界丙烯酸市场概况及其进出口竞争分析(doc 7页)

世界丙烯酸市场概况及其进出口竞争分析(doc 7页)

世界丙烯酸市场概况及进出口竞争分析 世界产需概述 2005年世界丙烯酸总产能约为406.7万t/a,其中美国为131.3万t/a,占世界总产能的32.3%,是最大的丙烯酸生产国;德国和日本分别为58.5万t/a、52.0万t/a,分别占世界总产能的14.4%和12.8%。 2005年,我国丙烯酸产能扩至56.4万t/a,已占世界总产能的13.9%,成为第四大生产国。巴斯夫、罗门哈斯、阿科玛、陶氏化学、日本触媒和我国台湾的台塑公司是全球主要的丙烯酸生产商,见表1。 近几年,世界丙烯酸衍生物尤其是高吸水性树脂需求的强劲增长,拉动丙烯酸产业扩能加剧,主要生产商纷纷扩能或新建生产装置,这在我国表现尤甚。2005年扬子-巴斯夫有限公司的16万t/a丙烯酸

装置投产,江苏裕廊化工有限公司2005年产能翻番达到8万t/a,使全国丙烯酸产能达到44.7万t/a。据报道,2005年我国丙烯酸产量达到37.3万t,比2004年增加20.3万t。2006年,我国将有台塑丙烯酸酯(宁波)有限公司、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和浙江卫星丙烯酸有限公司3套合计产能为28万t/a的项目投产,此外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也计划新建丙烯酸装置,这些装置投产后我国丙烯酸产能将严重过剩。 丙烯酸主要用于生产丙烯酸酯和高吸水性树脂,基于丙烯酸的产品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涂料和颜料、纺织品、胶粘剂和高吸水性树脂。美国约53%的丙烯酸用于生产丙烯酸酯,30%用于生产高吸水性树脂,其他领域约占17%。在西欧,32%的丙烯酸用于生产丙烯酸酯,49%用于生产高吸水性树脂,其他领域占19%。在日本,多达59%的丙烯酸用于高吸水性树脂的生产,丙烯酸酯约占31%,其他领域占10%。在我国,50%以上的丙烯酸用于丙烯酸酯的生产,约14%用于高吸水性树脂。 进口市场 1.进口总量 2000年世界可统计的丙烯酸及其盐进口总量达55.6万t,进口额为4.52亿美元。近年来全球丙烯酸及其盐年进口量一直维持在50万~60万t的水平,2004年进口量为53万t,2005年为61万t,进口金额为9亿美元。2005年进口量在万吨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4个,合计进口量达47.1万t,占世界总量的77.2%;进口量在3万t

最新塑料材质知识大全

PS塑料 (聚苯乙烯) 英文名称:Polystyrene 比重:1.05克/立方厘米成型收缩率:0.6-0.8% 成型温度:170-250℃干燥条件:--- PMMA塑料(有机玻璃) (聚甲基丙烯酸甲脂) 英文名称:Polymethyl Methacrylate 比重:1.18克/立方厘米成型收缩率:0.5-0.7% 成型温度:160-230℃干燥条件:70-90℃4小时

POM塑料 (聚甲醛) 英文名称:Polyoxymethylene(Polyformaldehyde) 比重:1.41-1.43克/立方厘米成型收缩率:1.2-3.0% 成型温度:170-200℃干燥条件:80-90℃2小时 PP塑料 (聚丙烯) 英文名称:Polypropylene 比重:0.9-0.91克/立方厘米成型收缩率:1.0-2.5% 成型温度:160-220℃干燥条件:--- PE塑料 (聚乙烯) 英文名称:Polyethylene 比重:0.94-0.96克/立方厘米成型收缩率:1.5-3.6% 成型温度:140-220℃干燥条件:---

聚氯乙烯PVC 英文名称:Poly(Vinyl Chloride) 比重:1.38克/立方厘米成型收缩率:0.6-1.5% 成型温度:160-190℃干燥条件:--- PA塑料(尼龙) (聚酰胺) 英文名称:Polyamide 比重:PA6-1.14克/立方厘米PA66-1.15克/立方厘米PA1010-1.05克/立方厘米成型收缩率:PA6-0.8-2.5%PA66-1.5-2.2%成型温度:220-300℃干燥条件:100-110℃12小时 PC塑料 (聚碳酸脂)

2013年丙烯酸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丙烯酸行业 分析报告 卫星石化 2013年5月

目录 一、丙烯酸龙头着力打造功能性材料一体化丙烯产业链 (3) 二、高吸水性树脂(SAP)进口替代空间大 (5) 1、卫生用品是SAP需求的主要拉动力量 (5) 2、我国是全球SAP最具成长潜力的市场 (9) (1)婴儿纸尿布需求旺盛、将受益二胎政策调整 (10) (2)成人失禁用品的市场潜力更大 (14) (3)妇女卫生用品稳步增长 (15) 3、公司将率先突破SAP规模化生产,进口替代空间大 (16) 三、丙烯酸及酯已处于周期底部,今年有望有所回暖 (18) 1、全球丙烯酸及酯平稳增长 (18) 2、我国丙烯酸需求仍将保持15%左右快速增长 (21) 3、丙烯酸行情处于周期底部,今年有望有所回暖 (24) 四、丙烷脱氢投产将打通“丙烯-丙烯酸-SAP”完整产业链 (27) 1、丙烯来源将更加多元化 (27) (1)深度催化裂化 (29) (2)低碳烯烃裂解 (30) (3)烯烃歧化制丙烯 (31) (4)煤化工——甲醇制丙烯 (32) (5)丙烷脱氢(PDH)制丙烯 (32) 2、丙烷脱氢(PDH)成为第三大丙烯生产路线 (33) 3、美国丙烷相对富余有利于降低丙烷成本 (35) 4、国内第一批投产丙烷脱氢项目,实现丙烯酸原料自给 (38) 五、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42)

一、丙烯酸龙头着力打造功能性材料一体化丙烯产业链 公司是由浙江卫星丙烯酸制造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 年1 月A 股上市;专业从事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颜料中间体、丙烯酸酯高分子乳液、高吸水性树脂(SAP)及其他丙烯酸酯下游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杨卫东、杨亚珍夫妇。 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友联化工已形成年产丙烯酸16 万吨、丙烯酸酯15 万吨、丙烯酸酯高分子乳液11 万吨、甲基丙烯酸1.80 万吨、有机颜料中间体3.1 万吨的设计生产能力。公司丙烯酸及酯产能跻身全球前十大生产商行列,居国内并列第三位;高分子乳液、颜料中间体和甲基丙烯酸均居各自行业前列。公司已经建立了以丙烯为原料生产丙烯酸及酯、下游高分子乳液和高吸水性树脂材料,以及甲基丙烯酸、颜料中间体的主营业务架构;5 月下半月,公司3 万吨SAP (超吸水性树脂,婴儿用尿不湿的核心原料)将建成投产,公司有望在国内率先突破大规模生产SAP 的瓶颈。 今年年底,32 万吨丙烯酸、30 万吨丙烯酸酯项目将建成投产,公司丙烯酸总产能将达到48 万吨、成为国内第二大丙烯酸及酯生产商(仅次于江苏裕廊化工)。今年底明年初,45 万吨PDH(丙烷脱氢)将建成投产,公司将成为国内第一批建成丙烷脱氢项目的公司,并将打通“丙烷-丙烯-丙烯酸-SAP/丙烯酸酯” 完整的C3 一体化产业链,成为国内第一家具备全产业链的丙烯链功能性高分子材料供应

丙烯酸的原料与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丙烯酸的原料与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7.1 丙烯酸原料供应与市场概况 丙烯酸主要原料是丙烯。 7.1.1 丙烯生产企业 国内丙烯生产企业见下表。 表7.1 2010年我国丙烯主要生产企业生产能力表 单位:万吨/年

国内丙烯扩建企业见下表。 表7.2 2011-2013年我国部分丙烯新/扩建项目表 7.1.1 丙烯供需情况 丙烯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由于国内乙烯及大型炼油项目受国家政策控制,小炼油企业的原油炼制还需要向国家申请指标,致使国内丙烯生产被高度垄断,再加上两大集团丙烯下游产品种类丰富,配套产品能力与丙烯产能相当,极少有丙烯可以外供,所以许多下游企业所需丙烯需要从国外进口。表面看来,近几年我国每年仅需进口几十万吨的丙烯来满足国内需求,约占国内表观消费量的3%左右,基本处于供求平衡的局面,但事实上国内丙烯供需缺口巨大,每年除进口少量丙烯单体以外,还有大量进口PP、丙烯腈、环氧丙烷等下游衍生物。 近几年来我国丙烯供需情况见下表和图。 表7.3 2002-2010年我国丙烯产、供、需平衡表 单位:万吨/年

…… 图7.1 2009年丙烯消费结构图 7.2 丙烯酸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丙烯酸上游原料是丙烯,由炼厂和乙烯裂解装置得到。下游主要用于丙烯酸酯和其他聚酯。丙烯酸在工业上主要用来生产丙烯酸酯类(树脂),占丙烯酸总消费量的60%左右,应用于建筑、造纸、皮革、纺织、塑料加工、包装材料、日用化工、水处理、采油、冶金等领域。丙烯酸在精细化工领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用丙烯酸生产的聚丙烯和丙烯酸共聚物,被用作分散剂、絮凝剂和增稠剂等。 图7.2 丙烯酸上下游产业链 内容摘自六鉴化工咨询()发布《丙烯酸市场与投资报告》

丙烯酸树脂类药用辅料的分类、结构性能与合成研究概况

丙烯酸树脂类药用辅料的分类、结构 性能及合成研究概况 迈特兴华制药厂 建国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丙烯酸树脂药用辅料的分类、结构与性能;综述合成研究概况,展望了丙烯酸树脂药用辅料合成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丙烯酸树脂;分类;结构;合成研究 药用辅料的丙烯酸树脂是一类由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及它们的酯如:甲酯、乙酯等)以本体(一种单体)聚合,或者与甲基丙烯酸(或它的酯如:甲酯、乙酯、二甲胺基乙酯等)以二种单体(二元)或以三种单体(三元)按一定比例共聚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合成反应可以用下列通式表示: R (或R 1或R 2或R 3 )+R 1 (或R 2或R 3或R 4 丙烯酸树脂 R =丙烯酸 R 1 =甲基丙烯酸 R 2 = 丙烯酸酯类 R 3 = 甲基丙烯酸酯类 R 4 = 其它酯类 本体聚合:R=R 1=R 2=R 3 =R 4 二元聚合:R 、R 1、R 2、R 3 、R 4中任意二种R 共聚 三元聚合:R 、R 1、R 2、R 3 、R 4中任意三种R 共聚 该类化合物在体不降解,安全无毒,由于其结构特点,可以使药物按预期设 计或在胃或在肠溶出;并可以用于缓(控)释制剂(1)(2);更有可能以此类辅料将 药物制成靶向制剂(3)(4)。因此,在药剂中应用日益广泛。本文试以“分类”、“结构与性能”、“合成研究概况”等三方面作一概述。 1 分类 1.1 按制造原料(单体)分类 1.1.1 本体聚合而形成 即自身聚合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部分被中和的聚丙烯酸”(国际特品公司NP600、NP700、NP800)

1.1.2 二元聚合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酸树脂l (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丁酯35;65共聚物)、聚丙烯酸树脂Ⅱ(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1:1)共聚物)、聚丙烯酸树脂Ⅲ(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1:2)共聚物)、Eudragit(尤特奇)NE 30D (丙烯酸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2:1)共聚物)、尤特奇L 100—55(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乙酯(1:1)共聚物)等等。 1.1.3 三元聚合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酸树脂lV (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1:2:1)共聚物)、聚甲丙烯酸铵酯Ⅰ(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氯化三甲胺基乙酯(1:2:0.2)共聚物)、聚甲丙烯酸铵酯Ⅱ(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氯化三甲胺基乙酯(1:2:0.1)共聚物)、尤特奇FS 30D (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1:1:1)共聚物)等等。 1.1.4与其它高分子混合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本类丙烯酸树脂是在共聚(合成反应)完成以后加入其它高分子药用辅料而形成的产品。如: 尤特奇RD 100(聚甲丙烯酸铵酯Ⅰ和羟甲基纤维素钠(9:1)混合物)、 1.2 按丙烯酸树脂的溶解性能分类 1.2.1 pH 依赖型丙烯酸树脂 本类丙烯酸树脂只在特定的pH 条件下溶解而释放药物如:聚丙烯酸树脂lV 溶于pH<5的胃液;是胃溶性药物的良好辅料。而聚丙烯酸树脂l 、尤特奇L 100—55、聚丙烯酸树脂Ⅱ、聚丙烯酸树脂Ⅲ、尤特奇FS 30D 等等溶于pH>7以上肠液。是肠溶性药物的良好辅料。 1.2.2 非pH 依赖型丙烯酸树脂 本类丙烯酸树脂不溶于水,在任何pH 条件下都不溶解如:尤特奇NE 30D 。是缓(控)释制剂的良好辅料。 1.2.3 渗透型丙烯酸树脂 本类丙烯酸树脂不溶于水,但是遇水能溶胀,形成微小的水分子通道,如: 聚甲丙烯酸铵酯Ⅰ、聚甲丙烯酸铵酯Ⅱ,广泛用于缓(控)释制剂的膜包衣技术。 2结构与性能 2.1 含酸性基团的丙烯酸树脂(阴离子型、肠溶型丙烯酸树脂) 酸性基团为:-COOH - 如:

丙烯酸市场调查

丙烯酸市场调查分析 一、丙烯酸性质和用途 丙烯酸又称为乙烯基甲酸,是最简单的不饱和羧酸,由一个乙烯基和一个羧基组成。目前丙烯酸的生产主要是通过丙烯氧化法生产。主要用途:1、制造各类丙烯酸酯,丙烯酸甲酯、乙酯、丁酯、羟乙酯等丙烯酸酯类常用于涂料、光固化材料等等领域。2、用于生产合成树脂、合成纤维、高吸水性树脂等等产品。目前丙烯酸甲、乙酯等通用的丙烯酸酯是丙烯酸下游最大应用领域,2018年用量占比超过58%,高吸水性树脂近几年增长最快的领域,目前占比已经超过 22.30%,相比于2017年占比提升了约0.5%个百分点。 二、丙烯酸生产工艺及技术来源 1、生产工艺 工艺一丙烯氧化法 (1)丙烯氧化生产丙烯醛 CH2=CHCH3+O2→CH2=CHCHO+H2O+340.8kJ/mol (2)丙烯醛氧化生产丙烯酸 CH2=CHCHO+1/2O2→CH2=CHCOOH+254.1KJ/mol 目前,世界范围内,丙烯酸生产工艺技术基本都采用了丙烯氧化法。 工艺二醋酸甲醛法 醋酸与甲醛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羟醛缩合反应生成丙烯酸。 主反应:CH3COOH+HCHO→CH2=CHCOOH+H2O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与美国 Celanese 公司已合作开发出适合工业化的醋酸甲醛法合成丙烯酸催化剂及生产工艺,目前尚无工业化装置。 二、技术来源 国内丙烯酸龙头——卫星石化自有技术 江苏裕廊化工48万吨/年中石油兰州化工研究院 扬子巴斯夫35万吨/年德国巴斯夫技术 宁波台塑32万吨/年日本触媒技术 万华化学30万吨/年吉林设计院

上海华谊23万吨/年自有技术 三、丙烯酸产能与发展 1、全球产能 2011-2015年为丙烯酸产能的快速扩张期,全球产能从2011年的530.3万吨/年快速扩至2015年的756.6万吨/年,年均复合增速达9.3%。由于前期的快速扩张带来行业产能的严重过剩,厂商盈利空间收窄,导致后续新增产能显著减少。2016-2017年产能增速均在2%以下。 2017年全球丙烯酸产能规模约为788.1万吨/年,主要分布在中国、北美以及欧洲等地区。 2017年全球丙烯酸总消费量大约为566.4万吨,同比增长4.9%,随着下游涂料、胶粘剂以及SAP等应用的不断增长,预计丙烯酸全球需求仍将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且未来亚太地区将成为丙烯酸需求的主要增长点,而中国和印度的需求总量就达到该地区的70%左右。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粗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生产国。 2、国内产能与发展现状 从2005年起,我国丙烯酸行业迅速发展,产能快速增长,尤其是2014年、2015年是丙烯酸装置建成投产高峰年,生产厂家增至17家,共新增155万吨产能(2014年、2015年分别增长89万吨、66万吨)。高速扩张的产能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竞争,开工率也迅速走低,行业进入产能过剩的状态,新增的生产装置减少。2016年全国丙烯酸产能289万吨,比2015年减少21万吨。2017年国内只有上海华谊丙烯酸一期的16万吨/年装置投产,2018年底有山东诺尔8万吨与江苏三木16万吨装置投产,产能达到329万吨。2018年我国丙烯酸产量约为213.2万吨,产能利用率约为64.8%。2019年山东恒正一期6万吨/年丙烯酸装置、江苏三木泰兴16万吨/年丙烯酸装置、上海华谊新材料有限公司位于漕泾地区的二期16万吨/年丙烯酸装置相继投产,截止2019年底国内粗丙烯酸总产能近370万吨,较2018年新增38万吨产能,增幅为12%。拟建产能包括浙江卫星丙烯酸扩能项目、广西华谊钦州项目、山东恒正二期装置以及河北冀春集团的丙烯酸及酯项目亦存投产计划,未来丙烯酸的产能过剩局面仍将继续加重。 目前国内丙烯酸酯企业整体开工率下降。据资料显示丙烯酸丁酯开工率为

塑料材质知识大全

PS 塑料 (聚苯乙烯) 英文名称:Polystyrene 比重:1、05克/立方厘米 成型收缩率:0、6-0、8% 成型温 度: 170-250℃ 干燥条件:--- PMMA 塑料(有机玻璃) (聚甲基丙烯酸甲脂) 英文名称:Polymethyl Methacrylate 比重:1、18克/立方厘米 成型收缩率:0、5-0、7% 成型温 度:160-230℃ 干燥条件:70-90℃ 4小时

POM 塑料 (聚甲醛) 英文名称:Polyoxymethylene(Polyformaldehyde) 比重:1、41-1、43克/立方厘米 成型收缩率:1、2-3、0% 成型温 度:170-200℃ 干燥条件:80-90℃ 2小时 PP 塑料 (聚丙烯) 英文名称:Polypropylene 比重:0、9-0、91克/立方厘米 成型收缩率:1、0-2、5% 成型温 度:160-220℃ 干燥条件:--- PE 塑料 (聚乙烯) 英文名称:Polyethylene 比重:0、94-0、96克/立方厘米 成型收缩率: 1、5-3、6% 成型温度:140-220℃ 干燥条件:---

聚氯乙烯PVC 英文名称:Poly(Vinyl Chloride) 比重:1、38克/立方厘米成型收缩率:0、6-1、5% 成型温度:160-190℃干燥条件:--- PA塑料(尼龙) (聚酰胺) 英文名称:Polyamide 比重:PA6-1、14克/立方厘米PA66-1、15克/立方厘米PA1010-1、05克/立方厘米成型收缩率:PA6-0、8-2、5%PA66-1、5-2、2%成型温度:220-300℃干燥条件:100-110℃ 12小时 PC塑料 (聚碳酸脂) 英文名称:Polycarbonate 比重:1、18-1、20克/立方厘米成型收缩率:0、5-0、8% 成型温

2021丙烯酸行业现状及前景趋势

2021年丙烯酸行业市场 调研报告

目录 1.丙烯酸行业现状 (4) 1.1丙烯酸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4) 1.2丙烯酸市场规模分析 (6) 2.丙烯酸行业前景趋势 (7) 2.1国家政策及法规扶持产业发展 (7) 2.2下游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7) 2.3行业技术水平提升推动行业发展 (8) 2.4环保型新材料成为主流 (8) 2.5应用领域拓宽 (9) 2.6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 (9) 2.7呈现集群化分布 (9) 3.丙烯酸行业存在的问题 (10) 3.1供应链整合度低 (11) 3.2基础工作薄弱 (11) 3.3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1) 4.丙烯酸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3) 4.1丙烯酸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3) 4.2丙烯酸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3) 4.3丙烯酸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3) 4.4丙烯酸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4)

5.丙烯酸行业竞争分析 (15) 5.1丙烯酸行业竞争分析 (15) 5.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15) 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16) 5.1.3潜在进入者分析 (16) 5.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17) 5.2中国丙烯酸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17) 5.3中国丙烯酸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17) 6.丙烯酸产业投资分析 (18) 6.1中国丙烯酸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18) 6.2中国丙烯酸行业投资风险 (19) 6.3中国丙烯酸行业投资收益 (19)

1.丙烯酸行业现状 1.1丙烯酸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丙烯酸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及合成树脂单体,是聚合速度非常快的乙烯类单体。是最简单的不饱和羧酸,由一个乙烯基和一个羧基组成。纯的丙烯酸是无色澄清液体,带有特征的刺激性气味。它可与水、醇、醚和氯仿互溶,是由从炼油厂得到的丙烯制备的。大多数用以制造丙烯酸甲酯、乙酯、丁酯、羟乙酯等丙烯酸酯类。丙烯酸及丙烯酸酯可以均聚及共聚,其聚合物用于合成树脂、合成纤维、高吸水性树脂、建材、涂料等工业部门。丙烯酸是重要的有机原料及合成树脂单体,主要由丙烯氧化制备而成,其下游用途广泛。丙烯酸可用于制备丙烯酸酯,主要种类有丙烯酸甲酯、乙酯、丁酯等,终端应用在胶粘剂、涂料等领域;此外丙烯酸精制后可以得到精酸,其下游SAP也是近年来新兴的消费领域。

丙烯酸树脂

第五章丙烯酸树脂 第一节概述 以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及苯乙烯等乙烯基类单体为主要原料合成的共聚物称为丙烯酸树脂,以其为成膜基料的涂料称作丙烯酸树脂涂料。该类涂料具有色浅、保色、保光、耐候、耐腐蚀和耐污染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机械、电子、家具、建筑、皮革涂饰、造纸、印染、木材加工、工业塑料及日用品的涂饰。近年来,国内外丙烯酸烯树脂涂料的发展很快,目前已占涂料的1/3以上,因此,丙烯酸树脂在涂料成膜树脂中居于重要地位。 从组成上分,丙烯酸烯树脂包括纯丙树脂、苯丙树脂、硅丙树脂、醋丙树脂、氟丙树脂、叔丙(叔碳酸酯-丙烯酸酯)树脂等。从涂料剂型上分,主要有溶剂型涂料、水性涂料、高固体组份涂料和粉末涂料。其中水性丙烯酸烯树脂涂料的研制和应用始于50年代,70年代初得到了迅速发展,与传统的溶剂型涂料相比,水性涂料具有价格低、使用安全,节省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和公害等优点,因而已成为当前涂料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涂料用丙烯酸树脂也经常按其成膜特性分为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和热固性丙烯酸树脂。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其成膜主要靠溶剂或分散介质(常为水)挥发使大分子或大分子颗粒聚集融合成膜,成膜过程中没有化学反应发生,为单组分体系,施工方便,但涂膜的耐溶剂性较差;热固性丙烯酸树脂也称为反应交联型树脂,其成膜过程中伴有几个组分可反应基团的交联反应,因此涂膜具有网状结构,因此其耐溶剂性、耐化学品性好,适合于制备防腐涂料。 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开发丙烯酸烯树脂涂料,在80年代和90年代,北京、吉林和上海分别引进三套丙烯酸及其酯类生产装置,极大促进了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和丙烯酸烯树脂涂料工业的发展。 第二节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丙烯酸类及甲基丙烯酸类单体是合成丙烯酸树脂的重要单体。该类单体品种多,用途广,活性适中,可均聚也可与其它许多单体共聚。此外,常用的非丙烯酸单体有:苯乙烯、丙烯睛、醋酸乙烯酯、氯乙烯、二乙烯基苯、乙(丁)二醇二丙烯酸酯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单体尤其是功能单体曾出不穷,而且价格不断下降,推动了丙烯酸树脂的性能提高和价格降低。比较重要的功能单体有:有机硅单体,叔碳酸酯类单体(Veova 10,V eova 9, Veova11),氟单体(包括烯类氟单体:三氟氯乙烯、偏二

丙烯酸酯类树脂的合成工艺进展

丙烯酸酯类树脂的合成工艺进展 1215511121 12精细化工(1)班 摘要:自1843年Joseph Redtenbacher 首先发现丙烯酸单体以来,人们一直对这类具有活性的有机化合物不断地从结构与性能上进行探讨,合成各类的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是由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及其它烯属单体共聚制成的树脂,通过选用不同的树脂结构、不同的配方、生产工艺及溶剂组成,可合成不同类型、不同性能和不同应用场合的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根据结构和成膜机理的差异又可分为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和热固性丙烯酸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的生产方式主要有本体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 关键词:丙烯酸酯类树脂,合成工艺,进展 1.丙烯酸类树脂的合成工艺 1.1丙烯酸类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 丙烯酸类树脂复合材料是含丙烯酸类树脂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互穿网络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而引起了各地科学家的重视,暨南大学的将笃孝【1】等人以甲基丙烯酸丁酯和聚氧硅烷为主要原料,制备了聚丙烯酸酯/聚氧硅烷互穿网络阻尼材料。并用院子力显微镜对聚丙烯酸酯/聚氧硅烷互穿网络阻尼材料的微相结构观察表明,聚丙烯酸酯/聚氧硅烷互穿网络阻尼材料的微相结构的阻尼性能,有效的互传和一定程度的微相分离,才使材料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 原位插层聚合法聚合制备聚合物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是近年来研究最多的。鲍艳【2】等人采用原位插层聚合法成功制备了PMAA/MMT和P(MMA-AL/MMT)两种纳米复合材料。所制备的两种纳米复合材料均为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热性能较相应的聚合物提高了20℃左右,应用结果表明另种纳米复合材料均具有鞣制性能,其应用性能较显影聚合物有所提高。 1.2丙烯酸类树脂微球的制备 反应性凝胶是一种分子内交联,表面或者内部带有一定火星集团的大分子, 由于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流变性能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涂料与软了、、石油开采等方面。微凝胶最常用的制备方法是乳液聚合和溶液聚合。张静【3】等采用疏水性较强的带有长脂肪链的丙烯酸单体进行共聚,利用分散合成聚合法合成了带有不同反应性基团的丙烯酸酯类微凝胶。张静等人还发现当丙烯酸十六酯用量为30mol%~40mol%,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的用量为5mol%时可得到平均微径为25nm左右的微凝胶颗粒。 熊圣东【4】等人通过微博辐射分散聚合制备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但分散聚合物微球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性强,表面反应能力高等特异性。在环境保护、生物医学、胶体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熊圣东等以乙醇/水位分散介质,在微博辐射下制得了微径为250nm~400nm的PMMA微球,其研究表明,当分散介质中乙醇的质量分数位40%~50%时能得到稳定的聚合物微球。随着聚合反应前期微博功率的增加,微球的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先变小后变大。随着AIBN浓度的增加,微球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先变窄后变宽。微球半径大小和粒径分布都岁PVP浓度的增大而减少。 1.3含氟丙烯酸类树脂的制备 氟化丙烯酸酯聚合物中的C-F键键能大(460J/mol),稳定性很高,螺旋状排列的氟原子对碳珠帘起到很好的“屏蔽保护”作用,有效地防止了碳原子和贪恋的暴露,使得氟化丙烯酸酯聚合物具有优异的耐后行,耐腐蚀性,耐化学戒指等性能。【5】

丙烯酸及酯行业分析报告2011

丙烯酸及酯行业分析 报告 2011年12月

目录 一、行业监管体制和相关行业政策 (4)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4) 2、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5) (1)行业相关的主要法规和政策 (5) (2)上述主要法规和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6) 二、行业概况 (7) 1、丙烯酸及酯产品简介 (7) 2、丙烯酸及酯形成的产业链 (7) 3、行业发展历程 (9) 三、行业市场情况 (11) 1、世界丙烯酸及酯市场概况 (11) (1)全球丙烯酸及酯行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 (11) (2)全球丙烯酸及酯行业的集中度较高 (12) 2、我国丙烯酸及酯市场概况 (13) (1)行业市场集中度高、竞争格局稳定 (13) (2)行业产量持续快速增长 (14) (3)行业需求持续旺盛 (15) (4)行业国际竞争力逐年增强 (16) (5)影响行业供求的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 (17) (6)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19) 四、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20) 1、丙烯酸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特点 (20) 2、丙烯酸酯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特点 (21) 3、丙烯酸及酯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 (22) 五、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22) 1、原材料供应 (23)

2、技术壁垒 (24) 3、资金壁垒 (24) 4、环保和政策壁垒 (25) 六、国内行业发展的特点 (25) 1、行业经营特点 (25) 2、行业的周期性 (25) 3、行业的区域性 (26) 4、行业的季节性 (27) 七、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7) 1、有利因素 (27) (1)下游行业市场需求旺盛 (27) (2)出口前景看好 (28) (3)技术研发的后发优势 (28) (4)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29) 2、不利因素 (29) (1)资源、能源的制约 (29) (2)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30) (3)环保压力不断增大 (30) 八、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系 (31) 1、上游丙烯、醇类行业与丙烯酸及酯行业的关联性及其影响 (31) 2、下游产业与丙烯酸及酯行业的关联性及其影响 (32) (1)丙烯酸高分子乳液行业 (32) (2)SAP行业 (32) (3)其他行业 (33)

最新丙烯酸及辛醇产业链

丙烯酸及辛醇产业链

一、丙烯酸产业链(总的产能165.7万t/a左右) 下游产业 ●通用丙烯酸酯(产能为106万t/a)→丙烯酸丁酯 (产量:67.7t/a)→有机合成中间体、粘合剂、乳化剂、涂料 丙烯酸异辛酯(6.4t/a)→有机合成、粘结剂和涂料工业等 丙烯酸甲酯(9.5t/a)→有机合成中间体、橡胶、医药、皮革、造纸、粘合剂等 丙烯酸乙酯(12.4t/a)→丙烯酸乙酯-氯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 丙烯酸乙酯-乙烯共聚物 涂料的防护液、皮革工业等 ●特种丙烯酸酯(产能为10万t/a)→含羟基单体→丙烯酸己内酯 1,4-环己烷二甲醇单丙烯酸酯 2-羟-3-苯氧基丙基丙烯酸酯 三羟甲基丙烷二丙烯酸酯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双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单官能度单体→苄基丙烯酸 异癸基丙烯酸酯 十三烷基丙烯酸酯 双官能度单体→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聚丁二醇二丙烯酸酯 三官能度单体→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 多官能度单体→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 ●高吸水性树脂(SAP)(产能为21.8万t/a) 简介:高吸水性树脂(SAR)又称高吸水性聚合物(SAP)是一种含有羧基、羟基等亲水性基团并具有一定的交联度的水 溶胀型高分子聚合物。他不溶于水,也不容于有机溶剂,却有着奇特的吸水性能和保水能力,同时又具备高分子材料的优点。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量大,可达自身数量的数百倍甚至上千倍,吸水速度可在数秒内生成凝胶,并且保水性强,即使 在受热、加压条件下也不易失水。对光、热、酸碱的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 用途:高吸水性树脂(SAP)是一种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它具有优异的吸水、保水功能,可用于加工妇女卫生巾、婴 幼儿纸尿布,用作农业、园林、苗木移植用保水剂等,还可用作土木建筑工程中淤泥干燥剂,室内空气芳香剂,蔬菜,水果,纸烟的保鲜剂、防霉剂、其他工业领域的油水分离剂、阻燃剂、防水剂、防潮剂、固化剂以及吸水后体积膨胀的儿童 玩具等。高纯度丙烯酸是生产SAP的主要原料,近几年,需求量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洗涤剂(产能为1.0万t/a)、助剂→聚丙烯酸(PAA)(产能为4.7万t/a)→阻垢分散剂 聚丙烯酸(盐)→聚丙烯酸钠(PAAS)

丙烯酸精制工艺流程

1 工艺过程 1.1 生产工艺原理 本岗位负责将丙烯酸前岗位送来的约48﹪(wt)的丙烯酸水溶液经脱水、醋酸和重组份后精制成99.5(wt)的高纯度丙烯酸产品。 1.2 生产工艺流程叙述 1.2.1 轻组分分馏系统 2T‐201 (粗丙烯酸罐) 中的丙烯酸水溶液由2P‐201A∕B (丙烯酸加料泵) 送至2C‐210 (轻组分分馏塔) 第15块板。在此,用FC‐2032 和FC‐2031 调节控制加料量。 2C‐210 为板式塔,内有17块塔板,上层为填料。 在2C‐210 内,通过共沸蒸馏的方法把水和醋酸从丙烯酸中分离出去。所用的共沸剂是甲苯。 水、醋酸和甲苯经减压蒸馏作为共沸物从2C‐210 塔顶蒸出,蒸出物经2E‐212 (2C‐210 塔顶冷凝器) 被CTW 部分冷凝,冷凝液流入2D‐211 (2C‐210 塔受槽),未凝气体进入2E‐213 (2C‐210 塔排放气冷凝器)被CTW 进一步冷凝,冷凝液也流入2D‐211 ,从2E‐213 出来的不凝气体通过水环真空泵2P‐216A∕B (2C‐210 真空泵) 经2PD‐216 ( 2P‐216放空罐回收槽)经2E‐216 ( 2P‐216气体冷凝器) 不凝气体排往废气焚烧系统(U‐600)。在此,用PC‐2002 调节循环气量来控制2D‐211 气相压力。 2D‐211 内被隔板分为两个区:水相区和甲苯区。流入的冷凝液在水相区分层,上层的甲苯向甲苯区溢流。甲苯区内的甲苯由2P‐211A∕B (2C‐210 塔甲苯回流泵) 送出,一路用2FC‐2003 调节控制从2C‐210 回流入塔内;另一路用LC‐2003 调节送往2T ‐202 (甲苯罐) 的甲苯量来控制甲苯区的液位为50﹪。水相区内的水由2P‐212A∕B (2C ‐210 塔顶回流泵) 送出,一路经2E‐215 (2P‐216 工作水冷却器) 被CWA 冷却后去2P‐216A∕B ,作为工作水使用;另一路用2LC‐2002 和2FC‐2004 串级调节去2T‐601 (废水罐) 的流量来控制水相区的界面为50﹪。 塔底液是含有少量醋酸的丙烯酸液体。一部分由2P‐213A∕B (2C‐210 塔底再沸器泵) 打入再沸器2E‐211 (2C‐210 再沸器) 进行强制循环,2E‐211 采用LLP 加热,用TC‐2001 和FC‐2002 串级调节加入的LLP 量来控制塔底温度。另一部分由2P‐210A∕B (2C‐210塔底泵) 送往2C‐220 (醋酸塔) 塔顶进一步脱醋酸,在此,用LC‐2001 和FC‐2001 串级调节送出量来控制塔底液位为50﹪。 为防止聚合,采取了一下措施: (1) 通过2FG‐203 向塔内加IA ,加入量为15m3∕h。 (2) 在第17块板中加入由2P‐215 (阻聚剂加料泵) 送来的定量阻聚剂,由FI‐2020 显示。

丙烯酸树脂基础知识

丙烯酸树脂基础知识 丙烯酸树脂是由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几其它烯属单体共聚制成的树脂,通过选用不同的树脂结构、不同的配方、生产工艺及溶剂组成,可合成不同类型、不同性能和不同应用场合的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根据结构和成膜机理的差异又可分为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和热固性丙烯酸树脂。 热固性丙烯酸树脂是指在结构中带有一定的官能团,在制漆时通过和加入的氨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等中的官能团反应形成网状结构,热固性树脂一般相对分子量较低。热固性丙烯酸涂料有优异的丰满度、光泽、硬度、耐溶剂性、耐侯性、在高温烘烤时不变色、不返黄。最重要的应用是和氨基树脂配合制成氨基-丙烯酸烤漆,目前在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卷钢等产品上应用十分广泛。 按生产的方式分类可以分为: 1、乳液聚合: 是通过单体、引发剂及其反应溶剂一起反应聚合而成,一般所成树脂为固体含量为50%的树脂溶液,其一般反应用的溶为苯类(甲苯或是二甲苯)、酯类(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一般是单一或是混合。固乳液型的丙烯酸树脂一般会因溶剂的选择不同而使产品性能不一样。一般玻璃化温度较低,因为是用不带甲基的丙烯酸酯下去反应。该类型的树脂可以有较高的固含量,可达到80%,可做高固体分涂料。 2、悬浮聚合: 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生产工艺,是做为生产固体树脂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固体丙烯酸树脂一般都采用带甲基的丙烯酸酯的反应聚合。不带甲基的丙烯酸酯在反应滏中聚合反应不易控制,容易发粘而至爆锅。工艺流程是将单体、引发剂、助剂投入反应斧中然后放入蒸溜水反应。在一定时间和温度反应后再水洗,然后再烘干过滤等。其产品的生产控制较为严格,如在中间的哪一个环节做得不到位,其出来的产品就会有一定的影响,体现在颜色上面和分子量的差别。

丙烯酸树脂分类详解

丙烯酸树脂分类详解) 油性液状丙烯酸树脂一、油性丙烯酸树脂(油性固体丙烯酸树脂/这类树脂是经乳液聚合反应而成30-80%油性液状丙烯酸树脂指树脂固含量为的丙烯酸树脂,A以上时!就称为:高固体分丙烯酸树脂,这的含有有机溶剂的丙烯酸树脂,而当因含量在大于60% 类树脂粘度低!低VOC含量!也就是我们涂料行业通常在 应用上面说当固含量是在50%左右的,有热塑性和热固性丙烯酸树脂,的单组 分和双组分。 1、单组分涂料一般也叫自干型的涂料,也就是以热塑性丙烯酸树脂为成膜物的涂料。、热固性丙烯酸树脂一般配上氨基树脂时,因两者之间的氨基和羟基反应,按理说应算是双组分2度以上,涂料用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烤漆,一般应用在金属上面用的烤漆,一般烤的温度在100 这类应用是最为古老,最为早的,生活中常可看到。,再加入其它料,也就成为涂料行业中、热固性丙烯酸树脂一般配用固化剂(一般是异氰酸酯)3、固化剂、稀释剂了,这类性能较热塑性丙烯酸树所说的双组分涂料了,既有主剂(丙烯酸树脂)脂为稳定,且性能也较为优越。(普通油性热塑性固体丙烯酸树脂/特殊功能油性固体丙烯酸树脂)B油性固体丙烯酸树脂:固体丙烯酸树脂,现在市面上主要的还是以热塑性固体丙烯酸树脂为主!这类热塑性固体丙烯酸树脂,也叫溶剂型固体丙烯酸树脂。因为他们一般都是溶于溶剂的,如苯类、酯类、酮类、氯化类、醚类、醇类等!根据合成的不同溶解性就有不同!甲基丙烯酸BMA,也就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固体丙烯酸树脂,最通常用到的牌号一般都是由MMA丁酯等合成。因带甲基的丙烯酸酯单合成的单体玻璃化温度较高!树脂的性能一般都是由生产工时!它的硬度就会很高!也就我们常艺中单体的配方原料性能而决定的!当所合成单体全用MMA说的压克力、有机玻璃了!但此类树脂不易做为涂料上面使用!一般应用于塑料板材上面!普通以不同比例进配方中合成不同指标性能的固体丙烯酸树脂!、BMA的固体丙烯酸树脂一般就是由MMA度之间!分子量由其它合成助剂 取决!这之间!软化点也在150-200通常的玻璃化温度在50-100类树脂在应用上面是最普遍的,液体的热塑性丙烯酸树脂有应用到的!它一般也都应用得到!只是有些达不到液体性能的效果。在用途上可应用很广,比如: 1、普通油性热塑性固体丙烯酸树脂用途:、最为通用型牌号为2013最早的固体丙烯酸树脂是由英国ICI旗下的公司研发出来并投入市场的!,此二种型号为油溶性的丙烯酸树脂,可应用于各种塑料涂料、金属涂料、且应用于印刷油2016墨等多种涂料,多且应用于高档油墨上面!经调整过的型号欲有其它的功效!比如耐汽油、高光、高硬度等!再经市场投放后又研发了其它的应用于,比如皮革上面用的,再后来的较难附着的铝旗下的几家公司分家!就有原主体公司(现中国地区ICI材、陶瓷、玻璃等底材上面应用!后因的该树脂事业部!另几家也就是很有名的公司捷利康公司!ICI名为英国路彩特公司)继承了原的牌号产品指标基本上相同! 举此类树脂最常应用的几种地方:其主要的牌号与ICI 丝网印刷油墨:各种普通塑料底材涂料及油墨:金属船舶涂料:纸张木材涂料:及原料单体的不同很多。分子量在35000-80000160一般玻璃化温度在50-80度,软化点在左右,越高故它的硬度也就越高,成品也就越容都决定了它的应用!比如玻璃化温度,就一般而言,TG易脆;TG越低它的柔韧性就越好,成品也就更易于应用到底材为软质的材料上面。而软化点一般而言在自干型涂料中是够耐常温度的,但一些要

中国丙烯酸产能现状及竞争格局

中国丙烯酸产能现状及竞争格局 2017 年中国丙烯酸产能情况 从2005 年起,我国丙烯酸行业迅速发展,产能快速增长,尤其是2014 年、2015 年是丙烯酸装置建成投产高峰年,生产厂家增至17 家,共新增155 万吨产能(2014 年、2015 年分别增长89 万吨、66 万吨),其中扩能企业有江苏裕廊、浙江卫星、扬子-巴斯夫、塑宁波等原有企业,还有新进入企业山东宏信化工、福建滨海化工、万洲石化、万华化学(600309)等。并且,除了新进入企业投产为一期项目,产能在10 万吨以下外,其他企业新增产能规模较大。 截至2016 年,我国丙烯酸的有效产能约295 万吨/年左右,占全球产能的36%。具体来看,2016 年国内丙烯酸行业未有新增产能,反而出现产能萎缩现象,相比2015 年减少了45 万吨/年左右,厂家通过控产的方式来调控市场供需来达到市场平衡。 整体来看,整个行业经过前几年的高速扩张后,产能利用率严重下 滑,2016 年开工率仅维持在50%左右的水平。2017 年国内也仅有华谊丙烯酸一期的16 万吨/年装置在一季度投产,考虑到其关停的老装置,实际上2017 年国内丙烯酸产能将维持在2016 年的水平,行业通过控制产能规模来维持盈利的模式未变。 从产量来看,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丙烯酸产量增长迅速,1998 年我国丙烯酸产量为10.46 万吨,2010 年达到了102.86 万吨,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3.28%。 2009-2015 年我国丙烯酸行业产能从114 万吨增加至340.2 万吨,期间复合增速达20%,产能高速扩张导致丙烯酸行业产能利用率下滑严重,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