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出现的问题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出现的问题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出现的问题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出现的问题分析

第33卷 第4期

2009年12月

黑龙江环境通报

Heil ongjiang Envir on mental Journal

Vol 133No 14Dec 2009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出现的问题分析

马 彪(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6)

摘 要:环评中公众参与的产生、发展,公众参与应遵循的过程,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63X (2009)04-0050-03

Ana lysis on Proble m s of Publi c Parti c i pa ti on i n Env i ronm en t a l I m pact A ssess m en t

Ma B iao (Envir on mental Pr otecti on Sciences I nstitute of Hei L ongjiang Pr ovince,Harbin 151000)Abstract:The paper discusses on f or mati on,devel opment and p r ocess of public partici pati on in envir on mental i m pact assess ment,puts for ward p r oble m s of public partici pati on in E I A 1Key words:Public partici pati on;Envir on mental i m pact assess ment

收稿日期:2009-09-25

第一作者简介:马彪(1964-),男,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化学系,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科学研究工作。

1 公众参与的产生、发展111 公众参与的概念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建设项目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同公众之间建立的一种双向交流,其目的是使项目能被公众充分认可,并提高项目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它特别强调的是,项目各方同公众之间联系、交流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具体地说,让与建设项目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广大公众、团体参与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引导他们从个人切身利益和公众利益出发,发表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和他们主要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对直接受工程影响的地区进行社会调查和公众意见征询,将公众意愿反映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提请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在实施中予以足够重视,减少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负面社会环境影响,从而提高本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促进工程建设发挥长远的效益。112 公众参与的产生与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公众参与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也在此后逐步形

成。20世纪7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已

经到了让公众忍无可忍的地步,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首先爆发了环境主义运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空前高涨,很快就形成了大规模的公众参与。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逐步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此后,众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先后建立了适合各自国情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969年,美国在将环境影响评价纳入《国家环境政策法》时就已开始注意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听取受影响者的意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78年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程序中也提出

了公众参与的内容;1981年10月,世界银行也将公众参与作为它的一项政策予以实施,并将其写入《工作运行指令》中;1993年3月,亚洲开发银行也提出了公众参与方面的要求,在里约热内卢会议上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将公众参与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公众参与概念已深入人心。公众参与越来越被认为是许多环境政策起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都在通过地方政府和社区团体来鼓励推动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衡量环境民主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公众参

5

与环境保护管理的程度。我国是1973年开始引入环境影响评价概念的,并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逐步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但当时并未引入公众参与的概念,到1991年在实施亚行提供赠款的环境影响评价培训项目时才首次提出了公众参与问题。此后,公众参与就逐步成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一个热点问题。1993年,由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应设有专门章节予以表述”“公众参与工作可在评价大纲编制和审查、报告书审查阶段进行”。1996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此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等单项法中也规定了公众参与方面的内容。将于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一条和第二十一条对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并将其法律化。

2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基本要求

211 公开环境信息

(1)建设单位采用便于公众知悉的方式,分二次向公众公开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并征求公众意见,期限不得少于10d。

①第一次:在《建设项目环境分类管理名录》规定的环境敏感区建设的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后7d内,向公众公告项目概况、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公众联系方式等信息;如在当地的广播、电视、报纸及政府网站等方式上发布信息公告

②第二次:建设单位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应当在报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前,通过当地政府地网站向公众公告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等,同时在特定场所及在政府网站上设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简本的链接提供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简本。

(2)征求公众意见

建设单位应当在发布信息公告、公开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简本后,采取调查公众意见、咨询专家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公众意见。被征求意见的公众必须包括受建设项目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代表。建设单位通过适当方式,向提出意见的公众反馈意见处理情况。

公众可以在有关信息公开后,以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或者按照有关公告要求的其他方式,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负责审批或者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书面意见。建设单位对公众意见未采纳应附具说明。

3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311 环境信息公开不充分

公众获取有关建设项目的信息量简单、含糊,或者片面宣传,使公众只了解到该项目带来的好处,而对其带来的环境危害介绍的很少。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内容过于专业,不利于理解。一般信息公开方式选择在相关网站发布信息公告,公众的上网率不是很高,同时公众也不知在那个网站公布信息,只在接受问卷调查的时才对项目有简单了解,导致公众对项目不了解或对项目的有关信息掌握的不够准确,提不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不能明确表达个人观点。

312 征求意见流于形式

被征求意见公众的选择没有明确界定,受影响较大的公众群体往往被遗漏了,不注重参与对象的代表性,使得项目对环境的真实影响不能反馈,影响了公众参与的广泛性和有效性。

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主要为两种基本参与方式:问卷调查和听证会。相对而言,通过新闻媒介、报纸、互联网等方式进行公众参与的则很少,而主动以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实施主题提出书面意见的少之又少,公众意见反馈的渠道不畅通。而调查问卷的内容设置不够全面,专业性过强,调查问题针对性差,对每一个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都用这张表进行公众参与调查,使公众参与的针对性差,无法给公众有力的指导,公众无法准确地回答调查问题,这势必会导

15

致公众调查结果的偏颇。

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把公众参与章节当作陪衬内容,大多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公众调查统计结果中没有反对人数的比例,即使有,也无反对的具体意见。即使公众有意见,对决策本身也没有影响,这样往往使公众参与流于形式。

公众参结果不能在媒体及公开场合公布,公众不清楚他们提出的意见究竟如何落实,尤其是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如何落实,作为公众参与监督机制的环境影响评价后参与根本就没有,公众参与应有的作用无法发挥出来。

4 现存问题分析和探讨

411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有效的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第一步骤和先决条件。采取各种为公众易于获取的渠道发布信息,使更多的公众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信息公开可以通过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以及新闻发布会等形式进行。在公众居住地周围张贴布告是公众了解建设项目环境信息的首选方式,其次是广播、电视。

412 有效的参与形式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参与对象。对象选取时,在范围、人数及背景确定等方面力求合理。受调查的直接受影响的人群应占绝大多数,至少应不低于受调查总人数的70%,非直接受影响人群的意见因没有受到利益的扭曲而更趋真实,他们的意愿也不容忽视。

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强调项目各方同公众之间联系和交流的重要性,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公众参与形式,使公众的意见得到真实全面的表达。电话热线、意见箱、电子信箱以及社会调查等形式易于操作实施。

对那些对环境影响明显、环境敏感性大、公众反应强烈的建设项目,应该召开座谈会、公众意见听证会、公众监督评议会等,面对面听取公众的意见,直接回答公众的提问,记录公众的合理化建议。开展专家访谈,征求专家对于项目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治理措施的意见,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

对公众意见进行总结与归纳,客观、真实地体现公众群体的意见,以保证公众参与意见的客观公正。对公众意见所作的处理的说明,不仅写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还应向公众公开,以便公众监督,使公众知晓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是否得到公正客观的反映。同时对反馈信息合理处理也能增强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丽珍,马兰,刘年丰1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现状及其改进建议,云南环境科学,2005,24(增)1

〔2〕李文,马友华,胡宏祥,项磊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的探索与思考,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4)1

〔3〕程子君等,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不足及原因探析,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8)1

〔4〕张传秀,宋晓铭,浅析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化工环保, 2003,(5)1

25

环评公众参与调查表

公众参与调查表(意见征询) 填表说明: 1. 本表是为了了解居民的环保意识,请你们从长期居住在本地区对环境质量的直观感觉出 发,对本项目建设的利弊做出判断,为决策提供依据。 2. 征询表中提供答案的问题,请选择您认为最合适或您意见相近的答案。 3. 征询表中未提供答案的题,请您填上您对本项目的意见。 4. 本表发放范围为本项目厂址周围居民、单位职工或团体、组织或政府人员。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文化程度 联系方式 工作单位(所在村庄) 项目概况: 公司简介: 本项工程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有:(1)项目施工期的施工机械噪声、施工废水、施工扬尘和建筑垃圾等排放对周围造成的环境问题。(2)项目运营期产生废气、废水、固废和机械噪声环境问题。其中粉尘由集尘器收集,锅炉燃烧天然气,通过采取环保措施后废气排放将会对周围大气产生影响较少,锅炉排污水回用于厂区道路洒水,职工生活污水经地埋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于厂区道路绿化洒水,剩余排入祁太退水渠。废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可以做到达标排放。固体废物均得到合理处置,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针对项目生产过程中的各环境影响因素,本工程将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治理,最终使各项环境影响因素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1.您对本项目生产运营情况的了解程度: A.比较了解 B.一般了解 C.不太了解 ( ) 2.您认为本企业生产对您生活影响较大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A.空气 B.水体 C.噪声 D.固体废物 ( ) 3.您认为近年来经济开发区因为企业大量增加是否带来了以下环境污染状况: A.地表植被迅速减少 B.空气质量变差 C.农作物产量减少 D 其它 ( ) 4.您对该项目建设最关注的问题是: A.环境保护 B.就业机会 C.促进经济发展 D.其它 ( ) 5.您认为该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应当注意的问题是: A.废气污染 B.废水污染 C.生态环境破坏 D.其它 ( ) 6.您对本项目建设所持态度: A.积极支持 B.无所谓 C.反对 ( ) 原因是什么? 7.您对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何意见与建议?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 0 某工业园区拟建生产能力3.0×107m/a的纺织印染项目。生产过程包括织造、染色、印花、后续工序,其中染色工序含碱减量处理单元,年生产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生产。按工程方案,项目新鲜水用量1600t/d,染色工序重复用水量l65t/d,冷却水重复用水量240t/d,此外,生产工艺废水处理后部分回用生产工序。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特点见表1。现拟订两个废水处理、回用方案。方案1拟将各工序废水混合处理,其中部分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恰好满足项目用水需求),其余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见下图。方案2拟对废水特性进行分质处理,部分废水深度处理后回用,难以回用的废水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纺织品定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车间屋顶上6个呈矩形分布排气口排放,距地面8m,项目所在地声环境属于3类功能区,南侧厂界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昼间60.0dB(A),夜间56.0dB(A),经预测,项目对工厂南侧厂界噪声贡献值为54.1dB(A)。 (注:《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3类区标准为:昼间65dB(A),夜间55dB(A)。) 表l 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及特点 【问题】 1 如果该项目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废水COD cr限值为500mg/L,方案1的COD cr 去除率至少应达到多少? 2 按方案1确定的废水回用量,计算该项目水重复利用率。

3 对适宜回用的生产废水,提出废水分质处理、回用方案(框架),并使项目能满足印染企业水重复利用率35%以上的要求。 4 给出定型车间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所需要的源参数。 5 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评价南侧厂界噪声达标情况,说明理由。 5 某矿区位于内蒙古锡林浩特盟,矿区煤炭资源分布面积广,煤层赋存稳定,资源十分丰富,是适宜露天和井工开采的特大型煤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矿区东西长40km,南北宽35km,规划面积960km2,均衡生产服务年限为100年。境界内地质储量19669Mt,主采煤层平均厚度10.65m,其中露天开采储量14160Mt,井工开采储量5509Mt,另外还有后备区1070Mt,暂未利用储量1703Mt。为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当地拟定该矿区开发的规划,包括井田划分方案,煤炭洗选及加工转化规划,矿区地面设施规划(矿井及选煤厂、附属企业、铁路专用线、瓦斯电厂、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等),矿区给、排水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该矿区内目前已有一座露天矿在生产。区内只有一条河流流过,矿区地处中纬度的西风带,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草原面积占97.3%,森林覆盖率1.23%。多年来,由于干旱、大风、过牧等因素的影响,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沙化、退化草场所占比例扩展到64%。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连续遭受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有的地方连续两年寸草不生。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问题】 6 列出该规划环评的主要保护目标。 7 列出该规划环评的主要评价内容。 8 列出该评价的重点。 9 应从哪几方面进行矿区总体规划的合理性论证? 10 矿区内河流己无环境容量,应如何利用污废水? 10 某大城市拟建一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填埋量为300万t,填埋厚度为25m,主要设施有: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导排系统以及覆盖和封场系统。按工程计划,该填埋场2011年1月投入使用。该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预计为120t/d。拟将渗滤液送至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

环评案例分析2015

案例分析2015 第一题某高速公路工程于2009年取得环评批复,2010年3月开工建设,2012年9月建成通车试营运。路线全长160km,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00km/h,路基宽26m,设互通立交6处,特大桥1座,大中小桥若干;服务区4处,收费站6处,养护工区2处。试营运期日平均交通量约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交通量的68%,建设单位委托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环评文件载明:路线在Q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某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实验区内路段长限制在5km之内;实验区内全路段应采取隔声和阻光措施;沿线有声环境敏感点13处(居民点12处和S学校),S学校建筑物为平房,与路肩水平距离30m,应在路肩设置长度不少于180m的声屏障;养护工区、收费站、服务区污水均应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 初步调查表明:工程路线略有调整,实际穿越Q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路段长度为4.5km,全路段建有声屏障(非透明)或密植林带等隔声阻光设施;沿线声环境敏感点11处,相比环评阶段减少2处居民点;S学校建筑物与路肩实际水平距离40m,高差未变,周边地形开阔,路肩处建有长度为180m的直立型声屏障;服务区等附属设施均建有污水处理系统,排水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设计。 【问题】 对于Q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对于居民点,声环境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为确定声屏障对S学校的降噪量,应如何布设监测点位? 4.按初步调查结果,污水处理系统能否通过环保验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对于Q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调查线路穿越自然保护区的具体位置(或明确出入点桩号)及穿越保护区的功能区,并附线路穿越保护区位置图。 (2)调查该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并附功能区划图。 (3)调查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重点保护鸟类的种类、种群、分布、保护级别及其生态学(或生物学)特征,栖息地条件(或植被类型、水域条件等)。 (4)调查工程建设及运行对自然保护区结构、功能及重点保护鸟类造成的实际影响。 (5)调查工程采取的声屏障与密植林带等隔声阻光措施的具体情况及其有效性(或是否满足环评及批复的要求)。 2.对于居民点,声环境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1)调查10处居民点的规模、人口分布、与公路的空间位置关系(方位、距离、高差)并附图。 (2)调查该地区的主要气象特征: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等。 (3)明确各居民点所处声功能区,调查各居民点的声环境质量现状。 (4)调查工程对沿线受影响居民点采取的降噪措施情况。 (5)选择有代表性的与公路不同距离的居民点进行昼夜监测。 (6)根据监测结果(或对不同距离内或处于不同功能区居民点的监测结果)的分析,对超标敏感点提出进一步采取措施的要求。 3.(1)为确定声屏障对S学校的降噪量,应该在S学校教学楼前1.0m处布点,注意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说明格式要求环境部模板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说明 格式要求 1 概述 建设单位组织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整体情况概述。 2 首次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情况 2.1 公开内容及日期 说明公开主要内容及日期,分析是否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要求(确定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日期一般以委托函或合同载明日期为准)。 2.2 公开方式 2.2.1 网络 载体选取符合性分析,网络公示时间、网址及截图。 如同时还采用了其他方式,予以说明。 2.3 公众意见情况 公众提出意见情况,包括数量、形式等。 3 征求意见稿公示情况 3.1 公示内容及时限 说明公示主要内容及时限,分析是否符合《办法》要求(征求意见稿应是主要内容基本完成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3.2 公示方式 3.2.1 网络 载体选取的符合性分析,网络公示时间、网址及截图等。

3.2.2 报纸 载体选取的符合性分析,报纸名称、日期及照片。 3.2.3 张贴 张贴区域选取的符合性分析,张贴的时间、地点及照片。 如同时还采用了其他方式,予以说明。 3.3查阅情况 说明查阅场所设置情况、查阅情况。 3.4公众提出意见情况 公众在征求意见期间提出意见情况,包括数量、形式等。 4其他公众参与情况 说明是否采取了深度公众参与,论证合理性。 4.1 公众座谈会、听证会、专家论证会等情况 若采用公众座谈会方式开展深度公众参与的,应说明公众代表选取原则和过程,会上相关情况等,附座谈会纪要。 若采用听证会方式开展深度公众参与的,应说明听证会筹备及召开情况,附听证笔录。 若采用专家论证会方式开展深度公众参与的,应说明专家选取原则和过程,列席论证会的公众选取原则和过程,会上相关情况等,附专家论证意见。 4.2 其他公众参与情况 如采取了请求地方人民政府加强协调指导等其他方式的公众参与,说明相关情况。 4.3宣传科普情况 若采取了科普宣传措施的,说明相关情况。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卷34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卷34 (总分78,考试时间90分钟) 1. 某工业园区拟建生产能力3.0×107m/a的纺织印染项目。生产过程包括织造、染色、印花、后续工序,其中染色工序含碱减量处理单元,年生产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生产。按工程方案,项目新鲜水用量1600t/d,染色工序重复用水量l65t/d,冷却水重复用水量240t /d,此外,生产工艺废水处理后部分回用生产工序。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特点见表1。现拟订两个废水处理、回用方案。方案1拟将各工序废水混合处理,其中部分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恰好满足项目用水需求),其余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见下图。方案2拟对废水特性进行分质处理,部分废水深度处理后回用,难以回用的废水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纺织品定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车间屋顶上6个呈矩形分布排气口排放,距地面8m,项目所在地声环境属于3类功能区,南侧厂界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昼间60.0dB(A),夜间56.0dB(A),经预测,项目对工厂南侧厂界噪声贡献值为54.1dB(A)。(注:《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3类区标准为:昼间65dB(A),夜间55dB(A)。) 表l 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及特点【问题】 1. 如果该项目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废水CODcr限值为500mg/L,方案1的CODcr去除率至少应达到多少? 2. 按方案1确定的废水回用量,计算该项目水重复利用率。

3. 对适宜回用的生产废水,提出废水分质处理、回用方案(框架),并使项目能满足印染企业水重复利用率35%以上的要求。 4. 给出定型车间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所需要的源参数。 5. 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评价南侧厂界噪声达标情况,说明理由。 某矿区位于内蒙古锡林浩特盟,矿区煤炭资源分布面积广,煤层赋存稳定,资源十分丰富,是适宜露天和井工开采的特大型煤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矿区东西长40km,南北宽35km,规划面积960km2,均衡生产服务年限为100年。境界内地质储量19669Mt,主采煤层平均厚度10.65m,其中露天开采储量14160Mt,井工开采储量5509Mt,另外还有后备区1070Mt,暂未利用储量1703Mt。为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当地拟定该矿区开发的规划,包括井田划分方案,煤炭洗选及加工转化规划,矿区地面设施规划(矿井及选煤厂、附属企业、铁路专用线、瓦斯电厂、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等),矿区给、排水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该矿区内目前已有一座露天矿在生产。区内只有一条河流流过,矿区地处中纬度的西风带,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草原面积占97.3%,森林覆盖率1.23%。多年来,由于干旱、大风、过牧等因素的影响,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沙化、退化草场所占比例扩展到64%。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连续遭受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有的地方连续两年寸草不生。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问题】 6. 列出该规划环评的主要保护目标。 7. 列出该规划环评的主要评价内容。 8. 列出该评价的重点。 9. 应从哪几方面进行矿区总体规划的合理性论证? 10. 矿区内河流己无环境容量,应如何利用污废水? 某大城市拟建一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填埋量为300万t,填埋厚度为25m,主要设施有: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导排系统以及覆盖和封场系统。按工程计划,该填埋场2011年1月投入使用。该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预计为120t/d。拟将渗滤液送至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为30000t/d,目前日处理量为23000t/d。拟选厂址特点见表1。表l拟选厂址特点【问题】 11. 该填埋场选址和所建设施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12. 该填埋场可选用何种防渗衬层? 13. 可以进入该垃圾填埋场的垃圾为哪种垃圾? 14. 该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式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15. 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A市拟新建一座规模为处理能力10万t/d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该项目建成后将收集该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其中工业废水占40%。拟建工程分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程)和污水处理厂相配套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截流干管、中途提升泵站等设施,该污水处理厂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厂厂址目前为旱地,不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污泥经压缩、脱水、干化处理后送该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受纳水体为B

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公众参与调查问卷

表16-1 公众参与调查表 注:表中的每项内容均为必填内容,如有空填内容我们在汇总时均认为是反对意见;在收回问卷后我们会对其中20%的人进行回访、核实。为了您的环境权益请认真回答,谢谢您的参与和配合!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姓名: 联系方式(电话): 通讯地址: 调查内容(请在下列适合您的选项或符合您意见选项的字母上划√,每个问题只选一项): 1、您的年龄 A18岁以下 B18-35岁 C36-60岁 D60岁以上 2、您的文化程度 A 初中以下 B 高中或中专 C 大学以上 3、您的职业 A 工人 B 农民 C 教师 D 商人 E 科技工作者 F 学生 G 机关工作者 4、您的年收入 A 无收入 B3000元以下 C3000-10000元 D10000元以上 5、您的居住地 A 厂址周围1000米范围内居民 B 厂址周围1000米范围外居民 6、您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A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B 群众团体、学术团体成员 C 居委会、村委会成员 D 普通群众、工作人员 公众对该项目的看法 1、您在调查前是否知道该项目? A 知道 B 不知道 2、您对该项目区周围的环境质量状况是否满意? A 满意 B 基本满意 C 不满意 3、您最关心的环境污染问题? A 空气 B 河流 C 地下水 D 噪声 4、您认为项目所在区域空气环境质量如何? A 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5、您认为项目所在区域河流水质状况如何? A 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6、您对该项目产生的噪声是否能够接受? A 接受 B 基本接受 C 不接受 7、根据您掌握的情况,认为该项目对环境质量造成的危害/影响如何? A 严重 B 较大 C 一般 D 较小 E 不清楚 8、如果该工程采取了有效治理措施使各污染物达标排放,您是否同意该项目的建设? A 同意 B 不同意 您对该项目环保方面有何建议和要求? 您对环保部门审批该项目有何建议和要求?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第一章

习题 1.简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参考答案: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2.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原则。 参考答案: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内容的书面表现形式,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技术文件。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过程中应遵循下列原则: (1)环境影响报告书应该全面、客观、公正,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评价内容较多的报告书,其重点评价项目可另外编写分项报告书;主要的技术问题另外编写专题报告书。 (2)文字简洁、准确,图表清晰,论点明确,典型项目或比较复杂的项目,应有主报告和分报告(或附件),主报告应简明扼要,分报告把专题报告、计算依据列入。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根据环境和工程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进行编写。 3.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1)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总体结构应符合国家环评技术导则的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 (2)基础数据可靠。若不同来源的同一参数出现不同时应进行核实。 (3)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 (4)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不能带有感情色彩。 (5)表达准确,篇幅合理 (6)署名符合要求 4.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点。 参考答案: (一)按照现状调查及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点 1.总论 2.建设项目概况 3.环境概况 4.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技术论证 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 8.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9.结论 10.附件、附图及参考文献 (二)按照环境要素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点 1)总论;

环评报告公众参与影响分析

15 公众参与 15.1 公众参与的目的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是项目建设方或环评单位同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可提高项目的环境合理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从而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因此,《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必须要进行公众参与调查。 本工程作为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工程,污染物成分比较简单,污染程度较轻,但必须让工程所在地周围群众对建设项目类型、地点、工程规模、污染物排放及工程拟采取的环保治理措施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提出相应的要求,将其具体体现在公众参与的结论中,同时落实到具体的环评工作中,以确保工程建设中采取的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及工程不会对当地居民和周围环境的长远利益受到影响,为项目的下一步实施提供决策依据。这就是此次建设单位开展公众参与的目的。 15.2 公众参与的方式和内容 15.2.1 公开环境信息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28号文《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第七条“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采用便于公众知悉的方式,向公众公开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课题组成员配合企业于2010年5月20日—6月5日将建设项目的有关情况及环境影响评价的情况向项目所在地周围村庄居民进行公示。 2010年11月19日-2011年1月6日企业在山西省环境保护网进行了本项目的环境信息公示(公示号为030262)。 15.2.1.1一期公示表 1)公示时间 一期公示表张贴时间为2010年5月20日—6月5日。 2)公示内容 (1)建设项目的名称及概要;

水库环评报告书公众参与(官昌)

第十章公众参与 10.1 调查目的 官昌水库是供水、灌溉、发电的综合项目,公众参与是协调和评判建设项目对社会影响、环境影响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使公众充分地了解项目的建设情况及发表他们自已的意见和看法,并反馈到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使可能受到影响的公众或团体的利益得到考虑和补偿,使项目建设过程更趋于完善和合理,从而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的综合和长远效益。同时公众参与过程也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 因此,为了了解社会各界对官昌水库工程建设的了解、认识和要求,让更多公众参与官昌水库工程的建设,广泛听取公众在各方面提出的良好建议和宝贵意见,本评价特设公众参与调查项目。 10.2 调查方式和内容 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和官昌水库周围公众的文化水平、生活方式,调查方法采取深入拟建工程附近的外洋、马坂、溪口等村、七都乡政府、蕉城区及与工程相关的的林业、水、电部门,说明调查内容,向公众发放官昌水库工程《公众参与调查表》,征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听取公众意见,最后经整理统计,进行归纳分析。 本次“公众参与”调查内容主要是针对拟建工程建设对社会、公众影响比较敏感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消息普及率及对工程建设的支持率; (2)工程建设对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3)工程建设在施工期及营运期对环境影响; (4)工程建设对公众利益的影响类型以及公众的基本态度; (5).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选址意见;

(6).工程建设对环保影响,公众对建设方提出要求和建议。 10.3 调查表回收情况及填表人简况 本次在官昌水库周围乡村、林场及有关单位、居民区随机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50份,回收有效调查表41份。被调查者的年龄在20~60岁间,职业有农民、村干部、居民、教师、以及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其中女性占14.7%。具体情况详见表10.1。 表10.1 公众参与调查组成因素统计 10.4 调查结果及统计分析 10.4.1公众对拟建项目了解、支持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官昌水库工程的建设消息普及率达到97.5%。出于对水库建设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考虑,有90%的被调查公众都对官昌水库的建设持支持态度,80.5%的被调查公众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选址认为是合适的,这对工程的顺利实施是非常有利的。在下阶段的设计及工程建设中,仍应进一步加强宣传,不仅要让公众了解本工程的投资、建设基本情况,还要将工程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暴露给公众,这不但有助于公众提出有针对性、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和建议,还可以获得公众的体谅和支持,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公众对拟建的官昌水库了解情况见表10.2。 表10.2 公众对拟建项目了解、支持程度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集锦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集锦 案例一电厂 H省拟在L县新建2X1000MW超超临界凝汽式燃煤发电机组。J一址所在地形为丘陵,距L县规划边界约9km。厂址周围环境现状及厂区平面布置见图。工程供水水源为L县污水处理厂中水和P水库,采用带自然通风冷却塔的二次循环方式。正常运行情况F,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回用不外排;工程采用石灰石一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设计脱硫效率为90%:用三室五电场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9.8%,脱硫系统的除尘效串为50%;采用低氮燃烧技术,预留脱除氮氧化物装置空间;两台炉合用一座240m烟囱;废气污染物排放量为S02; 0.479t/h;Nox;2.71t/h;烟尘:0.213t/h。工程采用露天煤场;灰渣分除、干除灰系统,干灰场贮存方式,灰场属山谷灰场。 问题: 1、分析本项目建设与相关环境保护及产业政策的相关性; 2、确定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 3、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影响预测因子; 4、分析本项目厂区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必要时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案和工程需增设的污染防治措施; 5、确定本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 6、确定本项目评价重点。 答:1、分析本项目建设与相关环境保护及产业政策的相关性; A、《印发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经贸源(2000)015号

B、《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1998)5号 C、《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计基础(2000)1268号 D、《关于加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03)159号 E、《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2)26号 F、《关于印发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的通知》计基础(2002)26号 G、《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2005)40号 H、《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环发(2002)210号 符合:新建2X1000MW超超临界凝汽式燃煤发电机组属于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的鼓励类,工程采用石灰石一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设计脱硫效率为90%:用三室五电场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9.8%,脱硫系统的除尘效串为50%;采用低氮燃烧技术;符合《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计基础(2000)1268号的规定,所以该项目符合产业政策。 2、确定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 该项目处于复杂地形,根据《环境影响技术导则——大气》HJ/T2.2-95中的规定: 三个因子中NOX属于一级,所以该项目评价等级为一级。 评价范围为:16-20公里,复杂地形取16公里。重点是周围的自然村和农田。 3、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影响预测因子; 现状的监测因子:SO2、NO X、PM10、TSP 预测因子:SO2、NO X、PM10 灰场、煤场的预测因子:TSP 4、分析本项目厂区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必要时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案和工程需增设的污染防治措施; 该该案没有风向,看图上的布置,西边的自然村距离冷却塔太近,只有80米,噪声的扰民问题可能显得突出,调整意见:一是将煤场和灰场往自然村的下风向按置,二是将噪声污染重的车间和设备远离自然村,靠近农田,减少噪声扰民的问题。三是在厂的西边的北边搞绿化带,减少噪声和扬尘。 5、确定本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S02、烟尘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COD、氨氮、石油类 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排放量 水重复利用率 6、确定本项目评价重点。 本项目评价的重点:现有污染源调查、工程分析、污染物防治措施、清洁生产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为重点,算清本项目污染物排放量,预测项目实施后对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的影响情况,论述采取的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和保证性。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教学大纲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教学大纲 一、适用对象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及相近专业的必修课。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通过本科目学习,使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学生掌握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技术导则与标准、技术方法正确解决环境影响评价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参考总学时 96学时,不含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 四、参考学分 6分,不含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 五、课程目标 当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备受瞩目,随着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力度的加大,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将日益彰显。本课程通过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设计从工程分析到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八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又分解出若干工作任务,使学生具备从事环境影响评价职业岗位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高超技能的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知识、环境现状调查、工程分析、环境影响预测基本能力、污染防治基本知识及环评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与创新意识。 能力目标: 1. 能较熟练、独立进行工程分析; 2.能熟练、独立进行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 3. 能熟练、独立进行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 能较熟练、独立进行大气、水、声等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 掌握大气、水、声等环境保护措施方法; 5. 掌握有关总量控制方法; 6. 熟悉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技术方法等; 7. 熟悉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等。 六、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为载体,以环境影响评价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任务引领课程和案例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过程中职业行为和工作步骤模块为中心来设计本课程教学项目和工程任务。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让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课程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职业岗位工作领域、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和职业标准涉及的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技术方法,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结合环境影响评价具体案例,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具体的课程项目。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岗位所特有的工作任务关系相关性,而不是知识关系。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依据各课程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项目的课时数。能力目标用语主要使用“能”或“会利用(根据)…来…”等用语来表述。“会利用(根据)…”用于表述背景知识目标,“来…”用于表述职业能力目标。 2.课程具体设计 本项目课程教学与实训相配合,采用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任务引领”分四个阶段教学,分别在多媒体教室和实训现场教学,做到“教、学、做”为一体。具体思路是:第一阶段设计单要素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技术方法(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等)项目,在多媒体教室实施教学;第二个阶段设计单要素仿真案例(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等案例)项目,在校内实训基地实施教学,以完成项目完整加工过程和最终产品为考核内容;第三个阶段引入环评真实案例,设计教学项目,在校内实训基地或者企业实施教学(即生产性实训),以企业对产品加工质量的控制过程和加工结果要求作为考核标准,过程与终结考核相结合。

【环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例题及答案

公路建设项目 模拟试题: 一、某地拟建一公路,全长116.8KM,项目沿线经过5个镇,10个村,2个工业区。所选路线跨越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和一个自然保护区,跨过一条河流和两座山,周边还包括超高压变电站。沿线某些路段有道路,将道路进行拓宽,标准路幅宽75CM,主道双向八车道,两侧加设辅道和人行道,新增立交、跨线8座(2座全互通、3座半互通、2座跨线、1座环行回头匝道)、跨河桥梁1座、隧道300M;改造现有立交、跨线4座,保留立交、跨线2座。 项目沿线最近的村庄距拟建公路300M,建设过程中拆迁房屋121288平方米,临时建筑19344平方米,征地面积13万亩。全程弃土点10个,取土点11个,有高填方段3000M。项目总投资45亿元。项目选制址区气候冬夏季有明显差异,夏季气候湿润多雨,冬季干旱、风沙大;降雨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雨季7~8月份。 问题: 1、项目噪音评价范围是多少?为什么? 2、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3、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4、该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 5、本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重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项目噪音评价范围是多少?为什么? 答:本项目噪音评价范围取道路两侧500M。 由于项目沿线较远处才有声敏感点,项目噪音评价范围应适当放宽到敏感区附近,可取道路中线线两侧500M范围内。 2、项目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答:本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 (1)生态环境影响:施工可能导致沿途生物量减少(尤其是自然保护区段),改变地形地貌,并造成景观影响(尤其是沿途风景旅游区段)。 (2)水土流失:取土点、弃土点、桥梁基础作业、水库旁路基建设、房屋拆迁等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并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3)水环境影响:施工人员产生的施工废水、桥梁施工、水土流失等可能对水质造成负面影响,在途径水源保护区路段施工时需特别注意。 (4)声环境影响:建设拆迁等施工噪声会对施工区周围居民区等声敏感点造成影响。 (5)施工扬尘和固体废物也会对施工区周围的大气环境、水环境等造成影响。 3、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答: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1)自然环境调查: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等。 (2)生态系统调查:自然保护区及沿途评价范围内动、植物种(特别是珍稀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生活习性、生境条件、繁殖和迁徙行为的规律;生态系 统的整体性、特点、结构及环境服务功能;与其他生态系统关系及生态限制因 素等。 (3)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资源利用现状等。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说明 1概述 无机类危险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废有色金属废物、含铜污泥、焚烧处置残渣等。有色金属危险废物包括冶炼渣、浸出渣、浮渣、电炉渣、赤泥、阳极泥、烟尘、尘泥、采矿废石和选矿尾矿等。有色金属工业矿石生产过程中废物排量大,生产1t有色金属要开釆数十吨到上千吨矿石,排放大致相同的废料;冶炼过程复杂,工序多,产生的固体废物种类多、毒性大。据了解,湖南省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降低,堆存的有色金属矿渣、尾矿达4~5亿吨。由于HW17表面处理废物、HW22含铜废物、HW23含锌废物、HW31含铅废物、HW46含镍废物和HW48有色金属冶炼废物等危险废物中含有多种有价金属元素,数量较大,回收利用价值较高,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大,如果对其进行综合利用,对改善环境质量具有显著意义。做好这些固体废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一直是环保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对于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缓解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日趋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岳阳富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1.5亿元选址于汨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片区东片区建设19.8万吨/年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项目,项目采用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富氧侧吹熔池熔炼技术综合利用固体废物,实现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以及资源综合回收目的。 本项目拟建设1条火法熔炼生产线及配套生产辅助设施,采用富氧侧吹熔池熔炼工艺对按一定比例混合、干燥后的固体危险废物进行

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产出多金属合金体14794.29t/a。本项目设计无机类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为19.8万吨/年(湿基),种类包括:HW17表面处理废物、HW22含铜废物、HW23含锌废物、HW31含铅废物、HW46含镍废物和HW48有色金属冶炼废物。项目占地约114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原料库及干燥间、原料库及配料间、熔炼车间、成品仓库、渣库及余热锅炉房、产品仓库、废气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站等。 本项目属于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的“第一类鼓励类”——“四十三、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15、“三废”综合利用与治理技术、装备和工程”,为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建设的项目。 本公司已经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了岳阳富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9.8万吨/年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原项目名称为:岳阳富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5万吨/年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工作,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委托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后,以网络公示的形式进行了第一次公示;在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后以网络形式进行了征求意见稿公示、以报纸公示形式进行了两次报纸公示、以张贴形式进行了张贴公示,并编制完成了岳阳富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9.8万吨/年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说明。 2首次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情况 2.1公开内容及日期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本次评价对项目采用了网站公告的形式对外进行了首次环境影响评 价信息公开,于2019年5月31日~2019年6月14日在汨罗市人民政府网站进行了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名称及工程基本概况,

环境影响评价师《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

第1题拟对某一现有省道进行改护建其中拓宽路段长16km,新建路段长8km,新建、改建中型桥梁各1座,改造后全线为二级干线公路,设计车速80km/h,路基宽2细,采用沥青路面,改扩建工程需拆迀建筑物6200m2。 该项目沿线两侧分布有大量农田,还有一定数量的果树和路旁绿化带,改建中型桥梁桥址位于X河集中式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外边緣,其下游4km处为该集中式饮用7k源保护区取水口。新建桥梁跨越的Y 河为宽浅型河流,水环境功能类别为II类,桥梁设计中有3个桥墩位于河床,桥址下游0.5km处为某鱼类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公路沿线分布有村庄、学校等,其中A村庄、B小学和某城镇规划住宅区的槪况及公路营运中期的噪声预测结果见表1— 1。 1、给出A村庄的声环境现状监测时段及评价量。 2、针对表中所列敏感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说明理由。 3、为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应对跨X河桥梁采取哪些配套环保措施。 4、列出Y河环境现状调查应关注的重点。 5、可否通过优化桥墩设置和施工工期安排减缓新建桥梁施工队对鱼类自然保护区的影响,说明理由。 第2题某工业园区拟建生产能力3.0×107m/a的纺织印染项目。生产过程包括织造、染色、印花、后整理工序,其中染色工序含碱减处理单元,年生产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生产。按工程方案,项目新鲜水用量1600t/d,染色工序重复用水量165t /d,冷却水重复用水量240t/d,此外,生产工艺废水处理后部分回用生产工序。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特点见表2-1。拟定两个废水处理、回用方案。一是拟将各工序废水混合处理,其中部分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恰好满足项目用水需求),其余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见图2-1。方案2拟对废水特性进行分质处理,部分废水深度处理后回用,难以回用的废水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为推进和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中的公众参与,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下面是办法的详细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和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中的公众参与,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等法律和法规性文件有关公开环境信息和强化社会监督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下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一)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书的建设项目; (二)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 (三)环境影响报告书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开工建设,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核的建设项目。 第三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或者重新审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过程中征求公众的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国家鼓励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活动。 公众参与实行公开、平等、广泛和便利的原则。

第五条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或者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公开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征求公众意见。但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建设单位可以委托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进行征求公众意见的活动。 第六条按照国家规定应当征求公众意见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应当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有关规定,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编制公众参与篇章。 按照国家规定应当征求公众意见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没有公众参与篇章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受理。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18

[模拟]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18 案例选择题各备选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 一、某核电站建设项目,占地面积300hm2,发电可以供给周边两省居民生活和生产用电。项目前期调研工作确定厂址备选3处,均地处稍微偏远地区,当地人口稀少,植被覆盖率较高,同时核电资源相对较丰富。 核电站工程初期有部分居民需要搬迁,工程负责单位积极给予搬迁协助和移民安置补偿。由于工程选址的特殊地理条件和位置,可能会出现如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同时周边生态环境原本较好,核电站建成可能对当地野生动植物有一定的影响。 [问题] 第1题: 下列属于选址原则的是( )。 A.充分考虑与厂址有关的现象和特征 B.分析厂址区域的人口特征和在核设施整个预计寿命期内执行应急计划的能力 C.确定与厂址有关的危害 D.提高工程安全系数有利于降低选址成本 参考答案:ABC 第2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范围不包括与核设施运行状态和事故工况有关的厂址与核设施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 B.核设施选址过程通常从大区域调查开始,选择出几个候选厂址,然后鉴别出优先候选厂址作为推荐厂址 C.厂址评价详细程度将随核设施类型而变化 D.核设施厂址调查覆盖厂址评价的全过程,包括厂址查勘(厂址选择)、厂址评定、设施运行前和运行阶段 参考答案:ABCD 第3题: 选址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是( )。 A.在特定厂址所在区域内所发生外部事件(包括外部自然事件和人为事件)的影响 B.与实施应急措施的可能性及个人和群体风险评价必要性有关的外围地带

的人口密度、人口分布及其他特征 C.可能影响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向人体和环境转移的厂址特征及其环境特征 D.附近居民的生活用电、生产用电状况 参考答案:BC 第4题: 考虑核设施对区域潜在影响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对现有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做出适当的评估 B.关注生物圈在放射性核素累积和传播中的作用 C.确保放射性释放对公众和环境的放射性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D.核设施的设计必须能够补偿核设施对区域所造成的任何不可接受的影响参考答案:BCD 第5题: 在外部事件评价时关于地震叙述正确的是( )。 A.必须评价厂址所在区域内的地震和地质奈件 B.必须收集厂址所在区域内史前、历史和仪器记录的地震资料,并形成文件 C.必须使用尽最大可能收集的资料进行区域地震构造评价 D.必须考虑厂址所在区域地震构造特征和特定的厂址条件 参考答案:ABCD 第6题: 对于气象事件评价需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 A.气象现象的极值 B.闪电、龙卷风等稀有气象现象 C.热带气旋 D.洪水、泥石流等自然恶劣条件 参考答案:ABC 第7题: 对于抵抗洪水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